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
」 腎臟 洗腎 健康 糖尿病 結石天氣轉涼!A流、上呼吸道患者暴增 醫揭「2主要症狀」:今年很反常
近一周天氣明顯開始轉涼,耳鼻喉科醫師張弘指出,最近上呼吸道患者增加,也驗到多位A型流感陽性患者,主要症狀為高燒、全身酸痛,趕緊給予克流感藥物,皆得到明顯改善,但藥物也用到快斷貨,「今年是反常的一年!流感於夏季5~6月仍流行,7~8月轉淡後,10月又開始增加,疫情會不會又上去,需密切觀察」。張弘10日於臉書粉專發文表示,近1、2年延燒的新冠肺炎及流感疫情,在今年7、8月轉淡,隨著天氣轉涼後,他觀察到上呼吸道患者增加,挑戰診所醫療量能,診所也驗到多位A型流感陽性的患者,主要症狀多為高燒、全身痠痛,服用克流感藥物後,都得到明顯改善,但同時藥物也用到快斷貨。張弘說,他和患者比喻,得流感就像生了一場重病,即使過關,還有可能久咳、精神不濟的後遺症。對此,他強調,今年是反常的一年,流感於夏季5~6月仍流行,7~8月轉淡後,10月又開始增加,「疫情會不會又上去,需密切觀察」。對此,張弘建議,民眾應趕緊施打流感疫苗,出入人多的公共場所,注意配戴口罩、勤洗手。張弘幾天前曾透露,他接診一位5歲女童,連續4天高燒39至40度,且出現站立、行走困難的不尋常狀況,家人被驗出A型流感陽性而求診。張弘指出,此時可能要考量是否為「流感病毒併發『橫紋肌溶解症』」,若不及早治療,可能導致永久性腎臟受損,所幸患者經過後續檢查、治療,順利化解危機。另外,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提到,今年新冠、流感疫情,原本預估落在11月底到12月初,但東北季風報到、氣溫轉涼,不排除呼吸道疫情可能至11月初上升,也呼籲符合資格的民眾盡速接種流感及新冠疫苗,並可同時「左流右新」一起接種,獲得雙重保護。
巴西爆器官捐贈惡夢!6人接受移植後染愛滋 官方:怕還有其他受害者
器官捐贈是好事,卻也可能變成惡夢!巴西里約熱內盧州衛生部門昨(11)日公布,有6名病患接受來自2人的器官捐贈,成功移植後竟發現6名病患都感染愛滋病毒,震驚全國。衛生部門即刻要求負責檢測捐贈器官的實驗室暫停營運接受調查,當局正在確認是否還有其他受害者。根據外媒《路透社》報導,里約熱內盧州衛生部門官員昨日公布傷心的訊息,有6名病患好不容易等到器官捐贈,卻在成功移植後被診斷出感染愛滋病毒,衛生部門坦言,從沒遇過這種情形;官方立刻針對負責器官捐贈檢測的實驗室,先要求他們暫停營運,也因為此實驗室經手多起器官捐贈,不排除還有其他受害者。當局已經著手安排與此案相關的器官受贈者陸續接受檢測,確認他們是否已植入受感染的器官。報導中指出,負責檢測的實驗室從2023年12月以來存放的捐贈器官,都必須重新檢測以保不會有人再受害。此外警方也介入調查,找出這2起檢測錯誤的肇事者,恐怕得負起法律責任。此案會被發現的起因,是一名心臟受贈患者健康出問題,經過HIV檢測結果呈陽性,另外2名腎臟移植患者也檢測出感染愛滋病毒;擴大調查後,衛生部門發現有6名病患都是接受2名器官捐贈者的器官捐贈,都感染了愛滋病毒。里約熱內盧州政府強調,自2006年起當地器官移植服務幫助逾1萬6千名患者,造福大量需要器官捐贈的人,呼籲民眾不要因為這起醫療失誤,喪失對器官捐贈的信心。
人夫想捐腎救病妻!DNA檢測「兩人是親兄妹」 他崩潰:我們有2個孩子
愛人真的變成家人怎麼辦?國外有一名人夫與妻子結婚6年育有2個孩子,但妻子二胎產後生重病要換腎,他為了救妻子也做DNA檢測配對,怎料,結果出爐意外得知他和妻子是親兄妹;原來人夫出生後就被收養,沒想到愛上自己妹妹還結婚生子,在多方考量後,他們決定要維持現狀,把這個秘密帶進棺材裡。近期國外有一名人夫在網路論壇「Reddit」訴苦,他和妻子結婚6年育有2個孩子,一直以來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但妻子在生下小兒子後,發現生了重病,必須進行換腎治療;妻子的親友都不符合腎臟移植要求,人夫想要救妻子便抱著一絲希望進行HLA(人類白血球抗原)檢測。HLA檢測不僅能確認患者能否與捐贈者的移植細胞產生反應,在國外也經常被用來做親子鑑定,而醫院通知人夫他與妻子匹配度「異常高」,他本來很開心能救愛妻,但醫師進一步說明,他與妻子有血緣關係,妻子是他的親妹妹,讓他簡直晴天霹靂,無法接受這個真相。人夫表示,他出生沒多久就被收養,對親生父母的情況一無所知,8年前與妻子透過工作認識,相戀2年後結婚,並生下兩個孩子,他崩潰地說,「我不知道接下來要怎麼辦,她是我的妻子,也是我2個孩子的媽」但妻子居然還是自己的親妹妹。之後人夫決定保密,救病妻比較重要。怎料,妻子從手術康復後,某天在研究家族遺產,人夫才決定告訴妻子他們是親兄妹的真相,且兩人也發現妻子的父親是人夫親生母親高中時的戀人,當時岳父應該對前女友懷孕一無所知,才會發生如今的狀況。不過夫妻倆決定對所有人保密,將這件事帶進棺材裡,繼續他們一直以來的幸福家庭生活。
日常生活毒素超多!醫揭11項常見污染源 「洗澡用沐浴乳」也上榜
男星汪建民去年底檢查出罹患肺腺癌後,歷經9次化療、60多次電療,仍於7日晚間不敵病魔逝世,享年56歲,消息一出不僅震驚演藝圈,也再度引發外界對健康的重視。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透露,生活中的毒素無處不在,平時如何防範成為重要課題,建議民眾多注意以下幾點,相信就可以防毒保命。1、戒菸、限酒、少吃成藥:菸酒無疑增加身體毒素負擔,而愛吃成藥或者是來路不明補品等,更可能傷肝傷腎,反而破壞排毒器官的正常運作。2、養成多喝水的習慣:喝水,尤其喝足量好水,不但促進新陳代謝,也可以將身體內代謝的不好物質藉由尿液排出去,減少毒物與身體細胞接觸時間,自然可以減少腫瘤的發生。成年人請至少每日喝水2000 cc,並減少喝瓶裝水,以免喝進塑化微粒,適得其反。3、減少接觸污染來源:例如少用塑膠袋裝盛熱食,少用沐浴乳洗澡,化妝保養品也不要過度使用,奇怪的香精、或是空氣芳香劑少用,少食加工食品以及大型魚,吃中藥或是保健食品請諮詢專業人員,儘量不用殺蟲劑,防曬請用物理性防曬用品,少吃罐頭食物,手摸過熱感應紙或是黏土玩具後一定要洗手,裝潢家具要用環保無污染材質,家中放置空氣清淨機,外出注意空氣品質app的即時資訊,有污染的話請務必戴上口罩。4、多食用十字花科蔬菜:多吃十字花科蔬菜,例如花椰菜、大小白菜、青江菜、芥蘭、油菜、球芽甘藍、芝麻葉、羽衣甘藍等,可以減少口腔癌、食道癌、大腸癌、乳癌等機率。因為這裡頭含有蘿蔔硫素以及異硫氰酸鹽這類植化素,會經過胃酸的催化,產生吲哚等化合物,可以促進肝臟解毒酵素活性,代謝掉環境荷爾蒙等毒素。但是蔬菜本身可能有農藥殘留問題,所以蔬果清洗千萬不能馬虎。其餘包括大蒜、薑黃、酪梨、蘆筍、蘋果、柑橘類水果、芭樂、綠茶、甜菜根等都因為不同的營養素而有協助排毒的效果。5、適度運動以及流汗:流汗有助於毒素排除,研究顯示流汗的汗液當中可以偵測到微量重金屬,運動就是流汗的催化劑,運動流汗搭配喝水就是很好的排毒過程。有人不容易出汗,可以用泡澡或是泡腳的方式來發汗,也是不錯的方法,但如果是運動出汗會比桑拿發汗可以排出較多的鎳、砷、鉛、銅等重金屬。6、充足睡眠:充份的睡眠可以促進肝臟修復,讓肝臟解毒效率更好,睡眠也可以促進大腦廢棄物質的排除,降低大腦損傷以及認知功能退化。7、控制三高疾病以及減糖飲食: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會影響腎臟腎絲球過濾率功能,降低腎臟排毒機制。血糖以及血脂肪過高也會影響肝功能,導致肝臟解毒力下降。當有脂肪肝時,限制糖分攝取可以減少肝臟脂肪堆積,利於肝臟解毒。
白麵線吃1搓「鈉攝取」直接爆表 營養師:每週別超過4餐
麵食控小心鈉攝取過量,恐容易發胖,並引發高血壓及腎臟病。營養師陳嫚羚指出,大家常吃的「麥製麵」與米飯相比,相同重量下會多吃進300至900mg的鈉,她也列出「高鹽值麵」排行,其中白麵線吃1搓100g,鈉含量就高達2874mg,已超越國人飲食指南建議1天不超過2400mg的量,因此想吃麵又想減鈉,陳嫚羚建議,可以選擇「減鈉麵體」。營養師陳嫚羚日前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民眾平時常吃的麥製麵,包括泡麵、意麵、油麵、拉麵、麵線等白麵條,基礎原料為「麵粉+鹽+水」,而1g的鹽含有400mg的鈉,「與同為主食的飯相比,相同重量下,會多吃進300至900mg的鈉。」陳嫚羚也列出鈉攝取過量導致的許多健康問題,例如:容易胖:通常鈉攝取量多的族群,也伴隨有熱量攝取多的狀況,再加上飲食習慣上會偏好重口味食物 ,過去的研究也發現,鈉攝取量高的族群,BMI會顯著增加1.24 kg/m2 ,腰圍則顯著增加4.75 cm。 高血壓:鈉攝取量高身體容易蓄積更多水分,再加上過多的鈉可能也會刺激交感神經,打亂正常的血壓調節,而進一步造成血壓升高。長期的高血壓狀態,則會增加中風、冠心病等疾病風險。腎臟病:鈉攝取量高會伴隨增加尿鈣排出,提高腎結石或泌尿道結石的機會 ,再加上血壓升高,也容易對充滿細小血管的腎臟造成傷害,進一步增加腎臟疾病的風險。陳嫚羚補充,根據2014至2017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調查發現,全體國人的鈉攝取量平均為3500mg,「7歲以上國人都呈現在超標的狀態」。WHO建議成人鈉的攝取1天小於2000mg,國人的飲食指南建議是1天小於2400mg,「2400mg鈉,約等於6g鹽,約一茶匙量。」陳嫚羚進一步分析鈉攝取的食物來源,結果顯示,佔比第1的竟是進食或烹調中添加的鹽或調味料,第2才是加工或調味食品,「在這個大類中又以麥製麵條為國人鈉攝取量最高的食物,所以愛吃麵真的容易造成鈉攝取過高!」營養師更盤點國人常吃的高「鹽」值麵,位居冠軍的是白麵線(壽麵線),每100g中鈉含量約2874mg,再來依序是雞絲麵2450mg、鍋燒意麵990mg、紅麵線(蚵仔麵線)752mg、油麵712mg、意麵572mg、拉麵429mg。想吃麵又想減鈉?陳嫚羚建議,可以選擇「減鈉麵體」,像是減鈉又低熱量組的「蒟蒻麵、豆腐麵」,或是義大利麵、通心麵、貝殼麵;米製麵組的米粉、粄條、米苔目、糙米麵;豆製麵組的冬粉、粉絲。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烹調方式」也需要一併調整,除了要降低鹽、醬料和調味料的使用,並改用蔥、薑、蒜、番茄等氣味重的食物調味,也別忘了看清楚營養標示,鈉含量每100g超過600mg即為高鈉食物。陳嫚羚強調,每週吃麵更是不要超過4次,「尤其是外食的麵食,通常鈉含量都非常高!不建議太常吃,主食的選擇建議以未精製全榖雜糧為主,而且通常吃米飯會搭配菜和肉,也會比較均衡。」而吃麵食也可以搭配新鮮蔬菜吃,因為新鮮蔬菜含有豐富的礦物質鉀,可幫助體內過多的鈉排出。
又見灌水牛2/北台淪陷!防檢署放任灌水牛流入市面 不法血腥金額近千萬
台北市萬華區環南市場知名店家「中信牛肉店」,遭控指使賴姓員工活體灌水以增加牛肉重量,賴男每灌一頭牛就可多拿到1600元報酬,而每頭牛被灌水後可增加30到50公斤,相當於多了數千元利潤,以每年宰殺千頭牛計算,不法獲利恐近千萬元,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防檢署)得知賴男灌水舉動後,竟只指示將內臟拿掉,放任灌水牛肉流入市面,讓知情人士難以接受。據了解,中信牛肉店是當地老牌店鋪,從1987年就開始經營,從1萬元資本額發展成如今的大盤商,該店專賣國產溫體牛,雙北攤販和多家餐廳都會向中信進貨,其客戶可說遍布北台灣。而該店牛隻在桃園雅勝冷凍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宰殺,賴姓員工被監視器拍下,他趁著屠宰前將水管伸入牛隻喉嚨,不顧其痛苦強行灌水,過程長達約40秒,灌入的水初估達30公升,相當於硬生生地增加30公斤重量。中信承租雅勝場地屠宰,卻在園區內對牛隻活體灌水,雅勝發現後立刻通報防檢署。(圖/本刊攝影組)「灌一頭小賴就能拿1600元,這個誘惑太大了,只要放下良心就能賺。」知情人士阿國(化名)透露,屠宰場周休三日,而中信的屠宰量約是每日5頭,相當於每周宰殺約20頭,倘若每隻都被灌水,賴姓員工的每月「紅利」輕輕鬆鬆就能突破6位數,幾乎是屠宰師傅月薪的2倍。給員工如此高的報酬,灌水牛的不法利潤究竟有多大?根據畜產會公布的活體牛肉9月23日到9月27日行情表,最貴的閹公牛為每公斤160元,其次是肥育肉用母牛147元,乳公架仔牛和乳公牛則是128元。每頭牛灌水的時間約在2分鐘,相當於80公升水量,也就是80公斤重量,業者往往會在屠宰前數小時先行灌水,讓自來水充斥牛隻體內,從胃中再被牛隻自行吸收,牛肉也因而能增加30到50公斤重量,每頭牛的「身價」再暴增 4000到8000元,以中信年殺千頭來計算,不法獲利達近千萬元。而灌水牛早已被法律明令禁止,各大屠宰廠也配置獸醫,並裝設監視器以避免此類事件再次發生,而雅勝監視器於8月中拍下賴男灌水過程,獸醫發現後通報防檢署,官方回應卻讓人傻眼。中信牛肉店是環南市場老牌店鋪,如今已經營近40年,其肉品卻被發現有食安隱憂。(圖/本刊攝影組)「獸醫說這頭不能殺,防檢署竟說能殺,把內臟拿掉就好。」阿國提到,雅勝獸醫調閱監視器發現賴男行為,第一時間便停止該牛隻宰殺工作,立即請示防檢署該如何處理,防檢署卻回應將內臟丟棄後仍可照常屠宰,放任灌水牛肉進入市面,危害大眾健康。長庚醫院腎臟科系教授級主治醫師顏宗海多年前就曾提醒過灌水牛的危害,他表示,牛肉經灌水會有微生物感染風險,倘若消費者沒有完全煮熟,並增加傳染病感染機會,輕者拉肚腹瀉,嚴重者或遇到抵抗力不好的病人,便可能會成為敗血症並有生命危險。而賴男灌水行為早已行之有年,是雅勝場內「公開的秘密」,阿國也因而呼籲防檢署與動保處加強查緝,別讓不肖商人犧牲消費者健康繼續賺取暴利,也讓牛隻在被屠宰前能不受痛苦的走完最後一程。中信牛肉行否認指控,表示賴姓員工不只在中信服務,同時也是其他牛肉店的員工,影片中拍到的被灌水牛隻不是其店鋪所販售,公司也不曾指使員工灌水,至於牛胃中的水較多,則是因各家牧場飼養方式不同,飼料殘留的水分也會參差不齊。雅勝則表示,牛隻灌水是外包廠商所為,獸醫發現後立即通報主管機關,後續開罰和舉措則交由主管機關決定。防檢署表示,灌水案是防檢署駐點獸醫發現後主動通報,經獸醫檢視後確認水並未進入肉品,因而將內臟捨棄不用,行為人將交由桃園市動保處依《動保法》開罰,也會對雅勝處以行政懲處。
山陀兒來勢洶洶!全台明日停班課 基隆各設施、公車、醫院異動一次看
因應強烈颱風山陀兒可能造成損害,基隆市政府今(1)日晚間8時宣布明日停止上班上課一天,明日市公車部分路線減班或停駛、觀光景點閉館、環保局上午定點清運垃圾暫停;醫院部分,衛福部基隆醫院急診照常服務,上午開設部分特別門診,其餘服務停止或改期;基隆長庚醫院(含情人湖院區)之門診與檢查全面暫停服務,住院、手術、急診及透析服務均照常服務。基市府公車處指出,因應颱風停班停課,101、103、104、201、202、203、204、301、302、303、402、501、502、505、601、602、605等路線減班行駛;其餘路線均停止行駛,遇風雨影響班車安全行駛時,將另公告全面停駛,有關公車行駛可洽公車處網站(https://www.klcba.gov.tw/)。交通處表示,考量民眾風雨移車困難,為確保民眾安全,開放部分路段紅黃線停車及暫停路邊停車收費,自10月1日晚間8時起,除忠一路、孝二路、忠四路、仁五路、愛三路、成功二路不開放外,其餘路段開放紅黃線停車,同時暫停全市路邊停車收費。交通處提醒,民眾於開放紅黃線停車路段,應順向靠邊停車,道路應維持車輛雙向會車功能,禁止併排停車,以提供搶災車輛通行。法定禁停區域如路口、公車站、消防栓、消防通道、隧道、橋梁、圓環、人行道、行人穿越道、快車道、車行地下道、高架快速道路及顯有妨礙他人、車通行處所均禁止臨時停車。因應強烈颱風山陀兒來襲,基隆市政府開設一級風災應變中心。(圖/中國時報記者徐佑昇攝)計程車招呼站維持原規定使用,專用停車格位仍依規定停車,時段性管制停車格禁止臨時停車時段開放停車,車主停放車輛時務必留下緊急聯絡電話以利聯繫。恢復紅黃線禁止停車管制之時間,交通處將另行發布新聞稿通知。文化觀光局指出,全日閉館設施包含基隆塔、遠見人文中心、信二防空洞、基隆表演藝術中心、基隆美術館、客家文化會館、市長官邸、校官眷舍、鷄籠中元文化館、舊公車處ヽ漁會正濱大樓、黃蠟石文化館、舊正濱派出所、本市公共圖書館及各區圖等場所。至於景點預防性封閉部分,包含泰安瀑布、海興步道、情人湖登山步道、大武崙砲台步道、淡蘭古道(暖東舊道)、荖寮坑礦業生態園區等景點。活動部分,七堵鐵道紀念公園展覽休館一日,社造推動委員會則延期。環保局表示,星期三早上垃圾定點收運暫停一次,若民眾有大型家俱清運需求,請於恢復上班日時,致電環保局或透過APP「基隆垃圾車來了」登記。強烈颱風山陀兒持續北上,基隆市長謝國樑1日晚間8時宣布,基隆市政府針對防災整備因應,明日基隆市停止上班上課一天。(圖/中國時報記者徐佑昇攝)醫療院所部分,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表示,急診24小時照常服務,上午開設內科系(肝膽腸胃科)、內科系(腎臟科)、外科系(外科)、外科系(神經外科)、兒科、皮膚科、精神科等門診。至於預排住院者改期以個別電話通知;預排血液透析者全天照常服務;預排手術者僅提供病房急症與急診服務,其他改期;預排無痛大腸鏡者、預排胃鏡檢查者、預排心導管、腹部超音波、腦波、腦血管超音波、肌電圖、碎石檢查及其他檢查項目者,均改期受檢。其餘健檢服務均暫停。長庚醫院表示,基隆長庚(含情人湖院區)之門診與檢查全面暫停服務,住院、手術、急診及透析服務均照常服務。
被低估的新冠1/「不是小感冒」死亡人數比流感多9倍 再感染病逝風險增2倍
中秋節過後,許多診所擠滿看病人潮,宣告進入病毒活躍的「多事之秋」,而蟄伏其中的大魔王便是新冠病毒,當多數人認為新冠疫情穩定的同時,事實上,光是今年至少在年初與6月時就出現2波確診高峰,甚至首度出現孩童死亡案例,吳至行醫師告訴CTWANT記者,新冠肺炎絕不是小感冒,疾管署資料顯示,新冠死亡人數是流感的9倍,而且再感染者死亡風險更增2倍!疫情爆發已4年,根據疾管署去年9月至今的統計,XBB新冠疫苗全台接種率僅11.82%,6個月至4歲孩童甚至不到1%。「打氣」如此低迷,最大的原因就是「小看新冠」。「許多人都誤以為新冠病毒已經不具威脅,但其實並非如此!」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振國醫師說,新冠病毒持續變異,導致疫情詭譎多變,今年夏天已經造成一波疫情,緊接著馬上要進入呼吸道疾病盛行的秋冬季節,恐又會造成一波新的高峰。黃振國說,過去是「一個人(病毒)的武林」,在一支病毒霸主之下,其他病毒沒有機會侵犯人類,但隨著新冠病毒愈來愈可以在人群間傳染 ,代表病毒愈來愈適應人類。「新冠真的不是感冒!」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吳至行說,別以為感染新冠病毒只有輕微呼吸道症狀,事實上,新冠病毒會結合人體「ACE2受體」進入全身器官,對心肺、消化系統、大腦、腎臟等帶來損害,相較於流感更加可怕。疫情持續至今4年,民眾對接種疫苗逐漸感到疲乏,根據疾管署資料,去年9月至今的全台新冠疫苗接種率僅11.82%。(圖/報系資料照)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去年新冠死亡人數比流感高出9倍,今年2月就分別有1歲、6歲孩童染疫身亡,這是睽違10個月後首次有兒童病逝,也敲響警鐘。不只如此,每一次感染新冠病毒都會重創健康。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與密蘇里州退伍軍人醫療服務臨床流行病學中心合作,針對2020年至2022年44萬3,588名確診者,4萬947名感染兩次或以上的患者,以及530萬名未感染者的數據進行分析。研究結果發現,和首次感染者相比,重複感染者的死亡風險不僅高出2倍,住院風險更超過3倍。此外,感染兩次或以上的患者的心臟疾病風險也是首次感染者的3倍,甚至肺部、腎臟、骨骼、肌肉、神經失調等健康問題都恐受到負面影響。吳至行說,另一項追蹤研究也發現,即便是低風險族群,確診後仍有多達7成個案「至少一個器官受損」。「接種疫苗是最好的預防方法!」黃振國強調,當新冠病毒變異大就需要更新疫苗,目前流行的JN.1變異株跟先前的XBB變異株已有40個變異點,差異很大。而10月開打的JN.1新冠疫苗可以預防現在流行的變異株,因此無論過去有無接種新冠疫苗,都要記得接種最新的JN.1疫苗,以更新抗體,確保體內有保護力。
平民人參登場!42歲乳癌患者吃「這一物」19年沒再復發 專業醫:可抑制多種癌症
在癌症高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的現代,要如何防癌、抗癌成為當代的飲食顯學。腎臟科醫師江守山日前就曾分享一個案例,一名42歲罹患位三陰性乳癌第3期的患者,在接受常規治療後,每天食用白蘿蔔等十字花科蔬菜,至今已19年未見癌症復發。而江守山也提到,白蘿蔔對多種固體腫瘤如肺癌、胃癌、結腸癌、膀胱癌和前列腺腫瘤等都有抑制作用。根據媒體報導指出,江守山醫師在「健康好生活」節目中詳細分享這起案例,他回憶表示,該名女患者在完成乳房切除、化療和電療後來到診所,表示擔心自己無法陪伴年幼的孩子長大。在這樣的情況下,江守山醫師建議該名患者必須要長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晚上關燈睡覺,避免接觸塑膠等有害物質,並且每天至少食用一次白蘿蔔或高麗菜等十字花科蔬菜。江守山醫師解釋,白蘿蔔富含維生素C、葉酸、鉀和膳食纖維,是個十分營養的食材,除此之外,其中最大的價值在於白蘿蔔含有琉代葡萄糖苷,該物質在人體內會轉化為吲哚類和蘿蔔琉素等抗癌物質。而為了能最大化白蘿蔔內的抗癌成分,江守山醫師建議民眾在烹飪白蘿蔔時,可以先將白蘿蔔切塊「靜置10分鐘」後再下鍋。此舉雖然會讓白蘿蔔口感稍微變辣一些,但能讓白蘿蔔產生更多的抗癌物質,顯著提升其健康效益。江守山醫師也提到,白蘿蔔的抗癌效果不僅限於乳癌,除了血癌和白血病外,白蘿蔔對多種固體腫瘤如肺癌、胃癌、結腸癌、膀胱癌和前列腺腫瘤等都有抑制作用。此外,白蘿蔔還含有維生素E、多酚和類胡蘿蔔素等營養物質,能降低胰島素阻抗,並具有保護心臟的功效。再加上其價格低廉且容易獲得,江守山醫師將其譽為「平民人參」。
不菸不酒30歲男莫名罹患腎癌 專業醫:一次性餐具得少用
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日前分享一起案例,一名平時不菸不酒的30歲男子莫名罹患腎臟癌,而劉博仁在幫期檢查的時候,發現該名男子體內的PFAS(多氟烷基化合物)嚴重超標,推測這就是男子罹癌的原因。劉博仁也提到,為了身體健康著想,真的要少用一次性餐具,盡量減少曝露於PFAS風險中的機會。劉博仁在FB粉絲專頁上發文表示,一位30多歲、日常不菸不酒的男士莫名罹患腎臟癌,由於實在不知道為何會罹患,所以劉博仁便幫其進行檢查,結果意外發現該名男子體內多氟烷基物質PFAS超標。劉博仁表示,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雜誌先前就刊登一項研究,研究團隊分析了來自「前列腺、肺、大腸和卵巢癌篩查試驗」(PLCO)的324例RCC病例及其匹配對照組的血清樣本,重點關注了全氟辛酸(PFOA)及其他7種PFAS的濃度。研究結果顯示,PFOA與RCC風險呈正相關。具體而言,血清PFOA濃度每翻倍,患RCC的風險就增加71%。更令人警醒的是,PFOA濃度處於最高四分位的個體,其RCC風險是最低四分位者的2.63倍。即便在調整其他PFAS濃度和排除腎功能減退個體後,彼此之間仍有高度關聯。劉博仁表示,這項研究進一步支持了PFOA作為腎致癌物的證據,對於普遍暴露於這一持久性化學物質的廣大人群具有重要的公共衛生意義。劉博仁解釋,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質(PFAS)是一類具有高度持久性的化學物質,在美國超過98%的人群血清中都有檢測到這些化合物。先前針對高暴露人群的研究表明,暴露於全氟辛酸(PFOA)可能與腎癌風險增加相關。但儘管如此,尚不清楚PFOA或其他PFAS是否會在一般人群中所見的濃度下引發腎細胞癌(RCC)的風險。而劉博仁在出席「健康云之道」節目時表示,PFAS的應用範圍相當廣泛。不僅存在於大家熟悉的不沾鍋鐵氟龍塗層中,還廣泛應用於雨衣、防汗衣物、一次性紙杯和紙盒等日常用品中。劉博仁特別提醒,PFAS能讓物品表面平滑,減少摩擦力,也具有防水效果,但過度使用可能導致中毒風險。特別是不沾鍋如果有刮痕,在高溫下可能會釋放出PFAS,增加人體攝入的風險。劉博仁也提到,目前歐盟許多國家已經立法限制PFAS的使用。
60歲婦「經常感冒」看診 醫推薦1食物:還能降低癌症風險
飲食調整對維護和促進身體健康有著重要作用,透過攝取均衡且富含營養的食物,可以增強免疫力,並預防多種慢性疾病。日前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就在節目中分享自己經手的案例,一名60多歲女子因感冒頻繁就醫,他建議該名女子每天攝取小半碗芋頭,結果女子照做後,健康明顯改善。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在節目《健康好生活》中分享一個案例,指出飲食調整可有效提高免疫力,改善健康狀況。他表示,一名60多歲女子因感冒頻繁就醫,每月就診次數高達5、6次,因此他建議該名女子每天攝取小半碗芋頭,因芋頭含有豐富的β-葡聚醣,能增強免疫系統,結果女子照做後,健康明顯改善,就診次數大幅減少,1年內僅需看診1至2次。江守山表示,芋頭不僅具提高免疫力的功效,還有其他多種健康益處,他強調,芋頭和燕麥一樣,富含β-葡聚醣,在動物和人體試驗中均顯示出增強免疫力的效果。江守山也總結芋頭的4大健康好處,第一芋頭富含鉀元素,有助於排出多餘的鈉,從而幫助降低血壓;第二則是芋頭內含有β-葡聚醣、維生素A、C及抗氧化物質,能有效增強免疫系統。此外,芋頭中的皂素具有抗氧化作用,並能降低膽固醇;第四則是芋頭的膳食纖維含量高,有助於促進腸胃蠕動,增進腸道好菌的增長,防止便秘。不過江守山也提醒,芋頭屬於高鉀食物,每100克含有約500毫克鉀,腎功能不佳者應謹慎食用,但對於健康人士,適量食用則無需擔心。他進一步指出,芋頭含有豐富的天然抗性澱粉,有助控血糖,並且其中的槲皮素已被研究證實能抑制癌症風險。江守山指出,芋頭不僅是一種普通的食材,更是能夠改善健康狀況的「食療」佳品,對於頻繁感冒及免疫力較低的人來說,攝取芋頭或許是一個簡單而有效的方式來強化健康。
「這些服藥方式」都危害腎健康! 藥師警示:不要自己當醫師
常常在發藥窗口聽到民眾詢問:「聽說藥都會傷腎 ,這些藥能不能不要吃?」 也曾經聽到民眾問:「上次我肌肉痛,去買消炎止痛藥吃,效果很好。我牙痛1星期了,可以再去買來吃嗎?」擅自決定停藥或減量 恐加劇腎臟負擔國泰綜合醫院藥劑科藥師范思驊指出,以上是民眾常有的用藥迷思,以為所有藥品都會傷腎,於是自己決定停藥或是減量,此舉可能延誤病情;當身體不適時,又自行買藥或調高劑量,自己當起醫師,反而造成腎臟的負擔。謹慎使用消炎止痛藥 避免損害腎功能范思驊說明,一般常聽到的Ibuprofen(依普芬)、Diclofenac(克他服寧、服他寧)、 Indomethacin(炎達益、炎得效),屬於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SAIDs),透過「抑制前列腺素」達到消炎止痛的效果。而長期服用此類消炎止痛藥,抑制前列腺素的分泌,會造成腎臟血流量不足,因此損害腎功能。范思驊表示,若您已患有慢性腎臟病,應避免長期使用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如您為腎臟病後期的腎友,應完全避免服用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而一般民眾到藥局購買藥品,也要特別注意成分。常見的綜合感冒藥或是止痛加強錠等,可能含有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成分,務必諮詢藥師正確的服用劑量。避免服用來路不明的藥物 應遵循專業醫藥人員指示范思驊強調,拒絕遊覽車上、地下電台、夜市販賣的藥品以及來路不明的中草藥 ,絕對是愛腎顧健康的法則。藥品並非一般商品,來源不明的藥品或偏方可能摻雜有害身體健康的成分,不只症狀無法獲得改善、拖延治療, 也可能造成身體其他損傷,得不償失。如有用藥需求,務必就醫或到合格藥局詢問藥師,並依照專業醫藥人員的指示服用。愛腎顧健康 控制三高為首要而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是造成慢性腎臟病的主因之一。血壓過高影響腎臟排除廢物以及調節水分的機制。高血脂可能造成動脈粥狀硬化,使血管慢性發炎。高血糖會增加腎臟過濾廢物的負擔,長期下來使腎臟逐漸失去過濾廢物的能力,無法清除身體代謝的有害物質,引起蛋白尿、腎衰竭、尿毒症,最終需要洗腎。因此,范思驊提醒,三高的病友務必遵照醫師指示按時服用藥物,不要自行增減藥量,採行健康的飲食習慣及生活型態,定時回診,才能有效控制三高。
尿出啤酒泡!人妻護理師「腎功能衰退」竟是婆婆害的:她一走病都好了
從古至今婆媳相處向來是令人苦惱的難解習題,若處理不好不僅恐導致家庭破裂,甚至還會損害身體健康,一名30多歲的女護理師是「慢性腎絲球炎」的患者,平時相當注重自己的飲食生活,怎料今年春節過後她突然莫名發胖、嚴重掉髮,事後她才驚覺發病原因竟是「婆婆」。腎臟科名醫洪永祥近日在節目《醫師好辣》分享診間病例,透露曾有一名罹患慢性腎絲球炎的女護理師前來求診,主述自己過完年後身體狀況不斷,除了水腫、變胖5公斤、腰酸背痛、長口角炎之外,頭髮還掉個不停,就連小便也宛若「生啤酒」般浮著一層泡泡。洪永祥一聽症狀,立馬推測出該名女護理師是腎臟出狀況,安排檢查才發現有嚴重蛋白尿,起初他懷疑病患可能在過年期間大魚大肉,加上生活作息不正常,才導致病況加劇,沒想到對方竟滿腹委屈說道,她知道自己患有腎臟疾病,根本不可能這樣危害自身的健康,「我也是一個護理師,怎麼會做出這些行為。」由於找不到發病原因,洪永祥只好先開藥緩解症狀,並請女病患返家後再仔細檢視,是否有飲食或生活方式發生改變,因此造成腎功能衰退。洪永祥透露,2個禮拜後該名護理師再度回診,竟表示病情已全數痊癒,當下他還自豪開的藥方很有效,怎料對方卻直呼,腎病惡化的原因是婆婆,原來南部的婆婆在春節期間來到家裡暫住過節,但婆婆超愛碎碎念,讓女病患產生巨大心理壓力,天天都睡不安穩,直到婆婆回老家後,她的不適症狀竟在一夕之間獲得大幅改善,這才終於恍然大悟,是心理引起生理疾病。
中年男子心臟「腫大如文旦」 心衰竭難察覺 「5類人」要注意
心臟是人體最重要的能量供給器官,一旦罹患心衰竭,宛如失去核心馬達的機器人般,無法正常運作。然而心臟功能衰退或疼痛的感覺,往往容易與胸痛或其他器官不適混淆,使多數民眾難以察覺而延誤就醫。一位50歲中年男子長期出現明顯水腫與氣喘吁吁的症狀,後期甚至無法躺平睡覺,緊急就醫後安排X光檢測,才發現應為自己拳頭大小的心臟已腫大到一顆文旦般大,這位患者檢測心臟超音波時射出分率(EF)竟僅10%!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心臟內科趙書平醫師提醒,心衰竭不僅會造成頭暈目眩、認知功能失調等症狀,嚴重更可能導致心律不整、心包膜積水,並且常與慢性腎臟病、糖尿病互相影響,危險性不容小覷。 研究預估,2050年時台灣心衰竭患者將高達80多萬人,屆時將嚴重影響我國社會生產力。趙書平醫師指出,能否早期篩檢並確診才是左右治療成效的關鍵因素。近年心衰竭已有多種治療藥物問世、更有能兼顧心糖腎的藥物加入治療行列,若能及早發現、積極治療,患者仍有機會穩定症狀、逆轉心臟功能。衛福部資料指出,台灣心衰竭患者死亡率比「國病」癌症更高,5年死亡率高達50%,可說是我國最危險的疾病之一!心衰竭主要是由於心臟收縮或舒張功能受損,導致無法有效泵出足夠血液滿足身體需求,趙書平醫師說明:「心衰竭常見症狀為累、喘、腫,尤其患者躺下時感覺更喘,這時更應及早就診,避免延誤治療。」醫師提醒,患者時常將累喘症狀與工作勞動所造成的疲勞混淆,導致錯過黃金治療期,隨心臟功能不斷衰竭,最終引發患者失能或死亡,因此,建立民眾對於心衰竭的正確認知更加重要。 趙醫師亦強調,若民眾有吸煙、飲酒等習慣,或符合以下5大高風險族群類別,更需積極注意自己是否有心衰竭風險,5大族群包括:中高齡者、有心臟疾病或心衰竭家族病史者、三高患者、腎臟病患與糖尿病患,都應定期篩檢以利早期發現心衰竭。 心衰竭早期並無特異性症狀,民眾感知度不高,往往是造成錯失黃金治療期的主要關鍵,所以,從共病著手預防心衰竭,逐漸成為近年來國際治療上趨勢。數據指出,急性心衰竭患者併發腎功能惡化比例達45%、並有約40%心衰竭患者同時患有糖尿病,證實心衰竭、糖尿病與腎臟病三者息息相關,因此包括美國與歐洲心臟學會治療指引中皆建議,評估心衰竭治療時,應注意是否合併其他共病,顯見「共病共管」成為當今心衰竭治療重點。 有鑑於此,近年醫師們也會針對高風險族群患者提供更多共病衛教與管理方針,以降低心衰竭對台灣社會可能帶來的影響性。趙書平醫師表示,過去曾遇過患者雖為高風險族群、但因對心衰竭症狀不了解,且未有定期篩檢習慣,最終就醫時心臟已十分腫大,導致治療更加困難。所以除了對患者建立基礎衛教認知,高風險族群患者更應注重定期健檢,並可加做心電圖、胸部X光及心臟超音波,及早阻險護心。 心衰竭治療多以藥物治療為優先,常見藥物包括腎素-血管張力素-醛固酮系統抑制劑、交感神經系統抑制劑、SGLT2抑制劑、利尿劑等。近年隨共病共管成為評估標準。原本用於治療糖尿病的SGLT2抑制劑,因同時具有保護心臟、預防腎病變的效益,目前也成為國內外指引推薦的心衰竭患者標準治療藥物。趙書平醫師説:「這樣的藥物在心、糖、腎共病管理中具扮演重要作用,研究指出,患者治療後可減少因心衰竭或心血管事件住院風險7,糖化血紅素顯著降低,也能有效降低腎衰竭風險、延長患者生存期,足見目前藥物發展對心衰竭患者疾病管理的全面性。」 近期適逢9/29世界心臟日,趙醫師提醒,民眾除了應認識心衰竭基本症狀,日常也可以透過穩定運動習慣與均衡飲食來維持心臟健康,最重要的是要搭配定期健檢與心臟超音波等,檢測自身心臟功能是否正常,而對共病或心衰竭患者來說,呼應共病共管概念,若想穩定控管心衰竭,則應同步監測糖化血紅素、腎功能、尿蛋白等數值,定期服藥、禁菸禁酒,以利共同管理心、糖、腎風險,守護心健康。
男子泌尿道壁如水泥牆 釀「泌尿道長期發炎」!腎臟也嚴重受損
61歲梁姓男子這半年來反覆發燒及泌尿道感染,住院多達六次,日前再度復發,轉院到衛福部彰化醫院就醫,多科會診發現包括腎臟及輸尿管等泌尿道系統被一層像是水泥、蛋殼的鈣化物覆蓋,被稱為Encrusted uropathy(結殼性泌尿系統病變),因此造成泌尿道長期發炎,急性腎臟功能惡化。泌尿道發炎非典型腎結石 起因於結殼性泌尿系統病變彰化醫院腎臟科主任蔡旻叡表示,泌尿道結石通常會有頻尿、血尿、疼痛、甚至尿失禁等情形,但這起個案病人並不太會疼痛,而是一再地發炎感染。從超音波發現梁男的腎臟有類似鈣化的強回音反射,卻又不是典型腎臟結石,在腎臟科、泌尿科及感染科一起會診下,進一步從腹部電腦斷層發現鈣的沈積物覆蓋在泌尿道系統的內部表面,包括腎臟髓質及輸尿管,像是一層蛋殼一樣,也可以看成內璧有如敷上一層厚厚的水泥,輸尿管因此阻塞擴大,造成水腎及慢性發炎現象。罕見棒狀桿菌也是原因之一 結石不結塊但如水泥般覆蓋蔡旻叡表示,病人尿液進一步培養出棒狀桿菌(Corynebacterium urealyticum),這種細菌致病力很弱,毒性低,培養不易,在臨床上經常被忽略,然而在少數病人(10%)身上會引起類似結石的沈積病變,產生俗稱鳥糞石的磷酸銨鎂及磷酸鈣混合結石沈積。不同於一般結石的是,石頭不會結成塊狀,而是如本起個案,像水泥般地覆蓋住泌尿道。此病症比較可能發生於免疫力不足、臥床或是長期置放尿管的病人身上。多喝水、不憋尿 一有症狀需積極找出病因蔡旻叡說,釐清病因後,為梁先生使用抗生素及進行多次的輸尿管內視鏡手術去除石片,已經不再發燒,但其腎絲球過濾率(eGFR)僅剩20,顯見半年的持續性泌尿道發炎已損害腎臟功能。蔡旻叡強調,泌尿道結石可能發生在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不管是哪種形狀,要預防結晶成石,最重要的是多喝水、不要憋尿、適度運動,營造出較為不易結石的環境。
蝸牛小米粽3死恐是下毒?改列「他字案」 最強菜農:根本不可能
台東部落近日發生集體食物中毒,12人送醫,3人死亡,而該案人為造成機率提高,檢方也改列他字案偵辦。對此,「最強菜農」林佳新說,「要使用托福松刻意下毒殺人,我真的無法理解!因為根本吃不下去。」據《民視新聞網》報導,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表示,農藥沾附食物的殘留量有限,要考慮人為問題,包括把托福松當醬油加,或是有人下毒。對此,林佳新在臉書發文,「托福松什麼味道?1公克你便無法待在室內,我保證!」對於江守山說法,他認為是孤陋寡聞。林佳新解釋,「第一,托福松,只要打開包裝袋,方圓10公尺你就受不了,更遑論食用,除非吃的人嘴巴,鼻子壞掉,不然只是氣味就令人作噁,第二,要當醬油添加,托福松是暗紅色顆粒,跟醬油的差別應該有眼睛就能分辨。」林佳新表示,「托福松是劇毒農藥沒錯,但你要接觸到的機會真的不多,因為一般來說都在作物種植前,種植初期使用,高麗菜成熟中後期怕老鼠咬,也是會在田埂旁,安全採收時間之外使用,所以要殘留的機會不大。但托福松對蝸牛,毒蛇,老鼠,田埂上的蚯蚓的確有顯著效果。大多數的農民都是用來防治田邊害蟲,有害生物,所以消費者不用太懼怕,因為連我一年都用不到幾次甚至今年都還沒買過,用過。」林佳新說,用托福松下毒他無法理解,因為根本吃不下去,除非下毒的沒腦,吃的人沒嗅覺味覺,不然根本不可能,「除非是刻意下毒,強迫吞食,我之前還是嚴重懷疑是蝸牛殘留的可能性比較大,畢竟蝸牛殘留味道比較沒那麼重,要是刻意用托福松下毒。」 至於有報導說,「搗米臼內殘留小米粉裡面驗到超標的托福松」,林佳新認為,「如果是後期小米採收的確可能因為周邊污染而撒到,但如果是『直接』惡意添加,我真的覺得這些人舌頭,鼻子都壞了。」
前員工爆超商便當「防腐劑=20包泡麵」 專家打臉:添加物與保存無關
近期網路上熱傳一則爆料,一名自稱超商食品供應商的前員工指出,超商便當的防腐劑含量「等同20包泡麵」,引起不少網友恐慌。對此,專家出面闢謠表示,該傳言對於防腐劑的描述錯誤,不僅超商便當米飯主食、飯糰等鮮食不可添加防腐劑,甚至泡麵也不得添加防腐劑,該傳言是誇大、不正確的說法。針對「超商便當防腐劑等同20包泡麵」傳言,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表示該傳言為錯誤訊息,中興大學食品安全研究所助理教授林哲安也說明,台灣食品使用防腐劑採正面表列,僅特定的食品可以添加,「依現行規範,超商便當的米飯主食、御飯糰等鮮食類產品甚至連泡麵,都不得添加防腐劑」,因此效期只有2至3天。林哲安進一步指出,便當中的配料如醃漬蔬菜、蘿蔔乾、糖漬果實、豆乾、豆棗等,或配菜調味過程使用的醬料如醬油、辣椒醬等,確實可能含有防腐劑,但醃漬類配菜或醬料只佔便當內容的一小部分,因此只要在法規範圍內添加,不致於對人體健康造成顯著影響。此外,台北榮民總醫院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特聘教授兼部主任楊振昌也強調,超商鮮食的保存方式是依靠製造過程中的充分殺菌,以及運送、保存過程中維持適當的溫度,為了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及口感等,部分鮮食可能會添加符合法規的品質改良劑,不過通常添加於鮮食的主要用途與保存沒有直接關聯。針對超商鮮食的保存,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表示,超商鮮食的上架時間至少會有24小時,為了避免食物腐壞,會使用合法的食物添加物,例如御飯糰的米飯就會被允許添加非防腐劑類的抑菌劑。不過黃淑惠也提醒,每個人對於食品添加物的反應不同,部份較為敏感的民眾,若食用過量的食品添加物,可能會出現眼睛發癢、尋麻疹、鼻炎等過敏症狀,建議肝、腎臟等慢性病的患者食用頻率盡量不要太高。
台東蝸牛小米粽釀3死 名醫1疑點猜「人為下毒」:不排除滅門動機
台東縣金峰鄉賓茂及壢坵部落「蝸牛小米粽」中毒事件延燒,3名死者體內驗出劇毒農藥「有機磷托福松」,初判為主要死因,但專案小組調查後,發現部落周邊無人使用托福松。名醫更指出,該農藥是常見的農藥,但人不是因為誤食而中毒,大膽懷疑是人為蓄意下毒。此案源於83歲阿嬤17日食用自製的「蝸牛小米粽」,發生嘔吐、抽搐,送醫不治,前往守靈的親友有11人吃了同樣的小米粽後送醫,36歲徐女和76歲劉婦不治,總共12人送醫、3人死亡、6人住進加護病房。對此,腎臟科醫師江守山接受《三立新聞網》採訪指出,有機磷托福松是一種常見的農藥,但一般人不會因為吃到噴灑農藥的蔬菜而中毒,而且這類農藥也無法防止蝸牛。江守山認為,這次食物中毒明顯是人為事件,下毒者應是對中毒者有很深的恨意,不排除有滅門的動機。相較於寶林中毒案受害者是不特定族群,小米粽事件的受害者是一個家族,「人為下毒的可能性非常高,應該很容易調查出來!」江守山更表示,此案也凸顯國內對農藥管制過於鬆散,農藥容易購買和取得,若人與人間有強烈敵意,或其他負面想法,就容易下毒,是值得關注、憂慮的問題。
她天天喝「這個」!胃食道逆流加劇、手紅癢變黑 醫示警:直接刺激食道黏膜
患有胃食道逆流的婦女平時注重保養,不過症狀卻加劇,甚至出現手部紅癢、黑色素沉澱的情況。醫一問才知,原來該名婦人每天都空腹喝「檸檬汁」。醫師示警,檸檬汁對於胃食道逆流患者來說並不適合,檸檬的酸性pH值接近胃酸,會直接刺激食道黏膜。林口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副教授李柏賢在粉專《Dr.Le 李柏賢》發文表示,近日門診遇到一位中年女性患者,深受胃食道逆流困擾,雖然沒有不良生活習慣,還非常注重養生,卻不明白為何症狀加劇,同時她提到,手部皮膚出現紅癢及黑色素沉澱,懷疑肝臟出現問題,經進一步詢問,才發現她因為工作常曬太陽,常常覺得疲倦,聽人家說「檸檬是鹼性食物、可以調整體質」,所以這幾周每天早上空腹喝一杯自製的檸檬汁,並且擠完檸檬汁後未洗手就進行戶外工作,認為檸檬能夠美白及改善體質。李柏賢指出,「鹼性食物」的概念來自於「酸鹼飲食理論」,該理論主張不同食物在體內代謝後,會產生酸性或鹼性物質,進而影響血液和體內環境的酸鹼平衡,根據此理論,鹼性食物(如蔬果、堅果、豆類)對健康有益,而酸性食物(如肉類、奶油、含糖飲料、加工食品)則可能對健康有害。李柏賢提到,然而,這一理論並無很強的證據支持,也未受到廣泛認同,實際上,人體的酸鹼平衡由腎臟和呼吸系統嚴格調控,血液的酸鹼PH值始終維持在一個非常狹窄的範圍內(7.35至7.45之間),正常情況下,單憑飲食難以大幅度改變血液的酸鹼值,因此,檸檬、蔬果等「所謂的鹼性食物」對健康有益,更多是因為這類食物富含對人體有益的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而非因為它們能「改變」體內的酸鹼值。李柏賢說,檸檬汁對於胃食道逆流患者來說並不適合,檸檬的酸性pH值接近胃酸,會直接刺激食道黏膜,將導致胸口灼熱感、口泛酸水與胸悶等症狀加劇,長期大量飲用不僅無法改善症狀,反而可能讓情況惡化,此病友經過飲食衛教以及服用制酸劑後,症狀完全緩解。除了胃食道逆流,李柏賢點出,患者手部的皮膚問題也可能與「植物性光敏感皮膚炎」有關,檸檬富含光敏感物質,若接觸檸檬汁後未清潔乾淨,皮膚暴露於紫外線下,會增加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導致色素沈澱與變黑,雖然檸檬對胃食道逆流患者不建議過量攝取,但它仍是營養豐富的食材,富含維生素C與抗氧化劑,對免疫系統與皮膚修復有益,適量用作調味料不僅能增添風味,還能帶來健康好處。
小林製藥毒紅麴釀120死 日本政府終確定元凶是「軟毛青黴酸」
紅麴製保健食品向來受到民眾青睞,而日本小林製藥3月宣布紅麴保健品恐引發腎臟相關疾病後,並接到120人死亡、上百人住院案例,會長與社長也於7月引咎辭職。經過日本官方檢驗的結果,「禍首」矛頭指向「軟毛青黴酸」(Puberulic Acid),但當時無法確定它是否就是造成上百人死亡的元凶。如今厚生勞動省正式發布調查結果,證實造成消費者死亡與腎臟損傷的就是「軟毛青黴酸」。日本政府確認小林製藥紅麴事件中造成腎臟損失的「元凶」。(圖/達志/美聯社) 位於日本大阪的小林製藥生產的紅麴營養品,今年1月起就有收到醫院通報,稱消費者在食用後出現腎臟問題,事後累計502住院,其中因攝取問題食品死亡的有120人。針對這起事件,厚生勞動省18日公開確認,當中對腎臟造成傷害的是一種名為「軟毛青黴酸」的天然化合物。據《日本新聞網》報導,厚生勞動省針18日召開線上記者會表示,由日本國立醫藥品食品衛生研究所,透過分析和檢測小林製藥紅麴食品後,發現產品當中發現多種化合物,其中的「軟毛青黴酸」會對腎臟造成毒性傷害,因此有強烈證據顯示,此為本案真正的致病元凶。根據報導,小林製藥旗下含有紅麴的多項保健食品陸續爆出食用者出現腎臟損傷,甚至有人死亡,隨後死亡案例越來越多,而出問題的批次集中於2023年6月至8月出廠的紅麴保健品。經相關單位分析該批次的原料後,發現含有原本不應該含有的物質,經檢驗確認為劇毒的天然化合物「軟毛青黴酸」。除此之外,綜合《產經新聞》與《關西電視台》報導,受到紅麴問題影響,日本牙科醫師會稍早認為,小林製藥不是值得推薦的企業,取消推薦小林製藥製造的牙線棒、牙間刷等3項商品,而小林製藥也宣布這三項商品將暫停販賣。小林製藥的紅麴健康產品造成消費者罹患腎病。(圖/翻攝自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