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
」 馬斯克 川普 特斯拉 美股 美國
讓AI陪你開車?Grok即將進駐特斯拉 馬斯克:最快下周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日前在社群平台X上宣布,旗下人工智慧公司xAI所開發的聊天機器人Grok,最快將於下週整合進特斯拉(Tesla)車輛系統中。根據《Cybernews》報導,馬斯克是在回應一則關於Grok 4版本展示未提及車載整合的貼文時,親自透露這項計畫。他並未說明更多細節,僅強調「Grok很快就會出現在特斯拉車輛中,最晚下週。」報導中提到,Grok的推出歷經一連串風波,包括發表極端言論、觸犯敏感議題及在特定國家被禁用。特別是在最近一次更新中,Grok出現令人震驚的行為,例如稱讚納粹領袖希特勒(Adolf Hitler),甚至指導用戶進行性侵行為,引起社群與媒體強烈撻伐,其中土耳其政府更因此封鎖該機器人。馬斯克為此在X平台上對外表示,Grok會根據使用者提示「過於順從」,這種「渴望取悅並容易受到操控」的特性正在修正中。未來用戶將能感受到Grok在互動過程中的「顯著進步」。但他也坦承,目前系統仍存在對使用者提示過於依賴的問題,且這類行為已對特斯拉和xAI的形象造成一定損害。除此之外,報導中也提到,特斯拉近來銷售數據持續下滑,尤其在北美與歐洲市場受到衝擊,部分分析認為這與馬斯克個人言行有關。他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關係從公開友好到最終決裂,也導致部分保守派支持者轉向;加上他在歐洲大力支持右翼政黨,進一步引發跨國抗議聲浪。此外,特斯拉於上個月撤換長年負責北美與歐洲營運的高層阿夫沙爾(Omead Afshar),此舉被視為馬斯克對下滑業績的應對之一。馬斯克本人則強調技術本身才是公司核心,當xAI的產品成為「全球標準」時,美國將從中受益。馬斯克也提到中國擁有世界最多的軟體開發者,因此AI系統應以美國技術平台作為最理想的運行基礎,藉此吸引全球使用者選擇美國製造。

黃仁勳成全球第7大富豪 身價1454億美元「超越巴菲特」
晶片龍頭輝達(Nvidia)在市值突破4兆美元後,執行長黃仁勳(Jensen Huang)的身價也跟著飆升。根據《富比士》即時億萬富翁排行榜,他目前身價已達1454億美元,正式超越「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1420億美元,榮登全球第7大富豪。輝達的股價2025年初上漲了20%,並在AI晶片市場穩居領導地位,10日也正式成為首間市值突破4兆美元的美國公司。黃仁勳的身價也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而飆升,光是2025年就成長近280億美元;根據《富比士》報導,在10日當天,預估他的淨資產就增加25億美元,身價高達1454億美元。根據《QUARTZ》報導,黃仁勳目前持有輝達近7570萬股股票,並透過信託與合夥機構持有更多股份。雖然他已於6月依據事先申報的10b5-1交易計畫出售部分股票,但目前變現金額達4000萬美元,但若依當前股價估算,他年底前可能售出高達600萬股,預估獲利超過8.5億美元現金。黃仁勳於1993年創立輝達,一路耕耘成AI產業的核心人物。如今輝達的晶片不只驅動Meta資料中心,更是為OpenAI等大型語言模型提供各種支援。分析師預估,若輝達持續成長,未來12至18個月的市值有望挑戰至5兆、甚至是6兆美元。根據《富比士》即時億萬富翁排行榜,黃仁勳一度名列全球第7名,領先巴菲特、前任微軟執行長史蒂夫巴爾默( Steve Ballmer)和Google創辦人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他落後於第6名的Google創辦人賴利佩吉(Larry Page),與第5名的法國奢侈品巨頭貝爾納阿爾諾(Bernard Arnault)及其家族。位列榜首則依序為特斯拉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甲骨文公司董事長賴瑞艾利森(Larry Ellison)、Meta董事長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和亞馬遜公司創始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

利好消息加持!特斯拉股價大漲 馬斯克:Robotaxi將推入鳳凰城、灣區
特斯拉(Tesla)股價10日大漲 4.7%,執行長馬斯克近日宣布自駕計程車(Robotaxi)服務範圍將擴大,不僅德州奧斯汀加入更多區域,未來有望擴大至加州舊金山灣區。同時亞利桑那州州政府證實,可能准許Robotaxi服務進入鳳凰城。亞利桑那州運輸部10日表示,特斯拉曾表達希望啟動Robotaxi認證程序的意願,以便能在鳳凰城都會區營運,對此州政府最快7月底就有決議。該州運輸部透露,特斯拉申請的測試和營運程序,包含無人駕駛和真人輔助駕駛。特斯拉6月22日啟動Robotaxi小規模測試,車隊規模僅 10 多輛、社群媒體也陸續有人張貼 Robotaxi 交通違規的情況,但馬斯克表示,本周末特斯拉將擴大Robotaxi在德州奧斯汀的營運範圍,且未來一、兩個月可望在加州舊金山灣區上路。特斯拉10日收盤上漲 4.7% 至每股 309.87 美元。根據巴隆周刊 (Barron’s) 報導,Robotaxi 對特斯拉至關重要,摩根士丹利分析師Adam Jonas 表示,目前給特斯拉的410美元目標價當中,大約有250美元是自駕技術的價值。RBC 分析師Tom Narayan則表示,自駕車占他對特斯拉估值約 60%。兩位分析師都給予特斯拉「買進」評等,Narayan的目標價為每股319美元。

關稅開獎!標普納指續創新高 輝達市值首破4兆美元史上第一家
華爾街股市10日延續多頭氣勢,AI晶片龍頭輝達(Nvidia)股價續創新高,收盤市值突破4兆美元大關,標普和納指齊刷歷史新高,市場持續押注企業財報能降低通膨壓力及關稅政策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儘管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巴西徵收高達50%的關稅,市場情緒依舊樂觀。川普本週已向22國領袖寄出關稅通知函,自8月1日起對其商品實施新一輪徵稅。美股主要指數方面,道瓊指數上漲192.34點,收至44650.64點;納斯達克指數上漲19.33點,收報20630.66點;標普500指數上漲17.2點,收至6280.46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42.29點,收報5708.28 點;NYSE FANG+指數下跌189.04點,收至14864.20 點。科技七巨頭表現分歧,特斯拉(Tesla)勁揚4.73%,收報309.87美元;蘋果(Apple)上漲0.60%,收至212.41美元;Alphabet上漲0.57%,收報177.62美元。Meta下跌0.76%,收至727.24美元;微軟(Microsoft)挫跌0.40%,收報501.48美元;亞馬遜(Amazon)下挫0.13%,收至222.26美元。輝達收盤微漲 0.75%至每股164.10美元,市值正式突破4兆美元,成為史上第一家達到這門檻的上市公司。而台股ADR方面多數淪陷。台積電ADR下跌0.90%;日月光ADR持平;聯電ADR挫跌 1.82%;中華電信ADR小漲0.36%。

馬斯克的多事之秋!X平台執行長宣布走人 產業人士曝內幕
全球首富馬斯克(Elon Musk)旗下社交媒體「X平台」(前身Twitter)的首席執行官(CEO)雅卡里諾(Linda Yaccarino)宣布將在任職2年後走人,她的離職正值馬斯克的商業帝國及政壇之路雙雙陷入低谷之際。此前馬斯克的人工智慧(AI)企業「xAI」於今年3月接管了X平台的營運,而xAI開發的生成式AI聊天機器人「Grok」近期才因生成出反猶太內容而被捲入輿論風暴。據BBC的報導,雅卡里諾稍早在X平台發文表示,「當馬斯克首次向我闡述對X平台的願景時,我便明白這將是實現企業非凡使命的畢生機遇。」她還「無比感激」對方,「將捍衛言論自由、扭轉公司頹勢,以及把X平台改造成萬能應用程式(Everything App)的重責大任託付於我」。馬斯克則簡短回覆稱:「感謝妳的付出。」BBC為此已向X平台尋求回應,但目前尚不清楚此決策的背後動機,亦無從得知雅卡里諾及馬斯克的關係是否出現裂痕。雅卡里諾曾任NBC環球集團(NBCUniversal, Inc.)廣告業務負責人,任內成功帶領公司度過科技巨頭掀起的產業變革。當馬斯克2023年延攬她接手X平台(當時仍叫Twitter)時,分析師普遍預期她將專注修復與廣告主的關係。這些客戶先前因擔憂他們的品牌廣告與X平台上的爭議內容並列,而紛紛撤資。然而雅卡里諾的職權從一開始就受到限制,許多觀察家認為她只是名義上的CEO。研究和顧問公司「Forrester Research, Inc.」副總裁兼研究總監普魯克斯(Mike Proulx)指出:「她的背景與實際權限更接近公司廣告長而非執行長。事實是,馬斯克始終牢牢掌握著X的控制權。」他還笑稱:「雅卡里諾宣布辭職唯一令人意外的點是,這天來得比預期還要晚。」在雅卡里諾任內,X平台曾對某大型廣告產業組織及其成員提起訴訟,指控他們密謀聯合抵制X平台,該組織在訴訟提出後不久即宣告解散。值得注意的是,平台的整體調性在雅卡里諾任內發生顯著轉變,前身Twitter曾被指政治立場偏左,而如今的X平台則毫不掩飾地推送右翼立場的內容,據悉這類推文往往能獲得最高的能見度。儘管馬斯克已卸任執行長職務,卻從未真正淡出他最鍾愛的社交平台。自任命雅卡里諾以來,他反而更加活躍且爭議不斷。曾與馬斯克共事者形容他既是遠見者也是工作狂,旁人很難長期跟上他的節奏。市場研究公司「eMarketer」副總裁恩伯格(Jasmine Enberg)在聲明中分析:「面對反覆無常且始終緊握方向盤的老闆,加上X平台不斷被當作馬斯克的個人傳聲筒使用,雅卡里諾不僅要維持營運,還得頻繁為公關災難滅火。」恩伯格進一步指出,馬斯克在收購Twitter後,該平台的營收曾暴跌逾5成,雖然eMarketer預期X平台的廣告業務將在今年恢復增長,但恩伯格也強調:「廣告收入改善的原因相當複雜,雅卡里諾其實未能重建X平台在廣告主間的信譽。」雅卡里諾的離去正值馬斯克的多事之秋:其電動汽車公司特斯拉(Tesla)不斷傳出銷量下滑與多名高層出走的負面新聞;他與昔日政治盟友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唇槍舌戰也愈演愈烈,最終逼的馬斯克自行籌組新政黨,以對抗川普。X平台亦持續捲入爭議,像是內建於平台的AI聊天機器人Grok,近期便生成出一系列反猶內容,其中包括對希特勒的正面評價。對此,馬斯克4日回應稱,公司正全面改造Grok系統,並指出使用者提問時「應能感受到明顯差異。」根據日前xAI公開的指令規範,Grok被要求「假定媒體來源的主觀觀點存在偏見」且「不迴避發表政治不正確的言論」。如今xAI在聲明中表示,他們正著手移除其所謂的「不當」貼文。

台灣沒收到第一波關稅信! 台股8日觀望早盤跌逾230點
美國總統川普周一開始陸續向各國發出稅率信函,第一波的日本、韓國被加徵25%關稅,讓美股愁雲慘霧,道瓊盤中一度跌逾600點,台灣的關稅還未定案,台股8日以下跌53.07點、22375.65點開出,10點前最低在22200.43點,10點後持續下滑,跌逾230點。台股7日收在22428.72點,下跌118.78點,成交量2600億元,明顯量縮。8日早盤以資訊服務、電子組件與食品類股相對抗跌,電機機械、電器電纜、生技醫療等跌約2%。電子權值股方面,10點之前,台積電(2330)跌15元、在1065元;鴻海(2317)跌2元、在159元;台達電(2308)在平盤450元;廣達(2382)跌4元、在273元。高價股方面,聯發科(2454)跌5元、在1275元,大立光(3008)跌20元、在2165元。川普的對等關稅,將對緬甸與寮國課徵40%關稅,柬埔寨與泰國為36%,孟加拉與塞爾維亞為35%,印尼32%,南非與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30%,馬來西亞、哈薩克與突尼西亞為25%。原定的關稅實施日期將推遲至8月1日。日媒報導,日本政府將在今日針對關稅召開會議,若稅率開始施行,恐導致日本GDP少0.8%以上。美股方面,科技巨頭普遍收黑,台股ADR走低,特斯拉則暴跌6.79%至293.94美元,市值一夕蒸發680億美元,主要是執行馬斯克宣布成立新政黨「美國黨 (America Party)」引發擔憂。美股7日主要指數表現,道瓊指數下跌422.17點,或0.94%,收在44406.36點。那斯達克指數下跌 188.59點,或0.92%,收在20412.52點。S&P 500指數下跌49.37點,或0.79%,收在6229.98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105.92點,或1.88%,收在5541.20點。NYSE FANG+指數下跌116.74點,或0.77%,收在14946.80點。

馬斯克籌組「美國黨」對抗川普! 特斯拉市值蒸發790億美元
投資者憂心馬斯克(Elon Musk)籌組新政黨對抗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舉動,將為這家電動車製造商帶來更多問題,因此特斯拉(Tesla)股價於美東時間7日收盤時下跌6.8%,公司市值蒸發79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22.9億元)。據英國《衛報》的報導,隨著華爾街股市收盤,特斯拉市值從略高於1兆美元跌至約9210億美元,馬斯克持有的公司股價縮水近150億美元,使其個人持股總價值降至1200億美元以下。不過根據《富比士》(Forbes)數據,這位同時掌管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 X)的企業家,仍以約4000億美元資產穩居全球首富寶座。特斯拉股價近期因為執行長馬斯克與美國總統川普的關係惡化,而持續承受賣壓。最初馬斯克對川普的強力支持引發了消費者的抵制,如今他與川普的關係急轉直下,更令投資者擔心馬斯克可能過分投入政治工作,或招致白宮對其商業帝國實施報復。對此,韋德布希證券(Wedbush Securities)分析師艾夫斯(Dan Ives)表示,馬斯克宣布資助成立新政黨的消息引發投資者不安。「簡而言之,在特斯拉發展的關鍵階段,馬斯克涉足政治並試圖挑戰華盛頓建制派的舉措,完全與特斯拉投資者及股東期望的發展方向背道而馳。」他補充,特斯拉投資者普遍存在「某種疲憊感」,害怕這位公司最大股東終究無法遠離政治紛爭。此前,川普曾在6日公開批評馬斯克組建「美國黨」(America party)的計劃「荒謬可笑」,並對這位全球首富發動新一輪輿論攻擊。

市場觀望關稅談判情況 台股7日早盤跌逾250點
美國股市7月4日因獨立紀念日休市,不過因美國勞工部3日公布的6月新增非農就業人數達14.7萬,遠高於市場預估,四大指數皆收紅,但市場觀望美國總統川普的對等關稅暫緩期限將至,台股7日沒有放颱風假,開盤上漲2.64點、以22550.14點開出後隨即翻黑下跌逾百點,9點半前最低在22294.11點,跌逾253點。法人表示,若台灣最後的對等關稅介於10至15%,台股就會有補漲行情,但若出現20%以上的數字,因先前利空出盡、議題鈍化,指數再重挫機率也不高。新台幣兌美元匯率近期再度轉強,暌違3年多再現28字頭,中央銀行預計找外資保管銀行「喝咖啡」。台股上周五4日盤中翻黑,終場下跌165.47點,收在22547.5點,但有守住5日線約22529點,成交值3218.82億元。周一7日早盤則以下跌開出,早盤以食品、橡膠、金融保險股相對抗跌,但紡織股跌逾2%,航運、電機機械等也跌約1.5%。電子權值股方面,9點半之前,台積電(2330)跌10元、在1075元;鴻海(2317)跌1元、在160元;台達電(2308)跌3元、在454元;廣達(2382)跌2元、在276元。高價股方面,聯發科(2454)在平盤1290元,大立光(3008)跌35元、在2220元。美國對12個國家的關稅通知函預計7日寄出,美國商務部盧特尼克表示,對各國徵收的關稅將於8月1日生效。全球首富、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與川普決裂後,因川普主推《大而美法案》獲國會通過,馬斯克5日宣布成立新政黨「美國黨」(America Party),聲稱該黨將代表美國社會80%的中間選民。美股4日休市,3日主要指數表現,道瓊指數上漲344.11點,或0.77%,收在44828.53點。那斯達克指數上漲 207.97點,或1.02%,收在20601.1點。S&P 500指數上漲51.93點,或0.83%,收在6279.35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36.07點,或0.64%,收在5647.12點。NYSE FANG+指數上漲239.28點,或1.61%,收在15063.54點。

偷吃清潔工人夫遭離婚 小三醫師娘瘋狂報復正宮
新竹地方法院5月底審理一起涉及婚姻糾紛與傷害罪的案件,意外揭開一段荒誕的不倫戀情。案件主角是一名任職於科技業的正宮A小姐,與其任職清潔公司的丈夫A夫原本婚姻穩定,但兩人關係卻因醫師娘B女的介入而逐漸崩壞。根據《鏡週刊》報導指出,依據法院判決,A小姐因不堪B女持續挑釁,前往對方住處理論,情緒失控之下甩了對方一記耳光,因此被判處3個月徒刑,得易科罰金。報導中提到,這段不倫關係始於2023年2月,當時正值農曆春節前夕,A夫前往B女住處清運大型家具。B女自稱為某知名診所副院長之妻,婚姻長期受丈夫性功能障礙所苦。清運完畢後,B女先主動傳訊道謝,接著連日頻繁噓寒問暖,進而向A夫吐露性需求與情慾幻想,令A夫備感壓力。雖然A夫以自己也有性功能障礙試圖婉拒,但B女仍持續接近,不僅請託他帶自己買菜、陪同收驚,還在他公司附近守候製造偶遇。甚至多次開車跟蹤,並傳送露骨簡訊約砲,如「看到你工作,我就濕了,要換護墊了」等語句。最終在壓力與誘惑交織下,兩人於B女的特斯拉電動車上發展出長達7個月的不倫戀。期間,B女不避諱與閨密分享性事細節,並要求A夫避免與妻子同床。雖A夫多次想結束關係,但因擔心報復始終難以割捨。2024年9月,B女丈夫無意中透過特斯拉車內監控,聽到兩人親熱時的呻吟聲,憤怒提告離婚並追訴A夫侵害配偶權。B女被丈夫訴請離婚後,對於這段婚外情關係未曾收手,反而更加糾纏。B女打電話給A夫妻子A小姐,不僅高調宣稱兩人性事如何令人滿足,還透露曾幫A夫墮胎,甚至傳送血淋淋墮胎照片嗆聲。這些行徑導致A小姐一度輕生未遂。最終,夫妻倆在雙方父母調停、以及A夫下跪認錯下復婚。未料復婚後,B女持續騷擾,甚至搬到A小姐家附近,還提領光A夫帳戶存款。B女還以討論配偶權訴訟為名約見A夫,當日兩人共乘特斯拉外出,遭A小姐手機定位發現,於是開車尾隨。在途中失控衝撞該車,導致醫師娘違規逃逸並謊稱車上只有自己,最終遭警方調閱監視畫面揭穿。B女惱羞成怒提告A小姐殺人未遂,並揚言索取鉅額賠償。事後,B女還曾尾隨A小姐婆婆企圖闖入其住處,甚至威脅要開車撞死A夫。原本雙方曾於2024年底透過律師試圖和解,豈料B女後來又反悔提告,導致A小姐再度動怒,前往B女住處理論並再次甩她耳光,遭加告一條傷害罪,整起事件至此才全面曝光。

馬斯克誓言成立新政黨 川普痛批「荒謬」
因不滿川普政策的關係,美國科技大亨馬斯克(Elon Musk)宣布正式成立「美國黨」(America Party),此舉不僅代表他與川普(Donald Trump)關係決裂,也反映他對目前政治格局的強烈不滿。馬斯克在社群平台X上表態,聲稱此舉是為了讓人民重拾自由,並批評目前政黨體制實際上是「一黨制」,導致國家財政被浪費與貪汙掏空。根據《CBC News》報導指出,馬斯克與川普的嫌隙導火線是後者推動的大規模減稅的「大而美法案」。馬斯克曾在法案審議期間警告,若這項法案通過,他就會創立新政黨。他原是川普政府削減機構「政府效率部」(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的主導者之一,也是川普的親密夥伴,但兩人先前就因該法案正式決裂。對此,川普在6日下午返回華盛頓途中受訪時反擊稱,馬斯克的計畫「荒謬」,並強調兩黨體制一直存在,而成立第三政黨只會製造更多混亂。川普還強調,「三黨制度從未真正成功過」。而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則在CNN《聯邦之聲》(State of the Union)節目中表示,他與馬斯克曾在DOGE爭議事件中有過衝突。他指出DOGE的理念雖受歡迎,但馬斯克本人並未獲得多數支持。貝森特補充,「我想昨天董事會看到這個宣布應該非常不爽,他們會寧願馬斯克專注於商業,而非涉入政治。」即便共和黨與川普均對此表達反對意見,但馬斯克的政治動作可能不容小覷。身為全球首富,馬斯克曾在2024年總統選舉中投入至少2.5億美元支持川普。若馬斯克願意再次大筆出資,勢必影響2026年美國國會中期選舉的勢力分布。但此舉也可能讓馬斯克本身的商業版圖陷入風險,特別是多項業務仰賴政府數十億美元的合約,他的公司特斯拉(Tesla)也已在股市遭遇波動。目前尚不清楚馬斯克是否已正式展開成立政黨的法律程序。《CBC News》指出,美國聯邦選舉委員會(Federal Election Commission)資料庫中出現多個疑似相關政黨名稱,當中不少名稱包含「美國黨」、「DOGE」或「X」,部分還將馬斯克列為關聯人物。然而這些登記多數缺乏實質內容,聯絡方式甚至包含如「wentsnowboarding@yahoo.com」或無法追蹤的Protonmail信箱。儘管政黨組織尚未具體成形,馬斯克已於6日在X上徵詢使用者對「美國黨」的意見,並暗示有意參與2026年選舉。而在此之前,馬斯克曾揚言要罷免所有支持川普法案的國會議員,並將該法案斥為「噁心的怪物」,批評其會導致聯邦赤字膨脹。

不滿川普「大而美」法案過關 馬斯克獲65%網民支持宣布籌組「美國黨」
近期,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與美國總統川普的「大而美」法案產生分歧。4日法案簽署後,馬斯克在社群平台X上宣布將籌組名為「美國黨」(America Party)的全新政黨,還聲稱該黨將讓美國人「重獲自由」。馬斯克6月30日猛批川普力推的「大而美」稅收和支出法案並表示,若法案通過,第二天就成立「美國黨」。法案簽署成法的幾個小時前,馬斯克發佈有關建立新黨派「美國黨」的投票。在收到的約124.9萬網絡投票中,65.4%的網民支持成立新黨。美國國內擔憂「大而美」法案將進一步加劇美國財政赤字與債務風險。而川普團隊卻認為,該法案將刺激經濟增長、增加關稅收入,從而有助於減輕美國債務負擔。根據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報告,聯邦政府債務有望在2034年降至國內生產總值的94%,在此期間,財政赤字有望減少8.5兆美元至11.2兆美元。針對馬斯克近日連發貼文炮轟「大而美」稅收和支出法案,美國總統川普1日表示,可能會考慮「將馬斯克驅逐出境」。並下戰帖表示,美國政府效率部應該好好調查一下馬斯克經營的特斯拉和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所獲政府補貼的情況。

馬斯克宣布籌組「美國黨」 與川普決裂後盼打破兩黨體制
根據《CBS新聞》與《PEOPLE》綜合報導,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近日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因重大法案意見相左,關係決裂後,他再度提出創建第三政黨的構想,並正式宣布成立「美國黨」(America Party),意圖挑戰傳統的兩黨政治體制。不過選舉專家警告,即使是全球首富,要打造全國性政黨仍困難重重。馬斯克在社群平台X寫道,「國慶日正是思考是否要脫離這個兩黨(或說一黨)體制的最佳時機!我們是否該創建『美國黨』?」並針對是否成立新政黨進行民調表示:「既然你們以2比1的比例支持,那『美國黨』今日正式成立,還你們自由!」他進一步提出初步布局構想,將重點放在2至3個參議院席次與8至10個眾議院選區,表示:「鑑於目前國會立法優勢極小,只要掌握關鍵席次,就能成為左右法案的決定性力量,確保真正反映民意。」不少網友響應支持,一名使用者留言形容:「馬斯克創黨如同創立特斯拉與SpaceX,成功機率雖小,但一旦成功,將徹底改變遊戲規則。」馬斯克也轉發該留言並附上「100」與美國國旗符號表達認同。馬斯克創黨動機與其與川普的決裂密切相關。他先前曾受聘擔任川普政府轄下「政府效率部」(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簡稱DOGE)主管,於5月30日合約期滿離職。原預期他將轉任顧問,但隨著川普主導的「One Big Beautiful Bill」預算案出爐,馬斯克公開批評法案充滿浪費與貪腐,雙方關係正式破裂。他在社群上強烈表示:「我受不了了!這項龐大、荒謬、充滿豬肉條款的預算案是恥辱。投票支持的人都該為此感到羞愧。」川普則在Truth Social上反擊稱,馬斯克之所以不滿,是因預算案取消了電動車補貼,將對特斯拉造成鉅額損失。他寫道:「馬斯克拿的補貼比任何人都多。若沒補貼,他可能得打包回南非。」川普甚至揚言動用DOGE調查馬斯克與政府合約,「DOGE可能得回過頭來對付馬斯克。這不是很可怕嗎?」儘管馬斯克擁有超過3500億美元資產,選舉法專家仍指出創黨門檻極高。美國各州對新政黨登記規定各異,須蒐集大量選民連署,並達到選舉得票門檻才能存續。例如在加州,新政黨需登記約7萬5千名黨員,或取得110萬份連署才具資格列名選票。此外,成立初期政黨可登記為非營利組織,無捐款限制;但一旦獲得正式認可後,政治捐款將受聯邦選舉委員會(FEC)限制。馬斯克若持續透過「America PAC」影響選舉,雖可捐款無上限,卻需保持與候選人與政黨之間的法律獨立。選舉律師卡貝爾(Brett Kappel)指出:「建立一個全國性政黨是一項數年計畫,需投入數億美元。即使是全球首富,也不容易成功。」

怒批瘋狂法案!馬斯克嗆聲籌組「美國黨」與川普決裂 專家:即使首富也難搞定
美國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與總統川普的政治結盟關係正式破裂!隨著川普主推的《一個偉大美麗的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通過,這位美國首富不僅多次公開抨擊該法案「瘋狂」,更於日前在社群平台X(前推特)上揚言,若法案過關,將「立刻」籌組全新政黨「美國黨」(America Party),以對抗現有兩大黨。美國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與總統川普翻臉,揚言成立新政黨「美國黨」,引發美政壇震撼。(圖/達志/美聯社)根據《CBS新聞》報導,馬斯克早在7月初便曾放話成立新政黨,並於法案在參眾兩院通過前夕再度強調:「若這瘋狂的支出法案通過,美國黨將於隔日成立。我們的國家需要替代現行的『雙黨一體制』,讓人民真正有聲音!」甚至在美國獨立日前夕,馬斯克還在X上發起民調詢問網友是否支持他成立第三政黨,他表示:「既然是獨立紀念日,就該思考我們是否也該從兩黨制(有人說是同一黨)中獨立出來。」美國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與總統川普翻臉,揚言成立新政黨「美國黨」,引發美政壇震撼。(圖/達志/美聯社)不過,專家直言,即使馬斯克擁有超過3,500億美元(約新台幣113兆元)身價,要真正成立並運作全國政黨仍困難重重。資深選舉律師卡佩爾(Brett Kappel)指出,美國50州對新政黨的規範各不相同,從註冊、提名候選人,到維持黨籍支持度,幾乎每一項都極具挑戰。例如在加州,要讓政黨取得資格,需有7萬5千名註冊黨員,或提交高達110萬名選民連署;更別提一旦正式獲聯邦承認,馬斯克等金主將受到FEC(聯邦選舉委員會)對政治捐款的嚴格限制,個人對全國政黨的捐款每年不得超過4萬4,300美元。美國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與總統川普翻臉,揚言成立新政黨「美國黨」,引發美政壇震撼。(圖/達志/美聯社)卡佩爾分析:「建立新政黨不只是花錢問題,更是時間問題。即使是馬斯克,也難在2026年期中選舉前完成。」過往像綠黨、自由意志黨等第三勢力,也都需要數十年時間才能在各州取得一席之地。儘管如此,馬斯克認為只要在關鍵的「2至3個參議院席次」及「8至10個眾議院席次」推出候選人,就能對國會法案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馬斯克曾透過「America PAC」政治行動委員會,在2024年選舉中捐出高達2.77億美元、協助川普與多位共和黨候選人選戰,如今他卻對川普陣營的政策反感,並公開表示將支持拒絕投票給該法案的肯塔基州議員馬西(Thomas Massie),可能還會資助挑戰其他挺川派議員的候選人。而川普方面也不甘示弱,直言馬斯克反對的真正原因,是該法案將逐步取消電動車稅收補貼,恐對特斯拉造成巨大衝擊。川普受訪時冷回:「我覺得馬斯克是個很棒的人,但這次他太激動,實在不應該。」美國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與總統川普翻臉,揚言成立新政黨「美國黨」,引發美政壇震撼。(圖/翻攝自X)

美就業意外強勁!美股投資人驚喜 標普+納指續創新高
美國6月非農就業報告數據優於預期,顯示勞動市場仍具韌性,投資人反應熱烈,華爾街股市3日上漲,標普與納指雙雙再創新高,道瓊指數距新高點僅一步之遙。受美國獨立日假期調整,美股3日提前收盤,4日休市一日。美國勞工部同日公布,6月新增非農就業人數達14.7萬,遠高於市場預估的10.6萬人。同時,失業率下降至4.1%,低於市場預期的4.3%。強勁數據令投資人重新評估聯準會政策動向,7月降息機率已降至接近於零。另外,美國總統川普對聯準會主席鮑威爾的批評聲浪再起。川普3日於社群平台發文,直言鮑威爾「應立即辭職」,並傳出川普可能提前宣布新任主席人選。美股主要指數表現,道瓊指數上漲344.11點,收至44828.53點;納斯達克指數上漲207.97點,收報20601.1點;標普500指數上漲51.93點,收至6279.35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36.07點,收報5647.12 點;NYSE FANG+指數上漲239.28點,收至15063.54 點。個股方面,科技七巨頭齊揚。Meta上漲0.76%,收至719.01美元;蘋果(Apple)上漲0.52%,收報213.55美元;Alphabet上漲0.50%,收至179.53美元。微軟(Microsoft)上漲1.58%,收報498.84美元;亞馬遜(Amazon)勁揚1.59%,收至223.41美元;輝達(Nvidia)上漲1.33%,收報159.34美元;特斯拉(Tesla)小漲0.095%,收至315.35美元。台股ADR方面,表現多收紅。台積電ADR漲 0.51%;日月光ADR漲0.68%;中華電信 ADR漲0.51%;聯電ADR小跌0.38%。

Nvidia市值飆破3.92兆美元 超越蘋果創歷史新高
隨著全球對人工智慧技術的熱情不減,AI晶片巨頭Nvidia(NASDAQ:NVDA)市值於3日突破3.92兆美元,短暫超越蘋果(Apple),創下有史以來科技公司最高市值紀錄。根據《路透社》的報導,當日早盤交易中,Nvidia股價一度上漲2.4%,觸及160.98美元,使其市值攀升至3.915兆美元,高於蘋果於2024年12月26日創下的前高紀錄。儘管股價稍後回落至159.60美元,Nvidia市值仍達3.89兆美元,僅略低於蘋果,顯示市場對其成長潛力的高度信心。Nvidia近年憑藉其在高階人工智慧晶片領域的領先地位,受到來自微軟(Microsoft)、亞馬遜(Amazon)、Meta、Alphabet(Google母公司)及特斯拉等大型科技公司的高度關注。這些企業正競相建構AI資料中心,以搶佔新一波技術浪潮,也因此推動了Nvidia產品的爆炸性需求。微軟目前為美國市值第二高的公司,達3.7兆美元,當日股價上漲1.7%至499.56美元。蘋果則以3.19兆美元位居第三,股價微幅上漲0.8%。BokehCapitalPartners首席投資長金·佛瑞斯特(Kim Forrest)指出,雖然人工智慧確實是一項極具潛力的技術,但目前的發展仍可能與市場預期存在落差,「我堅信AI是一種高效工具,但大型語言模型的應用效果可能尚未達到大眾的期待」。Nvidia由執行長黃仁勳於1993年共同創辦,最初專注於遊戲圖形處理,如今已轉型為AI晶片領域的核心推手。該公司股價過去四年內已上漲近八倍,從2021年的5,000億美元一舉突破4兆美元大關。根據倫敦證券交易所資料,Nvidia目前的本益比約為分析師預估未來12個月每股盈餘的32倍,低於過去五年平均的41倍,顯示儘管股價飆漲,但獲利成長預期依然穩健。英偉達目前在標普500指數(S&P500)中的權重達7%,與微軟、蘋果、亞馬遜及Alphabet合計共佔該指數的28%。這代表廣大透過指數基金投資的美國退休金戶頭,也同步承擔著AI熱潮的漲跌風險。根據市場觀察,Nvidia自今年4月初股價短暫下挫後,已大幅反彈逾68%。當時市場受到川普總統重新提出的全球關稅政策衝擊,AI概念股一度遭到拋售,但隨著投資人預期白宮將調整政策並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科技股隨即強勢回升。此外,Nvidia的崛起也象徵著全球金融市場的權力版圖正在轉變。根據倫敦證交所數據,該公司目前的市值不僅超越加拿大與墨西哥股市的總和,更超過了整個英國股市的總市值,堪稱全球資本市場的震撼彈。Nvidia的崛起不僅改寫了企業市值的歷史,也成為全球AI浪潮的代表性企業,未來其技術與策略發展動向,勢必繼續牽動整個華爾街與科技產業的脈動。

「大而美法案」讓兩人又吵起來 川普「考慮」把馬斯克「驅逐出境」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與科技巨頭馬斯克(Elon Musk)之間的口水戰,在「大而美法案」過關之際又急遽升溫,雙方在社群平台上再度交鋒。馬斯克先前就強力反對該法案,甚至揚言如果法案通過,他將另起爐灶創建「美國黨」,並於2026年黨內初選中狙擊所有支持該案的議員。而川普則回應,將會重新調查政府對於馬斯克企業的補助,同時也正在考慮是否要把馬斯克驅逐出境。根據《衛報》報導指出,馬斯克控訴該法案是「完全瘋狂且具破壞性」,預測會導致美國國債大幅攀升。他並抨擊曾主張削減開支卻轉而支持法案的國會議員應「羞愧低頭」。川普則不甘示弱,公開質疑馬斯克的動機,指稱他只是因為法案將終止電動車稅收抵免而心懷不滿,並反諷「不是每個人都想要電動車,我就不想要。」川普更進一步表示,他會「考慮」是否將這位出生於南非的億萬富豪驅逐出境,同時暗示成立的「政府效率部」(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DOGE)將對馬斯克與其企業展開調查。川普在社群平台Truth Social發文指出「馬斯克可能拿到的補助,比歷史上任何人都多得多,如果沒有補助,他很可能得關門大吉,回南非老家去。不再有火箭發射、不再有衛星,也不再有電動車,我們國家將省下一大筆錢。」馬斯克過去曾是川普的重要政治盟友,甚至投入將近3億美元支持其連任,並主導過爭議十足的DOGE計畫。但如今雙方徹底決裂,爭端激烈到已影響市場。特斯拉(Tesla)股價在短短兩天內大跌6%,近五日內總跌幅達13%。這場政治風暴背後,也牽動著龐大的利益結構。馬斯克旗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目前握有約220億美元的聯邦合約,而根據《華盛頓郵報》估算,馬斯克與其企業多年來共獲得至少380億美元的政府合約、補助與稅收優惠。此外,特斯拉是否能順利推出無踏板與方向盤的自駕計程車,也將取決於美國運輸部的決策。川普揚言重新審視所有與馬斯克有關的聯邦支出一事,對特斯拉未來的商業布局而言,無疑是一大威脅。不僅如此,先前由馬斯克領導的DOGE,過去也曾捲入爭議。根據自由派智庫「公共公民」(Public Citizen)發布的報告,截至今年5月,多達七成的聯邦機構認為馬斯克意圖削減對其公司有監管職責的單位預算,例如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與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前者當時正調查特斯拉,而後者則對馬斯克的腦機介面公司Neuralink進行審查。摩根大通(JP Morgan)則表示,一旦稅收抵免被取消,特斯拉每年可能損失12億美元。馬斯克原本聲稱這對公司影響不大,但近期說法已有轉變。截至美東時間上午11點,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0.3%,科技股主導的那斯達克跌幅約為1%,反觀道瓊工業指數則小幅上漲0.6%。Wedbush證券資深分析師艾夫斯(Dan Ives)表示,川馬之間的「肥皂劇」已成為特斯拉股價的重大壓力來源,投資人普遍擔憂川普政府將對自駕車與Cybercabs等政策更為嚴苛,並全面審查與馬斯克相關的所有政府支出。目前該稅改法案於1日深夜在參議院以50比51,由副總統范斯(JD Vance)投下關鍵一票通過後,眾議院計畫於2日召開會議進行重新表決。待眾議院也通關後,川普才能簽署法案。

川普「大而美」法案過關「美股狂升400點」 馬斯克抵制也沒用「特斯拉暴跌5%」
美國聯邦參議院於1日通過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力推的「大而美法案」,這項具有爭議的稅改與財政調整方案不僅引發政治風暴,也在金融市場投下震撼彈。而在法案通過後,道瓊工業指數大漲逾400點。至於先前出面抵制法案的馬斯克,其所屬的特斯拉股價在法案通過後,直接重挫5%。根據《美聯社》報導,這項法案在參議院經歷一番膠著,原本投票結果呈現50比50平手,最終由副總統范斯(J.D. Vance)投下決定性一票,讓法案順利過關。但這項方案還需返回眾議院重新表決,才能正式送交總統簽署。內容除了擴大減稅與投資軍事與邊境支出外,也包含削減社福、醫療補助等敏感項目。國會預算處(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估計,參院版本的「大而美法案」將在未來十年內為美國帶來高達3.3兆美元的預算赤字,較先前眾院版本增加了約8000億美元。與川普鬧翻的科技巨頭馬斯克(Elon Musk)日前就直言該法案是「史上最嚴重的債務累積行為」,甚至揚言將在明年期中選舉時動員支持者抵制支持該法案的國會議員,更指稱這些支持法案的國會議員應「羞愧得吊死自己」。隨著法案的通過,道瓊工業指數因國防支出利多消息而上揚400.17點、漲幅達0.91%,收在44494.94點,但那斯達克與標普500指數分別下跌166.84點與6.94點,顯示科技股並未全面跟進,美股走勢呈現明顯分歧。特斯拉股價終場重挫16.95美元,跌幅達5.34%,收在300.71美元。其他科技股亦多呈疲弱,輝達(Nvidia)下跌2.97%,報153.30美元;台積電ADR收跌0.80%,報224.68美元;費城半導體指數則下滑0.70%,報5507.50點。

川普「大而美法案」如通過 馬斯克揚言籌組政黨抵制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於6月30日再度發表激烈言論痛批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批評其推動的「大而美」支出法案,更表示將會成立一個全新的政黨,以抗衡共和黨「一黨壟斷」的現況。馬斯克直言「我們生活在一個一黨國家,胖豬黨(PORKY PIG PARTY)!是時候成立一個真正關心人民的新政黨了。」綜合外媒報導指出,其實早在數週前,雙方就在川普的「大而美法案(Big, Beautiful Bill)」爆發激烈爭論,馬斯克將法案形容為「完全瘋狂」並警告共和黨此舉將等同「政治自殺」。馬斯克在貼文中強調,該法案將債務上限提高至創紀錄的5兆美元,是對選民的背叛。他譴責曾承諾縮減開支的國會議員如今卻投票支持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舉債案。馬斯克怒批「每一位支持這法案的議員都應該感到羞愧!」並進一步點名聯邦眾議院自由核心小組(House Freedom Caucus)主席哈里斯(Andy Harris)與羅伊(Chip Roy),質疑他們憑什麼還自稱是自由派。面對國會即將就該案進行的馬拉松式快速表決(vote-a-rama),馬斯克提出具體政治威脅,聲稱若法案通過,隔天就會成立「美國黨(America Party)」,並支持初選中挑戰現任議員的新候選人。他在2024年選舉曾投入超過2.75億美元資助川普與其他共和黨人,但上月受訪時已表態將縮減政治捐款。根據國會預算辦公室(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預估,參議院版本的法案會使美國在2025年至2034年間,增加3.3兆美元的赤字,比眾議院版本多出1兆美元。川普政府則聲稱這項法案能「大幅削減赤字」、「釋放經濟成長潛力」,但也刻意未將2017年川普減稅案延長所帶來的赤字成本納入估算。值得注意的是,之所以反對該法案,馬斯克強調並非出於對取消電動車與太陽能補貼的不滿,但他認為,該法案「對過去的產業進行補貼,同時嚴重傷害未來產業」。

美股衝高但匯率衝擊更大 台股30日早盤低迷跌逾百點
美股上周五大多反彈收高,但美國總統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進度不如預期,90天暫緩期將在7月9日到期,最新消息是已終止與加拿大的貿易談判,但美中則有樂觀消息傳出,導致股市震盪。台股周一30日開盤跌71.75點,以22508.33點開出後,持續小幅下跌,10點前一度在22415.75點,跌逾164點。台股上周因外資狂買千億元,續彈534.34點,躲過了季底結帳壓力,但法人認為,雖然新台幣強升有助資金行情,但須提防暗流,6月的上市櫃營收將陸續公布,匯率變化對廠商營運的衝擊也會反映在個股股價上,短線震盪預期未除。新台幣在27日強升,驚見28字頭,讓大盤開高後翻黑,不過因台積電(2330)尾盤急拉,終場上漲87.74點或 0.39%,收在最高點22580.08點,成交量3640.32億元。周一30日早盤開低走低,食品、玻陶和電子組件類股相對抗跌外,其他大多走弱,水泥、塑橡膠、鋼鐵、航運,甚至金融保險等都跌逾1%。電子權值股方面,10點之前,台積電跌5元、在1075元;鴻海(2317)跌2.5元、在162.5元;台達電(2308)跌4元、在420元;廣達(2382)漲1.5元、在274元。高價股方面,聯發科(2454)跌5元、在1280元,大立光(3008)漲20元、在23780元。美股方面,AI晶片龍頭輝達連續三個交易日創新高,上漲1.76%至157.75美元。蘋果上漲0.040%至201.08美元。但電動車大廠特斯拉提前完成首單全自動駕駛技術 (FSD) 型號Model Y的交付,但股價仍收低0.66%至323.63美元。美股27日主要指數表現,道瓊指數上漲432.43點,或1%,收在43819.27點。那斯達克指數上漲105.54 點,或0.52%,收在20273.46點。S&P 500指數上漲32.05點,或0.52%,收在6173.07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3.53點,或0.064%,收在5544.99點。NYSE FANG+指數上漲132.77點,或 0.90%,收在14892.20 點。

日媒《日經亞洲》:川普規畫訪陸 數十企業CEO隨行
據日媒《日經亞洲》28日消息,美國官員正在為美國總統川普的訪華行程制定計畫,今年晚些時候,川普或將率領由數十名企業首席執行官(CEO)組成的代表團訪問中國。這似乎也暗示美國正在改變對陸交往策略,從威逼脅迫轉向管控談判,實現長期去風險化。`報導稱,此次訪問預計將與川普5月份的中東之行類似。當時,30多名美國商界領袖陪同川普訪問沙烏地阿拉伯,達成超過2兆美元的交易。代表團中包括特斯拉CEO馬斯克、黑石CEO史蒂芬.施瓦茨曼、貝萊德CEO拉里.芬克、OpenAI公司CEO薩姆.奧特曼、輝達CEO黃仁勳、Palantir公司CEO亞歷克斯.卡普,以及亞馬遜CEO安迪.賈西。《日經亞洲》分析,近來川普政府對華態度發生轉變:從試圖通過不斷升級的威脅以迫使中方讓步,轉向有管理的談判,以求在更長的時間內實現風險降低。報導援引消息人士稱,本月初,美國國務院開始諮詢有在華工作經驗的企業高管,就川普可能的訪華行程及相關細節徵求建議。這一系列事件表明,美國財長貝森特的對華觀點,在川普政府中開始占據主導地位。貝森特主張對華接觸,與對華立場鷹派的國務卿盧比歐之間存在權力博弈。據稱,貝森特5月10日至11日與中方代表在日內瓦會談後不久,5月28日盧比歐突然宣布,針對中國留學生的簽證新規,導致兩人緊張關係加劇。當地時間6月12日,貝森特在國會作證時表示,美國和中國的目標是互補的。他說:「只有真誠合作,中美兩國才能實現大而美的再平衡(a big, beautiful rebalancing),使全球貿易走上更可持續的道路。」今年1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被問及中方是否邀請川普訪華時回應指出,中方願同美國新政府一道,在兩國元首的戰略引領下,本著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保持溝通,加強合作,妥善管控分歧,推動中美關係在新的起點上取得更大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