火箭
」 火箭 發射 川普 馬斯克 以色列
美國慶日「大而美」兆元減稅法案過了! 川普:美股將穩居歷史高位
美國獨立日當天,一項旨在透過政府超過兆美元支出和減稅措施刺激經濟增長的重要法案正式登場。美國國會3日正式通過總統川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並在4日國慶日由川普簽署生效。美國總統川普美東時間4日簽署了他力推的大規模減稅和支出法案——「大而美」的法案。簽署法案前,川普宣稱美國經濟會像火箭發射那般飛速發展。他還表示:「股市處於歷史高位,我們將保持下去。」該法案將為五角大廈與「金穹」(Golden Dome)防空系統等國家安全計畫,挹注近1500億美元(約新臺幣4.4兆元)新資金,另包含加強邊境安全、減稅等政策,被視為川普政府第2任期施政一大勝利。《大而美法案》有助實現川普政府「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政策價值觀,涉及範圍廣泛,主要內容包括延長川普在其第一個任期內的企業和個人減稅措施,包含減稅、提高政府債務上限、兒童抵稅範圍擴大、汽車貸款利息全免等政策。美媒引述專家分析表示,法案削減醫療保險和其他聯邦援助,將抵消輕微稅收減免給許多家庭帶來的改善,最終受益者主要是富人。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表示,未來十年,收入最低的那五分之一美國人年度稅後收入將平均下降2.3%,而收入最高的五分之一美國人年度稅後收入將增長約2.3%。

烏軍疑以美製火箭打擊俄國指揮所 俄軍42歲海軍副司令遭炸身亡
俄羅斯國防部今(3)日證實,俄軍海軍副司令、前太平洋艦隊陸戰旅指揮官米哈伊爾古德科夫(Mikhail Gudkov)中將已在庫斯克州的邊境作戰中陣亡,享年42歲。根據非官方俄烏雙方軍事頻道消息,古德科夫疑似死於烏克蘭使用美製「海馬斯(HIMARS)」,對俄軍指揮所精準打擊,但俄方並未公開古德科夫的具體死因。《路透社》報導,俄羅斯國防部表示,古德科夫於「庫斯克州某邊境區域執行戰鬥任務時」陣亡。他曾在2024年2月親赴克里姆林宮,接受俄羅斯總統普丁授勳,並於3月被任命為俄羅斯海軍副司令,負責海軍沿岸與陸地部隊的指揮,包括陸戰單位。古德科夫過去曾擔任俄羅斯太平洋艦隊陸戰旅的旅長,曾參與烏克蘭戰場作戰,近期疑曾指揮進攻烏克蘭蘇梅州一帶。而他陣亡時正位於俄烏邊境的俄國境內,具體任務不詳。部分俄方軍事部落客稱他是少數敢向上級如實匯報戰況的將領之一,深受部隊尊敬。庫斯克州去年8月曾一度被烏軍突襲奪取部分地區,俄方今年宣稱已全面收復。然而,古德科夫於本土作戰時殉職,成為自2022年俄烏戰爭全面爆發以來,陣亡層級最高的俄軍將官之一。另據統計,至少已有10名俄軍高級指揮官遭烏克蘭擊斃或暗殺。儘管烏克蘭方面尚未正式回應,但烏方曾指控古德科夫及其部屬涉入多項戰爭罪行,俄方對此全盤否認。俄羅斯海參崴(Vladivostok)為太平洋艦隊基地,當地民眾已在一場軍官事蹟影像展中設立古德科夫的紀念照片,並獻花悼念。濱海邊疆區州長科奧列格科熱米亞科(Oleg Kozhemyako)也對他發文悼念,強調古德科夫是在履行軍官職責時不幸陣亡,並向他的遺屬致意。熱米亞科在社群媒體Telegram表示,「即使已晉升至海軍高層,古德科夫仍經常親赴前線慰問陸戰隊士兵。」熱米亞科也附上自己授勳古德科夫的影片,及對方在戰場上的畫面,並配上愛國歌曲。

中國四川發射衛星運載火箭 國防部證實:飛行路徑經我防空識別區西南部
國防部今(3)日公布最新監控資料,表示自7月2日清晨6點至3日清晨6點的24小時內,國軍共偵獲41架次共軍軍機擾台。而在今天下午,國防部再度公布,中共在四川西昌發射運載火箭,其飛行路徑經台灣防空識別區西南部朝西太平洋方向,高度位於大氣層外,對台灣地區無危害。國防部強調,國軍運用聯合情監偵系統,嚴密掌握相關動態,適切警戒與應處。國防部指出,今天下午5點37分,中共於四川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執行運載火箭搭載衛星發射任務。該火箭飛行路徑經我防空識別區西南部朝西太平洋方向,高度位於大氣層外,對台灣地區無危害。此外,國防部也公布最新中共解放軍在台海周邊海、空域動態,表示從7月2日上午6點截至3日上午6點的24小時內,總共偵獲共軍軍機41架次,其中逾越海峽中線進入北部、中部、西南及東部空域30架次,以及共艦9艘,持續在台海周邊活動。

台海緊張升溫!共機逾越中線37架次 國防部:明日中共將發射火箭
國防部今(2)日公告,1日清晨6時起至今晨6時止,偵獲中國解放軍派遣共機53架次與共艦8艘,在台灣周邊海空域持續活動。其中有37架次共機進入我國北部及西南空域,逾越台灣海峽中線。國軍對此持續強化監控與應處,運用任務機、艦及岸置飛彈系統進行全時監偵,並採取適切應對作為,確保國土安全與區域穩定。此外,國防部也表示,中共公告運載火箭發射活動,時間為3日下午5時35分,發射基地中心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國軍將持續關注並即時掌握相關動態。根據國防部提供之統計,近期解放軍海空兵力持續增加對台施壓頻率與規模,顯示中共在區域內加強軍事行動,國軍亦持續提升戰備與聯合應處能力,以應對各種突發狀況。

「大而美法案」讓兩人又吵起來 川普「考慮」把馬斯克「驅逐出境」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與科技巨頭馬斯克(Elon Musk)之間的口水戰,在「大而美法案」過關之際又急遽升溫,雙方在社群平台上再度交鋒。馬斯克先前就強力反對該法案,甚至揚言如果法案通過,他將另起爐灶創建「美國黨」,並於2026年黨內初選中狙擊所有支持該案的議員。而川普則回應,將會重新調查政府對於馬斯克企業的補助,同時也正在考慮是否要把馬斯克驅逐出境。根據《衛報》報導指出,馬斯克控訴該法案是「完全瘋狂且具破壞性」,預測會導致美國國債大幅攀升。他並抨擊曾主張削減開支卻轉而支持法案的國會議員應「羞愧低頭」。川普則不甘示弱,公開質疑馬斯克的動機,指稱他只是因為法案將終止電動車稅收抵免而心懷不滿,並反諷「不是每個人都想要電動車,我就不想要。」川普更進一步表示,他會「考慮」是否將這位出生於南非的億萬富豪驅逐出境,同時暗示成立的「政府效率部」(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DOGE)將對馬斯克與其企業展開調查。川普在社群平台Truth Social發文指出「馬斯克可能拿到的補助,比歷史上任何人都多得多,如果沒有補助,他很可能得關門大吉,回南非老家去。不再有火箭發射、不再有衛星,也不再有電動車,我們國家將省下一大筆錢。」馬斯克過去曾是川普的重要政治盟友,甚至投入將近3億美元支持其連任,並主導過爭議十足的DOGE計畫。但如今雙方徹底決裂,爭端激烈到已影響市場。特斯拉(Tesla)股價在短短兩天內大跌6%,近五日內總跌幅達13%。這場政治風暴背後,也牽動著龐大的利益結構。馬斯克旗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目前握有約220億美元的聯邦合約,而根據《華盛頓郵報》估算,馬斯克與其企業多年來共獲得至少380億美元的政府合約、補助與稅收優惠。此外,特斯拉是否能順利推出無踏板與方向盤的自駕計程車,也將取決於美國運輸部的決策。川普揚言重新審視所有與馬斯克有關的聯邦支出一事,對特斯拉未來的商業布局而言,無疑是一大威脅。不僅如此,先前由馬斯克領導的DOGE,過去也曾捲入爭議。根據自由派智庫「公共公民」(Public Citizen)發布的報告,截至今年5月,多達七成的聯邦機構認為馬斯克意圖削減對其公司有監管職責的單位預算,例如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與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前者當時正調查特斯拉,而後者則對馬斯克的腦機介面公司Neuralink進行審查。摩根大通(JP Morgan)則表示,一旦稅收抵免被取消,特斯拉每年可能損失12億美元。馬斯克原本聲稱這對公司影響不大,但近期說法已有轉變。截至美東時間上午11點,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0.3%,科技股主導的那斯達克跌幅約為1%,反觀道瓊工業指數則小幅上漲0.6%。Wedbush證券資深分析師艾夫斯(Dan Ives)表示,川馬之間的「肥皂劇」已成為特斯拉股價的重大壓力來源,投資人普遍擔憂川普政府將對自駕車與Cybercabs等政策更為嚴苛,並全面審查與馬斯克相關的所有政府支出。目前該稅改法案於1日深夜在參議院以50比51,由副總統范斯(JD Vance)投下關鍵一票通過後,眾議院計畫於2日召開會議進行重新表決。待眾議院也通關後,川普才能簽署法案。

墜海無法尋回!美太空葬服務意外 166骨灰膠囊失事惹議
美國太空紀念服務公司Celestis近日執行第25次任務,原計畫透過由SpaceX發射的「Transporter-14」任務,將166份骨灰膠囊送入太空再回收,卻因膠囊降落傘系統失效,最終墜落太平洋,內容物無法尋回,令許多委託家屬感到遺憾。本次任務由歐洲The Exploration Company製造的「Nyx」膠囊負責運載,並搭乘SpaceX Falcon 9火箭於6月23日自加州范登堡基地發射升空。Nyx成功進入近地軌道並完成兩次繞地飛行,但在重返地球過程中發生降落傘故障,導致墜海解體。Celestis表示,雖無法找回遺骸,但膠囊曾進入太空、環繞地球,最後沉入浩瀚太平洋,亦可視為如同海葬般的紀念儀式。執行單位The Exploration Company也表示會深入調查原因,持續改進設計。Celestis總部設於美國德州,自1994年成立以來即提供「太空葬」服務,將火化遺骸或DNA樣本送入地球軌道、太空邊緣,甚至規劃登月與星際遠征。其最基本方案「Earth Rise」收費約為3,495美元(約新台幣11萬4千元),可將膠囊送上太空後返航;進入軌道需約4,995美元(約新台幣16萬3千元),若選擇月球或星際飛行,費用達12,995美元起跳(約新台幣42萬4千元)。Celestis首航於1997年進行,搭載《星際爭霸戰》創作者金・羅登貝瑞(左)等人遺骸。(圖/達志/美聯社)該公司首航於1997年進行,搭載《星際爭霸戰》創作者金・羅登貝瑞(Gene Roddenberry)等人遺骸。隔年配合NASA,將地質學家尤金・舒梅克(Eugene Shoemaker)遺骸送往月球軌道,成為全球唯一成功的月葬任務。2024年,Celestis原計劃與Astrobotic合作,將70多名人士遺骸透過Peregrine登月器送上月球表面,包括科幻作家亞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與羅登貝瑞。但該任務因燃料外洩失敗,膠囊最終於大氣中焚毀。此外,該次登月計畫亦曾引發美國納瓦荷族反對,認為月球為神聖之地,不應作為葬儀場域,Celestis則回應會尊重文化差異與後續調整。Celestis預計下一次發射任務為2026年初於佛州卡納維拉爾基地進行,目前仍開放預約,截止日期為2025年8月1日。Nyx膠囊進入低軌道繞行地球兩圈後失事,遺骸最終沉入海底。(圖/翻攝自X)

「太空骨灰旅遊」回程墜入太平洋 逾160具遺骸無法回收
由德國太空新創公司探索公司(The Exploration Company)設計的「尼克斯號」(Nyx)再入太空艙,在6月23日搭乘SpaceX獵鷹9號火箭執行「Transporter-14」共乘任務升空後,雖成功完成入軌與部分再入程序,最終仍因降落傘系統失效,在返回地球過程中墜落太平洋。艙內所搭載的逾160具遺骸與其他有效載荷恐將永遠沉沒海底,無法回收。根據外媒的報導,此次任務於6月23日從加州范登堡太空基地發射,總計搭載70個有效載荷,包括立方衛星、微型衛星與兩艘返回艙。其中一艘為瓦爾達航太公司(Varda Space)研製、執行在軌製藥實驗的「溫尼貝戈四號」;另一艘即為探索公司的「尼克斯號」,這也是該型號的首次試飛,亦是該公司第二次發射任務。尼克斯號搭載的主要酬載為由美國Celestis紀念太空飛行公司提供的「毅力號」紀念酬載,包含逾166位逝者的骨灰與DNA樣本,原計劃短暫進入近地軌道後返回地球,並由Celestis交還家屬留念。根據探索公司發佈的任務更新,尼克斯號在發射、入軌、與火箭分離等初期階段皆運作正常。太空艙也在重返大氣層後短暫恢復通訊,卻在預定濺落前幾分鐘再次失聯。後續調查顯示,降落傘系統未如預期展開,導致艙體高速墜入太平洋,艙內所有內容物恐已四散海中。Celestis隨後證實艙體無法回收,並對家屬表示慰問:「雖然我們無法歸還太空艙,但希望家屬能感到一絲慰藉,因為他們的親人參與了一段歷史性的太空旅程,現在長眠於壯闊的太平洋中,彷如傳統的海葬儀式。」探索公司對此次事故表達遺憾,並稱任務雖未完全成功,仍達成多項技術里程碑,包括有效酬載運作穩定、入軌後通訊維持正常、並成功實施再入機制。他們表示將根據此次經驗強化後續任務設計,「我們將充分吸取此次教訓,盡快準備進行下一次飛行。」此外,尼克斯號亦搭載了開源科學計畫「火星種植」(Martian Grow)提供的大麻樣本,旨在研究微重力對植物發芽與韌性的影響。這些樣本與其餘酬載一同墜海,研究成果恐因此延後。尼克斯號為探索公司計畫用於太空貨運與載人任務的核心艙體,未來版本預定可將太空人送往國際太空站(ISS)甚至更遠。該公司預計於2028年前,視歐洲太空總署(ESA)是否支持,執行一次前往ISS的演示飛行。不過面對此次任務失利,相關進度與信心勢必面臨考驗。事實上,這並非Celestis第一次遭遇任務失敗,早在2023年,另一枚搭載NASA退役太空人骨灰的火箭亦在升空後爆炸,未能完成任務。對參與這類計畫的家屬而言,每一次任務不僅是對科技的信任,也是情感與儀式的重要寄託。

對岸啤酒閃稅爆量闖關 財政部將課徵臨時反傾銷稅
民進黨立法委員郭國文、鍾佳濱、徐富癸及賴惠員今(27)日共同舉行「中國啤酒閃稅爆量闖關、近7成民意挺政府維護市場秩序」記者會,台灣釀酒商協會、台灣菸酒工會全國聯合會、全國產業總工會等產業代表也出席與會,會中指出,中國大陸啤酒大量低價傾銷台灣,五月進口量較去年同期爆增六成,有囤貨閃稅疑慮。財政部今早也宣布,將自今年七月三日起臨時課徵反傾銷稅作為應對,惟現下稅率僅依中國大陸啤酒廠商回填問卷認定,最終稅率仍待財政部實地調查。徐富癸指出,台灣已成為中國在全世界最大的啤酒出口國,今年第一季中國啤酒佔進口比已飆破7成,5年累計進口金額超過新台幣160億元,累計進口金額若換算為軍備資源,相當於千枚火箭彈或數萬架無人機。徐說,「若放任中國啤酒傾銷,等同變相支持中國打壓台灣本土釀造、增加中國政府稅收,甚至換來火箭飛彈對準自己。」徐富癸強調,臨時課徵反傾銷稅是一個好的開始,但也希望財政部持續加快反傾銷稅的調查和放大原產地標示的行動,避免中國大陸啤酒持續用低價攻佔台灣勞工市場,用具體行動支持本土釀酒產業。鍾佳濱表示,針對中國大陸啤酒傾銷,經濟部已完成初步損害認定。近年來國產啤酒的市占率下降兩成、生產量減少一成五、產能利用率減少近三成。證實中國啤酒確實造成台灣啤酒產業嚴重損害。鍾佳濱強調,今年三月公告對中國啤酒進行反傾銷調查後,中國大陸啤酒開始大量進口,五月進口量甚至比去年同期增加六成,業者應該自知有傾銷行為,預計會被課稅,才在此時囤貨。若最後確認課徵反傾銷稅,那也應該針對大量進口行為進行回溯課徵,希望業者要提出申請,主管機關也要應對。郭國文指出,中國大陸啤酒不只影響到產業,更進一步影響到生計。郭國文以自己選區的善化啤酒廠為例,其員工人數10年前為451人,到去年僅剩 283 人,減少 37%。郭國文強調,中國啤酒業者的各種行為擺明是在吃台灣政府的豆腐,中國啤酒對台灣的衝擊只會越來越嚴重,希望反傾銷稅的認定不只要快,稅率更要有嚇阻力。針對臨時反傾銷稅的稅率,郭國文質疑,對台啤市佔影響最大的「麒麟BAR」,臨時稅率僅13.13%。希望主管機關在認定最終稅率時,同步也應考量雙方貿易不對等及市場端的最終價差。現在台灣品牌無法出口到中國去,站在對等貿易關係來看,這是不公平的,加上現在存在4到5塊以上的價差,都考慮進去,再來確定反傾銷稅率的擬定。賴惠員指出,針對中國啤酒低價傾銷來台的狀況,近7成民眾支持政府介入維護啤酒市場公平競爭,多數民眾認為雙邊貿易應該對等公平、支持台製啤酒、不希望經濟上被中國大陸單方面打壓;有超過6成民眾認為價格低廉是中國啤酒成長主因,與經濟部產業損害認定一致。賴惠員提到,超過4成5的民眾認為啤酒產地會影響購買意願,卻僅有約 2 成民眾完全清楚市面上哪些啤酒是中國製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這些啤酒包裝上都強調「美國知名品牌」甚至放上台灣元素,但原產地字體卻只有芝麻大,顯然是要使消費者誤信,因此也有超過8成4的民眾支持啤酒瓶罐標示應放大產地資訊,國庫署應該要有更積極的作為。財政部關務署副署長趙台安表示,此次中國大陸啤酒反傾銷案,財政部與經濟部初步認定,有傾銷情事,且對國內產業造成實質損害。為了防止我國產業調查期間繼續遭受損害,從7月3日起,對中國啤酒臨時課徵反傾銷稅,為期四個月。關務署也說明,臨時課徵的傾銷稅率,是依照目前廠商所填的問卷回覆資料作為核算傾銷差率的基礎,接下來為驗證問卷資料的正確性與真實性,會做實地查證核實,再設算最後的傾銷差率。財政部國庫署也說明,針對酒標可能使消費者誤認原產地的問題,目前財政部已公告,要求業者必須改善包裝,若有非屬原產地的文字、圖形等,應於同一頁面以同等篇幅補充說明其原產地,未來將依法開罰。

停火協議面臨挑戰? 以色列官員證實「已炸毀德黑蘭雷達站」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於美東時間23日晚間興奮宣布,以色列與伊朗雙方已同意停火,協議將於24日凌晨0時正式生效。然而停火協議才剛實施沒幾個小時,以色列國防部長卡茲(Israel Katz)就表示伊朗「違反停火協議」發射飛彈,他已下令以軍反擊。而在今日傍晚,以色列媒體引述官員說法,表示以色列空軍已對伊朗首都德黑蘭北部的一座雷達設施發動空襲,並強調這次空襲是對伊朗在停火後仍向以色列發射2枚彈道導彈的報復。據《以色列時報》(The Times of Israel)報導,以國官員證實在卡茲下令「對德黑蘭市中心做出有力的回應」後,以色列空軍稍早已對德黑蘭北部的一座伊朗武裝部隊雷達設施發動空襲,並強調這次空襲是對伊朗在停火後向以色列發射2枚彈道導彈的報復。根據白宮稍早公開的資料,川普在23日晚間親自宣布以色列與伊朗雙方達成協議,同意自美東時間24日凌晨0時起實施停火,為持續數週的衝突劃下句點。該協議被視為川普斡旋外交的重要成績之一,甚至還在華府內部自誇「和平是我帶來的」。對此,以色列政府發布聲明,表示同意美國提出的協議,伊朗當局也同意停火。但在達成停火協議的2個半小時後,以媒又指出軍方偵測到伊朗發射了2發飛彈,但很快遭到攔截。另一方面,針對以色列的指控,伊朗國家安全最高委員會發言人表示,當地時間24日上午7時30分後(即停火協議正式生效之後),伊朗並再也沒有向以色列發射任何飛彈。因此在川普得知卡茲下令發射飛彈後,在Truth Social平台上氣憤發文:「以色列,不要投下那些炸彈!如果你們這麼做,將會嚴重的違規行為,馬上讓你們的飛行員返航!」川普稍早在受訪時,還罕見公開批評以色列,直言「我對以色列很不高興」。他指出以色列僅因一枚「沒有命中的火箭」就發動攻擊,「可能是誤射,還沒落地」,認為這樣的反應「不合理」、「過度」。他在鏡頭前痛罵:「這兩個國家打了太久,久到連自己在幹什麼都搞不清楚了。」

川普宣布停火後!以色列又遭伊朗導彈襲擊釀3死 德黑蘭防空系統保持警戒
美國總統川普稍早宣布以色列和伊朗達成全面停火協議,然而以色列軍方透露,已識別從伊朗發射的導彈正向以色列飛來,並已啟動防禦系統、發布警報,「目前,以色列空軍正在進行攔截,並在必要時實施打擊以消除威脅。」在特拉維夫發布警報之際,伊朗外長阿拉格齊(Abbas Araghchi)稍早暗示敵對行動可能已結束,並表示如果以色列在德黑蘭當地時間凌晨4點前停止對伊朗的攻擊,伊朗將停止軍事回應。據CNN的報導,伊朗官媒24日上午宣布,在伊朗對「美國侵略行為」採取軍事回應後,已「強迫敵人進行停火停火於敵」。數小時前,伊朗對卡達的美軍烏代德空軍基地(Al Udeid Air Base)發動了報復性攻擊。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新聞網(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News Network)主播在直播中表示:「伊斯蘭革命衛隊(Islamic Revolutionary Guard Corps)成功實施導彈行動,回應美國侵略,此舉已迫使敵人接受停火。」主播並未說明停火何時生效,但提到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伊朗襲擊烏代德空軍基地後不久,「以近乎乞求的方式」請求伊朗與以色列停火。不過川普則在Truth Social發文稱,是以色列和伊朗主動找他尋求停火,「以色列和伊朗幾乎同時找上我,說:『和平!』我知道時機已到。」然而,衝突的影響仍在持續。以色列當局表示,1枚伊朗導彈擊中了南部城市貝爾謝巴(Beer Sheva)的1棟住宅大樓,造成3人死亡,另有6人因輕重傷正在接受治療。以色列消防與救援部門發言人大衛(Shiral Ben David)在當地時間24日上午也透露,消防人員目前正在現場展開搜救工作。另根據以色列緊急醫療服務機構「紅大衛盾會」(Magen David Adom,MDA)分享的照片顯示,爆炸現場滿目瘡痍。稍早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名製片人在耶路撒冷拍攝的影片顯示,隨著警報聲響徹全國,數枚火箭劃過天空,軍方警告新一波從伊朗發射的導彈來襲。 與此同時,伊朗的防空系統也保持高度警戒。CNN記者普萊特根(Fred Pleitgen)報導稱,在停火聲明發布後,伊朗首都德黑蘭上空仍可見防空炮火照亮夜空,顯示局勢尚未完全平息。

杜蘭特轉戰火箭震撼NBA 太陽換回格林、布魯克斯與多項選秀權
根據《ESPN》權威記者查拉尼亞23日凌晨爆料,選在NBA即將進行總冠軍賽G7這一天,太陽確定把杜蘭特送去火箭,換回傑倫格林、迪昂布魯克斯與今年第10順位選秀權、5個未來第二輪選秀權,今天剛好出席Fanatics Fest活動的杜蘭特現場聽到這個消息,他只微笑回應,「我們拭目以待!」這筆震撼整個美國籃壇的交易將於美國時間7月6日正式生效,太陽獲得的5個第二輪選秀權包含今年第59順位籤,以及兩個2026年、1個2030年、1個2032年的第二輪選秀權。火箭本來就是杜蘭特傾向加盟的3支球隊之一,其它兩隊是馬刺與熱火,杜蘭特也跟火箭總教練烏度卡擁有長年關係,最早可以回溯到他效力籃網與美國男籃期間,有了杜蘭特加盟,本季拿下52勝30敗,高居西區第2的火箭,將可排出范維利特、阿蒙湯普生、杜蘭特、賈巴里史密斯與申坤的超強先發陣容。將於9月迎來37歲生日的杜蘭特,本季平均可拿26.6分、6.0籃板及4.2助攻,他已經連續3季都拿下至少25分、投籃命中率達5成、三分命中率達4成的史上最長紀錄,他的跳投命中率(4成97)與中距離命中率(5成31)也屬NBA最佳。

以伊衝突和緩?以色列參謀總長:必須做好持久戰準備
以色列國防軍(IDF)參謀總長中將扎米爾(Eyal Zamir)於美東時間20日表示,以色列「發動這場戰役是為了消除大規模的威脅,面對這樣的敵人,我們必須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扎米爾同時揭露,伊朗多年來持續構建「一套消滅以色列的明確計劃」,而該計劃在最近數月已達到關鍵轉折點,「其意圖已轉化為實質威脅能力」。他補充說明,在此次戰役初期,伊朗擁有約2500枚地對地飛彈,若按其當前生產速度估算,2年內數量將攀升至8000枚。他續稱:「伊朗政權耗費多年心血培育並建立廣闊的『火環』(ring of fire)軍事網路,如今這套系統正反噬其本土。從核武計劃到先進彈道導彈及火箭技術,這些持續累積的威脅迫使我們必須採取『先發制人的打擊』。」扎米爾強調:「以色列國防軍絕不會坐視威脅持續增長。相反地,作為新興戰略準則的一部分,我們將採取主動預防性行動,提前消除生存威脅並迎擊任何挑戰。」這位以軍最高將領更透露關鍵戰果:「我們被迫率先發動攻擊,此行動已讓伊朗半數發射裝置遭摧毀。」

中共發射火箭經過台灣上空 國防部:嚴密掌握
國防部指出,中共昨(20)日晚間8時37分在四川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執行運載火箭搭載衛星發射任務,該火箭飛行路徑經台灣中部朝西太平洋方向,高度位於大氣層外,對台灣地區無危害。國防部表示,國軍運用聯合情監偵系統,嚴密掌握相關動態,適切警戒與應處。此外,國防部也提到,此次中共火箭發射行動早在18日即對外預告,當時已說明其飛行方向為西太平洋,並將通過台灣防空識別區(ADIZ)。

花蓮鏡頭君拍到「太平洋上神秘光點」 東管處揭密了
位於花蓮豐濱鄉大石鼻山東管處的即時影像鏡頭,於昨(19)日晚間7時許拍到太平洋海面上有「不明神秘光點」,整段過程超過1分鐘。影片曝光後,引發民眾好奇,懷疑可能是不明飛行物。對此,交通部觀光署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今(20)日指出,當時正好有一架從香港飛往花蓮的直航班機,比對時間與軌跡,鏡頭君拍下的是民航機無誤。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長林維玲於昨晚在臉書,貼出設置在花蓮縣豐濱鄉海邊大石鼻山風景區的即時影像鏡頭,當中可見畫面拍攝到太平洋海面上空突然出現一個不明光點,由南往北移動後停滯,光點再突然變大,不久後消失。林維玲直呼,「奇怪移動的光點?誰能解惑?」原本看光點移動的樣子,還以為是一般商用低軌衛星,但是不知道為何會變大又變亮。網友紛紛在留言區表示,「好亮的不明飛行物體」、「我也看過幾次,一直懷疑為什麼東海岸一直有不明飛行物」、「之前也曾看過類似奇景,那時是像蜈蚣一樣的飛行物,閃著燈光飛越山頭」、「這次的光點不像是一般飛行器」。貼文也引來台北市天文協會理事長劉志安留言,他直言「這通常是迎面而來的飛機」,飛機由遠而近、飛行的過程有些弧度,當飛機慢慢轉彎,飛機燈正對到攝影機時亮度最亮,慢慢偏離時,亮度逐漸降低。林維玲了解過後,也對此說明表示,經航空迷幫忙查證,比對時間與軌跡,昨晚7時30分正好有一架從香港飛往花蓮的直航班機(HKE152),飛機經外海並進行轉彎剛好正面對著鏡頭君,才會讓光點亮到閃爍發光,甚至映照海面。林維玲指出,過去「鏡頭君」也曾拍到火流星、低軌衛星、火箭殘骸,東管處會定期把奇景影片擷取後,上傳到YouTube頻道與臉書粉專,讓更多人看到這些大自然奇景。

馬斯克「SpaceX」火箭又炸了!發射台現場火光衝天 震撼影片曝光
馬斯克旗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於18日深夜在德州進行巨型火箭靜態點火測試時,因為不明原因發生大爆炸,發射台瞬間陷入一片火海,所幸事故並未造成人員傷亡。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是今年SpaceX發生的第4起爆炸事件。 綜合外媒報導,美中時間18日晚間11時,SpaceX原定在德州卡麥隆郡(Cameron County)為星艦36號(Starship 36)進行靜態點火測試。然而在測試尚未正式開始,當還在進行火箭推進劑加注程序時,星艦下方忽然冒出大量白煙,沒幾秒鐘後現場便發生劇烈爆炸,現場瞬間陷入一片火海。爆炸發生後,現場瞬間陷入一片火海。(圖/YT/NASASpaceflight)爆炸發生後,現場瞬間陷入一片火海。(圖/YT/NASASpaceflight)事後,SpaceX在推特(後更名為X)上宣布,「在星際基地的測試台上出現重大異常」,但並未詳細說明故障的具體原因。此外SpaceX也補充說明,在整個作業過程中,場地周圍都保持了淨空,現場所有人員都安然無恙。而基地周邊的居民也並未受到安全影響。SpaceX老闆馬斯克則在他的X帳號上分享了一則來自太空主題帳號「Space Sudoer」的貼文,該貼文展示了事故圖片,並配上調侃:「只是擦傷!」馬斯克則援引5月底星艦第3次爆炸時的說法進行回應:「還有改進的空間。」

赴台中慰勉海馬士火箭系統 賴清德:爭取國防預算盼國會支持
賴清德總統今(17)日上午前往台中慰勉「陸軍砲兵第58指揮部」,並表示,台灣區域挑戰依然存在,政府會持續推動國防改革,編列並爭取更多國防預算,也請國會不分朝野都能支持。賴清德今日到台中市神岡區勗勉「陸軍砲兵第58指揮部」發放加菜金抵達後視導新式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中午則與國軍一同用餐。發放加菜金致詞時表示,謝謝大家不分晝夜,用鋼鐵般的意志守護家人,守護自由民主的日常生活,最近大家順利完成年度重砲保養射擊任務,及精準飛彈射擊等任務,大家的努力讓國家安全更堅實穩固。賴清德指出,砲兵是極其專業且辛苦單位,要在炎炎烈日刮風下雨時,挖駐鋤坑扛著重砲完成射擊準備,汗如雨下肌肉痠痛的感覺,沒有經歷過的人很難想像,每一發砲彈或飛彈,用精準迅速的運動目標,每個環節精確結果;新式武器對大家更是全新挑戰,新式武器更要完美融入作戰體系,目的是要提升國軍精準打擊能力,和整體防衛作戰效能,軍人是保家衛國主角,各位的付出令人敬佩,大家更應為自己感到驕傲。賴清德說,精實的戰力除了來自精良武器裝備,更來自每位官士兵高昂士氣和堅定信念,因此政府會持續推動國防改革,編列並爭取更多國防預算,也請國會不分朝野都能支持。近年來政府持續提升軍公教待遇,今年4月也為國軍加薪,未來會用最大的努力,持續改善國軍福利待遇,並推出更多敬軍政策,讓大家為國家付出同時,沒有後顧之憂。賴清德說,當前台灣的區域挑戰依然存在,要更強化國防力量,致力維護區域和平穩定,大家對自我的要求,正是以實力達到真和平的最佳寫照,漢光41號演習將至,他以三軍統帥身分為大家加油打氣,漢光演習真正目的在驗證透過最嚴苛,最接近實戰的場景,來驗證防衛構想的可行性,驗收大家平時訓練。

泡泡瑪特第2家珠寶店開張 18K金搭配天然珍珠打造項鍊「要價8萬起跳」
泡泡瑪特(POP MART)旗下獨立珠寶品牌popop於日前正式進駐北京,成為其全球第二間門市。雖然開店僅三日,但已有多款熱銷產品出現斷貨,其中以LABUBU系列的手鍊最為搶手,庫存即將耗盡,Hirono與MOLLY兩大IP也出現斷貨跡象。根據中國媒體報導指出,popop門市空間不大,卻陳列著Hirono、MOLLY、SKULL PANDA、Crybaby、LABUBU與星星人等熱門角色,吸引幾十位消費者駐足試戴。多位店員採用貼身跟隨式介紹方式,協助顧客試戴並介紹產品特色。店內最受矚目的當屬LABUBU系列,其設計多採中性風格,LABUBU頭像設計被嵌入手鍊中心位置,頗受男女消費者歡迎,尤其是手鍊幾近售罄。在Hirono櫃位前,也擠滿對火箭造型項鍊與頭像手鐲有興趣的女性顧客。據門市人員表示,這兩款是Hirono系列中銷量最高的產品,目前庫存也所剩無幾。雖然營運初期商品數量尚稱充足,但因為人氣過高,加上北京門市部分產品為區域限定,像是DIMOO雲之聲系列僅供實體購買、未開放線上販售,也讓該系列成為店內人氣看點之一。有趣的是,該系列主打「雲寶寶」概念,試圖表達情緒與人生體悟,成功吸引大量顧客駐足拍照與詢問。價格方面,popop商品多落在人民幣319至2699元之間,主力產品如手鍊、項鍊與戒指多數介於300至900元。不過,門市也特別設有兩款高價商品專櫃,像是一條標價人民幣1.98萬元(折合新台幣約8.1萬元)的純金項鍊,以及一款1.08萬元(折合新台幣約4.4萬元)的手鍊,兩者均採用18K金與天然珍珠製作,附有官方檢驗證書。該條1.98萬元的項鍊總重9.04克,其中金重達8.65克,是店內最昂貴的商品。(圖/翻攝自微博)除高價商品外,多數飾品採用S925銀為主體,表層鍍金,搭配的配件則為鋯石、貝母與紫水晶等人工寶石。對照網路商城同材質商品普遍在100至200元區間。不過,多數進店消費者並不以材質為首要考量,而是看重設計與品牌辨識度。現場有顧客坦言「如果我想買真正的寶石,我會去珠寶店,不會來這裡。」據媒體觀測,一小時內門市約成交十餘筆訂單,平均客單價超過400元。消費者多為女性,佔比超過八成,對品牌IP熟悉度極高,能迅速辨認產品所屬系列。。

納坦雅胡呼籲推翻政府遭反嗆 CNN:多名伊朗受訪者反對以色列轟炸家園
伊朗社會正瀰漫著恐懼氛圍!由於以色列誓言將持續攻擊該國的核設施,許多人正逃離包括首都德黑蘭(Tehran)在內的大城市以尋求更安全的地區。據CNN的報導,位於德黑蘭北部富裕社區薩達特阿巴德(Sa'adat Abad)的居民向CNN表示,他們整晚都聽到爆炸聲,有些威力強大到震動了整棟公寓大樓。該社區在以色列的襲擊中遭到波及。與其他接受CNN採訪的伊朗人一樣,這名居民出於安全考量要求匿名。該居民描述,當附近另1棟遭襲擊的建築冒出濃煙時,居民們慌亂地衝向1樓。有年幼孩子的家庭努力安撫受驚的孩童。與以色列不同,伊朗首都德黑蘭沒有現代化防空洞,因此這座城市只能利用隧道、地下室或1980年代兩伊戰爭時期使用的舊式避難所。德黑蘭市議會主席查姆蘭(Mehdi Chamran)15日向記者表示:「德黑蘭沒有任何避難所,人們只能躲進地下室。」他補充,德黑蘭地鐵可以在「極端危機」時充當避難所,但「屆時必須關閉整個系統」。伊朗政府發言人宣布,德黑蘭地鐵將從15日晚間開始24小時開放供民眾避難,學校和清真寺也將保持開放。薩達特阿巴德的居民指出,大樓裡的年長一點的長輩,將這種充滿恐懼的戰時氛圍,與長達8年的兩伊戰爭相比。當時伊拉克武裝部隊曾沿兩國邊界入侵伊朗西部。伊朗專家表示,以色列攻擊伊朗居民區的行為,已「越過盧比孔河」(crossed the Rubicon)(即越過不可逆轉的臨界點),這將招致德黑蘭的同等報復。「我們不支持伊朗政權,但我們反對以色列攻擊居民區和平民。」1名德黑蘭老年男性居民表示,「如果以色列反對伊朗的核計劃和軍事能力,他們應該針對那些設施,而不是製造另一個像加薩(Gaza)那樣的局面。」以色列在與伊朗盟友哈瑪斯(Hamas)的戰爭中,已摧毀加薩大片領土,並導致當地幾乎所有居民流離失所。對於仍留在德黑蘭的人來說,儘管擔心戰爭擴大,日常生活目前仍在繼續。雜貨店貨架商品充足,預先安排的聚會照常舉行,但衝突的陰影始終揮之不去。居民告訴CNN,有開車的人排著長隊購買汽油,且限購25公升。自動提款機雖正常運作,但部分機器已設定取款限額。許多離開首都的民眾正前往靠近裏海(Caspian Sea)的北部鄉村僻壤地區。但居民向CNN表示道路嚴重堵塞,幾乎難以移動。1個不願透露姓名的夫妻,決定帶著2名幼童和年邁父母離開德黑蘭。他們擔心政府將官員和軍事領導人安置在人口稠密的中上階層社區,這使平民處於危險之中。「我不想離開家,但更不能讓孩子置身險境。」這位父親說,「我希望美國介入阻止兩國間的攻擊。」在伊朗中南部城市設拉子(Shiraz),加油站周圍已形成長長車龍。居民們也正搶購食物、水和尿布。市區隨處可見車頂綁著行李箱的車輛,許多家庭正前往鄉村避難。與此同時,居民表示德黑蘭的夜晚變得異常寂靜。許多商店關閉,人們要麼離開城市,要麼因恐懼不敢上班。白宮和以色列官員透露,以色列對伊朗的行動預計將持續「數週而非數日」,且行動是在美國默許下推進。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誓言要「打擊伊朗政權的每一處設施和目標。」以色列軍方15日還對居住在武器生產設施附近的伊朗民眾發布「緊急」疏散警告,稱繼續停留將危及生命。納坦雅胡13日罕見地向伊朗民眾發表談話,呼籲伊朗公民「站起來反抗政府,讓你們的聲音被聽見」。他在聲明中表示:「伊朗人民團結在國旗與歷史遺產周圍的時刻已經到來,你們應當為從邪惡壓迫政權手中獲得自由而奮起。」然而這位以色列領導人的呼籲未獲回應。CNN接觸的多數受訪者即使在匿名情況下也不願被引述,且無人支持納坦雅胡發起革命推翻政府的呼籲。1名36歲匿名男性表示:「以色列低估了我們對國家的熱愛。轟炸家園、殺害兒童就能讓我們上街抗議的想法令人震驚。無論是否喜歡現有的政權,我們只想要和平生活。」部分伊朗人表達憤怒,強調絕不會屈服於納坦雅胡的要求。28歲女性妮達(Neda)告訴CNN表示:「我希望政權倒台嗎?當然。但我希望城市被另一個獨裁者轟炸嗎?絕對反對。」她補充說:「別讓假新聞蒙蔽你。作為真正在伊朗生活、家人都在伊朗的人,現實是以色列根本不是在幫助我們人民。我不需要假新聞和政治宣傳。」以伊戰火持續,伊朗威脅若以色列繼續敵對行動,將加強報復性攻擊。以色列政府稱,截至15日凌晨已攔截伊朗逾200枚火箭彈,造成至少13人死亡(包括3名兒童)。另根據伊朗官媒發布的非官方統計顯示,以方空襲已造成該國數十人傷亡,當局尚未公布確切死亡人數。

以方情報機構深入敵境 上演真實木馬屠城記
在13日遭受以色列大規模空襲之後,伊朗13日深夜至14日清晨,徹夜發動數波、超過150枚飛彈回擊,以色列的「鐵穹」防空系統再度立功,攔截大多數的飛彈。另外,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Mossad)在以色列大規模攻擊前,早已深入敵境,如木馬屠城般地將武器走私進伊朗,準備從內部打擊伊朗防禦系統。以色列防空系統是以鐵穹系統為核心,搭配箭式系統、大衛投石索系統及愛國者飛彈等多層防空系統構成,其中鐵穹防空系統主要攔截短程火箭彈、飛彈與無人機。鐵穹飛彈防禦系統被廣泛視為以色列防禦武器庫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該系統設計用於保護以色列民眾免受空中攻擊,透過發射導向飛彈攔截來襲的飛彈,這個可移動的全天候防禦系統自2011年3月起全面運作,已成功攔截無數飛彈攻擊。鐵穹使用雷達追蹤來襲飛彈,並判斷該飛彈的軌跡是否威脅受保護區域,如戰略重要地點或人口中心,如果確實構成威脅,控制中心會回應並發射自己的飛彈進行攔截。鐵穹目前在以色列部署約10套,防禦範圍約為方圓100至150公里,攔截成功率超過90%。在2024年4月伊朗對以色列發射報復性的350枚飛彈和無人機攻擊中,高達99%被以軍成功攔截。另外,除了外部的攻擊,以色列的情報機構「摩薩德」也早已在伊朗境內建立了一個發射無人機的基地,用以攻擊德黑蘭附近的飛彈發射器。此外,精確導引武器也被走私進入伊朗,用以摧毀地對空飛彈系統,為以色列空軍13日的空襲清除障礙,使得所有參與首波攻擊的戰機都安全返航。另一項行動則部署了先進車載武器系統,以鎖定其他伊朗防禦系統攻擊。「摩薩德」在伊朗收集的情報,讓以色列空軍得以精準鎖定伊朗高級指揮官及科學家的去向,有許多伊朗目標是在床上安睡時被炸死,顯示以色列情報機構深入滲透了伊朗的核心。智庫「華盛頓研究所」研究員戴格瑞斯表示,摩薩德多年來把伊朗當成遊樂場。從暗殺頂尖核科學家到破壞核設施,一再證明以色列始終占上風。

以色列突襲伊朗核設施「遭報復反擊」 聯合國籲雙方克制
以色列近日以「國家存亡面臨核武威脅」為由,發動代號「崛起之獅」(Rising Lion)的突襲行動,對伊朗多個軍事與核設施展開精準攻擊,成功重創伊朗軍方高層與核子科學家。此舉隨即引發伊朗強烈報復,對以色列中部與北部發射數百枚飛彈與火箭彈,造成區域情勢驟然升溫。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ónio Guterres)隨即透過社群平台X發表聲明,呼籲雙方立即冷靜克制。他強調:「衝突升級應該到此為止,是時候停止了。和平與外交必須佔上風。」據《以色列時報》、《耶路撒冷郵報》與《TBS News》等多家媒體報導,自以色列對伊朗核武計畫展開「先發制人」攻擊後,伊朗方面迅速向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提出緊急會議申請,企圖透過國際力量譴責以色列的軍事行動。在聯合國安理會的緊急會議中,伊朗與以色列代表針鋒相對,互相指責對方違反國際準則,毫無退讓空間。伊朗常駐聯合國大使伊拉瓦尼(Amir Saeid Iravani)強烈譴責以色列的行動為「對國際秩序的直接攻擊」,並表示攻擊核設施不僅違反《聯合國憲章》,更危及無數生命,嚴重缺乏人道立場。以色列方面則由常駐聯合國代表丹儂(Danny Danon)反駁,指控伊朗將導彈瞄準以色列人口稠密區域,刻意針對平民。他警告:「試想一個激進政權若成功將核彈頭搭載至導彈,其後果將不堪設想。」丹儂進一步表示,聯合國長期無力遏止伊朗核武發展,以色列此次行動是基於確切情報與自我防衛需要。他強調:「這是以色列作為主權國家的責任行為,也是對伊朗違反國際義務的正當回應。」儘管國際社會憂心局勢進一步惡化,目前雙方皆無退讓跡象。各國正密切關注後續發展,並持續呼籲以外交手段化解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