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網膜
」 視網膜 視力 糖尿病 眼睛 失明
糖尿病恐併發視網膜病變 醫師籲定期檢查守護視力健康
糖尿病不僅影響血糖控制,更可能導致多種併發症,其中視網膜病變對患者視力的威脅最為嚴重。35歲的王小姐雖然血糖控制良好且無視力問題,但在例行回診時,經醫師建議進行眼底檢查,意外發現視網膜已有輕微病變。所幸及時發現並轉介眼科治療,避免視力進一步損害。此案例顯示,即使沒有明顯症狀,定期檢查仍是守護眼睛健康的關鍵。早期發現病灶 預防症狀惡化臺中榮總嘉義分院新陳代謝科主任吳崇榮指出,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見且危險的併發症之一。許多患者因為視力無明顯問題而忽略檢查,但事實上,視網膜病變初期並無症狀,等到察覺時往往已錯過最佳治療時機。統計顯示,每4位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位可能發展成視網膜病變,且隨著病程延長,發病機率逐年上升,10年後可達60%,20年後高達90%。為了守護「靈魂之窗」的健康,醫師建議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進行一次眼底檢查。全方位照護 靠科技輔助吳崇榮主任表示,對確診糖尿病且正在服用血糖藥物的患者,會在門診看診時由醫師評估並開立眼底鏡檢查單。目前糖尿病衛教室配備3D全自動眼底攝影機,免去散瞳的麻煩,檢查便捷快速,並由AI輔助判讀眼底圖,提升診斷準確度。如眼底檢查結果異常,個管師將協助轉介至眼科門診,進行後續追蹤和治療,避免視網膜病變惡化,降低失明風險。即使檢查結果正常,仍建議每年進行一次檢查。吳崇榮主任也提醒患者,應與醫師共同合作,規律服藥、調整飲食,保持血糖穩定,有效預防併發症,讓糖尿病控制更全面、更有效。【延伸閱讀】斑馬線怎麼歪了? 45歲男就醫檢查眼底出血,竟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新型降血糖藥物大發現!降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低血糖和心衰竭風險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4585

男子遭高爾夫球重擊眼球 右眼視網膜嚴重受損!永久失明
英國格洛斯特郡(Gloucestershire)一名44歲建商相當熱愛高爾夫,不過,他某次和朋友在高爾夫球場上打球時,遭到一顆球友打出的高爾夫球擊中眼睛。而此意外導致他右眼失明,無法再繼續工作,生活陷入困頓,最終不得不賣掉自己的房子過活。根據《每日郵報》等外媒綜合報導,英國格洛斯特郡萊德布魯克村(Lydbrook)一名44歲建商利(Leigh Powell)相當熱愛打高爾夫球。結果在去年6月14日,他與好友在當地的高爾夫俱樂部打球時,卻發生一起意外。當時,利突然遭到另一名球友擊出的高爾夫球打中臉部,讓他瞬間暈倒在地上,昏迷了5分鐘後他才醒來,現場所有人都一度以為他已經死亡。利被緊急送醫後,因為眼部嚴重腫脹,只能等到5個月後眼睛消腫,才能進行詳細檢查並安排手術。利表示,當下他被擊中時,到處都是血,相當痛苦「我從來沒有感受過這樣的疼痛,我只是不停地尖叫,甚至嗎啡也無無法緩解。」事故發生後,雖然現場的人馬上打電話叫救護車,但醫護人員說需要5個小時才能到場,因此他只能先暫時用冰敷袋敷住眼睛,再請父母開車送他到醫院。事後,檢查結果出爐,醫生告知利的眼球從晶狀體到視網膜都全部碎裂,右眼將永久失明。雖然後續利有進行手術,不過情況似乎不太理想,目前只能先配戴一副特殊的隱形眼鏡,希望能恢復視力。利也透露,自己因為無法繼續從事建築工作,每個月損失約4000英鎊(約新台幣17萬元)的收入,目前只能依靠每月360英鎊(約新台幣1.5萬元)的政府補助維生。但因為這筆錢遠遠不夠支付生活開銷,因此他只能賣掉自己的房子過活。

手機護眼模式「真的護眼」? 醫曝有效護眼5撇步
現代人手機不離身,多數時間都在滑手機,所以不少人都會使用手機護眼模式,但這個模式真的護眼嗎?對此,重症醫師黃軒說明,護眼模式僅減少藍光,但不是護眼的全部,如果要真正護眼,還是要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黃軒在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表示,手機的護眼模式(夜間模式或藍光濾波模式)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藍光的影響,但並不代表能完全「護眼」,這種模式主要透過降低藍光(短波長光)來減少視網膜細胞的刺激,理論上可以減少眼睛疲勞,特別是在夜間使用時, 但實際上,它的護眼效果仍然取決於使用習慣、螢幕亮度、觀看距離等因素。黃軒指出,護眼模式無法完全防止眼睛疲勞,即使開啟護眼模式,長時間盯著螢幕仍會導致眼睛乾澀、近視加深等問題;護眼模式影響顏色準確性,對於需要色彩精準的工作,如設計、修圖,護眼模式可能影響顯示效果;護眼模式僅減少藍光,但不是護眼的全部。至於如何更有效護眼?黃軒提到,每20分鐘看遠20英尺(約6公尺)外,至少20秒、調整螢幕亮度與對比度,避免過暗或過亮、適當休息,避免長時間連續使用電子產品、使用人工淚液,減少乾眼症狀,或是在光線充足的環境下使用手機,不要在完全黑暗的地方盯著螢幕。黃軒直言,護眼模式不是萬能的,它能減少部分藍光影響,但不能完全防止眼睛疲勞或視力惡化,如果要真正護眼,還是要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包括適當休息、眨眼、保持適當距離,以及避免過度使用電子產品。

右眼視力模糊!東西看不清楚 男子就醫才知罹「全白型白內障」
一名33歲的伍姓男子近半年右眼視力逐漸模糊,但他不在意也未就醫,直到連近在眼前30公分的物體都看不清楚,才決定到眼科就診,經檢查發現竟是「全白型白內障」。白內障視力模糊 接觸放射線及糖尿病、類固醇恐增罹病率羅東博愛醫院眼科汪玟儀醫師表示,白內障是指眼睛內的晶狀體逐漸混濁,無法有效透光,導致視力模糊。雖然大多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展,但也可能因眼部外傷、長期曝曬於紫外線下、接觸放射線、糖尿病、遺傳因素、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化療、吸菸、酗酒等因子導致提前發生,對視力造成嚴重影響。白內障有許多不同類型,包括核性白內障、皮質型白內障、後囊型白內障等。其中,全白型白內障是最為嚴重的類型之一,晶狀體完全混濁呈現全白色,幾乎完全阻擋光線進入眼睛。全白型白內障 高端顯微手術治療恢復視力目前醫療上針對白內障,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白內障手術」,術中會移除已經霧白化的水晶體,換上人工水晶體。不過,羅東博愛醫院眼科醫師汪玟儀提醒,有些患者本身可能伴隨有視網膜或視神經病變,但白內障阻擋眼內後方的結構,像是視網膜和視神經,使得術前無法清楚檢查到視網膜和視神經的狀況,即使白內障手術成功,也可能影響視力恢復。個案伍姓男子之白內障為全白型白內障,晶狀體變得混濁且腫脹,使得前囊與水晶體分界不清,增加治療手術難度。醫療團隊採用高端顯微手術設備搭配染劑,提高視野清晰度、降低手術難度,成功幫助伍男重拾視力。並非專屬年長者 應及早發現與治療由於雙眼共用,因此白內障早期容易被忽略,汪玟儀醫師強調,白內障並非只是年長者的專利,年輕人同樣可能受到其影響。無論年齡大小,及早發現白內障並進行手術治療,能降低手術風險也提高治癒機率,是保持視力健康的重要關鍵。【延伸閱讀】白內障不再是老年人專利!德國高階科技助攻 精準找回清晰視力微創飛秒雷射精準定位 白內障患者重獲高品質視力新選擇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4525

40歲男「和貓共用水杯」體內爬滿寄生蟲 消化道險大出血害命
不少貓咪會喝人的水杯,因為貓是天生的好奇動物,看到主人使用水杯,牠們可能會想要模仿或探究其中的水源。然而近日福建福州一名40歲男子因頻繁腹痛就醫,竟發現體內有寄生蟲,而感染的原因正是和家中的貓共享水杯。根據陸媒《星島頭條》的報導,該名林姓男子一個月前撿到一隻流浪貓,細心餵養並照顧牠的日常起居。然而他與貓共享水杯的習慣,卻埋下健康隱患。林姓男子因頻繁腹痛,在發病後緊急入院,經檢查發現十二指腸內布滿吸血鉤蟲,若未及時治療,恐引發消化道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所幸經過驅蟲治療,他目前已脫離危險。醫生表示,感染原因與男子和收養的流浪貓共用水杯有關。醫生表示,貓的口腔衛生難以保證,與貓共用水杯可能導致寄生蟲感染。對此,醫生也提醒,寵物雖然可愛,但飼養過程中應保持良好衛生習慣,避免與寵物共用餐具或飲水器皿,以降低寄生蟲感染風險。事實上,台北榮民總醫院曾經科普4種會傳染人類的寵物寄生蟲,像是弓漿蟲,這種以貓科動物為最終宿主的寄生蟲。一般來說,免疫系統正常的人即使感染,往往不會出現明顯症狀,僅有少部分患者可能會經歷淋巴結腫大、倦怠等不適。然而對於孕婦來說,弓漿蟲的影響則不容忽視,若孕婦在懷孕前已感染並產生保護性抗體,則可避免胎兒受到影響,但這種抗體的持續時間目前仍無定論。相對而言,未曾感染且未具有抗體的孕婦,一旦懷孕期間遭受感染,可能會透過胎盤傳染給胎兒,嚴重時甚至導致胎兒死亡、新生兒水腦症、小腦症或視網膜脈絡膜炎等疾病。專家提醒,孕婦應避免生食或接觸受污染的食物,也應減少與野外貓隻接觸,避免清理貓砂,如有需要則應戴手套並確實洗手。家貓應以飼料或罐頭餵食,避免生食,以降低感染風險。除了弓漿蟲,蛔蟲症也是一種常見於溫帶及熱帶地區的寄生蟲病,主要透過食入被蛔蟲卵污染的食物而感染。當人體吞入蟲卵後,幼蟲會在腸道內孵化,並進入腸壁寄生於內臟,進而導致內臟幼蟲移行症,影響健康。為了有效預防,專家建議飼養寵物的民眾應定期進行驅蟲,並用熱水消毒寵物的床單。此外,保持居家環境及廁所的清潔,同時在處理貓狗的排泄物後,務必徹底洗手,以降低感染風險。另一種透過食物或水源傳播的寄生蟲病是梨形鞭毛蟲症,當人體食入遭受囊體污染的食物或水後,可能會被感染。部分感染者並無明顯症狀,但部分病人則可能會出現漸發性的腹瀉,影響日常生活。因此專家提醒民眾應避免食用或飲用未經煮熟的食物或未煮沸的水,以確保食品安全。此外,犬心絲蟲病不僅會影響狗,也可能感染貓及其他野生肉食動物,並透過病媒蚊叮咬傳染給人體。雖然人類並非這種寄生蟲的適當宿主,因此危害有限,但仍有少數案例顯示,寄生蟲可能會寄生於肺臟、體腔或皮下,形成結節或腫塊。為了降低感染風險,專家建議民眾應保持環境清潔,積極滅蚊,並在家中加裝紗窗、紗門。因此飼養寵物的家庭也應定期進行預防性投藥,以有效防範犬心絲蟲的威脅。

最新技術「牙齒移植到眼睛內」 加拿大盲人有望「重獲光明」
加拿大男子查普曼(Brent Chapman)因罹患罕見疾病導致雙眼失明,而如今透過創新的眼科手術「骨齒角膜義眼植入術(osteo-odonto keratoprosthesis, OOKP)」即將重見光明。這項手術利用患者自己的牙齒製作人工角膜支撐結構,使患者的視力得以恢復。目前這項技術在其他國家已有多年應用,並成功幫助許多患者重獲視力,而查普曼則是加拿大首批接受該手術的患者之一。綜合外媒報導指出,現年33歲的查普曼來自北溫哥華(North Vancouver),他在13歲時因服用止痛藥布洛芬(Ibuprofen)引發史蒂文斯-約翰遜症候群(Stevens-Johnson syndrome),後續導致嚴重自體免疫反應,雙眼也因此失明。過去20年間,查普曼接受50次手術,其中包括10次角膜移植,儘管部分手術曾暫時恢復視力,但最終都無法持久。「每當視力恢復時,我都無比興奮,但當它再次消失時,那種打擊讓我陷入抑鬱,」查普曼希望這次手術能徹底改變他的命運,讓他再次打籃球、旅行,甚至重新獨立生活。這項手術的第一階段已於近期在溫哥華聖若瑟醫院(Mount Saint Joseph Hospital)完成,由眼科醫生莫洛尼(Dr. Greg Moloney)所主導。手術過程可以說是相當複雜,醫生團隊首先拔除查普曼的一顆牙齒,將其磨削成適當形狀,並鑽出一個孔,方便容納光學透鏡。接著把這顆牙齒查普曼先植入的臉頰內存放約三個月,讓其生成結締組織,為未來的植入提供支撐。醫生改造過後的牙齒。(圖/翻攝自FB)在這段時間內,醫療團隊也為查普曼的眼睛進行準備工作,醫師要去除查普曼眼球表面的疤痕組織,並移植來自查普曼口腔內部的軟組織,以確保未來植入物的穩固性。當這些組織充分癒合後,醫生救進行第二階段手術,取出存放在查普曼臉頰內的牙齒,並將其縫入查普曼的眼球內,使光學透鏡與視網膜對齊,進而恢復查普曼的視力。報導中提到,牙齒雖然聽起來與眼睛毫無關聯,卻是這項手術最理想的支撐材料。由於牙齒不僅堅硬,還能與身體組織自然融合,避免排斥反應。此外,來自臉頰的軟組織可以適應這顆牙齒,使整個植入過程更加順利。莫洛尼表示,這項手術專門針對因化學灼傷、自體免疫疾病或其他嚴重眼部創傷導致角膜失明的患者,且必須保有健康的視網膜和視神經。但由於這項手術還是有一定的失敗機率,因此這是當其他治療選項均已失敗後的最後選擇。莫洛尼強調,任何眼科手術都可能帶來感染風險,甚至可能導致永久失明。不過這項技術已在至少10個國家成功施行數十年,且成功率相當高。2022年,一項來自義大利的研究顯示,接受該手術的患者在術後27年內,94%仍然擁有視力。莫洛尼過去曾在澳洲成功完成7例類似手術,這次被招募到加拿大推廣這項技術,並希望能在聖若瑟醫院設立全國首間骨齒角膜義眼植入術診所,為更多失明患者提供希望。目前,加拿大尚未有其他醫療機構提供這項手術,但如果查普曼與其他受試患者的手術順利,加拿大衛生部(Health Canada)將考慮提供資金支持,建立專門的診療中心。莫洛尼也提到「如果我們能夠在溫哥華成功建立這項技術,未來加拿大將成為北美唯一能提供這項治療的國家」。

糖尿病容易發生嚴重併發症! 專家提醒:「2件事」不可忽視
糖尿病已成為現代常見的慢性疾病,但許多人忽略其可能帶來的嚴重併發症。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糖尿病是國內十大死因之一,且由於糖尿病併發症帶來的醫療負擔逐年增加,已成為公共衛生的重要議題。糖尿病併發症嚴重 血糖控制刻不容緩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顯著高於一般人;此外,糖尿病腎病變也是常見併發症之一。亞東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邱彥霖表示,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加重腎臟負擔,引發糖尿病腎病變,加速腎功能衰退。因此,定期檢查腎功能及早期發現問題,避免病情惡化,減少日後洗腎的風險。糖友視網膜病變風險高 AI助力早期篩查亞東醫院眼科部主任王嘉康指出,糖尿病患者的失明率是一般人的25倍,且隨著病程增加,風險大幅上升。統計顯示,罹病10年後,視網膜病變的發病率達60%,20年內更高達90%。透過早期檢查與適當治療,可將失明風險降低50%。由於視網膜病變早期無明顯症狀,許多患者容易忽略,導致病情惡化時才發現視力受損。王嘉康主任提醒,糖尿病患者應定期接受眼底檢查,特別是病程較長或血糖控制不佳者,更應提高警覺,降低視力損害風險。為提升篩查效率與診斷準確度,當前也有AI眼底鏡技術,能快速精準辨識視網膜病變的早期徵兆,提升醫療人員診斷效能,幫助患者及早治療,避免不可逆的視力損害。戒菸與飲食控制並行 降低糖尿病併發症風險此外,戒菸對糖尿病患者的健康至關重要,亞東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陳志道提醒,吸菸是糖尿病併發症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戒菸不僅能降低併發症的風險,還有助於改善胰島素敏感性,進一步穩定血糖控制。至於飲食控制,營養科主任蘇筱媛建議患者遵循均衡飲食原則,幫助有效管理血糖並減少併發症風險,從而提升整體生活品質。【延伸閱讀】糖尿病出現蛋白尿當心是腎病變! 中西醫合併治療遠離「沉默殺手」專家推「4種飲食法」助力減重緩解糖尿病 BMI低減重有「2風險」須注意!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4418

6旬女久患糖尿病腎臟受損 中藥冬蟲夏草助她恢復腎功能
現年67歲的陳阿姨,兩年多前因突發頭暈、噁心和腹痛而緊急送醫急診,抽血檢查發現她的血糖非常高,糖化血色素(HbA1c)亦高達11%,腎絲球過濾率(eGFR)只剩42(ml/min/1.73m2),可見她已罹患糖尿病許久,且腎臟也明顯受損而不自知。糖尿病「氣陰兩虛兼有胃熱」 中醫「益氣養陰兼清胃熱」治療緩解台北長庚中醫內兒科醫師高定一提到,患者半年前來中醫就診,希望搭配中醫藥治療,幫助血糖控制並挽救腎臟功能。經過半年來以「益氣養陰兼清胃熱」為主要方針的中藥治療,例如清心蓮子飲、三黃瀉心湯、冬蟲夏草(菌絲體)等,加上規律運動,並定期回西醫新陳代謝科追蹤治療。近期回中醫門診時見她總是神采奕奕,不適症狀早已不復存在,血糖和腎功能也都有進步;糖化血色素近來已降至6.8%,腎絲球過濾率也提升至56(ml/min/1.73m2),患者對治療成效相當滿意,期望中醫與西醫一同持續為她的血糖與腎功能把關。「軟黃金」冬蟲夏草 有助恢復「慢性腎臟病」腎功能高定一解釋,臨床上,我們經常看到「氣陰兩虛」或「氣虛血瘀」證型的糖尿病腎病變患者,可能個別還兼有胃熱或其他兼證。而研究也發現,有「軟黃金」之稱的冬蟲夏草,可能有助於慢性腎臟病患者腎功能的恢復,在接受西醫定期追蹤治療的前提下,經過中醫師診察評估後,患者可與醫師討論看體質狀況是否適合搭配冬蟲夏草來治療。糖尿病務必遵循醫囑、控制血糖 格外注意睡眠與飲食高定一說明,糖尿病主要分為兩大類型,包括胰島素缺乏的「第一型糖尿病」,以及主因為胰島素阻抗的「第二型糖尿病」。初期症狀可能不明顯,但若長期未妥善控制血糖,則可能導致腎臟、血管、神經、視網膜等重要器官組織的嚴重併發症。其中,糖尿病腎病變是造成末期腎病變的主因之一。因此,強烈建議糖尿病患者務必遵循醫囑嚴格控制血糖。在生活型態方面,糖尿病患者須格外注意睡眠與飲食,建議最晚12點前須就寢並獲得充足睡眠,飲食結構以原型食物(如糙米、燕麥等)為主,儘量避開精緻澱粉類食品(如麵包、餅乾、蛋糕等),含糖量較高的水果也建議少吃,以免血糖控制不穩。原文出處:長庚醫訊 第四十六卷第一期【延伸閱讀】常嗜甜紓壓當心已糖尿病前期! 營養師教分辨「糖、醣」遠離慢性病台灣十大死因第五名!中醫「這樣治」糖尿病 化解併發症危機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4207

為逃兵役花招百出 詐盲、吃藥和狂增減重樣樣來!醫師提醒「這些方法」要小心
藝人王大陸涉嫌以假病歷逃避兵役,遭到檢警約談。國內為躲避兵役裝病的手法,可說是花招百出,像是透過飢餓、吃藥、禁食等方式減重,或是暴食增胖,裝扁平足、「詐盲」等,家醫科醫師指出,臨床上曾有人為了逃兵役,短時間內暴飲暴食,結果30多歲就罹患肝炎。據傳王大陸以心臟疾病為由躲避兵役,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洪惠風指出,臨床上要抓到心律不整或其他問題,才會被判定有心臟病,會使用此方法的役男少之又少,會選擇門檻極高的心臟問題,還成功騙過醫師,只能說「武功高強,演技一流」。台安醫院心臟內科暨心導管室主任林謂文說明,年輕男性常見心臟問題包括先天性心律不整、心肌炎造成心臟衰竭等,但很少人會以心臟問題當免役標準,且臨床上要經相關病史、影像學檢查等綜合評估才能證實。有些役男試圖在短時間內暴食來增重,或透過飢餓、吃藥、禁食等方式減重逃避兵役。新光醫院家醫科醫師柳朋馳表示,臨床上曾遇過有人在短時間內攝取大量高油脂食物,雖然成功免役,但肝指數因而居高不下,出現急性脂肪肝、肝臟嚴重纖維化,30幾歲就輕度肝炎。另外,扁平足、近視也是坊間流傳的鑽漏洞做法。振興醫院一般骨科主任朱唯廉認為,扁平足診斷是以單腳站立拍X光測量足弓大於165度,才可當替代役或免役,臨床上不常見,且X光一照就會很清楚。至於詐盲,振興醫院眼科醫師許粹剛指出,醫師會檢查角膜、視網膜、水晶體是否有異常,如果無法判斷,則會安排眼電位生理學檢查,近視度數通常沒辦法造假,因為驗光前會點散瞳劑,讓瞳孔放大、睫狀肌麻痺,眼睛不太能用力,測量出來的就是精準的度數。

星收藏/Cindy愛Stray Kids熬過視網膜剝離 追星吸好運曝感情新變化
人氣美妝Youtuber Cindy以自然不做作風格,吸引超過26萬粉絲訂閱,從來不曾當過迷妹的她,意外愛上韓國人氣男團Stray Kids成為STAY (Stray Kids官方粉絲名),最喜歡擁有低沉嗓音的澳洲籍成員Felix。日前她帶收藏的粉絲周邊,接受時報周刊CTWANT專訪,透露追星陪伴她走過視網膜剝離、分手等,還因此多了幾位知心好友,甚至還有STAY在演唱會現場見到她就噴淚,讓她又驚又喜,感動直呼:「追星到現在真的很幸運。」Cindy分享入坑契機,一開始純粹因為朋友分享認識Stray Kids,被成員Felix低沉嗓音吸引,笑喊:「那時候覺得怎麼可能有人聲音那麼低,一定是AI,我就去找他的其他影片,發現他聲音真的這麼低不是裝的,個性又滿可愛的,就入坑了!」Felix外表中性酷帥、行為卻十分可愛,反差感讓她垂直入坑成為鐵粉,「在娛樂圈壓力那麼大,但Felix還是有很純真的感覺,現實生活中很難看到這樣的人,會覺得他是發自內心的開心,你看到他也會跟著很開心,那種渲染力是很強的,很吸引我。」Cindy喜歡韓國人氣男團Stray Kids 約1年半時間,最喜歡成員Felix(前排左二)的真誠性格。(圖/翻攝自Stray Kids官方X、LV官方X)Cindy去年下半年為了看Stray Kids世界巡迴演唱會,走遍首爾、新加坡、高雄、曼谷、雅加達、墨爾本、雪梨等地看了10場演唱會,幽默自嘲:「就跟著他們一起巡迴啊!」受訪時也帶來許多粉絲收藏周邊,包括代表Felix的小雞玩偶BbokAri、裝扇子的扇套、毛毯、手燈套、小夜燈、絕版難入手的BbokAri抱枕等,一片黃澄澄十分可愛。Cindy最喜歡Stray Kids成員Felix,周邊收藏幾乎都是代表Felix的小雞BbokAri商品,包括抱枕、夜燈、手燈套、毛毯、娃娃等。(圖/焦正德攝)她最先入手的周邊,就是飛行員造型的BbokAri娃娃,現在已經成為STAY心中夢幻逸品,原價漲了3倍以上都不見得收得到,她打趣喊:「買娃就像買股票一樣。」家中還有專門收藏櫃拿來放周邊娃,其他類型的周邊就放在櫃子裡。被問到有沒有因此喜歡黃色?她笑說:「真的太黃了,我黃色的東西就是小雞而已,衣服還是喜歡黑色,但因為Felix也開始喜歡藍色。」她感性表示追星一路都很幸運,一開始買10張專輯就中視訊簽售、搭機去澳洲看演唱會,巧遇Stray Kids成員Felix跟鉉辰在台灣轉機,追星運氣爆棚。她還因為追星認識2位STAY好友,不只追星,平時也會相約吃飯,讓性格內向的她,十分珍惜得來不易的友情,「其實她們原本就有在看我的頻道,發現我追星以後才私訊我才變成朋友。我有點社恐,工作也不太會認識新朋友,沒想過會因為追星,多了每天聊天的朋友,很像多了兩個妹妹的感覺。」Cindy表示追星過程一路都很幸運,陪伴她走過低潮。(圖/焦正德攝)去年11月Stray Kids來台開唱,Cindy去高雄場朝聖演唱會的同時,也自主做應援手帕分送給STAY,「有粉絲看到我就哭了,她們說看到我影片,覺得自己follow很久的Youtuber也在追星,好像被理解的感覺,看到她們這樣會覺得蠻感動的,沒想過會有人看到我就哭了。」個性有些社恐的Cindy,從沒想過會因為追星,多了能每天聊天的朋友。(圖/焦正德攝)聊起最被偶像感動的時刻,她透露去年年初視網膜剝離,手術隔天就是視訊簽售,她只能戴著防感染的眼罩參加視訊,當時Felix暖心安慰她,讓她至今難忘,「他說自己也有腰傷,可以理解受傷的的心情,說我們同樣都是受過傷的人,會努力讓我好過一點,希望我可以快點好起來,覺得(他這樣說)很感動。」她去年分手恢復單身,坦言追星一定程度上幫助她走出情傷,「就覺得生活多一個重心,比較沒有那麼不好受,不太會去想原本的事。」單身快一年時間,Cindy已調整好心情,也不排斥再談感情。(圖/焦正德攝)距離她恢復單身快一年時間,她顯然已走出情傷,也大方為前任獻上祝福,希望對方一切都好。被問到是否準備好接受新戀情?她笑說不排斥,但Felix人太好,某種程度也提高她的標準,打趣喊:「Felix那麼好,幹嘛另外找?再看自己生命中遇到的一些人,就覺得好像也不用。就一切open mind,真的有遇到(合適的)再說。」

重量級委託人現身 八弟稱國家級任務
公視台語台綜藝實境秀《廣告START》,由視網膜、吳怡霈、宇珊、Leo王、八弟與董仔共同主持,最後一集委託人竟然是副總統蕭美琴,「大家都知道我很喜歡花蓮,因為它不只有山、有海,還有人情味,非常美麗,是一個很適合大家生活的好地方,希望透過影片讓大家知道花蓮是一個這麼好的地方」,副總統蕭美琴要廣告實習生宇珊、董仔、八弟與特派員阿龐拍一支短片行銷花蓮。4人收到重量級委託人的任務瞬間「壓力山大」,宇珊認為這次的任務跟以前很不一樣,董仔深有同感:「如果這次沒做好,之前《廣告START》的集數都完蛋的感覺。」八弟收起搞笑難得正經:「這對我們來說是很大的case,也算是國家級的任務。」《廣告START》每集走訪不同縣市,接下不同產業的委託任務。(圖/公視台語台提供)為認識花蓮,宇珊、董仔、八弟與阿龐到各鄉鎮體驗,像是玩沙灘車、溯溪、騎單車、部落生活等,體驗最在地的玩法與享受花蓮的山海風情。四人發揮創意使出渾身解數,拍出一張張KUSO搞怪的影片和照片,想要吸引不同族群的遊客。最終成果4人將到總統府報告,由副總統蕭美琴親自驗收,一得知這個消息,讓八弟狂喊:「起雞皮疙瘩!」一到總統府,4人隨即拿出在花蓮拍的成果向委託主報告,副總統蕭美琴邊聽邊點頭讚賞:「看起來很好玩。」八弟甚至跨下海口,短片目前只有A Copy初剪帶跟B Copy的後製,如果是副總統可以到Z Copy,逗得副總統笑開懷。經過20集的廣告行銷磨練,實習生們發揮各自的專才,副總統也藉此頒發「結業獎狀」,由八弟拿下最佳導演、宇珊獲最佳美術設計、最佳精算師董仔、特派員阿龐獲最佳救援。

大馬男童長期只吃雞塊餅乾 8歲遭判定「永久性失明」
馬來西亞一名八歲男童因長期挑食,導致嚴重的維生素A缺乏症,最終遭醫師判定「永久性失明」。這起事件震驚醫學界,也學界重新正視起兒童飲食營養問題。綜合外媒報導指出,該名男童自嬰兒時期的飲食便「極度單一」,幾乎只攝取雞塊、香腸與餅乾等食物,從未攝取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在持續多年的偏食習慣後,男童某日在學校課堂上突然發作,驚恐地對老師大喊「老師,我什麼都看不見了!」隨即被緊急送往醫院。經過詳細檢查,醫師診斷他患有嚴重的維生素A缺乏症,這種營養不良導致視神經萎縮(optic atrophy),最終導致不可逆的視覺損害。報導中提到,維生素A能夠維持視網膜視紫質(rhodopsin)的功能,使眼睛能適應黑暗環境。若長期缺乏,視神經將無法獲得足夠營養,進而導致視力受損,最終失明。馬來西亞醫師娜迪亞(Dr. Erna Nadia)在社群網站上發文表示,提醒家長太過簡陋的現代飲食習慣,恐會影響孩童營養攝取,特別是當父母因忙碌而無法親自準備均衡飲食時,挑食問題更容易發生。娜迪亞建議家長應警惕維生素A缺乏的症狀,例如眼睛乾澀、夜盲、白眼球出現灰色斑點等,並確保孩童攝取足夠的維生素A,例如胡蘿蔔、菠菜、芒果、木瓜、杏桃、魚類、雞肉、雞蛋、地瓜等食物,以維護視力健康。根據《每日郵報》報導指出,其實兒童營養不良的事情不僅發生在馬來西亞,美國也曾出現兒童因營養不良導致失明的案例。2024年,麻薩諸塞州(Massachusetts)一名12歲男童因長期挑食,導致維生素A、C、D、銅與鋅的嚴重缺乏,進而影響視覺神經,最終失明。報導中提到,該名男童患有自閉症,對食物的質地與口感極為敏感,只願意攝取漢堡、薯條、甜甜圈與果汁等特定食物,導致營養攝取嚴重失衡。醫學專家指出,自閉症兒童因感官敏感問題,特別容易產生挑食行為。他們可能因食物質地、味道、氣味的強烈不適感,而拒絕嘗試新食物。此外,他們往往堅持固定的飲食習慣,使得家長難以調整其飲食,進一步加劇營養不均的風險。一份研究顯示,美國約有1%的兒童缺乏維生素A,而多達70%的11歲以下兒童缺乏維生素D,近五分之一的兒童缺乏維生素C。這種營養缺乏問題近年來日益嚴重,甚至導致一度被認為已絕跡的壞血病(scurvy)在美國重新出現。根據美國公共衛生資料顯示,2016年至2020年間,美國壞血病病例增加3倍,從每10萬名兒童約8例上升至27例,顯示兒童營養問題日趨嚴峻。

年節追劇當心乾眼症 醫:「眨眼操」 搭彩色蔬果舒緩
今年長達9天的年假,除了旅遊行程,不少民眾習慣假日宅在家追劇,尤其影音線上平台《魷魚遊戲2》、《照明商店》、《我的完美秘書》等戲劇節目正夯,很多人習慣在一天,甚至是一個晚上透過手機或是平板電腦追完所有的集數,此對眼睛視力造成不小的負擔。恩主公醫院眼科主治醫師王昱涵提醒,長時間近距離觀看手機或平板內容,應每30分鐘休息5至10分鐘,休息的時候可以做「眨眼操」,閉眼兩秒鐘,睜眼兩秒鐘,反覆做5到10次,有助舒緩眼睛乾癢等不適症狀。根據國外科技網站《ElectronicsHub》2023年的最新的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在觀看手機、電腦和電視的「螢幕使用時間」每日平均長達7小時14分鐘,高於45個國家平均的6小時37分鐘,而長時間觀看手機、平板電腦。3C螢幕會造成眼睛什麼傷害呢?王昱涵醫師指出,成人最常見的是造成瞼板腺功能障礙,導致乾眼症;兒童則是容易造成近視加深,如果發展成高度近視,未來發展成視網膜病變、視網膜剝離、青光眼的風險都會增加,特別提醒兒童一天最好不要觀看3C螢幕超過30分鐘。她也表示,常會在診間遇到這類觀看3C螢幕過久的病患,出現乾澀、異物感、眼睛脹痛、流眼油、眼睛癢、視力模糊等症狀,經診治過後,使用人工淚液和藥用凝膠,配合眼睛一天1至2次,每次10至15分鐘的熱敷,以及生活習慣調整後,多數的患者的症狀能獲得改善,若無法改善可能有其他角膜疾病或眼瞼疾病,需要再至醫院就診,做進一步的檢查與治療。恩主公醫院營養室主任江詩雯提醒,攝取過量的飽和脂肪與反式脂肪,會增加眼睛黃斑部病變的機率,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特別是高脂血患者應盡量避免使用動物油,以及減少內臟類、帶皮肉類與糕餅甜食的攝取。什麼食物有助於視力保健的呢?營養師江詩雯建議透過「彩虹蔬果」攝取食材中的天然維生素與植化素,包含深綠色蔬菜:富含類胡蘿蔔素,其中的玉米黃素及葉黃素,可減少藍光對眼睛的傷害,同時具有抗氧化功能,保持視覺清晰,降低罹患白內障以及黃斑部病變的機率,飲食來源有芹菜、芥菜、菠菜、綠花椰菜等深綠色蔬菜。第二是紅黃色食材:富含維生素A、玉米黃素及β胡蘿蔔素,維生素A是構成視網膜感光細胞的重要原料,在視覺形成有重要的作用,若攝取不足則無法適應黑暗的環境,嚴重時會出現夜盲症,飲食來源包括紅蘿蔔、地瓜、南瓜或枸杞等。第三,藍紫色蔬果:富含花青素,具有抗氧化力,能維持細胞正常連結與血管穩定,對視力保健有幫助。飲食來源如紫甘藍、藍莓、甜菜、茄子及葡萄等。此外,深海魚類富含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以改善發炎反應,保護視網膜內的感光細胞,Omega-3脂肪酸中的DHA則有助於強化視網膜上感光細胞對光的反應,藉以改善乾眼症的症狀。建議選擇鮭魚、鯖魚等深海魚類;素食者則可透過亞麻仁籽及核桃來補充。維生素C具有抗氧化功能,能防止視網膜受紫外線傷害,避免水晶體老化,促進眼睛的健康,飲食來源如芭樂、柑橘類水果及彩椒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對於眼睛保健,不少民眾會選擇購買含有葉黃素的保健食品,營養師江詩雯表示,因人體無法自行合成葉黃素,需透過飲食補充,建議優先選擇從天然食物來源,其次再透過保健食品補充。葉黃素分為酯化型及游離型,酯化型葉黃素需先經過人體消化作用,分離脂肪酸後才能被吸收,因此建議飯後食用;游離型葉黃素已預先透過水解技術去除脂肪酸,可以直接被小腸吸收。此外,營養師江詩雯提醒,因酯化型葉黃素容易堆積在體內,過量攝取會造成肝臟負擔,亦避免與β胡蘿蔔素補充品一起使用,減少因競爭吸收,導致葉黃素吸收率下降情形。同時,依據「國內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規範,膠囊、錠狀保健食品葉黃素添加上限為每日食用葉黃素總含量不得高於30毫克,因此建議民眾可先採取均衡飲食即可達到身體所需,若飲食有所禁忌而攝取不足者再適量補充即可。

送禮不敗密技2/年味濃!伴手禮業績增10倍 中醫最愛它「耐放又可食療」
年關將至,許多民眾忙著準備過年禮盒,中醫師坦言最想收到酒品禮盒,除了可以久放,還可以依照酒的種類變化出各種食療料理。而受到健康意識抬頭影響,堅果禮盒也受到許多專家喜愛,不僅能攝取到好油脂,而且現在有許多無調味、獨立小包裝的堅果,方便保存且避免過量攝取。根據Yahoo奇摩購物平台2025年1月最新數據,伴手禮盒業績最高月漲超過10倍,全家的禮盒業績對比去年同期也成長超過5成,顯見過年禮盒的需求量非常大。「水果禮盒絕對是安全牌的選擇,但坦白說我最想收到的是酒品禮盒!」鄒瑋倫中醫師笑說,這個選擇可能會跌破很多人的眼鏡,但她覺得大家應該要改變對酒的看法,因為酒其實也可以入菜,不但好吃又能暖身。「例如四川、重慶的火鍋料理有熱啤酒湯底,就把枸杞、菊花、啤酒、酒釀加在一起,熱啤酒暖胃,同時屬於寒性食物,可以平衡火鍋的燥熱,而酒釀屬於平性食物,溫補又有滋潤效果。」鄒瑋倫說,也可利用烈酒做雞酒料理、或搭配氣泡水、七喜一起喝,是很適合派對的飲料。除此之外,鄒瑋倫認為酒品較能久放,比較不必擔心效期問題。「我第二個想收到的是海鮮禮盒,既是天然食物,又可冷凍保存,所以也能久放;第三個想收到的是堅果禮盒,除了直接吃之外,也可以製作堅果醬、堅果米漿,攝取好油脂的同時也有更多變化。」堅果禮盒近年愈來愈受歡迎,主要是其健康價值高,但專家提醒不宜過量攝取,建議選擇獨立小包裝。(圖/劉耿豪攝)營養師程涵宇也喜愛堅果禮盒。「除了水果之外,我最推薦堅果禮盒,它們兩者都是天天需要攝取的健康食物,堅果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具有抗發炎特性。研究發現,每天適量食用堅果可降低心臟病風險,並有助於改善腦部健康。」為了避免攝取過量、同時方便保存,程涵宇建議選擇無調味、獨立小包裝的堅果。顧家醫療診所總院長、泌尿科醫師顧芳瑜表示,堅果禮盒幾乎適合所有人,堅果富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對於血壓調整、增加血管彈性、降低血液中壞的膽固醇都有幫助。但顧芳瑜提醒,有些堅果的油脂含量特別高,像是夏威夷果,就不建議攝取過多。程涵宇說,海鮮禮盒也是很健康的選擇,因為海鮮富含優質蛋白質和Omega-3脂肪酸,有益心血管健康,而且Omega-3脂肪酸對視網膜的結構和功能有關,有助於維持視力健康,很適合過年追劇後保養一下靈魂之窗。不過,程涵宇提醒要確保海鮮的新鮮度,並考慮收禮者是否對海鮮過敏。◎喝酒勿開車!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鄒瑋倫中醫師喜歡有新意的禮盒,尤其是能夠運用在料理中更好,還能達到食療效果。(圖/CTWANT資料照)

視網膜空降華視9個月「閃辭」!外傳遭主播排擠 他鬆口揭真相
擁有流利的口條的網紅視網膜(陳子見),過去經營《眼球中央電視台》頻道,針對新聞進行評論,累積百萬粉絲訂閱,而他更在23歲時曾空降電視台擔任新聞主播,但不到一年就閃辭引發熱議,如今他也在節目中鬆口當年離開的真正主因。視網膜2018年空降華視成為午間黃金時段史上最年輕主播,初試啼聲獲得觀眾極高的評價,沒想到不滿1年就閃辭主播台不再播報新聞,當初更有傳出是因收視率不佳、違反內規接業配、遭到台內其他主播排擠等因素,如今事隔6年,視網膜近日鬆口親吐當初離開華視的主因。視網膜近日作客YouTube頻道《唐陽雞酒屋》談起這段職涯,直言如果自己是以現在30歲的靈魂就不敢嘗試。他還繼續表示,那時候會離開華視的主播台,坦言是因為去了一趟東京,2018年11月,他與友人到東京旅遊,看著楓葉悟出了人生道理,他不斷反覆自問,「為什麼我要一直在一個自己覺得可能不會再進步的環境裡面」,他事後毅然決然離開華視。另外,唐綺陽更單刀直入表示,「主播是一個宮鬥很厲害的職業」,不過,視網膜則否認,「我覺得是成就感,沒有讓我覺得(有)很多,那個時候還年輕麻,23歲,就覺得人生在30歲之前要去多看多學」!視網膜當年以23歲的年紀,成為該電視台午間黃金時段最年輕的主播,雖然掀起不少爭議,但飽受觀眾好評,但是才9個月的時間就急流勇退,近年他轉戰電視節目主持,沒想到就獲得金鐘獎入圍肯定,讓他感到相當驚喜。

國內麻疹疫情升溫!醫示警疫情恐致「眼睛失明」 預防方法曝光
疾管署10日公布國內再新增3例麻疹確定病例,累計39例,針對麻疹疫情拉警報,眼科醫師張芯瑜示警,傳染力極高的麻疹也會引發眼睛疾病,包括結膜炎、角膜炎、角膜潰瘍與角膜疤痕、視網膜炎與視神經炎,嚴重甚至可能造成失明。張芯瑜在臉書粉專「用芯看世界 張芯瑜眼科醫師」中指出,麻疹患者1人可感染20人,主要透過「接觸和飛沫傳染」,所以保持距離、避免人潮擁擠的地方是預防關鍵。醫師透露,麻疹不只威脅呼吸道,也可能會對視力造成無法挽回的影響。張芯瑜同時列出麻疹初期症狀,包括咳嗽、流鼻水和結膜炎,潛伏期大約11、12天,通常在接觸病毒後7至14天有首發症狀,一開始3至5天輕度發燒,隨後高燒至40度,持續兩天後自行退燒,若沒退燒要警惕是否出現併發症。另外,張芯瑜還表示,患者口腔黏膜可能會出現柯氏斑點(Koplik spots),接下來從臉部開始長出紅斑丘疹,逐漸蔓延至全身。除此之外,麻疹也可能造成眼睛疾病,包含結膜炎、角膜炎、角膜潰瘍與角膜疤痕、視網膜炎與視神經炎,若不早期偵測可能導致失明。據張芯瑜指出,麻疹患者幾乎都會出現結膜炎,通常與發燒、咳嗽、流鼻水等症狀一起發生,是麻疹初期的重要警示信號,患者會感到眼睛有黏著感、結膜發紅,但視力不受影響,若麻疹引發嚴重的眼部感染,可能出現角膜炎,眼部持續不適,伴隨明顯紅腫,對光線極度敏感,導致視力暫時模糊。張芯瑜也提到,若在營養不良或醫療資源匱乏的環境中,麻疹引起的角膜潰瘍和疤痕是兒童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且麻疹還可能引起更嚴重且罕見的視網膜病變與視神經炎,進一步威脅視力健康,甚至導致失明。至於如何預防,張芯瑜建議,補充維生素A是預防麻疹相關眼部併發症的關鍵治療手段,特別是對於重症患者,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對需要住院治療的兒童應在診斷當天與次日補充適量維生素A,以降低喪失視力的風險。她也表示,維生素A是維持眼部健康的關鍵,平時可以吃胡蘿蔔、南瓜與深綠色蔬菜等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有助強化免疫力。眼科醫師張芯瑜表示,麻疹也可能造成眼睛疾病,嚴重甚至會導致失明。(圖/翻攝自臉書)

洪都拉斯現身 突被告白「我阿嬤很喜歡你」
視網膜主持《成仁高中偵探社》,迎來了最終的挑戰,將在季末上演一場「相愛相殺」的戲碼,最後獲得分數最高者,就能夠獲得「年度最佳偵探新星」的榮譽肯定,而能獲得偵探證書的人選,一年就只有一位。值得一提的是,洪都拉斯的出現讓現場氣氛高漲,除了成為所有集數中氣場最強的角色出現,同學們覺得洪都拉斯果然是前輩,但卻又像爺爺般慈祥可愛還會碎碎念,拍攝現場甚至有美術組的同仁害羞地表示:「我阿嬤很喜歡你!」讓洪都拉斯也感到相當開心。視網膜真情告白,讓同學們感動落淚。(圖/小公視提供)視網膜也真情對社員們告白,除了幫助很多同學和破獲許多案件外,同學們的純真熱情讓他不禁想起那未出社會的自己,如果能重回高中一定要把日文學起來。他也通過節目錄製認知到校園毒品被「職業學生」荼毒的嚴重,常常和製作單位用心討論後期待引起更多觀眾共鳴與警覺。真心希望社會上不斷有更多年輕人願意投入,一起成為關懷社會議題的一份子,這份告白也直接讓同學灑下不捨眼淚。

男星視網膜剝離緊急開刀 險釀二度失明危機
李驥、林志炫組成「優客李林」,兩人在1991年憑〈認錯〉這首歌一炮而紅,近期李驥推出個人全新專輯《認錯 2025》,在登上《聚焦2.0》宣傳專輯時,分享過去曾因視網膜剝離動手術,未料術後照顧不佳讓視網膜再度剝離,差點因此失明,更自嘲:「我非常適合上《聚焦2.0》,因為身上很多病痛,今天真的是來認錯的。」李驥透露小時候高度近視800多度,年輕時飽受飛蚊症所苦,視野中常有斑點和蜘蛛網狀的畫面出現,但仗著年輕遲遲沒就診,直到2003年眼睛突然出現閃光和視野缺損,就醫才發現原來是「視網膜剝離」緊急開刀。未料卻因輕忽術後保養的重要性,照樣忙於工作、游泳運動等日程,結果術後1個月某日9成視網膜剝離再度緊急開刀,險釀二度失明危機,讓他直呼:「真的是做錯事!」眼科黃奕修醫師提醒,「高度近視」誘發視網膜剝離的風險高達44倍,有眼疾家族史、近視600度以上的民眾更要當心,視網膜拖延治療就會不斷萎縮,「嚴重從乒乓球大小萎縮成花生大小」,不只影響視力,連同外觀也會跟著改變。李驥曾在上海就讀EMBA,那些年不但生活高壓,每周2到3天還得去應酬,每次鮮肉美酒豪不忌口,最後讓高血壓找上門,2016年李驥心肌梗塞發作,心血管幾乎阻塞,幸好緊急安裝心臟支架保住性命,這些經驗讓他決定痛改前非、開始注重身體警訊。節目中醫師也提醒,高血壓、糖尿病、膽固醇過高等都是心肌梗塞高危險族群,且生活中有三徵兆能判斷是否為視網膜剝離,當飛蚊症加重、眼睛出現閃光或是視野缺陷,都需要盡快就醫診斷,以免輕忽症狀引發失明危機,更多精彩內容請鎖定本周六晚間8點,於年代新聞50頻道播出《聚焦2.0》。

50歲女用眼過度!起床單眼看不見 就醫竟是「視網膜剝離」
50歲上班族陳小姐有高度近視,因為工作需長期使用電腦,最近覺得眼睛容易疲勞,眼前飛蚊增加,有時候也會看到相機閃光燈一樣的閃光,但她不以為意。直到某天起床發現右眼視力模糊,幾乎完全看不到東西,至眼科就醫,經過詳細眼底檢查後發現竟是視網膜剝離,所幸手術治療後視網膜已貼合,視力也逐漸進步中。視網膜剝離分3類 裂孔性最為常見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眼科醫師何明芝表示,視網膜剝離可以分為三種:裂孔性視網膜剝離、牽引性視網膜剝離,以及滲出性視網膜剝離。其中最常見的為裂孔性視網膜剝離,症狀為突然的飛蚊、閃光增加,往往會伴隨視野的缺損及視力的下降。高度近視的病人是視網膜剝離的高危險群,而眼外傷、家族史等也都是視網膜剝離的危險因子。此外,如果一隻眼睛曾經發生過視網膜剝離,另一隻眼睛出現視網膜剝離的機率也較高。治療視網膜剝離 雷射、鞏膜環扣術和玻璃體切除為主何明芝指出,一般在臨床上,視網膜剝離需要經由精密的眼底檢查配合即時處置,才可以有效地搶救視力。視網膜剝離的治療方式為:雷射、鞏膜環扣手術和玻璃體切除手術三種治療方式,眼科醫師會視病人視網膜剝離的範圍及程度,決定最適合的治療方式。陳小姐即是採取玻璃體切除手術,及時挽回視力恢復正常生活。高度近視、眼外傷及遺傳史 高風險族群更需定期檢查當視網膜脫離時,光線無法正常被感知,有可能會影響正常視力;若未及時治療,可能導致永久性喪失視力。何明芝建議,尤其是高度近視、曾經有過眼外傷,或是有視網膜剝離家族史者,應該定期檢查眼底,以早期發現視網膜問題,降低發生視網膜剝離的風險。若出現視野閃光、飛蚊症加重或視野缺損等症狀,應立即就醫,以獲得最即時的治療。

OL起床突看不到! 醫示警「3種人」應定期檢查
50歲上班族陳姓女子有高度近視,因為工作的關係需長期使用電腦,最近開始覺得眼睛容易疲勞,眼前飛蚊增加,有時候也會覺得好像看到相機閃光燈一樣的閃光,但都不以為意,直到有天起床發現右眼視力模糊,嚇得趕緊就醫。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眼科醫師何明芝表示,經過詳細的眼底檢查後,確認是視網膜剝離,在手術治療後陳女的視網膜已貼合,視力也逐漸進步中。何明芝指出,視網膜是由感光細胞及神經元所組成,附著在眼球的內壁,視網膜就像是眼睛裡的「感光底片」,負責把光線轉換成神經信號,然後透過視神經把影像傳送到大腦,視網膜剝離就是視網膜和眼球內壁的分離,這就像是壁紙從牆上剝落一樣;當視網膜脫離時,光線無法正常被感知,有可能會影響正常視力,視網膜剝離若未及時治療,可能導致永久性喪失視力。何明芝說,視網膜剝離可以分為3種,包括裂孔性視網膜剝離、牽引性視網膜剝離,以及滲出性視網膜剝離,其中最常見的為裂孔性視網膜剝離,其症狀為突然的飛蚊、閃光增加,往往會伴隨視野的缺損及視力的下降;高度近視的病人是視網膜剝離的高危險群,而眼外傷、家族史等也都是視網膜剝離的危險因子,此外,如果一隻眼睛曾經發生過視網膜剝離,另一隻眼睛出現視網膜剝離的機率也較高。何明芝提到,一般在臨床上,視網膜剝離需要經由精密的眼底檢查配合即時處置,才可以有效地搶救視力,視網膜剝離的治療方式為雷射、鞏膜環扣手術和玻璃體切除手術3種治療方式,眼科醫師會視病人視網膜剝離的範圍及程度,決定最適合的治療方式,陳女即是採取玻璃體切除手術,及時挽回視力恢復正常生活。何明芝建議,尤其是高度近視、曾經有過眼外傷,或是有視網膜剝離家族史者,應該定期檢查眼底,以早期發現視網膜問題,降低發生視網膜剝離的風險,若出現視野閃光、飛蚊症加重或視野缺損等症狀,應立即就醫,以獲得最即時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