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碳酸鈉
」 過碳酸鈉 細菌 清潔劑 譚敦慈 保溫瓶
大掃除藏毒1/「清潔神器」用錯恐致癌!醫:千萬別碰熱、酸、油
農曆年節即將到來,家家戶戶也開始準備大掃除,許多人視為「清潔神器」的科技海綿,醫師告訴CTWANT記者,科技海綿一旦接觸「熱、酸、油」,就會溶出三聚氰胺、甲醛等有毒物質,如果用來清洗餐具、鍋具,就可能因此吃毒下肚,不僅傷害腎臟、膀胱,甚至會導致癌症,後果相當駭人,建議還是採用傳統刷具或海綿,花一點時間清潔就能保住健康!不需要清潔劑就能快速除髒汙,這是許多人喜愛科技海綿的原因,甚至稱它為「神奇海綿」,其實科技海綿是用「美耐皿(Melamine)」發泡製成,配合水及摩擦作用,超細纖維就能深入縫隙中的汙垢。「科技海綿清潔環境確實好用,但你有想過;為什麼它會越洗越小塊嗎?」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說,美耐皿是三聚氰胺、甲醛的聚合物,都能略溶於水,所以才會越用越小塊,而三聚氰胺、甲醛都是有毒物質,如果不小心吃下肚,就會影響健康。2008年,中國毒奶粉事件的主角正是三聚氰胺,造成29萬名嬰兒腎結石、腎衰竭。顏宗海表示,三聚氰胺進入人體後會傷害腎臟與膀胱,長期甚至可能罹患膀胱癌或腎臟癌;而甲醛則是一級致癌物,恐增加罹患鼻咽癌、白血病的風險。廚房是大掃除的重點區域,專家建議盡量使用天然成分的清潔劑。(圖/報系資料照)什麼情況下,科技海綿會成為健康殺手呢?根據國家環境毒物中心資料顯示,美耐皿遇高溫或盛裝酸性食品時,會使三聚氰胺溶出,大約70°C就會溶出,較劣質的美耐皿只要40°C就可能溶出有毒物質。顏宗海認為,科技海綿不要進入廚房是比較安全的做法。「因為不管是用來洗餐具、鍋具,都有可能會間接將毒素吃下肚,另外,也不要用溫水擦拭,以免科技海綿遇熱就溶出三聚氰胺、甲醛。」家事達人陳映如建議可利用自製清潔皂、過碳酸鈉清潔餐具,而科技海綿適合用來清潔洗手台水垢、浴室磁磚、擦鞋子、清理牆面塗鴉等。其實只要妥善使用,科技海綿還是很好的清潔工具。首先要戴上手套,根據美國密蘇里州毒物中心的資料,因為科技海綿有很多堅硬、肉眼看不見的鋒利材質,因此很容易傷害皮膚,加上成分是化學物質,也可能導致紅疹等接觸性過敏問題,所以使用前建議戴上手套。陳映如則提醒,使用完科技海綿,無論是手或是物品,都應該再用清水和抹布清潔一次,以免殘留化學物質。

大掃除藏毒2/婦人漂白水洗廁所「竟出動葉克膜救命」 混用清潔劑恐爆毒氣
大掃除時少不了各式清潔劑,一名婦人使用漂白水洗廁所,未稀釋又在密閉空間長達1小時,最後竟導致肺水腫送進加護病房,還出動葉克膜治療。醫師對CTWANT記者說,打掃時一定要注意通風,同時不要混用清潔劑,以免一不小心反而製造出毒氣。專家建議也可使用過碳酸鈉代替漂白水,相較之下更加安全。60多歲的婦人因為看見廁所磁磚有霉斑,為了加強效果,因此未稀釋漂白水直接使用,沒戴口罩的她一聞到刺鼻氣味就開始猛咳,卻硬撐著繼續刷洗地板,時間長達1小時,後來因持續咳嗽、喘才緊急就醫,結果發現肺部白了一大塊,血氧濃度過低,緊急以葉克膜治療才撿回一命。「使用漂白水時,第一件事就是要開窗或增加通風!」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說,漂白水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鈉 (Sodium hypochlorite),能使微生物的蛋白質變質,有效殺滅細菌、真菌及病毒,但它對黏膜、皮膚及呼吸道具刺激性,所以濃度如果過高,就會危害健康。除了通風,也要以水稀釋降低漂白水的濃度。顏宗海說,一般建議居家使用漂白水的比例是「1:100」,也就是漂白水要用100倍的水稀釋,即使在醫院幫病人的糞便等物品消毒,比例是「1:50」已非常強效,千萬不要再混用其他清潔劑。「例如漂白水混用鹽酸就會產生毒氣!」顏宗海說,漂白水是強鹼溶液,如果加入酸性清潔劑,就會產生「氯氣」,這是非常危險的氣體,就算是低濃度,吸入後鼻子、喉嚨、眼睛會感覺很刺激;而高濃度則會破壞肺部,感到呼吸困難。過碳酸鈉是一種氧系漂白水,又稱固體雙氧水,遇水會分解成碳酸鈉和過氧化氫,氧化的效果能清潔物品。(圖/翻攝自蛙家waja臉書)家事達人陳映如坦言,浴廁的確是她最可能會使用清潔劑的區域。「但我還是盡量減少接觸的時間與機會,我通常會先在發霉處噴上適量的除霉劑,先讓它靜置一下,過會兒再來處理。」陳映如提醒,雖然掃乾淨很重要,但方便、安全也同樣重要,使用清潔劑之前一定要先看清楚說明,同時戴好手套與口罩,才能掃得健康。也可以使用過碳酸鈉代替漂白水,過碳酸鈉又稱活氧漂白粉,可在超市、網路、化工行購買,將2大匙過碳酸鈉粉末加入1公升溫水,放入噴霧罐中,噴灑在磁磚或馬桶,靜置10~15分鐘再用抹布擦拭即可。

水壺重複用細菌量「馬桶蓋40000倍」 醫師教正確清洗法:2天1次
環保意識抬頭,現代有越來越多人外出會攜帶水壺,不過有專家指出,就算只有裝水飲用,沒有以正確步驟清洗,恐喝下一堆細菌,早有研究指出重複使用的水壺細菌量是馬桶蓋的40000倍。美國一名家庭科醫師指出,清洗水壺的頻率應該是每2天1次,且清洗後一定要徹底晾乾。根據外媒《紐約郵報》報導,美國維吉尼亞州一名家庭科醫師強森辛格(Dr. JasonSingh)在TikTok分享一段影片引發熱議,內容是問大家「多久清洗一次水壺?」點出許多人不常清洗使用過的水壺,或是簡單用清水沖洗就當作清潔。強森辛格表示,水壺沒正確清洗,喝下的每一口水都是在喝細菌,水壺內的微生物將與口腔中的鏈球菌和其他革蘭氏陽性微生物「交流」。強森辛格說明,水壺裡的微生物會在48小時內分泌成菌膜,細菌會製造出保護層且增生,附著於水壺內側表面上,因此細菌就會在水壺內擴散,在肉眼看不到的情形下,飲用後就將細菌吞下肚。報導中提到,人體感染有65%至80%都歸因於菌膜感染。早在2022年國外有一項研究,發現重複使用的水壺內,平均含有的細菌數量是馬桶蓋的40000倍。因此強森辛格也說,「這就是為什麼我建議大家水壺要定期清洗」,他說最好每2天清洗1次水壺,使用皂液以熱水清洗,還要搭配水壺刷,最後放置到完全晾乾,才能徹底破壞細菌。但報導中有提到,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的生物學家則認為,水壺每天使用就應該每天用熱水清洗,才能把細菌殺掉,同樣強調水壺洗後要等到完全乾燥再使用。台灣無毒教母譚敦慈針對清洗保溫瓶也給過建議,最理想的狀況是「每次喝完都要刷洗」,尤其是瓶蓋;此外,每個禮拜最好能用「過碳酸納」徹底清洗一次:只要拿一個鍋子裝溫水,加入過碳酸鈉粉,在將保溫杯浸泡在裡面,一下就能洗乾淨了。

保溫瓶只裝水「隨便沖就好?」 醫生搖頭曝「清潔2重點」
冷氣團連番來襲,全台冷颼颼,保溫瓶裝熱水,一杯下肚,全身都暖和了起來。不過你知道保溫瓶該怎麼清洗嗎?有民眾認為,保溫瓶只是拿來裝開水,稍微沖洗一下就行。對此,家醫科醫師陳崇賢搖頭表示,長期使用且沒有清洗乾淨的保溫瓶,會長出一層由很多微生物構成、滑滑的「生物膜」,若有致病細菌在裡面就會影響健康。因此,即使只是裝熱水的保溫瓶,也務必要定期刷洗並晾乾。此前,家醫科醫師陳崇賢就曾在臉書上發文,提醒民眾「一定要定期刷洗保溫瓶、水瓶等杯具」,以防止形成「生物膜」危害健康。陳崇賢指出,「生物膜」是由微生物所分泌的黏液,聚集在生物或非生物的表面所形成,如牙菌斑,就是一種生物膜的呈現;非生物的話,像是除濕機水箱裡面那層滑滑黏黏的東西;總之,只要潮濕表面都可能會長出生物膜,和水壺、水壺、杯子的材質沒有關係,畢竟飲用水不可能完全無菌,更別提每天會接觸瓶口的嘴巴,更是帶有細菌,有些小朋友甚至會把食物殘渣掉進瓶子裡,全都是滋生細菌的可能來源。因此,日常使用的保溫瓶,一定要記得定期刷洗並晾乾,避免飲用水受到汙染,特別是生物膜往往由很多微生物構成,要是有致病菌在裡面,就會影響到身體健康。無毒教母譚敦慈也曾表示,千萬不要以為保溫瓶只裝水就隨便洗兩下,檢驗發現,隨便沖洗的保溫瓶裡面「都是細菌」。譚敦慈建議,最理想的狀況是「每次喝完都要刷洗」,尤其是瓶蓋;此外,每個禮拜最好能用「過碳酸納」徹底清洗一次:只要拿一個鍋子裝溫水,加入過碳酸鈉粉,在將保溫杯浸泡在裡面,一下就能洗乾淨了。

洗衣機漂出「海苔」!全聯1神物效果驚艷 一票狂推:膠條也超乾淨
細菌無處不在,許多日常生活中必需的物品,雖然看似乾淨,但它們往往成為細菌滋生的溫床,其中洗衣機就相當容易藏污納垢,如何清潔時常難倒大批婆媽。一名女網友透露,自己最近在全聯發現一款洗衣機清潔劑,剛好前幾週家中洗床單被褥,累積不少髒汙,於是便買回家嘗試,結果第一次使用效果就讓人驚艷。原PO在臉書社團「我愛全聯-好物老實說」發文,「家中有每月定期洗洗衣機,用過不同廠牌的清潔劑,粉狀、液體狀都有,有不同程度效果。第一次用一滴淨的洗劑,被驚艷到了。前幾週換洗家中的床單棉被,累積不少髒污,清潔效果很有感,收編常用清單」。貼文引發討論,不少過來人留言「我是用液體的(同牌),把我的滾筒外圈的膠條洗的超乾淨,之前買別牌粉末的的都沒用」、「我第一次用也真的嚇到,原本就有在清潔洗衣槽,還能出現那麼多海苔,讓我嚇到,從此就愛上了這款,大推薦」、「這個真的好用!之前買過一次」、「雖然標榜免浸泡,我還是會暫停一下撈裡面的海苔,有夠療癒」。不過,也有網友直言「洗完後叫人拆洗還是一樣髒啊,效果有限」、「偷偷告訴你,漂白水便宜又實用」、「他裡面主要成分也是過碳酸鈉。去化工行買過碳酸鈉,效果也一樣又便宜」、「其實主要成分都大同小異」、「我用了好幾款都沒用,這款我應該也用過;最後還是直接用漂白水效果最佳」。

3類環境恐吸引蟑螂 無毒教母曝「超神清潔物」殺光小強
蟑螂是人人喊打的生物,而且身上攜帶各種病菌,讓人渾身發毛。無毒教母譚敦慈揭開引來蟑螂的3大原因,並提供杜絕方式,避免家中環境成為蟑螂的溫床。蟑螂有著強大的生命力,似乎怎麼都殺不完。據《NOWnews今日新聞》報導,譚敦慈指出,食物暴露、紙箱和雜物堆積以及下水道油脂堆積,是吸引蟑螂的3大原因。1.食物暴露蟑螂特別喜歡食物的味道,無論是廚餘、殘羹剩飯,甚至是未妥善保存的食物,都會吸引蟑螂前來,因此任何食物都應該密封保存,尤其是廚餘要立即處理或放入冰箱,避免暴露在空氣中。2.紙箱和雜物堆積紙箱、報紙等物品散發的氣味容易吸引蟑螂,因此不要在家中堆積這類物品,建議家中保持乾淨整齊,避免給蟑螂提供棲息地。3.下水道油脂堆積廚房下水道往往因為油脂積聚而成為蟑螂的溫床,這些油脂殘留為蟑螂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來源,應該定期清理。若想防止蟑螂進屋,譚敦慈會使用「過碳酸鈉」清潔下水道和廚房區域,過碳酸鈉與水接觸後,會釋放出過氧化氫,具備強效的清潔與消毒能力,可以分解油脂和食物殘渣,減少蟑螂的食物來源。譚敦慈建議,平均每2周進行消毒一次,使用熱水搭配過碳酸鈉沖洗廚房水槽和排水孔,能有效去除堆積的油脂,並且殺死蟑螂幼蟲。另外,下水道是蟑螂進入家中的主要通道之一,譚敦慈提醒應將未使用的排水孔密封,尤其浴室和廚房是容易潮濕的地方,更應該注意封堵。

蓮蓬頭沒洗比馬桶細菌還要多! 家事達人分享「泡1物」汙垢全掉
生活中許多角落都藏有髒汙、霉菌,要是沒有定期清潔,小心家中成了細菌大本營,其中常忘了清潔的就是蓮蓬頭。根據曼徹斯特大學的研究顯示,未清潔的蓮蓬頭所含的細菌,竟比馬桶上的細菌還要多。對此,家事達人陳映如分享小撇步,只要浸泡1物大約30分鐘,就大功告成了!據《woman's world》報導,曼徹斯特大學最近進行的研究顯示,蓮蓬頭的出水孔每隔3個月就會積聚水垢,從未清潔的蓮蓬頭噴出的熱水所含有的細菌,竟比馬桶上的細菌還要多,而當細菌滲入皮膚、耳朵或眼睛,就可能導致健康問題,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蓮蓬頭髒的明顯跡象包括,噴頭周圍有可見的黑色黴菌,或是有白色或淡黃色的沉積物,甚至出現粉紅色黴菌和粘液,此外水壓非常弱或沒有水流。對此,陳映如在「陳映如-Sona Queen的生活筆記本」發文指出,蓮蓬頭沒定期清洗,就會看見有髒汙、水垢其至還有霉菌。清潔方式其實很簡單,只要在盆子裡注入溫熱水和過碳酸鈉,溶解後把蓮蓬頭放入盆中浸泡大約30分鐘,泡完後大部分的汙垢已經被分解,只要拿不要的牙刷刷洗乾淨就完成了。陳映如表示,過碳酸鈉在化工行可以買得到,也可以到賣場或者網路購得,其名稱可能是活氧漂白粉、氧系漂白粉,只要成分是過碳酸鈉的即可。

白衣發黃不用漂白水! 內行人推1物:白到跟新衣一樣
白色衣服穿久了難免會發黃,比較不美觀,因此就會需要使用漂白水清洗。不過,一名網友在網路上發文,分享清洗白色衣服的妙招,只要使用過碳酸鈉浸泡一夜後,再丟洗衣機清洗,就能輕鬆去除汗漬和黃斑,衣服就變得像剛新買一樣,貼文一出立刻引起網友狂讚。一名網友日前在Facebook社團「家樂福Carrefour商品網友真心話」發文分享,指出自己在周末時將多件泛黃的白色衣服拿出來處理。將白色衣服放在熱水中,加入過碳酸鈉浸泡一個晚上,隔天再丟洗衣機以清水清洗。沒想到,清洗過後的白衣服,衣服腋下汗漬、領口髒汙、泛黃全都消失,整件衣服就像是新買的一樣。原PO更提到,這樣以後清洗也不用忍受漂白水的臭味,讓他感到相當便利。貼文一出立刻引起網友熱議,紛紛留言表示「我也很愛用這包,小孩的襪子、白上衣泡一晚隔天在洗,真的很乾淨!(我還真的沒買過漂白水)」、「白衣偶爾上頭的圖案也不怕渡到其他衣服身上,漂白水真心超難用齁」、「過碳酸鈉真的好用衣服、鍋碗瓢盆都可以用的乾乾淨淨」、「這不只拿來洗衣服,根本廚房救星」。不過也有網友提醒,衣服不宜過度用過碳酸鈉清洗,也應避免用於清潔鋁製品「同一件這招不能常用,衣服會變薄喔」、「同一件衣服不要太常使用,布料會變脆弱容易破,偶爾使用沒關係」、「除了衣服毛巾外,不鏽鋼餐具亮晶晶,陶瓷餐具白到不像話,不過鋁製不行會變黑」。

內衣褲與衣物要分開洗?專家:可以一起洗!千萬別忘定時清潔洗衣機
在洗衣的過程中,對於是否要將內衣褲、襪子和衣服分開清洗,許多人有不同看法。洗衣達人沈富育分享,實際上是可以一起洗的,最主要是在於加何種洗劑,並避免內褲、褲子纏在一起要把它打開。此外,定時清潔洗衣機也能避免細菌滋生。一些民眾可能會擔心將內衣褲丟進洗衣機一起洗會不夠乾淨,就有民眾提到:「我的話會是分開啦,因為我自己的我自己洗啊,那一般的衣服就洗衣機洗。」還有其他人表示:「一般衣服機洗啊,內衣褲襪子手洗,穿在腳上的東西,跟一般的衣服還有內衣褲一起洗,是不是有點不衛生。」然而,沈富育表示其實可以一起洗的。他分析,用洗衣機清洗髒衣物時,除了基本的深淺色分開洗,添加洗衣精之外,最好也要加洗碗精去油,如果內衣褲、襪子也一起洗,還要再加殺菌的洗劑,淺色的可加入過碳酸鈉,也就是市售的增豔漂白劑,而深色的則加入雙氧水,放洗衣機一起洗,甚至比手洗還乾淨。沈富育也提到,洗衣機乾不乾淨也是關鍵。他進一步解釋:「像這個都是塑鋼,所以它比較容易附著細菌,一般你叫人家打開清潔,會很可怕。」因此他建議,洗衣機每洗30次後,進行一次定期清潔,使用過碳酸鈉也就是市售的清潔劑,或是增豔漂白劑,等水滿後攪打1分鐘,避免洗劑結塊殘留,然後靜置1晚把髒水排掉,再空洗2次更乾淨。沈富育也說,直立式洗衣機裡的材質是塑鋼,水氣容易附著,而滾筒式白鐵鋼面較不會有水氣,且60度拍打清潔力比直立式高3成,但無論哪款洗衣機未使用時都應打開通風晾乾,以避免濕度造成細菌孳生。同時他也提醒,洗衣槽裡的濾網和放置洗衣精的溝槽,每周都要打開單獨清洗,才能洗得更乾淨。

「4飲品」別裝保溫瓶!細菌恐暴增30倍 專家曝正確用法
近日寒流來襲氣溫轉涼,民眾除了開始換上冬衣,也紛紛拿出保溫瓶盛裝熱飲暖暖身,不過有專家表示,盡量不要用保溫瓶裝含有糖分及蛋白質的飲品,這會導致細菌快速滋長,對身體產生影響。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和營養師宋明樺在節目《明欣醫聊事》中指出,因為溫度驟降,許多人開始會習慣使用保溫瓶裝熱飲,但卻沒留意其中的小細節,對此,宋明樺強調,保溫瓶其實不是完全無菌的,尤其是已經喝過之後的杯子,除了會殘留口水中的細菌,也因為杯裡的飲品具有一定的溫度,導致這時的保溫瓶容易成為「細菌培養皿」。譚敦慈補充,根據德國杜夫萊茵實驗室曾做的研究,將豆漿裝進保溫瓶裡,在營養價值及溫度皆高的情況下,僅需半小時的時間,細菌就能迅速增長30倍,因此不建議民眾將拿鐵、豆漿、牛奶或含糖飲料等富有糖分及蛋白質的飲品裝入保溫瓶內,因為它們都相對容易在溫度高的環境下滋生細菌,倘若真的將這些飲品裝入保溫瓶內,也必須儘快飲用完畢,並且用水清洗乾淨後才安全。譚敦慈提到,除了保溫瓶內的飲品種類需注意外,清洗方式也是一大學問,許多人很常用清水隨便甩兩下就認為已經清洗乾淨,但其實最好的方式是使用刷子徹底清洗乾淨,並且將杯蓋所有的矽膠條拆下來洗,最後再瀝乾,才不會將細菌喝下肚。另外,她也分享,當察覺杯中有殘留的茶垢或飲品的氣味時,可以浸泡過碳酸鈉消除異味,一星期只需泡一次保溫瓶就會非常乾淨。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與營養師宋明樺曾在節目《明欣醫聊事》中提到使用保溫瓶需注意的細節。(圖/翻攝自健康2.0 YouTube)

保溫瓶要怎麼洗才乾淨? 內行靠這招「除垢又除臭」
在講求環保的時代,不管是到飲料店買飲料,或是出門在外,帶水、帶咖啡、牛奶或飲料,都人手一支保溫瓶,不過保溫瓶裝過不同飲料後會產生細菌,到底要怎麼清潔才會最乾淨?不少人表示「乾脆重買一個保溫瓶」,但也有內行網友表示,用過碳酸納加溫水倒入保溫瓶內泡1晚,除垢與除臭的效果超好。有網友在臉書社團《爆系知識家》上分享,平常會用保溫瓶裝茶喝,某天發現保溫瓶的蓋子上出現很多茶垢,之前曾將蓋子拆解開來洗過一次,但效果不佳,加上拆開後裝回去,蓋子就鎖不緊,讓他相當困擾,因此想尋求更有效的清潔方式。這篇貼文曝光後也引起網友熱議,「茶垢卡成這樣,如果是專泡茶,那就這樣繼續用了吧」、「既然是有顏色的茶,除非每天刷,不然很快就卡色」、「膠條應該可以拔起來洗,然後去買一個刷洗器具,來刷縫隙,就可以洗乾淨,但有顏色的茶垢應該刷不掉了」、「可以直接換新的」。對此,有內行網友建議「過碳酸鈉」來清潔,除垢又除臭,「用了過碳酸鈉就會愛上了,隙縫裡的汙垢跟味道一次消失,不用在那邊刷的半死」、「泡過碳酸鈉 +1」、「感覺是舊式的保溫瓶的蓋子,裡面無法拆開洗的話,就只能泡過碳酸鈉試試看」、「用過碳酸鈉看看,效果比小蘇打還要好」。先前,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醫師顏宗海也提出清潔 6 撇步,首先,就是用完清洗最乾淨,只裝水也要每天清,建議可用軟刷和清水,或用清潔劑簡單清潔,另外,瓶身和瓶蓋要分開洗,除此之外還可用小蘇打幫助去除異味,當然要記住,保溫瓶不能放洗碗機以及避免用含氯清潔劑(如次氯酸水、漂白水),因為有可能會破壞不鏽鋼的塗層,也等於會破壞保溫瓶,最後,在洗完後要讓保溫瓶通風、晾乾,讓異味減低到最少,但只要出現刮痕、生鏽,就一定要馬上換一個新的,顏宗海指出,這代表保溫瓶已經失去原本的功能,換一個新的比較安全。網友發問保溫瓶卡垢怎麼洗才乾淨,引起熱烈討論。(圖/翻攝自爆系知識家)

蓮蓬頭超髒怎清洗?達人舉薦「1神物」秒去垢 驚人效果曝光
潮濕、不通風的浴室是黴菌孳生的溫床,而每天洗澡都會使用到的蓮蓬頭,卻是民眾最常忽略清洗的衛浴設備,就有一名家事達人分享,只要使用一物加上熱水,便能輕鬆清潔骯髒的蓮蓬頭。家事達人陳映如在粉專「陳映如-Sona Queen的生活筆記本」發文分享,表示民眾最常使用,但卻最容易忘記清潔的地方,非蓮蓬頭莫屬,若是將它反過來仔細看,會發現裡面潛藏髒汙、水垢甚至還有黴菌。陳映如分享只要使用過碳酸鈉及溫熱水,便能輕鬆去除蓮蓬頭的髒污。(圖/擷取自Facebook/陳映如-Sona Queen的生活筆記本)不過蓮蓬頭上的細小孔洞,究竟該怎麼清潔呢?陳映如表示,只要準備好「過碳酸鈉」便能簡單去汙,首先先在盆子裡加入溫熱水及過碳酸鈉,待粉末溶解後,再將蓮蓬頭放入浸泡大約30分鐘,這時大部分的汙垢已經被分解,接著只要拿不要的牙刷刷洗乾淨就完成了。對此,她也貼心附上如何取得過碳酸鈉,像是化工行、賣場或是網路購物都可以買得到,不過名稱可能是活氧漂白粉、氧系漂白粉,但成分只要是過碳酸鈉,都可以達到一樣的清潔效果。

5元影響力1/自備環保杯人數增5倍 環保署:「這4種杯子」沒有折扣
根據環保署資料,台灣每年約耗費40億個一次性飲料杯,重達4.7公噸,為減少垃圾量,7月1日起民眾到連鎖飲料店、超商、速食店、超市等通路,自備環保杯購買飲料,業者就必須提供至少5元價差,若未依規定執行的門市,將依《廢棄物清理法》規定最高可處新台幣6000元。由於折扣有感,民眾自備杯子的意願大為增加,環保署指出,5元價差未上路前,連鎖飲料店、超商、速食店、超市四大連鎖業消費者自備杯子的比例約6%,從7月1日起觀察觀察業績來看,自備率大約提高至30%,增加5倍。全家超商也表示,新規定上路後,這幾天自備環保杯的人數大約從過去的6%提升到10%左右。根據momo購物網統計2022上半年環保杯銷售數據,在選擇環保杯材質時,消費者較青睞保溫、保冰效果佳的不繡鋼,輕巧、好清洗也是挑選的重點。中原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美國羅格斯大學毒理學博士招名威也認為,「選擇304或306不鏽鋼材質最為安全,比較不會溶出有毒物質。」招名威表示,不鏽鋼材質盛裝任何飲品都沒問題,但如果是保溫、保冷設計的不鏽鋼水壺,就要避免盛裝汽水類飲品,以免危險。而不鏽鋼杯長期盛裝咖啡或茶之後,可能會容易產生難以清潔的汙垢,可用熱水加入過碳酸鈉,再將瓶子泡在裡面即可清潔乾淨。而一般認為玻璃、陶瓷材質最穩定安全,不會釋放任何毒素,招名威則認為,玻璃、陶瓷相當重,萬一不小心破碎,反而是另一種危險,如果是購買後立刻回家或到辦公室,或許可以考慮選擇玻璃或陶瓷材質,否則攜帶上來說相當不方便。輕便的塑膠材質若要裝熱飲,建議選擇5號聚丙烯(PP)的材質,才不會因高溫而釋放不良物質。(示意圖/報系資料庫)由於輕巧方便,許多人偏愛塑膠材質的杯子,招名威提醒若要盛裝熱飲,必須選擇耐熱程度較好的塑膠材質,例如5號聚丙烯(PP)。至於冷飲的話,材質上沒有特別的要求,但環保署特別提醒,不可以使用一次性飲料杯,包括寶特瓶、保麗龍、一般紙杯、外帶塑膠杯等,否則無法有5元以上的優惠。至於容量,可先向經常消費的店家做確認。經環保署調查,主要連鎖門市所販售的飲料容量,最少為240ml,最多為960ml。大家最常購買的便利商店咖啡,大杯約500ml、中杯約350ml。而多數飲料店的大杯約700ml、中杯約500ml,建議挑選合適容量的環保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