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
」 大陸 中國 福建 醫師 中國大陸
馬英九會見宋濤 他盼和平理性互動:逾8成台人挺兩岸交流
前總統馬英九17日展開福建、甘肅參訪第二日行程,上下午前往寧德市轄下已脫貧的下黨鄉與寧德時代,晚間率馬英九基金會與大九學堂學生與大陸國台辦主任宋濤正式會面。馬英九表示,特別關心兩岸青年的交流與發展,陸委會所做民調,支持兩岸繼續交流的台灣民眾也超過八成,衷心希望兩岸能持續和平、理性互動,尋找更多對話空間,強調和平不應只流於口號宣傳,而是需要大家共同維護的價值。馬英九表示,最近幾項台灣民調都顯示多數民眾支持兩岸民間多往來,多交流,即使是陸委會民調當中,支持兩岸繼續交流的台灣民眾也超過八成。這就是台灣主流民意活生生的現況,希望大陸能注意到台灣的民心向背,盡其所能地推動兩岸繼續和平發展。馬英九表示,17日參訪兩處都讓人印象深刻,尤其寧德時代占全球電動汽車電池市場1/3,顯見大陸在新能源技術的先進地位。而新農村建設是大陸「扶貧計畫」的開創試點。馬英九說,每次訪問大陸都會帶著台灣大學生同行,目的不只是增加視野,這一代人必須具備開放的思維與高度競爭力,也希望搭建兩岸民間交流的橋樑。在兩岸關係緊張此刻,越是理性務實的交流,越是珍貴。馬英九更說,海峽兩岸在1992年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符合歷史與各自法律的規定,也兼顧了海峽兩岸人民的利益與福祉,無論外在環境與形勢如何變化,我們絕對不會改變,在「九二共識」以及「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兩岸可以大步攜手向前行。過去兩岸曾經簽署23項協議,廣泛涵蓋各個層面,可見兩岸合則兩利,分則兩害的政治現實。宋濤則表示,下午看到的寧德時代,就是大陸新一批高新企業的產業代表,因為寧德時代開闢了發展的新賽道,這是整個大陸發展新質生產力、堅定不移的推進中國現代化建設,強調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應該常來常往走親走近,歡迎更多的臺灣同胞跟青年多到大陸走走看看,親身體驗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成就宋濤重申,希望兩岸同胞能夠共同擔任歷史大任,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持續推動兩岸的交流合作,共創中華民族的延長福祉,來共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業。

中國雙航母首度同時現蹤第2島鏈!CNN:已成為不容忽視的海軍強權
中國海軍2艘航空母艦「遼寧號」與「山東號」6月初被日本防衛省發現,首度現蹤「第2島鏈」東西兩端。對此,CNN分析指出,中國的航母打擊群在過去1個月,展開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遠離本土且規模更大的行動,不僅測試了最先進的技術,也釋放出明確訊號:中國正展現其作為1支不容忽視的海上力量。據CNN的報導,自5月初以來,1支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People’s Liberation Army Navy,簡稱 PLAN)航空母艦「山東號」領導的艦隊,在菲律賓北方海域進行演習;根據南韓國防官員消息,最新的航母「福建號」則在朝鮮半島西方的爭議海域展開海試;而最早服役的航母「遼寧號」及其打擊群,則在日本專屬經濟區(EEZ)的太平洋水域實施演訓。區域防務官員指出,在此次演習中,「福建號」首次在海上使用最先進的電磁彈射系統(Electromagnetic Aircraft Launch System,EMALS)進行艦載機起降操作。這是一項重大進展,因為目前全球僅有另1艘航空母艦,也就是美國海軍最新的「傑拉德·R·福特號」(USS Gerald R. Ford)有配備該系統。與傳統滑躍式起飛的「山東號」與「遼寧號」相比,電磁彈射系統能讓艦載機攜帶更多武器與燃料起飛,從而擴大其攻擊範圍。這是中國航母首次在所謂「暫定措施水域」(Provisional Measures Zone,PMZ)內進行此類行動。該區為中國與南韓協議共同管理漁業的海域,但雙方在該處仍存在摩擦。作為中國最新的航母,「福建號」很可能在解放軍海軍進軍太平洋與其他海域的戰略中扮演關鍵角色。據估計,「福建號」的排水量約為80000噸,是目前全球除美國以外最大的軍艦,預計可搭載約50架飛機,高於「遼寧號」與「山東號」的40架。預計「福建號」還將搭載艦載版的殲-35雙引擎隱形戰鬥機,而這型戰機無法在中國舊型航母上運作。日本防衛省也曾在9日指出,「山東號」及其支援艦當時正在沖繩縣南部的宮古島(Miyako Island)東南方水域演習,這標誌著中國首次在開放的太平洋部署2支航母打擊群。CNN指出,這些演訓活動的核心目標是台灣。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曾承諾要「實現兩岸統一」,並表示如有必要將動用武力。分析人士指出,這次太平洋演習的地點,明確涵蓋了美國海軍在支援台海戰爭時,可能會通過的海域。1位台灣國安官員向CNN表示,在整個5月,解放軍海軍定期在第1島鏈的海域部署約70艘軍艦與海警船,從渤海、黃海延伸至台灣海峽與南海。「這種力量投射已超出中國自身防禦所需,」該名官員說,「除非它打算宣稱整個第1島鏈都是其內水。」報導補充,第1島鏈從日本經過台灣、菲律賓,進一步延伸至印尼,對中國和美國而言,第1島鏈都是戰略上至關重要的防線。部分分析人士指出,北京或許正在利用所謂「切香腸策略」(salami slicing tactics),一步步以不具挑釁性的方式推進其主張與軍事存在,直到對手無法有效阻止。除了台灣,第1島鏈內的海域還包括日本實際控制的爭議領土釣魚臺列嶼,中國及台灣皆聲稱對其擁有主權。中國海上力量在該島周邊的活動日益頻繁。根據日本防衛省統計,在過去24個月中,只有1個月未觀察到有超過100艘中國船隻出現在釣魚臺的毗連區(即島嶼間的水域)。第1島鏈內還包含南海中的爭議島礁,這些地區曾多次爆發中國與菲律賓之間的衝突,北京正積極強化對該航道的主權聲索。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日前在新加坡的防務論壇「香格里拉對話」(The Shangri-La Dialogue)中,直接點名批評了中國的戰術,「任何試圖以武力或脅迫手段單方面改變南海與第1島鏈現狀的行為,都是不可接受的,」他還強調解放軍在台灣周邊的持續存在,以及其在南海的騷擾與威脅戰術,「必須讓所有人明白,北京確實在準備可能動用軍事力量,來改變印太地區的權力平衡。」儘管赫格塞斯的演說聚焦在中國於第1島鏈內的活動,但解放軍海軍近期的行動卻表明其航母已在第2島鏈之外運作。第2島鏈自日本本州島延伸至美屬塞班(Saipan)與關島(Guam),再向西南延伸至雅浦(Yap)、帛琉(Palau)與新幾內亞(New Guinea)。日本官員上週報告指出,中國有2支航母打擊群已深入開放的太平洋水域行動。「據信中國計劃提升其航母的作戰能力,尤其是在遠海地區的行動能力,」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9日指出,中國首次展現其在硫磺島(Iwo Jima)以東與日本最東端的南鳥島(Minamitorishima)附近水域操作航母的能力。美國史丹福大學戈迪安國家安全創新中心(Gordian Knot Center for National Security Innovation)旗下「海光計畫」(SeaLight)主任鮑威爾(Ray Powell)指出:「解放軍正在展示其在第1島鏈外持續進行航母作戰的能力。對PLAN而言,這無疑是一個重大的里程碑。」前美國海軍上校與駐夏威夷分析師舒斯特(Carl Schuster)則表示:「北京正利用PLAN來展現其日益強大的海上力量,並傳達出他們更願意動用此種力量的意願。」對此,中國海軍10日發布的新聞稿也承認其航母在太平洋水域活動,並強調其屬於防禦性質。中國海軍發言人王學猛指出:「遼寧號與山東號航母編隊近期前往西太平洋等海域進行訓練,旨在檢驗部隊遠海防衛與聯合作戰能力。這是例行訓練,並不針對特定國家。」整體而言,舒斯特指出,中國透過這一系列演習,發出了非常清晰的訊號,「儘管北京聲稱這些活動是例行訓練與試驗,但其鄰國都已看清其中所傳遞的戰略訊息:中國已成為一個重要的海軍強權,並且如果選擇的話,將在區域水域運用這項力量。」目前全球僅有另一個海軍強權「美國」,具備在遠洋同時操作2個以上航母打擊群的能力。美國海軍的航母打擊群通常由航母,以及本身配備神盾飛彈系統的巡洋艦與驅逐艦組成,以保護航母這一核心的軍事資產。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在太平洋部署的航母打擊群呈現相似配置,包含了解放軍海軍最新、且火力最強大的水面艦艇,如大型的055型導彈驅逐艦,以及新型但較小的052DM型驅逐艦。055型艦的排水量約為12000噸,被許多海軍分析師認為是當今最強大的水面作戰艦艇,並因此成為現今全球最大海軍艦隊「中國海軍」的中堅力量。中國官媒《環球時報》(Global Times)10日的報導也指出,中國海軍或許正準備像美國海軍一般,在全球重要海域部署航母打擊群。中國軍事問題專家張軍社表示,隨著中國海外業務與文化利益不斷擴展,這些都構成了航母遠洋運作的正當理由,未來中國可能會在印度洋與大西洋展開新的航母訓練。與此同時,中國還正在建造另一艘航母,目前稱為「004型」(Type 004),據稱除了將搭載電磁彈射技術,還將與傳統柴油動力的「福建號」不同,而是像美國航母「福特號」一樣採用核動力設計。核動力將顯著提升中國海軍航空力量的航程,因為核動力航母無需補充燃料,可在遠海停留更長的時間,且不依賴補給艦。對此,舒斯特指出:「北京的航母計畫正如其海軍艦隊一樣迅速擴張與提升,不僅體現在新船艦,也包括新型飛機。這樣的趨勢傳遞了北京的海權意圖。」但即便有了新裝備與更遠航程,分析人士仍對解放軍海軍的實戰能力保持審慎態度。畢竟,相較於已在遠洋操作航母打擊群數十年的美國,中國目前仍處於經驗學習的初期階段。「中國的航母部隊目前仍處於發展階段,」海光計畫分析師鮑威爾透露,「但中國確實正在縮小與美國之間的差距。」

離婚後對親生子不聞不問 中國老翁想用「兩套房」換一聲「爸爸」遭拒
中國福建福州一名78歲的張姓老先生,近日主動向社區調解小組求助,希望與多年未聯繫的兒子修復關係。張男坦言,自己在30多年前與前妻離婚後,未盡到父親的職責,如今願意拿出名下位於福州西湖與三叉街的兩套房產,以及一生積蓄,只求換得兒子的一聲「爸爸」。根據中國媒體報導指出,張男表示,當年離婚後,兒子小林由前妻撫養,他雖然後來再婚,卻未再育有子女。數十年來,他始終惦記著兒子,曾嘗試聯繫、發訊息,卻從未得到回應。張男坦承,小林自十多年前似乎刻意與他保持距離,讓他內心充滿愧疚。他曾在2019年決定將所有資產留給小林,作為補償,但小林甚至連電話也不接,讓他徹底失落。調解小組在取得張男提供的線索後,曾前往小林工作地點試圖接觸,但小林得知來意後便立即離開,電話也未再接通。後來,張男親自前往前妻住處敲門,也遭到拒絕,連見面機會都無法爭取。社區居委會員工向調解小組透露,小林母子堅決表示不會接受張男的任何財產,並指出他們多年來承受的傷害難以彌補。據社區工作人員轉述,小林的童年生活並不幸福。當年法院曾判張男每月需支付50元人民幣作為撫養費,但張男卻否認小林是自己的親生兒子,拒絕履行法院判決。此外,張男還承認,他曾因離婚過程中的糾紛遭到前妻弟弟從背後攻擊,導致腦震盪長年不癒。張男表示,事後曾一次性給了小林3000元撫養費,但未再積極履行父職。據了解,當年前妻也是因此事件的關係,最終憤而替小林改姓,從此父子形同陌路。更令人唏噓的是,張男一度出手毆打年幼的小林,令關係徹底破裂。如今張男雖有悔意,願以財產彌補過去,但對於小林來說,童年傷痕已難以癒合。他明確表示不願再見生父,也不願接受任何補償。面對兒子的決絕,張男最終只能無奈表示不再強求。

6歲女童狂吃10幾顆荔枝秒嗜睡冒冷汗 確診「荔枝病」!醫曝1天最佳份量
夏天是荔枝盛產的季節,近日大陸福建一名6歲女童空腹吃下大量荔枝,隨後出現嗜睡和冒冷汗等低血糖症狀,被家人緊急送醫。經檢查確診典型的「荔枝病」,也就是低血糖腦病或低血糖昏迷的症狀,嚴重恐怕有性命危險;醫師建議每天最多吃15顆至20顆,孩童則要減半。綜合陸媒報導,最近福建廈門一名6歲女童被家人送醫,確診是「荔枝病」。女童家長表示,她放學返家後感到肚子餓,趁長輩不注意一口氣吃下10多顆荔枝,沒想到立即出現嗜睡、冒冷汗等狀況,嚇得家長迅速將她送往廈門市中心醫院。經過血糖檢測後,女童血糖值僅約3mmol/L,符合低血糖標準,醫師問診後初步診斷為「荔枝病」。荔枝病是指進食過量荔枝,導致出現低血糖腦病和低血糖昏迷的症狀,嚴重還可能死亡;荔枝含糖分極高,以果糖為主,人食用荔枝後體內進行糖異生,會分泌胰島素來中和攝入的糖分,但胰島素分泌過多,就可能引發低血糖反應。醫師提醒,荔枝為高糖分水果,適量且避免空腹時食用,對身體無害;但有血糖調節異常或胰島素敏感體質者,不只吃荔枝,其他如西瓜、蘋果、蜂蜜甚至白糖或含糖飲料,都可能引發類似低血糖反應。而大陸浙大附屬第二醫院內分泌科醫生徐小紅建議,一般人平常一天吃15顆至20顆荔枝,但孩童的話可能還要減半,因為孩童血糖調節能力比成人差,很容易發生荔枝病的狀況。

赴陸出席海峽論壇! 馬英九:多數台灣人民支持兩岸和平與合作
前總統馬英九赴大陸福建廈門出席海峽論壇,今(15)日與中國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會面,馬英九就談到,當前兩岸情勢存在不確定性與挑戰,但越是這樣的時刻,越需要保持理性與冷靜的態度,而自今年5月以來,台灣各項民調顯示,多數台灣人民支持兩岸和平與合作,認同兩岸都是炎黃子孫,彼此血緣相依,情感共通,始終是台灣絕對的主流民意。馬英九今天參加福建廈門舉辦的第17屆海峽論壇活動前,先和王滬寧進行會面。馬英九說到,去年4月他第2次訪問中國大陸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會面,習近平對兩岸和平發展的努力,以及對兩岸青年未來關切,都讓他印象深刻且感動,「也請王主席代我轉達對習總書記的問候」。馬英九指出,當前兩岸情勢確實存在不確定性與挑戰,但越是這樣的時刻,越需要保持理性與冷靜的態度,越需要以交流促進了解,而他始終抱持堅定的信心,深信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關鍵在民心向背。馬英九提到,中國5000年歷史,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台灣民眾渴望兩岸朝向「和」與「合」的方向,而自今年5月以來,台灣各項民調顯示,多數台灣人民支持兩岸和平與合作,認同兩岸都是炎黃子孫,彼此血緣相依,情感共通,始終是台灣絕對的主流民意。馬英九強調,海峽兩岸在1992年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符合歷史與各自法律的規定,也兼顧了海峽兩岸人民的利益與福祉。他也衷心期盼,兩岸在「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合作,用交流取代對抗,用協商取代衝突,盡一切可能避免戰禍,共同致力振興中華,才能讓彼此有更安全、更美好的未來。馬英九接著說,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是兩岸人民的共同期望,也是兩岸的最大利益。經過多年以來的交流與互動,可以看到即使兩岸存在一些差異,但兩岸民眾之間的感情,以及對交流的渴望,始終沒有中斷。正是這些民間不懈的努力下,讓我們能夠持續尋求理解、建立互信,逐步推動正向的發展。馬英九提及,過去2年他3次訪問中國大陸,帶著馬英九基金會「大九學堂」的同學,以及連續2年邀請大陸高校師生團訪問台灣,都進一步體現了兩岸民間交流,特別是青年交流的重要性,尤其是大陸師生在台灣所到之處,都受到台灣民眾的熱烈歡迎,獲得兩岸各界的正面迴響,「這對我個人與馬英九基金會而言,都是一個很大的鼓舞,證明這才是民心所向,證明兩岸人民之間的感情,不是任何力量可以切斷的」。馬英九直言,對兩岸年輕人而言,有更多機會透過更廣闊的視野,共同參與兩岸的未來,兩岸關係的未來也將更穩健,「我們願意提供更多青年、文化交流的平台與機會,讓兩岸年輕人有更多接觸,這不但有利於兩岸關係,對國家民族的整體發展也絕對是重要的關鍵」。馬英九指出,在文化、宗教信仰、民俗等領域,兩岸也有很多值得合作與守護的資產,像是閩南及客家文化、媽祖與關公等宗教信仰、傳統戲曲等等。他相信,透過文化的交流,不僅能夠拉近彼此距離,也能讓更多年輕一代從中華文化的精髓中,找到對國家民族的認同與連結,「相信這次的交流,不僅是友誼的見證,更是兩岸和平的展現」。

台中新增1例本土麻疹個案 足跡曝光、52人遭匡列
台灣再傳本土麻疹,台中市政府衛生局12日公布鄰近縣市1名30多歲本土麻疹患者公共足跡,該名確診者6月7日曾到台中一中商圈理髮以及多家美食小吃攤停留,8日又到公益路享鴨用餐,衛生局初步匡列52名接觸者,目前皆無不適。衛生局指出,11日接獲疾管署通報1名確診本土麻疹患者可傳染期曾到台中多個公共場域,7日下午到北區一中街Milo專業美髮沙龍,以及一中商圈福州包、灶福建炒麵一中店、打餅舖烙餅以及大茗本位製茶堂,6月8日傍晚則到公益路享鴨用餐(如附圖)。經疫調初步匡列52名接觸者,衛生局提醒,民眾如足跡與個案重疊,請自最後接觸日起觀察至18天潛伏期結束,並注意發燒、出疹、咳嗽等症狀,盡速就醫並主動告知活動史,確保社區防疫安全。衛生局長曾梓展指出,麻疹傳染力極高,可透過空氣及飛沫方式傳播,且在出疹前後4日內均具傳染力。根據衛福部疾管署最新國際疫情資訊,目前全球麻疹疫情嚴峻,鄰近的越南地區風險尤高,提醒如計畫前往越南等高風險國家,建議事前至旅遊醫學門診諮詢。

菲律賓海域低壓帶也將成颱? 氣象粉專揭機率:像水球砸台
今年首個颱風「蝴蝶」已於今天(11日)上午8時生成,目前正以每小時16公里速度,向西北西進行,中央氣象署初步預測對台灣無直接影響。不過專家表示,由蝴蝶低壓帶留下的殘骸組織發展而成的熱帶擾動94W,發展為颱風的機率雖低,但它就像顆水球,直接砸向台灣,預計明天(12日)下午至夜間接近台東或花蓮近海,隨後將進入陸地,屆時降雨範圍擴大至全台灣,將使周五至周日(13日至15日)各地天氣非常不穩定。氣象署說明,今天(11日)環境吹偏東風至東南風,迎風面東半部地區及恆春半島偶有局部短暫陣雨,而其他地區為晴朗高溫的天氣,午後易有短暫雷陣雨,主要在各山區及中南部地區對流發展旺盛,局部地區有較大雨勢發生的機率,民眾下午外出時請攜帶雨具備用,也要留意晚上由於低壓帶逐漸接近台灣,水氣愈晚愈多,其中東南部及恆春半島降雨明顯增加,並可能有局部大雨。氣溫方面,今天各地持續高溫炎熱,白天普遍來到32至35度,大台北及中南部局部地區容易有36度以上高溫,各地低溫約26至28度。氣象署也發布高溫資訊,新北市、台南市、高雄市橙色燈號,有38度極端高溫出現的機率;彰化縣、雲林縣、屏東縣、花蓮縣為橙色燈號,有連續出現36度高溫的機率;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南投縣、嘉義縣為黃色燈號,氣溫達36度以上。氣象署表示,原位於中西沙島海面的熱帶性低氣壓已於今(11日)上午8時發展為輕度颱風,編號第2501號,國際命名WUTIP,中文譯名「蝴蝶」,中心氣壓995百帕,近中心最大風速每秒18公尺,瞬間最大陣風每秒25公尺,下午2時的中心位置在北緯16.6度,東經112.5度,以每小時16公里速度向西進行,預測明天(12日)上午8時的中心位置在北緯16.6度,東經110.8度,即在海口南方370公里、鵝鑾鼻西南西方1200公里的海面上。氣象署說明,輕度颱風「蝴蝶」下午2時的中心位置在北緯16.6度,東經112.5度,以每小時16公里速度向西進行。(圖/翻攝自中央氣象署官網)氣象署初步研判,輕颱「蝴蝶」對台灣無直接影響,但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指出,由蝴蝶低壓帶留下的殘骸組織發展而成的熱帶擾動94W,目前位於菲律賓東方海域,有機會成為熱帶低壓,但發展為颱風的機率低。94W在太平洋高氣壓導引下,穩定朝西北前進,預計明天(12日)下午至夜間接近台東或花蓮近海,隨後將進入台灣陸地。「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表示,明天(12日)白天宜蘭、花蓮、台東、恆春容易下雨,入夜後因94W接觸陸地,各地水氣大量增加,降雨範圍擴大至全台灣,周五(13日)各地受低氣壓影響容易出現雷陣雨,當天是水氣最旺的一天,中、南、東部均有強降雨訊號,周六、周日(14日、15日)隨著輕颱「蝴蝶」通過中國大陸福建省,帶動西南風增強及水氣增加,導致中、南部持續容易出現雷陣雨,其餘地區則以午後雷陣雨為主。「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總結,簡單來說94W成為颱風的機率低,但它就像顆水球,直接砸向台灣,導致周五至周日(13日至15日)各地天氣非常不穩定,民眾若有安排戶外活動務必注意。專家表示,由蝴蝶大低壓帶留下的殘骸組織發展而成的熱帶擾動94W將於明天夜間起影響台灣。(圖/翻攝自「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臉書)

馬英九14日訪中國大陸 率學員出席海峽論壇
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今(11)日表示,應中國大陸方面邀請,前總統馬英九將率「大九學堂」學員訪問中國大陸,出席海峽論壇活動;蕭旭岑也說,馬英九基金會雖是民間單位,但非常願意協助政府推展兩岸交流,作為政府的助力,期望能讓兩岸交流不要中斷。蕭旭岑今早表示,馬英九將於6月14日至27日,率馬英九基金會「大九學堂」學員訪問中國大陸,出席在福建廈門舉辦的第17屆海峽論壇活動和在甘肅敦煌舉辦的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活動,並帶著台灣學子走訪「河西走廊」,體驗串起千年中華文明與世界的「古代絲綢之路」。馬英九也將率領「大九學堂」青年學子,出席2025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祭祀中華民族共同敬仰的人文始祖伏羲氏。蕭旭岑指出,去年馬英九統率「大九學堂」學子參加軒轅黃帝祭祀典禮, 在莊嚴肅穆的氣氛下,讓年輕學子深刻體會何謂「炎黃子孫」,有學子形容是「感受到靈魂巨大震撼」,足見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是兩岸同胞共同的DNA。蕭旭岑強調,兩岸情勢目前是前所未有地嚴峻,但情勢愈是嚴峻,愈有交流的必要;尤其在美國總統川普祭出關稅戰後,全球局勢丕變,兩岸關係和平穩定更顯重要。馬英九願意以實際行動,盡其所能推展兩岸交流,建造兩岸和平的橋樑,傳遞兩岸民間渴望交流的心聲。蕭旭岑續指,馬英九一向強調,青年是兩岸的未來,兩岸青年交流愈多,兩岸未來才有希望。因此過去2年,3度親率台灣學子訪問大陸,也2度邀請大陸高校師生團訪台,就是要讓兩岸各界知道,兩岸民間交流非常熱絡,兩岸青年也熱情互動,這對化解兩岸之間的敵意非常重要;同時,也是用實際行動向世界輿論傳達,台灣還是有願意兩岸交流的聲音,兩岸和平還是有希望的。蕭旭岑表示,基金會將在馬英九的率領下,持續推動兩岸青年互訪,透過民間交流,降低兩岸誤解,這不僅符合台灣民眾的利益與福祉,也對兩岸和平與世界區域穩定有所貢獻。

福建集中銷毀2萬多件非法出版物 知情人士曝:其中包含台灣繁體字書籍
中國福建省近日舉行銷毀非法出版物的活動,為展現當地政府「掃黃打非」的決心,現場共銷毀違禁圖書、非法報刊、盜版光碟等共2萬多件,其中也包含1批來自台灣的繁體字書籍。中國福建省掃黃打非辦公室近日與福州海關、海峽出版發行集團,聯手舉辦銷毀非法書刊活動,福建公安廳、郵政管理局等單位均派員參加。根據香港媒體報導,有知情人士透露,現場還銷毀了1批繁體字書籍,大多來自台灣,並經由郵件包裹的形式輸入中國。據了解,福建省近年加大對進出境非法出版物的打擊力度,2024年以來,福建省共收繳超過280萬件的各類非法出版物、印刷品、音像製品,並查辦520多件行政、刑事案。此外,福建省福州市2024年曾舉辦「築牢國門政治安全」集中銷毀非法出版物活動,銷毀了1批由郵寄方式輸入中國的違法書籍、音像製品、非法報刊、宗教類圖書等。當時當地政府就曾指出,郵遞渠道是海關監管執法的重要對象。

揭婚檢潛規則!醫師爆料HIV女不告知男方 釀感染怒告醫師遭停職
婚前健康檢查(婚檢)原是為保障夫妻雙方健康,但近期中國湖北一名婦產科醫師卻在網路上爆料,因婚檢結果保密問題被推上風口浪尖。該醫師指出,一名女患者婚檢時被查出HIV陽性,雖已依法通報疾控中心,女方卻拒絕告知未婚夫。結果對方感染後怒告醫師,醫師被停職,引發「醫師進退兩難」的討論潮。婚檢引發醫界熱議,隱私權與健康權如何平衡成為討論焦點。(示意圖/翻攝自微博)該名醫師在社群平台發文透露:「婚檢結果保密,坑慘了醫生!」她舉例說,之前有女生婚檢時被驗出HIV陽性,疾控中心已通知本人,女方堅持不讓對方知情。結果事後男方染病暴怒,揚言殺人並向衛健委投訴,導致醫師遭停職。同樣情形一年前也發生過,另一名醫師選擇主動告知未婚夫,結果被投訴侵犯隱私權,最終也遭停職。該醫師無奈表示:「怎麼做都有麻煩!」該話題在網路上引發廣大迴響,不少中國各地醫師紛紛留言分享類似經驗。廣東一名婚檢醫師曾發現一名24歲男性HIV陽性,對方早知病情,還堅稱「誰敢透露我隱私就讓誰好看」,令醫師進退維谷。福建一名醫師則透露,曾遇女方隱瞞家族性精神疾病,女方家屬苦求不要告知男方,醫師心中掙扎萬分。事實上,婚檢內容不僅查詢性病,還涵蓋遺傳疾病、精神疾病、重要器官狀況等範圍。不少醫師坦言,最怕查出重大問題,因患者若不願主動坦白,醫師既不能擅自透露,又難保對方健康權益不受侵害。法律雖規定醫師須保護患者隱私,但醫師也質疑:「隱私權真的大過於生命健康權嗎?」過往已有案例證明,隱瞞病情恐釀家庭悲劇,上海曾有HIV患者婚前未坦白病情,婚後妻子險些被感染,最終法院裁定撤銷婚姻。許多網友也呼籲應檢討婚檢制度,建議將雙方檢查結果合併呈現,保障彼此知情權,避免醫師與患者兩難,保護更多人的生命安全與婚姻幸福。

福建女手術後5天過世…家屬控「求助7hr無醫生」 醫院反問:重要嗎?
中國福建一名女子因手指發麻,5月底前往醫院就診,並接受手術治療,但術後出現高燒、大小便失禁等症狀,到了6月4日凌晨1時皮膚發紫,並出現劇烈疼痛,家屬求助7小時卻無醫生,最後不幸在當天18時1分搶救不治。沒想到,院方竟認為有無醫生診治不重要,更表示可透過司法鑑定或訴訟解決。根據《海峽都市報》報導,袁女士的妹妹小婷(化名)今年31歲,5月29日因左手2根手指發麻前往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福清市醫院骨科就診,被診斷為左側肘管綜合症,手術治療完出現發燒症狀,6月1日更出現嘔吐、高燒不退,家屬懷疑是術後感染,但醫生認為是新冠病毒感染導致,建議家屬進行物理降溫。然而,小婷病情持續惡化,2日開始出現大小便失禁,4日凌晨1時皮膚發紫並出現劇烈疼痛,其丈夫呼叫護理師後,在打了一劑止痛針,表示已通知醫生,但到早上將近8時才有醫生趕到。小婷的丈夫發現,醫院填寫虛假病例,不按實際情況診治,更痛批院方在7個多小時都未給予診治,存在嚴重的失職問題。然而,院方針對4日凌晨是否有醫生進行診治等問題,竟反問:「這重要嗎?」並稱整個醫療過程的情況病歷都有記錄,如果家屬認為院方有過錯,可以進行司法鑑定或向法院提起訴訟。對於醫院和醫生是否存在違規行為,目前無法直接判定,需等待第三方鑑定結果。若確認院方存在問題,相關部門將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領中國定居證被註銷身分 台師認「擺脫枷鎖」:從此能自由行走世界各地
在中國大陸福建省任教的台籍教師張立齊,因於2024年申請大陸定居證,遭陸委會廢止他的「台灣身分」,未來也無健保可用。對此,張立齊今(6)日接受大陸官媒受訪時感嘆,「被註銷身份」實則是擺脫「枷鎖」,從此能自由在世界各地行走,不再受「綠色恐怖」的人身限制。陸委會昨(5)日宣布,在福建華僑大學任教的台籍教師張立齊,因領用福建定居證,因此廢止他的台灣身分證,未來他若要入境台灣,必須依法經過申請,也就是大陸人士身份申請入台證,取得同意後才能入境。對此,張立齊接受大陸官媒《中新網》採訪時提到,自己事前未收到任何通知,是透過新聞才知道此事,痛斥民進黨非法濫權,無法通過正常民意渠道在民意代表機構推動修法,卻在島內肆意妄為,嚴重踐踏和破壞台灣民主法治,並以惡意恐嚇、打壓的方式,妄圖限制台灣民眾的行動和思想自由,將所有人禁錮在島內,更不允許有反抗其台獨分裂行徑的言行出現。張立齊認為,此次「被註銷身份」,對他而言實則是擺脫了「台獨」暴政強加給台灣民眾的枷鎖。他坦言,從此能夠自由地在世界各地行走,不再受「綠色恐怖」的人身限制,在他心中,祖國大陸才是真正自由、平等,能與世界正常交往的地方。報導提到,張立齊家是世代生活在台中鄉下的台灣本省人,家中日常使用閩南語、客家話。他說,奶奶曾對民進黨抱有期望,但如今民進黨的作為令人失望,貪污腐敗、弊案特權現象頻傳。張立齊堅信,越來越多的台灣民眾會看清現實,明白「民進黨不倒,兩岸不統一,一切都難好」的道理。張立齊希望以自身經歷為火種,喚起台灣千萬青年堅持愛國統一的初心,並呼籲更多台灣青年跳出民進黨編織的「台獨繭房」,以國家和民族的整體利益為出發點,思考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共同攜手,為實現兩岸和平統一、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未來而努力。

疾呼「核綠共存」!和碩童子賢:廢除核三廠反選貴+高排碳發電很奇怪
和碩(4938)在6日舉行股東會,不過記者最愛問董事長童子賢對於國際局勢與能源的看法。童子賢以中古車保養為例,認為核二、核三廠直接廢除,去尋找更貴的方式發電,「是一個很奇怪的思考邏輯」,電價穩定、電力安全,是國家科技與傳產並行的根基,若能源政策不與時俱進,最終受害的不只是產業,也包括全體社會。台灣2018年在「以核養綠」的全國性公民投票中,以近590萬的同意票數順利通過,但政府仍在今年5月時關閉核三廠二號機,正式進入非核家園,近期火力發電比例居高不下,連輝達執行長黃仁勳都提到,台灣應該投資核能,因為AI時代用電量極大。「政治可以遲到,但氣候科學不等人」,童子賢在6日股東會後開講,他說,地球暖化會威脅到我們的子子孫孫,這已經不單是經濟發展的問題;火力發電有排碳問題,天然氣則是太昂貴,高度依賴單一能源有風險,目前台灣每年用電約為2950億度,若每度電價提高1元,整體社會成本將增加約3千億元,這對民生與產業將造成重大衝擊。「不是因為懷舊,而是因為理性」,他說,考量台灣長期將面臨電力成本、碳排壓力與產業需求等多重挑戰,才會開始公開呼籲,台灣應以務實態度、重新思考能源政策,走「核綠共存」路線,核能延役應以科學與安全標準為基礎,而非出於政治考量將其全面淘汰。全球主流工業國家正重回核電懷抱,童子賢表示,台灣更不該在發展綠能的同時排斥核能,目前全台灣的電力使用,大多數都用在非常有價值的地方,像是先進半導體產業、AI運算,甚至推動電動車,都需要大量電力支援,加上民生與傳統工業的基本需求,預估再過一、兩年,全台用電量會超過3000億度。童子賢認為,應該讓成本已經攤提到很低的核二、核三廠恢復運轉。他舉例,這就好像家裡開的車子,「你說它用了6年,規定6年一定要廢棄,這不是一個很奇怪的思考邏輯嗎,到6年1天的時候它還跑得好好的啊。」應該務實一些,先讓車廠做保養、檢查安全,不用急著報廢。童子賢表示,新型核能技術已大幅改善過往安全與廢料問題,包括美國比爾蓋茲支持的第四代核能、中國福建廈門的新型反應爐等,皆展現出「可控、低碳、低廢料」的技術突破。先前有媒體提到,目前全世界瘋搶核電人才,但台灣卻因廢核,台電核電部門約1800名員工,有的將被派往國外,或被調往火力發電,核電專業人才卻轉作核廢料等電廠除役工作。「如果我們累積了40年的核電人才逐漸散掉,你會發現台灣落在國際的新潮流之後,有一天你要重新再使用這個技術時,發現人才都散掉,這是非常可惜的。」童子賢說。

領陸定居證「台灣身分」遭陸委會廢止! 台籍教師張立齊嘆:大陸比台灣更民主
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昨(5)日公布,在中國的台籍教師張立齊,因在2024年領用大陸定居證,已廢止他的「台灣身分」。對此,張立齊感嘆,他們全家都是出生在台灣的本省人,如今陸委會已成為壓迫人民的打手,「大陸比台灣更民主,至少不會看到大陸殘害自己人」。梁文傑昨日主持陸委會例行記者會,表示先前陸委會令釋指出,若台灣民眾申請持有中共定居證,違反兩岸條例規定,必須除去台灣的身分。而原台灣民眾張立齊,於民國113年(2024年)1月1日自廈門市公安局取得「定居證」,經過確認,已廢止其「台灣身分」,包括台灣身分證、中華民國護照均遭註銷,未來他若要來台灣,必須依照兩岸條例相關規定申請入境許可,經過同意才可入境。依照《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9條之1規定,台灣人民不得在中國大陸設有戶籍或領用其護照,違反者將喪失台灣人民身分,並由主管機關註銷其在台戶籍;國人持有中國大陸身分證、定居證及護照,都將喪失台灣人民身分。陸委會也在4月16日的令釋中解釋,「設有戶籍」應包括持有中國大陸居民身分證與定居證,中共以「定居」做為法律及行政管理基礎,如若取得中國大陸公安部門發給定居證,即可辦理常住戶口登記、申領與中國大陸人民相同的居民身分證。據悉,張立齊在福建華僑大學從事研究工作,並參與創辦「兩岸同舟」微信公眾浩,他在2022年落戶廈門,與友人合作成立2家公司,最後在2024年1月1日自廈門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隊取得「定居證」。對此,張立齊在《今日頭條》上傳影片回應,「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並無明確規定指出,持有大陸定居證應除去台灣戶籍,稱「這是民進黨為了一己之私的綠色恐怖獨裁行徑,不顧在陸同胞發展的權利,用以恐嚇包括他在內的台胞,試圖破壞兩岸關係割裂兩岸人民」。張立齊直言,陸委會非法濫權,行政部門隨便解釋法令,根本不必經過民意機構修法,隨便就宣布一群人觸法,更取消了台灣人民合法台灣身分,「民進黨良心被狗吃掉了?」張立齊強調,他們全家都是出生在台灣的本省人,奉勸台灣行政部門應該遵守法律,不該欺凌台灣善良老百姓,「陸委會已經成為壓迫人民的打手……大陸比台灣更民主,至少不會看到大陸殘害自己人」。

首例!台籍教師領陸定居證 台灣身分遭陸委會廢止
陸委會副主委兼發言人梁文傑今天(5日)在例行記者會中表示,原台灣民眾張立齊於民國113年領用陸方的定居證,經確認,已經廢止張立齊的台灣身份,台灣身分證、中華民國護照均遭註銷。未來張立齊如果要來台灣,必須要依照兩岸條例相關規定申請入境許可,並經過同意以後才能夠入境。梁文傑表示,今年4月16日陸委會發布解釋令,如果民眾申請持有中共定居證,就違反兩岸條例第9條之一的規定,必須除去台灣的身分。這也是陸委會自四月清查民眾是否申辦大陸證件以來,台灣民眾拿到大陸定居證被處罰的第一例,張立齊的台灣身分證、中華民國護照全部失效。根據百度百科公開資料,張立齊是華僑大學台籍教師、博士後研究員,2024年1月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入境管理局支持福建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十項出入境政策措施實施後,首位在福建定居的台胞。張立齊在華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從事研究工作,並參與創辦「兩岸同舟」微信公眾號,分享大陸資訊及評述兩岸熱點新聞。此外,張立齊於2022年落戶廈門後,與友人合作成立兩家公司,分別涉足智庫傳媒和設計領域。

父親企業遭陸懲戒 沈伯洋談對岸三度封殺:非常榮幸
民進黨立委沈伯洋5日表示,父親沈土城經營的「台灣兆億公司」被大陸頻頻懲戒,一年內高達三度制裁,就是出於意識形態「株連九族」,但自己仍「非常榮幸」。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5日宣布,由於沈伯洋之父沈土城經營的台灣企業「兆億有限公司」中,與對岸浙江、廣東、福建等地存在貿易往來與業務合作,從中謀取經濟利益,但其子竟然在台從事「台獨」相關工作,這類「頑固分子」關聯企業還能在對岸牟利,陸方絕不接受,因此決定對兆億公司實施懲戒,禁止其與對岸的組織、企業、個人進行任何交易、合作,並將視情況進一步採取其他必要措施。據了解,2024年10月陸方也曾針對沈伯洋本人與其參與創辦的「黑熊學院」實施制裁,當時禁止沈伯洋本人與家屬進入中國及港澳地區。此次是國台辦一年內第三度針對沈伯洋或是有關人員採取懲戒行動,也讓各界關注沈伯洋態度。對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宣布對民進黨立委沈伯洋父親的企業實施懲戒。(圖/翻攝自微博/北京日報)沈伯洋最新回應強調,父親經營的公司主要從事中南美洲的貿易業務,涉及來自多國的供應商與產品,又不只限對岸。他舉例,與韓國車廠合作時,就可能同時向大陸購買汽車零件、向泰國採購輪胎,或與日本廠商購買馬達,並不代表這與對岸政府有直接聯繫。沈伯洋感嘆,國台辦這次的行動是自家一年內第三次被制裁,而原因不外乎與近來推動國家安全相關立法有關,例如赴陸報備制度、限制統戰滲透等措施,而能夠讓對岸不高興「表示我們做對了」。沈伯洋怒批,對岸的制裁手法,反而是傷害了大陸自己的產業與勞工,這種對貿易商下手的手法,其實是犧牲對岸民眾自己的生產利益。他感嘆,這種將「抵抗對岸」的人都貼上台獨標籤,甚至「株連九族」連家屬一併懲罰,會把世界愈推愈遠。

沈伯洋父遭爆「長期在陸貿易謀利」 國台辦宣布懲戒其家族企業
民進黨立委沈伯洋近日被爆料,父親沈土城經營的台灣兆億有限公司長期與中國大陸多地企業往來貿易,交易金額高達上億元人民幣,並影射其在中國有「小三」。對此,沈伯洋在4日發文駁斥,強調父親6年未赴中,並否認有「洗產地」行為。不過中國大陸國台辦也於今(5)日宣布對該公司實施懲戒措施。根據《大公文匯報》報導,兆億有限公司2007年曾參加廣交會,負責人為沈土城,持股60%,營業項目為綜合商品批發。報導指,該公司自2008年起至2011年間,多次與浙江、廣東、福建等地企業進行商品貿易,包括紡織品、建材、自行車配件等,並轉售至南美國家賺取利潤。報導還將其與沈伯洋創辦的黑熊學院採購中國急救用品一事掛勾,質疑其言行不一。對此,沈伯洋於3日發表聲明,駁斥報導內容為惡意抹黑,並指出對方還曾誣指他在美國置產、擔任間諜。4日,他進一步發文說明家族從事南美、非洲貿易多年,視客戶需求從全球進貨,包括中國、日本、韓國、台灣等地,「怎麼會是洗產地?」他並指出,自2019年香港「反送中」事件後,家族已大幅降低對中進貨,父親更已有六年未赴中國。然而中國大陸國台辦於5日公開表示,台灣民進黨立委沈伯洋列為台獨頑固分子,中國大陸國台辦宣布對沈伯洋關聯企業予以懲戒,並禁止其與任何大陸企業或個人進行交易。據《新華社》報導,國務院台辦發言人朱鳳蓮5日說明,台獨頑固分子沈伯洋之父沈土城在台灣企業兆億有限公司擔任負責人,該公司與大陸某些企業存在貿易往來與業務合作,從中謀取經濟利益,。朱鳳蓮指出,大陸方面決不允許台獨頑固分子關聯企業在大陸謀利,決定對兆億有限公司實施懲戒,禁止其與大陸組織、企業、個人進行任何交易、合作,並將對其采取其他必要措施。去年10月國台辦宣布將沈伯洋列為台獨頑固分子,並禁止他及其家屬進入大陸、香港和澳門,同時表示不允許其關聯企業和金主在大陸謀利,將終身追責。

台積電股東會最多人提「這問題」! 魏哲家霸氣回:會賺錢沒關係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於3日在新竹喜來登舉行股東會,這是魏哲家擔任董事長後第一次主持股東會,他說想改變方式、花多點時間跟股東溝通,果然小股東們發言踴躍,光是交流時間超過100分鐘,不少人也感佩台積電與魏哲家為國家的付出,其中,被問到最多的題目,就是台灣能源問題。「為台灣好、為世界好,我們都會做」,魏哲家說,他整理最多出現的問題,就是能源與綠電,他還笑說台積電的股東們水準很高。魏哲家說,台積電一向致力支持綠電,並與政府緊密配合,綠電能買的會盡量買,不夠的話,繳碳費也沒關係,成本高一點就高一點,台積電是會賺錢的公司,所以能為環保盡一份心力,是公司願意承擔的事。對於台灣綠電供不應求、是否考慮直接投資綠電案場,魏哲家表示,台積電確實曾評估自行興建發電廠,但礙於相關法律與規章限制,因此仍需配合政府政策。魏哲家也提到,台積電致力於綠電投資,積極與供應商合作推動綠電使用,且台積電用電量與電費支出在台灣已經是數一數二。現場也有持股30年以上的股東致詞,希望台積電可以到福建蓋養生村給重要的員工們養老,魏哲家馬上說「台灣優先」;有股東希望到自己家鄉設廠、也有人不希望蓋在自己家門口的山上,魏哲家也表示,設廠需要幾百公頃,要有水、有電、足夠的人力,需要多方評估。過程中也有外包工程事故的受害者團體提交陳情書,希望台積電可以直接下來管理建築工地問題。魏哲家致歉,表示生命無價,公司不只是會賺錢、還有社會責任,絕對不只是賠錢了事,像是在日本的合作案,發現他們管理工安的確很有一套,會用全世界的經驗來加強台灣的管理。

男酒駕被攔!竟當場灌酒躲酒測 囂張嗆「我下車才喝」超慘下場出爐
開車不喝酒!大陸公安部交通管理局近日發布一起典型案例,福建省福州市警方今年2月23日凌晨1時47分執行酒測攔查時,一輛自小客車意圖強行闖過臨檢點;現場員警見狀,遂採取果斷措施將駕駛控制。沒想到,賴姓駕駛人為逃避檢查,竟從後備箱拿出一瓶白酒,準備當場喝下以混淆視聽。《新快報》報導,賴男被警方攔下後,突然從後備箱拿出一瓶白酒,準備當場喝下以規避酒測;雖然交警予以勸阻,賴男仍緊緊抱著酒瓶,最終趁員警不注意時,一口氣把酒罐下肚,接著理直氣壯地狡辯「反正我是下車喝的酒!」、「你們把我攔下來我才喝的酒啊!」並以此為由拒不配合呼氣檢測。交警事後帶賴男到醫院採血,測得血液酒精含量高達236mg/100ml,屬酒後駕車。最終,賴男被吊銷駕照,且5年內不得重新考領,同時因涉嫌危險駕駛罪,被法院判處拘役3個月10天,並處罰金人民幣1萬元(約新台幣4.1萬元)。交警提醒,酒後駕車遇警方檢查,在呼氣檢測或抽取血樣前又飲酒者,以其飲酒後的血檢結果作為認定其是否醉酒的依據;如果呼氣檢測達到醉酒標準,但在血檢前脫逃者,以呼氣檢測結果作為認定其醉酒的依據。◎喝酒勿開車!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

男睡醒睜不開眼!一查竟罹患肺癌 醫生點名「1族群」眼皮下垂快就醫
大陸福建省一名67歲王姓男子近日清晨起床後照鏡子,發現自己的右眼眼皮嚴重下垂,大小眼格外明顯,起初以為是普通的眼皮浮腫,誰知症狀持續加重,連睜眼都出現困難。經旁人提醒,王男懷疑自己患了重症肌無力,於是前往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康復醫院神經內科就診,不料竟被檢查出罹患肺癌。綜合陸媒報導,重症肌無力患者眼瞼下垂有「晨輕暮重」的症狀波動,但王男沒有類似表現。當主治醫生林細康追問病史時,王男不經意地提到「每天兩包煙」、「常年咳嗽咳痰」,讓他警覺起來。胸部CT檢查顯示,患者右上肺腫物伴肺門淋巴結腫大;重頻電刺激檢查,出現低頻遞減、高頻遞增的異常波形;肺腫物病理確診為小細胞肺癌;抗體檢測顯示抗VGCC抗體陽性,確診為肺癌。林細康說明,類重症肌無力發病率僅為0.008%,分為癌性肌無力和非癌性肌無力兩類。癌性肌無力占大多數,小細胞肺癌為多見,還有乳腺癌、胃癌、腎癌、腸癌以及前列腺癌等醫生指出,癌性肌無力是重要的癌症早期徵兆,堪稱癌癥的「預警員」,因為70%以上的癌性肌無力症狀,比癌症本身早出現半年甚至5年。患者不僅會出現眼皮下垂、四肢無力的症狀,還可能出現口乾舌燥、渾身冒汗等自主神經紊亂症狀。相關數據顯示,80%至90%的肺癌與吸煙密切相關,煙草中的致癌物如同慢性毒藥,日復一日侵蝕著肺部健康。醫生提醒,戒煙、定期體檢、遠離高危因素,是守護生命的關鍵防線。吸煙人士如果出現眼皮下垂、反覆肢體無力,應及時就醫排查。此外,50歲以上且吸煙超過20年(每天1包)、有肺癌家族史,以及長期接觸致癌物者,都屬於肺癌高危人群,應該接受定期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