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獵
」 盜獵 保育類 野生動物 越南 野生動物保育法
「這生物」成非法販運最大苦主 美國建議「列法保護」
穿山甲這種體型小巧、覆滿鱗片的夜行性哺乳動物,長年來一直是全球非法野生動物交易的重災區,如今美國政府提議將其列入《瀕危物種法》保護清單,為保育行動邁出關鍵一步。根據《美聯社》報導指出,美國《魚類與野生動物管理局》於6月30日提出新案,計劃將七種亞洲與非洲原產的穿山甲納入《瀕危物種法》(Endangered Species Act)保護之列。這七種分別是中華穿山甲、印度穿山甲、巽他穿山甲、菲律賓穿山甲、白腹穿山甲、黑腹穿山甲與巨型穿山甲。唯一目前已受到該法律保護的是非洲的特明克穿山甲,此外,科學界認為可能還存在另外兩種尚未正式分類的穿山甲。穿山甲在非法貿易市場中受到極大壓力,主要原因是牠們的鱗片在中國傳統醫學中被視為珍貴藥材,而肉品也被食用。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資料,穿山甲是目前全球被非法交易最嚴重的哺乳動物。雖然早在2017年就已根據《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對其實施特定商業貿易禁令,但全球執法機關近年仍陸續查獲大批穿山甲鱗片,重量動輒以噸計,數量可能代表成千上萬隻遭獵殺的個體。生物多樣性中心(Center for Biological Diversity)表示,這項列名將進一步強化美國對穿山甲相關進口的限制,未來僅在科學研究或保育用途下才可例外核准進口。中心的國際項目主任烏勒曼(Sarah Uhlemann)表示,美國應完全切斷對穿山甲鱗片的市場需求,她呼籲「沒有任何正當理由讓穿山甲成為餐桌或藥材的一部分」。除了盜獵問題,氣候變遷造成棲地消失,也被保育團體視為當前《瀕危物種法》急需強化的重要背景因素。該法自1973年以來保護了超過2,000種美國及國際物種,被視為全球最有力的保育法案之一。即使穿山甲並非美國本土物種,只要列入名單,美國仍可對違反保護規定的國際走私行為提出起訴。近年來,除了穿山甲,像北極熊、企鵝等非美國原生物種,也曾被列入保育討論的清單。實際上,早在2020年,包含《國際動物福利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Animal Welfare)在內的多個團體就已與《魚類與野生動物管理局》簽署協議,推動將穿山甲納入保護範圍。該局也強調,穿山甲的非法交易與其他國際犯罪行為關聯密切,販售獲利甚至常被用於資助武器或毒品走私等重大犯罪。

山林悲歌!移工租山區倉庫狂宰800公斤野生動物 冰櫃打開赫見水鹿頭
新竹縣動保團體流浪動物珍愛協會經長達半年查緝,掌握有越籍移工於台灣山林盜獵野生動物、保育類,甚至屠宰流浪貓犬販售,同時在山區租借倉庫做為冰庫儲存。18日下午,苗栗縣動保防疫所、新竹縣竹北動物防護防疫所與保七總隊等接獲線報前往苗栗頭份山區進行稽查,在地主的陪同下進入倉庫,總計查獲共800餘公斤山羌、水鹿、山豬與約6公斤疑似狗肉等不明肉品,為近年查獲最多屠宰野生動物之數量。據了解,地主將苗栗頭份山區一處破舊的鐵皮工廠以每月5千元的價格租給外籍移工,起先移工僅表示因在販售肉品,所以需要一處地方作為冰箱倉庫,並表示會放2個冰箱在內。孰料,18日苗栗縣動保防疫所、新竹縣竹北動物防護防疫所等單位在地主陪同下進入稽查,卻驚見7個大冰櫃,其中2個均已被清空,剩下的5個冰櫃中竟堆放滿滿的不明肉品。流浪動物珍愛協會18日會同公部門與保七總隊前往苗栗頭份山區進行稽查,查獲總重約800公斤的野生動物肉品與疑似流浪犬隻肉品。(圖/林冠吟攝)有關單位人員打開冰櫃後,先是清出至少11隻大小山羌,並有一隻粗估至少50公斤的大水鹿,其被分解成4大部分冰入冰庫中,然而更驚人的是後續也依序清出未完成剝皮的鼬獾、疑似貂等生物,而水鹿的頭還不只一顆,有部分遭支解後僅存頭部冰存在冰箱內。然而當工作人員正在清點肉品時,卻也發現部分冰櫃所冰存的肉品已遭人清出,更看見大量疑似狗尾巴與疑似狗肉,現場飄滿血腥味。事後工作人員一一清點肉品後,經統計全數肉品總共近800餘公斤,其中約有近7公斤的肉品疑似為狗肉與狗尾巴,後續也將進一步送驗以確定相關肉品類別。流浪動物珍愛協會18日會同公部門與保七總隊前往苗栗頭份山區進行稽查,查獲總重約800公斤的野生動物肉品與疑似流浪犬隻肉品。(圖/林冠吟攝)對此,流浪動物珍愛協會總幹事湯宏正表示,非法獵捕野生動物與流浪動物等行為,已嚴重危害台灣本土生態與動物福利,本會絕不姑息,將持續聯合公部門與保七總隊打擊到底。

盜獵石虎還持槍瞄警 失聯移工主嫌落網羈押中
台中地檢署6日日宣布偵破違法獵捕販賣石虎案,涉案主嫌為36歲越南籍失聯移工潘男,於圍捕過程中竟持自製獵槍瞄準、恐嚇警員,經檢警持續追緝終於逮捕到案,檢方漏夜偵訊後聲請羈押禁見獲准。台中地檢署發布新聞稿指出,日前接獲不肖人士違法獵捕販賣第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石虎之情資,立即分案指派檢察官指揮內政部警政署保安警察第7總隊第5大隊、台中市政府警察局大甲分局、東勢分局共組專案小組展開偵辦。專案小組深入追查發現,潘姓、范姓、阮姓等越南籍移工涉有重嫌。潘男自2020年10月間起即遭通報行蹤不明,在台失聯流竄近5年,無固定住居所,持自製獵槍於山區遊獵保育類動物再交由合法居留的范、阮姓共犯對外販售。5月底,專案小組查獲范姓、阮姓男子到案,檢察官訊後諭知以電子腳鐐監控,並擴大追查獵捕成員。6月4日專案小組掌握潘姓主嫌在台中新社、后里一帶的3處活動地點,持法院核發的搜索票展開搜索,要趁他夜間打獵時人贓俱獲。不料潘男竟持槍瞄準、恐嚇警員,趁警員閃避時鑽入山區逃逸。警方漏夜追緝,於6月5日在新社區攔截圍捕,終於逮捕潘男,並在新社區的藏身處查扣自製獵槍4把、喜德釘火藥及製造獵槍的零件、工具。警方同時發現山羊肉、穿山甲鱗片等動物遺骸,研判不是針對石虎盜獵,而是見到的野生動物都獵殺,不分種類,目的是賣給越南同鄉等人吃肉、吃野味,檢警目前查獲石虎屍體一隻。台中地檢署偵破失聯移工獵捕販賣石虎案,主嫌潘男持獵槍瞄準警員拒捕,檢方聲請羈押禁見獲准。(圖/警方提供)台中地檢署偵破失聯移工獵捕販賣石虎案,主嫌潘男持獵槍瞄準警員拒捕,檢方聲請羈押禁見獲准。(圖/警方提供)檢方表示,潘男涉犯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中未經許可製造、持有非制式獵槍,野生動物保育法的非法獵捕、宰殺、買賣保育類野生動物,刑法的恐嚇危害安全等罪嫌疑重大,所犯為5年以上有期徒刑之重罪,且有逃亡、勾串、滅證、反覆實施之虞,漏夜偵訊後向法院聲押禁見獲准。石虎是台灣現今唯一原生貓科動物,屬於瀕臨絕種的第一級保育野生動物。中檢強調將持續追查釐清犯罪網絡,全面打擊不法盜獵販賣行為,維護野生動物永續生態。

恆春警方路上盤查可疑車輛 抓到1貨車載3隻活體山羌!盜獵者遭依法送辦
31日凌晨0點左右,屏東縣恆春警分局在滿州鄉和興路段攔下1輛可疑自小貨車,並在車上查獲3隻活體山羌、2把獵槍。經查這些山羌是由32歲張姓男子、34歲林姓男子及25歲林姓男子非法捕獵而來,訊後3男分別依法送辦。近來墾丁國家公園及滿洲地區盜獵行為日漸猖獗,恆春警分局為遏止這種亂象,不定時埋伏查緝可疑人士車輛。31日凌晨0點左右,1輛可疑的自小貨車行經滿州鄉和興路段,被恆春警分局攔下查緝,警方在車上查獲3隻活體山羌及2把獵槍。根據恆春警分局調查,32歲張姓男子、34歲林姓男子及25歲林姓男子等3人一同上山打獵,由兩名林姓男子負責開車、照明,張男則負責開槍、追捕、套住獵物等工作。一夥人趁著山羌聽到槍聲愣住時,利用套袋抓捕,被抓到的3隻山羌,其中2隻已成年,還有1隻是幼年山羌。這些山羌經初步檢視並無外傷,目前交由林務局做後續處置。對此恆春警方表示,雖然山羌目前非保育類動物,但仍不可任意獵捕。另外,被查獲的2把自製獵槍均無登記持照,3男行為已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及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相關規定,恐將分別面臨1萬元至2萬元罰鍰。恆春警分局長郭懷澤也強調,墾丁國家公園及國有林班地內嚴禁獵捕動物,請民眾勿違法獵捕,恆春警方也將持續從嚴執法,以遏止盜獵行為。

墾丁「梅花鹿殺手」抓到了!槍殺割鹿茸、活體賣農場 4盜獵者被捕
恆春半島再傳盜獵梅花鹿,和以往獵殺梅花鹿割鹿茸不同的是,這次是正值落角期、僅有一支角的小公鹿,疑遭盜獵者射殺後,認為無價值而遭棄置。保七總隊第八大隊與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正釐清案情,針對梅花鹿盜獵重點區域加強巡邏查緝。恆春半島梅花鹿盜獵猖獗,山區許多地方都是被棄置的梅花鹿屍骸。(圖/翻攝畫面)保七第八大隊今年1月查獲盜獵者獵殺梅花鹿。(圖/翻攝畫面)盜獵者獵殺梅花鹿割取鹿茸。(圖/翻攝畫面)梅花鹿野外族群一度瀕臨絕跡,墾管處自1986年開始推動復育工作,不料梅花鹿族群增多到對墾丁國家公園內的自然環境造成負面影響,另外對人類也因啃食作物造成農損、穿越道路導致人鹿交通事故。墾管處進行系統化調查,積極尋求解決之道,希望能維護生態平衡。而隨著梅花鹿的增加,盜獵梅花鹿的情況也隨之猖獗,部分不肖人士為牟取暴利,私下以槍枝獵殺梅花鹿,割取鹿茸,或割下帶角的公鹿頭骨製成標本販售,剩餘軀體則隨意棄置山林,引發當地民眾強烈不滿,認為盜獵不但有誤傷民眾的可能,棄置的鹿屍也可能造成衛生問題。滿州鄉近日有一處偏僻山坡就被當地居民發現黑色塑膠袋中,裝著一隻年輕公梅花鹿,死亡約半天,頸部有一個明顯彈孔,令人怵目驚心。居民推測,盜獵者可能因夜間狩獵看不清目標,誤殺這隻正值落角期、僅有一支角的小公鹿,發現頭骨無市場價值後,乾脆打包棄置無人之地。當地張姓居民指出,恆春半島部分地區的盜獵行為已成公開的秘密,許多地方常見無頭鹿骸散落,屍臭瀰漫,梅花鹿族群雖多,但應透過科學管理與合法途徑,平衡梅花鹿族群與生態,而非由盜獵者來獵取這些生命。墾管處表示,梅花鹿目前雖不屬保育類,但在國家公園內獵捕野生動物,已違反《國家公園法》第13條禁止狩獵動物或捕捉魚類,經查獲可裁處3000元罰鍰。更違反《動物保護法》,最高可處200萬以下罰金。更嚴重的是,盜獵者恐涉及非法持有槍械,可能面臨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700萬元以下罰金。保七第八大隊今日也發布今年1月查獲盜獵集團,該集團去年9月在社頂公園盜獵梅花鹿,案經多月蒐證及循線擴大追查,陸續查獲4名盜獵者及2把土製獵槍。經查陳姓嫌犯4人,在2023年至2024年之間組成盜獵集團,以徒手捕捉或非法使用槍枝獵殺等方式,獵捕活體梅花鹿,將其獵殺後割取鹿茸,經警方向上溯源,其中活體梅花鹿部分賣給其他不知情的動物農場,全案依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動物保護法及國家公園法等罪嫌。墾管處表示,若發現可疑盜獵情資,可撥打免費保育專線0800-885996,或直接聯繫管理處及保七總隊,共同守護野生動物,以確保永續國家公園的自然資源。

台灣水鹿「1對鹿茸整齊斷裂」遭人下毒手 警方追查緝兇
花蓮民眾在臉書登山社團專頁發文,指奇萊稜線山屋東南方約500公尺處,發現1隻雄性台灣水鹿屍體,2隻鹿茸整齊斷裂,鹿身1處彈孔清晰可見;網友見狀不捨「奇萊神獸」遭下毒手,痛斥凶手可惡至極。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與版主取得聯繫後,已請保安警察第七總隊第九大隊派員到場調查追凶。民眾在臉書描述遭殺害的雄性水鹿體型龐大,1對鹿茸「整齊」斷裂,很明顯是遭人切除,身上還有1處疑似彈孔的圓形孔洞,網友看了照片痛斥下手的人根本是「垃圾」,還有山友留言表示,5月間登山疑似看見這隻水鹿帶著母鹿和2頭小鹿在山屋附近徘徊,擔心小鹿岌岌可危,也有網友痛批不法之徒射殺水鹿割取鹿茸,「人神共憤」!太管處企劃經理科長黃晧軒表示,已請保安警察第七總隊第九大隊展開蒐證調查,若經查屬非法盜獵,依《國家公園法》最高可處3000元罰鍰;另涉及保育類野生動物獵捕行為,可依《野生動物保育法》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2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金。太管處指出,台灣水鹿是台灣陸地上體型最大的野生動物,為台灣特有亞種,活動高峰多在清晨與黃昏,主要棲息於海拔1000公尺以上的中高海拔原始森林,常見於鄰近水源的草地地形,以樹葉與嫩草為主要食物來源,目前主要分布在中央山脈及花東山區。太管處說,台灣水鹿過去因棲地破壞及狩獵壓力導致族群數量大幅減少,曾被列為保育類野生動物,近年來由於生存壓力減輕,族群數量呈現回升趨勢,但仍屬於政府公告的「其他應予保育之野生動物」。

奇萊山「神獸」疑中彈亡 鹿茸遭鋸斷網友憤怒!太管處發聲了
有網友在臉書登山社團發文指出,在奇萊稜線山屋東南方約500公尺處,發現一隻雄性水鹿屍體,水鹿頭頂2隻鹿茸斷裂處整齊,身上並可見一處圓形彈孔痕跡,網友心痛「奇萊神獸」慘遭毒手,兇手可惡至極,呼籲逞兇,太管處也在板上與版主取得聯繫,已請保安警察第七總隊第九大隊派員到場調查追兇。這隻公水鹿體型龐大,被發現陳屍在奇萊稜線山屋東南方約500公尺處。山友拍下,這隻水鹿兩隻鹿茸斷裂處整齊,被取走鹿茸,身上並可見一處圓形孔洞,網友看了留言超痛心,痛斥下手人根本是「垃圾」,還有山友留言,5月間登山疑似看見這隻水鹿帶著母鹿媽媽和兩頭小鹿,在山屋附近徘徊,擔心小鹿岌岌可危,也有網友質疑不法之徒竊取鹿茸,是不是要販售,真的是「人神共憤」!近日有網友在臉書登山社團發文指出,於奇萊稜線山屋東南方約500公尺處發現一隻雄性水鹿屍體,身上有彈孔,鹿茸被切、取走。(圖/取自靠北登山大小事臉書)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已聯繫保安警察第七總隊第九大隊派員前往現場調查了解,若經查屬非法盜獵,將依《國家公園法》第13條規定辦理,最高可處新台幣3000元罰鍰。另涉及保育類野生動物之獵捕行為,將可依《野生動物保育法》第41條第1項規定,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並得併科新台幣2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金。太管處說,台灣水鹿為臺灣特有亞種,是台灣陸地上體型最大的野生動物,活動高峰多在清晨與黃昏,主要棲息於海拔1000公尺以上的中高海拔原始森林,常見於鄰近水源的草地地形,以樹葉與嫩草為主要食物來源,牠們目前主要分布在中央山脈及花東山區。太管處說,雖然民間有一定規模的飼養族群,但野外族群相對稀少。過去因棲地破壞及狩獵壓力導致族群數量大幅減少,曾被列為保育類野生動物。近年來由於生存壓力減輕,族群數量呈現回升趨勢,但仍屬於政府公告之「其他應予保育之野生動物」。全案已進入調查與蒐證階段,呼籲民眾尊重自然生態,切勿以身試法。

網路議題「百人對戰大猩猩」正夯 專家提新觀點:大猩猩從未殺人
國外網友最近提出「100名男子對戰一隻大猩猩,誰會勝出」的假想情境,引發熱議。對此,專家指出,這個問題真正的關鍵問題在於,「大猩猩實際上曾經殺過人嗎?」隨著意想不到的答案曝光,或許能為這場跨物種較勁的想像畫下句點。《每日星報》報導,一名網友於社群平台X(原Twitter)發文提問,「如果100名男子和1隻大猩猩打架,誰會贏?」這個問題最近在社群媒體上瘋傳,原貼文閱讀量更已高達2.88億次。不少人對此認為,由於人類在人數上的壓倒性優勢,因此100名男子將在打架中獲勝,但仍有少數人覺得「勝負難分」,但即便如此,大家仍一致認為,「第一個與大猩猩搏鬥的男子不會活著出來,這個人的頭骨可能會像雞蛋殼一樣破裂。」另一方面,不少民眾為了找出問題答案求助AI(人工智慧)模擬器,相關畫面顯示,如果男子手無寸鐵,即便能與大猩猩進行100對1的搏鬥,大猩猩仍有一定機率能輕鬆地將無數名男子,像拍打蒼蠅般打倒在地。不過,ChatGPT對此看法不同,ChatGPT相信,儘管雄性大猩猩比成年雄性人類體格強壯4到10倍,在力量上也有壓倒性優勢,但100名手無寸鐵的男子仍能制伏1隻大猩猩,前提是100名男子彼此配合得當,反之一旦恐慌或缺乏信心導致無法合力「分波」攻擊,就可能降低對大猩猩的傷害,最終被大猩猩擊敗。報導指出,儘管許多網友針對人類與大猩猩的力量、攻擊性與戰術熱議,卻鮮少有人探討一個根本問題,「大猩猩在歷史上到底殺過幾個人?」然而,專家統計的相關資料顯示,儘管大猩猩擁有比鬣狗還強的咬合力,及比人類強4到10倍的臂力,目前卻從未有大猩猩將人類殺死的確切案例。雖然世界上曾發生過大猩猩攻擊人類事件,但並未導致人類死亡。不僅如此,ChatGPT指出,「人類對大猩猩的獵殺規模,遠超過大猩猩對人類的威脅。大猩猩雖然體型龐大、力氣驚人,卻通常溫和且不會主動對人類構成威脅,除非大猩猩在極端情況下受到驚嚇或威脅。」ChatGPT進一步解釋,大多數雄性大猩猩面對威脅時,傾向於以咆哮與虛張聲勢為主,往往只會衝到距離目標1公尺處便停下,而非展開攻擊。這種情況與大猩猩本身安靜且膽小的天性有關,大猩猩在大多數情況下會選擇避開人類,而非主動接近,因此當有大猩猩攻擊事件時,通常是因為大猩猩受到驚嚇或覺得自身受到威脅才會反擊。ChatGPT說,大猩猩長期以來深受人類盜獵事件、棲地遭到人類破壞所害。大猩猩也經常因為肉品交易、器官買賣或非法寵物市場遭到人類屠殺,有些大猩猩甚至是誤中捕獸陷阱後不幸喪命。ChatGPT總結,從大猩猩的行為模式來看,大猩猩或許更接近「溫柔的巨人」,而非殘暴的猛獸。

越南盜獵團1/台灣山林成屠宰場吃免錢buffet!8冰櫃裝滿2公噸狗肉
新竹縣動保團體掌握,有越南籍移工在中南部地區捕殺流浪貓狗等動物,連山區的水鹿、山羌,甚至保育類長鬃山羊、石虎均是他們獵捕的對象,同時還拿改造槍枝作為獵捕工具,在臉書上PO出槍枝照片,狂言「這是拿來打警察的!」行徑相當囂張,平均每周至少銷出200、300公斤的肉品,從貨源、宰殺到銷售,形成完整產業鏈。而動保團體更掌握移工租下山區工寮作為宰殺與冰庫的存放地,8個冰庫打開滿滿全是還未分割的狗肉,粗估至少重達2公噸,數量相當驚人。流浪動物珍愛協會副理事長黃宣富指出,協會和新竹縣議員朱健銘去年接獲通報,指出疑似有越南籍民眾捕獵流浪貓狗,隨後將其屠宰販售,每公斤販售價格從400元至700元不等,平均下來「買一塊肉」至少得花2、3000元,對比一般常見肉品毛豬一公斤約百元左右,這些「特殊野味」幾乎是一般肉品的4至7倍,且來源幾乎零成本。越南盜獵團成員相當囂張,甚至大剌剌直接在臉書上炫耀擁有改造長短槍。(圖/民眾提供)黃宣富表示,仔細搜尋後發現,這些越南籍盜獵集團多為逃逸外勞,且多以臉書作為販售肉品之平台,為了躲避查緝不僅嚴格篩選買家,「不是同鄉不賣」,甚至還會在販售貼文中下巧思,其貼文多以越南文表達,或以代號代稱,以「維他命」、「won」、「win」、「wo」等代稱狗肉,而貓咪則被代稱為「小老虎」。經流浪動物珍愛協會半年來的追蹤發現,販售「特殊野味」的越南籍民眾竟不只一團,多分布在中南部一帶,甚至還有民眾目睹對方以釣竿「釣狗」,最後將狗頭懸掛在橋上,又或是直接以「乖乖藥」等灑進食物內,讓犬隻或動物喪失行動能力,隨後將其宰殺放血,以此取得新鮮「狗血」,好滋補養生;若有買家買賣,更會貼心附贈香料,好讓買家回家燉煮。而這樣的「特殊野味」卻意外大受歡迎,儘管這些盜獵團散佈在中南部地區,且不只一團,但這些盜獵團平均每周均可銷售約2、300公斤的肉品,若以一隻正常重量的大型成犬約20公斤的體重來看,其每周至少逮殺約10隻犬隻或其他動物才能供應所需,加上其每公斤售價約400至700元不等的價格來看,若獲利以每公斤最高700元來看,平均單周粗估至少可以賺進21萬餘元不等。動保團體日前埋伏跟監,掌握盜獵團藏匿在山區,租下工寮並買下大量冰庫做為宰殺與藏放的倉庫中,8個冰庫裡打開全是滿滿經初步處理、尚未分割的狗肉,總重量粗估至少約有2公噸左右。動保團體經長期跟監,直擊越南盜獵團在路邊交易肉品,買肉還附贈香料。(圖/民眾提供)據了解,這些越南籍盜獵團遍布全台,至少有8團在北中南地區活動,其中苗栗泰氏家族則為全台目前最大中盤商,掌握最多貨源,且分工細膩,固定有人每周提供「新鮮貨源」,再由泰氏家族找來人手,以每隻100元的價格將犬隻或野生動物進行放血、除毛與清理內臟等動作,全程均在露天工寮進行。而處理好的肉品,隨後也會被他們放在網路上兜售,與買家相約路邊面交,再配置一名司機與「車手」面交,產業鏈發展純熟。據悉,「特殊野味」的利益龐大,泰氏家族甚至還得作帳統計,最高單日營業額就曾高達20萬元。這些盜獵團不僅僅只是針對流浪貓犬宰殺,幾乎只要會動、能跑的都在他們的狩獵範圍,黃宣富指出,就他們所知,除了貓狗以外,山區水鹿、山羌、保育類長鬃山羊、穿山甲、石虎、白鼻心等均是盜獵團的犧牲品、人們桌上的「盤中餐」,甚至就連老鼠他們也都吃。連保育類石虎也遭越南盜獵團捕獲宰殺。(圖/民眾提供)黃宣富表示,協會近半年來每周都在和盜獵團「交易」,以取得盜獵團宰殺證據,更曾以約2000元的價格購買他們處理後「狗腿」,在送經台大獸醫專業學院分子暨病理生物學研究所生物跡證鑑定後,確認他們所購買的肉品就是犬隻無誤。動保團體曾得知盜獵團狩得一隻「特殊貓」開價3000元,但仔細看過照片後卻驚見所謂「特殊貓」根本就是台灣保育類石虎,讓他們大吃一驚,緊急要求對方「不要處理」,再透過管道順利取得對方口中的「貓」後,麻布袋一打開確認就是如今數量稀少的石虎沒錯,讓他們相當痛心。

越南盜獵團2/動保處推諉稱無公權力!議員搶功讓主嫌逃離台灣
新竹縣動保團體掌握越南籍移工四處捕殺流浪貓狗,連山區水鹿、山羌,甚至保育類長鬃山羊與石虎都不放過。動保團體苦追半年,不斷向各縣市動保處尋求協助,好不容易掌握確切事證向彰化動保處檢舉,動保處卻以「沒有公權力」為由,要他們轉請警方協助,但警方因並非權責機關,只能在旁協助,他們再向台中民眾黨議員江和樹求助,卻反遭江和樹利用議會質詢搶新聞曝光,導致最大中盤商主嫌泰友和搭機逃回越南。回顧整起事件,新竹縣流浪動物珍愛協會與新竹縣議員朱健銘長年關注動保議題,在地方上除協助日常動物救援外,也常接獲各式虐待動物檢舉,先前就曾揭發虐貓慣犯趙育慶,將貓咪火烤、水燙,虐死至少5隻貓《虐貓成癮1/狂噴清潔劑火烤再澆水 變態惡男一個月虐死6隻貓》,遭檢察官起訴,求刑9年2月,趙育慶隨後也因多次涉嫌虐死貓咪,被要求具保23萬元,因籌不出保金而遭到羈押。越南盜獵團幾乎什麼動物都抓,膽小可愛的山羌也是他們的獵捕對象。(圖/民眾提供)然而他們這次接獲檢舉,鎖定越籍移工涉嫌宰殺、販售流浪貓狗,但經進一步追蹤後卻發現,宰殺販售流浪貓狗的移工竟不只一人,明顯為集團式經營,更不只對流浪貓狗下手,穿山甲、白鼻心、長鬃山羊、石虎等保育類也全是他們的屠宰目標,私宰販售產業鏈完整縝密,讓他們驚覺事態嚴重。經長達半年多的追蹤跟監,同時安排線人和對方接頭買肉、在外偷偷觀察對方宰殺行為,更意外發現其中一團人馬,直接在臉書上大喇喇炫耀自己持有「改造槍枝」,從而向動保處與警方尋求協助,但在已明顯掌握事證的情況下卻仍屢屢碰壁。多個縣市的動保處獲報後均表示「知情」,但一聽對方宰殺可能持有刀械,甚至是槍枝的情況下,隨即改口表示「無法處理」,要他們找警方協助,且動保處上班時間為「8點到5點」,逾時不候。動保團體發現盜獵團租下山區工寮,直接宰殺動物。(圖/民眾提供)但若想將盜獵集團人贓俱獲,除非是在對方宰殺、虐待的當下隨即攻堅逮人,否則就算明確知道對方就是嫌犯,卻往往礙於法規無法逮捕,加上動保議題並非警察機關的主責,警方也僅能在陪同行政協助。只是在繁重的勤務與業務間,動保事件對警方來說「毫無績效可言」,往往難以擠出時間主動查緝。而最為荒謬的是,當動保團體好不容易談好面交,以3000元價格於台中、彰化一帶買下「石虎」,並要求對方不要拔毛處理,以此獲得明確事證,同時通報彰化動保處,希望能尋求協助,卻被彰化動保處以「沒有公權力」為由推拖,動保團體無計可施下,經人介紹找上台中民眾黨議員江和樹,希望江和樹能居中協調,協助將盜獵集團一網打盡,孰料卻被江和樹「吃乾抹盡」。台中民眾黨議員江和樹被指半路攔胡,將動保團體半年成果直接佔為己有,導致主嫌逃回越南。(圖/翻攝自江和樹臉書)在明確告知收網在即,擔心打草驚蛇,不得對外洩漏下,江和樹卻直接將動保團體半年的心血佔為己有,公然在議會上謊稱自己指派助理前往面交,希望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取締惡質盜獵團,只是事件一經公布,中部最大的泰氏家族盜獵團主嫌泰友和立即「搭機返回越南」;而其他賣香肉的盜獵團更是隨時準備跑路。眼看盜獵團隨時準備落跑,讓動保團體急的不得了,卻又礙於自己僅是民間團體,無法有公權力執行,尋求公部門幫助卻又在各個部門間被當成燙手山芋推來推去,始終沒有結果,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相關人員繼續宰殺、販售,卻拿他們一點辦法都沒有。江和樹曾回應表示,他在獲報當下就已通報台中動保處,且協會請求協助的目的是為透過民意代表的影響力解決問題,何況他25日踢爆的當天,大甲分局就已迅速抓到嫌犯,爆料此事只是為了儘速解決此事;他也強調後續若有再對團隊侮辱的情況,也將提告處理。

獨/半路截胡!挨批枉顧線人安全…盜獵團臉書炫長短槍 江和樹:發揮影響力
民眾黨議員江和樹25日於議會質詢時表示,有越南盜獵團不止捕獲流浪貓狗食用,就連石虎也慘成盤中餐,看似熱心動保,嚴正譴責不法,孰料卻被新竹縣流浪動物珍愛協會痛斥,江和樹明知他們苦追半年的案子收網在即,卻急於搶功,將他們這半年整理的相關資料,在未告知與同意的情況下,即對外公佈,造成查緝行動全面破局,數名嫌疑人潛逃、證據線索散失。對此台中市議員江和樹聲稱,是希望以民意代表影響力讓各界、主管機關重視,孰料卻讓佈局全面破局,更枉顧線人安全,尤其是在對方身上還疑似有槍枝的狀況下,對方甚至還在臉書公開炫耀自己的戰利品,更直指持有槍枝是為了「打台灣警察」。流浪動物珍愛協會對此痛斥,台中市議員江和樹為了打造個人「熱心動保」的政治形象,在明知查緝行動尚處於偵查不公開階段的情況下,仍擅自將協會提供的資料、影像對外公開,違法違規,導致全台查緝行動全面破局,數名嫌疑人潛逃、證據線索散失,並讓參與查緝的人員面臨人身安全風險。且對方所獵捕的動物,其所用器具還是明顯疑似為改造槍枝的情況下,而江和樹辦公室卻仍堅稱,只要所有「陳情」都會曝光。據了解,越南盜獵團為了躲避查緝,其所販售的對象僅限定於「同鄉」,更為了避免遭警方鎖定,多以隨機路邊面交為主,其中甚至有逃逸移工疑似持有改造槍枝,還在臉書上大剌剌展示自己的長短槍,怒嗆台灣員警,「這是拿來打你們的」。台中市議員江和樹被指控在收網前半路搶功「整碗捧去」,導致越南盜獵團嫌疑犯全數跑光。(圖/翻攝畫面)而協會當初找上江和樹,是為與台中市動保處接洽合作,並在尊重行政體系合作的前提下,提供部分資料供參考,同時嚴正重申,「偵查不公開,資料不得對媒體或任何第三方揭露,所有資料僅供內部了解,不得外洩。」然而,江和樹知情後卻仍自行將資訊釋出媒體,甚至擅自移除影像上的浮水印,將蒐集的證據資料冒充為其個人成果,並在媒體與議會上公然聲稱行動為他所主導,完全扭曲事實、欺騙大眾。這不是一場動保的勝利,而是一場以「英雄主義」包裝的災難與背叛。儘管事後,台中市大甲分局表示已在25日晚間依據檢舉人提供之影像,逮捕一名34歲涉嫌販售狗肉的越南籍移工;然而所謂盜獵團卻不止一團,多散布在中南部一帶,且目標獵物不僅限於流浪動物貓狗,不少台灣保育類都因此淪為盤中餐。協會指出,協會全台布局超過七個月,原定即將啟動聯合收網的查緝行動,因江和樹的不當曝光,造成各縣市嫌犯(包含台中、新竹、苗栗、彰化、南投、台南、高雄等地)紛紛潛逃,導致查緝功虧一簣,動物遭不法宰殺的證據也因此失去追查機會。

走私新趨勢! 4少年走私5千隻活螞蟻被逮「價值25萬」
肯亞國內機場近日偵破罕見的走私案件,4 名分別來自比利時、越南及肯亞的男子,企圖非法走私約 5千多隻稀有螞蟻至歐洲及亞洲市場銷售,這些被查獲的螞蟻黑市價格約新台幣25.2萬元。兩名比利時青年涉嫌將螞蟻走私至歐洲市場。(圖/達志/美聯社)《美聯社》等外媒報導,肯亞野生動物管理局(KWS)表示,這 4 名男子涉嫌將螞蟻走私至歐亞市場,被查獲物種包括東非特有的信使收割蟻(Messor cephalotes),為肯亞、坦尚尼亞等地的原生物種,具有高度的生態價值,這種螞蟻以其獨特的社會行為與築巢能力著稱,深受收藏家青睞。來自肯亞的恩加和越南籍男子阮杜雄,兩人因持有約400隻螞蟻遭到指控。(圖/達志/美聯社)根據報導,其中兩名19歲青年大衛(Lornoy David)與羅德維克斯(Seppe Lodewijckx)4月初在民宿被捕,這兩名比利時青年是在納庫魯郡(Nakuru county)的民宿被捕,查獲裝在2000多根試管內的5000隻螞蟻。另兩名分別來自肯亞的恩加(Dennis Ng’ang’a)和越南籍男子阮杜雄(Duh Hung Nguyen),則是在奈洛比(Nairobi)公寓被逮,兩人因持有約400隻螞蟻遭到指控。這4人都辯稱,收集螞蟻僅為好玩,不知違法,據肯亞當局估計,查獲螞蟻黑市價約100萬肯亞先令,約新台幣25.2萬元。肯亞過去曾嚴厲打擊大象、犀牛、穿山甲等大型野生動物身體部位的販運,據KWS表示,相較過往主要打擊象牙、犀牛角等盜獵,現今的走私趨勢已轉變,目標已擴及生態關鍵的小型物種。針對走私案,非洲野生動物基金會(Africa Wildlife Foundation)保育專家穆魯提(Philip Muruthi)警告,非法走私不僅可能傳播疾病危害他國農業,更掠奪肯亞資源。他強調貿易需受規範,「沒人能隨意帶走我們的資源」。

嫌疑犯全跑了!竹縣動保苦追半年越南盜獵團 收網前竟遭議員半路搶功
民眾黨議員江和樹25日於議會質詢時表示,有越南盜獵團不止捕獲流浪貓狗食用,就連石虎也慘成盤中餐,看似熱心動保,嚴正譴責不法,孰料卻被新竹縣流浪動物珍愛協會痛斥,江和樹明知他們苦追半年的案子收網在即,卻急於搶功,將他們這半年整理的相關資料,在未告知與同意的情況下,即對外公佈,造成查緝行動全面破局,數名嫌疑人潛逃、證據線索散失,「嫌疑人全跑了」。流浪動物珍愛協會痛斥,台中市議江和樹為了打造個人「熱心動保」的政治形象,在明知查緝行動尚處於偵查不公開階段的情況下,仍擅自將協會提供的資料、影像對外公開,違法違規,導致全台查緝行動全面破局,數名嫌疑人潛逃、證據線索散失,並讓參與查緝的人員面臨人身安全風險。而協會當初找上江和樹,是為與台中市動保處接洽合作,並在尊重行政體系合作的前提下,提供部分資料供參考,同時嚴正重申,「偵查不公開,資料不得對媒體或任何第三方揭露,所有資料僅供內部了解,不得外洩。」然而,江和樹知情後卻仍自行將資訊釋出媒體,甚至擅自移除影像上的浮水印,將蒐集的證據資料冒充為其個人成果,並在媒體與議會上公然聲稱行動為他所主導,完全扭曲事實、欺騙大眾。這不是一場動保的勝利,而是一場以「英雄主義」包裝的災難與背叛。協會指出,協會全台布局超過七個月,原定即將啟動聯合收網的查緝行動,因江和樹的不當曝光,造成各縣市嫌犯(包含台中、新竹、苗栗、彰化、南投、台南、高雄等地)紛紛潛逃,導致查緝功虧一簣,動物遭不法宰殺的證據也因此失去追查機會。讓協會最為氣憤的是,江和樹還擅自公開線人影像,導致線人遭到騷擾、威脅。「這種將第一線人員安全棄之不顧的草率行為,已構成「草菅人命」與「陷人於不義」的嚴重後果。」協會也嚴正聲明指出,本案全台查緝行動由流浪動物珍愛協會主導,江和樹議員未參與部署或執行任何行動,僅限於階段性協調會議的部分接洽。江和樹擅自將受限資料公開,違反偵查不公開原則,其自稱主辦行動、公然對外說謊之言論,為政治操作與自我包裝,嚴重誤導輿論,其行為已造成查緝破局、嫌犯潛逃、證據滅失,並對第一線人員生命安全構成威脅。協會也強調,後續將正式委請律師團隊進行法律評估,視情況提起檢舉與民刑事告訴,並同步向社會各界揭露此一政治濫權干預公益的荒謬行徑。

黑熊入侵花蓮部落「證實是4年前失聯繫放個體」 玉管處會同專家誘捕
入侵花蓮縣卓溪鄉中正部落的雞舍、掠食看園狗的台灣黑熊,其脖子有編號YNP-BB02追蹤器,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證實,該黑熊是4年前黑熊媽媽黃美秀捕捉繫放的個體,與去年在瓦拉米步道山風2號吊橋下遭槍擊的黑熊BB03是同一批,將誘捕BB02並解下頸圈。玉管處指出,屏東科技大學教授、黑熊媽媽黃美秀1997年起率研究團隊在玉山園區研究台灣黑熊,研究團隊以陷阱陸續誘捕6隻公熊並裝上追蹤器再野放,了解其活動範圍,進行棲地分析,揭開黑熊在山林生活的神秘面紗。玉管處說,巡查員去年4月在瓦拉米山風2號吊橋下的瀑布旁,發現疑遭盜獵射死的台灣黑熊,是編號BB03的「刀疤斯」,是黃美秀團隊2021年繫放追蹤的個體;這次編號BB02的公熊,可能是4年前繫放的個體,其追蹤器僅追蹤100多天就失去訊號,曾派員至BB02活動區域清水部落及南安地區尋找,卻無所獲,原以為BB02遇害,沒想到近年牠可能都在中正部落附近活動。頸圈編號YNP-BB02的台灣黑熊,11日起入侵花蓮縣卓溪鄉中正部落的雞舍,15日遭設置相機拍到影像。(圖/林保署花蓮分署提供)玉管處表示,台灣黑熊掠食看守工寮的犬隻,這是頭一次發現,畢竟台灣黑熊接近人類生活的聚落都比較小心,只要動靜大,黑熊基於安全會調頭離開,沒想到這次卻掠食看守工寮狂吠叫的狗,距人居住聚落僅1公里,林保署花蓮分屬已設置相機監測,倘發現BB02會立即誘捕並解下頸圈。

新北男非法抓280隻保育龜 虐養塑膠桶致「13隻死亡」
新北市淡水區一名林姓男子因非法捕獵瀕危保育類動物「食蛇龜」與「柴棺龜」共280隻,將它們飼養於惡劣環境中,導致13隻死亡,遭士林地檢署依非法獵捕保育類野生動物及騷擾、虐待保育類野生動物因而致野生動物死亡等罪起訴,並請求法院從重量刑,予以嚴懲。新北市政府動物保護防疫處日前接獲民眾通報,於9月5日聯合內政部警政署保安警察第7總隊,在淡水區土地上扣得食蛇龜活體169隻、死體5隻,柴棺龜活體98隻、死體5隻,並在該土地周邊另發現食蛇龜死體3隻。根據士林地檢署調查指出,林男於今年9月2日前後,在北宜公路沿線、台北市南港、木柵及陽明山等地非法捕捉177隻食蛇龜及103隻柴棺龜,隨後將這些龜類關押在淡水區一處未換水的不鏽鋼桶槽及塑膠桶槽內,飼養環境惡劣,導致8隻食蛇龜及5隻柴棺龜死亡。林男落網後坦承犯罪,但辯稱並非蓄意虐待。「食蛇龜」與「柴棺龜」被集體飼養塑膠桶裡。(圖/翻攝畫面)檢方依非法獵捕保育類野生動物及騷擾、虐待保育類野生動物因而致野生動物死亡等罪起訴林男,因1個行為觸犯數個罪名,為想像競合犯,故請求法院從重量刑,並科以高額罰金。檢察官表示,食蛇龜與柴棺龜均為台灣原生種,且屬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動物,長期以來因盜獵及非法交易面臨生存危機。林男的行為不僅違反保育法規,還嚴重破壞自然生態,應受到嚴懲,盼藉此呼籲社會大眾拒絕非法交易與飼養保育類野生動物,共同保護台灣珍貴的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

恆春梅花鹿慘遭獵殺煮熟 「頭、腳被餵狗」驚悚畫面嚇壞路人
屏東恆春半島驚傳梅花鹿遭獵殺案,有民眾發現狗兒正啃食熟肉,仔細一看驚覺牠在吃的竟是隻梅花鹿,嚇得立刻報警,墾管處則坦承有收到相關情資,已交由保七總隊第八隊調查,全案依違法國家公園法、動保法和槍砲法,可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700萬元以下罰金。據了解,恆春半島近年復育梅花鹿有成,野外數量超過2000隻,梅花鹿如今已保育類動物,但在國家公園內狩獵和捕捉魚類仍然違法,梅花鹿遭獵殺案件卻屢屢傳出。近日有民眾目擊梅花鹿遭獵殺,不肖人士還將其遺體煮熟,餵給狗兒食用,頭骨和腳蹄形狀都還清晰可見,狗兒啃食遺體畫面也嚇壞目擊民眾,立刻通知墾管處展開調查。墾管處則表示,10多天前有收到相關情資,已交由保七總隊第八大隊查處,若是梅花鹿死後,其頭顱骨骼被民眾取下,行為人沒有違法,但還是希望不要任意取走。墾管處提到,若是刻意殺害梅花鹿後餵狗,將涉及動物保護法與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前者最高可處200萬元以下罰金,後者可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700萬元以下罰金。墾管處強調,相關盜獵預防,墾管處與保七總隊第八大隊從2024年5月起即加強聯合夜間巡查,進行布線及情蒐作業,目前相關作為持續辦理中。

物種恐大滅絕?AI列出11種「可能在2050年消失的動物」…牠從35年前便失去蹤影
隨著人們用掉更多地球上的資源,導致自然空間減少、生物數量下降,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布的《2024年地球生命力報告》顯示,自1970年以來,野生動物數量已下降了73%,目前有超過4.1萬種動物面臨滅絕威脅。對此,人工智慧「Gemini」就列出了11種「預測將在2050年滅絕的動物」,並分析出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根據外媒《每日星報》(Daily Star)報導,人工智慧「Gemini」表示,有幾個物種正面臨嚴重威脅,被認為是高度脆弱,因此「Gemini」在每個動物群中,點出了最為突出的例子。1. 北極熊:從哺乳動物來看,由於氣候變遷影響,北極海的冰山融化,影響北極熊的食物來源,故可能在2050年消失。2. 西部大猩猩:隨著森林砍伐影響,以及人類與花豹的獵殺、伊波拉病毒,西部大猩猩成為了「極危物種」(Critically Endangered)。3. 蘇門答臘虎:由於過度砍伐森林及盜獵問題,蘇門答臘虎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目前野生個體數量約剩下400至500隻。蘇門答臘虎。(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4. 加灣鼠海豚:又稱為「小頭鼠海豚」,雖然從未被直接捕獵,但由於牠們經常被困在流刺網中,早在1996年便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根據2018年夏天收集的聲學數據,全世界只剩下最多22隻、至少6隻幼年小頭鼠海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預計約有10隻左右。加灣鼠海豚。(圖/翻攝自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官網)5. 皇帝企鵝:受到氣候變遷影響,牠們的繁殖地、食物供應成了問題,2022年10月,美國政府決定將皇帝企鵝納入「瀕臨滅絕物種保護法」保護名單。6. 北極海鸚:大西洋唯一的本土品種海鸚,由於其主食沙鰻開始向北邊較冷的水域遷移,導致吃不飽,數量下降。北極海鸚。(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7. 紐西蘭本土鴞鸚鵡:唯一不會飛行的鸚鵡,由於外來掠食者的威脅,人們自1989年開始便運行鴞鸚鵡復育計劃至今。8. 加拉巴哥象龜:現存體型最大的陸龜之一,由於外來入種入侵、棲息地喪失、非法野生動物貿易,加上18至19世紀的捕鯨者及海盜經常捕捉象龜作為在船上的糧食,目前加拉巴哥象龜數量仍在銳減。加拉巴哥象龜。(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9. 科摩多巨蜥:現存世上體型最大的蜥蜴,由於棲息地環境逐年惡化,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其保護級別從「易危」升為「瀕危」。科摩多巨蜥。(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10. 金扁蟾:由於全球暖化和環境污染,金扁蟾自1989年以後便再也沒有被發現過。至2006年,金扁蟾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保護狀況被改為「絕滅」。 金扁蟾。(圖/翻攝自Animal Diversity Web)11. 巴拿馬金蛙:屬於「極危物種」,由於棲息地喪失、壺菌擴散(為兩棲類的一種傳染病),當人們發現其野生群時,已接近「滅絕」,急需進行保育工作。巴拿馬金蛙。(圖/翻攝自Smithsonian's National Zoo)

梅花鹿遭射殺鹿茸被割…在地人批:盜獵者天堂 墾管處回應了
墾丁最近亂象頻傳,近日有在地人控訴,盜獵者在住宅區旁邊開槍射殺梅花鹿,還割走鹿茸,旅客被屍臭臭到退房。對此,墾管處證實此消息,5月起也加強夜間巡查。原PO在《爆料公社》發文,「墾丁,是觀光業的惡夢卻是盜獵者的天堂!墾丁牌樓上來之後的公園路,已經是名副其實的屍臭路,沿路多處都有屍臭味,到底是公園路還是屍味路?盜獵者從騎摩托車,到開七人座,現在有九人座,從單獨作業到集團作業,從一個月兩三次到一個禮拜兩三次,從深夜12點提前到10點。從罕有人煙處放槍到住宅區邊開槍,在在都顯示了他們的肆無忌憚。」原PO批,「這已經碰觸到附近居民的底線,流彈已經有可能傷害到人,管理處還要睜一眼閉一眼?保七還要只是開著車做樣子嗎?盜獵者遠遠認的就是你們車上的警示燈!」原PO說,鹿應該是19日深夜受害,附近居民也被槍聲嚇醒,本來以為會處理現場,但盜獵者取走鹿茸射後不理,把鹿屍丟在草叢,「附近民宿因為屍臭味也不敢接旅客,選擇關房。也有旅客受不了味道退房,這能不能向管理處要求賠償?這些賠償本人可以協調捐作益,分文不取喔!」對此,墾管處回應,24日民眾於社群媒體發佈墾丁國家公園社頂死亡梅花鹿之文章,國家公園署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立即派同仁前往現場,第一時間未發現任何屍體,後於16:00獲民宿人員通報正確位置,經於約16:20至現場,經復育人員檢傷是為雄鹿,角已被人為鋸下,右前肢腋下處發現彈孔。有關梅花鹿盜獵之預防,墾管處與保安警察隊第七總隊第八大隊於今(113)年5月起即加強聯合夜間巡查,進行布線及情蒐作業。墾管處表示,迄今配合屏東縣政府警察局恆春分局查獲盜獵梅花鹿案件計4件4人,分別依國家公園法告發2件2人,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移送2件2人。針對本起案件亦調閱周遭環境之監視系統查察。另梅花鹿盜獵在國家公園內,依國家公園法第十三條規定,任意獵捕動物處3000元罰鍰。

壽山動物園「紅毛猩猩咪咪」安詳離世 圈粉球后戴資穎!還曾出演電影
壽山動物園深受民眾喜愛且擁有廣大粉絲的紅毛猩猩「咪咪」,於昨(31日)安詳辭世。壽山動物園指出,高齡38歲的咪咪,近日來飲食及精神狀況均正常,經獸醫檢視並無外傷,後續將委請屏東科技大學獸醫院詳細檢查,咪咪長期以來深受大小朋友的喜愛,其聰明靈巧的模樣及與眾不同的個性,為壽山動物園增添了許多歡樂,咪咪的離去,讓全體同仁都感到萬分不捨。園方表示,咪咪目前年齡為38歲,相當於人類年近8旬長輩,原為私人所飼養,2008年時透過收容計畫來到壽山動物園,因早年私養缺乏足夠攀爬環境,且飲食不均,導致體能狀況不佳,所以咪咪剛來到動物園時,多半時間只能於地面行走,在經過園方飲食調整及提供高挑棲架設計與活動空間後,咪咪逐漸增加體能,終於學會攀爬發揮其天性,多年來,牠不僅是園區的明星動物,更是伴隨遊客一起長大的動物好朋友。壽山動物園深受民眾喜愛且擁有廣大粉絲的紅毛猩猩「咪咪」,於昨(31日)安詳辭世。(圖/壽山動物園提供)照顧咪咪長達10年的保育員徐千貽表示,咪咪在每次生理期時會裹著牠喜歡的帆布或大毛巾,待在涵洞1到2天不出門,那安靜的模樣,是兩者之間的小祕密;平常進展場放置食物或清洗房舍時,咪咪都會出來查看或隔著柵欄互動,牠的離開讓人心痛不已。保育員郭軒宏則分享,咪咪就像個安靜又溫柔的孩子,永遠不會忘記牠悠哉自在生活,以及與牠日常生活之中的點點滴滴。咪咪不僅是動物園的明星,更是一位優秀的「保育大使」,除圈粉台灣球后戴資穎之外,去年亦參與魏德聖導演《BIG》飾演曼妞一角,其超人氣讓許多民眾更加認識紅毛猩猩這原產於東南亞的瀕危物種。園方提到,牠們與許多動物一樣,不僅面臨原生棲地破壞,更因人類盜獵走私被迫離開原生棲息地與家人分離。園方強調,致力於提供圈養動物合適的飼養環境、飲食及醫療照護,並伴其到終老,咪咪的離去,雖然令人悲痛,未來園區會繼續致力於動物保育工作,讓更多動物能夠健康快樂地生活。

獸醫把Apple Watch「這樣用」 驚嘆:科技真的改變了動物醫學!
智能手錶作為時尚、科技與健康的結合產品,問世以來引領了穿戴裝置的趨勢。 不過澳洲一名從事野生動物保育工作的獸醫發現,她把自己的Apple Watch綁在獅子的舌頭上,居然可以準確測量獅子的心率,這幕「科技」與「保育」結合的震撼畫面在網路上一夕爆紅。澳洲獸醫布伊廷(Chloe Buiting)近日在IG帳號「jungle_doctor」上發文表示,獸醫在野外工作的最大挑戰,就是監測動物的健康數據。由於沒有醫院中合宜的環境與齊全的器材,也大部分的數據檢測器材都是會體型與人類差不多的動物所設計,檢測功能往往難以穿透大型動物厚重的皮毛、脂肪與肌肉,因此當獸醫們想為體型巨大又有攻擊性的動物紀錄數據,事實上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在一次玩笑性質的嘗試中,他們意外發現了智慧型手表優秀的感應設計,竟然能成功運用在大型野生動物身上,從此他們的工作方式就有了驚人的改變,同儕們也陸陸續續開發出用這些智慧型裝置檢測動物健康數據的竅門。此外她還感嘆,當今科技的發展,確實大大改善了保育動物工作的環境,比如GPS實時定位項圈,已經是他們對動物進行追蹤治療時不可或缺的夥伴。而無人機、熱成像儀器的普及使用,也對打擊盜獵帶來極大的幫助。許許多多微小的科技進步,都為頻危物種的續存帶來了更大的希望。這影片曝光後短時間內獲得500多萬的讚,網友留言表示:「我一開始以為那是隻大狗,竟然是隻獅子!」、「令人印象深刻,我從沒想過把我的智慧手錶戴在我的狗狗身上。」令人驚訝的是,美國醫學光學成像權威,同時也是智慧型穿戴裝置技術的奠基人大衛班納倫(David Benaron)也看到了這則發文,並高興的留言表示,獸醫們真的很有創意,而且獸醫們採用的測量方式,與班納倫自己在最初設計原始感測器時設想的工作方式不謀而合,讓他感到十分興奮。布伊廷也表示,在發布該則動態之後,她接到成千上萬來自世界各地的動物保育者與獸醫們的聯繫,希望她能夠分享使用這些設備的經驗。她也聽說一些科技團隊正在致力於研究更多各類新科技對動物保育帶來改變的新技術,她對此滿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