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政治
人物

新住民好苦2/每月2萬店租照繳 高雄美容店歇業等到櫃子都發霉

本土疫情爆發以來,美容美體業禁止營業,孫英時常跪地向神明祈求疫情趨緩,能早日營業。(圖/宋岱融攝)

本土疫情爆發以來,美容美體業禁止營業,孫英時常跪地向神明祈求疫情趨緩,能早日營業。(圖/宋岱融攝)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七月二十七日至八月九日,降為二級警戒觀察二周,歷經二個多月「三級禁閉」的百工百業如聞一聲春雷,喜迎甘霖;不過,一群長年分擔家計的新住民女性,對未來依然惴惴不安。目前台灣約有百萬名新住民和新住民子女,已經超越原住民的五十七萬人,成為台灣第五大族群,其中,女性新住民占了九成。

同樣從越南嫁來台灣的四十歲黎子慇,原是一名看護,婚後做翻譯、學習紋眉和美甲,開啟斜槓人生,一邊攢錢一邊考取美容證照,好一陣子拎著工作箱挨家挨戶到府服務,不斷累積經驗和口碑,最後以每月一萬六千元在高雄市六合夜市附近,租下一棟民宿的一樓做為工作室。

「前年開始沒觀光客,生意就變差了,今年五月停業後更慘,完全沒收入,這裡的店租是夜市行情,每個月加水電費固定要支出二萬元,我每天晚上都睡不好,整個心都吊著。」黎子慇指著櫃子上的一塊塊綠斑說,「沒有人氣,櫃子都發霉了,如果再繼續停業下去,可能無法撐起房租了。」

雖然面對現況束手無策,但生性樂觀的黎子慇在宗教裡找到希望,「前幾天,我擲筊問神明會解封嗎?祂說會,所以我有信心。」說著說著,她隨手點起四柱香,虔心跪拜店裡供奉的彌勒佛和土地公,眼裡滿是感恩。

來自北越的新住民陳氏桂,在屏東市區開的河粉店已飄香三年,三級警戒起餐飲業限制內用政策後,來客量硬生砍半。「我們主要營業時間是中午和晚上時段,現在午餐時間還沒過,12點過後就沒有人了,晚上6點之後也是一樣的情況。」陳氏桂指著牆上的菜單說,原本店裡的烤肉涼拌米線和涼麵都是熱賣品項,但隨著顧客減少,只能縮短營業時間、提早關門以減少開支。

屏東縣議員李世斌協助成立的「屏東新故鄉文教發展協會」與屏東縣政府「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合作,協助受疫情衝擊生計的新住民。該服務中心督導林意芬表示,部分新住民經濟能力相對薄弱,在輔導申請紓困過程中,甚至接到新住民反映被收「佣金」,服務中心因此將各部會的紓困方案翻譯成越文和印文等,並幫助新住民線上申請紓困補助,以免被不肖人士剝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