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大選
」 總統 總統大選 南韓 候選人 川普
兩年條款料成民眾黨慶話題 挺柯代表坦承力推記名表決
民眾黨基隆市黨代表卓志鋼15日表示,自己近期提出在8月黨慶中,「記名投票」是否續挺「2年條款」,絕非為了黨內派系鬥爭,而是為了補齊黨章制度,畢竟2年條款是創黨主席柯文哲的重要主張,也是民眾黨現任立委與候選人,向社會做出的公開契約。民眾黨「2年條款」濫觴於2024年總統大選前,當時兼任黨主席的總統候選人柯文哲提出,要求不分區立委候選人承諾「任期兩年後,請辭並由後段名單遞補」,喊出注入「社會新生力量」,進一步培育更多政治新秀,同時提高黨內人才動能與戰力 當時黨內上下對外都表達共識,包括所有不分區候選人也口頭表示支持。然而,隨著柯文哲選總統落敗,還接踵面對司法壓力甚至身陷囹圄近一年,黨內不時出現聲音,建議檢討「2年條款」,希望讓具備立委經驗與議題操作能力者續任,藉以維持戰鬥力。民眾黨立委「兩年條款」如何處理料成現任黨主席黃國昌(中)燒腦問題。(圖/黃威彬攝)現任主席黃國昌則於 2025 年當選黨主席後強調,除非經由由下而上的黨內民主程序,否則不會主動變更條款,要改的話也會透過黨代表大會、評核小組等民主機制來決定。一轉眼間,民眾黨慶將在8月10日舉行,近期一再傳出,屆時「2年條款」恐遭提出檢討,引發黨內外關注,還傳出有「擁柯派」提案要「記名投票」,希望依以此增加投票壓力。卓志鋼對此坦承,記名投票一案是自己所提出,但不是為了要派系鬥爭,而是為了補齊黨章制度,畢竟「2年條款」是柯文哲的重要主張,對於不分區立委來講,更是向社會做出的公開契約。卓志鋼強調,修正案並非為了廢除或強推,而是希望把制度補齊,讓未來有章可循、讓投票者有所依據,自己全力主張記名投票,畢竟如果因為記名表決而產生壓力,「那要怎麼對所有支持民眾黨的選民交代?」他反問。

子彈從大腦旁呼嘯而過!公開刺殺已屆滿一年 幕僚談川普心理變化
距離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賓州巴特勒(Butler, Pennsylvania)遭遇刺殺未遂事件(2024年7月13日)已屆滿一年,儘管川普本人在政治舞台上的語氣、作風依然沒有改變,但其身邊友人與幕僚注意到,川普的某些舉止與心境已出現微妙變化。在這場致命攻擊中,川普右耳擦傷、一名支持者遭槍擊身亡,震撼了整個2024年總統大選局勢,也成為美國當代政治史上的重要轉捩點。根據《美聯社》報導,川普近日在愛荷華州立博覽會場登台時,當遠方傳來類似煙火聲響,他停下發言,站在厚重防彈玻璃後開玩笑地說「希望那真的是煙火」,並稱那或許會是他「遺言中最有名的一句話」。這句話引起現場一片笑聲,但也無疑提醒了外界那場震驚全國的槍擊事件所留下的陰影仍未消散。刺殺事件發生後,川普事後出席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帶著繃帶的耳朵現身,並高舉拳頭喊出「戰鬥、戰鬥、戰鬥!」成為支持者眼中不屈的象徵。這段歷程深深影響了政局,當時的總統拜登(Joe Biden)決定放棄連任競選,由副總統卡瑪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接手角逐。熟悉川普的南卡羅來納州聯邦參議員葛蘭姆(Lindsey Graham)表示,那場與死亡擦身而過的經歷,在川普心中留下深刻印記。葛蘭姆提到,川普變得更加感激,也更加關心周遭人事。川普甚至在他生日當天傳訊致意,這在過去並不常見。他認為,川普深信自己獲得了「第二次生命」。川普選擇以藝術方式保留這段記憶。他將描繪自己在槍擊事件中堅強挺身而出的畫作掛在白宮國宴樓層的門廳,也在橢圓形辦公室內擺設描繪當時場景的青銅雕像。即使他宣稱只會講一次那天的經過,他仍經常分享自己如何在發表邊境統計圖表時,恰巧轉頭而避過致命一擊。而在一次白宮簡報室的記者會上,川普坦言耳朵至今仍偶爾有跳動感,但強調這是從政者的風險。他預計將在13日出席在新澤西州東拉瑟福德(East Rutherford, New Jersey)舉行的FIFA世界冠軍球會盃決賽。川普的幕僚長懷爾斯(Susie Wiles)透露,川普現今常公開承認自己是「因某種原因被留下來」,這番話過去從未聽他說過。她提到當天的圖表「意外」出現在螢幕另一側,讓川普轉頭並抬起頭的動作極可能救了他一命。她將這視為上帝的安排,也相信川普從此更加相信「願上帝保佑美國」這句話的意義。懷爾斯認為,這起事件也改變了民眾對川普的看法,美國人看到川普在槍擊現場仍堅毅不屈,反而讓原本悲劇性的場面,轉化為展示其個人特質的機會。川普在接受《Fox News》訪問時則明言,他相信自己被拯救是為了完成「拯救國家」的使命「我覺得我欠了很多,我希望我被留下來是為了這個國家的未來。」川普多年盟友、非正式顧問史東(Roger Stone)補充表示,這不是川普第一次從死神手中倖存。1989年他曾因取消行程逃過直升機墜毀事件,而在巴特勒遭襲後兩個月,也有男子在川普高爾夫球場外用步槍瞄準被特勤人員發現。史東認為川普如今更加堅定,也更加相信自己肩負神聖使命。信仰與自由聯盟(Faith and Freedom Coalition)主席瑞德(Ralph Reed)也提到,那場未遂攻擊改變了川普。他說,如果當時川普沒有剛好轉頭,可能早已命喪現場,這讓他與許多選民相信川普的倖存背後必定有更高的意志。他強調:「很多人相信他必定會當選總統,因為這一切不可能只是巧合。」

林右昌再赴花蓮宣傳罷免 傅崐萁:官商勾結還沒跟基隆市民講清楚
花蓮罷免進入白熱化,民進黨祕書長林右昌今(4)日再度到花蓮宣傳罷免。國民黨立委傅崐萁表示,林在基隆站在財團的立場踐踏基隆市民、剝奪市產,官商勾結都還沒有跟基隆市民講清楚,請不要到其他的縣市來玷汙鄉親善良單純的耳朵,更不要污辱他們的視覺,尤其不要影響台灣潔淨、純潔、善良的宗教。傅崐萁說,賴清德總統發動大罷免,鎖定他鋪天蓋地抹黑,甚至把台灣各地的人都找到花蓮來,已經深刻影響到花蓮人日常生活,畢竟是由花蓮人民決定自己的國會議員由誰擔任,而非各縣市民進黨側翼攻擊。花蓮是非常良善的縣市,人民都非常熱情善良,正告賴清德不要汙染花蓮,國家烏煙瘴氣,不要再把黑手伸到花蓮。傅崐萁也批評,林右昌用不堪手段跑到地方大廟,要求主委陪同、拍照。他說,所有花蓮宮廟都非常歡迎有真誠信仰的人來參香,對眾神禮拜。這間大廟是他拜了50年以上的大廟,林右昌第一次來就到廟裡到處罵人,這不只玷汙大廟,且扭曲神明護佑,神明希望國泰民安,鄉親安居樂業。賴清德團隊尤其是林右昌把仇恨帶到宮廟,他深深表達遺憾。傅崐萁表示,到宮廟參拜唯一有政治立場的就是賴清德,2024總統大選前,賴清德不斷到各大廟,尤其是媽祖婆、關帝爺的大廟,擁抱媽祖婆、關帝爺,但在當選後,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宣布,包括媽祖婆、關帝爺,包括台灣的民間信仰,這些都是中共統戰的工具。傅崐萁指出,選前擁抱眾神、選後踐踏眾神,一向都是民進黨傳統的標準,更是賴清德令人不齒的行為,他要表達譴責。希望把寧靜還給宗教,還給十方善信,不要把台灣齷齪的政治汙染帶到宮廟。傅崐萁再次正告林右昌,林在基隆站在財團的立場踐踏基隆市民、剝奪市產,在法院的官司通通敗訴,所支持的財團通通敗訴,官商勾結都還沒有跟基隆市民講清楚,請不要到其他的縣市來玷汙鄉親善良單純的耳朵,更不要污辱他們的視覺,尤其不要影響台灣潔淨、純潔、善良的宗教。傅崐萁再次希望,「民進黨21世紀最反民主的方式所推動大罷免,不要污染我們的下一代,不要污染我們忠誠的信仰,希望還給宗教界一個寧靜的空間。」

黃金地位翻轉!從避險資產邁向戰略資源 路透揭全球央行加速增持原因
在地緣政治風險升高、美元信譽受質疑的雙重壓力下,黃金正從傳統的「避險資產」躍升為全球關注的「戰略性關鍵礦物」。這一地位的重塑,正在改變各國政府與金融機構對黃金的策略性評估,也讓全球金市走出過往波段行情,邁入資產重估的新階段。根據《路透社》的報導,自2024年11月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出爐,由共和黨候選人川普擊敗民主黨對手賀錦麗後,國際金價明顯上行,累計漲幅達32.3%。2025年4月金價一度衝上每盎司3,500美元的歷史高點,目前穩定在3,357美元左右,顯示市場避險需求與資產重配趨勢正同步發酵。儘管黃金不像稀土、鋰、銅等被歸類為高科技製造不可或缺的「關鍵礦物」,在實際工業用途上相對有限,但其作為全球儲備資產的戰略地位,卻日益受到重視。根據《路透》報導,隨著市場對美國財政前景、聯準會獨立性及法治穩定性的疑慮升溫,黃金重新贏得儲備與避險雙重地位的青睞。世界黃金協會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在對全球73家央行的年度調查中,95%的受訪者預期未來12個月內將進一步增持黃金儲備,創下該調查自2019年啟動以來的最高比例,年增幅達17%。此舉反映出各國對美元資產的信心正在下滑,黃金作為替代儲備的吸引力大幅提升。此外,越來越多央行正將黃金儲備撤離美國本土,顯示地緣政治與主權金融風險的考量正在影響央行資產配置策略。分析人士指出,隨著美國財政赤字不斷擴大、美元長期信用基礎受衝擊,黃金不僅是避險選擇,更逐步成為維繫金融主權與資產穩定的重要工具。專家預估,黃金地位的升級將可能引發一波全球金礦產業的資本重估與投資熱潮。隨著國際金融秩序逐步重整,黃金在全球資產配置中的角色勢將更加舉足輕重,未來的黃金市場,或不再只是金融風暴來襲時的短暫避風港,而是長線策略布局的核心資產。

集結數千名支持者 巴西前總統抗議遭遇「政治迫害」
巴西前總統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於29日現身聖保羅(Sao Paulo)保利斯塔大道(Paulista Avenue),出席一場聲勢浩大的示威活動,現場聲援者高喊「波索納洛,回來吧!」要求政府還波索納洛公道。據了解,這場集會是由波索納洛本人親自號召,並宣稱是「一場為自由、為正義的行動」。根據《CNN》報導指出,這場集會的背景與波索納洛目前所面臨的司法審判密切相關。波索納洛與33名盟友被指控密謀推翻2022年總統大選的結果,試圖透過非法手段延續其政權。檢方對他們提出5項刑事指控。波索納洛則全盤否認,聲稱自己是政治報復的受害者,堅稱這些控訴是出於政治動機的迫害。報導中提到,如果法院最終判定有罪,波索納洛可能面臨最長12年有期徒刑。目前波索納洛也已被禁止在2030年前參選任何公職。早在2024年,巴西高等選舉法院(Brazil’s Superior Electoral Court)便以波索納洛濫用職權為由作出裁決,指出波索納洛在任內散播關於巴西電子投票系統的不實訊息,試圖破壞選民對選舉機制的信任。儘管如此,波索納洛仍在民間擁有龐大的支持群體。在這次的集會中,數千名支持者湧入城市主要幹道,高舉標語並呼喊口號,以實際行動表達對其政治立場的認同以及對司法體系的不滿。

TikTok收購案「兩週內公布買家」 川普:非常富有的人願接手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近日在接受福斯新聞(Fox News)專訪時表示,已有一群「非常富有的人」準備收購因國安爭議遭禁的影音平台TikTok。他還透露,將在「大約兩週內」對外公布更多消息。這筆潛在交易仍須獲得中國政府批准。對此,川普表示,他認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可能會同意」交易進行。由中國公司字節跳動(ByteDance)擁有的TikTok,自去年四月美國國會通過強制出售法案後,一直處於政治角力中心。該法案指稱TikTok可能會將美國用戶資料交給中國政府,但TikTok一再否認此說法。雖然相關法律原訂於今年1月19日生效,但川普已第三度透過行政命令延後執行,最新期限延至9月17日,屆時字節跳動需完成出售協議。此前,在今年4月,TikTok曾試圖與美方買家達成協議,但因白宮與北京在川普加徵關稅議題上產生衝突,導致交易告吹。川普並未透露目前談妥的買家是否為當時的候選者。儘管川普在其總統任期內曾嚴厲批評TikTok,但他在角逐2024年總統大選期間,逐漸轉為支持該平台在美繼續營運,並認為其對選情有利。TikTok曾質疑這項強制出售法的合憲性,但最終在美國最高法院上訴失敗。

賴清德談大罷免宣示與公民同行 藍委批專政籲守護制衡力量
身兼民進黨主席的總統賴清德昨日出席全代會並致辭時強調,民進黨將與公民力量同行,共同承擔守護國家自由民主的責任,外界解讀此番言論視乎是在釋出對大罷免行動的立場訊號。對此,國民黨立委許宇甄今(29日)批評民進黨藉罷免行動清算異己,賴清德幕後操盤、卓榮泰配合打壓在野,形同走向民主獨裁。她呼籲民眾7月26日投下「不同意罷免」,捍衛國會監督與民主價值。許宇甄表示,過去賴清德雖多次強調,全台大罷免行動是由公民團體自發發起,民進黨僅在第三階段提供支持,由全體黨公職透過文宣、宣講等方式協助推動。然而,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此前接受訪問時卻表示,大罷免行動實為總統府、立法院與行政院三方協調後達成的共識,旨在解決當前「朝小野大」的國會僵局,引發社會熱議。對此,許宇甄表示,民進黨大規模推動罷免行動,早在去年總統大選後即已部署,從話術訓練、輿論引導到基層動員,步步為營,充分展現對權力的渴望。她批評賴清德以「公民自發」為名,實則暗中主導罷免行動,是名符其實的「藏鏡人」,並指控賴清德以總統之尊清算異己、踐踏多元價值,走上民主獨裁之路。她直言,這種「與惡罷同行」的行動不僅背離民主精神,更危害國家體制。她進一步痛批,行政院長卓榮泰形同政權打手,指其不僅拒絕國會監督、刪減地方經費,更將異議勢力視為政局亂源,重創地方自治制度。她警告,賴清德的集權作為令人聯想到袁世凱稱帝之舉,並抨擊卓榮泰是一年多來最失格的行政院長。她呼籲全民於7月26日投下「不同意罷免」的一票,不只是為了守護國會監督,更是對抗專制政治、捍衛台灣民主核心價值的行動。

塞爾維亞掀示威潮!數萬人上街頭要求「提前總統大選」爆警民衝突
位於巴爾幹半島的塞爾維亞(Republic of Serbia)爆發大規模「反政府」示威潮,數萬民眾走上街頭抗議,要求提前舉行總統大選。對此,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Aleksandar Vucic)也公開表態了。綜合《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法蘭西24》(France 24)等外媒報導,該起抗議活動起因於去年11月,當時塞爾維亞的北部大城諾維薩德(Novi Sad)有一處實施翻修工程的火車站建築意外倒塌,導致16人不幸罹難,民眾將這起悲劇歸咎於人為因素,認為是國家基礎建設涉貪才釀災,譴責政府猖獗的貪腐現象,引發全國示威浪潮。塞爾維亞爆發大規模「反政府」示威潮,數萬民眾走上街頭抗議,要求提前舉行總統大選,終止總統武契奇長達12年的統治政權,不過武契奇已明確拒絕這項訴求。(圖/達志/美聯社)數以萬計的群眾湧入塞爾維亞首都抗議,現場爆發警民衝突。(圖/達志/美聯社)警方出動催淚瓦斯及閃光彈鎮壓,並逮捕數十名抗議民眾。(圖/達志/美聯社)隨著反政府聲浪越演越烈,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勒(Belgrade)周六(28日)擠滿數以萬計的群眾,手持抗議布條高喊「我們要選舉!」要求提前舉行總統大選,終止武契奇長達12年的統治政權,現場爆發警民衝突,警方出動催淚瓦斯及閃光彈鎮壓,並逮捕數十名抗議者。針對遭要求提前下台,2027年才結束任期的武契奇,則公開表態拒絕提前舉行選舉,更痛斥有「外國勢力」煽動抗議活動,強調「國家將得到保衛,暴徒將受到法律的制裁。」

川普呼籲赦免以色列總理 稱美國將「拯救他」如同拯救以色列
美國總統川普於25日在其自創社交平台「真相社交」(Truth Social)上發文,呼籲以色列應該立即取消對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的審判,或由總統予以赦免。他稱內塔尼亞胡是「為以色列做出巨大貢獻的偉大英雄」,並表示「美國拯救了以色列,現在也要拯救內塔尼亞胡。」根據《路透社》的報導,內塔尼亞胡自2019年起因三起刑事案件遭起訴,罪名包括賄賂、欺詐及背信棄義,並於2020年開始接受審判。不過他否認所有指控。據以色列媒體報導,針對內塔尼亞胡的交叉質詢於6月3日在特拉維夫法院展開,預計將持續約一年。雖然以色列總統伊薩克赫爾佐格擁有赦免權,但據以色列媒體報導,他表示目前尚未考慮此選項,且尚未收到任何赦免請求。川普在帖文中稱讚內塔尼亞胡是「戰士」,同時批評針對他的審判為「政治獵巫」,這一用語也是他一貫對美國司法機構針對自己的指控所使用的說法。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川普是否計畫或有能力以任何具體方式介入或協助內塔尼亞胡的法律程序。這番話也與川普一日前針對以色列對伊朗的軍事行動所發表的罕見批評形成對比,川普在24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他對以色列在達成停火協議後立即發動大規模空襲感到「非常不滿意」,「我們才剛達成協議,以色列就投下大量炸彈,我從未見過這種規模的攻擊。」川普指出,以色列與伊朗之間的衝突「已持續多年,激烈非常」,並批評雙方「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川普的相關言論再次凸顯他對中東局勢的關注與立場轉變,並可能影響他在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與以色列政策相關的政治操作與選民支持。

地方政府不滿財劃法修法後租屋補貼自籌比例增加 專家:選舉將至還有轉圜餘地
因立法院三讀通過財政收支劃分法,導致中央財源減少,地方政府的租金補貼經費遭要求自籌,恐讓財政較差的縣市籌不到經費而大砍補貼租戶。專家直呼「不意外」,只是沒想到租屋族苦日子來得比預期快,只能安慰「先別擔心」,後續還有縣市長大選、總統大選,認為應該還有轉圜的餘地。近期陸續有地方政府表示,原本有中央共同負擔的租金補貼,經費突遭要求地方自籌,因而大感不滿,除了雲林縣府反映,台北市府也證實收到中央來函,明年本該中央全額補助的擴大租金補貼,現在卻要求台北自籌40%,相當於增加18.78億元的財政負擔。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對此回應,去年(2024年)12月立法院三讀通過財政收支劃分法(簡稱財劃法)修法時,便已多次對外說明修法導致中央財源減少、地方經費增加,租金補貼經費支出方式將重新研擬新方案,並非突然調整。國土署表示,〈地方制度法〉載明租金補貼等住宅業務,本來就屬於地方自治事項,2021年以前,租金補貼政策即是由中央與地方依照財力分級共同分擔總經費,以大約中央75%、地方25%比例進行。中央在2021年為協助地方照顧租屋家庭,依據中央及地方分攤比例,中央補助34.7億餘元、地方自籌12.9億元。國土署繼續補充,當時國內正在因應COVID-19疫情,中央透過專案核定9.8億餘元,讓已提出申請且符合資格的超額戶數補助,由中央全額負擔。隔(2022)年,行政院為持續照顧租屋民眾,統一調整成中央統籌辦理、全額負擔租金補貼經費,補貼金額直接撥付至民眾帳戶。國土署強調,但今(2025)年3月財劃法新法正式公告,呼籲地方政府在財劃法新法上路、自有財源提高之際,2026年預算籌編應勇於分擔租屋族照顧責任,編列足夠支持經費,和中央共同持續協助租屋族群減輕居住負擔。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說明,內政部要求地方政府負擔部分比例的租金補貼,其中台北市需自籌40%經費,一年淨增近20億元預算。財政情況較好的縣市可能籌得出來,但應該會有些縣市籌不到足夠經費而大砍補貼戶數。「這事情似乎也不太意外」,何世昌指出,之前許多人對於租金補貼政策即半開玩笑地說,「租金補貼給了,房東名單拿到手了,政府課到房東的租金所得稅,而房東漲了租金轉嫁成本,一旦租金補貼斷掉時,租屋族的苦日子就來了」。「沒想到,租屋族苦日子來得比預期來得快」,不過何世昌話鋒一轉要租屋族先別太擔心,「接下來會有縣市長大選,選後又有總統大選,政治人物通常不會在大選年砍福利」,因此認為,租金補貼後續應該還有轉圜的餘地。►交往1年「約會全買單」! 還被女友嗆小氣 55K男止損:快被榨乾►出大事? 川普提前離開G7:我必須盡快回白宮►2025年IMD世界競爭力排名 台灣進步3名「全球第6」

剴剴案三大行政問題釀憾 許淑華談懲處:蔣萬安別推諉
台北市議員許淑華6日表示,「剴剴」虐童案市府有三大行政問題導致悲劇,台北市長蔣萬安必須全面徹查、提出懲處名單,不能讓下一個剴剴出現。2023年底台北市爆發了一起保母虐童致死案,案中一歲半的男童「剴剴」(化名)被指因遭受收出養等待階段的過渡期保母劉姓女子長期虐待,於當年度12月24日病重送醫後不治,此案在2024年總統大選後被殯葬業者揭露,旋即引起臺灣社會廣泛關注與輿論譴責,也讓社會全面檢討兒童福利機構、社工制度及寄養監督制度。台北市議員許淑華認為「剴剴案」台北市政府究責必須給個交代。(圖/劉耿豪攝)許淑華怒批,剴剴案爆發以來,主責的市府單位一再「踢皮球」推諉塞責,而監察院調查也已經證實,這根本不是單一偶發事件,而是社會安全網整個洞都破了,因此未能及時接住正在下墜的孩子,市府必須針對監察院報告中所列的3大行政疏失,全面啟動調查與檢討,並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問題列舉如下:首先,2023年9月25日社工訪視時,早已拍下剴剴額頭瘀傷照片,但隔日進行的「新收托訪視」紀錄中根本沒提到,可見公文流程與通報機制極為鬆散。第二,市府紀錄顯示,劉姓保母確實填寫寶寶日誌,但實際調查卻發現不少記錄根本沒有履行,問題也沒有被及時處理,可見監督機制形同虛設。第三,劉姓保母實際從事托育工作的地方與法定登記地點根本不符,且環境髒亂又充滿濃烈煙味,已經嚴重違反托育規範,社會局卻直到案發後才得知,基層稽查根本嚴重失靈。許淑華要求,蔣萬安必須親自盯,並根據監察院報告每一個失職環節,具體提出負責人員名單,不可以將責任推給基層承辦人員,社會局長更應知所進退,負起政治責任。蔣萬安則強調,如果檢方進一步證實監院所提的這些問題,屆時「該怎麼懲處就怎麼懲處」。※CTWant提醒您:未經有罪判決確定者,皆應推定為無罪。

韓國總統大選投票率79.4% 創下28年來新高
韓國第21屆總統選舉正式投票日於3日清晨6點拉開序幕,一早就有不少選民陸續湧入全國各地投票所,初步統計,韓國本屆總統選舉的最終投票率為79.4%,創下自1997年以來韓國總統大選的新高。1997年韓國受亞洲金融危機波及,經濟瀕臨崩潰,執政黨應對失據,民怨大爆發也激出80%的高投票率。據中央選舉管理委員會3日透露,到當天下午8時,在4439萬1871名全體選民中,有3522萬8514人(79.4%)完成了投票。從各地區來看,光州最高,達83.9%,全南(83.6%)、世宗(83.1%)、全北(82.5%)、大邱(80.2%)、蔚山(80.1%)、首爾(80.0%)等地區達80%以上。投票率最低是濟州74.6%。在首爾市永登浦國小的投票所現場,3日天氣涼爽,陸續有民眾前往永登浦國小的體育館投票。與以往相比,此次選舉備受矚目,不只是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與國民力量候選人金文洙的激烈競爭,也包含著民眾對國家未來走向的期待。一位70多歲的長者表示,現在韓國的政治情況相當困難,想著自己投下的這一票能否對誰有幫助,為了要扶正國家,所以決定出門投票。也有年輕選民表示,這次轉而支持年僅40多歲的李俊錫參選,希望領導人也能世代交替的期望。晚間8點投票時間結束,一個個白色投票箱陸續送至首爾大學廣岳校區的體育館,開票作業正式展開。大量選票倒在一張張長桌上,點票人員的手沒有停歇。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選舉中,選舉委員會在原有的電子開票制度下,增加一定程度的人工驗票,因為透過人工檢驗,能降低人民對開票機器的疑慮。

南韓總統大選今正式登場! 誰將帶領國家走出民主危機
南韓第21屆總統選舉即將於今(3日)上午6時在全國14295個投票站同步展開,選出未來5年的新任總統,接替因去年12月違法實施6小時戒嚴而被罷免的尹錫悅。此次提前大選,正值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發起關稅戰導致全球經濟混亂的艱難時刻,新領導人還將面臨北韓的威脅、「歷年最糟」的韓中關係,以及國內的民主危機和社會撕裂問題。 據《韓國聯合通訊社》的報導,新任總統不僅須帶領國家克服經濟及安保危機等內外的嚴峻挑戰,更肩負著重大使命,也就是化解因去年12月3日戒嚴令頒布,及彈劾總統後所引發的民主危機與社會矛盾。由於本次是前總統尹錫悅遭彈劾後所舉行的補選,當選者將在缺乏總統職務交接委員會準備程序的情況下,於確定當選後立即接管國政。 新總統當務之急,必須先打破走向極端政治陣營對立的結構,並重新整合更加分裂的南韓社會。學者指出,經歷戒嚴、彈劾及大選政局後,儘管民眾對敵對陣營的憤怒與憎恨充斥社會,體制內的政治勢力非但未能緩解這些矛盾,反而顯現出附和甚至利用這些民眾情緒,以獲取個人及政黨政治利益的傾向。由左至右為共同民主黨李在明、國民力量黨金文洙、民主勞動黨權英國、改革新黨李俊錫。(圖/達志/美聯社)無論是打著「終結內亂」旗號、時隔3年再度角逐政權的進步派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或高喊「停止1人獨選」的執政黨「國民力量黨」候選人、尹錫悅總統任內的僱傭勞動部部長金文洙,抑或標榜新保守主義的「改革新黨」候選人李俊錫,當選者皆亟需展現團結與整合的領導力,以收拾當前的亂局並克服內部危機。 值得關注的是,若李在明當選將形成「朝大野小」的國會格局,金文洙或李俊錫勝選則將出現「朝小野大」局面,在尹錫悅政府時期爆發的嚴重朝野爭端,能否在新政府成立後攜手共進亦成焦點。 自5月28日禁止發表民調後,始終蒙著神秘面紗的民心動向同樣受矚。期間接連爆發保守傾向團體「Libre School」的留言輿論操縱選舉的疑雲、候選人李在明的長子醜聞、前國會議員柳時敏針對金文洙夫人的爭議性評論,以及美國著名投資者羅傑斯(Jim Rogers)支持李在明聲明的真偽風波。 對此,李在明陣營主張,他的支持率在民調禁止發表前優勢已大致底定,金文洙陣營則稱此期間他跟李在明的支持率出現「黃金交叉」。各陣營皆主張高投票率對自身有利,試圖催出更多潛在支持者,而最大變數,當然是搖擺不定的中間選民的投票意向。 本次投票持續至晚間8時,開票後將綜合海外投票(20萬5,268人)與事前投票(1,542萬3,607人)的結果,判定當選者。中央選舉管理委員會預測最快午夜可顯現當選者輪廓,但最終投票率、各投票站開票進度及前2名候選人得票差等變數,可能導致確定當選時間波動。開票作業預計明(4日)上午6時許完成。

韓國總統大選3日登場 國際關注東北亞政治走向
韓國總統選舉即將在3日進行投票,國民力量黨總統候選人金文洙(中)1日在首爾街頭舉行造勢大會宣講,進行最後拉票。(圖/中國時報鄭任南攝)韓國第21屆總統大選3日正式登場,這場選戰不僅是韓國政權輪替的關鍵時刻,也將改寫東北亞地緣政治的版圖。在投票日前的黃金周末,主要政黨候選人的宣傳車在首爾街頭穿梭,各處人群壅塞,政治口號與吶喊飄盪在空中,選戰如戰場般緊繃。大選前居於頹勢的保守派似有集結態勢,無黨籍候選人黃教安1日突然宣布退選,並呼籲選票轉向支持國民力量黨候選人金文洙,居於領先的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則加強防備。選情緊繃 人群壅塞場面熱烈依據封關民調顯示,李在明以49.2%支持率領先,金文洙獲得36.8%,改革新黨李俊錫則以10.3%暫居第三。相較前一輪民調,李在明的支持率甚至再度提升2.6百分點,顯示他在選民中的優勢逐漸鞏固。選前最後周末,李在明1日上午自中部的安東故鄉開始造勢,身穿防彈背心、台前還設有防彈盾牌。他向支持者表示,不能只追求區域平等發展政策,而要向首爾以外的地區提供更多輔助。李在明過去在釜山遭刺殺未遂後,李在明本屆競選公開活動均加強維安,但支持者仍熱情不減,掌聲與歡呼聲此起彼落。李在明深入保守勢力根據地,隨後轉往前總統朴正熙的故鄉大邱。他在現場表示,「這次選舉是為了擺脫地區和政黨的束縛,重建民主共同體」,並點名譴責去年12月參與戒嚴的「內亂勢力」,喊話選民支持進步改革。與此同時,金文洙則固守首都圈,上午於水原發表演說時,細數他擔任京畿道知事期間在招商和交通建設的成就,並主打經濟牌,以重振經濟為青年創造優質就業機會。黃教安退選 表態支持金文洙金文洙一方面對戒嚴造成的經濟衰退表示歉意,另一方面批評多起官司纏身的李在明「這種人當總統,國民就活不下去了」。他也尖銳嘲諷李在明的安全裝備,稱對手不僅需要防彈背心,還需要防彈盾牌,顯然試圖培養獨裁者。國民力量黨昨日也召開記者會,稱韓國正站在最後的十字路口,警告李在明政策的潛在風險。本報記者直擊金文洙昨晚於首爾鬧區一處十字路口造勢,儘管四周車水馬龍,支持者的歡呼聲卻足以掩蓋街頭喧囂。現場以壯年選民為主,人群高喊「金文洙總統」不絕於耳,久久不散,場面熱烈。值得注意的是,無黨籍候選人黃教安於1日宣布退選並表態支持金文洙。他在直播中表示:「我們必須阻止李在明當選總統,金文洙是一名能對抗反國家勢力的候選人」。黃教安同日傍晚仍現身光化門街頭與支持者互動,場面簡單低調,未見維安人員,反映出他鮮明的個人風格。對於這場激烈的選戰,國際也高度關注。台大政治系教授張登及分析,若李在明勝選,預料韓國將採取更彈性包容的「平衡多邊」外交政策,強調與中國及北韓的對話,可能對美韓關係形成挑戰。若金文洙當選,則可能進一步深化韓美日安全同盟,對中朝採取更強硬路線,但同時也恐加劇區域緊張情勢。國際關注 影響東北亞政治走向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李明則提醒,雖然總統權力龐大,但國會目前仍由進步派主導,若保守派勝選,未來政務推動恐受掣肘,國內政治對立可能加劇。本屆選舉的旅外投票亦創下紀錄,根據官方統計,全球223個投票站共吸引近20萬人投票,旅外投票率高達79.5%,創歷屆新高。國內提前投票率也達34.74%,為歷來第2,民眾參與意願踴躍。然而,途中投票舞弊事件陸續傳出,包括選民冒用他人身分及違法投票等,引發各界對選舉公正性的關注。

韓國總統大選倒數!封關民調出爐 民主黨李在明遙遙領先
韓國6月3日將舉行總統大選,封關民調27日出爐。根據韓《中央日報》委託蓋洛普的民調結果顯示,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一枝獨秀,大幅領先國民力量候選人金文洙和改革新黨候選人李俊錫,即使2人合併與李在明對抗,仍落後約10個百分點。韓國《公職選舉法》規定,28日至6月3日晚間8點為止,禁止再公布任何民調結果。韓國中央選舉委員會表示,考慮到選舉日前後公布民調結果可能會對最終結果產生影響,因此在選前一周禁止進行與發表民調結果。27日各大民調機構相繼公布最後一次調查結果。根據《中央日報》公布委託民調機構蓋洛普的調查,李在明支持率為49%,金文洙35%,李俊錫11%。與上次調查相比,李在明支持率沒有變化,後2位都上升2個百分點。報導指出,若保守陣營候選人合併成功,在一對一的狀況下,李在明支持率為52%,金文洙42%;若是李在明和李俊錫,李在明51%,李俊錫40%。無論由哪位保守候選人出戰,李在明都獲得過半支持率,而且至少領先10%。從地區別來看,李在明在首爾和仁川京畿地區的支持率接近50%,在傳統的搖擺區忠清北道為49%,幾乎過半,在光州與全羅南北道組成的湖南地區更是高達79%。金文洙領先的地區僅為嶺南地區的大邱、慶北和釜山、蔚山、慶南等較保守的地區。另外,《東亞日報》24至25日調查結果顯示,李在明支持率為45.9%,金文洙為34.4%,李俊錫為11.3%。候選人27日舉行的最後一場電視辯論,李在明與金文洙再次針對戒嚴事件與審判展開論戰。李在明表示,投票日6月3日將成為徹底鎮壓內亂、全面恢復民主的勝利日。金文洙指出,李在明目前正在接受5起案件的審判,「如果法庭判定李在明有罪,從事對外活動將變得極其困難。在這種情況下,適合擔任總統嗎?」6月3日,韓國將舉行第21屆總統選舉,這場選舉原定於2027年舉行,卻因前總統尹錫悅2024年12月發動緊急戒嚴遭到彈劾而提前進行,成為韓國憲政史上罕見的政治事件。此次選舉,將成為韓國民主制度的一次重要考驗,選民將以選票決定國家的未來方向。

南韓總統大選倒數1週!核心議題、候選人一次看
南韓將於6月3日選出未來5年的新任總統,接替因去年12月違法實施6小時戒嚴而被罷免的尹錫悅。此次提前大選,正值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發起關稅戰導致全球經濟混亂的艱難時刻,新領導人還將面臨北韓的威脅,以及「歷年最糟」的韓中關係。對此,BBC也整理了以下有關南韓大選的5個關鍵問題。為何提前舉行總統選舉?尹錫悅原定任期至2027年,卻以不光彩的方式提前下台。他在去年12月3日以「反國家勢力」與北韓威脅為由宣布戒嚴,但很快被揭露此舉實為轉移自身政治危機。1週後國會通過彈劾案,4月4日憲法法院維持裁決將其永久免職,依法須在60天內舉行總統選舉。在尹錫悅嘗試戒嚴後的6個月動盪期內,南韓經歷3位代理總統:現任為5月2日接任的勞動部長李周浩,他則接替3月24日接任代理總統的國務總理韓悳洙。而韓悳洙之前,經濟副總理崔相穆曾短暫代理。選舉核心議題尹錫悅戒嚴令暴露國內嚴重的政治對立,支持與反對尹錫悅的陣營皆發動街頭抗爭。隨後數月的不確定性重創經濟信心,此時又逢川普對貿易夥伴加徵關稅的艱難時刻(南韓輸美商品稅率達25%)。在區域安全方面,北韓的威脅仍非常棘手。雖然2025年相對平靜,但前一年金正恩升高挑釁言論,雙方曾在數個月內互相施放宣傳氣球與無人機越境。新領導人還需平衡最大貿易夥伴北京與最重要安全盟友華盛頓的關係。此外,如何挽救全球最低生育率之一(0.75)亦是當務之急。有哪些候選人?民調顯示,進步派的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在目前6位候選人中保持領先,執政黨「國民力量黨」總統尹錫悅任內的僱傭勞動部部長金文洙則緊隨其後。2022年以微小差距敗給尹錫悅的李在明,被支持者譽為勞工階級英雄。從工廠工人轉型為人權律師再踏入政壇的他,承諾建立「充滿就業與公平社會的大韓民國」。而金文洙則主打經濟牌,誓言創造企業友好環境。其他候選人包括改革新黨的李俊錫、民主勞動黨的權英國,以及無黨籍的黃教安與宋鎬準。此次是18年來首次無女性參選,南韓首位女總統候選人洪淑子於1987年參選但中途退選,2012年大選曾有4位女性角逐。選舉時程投票定於6月3日當地時間06:00至20:00舉行,海外公民已於5月20至25日提前投票。預計投票結束後開始計票,勝選者將於次日凌晨揭曉。2022年尹錫悅以0.73%差距擊敗李在明時,結果於投票結束9小時後(翌日04:40)公布,創下南韓史上最膠著的選戰紀錄。前總統尹錫悅的現況尹錫悅因戒嚴行動面臨內亂罪審判。今年1月調查人員突破路障與鐵絲網將其逮捕,使他成為南韓首位任內遭羈押的總統,數週後因程序問題獲釋。近期他還因濫權罪(與內亂罪分案)被起訴。選前尹錫悅宣布退黨,分析認為此舉是為提高國民力量黨候選人金文洙的勝率。

南韓總統大選倒數1週!李在明:若當選將恢復與北韓軍事熱線
南韓進步派總統候選人李在明近日連續發表重大政策宣示,這位在6月3日南韓提前大選民調中穩居領先的共同民主黨代表,今(26日)透過臉書發文宣示,若他當選將致力恢復首爾與平壤的溝通管道,包括重啟軍事熱線。李在明今明確表態將優先修復與北韓的對話機制,具體承諾重啟包括軍事熱線在內的所有溝通管道,強調「半島和平不能建立在沉默對峙之上」。這項表態被視為對前「國民力量黨」總統尹錫悅「抗朝外交政策」的直接修正,後者因去年12月未經國會同意實施戒嚴遭彈劾下台,並面臨刑事訴訟。針對區域大國關係,李在明25日在記者會上主張,他當選後將「穩定管控」已惡化至「歷來最糟」的韓中關係,同時將韓美同盟升級為「全面戰略同盟」。對於敏感的日韓議題,他採取「原則性應對」與「實務合作」雙軌並行,在堅守歷史立場的同時,承諾強化韓美日三邊安全合作。這種務實路線也體現在關稅談判主張中,首爾與華盛頓原定7月8日前完成關稅與經濟合作一攬子協議,但南韓產業通商資源部長官近期已坦言,談判可能因為選舉因素而延遲。對此,李在明在記者會上直言:「時間所剩無幾,外交不正是要追求雙贏嗎?若僅單方獲利,那已非外交而是掠奪。」他呼籲雙方相互尊重,應「重新評估是否必須遵守美方單方面設定的時程。」面對國內經濟放緩,李在明25日還提出必須編列追加預算刺激短期經濟,承諾若當選將親自組建特別工作組應對經濟放緩,「我將迅速制定可立即執行的經濟對策,以抗擊衰退的決心積極因應國內經濟疲軟。」根據蓋洛普韓國(Gallup Korea)23日民調,李在明以45%支持率領先保守派對手、尹錫悅政府的僱傭勞動部長金文洙的36%。原本雙位數的差距正逐漸縮小。被問及民調下滑時,李在明自信表示選民不會支持「叛亂支持者」,暗指尹錫悅的戒嚴刑事指控。

黃仁勳設海外總部「為何不選韓國?」 韓媒:認了台灣AI樞紐地位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19日在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的專題演說中,正式宣布輝達海外總部將落腳台北北投士林地區,並稱台灣已成世界「AI樞紐」。這消息不僅在台灣受到關注,連科技、半導體強國的南韓,各大韓國媒體紛紛報導,甚至許多韓國網友留言表示「為何不選韓國」。黃仁勳19日在演講提到,輝達近年於台灣快速擴張,未來新總部將命名為「NVIDIA Constellation」,象徵星群匯聚。他還幽默笑稱:「在尋找地點的過程,大家都很友善,我們談成了不錯的交易,有點貴但這就是頂級的不動產!」據悉,輝達先前已與新光人壽洽談北士科T17、T18基地,如今選址「士林北投」一帶,與市場傳聞相符。雖然黃仁勳並未點名特定地點,但專家解讀,很可能就是鎖定北士科園區的黃金地段。經常分享韓國消息的韓國籍YouTuber「挖系桑米西」,22日在影片中分享,韓國媒體報導「黃仁勳將台灣打造成AI中心」的消息,提到許多韓國人不解為何黃仁勳以及許多AI、半導體的名人都要來台灣,韓網直言「我以為韓國辦的才是亞洲最大」、「來韓國不是更好嗎」。「挖系桑米西」表示,因為韓國總統大選將至,半導體同樣是韓國重要產業,因此這個話題引發許多關注,包括《朝鮮日報》、《東亞日報》、《中央日報》等韓媒都報導。其中,一位韓國電視台主播表示,韓國還在猶豫不決的時候,AI半導體最強國頭銜已經成為台灣的囊中物。

從數學天才到國家元首!羅馬尼亞新總統背景曝光 2奧林匹亞金牌、巴黎博士學歷超狂
政治圈罕見「超學霸」出線!羅馬尼亞最新總統大選結果出爐,現年55歲的布加勒斯特市長尼庫索爾達恩(Nicusor Dan)成功勝選,他不僅在決選中擊敗極右派對手喬治西米翁(George Simion),更讓人震撼的是他的背景,是國際數學奧林匹亞金牌得主,更擁有法國巴黎第十三大學數學博士學位,被譽為「學霸型總統」。羅馬尼亞親歐盟數學天才勝選總統。(圖/達志/美聯社)根據《法新社》等外媒報導,達恩在總統大選決選中拿下54%選票,成功擊敗民族主義色彩濃厚的對手西米翁,當選羅馬尼亞新一任總統。他在勝選演說中強調:「重建羅馬尼亞,從週一開始!」展現改革決心。達恩在總統大選決選中拿下54%選票,成功擊敗民族主義色彩濃厚的對手西米翁。(圖/達志/美聯社)事實上,達恩在政壇活躍前就已是國際知名數學天才,1987年與1988年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亞(IMO)時都奪得金牌,甚至兩次都拿下滿分42分,實力超驚人,之後他在布加勒斯特大學完成學士學位,赴法國巴黎高等師範學院進修,最後取得巴黎第十三大學數學博士學位。達恩在政壇活躍前就已是國際知名數學天才。(圖/達志/美聯社)這位學霸學成歸國後並未選擇舒適圈,而是投身社會運動,長期對抗違法都市開發,成為公民運動指標性人物。2020年他當選布加勒斯特市長,強調效率、透明與法治,也奠定其政治聲望。達恩在政壇活躍前就已是國際知名數學天才。(圖/達志/美聯社)這次的總統選舉中,達恩代表親歐盟、主張改革與法治的立場,與對手西米翁的極端民族主義路線形成鮮明對比,他提出一連串改革主張,強調反貪腐、改善基礎建設、維護民主體制,獲得大批年輕選民與中產階級力挺。不同於一般政治人物以話術與民粹打江山,達恩靠的卻是實打實的實力與理性。另據政治分析人士指出,達恩的當選象徵知識與改革的勝利,也讓外界期待羅馬尼亞能在其帶領下,邁向更穩定、自由與開放的未來。達恩在政壇活躍前就已是國際知名數學天才。(圖/翻攝自X)

張亞中宣布參選國民黨主席 提「王金平擔任中共對話代表」4承諾
關鍵字:、國民黨、主席國民黨主席今年將改選。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21日宣布參與黨主席選舉,並推出三改革、四承諾。張亞中今(22)日召開記者會指出,將推動修改黨綱建立事權統一機制,總統候選人一律初選,一旦確定人選,黨主席交予選戰所有黨權,並承諾「若當選黨主席,將自願縮減此次任期時間至下屆新任總統就職前一日」。張亞中更說,為兩岸謀福祉之利,將恭請王金平院長擔任與中共對話的全權代表。張亞中今天表示,本黨面對連續三次總統敗選以及如今的危境,我們不能再自欺欺人。連最忠貞的黃復興黨部都被懲罰式地裁撒,導致本黨再也無法令人尊敬、無法感動人民。張亞中指出,國民黨根基正存在三大結構性問題,必須立刻重建:第一,兩岸議題被民進黨牽著鼻子走;第二,在歷史文化與身分認同議題上,未能撥亂反正,導致本黨核心價值漸趨模糊,精神潰散;第三,黨中央與地方連結失衡,形成「地方選舉可勝、總統大選卻敗」的弔詭現象。張亞中提出國民黨三大改革方向,包括數位轉型,將募集專款專用,推動本黨全面數位化;重建國民黨政策路線與戰略藍圖;重建理念信仰,從思想凝聚力量。另外,張亞中也給出四大重大改革承諾,一,落實黨內民主,建立總統大選事權統一制度,總統候選人必須由初選產生。一旦總統候選人確定,黨主席交予選戰所有黨權,以發揮整體戰力,贏回政權;二,國民黨總統候選人若當選,上任後自動接任黨主席。他承諾縮短本屆主席任期至2028年5月19日。三,全力為國共和解與兩岸和平創造契機,恭請王金平擔任對話全權代表。最終目標是台灣未來在「兩岸和平協議」的引導下,成為「全球的非戰和平區」;四,台灣的公義價值不可再淪喪,為全面監督民進黨執政,設立「公義部」,恭請前立委邱毅承擔重責,包括組建律師團隊、建立舉報平台、設置專款專用基金等。張亞中指出,如果他能當選黨主席,一定會看到一個敢於站在每一個戰場最前線,為本黨的價值與理念戰鬥到底的黨主席。「我不會搞小團體,不會設想建立自己的政治勢力」。以破釜沈舟的決心,背水一戰的勇氣,力挽狂瀾的力量,再次攜手「救黨、救國、救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