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WANT
search
  • 最新
  • 社會
    • 社會首頁
    • 時事
    • 直擊
    • 調查
  • 娛樂
    • 娛樂首頁
    • 即時
    • 大條
    • 專題
    • 人物
  • 財經
    • 財經首頁
    • 熱線
    • 人物
    • 3C
    • 汽車
    • 專欄
  • 政治
    • 政治首頁
    • 焦點
    • 人物
    • 評論
  • 漂亮
    • 漂亮首頁
    • 美容
    • 時尚
    • 精品
  • 生活
    • 生活首頁
    • 綜合
    • 美旅
    • 健康
    • 寵物
    • 運勢
    • 運動
  • 國際
    • 國際首頁
    • 最新
    • 大陸
  • 影音
  • 專題
CTWANT App icon

安裝我們的 CTWANT APP 體驗更好的服務,接收更快的即時資訊。

iPhone

ios icon 立即安裝

Android

android icon 立即安裝
⊗ 清除
  • 全部
  • 社會
  • 娛樂
  • 財經
  • 政治
  • 漂亮
  • 生活
  • 國際

alt

今年首例流感死亡 7旬嬤未接種疫苗不治 上周全台類流感急診衝4.5萬人次

類流感升溫!疾病管制署表示,國內今天新增1例流感重症死亡案例,為南部一名70多歲女性,未接種流感疫苗,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病史,因呼吸急促就醫,因心衰竭休克確診3周後死亡。為本流感季第4例死亡病例,也是今年首例流感死亡病例。疾管署提醒,農曆春節前後為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好發季節,返鄉或旅遊時務必落實勤洗手、戴口罩。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該名死亡個案未曾接種疫苗,去年12月17日因呼吸急促就醫,並於12月18日收治加護病房,流感快篩檢驗為B型,之後因心衰竭併心因性休克於今(2023)年1月8日不幸病逝。此個案為本流感季第4例死亡病例,亦為今年首例流感死亡病例。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周(1月8日至1月14日)門急診類流感就診達4萬5284人次,近期呈上升趨勢。而近4周社區呼吸道病毒以流感病毒、單純疱疹病毒及呼吸道融合病毒為多,其中流感病毒以A型H3N2為主。羅一鈞表示,今年確診數高於近兩年同期,和2022年同期相比,確診數為2.7萬人;2021年同期相比,確診數為3.7萬人。由於農曆春節假期將至,返鄉及旅遊人潮增加,是否新冠和流感疫情雙雙提升?羅一鈞表示,流感確診數雖然比這兩年都多,不過仍遠低於新冠疫情前2020年12.5萬人,也遠低於流行閾值,因此應不會出現醫療壅塞情況。不過仍提醒,公費流感疫苗尚餘4萬劑左右,符合條件者,可儘速接種。疾管署統計,本流感季自去年10月1日起至今年1月16日止,流感併發重症病例累計23例(17例A型H3N2、2例A型H1N1、4例B型),年齡層以65歲以上長者為多(43%),22例(占96%)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15例(占65%)具慢性病史;其中死亡4例(3例H3N2、1例B型),均為65歲以上具慢病史長者,且均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疾管署提醒,勿輕忽流感威脅,並特別留意家中老年人、嬰幼兒、孕婦及高風險慢性病人等流感高風險群之健康,如有呼吸道症狀,應儘速就醫,以掌握治療契機,降低重症及死亡的風險。春節期間如有類流感症狀,可至該署「流感防治一網通」( https://antiflu.cdc.gov.tw/ )網頁,或運用健保署全球資訊網及健保APP,查詢開立公費流感藥物診所及急救責任醫院急診即時訊息等資訊,並請佩戴口罩儘速就醫,按醫師指示服藥,以減少併發重症及死亡的風險。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 ),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publish-icon 01月18日, 2023 繼續閱讀
alt

指揮中心曝2個飛機上最易感染時機 民眾應做好防疫措施

疫情解封,再加上今年農曆春節十天連假即將來臨,許多人計畫搭機出國旅遊,也有民眾搭乘飛機返鄉過節,然而最近COVID-19疫情升溫,又有許多新興變異株正在各國流行,現在搭機染疫風險是否大幅提升?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搭乘飛機染疫風險高,主因是空間狹小、時間長、共用盥洗室,在飛機上有2個時間點最容易感染,建議民眾做好2防疫措施。境外移入確診數增加 搭機染疫風險提升?近日疫情升溫,新變種病毒株XBB.1.5在美國和歐洲各國現蹤,而鄰近國家中國疫情爆發又解除出境管制,過年將近,境外移入確診新增人數都有近3、4百人,中國入境來台旅客,不論是金馬春節專案或直航點唾液PCR都有近20%的陽性率。雖然,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指出,境外移入確診人數明顯增加,與開放入境、入境篩檢政策有關。但許多民眾就擔心現在搭乘飛機,染疫風險是不是也跟著提升?指揮官王必勝表示,搭乘飛機的染疫風險與其他場域比起來,確實是比較高一點,但主要是因為飛機上空間比較狹小,人與人的距離很近,待的時間也比較長,還會共用盥洗室,這些都比較容易產生感染風險。機上用餐、上廁所最容易染疫 應做好2防疫措施搭乘飛機什麼時候最容易被感染?過去多數人認為起飛、降落時最容易染疫。不過,王必勝提到,最容易被感染的時候,應該是在飛機上拿掉口罩用餐,以及使用洗手間的時候。針對這兩個最容易染疫的時間點,王必勝提出2點建議,第一,除了飲食之外的時間,民眾應該把口罩戴好;第二,在使用完洗手間之後,民眾應洗手或使用酒精消毒手部。不過,王必勝強調,民眾不需要過度擔心,飛機上的循環系統有滅菌裝置,所以如果把口罩戴好、做好手部消毒,感染風險就會下降很多。此外,他也提醒民眾應盡快施打次世代疫苗,增強自身保護力,尤其過年期間,許多民眾都會出遊、出國,過年團聚在一起,活動也特別多,趁著過年前醫療院所還有在服務的時候,民眾應趕快預約施打疫苗,先把疫苗打好,注意自己的免疫力,才能好好保護自己。

publish-icon 01月17日, 2023 繼續閱讀
alt

運用AI智慧「離島共享台大醫療」 胃癌發生率下降53%

幽門螺旋桿菌為胃癌的主要原因,台大醫院長期針對高胃癌發生率的偏鄉離島社區,進行組織性的根除計畫,提供長年的幽門螺旋桿菌篩檢與根治治療,例如馬祖胃癌預防計畫執行迄今已將近20年,不僅當地幽門桿菌盛行率由將近7成降低至不到1成,胃癌發生率隨之下降53%,讓缺乏醫療人力的離島地區也能接受到具實證基礎的醫療服務,成果也已發表於國際期刊(Gut 2021,獲選為#GUTBestPapers2021之一)。有鑑於台灣本島也有胃癌的高發生率地區,台大醫院在國民健康署的支持與合作之下,針對全國原鄉進行幽門桿菌根除計畫,發展出整合邀約、檢測、轉介與治療之多層次、環環相扣的篩檢模式,並使用電子化系統來監測篩檢品質與評估篩檢成效。根據2019年國民健康署最新公布的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導因於幽門螺旋桿菌的胃腺癌人數已逐年下降。台大醫院曾於台北主辦全球胃癌共識會議,也與消化系醫學會及國民健康署合作建立幽門螺旋桿菌篩檢與治療的臨床指引,這些努力不僅對社會有具體貢獻,也深具國際影響力。近年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對醫療的量能產生重大衝擊,但也加速了醫療科技的數位化發展,臺大醫院持續發展智慧醫療,使用醫療大數據、人工智慧、雲端傳輸等技術,加速新興科技的落地應用。以胃癌防治為例,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會引發慢性發炎,進而導致胃萎縮及腸組織化生,改變了「胃相」,不良的胃相與後續的胃癌風險息息相關,因此,如何正確地評估胃相為臨床處置的重點。然而,傳統的胃相判讀需要胃鏡組織切片及病理科醫師來確診,實曠日耗時,為了克服這個問題,台大醫院在醫療整合資料庫與智慧醫療中心的通力合作下,使用海量資料進行人工智慧模型開發,可以直接由胃鏡影像來精確判斷胃相,並在資訊室同仁的跨院合作下,成功將此系統於馬祖落地使用;此系統結合了醫療大數據、智慧醫療、以及遠距醫療的數位化創新,讓台大醫院研發的人工智慧判斷系統可以實際應用於偏鄉服務,透過資訊科技的雲端協助,讓人力和資訊設備都缺乏的馬祖連江縣立醫院,可以得到和在台大醫院內同等級的醫療協助及資訊運算資源,預期日後台大醫院的多角化研發將可以協助第一線醫師對不同疾病下更正確的診斷。台大醫院也在國科會與衛生福利部的支持下,由院長吳明賢整合國內多家醫學中心,共同成立台灣胃腸疾病與幽門桿菌臨床試驗聯盟,執行多中心臨床試驗,並進行幽門桿菌篩檢,結果顯示台灣目前成年人的幽門桿菌盛行率已從30年前的60%,降到30%,在孩童更降到10%,胃癌的標準化發生率也持續下降。在過去幾年醫療團隊開發了高療效的第一線治療處方,可達90%以上的除菌率,近年來更投入於難治型幽門桿菌第二線及第三線救援治療處方的開發,依據團隊成員劉志銘、李宜家、陳介章、方佑仁、陳美志等醫師最近的研究成果顯示,含鉍劑的四合一療法,以及含左旋氧氟沙星(levofloxacin)的四合一療法,在幽門桿菌第二線的治療,可分別達到93%以及90%的根除率。對於第二線除菌失敗者,則以另一種處方作為救援治療,最終兩組的累積除菌率分別可達97%以及96%。此外,研究團隊也針對這些病人腸道菌叢的組成及抗藥性基因組進行長期追蹤,並與澳洲新南威爾士大學Emad El-Omar教授的團隊進行國際合作研究,發現在接受幽門桿菌除菌治療後,腸道菌叢的多樣性會短暫下降,但到了一年之後,已恢復到接近治療前的狀態。而抗藥性基因組在剛除菌完成時,會顯著的增加,但在8周時及1年後,可恢復到治療前的狀態。本研究的結果提供了國內外在幽門桿菌第二線及第三線救援治療的重要依據,也證實了腸道菌叢的組成及抗藥性基因組在除菌一年後皆可恢復到接近治療前的狀態,可提供除菌來預防胃癌的安全性依據,本研究的結果刊登於國際頂尖期刊-刺胳針胃腸肝病學(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2023) ,並獲專文評論與介紹。

publish-icon 01月16日, 2023 繼續閱讀
alt

室內可免戴口罩?王必勝:最快農曆年後實施

近期大陸、國內疫情雙雙降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評估,國內疫情高峰已過,目前數字正逐漸往下降,暫定大陸來台旅客全面唾液PCR採檢政策將實施到本月31日為止,此外關於新冠降級以及室內免戴口罩等措施,最快會在農曆年後開始實施。指揮官王必勝表示,上周我國共新增15萬1838例確診病例,與前一周相比約減少15.7%,顯示我國的第三波疫情已過高峰,目前正逐漸往下,雖然如此,但每天仍然有1、2萬人確診,仍無法掉以輕心,呼籲該打疫苗的族群仍要踴躍接種。王必勝指出,這次疫情的降溫是從4、5天前就開始,推測與過年沒有關係,目前評估是過完年後會有一波疫情反彈,但是不是代表第四波疫情將來?還得看反彈程度為何?目前仍無法確定。指揮中心今也公布最新的大陸來台旅客採檢情形,上周末整體陽性率已降至10%以下,來到近期新低,王必勝說,目前仍規劃採檢措施實施到1月31日,篩檢主要是為了監測有無新興變異株,將於農曆年後再檢討是否要續行。王必勝也說,目前仍規劃要在農曆年後將新冠病毒降級為4類傳染病,「會開始啟動一些更積極的行動」,至於室內免戴口罩政策,也會在農曆年後宣布鬆綁以及上路日期,「應會比新冠降級早一點。」

publish-icon 01月16日, 2023 繼續閱讀
alt

「2對象」納入公費補助第五癌篩檢 有8成檢出早期肺癌

肺癌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我國110年肺癌標準化死亡率為每十萬人22.2,相較100年(10年之間)已下降14.6%,但仍然高居臺灣癌症死因第一位,且存活率相對低,105-109年新發個案5年相對存活率為38.2%。肺癌早期偵測計畫 符合資格快檢查肺癌患者之所以存活率較低,主要原因是早期肺癌無明顯症狀,而出現顯著症狀時,診斷已多為晚期。早期肺癌(0及1期)5年存活率達9成以上,但第4期就急降至1成,不同期別的存活率差距甚大。國民健康署參考國內外實證研究,並與相關學協會及專家多年努力合作規劃下,自111年7月1日起,開始補助肺癌高風險族群每2年1次LDCT檢查,將肺癌納入我國第五癌篩檢,補助的篩檢對象包括:1.具肺癌家族史: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2.重度吸菸者:50至74歲且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有意願戒菸或戒菸未達15年之重度吸菸者。篩檢出早期肺癌(0及1期) 個案約占86%自111年7月1日至111年12月26日止,全國已有22,451位民眾接受檢查,並找出160名確診肺癌個案,其中早期(0及1期)個案占86.3% (138人),顯示LDCT肺癌篩檢確實有助於逆轉肺癌的期別分布。而肺癌篩檢過程只要5分鐘且沒有侵入性,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就不用承受晚期肺癌治療過程中的身心痛苦及龐大的醫療費用。異常者遵循醫囑追蹤 戒菸減少罹癌風險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檢查結果疑似異常的民眾,務必遵醫囑定期追蹤,以觀察結節有無新增或變化;若經醫師確診為肺癌者,更應配合治療計畫,儘早診治,爭取較大的復原機會。另外,根據研究顯示,吸菸者罹患肺癌的風險是不吸菸者的9倍以上,但只要吸菸者戒菸10到15年,肺癌發生機會就可減半。

publish-icon 01月16日, 2023 繼續閱讀
alt

一點糞便就能揪出早期大腸癌 醫呼籲:無特殊病史更要做

63歲的陳女士,本身無特殊病史,聽說有免費的糞便篩檢便接受檢查,發現潛血陽性所以接受大腸鏡檢查,發現有一個外觀不規則的瘜肉,經由內視鏡切除後,化驗竟是早期癌。糞便免疫法、大腸鏡篩檢 揪出早期大腸癌近年來許多知名藝人因為大腸癌離世的新聞令人聞之色變,慶幸的是,早期發現瘜肉並且切除可以有效預防大腸癌,國內外研究證明,大腸癌篩檢可以有效下降大腸癌發生率及大腸癌死亡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消化內科醫師黃國維表示,台灣的大腸癌篩檢方法包括:糞便免疫法及直接大腸鏡篩檢,適用族群不同。國內建議50至74歲之間的一般風險民眾(沒有臨床症狀,無大腸癌家族史,且之前無發炎性大腸疾病、家族性瘜肉的病史),進行兩年一次的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篩檢,若篩檢陽性,則建議六個月內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直接大腸鏡篩檢則建議用於高風險族群,不同的高風險族群有不同篩檢起始時間,可向消化內科醫師諮詢。需低渣飲食及清腸劑 大腸鏡也有無痛選項黃國維說,大腸鏡檢查前,需使用低渣飲食及清腸劑讓大腸糞便排空,近年來清腸代餐讓民眾減少備餐的不便,也有不錯的清腸效果。至於大部分大腸鏡檢查的過程,民眾會感受到輕微腹脹及腹內異物感,若擔心疼痛,也可考慮自費無痛檢查。糞便篩檢找特約院所大腸鏡檢查找消化科糞便篩檢可以找健保特約醫療院所,大腸鏡檢查也不用先往醫學中心跑,該院陽明院區其實就有新穎的內視鏡設備及受過完整醫學中心訓練的消化專科醫師,等待排程時間相對較短,為民眾提供快速、高品質專業醫療且親民的醫藥費用。

publish-icon 01月16日, 2023 繼續閱讀
alt

過年快閃遊香港 沿維港尋福兔喜迎新歲

今年農曆年假期長達10天,還沒決定要去哪過新年嗎?充滿濃濃年味的香港也不妨納入考慮。年節期間香港旅遊發展局特別在維港周邊舉辦「兔躍香港迎新春」賀年活動,遊客可與象徵美好及充滿生機的「福兔」一起喜迎新歲,旅行社也推出萬元有找的香港自由行方案,機+酒每人只要9,651元(未稅)起。加上現在從台灣入境香港十分方便,台灣旅客只須在登機前提供24小時內做的快篩檢測陰性結果,便可登機來港,抵港後即可進入餐廳用膳、造訪景點等,隨時都可快閃一遊。新春到尖沙咀文化中心觀景台,會看到多隻福兔配合光影秀及賀年音樂現身。(圖/示意圖)「兔躍香港迎新春」活動從1月19日持續至2月5日,於中環、金鐘、灣仔及尖沙咀四個沿海濱地點,設置以「福兔」及維港景致為主題的新春大型裝置,包括中環碼頭首度變身,巨型福兔會躲在樓頂跟大家打招呼迎新歲;金鐘添馬公園亦化身成奇幻花海,七彩多變的燈光點綴海濱,帶領大家以多角度欣賞維港天際線;此外,每晚8時上演的「幻彩詠香江」即日起至2月5日元宵節,也增添多元燈光效果,若想遊走維港兩岸尋找多個「福兔」打卡位,同時欣賞海港美景,乘坐天星小輪會是最好的選擇。新春期間,部分天星小輪還有驚喜彩蛋,乘客有機會在小輪上遇見「福兔」,一同遊維港。除夕逛花市是香港的過年習俗之一。(圖/香港旅遊發展局提供)香港農曆過年除了保留了傳統年節氣氛,也有不同於台灣的過節體驗,像是除夕夜可看到滿滿人潮湧向街頭和商場進行最後年終大採買的景象,也可品嘗過年必吃的正港特色盆菜等美食、逛年宵花市欣賞寓意吉祥的花卉,為自己增添福氣,當然別忘了到黃大仙廟或車公廟祈求新年好運;甚至大年初三可以到沙田馬場參與農曆新年賽馬日試試手氣,為自己開啟一整年的好運氣。初三看賽馬也是香港習俗之一,象徵馬到成功。(圖/香港旅遊發展局提供)入境香港限制解除後,旅行社為迎接春節寒假也推出優惠香港行程;像雄獅旅遊推出萬元有找香港機票加酒店自由行,二天一夜二人成行,有多家市區酒店可以選擇,每人只要9,651元(未稅)起;可樂旅遊主打香港迪士尼樂園行程,三天二夜四人成行,含來回機票並入住香港迪士尼探索家度假酒店、含香港迪士尼樂園2日門票,每人只要10,888元(未稅)起;從台中出發的旅客,可以參考由泰元旅行社推出初五出發的春節香港行程,將搭乘香港快運航空及三晚酒店住宿,還贈送第四天的西九龍一日遊,行程包括天后宮、油麻地書院、並安排戲曲中心午餐、參觀全新開幕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悠遊西九文化區藝術公園,四天三夜二人成行,每人15,699元(未稅)起。

publish-icon 01月16日, 2023 繼續閱讀
alt

不只天氣變化誘發急性心肌梗塞 醫籲:「1行為」別再做

國中就開始抽菸的何先生,沒有任何慢性病史,某天中午突然心悸、頭暈、冒冷汗、全身無力、呼吸急促,緊急送醫後發現是急性心肌梗塞,所幸以心導管打通血管、放置支架後撿回一命。沒檢查不知道 當心突心肌梗塞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內科李禎元醫師分享他最近治療的幾位心肌梗塞個案,共通點是相對年輕,約40幾歲男性,發病前不知道自己有任何慢性疾病因此沒有服用任何藥物,已知的危險因子只有抽菸,但一發作就是劇烈胸痛、冒冷汗被送往急診救治,診斷就是危及生命的急性心肌梗塞。心肌梗塞非老人專利 這些族群危險性高李禎元醫師指出,心肌梗塞發生的年齡光譜很廣,不是老年族群的專利,以他個人的經驗,從30幾歲到90、100歲都有,只要病患本身有足夠多的危險因子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慢性腎臟疾病、抽菸、冠狀動脈疾病、過去曾發生心肌梗塞或家族史有心肌梗塞等,當感受到與平常不一樣的胸悶、胸痛,就應該警覺有可能是急性心肌梗塞;尤其天氣變化,也會讓心肌梗塞發生率更上升,因此若是有非常明顯的劇烈胸痛,或是發生的一瞬間,感覺到喘不過氣,持續超過10幾20分鐘,要及時就醫評估。定期健檢多追蹤 積極治療免惡化抽菸對心臟科來說是很重要的危險因子,李禎元醫師強調,不管性別、體型,只要有抽菸,就有可能發生急性心肌梗塞,不要覺得自己很健康,只要有以前從未發生過的胸悶、胸痛,就要有警覺性,儘快到急診就醫。此外,也建議40歲以上的民眾定期做健康檢查,篩檢是否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三高問題,可以提早治療,避免冠狀動脈疾病的惡化。

publish-icon 01月16日, 2023 繼續閱讀
alt

推廣肺癌LDCT篩檢 盡早發現治療杜絕病根

肺癌人數一直以來都是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中的前三名,為了提高肺癌的治癒率,衛福部近幾年積極推廣低劑量電腦斷層掃瞄(以下簡稱LDCT)檢測,希望民眾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透過LDCT檢測 早期發現肺癌衛福部臺中醫院院長侯承伯為照顧員工身心健康,特別將LDCT檢測納入員工健檢項目,有多名員工在檢測後發現肺部異狀,幸虧都在初期,經開刀治療皆已無大礙,而他們一方面慶幸自己揪出早期病灶避免惡化,一方面也感謝醫院將LDCT納入健檢項目,讓接受檢測更加便利。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在十大癌症死亡率的排名中,肺癌高居第一。由於肺癌早期多數不會有症狀,等到身體出現不適時,往往為時已晚,因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仍是對抗肺癌的不二法門。健檢中心主任翁茂中醫師解釋,LDCT是目前最主流的胸部電腦斷層掃瞄,由於它能發現小於1CM的肺部節結,對於檢測肺癌等疾病有很好的效果。不過翁茂中主任也提醒民眾,LDCT是非常敏銳的檢測,對於肺部是「寧錯殺不放過」,若結果出現異常也不需過於恐慌,只要持續追踪,多留意自己的肺部健康,就可及早防範未然。檢測出現異常 需定期追蹤林小姐在接受LDCT檢測時發現檢測有異常,化驗後為肺癌第一期。林小姐提到自己並未有家族病史,也沒有抽煙習慣,一直以來生活都相當正常,因此當時被醫院通知檢測有異常時,也相當震驚。不過轉念一想,也幸好及早發現,經過診治以及胸腔外科葉周明副院長的手術治療後,現在定期追蹤即可。吳先生在接受LDCT檢測時,發現肺部原位癌。他表示自己算是高危險族群,母親也曾罹患肺部相關疾病,且菸齡有二十年,但在發現癌症後,開始積極面對自己的健康,在開刀休養後,也開始戒菸,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他同時也感謝醫院將LDCT納入健檢中,才能及早發現,避免肺部原位癌持續惡化。在病變初期 切除病灶處胸腔內科黃丞正主任解釋,此次檢測,林小姐在左下肺的部分看到純毛玻璃樣結節,大小約0.9CM,由於擔心有惡性的可能,因此安排手術切除,約住院一周就返家休養;而吳先生則是在右下肺部有毛玻璃樣結節,大小約0.4公分,經化驗是原位癌,等於是在剛病變的初期就將病兆切除,在經過開刀休養後,也已順利回到工作崗位。胸腔外科主任葉周明副院長則提醒民眾,肺癌、肺腺癌等癌症的治癒率,與發現時間息息相關,若早期發現,治癒率都可在7成以上。

publish-icon 01月13日, 2023 繼續閱讀
alt

備妥家用快篩迎春節! 「這4類人」可免費領取試劑

國內COVID-19疫情升溫,近日雖然上升幅度趨緩,但仍處在第三波疫情當中,再加上農曆春節時天連假即將到來,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先前提醒民眾,備妥防疫物資,尤其是家用快篩試劑。1月9日指揮中心公布,10日起,免費提供第5輪65歲以上長者、第7輪0-6歲學齡前幼兒 5劑家用抗原快篩試劑,此外,全國弱勢民眾、身心障礙者12日起也將發放公費快篩試劑。0-6歲、65歲以上民眾 依健保卡領取免費快篩為因應民眾農曆春節假期家用抗原快篩試劑之需求,指揮中心宣布,自今(2023)年1月10日起至2月28日,實施第七輪0-6歲學齡前幼兒與第五輪65歲以上長者免費領取快篩試劑。而指揮中心進一步提醒,去(2022)年12月1日實施的第6輪0-6歲學齡前幼兒與第4輪65歲以上長者免費領取家用抗原快篩試劑,領用時間到9日截止,10日起,符合第6輪及第4輪資格尚未領取的民眾無法補領。弱勢民眾、身心障礙者 亦將發送免費快篩此外,針對近日疫情上升,指揮中心也宣布,1月12日起至2月15日前,將提供全國弱勢民眾(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與遊民)及領有身心障礙手冊/證明者公費家用抗原快篩試劑。根據指揮中心監測資料顯示,本措施預估約有180萬人受惠。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這部分將由地方政府規劃並製作發放清冊管理,發行時間從12日起,發放數量為每人一份(共4劑),這是為了保護弱勢族群、身心障礙者的健康,加強有症狀者的篩檢,同時呼籲民眾及早就醫。指揮中心亦提醒幼兒家長,家用快篩試劑僅可用於2歲以上幼童,幫2歲以下幼童領取的快篩試劑,可供幼童家長使用,請勿使用於2歲以下幼童。

publish-icon 01月11日, 2023 繼續閱讀
alt

為何先反制南韓停發簽證 中國網友曝光韓國「歧視性」待遇

在中國宣布調整疫情防控政策、全面解封邊境限制後,不少國家都宣布要針對中國旅客進行篩檢或是控管。但截至目前為止,中國政府僅針對南韓祭出停發簽證的措施,至於為何會是對南韓開起第一砲,微博上流傳許多中國入韓旅客所遭遇的差別待遇,這些對中國旅客的「歧視性」做法,惹怒了中國當局。不少入境南韓的中國網友在微博上大吐苦水,有人表示,中國人入境南韓時會被「雙標」對待,必須要在專門通道排隊入境,接著要花費8萬韓元來做核酸,結果要等待3小時才能出爐,如果有爭議的話,重新檢測又要等待4小時。而且除此之外,中國籍旅客在入境南韓時,都會被南韓政府要求掛上一個「黃牌」,甚至被要求「一定要掛在脖子上,不能拿在手上」。而且一旁有穿著迷彩服飾的軍人在旁戒護。而也有中國旅客在入境韓國時,正好遇到大批南韓媒體圍拍,這也讓他感覺「像是韓劇裡面做錯事的犯人」,而且沒有任何人管理這些媒體,就放任他們一直追著中國旅客拍攝,讓中國網友非常的憤怒。而如果PCR檢測陽姓,就會被南韓當局強制隔離,而有被隔離的中國網友表示,在南韓當地隔離的話設備非常簡陋,一個房間空蕩蕩的一片,沒有床、沒有桌子、沒有椅子,旅客只能睡在地板上。而每天的隔離住宿費用是15萬韓元,一天三餐的費用約為1.5萬韓元,隔離七天的話,整體費用約為115.5萬韓元(折合新台幣約2.83萬元)。據了解,從2022年12月16日起,南韓檢疫部門就將中國列為重點查驗國家,2日時又規定自中國入境的短期停留者,必須在入境後馬上接受PCR檢測,並且在現場等待至結果出爐,而且所有中國飛往南韓的航班,一律只能停在仁川機場,在登機前必須要提交48小時內PCR檢測陰性報告,或是24小時內抗原檢測陰性證明。而先前也有消息傳出,中國一名41歲男性旅客在3日入境南韓後,因為檢測時出現陽性反應,該名旅客拒絕被隔離,便在前往酒店的路上直接逃跑。而該名旅客最後在6日遭到南韓當局逮捕。

publish-icon 01月11日, 2023 繼續閱讀
alt

繼南韓後再報復 日媒曝:中國已暫停向日本旅客發放新簽證

中國大陸8日國境解封,為避免新一波疫情爆發,各國紛紛祭出新防疫政策,對於中國旅客有更嚴格的要求,讓大陸官方非常不滿,10日宣佈暫停向南韓公民發放短期簽證,現在又宣佈暫停向日本旅客發出新簽證。日本《共同社》報導,中國已停止向日本人發放新的簽證,旅行社也都接獲通知,從10日起前往中國的簽證手續,都停止辦理。中國駐韓大使館稍早宣佈,自即日起,中國駐韓使領館,暫停簽發韓國公民赴華訪問、商務、旅遊、就醫、過境以及一般私人事務類短期簽證。中國外交部長汪文斌指出,少數國家罔顧科學事實和本國疫情實際,仍執意針對中國採取歧視性入境限制措施,對此中方堅決反對並採取對等措施。在中國宣布解禁後,日本是第一個宣布要針對中國旅客進行嚴格篩檢的國家,上月30日起入境的中國大陸籍旅客,或7日內在大陸有旅遊史的民眾,需持3劑疫苗接種證明或72小時內核酸檢測的陰性證明;4日岸田文雄更宣布,從8日開始入境日本的中國旅客都要改為進行更精密的檢疫,做抗原定量(Quantitative Antigen Test)或PCR檢測。另外,還針對來自香港及大陸的航班,僅開放東京成田、東京羽田、大阪關西以及名古屋中部4個機場起降,航空公司也不允許增班。

publish-icon 01月10日, 2023 繼續閱讀
alt

韓國要求陸客入境嚴篩 陸大動作反擊:停發南韓旅客短期簽證

全球新冠疫情未歇,中國大陸繼放棄清零,引發確診潮來襲後,開放解封的腳步持續前進,引來南韓政府對來自中國大陸旅客的入境檢疫措施加嚴,但此舉卻讓大陸官方非常不滿,現在做出最新動作。中國駐韓大使館剛剛宣布,自即日起,中國駐韓使領館,暫停簽發韓國公民赴華訪問、商務、旅遊、就醫、過境以及一般私人事務類短期簽證。近日南韓為了防堵中國的疫情影響韓國境內,要求自中國大陸的遊客,在入境南韓後一天內,必須接受核酸檢測。且從本月5日起,舉凡來自中國大陸的旅客,入境都必須要提出抵達韓國前48 小時內所進行的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以及24 小時內的快篩檢測,當作入境的證明。由於這樣的檢疫措施,讓大陸官方覺得過於嚴苛,因此為了表達不滿,剛剛大陸方面宣布,暫停簽發韓國公民赴華訪問、商務、旅遊、就醫、過境以及一般私人事務類短期簽證。中國駐韓使館並強調,上述措施,將視韓國對華歧視性入境限制措施取消情況,再作後續調整。

publish-icon 01月10日, 2023 繼續閱讀
alt

陸邊境大開民眾解放身心出國旅遊 各國緊張泰國重新要求:要看疫苗證明

大陸邊境解放民眾如今確診不再需要隔離,也全面開放出境,一早就有大批人潮擠入機場排隊出國,世界各國也嚴正以待,泰國就宣布9日開始要求所有入境旅客要出示疫苗接種證明。大陸機場可以看到滿滿人潮。(圖/達志/美聯社)陸網今日一早就出現機場大廳湧入大量人潮的狀況,不少旅客都排隊辦理登機,周邊各國早已面對大陸遊客有所準備,泰國就宣布重新要求入境必須購買醫療保險,以支付在泰國期間確診的醫療費用,保險有效日期必須涵蓋旅客在泰天數再加7日,若是因公赴泰的旅客則必須要有雇主的保證書。而入境也將出示施打疫苗的證明,目前泰國已認可包含高端疫苗等16種疫苗,或由合格醫療機構醫師出具之6個月內已確診Covid-19並康復證明,未能施打疫苗者必需提供醫師開立之證明。台灣則是小三通的大陸旅客必須接受PCR檢測;日本則是陸客必須要有陰性證明,入境後也強制篩檢,若陽性則是必須隔離7日。韓國則是陸港澳旅客入境,都需要接受PCR檢測。另外世界各國針對陸客,也都紛紛要求出示48小時內的陰性檢測證明,或要求旅客接受檢測。

publish-icon 01月08日, 2023 繼續閱讀
alt

德國:非必要勿前往中國 比利時、盧森堡跟進

德國7日勸告其國民,非必要勿前往中國,因為這個世界人口第一大國在放鬆清零政策後,目前新冠疫情嚴重加劇。德國鄰國比利時和盧森堡隨後也跟進。法新社報導,德國外交部在推特發文說,「我們目前勸告國民,非必要勿前往中國,原因是當地已出現疫情高峰,使醫療系統疲於應付」。盧森堡外交部隨後發布聲明說:「盧森堡採取與德國旅遊建議一致作法,目前建議非必要勿前往中國。」比利時外交部也在網站公告說:「自12月以來,中國因結束新冠清零政策,經歷最大一波疫情。鑑於醫院恐將人滿為患,導致遭遇緊急狀況時有無法獲得醫療的風險,目前不建議(赴中國)作非必要旅行。」現已有十多個國家對來自中國的旅客實施新的入境規定,歐洲聯盟專家本週也「強烈鼓勵」27個會員國,要求來自中國的航班乘客必須進行出發前篩檢,並隨機採檢從中國入境旅客及其班機廢水。德國、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等歐盟國家已宣布,來自中國的旅客必須接受篩檢;美國和日本則是也採取類似措施的非歐洲國家。中國當局近日表示,在北京和天津等城市,第一波感染已達到高峰,但要結束遙遙無期,因為官員警告,隨著春運期間城市民工紛紛返回農村過節,未來數週疫情將多線擴散。

publish-icon 01月08日, 2023 繼續閱讀
First
Last
置頂
ctwant-logo
  • 關於CTWANT
  • 聯繫&爆料
  • 隱私權政策
  • fire icon 發燒熱搜
  • facebook-icon Facebook
  • facebook-icon Youtube
  • facebook-icon Telegram

© 2020 The CTWANT Company

本網站所刊載內容著作權屬王道旺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或經授權使用,他人非經授權不許轉載、重製、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