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
」 俄羅斯 俄烏戰爭 烏克蘭 川普 澤倫斯基
大規模空襲基輔釀9死33傷!烏軍證實:俄已在蘇梅州建立緩衝區
俄羅斯23日凌晨對基輔發動大規模飛彈與無人機襲擊,造成至少9人死亡、33人受傷(含4名兒童),住宅區、醫院及運動基礎設施等多處遭擊中。據《基輔獨立報》(Kyiv Independent)記者描述,自凌晨1時起連續3.5小時內,爆炸聲與自殺式無人機呼嘯聲不絕於耳,其中彈道飛彈造成的巨響尤為劇烈。舍甫琴基夫斯基區(Shevchenkivskyi district)1棟5層樓建築遭彈道飛彈直接命中部分坍塌,成為受創最嚴重區域。學生謝里諾娃(Veronika Sherinova)居住於鄰近建築,她回憶道:「被擊中的樓裡住著我多數同學與朋友。」當她與母親趕赴現場時,目睹倖存者「僅著內衣、滿身鮮血」逃出,「那場景令人窒息」。飛彈精準摧毀中高樓層,謝里諾娃認識的一戶家庭中的父母與祖父當場喪生,僅留1名青少年兒子倖存,「那男孩完全呆滯,無法理解發生何事,」她含淚補充,另2位朋友事發後立即搭車離境。33歲居民曼庫塔(Valeriy Mankuta)則描述飛彈命中後「在磚塊與塵土中醒來」的恐怖經歷;馬沙夫斯卡(Natalia Marshavska)則回憶無人機爆炸將她「震飛並粉碎所有窗戶」。15歲少年圖爾科(Roman Turko)的叔叔則因在邊防部隊服役逃過一劫,「他的公寓從陽台到牆體已全數消失。」烏克蘭國家緊急服務中心(State Emergency Service of Ukraine)發言人沃多拉哈(Svitlana Vodolaha)指出,救援初期資訊嚴重低估傷亡規模,最終從瓦礫中救出10人(含2童與1孕婦)。現場證據顯示俄軍可能使用國際禁用的集束彈藥,建築牆面散布與6月17日襲擊相似的彈孔。沃多拉哈坦言:「攻擊範圍與強度持續擴大,今晨我們同時在15個地點作業。」基輔州其他地區亦傳傷亡,白采爾克瓦(Bila Tserkva)1名婦女死亡,布查(Bucha)等地多人受傷。烏空軍統計俄軍共發射368件武器,包括352架攻擊無人機、11枚伊斯坎德爾-M/KN-23(Iskander-M/KN-23)彈道飛彈與5枚伊斯坎德爾-K(Iskander-K)巡航飛彈,其中354件遭攔截。碎片波及25處地點,達爾尼茨基(Darnytskyi)、波迪爾斯基(Podilskyi)等5行政區受創,索洛米揚斯基區更爆發800平方米辦公樓大火。對此,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譴責俄軍「精確鎖定民用設施」,特別點名伊朗「見證者」(Shahed)無人機攻擊白采爾克瓦當地醫院導致1人死亡,並警告俄羅斯、伊朗與朝鮮形成的「殺手聯盟」正威脅全球安全。此波攻勢前數日,基輔才遭開戰以來最猛烈空襲(28死134傷)。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瑟爾斯基(Oleksandr Syrskyi)警告,俄軍試圖在烏東全線推進,同時於蘇梅州(Sumy Oblast)建立緩衝區。在當前戰況膠著的同時,烏克蘭的外交進展仍持續停滯,上週G7峰會澤倫斯基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會面因中東危機臨時取消。烏克蘭領導人將轉赴荷蘭參與北約峰會,持續爭取國際支持。

伊朗掐住亞洲石化咽喉! 業者示警:台灣兩成天然氣恐被困荷姆茲海峽
以色列與伊朗戰事升溫,美國更在周末動手轟炸伊朗的核設施,有些分析師認為這僅是區域衝突的短期恐慌,然而石化業者跟CTWANT記者解釋,重點在於荷姆茲海峽(Strait of Hormuz),如果伊朗要自掐咽喉,其實整個亞洲石化市場都會變天,而台灣的石油和天然氣供應也會被波及。路透報導,官媒伊朗新聞電視台報導,伊朗的國會已批准封鎖荷姆茲海峽,最終決定權仍需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核准。雖然尚未定案,但不少美國媒體都認為機會不大,因為以歷史經驗來看,荷姆茲海峽從來沒有真正中斷過,因為實在太重要,過去就有許多國家幫忙開道護航,且這是伊朗自身的經濟大動脈。荷姆茲海峽位於伊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阿曼間,長約161公里,全球約20%石油和天然氣都要經過這個咽喉要道,最窄處僅33公里,可利用小型快速巡邏艇騷擾航運,或向船隻發射無人機和飛彈,甚至是魚雷,就能導致商船不敢冒險通過。以美國觀點來說,其實不是主要的受害者,雖然沙烏地阿拉伯通過荷姆茲海峽出口的石油最多,但可繞道、有直達紅海碼頭的輸油管,將石油轉運至歐洲,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也有管線可運送到阿曼灣。然而伊拉克目前所有石油出口都透過海路,科威特、卡達和巴林也只能透過荷姆茲海峽運送石油,而這些通過荷姆茲海峽的石油,目的地大多是運往亞洲,包括中國、日本、印度與南韓都會受影響。以中油數據來看,2023年總進口量約2000萬噸的天然氣,其中近8成供應台電及獨立電廠燃氣發電使用,其餘則提供工業及民生等用途。而目前天然氣來源國第一是澳洲、航程約8天,第二名就是卡達、航程約15天,但比例超過兩成,如果荷姆茲海峽受阻,直接影響台灣兩成的天然氣供應,除了漲價、目前台灣天然氣安全存量不到10天,且事關超過四成的發電。而石油比例就更高,台灣進口油品有超過六成來自中東、要經過荷姆茲海峽。先前俄烏戰爭時,石化業者跟CTWANT記者分析,這些戰事對油價的影響僅是小打小鬧,最重要的還是OPEC和伊朗,就是因為有荷姆茲海峽,整個行業大多認為政治上吵歸吵、戰火不可能波及伊朗,然而局勢到了川普時代,變得難以預測,要謹慎看待。據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分析,若情況惡化至伊朗全面停產原油兼封鎖荷姆茲海峽,全球油價可能升至每桶130美元。高盛最新報告認為,若荷姆茲海峽運輸中斷,油價可能短線飆升至每桶110美元。彭博報導,美國空襲伊朗後,馬上就有兩艘可載運約200萬桶原油的超級油輪在海峽內掉頭迴避。

伊朗外長將出訪俄羅斯「與普丁會晤」! 澤倫斯基回應了
伊朗外交部長阿拉格齊(Abbas Araghchi)22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堡的記者會上證實,他計劃在當天稍晚前往莫斯科,並在23日與俄國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會面,強調伊朗與俄羅斯享有「戰略夥伴關係」。此前美國在22日上午對伊朗3處核設施進行了空襲。據《美聯社》和《路透社》的報導,阿拉格齊在記者會上批評美國的行動已跨越「所有紅線」,並表示美國「毫不尊重國際法」。他直言:「他們只聽得懂威脅和武力的語言。」克里姆林宮則表示,在美國發動攻擊後,普丁並無計劃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對話。 俄羅斯外交部強烈譴責美國對伊朗核設施的攻擊,稱其「嚴重違反國際法、《聯合國憲章》(UN Charter)和聯合國安理會決議」。普丁的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Dmitry Medvedev)更聲稱,多個國家準備向德黑蘭(Tehran)提供核武,且美國的攻擊造成的損害極小,不會阻止伊朗追求核武。 阿拉格齊在22日訪問土耳其期間表示,德黑蘭保留「所有選項」以捍衛其「安全、利益和人民」,並透露伊朗武裝部隊已進入全面戒備狀態,「先等待我們的反應。當侵略結束時,我們再作決定。」與此同時,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則在X平台上發文諷刺俄羅斯指責美國違反國際法的「雙重標準」,並警告普丁將面臨與伊朗政權類似的命運。澤倫斯基指出,俄羅斯因全面入侵烏克蘭而被西方孤立,卻試圖在伊朗問題上扮演「誠實調解者」的角色。 澤倫斯基寫道:「俄羅斯想要繼續戰爭,甚至揮舞威脅。這意味著國際社會的壓力還不夠,或者他們在極力維持表象。」他強調,俄羅斯經濟已在崩潰,而烏克蘭將進一步加速這一進程。 作為俄羅斯與伊朗緊密戰略合作的一部分,德黑蘭向莫斯科提供彈道飛彈和數千架「見證者-136」(HESA Shahed 136)攻擊無人機,以用於俄烏戰爭。此外,由於2國均面臨西方制裁,俄羅斯與伊朗合作發展核計劃,俄羅斯更向伊朗提供了中東地區首座核電廠,儘管西方國家強烈反對。 對此,阿拉格齊也在記者會上表示,他將與普丁進行「嚴肅磋商」,並強調2國將繼續協調立場。他提到,俄羅斯是伊朗核協議的簽署國之一,雙方始終保持密切合作。

白菜寶寶協會遭批「代孕蟑螂」 創辦人被爆收錢不辦事「還拿嬰兒威脅」
在國內代理孕母仍屬違法的背景下,「白菜寶寶協會」與其創辦人吳素慧近期被多名民眾指控,涉嫌以非法手段從事代孕仲介、詐財、甚至挾持新生嬰兒護照勒索費用,遭痛批是「代孕蟑螂」。部分當事人更形容過程如同「人蛇操作」,呼籲政府相關單位盡速介入調查。根據《鏡週刊》報導指出,患有不孕症的女老師吳素慧,6年前在烏克蘭透過代理孕母誕下龍鳳胎,經媒體報導後迅速聲名大噪。兩年後她創立「白菜寶寶協會」,公開宣稱推動代理孕母合法化,並協助國人跨境代孕。但《鏡週刊》近期接獲多起投訴,內容均指出吳以高額收費、坐地起價、行蹤不明、甚至非法操作等手段搾取委託人血汗錢。投訴人A先生與太太歷經多年不孕,在2022年前往烏克蘭進行取精手續,不料遇上俄烏戰爭,後續改與吳素慧合作前往哈薩克,期間也付出逾40萬元。吳素慧一度協助他們與當地醫療單位洽談,卻在拿到第二筆款項後人間蒸發。後來他們改為直接匯款給醫院,吳素慧卻又出現,要求加價以「處理護照事宜」。投訴人A表示,後來才了解到,吳素慧是因拖欠外籍仲介款項,才藉扣押嬰兒護照逼迫當事人「幫她還債」。A先生夫妻最終在2024年7月帶回孩子,並於1月對吳提起詐欺、背信與違反《人工生殖法》等告訴。另一名受害人B小姐則因身體無法懷孕,歷經3次試管療程拚得胚胎,交由吳協助安排哈薩克代孕,卻發現胚胎文件未送交主管機關、款項未繳清,甚至連胚胎所在地都成謎,所幸最終成功取回。此外,投訴人C先生表示,吳素慧要求他與一名同樣尋求代孕的女子「假結婚」,以便辦理烏克蘭代孕申請,並承諾補貼費用。儘管投訴人C最後婉拒此計畫,但吳素慧卻不願意退款。另外還有投訴人D先生指控,吳素慧誆稱可代辦醫療簽證,收取2萬元與高額住宿費用,結果卻發現邀請函免費、住宿每天僅需20美元,且住宿為診所提供的代孕公寓。D先生質問後僅拿回部分費用,最後憤怒返台。投訴人表示,目前已知吳素慧早年即曾因違反《人工生殖法》遭判刑,但仍持續經營跨國代孕業務。受害者質疑其用假名「林青蓉」簽約規避責任,甚至操控交友網站介紹「烏克蘭美女」掩飾非法行徑。更有外國仲介公司發聲明切割,避免捲入糾紛。報導中也提到,雖然媒體曾多次致電協會網站上所列行動電話,接聽者的確為吳素慧本人,但吳素慧以現場吵雜為由婉拒受訪,要求另擇時間再聯繫後就掛斷電話。

俄羅斯經濟崩潰、男人全死光?台灣作家遊俄親挖真相
俄烏戰爭已持續3年多,前媒體人兼作家黃大米無懼戰火,毅然決然前往俄羅斯旅行,只為一睹聖瓦西里主教座堂。她分享旅遊過程深入體驗俄式生活,並透露俄烏戰爭雖使部分國際品牌撤離,但星巴克和麥當勞的本土替代品牌「STARS COFFEE」、「Вкусно – и точка」仍風味依舊。她更驚訝俄羅斯街道的乾淨程度足以媲美日本,且滿街都是男生,市井生活如常,「街上完全感受不到戰爭的氣息。」作家黃大米近日在臉書發文分享了她前往俄羅斯旅行的見聞。文章開頭,她提到許多人問她為什麼選擇在這個時機點去俄羅斯,難道不擔心安全問題嗎?黃大米說理由很單純,她一直很想親眼看看著名的「聖瓦西里主教座堂」,加上深感人生無常,不願再等待,當她在網路上發現有旅行社開團,便立刻決定報名參加。黃大米透露,這次為期10天的旅程團費約6萬多台幣,機票費用2萬多,屬於6到10人的精緻小團。她也表示對行程安排相當滿意,特別稱讚了導遊瑪麗亞。這位俄羅斯女孩曾在俄羅斯學習中文,後來更到台灣的淡江大學攻讀研究所,不僅中文流利,還交了一位熱愛攝影的台灣男友。2人共同創業,專門經營俄羅斯旅遊團。黃大米形容參加他們的旅行團,就像跟著學校社團的學長姊出遊一般,充滿清新氛圍且能深入體驗當地生活。導遊帶領團員們逛超市購物、品嚐道地俄羅斯料理,行程安排輕鬆自在,每天都能睡到飽,將近9點才出發。文中提到,由於戰爭影響,許多國際品牌如星巴克、麥當勞、肯德基等都已撤出俄羅斯。不過當地供應商隨即開設了本土版本,像是俄羅斯版星巴克「STARS COFFEE」,以及取代麥當勞的「Вкусно – и точка」(意為「美味就是這樣」)。黃大米實際品嚐後發現,這些替代品牌的口味與原先的國際品牌幾乎沒有差別。黃大米表示,「當星巴克退出俄羅斯後,當地自己創了STARS COFFEE,店內的裝潢跟星巴克差不多,咖啡口味也一樣喔。」(圖/翻攝自Facebook/黃大米)黃大米表示,「這是俄羅斯版的麥當勞,上面的文字翻譯出來就是,美味就是這樣。裡面的餐點跟點餐的方式跟麥當勞差不多。」(圖/翻攝自Facebook/黃大米)黃大米表示,「是不是很麥當勞,所以只是經營者換成俄羅斯當地人,以及換了招牌而已。」(圖/翻攝自Facebook/黃大米)在支付方式方面,俄羅斯因戰爭改用本土的信用卡系統和叫車服務,讓習慣使用VISA信用卡和Uber的國際旅客感到不便。黃大米表示,遊客只能以美金或人民幣兌換當地盧布使用。對於戰爭的想像,黃大米坦言原本以為街上看不到男性,以為他們都上了戰場,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街上隨處可見男性身影。更令她驚訝的是,俄羅斯街道的整潔程度可媲美日本。關於安全問題,黃大米認為跟團旅遊相當安全,街頭完全感受不到戰爭氣息。文章最後,她也難掩興奮地表示,終於要親眼見到心心念念的克里姆林宮了。

美伊開戰牽動全球戰略重心 學者憂美無力兼顧台海安全
美國參戰以伊衝突,在中東開闢新戰線,未來投入印太資源可能下降。政大台灣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劉復國22日指出,美國對伊朗開戰,立即影響在其他地區的戰略部署,台灣應更謹慎,不僅要小心美國總統川普的善變,同時也須與中國大陸維持某種程度的對話溝通,才能讓台灣避戰。中央警察大學公共安全學系副教授陳偉華則警告,川普下一步可能在東亞造成巨大變化,台灣作為東亞的「富爾達缺口」,可能是最敏感的區域,這考驗「我們的執政者和台灣人民的智慧」。富爾達位於德國中部,在冷戰時期為東西德邊界,被北約視為華沙公約組織、特別是蘇聯軍隊最可能進攻西德的主要路線。昨日有一場《川普時代東亞秩序大崩盤?》新書導讀會,政大國際事務學院副院長魏百谷指出,川普重新執政後的外交政策強調實際利益勝過價值理念。他點出,川普將俄烏戰爭的解決與美俄關係的改善作脫鉤處理,希望把更多資源抽離俄烏戰場,將戰略重心轉向印太。魏百谷說,川普可能進行「反向季辛吉戰略三角」操作。回顧冷戰時期,季辛吉提出美蘇中戰略三角,美國結合中共對抗蘇聯,採取「聯中抗蘇」策略。現在川普要倒過來操作,採取「聯俄制中」,結合俄國來共同制衡中國。劉復國分析,川普原希望迅速清理俄烏戰場,將美軍重兵和資源轉移至印太地區,專門對付中國。然而,烏克蘭戰爭並未如他所預期般順利結束,這讓川普考慮將歐洲問題交由歐盟和北約處理。但就在同一時間,中東問題爆發了,川普基於維護美國在該地區的利益考量,必須支持以色列。然而川普原先的構想可能過於樂觀,劉說,川普以為美國仍具一言九鼎的影響力,只要威脅就能讓各方聽話,然而現實是各國不見得都會順從美國意願。在伊朗問題上,美國仍需投入大量資源,這將立即影響到其他地區的戰略部署,若台海發生問題,美國恐無法及時馳援。他舉例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先前就對中東戰事憂心忡忡,因為美國為準備以伊戰事,將原要送往烏國的飛彈轉送至以色列,這意味著在未來數個月甚至更長時間內,烏克蘭可能缺乏足夠的武器裝備。更重要的是,若台海有事,美國面對的對手是中國大陸,其實力遠非伊朗等級可比。他認為,台灣沒必要因美國戰略的調整就走向戰場。他舉例前總統馬英九目前仍在大陸訪問,只要國民黨及台灣社會的一些領導人物常在兩岸間走動,兩岸就不會發生戰爭。

烏媒爆料前線俄軍士兵彈盡援絕 竟「殺死同袍吃下肚」苟活2週!駭人對話曝光
俄烏戰爭自2022年2月爆發至今,已持續3年多,雙方都已承受難以想像的犧牲,不僅有大量的死傷,包含彈藥、口糧、衣物等後勤物資也未必能妥善送抵前線。烏克蘭媒體昨(20)日揭露一起駭人事件,指出烏克蘭軍事情報部門近日截獲一段俄軍通訊,表明一名俄籍士兵為了掙扎求存,在前線靠著殺害並且食用同袍的遺體存活了2週,但最後仍不幸戰死。據烏克蘭媒體《基輔郵報》報導,烏克蘭國防部情報總局(GUR)近日截獲一段2名俄軍之間的通話,內容講述這起駭人聽聞的同袍食人事件。兇手是一名代號「布雷洛克」(Brelok)的士兵,他涉嫌殺害並吃掉了戰友「福瑪」(Foma)的遺體。但當俄軍發現布雷洛克時,他也已經戰死。在這段公開的通訊中,第一名士兵難以置信的狂噴髒話:「媽的……布雷洛克他X的把他給吃了,我X……沒有人跑到其他地方,是布雷洛克把他帶出去,然後又把他吃了他X的整整2個星期!」「這他X的怎麼可能?」第二名士兵顯然也嚇壞了:「我的天啊……X的我頭都要炸了。布雷洛克真的變成了『200』?」(「200」是蘇聯時期俄軍指稱「陣亡士兵」的術語。)「對,他們說他已經200了。他吃了他的戰友。所以……是的,這值得好好想想。我自己也嚇壞了。」第一名士兵如此回應。《基輔郵報》指出,如果以上通訊中俄軍提到的狀況屬實,意味著俄羅斯前線部隊的士氣、紀律以及生存條件正在急速崩壞。烏克蘭情報部門表示,這名綽號「布雷洛克」的士兵最終在戰鬥中陣亡,但具體細節尚未公開。情報部門還指出,這起事件並非個案,他們先前已多次攔截到俄軍士兵討論內部衝突、士氣低落及各種違背人性的行為。由於俄軍在烏克蘭戰場上面臨嚴重的後勤短缺問題,可能導致士兵採取極端手段以求生存。報導還稱,普丁為了補充前線的戰力,曾下令大量招募來自監獄的罪犯,包含有殺人、食人前科的窮凶極惡的罪犯,而這些缺乏紀律性的新兵又進一步加劇了俄軍前線部隊的混亂。俄羅斯方面尚未對此事件作出正式回應,但此前俄羅斯官方媒體《Pravda》就曾多次駁斥烏克蘭軍事情報部門公布的各種攔截對話,並稱其為烏克蘭的宣傳手段,只是試圖抹黑俄軍形象。

烏戰俘身體遭慘忍烙字「榮耀屬於俄羅斯」 醫療團隊決心施術除疤為他找回尊嚴
俄烏戰爭自2022年2月爆發至今,已持續3年多。雙方期間曾多次交換戰俘。據烏克蘭媒體報導,此前一名獲釋的烏克蘭軍人不僅在俄羅斯戰俘營中遭受酷刑,更被迫在身體上烙下「榮耀歸於俄羅斯」的羞辱字樣,成為他心理上的嚴重負擔。據《烏克蘭真理報》報導,近日有醫療團隊對他伸出援手,要移除這道殘酷的疤痕,還給他心靈的自由。綜合外媒報導,這位化名「安德烈」的軍人年約40歲,他在戰俘營中遭到俄羅斯醫生以烙鐵灼燒的方式,在側腹留下侮辱性文字「榮耀歸於俄羅斯」。回國後,他加入了一項全國性的醫療慈善計畫「Неопалимі」(Neopalymi,意味『不滅』),接受專業治療。當安德烈的傷疤曝光時,一度引起許多網友震驚。(圖/翻攝X)皮膚科專家表示,由於安德烈身上的疤痕面積既大且深,治療過程需要分階段進行,避免進一步損傷皮膚。目前,醫療團隊會先採用雷射技術軟化疤痕組織,來為後續更積極的治療做準備。專家指出,雷射治療可能為安德烈帶來疼痛,還需要進行多次療程,但預計數月後,他身上的疤痕將淡化至僅剩微弱痕跡。報導指出,這項治療不僅是醫療技術挑戰,更涉及心理層面的支持。由於安德烈表示,每次看到身上被烙印的字樣,都會勾起被俘時的痛苦回憶。醫療團隊因此與心理專家合作,為安德烈提供心理輔導,幫助他走出創傷陰影。「不滅」計畫負責人馬克西姆‧圖爾克維奇(Maksym Turkevich)表示,這項治療計畫的目標不僅是治療受傷軍人身體上的傷痕,更要幫助他們重拾尊嚴與對生活的希望。據了解,安德烈是在今年5月時,透過烏克蘭與俄羅斯在伊斯坦堡簽訂的戰俘交換計畫被送回,當他被送回烏克蘭時,被診斷出腹股溝受傷、膀胱破裂、疝氣以及腹直肌撕裂傷,目前仍在接受治療。

俄烏戰爭打3年多! 俄國經長認了:經濟正處於「衰退邊緣」
俄烏戰爭自2022年2月爆發至今已持續3年多,俄羅斯經濟部長芮希尼科夫(Maxim Reshetnikov)19日坦言,俄國經濟正處於「衰退邊緣」,經濟成長也在逐漸「降溫」。綜合外媒報導,俄羅斯自2022年2月對烏克蘭發動攻勢以來,經濟一直「動盪不安」,在經歷官員所謂「過熱」的時期後,經濟成長正在減緩。官員曾報告稱,俄國2023年和2024年初經濟將強勁增長,但經濟學家警告,這有很大程度是由於俄烏戰爭衍生出的國防支出,而戰爭驅動的經濟成長,並不能反映實際的生產力。芮希尼科夫19日在一年一度的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St. Petersburg International Economic Forum)說到,「總體來說,我認為我們正處於衰退的邊緣」。他表示,當前的「商業情緒」和指標均顯示經濟衰退即將來臨,同時呼籲中央銀行對經濟表現出更多關愛,「從現在開始,一切都取決於我們的決定」。報導指出,俄國央行去年10曾為了對抗通貨膨脹,將利率調高至21%,並維持到本(6)月初才小幅度下調至20%。然而,受政府大規模支出和勞動力短缺的影響,通膨率仍然居高不下。2025年第一季,俄國成長年增率減緩至1.4%,為2年來最低季度數據。在今年5月,俄國通膨年增率降至10%以下,但在1年多來,通膨率一直維持在央行4%目標水準的2倍以上。據悉,自戰爭開始以來,俄羅斯就全力投入國防開支,相關國防支出預計將達到約1300億美元,約佔聯邦預算的3分之1,高於2024年的28.3%。一位瑞典經濟學家就預測,俄國的流動性儲備最快可能在今年秋天耗盡。

以伊交戰未歇!川普將在「未來2週內」 決定是否攻打伊朗
根據路透社報導,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可能在未來兩週內決定美國是否介入目前正持續升溫的以色列與伊朗空戰。白宮發言人李威特(Karoline Leavitt)週四表示,這項決策時程取決於與伊朗可能進行談判的機會。李威特引述川普的說法指出:「鑑於近期與伊朗進行談判的可能性很大,無論談判是否舉行,我將在未來兩週內決定是否出兵參與。」李威特指出伊朗「非常接近」擁有核武器,這不僅將對以色列構成生存威脅,也對美國及全球帶來威脅。自從今年初重新掌權以來,川普多次在外交與軍事議題上給出時間限制,包括對俄烏戰爭與貿易談判,但他往往又延後或取消原先設下的期限,使外界對其決策產生不確定感。《華爾街日報》週三晚間報道稱,川普已經批准打擊伊朗,但尚未決定何時行動,隨後,川普在自家社群「真相社交」上否認了該報道,「《華爾街日報》根本不知道我對伊朗的看法!」川普日前在社群平台上發文暗示曾考慮狙殺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Ayatollah Ali Khamenei),並要求伊朗無條件投降。這番言論在美國國內也引發分歧,主張強硬外交的傳統共和黨派與傾向孤立主義的保守派出現矛盾。民主黨參議員墨菲(Chris Murphy)對川普的說法抱持懷疑,他在社群平台X上發文表示:「我認為與伊朗開戰是個糟糕的選擇,但沒有人相信他所說的『兩週內決定』。他以前說過很多次,結果什麼也沒做,這只會讓美國看起來軟弱又可笑。」李威特強調,川普仍然傾向透過外交方式解決衝突,但其首要目標是確保伊朗無法取得核武,「只要有外交機會,總統都會把握,但必要時他也不會害怕動用武力。」她補充表示,任何協議都必須禁止伊朗濃縮鈾並排除其取得核武的能力。針對是否會尋求國會授權來對伊朗發動攻擊,李威特未予正面回應。民主黨方面對於川普可能繞過國會、單方面批准軍事行動的報導表達關切,根據美國憲法,僅國會有權宣戰。儘管美國情報總監嘉伯德(Tulsi Gabbard)在今年三月曾表示,美國情報機構認定伊朗未積極研發核彈頭,但李威特週四仍強調,伊朗距離取得核武僅剩「數週」時間。川普也駁斥嘉伯德的證詞,直言:「我不在乎她說什麼,我認為伊朗已經非常接近擁有核武。」與此同時,以色列與伊朗之間的軍事衝突仍在升級。以色列於週四轟炸伊朗核設施後,伊朗隨即以飛彈和無人機還擊,甚至攻擊一間以色列醫院。雙方交火已持續一週,目前仍無緩解跡象。川普週四已收到以色列行動簡報,並與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保持密切聯繫。李威特表示,伊朗目前正處於「極度脆弱」的境地,若不停止核武發展,將面臨嚴重後果。

普丁有意調停以伊衝突 川普狠酸:幫個忙「先調解你的」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似乎對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提出調解以伊衝突的提議嗤之以鼻。他在美東時間18日表示,這位俄羅斯領導人應該先結束自己在烏克蘭的戰爭。川普18日在白宮向記者透露:「他(普丁)實際上提出要幫忙調解,我說:『幫個忙,先調解你自己的事吧。我們先調解俄羅斯,好嗎?』」他狠酸:「我說:『弗拉基米爾(Vladimir),我們先調解俄羅斯,你可以晚點再擔心這個。』」專家分析指出,普丁試圖將自己塑造成中東衝突的潛在調解人,尤其莫斯科與德黑蘭、特拉維夫的關係都相當密切,不過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行徑,也讓外界對其試圖扮演的角色提出強烈質疑。值得注意的是,川普上任初期曾耗費數月時間,試圖斡旋結束俄羅斯在烏克蘭持續超過3年的軍事行動,但在普丁拒絕停火,並提出更多停戰條件後,美國的外交努力陷入停滯。

呼籲讓俄羅斯重返G8峰會 川普:當年沒趕走「就沒俄烏戰爭」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加拿大亞伯達省卡那納斯基斯(Kananaskis)舉行的G7峰會上,再度呼籲讓俄羅斯重返G8,川普同時強調,若當年未將俄羅斯逐出,俄烏戰爭就不會發生。綜合外媒報導指出,川普表示,2014年俄羅斯因吞併克里米亞而被排除於G8之外,是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與前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所犯下的「極大錯誤」。川普聲稱,當時自己雖尚未涉足政治,卻早已公開反對這項決策,並認為若普丁(Vladimir Putin)仍留在談判桌上,戰爭本可避免。在G7峰會首日會談開始前,川普與東道主加拿大總理卡尼(Mark Carney)共同現身媒體前,他再次重申自己對G8的懷念與立場。川普表示「那時候他(普丁)甚至還不是敵人,讓敵人坐在桌前談判,才有可能避免戰爭。」這番言論恰好發生在川普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即將會晤的前一天,這將是兩人自今年4月出席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葬禮以來的首次面對面會談。澤倫斯基目前正強烈敦促川普對俄羅斯拒絕30天停火協議一事採取行動。不過川普態度保留,在16日晚間聲稱仍在觀察是否能與俄羅斯達成協議,川普同時表示「制裁對美國而言代價巨大,涉及的是數十億美元的損失。」歐洲方面,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則向G7各國呼籲進一步收緊對俄制裁,包括將俄羅斯原油出口上限從每桶60美元調降至45美元,以進一步削弱其戰爭資金來源。馮德萊恩表示,在G7與歐盟制裁下,俄羅斯的能源收入自開戰以來已下跌近80%「為了實現真正停火與和平,我們必須加大對俄羅斯的壓力,讓其回到談判桌。」對於川普主張讓俄羅斯重返G8的言論,澤倫斯基明顯不以為然。澤倫斯基表示在普丁與川普通話之後,俄羅斯仍然針對能源設施進行攻擊,同時也譏諷普丁試圖在伊朗與以色列危機中扮演調解人。澤倫斯基表示,若國際社會當初採取更堅定原則對待俄羅斯,而非被其謊言所矇騙,戰爭早已結束。澤倫斯基也強調,烏克蘭一向配合美方要求,從未主動攻擊俄方能源設施。

中東空襲油價大漲14%全球航空類股13日重挫 小摩:若衝突加劇恐飆上130美元
由於以色列與伊朗衝突加劇,對中東地區的原油供應構成威脅,原油期貨價格13日創下2022年3月以來最大單日漲幅。但花旗分析師表示,油價飆升主要受空頭回補推動,除非衝突升級為區域戰爭,否則油價進一步上漲的空間有限。以色列於當地時間13日清晨向伊朗發動空襲,導致多名軍官喪命,伊朗其後向以色列展開報復,發動無人機及導彈攻擊。國際油價應聲飆漲,紐約期油最高攀升14.08%,來到每桶77.62美元,布蘭特原油則一度飆升13.18%,創下2022年3月俄烏戰爭爆發之後最大盤中漲幅,高見78.5美元。花旗認為,能源供應中斷的影響可能有限,並懷疑油價是否會長期維持高點。分析師表示:「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可能持續加劇,但我們預計能源價格不會持續高位。」而投行摩根大通(J.P. Morgan)警告,油價恐飆漲至130美元。全球航空與旅遊類股13日也同步重挫。航空公司紛紛避開以色列、伊朗、伊拉克與約旦上空,航班調整與取消消息頻傳。Truist Securities 分析師 Patrick Scholes 表示:「油價走高對郵輪業者尤具衝擊,燃油成本僅次於人事支出,是第二大營運開銷。」Morningstar 分析師 Dan Wasiolek 表示:「油價上漲等於變相課稅,將壓抑消費者支出,進而打擊旅遊相關需求。」市場正在密切關注伊朗和以色列的進一步反應,以及未來軍事行動是否可能涉及能源基礎設施。

商億-KY配息4.36元!柬埔寨廠爆單 家具廠董座:親站第一線督軍拚產能
商億-KY(8482)今(13)日召開股東會,由董事長謝智通主持,通過配發現金股利4.36元,並改選四席董事及四席獨董,謝智通表示,面對關稅政策,除了加速提升柬埔寨廠稼動率, 也積極拓展歐洲、中東、俄羅斯與日本等市場,降低北美單一市場風險。今日商億-KY股價為58.2元、跌幅1.52%。主要從事高檔家具製造銷售,尤其專注客製化家具的商億2024年合併營收36.95億元,年增2.31 %,稅後淨利4.71億元,每股盈餘4.36元,會中決議發放每股現金股利4.36元,現金殖利率約7.37%。謝智通表示,儘管去年面臨歐美高端家具市場需求降及全球供應鏈成本升挑戰,公司持續在柬埔寨廠優化成本與費用控管下,獲利結構將逐步向上,加上美國本土製造廠商面臨缺工問題,看好美國房市在新一輪成長循環需求帶動,東南亞產能緊俏下將針對個別客戶陸續調漲報價,也隨俄烏戰爭停火現曙光,供應鏈有望回穩,將積極與原有客戶加深合作採購量,同時開發歐洲、俄羅斯新客戶。關稅影響下,北美客戶皆轉單至柬埔寨廠,目前訂單超出產能40至50%,因此積極擴產因應,也針對部分客戶調漲5至10%價格,也希望明年柬埔寨廠產能擴增一倍。而中國廠目前以非美國家產品為主,加上材料成本降10%,有利維持毛利率。目前出口到美國幫客戶負擔10至15%關稅,但在柬埔寨廠區則由客戶吸收10%,至於匯率影響方面,柬埔寨收付皆以美金為主,目前沒影響,中國則有波動。展望下半年,謝智通表示,身為能做到「just in time」客製化訂單,所有產業鍊都在自家30萬平方哩廠區的公司,要做的是換地方生產維持毛利,因經濟再壞,客戶也會因客製化得交貨,要維持這安全能創造利潤的方式,目前一定要提高產能,所以身為董事長的他也親自前往柬埔寨監督第一線,「不做全世界最大傢具公司 要做真正營運好公司」回饋股東。

中國限制戰略產品出口 太空人頭盔護目鏡、軟體算法也在列
為增加貿易談判籌碼,北京頻繁將一些戰略產品加入管制出口清單。據法國廣播電台援引法國《論壇報》報導,除國際關注的稀土外,太空人頭盔護目鏡、軟體算法、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纖維、民用無人機等「出人意表」產品,也赫然在列。《論壇報》9日報導指出,10年來,中國不斷要求對某些其認為具有戰略意義的產品出口實行許可證制度。實際上,出口的中國企業需要提出申請,並註明客戶名稱和產品的未來用途。這種機制使得北京可以隨時栓緊螺絲。外界也可從名單中一窺北京認為具有戰略意義的產品。以太空人頭盔護目鏡為例,設計一套太空服需要幾十年的時間。設計一個讓太空人能夠看到外界、同時又受到保護的太空頭盔護目鏡則更為複雜。作為一項技術瑰寶,頭盔的護目鏡是熱屏障,還必須防止輻射和射線,同時讓部分光線通過。它通常由聚碳酸酯製成,然後經過紫外線處理,並帶有一個帽檐,以限制微隕石的撞擊。服務業也未能倖免於中國的限制。與商品一樣,北京對某些軟體的出口也變得吝嗇。航空太空領域尤其如此。包括:與航空太空結構部件和發動機製造相關的軟體,以及用於燃氣渦輪發動機設計的軟體,去年 7月起都需取得出口許可證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纖維是一種合成材料,主要用於繩索市場,除了為漁業、帆船、攀岩或滑翔傘提供裝備外,用其製作的軍用頭盔、車輛和防彈衣已被設計出來。但這些產品出口,自一年前起也需要許可證。烏克蘭戰爭揭示了小型民用無人機的巨大潛力,它們曾長期被認為是無害且僅用於娛樂。但因為俄烏戰爭,無害無人機出口後被俄烏改裝,成了攻擊武器,陸方對所有出口無人機,包括玩具形式的無人機的企業,都必須獲得出口許可證。

黃金價格屢創新高 中國珠寶商改搶「這一物」…價格飆升30%
在黃金價格屢創新高之際,另一種貴金屬「鉑金」逐漸受到中國珠寶業者青睞。今年以來,鉑金的現貨價格已上漲超過30%,每盎司逼近1,200美元,漲幅甚至略高於黃金的同期表現。根據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最新分析,這波漲勢不僅反映整體貴金屬市場的熱絡,也突顯鉑金在供需兩端出現重大變化。根據《Business Insider》報導指出,分析師認為鉑金的價格之所以上升,主要受到基本面強勁支撐,尤其是珠寶市場對其需求的回升,這種現象在中國市場尤為明顯。中國作為全球黃金消費大國,面對近來黃金價格節節高升,部分珠寶商開始尋求替代選項,鉑金成為其中的熱門選擇。4月間,中國進口鉑金達到11.5公噸,是一年來單月最高進口量,顯示業界已開始朝多元化方向轉型。美國銀行表示,即使僅有1%的黃金珠寶市場轉向使用鉑金,所造成的額外需求就足以讓鉑金的年供應短缺翻倍,達到160萬盎司。這也讓本已處於緊張狀態的鉑金市場面臨更大壓力。除了珠寶用途之外,鉑金還廣泛應用於汽車與電子產業,使其價格更具支撐力。分析師強調,這類多元化需求基礎正是鉑金能穩定走高的關鍵之一。在整體貴金屬市場熱度升高的背景下,鉑金的漲勢也與投資人對地緣政治風險的避險情緒密切相關。俄烏戰爭的持續,再加上中國經濟疲軟、美國政治不確定性升高,使得包括鉑金在內的多種貴金屬價格節節攀升。今年4月,黃金價格一度突破歷史紀錄,超過每盎司3,500美元,也帶動整體市場對其他貴金屬的投資關注。除了鉑金外,銀的價格亦在今年上漲了約25%。不過由於太陽能板產量放緩的關係,銀的上漲動能略顯不足。

俄軍對烏克蘭平民區發動17次攻擊 釀2死28傷「多建物起火」
俄烏戰爭持續至今已進入第1,204天,當中俄羅斯針對平民地區的攻擊仍未停歇,烏克蘭哈爾科夫(Kharkiv)市於11日清晨再度遭遇俄軍無人機襲擊,造成至少2人死亡、28人受傷。市長特列霍夫(Igor Terekhov)表示,俄軍對市內兩處地區發動了17次打擊,一棟五層樓建築中有超過15間公寓起火,多棟房屋遭到攻擊,並且疑似有人被困在瓦礫堆中。根據《衛報》報導指出,其實10日凌晨,俄羅斯也曾出動無人機與飛彈對基輔(Kyiv)與敖德薩(Odesa)發動攻擊,造成至少3人喪生、13人受傷,當中也有不少平民設施遭到攻擊,包括一間產科病房與一座大教堂。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批評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對此保持沉默,強調烏克蘭需要具體行動支持,而非空談。更表示基輔10個行政區中有7區遭到攻擊,造成廣泛破壞。烏克蘭哈爾科夫(Kharkiv)現況。(圖/達志/美聯社)戰場以外,俄羅斯與烏克蘭在近期土耳其的會談後完成了兩輪戰俘交換。10日釋放的烏克蘭士兵中,包括多名於三年前馬立波(Mariupol)戰役中被俘的人員。這些獲釋者大多重傷,部分有截肢或視力受損等長期後遺症。俄羅斯也宣稱接收了部分士兵。其中一位獲釋士兵的妻子伊萬琴科(Amina Ivanchenko)表示,感謝政府官員協助她與被囚禁18個月的丈夫團圓「我們的國家一定會讓每個人都回來」,她說道。與此同時,歐盟執行委員會於10日提議對俄羅斯實施第18輪制裁,以削弱其能源收入與軍事工業。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建議,將俄羅斯石油價格上限由每桶60美元降至45美元,同時也提到,石油出口占俄羅斯政府三分之一收入「我們必須切斷這項資金來源」。這波制裁草案還包括限制22家俄羅斯銀行與國際銀行系統Swift的往來,以及對參與北溪一號(Nord Stream 1)與北溪二號(Nord Stream 2)天然氣管線項目的企業實施限制,以防止管線復工。此外,歐盟還將擴大對「影子船隊(shadow fleet)」的制裁,這類船隻被俄羅斯用來繞過制裁出口石油。歐盟外交政策主管卡拉斯(Kaja Kallas)表示,這些措施已讓俄羅斯石油出口成本上升,港口封鎖導致俄方必須尋找替代運輸方案,進一步削弱其利潤。

北約秘書長才警告提高國防支出「否則開始學俄語」 普丁馬上對歐發出「核戰」警告
就在北約秘書長呂特(Mark Rutte)也對成員國提出警告,要求成員國提高國防支出,否則「開始學俄語」之際,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日前再次對歐洲發出強烈核戰威脅,直言歐洲「在這方面或多或少是毫無防禦能力的」,引發國際高度關注。根據《unilad》報導指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秘書長呂特日前在倫敦表示,若各國不加速提升軍費投入,歐洲將無力對抗來自俄羅斯的潛在威脅。呂特強調「我是認真的。那時你就要拿出你的俄語教材,或者搬去紐西蘭。」呂特呼籲成員國遵守承諾,將國防支出提升至國內生產毛額的5%。呂特特別提到,美國長年承擔北約大部分的軍事與財政負擔,歐洲與加拿大應加強自身責任。他認為,北約應該變得「更強大、更公平、更具殺傷力」,因為「憑空想像無法保護我們,不能用做夢來逃避危險,希望不是一種戰略。」根據計畫,北約將把GDP的3.5%用於火砲、裝甲車、防空系統等核心軍備,另外1.5%則投入網路安全、監控與基礎設施。呂特強調,即使俄烏戰爭終結,對北約的威脅也不會消失。他主張北約在防空與導彈防禦上必須提升400%的能力,並補充表示「我們的軍隊也需要數千輛更多的裝甲車與坦克、數百萬枚更多的砲彈,後勤、供應、運輸與醫療支援能力也都要翻倍。」而普丁後續隨即對歐洲國家發出核戰警告。普丁表示,俄羅斯、美國皆擁有導彈預警系統,唯獨歐洲沒有。若爆發核武衝突,歐洲將成為毫無防護的第一線,甚至質疑美國是否真會在戰略層級上為此與俄羅斯正面衝突。普丁的談話其實源自2024年於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上所發表的演說,當時普丁回應俄羅斯政治學者卡拉加諾夫(Sergei Karaganov)主張「攀升核升級階梯」的建議。普丁指出,世界對核戰的恐懼正在加劇,某些國家比其他國家更該警覺。俄羅斯目前的常規武裝部隊規模已遠遠超過對手,根本沒有必要考慮使用核武,但語氣中仍不乏強硬意味。前英軍阿富汗指揮官坎普上校(Colonel Richard Kemp)也警告,若北約進一步涉入烏克蘭戰事,恐導致普丁加劇反制行動。他認為普恐會直接開坦克進軍西歐,俄羅斯已在歐洲各地布建破壞行動的潛伏人員,並可能加強網路攻擊「這些行動已經經常發生,且可能變得更頻繁。」

台海衝突若爆發 烏克蘭「無人機奇襲」恐被複製
烏克蘭日前針對俄羅斯境內空軍基地,發動俄烏戰爭開打以來,堪稱最大規模「木馬屠城記」無人機襲擊,俄軍措手不及。港媒指出,若台海爆發衝突,這場代號「蜘蛛網」(Spiderweb)的烏國奇襲,或許能為現代戰爭提供重要經驗。烏克蘭事先將無人機事藏在卡車貨櫃頂部特製的隱藏空間,以走私運進俄羅斯,停在目標機場附近。在1日空襲開始後,以遙控方式指揮無人機對停機坪上的俄國轟炸機發動攻擊。《南華早報》引用美國空軍參謀長艾爾文(David Allvin)說法表示,這種創新方法令莫斯科始料未及,也為各國軍隊敲響警鐘。他說,這次襲擊證明,在無人機技術和不對稱戰爭快速發展的時代,「看似堅不可摧的地點」可能不再安全,這種戰術恐讓攻守兩方「陷入困境」。與俄羅斯一樣,中國幅員遼闊,擁有眾多軍事基地,這些基地多位西北沙漠、西南山區等「戰略後方」,遠離東海岸和台海有數千公里。中國空軍專家傅前哨指出,中國需要警惕敵軍以這種方式滲透軍事基地。美國蘭德公司資深國際國防研究員希思表示,「蜘蛛網行動」展示無人機如何威脅這些地區,「無人機可部署在靠近目標的地方,且難以防禦。這也表明,戰區中真正安全的空間已經很少了。」希思認為,台海若爆發衝突,雙方可能會嘗試用無人機打擊目標,但中國大陸最可能成為目標的地方是鄰近台海區域,而不是遙遠的西部。他還說,由於難以將炸彈運過海峽進入大陸,台灣要想複製烏克蘭的成功經驗,打擊中國腹地的目標將面臨重大挑戰。相比之下,俄烏擁有廣闊的陸地邊界,更易走私違禁品。英國防情資公司詹氏公司任務系統和情報主管提科斯則表示,「蜘蛛網」的行動方式,可能會在未來任何跨海岸衝突中得到複製,「中國也可能容易受到此類襲擊,尤其是在跨岸關鍵地點,這將給安全部隊帶來巨大壓力,必須確保其基礎設施的安全」。雖然解放軍可主動在台灣採取類似策略,但提科斯認為,鑑於台灣面積比俄國小,台灣可能更有能力抵禦此類入侵。

烏克蘭「蛛網行動」關鍵助力 竟是18年前地下室的「開源軟體」
烏克蘭近日發動一場破壞力驚人的無人機攻擊「蛛網行動」(Operation Spider Web),成功摧毀俄羅斯境內三個主要空軍基地中多架戰略長程轟炸機,這起事件的背後最大的助力,竟然是一套18年前誕生於地下室的開源無人機自動駕駛系統「ArduPilot」。根據《404media》報導指出,「蛛網行動」事由烏克蘭安全局(Security Services of Ukraine,SBU)主導,籌備期長達一年半,動用117架無人機與對應操控員,跨越俄羅斯境內三個時區同時執行,成為俄烏戰爭中最具協調性與技術性的攻擊之一。這些無人機在1日白天先後對俄羅斯的貝拉亞(Belaya)、奧列尼亞(Olenya)和伊萬諾沃(Ivanovo)空軍基地展開攻擊。根據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在Telegram上說明,這些基地部署的戰略巡弋飛彈的飛機中,有34%遭到摧毀,而發動此次攻擊的據點就位於一座俄羅斯情報總部對面。澤倫斯基還強調,所有參與人員在任務執行前已安全撤離俄境。報導中提到,這些小型無人機內部搭載的飛行控制系統是ArduPilot。該系統是2007年時由《WIRED》前總編輯安德森(Chris Anderson)所撰寫,最初以樂高零件與Arduino板子組裝而成。後續安德森與穆尼奧斯(Jordi Muñoz)共同成立3DR公司,並於2009年釋出第一個版本的ArduPilot,後來兩人還與肖特(Jason Short)等人進一步擴展其應用範圍。如今,這套開源軟體可支援多旋翼、直升機、固定翼飛機、地面車輛、潛艇與水面船隻,並被全球專業與業餘開發者持續改進。ArduPilot官網指出,該系統主要用於救援、測繪、水下探索與農業機器,未特別標明軍事用途,但2023年的網站分析顯示,ArduPilot在烏克蘭與俄羅斯都極為受歡迎。儘管官方不鼓勵武器化使用,軟體為開源形式,任何人都可下載、修改並自由部署。其行為準則強調開發者應避免在明知的情況下促進武器化行為,不過實際限制能力有限。烏克蘭蛛網行動所使用之無人機操作介面。(圖/翻攝自Telegram)SBU聲稱,他們將裝載爆炸物的四旋翼無人機隱藏於貨櫃與棚架中,以卡車形式運送至俄羅斯境內指定地點。當接獲發動訊號時,卡車上的棚架屋頂自動打開,無人機起飛執行任務。這些無人機不僅能抵達遠端基地,還能在干擾環境中穩定飛行,這部分歸功於ArduPilot的穩定模式與盤旋功能,即使GPS被俄方干擾,仍能保有控制力。部分Telegram頻道的影片畫面,也顯示無人機介面確實與ArduPilot系統一致。除了GPS外,這些無人機並未使用Starlink作為通訊工具,而是透過連接簡易調製解調器與樹梅派主機板的方式,搭配俄羅斯本地行動網路與烏克蘭遠端操控員通訊,這種架構大幅降低延遲,提高精準打擊效率。與俄方曾部署、名為「芭芭雅嘎」(Baba Yaga)的巨型無人機不同,這次「蜘蛛網行動」所使用的無人機體型更小,成本更低,甚至可由個人或小型單位組裝。烏克蘭這場攻擊也讓全球重新關注廉價無人機與開源軟體在現代戰爭中的非對稱性優勢。烏克蘭透過不到數百美元的無人機與免費軟體,就摧毀俄羅斯價值數百萬美元的軍事資產,證明技術與創新能顛覆傳統軍事優勢。「蛛網行動」使用ArduPilot的消息曝光後,創立者安德森在LinkedIn留言表示震驚「那是ArduPilot,是18年前從我地下室誕生的,太瘋狂了。」安德森也在社群平台X上標註共同創辦人穆尼奧斯、肖特(Jason Short),分享一段攻擊畫面,感嘆表示「我從來沒想過會看到這種結果。」肖特則回應表示,他原本只想打造能飛的機器人,從未想過這些無人機會有一天被用來摧毀俄羅斯的一半戰略轟炸機機隊。ArduPilot的現任開發者雖未公開接受媒體訪問,但有匿名開發者在Reddit子版面 /r/ArduPilot中表示,團隊了解這種軍事用途的存在「這不是第一次,或許也不會是最後一次。」該名開發者強調,開發團隊不會對任何立場發表評論,專注目標仍是「打造最可靠的工具,讓用戶安全操作各類載具」,其餘政治或道德問題則交由聯合國或其他機構判斷與處理。此外,他還附上ArduPilot專案的行為準則,當中明言開發者會「嘗試不在明知的情況下支持或促進ArduPilot系統的武器化」,但由於ArduPilot為完全開源的系統,無法實質限制使用者的最終用途。烏克蘭蛛網行動所使用之無人機操作介面。(圖/翻攝自Telegram)在美國,類似的無人機開發也逐漸成為關注焦點,AeroVironment的Switchblade彈藥與Anduril公司的Anvil自動駕駛四旋翼無人機系統,都被國防部門採購。不過相較之下,這兩者的成本還是遠高於烏克蘭現行方案,ArduPilot展現出極強的性價比與戰術靈活性。國際政策中心的無人機專家阿瑟頓(Kelsey Atherton)表示,開源軟體與廉價硬體組成的無人機,不但具備韌性與成本優勢,還能快速調整與複製。阿瑟頓也批評俄軍的轟炸機部署策略過於保守「那批戰略轟炸機30年來一直停放在露天機場,大家都知道它們在哪裡,最該檢討的其實是沒有建機庫的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