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
」 台積電 AI 輝達 台股 英特爾台積電ADR重返190美元大關 法人:17日法說會牽動全球電子產業景氣
美國道瓊指數昨(11)日再創高,台積電ADR逼近歷史新高,台股加權指數上漲242點收在22901點。法人指出,17日台積電法說會將對半導體業釋出最新看法,牽動第4季產業旺季表現,更攸關2025年全球電子產業景氣榮枯。台積電美國存託憑證(ADR)漲2.59%收190.6美元,重返190元大關。台積電勁揚2.45%助攻,股價來到1045元,台股加權指數上漲242.56點,收在22901.64點,成交值新台幣3503.63億元。銀行業獲利亮眼,激勵美股收紅,道瓊工業和標準普爾500指數創歷史新高。道瓊工業指數終場上漲409.74點,0.97%,收在42863.86點,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34.98點,0.61%,收在5815.03點。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上漲60.89點,或0.33%,收在18342.94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42.005點,0.79%,收在5335.945點。展望台股下週動向,法人指出,17日台積電和大立光法人說明會,將是電子產業重要風向球,不僅牽動Q4表現,台積電對明年AI晶片及半導體產業看法,更攸關全球電子產業景氣榮枯。台積電17日法說會登場,產業人士聚焦,AI晶片需求、CoWoS先進封裝產能進展、明年上半年半導體產業展望、明年資本支出預期、競爭對手英特爾(Intel)和三星(Samsung)外包的觀察、碳費以及電價調漲等議題,將成為市場高度關注焦點。
全球前五大電腦品牌出爐「這台廠」贏蘋果 IDC:明年溫和成長
2024年第三季全球前五大個人電腦品牌出爐,蘋果僅拿下第四名。IDC(國際數據資訊有限公司)最新報告顯示,儘管全球經濟出現復甦,但2024年第三季全球傳統PC出貨量仍年減2.4%,降至6880萬台;預計明年市場將出現溫和的個位數成長,但相關的AI產品可能要等軟硬體與應用場景更多、直到2026年才會更加普及。以數據來看,今年第三季、全球個人電腦市占率冠軍為聯想(Lenovo),出貨量較去年同期成長3%至1650萬台,市占率24%;第二名為惠普(HP)的19.7%,出貨量成長0.4%、1360萬台,第三名是戴爾(Dell Technologies)的14.3%,減少4%至980萬台。華碩(ASUS)是第四名,出貨量成長10%至550萬台,市占率7.9%;蘋果出貨量大減24.2%至530萬台,衰退幅度居前6大廠之冠,市占率為7.8%,跟華碩並列第四;宏碁(Acer)出貨量成長4.4%至450萬台,市占率6.6%。IDC全球行動裝置追蹤研究經理Jitesh Ubrani表示,消費者和商用市場對個人電腦的需求已經恢復,但大部分需求仍集中在入門級產品上;較新的AI PC,如高通的Copilot+個人電腦、英特爾和AMD的同類晶片,以及蘋果預計推出的基於M4的Mac電腦,預計在未來幾個月內會推動高階市場的發展。IDC全球裝置和顯示器研究副總裁Linn Huang則表示,雖然我們預計AI人工智慧將達到無處不在的程度,但目前看來,要到2026年才會邁向大眾市場,接下來一年多的時間,將為這些支援人工智慧的硬體來開發軟體、應用場景和目標受眾。
台積電6年後恐吃掉全台23%電! 標普稱:缺電將致信用風險
標準普爾發布最新報告指出,台積電是台灣市值最高的企業之一,也是用電大戶,目前台積電的用電量估計佔全台8%,而隨著其加快先進3奈米晶片的生產,到了2030年,台積電用電量將占全台總用電量的近四分之一,約達23.7%。不過,由於台灣的供電成長速度緩慢,可能讓台積電面臨用電風險。據科技新聞網站《Wccftech》報導,標普全球稱「台積電因電力需求高而面臨信用風險」,因為晶片製造的需求,台積電的用電量上升,雖然台灣家庭用電量下降,但台電的數據顯示,台灣的電力儲備百分比仍難以達到政府的15%目標。報告指出,台積電生產10奈米晶片的用電量約為110 GW,占台灣整體電力消耗量的4%多,工業用電量則為6%以上。到了2023年,台積電開始大批生產3奈米晶片後,用電量已接近250GW,占全台整體用電量8%、工業用電量近 16%。標普也預測,待2030年,台積電用電量可能占台灣總用電量的近四分之一,即為23.7%,這是基於「2030年的晶圓出貨量將比2023年增加90%」的假設,彼時耗電量將達到794 GW。即使在最不樂觀的預測情境下,2030年的晶圓出貨量僅成長50%,台積電的用電量仍會達到418GW。隨著台積電持續推進3奈米晶片的製程,半導體製造的物理限制要求晶片製造商使用更精細波長的光在晶圓上印刷數十億個電路,對於7奈米以下製程的技術來說,極紫外光(EUV)曝光機比成熟製程的深紫外光(DUV)機台更加耗電。2022年,台積電才剛開始量產3奈米晶片時,其每12吋等晶圓掩模層的耗電量為27.7千瓦(kW)。隨著2023年3奈米生產規模擴大,消耗量躍升至40.5 千瓦。除了擴大晶片製造規模外,人工智慧產品的高需求也促使台積電增加封裝產能。截至2023年,台積電的年用電量為232GW,是英特爾(約90 GW)和SK海力士(125GW)的2倍以上。因此,電力需求成長之際,台灣也在努力維持電力儲備。
AI加持護國神山重回千金 台股26日開盤大漲近2百點
美股回檔,但AI等科技股仍屬強勢,讓台股26日仍以漲近2百點開盤,幾乎全線走紅,以貨櫃航運業最為強勢,十分鐘內衝上22959.45點高點,不過後續漲勢稍緩。分析師認為,若成交量能增至四千億以上,有利收盤站穩在波段反彈高點,挑戰23000點整數大關。台積電(2330)將在10月17日舉行法說會,9點半前台積電在小漲與平盤間晃蕩,約1005元;其他電子權值股方面,鴻海(2317)小漲1.5元、在190元,台達電(2308)在平盤與小跌間起伏、約398元,廣達(2382)小漲2.5元、在275元;高價股的聯發科(2454)漲5元、在1230元,大立光(3008)漲15元,在2650元。26日成交量較大的仍屬航運股,9點半前,陽明(2609)已破6萬張成交量,漲逾4%、在73.3元左右,萬海(2615)漲逾5%、在105元左右,成交量破5萬張;面板雙雄也很熱鬧,群創(3481)超過6萬張,漲3.8%、在16.15元,友達(2409)漲2.3%、約17.35元。前一日最受關注的,就是護國神山台積電暌違46個交易日再回千金股懷抱,為第15檔突破一千元的股票;法人認為,若接下來美元降息、熱錢湧入,新台幣升值,台股有機會價量齊揚,揮別先前低量窘境;而台積電將在10月17日舉行法說會,利多加持下,年底前股價有望上看1200元。然而因為沒有新的重大利多提振股價,美國股市周三走跌,道瓊工業指數下跌293.47點,跌幅 0.7%,至41914.75點,結束四連漲;標普500指數報5722.26點,下跌10.67點,跌幅0.2%;那斯達克綜合指數報18,082.21點,上漲7.68點,漲幅0.04%。不過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0.8%,英特爾、超微、輝達領軍上漲,其中輝達市值重回3兆美元,美光股價盤後大漲10%以上,台積電ADR小漲0.2%。
有外部壓力?傳將收購英特爾 分析師:高通持保守態度
美國無廠半導體公司高通傳出將收購英特爾,不過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指出,高通內部對於收購案持保守態度,證實了高通在無法控制的外部壓力,謹慎探索收購英特爾的可能性謠言,產業專家也直言,收購案不太可能成功,除非英特爾已經開始拆分,但也強調,英特爾絕對不會倒。郭明錤指出,高通目前在AI手機、AI PC的晶片有顯著的優勢,最大的競爭對手是蘋果,唯一的弱點在AI伺服器晶片也是英特爾的,但如果高通真的收購成功,從業務到財務都是災難性的影響。為了迎接AI的時代,郭明錤表示高通最佳的策略是從AI手機的晶片中快速產生現金流,並推動AI PC晶片的發展,建立設備端的生態系統,透過策略性投資、收購,以增強本身AI伺服器晶片的效能。如果真的收購英特爾,僅對於AI電腦晶片的業務有利,不過,目前微軟承諾在最新的平板電腦中將會使用高通ARM架構的晶片,高通的未來成長性可期,即使沒有收購英特爾,依舊可以增加AI PC晶片的市占率。由於收購案可能涉及反壟斷調查,且出售英特爾部分業務需要時間,因此郭明錤認為收購案要在短期內完成具挑戰性,可能不利於公司的財務;並強調高通的收購動機並不強烈,因為對高通會是災難性的後果,也證實高通是在外部壓力下才去評估收購可能性的謠言。智璞產業趨勢研究所林偉智直言,高通完全收購英特爾的機率相當低,除非英特爾自己先拆分部分業務,但即使沒有完成收購,英特爾也不會倒閉,後果對科技業的影響太大,屆時美國政府或者與英特爾有密切關係的公司一定會出手相救。
輝達獨大? 超微蘇姿丰:市場不會只有一種運算架構
超微(AMD)執行長蘇姿丰近日接受《CNBC》訪問,談及超微與輝達(NVDIA)之間的競爭。蘇姿丰表示:「我的看法是運算市場沒有一家獨大這回事。市場上不會只存在一種運算架構,而是每種應用都需要對應適合的運算架構。」自從ChatGPT爆紅推動AI市場起飛後,各大科技公司爭相投資發展AI模型及資料中心,讓輝達AI晶片大賣,短短一年內即在AI晶片市場搶下超過80%市占率,隨著超微、英特爾不斷推陳出新,市場競爭日漸激烈。蘇姿丰認為科技生態圈不會只有競爭,而是競爭合作並存。她表示同業之間即便在某些市場相互競爭,在某些領域仍可以是合作夥伴。蘇姿丰相信AI的長久趨勢。她表示目前各界還在摸索AI的能力範圍,但相信10年後大家不會再質疑AI的投資報酬率,屆時AI將成為人類生活主體,從商業、教育到醫療保健等生活環節都與AI密不可分。蘇姿丰預期AI加速器市場規模將在2027年前達到4,000億美元。她表示:「我真的相信AI會改變每個人的生活。一切才剛起步,所以大家要保持耐心。科技趨勢通常需要多年時間發展成熟,而非幾個月就能看見結果。」在超微急起直追之際,輝達也持續強化自身的實力。Information網站報導輝達近日打算投資1.65億美元收購AI新創公司OctoAI。OctoAI開發的軟體能優化生成式AI模型,與輝達NIM軟體開發工具組整合後能為企業用戶提升AI模型的深度學習推理能力。
英特爾股價一度大漲9%「有好消息」? 外媒:高通將收購部分業務
週五美股英特爾(Intel)收高3.31%,成交56.64億美元。股票尾盤拉升,一度漲近9.5%,最高報每股23.14每元,創8月新高。近期有報道稱,高通(Qualcomm)就收購事宜跟英特爾進行了接洽,這筆交易有可能會在晶片行業創紀錄。半個月前,根據《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說法報導,高通已有收購英特爾部分股權的可能性。該公司正在尋求收購英特爾的設計業務,以豐富其產品組合。英特爾目前正努力創造現金流,並希望剝離業務部門並出售其他資產。根據《CNBC》報導,英特爾曾是全球最大的晶片製造商,但近年呈現「螺旋式下滑」,邁入2024年後,英特爾的處境更加艱難,在8月發佈了令人失望財報,並宣布裁員15%並停發股利,一度引爆股價單日大暴跌26%,創50年最大跌幅。該公司正在艱難應對銷售的疲軟和虧損的擴大。若雙方確實談成併購,將會是歷來最大科技公司合併案之一;英特爾目前市值超過900億美元,高通市值約1,881億美元。目前雖離達成協議還很遠,儘管被視為加強美國晶片競爭優勢的機會,這種超大規模的交易肯定會引起美國司法部門的反壟斷審查, 而據研調機構Omdia 18日發布的報告中指出,預估今年Q3全球半導體產業總營收可達1758.66億美金,季增8.5%,而南韓記憶體大廠SK海力士(SK Hynix)在Q3的銷售額有望首次超車英特爾,成為全球第3。
全村挺一人3/十年九千億的教訓 DRAM+WiMAX深藏台灣科技業血淚史
日月光投控營運長吳田玉4日當著各國科技業者的面吐苦水,「最近我夜裡常輾轉難眠,半導體產業必須拿出天價的成本投資、打造工廠,很難想像未來十年要承受多少挑戰和痛苦、以及成本去達成AI的夢想。」讓這位67歲半導體老將失眠的源頭是,「我們經歷過2000年的網路泡沫,這都是歷史的教訓和學習。」台灣科技史多被認為是代工為主,但也有很多次,廠商想奪回產業主導權,甚至一度想聯盟合作,結果「身先士卒」,下場慘兮兮,例如陳水扁政府時期推動「兩兆雙星」產業政策,卻讓DRAM淪為「慘業」;就算是國際巨頭英特爾Intel要攜手台灣共同打造WiMAX聯盟,最後也以損失百億的血淚史收場。業者想起1990年代時的DRAM產業一片大好,茂矽的股票更被投資人戲稱為「卯死」(台語大賺),茂矽的EPS在1995年衝上12元,就是做DRAM製造。據DRAMeXchange的資料,台灣DRAM業者在2006年第四季時,全球市占率高達17.8%,但過了5年就下滑到只剩6.1%,同時間的三星則從24.9%躍升到44.3%,至今已成全球第一品牌。據統計,台灣的南亞科、華亞科、瑞晶、力晶、茂德五家業者,從2001年到2010年共投資了9千多億台幣,但帳面的長期債務卻已累積到1500多億台幣,而成立於1996年、台灣第一家量產12吋晶圓之記憶體製造廠的茂德,一路從德國英飛凌、韓國海力士、日本爾必達都合作過,但撐到2012年2月,仍宣佈破產下市。DRAM也曾是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寄予厚望的產業。(圖/報系資料照)前經濟部長尹啟銘曾向CTWANT記者談到那段歷史,他說,在2000年左右,台灣DRAM業者以技術移轉及合作研發為主,每年支付外國企業技術權利金總額超過200億元,因為沒有自主核心技術,生產技術及新產品推出時程落後外國大廠約一到二年,只能靠擴廠的規模經濟來競爭,韓國則因大力研發,新產品開發速度快、產品線廣,所以溢價也高,台灣業者靠景氣賺錢,碰上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時就出現大問題。所以在2008年下半,馬政府時期的行政院基於掌握關鍵技術的原則,想讓台灣眾多廠商合作成立台灣記憶體公司(TMC),與日本DRAM主要廠商爾必達合作,當時爾必達願意提供智慧財產權且參與投資,台灣則由國發基金參與。「但當時各DRAM業者背後都有不同的技術合作對象,各家狀況不一,意願不一致,整併工程很難於短期完成;甚至DRAM價格一有波動,就影響業者的合作態度。」尹啟銘說,而後有媒體炒作輿論說DRAM是錢坑,在野黨阻擋國發基金投入預算,一再延宕後,產業情勢發生變化。2012年,爾必達宣布破產,這場「台日結盟抗韓」的希望落空。國內WiMAX產業發展不如預期,全球一動撐到2015年被撤照。(圖/報系資料照)WiMAX的故事就更坎坷了,曾參與過這項技術的工程師向CTWANT記者說,這個通訊技術最早於2001年被提出,2005年時,半導體龍頭英特爾 Intel 和當時手機製造商龍頭 Nokia 宣布進行 WiMAX 的合作計畫,涵蓋行動裝置、基礎網路建設、工業用市場的開發,當時的台灣政府以WiMAX 作為第四代通訊標準(4G)的發展方針。2008年時,政府陸續發出WiMAX 執照給大同、遠傳、威達、全球一動、威邁思、大眾等六家業者,各廠商花下大量投資與人力進行研發,沒想到後來大多數電信商選擇支持3GPP 所提出的LTE技術,因為LTE只要升級現有基地台即可,原本主導的英特爾也倒戈,在2010年宣布退出 WiMAX 市場,台灣瞬間成為4G孤兒,廠商們只好陸續認賠殺出,LTE成為台灣現在4G通訊的主流,全球一動則硬撐到2015年,NCC宣布不予換照後,當時的全球一動董事長章渝坪表示,損失超過670億元,也正式宣告台灣WiMAX走入歷史。
全村挺一人2/為了AI高速運算晶片要結合光與電 台廠供應鏈「頭頂一片大烏雲」
「台灣正站在機會跟時間的十字路口,硬體首次成為新瓶頸,是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日月光半導體執行長吳田玉3日宣布,與台積電攜手領頭,邀請30家以上的廠商,組成「SEMI矽光子產業聯盟」,參與者集結台灣各領域最強業者,包括聯發科、廣達、鴻海、友達等,目標是突破技術、強化合作,並制定產業標準,甚至連競爭對手台積電和三星電子,這次也不得不同台「交朋友」AI時代改變全產業鏈,輝達執行長黃仁勳9月11日在高盛集團舉辦的技術會議上,被問到客戶巨大的AI支出能否帶來投資回報時,黃仁勳坦言這些企業「別無選擇」,只能接受。所以在今年的國際半導體展SEMICON Taiwan上,不管是歐美或日韓業者,都提到一樣的問題,就是正困於滿足「AI需要的能力」,「我們現在都在賽跑,在硬體上投入巨大成本,台灣就像是頭上壟罩著一大頂烏雲,為了維持供應鏈韌性,但走哪條路會領先或落後,是非常複雜的問題」吳田玉感嘆。吳田玉表示,所有硬體被迫加速前進,晶片密度越來越強、連結需求越來越高,熱傳導能源及速度的要求,已經和現代金屬材料的物理極限有衝突,而目前業界公認「光」是唯一解,矽光子已研發很多年,雖有技術但很貴,停留在研發和少量生產階段,但「AI發展帶來的壓力,矽光子時代會比我們預期更快來臨。」輝達最新的Blackwell平台,仍有巨大耗電與發熱問題。(圖/報系資料照)業內人士跟CTWANT記者解釋,像是輝達最新Blackwell平台,其中GB200 NVL72資料中心解決方案需要36顆CPU和72顆Blackwell GPU串在一起,晶片之間需要高速連結,過去是用導電較好、CP值高的銅線傳輸,但金屬傳電一定會有發熱和阻擋的問題,不夠快,加上發熱就會浪費電,業界想到要用光,早在20年前IBM就投入研究,英特爾研究10年,希望用光來當傳輸管道。不過電和光需要額外設備去轉換,目前常聽到的CPO(Co-Packaged Optics)技術,需要光接收器、光波導、光調變器、電流電壓放大器、驅動IC、交換器等元件整合在一起,過去是放在PCB板四處,現在則安裝在一個可以隨時插拔的插槽上,接下來是想轉為共同的封裝光學模組。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分析師劉美君表示,目前國內矽光子研發還停留在第一階段,就是透過PCB板將零件進行組裝,再透過光波導元件來進行光的轉換跟傳遞。第二個階段是由日本NTT在IOWN(全光和無線網路聯盟)所提出,想將所有晶片都放在矽基板上,用半導體方式封裝在一起,所有晶片之間的訊號傳輸,都透過「光」來傳遞,而最終目標,就是讓「晶片內」的資料也能透過光來傳輸。目前AI晶片的複雜性與運算需求,讓半導體業者驚覺無法單打獨鬥。(圖/方萬民攝)在半導體產業從事40年的應用材料總裁Gary E. Dickerson說,現在有四大重要技術面臨轉折,包括尖端邏輯、記憶體DRAM、高頻寬HBM、先進封裝整合等,未來幾年,技術會截然不同,「一個晶片,有2000個製程步驟、25種材料,以及超過100種方式來結合,現在所有半導體業者都了解,面對複雜性與日俱增,這種近乎不可能的運算需求成長,不可能再靠單打獨鬥,」但「誰先推出新產品,就能獲得巨大成功,把所有人拋在後頭。高速創新、高速學習,實驗成功,就是生死攸關的事情。」吳田玉表示,雖然台灣晶圓廠與封裝廠,以及系統設計端是世界第一,但在記憶體、材料與設備等,還需要其他區域的夥伴,因此必須「廣結善緣、多交朋友」,「這跟過去的競爭很不一樣。」
全村挺一人4/矽光子專利大多握在美國手上 台廠「去年還在虧錢」未來路還長
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預估,2030年全球矽光子半導體市場規模將達到78.6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CAGR)達25.7%,而護國神山台積電(2330)罕見攜手日月光投控(3711),在9月3日宣布組成矽光子產業聯盟,號召30家廠商一起制定矽光子產業標準,帶動近期矽光子族群,包括上詮(3363)、聯鈞(3450)、波若威(3163)、聯亞(3081)等股價強勢上漲。不過專家也跟CTWANT記者提醒,光跟電的結合在矽光子技術中非常困難,矽光子的專利數量最多的是在美國,英特爾在申請數量上排名第一,台灣要在這領域突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台積電副總經理徐國晉在矽光子產業聯盟成立大會上表示,台灣半導體產業若能集結過往豐富的半導體經驗與資源,矽光子的研發製造量能會持續壯大,為台灣未來成為「AI科技聚落」奠定良好的基礎。過去幾乎不談客戶的台積電,也罕見直接在台上簡報點名他的矽光子生態系,以海外大廠為主軸,包括如博通、科希倫(Coherent)、SK海力士、新思科技等;台廠以OSAT、ODM/OEM為主,包括:封測廠日月光、矽品(2325),緯創(3231)、技嘉(2376),上詮則是做光纖陣列元件暨組裝。鴻海(2317)董事長劉揚偉4日出席國際半導體展的論壇時也提到,矽光子技術是鴻海目前積極投入的領域,主要針對光電融合的不同接點設計,著重於研究封裝與開發元件,這項技術預計將在未來的高階晶片應用中發揮關鍵作用。SEMI全球董事會副主席吳田玉表示,矽光子是半導體的前端製程,台灣有前、後段,與晶片設計與伺服器系統,也有光學元件、光電模組與測試的智慧財產與精密機器設備,未來矽光子產品的量產關鍵在於成本與自動化,若成功整合各領域資源,將成為台灣發展矽光子產業的優勢。訊芯布局CPO矽光子先進封裝,已掌握網通晶片大廠訂單。(圖/報系資料照)永豐金證券的分析報告提到,與光通訊有關的概念股,包括矽光子設計的光聖(6442),磊晶的部分有聯亞,交換器是智邦(2345),光收發模組有波若威、眾達-KY(4977),測試介面是旺矽(6223)和穎崴(6515),封測方面則有上銓、日月光投控、訊芯-KY(6451)、台星科(3265)和矽格(6257)。CTWANT記者整理比較多分析師提到的矽光子概念股,包括訊芯-KY布局CPO矽光子先進封裝,已掌握博通等網通晶片大廠訂單,400G的矽光子模組產品可望先行量產,也積極跟客戶開發CPO光電共同封裝模組產品。法人推估,2025年該技術將進入爆發期,有望為公司中長期營運增添動能。13日股價為220元。聯亞協助英特爾推展「矽光計畫」,主要負責供應矽光上游材料磊晶及相關元件,出貨給美系客戶的金額持續增長,該客戶下單的800G矽光產品將在今年升級為1.6T規格,預估5、6月將進入產品轉換期,去年至今已出現連六季虧損,累計上半年每股虧損0.77元,第3季起出貨動能將開始轉強。13日股價為209元。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曾主導該公司矽光子技術研發,擁有大量專利。(圖/黃鵬杰攝、翻攝自intel官網)聯鈞已具有矽光子技術,雖然2023年虧錢,但今年上半年轉虧為盈,EPS 0.78元,未來營運前景看好。該公司估計今年下半年將小量生產,並與主要客戶完成認證矽光子。13日股價為179.5元。整體而言,矽光子概念股還是圍繞在光通訊與先進製程跟封裝的相關公司,不過專家也提醒,許多半導體材料在光學特性上,沒辦法符合光子電路所有功能的需求,且電子晶片才從實驗室走到商業化的階段,離大規模量產還有一段距離,產業結構也可能大幅變動。
2個月將近30萬人丟飯碗! AI熱潮受害者是「他們」
人工智慧熱潮和組織精簡化,使得科技業面臨更嚴峻的就業環境,今年8月,美國IT產業失業率飆升至6%,已有14.8萬名IT員工丟了飯碗,較7月高出3000人。而全國失業率為4.2%,根據外媒《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勞工統計局6日公布調查數據顯示,8月全美失業率降至4.2%,增加了14.2萬個就業機會,但由於人工智慧持續繁榮,8月共有14.8萬名IT員工失業,高於7月的14.5萬人,IT員工失業率從5.6%上升至6%。顧問公司Janco Associates發現,過去8個月中,就有7個月IT產業失業率高於全美失業率。Janco執行長賈努拉蒂斯(Victor Janulaitis)表示,IT員工的失業狀況是自2000年代初網路泡沫破裂以來最嚴重的,這次的罪魁禍首是人工智慧,它正在引起「巨大的變化」,堪比當時個人電腦廣泛使用時所見的狀況。賈努拉蒂斯指出,IT領域的裁員問題集中在管理後端的傳統技術工作,而人工智慧和網路安全則讓人力需求帶來成長。軟體公司Hyland Software的首席資訊長瓦特(Steve Watt)也認為,目前最需要的職位是有關資訊安全、人工智慧和雲端等領域擁有專業知識的人力。在上個月宣布裁員的大型科技公司中,「思科系統」計畫裁員7%,約影響6000名員工;半導體公司英特爾也透露,作為削減成本的一部分,今年將裁掉1.5萬名員工並暫停配息;而今年7月,軟體公司Intuit直言,計畫裁員約1800人,為轉向人工智慧招聘大量人才做好準備。報導指出,被解僱的IT員工正面臨著技能與期望薪酬不符的窘境,而科技公司削減人力不僅是為了協助公司轉向生成式人工智慧,也能更聚焦在提升效率和獲利能力。同時,一些科技工作者正在努力提升自己的人工智慧技能,以便在履歷中脫穎而出。
英特爾今年以來「股價腰斬」 恐被道瓊指數剔除
美國晶片巨頭英特爾(Intel)因1990年代的網路熱潮興起,與微軟一同成為首批被納入道瓊工業平均指數的科技公司之一。然而今年以來英特爾股價大幅下跌,有專家預測,英特爾可能會被踢出道瓊成分股。英特爾於上個月發布第二季度財報,然而表現並未達到投資人預期,加上宣布裁員15%以上,導致股價單日暴跌26%,收21.48美元,創1985年來最大單日跌幅,英特爾今年以來股價可以說是已經腰斬。而半導體業界重量級人物陳立武(Lip-Bu Tan)也閃辭英特爾董事職位,有傳言稱他對英特爾的官僚主義文化,以及晶圓代工業務的未來方向感到不滿。根據《路透社》的報導,分析師與投資者指出,英特爾今年股價已下跌近60%,成為道瓊工業平均指數中表現最差的公司。由於道瓊指數是基於股價加權,而英特爾目前是該指數中股價最低的成分股,這使得英特爾可能面臨被踢出的風險。報導中指出,英特爾若被移除出道瓊指數,將對其已受損的聲譽造成進一步打擊。先前英特爾已經因為錯失投資OpenAI的機會,未能在AI熱潮中占據領先地位,而晶圓代工業務也連續虧損。Gabelli Funds的研究分析師馬基諾(Ryuta Makino)認為,AI晶片大廠輝達(NVIDIA)有望取代英特爾成為道瓊成分股;不過西諾佛信託公司(Synovus Trust Company)的資深基金經理人摩根(Daniel Morgan)則指出,由於輝達的股價波動性較大,可能不符合道瓊工業指數偏好穩定股票的標準。摩根認為,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可能會被選入,該公司在美國擁有強大的產能,今年以來股價已上漲超過20%,達到211.09美元,接近道瓊成分股的平均股價209美元,有望成為取代英特爾的理想選項。
裁員縮減支出還不夠!英特爾傳停新廠計畫
美國晶片巨頭英特爾(Intel)近期宣布全球裁員15%,藉以縮減支出,但光是裁員還不夠,傳出英特爾將進一步刪減成本,包括可能出售可編程晶片部門Altera,以及暫停或完全停止投資320億美元在德國馬德堡的建廠計畫。外界也關注,英特爾是否會把晶圓代工業務拆售給台積電。路透2日引據知情人士透露,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將在9月中旬的董事會上提出計畫,包括如何透過出售業務來削減整體成本,但目前尚未敲定關於代工業務的計畫,包含是否要將英特爾分拆,及是否把晶圓代工製造業務賣給台積等買家。報導稱,英特爾2015年以167億美元收購的可程式化晶片部門Altera,因無力負荷,目前考慮出售部分股份,網通IC設計大廠邁威爾(Marvell)是潛在買家之一,以及可能在未來進行IPO(首次公開發行),具體日期尚未敲定。據悉英特爾的提案還包括縮減擴廠資本支出,有可能將暫停或完全中止在德國馬德堡蓋晶圓廠的計畫。消息人士表示,英特爾亦聘請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就集團可以出售和保留哪些業務,向董事會提出建議。3年前,英特爾在季辛格帶領下重返晶圓代工領域。市場專家曾預測,光是來自美政府晶片製造訂單就可產生可觀的利潤。但由於通膨因素,建廠所需的資本支出不斷增加,而英特爾在處理器市場優勢也被輝達近乎壟斷的地位所掩蓋。摩根大通分析師在1日發出的報告中寫道,如果英特爾落實分拆計畫,供給縮減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將有利台積電。但知名分析師陸行之坦言,英特爾晶圓代工的營業虧損率為-65%,等於賣一片1萬美元的晶圓會虧掉6550美元,成本達16650美元,即使晶圓製造業務是免費送給別人,也真的是誰接誰燙手。
獨/胡采蘋嗆「誰只買一顆CPU」挨轟 光華資深員工幫Emmy上一課
財經網美Emmy(胡采蘋)在近期談論到Intel處理器的影片中吐槽「到底有誰會去光華商場買單一顆處理器回家?」、「你是有看過一顆 Intel 處理器擺在店裡面賣的嗎?」結果相關言論瞬間引發大量網友轉發、吐槽,該支影片因此被下架。而《CTWANT》獨家訪問到一名光華商場的資深員工,他清楚解釋「盒裝」與「散裝」的差別,但也坦言目前的確很少人在賣「散裝CPU」了。財經網美Emmy(胡采蘋)在「報應!【英特爾爛到變成習禁評?】被台積電張忠謀狠甩腦後」影片中提到Intel最新CPU的災情,後續甚至還修改退貨政策,將原本納入保固的「散裝CPU」取消退貨權利,她在影片中「理直氣壯」的說:「誰不是買電腦的時候,裡面已經裝了Intel的CPU嗎,我這輩子,我就沒有看過一顆CPU躺在店裡面要賣給我的」、「這真的太荒謬了,到底有誰會去光華商場買單一的一顆處理器回家呢?」(合成圖/翻攝自YouTube)而這些言論也引起不少熟悉電腦組裝的網友們的嘲笑。甚至有網友留言調侃「各位當過工具人的brothers,我們真的沒有權力糾正Emmy關於沒有盒裝CPU的這件事,是我們太寵她們了。」影片在發布當晚隨即遭到下架,胡采蘋本人則在今天(26日)在粉專上發布長文道歉,坦承是自己經驗狹隘、閱歷不足,但還是強調自己沒有看過「盒裝版本」的CPU。《CTWANT》獨家訪問到一名在光華商場從業多年的銷售人員,該名銷售人員表示,如果以Intel的退貨政策來講,的確是指「盒裝CPU」與「散裝CPU」沒錯,但胡采蘋可能把「店家組裝完成的電腦」內的CPU當成散裝CPU。該名銷售人員解釋,就以光華商場各店家的習慣,民眾在購買電腦時,也是一個零件、一個零件購買後回去組裝,這時候使用的都是「盒裝CPU」,所以不論是採購店家自組的套裝電腦,或是委託店家組裝電腦,店家通常都會將CPU的外盒包裝放在主機板的盒子內,同時也會交代消費者務必要保管好,因為這涉及到CPU的保固處理問題。至於所謂的「散裝CPU」,該名銷售人員指出,在以前個人電腦需求量大的時候,光華商場中有不少店家都曾進過「散裝CPU」販售,這類CPU與官方CPU最大的差異就是外包裝以及價格,官方的CPU有著完整的盒裝,而散裝CPU只有簡單的塑膠蓋保護著,價格上也是官方CPU偏貴,散裝CPU比較便宜。散裝CPU是指這種只靠單純塑膠保護殼保護的CPU,並不具備原廠盒裝。(圖/翻攝自Ebay)該名銷售人員也提到,在以前,散裝CPU大部分的來源都是國外的水貨,或是一些品牌電腦廠商用不到、沒用完流出來的散貨,甚至也有可能是拆機件、二手貨,因為當時CPU更替沒有像現在這麼快速,再加上價格比較便宜,所以十分受到當時消費者青睞。但該名銷售人員也提到,如今的光華商場,如果要看散裝的CPU,在一般店家基本上是找不太到,可能只能去一些專營二手電腦零件的販售店,或是網路賣場才有機會。一般店家所呈列的,都是來自官方的盒裝CPU,即便是海外進口的水貨,也是有完整官方包裝的,差別只在盒子上的標籤而已。因為價格問題,在中國當地的組裝市場中,還是很流行散裝CPU,但品質就需要深入研究。(圖/翻攝自壹讀)
財經網美影片嗆「誰只買一顆CPU」 慘遭瘋狂群嘲1天後道歉
財經網美Emmy(胡采蘋)在近期談論到Intel處理器的影片中吐槽「到底有誰會去光華商場買單一顆處理器回家?」、「你是有看過一顆 Intel 處理器擺在店裡面賣的嗎?」結果相關言論瞬間引發大量網友轉發、吐槽。該支影片馬上被下架,胡采蘋隨即在FB粉絲專頁上道歉,表示腳本是由一名不到30歲的研究員撰寫,但他自己確實沒有看過盒裝版本CPU。財經網美Emmy(胡采蘋)在「報應!【英特爾爛到變成習禁評?】被台積電張忠謀狠甩腦後,轉頭跪舔台灣。晶片良率淒慘股價崩盤!季辛格賣EUV廠出清ARM安謀股票」影片中提到Intel最新CPU的災情,後續甚至還偷偷修改退貨政策,將原本納入保固的「散裝CPU」取消退貨權利。為此,胡采蘋在影片中痛批「那如果你是買散裝的CPU的話,你跟誰買電腦麻煩你就跟誰去吵」、「這真的太荒謬了,到底有誰會去光華商場買單一的一顆處理器回家呢?我有看過一顆白菜擺在菜市場上面賣,我有看過一顆番茄、一顆蛋糕放在店裡面賣,請問大家,你是有看過一顆Intel處理器在店裡面賣的嗎?」(合成圖/翻攝自YouTube)胡采蘋甚至在影片中提到「誰不是買電腦的時候,裡面已經裝了Intel的CPU嗎,我這輩子,我就沒有看過一顆CPU躺在店裡面要賣給我的」。(合成圖/翻攝自YouTube)沒想到就是因為這些言論,意外引起不少熟悉電腦組裝的網友們的嘲笑。甚至有網友留言表示「各位當過工具人的brothers,我們真的沒有權力糾正Emmy關於沒有盒裝CPU的這件事,是我們太寵她們了。」而這段影片瞬間也引起不少網友關注、截圖,甚至是轉載,而影片本身也在短時間內被下架。(圖/翻攝自YouTube)後續胡采蘋也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過去的經驗裡,自己接觸到的大部分CPU都是散裝,並未見過盒裝版本。同學們組裝電腦時,多是直接給店家一個配置單,過幾天再去取機,從未單獨購買過盒裝CPU。胡采蘋也提到,這次劇本初稿的撰寫者年齡不到30歲,他的經驗與自己相似,因此未能充分考慮到多重查證的重要性,沒有在劇本中修正不精確的用語,結果引發了爭議。她解釋,影片中提到的「沒有一顆一顆賣」,指的是盒裝零售版,而非所有CPU。然而,網路討論顯示,許多人確實有購買盒裝CPU的經驗,甚至一些朋友也表示自己是買的盒裝版。這讓胡采蘋意識到個人經驗的局限性,也認識到自己和那位年輕研究員在這方面的閱歷不足。文末胡采蘋表示道歉,坦言內部多位成員其實早已察覺影片內容不夠精確,但當時認為問題不大,未及時提出異議,目前團隊也就這點在進行內部討論中。有在光華商場從業多年的銷售人員分析,如果以Intel的退貨政策來講,的確是指「盒裝CPU」與「散裝CPU」沒錯,但胡采蘋可能把「店家組裝完成的電腦」內的CPU當成散裝CPU。他進一步解釋,民眾在購買電腦時,也是一個零件一個零件購買後回去組裝,CPU的外盒包裝通常會放在主機板的盒子內,而這時候,電腦內的CPU仍然是屬於「盒裝CPU」。但在以前個人電腦需求量大的時候,光華商場的確有不少店家都曾進過「散裝CPU」販售,這類CPU與官方CPU最大的差異就是外包裝以及價格,官方的CPU有著完整的盒裝,而散裝CPU只有簡單的塑膠蓋保護著,價格上也是官方CPU偏貴,散裝CPU比較便宜。不過,如今的光華商場要找散裝的CPU,在只能去一些專營二手電腦零件的販售店,或是網路賣場才有。一般店家所呈列的,都是來自官方的盒裝CPU,即便是海外進口的水貨,也是有完整官方包裝的。玻璃櫃台內所擺放的藍色盒子就是Intel的CPU,黑色的則是AMD的CPU。(圖/翻攝自Google地圖 原價屋)
總投資額達3600億!台積電今舉行德國廠動土典禮 德總理蕭茲出席
台積電德國德勒斯登廠(ESMC)20日舉行動土典禮,台積電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率團親自主持。德媒透露,德國總理蕭茲及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都將出席,並發表演講,德勒斯登所在的薩克森邦總理克里契麥(Michael Kretschmer)與其內閣5位部長等官員都將出席,這是薩克森邦史上最大筆的外國直接投資案,備受當地期待。台積電在2023年8月宣布,在德國與博世(Bosch)、英飛凌(Infineon)和恩智浦(NXP)等合資設廠,共同在德勒斯登投資歐洲半導體製造公司(ESMC),提供車用先進半導體製造服務。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指出,蕭茲和范德賴恩都會出席動土典禮,顯見德國高度重視台積電的投資,期望台積電投資後,能帶動周邊半導體的群聚效益。德媒《薩克森日報》19日報導,估計有150至200位嘉賓參加動土儀式,台積電的總投資額約100億歐元,幾乎一半來自德國政府。這一高額資金投入,得益於去年9月正式生效的歐盟《歐洲晶片法案》,該法案放寬了嚴格的補貼規定。該晶片工廠預計將創造2000個工作職位,自2024年起獲聘為ESMC總裁的克伊區(Christian Koitzsch)宣布,明年開始會有一項雙重任務培訓計畫,預計招收機電工程師和微技術專家,目前已組建一支20人的團隊,一半來自台灣的同事。劉佩真分析,歐洲的強項在於設備、車用供應鏈,原本英特爾也有意赴歐洲投資,但英特爾內部問題多,現在暫緩赴歐投資,歐洲半導體產業的自主製造不強、占比僅約7%,台積電設立ESMC後,可帶動群聚效益,歐洲期望2030年半導體自主製造占比,能一舉衝破20%,並藉此強化供應鏈的完整性。前外資半導體分析師、騰旭公司投資長程正樺表示,德國廠規模相較於台積電其他廠並不算太大,且以成熟製程28奈米為主,但對台積電布局歐洲市場、擴大車用半導體版圖很有幫助。不過,由於投資金額不算高,預料台廠受惠有限。
AI中下游組裝利潤不如預期? 鴻海14日法說聚焦GB200、iPhone 16
台股一周以來震盪,其他電子類股跌7.2%,AI中下游組裝利潤不如預期,鴻海周跌9.7%,9日收盤價168.50元,漲幅達3.06%;8月14日登場的法說,市場預期會聚焦在輝達GB200、蘋果iPhone 16備貨等進度。法人分析,面對反彈後局面波動幅度應會縮小,搶短應謹慎淺嚐。科技股焦點還是在AI,關鍵個股是輝達,輝達上週曾跌破100美元價位,回補了跳空缺口,後續要觀察八月下旬的財報。近期最火熱的話題即是,大型科技公司巨額投入AI,到底是「未來投資」,還是「要股東買單的賬單」。美股「七巨頭」輝達 NVDA、META、特斯拉TSLA、亞馬遜AMZN、谷歌GOOG、微軟MSFT和蘋果AAPL,股價在2023年大漲,而在同一時期,標準普爾500指數則只整體上漲了24%;現在在AI的資本上共投入了千億美元。AI涉及供應鏈廣,整個AI產業包括製造組成伺服器的晶片和關鍵零組件的上游、伺服器代工廠的中游,以及軟體服務公司的下游。AI概念股上游供應鏈(AI技術研發及硬體製造)來說,GPU的Nvidia輝達、AMD超微、Intel英特爾。CPU的AMD超微、Intel英特爾。DRAM的三星、SK海力士、Micron美光。晶圓代工的台積電、矽智財IP的世芯-KY、創意、M31、智原;網通的聯發科、智邦;管理晶片BMC的信驊、新唐;高速傳輸的譜瑞-KY;封測的日月光。電源供應器為台達電、光寶科、群光。還有散熱部分有奇鋐、雙鴻、超眾、建準。伺服器電路板(PCB)則為金像電、博智、健鼎。銅箔基板(CCL)的台燿、台光電、聯茂。伺服器機殼的勤誠、偉訓、營邦。CPU插座的嘉澤。AI概念股中游供應鏈(伺服器製造及組裝),包括伺服器品牌廠的HP、戴爾、聯想、技嘉。伺服器代工廠的鴻海、廣達、緯穎、英業達。下游供應鏈(軟體服務及AI應用)有大型雲端服務業者的亞馬遜 AWS、微軟 Azure、Google Cloud、Meta。AI公司的OpenAI、DeepMind。算力服務的台智雲(華碩旗下)。永豐投顧表示,儘管美股出現止跌反彈,但是市場會開始嚴格檢驗AI投資的成效、景氣狀況,本週有美國CPI數據公布,能否營造景氣穩定、利率看跌的環境,值得留意;還要繼續觀察美國總統大選中,川普將會繼續申述他的關稅政策,民主黨也可能繼續推出科技戰的措施,也會引發相關產業波動。
AI新勢力1/「吃電怪獸」引爆能源話題 這小子挑戰教主「用這方法」就不需新核電
首場「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8月8日啟動,4小時的能源議題討論中,核電從「反核」或「擁核」是非題,轉為「多選題」,擔任副召集人的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以深知企業購買綠電苦楚而力挺核電,尤其台灣經濟邁入AI新世代,「沒電力」就等於「沒國力」。童子賢挺核主張,關鍵源自ChatGPT問世掀起全球AI人工智慧巨浪,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被冠上「AI教父」,然而獨霸AI晶片市場的輝達GPU,跑出超級算力也極度耗電,成了「吃電怪獸」,科技大咖急尋解方。不過,「『CPU+GPU+NPU』能一舉解決AI設備又貴又耗電的痛點。」這話出自43歲的耐能(Kneron)創辦人暨執行長劉峻誠。凱米颱風襲台前夕,台北市電腦公會7月23日舉辦「迎向AI新時代-從COMPUTEX看台灣資通訊產業的下一步」記者會,CTWANT記者觀察,現場座無虛席,賓客不畏風雨,就是為了聽童子賢的AI與核電看法。記者會上,主持人做球給童子賢,將話題轉向能源議題。童子賢滔滔不絕地解釋,台灣去年用電2821.4億度,3、4年後就會超過3000億度,若一度發電成本差1元,一年就要多花三千億元,「如果搭配3成綠能、3成核能,以及4成火力發電,這樣經濟效率較高的排列組合,省下經費就可以彌補健保的缺口、高等教育跟研究的需求,這樣更有意義。」「沒電力就沒算力,沒有算力就沒有國力!」童子賢慷慨激昂地開出解方,必須要重新考慮核電,其他大老也連連贊同時,輪到坐在最邊邊的第七位演講者,卻說出不同看法。「完整的(AI運算)系統應該是CPU+GPU+NPU」,而非單純用GPU跑AI,因為代價太大,用了NPU這樣的低功耗晶片後,「就不需要像童董事長一直在講的,甚至要蓋核電廠才有電力去支持這種運用。」劉峻誠一開口,竟然直球對決童子賢,台下引起一陣騷動。圖為氣象署第6代高速運算電腦,也建置GPU架構系統。(圖/報系資料照)不同處理器在AI系統中扮演不同角色,CPU(中央處理器)為電腦核心處理單元,負責執行和控制,處理基本運算和邏輯運算,GPU(圖形處理器)為了圖形和影像處理而生,擅長並行處理大量數據,隨深度學習興起,被廣泛應用於AI運算中,NPU(神經處理器)專為AI推理任務設計,能在低功耗情況下高效執行深度學習模型。在輝達GPU制霸下的AI算力有多耗電?國際能源總署(IEA)提到,使用Google搜尋網路,平均每次耗電0.3Wh,使用ChatGPT平均耗電2.9Wh,將近十倍。高盛證券預估,2023年至2030年間,全球AI資料中心對電力需求將增長160%,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甚至憂慮,未來兩年「晶片荒」將轉為「電力荒」。經濟部能源署也「保守估計」,在AI帶動下,我國用電量10年將增加32%,拉高到3641億度左右。據此,當各國及科技龍頭展開AI算力軍備競賽,巨資向輝達購買GPU,同時也面臨接踵而來的耗電與排碳問題。Supermicro美超微全球業務資深副總裁周政賢向CTWANT記者表示,AI運算要大量的電,部分是為了散熱,所以「液冷」技術開始受重視,畢竟「新設電廠在許多國家,都不是件容易的事。」IP矽智財大廠安謀Arm執行長瑞恩‧哈斯日前也表示,到2030年,AI資料中心會消耗美國電力20到25%,比現在的4%大幅增加,所以他們現正砸錢研究如何降低人工智慧技術的功耗。NPU業者劉峻誠給出另一個方向,「GPU其實不適合跑AI,因為他太貴、太耗電,台灣總不能到處都蓋核電廠。」「如果我們把NPU真正發揚光大,台灣就不會在AI時代只是個製造和代工業,是我們能真正掌握、自建專屬台灣且有影響力的AI。」AI時代需要大量電力,讓核電廠的存廢引發各界關注。(圖/CTWANT資料照)「年底有好幾家雲端大廠,已經非常明確要做『類NPU』架構,而且是國際的一線大廠,這事正在發生!」劉峻誠得意地向CTWANT記者說。事實上,英特爾去年推出的新款Core Ultra處理器晶片,測試20次AI圖像生成時發現,NPU執行任務要20.7秒,僅花CPU一半的時間,功耗更降低75%,只有10瓦,優於GPU的37瓦,整體效率提升7.8倍,若將NPU與GPU結合使用,處理時間更僅需11.3秒,最後推出結合三種模式的晶片。一位業內人士向CTWANT記者表示,這類型CPU+GPU+NPU的做法,會越來越普遍,雖然GPU的算力還是比較強,但應用在消費性電子產品上,NPU的省電優勢不容小覷,而輝達GPU獨霸的AI高算力系統,要如何擺脫吃電怪獸的桎梏,大家也拭目以待。
台股8日開盤再跌400點 AI強勢貢獻營收華碩逆勢飆漲衝500元大關
美股開高走低再度下挫,也讓台股8日以跌逾400點開場,權值股台積電(2330)開盤下跌2%左右,成900關卡保衛戰,聯發科(2454)跌約3.5%,電子五哥一改前日強勁走勢,分別有1到4%左右的跌幅,金融股大多以小跌開出,比較特別的是華碩(2357)在一片淡綠時逆勢大漲6%,衝上500元大關。華碩7日舉行法說會,第二季獲利超乎預期,單季EPS15.9元、為近九個季度高峰,上半年EPS賺逾兩個股本。共同執行長許先越表示,公司先前訂下2027年整體伺服器營收拚五年增長5倍的目標,可望提前於今年度就達陣。華碩表示,目前已能提供從板卡、整機系組到大型機櫃,甚至是多重晶片平台的多元解決方案產品;AI伺服器業務於上半年高速成長後,下半年仍以輝達H100/H200為出貨主力,華碩身為輝達第一波合作廠商,AI伺服器單季營收續創高,整體伺服器業務單季營收占達品牌合併營收的10%到15%。華碩也持續看好AI PC市場,並認為PC產業將迎來新的成長週期,而華碩在上半年微軟定義之Copilot+ PC的AI PC領域中,已拿下25%的市占,下半年AI PC將是產業出貨重點,華碩針對包括高通及超微、英特爾等新平台,都有AI PC產品應戰。英業達(2356)繼第二季筆電及伺服器出貨動能為業績大進補後,7月營單月營收555.33億元,刷新單月歷史新高紀錄,月增9%、年增32.75%。前七個月合併營收也以年增16.24%、達3,401.98億元。聯強(2347)公布7月營收,在四大業務全面走升帶動下,也再度改寫同期歷史新高,達到358億元,年增12%。累計今年前七個月營收2,397億元,亦創歷史新高紀錄,並較去年同期成長11%。台北股市7日終場上漲794.26點或3.87%,收在21295.28點,漲點再創歷史新高,日K連2紅、並且站上5日線,成交量為4433.25億元。但美股7日收盤時,美股道瓊工業指數下跌234.21點或0.60%,收38763.45點;標普500指數下滑40.53點或0.77%,收5199.50點;那斯達克指數下挫171.05點或1.05%,收16195.80點;費城半導體指數挫跌141.30點或3.09%,收4426.27點。雖然AI概念產業持續加持台廠營收,但對於美股來說,被認為大型科技股已過度上漲,近期財報削減人們對AI的熱情,輝達股價重摔5.08%至98.95美元,失守100美元大關,美超微營收低於分析師預期,暴跌20.14%,至每股492.7美元。
台股重挫...台積電跌破「劉德音防線」 單日市值蒸發2.28兆元
受美國景氣衰退疑慮、中東政治情勢升溫等利空因素影響,台股5日大跌1807點,失守2萬點大關,護國神山台積電也罕見亮燈跌停,11年來首見,收在815元,下跌88元,跌幅9.75%,失守839元的「劉德音防線」,單日巿值蒸發2.28兆。但也吸引散戶湧進大買零股,交易量高達1539.97萬股,寫史上最大交易量!台積電先在2日收盤失守季線,一度跌破900元關卡,終場收在903元,創單日最大下跌金額紀錄,市值蒸發1.47兆元來到23.42兆元;5日持續重挫,以852元開出,盤中下跌至813元亮燈跌停,僅1天市值又蒸發2.28兆元再創新紀錄,市場預期若沒有利多因素浮現,6日將面臨800元關卡的保衛戰。台積電前董事長劉德音在今年股東會上應股東要求給出有智慧的話,幽默回應「買台積電股票」,當時股價在839元,股東會後股東人數暴增11.3萬人,股價在1個月內先後突破900、千元大關,但昨日劉德音防線仍不敵市場不安情緒。法人指出,美國經濟前景不確定性及大型科技股的財報、財測普遍不如機構預期,因此引發大規模股價修正,這些科技股包括蘋果、英特爾都是台積電的客戶,雖然基本面沒有太大的改變,但也會影響台積電下半年的營運。台積電大跌88元,但台股散戶大軍仍積極搶進,5日零股交易量達1539.97萬股,成交金額124.48億元,第2大零股交易量在7月19日,當時台積電跌破970元,成交量達1260.95萬股。台股5日重挫,含「積」量高的ETF也無法倖免,有54.15%台積電成分的0050,下跌15.95元,收158.75元,跌幅9.13%;成分達51.93%的006208,下跌8.7元,收93.7元,跌幅8.5%;62.13%成分的0052,下跌16.6元,收在153.45元,跌幅9.76%。不過,這些含「積」量高的ETF也受到散戶青睞,大舉買進零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