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n
」 歐盟 俄羅斯 美國 烏克蘭 關稅
美國無預警放寬關稅施壓 歐盟暫緩報復措施90天盼創談判空間
繼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台灣時間今(10)日凌晨宣布,延長等關稅的政策正式實施的日期後,多國首長、產業界都鬆了一口氣,也讓全球股市觸底反彈,投資客不必爭相夜宿公園。此前曾公告對美國採取反制措施的歐盟(EU),也宣布將暫緩對美國價值210億歐元(約新台幣7652億元)的商品加徵25%報復性關稅,同樣為期90天,期盼能為雙方創造更多談判空間。據《衛報》報導,歐盟執行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表示,「我們希望給予一個談判機會。」她強調,若雙方未能達成令人滿意的協議,歐盟將恢復該項報復性措施。川普政府周三稍早宣布,將暫緩施行原訂的對等關稅政策,此一決定不僅帶給國際股市短暫喘息,也使歐盟出口至美國的產品,目前僅需繳納10%關稅,而非數小時前的20%「對等關稅」。不過,美國對歐盟出口的鋼鐵、鋁與汽車等產品的25%關稅仍持續有效。馮德萊恩對川普暫停提高關稅的舉動表示肯定,稱此舉是「邁向穩定全球經濟的重要一步」,她也重申,歐盟有意與美國談判,推動涵蓋汽車與工業產品的零關稅協議。而在周三,歐盟成員幾乎一致同意對美國農產品與工業製品加徵25%關稅,以回應川普今年2月宣布的關稅措施。這些報復性措施,原計畫針對美國共和黨勢力較強的州進行,但目前將視談判進展而定,暫時不會實施。歐盟發言人吉爾(Olof Gill)表示,「我們暫時不會有更進一步動作,是因為我們想要給談判留出空間,希望與美方展開對話。」此外,歐盟也暫停原訂於下周公布的進一步報復提案。吉爾表示,「我們今天所做的舉動,都是基於美國總統川普以聲明『按下暫停鍵』,因此該項措施(歐盟暫緩反制措施)將持續有效,直到另行通知。」報導稱,川普似乎對歐盟最初的報復措施並不知情,當他面對記者提問時僅回應「時機不對」。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向川普說明,「他們(歐盟)有威脅報復的措施,但選擇延後實施,而我們預期他們可能會更晚才行動。」川普則回應,「我很高興他們有所保留。」馮德萊恩進一步強調,「關稅本質上是稅負,只會傷害企業與消費者。因此,我一直主張歐盟與美國間應實現『零關稅對零關稅』的協議。」該項提議近期獲得億萬富翁、川普顧問馬斯克(Elon Musk)的支持,他此前也呼籲歐美間應取消關稅壁壘。德國總理候選人、基督教民主聯盟(CDU)黨主席梅爾茨(Friedrich Merz)認為,川普暫緩提高關稅政策,正是「歐洲展現團結的成果」。梅爾茨在接受德國RTL電視台(RTL Television)訪問時表示,「這是川普對歐洲決心的回應。」西班牙首相桑切斯(Pedro Sánchez)對川普此舉表示肯定,稱是「國與國間談判與協議的大門」。不過桑切斯也批評,川普先前決定對全球徵收「懲罰性」的關稅政策,其中包括對越南高達46%的可怕關稅是不合理且毫無正當理由的決定。目前,歐盟正積極協調因應策略,桑切斯強調,「西班牙將致力於一個開放的世界,不會讓任何企業因為這些措施受損。」

歐盟表態願與川普協商「零關稅」貿易協定 但必要時將採取反制措施
美國總統川普於美東時間2日宣布,將在5日對所有進口商品課徵10%基準關稅,並在9日對60個特定貿易夥伴加徵額外的對等稅率,包括對歐盟加徵20%稅率。對此,歐盟表態願與美國協商「零關稅」貿易協定,但同時表明必要時將採取反制措施。與此同時,歐盟27個成員國的貿易部長15日也齊聚盧森堡,商討如何應對美國鋼鋁關稅,與會多數同意當務之急是啟動談判,避免全面貿易戰。會後歐盟執委會副主席塞夫科維奇(Maroš Šefčovič)向媒體表示,將綜合成員國意見調整反制清單。他透露:「鋼鋁及其衍生產品涉及280億美元貿易額,今晚將敲定最終清單,但考量成員國的反應,實際課稅規模會低於此數字。」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稍早提出雙邊工業品「零關稅」的協商構想,但確認下周起仍將對部分美國進口商品加徵報復性關稅。「美歐終須透過談判達成雙方都能接受的妥協方案,」塞夫科維奇在記者會表示。他說明首批反制關稅將於4月15日生效,第2批5月15日實施,直指美國對歐盟鋼鋁產品課稅問題。儘管傾向對話解決,他警告歐盟已準備好必要時升級反制,包括啟動《反經濟脅迫工具》(ACI)限制美企參與公共採購,或針對美國服務業採取措施。但部分對美貿易依存度高的成員國呼籲審慎行事。愛爾蘭外長哈里斯(Síomón Ó hEarchaí)將ACI形容為「核選項」,認為多數成員國現階段無意動用。目前歐盟鋼鋁產品面臨25%美國關稅,汽車及近9成輸美商品則被課徵20%關稅,這些措施皆源於川普政府的保護主義政策。從貿易數據看,布魯塞爾在關稅戰中的迴旋空間小於華府——2024年歐盟對美進口額為3662億美元,但對美出口額卻達5821億美元。荷蘭貿易大臣克萊弗(Reinette Klever)呼籲保持克制,警告立即升級關稅戰將衝擊市場:「我們需冷靜降溫,當前股市已預示過激反應的後果。但若有必要促使美方回到談判桌,我們仍會準備反制。」值得關注的是,歐盟擬議中的關稅清單已引發連鎖反應。川普揚言若歐盟對美國波旁威士忌課徵50%關稅,將對歐盟酒類實施200%報復關稅,此舉令法國、意大利等葡萄酒與烈酒出口大國深感憂慮。

身價1788.5億排名全球富豪650名 19歲少年是全球最大私人製藥公司繼承人
19歲的德國青年鮑姆巴赫(Johannes von Baumbach)目前以超過54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1788.5億元)的資產,榮登《富比士》(Forbes)全球最年輕億萬富翁榜首,同時也位居全球富豪榜第650名。根據《富比士》於3日的即時排名,鮑姆巴赫在全年齡段總榜中排名第650名,是名極為低調的年輕富豪,鮮少出現在公眾視野中,除了曾在奧地利參與滑雪比賽,關於他的公開資訊極其有限,甚至沒有他的公開照片流出。報導中提到,鮑姆巴赫的財富來源主要是他所持有德國製藥巨擘貝林格殷格翰(Boehringer Ingelheim)的股份。這家製藥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家族持有研發型藥廠之一,業務涵蓋人用藥品、動物健康與生物製藥領域,全球員工數超過53,000人。貝林格殷格翰於1885年創立於萊茵黑森(Rheinhessen)地區的殷格翰(Ingelheim),創辦人為貝林格(Albert Boehringer),目前由其曾孫胡貝圖斯(Hubertus von Baumbach)擔任公司領導人。這間企業所採用的控股結構讓創辦人家族全權私有。龐大的家族成員共同持有公司股份,鮑姆巴赫僅是其中之一,他與另外3名兄弟姊妹均持有相同股份,而這些兄姊同樣登上了《富比士》最年輕億萬富翁榜單。27歲的馬克西米連(Maximilian)、25歲的卡塔琳娜(Katharina)與23歲的法蘭茲(Franz)也都以年紀輕輕的身分成為全球最富有的年輕人之一。《富比士》統計資料顯示,全球未滿30歲的億萬富翁共有21人,其中7人來自德國,除了鮑姆巴赫家族的成員外,其他上榜德國富豪還包括30歲的費爾曼(Sophie Luise Fielmann),其為同名眼鏡連鎖品牌的共同持有人;22歲的雷曼(Kevin David Lehmann),則繼承了德國藥妝連鎖店dm的大量股份;以及23歲的特巴(Maxim Tebar)是來自知名工具品牌史迪爾(Stihl)的繼承世家。鮑姆巴赫(Johannes von Baumbach)的資料。(圖/翻攝自富比世)

川普祭汽車關稅!4大美廠股價暴跌 加墨歐盟齊聲反彈
美國總統川普於美東時間26日宣布,他將在下週三(4月2日)簽署行政命令,對所有進口至美國的汽車及零件課徵25%關稅,此舉被視為全球貿易戰的重大升級。新關稅預計將於美東時間4月3日凌晨12:01生效,目標是提振美國本土汽車製造業,但此政策恐導致美國國內的汽車價格飆漲,並衝擊加拿大、墨西哥及歐盟等貿易夥伴的經濟。川普在宣布下週三即將簽署行政命令時表示:「坦白說,朋友有時比敵人更糟糕。我們將對所有非美國製造的汽車徵收25%關稅。」他強調,若汽車在美國本土生產,則完全免稅。新關稅不僅適用於整輛汽車,還包括引擎、變速箱等關鍵零件,而零件關稅預計不會晚於5月3日實施。儘管加拿大和墨西哥在《美墨加協定》(USMCA)框架下的零件暫時豁免,但未來仍可能面臨關稅。川普聲稱已與通用(GM)、福特(Ford)及斯泰蘭蒂斯(Stellantis,旗下擁有Jeep、Ram Trucks等品牌)等3大車廠溝通,並表示「在美國設廠的企業會很高興」。然而,消息公布後,3大車廠股價在盤後交易中全線下跌,通用暴跌逾7%,福特和斯泰蘭蒂斯跌幅均超過4%;就連電動汽車龍頭特斯拉(Tesla)股價也下跌5.6%,反映投資人對關稅規模、貿易夥伴報復措施及全球經濟潛在連鎖效應的不確定性。哈里斯金融集團(Harris Financial Group)管理合夥人考克斯(Jamie Cox)分析:「市場厭惡關稅的不確定性,尤其是汽車關稅。汽車業是關稅負面經濟影響的核心。」此外,美股26日也應聲下跌,半導體巨頭輝達(Nvidia, NVDA.O)重挫近6%,博通(Broadcom, AVGO.O)下跌近5%,拖累費城半導體指數(.SOX)下跌3.3%。標普500指數收盤下跌1.12%,報5,712.20點;那斯達克指數下跌2.04%,至17,899.02點;道瓊工業平均指數下跌0.31%,收於42,454.79點;標普500指數11大類股中,6個板塊下跌,資訊科技(.SPLRCT)跌幅最大,達2.46%,其次是通訊服務(.SPLRCL)下跌2.04%。對此,加拿大安大略省省長福特(Doug Ford)對川普的關稅政策表達強烈不滿,稱4月2日並非川普所說的「解放日」,而是「美國工人的終結日」。他在緊急記者會上諷刺道:「川普喜歡對人說『你被開除了』,但我沒想到他指的是美國汽車工人。」福特表示已與加拿大總理卡尼(Mark Carney)通話,要求盡快召開各省省長會議,並支持聯邦政府制定報復性關稅。他強調:「我們會確保讓美國人民承受最大痛苦,同時避免傷害加拿大民眾。」儘管安大略省暫未重啟對出口至美國紐約州、密西根州、明尼蘇達州的電力附加費,但此選項仍在考慮範圍內。而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則對美國的決定表示「深感遺憾」,並指出關稅是「對企業不利,對消費者更糟」的稅收。她表示歐盟將評估美國後續行動,暫時不宣布反制措施,但會持續尋求談判解決方案,同時保護自身經濟利益。業內專家警告,由於汽車製造高度依賴跨國供應鏈,新關稅可能使新車價格上漲數千美元。密西根州智庫「安德森經濟集團」分析,美國本土生產的車輛成本將增加3500至12000美元。此外,墨西哥組裝的平價車型(如雪佛蘭Blazer、本田HR-V)可能因成本過高退出市場,而消費者未必意識到的進口車——如部分Ram重型皮卡和雪佛蘭Silverado——也將漲價。墨西哥2024年生產的400萬輛車中,61%出口至美國;加拿大去年生產的130萬輛車更有86%銷往美國。若需求驟減,2國的汽車工廠可能停擺,連帶影響美國零件供應商。數據顯示,美國去年向墨西哥和加拿大出口的零件總值分別達358億及284億美元,相關從業人員超過55萬人,是整車組裝廠的2倍。此次關稅戰被視為川普政府對全球自由貿易體系的最新挑戰。儘管美國汽車工會(UAW)主席費恩(Shawn Fain)支持關稅,稱其「終結了數十年來摧毀工人階級的自由貿易災難」,但產業界普遍憂心,供應鏈重組需耗時數年,短期內只會推高成本、減少車型選擇,而且最終由美國消費者買單。隨著加拿大、歐盟等經濟體正在醞釀反制措施,這場貿易衝突可能進一步升級,衝擊全球汽車產業及數百萬就業崗位。

宋柏緯同居金髮正妹 酒吧高調放閃勾肩
30歲的宋柏緯外型帥氣又愛好浪漫,自2022年與王淨分手後,感情世界成謎,令人不禁好奇,這位「行走發電機」正在為誰發電呢?在時報周刊CTWANT鏡頭下,答案揭曉!本刊日前捕獲宋柏緯跟一位金髮正妹牽手放閃,愛得正甜蜜呢!雖然近期他在《死了一個娛樂女記者之後》中有許多痛苦的戲劇演出,但戲外陷入熱戀的他,臉上卻是遮掩不住的笑容。

歐盟報復川普「對美威士忌徵關稅」! 他反嗆對歐洲「所有酒類」課200%關稅
美國威士忌成為歐盟課徵報復關稅的目標之一,為了反制川普政府對鋼鋁製品開徵25%關稅,歐盟12日宣布針對價值260億歐元(折合新台幣約8960億元)的美國商品分兩階段實施報復關稅,首輪包括對美國波本威士忌課徵50%關稅,預計4月1日生效。對此,川普13日揚言,若歐盟不立即取消對於美國威士忌的50%關稅,美方就對歐盟國家所有酒品徵收200%關稅。美國總統川普。(示意圖/達志/美聯社)根據《路透社》、《英國廣播公司》(BBC)、美國財經媒體CNBC、等多家外媒報導,川普在美東時間13日於「真實社群」(Truth Social)發文稱,「歐盟是世界上敵意最強也最濫權的徵稅、關稅機關之一,成立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佔美國的便宜」。川普痛批,歐盟剛宣布要對威士忌徵收50%關稅,為了反制,他會對來自法國與歐盟其他國家所有葡萄酒、香檳與酒類產品課徵200%關稅。(圖/翻攝自Truth Social)川普痛批,歐盟剛宣布要對威士忌徵收50%關稅,為了反制,他表示,如果歐盟真於4月1日執行,他會再加碼,對來自法國與歐盟其他國家所有葡萄酒、香檳與酒類產品課徵200%關稅。美國在12日時正式將所有進口鋼鋁關稅提高至25%的態勢下,歐盟同日宣布反制,對260億歐元(折合新台幣約8960億元)的美國出口產品加徵關稅。據歐盟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強調,歐盟的回應將是「強而有力,但仍保持克制」,並表達願意與美方進行「有意義的對話」。全球貿易戰升級,就在美國12日正式將所有進口鋼鋁關稅提高至25%的態勢下,歐盟主席范德賴恩同日宣布反制,對280億美元的美國出口產品加徵關稅。(示意圖/達志/美聯社)范德賴恩並警告,「關稅本質上是稅收,對企業與消費者都不利,最終只會推高物價,影響就業機會,這是我們雙方都無法承受的」,美國的新關稅措施對全球金屬市場造成衝擊,歐盟估計,美國的新政策影響約 5% 的歐盟對美國出口總額,而 90% 的加拿大鋼鋁出口則依賴美國市場。隨著歐盟的回應,向來強硬的川普也更加強勢,隨著歐美陸續加徵關稅的情況下,全球貿易戰持續升級。CTWANT關心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美烏領袖鬧翻!澤倫斯基強調「我沒做錯事」 社群網站瘋轉歐美政要聲援文
近期由於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著手與俄羅斯進行俄烏戰爭停戰談判的關係,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發生衝突。近期兩人在白宮橢圓辦公室進行會談時,結果意外升級成激烈爭論,甚至促使川普政府撤回原先擬定的烏克蘭礦產協議,並取消原定記者會。對此,澤倫斯基在接受《福斯新聞》(Fox News)訪問時表示,他不認為自己做錯了什麼,但相信這場風波不會破壞美烏關係,因為兩國之間的聯繫「不僅僅是兩位總統之間的關係,而是人民之間的歷史性聯繫」。但在面對歐美各國政要發文力挺的情況下,澤倫斯基還是在社群網站X上一口氣連分享30多篇支持文章,逐一表達感謝之意。綜合外媒報導指出,這場爭執起因於川普政府試圖推動的停戰條件有關。美國原計畫以獲取烏克蘭礦產為條件,換取美方持續支持烏克蘭對抗俄羅斯。但澤倫斯基對此持保留態度,並明確表示「不能與佔據我們領土的殺手妥協」會談在雙方立場僵持不下的情況下急轉直下,川普當場指責澤倫斯基「不懂感恩」,並警告他「現在已經沒有籌碼」,如果不接受美方條件,美國將停止援助,屆時烏克蘭將被迫獨自應戰。後續也有消息指出,川普和副總統范斯(JD Vance)在會談中語氣強硬,對澤倫斯基施壓,要求他立即接受停戰條件。雙方爭執不下後,川普直接要求烏克蘭代表團離開白宮,甚至在社群媒體上發文表示「當他準備好迎接和平時,他可以回來。」消息人士透露,白宮高層最終決定取消原定的記者會,並撤回礦產協議。後續這場外交風波撼動國際社會,歐洲各國領袖紛紛發聲力挺烏克蘭。波蘭總理圖斯克(Donald Tusk)公開表示「你並不孤單。」英國首相斯塔默(Keir Starmer)則強調,英國對基輔的支持「堅定不移」。義大利總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呼籲歐美盟友「立即」召開緊急峰會,討論烏克蘭問題。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則強調「有一個侵略者,那就是俄羅斯;有一個被侵略的國家,那就是烏克蘭。我們必須繼續支持烏克蘭,制裁俄羅斯。」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也提到「俄羅斯非法且毫無理由地入侵了烏克蘭。過去三年來,烏克蘭人民以勇氣和韌性奮戰。他們為民主、自由與主權而戰,這場戰鬥對我們所有人而言都至關重要。加拿大將繼續與烏克蘭及烏克蘭人民站在一起,共同實現公正且持久的和平。」歐盟執行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則明確表示「澤倫斯基總統,您永遠不會孤單。我們將繼續與您攜手努力,實現公正且持久的和平。」除了歐洲領袖,美國政壇也對此事態度分歧。美國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猛烈抨擊川普與范斯的做法,指責他們「替普丁(Vladimir Putin)做骯髒的工作」。然而,共和黨內部則與俄羅斯立場一致,認為澤倫斯基應對這場衝突負責。俄羅斯前總統梅德韋傑夫(Dmitry Medvedev)甚至在社群媒體上譏諷澤倫斯基是「傲慢的豬」,並表示他在橢圓形辦公室「受到了應得的羞辱」。而烏克蘭國內則展現高度團結,支持澤倫斯基的立場。烏克蘭軍方總司令表示,他們將堅定與總統站在一起,外交部長也公開讚揚澤倫斯基在談判中的「勇氣與原則」。烏克蘭政府強調,不會在沒有合理保障的情況下接受任何和平協議。而面對歐美各國政要的發聲力挺,澤倫斯基則是逐一地將這些貼文分享到自己的社群網站X上表示感謝之意。

歐盟正在為川普震撼做準備!「格陵蘭、關稅戰、北約國防開支」成焦點
美歐關係是世界上最大的雙邊貿易和投資關係,雙方的貿易額每年約為1.5兆美元。雖然歐盟高級官員表示,他們期待深化與即將上任的川普政府的貿易關係,不過布魯塞爾私底下也正在為「川普震撼」(Trump Shock)做準備。據悉,川普此前曾放話,若歐盟不向美國採購能源來降低雙方的鉅額貿易逆差,那美國將祭出關稅大棒伺候,尤其2023年歐盟對美國的貨物貿易順差超過1500億美元。對此,歐盟執委會貿易議題發言人吉爾(Olof Gill)解釋:「儘管歐盟對美國有大量貨物貿易順差,但美國對歐盟也有大量服務貿易順差。」另一方面,川普還威脅,除非北約創始國及歐盟成員國丹麥,出於國家安全考量放棄自治領土格陵蘭島,不然美國將對丹麥徵收關稅。對此,歐盟官員表示,川普的脅迫純粹是假設性的;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也回應,她期待與即將上任的川普政府進行積極接觸。與此同時,川普更呼籲北約成員國將國防支出從目前GDP的2%提高到5%。對此,前英國陸軍軍官國防安全和軍事分析師迪金斯(Simon Diggins)認為,「我們的國防支出一直遭到忽視,我認為川普所說的不無道理,如果歐盟期望美國支持你,且美國的保護傘仍停留在原地,歐盟能做的就是支付美國保護費。」報導補充,川普就任總統之際,正值俄烏戰爭即將邁入第4年。川普此前已呼籲迅速解決烏克蘭衝突,歐盟則回應,如果華盛頓不願意繼續發揮領導作用,歐盟願意採取行動支持基輔。國際社會正在為承諾執行「美國優先」議程及帶有貿易保護主義色彩的川普做好準備。法國總統馬克宏此前也示警,由美中競爭所引發的全球貿易戰即將來臨,「這是一個全力加速此種趨勢的關鍵時刻,歐盟必須繫好安全帶。」

不滿「不當干涉內政」!中國外交部發表聲明 宣布對加拿大2單位20人祭出制裁
中國外交部於21日發表聲明,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外國制裁法》相關條款,宣布對加拿大兩家機構及其20名相關人員實施反制措施,執行。而遭執行的2單位是加拿大「維吾爾人權倡導項目」(Uyghur Rights Advocacy Project)及「加拿大西藏委員會」(Canada-Tibet Committee),並自即日起生效。根據中國媒體報導指出,這次制裁內容包含凍結這兩家機構及相關人員在中國境內的所有動產、不動產和其他各類財產,同時禁止中國境內的組織與個人與其進行交易或合作。2單位的相關人員也被禁止入境中國,包括香港與澳門,並不予簽發簽證。中國外交部的聲明中,也列出這2單位中受制裁的20人名單,其中「維吾爾人權倡導項目」相關人員制裁名單如下:執行主任:穆罕默德·土赫提(Mehmet Tohti)政策及宣傳主任:賈絲明·凱因特(Jasmine Kainth)法律顧問:戴維·馬塔斯(David Matas)、薩拉·泰什(Sarah Teich)、約翰·帕克(John Packer)、克萊夫·安斯利(Clive Ansley)、約納·戴蒙德(Yonah Diamond)、賈絲廷·柏納茨(Justine Bernatchez)、林登·達萊斯(Linden Dales)政策顧問:查爾斯·伯頓(Charles Burton)、瑪格麗特·麥凱格·約翰斯頓(Margarett Mccuaig Johnston)、馬庫斯·科爾加(Marcus Kolga)、斯科特·西蒙(Scott Simon)研究顧問:康納·希利(Conor Healy)、傑弗里·阿哈龍(Geoffrey Aharon)「加拿大西藏委員會」相關遭制裁人員名單如下:主席:桑佩·拉隆巴(Samphe Lhalungpa)副主席:路易莎·杜蘭特(Luisa Durante)執行董事:謝拉普·特欽(Sherap Therchin)董事:艾麗莎·馮·拜爾(Eliza von Baeyer)社區活動經理:永東丹增(Youngdoung Tenzin)外交部的聲明中也強調,之所以會對這2單位20人祭出制裁,主要是回應加拿大面對中國內政的不當干涉。

川普走馬上任 首要退出《巴黎氣候協定》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9次締約方會議(COP29)11日將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登場,然而美媒8日報導,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的政權交接團隊已準備好一系列行政命令,其中包括再次讓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與此同時,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透露她與川普的通話內容,指歐盟考慮進口美國天然氣,以避免川普對歐洲貨品加徵關稅。美國現任拜登政府一直強調綠色政策,並在可再生能源項目上投入數十億美元。他在上任首日,即簽署美國重新加入《巴黎氣候協定》的命令,以扭轉川普在2017年任內退出協定的決策。《紐約時報》報導,在川普勝選後,其團隊已備好一系列行政命令,好讓美國退出這項要求各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國際條約。不僅如此,其他行政命令包括,縮小《古蹟法》給予永久保護的一些土地或歷史古蹟的規模,以允許更多的鑽探和採礦活動。川普預計還將結束向亞洲和歐洲龐大市場出口新的液化天然氣禁令,並撤銷一項允許加州和其他州實施更嚴格汙染標準的豁免。紐時援引匿名消息指出,政權交接團隊部分成員正討論將環境保護署總部遷出華盛頓。這些舉措在在顯示,川普意圖推翻拜登的環保政策。川普政權交接團隊發言人李威特(Karoline Leavitt)回應路透稱,川普會「履行競選中的承諾」。值得注意的是,范德賴恩8日在歐盟領袖非正式會議後說,歐盟目前仍從俄羅斯進口大量液化天然氣,「我們為何不以價格更低的美國液化天然氣取而代之呢?這將降低我們的能源價格。」川普在競選期間,曾揚言美國應就進口產品加徵20%關稅。范德賴恩7日致電川普,認為若要免徵關稅,必須進行多項舉措,「首先是接觸,再討論共同利益,然後談判」。她表示,進口更多美國液化天然氣,是歐盟在明年1月川普宣誓就職後,有可能採取的貿易策略,也是她與川普通話時,提到的話題之一。法國廣播電台指出,美國已是歐洲最大的液化天然氣供應國,但從俄羅斯進口的液化天然氣仍穩居第二。隨著俄烏戰爭持續,歐盟官員正想方設法遏制莫斯科,但俄羅斯的天然氣和液化天然氣,不在制裁範圍內。

德國屠夫製作「浣熊香腸」爆紅 追溯來源竟與「納粹德國」有關
近期中文網路開始流傳「德國浣熊香腸」爆紅一事,引起不少網友的關注與討論。而也有熟悉歷史的網友也針對這則新聞科普,表示德國之所以會遭到浣熊肆虐,主要起因就是「納粹德國」時期,有人特意引進,再加上狩獵協會的放任,讓德國自1950年代就遭到浣熊的肆虐。臉書粉絲專頁「海獅說」日前就發文表示,1930年代,當時納粹執政的德國正在入侵其他國家,卻被浣熊「逆向入侵」。1934年,納粹政權剛滿一年,德國中部的Edersee湖區,一名當地飼養員引進了4隻來自北美洲的浣熊。據說這些浣熊原本是被引進來製作皮草,但飼養員認為放養到森林中可以增加本地的生物多樣性,同時提供獵人狩獵的機會,因此決定放養這些浣熊。由於德國是個重視手續的國家,飼養員向帝國狩獵協會(Reichsbund Deutsche Jägerschaft)申請放養許可。據了解,該協會是納粹德國的官方狩獵組織,所有有執照的獵人都必須參加,由戈林(Hermann Göring)擔任帝國狩獵大師(Reichsjägermeister)。因此,德國流傳著「浣熊是戈林放養的」的都市傳說,但實際上,批准放養浣熊的應該是狩獵協會的一名高級主管威廉(Wilhelm Sittich Freiherr von Berlepsch)。4隻浣熊被放養到野外後,經歷了數年繁衍。在1945年時,由於空襲的緣故,柏林附近的一個毛皮農場被炸毀,原本應該被做成毛皮的25隻浣熊逃脫,建立了德國第二個浣熊族群。而隨著浣熊數量迅速增加,它們的活動範圍逐漸擴大,甚至開始進入城市尋找食物。浣熊的德文名稱是「Waschbären」,直譯為「洗洗小熊」,這個名字源於浣熊吃東西前好像會洗手的習性。1950年代,浣熊在德國的危害逐漸顯現,浣熊是雜食性動物,從森林裡的漿果、肉類,到城市中的堆肥和殘渣,幾乎什麼都吃。而浣熊也逐漸發現,比起森林,人類的城市能提供更多的食物來源。其中最為悲慘的就是位於德國中部的卡塞爾(Kassel),該城市被稱為「浣熊首都」,這裡的浣熊密度比其他地區高出20倍。浣熊佔據了城市的公園和街道,甚至入侵居民的房屋,與家裡的貓狗發生衝突。牠們還會突襲花園、垃圾箱,甚至爬進煙囪,掰開屋頂瓦片。一位名叫貝克(Frank Becker)的浣熊獵人表示,有次浣熊群入侵閣樓,導致閣樓完全被毀壞,造成高達一萬歐元(約35萬台幣)的損失。由於浣熊在德國的數量持續增加,並且對居民生活帶來不少麻煩。而一直到2022年,在卡德開設肉品專賣店的德國屠夫邁克爾(Michael Reiss),便突發奇想的開始販售加工浣熊肉,其中包含肉丸、香腸、午餐肉等商品,沒想到大獲好評。

保時捷前3季全球交車量年減7% 「這輛車」年增42%最受台灣人喜歡
保時捷在今(2024)年前三季度穩健發展,雖然正處於全面革新產品陣容的階段,不過不僅Cayenne迎來強勁成長,雙門跑車表現也優於去年同期。受限於產品供應有限,今年1月至9月保時捷向全球客戶交付22萬6026部新車,較去年略減7%。目前保時捷旗下Panamera、Macan、Taycan和911四款車型均進入改款和產能提升階段。保時捷全球銷售及行銷執行董事會的成員Detlev von Platen表示,「隨著產能及供應逐步提升,我們對今年最後一季的衝刺充滿信心。」保時捷指出,歐洲市場(德國除外)前3季共交付5萬2465部新車,較去年同期增長1%;德國本土市場交付量達2萬6838部,比去年同期增長8%;中國受當地經濟壓力和保時捷專注於價值導向銷售策略的影響,保時捷前3季交付量為4萬3280部,下降29%。不過在北美市場需求強勁,但受限產品供應不足,交付量為6萬1471部,比去年同期下降5%;在海外及新興市場則交付4萬1972部新車,成長3%。Porsche Cayenne為保時捷全新產品陣容中首款亮相的車型,在上市1年後交出亮眼成績,成為前3季交付量最高的車型,共計7萬7686部車,年增21%。Macan則因多數市場進入車款世代交替階段,交付量為5萬5000部,較去年同期減少20%。Detlev von Platen表示:「全新純電SUV現已開始交車,我們相信這款車將不負期待,以其創新科技與卓越性能令市場驚艷。」至於保時捷經典911跑車依然備受客戶青睞,前3季全球交付量達到3萬9744部,年增2%。受中國市場挑戰及產品週期調整影響,Panamera交付2萬1506部,年減20%;Taycan同樣因產品週期調整,自1月到9月交付1萬4042部 ,年減50%;而718 Boxster和718 Cayman實現1萬8048部的目標,成長10%。而在台灣方面,保時捷2024年前3季共交付4,026部新車,Cayenne交付量比去年同期顯著增長42%,穩坐最受台灣車主歡迎車型的寶座;911成長力道強勁,交付量比去年同期增加44%,至於718車系表現穩定,年增10%。值得注意的是,全新純電Macan尚未在台推出,不過已引發市場的高度關注,台灣保時捷也預告會在11月1日正式在台發表。

歐盟加徵陸電動車關稅德憂引發貿易戰 中商務部批「保護主義」
歐盟委員會昨(4)日表決通過對中國電動車徵收反補貼稅的提案,擬加徵9%到36.3%的關稅,為期至少5年。中國進口到歐盟的電動車除了目前的一般關稅10%,依歐盟委員會調查認定不同車商受中國補貼程度及對歐盟提供資料配合度,擬加徵反補貼關稅,等於最高約45%。中國商務部表示,關稅將動搖和阻礙中國企業投資歐洲的信心,中國必將採取一切措施堅定維護中國企業的利益。中國對歐盟推行「貿易保護主義」措施表示強烈不滿,呼籲歐盟延後對中國電動車徵收關稅,避免貿易摩擦升級。根據外媒報導,歐盟成員國中,10個國家投票支持加徵關稅,包括法國、意大利、愛爾蘭、荷蘭等10個國家;而包括德國與匈牙利等5個國家投票反對;12個國家棄權。德國財政部長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在社群媒體X上表示:「儘管投票贊成這項關稅,但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的歐盟執委會(EU Commission)不應引發一場貿易戰。」歐盟委員會也表示,願意和中國繼續談判替代解決方案,方案必須符合世貿組織規定,且充分解決歐盟委員會調查所確定的損害性補貼。

歐盟4國將投票贊成!路透社:有望通過對中國製電動車徵收45%關稅
歐盟將於4日就中國電動車關稅提案進行投票,對此消息人士透露,法國、希臘、義大利和波蘭都決定支持對中國製進口電動車(EV)徵收高達45%的關稅,這樣的投票意向雖有利於推動此項新的貿易措施,但恐招來北京的報復性關稅。據路透社的報導,正在針對中國製電動車進行反補貼調查的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日前已向歐盟27個成員國提出最終關稅提案,預計將在4日進行投票。如今,法國、希臘、義大利和波蘭的支持,對推動此項貿易措施的布魯塞爾來說是一大進展,然而目前尚不清楚該地區的最大經濟體和主要汽車生產國德國將如何投票,有鑑於德國聯合政府存在意見分歧,德國可能會延續7月的決定,也就是再次投下棄權票。而先前支持徵收關稅的西班牙,在首相桑切斯(Pedro Sánchez)9月份出訪中國後,便表示歐盟應重新考慮其立場,目前尚不清楚西班牙的投票意向。根據歐盟規則,歐盟執委會可以在未來5年內向中國製電動車徵收關稅,除非占歐盟人口65%的15個成員國的合格多數投票反對,而法、希、義、波4國占歐盟總人口約39%。對此,1年前發起反補貼調查的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表示,歐盟需要保護自己免受國家補貼的廉價中國製電動車進口所影響。歐盟執委會則指出,中國製電動車在歐盟市場的註冊份額,已從2020年的3.5%上升至2024年第二季的 27.2%,中國品牌的份額則從1.9%上升至14.1%。而且中國每年需要出口300萬輛電動車的閒置產能,是歐盟市場規模的2倍。歐盟汽車產業普遍反對向中國製電動車徵收關稅,尤其是德國汽車製造商,因為它們有近1/3的銷售額依賴中國市場。尤其北京今年才對歐盟的白蘭地、乳製品和豬肉產品進口展開調查,此舉也被視為是針對布魯塞爾向中國製電動車發起調查的報復。如果這項關稅提案通過,中國電動車製造商將被迫決定自行吸收關稅,或是提高產品售價,以在國內需求下降之際,彌補進口歐洲市場所新增的數十億美元成本。儘管勞動力和製造成本較高,但關稅提案的通過,將促使部分中國汽車製造商尋求在歐洲投資新工廠。

美股續漲台股早盤漲百點 台積電德國廠動土20日股價平盤震盪
美股周一主要指數收高,台股20日開盤以22464點開出,而後漲逾百點、最高站上22545點,科技股表現強勁,即將辦展的工具機、機器人股也幾乎全都開紅,不過後續漲勢稍緩;投顧表示,近期台股反彈快速,幾乎已收回前檔跌幅,不過近期成交量仍不足,顯示投資人較為謹慎。台積電(2330)德國廠將於今日動土,是與博世(Bosch)、英飛凌(Infineon)和恩智浦(NXP)合資設廠,在德勒斯登投資歐洲半導體製造公司(ESMC),提供車用先進半導體製造服務,最快將於2027年底生產。由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親率高層前往,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歐盟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也將出席,顯現官方重視程度。不過台積電股價20日成平盤保衛戰,盤中小漲2元在975元後又小跌到平盤的973元以下。其他權值股像是鴻海(2317)盤中漲2元、約189元;聯發科(2454)平盤在1255元,台達電(2308)漲3元在407.5元;不過大立光(3008)大漲逾百點,漲幅4%以上,在3025元左右;廣達也漲約2.8%、在286元左右。「2024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將於21日在南港展覽館登場,傳出輝達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可能來台助威,近期相關工具機與機器人概念股已經漲了一波,慧友(5484)仍強勢大漲逾4%、約93.7元,鴻準(2354)漲逾5%、在68.9元,廣運(6125)漲5%、在102元左右,不過像是所羅門(2359)、新漢(8234)和羅昇(8374)可能已準備漲多休息、盤中由紅翻黑。全球央行年會將在22日至24日舉行,市場緊盯聯準會主席鮑爾將釋出的降息訊號,28日則有AI龍頭股輝達最新財報結果,將牽動市場投資信心。道瓊指數上漲236.77點,或0.58%,收40896.53點;那斯達克指數上漲245.05點,或 1.39%,收17876.77點;S&P 500指數上漲54點,或0.97%,收5608.25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96.32點,或1.86%,收5266.57點。

保時捷H1全球交付近15萬輛年減7% 「這款車」在台灣成長53%
保時捷2024年上半年全球交付155,945部車,台灣市場則交付2,741部新車。保時捷上半年銷售保持穩定,全球共交付155,945輛新車,相較去年同期銷量下滑7%。Cayenne、Panamera、Macan、Taycan 和911等5款車型系列目前正處於改款階段。保時捷表示,由於換代升級過程繁複,可能導致個別市場和車型系列暫時出現產品供應缺口。歐洲市場方面(德國除外),上半年交付量為38,611部,年增6%;在德國市場,交付數量更大幅成長22%,共計交出20,811部;北美市場交付量為39,558部,下滑 6%。儘管第一季部分車型交付遭遇海關相關延誤,但該地區隨後急起直追並迅速因應改善,仍創下歷年最強勁的季度表現。海外及新興市場則共交付27,414部,與去年同期的高水準持平。保時捷Cayenne在上半年交付數量位居榜首,共交出54,587部;Macan則交付給39,167位客戶,受到多個市場改款影響,較去年同期下滑18%。保時捷全球銷售及行銷執行董事會的成員Detlev von Platen表示,「全新純電Macan SUV 的訂單量表現亮眼,首批車輛預計將於下半年開始交車。」而保時捷經典跑車911仍受消費者青睞,全球共交付28,212部;Panamera交付數量為 13,255部,年減25%,降幅原因估計與目前正進行的改款有關;Taycan同樣受到改款影響,2024年上半年交付數量為8,838部,年減51%);718 Boxster和718 Cayman車型則實現11,886部的交付數量,較去年同期成長8%。在台灣市場方面,保時捷於2024上半年度交付2,741部新車。全新Cayenne車型表現依舊亮眼,銷售成長 24%;經典跑車911更實現53%的顯著成長。台灣保時捷總裁Christian Nater 表示,「保時捷在台灣市場努力耕耘的信念比以往更加堅定,這從我們在台灣市場持續的投資,如6月舉辦的亞洲首座保時捷駕駛中心盛大開幕便可見一斑。邁入2024年下半年,我們將推出更多令人期待的車型,我對保時捷在台灣的未來充滿信心。」Detlev von Platen指出,「2024 年,保時捷將推出保時捷史上最強大的產品陣容,並持續專注3大動力系統,包含純電動車、高效能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款,以及令人熱血沸騰的燃油引擎車款。」

2019年成為首位女主席!范德賴恩再獲歐盟執委會提名 預計7月投票
27日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行的歐盟高峰會上,歐盟領袖就歐洲議會選舉後將領導歐執委會、歐洲理事會和歐盟最高外交官員等官員人選達成協議。現任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獲提名連任,葡萄牙前總理柯斯塔(Antonio Costa)將成為歐洲理事會主席,愛沙尼亞總理卡拉斯(Kaja Kallas)則被提名為歐盟外交政策高級代表。據美國之音報導,65歲的德國政治家范德賴恩,預計將連任歐盟執委會主席。包括范德賴恩所屬的德國基督教民主黨(CDU)在內的中右翼歐洲人民黨(EPP),仍是歐洲議會中最大的黨團,為她的連任競選提供了助力。范德賴恩因在新冠疫情危機期間發揮領導力而獲得讚譽,當時歐盟為公民集體購買疫苗。不過她也因為與疫苗製造商的談判不透明,遭受嚴厲批評。另外,范德賴恩也讓歐盟在2050年實現氣候中和的計畫更具體化。然而在歐洲選舉前夕,她對綠色協議政策的承諾受到質疑,因為歐盟似乎謹慎地避免激怒那些認為歐盟環境和氣候法規正將他們推向破產的農民。范德賴恩的第2任期需要歐洲議會的批准,預計投票將於7月舉行。 2019年,范德賴恩以383票贊成、327票反對、22票棄權的微弱多數當選,成為歐盟執委會首位女性主席。62歲的葡萄牙前總理柯斯塔將接替米歇爾(Charles Michel),擔任歐洲理事會主席,任期2年半,可連任1次。柯斯塔所屬的社會黨在歐盟選舉位居第2,這一結果有助於他的當選。柯斯塔因其政府涉及一起大規模的腐敗調查而引起爭議,促使他去年辭去葡萄牙總理職務。柯斯塔本人則否認有任何不法行為,也未受到犯罪指控。柯斯塔以精明的政治協商者著稱,他也將與范德賴恩一起代表歐盟參加國際高峰會。他的前任米歇爾與歐盟執委會主席關係緊張。現年47歲的愛沙尼亞總理卡拉斯是烏克蘭堅定支持者。隨著她被提名為歐盟最高外交官員,她將擔任歐盟有史以來授予愛沙尼亞人的最高職位。儘管她所屬的自由派改革黨在歐洲選舉中失利,跌至第4位,落後於極右翼的歐洲保守派和改革主義者黨,但她仍被選為波瑞爾(Josep Borrell)的繼任者。與范德賴恩一樣,卡拉斯就任也須得到歐洲議會的批准。卡拉斯曾是律師,她是烏克蘭在歐洲最直言不諱的支持者之一,也是歐盟和北約內部對俄羅斯的強烈批評者,她還敦促北約為與俄羅斯接壤的波羅的海3小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提供更全面的防禦計畫。自2021年1月以來,卡拉斯一直領導與俄羅斯接壤的愛沙尼亞,並成為該國首位女性領袖,曾一度對成為北約下任秘書長表示興趣。不過,北約日前已宣布,這項職務會由即將離任的荷蘭首相呂特(Mark Rutte)將出任。

金曲35/《國際音樂節》金曲新秀齊聚演出 探索音樂國際趨勢
「2024GMA金曲國際音樂節」自25日起至29日舉辦為期5天的B2B(Business to Business)媒合商展活動,包括多項重要活動如「音樂論壇」、「金曲售票演唱會」、「金曲星聲代」、「快速媒合會」及「商展交易中心」等。「2024GMA金曲國際音樂節」25日舉辦開幕活動。(圖/台視提供)25日起連續5個晚上安排多場現場演出的「金曲SHOWCASE售票演唱會」,演出陣容包括,A_Root同根生、Cicada、Haezee黃瑋昕、Kivi、LÜCY、Mandark、百合花Lilium、尋人啟事The Wanted、鶴The Crane等9組國內歌手、樂團,以及透過海外「策略聯盟」力邀的國際演出卡司,包含由泰國Monster Music Festival選薦的VIIS及ASIA7,以及韓國Busan International Rock Festival選薦的HANRORO等3組海外藝人,多元的音樂曲風將帶來豐富的音樂與視聽饗宴。另「金曲星聲代」將在28日至29日在臺北市信義區新光三越香堤大道廣場登場,特別邀請本屆「最佳新人獎」的7位入圍者,包含Jocelyn 9.4.0、Makav真愛、王ADEN、徐暐翔、鄒序、鳳小岳、鄭平,將搶先在《第35屆金曲獎》頒獎典禮前同台切磋,並網羅華語樂壇新秀,包含JOYCE就以斯、JUD陳泳希、U:NUS、呂允、阿跨面等,透過金曲國際音樂節展現音樂創作才華,讓國內外音樂買家和策展人進一步認識並發掘國內潛力新星,邀請樂迷們到現場欣賞精采演出。「音樂論壇」邀請多位國際音樂產業界重量級人士擔任講者,包括日本YOASOBI計畫的幕後推手屋代陽平、山本秀哉將分享如何完美融合動漫與音樂,將日本流行音樂推向國際;製作《鬼滅之刃》、《刀劍神域》的動畫公司資深製作人山內真治,將講述從音樂製作人角度培育出「動漫主題曲女王」LiSA的精采歷程;印尼We The Fest音樂節創辦人Sarah DESHITA及泰國大山音樂節的創辦人Yuthana (Ted) BOONORM,將分享東南亞歌手如何跨越語言障礙,在國際音樂市場找尋其中商機;獲獎無數的音樂監製Andrea von FOERSTER,將揭示音樂監製在影視作品背後的工作奧秘;曾獲葛萊美獎提名的創作歌手Ant CLEMONS,將分享在全球視野下的動態歌曲創作經驗;韓國Music Maven X 的創意總監Danny JY LEE,將揭開韓國K-pop A&R的幕後秘辛及分享實務工作經驗。為協助國內音樂產業擴大與跨產業交流機會,本屆金曲國際音樂節規劃3場「快速媒合會」,與會的國際產業人士包括法國MaMA Music & Convention總監Fernando Ladeiro MARQUES、瑞典Future Echoes音樂節策展人Peter ÅSTEDT、SPIKE保加利亞音樂節總監Boyan PINTER、國際音樂經理人論壇(IMMF)創新及教育總監Jake BEAUMONT-NESBITT、韓國Delight Music執行長朴允善、釜山國際搖滾音樂節專案經理Subhin JANG、日本Summer Sonic國際公關經理 Shun EBIHARA、香港Clockenflap音樂總監Justin SWEETING、泰國GMM Grammy資深執行副總裁Yuthana(Ted)BOONORM、印尼We The Fest音樂節節目總監Sarah DESHITA等,媒合會開放國內賣家預約登記,促成國際間音樂交流與合作機會。另規劃「商展交易中心」,今年計有531家國內外廠商參展(國內412家、國際119家)。金曲國際音樂節近年持續透過與各海外音樂節建立策略聯盟,深化合作關係,增加國內優秀樂團與藝人赴海外展演機會。今年海外策略結盟夥伴包括韓國釜山搖滾音樂節、泰國Monster Music Festival、日本One Music Camp等3個單位,以互相邀約藝人演出、參展、宣傳等形式,達到音樂與文化雙向交流目標,為國內引進國際多元的音樂創作,同時協助國內優秀的音樂人才走向國際。

金曲35/「金曲國際音樂節」邀知名大師開講 探討音樂產業幕後秘辛
《2024GMA金曲國際音樂節》將於6月25至29日登場,為期5天活動內容豐富多樣,系列活動之一的「音樂專題」力邀到日本、印尼、泰國、南韓、美國等國際級音樂產業重量級人士來臺交流、分享產業新知,期盼與國內外流行音樂產業界人士一同發掘音樂產業市場中的特色與商機。「音樂專題」邀請國際音樂產業翹楚,與國內業界人士探討國際產業界實務操作經驗分享,包括有「日本動畫與音樂的結合-征服世界的神秘配方」,將由發起YOASOBI計畫的幕後推手屋代陽平、山本秀哉分享如何完美融合動漫與音樂,透過創新手法將日本流行音樂推向國際。同場還有製作《鬼滅之刃》、《刀劍神域》的動畫公司資深製作人山內真治,將講述從音樂製作人角度培育出「動漫主題曲女王」LiSA的精采歷程。而另一場「東南亞新勢力:突破語言隔閡的音樂魅力」則邀請到印尼We The Fest音樂節創辦人Sarah DESHITA及泰國大山音樂節的創辦人Yuthana BOONORM (Ted),兩人將分享東南亞歌手如何跨越語言障礙,在國際音樂市場找尋其中商機。大師講座則邀請到《戀夏500日》、《驚奇四超人》的音樂監製Andrea von FOERSTER,揭示音樂監製在影視作品背後的工作奧秘。另外還有曾與碧昂絲、紅髮艾德等歌手合作的創作歌手兼音樂製作人Ant CLEMONS,將分享在全球視野下的動態歌曲創作經驗。南韓代表則是曾與FIFTY FIFTY、Forestella、孫昊永、河成雲合作過的創意總監Danny JY LEE,將透過個人經歷揭露韓國K-pop A&R的幕後秘辛,以及國際合作與內容創作經驗。一連五場的音樂專題,不僅將帶來豐富的產業知識與經驗分享,更將促進國際間的音樂交流與合作,了解全球音樂市場的最新動態和未來趨勢。

墨西哥競選活動舞台遭強風吹垮! 釀至少9死63傷
墨西哥東北部的新萊昂州(Nuevo León)日前舉辦一場總統競選造勢活動,沒想到,活動舞台因為不敵強風吹襲,當場倒塌,釀成現場至少9死63傷。根據《美聯社》等外媒綜合報導,墨西哥新萊昂州聖佩德羅加爾薩加西亞(San PedroGarza García)22日發生一起死亡意外。當天公民運動黨市長候選人洛琳(Lorena Canavati von Borstel)舉辦造勢活動,而公民運動黨總統候選人喬治(Jorge Álvarez Máynez)也正好在現場幫忙助選。沒想到,因為當天氣候不佳,競選舞台不敵強風吹襲,當場倒塌,釀成現場至少9死63傷。從當時現場的影片可以看到,一群人在台上進行造勢活動,下一秒,背後巨大的銀幕就因為強風直接被吹倒,台上的人立刻逃離。後來,整個舞台也被強風吹垮,直接往前方人群的方向倒塌。事後,總統候選人喬治在自己的社群平台上向民眾報平安,市長候選人洛琳也表示,目前她正在與市政當局協調,為提供醫療和其他的支援。而新萊昂州州長賽謬爾(Samuel Garcia)也在社群媒體上發文,提醒當地居民在強烈雷雨時留在室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