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政治
評論

【王之道】紓困成蘇睏 不如排富發現金

【王之道】紓困成蘇睏 不如排富發現金(圖/馬景平攝)

【王之道】紓困成蘇睏 不如排富發現金(圖/馬景平攝)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趨緩,全球逐漸解封,將抗疫的重心由防疫轉向紓困振興。這次疫情造成一九二九年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衰退來得又急又猛,如何在防疫和紓困振興之間拿捏平衡,對各國都是高難度的挑戰。

以台灣而言,行政院在「紓困二.○」的「擴大紓困對象」上,犯了操之過急、配套不全、地方無所適從的窘況,堪稱「萬元紓困之亂」。一開始,整個紓困方案以「滾動式拼圖」模式提出,許多專家和民眾都表達了憂慮,但蔡政府堅持「錢要用在刀口上」,不願對全民發現金,以免有富人拿去儲蓄而造成「浪費」。乍聽之下似乎有理,但發現金也可以設「排富」門檻,蔡政府卻仍堅持不為,只因在野黨先行提出,就刻意排斥,還是另有不可說的祕密?

紓困方案受惠人數大約五百萬名,占全台就業人數(一千一百五十萬人)的四十三%,是否意味著另外有五十七%民眾未受到疫情衝擊,所以「無困可紓」嗎?這是非常荒謬的思維。

依據求職網站調查,台灣就業民眾兼差謀生的比例非常高,接近半數人同時擁有正職和兼職。然而,行政院補貼排除半數以上就業者,合理推估被排除者中,必定有許多是兼差者,其中也一定有失去兼差機會、收入大量減少的兼差者,無法獲得紓困補貼。政府紓困獨厚農民與小黃,卻忽視勤奮的兼差族,公平嗎?

其次,補貼標準嚴苛且額度有限,和台灣同樣疫情不算嚴重的新加坡、香港和韓國,分別撥出十一%、十%和七%的經濟生產支援紓困,故能有餘裕普遍發放現金,幫助民眾度過難關。我國將「紓困振興特別預算」調高到二千一百億元,也不過是經濟生產的一.一%,可說是杯水車薪,難怪必須有各種排富條款。不僅如此,除了少數勞工可補貼六萬元,其他受衝擊勞工的補貼額度有三萬元的,也有僅僅一萬元的,實在太少。

現在,即將進入政府認定的「產業振興」階段,民間在景氣不佳、收入大減之下,各種「買一送一」的商品隨處可見,成效卻有限。所謂的「酷碰券」或「抵用券」可能很快就會推出,然而,用八成消費來獲得二成折扣補助,這種折扣不大的票券,到底對誰有吸引力?或許,只有對從來不上賣場消費、成天在冷氣房研究紓困振興方案的政府高層,才構成吸引力吧?

建議行政院趕快放棄「酷碰券」,加發排富的現金,或是無法儲蓄的「消費券」,別讓紓困成了「蘇睏」,才是減少民怨的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