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資源
」 醫療資源 柯文哲 以色列 戒護就醫 車禍
挾亞洲「年度最佳壽險公司」氣勢 南山人壽股東會報喜 113年稅後淨利年增92%
南山人壽今日召開股東會,憑藉穩健及專業的經營實力,南山人壽113年合併資產規模達新臺幣5.6兆元,合併稅後淨利約425億元,年成長92%,創下歷史次高紀錄;除財務表現亮眼,南山人壽去年亦榮獲得亞洲保險業獎(AsiaInsurance Industry Awards, AIIA)「年度最佳壽險公司 (LifeInsurance Company of the Year)」殊榮,營運成績有目共睹。南山人壽董事長尹崇堯在致股東報告書中提及,面對全球經濟快速變化,高齡少子化趨勢等,南山人壽將持續透過創新保險商品、多元化的服務,用心照顧每一位保戶,致力實踐「未來 有備而來」的品牌承諾。南山人壽自113年年初重返投資型保險商品市場後,堅守保險本業職能守護保戶及社會,憑藉穩健及專業的經營實力,締造佳績,稅後獲利較去年增長,合併資產總值113年底超過5.6兆元;合併淨值約3,563億元;合併稅後淨利約425億元,年成長92%,創下歷史次高的紀錄。南山人壽今(11)日召開民國114年股東常會,憑藉穩健及專業的經營實力,創造亮眼績效,將持續透過「服務賦能」、「數位賦能」兩大發展引擎,為保戶規劃人生歷程之所需,讓「未來 有備而來」。(圖片提供/南山人壽)在整體策略佈局部分,南山人壽驅動「服務賦能」、「數位賦能」兩大發展引擎,服務賦能面向,竭力推動永續健康,厚植國人的健康資本,包含:展開大規模的線上問卷調查並分析其結果,發表《2024國人生活習慣趨勢大調查》,以喚醒國人對於健康風險的意識;關注特定族群的需求,攜手在地醫療院所,解決偏鄉醫療資源及健康識能不足等問題、針對超高齡社會現況推動「失智友善計畫」;成立反詐行動小組,降低詐騙事件的發生,協助守護民眾的財務健康。在數位賦能部分,南山人壽持續運用數位技術提升服務效率與客戶體驗。成立「Beyond Lab」,結合AI與機器學習開發智能模組,優化業務流程,例如打造「法遵AI智能助理」提升法遵作業效率,並榮獲113年「法律 x 法遵科技黑客松」最高榮譽金獎。此外,也推出智能客服「透透 Talk Talk」,運用AI自然語言理解技術,回應客戶需求。同時首創金融Fast-ID技術應用於行動投保,使身分驗證與投保更快速、安全,有效提升效率並降低詐欺風險。此外,南山人壽重視企業永續,擁抱創新與數位發展,今年四月正式成立全新的數位轉型基地(DX Union),整合資訊、數位、資安及體驗的數位轉型聯隊,為數位創新人才打造嶄新的辦公空間,創造開放、多元、彈性的健康職場環境,同時,更鼓勵業務夥伴及內勤員工,將健康意識帶給更多的保戶,於全台多處舉辦內外勤專屬的運動賽事NS OPEN,113年亦更首度冠名贊助「2024南山人壽臺北城市創意路跑」,吸引逾萬名的內外勤夥伴、保戶、民眾響應。113年是南山人壽發展卓越並深獲肯定的一年,踏實履行「誠信第一、服務至上」的企業價值觀,因此,除了名列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首屆「永續金融評鑑」保險業排名前20%企業外,亦榮獲財經媒體《財資》(TheAsset) 2025年“The Asset Triple A Awards for Sustainable Finance 2025”的“年度最佳保險業資本債BestInsurance Capital Bond”獎項。同時成為臺灣保險業首度榮獲國際開放標準組織(TheOpen Group)頒發「創新卓越獎」(Awards for Innovation and Excellence) 的公司,更獲得亞洲保險業獎(AsiaInsurance Industry Awards, AIIA)「年度最佳壽險公司 (Life InsuranceCompany of the Year)」。113年累計奪得國內外共67個大獎,獲獎數再創新高,卓越表現深獲國內外媒體、社會大眾及主管機關之肯定。展望今年,是南山人壽「大步向前的一年」,面對即將接軌國際保險會計準則IFRS17及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所帶來的轉變,以及超高齡社會的結構性挑戰,保險產業正站在轉型與創新的重要關鍵點。南山人壽深刻理解此一局勢,將繼續秉持「穩健前行、與時俱進」的精神,積極調整經營步伐,從更宏觀的永續健康視角出發,致力提升商品與服務體系,成為保戶在人生不同階段中,最值得信賴的健康與財務守護者。南山人壽致力發揮保險業的影響力,鼓勵國人擁抱健康百歲人生,想了解更多南山人壽永續健康承諾與行動,歡迎至南山人壽永續健康領航者網站查看。

加薩種族滅絕「比地獄還糟」!BBC記者撰文痛批:以色列正在踐踏國際法
以色列在加薩的種族滅絕行動已引發國際社會嚴厲譴責,英國威爾斯記者、BBC國際編輯鮑恩(Jeremy Bowen)為此也造訪日內瓦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總部,並訪問多位國際法專家及人道主義工作者,指出特拉維夫當局已明顯違反《日內瓦公約》。但如今,西方對以色列的種族滅絕幾乎毫無任何實質作為。鮑恩今(8日)針對以色列在加薩(Gaza)的種族滅絕行動撰文指出,即便是戰爭,也有其規則,這些規則並非為了阻止士兵互相殺戮,而是旨在確保捲入戰火的平民能受到人道對待,並盡可能免於危險,這些規則同樣適用於所有交戰方。鮑恩強調,即便某一方遭遇殘酷的突襲,導致數百位平民喪生,例如2023年10月7日哈瑪斯(Hamas)發動的恐攻,特拉維夫也不能因此擁有特權,「保護平民是一項法律義務,必須納入作戰計畫之中。這正是《日內瓦公約》(Geneva Conventions)背後的基本理念。最新版的第四公約《關於戰時保護平民之日內瓦公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制定並通過的,旨在防止未來再度發生對平民的大規模屠殺與殘酷行為。」在日內瓦紅十字國際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Red Cross,ICRC)總部,1座玻璃圓廳上赫然寫著「即使戰爭,也有規則」(Even Wars Have Rules)的大字。這句話的提醒來得正是時候,因為這些規則正不斷被以色列踐踏。以色列在加薩的種族滅絕行動已引發國際社會嚴厲譴責。(圖/達志/美聯社)來自加薩的資訊難以取得。那裡是個致命的戰區。根據保護記者委員會(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的統計,自戰爭爆發以來,至少有181名記者與媒體工作者喪命,幾乎全部是加薩的巴勒斯坦人,以色列不允許國際新聞團隊進入加薩,「而查證具爭議與複雜新聞的最佳方式,便是實地報導。這意味著,該戰爭比我這一生所報導過的任何衝突都還要迷霧茫茫。」顯然,以色列就是希望外界無法知道真相,「在戰爭爆發幾天後,我曾隨一支由軍方護送的記者車隊前往哈瑪斯攻擊過的邊境社區,當時救難人員仍在燃燒的瓦礫堆中打撈以色列人的屍體,以色列傘兵則以火力逐棟清理建築物中的敵人。」鮑恩感嘆,「以色列希望我們看見哈瑪斯做了什麼,但他們卻不希望外國記者目睹其在加薩的行動。」為了穿越這片戰爭迷霧,鮑恩造訪了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總部,並與多位知名國際法專家、多年來在法律框架下向加薩及其他戰區提供援助的人道主義工作者,以及西方高級外交官對話,他們越來越擔憂,若現在對加薩的人道主義災難保持沉默,未來可能會被追究刑責。鮑恩補充,部分歐洲及以色列國內輿論皆認為,以國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延長這場戰爭,並非為了保護及救援以色列人,而是為了讓自己繼續掌權,以避免因哈瑪斯的恐攻而遭到究責,或面臨重大貪腐審判而導致入獄。鮑恩指出,納坦雅胡鮮少接受專訪或召開記者會。他偏好發表經過拍攝、剪輯後上傳社群媒體的聲明。以色列外交部長沙爾(Gideon Sa'ar)也拒絕接受採訪。以色列在加薩的種族滅絕行動已引發國際社會嚴厲譴責。(圖/達志/美聯社)雖然來自納坦雅胡所屬的利庫德黨(Likud)的國會議員比斯穆特(Boaz Bismuth)近日重申,加薩並未發生飢荒,以色列也有遵守國際法,並指責來自英國、法國、加拿大等國的不實批評,激起了對猶太人的反猶主義恐攻,甚至導致謀殺案。但根據鮑恩所接觸的法律專家們的看法,有證據顯示以色列在以哈衝突爆發後所展開的報復行動,已犯下了包括種族滅絕在內的多項戰爭罪行。與此同時,以色列還面對國際法院(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關於種族滅絕的訴訟程序,其總理也正受到國際刑事法院(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ICC)發布的戰爭罪通緝令,導致出訪多國的空間受限。以色列國內,更有政敵指控納坦雅胡犯下戰爭罪,使以色列變成國際間的「賤民國家」(pariah state)。然而,納坦雅胡對此卻強硬回擊,還在通緝令發布時,將自己比作19世紀末因反猶太情緒而被法國錯誤定罪的猶太軍官德雷福斯(Alfred Dreyfus)要佐證以色列的種族滅絕行動,鮑恩表示,必須從數據面來看加薩正在上演的慘況。根據加薩衛生部門截至6月4日的最新統計,自以哈衝突爆發以來,至少有54607名巴勒斯坦人遭以色列殺害,另有125341人受傷,其中約有7成是老弱婦孺。以色列在加薩的種族滅絕行動已引發國際社會嚴厲譴責。(圖/達志/美聯社)另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的資料,截至2024年1月,以色列已殺害約14500名加薩兒童,另有17000人失去雙親或成為孤兒,加薩也成為全球兒童截肢率最高的地區。雖然以色列與美國試圖質疑這些由哈瑪斯控制的衛生部門所發布的統計數據。但聯合國、外國外交官,甚至以色列的情報機構本身也會引用這些數據。擁有200年歷史的英國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發表的1項研究更指出,加薩衛生部門實際上低估了死者的人數,部分原因在於統計上的困難,尤其當數千人被掩埋在倒塌建物的瓦礫堆下,另有數千人因得不到醫療照護而在家中、難民營或醫院內逐漸死去。縱使今年稍早的停火曾讓加薩平民暫得喘息,但在延長停火協議談判失敗後,以色列於3月18日重新展開戰事,並實施大規模空襲,同時以色列還對食物與人道援助實施嚴格限制,甚至在3月至5月執行全面封鎖,導致加薩面臨嚴重飢荒,此舉明顯違反保護平民、不得以飢餓作為手段的國際法。1位英國政府部長對BBC表示,以色列正在將飢餓及糧食供應「武器化」。以色列國防部長卡茲(Israel Katz)也公開坦承,糧食封鎖是迫使哈瑪斯釋放人質、接受失敗的「主要施壓手段」。對此,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主席、瑞士外交官斯波利亞里奇(Mirjana Spoljarić)向鮑恩表示,毫無疑問,以色列正在加薩踐踏《日內瓦公約》,這傳達一個訊號:世界各地的戰爭可以無視規則,她警告稱:「我們正在掏空那些保護人類基本權利的規則。」斯波利亞里奇今年曾2度進入加薩,並形容那裡「比地獄還糟」,「人性光輝在加薩已經徹底消失,我們不能再袖手旁觀。這已超出任何可接受、合法、道德與人道的標準。這種破壞與苦難的程度⋯⋯」她感嘆,世界正目睹一整個民族——巴勒斯坦人——被剝奪其基本人性尊嚴,「這應該撼動我們的集體良知,這會如影隨形地折磨我們。我們正在目睹的,是會讓世界變得更加痛苦的悲劇。」以色列在加薩的種族滅絕行動已引發國際社會嚴厲譴責。(圖/達志/美聯社)針對以色列宣稱此舉只是為了自衛,旨在摧毀一個恐怖組織,斯波利亞里奇認為:「這不構成破壞或掏空《日內瓦公約》的正當理由。任何一方都無權打破規則,不論處境如何。這很重要,因為《日內瓦公約》適用於所有人。加薩的兒童與以色列的兒童,在《日內瓦公約》下皆享有完全相同的權利。」「你永遠無權違法,」牛津大學布拉瓦尼克公共事務學院(Blavatnik School of Government)的全球安全教授迪爾(Janina Dill)也表示,「以色列如何進行這場戰爭,是另一層法律分析⋯⋯同樣的,抵抗以色列的占領也是如此,10月7日的恐攻並非哈瑪斯可以正當行使的抵抗權。你可以擁有自衛或抵抗的整體權利,但如何行使該權利,則受不同的規則約束。擁有『正義理由』,不代表可以使用額外暴力。戰爭中的作戰規則,適用於所有人,與其參戰理由無關。」「我深受震撼,」挪威難民委員會(Norwegian Refugee Council)主席、前聯合國人道事務主管埃格蘭(Jan Egeland)則對鮑恩說,「我從未見過一個人口如此密集的地區被圍困這麼長的時間,同時還遭到無差別轟炸;媒體消息、糧食及醫療資源也都被封鎖。這可與阿薩德政權統治下的敘利亞相提並論,當時西方全體予以譴責,並施加嚴厲制裁。但如今,西方對以色列的種族滅絕幾乎毫無任何實質作為。」

北投、士林家戶數年增率大增 賴正鎰看好:5年變核心
近年台北市人口不斷流失,不過資料顯示,文山、北投及士林等3行政區的家庭戶數年增率卻達1.2%以上。鄉林集團指出,士林和北投是北市面積最大的前2行政區,特別看好輝達設立台灣總部基地後,將帶旺區域發展,董座賴正鎰更預估,未來5年台北市的不動產發展,將會以北投士林科技園區為核心,形成「北城新環大生活圈」。根據台北市民政局資料顯示,今年截至4月底止,北市設籍人口數246萬5,350人、家戶數107萬9,488戶,其中人口數和家戶數最多的前5大行政區,分別是大安區、內湖區、士林區、文山區以及北投區,與去年4月底數據作比較,家戶數年增率以文山年增率1.6%最高;北投1.6%次之,士林1.2%居第3。台北市家戶數年增率前3行政區為文山區、北投區與士林區。(圖/鄉林集團提供)鄉林不動產研究室表示,士林和北投是台北市面積最大的前二行政區,區域發展和生活機能非常成熟,除有豐沛文化資產與藝文空間,還有完善的醫療資源包括榮民總醫院、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振興醫院等;此外,光是北投區就有北投士林科學園區、關渡科技園區、北投影視音產業園區,形成「科技金三角」。其中的北士科,最近因輝達選定為海外總部基地而熱議,鄉林不動產研究室指出,高科技業相關上下游產業跟進,將帶來新一波高科技就業人口遷徙潮;另一方面,淡水線關渡捷運站附近還有華碩(2357)及和碩(4938)等科技大廠,捷運沿線同時有上下游相關科技產業陸續匯集,產業投資增加必會產生人口紅利,加速擴大生活圈,為當地帶來居住的剛性需求。鄉林不動產研究室判斷,屆時不只北士科生活圈擴大,更會外溢到關渡及中山區,使北投、天母、士林、中山等商圈連結。賴正鎰對此補充,捷運淡水信義線加上北士科規劃的輕軌系統,北從關渡科技園區,中到北投天母士林,南到中山商圈,將結合住宅、商辦、醫療、商業、休閒與公共設施等豐富的生活機能,預估未來5年將會以北投士林科技園區為核心,形成一個「北城新環大生活圈」,快速帶動士林區及北投區的不動產全面發展。看好北士科外溢的商圈效益,鄉林集團除了正在中山區推動「新松町新城計畫」外,在北投桃源段的新建案也將在第3季開案進場銷售,鎖定北士科與周邊的科技廠的高科技人才。鄉林集團看好北士科外溢效益,第3季將在北投推出新案。(圖/鄉林集團提供)「這口味零食」炒出八倍天價 盧廣仲搬出一箱網羨慕:是富翁買預售屋貸不到8成「只能違約」? 內行見合約秒喊:有解吃自助餐「手機丟桌上」 外國人驚呆 網笑:只有傘跟抹布會被偷

鉅怡智慧AI醫材軟體再獲FDA認證 引領台灣生醫科技走向全球
AI 醫材軟體新創鉅怡智慧(FaceHeart)再捷報,旗下 FaceHeart Vitals SDK 非接觸影像式生理資訊量測軟體於4月9日再度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二級醫療器材軟體認證,獲准用於呼吸頻率的量測。繼去年心率量測技術首度取得FDA認證後,這項新的里程碑不僅展現了FaceHeart Vitals在臨床上的有效性與安全性,更進一步拓展其在居家醫療、長期照護及遠距醫療等應用領域的發展潛力。鉅怡智慧進一步表示,FaceHeart Vitals為全球首個通過美國FDA認證的非接觸式生理資訊量測產品,使用者無須配戴任何醫療器材,僅需使用一般手機鏡頭,進行約50秒「臉部掃描」,即可零接觸、連續的量測心率、血壓、血氧、呼吸頻率、心率變異度等生理數值。透過FaceHeart Vitals內AI技術,病患可以使用手機追蹤健康狀況,醫師也能獲取即時健康數據。美國FDA認證 FaceHeart Vitals呼吸量測偏差值為每分鐘±2 次,為其進入國際智慧醫療產業奠定堅實基礎。FaceHeart Vitals產品示意圖。(圖/鉅怡智慧提供)此項產品運用「遠程光電容積脈搏波信號技術」(remote Photoplethysmography, rPPG),能夠透過一般RGB鏡頭偵測臉部細微的顏色變化,並搭配 AI 模型進行分析解讀。FaceHeart Vitals 以軟體開發套件(SDK)的形式,靈活整合於智慧型手機(iOS/Android)、平板電腦、電腦(Windows)、智慧電視、智慧鏡等裝置,將隨手可得的電子設備瞬間轉變為醫療器材。鉅怡智慧創辦人暨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講座教授吳炳飛博士表示,「繼 2023 年心率首次通過FDA認證後,此次呼吸頻率的認證充分展現鉅怡智慧的技術領導地位;而FaceHeart Vitals 將在健康照護產業中扮演極為關鍵的角色,我們期待在美國FDA的肯定下,引領台灣自主研發的生醫科技走向全球!」「鉅怡智慧目前已與台大、長庚、榮總等多個國內外醫療中心合作建立臨床影像資料庫,收集超過3億筆影像資料,打造多個AI醫療模型,深化在預防醫學、精準醫療等相關應用。」負責FDA認證及臨床試驗的鉅怡智慧共同創辦人鐘孟良博士表示,「我們今年將推出了心血管功能參數,包含心房顫動(AtrialFibrillation)檢測、心臟衰竭風險、心血管年齡、心血管 BMI等,擴展 rPPG 技術的應用範疇,希望提早篩檢出心房顫動的病患,降低因潛在疾病產生之健康風險。」FaceHeart CardioMirror智慧鏡。(圖/鉅怡智慧提供)鉅怡智慧主要投資夥伴台杉投資生技基金執行合夥人黃立鑫指出,「在全球醫療數位化加速的趨勢下,FaceHeart Vitals具有顯著的市場潛力。其低成本、高普及性的解決方案能有效解決醫療資源短缺的問題,同時也為預防醫學提供關鍵數據支援。」台杉投資生技基金投資協理林世永博士亦指出,「鉅怡智慧再次獲得FDA認證凸顯其堅強的技術實力,隨著在各項認證及應用場景的持續拓展,將為全球醫療生態系帶來革命性的影響。」鉅怡智慧官網:https://www.faceheart.com

見護理師揹「紅色大背包」陪伴新生兒! 醫:是為迎接得來不易的寶寶
有位孕婦近日到醫院檢查,被醫師稱是「高齡產婦」,氣得她PO網痛批「35歲怎麼了嗎?」、「我們不是高齡,是高質感。人生準備好了,寶寶才值得來」,貼文曝光後引起網友熱議。對此,ICU醫師陳志金就分享自己看見醫護人員推著新生兒保溫箱的畫面,一旁還有護理師揹著「新生兒急救包」,直言「請不要在意自己35歲為何被稱為『高齡產婦』,那是為了替你準備更高規格、更多人力支援,來迎接你得來不易的寶寶」。陳志金今(3)日上午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當時電梯門打開,就看見3位醫護人員推著一台新生兒保溫箱進來,其中一位新生兒科醫師向他打招呼,他便回應「要夠早,才能夠見證你們的辛苦啊!」陳志金指出,當時他忍不住想替3人留下合影,結果只拍到其中2人的身影,她們推著保溫箱前往新生兒室,另一位同事則揹著「紅色大背包」(新生兒的急救包)獨自朝著新生兒加護病房(NICU)走去,「我本來還覺得遺憾,沒能幫她們3人留下合照。後來再想想,應該是要慶幸,她們是分道揚鑣,而不是一同走向ICU,那代表小baby平安」。陳志金拍下醫療人員與新生兒的畫面。陳志金解釋,產科會事先聯絡新生兒急救團隊去待命,以防新生兒出生後需要急救,這可能發生在緊急剖腹產、高齡產婦、高危險妊娠、胎兒窘迫等等情況,「每一次的生產都是『用生命拚的生命』,需要許多人的付出,才能守護孕產兒的安全,希望這些付出,將來都能夠有更合理的回報」。陳志金強調,「請不要在意自己35歲為何被稱為『高齡產婦』,那是為了替你準備更高規格、更多人力支援,來迎接你得來不易的寶寶;請不要指定半夜看時辰剖腹產,要將珍貴的醫療資源留給真正有緊急需要的人醫療人力充足,寶寶平安出生,才是我們能給他的『好命』。」最後,陳志金也呼籲,「請善待醫療人員,讓他們可以專心的做好守護你家人健康的工作,而不是疲於防範你的提告、客訴,把時間都花在調解、上法院…你可以選擇,讓醫療人員安心的留下來,繼續守護我們和我們下一代的健康」。

美擬「排除兒童、孕婦」接種疫苗!疾管署研議是否跟進
本土第7波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不過,美國衛生部長小羅伯特甘迺迪日前宣布,新冠疫苗不再推薦給健康兒童和孕婦接種。對此,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疾管署將於6月中旬對此進行討論,不一定會「照抄」。由於正值疫情飆升,婦產科醫師仍建議孕婦打疫苗。小羅伯特甘迺迪27日在社交媒體平台X上發布影片表示,他已經從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建議接種中,移除健康兒童和孕婦兩類對象。羅一鈞指出,美國ACIP將在6月開會討論這個議題,預期很可能會限縮建議接種對象,台灣疾管署預計6月中旬,由ACIP討論今年10月秋冬新冠疫苗的公費接種對象,由專家討論出適合國人的版本,不一定會「照抄」。羅一鈞表示,美國衛生部長的X貼文說「已改」,但美國CDC官網建議未改變,仍要視美國ACIP最後決議結果。目前國內專家意見也不同,加上須考量每年10月和流感疫苗一起打,各自接種對象條件若差異太大,會增加第一線執行困難。疾管署長莊人祥也表示,要有相關證據才有辦法做決定。台北榮總兒童重難罕症中心主任曹珮真說,美國政府以公共政策角度,須考量接種人數、採購相關花費等做出決策,但美國和台灣醫療資源不同,這項作法是否適合台灣、如何保護兒童健康,需要國內自行重新衡量,兒科醫學會、疾管署也都會持續進行討論。馬偕醫院婦產部部長黃建霈指出,馬偕近日將開放全體員工打疫苗,顯示疫情真的「有危險了」,要從第一線醫護人員做好預防,避免傳染給患者。目前仍建議孕婦打疫苗,除非先前曾有不良反應,也鼓勵孕婦產檢時主動告知醫師,並做好戴口罩等防護措施。

60歲男因左手痠麻掛急診 醫師經驗豐富一看心電圖就知他「心肌梗塞」須裝心導管
1名急診醫師在臉書粉專「急診醫師碎碎唸」發文分享,近日1名60歲男病患到急診掛號,主訴左手痠麻,1名經驗豐富的醫師為男病患做了1張心電圖,竟發現他是「ST段上升心肌梗塞」,需要立即做心導管手術。對此該粉專貼文指出,此種情況若是遇到經驗不足的醫師,恐怕無法立即做出正確判斷,但今年全台已有66位經驗豐富的急診醫師離開第一線,未來病患恐需面臨急診醫護經驗不足的情況。臉書粉專「急診醫師碎碎唸」27日發文提到,近日1名60歲男病患到急診掛號,主訴左手痠麻,但沒有喘、胸痛、胸悶等症狀。1名經驗豐富的急診醫師立馬為病患做1張心電圖,發現男子是「ST段上升心肌梗塞」,需要立即做心導管手術。該粉專表示,此種狀況如果碰到沒有經驗的醫師,恐怕只會請病患照張肩膀X光片,再開個止痛藥就完事。「急診醫師碎碎唸」表示「這種經驗跟敏銳的洞察力,是在急診磨練出來的技能,沒有經過急診專科訓練,或是在急診經過大風大浪,是不會有這種能力的。」然而「急診醫師碎碎唸」也指出,根據急診醫學會的統計,2025年截至目前,已有66位經驗豐富的急診醫師離開第一線,還有40位正在排隊等著離開,該粉專也只能在文末寫道「各位,自求多福喔!保重!」對此網友紛紛表示「重點在『知道要做心電圖』,這個只有在急診戰鬥過的,才懂如何嗅出蛛絲馬跡去拆解」、「在我離開(醫院)時,就發現護理有經驗斷層,且現在人力短缺,經驗斷層也會越來越嚴重」、「護理也是一樣,現在臨床線上多的是未滿2年的孩子,而這些孩子沒有更資深的帶著他們」、「台灣人要珍惜醫療資源和人力,更要支持醫護獲得應有的尊重和回報,不然到頭來賠上自己健康甚至性命的還是自己。」

德國五大醫療創新企業訪台!醫療產業交流 促進高齡與癌症醫療合作契機
台灣醫療體系被譽為全球最先進且普及的醫療體系之一。疫情期間,台灣展現了醫療韌性,全民健保制度亦確保醫療資源的全面與負擔性。但隨著人口老化及醫護人力短缺問題日益嚴峻,醫療體系也承受前所未有的壓力。為深化德國與台灣在醫療領域的合作,由德國聯邦經濟暨能源部(BMWE)資助的市場拓展計畫,於5月20日舉辦「台灣-德國醫療應用研討會」。本次研討會由德國經濟辦事處之服務執行單位博智顧問有限公司(DEinternational Taiwan Ltd.)主辦,為德國醫療代表團訪台的重要行程之一。德台醫療產業交流 促進雙邊合作契機本次研討會以藥品與生物技術為主題,聚焦德國企業在精密醫療、藥品研發與醫療器材等領域具備相關技術經驗與應用潛力,期望拓展更多合作空間。研討會旨在為台灣醫療產業的企業、經銷商與製造商提供一個高效交流平台,探索潛在的合作機會,並加深對德國醫療產業趨勢的了解。除企業介紹外,德國健康聯盟(German Health Alliance)資深經理 Rajani Sabanantham 女士也分享德國醫療領域的最新發展與策略。德國經濟辦事處首席代表暨處長蘭依樺博士表示:「德國企業以創新技術與品質著稱,無論是在藥品製造、臨床材料、塗層技術或精密醫療裝置等領域有豐富研發成果,提供與台灣業界交流基礎。本次研討會期待促成台德更多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醫療產業的永續發展。」本次隨代表團來台的五家德國企業皆在各自領域具有豐富經驗與技術背景,積極尋求與台灣產業的合作契機,包括:• BioMed X GmbH:生物醫學研究與藥物開發• HWI pharma services GmbH:劑型設計、分析與法規支援• Primacyt Cell Culture Technology GmbH:肝臟相關研究產品與醫療器材測試• Rohde KG:醫療設施專用衛生塗層技術• Sensoplast Packmitteltechnik GmbH:高精度瓶蓋與醫療裝置台灣作為亞洲最具活力的醫療保健市場,特別是製藥和生物技術領域的企業,提供德台雙方絕佳的商業合作機會。根據統計,2025年台灣全民健保支出預估將達264億歐元,年增5.5%,創下新高,人口結構的變化和不斷增長的醫療創新需求,也促使政府積極投入如人工智慧、精準醫療及生物科技等領域。此外,台灣80%的藥品依賴進口,突顯國際供應商的重要性。2024年,德國占台灣藥品進口總額的22.5%(約53億歐元),為台灣最大藥品進口國;在醫療器材方面則為第四大進口來源,占8.5%(約27億歐元)。隨著台灣推動癌症篩檢政策,腫瘤相關醫療設備需求持續攀升,也為德台雙方的合作,帶來更多機會。【延伸閱讀】國際醫療健康周五月香港舉行!聚焦創新、投資與跨界合作探索智慧醫療及寵物健康!2025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即將登場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5184

執政滿週年 賴清德宣布將向在野黨定期提出「國安簡報」
總統賴清德今(20)日就職滿一週年,並於上午在總統府發表以「迎風轉型、穩健前行」為主題的施政週年談話。賴清德表示,將向在野黨定期提出「國安簡報」,期待朝野政黨領袖,無埨政治立場為何,都能夠以國家利益為優先。賴清德今日談話主軸圍繞「民主台灣、韌性精神、訴求團結」三大核心,他首先向昨日新北三峽國小重大車禍表示慰問。他指出,自己在第一時間即指示行政院成立專案小組即時掌握情勢,目前卓榮泰院長已指示衛福部成立緊急醫療專案,積極協調醫療資源救護傷患,「期盼傷者早日康復,並請教育部、內政部及相關單位積極協助家屬,儘速釐清事故發生原因」。接著,賴清德提到,「我們始終願意張開雙手,努力促成朝野對話,加強政黨合作」,因此,他將指示國安團隊著手規劃,向在野黨主席進行「重要國安情勢簡報」,期望朝野政黨領袖,無論政治立場為何,都能夠以國家利益為優先,以守護國家安全為前提,在相同的事實基礎上,坦率真誠交換意見、共商國是,攜手面對國家的各項挑戰。

三峽北大國小車禍釀3死16傷 賴清德及卓榮泰今晚分赴醫院探視傷者
新北市三峽區今(19)日下午4時許爆發重大車禍,一輛由78歲老翁駕駛的自小客車在國光街、國成街口失控暴衝,衝撞多名路人,造成15人受傷、3人死亡,其中2大3小共5人被緊急送往土城長庚醫院急救,其餘傷者則分送亞東、恩主公醫院救治。據了解,新北市長侯友宜受訪時表示「救人要緊」,並透露已請託三家醫院全力救治。賴清德總統也將在今晚前往土城長庚及三峽恩主公醫院探視傷者及家屬,而行政院長卓榮泰則是前往三峽恩主公醫院及板橋亞東醫院慰問傷者及家屬。今日下午16時04分,78歲余姓老翁駕駛一輛淺色日系轎車行經新北市三峽區國光街、國成街口時,突然因不明原因暴衝,直到車頭撞上路中護欄才停下。由於事發地點就在北大國小旁,又正值放學時間,現場有多名學生、路人遭到波及,造成16人受傷、4人當場失去生命跡象。事後截至晚間6點45分,已有40歲女性,以及劉姓、林姓2名12歲女童共3人送醫後搶救不治宣告死亡,1名12歲的張姓女學生送土城長庚時無生命跡象,所幸搶救後恢復生命跡象。新北市長侯友宜稍早前往醫院探視傷者,並前往車禍現場勘查。他表示自己在是發當下,第一時間就要求醫院緊急搶救、救人要緊,看到傷者有不少兒童,更讓他一度眼眶泛淚。他也請相關局處和區公所立即啟動關懷機制,並要求警方成立專案小組,調查事故原因。此外,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表示,賴清德總統聞訊後感到震驚且痛心,並表達高度關切,第一時間指示行政院成立專案小組即時掌握情勢,要求積極協調醫療資源,全力投入救護傷患與協助家屬,協助傷者早日康復。賴總統將在今晚前往土城長庚及三峽恩主公醫院探視慰問傷者及家屬。而行政院長卓榮泰則是前往三峽恩主公醫院及板橋亞東醫院慰問車禍傷者及家屬。

三峽重大嚴重車禍! 卓榮泰宣布衛福部成立「緊急醫療專案」積極處理
新北市三峽區在今下午發生一起嚴重車禍,一名70歲駕駛小客車未停紅燈,高速衝撞正在穿越馬路的小學生,目前已知有15人輕重傷,其中有4人OHCA,年紀最小僅10歲。對此,行政院長卓榮泰對於事故感到相當痛心,目前已指示衛福部成立緊急醫療專案,積極協調醫療資源救護傷患,盼傷者早日康復,並請教育部、內政部及相關單位積極協助家屬,並儘速釐清事故發生原因。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表示,卓榮泰對於事故感到相當痛心,目前已指示衛福部成立緊急醫療專案,積極協調醫療資源救護傷患,盼傷者早日康復,並請教育部、內政部及相關單位積極協助家屬,並儘速釐清事故發生原因。

遊客超傻眼!數千民眾湧入西班牙觀光島嶼 抗議「家園變遊樂場」
西班牙加那利群島(Canary Islands)再度爆發大規模反觀光抗議行動,這已是當地民眾第三次針對過度觀光現象發起集體示威。在週末期間,包括特內里費島(Tenerife)、大加那利島(Gran Canaria)、蘭薩羅特島(Lanzarote)與富埃特文圖拉島(Fuerteventura)等多座島嶼均有群眾走上街頭,表達對觀光產業無節制擴張的憤怒。而遊客只能在一旁傻眼的看著這一切的發生。根據《太陽報》報導指出,單是在特內里費島首府聖克魯斯(Santa Cruz),根據西班牙安全部隊的統計,現場聚集了約7,000名抗議者。大加那利島也有約3,000人參與集會。主辦此次行動的組織「加那利群島有其極限」(The Canary Islands have a limit)表示,本次動員「非常踴躍」,現場氣氛高張,抗議者高喊「夠了就是夠了!」以及「加那利群島不是拿來販售的,它們值得被愛與守護」等口號,訴求當地社區與自然資源不應淪為觀光開發的犧牲品。這場抗議活動不僅限於群島本地,也擴散至西班牙本土與德國柏林(Berlin)等地響應。抗議者批評,即使加那利群島在4月曾出現全國性的首次大型示威,當局迄今未見實質改革,政策不僅無視民意,甚至仍持續推動不當觀光建設。抗議者指出,觀光帶來的財富未能公平分配,反而助長投機與貧富差距,使加那利居民面臨住房負擔、醫療資源匱乏與公共交通失能等問題。抗議行動聚焦於三大核心訴求:其一是暫停發放新的旅館與假期租賃執照,尤其在已過度擁擠的地區,以減緩土地與資源壓力;其二是導入觀光稅,藉此為公共服務提供資金並抵銷觀光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其三則是對Airbnb等短期租賃平台與房地產炒作加強規範,以維持當地居民的住房可負擔性。此外,加那利群島工會聯合會(Canarian Trade Union Federation)也呼籲當局應將觀光所得更平均地回饋給17萬多名觀光從業人員,改善他們的勞動條件與薪資水平。他們強調,當地居民應享有更公平的生活品質,包括可負擔的醫療與交通資源。「加那利群島有其極限」運動更警告,現行的經濟結構長期以來過度依賴觀光業,形成以炒地、過度成長與貧富不均為核心的發展模式,忽視島嶼土地與自然環境的極限。他們列出十項政策訴求,內容涵蓋凍結新觀光建案、制止環境破壞、課徵觀光稅、限制租賃平台與保護自然保育區等,並表示將於整個夏季發起更多杯葛、靜坐與示威行動。報導中提到,「過度觀光」(overtourism)已成為當代觀光發展的警訊,指的是某地接待的旅遊人數超出其社會與生態承載能力,不僅導致景點擁擠、環境退化,也讓當地居民面臨生活成本上升與資源枯竭的壓力。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就是疫情之後的日本,其各大景點基本都全年被來自全球的觀光客給塞滿。

蔡司台灣與宏碁智醫簽署合作備忘錄(MOU) 攜手推動超廣角眼底攝影系統 AI 篩檢軟體驗證合作
蔡司集團以科技為本,每年投入15%的營業額用於研發創新,蔡司台灣(ZEISS Taiwan)以「Bridge Taiwan to Global」的策略深耕台灣醫療產業,近日將正式與專注智慧醫療解決方案的宏碁智醫(Acer Medical)簽署合作備忘錄(MOU),雙方將展開超廣角眼底攝影系統搭配疾病篩檢AI軟體的臨床驗證合作計畫,共同推動眼科早期診斷科技的應用落地。蔡司台灣總經理章平達也表示:「蔡司集團秉持『Seeing beyond – 突破眼界超越極限』的精神,持續以光學核心技術為基礎,積極推進數位醫療發展。蔡司長期深耕台灣市場,擁有台灣各大醫療院所合作的廣泛網絡與實務經驗,此次攜手宏碁智醫,期待發揮設備商、軟體商與臨床醫療單位三方資源整合優勢,加速AI眼科技術的臨床驗證與應用落地,共同推動眼科精準醫療進展。」宏碁智醫董事長連加恩表示:「此次宏碁智醫與蔡司台灣醫療技術部門的合作,標誌著我們在AI輔助眼科診斷領域邁向更廣泛應用的重要一步,期待透過軟硬體整合的驗證,加速 將AI篩檢工具部屬於實際臨床場域,協助醫療人員更快速、更準確地照護病患。」本次合作結合了蔡司近200年來在眼科醫療技術的全球領導地位,以及宏碁智醫於 AI 醫療影像分析的研發實力,率先實現醫療設備與AI軟體的高度協同,利用蔡司超廣角眼底攝影系統,相較於傳統眼底相機只能拍攝30 至 60 度的中央視網膜範圍,超廣角影像可涵蓋視網膜周邊區域,更適用大型健檢、基層診所與偏鄉醫療應用,進而提升眼科診斷效率與病患照護品質,突破了傳統設備與軟體分離的合作架構,將為智慧醫療創造全新標準。隨著AI 技術成熟與醫療影像數位轉型進程加速,驅動超廣角眼底攝影系統搭配 AI 分析工具的應用不斷擴大。蔡司台灣與宏碁智醫的合作,透過兩大領域專業品牌的技術聯手,推動軟硬體整合驗證,加速智慧眼科解決方案的實際部署與國際化推展,並透過便攜式、操作簡單、準確度高的 AI 眼底篩檢方案,滿足基層醫療資源的需求,更使智慧眼科走向臨床實證與實際應用。雙方將持續拓展合作規模與應用範圍,推動智慧醫療在眼科診斷領域的創新應用,為全民健康帶來更多保障與希望。

日公布「台灣有事」12萬人避難計畫 與那國機場卻爆重大安全隱患
日本政府因應台海潛在危機所制定的沖繩縣先島群島居民避難計畫,15日經地方政府及相關單位證實存在重大安全隱患。作為與那國町居民撤離中轉樞紐的「與那國機場」,其現有醫療急救設備竟無法滿足避難用小型噴射機的起降安全標準。據日媒「47NEWS」的報導,日本沖繩縣政府與國土交通省的說法,根據《國際民用航空公約》(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規範,各機場必須依起降航空機型的乘客座位數,配置相應數量的緊急醫療器材,包括點滴等急救設備。然而在避難計畫中,原訂搭載約160名與那國町居民的小型噴射機將飛往福岡機場,但與那國機場目前僅配備現行定期航班機型,也就是50人座螺旋槳飛機所需的醫療資源,設備規格存在嚴重落差。另據「日本放送協會」的報導,日本政府今年稍早首度針對沖繩離島制定大規模避難計劃,並於3月正式對外公布。這項計劃主要考量台海等周邊區域可能發生的緊急狀況,規劃在突發事件時將先島群島5個市町村的約12萬居民與旅客,於6天內安全撤離至九州及山口縣等32個市町進行安置。根據規劃內容,當局將整合自衛隊艦艇、海上保安廳巡邏船、民間渡輪及航空運輸資源,建立每日可運送2萬人次的疏散網絡。整個疏散作業預計分階段進行,首先將人員從沖繩離島轉移至福岡機場、鹿兒島機場等九州主要交通樞紐,再透過包租巴士等交通工具,分批送往九州七縣與山口縣共32個市町的指定接待地點。值得注意的是,這項計劃特別強調「社區完整性」的維護原則。在安置過程中,將盡可能讓同一地區的居民集體遷移至相同自治體,以避免疏散過程影響社區既有運作。此外,接收地將主要以當地飯店、旅館等既有設施作為臨時居所,以確保被疏散人員的生活品質。

防治兒少虐待!公民團體發起「兒少保護6訴求」 保護司回應了
近日,公民團體發起「終結兒虐.陪你長大」護兒集會活動,對此,衛福部保護司表示,感謝公民團體對於兒少保護議題的高度重視與關注,為強化防治兒少虐待,刻正透過三級預防工作,加強推廣社會大眾對於兒少虐待防治觀念、及時提供家庭支持,並降低兒少再受虐風險。防治兒少虐待 三級預防工作 1、初級預防:為加強社會大眾對兒少保護的觀念及求助意識,於社區推動初級預防工作,將「暴力零容忍」防治意識向下扎根。2、次級預防:透過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布建社福中心及家庭支持服務方案資源,並推動「六歲以下弱勢兒童主動關懷方案」,針對8類學齡前照顧風險較高之嬰幼兒主動關懷,業結合公衛醫療資源預防兒少虐待,運用幼兒專責醫師、高風險孕產婦(兒)關懷計畫等服務,提供家長相關親職衛教與諮詢。3、三級預防:針對已發生不當對待事件之受虐兒少及其家庭,強化家庭處遇工作,並運用跨網絡合作模式,強化兒少安全並改善家庭功能。推動兒少保護體系升級 設專責單位正積極評估至於有關本次公民團體集會活動的訴求,第一項「設立兒少保護部,強化兒童保護的跨機關合作」。對此,保護司說明,目前已設有「兒少福利與權益推動小組」,協調跨部會資源,共同致力於提升兒少福祉。另為落實對兒童照顧安全與品質提升,行政院於114年5月8日審查通過兒童托育服務法(草案),以確保受托兒童及家長權益。針對「設立兒少專責單位」一事,目前正加速評估規劃後向各界報告,透過提升行政效能和網絡合作,強化對兒少的保障。守護兒虐傷勢處理與身心復原 兒少保護醫療體系全台佈建第二項「增設有給職兒少保護專責醫師」。保護司表示,在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下,已成立兒少保護區域醫療整合中心,補助醫院建立兒少保護跨專業醫療團隊,針對嚴重複雜傷勢兒虐案件,提供全面性身心復原服務。此外,也透過辦理兒虐風險辨識教育訓練、跨院協力傷勢諮詢等服務,實踐兒少保護醫療三層級服務,至114年本部依健保分區於全臺布建12家兒少保護區域醫療整合中心、106家兒少保護醫療小組醫院。設立專責社工、提升辨識能力 持續精進兒虐通報與處遇系統第三項「設立兒虐專責公務員(社工)並加強兒虐辨識訓練」。保護司說明,依據《家庭暴力防治法》第8條規定略以,地方主管機關應整合相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業務及人力,設立家庭暴力防治中心,提供被害人24小時緊急救援及保護服務或轉介相關資源。目前各直轄市、縣(市)政府依前開規定設立家庭暴力防治中心,並依被害人年齡進行專業分工,針對未滿18歲兒少遭受不當對待事件,由兒少保護專責社工人員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保護專章規定,受理通報、提出調查報告、必要時進行保護安置、提供家庭處遇服務等。此外,亦訂有「保護性社工訓練實施計畫」,針對新進兒少保護社工人員應接受19小時兒虐辨識等相關訓練課程,在職兒少保護社工人員應接受每年20小時在職訓練,以確保其服務品質。推動預防性訪視機制 強化幼童照顧安全第四「建置訪視助理員制度,進行預防性訪視」。保護司回應,針對幼童預防性訪視,目的係為確保幼童的照顧與安全,藉由提供家庭支持服務達到該目的。現有的六歲以下弱勢兒童主動關懷方案、守護家庭小衛星計畫、育兒指導服務方案、幼兒專責醫師制度、周產期高風險孕產婦(兒)追蹤關懷計畫等服務,皆具有預防性功能,尚能及早介入提供家庭支持性服務。現行法已加重處罰 後續將持續研商第五項「增訂《刑法》第271-1虐殺兒童罪,處以死刑或無期徒刑,不得假釋」。保護司指出,有關兒少虐待案件加重量刑,現行《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112條業已明定「成年人故意對兒少犯罪者,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等規定;另法務部於113年7月增修《刑法》第286條「對於未滿七歲之人,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至於是否增訂《刑法》虐殺兒童處以死刑或無期徒刑,涉及刑事司法量刑政策,將配合法務部凝聚共識研商處理。兒少最佳利益為原則 各地政府依法得啟動即時安置措施第六項訴求「授權在未定案前,即隔離受虐兒童與疑似加害人」。保護司說,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56條規定略以,兒少倘未受適當之養育或照顧;有立即接受醫療之必要而未就醫;遭受遺棄、身心虐待、買賣、質押,被強迫或引誘從事不正當之行為或工作;遭受其他迫害,非立即安置難以有效保護,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疑有前項各款情事之一者,應基於兒童及少年最佳利益,經多元評估後,加強保護、安置、緊急安置或為其他必要之處置。目前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倘受理兒虐案件通報,自應依法啟動調查,並評估兒少人身安全,提供妥適安全維護之措施,以維兒少權益。【延伸閱讀】新北兒虐案兒盟認缺失 提出改善方案服務不中斷台灣兒虐每年逾萬名 醫界籲重視兒少保護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5125

急診主動脈剝離病例多! 部桃醫「3方向」強化治療和防治
從今(2025)年年初開始,全國各大醫院急診室都面對人滿為患的嚴峻挑戰,其中「主動脈剝離」為急診室常見的心血管疾病。衛福部桃園醫院心臟血管外科林秉毅主任指出,主動脈剝離是「無聲的殺手」,發作前一般無明顯先兆,若延誤治療極有可能導致患者送命,提醒吸煙者、三高疾病患者等要提高警惕。近年來部桃也持續精進成人心臟血管疾病的診療,以因應不斷攀升的醫療需求。「主動脈剝離」分兩類 這類型30分鐘內就要手術!林秉毅主任指出,部桃是桃園地區重要的急重症中心之一,該院的心臟血管外科近期引進多種新型醫療器械,如複合式手術室、可輔助微創手術的C型臂(C-arm)和新型主動脈支架等,同時建立包含醫師、體外循環師、加護病房護理師等專業醫療人員的心臟手術團隊,為患者提供更完善的醫療資源。主動脈剝離的治療方面,林主任表示,主動脈剝離分甲型、乙型兩類,甲型主動脈剝離為「升主動脈」破裂出血,位置非常接近心臟,容易造成生命危險。他指出,部桃急診室大約每兩週會接到一位甲型主動脈剝離患者,相當於一年約有20至30起病例。若剝離位置在「降主動脈」,則屬於乙型主動脈剝離,發生機率相對較高,每週有一至兩位患者,一年約有一百多位,合計每年可能有近150位患者因主動脈剝離被送往急診。為把握分秒拯救更多性命,部桃已建立應對主動脈剝離的標準治療策略。林主任說明,一旦確認患者為甲型主動脈剝離,部桃將在30分鐘內為患者進行傳統開胸合併微創手術置放支架,而乙型主動脈剝離則是以藥物控制血壓和相關症狀為主,後續再根據病況確認有無開刀的需要。傳統手術風險高!使用新型胸主動脈支架 傷口小、復原快林主任表示,主動脈剝離發生後血管變得脆弱、不穩定,而乙型主動脈剝離發生在脊椎前的降主動脈,傳統手術需大面積開口才能置換人工血管,手術風險高、恢復慢。現今微創手術可從鼠蹊部植入新型胸主動脈支架,穩定主動脈結構,避免破裂處繼續擴大,血管也有機會恢復至與正常人相同的大小。這類手術侵犯性低,可縮短手術時間和患者恢復期,感染風險也較低,患者可以迅速重回日常生活。林主任也分享,有一位48歲的洗車廠老闆,本身患有高血壓問題卻未積極控制、菸酒不斷,一天突然感到背部劇烈疼痛,後來轉診到部桃。患者血壓持續不降,且腳部冰冷情況嚴重,醫師隔天即為其緊急進行手術,並使用新型胸主動脈支架。患者目前恢復良好,也已經回到洗車廠工作。此外,為降低手術風險,過去的甲型主動脈剝離手術通常僅處理升主動脈,對同樣不穩定的降主動脈則採取保守治療,現在新型胸主動脈支架可從同一傷口置入到降主動脈,一次手術即可完成升主動脈和降主動脈的處理,患者獲得的治療也更全面。主動脈剝離病程發展迅速 醫籲提升預防意識林秉毅主任指出,乙型主動脈剝離患者發作時常感到背後有如刀割的疼痛,甲型主動脈剝離則是胸口劇烈疼痛。此外,主動脈剝離可能影響腦部和四肢的血流,導致頭痛、頭暈、手麻、腹痛、單邊腳麻無力等症狀,但一般病程發展迅速,上述症狀出現時往往為時已晚,因此提高對疾病的警覺非常重要。主動脈剝離的高危險族群包括吸菸者、三高患者、年長男性等。林主任強調,主動脈剝離與高血壓密切相關,工作時出力過多、運動重訓,或是便秘時過於用力導致腹壓改變,都有可能引發血壓上升,增加主動脈剝離發生的風險,寒流來襲等天氣變化時也是主動脈剝離的好發期。主動脈剝離其實並非毫無預警,主動脈首先會逐漸擴張,像氣球被吹大一樣,血管壁開始變薄、出現微小的裂痕,血液透過裂口滲入血管腔,導致血管發生撕裂,最終形成主動脈剝離。林主任提醒,高危險族群應戒菸、控制三高,同時從35歲起就要定期健檢,以及早揪出病灶;一等親內有家族史者,罹患主動脈剝離的風險是常人的七倍,更應積極留意疾病的預防。部桃醫「3方向」強化治療和防治 攜手當地醫院提升救治效率隨著台灣社會高齡化,加上心血管疾病年輕化的趨勢,未來患者或將持續增多。林秉毅主任強調,保健意識的提升比治療更重要,部桃也計劃加強院內的衛教宣導,並與里民大會合作,增加當地居民對疾病的認識,同時將陸續引進新型醫療設備,以及加強醫護團隊的培訓,進一步提高醫療品質。此外,作為桃園地區急重症後送醫院,部桃協助接收並處理來自各地區醫院轉診的危急個案,未來也將持續強化主動脈剝離的區域聯防,促進醫院間交流合作,共同為桃園民眾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延伸閱讀】「靜脈曲張」不容忽視!醫療團隊走入社區 推宣導活動助守護血管健康是患者也是醫師的深刻體會:微創靜脈膠技術讓靜脈曲張治療無痛恢復快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5027

即將殖民加薩走廊!以色列向巴勒斯坦人下達大規模撤離命令
以色列稍早下達了以哈衝突以來最全面的一次加薩平民撤離命令。根據仍在加薩城避難的居民表示,這座滿目瘡痍的城市的大面積區域被特拉維夫宣布為不安全地帶。以色列國防軍(IDF)要求民眾在「密集空襲」前為自身安全撤離。以色列特別點名包括伊斯蘭大學(Islamic University)、希法醫院(Al-Shifa Hospital)及3所學校在內的多棟建築。儘管以色列指控哈瑪斯(Hamas)將這些建築用作「指揮控制中心」,但當地政府與援助機構指出,目前仍有數千平民在這些設施內避難。他們強調,撤離這些區域需要時間,且可能造成大量傷亡。此舉被視為以色列即將大幅擴大加薩軍事行動的不祥徵兆。前以色列總理歐麥特(Ehud Olmert)是極少數公開反對擴大加薩軍事行動的以色列高層。他在接受BBC專訪時表示:「多數以色列人反對當前局勢,大批軍隊指揮官也反對擴大軍事行動,希望立即結束戰爭。」這位直言不諱批評現任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的政治人物,反映了以色列國內對長達20個月的戰爭嚴重影響該國士氣、經濟與國際地位的深切憂慮。歐麥特更嚴厲譴責戰爭對加薩居民造成的人道危機:「這完全無法容忍、不可接受且不可原諒,必須立即停止。」這位被親政府媒體指控「為巴勒斯坦遊說」的前領導人強調:「我們有義務滿足民眾所有人道需求,道德上絕不能允許加薩出現饑荒,這種情況必須終止。」雖然這類觀點在以色列媒體與民調中罕見,但近日已被聯合國機構、援助組織及部分以色列海外盟友反覆疾呼,包括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直斥以色列在加薩的行動「可恥」,但納坦雅胡則反控他「支持哈瑪斯」。歷經10週封鎖後,越來越多證據顯示加薩全境陷入災難性的人道主義危機。以色列禁止任何食物、藥品與燃料進入這塊巴勒斯坦飛地。聯合國支持的評估報告指出,約210萬加薩巴勒斯坦人面臨「饑荒關鍵風險」與「極端糧食不安全」。世界衛生組織(WHO)警告,若缺乏足夠營養食物、潔淨水源與醫療資源,整個世代將遭受永久性傷害。對此,以色列政府發言人門瑟(David Mencer)向BBC堅稱:「以色列絕未讓加薩陷入饑荒。」他表示:「我不否認加薩存在飢餓狀況,但我們認為這是哈瑪斯造成的。根據我方情報,加薩仍有食物,不存在饑荒。」據哈瑪斯管理的加薩衛生部門統計,以色列自3月18日恢復空襲以來已造成2799人死亡,僅14日當天就有80人喪生。目前外界微弱期待美國最新提出的停火協議能獲以哈雙方接受。據報導,該協議將以釋放部分剩餘以色列人質換取未明確期限的停火。然而納坦雅胡宣稱以色列將擴大加薩攻勢,且「沒有任何事能阻止戰爭」。哈瑪斯則堅持除非以色列同意永久停火並撤出加薩,否則拒絕釋放餘下人質。14日晚間,67名獲釋人質聯署公開信,敦促納坦雅胡達成「全面協議」,讓所有遭扣押者返家,信中強調:「多數以色列民眾希望人質回家,即使代價是停止軍事行動。」以色列「人質與失蹤者家屬論壇」(Hostages and Missing Families Forum)則表示,此信旨在延續亞歷山大(Edan Alexander)獲釋後的「歷史性動能」。哈瑪斯稱釋放這名21歲青年,是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近期訪問中東所做出的善意姿態,獲釋人質在信中呼籲川普「勿讓此歷史契機消逝」。以色列第12頻道(Channel 12)4月下旬的民調顯示,68%受訪者支持即使意味結束戰爭也應與哈瑪斯簽署人質協議,僅22%主張繼續加薩戰事,但納坦雅胡的立場迄今仍未鬆動。據外交消息人士透露,其隨行官員表示:「儘管美國態度堅決,總理立場不變,我們不會允許戰爭結束。」據加薩衛生部門統計,自2023年10月7日以哈衝突爆發以來,當地已有至少52928人喪生。

「免基因檢測新藥」為晚期乳癌治療點亮希望! 助病友有效延長存活期
當晚期乳癌患者遇上即將到來的人生大事,最害怕的便是因為病痛錯失參與的機會,抱憾而去,此時若能延長存活期,將為患者帶來無盡希望。然而對於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乳癌患者來說,因過去治療選擇較少,預後、存活期皆是他們無法樂觀看待的難題。所幸現有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ADC)提供新的治療選擇,經臨床試驗證實可大幅延長亞洲病患的整體存活期,為病患爭取更多時間,也能保有良好的生活品質。頑固晚期乳癌不再只有化療 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點亮希望之光三軍總醫院一般外科主任廖國秀醫師表示,目前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晚期與轉移型乳癌患者,一、二線標準治療為荷爾蒙療法合併CDK 4/6抑制劑或mTOR抑制劑,然而部份患者仍會於一年內發生臟器轉移或產生抗藥性。針對此類頑固型乳癌,過去常以化療作為最終的治療手段,除對晚期患者帶來較大副作用外,預後與生活品質也大多不佳。所幸,2023年9月衛福部批准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ADC)使用於無法切除的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乳癌後,為晚期乳癌患者帶來延長生命的新轉機。新療法經研究證實更適合亞洲人 存活期有望延長近1.5倍根據歐美族群的臨床樞紐試驗顯示,針對前述類型患者,若接力使用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ADC)治療,能使患者整體存活期達到15.3個月,對比傳統化療的10.5個月多出近五個月。2024年10月公布針對亞洲婦女(包含台灣)研究次族群數據更顯示,整體存活期可延長至21.1個月。「主要是因為抗體藥物複合體可做到精準毒殺(癌細胞)」,廖國秀醫師解釋,大部份乳癌患者皆具有Trop-2抗體接受器,因此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可精準鎖定攻擊目標,且連帶消滅周遭癌細胞,造成「旁觀者效應」,此模式不僅能有效提升患者存活期,也帶來副作用小的優勢,降低對患者日常生活的影響。免基因檢測創造病患、醫師、醫療體系三贏局面 個人化治療助完成人生目標廖國秀醫師強調,因Trop-2接收器於大多數乳癌患者皆有表現,使用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ADC)不必額外進行基因檢測,除降低患者額外支出,也減少檢驗相關病理科醫師與健保的負擔,創造三贏的局面。此外,廖國秀醫師也鼓勵晚期乳癌患者多與主治醫師溝通,推進醫病共同決策,有利患者制定個人化的治療方向。廖國秀醫師分享一名62歲患者的故事,該病友原先使用CDK 4/6抑制劑治療約一年且反應良好,但某次例行檢查時發現有癌細胞已轉移到肝臟,考量到患者殷切期盼能參與孫子半年後的結婚典禮,評估其身體狀況與預後便開始使用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ADC),目前治療持續4個多月,患者不僅病況改善,肝功能也逐漸恢復正常,預期能達到見證愛孫完成人生大事的目標。醫籲新藥納健保呼應國家政策 鼓勵患者勇敢治療延續生命價值廖國秀醫師提到,樂見台灣健保給付持續跟進國際指引的趨勢,也期盼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可盡早納入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ADC)健保給付範圍,在延續患者生命價值的同時,也能呼應賴清德總統2030年癌症標準化死亡率降低1/3的政見。「晚期乳癌病友不要輕易放棄,治療仍有存活機會。」廖國秀醫師認為當前治療武器不斷精進,應破除過去癌症難治的迷思,呼籲乳癌患者勇敢接受治療,善用醫療資源,醫病攜手為生命奮戰。【延伸閱讀】2030癌症死亡率降低1/3 晚期乳癌治療新武器可望助力達標備援選手上場 晚期乳癌接力治療突破存活期天花板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4683

同意釋放最後一名「在世」美籍人質 哈馬斯:促進停火進程的一環
目前有消息指出,遭關押在加薩的美國公民亞歷山大(Edan Alexander)即將獲釋,哈馬斯(Hamas)已正式宣布這項消息,並稱此舉為促進停火進程的一環。據悉,亞歷山大是目前已知最後一名在世、被扣押於加薩的美國人質。哈馬斯談判團隊表示,過去幾天他們與美國政府展現高度正面的對話後,決定釋放亞歷山大作為善意表現。綜合外媒報導指出,亞歷山大的獲釋,預計將促使以色列與哈馬斯之間進一步展開關於人質交換與停火的談判。哈馬斯領袖哈亞(Khalil Al-Hayya)表示,哈馬斯已準備進入密集談判,目標是結束戰爭、交換戰俘,並由獨立機構管理加薩地區。人道援助也將隨著邊境口岸重新開放而得以恢復供應,目前以色列對加薩封鎖已超過兩個月。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Truth Social上發文表示,這是「重大消息」,並稱這是向美國以及調解方卡達(Qatar)與埃及(Egypt)致意的善意舉措。亞歷山大的家人則在母親節當天形容這是「最偉大的禮物」,並感謝川普、中東特使威特科夫(Steve Witkoff)及美國政府的努力。多位知情人士表示,亞歷山大的釋放行動可能最快於12日發生,但更有可能是在13日進行。威特科夫預計12日抵達特拉維夫(Tel Aviv)準備迎接亞歷山大。儘管與哈馬斯的談判為間接進行,談判氛圍仍然被評為正向。川普政府的特使博勒(Adam Boehler)也將與亞歷山大的父母一同飛往以色列,準備迎接其子重返自由。以色列方面也證實,目前有收到哈馬斯意圖無條件釋放亞歷山大的通知,但不預期會為此釋放任何巴勒斯坦囚犯。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在國會閉門會議中透露釋放事宜可能即將發生,但強調「談判將在戰火中進行」。美國駐以色列大使赫克比(Mike Huckabee)表示,讓人質返家,是總統在與以色列相關事務上的最高優先事項。人質與失蹤家庭論壇則呼籲,亞歷山大的獲釋應為全面釋放所有人質的開端,並強調納坦雅胡有責任將所有人帶回。目前,加薩仍扣押59名人質。根據川普日前聲明,僅剩21人仍在世,這一資料與以色列政府所說的24人有所出入,導致納坦雅胡被迫承認其中3人下落不明。此外,至少有四名美國人質已確認死亡,包括哈蓋(Gadi Haggai)、茱蒂(Judi Weinstein Haggai)、士兵伊泰陳(Itay Chen)與諾伊楚拉(Omer Neutra)。哈馬斯方面表示,釋放亞歷山大只是眾多善意舉措之一,目的在於促進人道援助流入加薩。自3月2日以來,以色列對加薩實施全面封鎖,導致當地糧食、醫藥、燃料與飲用水供應陷入危機。加薩衛生部指出,43%的基本藥品已經短缺,急診與加護病房醫療資源即將告罄。聯合國近東救濟工程處(UNRWA)與世界中央廚房(World Chef Kitchen)皆警告,加薩糧食與飲水資源即將枯竭,施食廚房與水資源分配作業幾近停擺。卡達與埃及在聯合聲明中表示,亞歷山大的釋放是推動雙方重啟談判,為實現停火與人道救援鋪路的重要一步。

終結兒虐!民眾聚集凱道聲援「剴剴案」提六大訴求 衛福部回應了
男童剴剴遭虐死案將在5月13號一審宣判,全台各地關心兒少議題的家長與公民,10日集結於凱達格蘭大道,舉行「終結兒虐,陪你長大」集會遊行。衛福部對此回應表示,強化防治兒少虐待該部責無旁貸,刻正透過三級預防工作推動,且對此次公民團體集會活動的六大訴求,該部亦納入研議。訴求一:設立兒少保護部,強化兒童保護的跨機關合作:兒童及少年福利、保護與權益的維護,需各部會協力合作,形成一個有力且緊密的支持系統,做為兒少保護工作後盾。衛福部亦已建立跨司署合作機制,定期檢視兒虐防治政策,並持續整合兒童醫療照護網與社會安全網等系統,完善配套與銜接措施,並設有「兒少福利與權益推動小組」,協調跨部會資源,共同致力於提升兒少福祉。另為落實對兒童照顧安全與品質提升,行政院於114年5月8日審查通過兒童托育服務法(草案),以確保受托兒童及家長權益。政府一向秉持專業,傾聽社會各界聲音,持續推動相關政策,讓每一位兒童與少年能夠安全健康的發展與成長。針對各界關注的「設立兒少專責單位」,社會的期待與關切,因兒少業務跨本部相關司署職掌,目前正加速評估規劃後向各界報告,透過提升行政效能和網絡合作,強化對兒少的保障。訴求二:增設有給職兒少保護專責醫師:為強化兒少保護支持服務,衛福部於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下成立兒少保護區域醫療整合中心,補助醫院建立兒少保護跨專業醫療團隊,針對嚴重複雜傷勢兒虐案件提供全面性身心復原服務,並為帶動轄內兒保醫療小組醫院、基層醫療院所等醫事人員對兒虐議題的重視,透過辦理兒虐風險辨識教育訓練、跨院協力傷勢諮詢等服務,實踐兒少保護醫療三層級服務,至114年衛福部依健保分區於全臺布建12家兒少保護區域醫療整合中心、106家兒少保護醫療小組醫院。訴求三:設立兒虐專責公務員(社工)並加強兒虐辨識訓練:依據《家庭暴力防治法》第8條規定略以,地方主管機關應整合相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業務及人力,設立家庭暴力防治中心,提供被害人24小時緊急救援及保護服務或轉介相關資源。爰現行各直轄市、縣(市)政府依前開規定設立家庭暴力防治中心,並依被害人年齡進行專業分工,針對未滿18歲兒少遭受不當對待事件,由兒少保護專責社工人員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保護專章規定,受理通報、提出調查報告、必要時進行保護安置、提供家庭處遇服務等。另有關加強兒虐辨識訓練,衛福部亦訂有「保護性社工訓練實施計畫」,針對新進兒少保護社工人員應接受19小時兒虐辨識等相關訓練課程,在職兒少保護社工人員應接受每年20小時在職訓練,以確保其服務品質。訴求四:建置「訪視助理員」制度,進行預防性訪視:針對幼童預防性訪視,目的係為確保幼童的照顧與安全,衛福部藉由提供家庭支持服務達到該目的,在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中,現有的六歲以下弱勢兒童主動關懷方案、守護家庭小衛星計畫、育兒指導服務方案、幼兒專責醫師制度、周產期高風險孕產婦(兒)追蹤關懷計畫等服務,皆具有預防性功能,尚能及早介入提供家庭支持性服務。訴求五:增訂《刑法》第271-1虐殺兒童罪,處以死刑或無期徒刑,不得假釋:有關兒少虐待案件加重量刑,現行《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112條業已明定「成年人故意對兒少犯罪者,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等規定;另法務部於113年7月增修《刑法》第286條「對於未滿七歲之人,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至於是否增訂《刑法》虐殺兒童處以死刑或無期徒刑,涉及刑事司法量刑政策,本部將配合法務部凝聚共識研商處理。訴求六:授權在「未定案」前即隔離受虐兒童與疑似加害人: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56條規定略以,兒少倘未受適當之養育或照顧;有立即接受醫療之必要而未就醫;遭受遺棄、身心虐待、買賣、質押,被強迫或引誘從事不正當之行為或工作;遭受其他迫害,非立即安置難以有效保護,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疑有前項各款情事之一者,應基於兒童及少年最佳利益,經多元評估後,加強保護、安置、緊急安置或為其他必要之處置。針對兒少安全維護議題,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倘受理兒虐案件通報,自應依法啟動調查,並評估兒少人身安全,提供妥適安全維護之措施,以維兒少權益。衛福部推動強化防治兒少虐待的三級預防工作,包括:1、初級預防:為加強社會大眾對兒少保護的觀念及求助意識,於社區推動初級預防工作,將「暴力零容忍」防治意識向下扎根,加強推廣社會大眾對於兒少虐待防治觀念。2、次級預防:透過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布建社福中心及家庭支持服務方案資源,並推動「六歲以下弱勢兒童主動關懷方案」,針對8類學齡前照顧風險較高之嬰幼兒主動關懷,業結合公衛醫療資源預防兒少虐待,運用幼兒專責醫師、高風險孕產婦(兒)關懷計畫等服務,提供家長相關親職衛教與諮詢,及時提供家庭支持。3、三級預防:針對已發生不當對待事件之受虐兒少及其家庭,強化家庭處遇工作,並運用跨網絡合作模式,強化兒少安全並改善家庭功能,降低兒少再受虐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