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蛋白
」 肝癌 C肝 B肝 顏清標 腫瘤這癌奪十大癌症死因第2位 醫籲:高危族群定期追蹤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根據109年衛福部統計,台灣每年新增肝癌患者約為1.1萬人,為國內十大癌症第5位,但卻位居10大癌症死因第2位,由此可見,肝癌相對其他癌症預後差。常見的肝臟惡性腫瘤種類包含肝細胞癌、膽管癌等,其中肝細胞癌(以下簡稱肝癌)約佔成人肝臟惡性腫瘤的85%,為最常見的肝臟惡性腫瘤類型。B、C肝炎患者占肝癌總人口逾5成肝癌是肝臟腫瘤的其中一種,有肝腫瘤並不一定代表是肝癌,台大癌醫中心吳耀銘副院長說明,肝腫瘤可分為「良性」與「惡性」,良性腫瘤包含血管瘤、局部增生性結節、腺瘤等;而惡性腫瘤包含原發性肝癌、膽管癌、轉移性肝癌。吳耀銘副院長指出,肝癌是由肝炎到肝硬化演變而來,並非單一因素造成,B、C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者、肝硬化、或是有長期酗酒習慣者皆為肝癌的高風險族群,其中,B、C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為高度危險群,約占肝癌總人口50-60%。三項診斷工具 幫助確診肝癌肝癌的診斷方式包含抽血、影像學檢查與組織病理學檢查。抽血與超音波檢查是初步篩檢肝癌的工具之一,透過抽血檢驗血清中的「胎兒蛋白」(AFP)是否超標來初步懷疑是否有肝癌,但並非每位肝癌患者的AFP都會升高,因此即便數值正常也不能斷定沒有肝癌,而肝癌的另一個腫瘤指標-異常凝血酶原 (PIVKA-II),敏感性較AFP高,也被應用於臨床檢測,政府有對符合條件的民眾提供健保給付。影像學檢查則包括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當超音波掃描發現疑似肝腫瘤,則須進一步安排電腦斷層掃描、核磁共振來確認。若檢查出腫瘤是否需切片?吳耀銘副院長指出,因肝腫瘤穿刺切片過程多少會出血,也有機率增加癌細胞擴散風險,因此若評估後高度懷疑為肝癌,就建議直接治療。術前評估很重要 這群肝癌患者可手術吳耀銘副院長表示,目前肝癌的完全性治療包括手術切除、電燒與肝臟移植。根據經驗,僅有約20%的肝癌患者適合手術切除,而除了腫瘤數量、大小之外,醫師還會根據腫瘤位置、肝臟殘餘功能評估患者是否適合手術治療。肝臟殘餘功能被視為重要的評估條件,手術前可以透過綠靛基質氯化物(ICG)檢查,透過藥物注射後抽血檢驗藥物在肝臟代謝後於血中殘留的濃度,了解肝臟代謝功能是否適合手術切除治療。肝癌手術難度高 新式器械助操作更順利吳耀銘副院長指出,肝臟內部的血液循環相當豐富,因此手術困難度高,如何在精準切除的同時也要妥善控制出血,就是一大挑戰。近年來,隨著手術器械的大幅改良,有效降低了手術的意外狀況和出血量,同時也縮短了手術時間,現在約95%的肝癌手術個案已不須輸血。吳耀銘副院長舉例,像是腹腔鏡手術搭配超音波刀可以有效震碎肝細胞並清楚看到血管、膽管的管狀結構,若管狀結構直徑小於0.5公分,還可以在完成切割的同時一併止血,但過往超音波刀都有連接線材,需要在手術中邊操作邊整理,影響醫師視線與操作靈活度,所幸目前已有無線超音波刀,幫助手術過程更加順利。若屬於肝功能不好、有肝硬化、反覆性癌症復發者,根據「美國舊金山大學準則」,沒有轉移或血管侵犯、單一腫瘤6.5公分以下、腫瘤顆數小於等於3顆,加起來直徑小於8公分,則可以考慮肝臟移植。若被評估手術、電燒都不適合,則可考慮肝動脈栓塞治療、化學治療、放射治療、質子治療等;若癌細胞已經轉移,則考慮標靶治療、免疫療法等全身性治療。高危險群須定期追蹤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肝癌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就醫時往往已是末期,吳耀銘副院長呼籲,目前並沒有完全避免癌症發生與復發的方法,高危險族群,特別是B、C型肝炎患者,須定期追蹤,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70歲肝癌患者手術風險高 改採「立體放射合併標靶治療」消滅腫瘤
70歲的吳女士為B型肝炎之肝硬化病患,同時患有甲狀腺低下、心臟肥大、肺水腫等疾病,近期因疲倦、腹部腫脹,體重於短時間內快速下降而至區域醫院檢查,超音波檢查結果發現疑似有肝腫瘤,故轉院至亞東醫院肝膽胃腸科進行進一步評估。診療後發現吳女士患有貧血、血小板低下及甲種胎兒蛋白(AFP,5,359 ng/mL),肝部長有5公分大的腫瘤,但因其肝功能不佳,外科部評估手術風險較高,在與放射腫瘤科評估討論後,決定採用立體放射手術合併雷沙瓦治療。雷沙瓦Sorafenib是肝癌第一線口服標靶藥物,主要透過肝臟代謝酶進行代謝,增加治療療效;而立體放射手術(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有別於傳統放射治療,利用3-5次高劑量放射線照射,搭配腹部壓板或呼吸調控技術,合併先進的影像導引調校系統進行精準定位技術,確定腫瘤位置、大小和形狀後進行照射,提高腫瘤照射順型度與細緻度,達最大程度消融和周圍正常組織最小化損傷,治療過程約10-20分鐘,不須麻醉也沒有痛感,治療後也無須恢復期。常有臨床醫師困擾應如何擬訂治療決策:應是標靶藥物優先還是放射線優先?或是兩者同時並用?但若標靶藥物與放射線並用時,是否須減量。2023年全美癌症年會中,加拿大Dawson教授發表第三期立體放射手術合併雷沙瓦與單純使用雷沙瓦之臨床試驗追蹤結果,發現肝癌病人經過立體放射手術合併雷沙瓦,其存活機率較單使用雷沙瓦治療病人高;其他文獻亦指出,雷沙瓦藥物血中濃度越高,療效越好,但教授仍提醒應注意其毒性劑量。亞東醫院放射腫瘤科謝忱希醫師與陽明交大合作之轉譯醫學研究發現,透過同步性或序列性立體放射手術,雷沙瓦藥物血中濃度皆較傳統放射治療高;謝忱希醫師也在亞東醫院人體研究統計資料發現,立體放射手術合併雷沙瓦對於打通腫瘤門靜脈栓塞成功機會,明顯高於傳統放射治療合併雷沙瓦約3倍。基於上述研究與文獻,在擬定吳女士的治療方案時,謝忱希醫師選擇立體放射手術合併雷沙瓦,預期性提升患者血液中雷沙瓦濃度,同時透過立體放射手術增加局部腫瘤消融,大幅增加療效,目前吳女士的肝腫瘤消失,同時甲種胎兒蛋白亦從5,359降至正常值6.88,僅需定期至醫院回診持續追蹤身體狀態。謝忱希醫師也呼籲,肝癌是可怕的隱性殺手之一,據統計,台灣肝癌患者中,分別約有80%為B型肝炎、15%為C型肝炎引起。國民健康署自民國109/9/28起放寬成人B、C型肝炎篩檢年齡為45-79歲終身一次(原住民40-79歲)免費B、C型肝癌篩檢。建議患有肝炎病人定期抽血檢測肝生化值、甲種胎兒蛋白與腹部超音波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選對治療方法 助延長肝癌存活期
83歲林先生因腹痛送至醫院急診,發現末期肝腫瘤及血管侵犯,由於年紀及多重內科疾病關係,採取標靶藥物治療,經過18個月後,胎兒蛋白腫瘤指數便恢復正常,且腫瘤明顯縮小,顯見肝癌已達到良好控制。依照肝癌患者疾病狀態 給予不同治療選擇安南醫院消化內科醫師郭立夫說明,根據研究統計數據,慢性B型肝炎及C型肝炎在現今醫療技術下,已獲良好控制及治療,但肝癌和肝內膽管癌仍為現行癌症發生率前五名,其中又以俗稱肝癌的肝細胞癌為大宗。醫療團隊會依照患者的體力、腫瘤大小、位置、腫瘤數目、擴散範圍等,提供不同的治療選擇,即便嚴重到晚期肝癌了,仍有多元化療法可考慮。早期肝癌以根除性治療為主 六大手術依患者病況而定郭立夫說明,早期肝癌仍以根除性治療為原則,並進一步舉例六大類型手術:一、肝葉切除手術及肝臟移植手術:早期肝癌且肝功能良好的病人,治療存活率高且復發率低,肝葉切除手術是主要的治療選擇。若肝功能不佳,則可考慮肝臟移植手術。二、射頻燒灼治療(RFA,Radiofrequency Ablation Therapy,俗稱電燒):如果評估身體不宜接受切除手術,且腫瘤數目為3顆以內、每顆小於5公分,便建議採取射頻燒灼治療,經由超音波導引,透過細針穿刺將電流轉化成熱能,把腫瘤細胞組織凝固壞死,達到腫瘤死亡之目的。三、5治療:若腫瘤過於龐大而不適用前兩項手術,則可使用肝臟動脈血管栓塞治療。由於肝癌為透過肝臟動脈供應腫瘤營養,栓塞肝臟動脈的血管可阻止供應養分,使腫瘤自然凋亡。四、標靶藥物治療:通常適用於晚期肝癌、肝功能正常但腫瘤已侵犯到門靜脈,或是已有肝外轉移的患者。但需注意是否有高血壓、腹瀉及手足症候群(手腳皮膚易脫皮)等副作用。五、免疫藥物治療:透過活化及增強患者免疫系統來攻擊癌細胞,進而提升存活率,但可能造成肝炎、肺炎等其他器官功能異常的副作用。雖然副作用發生比率不高,仍須注意治療後的身體變化。六、放射治療:包括光子刀、電腦刀、質子刀、釔90放射線治療,透過高單位能量輻射線照射腫瘤部位,以達到治療效果。平均存活期拉長逾兩年 早期發現治療效果佳郭立夫強調,肝癌仍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效果最好,他以過去晚期肝癌患者為例,因治療選擇不多,平均存活時間通常不到半年;但隨著近年治療方式越來越多元,晚期肝癌已無須恐懼,患者平均存活時間亦漸漸拉長至超過兩年。
媽媽懷孕生產風險高! 北市提供各類「夫妻孕前健檢」補助
寶寶頭好壯壯健康成長,是父母最大滿足。目前國人晚婚、遲育可能出現早產、流產、高血壓、姙娠糖尿病等高危險姙娠合併症,而隨著孕婦年齡的增高,胎兒染色體異常(如唐氏症症候群)的發生率也隨之升高。台北市「婚後孕前」健檢 一方設籍即可獲補助北市衛生局表示,除了配合中央優生保健措施,提供遺傳性疾病高危險群孕婦產前遺傳診斷檢查、14次免費產檢、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疾病篩檢服務補助。婚後孕前健康檢查分別對於男、女性檢查項目略有不同。女性的檢查重點著重於是否存在可能影響懷孕之相關疾病;男性則透過精液分析,初步評估是否有導致不孕的因素,檢查項目包含尿液檢查、血液常規(含海洋性貧血篩檢)、梅毒篩檢、愛滋病篩檢、德國麻疹抗體檢查、水痘抗體檢查、甲狀腺刺激素檢查及披衣菌抗體檢查及精蟲分析檢查等,夫妻同時至特約醫療機構受檢,補助金額高達新臺幣2,250元;只要婚後配偶一方設籍臺北市,至特約醫療院所進行篩檢,即可享有「婚後孕前」多項健康檢查補助,孕婦唐氏症篩檢補助 掌握孩子健康唐氏症是一種最常見的染色體異常疾病,也是導致智能障礙最主要病因,提醒孕婦們按時接受產檢,及早接受篩檢,做好孕期準備,以掌握胎兒健康。衛生局提供設籍臺北市懷孕9至20週孕婦,補助1次「唐氏症篩檢」服務,懷孕初期(9至13週)補助孕婦血清檢驗及胎兒後頸部透明區超音波檢測,每胎次新臺幣2,200元;中期(15至20週)則補助甲型胎兒蛋白(AFP)及β人類絨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2指標血清檢驗,每胎次新臺幣1,000元。另年齡34歲以上的孕婦為孕育高風險染色體異常胎兒之族群,應接受羊膜穿刺檢查,以確認胎兒染色體是否正常,此項檢查亦享有每胎次新臺幣5,000元之補助。定期接受產檢 產程順利降低併發症風險提醒懷孕媽咪,記得按照孕婦健康手冊上建議檢查週數進行14次產檢、3次超音波檢查、2次產前健康衛教指導服務、妊娠第24-28週妊娠糖尿病篩檢與貧血檢驗及及第35-37週產前乙型鏈球菌篩檢,以降低妊娠與生產併發症風險,掌握孕期每階段狀況,讓產程更順利。
精準放射治療配合呼吸調控系統 助62歲老師傅戰勝癌魔
一位62歲製茶老師傅,因C肝追蹤意外發現一顆1.4公分肝癌,千里迢迢從高雄到台中澄清醫院治療,運用人工智慧身體立體定位放射治療,以五倍放射劑量如巡戈導彈似的精準撲殺癌腫瘤,接受五次治療,每次約二十五分鐘,就完勝癌魔。精準身體立體定位放射治療 減少組織傷害放射腫瘤科主任許維中表示,由於該患者的肝腫瘤太靠近血管,不適合開刀切除或電燒,其腫瘤又不是很大,很適合採用身體立體定位放射治療,以精準的標靶光子刀,由人工智慧監測患者在放射治療中產生的呼吸誤差,聰明的標靶光子刀會如影隨行跟著患者呼吸捕捉腫瘤的正確位置,減少肝臟正常組織的傷害。配合呼吸調控系統 連續五天接受放療由於身體立體定位放射治療要求精準,其放射治療的劑量可提高五倍。許維中主任說,除了治療前必要配合呼吸調控系統的時間外,真正實際執行放射治療每次約四分鐘,該患者連續五天,每天接受一次放療。而傳統的放療至少要接受二十至三十次的治療。該患者在完成療程後經電腦斷層追蹤,證實他的肝已無明顯可見腫瘤,表示癌細胞已完成撲殺。B、C肝應定期追蹤 避免變成肝癌許維中主任提醒,有B、C肝的民眾要定期追蹤治療,一般來說C肝是有可能在10至15年發展為肝癌,通常在發現時都已超過一公分以上。另外,有約30-40%的肝癌患者,其胎兒蛋白指數會呈現正常,建議肝癌的高危險群民眾,最好定期透過超音波、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來檢查自己肝臟的情況。
早期沒追蹤發現已是15公分肝腫瘤 有這些症狀快去看醫生
台中黃姓男子4年前因爆瘦、腹痛且易感疲倦就醫,意外發現竟有1顆15公分大巨型肝臟腫瘤,輾轉多家醫院都評估「生命僅剩2個月」,經與亞大醫院醫療團隊討論後,採取「三箭齊發」策略,不僅恢復健康,癌指數更降到10以下,找回彩色人生。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王博民指出,肝癌末期或腫瘤過大的患者常因腫瘤侵犯到肝門靜脈,肝臟無法拴塞治療伴隨肝臟損傷,加重肝臟衰竭的風險;黃男到院時體重僅40公斤,血液中的黃疸指數高到5,癌症指數(胎兒蛋白)更飆高至599,左、右肝門靜脈都被腫瘤塞住,無法執行栓塞治療,他也一度交代後事,準備向家人告別。台中黃姓男子4年前因爆瘦、腹痛且易感疲倦就醫,意外發現竟有1顆15公分大巨型肝臟腫瘤,經三合一療法治療順利恢復。(圖/亞大附醫提供)經與癌症中心團隊討論後採用「標靶藥物」、「光子刀放射治療」以及「免疫治療」等三合一療法治療,不但3個月後黃疸指數及癌症指數恢復正常,腫瘤也僅剩疤痕痕跡,近年來他穩定回診追蹤,無復發跡象。王博民說明,採用標靶藥物可避免腫瘤擴張,免疫療法則藉由活化免疫系統,結合光子刀局部放射治療合併產生「遠隔效應」,人體內放出更多抗原,強化體內免疫系統對抗癌細胞的能力,不僅副作用低,也可縮小腫瘤有利手術切除,大幅延長存活率。王博民說,黃男早期罹患C肝,但他沒有持續追蹤,多年後癌細胞已經快速成長,演變成巨型肝臟腫瘤,幾乎難以挽回;提醒民眾若有B肝、C肝病史,且出現爆瘦、腹脹、莫名容易覺得累等症狀,就得提高警覺,盡快就醫。王博民也呼籲,醫療科技日新月異也令治療方法愈來愈多,民眾若不幸罹患晚期肝癌,只要保持信心與體力,配合醫師建議,都有機會突破困境。
食物發霉別再吃…營養師曝「恐怖致癌物」260℃才能破壞 4危險族群出爐
不少長輩擔心浪費食物,捨不得丟棄已發霉的水果、年糕、麵包等,而是將肉眼可見的黴菌去除後繼續吃。營養師提醒,肉眼可見的黴菌雖去除,但是肉眼看不到的菌絲早已深入食物裡頭,局部切掉或清洗無法去除黴菌,建議民眾見到食物發霉時,哪怕只有一點點霉,也不要冒險再吃,直接丟棄較安全。營養師陳冠蓉表示,堅果類如花生、全穀雜糧、玉米、豆類、中藥材、南北乾貨、辛香料、罐頭食品、咖啡豆等,只要開封後沒有良好保存,都可能滋生黴菌,甚至產生被IARC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列為「一級致癌物」的黃麴毒素。專家表示,黃麴毒素具高度肝臟毒性、致癌性、致畸胎及免疫抑制性,且黃麴毒素在人體內具累積效應,容易增加罹患肝癌之風險。此外,黃麴毒素具有極高的熱安定性,需加熱至260℃以上才有機會被破壞,不容易用煎、煮、炒等烹調方式去除,若只用清洗方式,更加無法去除肉眼無法看見的黴菌菌絲。另外,陳冠蓉也列出容易罹患肝癌的4大族群:B/C慢性肝發炎族群:慢性B型肝炎、C型肝炎患者長期因為反覆肝臟發炎,當肝臟發炎較復原速度慢,也容易造成肝臟組織纖維化,稱之肝硬化(Cirrhosis)。而肝硬化常是罹患肝癌的前兆。建議已被感染者,應每6個月定期以肝臟超音波追蹤,或檢測血中甲型胎兒蛋白,以期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過量飲酒:長時間大量飲酒容易引起酒精性肝發炎,研究認為酒精性肝炎的成因與酒的種類無太大關連,反而是跟飲酒量及飲酒的頻率有關。國健署建議,男性每日不超過1罐啤酒(相當20g酒精),女性不超過1/2罐啤酒(相當於10g酒精)。肥胖:根據107年癌症資料顯示,有24.3%肝癌是與脂肪性肝炎有關,脂肪肝易進展至肝硬化、肝癌。建議維持理想體重(BMI:18.5~24)與體脂率(男性維持23%以下,女性維持在27%以下)。生活&飲食習慣不良:常熬夜、吸菸或是加工食品攝取過量、吃到發霉(被黃麴毒素污染)食物、總是蔬菜水果攝取不足等也是高風險族群。建議平時飲食多攝取「全穀雜糧、多樣化蔬果、黃豆、黑豆、毛豆」等植物性原型食材,能有效預防甚至逆轉肝臟發炎。多喝開水或無糖茶飲解渴、並攝取富含omega3油脂的深海魚來補充蛋白質。每天睡眠充足,並3~4次/週安排健走或有氧運動,都能有效改善肝臟的健康。
北漂夫妻雙雙罹患肝癌 肝膽科醫師:燉排骨加了它導致
大陸一對年輕夫妻一起到上海工作5年,兩人一起打拚希望能創造美好生活,沒想到兩人越來越來沒精神,甚至不久前開始臉色變差,還出現腹痛、腹瀉、噁心等狀況,一看醫生發現兩人的甲種胎兒蛋白指數異常偏高,甚至雙雙被確診出肝癌的狀況,結果醫師一查才發現兩人長期會把1物跟排骨一起燉,因此出現肝臟問題。夫妻倆因為想補充體力,因此經常燉煮排骨。(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據《搜狐網》報導,這對夫妻因平常努力工作,因此常為了補充營養而燉煮排骨湯,但他們在燉煮時都會加上從老家帶來的花椒,不過這些花椒也成為他們罹患肝癌的關鍵。醫師問診意外發現,他們的花椒因存儲不當,加上氣候潮濕,使得花椒出現了發霉的狀況,而她只覺得沖洗一下,加上高溫烹煮應該就沒事了,所以依舊食用著。醫師也表示發霉的花椒使孳生大量的細菌,其中就有毒性極強的致癌物黃麴毒素,若是長期食用帶有這種毒素的食物,會使毒素不斷進入體內並堆積,損害肝臟的健康,導致肝細胞發生病變,從而誘發肝癌的出現。他們從家鄉帶來的花椒發霉,結果仍然繼續食用,導致肝臟出問題。(示意圖/翻攝自pexels)肝膽科醫師也表示,若肝臟受損身體會出現這些異常狀況,若有這樣的狀況出現就要多注意。如眼睛乾澀、發癢,看東西模糊,黑眼圈加重;食慾不振,吃東西沒有胃口,伴有噁心感;經常失眠、容易驚醒,說夢話、磨牙;頭髮油膩過快,脫髮嚴重,頭髮變白;小便顏色發黃,如同啤酒色,且異味大;渾身沒有精神,異常乏力,昏昏沉沉;指甲凹凸不平,有豎紋出現,並且易折斷;早上口臭嚴重,刷牙也難以緩解,且牙齦易出血都要特別注意。
不喜歡自來水…夫妻堅持喝桶裝水 5年後竟雙雙罹患肝癌
身體有症狀,應該要立刻就醫檢查。中國有一對夫妻共同經營理髮店,生意還不錯,有時候忙到半夜11、12點,怎料男子感覺犯睏、眼睛乾澀發癢、肩膀痠痛,連妻子也出現狀況,後來才決定看醫生,結果2人竟罹患肝癌,原因全和他們喝的水有關。29歲男子和妻子結婚後在家附近經營理髮店,為了孩子常常忙到天昏地暗,但在不久前,他突然感覺自己身體出現異狀,起初認為是因為工作忙碌導致,所以沒放在心上,殊不知連妻子也出現同樣症狀,而且2人還老是腹痛、腹瀉,決定到醫院檢查。男子和妻子身體出現問題。(圖/翻攝自搜狐)經過詳細檢查,2人都得了肝癌,還在肝部發現不同程度的腫瘤,甲型胎兒蛋白更是遠超過正常值。夫妻倆聽到這個結果,久久不能接受,無法想像這麼年輕,為什麼會罹患肝癌。醫生安慰2人,詢問他們的日常生活習慣,才找到原因,可能和常喝的「桶裝水」有關。原來,夫妻倆不喜歡喝自來水,一直訂購桶裝水,無論是做飯還是喝水,這一個習慣自從結婚後就開始,持續了至少5年時間。一查發現,男子買的桶裝水的材質偷工減料。(圖/翻攝自搜狐)萬萬沒想到,他們訂購的桶裝水材質不合格,不是標準的PC材質,不肖業者為了節省成本偷工減料,只用一般的塑料。長時間飲用這類桶裝水,很多有害物質會溶入水中,進入人體損傷肝臟細胞,造成肝臟細胞變性失活,毒素在肝臟內不斷沉積,進而引發肝癌。因此,民眾在購買桶裝水時,要選擇正規材質,以免吃大虧。此外,若肝臟出現問題,身體可能會有以下症狀,千萬別輕忽:●早上起來口乾、口臭,刷牙時牙齦容易流血●黑眼圈嚴重,眼睛乾澀發癢,眼白發黃,紅血絲增多●手掌中出現紅色斑塊,身上出現紅色小點●腹痛、頻繁腹瀉,肩膀酸痛●小便頻繁,顏色泛黃,有難聞的氣味●吃東西沒有胃口,食慾下降,體重驟降●頭發兩鬢白髮變多,頭皮屑增多,容易出油,有嚴重的脫髮現象●渾身乏力,精神狀態不好,時常犯睏,注意力不集中
驗孕棒浮出2條線…他驚喊「我男生耶」 醫曝:恐是罹患這癌症
男生使用驗孕棒如果「浮出2條線」可能就要小心了!一名男網友日前在好奇心驅使下測試驗孕棒,結果居然呈現「中了」的2條線,讓他驚慌地發文求救。有鄉民提醒他「小心是睪丸癌」引發其他網友議論,專業泌尿科醫師也說,如果男性驗到2條線,又在睪丸處摸到硬塊,最好盡速就醫確認是否罹患睪丸癌。該名網友25日在PTT「八卦板」發文表示,家中長輩原本要買快篩,結果不小心買成驗孕棒,而他就在好奇心驅使下自行測驗,結果呈現「陽性」,嚇得他趕緊發文並附上照片請教鄉民:「有人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嗎?」沒想到許多網友都提醒「小心是蛋蛋癌」,呼籲原Po最好就醫檢查。男網友呈現「陽性」的驗孕棒。(圖/翻攝自PTT)另據《ETtoday健康雲》報導,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男性功能中心主任邱鴻傑指出,由於驗孕棒是透過絨毛膜性腺刺激素(β-hCG)、乳酸脫氫酶(LDH)和甲型胎兒蛋白(AFP)作為測量指標,而絨毛膜性腺刺激素正是測量睪丸癌的指標之一,因此才會出現男性使用驗孕棒呈現陽性的結果。邱鴻傑強調,雖然「尿液檢測不是一個常規作法」,但如果男性使用驗孕棒呈現陽性,睪丸又有摸到硬塊,就要盡快就醫檢查,他表示,其實睪丸癌患者的絨毛膜性腺刺激素不一定會升高,且即使升高也可能是類風濕因子或胚胎細胞瘤造成,因此最常規的作法還是抽血檢查。他也呼籲好發睪丸癌的20到35歲男性,即使摸到無痛硬塊,也要留心可能是睪丸癌的病癥。
48歲男輕忽B肝 疫情爆發不敢就醫「一拖就惡化成肝癌」
吳先生今年48歲,他在20歲時就知道自己有B型肝炎,也習慣看到體檢報告上肝指數的紅字。雖然數年前消化科醫師施行超音波後,告訴他肝臟已出現纖維化,建議定期追蹤,但吳先生工作忙碌又沒有不舒服,就下意識忽略這件事,只有當身體覺得疲倦或是應酬過量飲酒時,吳先生才自行在檢驗所驗血。肝指數雖然異常但並未增加太多,因此他沒有放在心上,不放心的家人催促他趕緊預約門診檢查,卻正好遇到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吳先生不敢到醫院,於是就這樣拖了下去。直到一個月前,吳先生開始持續疲倦、茶色尿,家人也覺得他臉色蠟黃、食慾不佳,急忙就醫,就被診斷為失代償性肝硬化,超音波更發現了一顆1.2公分的結節。吳先生的狀況正是「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肝病三部曲的典型案例。肝癌是2020年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二位,僅次於肺癌。在台灣,最常見造成肝臟慢性發炎的原因是B型肝炎病毒,其次是C型肝炎病毒、脂肪肝(包含酒精性脂肪肝與代謝性脂肪肝)以及藥物導致之肝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陳蕙芬表示,當病患發現自己肝指數異常時,就建議到醫療院所進一步診察來釐清肝炎病因。B型肝炎病患在發炎期若能使用抗病毒藥物壓制、可以阻斷發炎並降低肝纖維化的可能。C型肝炎患者更有治療效果極佳的全口服藥物,可以清除病毒。脂肪肝患者在戒酒、體重降低後肝炎程度多能改善,而藥物性肝炎病患在醫師與病患共同釐清用藥史,找出造成發炎藥物後停用,一樣可以控制發炎。此外,慢性肝炎患者與B、C型肝炎病毒帶原者應每六個月定期檢查,肝硬化患者則需每三個月檢查,包括肝指數(GOT、GPT)、胎兒蛋白(AFP)與腹部超音波掃描。若有異常,就需要密集追蹤病況,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陳蕙芬提醒,肝臟是無聲的器官,所以慢性肝炎患者常因沒有症狀、忽略就醫而錯失阻斷肝病三部曲的時機,造成遺憾。好在幸運的吳先生其肝功能與肝炎在使用B型肝炎抗病毒藥物後得到控制。肝臟結節在影像檢查後確診為早期肝癌,在接受手術後恢復了健康。此後,吳先生成為了標準病人,按時吃藥、不菸不酒、規律運動,並準時定期接受檢查,和醫師一起守護他的肝臟。
射頻消融術「免動刀」 導航定位精準治療肝癌
患有慢性B型肝炎合併肝硬化的60多歲吳先生,4年前接受超音波檢查時就曾發現數顆1~2公分的肝腫瘤,經診斷後確認是第一期肝癌。所幸當時接受射頻消融術及肝動脈化學栓塞治療後成效顯著。然而,幾個月前吳先生在門診追蹤時卻發現血液中甲型胎兒蛋白指數飆升,但透過超音波及電腦斷層都難以發現腫瘤,最後是藉由磁振造影才發現肝臟深處有一顆2公分的肝癌復發。由於吳先生有肝硬化病史且併發血小板低下症,若以手術方式切除腫瘤恐有高出血風險,而腫瘤位置無法呈現在超音波或電腦斷層中,使傳統需要藉由超音波或電腦斷層來導引的射頻消融術也難以操作。幸而臺中醫院近年引進新型「虛擬導航定位超音波系統」,可結合磁振造影定位腫瘤,精準導引消融探針來燒灼肝癌。吳先生接受二次腫瘤消融術後,目前肝腫瘤已完全消融。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許漢廷指出,肝硬化嚴重時會造成脾臟腫大,導致血小板低下症,此時若貿然進行切肝手術,可能會有較高的大出血風險。許漢廷醫師說,對於切肝風險高的患者,若他的腫瘤直徑小於5公分且顆數少於3顆,就可利用射頻消融術來處置。射頻消融術是經由超音波或電腦斷層導引,將消融針穿過皮膚插入腫瘤內進行燒灼,藉以殺死癌細胞,因此若無法藉由影像導引,就無法執行消融手術。臺中醫院為克服傳統消融術的限制,引進「虛擬導航定位超音波系統」,可以將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中的腫瘤位置準確輸入超音波機器中,再藉由超音波探頭上裝有類似接收衛星導航的感應器,計算出超音波所指的區域是磁振造影中的哪一塊,清楚將磁振造影顯示的腫瘤位置對應到超音波畫面中,進而導引消融針插入腫瘤來完成消融,大幅提升射頻消融術治療的完整性及成功率。許漢廷醫師表示,虛擬導航定位超音波系統結合射頻消融術的進步,讓過去困難定位的肝癌,甚至是較大型的肝癌,也能利用射頻消融術來治療,為開刀風險較高的肝癌患者,提供另一種治療選擇。
高血壓患者卻突罹肝癌! 醫師示警「每年一定要做這個檢查」
B肝是台灣的國病,主因是B肝疫苗全面施打之前,台灣有15~20%的B肝帶原者,另外有4%成年人是C肝帶原者。台南市立醫院肝膽腸胃科暨秀傳醫療體系副總裁牟聯瑞醫師表示,慢性肝病患者絕大多數毫無症狀,只有在病情嚴重時,才會有肝硬化、腹水、肝昏迷等症狀。牟聯瑞醫師呼籲,肝是沉默的器官,不只B、C肝帶原者要定期檢查,一般民眾也建議定期做腹部超音波檢查,照護肝臟、膽囊、腎臟、脾臟、胰臟…等腹部器官,為自己的健康超前部署。 73歲的陳先生,罹患B型肝炎,也持續追蹤超過20年,但由於肝功能數據正常,陳先生在5年前就沒有定期追蹤,至108年抽血檢查發現胎兒蛋白(AFP)高達2415(正常值小於7),經超音波檢查發現肝內有達5.2公分的腫瘤,所幸經過治療,目前腫瘤已獲控制。 77歲的高女士,過去並無B、C肝病史,僅有高血壓且長期服藥控制,108年因上腹痛至急診就醫,超音波檢查發現肝臟有一顆4.3公分的腫瘤,經過動脈栓塞及電燒灼術後,腫瘤控制下來,腫瘤標記、胎兒蛋白(AFP)也已從1275下降至3.44。 牟聯瑞醫師表示,兩個案例都顯示,定期腹部超音波檢查的重要性,肝臟是沉默的器官,若出現症狀往往已經是晚期了,早期的診斷需靠定期的追蹤,病人若是B、C肝的高危險群,一定要每半年一次腹部超音波及抽血檢查,但對於沒有B、C肝的民眾,特別是年長者,也應養成定期健檢的方式來檢查肝臟狀況。 肝癌成因有許多,以往是B、C型肝炎為大宗,約佔了90%的癌症成因,但隨著B、C肝逐漸受到控制,其他非B型、非C型肝炎引起的肝炎逐漸增加,已佔了3成。肝炎的存活取決於診斷的早晚,目前肝癌各期別的治療方式都有很大的進步,存活率不斷的提高,特別是早期肝癌若好好治療及追蹤,是可以長期的存活的。牟聯瑞醫師提醒,B、C肝患者是高危險群一定要每半年追蹤一次,即使是沒有B、C肝的一般民眾(特別是年長者或有糖尿病 脂肪肝的患者)則最好每年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超前部署全面防守自我健康。
王光輝肝癌驟逝 B肝恐是元兇!飲食中當心4類食物
前兄弟象名將王光輝今早因肝癌病逝,享年56歲,由於消息來得太突然,王光輝又正值壯年,因此讓各界相當震驚。兒子王威晨在臉書上透露,去年球季末王光輝確診肝癌,沒想到已經是晚期,後來經多種方式治療仍不敵病魔。40歲的張先生也有同樣經歷,身為B肝帶原者的他,每年都會定期回診,沒想到某一次回診竟發現罹患肝癌。他說:「那時第一個念頭,就是怎麼會來得這麼快!直接從B肝帶原變成肝癌!」當時張先生的太太才剛生產完,還在坐月子,全家人還沉浸在新生兒 到來的喜悅中,卻被告知罹患肝癌,「第一時間其實也不敢跟太太說,直到要入院時才跟她坦白,我們其實也沒有特別沮喪,碰到了就一起積極面對。」張先生聽從醫囑積極治療,入院開刀,共切除了兩顆大小分別為 4.5 公分以及 5.2 公分的腫瘤。肝癌位居台灣癌症死因第2位,由於早期無症狀、易被忽視,所以有「沉默殺手」的稱號,慢性B型肝炎及慢性C型肝炎是引起肝癌的主要原因,其中B肝占比將近8成。感染B型肝炎或C型肝炎病毒之後,有一部份人會變成慢性肝炎,慢性肝炎可能會演變為肝硬化,最後再罹患肝癌,這就是所謂肝病3部曲: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建議有危險因子就要定期檢查,否則若出現上腹部脹痛、咳嗽、呼吸窘迫、黃疸等症狀時,往往已經是肝癌晚期,無法手術,只能依靠標靶藥物作為最後手段,存活率自然相當低。在醫師建議下,張先生後來接受標靶藥物治療,所幸病情控制不錯,除了甲型胎兒蛋白數值大幅下降外,甚至在影像上也完全看不到任何腫瘤,現在張先生只期待可以陪著女兒一起長大。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資料顯示,各種化學或天然致癌物也和肝癌的發生有關,研究證實,黃麴毒素會增加B型肝炎患者罹患肝癌的機會。黃麴毒素較常見於花生及其製品(例如花生糖、花生粉、花生醬等等)、玉米、開心果以及乾豆類,如果保存不當,由於台灣氣候溼熱,就很容易孳生黃麴毒素,消費者難以瞭解食品在製程中的加工以及後續的儲存情況,建議選擇值得信賴的商家,不要購買標示不清及來路不明的食品。
C肝索命2/命運作弄!輕忽10年前篩檢報告 如今腫瘤大到9.4公分
為了推動根除C肝之計畫,今年1月,肝病防治基金會(簡稱肝基會)前往嘉義,與阿里山鄉衛生所合作,針對轄區內沒有篩檢過B、C肝的民眾,提供肝炎抽血與病毒量的檢查服務,陳爺爺就是其中一位前來抽血的民眾。74歲的陳爺爺,全家住在阿里山鄉豐山村,有三個兒子、兩個女兒,與妻子務農了大半輩子,一直覺得自己身體還算硬朗、沒有異狀,卻在抽血報告出來後,發現爺爺胎兒蛋白指數(AFP)過高,而且肝指數(GOT、GPT)異常,緊急請衛生所聯繫家屬,轉至嘉義基督教醫院,由肝基會嘉義分會執行長陳啟益醫師親自問診,就醫當天就安排腹部超音波檢查,結果發現肝臟有一顆9.4公分的腫瘤,由於腫瘤太大已經侵犯到血管,無法切除。住院檢查後隨即安排陳爺爺至血液腫瘤科接受口服標靶藥物治療,陳爺爺在家人的陪伴下,每次都是由兒子親自開車接送,往返阿里山與嘉義基督教醫院之間,來回車程就要4小時,他很認真盡力配合治療,但隨著時間過去,體力卻越來越差、食慾也逐漸減退。安排爺爺就醫檢查的肝基會嘉義分會個管師陳盈如提到,她在整理過往篩檢的資料時發現,陳爺爺早在10年前(2008年)就已經參加過肝基會在阿里山鄉舉辦的偏鄉篩檢,當時的檢驗報告顯示爺爺是C肝帶原。不過這次詢問爺爺時,爺爺表示雖然當年有參加抽血,但並不記得之前的篩檢結果,因為當時身體沒有出什麼狀況,所以並未放在心上。陳爺爺的大兒子說到:「爸爸年歲已高,怕他無法承受,所以沒有讓他知道自己罹患肝癌,很遺憾當初沒有多留意他的檢驗報告,如果在2008年就知道爸爸有C型肝炎,這些年一定會帶爸爸定期追蹤檢查,說不定還能等到今年健保補助C肝口服新藥的治療,將爸爸的C肝治癒。現在只能儘量配合醫生的治療,減輕爸爸的痛苦」。台灣肝臟研究學會執行委員暨中研院院士陳培哲教授說明,C肝全口服新藥治癒率高達98%,根據目前臨床觀察,2%治療失敗的個案中有逾6成屬自行停藥;因抗藥性、治療副作用停止治療的機率僅有4成。只要患者按照醫囑積極服藥,有極高機率可根治C肝。
C肝索命3/年輕男扛家計沒空追蹤 一篩罹癌與死神拔河
38歲的李先生,靠開卡車養活一家四口,平時和妻子、7歲的女兒與90幾歲的奶奶同住,是家裡的經濟支柱。李先生當兵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有B型肝炎,但因平時工作忙碌加上要照顧家庭,所以未曾放在心上,去年5月從LINE社群透過朋友轉發獲得肝病篩檢訊息,得知7-ELEVEN與肝病基金會(簡稱肝基會)在家裡附近舉辦一連7天的門市免費肝炎篩檢活動,便帶著妻小一同前往參加篩檢。檢驗結果發現,李先生不只感染B型肝炎,還有C型肝炎,此外,胎兒蛋白指數(AFP,又稱肝癌指數)也異常飆高,肝基會個管師想要聯繫李先生安排進一步的檢查,但因李先生工作忙碌,直至兩個月後才連繫上。嘉義基督教醫院肝膽腸胃科張力仁醫師一看胎兒蛋白指數飆高,立刻為李先生安排電腦斷層掃描,在肝臟發現了7.3公分的肝腫瘤,而且疑似侵犯到大血管。只能先安排化學治療,同時也開始接受B型肝炎抗病毒藥物治療。所幸經化療後腫瘤逐漸縮小,在外科醫師的評估後,進行左葉肝切除,並持續口服標靶藥物治療,原本以為一切狀況都在控制之中,沒想到今年4月底電腦斷層顯示疑似有肺部轉移。李先生難過的說不出話來,自從罹病後,太太代替他扛起家中經濟重擔,醫療部分的開支也由肝基會協助補助,原本以為身體逐漸復原可以回到工作岡位,能減輕太太負擔,如今竟發現癌細胞轉移,目前只能等待醫師幫他更換的新療法有產生療效,期待有好的結果。肝基會與7-ELEVEN長期合作的《救救肝苦人》「把愛找回來」公益募款活動,也將邁入第15個年頭,在全台陸續推動免費肝病篩檢與腹部超音波檢查,結合全年無休的0800免付費肝病諮詢專線、醫療補助等,15年來總服務人次已經突破22萬大關。肝基會總執行長楊培銘教授,為突破篩檢與民眾不積極治療的困境,除了到各地區篩檢之外,也採取「篩出即治」的模式,目前顯示接受治療的比率已近8成,也提醒若有B肝、C肝,就要持續追蹤治療,以免為時已晚。
顏清標次子捐肝救父 原來是台中頂級餐廳經營者
大甲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今天傳出在高雄長庚醫院進行「活體換肝手術」,由二兒子顏仁賢捐肝給父親,高雄長庚今日也已證實此消息,由國內肝臟權威、高雄長庚名譽院長陳肇隆醫師執刀。據悉,顏清標今年3月健康檢查時,發現肝臟「甲種胎兒蛋白」數值異常,進一步檢查更發現有腫瘤,醫師因此建議必須進行換肝移植手術。事後經過家族配對,發現二兒子顏仁賢相對符合手術要求,已安排於今日早上進行手術,並由台灣換肝權威、高雄長庚醫院名譽院長陳肇隆親自執刀。顏清標今日於高雄長庚進行活體換肝手術。(圖/報系資料照)二兒子顏仁賢頗具生意頭腦,在餐飲業界闖出名號,15年前就已和朋友合資在台中五期經營「森」頂級鐵板燒,並持續向涮涮鍋進軍,去年更和友人合夥在台中七期的馬龍潭路斥資5000萬元籌設「月暮藏」涮涮鍋。此外,顏仁賢也是顏清標4個兒子中最晚婚的,妻子是3年前相當有名的「失聯遊法正妹」黃子涵,當時傳出意外失聯,因此登上媒體版面,而顏清標一家當時也積極幫忙尋人,如今2人已修成正果之外,黃子涵更生下一對兒女。
顏清標今活體換肝 兒女排隊搶著盡孝捐肝
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今天驚傳罹患肝腫瘤,正在高雄長庚醫院接受換肝手術,並由二兒子顏仁賢捐肝給父親,高雄長庚今證實此事,顏清標確實在醫院進行活體換肝手術。顏在11日住院接受手術評估,今日由國內肝臟移植權威、高雄長庚名譽院長陳肇隆執刀,但過程相當低調。據了解,顏清標在今年3月進行健康檢查時,發現肝臟「甲種胎兒蛋白」數值異常,經進一步檢查發現還有一顆腫瘤,醫生發現後建議必須進行換肝移植手術,否則對身體健康有重大影響。顏家子女得知後,爭相到醫院進行換肝配對過程,長子顏寬恆跟女兒顏莉敏第一時間搶先安排配對,盼望能替爸爸盡一點心力,後來經過家族配對後,發現老二顏仁賢相對符合手術的要求,隨後安排在今天早上進行手術,家屬也都在一旁陪同。醫院表示,由於目前正在進行,對於手術結果跟過程是否公布,必須了解家屬意願,所以不方便透露太多,只知道是由台灣換肝權威、高雄長庚醫院名譽院長陳肇隆親自執刀。據了解,顏清標本來就是陳肇隆的患者,他原在高雄長庚醫院就醫,因長年有高血壓、高血脂和C肝病史,曾因睡眠呼吸中止症與關節退化接受手術治療。後來在2008年入獄前夕,更曾因為急性心臟衰竭而開刀。院方指出,由於這次是活體換肝手術,必須先取捐贈者活肝再進行換肝手術,工程浩大,預計晚上8點多完成。據悉,11日顏清標還先到高雄與國民黨中央高層、在地議員、高市府官員餐敘,席間談笑風生,完全看不出病態,因此換肝消息傳出,政壇相當驚訝。據了解,顏的家人都已南下趕到醫院等候結果,而幕僚則說不方便對外說明,至於鎮瀾宮副董事長鄭銘坤始終未接電話,工作人員忙著阻擋表示副董正在開會中。
「換肝之父」操刀顏清標父子手術 耗時10小時關鍵是這個
大甲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今天傳出在高雄長庚醫院進行「活體換肝手術」,據傳是因為罹患肝腫瘤,經過家族血型、條件等匹配後,選擇顏清標二兒子擔任捐贈者,由高雄長庚名譽院長、同時也是國內肝臟權威陳肇隆醫師執刀。陳肇隆醫師擁有「換肝之父」的美譽,35年以來已經突破1800例肝臟移植手術,2019年更獲得國際肝臟移植醫學會頒發「終身成就獎」。陳肇隆日前受訪時曾表示,活體換肝手術最困難的地方就是肝臟本身,因為肝臟就像是一個血管叢,非常容易出血,所以手術必須非常小心,如果風險高,換肝手術甚至可能要花10小時以上的時間。顏清標的病況目前尚未確認,但假若是肝腫瘤,非常可能是因為B肝、C肝所導致,而肝癌病患的復發率高達60%,目前大多依賴甲型胎兒蛋白檢測來判斷是否復發,據傳顏清標正是經此檢驗才知道復發,若想進行換肝手術,必須符合腫瘤小於6.5公分、腫瘤數少於3顆以下等條件。而活體換肝手術是目前亞洲台、港、日、韓最為盛行的肝臟移植方法,主要原因是亞洲地區的風俗習慣不鼓勵器官捐贈,以致器官來源缺乏。有鑑於此,陳肇隆醫師憑著多年全肝移植、肝臟切除手術及動物實驗的經驗,於1994年成功完成國內首例之活體肝臟移植手術,現在也正在為顏清標父子操刀,根據資料顯示,活體換肝術後的總體一年存活率為97.3%、五年存活率為95.4%,五年復發率也可降至8~12%,是目前全世界最佳的活體肝臟移植成果。
顏清標驚傳肝腫瘤!二兒子捐肝救父 高雄長庚證實:活體換肝手術中
大甲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今(13日)爆出罹肝腫瘤在高雄長庚接受手術中,由於他長期給外界身體硬朗印象,消息傳出後,震驚各界。院方表示,手術目前仍在進行中,至於詳細的情況,需經過家屬授權、同意後才能說明。院方表示,捐肝者為子女,由國內肝臟移植權威、高雄長庚名譽院長陳肇隆執刀。根據《聯合報》報導,顏清標3月做檢查時發現肝臟「甲種胎兒蛋白」數值異常,進一步檢驗後確認有腫瘤,經比對後,由二兒子顏仁賢活體捐肝。至於詳細病況,院方以病人隱私為由,不對外公開,因此詳情仍要等家屬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