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
」 英國 川普 美國 烏克蘭 演唱會
美女作家險遭闖屋!夫妻合力壓門大吼「滾出去」 嫌犯哀號:手要斷了
旅英親子作家QQmei一家5口目前定居英國倫敦,她今(20日)分享,差點被陌生人闖入家中,到現在仍驚魂未定。QQmei在臉書發文表示,老公晚上開門到前院丟垃圾,接著突然有一名男子走過來,說他的女友受傷,但手機沒電,想要請老公幫忙打電話,但因為老公覺得怪怪的,所以就請對方去大街上找人幫忙,不過因為對方一直苦苦哀求,老公便在門口打電話並按擴音,豈料,自稱受傷的女子一直越靠越近。QQmei透露,「我一開始原本在裡面客廳滑手機,但聽到門口老公跟對方的聲音愈來愈大聲,感覺情況不太對勁,就趕快到門口查看發生什麼事,發現那女的已經一隻手跟一半身體在我們屋內,然後老公用手把門擋住夾著她。那女的還繼續裝可憐說什麼『你們不能這樣壓,我的手要斷了』。」她和老公合力聯手把人趕出去,過程中不斷大吼「滾出去」,沒想到女子居然惱羞成怒,拿了門口的澆水器就往老公頭上砸,沒砸到居然還用拳頭揍臉,接著快速離去,讓他們夫妻倆超錯愕;事後想想,對方的計謀應該是鎖定要搶手機,先裝可憐示弱,讓人放下警戒心,如果比較沒有戒心的人,可能會撥通電話後把手機拿給他們講,他們就可以抓了手機馬上逃走。QQmei嘆,「唉,必須說這幾年我深深有感倫敦的治安愈來愈差,我們自己就經歷過腳踏車放在前院被偷,還有在Harrods百貨附近被小偷轉開包包差點被偷,不僅如此,我們還聽說了各種真實發生的事,比如不少人走在街上被飛車搶手機、車子停在路邊被敲車窗等,以前覺得英國頂多就是各種被偷竊案件,但近年愈來愈多更誇張的『攻擊』事件,從沒想過居然連我們在家裡也遇上了,實在有點驚魂未定,難以入眠。」

阿本赴峇里島豪花上萬元 得知真相「多給了一個零」
莎莎、郭彥均主持《WTO姐妹會》,新一集節目以「不要相信這國人」為題,來賓阿本提到第一次去峇里島時,因為數學不好、對幣值不熟,付出慘痛代價,「他們服務很好,一下車除了會幫忙搬行李,也會問是否還有需要其他服務?當時我就想著我怎麼沒有早點來峇厘島?因為一路的體驗都太棒了」。但回到飯店後,阿本才知道這些都要被索取額外費用,讓他更加沮喪,因為「那天我只要花1000多塊台幣,但實際上卻花了1萬多塊,因為後來才發現,我付的錢都多給了一個零」。主持人郭彥均笑說:「難怪你變王子。」而同樣在被禮遇後,才發現被騙的來賓李明川,談到自身在英國的經驗,因為自己看不懂地圖,所以習慣用問的,「有一次我在倫敦問路人,對方很好心帶著我走,但明明目的地大概只隔兩個街區,他卻在途中說要繞捷徑」。殊不知,走到巷子裡竟發現是死巷,李明川逗趣表示:「我心想莫非我要被劫財又劫色了?但其實對方只是開口要我付他帶路的錢。」現場來自英國的Netalie聽完李明川的故事,覺得奇怪,她說:「因為我之前住過倫敦,倫敦人沒那麼熱情,通常都懶得理你。」《WTO姐妹會》每周一至五晚間十點在八大綜合台播出。

為非婚雙胞胎每月1萬元扶養費 男子16年被法院認定「你不是孩子的爹」
英國倫敦家事法院(London's Family Court)日前裁定,一名每月支付280英鎊(折合新台幣1萬元)雙胞胎撫養費長達16年的男子,因登記錯誤而被視為「法律上」的父親,如今成功透過訴訟終止這項支付義務。據了解,男子與雙胞胎母親曾交往一段時間,後續女子使用自己的卵子與捐贈者的精子進行人工受孕,但男子的名字卻被誤登記在孩子的出生證明上,使他自孩子出生以來,每月支付240英鎊的撫養費,長達16年。根據《每日郵報》報導指出,倫敦家事法院審理後發現,女子受孕時,該名男子與女子尚未結婚,而人工受孕也並不是在英國註冊診所內進行,根據1990年《人類受精與胚胎學法》(Human Fertilisation and Embryology Act 1990),男子並不符合法律上父親的身份。法官因此裁定,男子的名字當初不應該被登記為孩子的父親,並正式終止他的撫養費義務。在法庭文件,將該名男子以「J先生」稱呼,J先生表示,雙方在15年前分開後,自己與孩子從未有任何聯繫,沒有探訪、沒有信件、沒有照片,甚至連一張生日卡片也未曾收到。但J先生仍然持續支付撫養費,直到最近因健康問題被迫退休,無法再負擔,才向法院提出訴訟,要求終止法律上的父子關係。儘管J先生的請求獲得法院支持,但孩子的母親對判決提出抗議。孩子的母親強調,J先生當年自願參與整個輔助生殖過程,且雙方曾有共識,希望J先生成為孩子的父親。雙胞胎的母親認為,這項判決將導致孩子「在法律上沒有父親」,特別是對其中一名孩子而言,可能會產生嚴重影響。雙胞胎的母親無法理解,為何法院會做出如此決定,認為這不符合孩子的最佳利益。法官柯布(Mr Justice Cobb)則表示,這項裁決的目的在於釐清J先生的法律身份,並讓孩子們對自身的身世有更清楚的認識。此外,母親未來在辦理法律文件(如護照續期)時,將不再需要J先生的正式同意。根據專家報告,孩子的心理影響應該有限,不會如母親擔憂的那般嚴重。報導中也提到,目前這對雙胞胎已完成普通中等教育證書考試(GCSE),並取得優異成績,正準備升讀A-levels(英國高級程度考試)。他們從小便知道自己是透過精子捐贈受孕,因此,這項裁決對他們未來的影響可能並不如母親所擔心的嚴重。

大陸恐趁西方民主陣營分裂時動武 專家:尚待對台出手「最佳時機」
台海局勢暗潮洶湧,專家示警,中國大陸當局正觀察國際局勢變化,可能趁歐美民主陣營加劇分裂、美國對台灣安全承諾趨於模糊之際,尋找對台灣動武的最佳時機。隨著歐洲防務自顧不暇、美中經濟抗衡白熱化,北京正加速部署軍備,預備在國際無法快速祭出反制措施時,以軍事手段實現習近平「統一台灣」的政治目標。據太陽報報導,英國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教授凱瑞布朗(Kerry Brown)指出,中國大陸正觀察全球力量平衡的變化,一旦局勢有利,就可能果斷對台灣動武。凱瑞布朗表示,「中國大陸不會輕易行動,除非一切情勢都對它有利,或出現明確引爆點,例如台灣宣布獨立或美國正式承認台灣是主權國家。」布朗指出,中國大陸所謂的「有利局勢」,包括歐美聯盟等民主陣營的內部分歧升溫、美國外交政策轉趨保守、對台灣軍事承諾模糊化,及歐美對其他戰爭(例如俄烏戰爭)的漠視,導致國際難以快速聯合祭出反制措施。北京方面近年來已加速軍備發展,包括中國大陸正建造至少5艘大型登陸駁船,可運送大量部隊與戰車,具大規模兩棲登陸能力。此外,中國大陸還打造史上最大航母,並強化海空聯合部署作戰。布朗認為,這些舉措指向一場可能的對台攻擊行動。中國大陸軍方近期頻繁在台灣周邊進行軍演,其中去年10月曾連續多日出動戰機與軍艦包圍台灣,並於5月模擬封鎖與登陸行動,出動62架戰機與27艘軍艦,形同「模擬攻台演習」。台灣方面譴責此舉為「不理性的挑釁」,並緊急升高軍備警戒。此外,中國大陸也正從金融與法律面進行布局,包含大舉囤積黃金、規避未來可能面臨的西方經濟制裁,並試圖將對台軍事行動包裝為「內部事務」,爭取國際輿論空間。至於美國對台灣軍事承諾是否穩固,成為各界關注焦點。前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政府曾公開表示願意協防台灣,但現任總統川普(Donald John Trump)過去對此態度曖昧,並強調美國不再當「世界警察」,引發北京觀望是否可趁美國態度動搖之際出手。布朗強調,北京正密切觀察西方對其他衝突的反應,藉以研判未來若攻打台灣,歐美民主陣營是否會介入或只是譴責。他認為,「中國大陸正進入一個低調準備期,等待出手的時機。」近年來,外界也擔憂中國大陸可能透過海上封鎖、網路攻擊或破壞基礎設施等「混合戰術」對台灣施壓。今年初,台灣北部海底電纜損壞事件也引發疑似中國大陸蓄意破壞台海穩定的揣測。儘管中國大陸武力統一並非唯一手段,但專家普遍認為,台海已成全球最危險的潛在衝突熱區,一旦局勢誤判或擦槍走火,恐將引爆區域甚至全球危機。

《捍衛戰士:獨行俠》電影交響音樂會 5月再度登台
《捍衛戰士:獨行俠》電影交響音樂會將在5月分別降落台中國家歌劇院、台南文化中心及台北國家音樂廳,讓影迷和樂迷再次沉浸在熱血沸騰的經典旋律之中。此電影延續1986年經典《捍衛戰士》,以壯闊空戰場面、細膩情感刻畫,贏得觀眾與影評一致好評。《捍衛戰士:獨行俠》電影交響音樂會將完整播放全片,由國立臺灣交響樂團於現場同步演奏,帶領觀眾再次進入飛行員的世界,體驗超音速的激情與感動。此音樂會源自2024年9月27日於倫敦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舉辦的全球首演,當日湯姆克魯斯亦親自登台,發表感人演說:「從無聲電影時代的現場樂隊,到今日交響樂團與影像同步演出,音樂的力量無與倫比,能加深我們對故事的體驗和與角色的聯繫。」湯姆.克魯斯此段感動致詞,再次見證音樂與影像的完美融合。而觀眾將在巨幕之下,隨著樂聲穿梭於驚險刺激的戰機飛行,感受獨行俠的堅定信念與無畏精神。過去場次的觀眾紛紛盛讚「現場交響樂的震撼無可比擬,彷彿置身於戰機駕駛艙之中」、「壯闊的音樂讓人熱淚盈眶」。

陳奕迅5月重返高雄巨蛋 開唱時間票價全曝光
陳奕迅《FEAR and DREAMS》世界巡迴演唱會即將震撼返場高雄巨蛋,今(12日)正式公開高雄站演出時間,周五與周六場次(5/16、5/17、5/23、5/24 場次)為 19:30 開演,周日場次(5/18、5/25)場次則考量觀眾交通需求,提前至 18:30 開唱,讓觀眾能無後顧之憂地享受這場視聽盛宴。自巡演開跑以來,《FEAR and DREAMS》便以獨特的藝術敘事與震撼的視覺設計成為全球樂迷熱議焦點。這不僅是一場音樂饗宴,更是一場充滿哲思與沉浸感的藝術大秀。透過近30首歌曲,陳奕迅帶領著觀眾穿梭於恐懼與夢想之間,在音樂與影像交織的世界裡,體驗不同的人生情緒與故事。他坦言:「每個人感受不同,最好親自來現場體會。」這場自 2022 年從香港紅館啟航的巡演,橫跨亞洲、北美,如今將進軍澳洲、倫敦,而高雄站不僅是 Eason 睽違 12 年再度站上高雄巨蛋,更象徵他迎接出道30周年的重要里程碑。主辦單位考量歌迷的殷殷期盼與搶票熱潮,為了杜絕黃牛,全場採「實名制」售票, 3月23日中午12點將於拓元售票系統正式開賣,票價依區域劃分為 5,800 / 4,800 / 4,200 / 3,800 / 3,200 / 2,800 / 1,800 / 1,200 / 800 元。

油輪撞擊貨輪後起火燃燒 2船37船員全數獲救
英國赫爾(Hull)外海10日上午發生嚴重船難,一艘為美軍運送噴射燃料的油輪Stena Immaculate與一艘貨船Solong發生碰撞,後續兩船因此起火,船上的燃料也這樣洩漏至北海。透過英國廣播公司(BBC)公布的畫面顯示,2艘船隻在碰撞起火後出濃濃黑煙。後續有關當局隨即展開大規模救援行動,派遣救生艇、海岸警衛隊飛機以及商業船隻協助,最終2船共37名船員全部獲救,其中1人被送往醫院。根據《france24》報導指出,整起意外發生於10日上午9點48分,英國海事與海岸警衛局(Maritime and Coastguard Agency)獲報後,亨伯海岸警衛隊(Humber Coast Guard)立即透過無線電廣播請求配備消防設備的船隻前往現場。據了解,事發地點距離倫敦約250公里。皇家國際救生艇協會(RNLI)則提到,在發生船隻碰撞兩船皆發生火災,後續也有船員棄船逃生。根據船舶追蹤網站VesselFinder的資料顯示,掛有美國國旗的Stena Immaculate油輪於10日上午停泊於格里姆斯比(Grimsby)港口附近。Stena Immaculate油輪隸屬於美國政府的「油輪安全計畫」(Tanker Security Program),當軍方需要時可徵用運輸燃料。而掛葡萄牙國旗的貨櫃船Solong則是從蘇格蘭格蘭傑茅斯(Grangemouth)開往荷蘭鹿特丹(Rotterdam),航行途中撞上油輪船側,導致事故發生。負責營運Stena Immaculate的美國海事管理公司Crowley表示,貨櫃船的撞擊造成油輪船體貨艙破裂,Jet-A1噴射燃料大量洩漏後引發火災,船上甚至發生多次爆炸。所幸,油輪上的23名船員全數安全獲救。事故發生後,格里姆斯比東港(Port of Grimsby East)首席執行官博耶斯(Martyn Boyers)表示,他被告知現場出現「巨大火球」,傷者由Windcat 33高速船與港口引航船送上岸。事發當時,事發海域已有一艘執勤船隻,因此得以及時發出求救信號。英國交通大臣亞歷山大(Heidi Alexander)表示,目前正密切關注事態發展,並感謝所有參與救援的緊急應變人員。至於燃油洩漏後對環境影響,綠色和平英國(Greenpeace UK)表示,目前尚難評估燃料洩漏對海洋生態的衝擊,該海域為重要漁場且靠近海鳥棲息地。雖然噴射燃料洩漏引發擔憂,蘇格蘭赫瑞瓦特大學(Heriot-Watt University)海洋生物多樣性與生物技術中心的哈特爾(Mark Hartl)表示,與原油洩漏相比,噴射燃料蒸發速度較快,對水域環境影響相對較小。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有機地球化學教授塞普頓(Mark Sephton)進一步解釋,噴射燃料比原油更容易分解,較高溫度也有助於加速其生物降解。他認為,燃料對環境的影響將取決於洩漏量及細菌分解速度,希望生物降解能夠發揮作用,減少污染。

女大生賣「初夜」賺進6800萬!好萊塢演員砸錢得標 她再開價百萬找金主爸爸寵愛
英國曼徹斯特女大生勞拉(Laura),在22歲時決定販賣自己的「初夜」,最終以160萬英鎊(約新台幣6800萬元)的價格與一位知名好萊塢演員共度良宵,而這也讓她實現了經濟獨立。事隔1年多,她並不後悔,並開價每月3萬英鎊(約新台幣127萬元),希望能找到疼愛她的「金主爸爸」(Sugar Daddy)。根據外媒《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勞拉於2023年12月向伴遊網「灰姑娘伴遊」(Cinderella Escorts)提出申請,來販售她的「初夜」,而她也被邀請參加活動,與一些潛在買家見面。經過幾個月的激烈競標,一位洛杉磯知名好萊塢演員擊敗了倫敦政客、杜拜商人,成功贏得拍賣。雙方約定好日期後,伴遊網工作人員陪伴勞拉前往倫敦一家五星級飯店與這位知名演員見面。勞拉透露,買家為了確認她的「初夜」還在,便帶了一名醫師來檢查她的身體。勞拉指出,雖然對方是去過富商艾普斯坦「戀童癖島」的其中1人,但她獲得了巨額報酬,迄今她仍然很高興自己做出了這個選擇,「因為我是一個理性的人,想到未來我很有可能將我的初夜獻給一個事後也不會與我結婚的人,這對我來說不值得」。勞拉也表示,拿到160萬英鎊後,她的生活像是做夢一樣,不僅讓她能買下公寓來出租,也藉此買了新衣服、四處旅行。她說到,出售「初夜」過後,她獲得更多機會,包括與NBA球星、英超球員、政治人物約會。據悉,勞拉來自有宗教背景、家教十分嚴格的傳統家庭,起初父母對她的決定感到驚訝,後來爸媽還是理解並支持女兒想擁有身體自主權的決定。勞拉堅持,「我認為任何人都不應該干涉我,告訴我應該和誰發生關係,畢竟這是我的身體,我是一個自由獨立的女人,更重要的是,我已經成年,完全了解自己的想法」。如今,勞拉也開出每月3萬英鎊的價格,希望「金主爸爸」來買下她的陪伴。不過,勞拉強調,這樣的行為存在很多風險,務必透過有名的中介機構進行,千萬不要自己隨意計畫。

網友堅信這巧克力「盒裝比袋裝好吃」? 英國科學家證實了
台灣一直都有一個都市傳說,那就是「鋁箔包的麥香奶茶跟瓶裝的味道不一樣」,至於哪種比較好喝,都各自有各自的支持者。而現在英國也出現類似的都市傳說,那就是知名巧克力麥提莎(Maltesers),英國的網友認為,盒裝版的麥提莎口味比袋裝版的還要好吃。而這個都市傳說,後來也被科學家論證「是真的」,但影響的因素卻是人類本身。根據《每日郵報》報導指出,麥提莎最早於1936年由佛瑞斯特·瑪氏(Forrest Mars Sr.)在英國推出,當時以「能量球」(energy balls)作為宣傳,強調其獨特的酥脆口感與濃郁巧克力風味。近90年後,不少網友開始注意到,麥提莎的盒裝版與袋裝版的口感有明顯。許多網友在社群網站X發文討論這一現象,甚至電視名人戴爾(Dani Dyer)也發文表示「為什麼麥提莎在紙盒中吃起來更好吃?」對於這個都市傳說,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實驗心理學教授斯彭斯(Charles Spence)表示,關鍵並非麥提莎本身的味道,而是包裝對整體食用體驗的影響。彭斯教授表示,紙盒內的麥提莎排列整齊,能夠突顯圓潤的外觀,且當盒內剩餘的糖果減少時,滾動產生的聲音讓人更容易察覺它們的存在。這與袋裝麥提莎的靜置狀態形成鮮明對比。斯彭斯教授進一步解釋,人類的感官容易被移動中的物體吸引,這正是M&S(Marks & Spencer)及超級盃(Super Bowl)廣告中經常運用的技巧「當我們從紙盒中倒出麥提莎時,它們會滾動,這種動態使我們更專注於糖果本身。」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高等研究院哲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Philosophy at the School of Advanced Study)主任史密斯(Barry Smith)教授則表示,聲音在食物體驗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麥提莎從紙盒中倒出的輕盈滾動聲,以及與盒內壁的碰撞聲,讓我們能夠清楚感受到它們的形狀與重量,這強化了我們對即將放入口中的食物的期待。」相較之下,袋裝麥提莎無法提供這樣的感官刺激。斯彭斯教授還提到,紙盒內部的黑色設計可能並非巧合,西班牙瓦倫西亞大學(University of Valencia)在2006年一項研究顯示,深色包裝通常與高級品質產生聯想,而淺色則較常用於大眾市場產品。因此,黑色紙盒或許無形中提升了消費者對麥提莎的高級感知。不僅是視覺與聽覺,其他感官因素也可能影響民眾對麥提莎的偏好。史密斯教授曾與家樂氏(Kellogg’s)及可口可樂(Coca-Cola)合作研究感官科學,他認為從撕開袋裝麥提莎的「嘎吱聲」,到紙盒倒出的滾動聲,這些微妙的聲音變化都會影響我們的期待感,使食物顯得更美味「食品企業透過感官設計來強化味覺體驗,而這與改變配方或成分的方式截然不同。」麥提莎的製造商瑪氏公司(Mars Inc)也發表官方回應,長期以來,麥提莎確實引發關於包裝影響風味的熱烈討論。瑪氏英國(Mars UK)資深產品開發經理布萊德伯里(Matt Bradbury)則表示「我們致力於研究味覺感知與感官科學。的確,包裝、記憶、質地、香氣,甚至食用方式,都可能影響個人偏好。」布萊德伯里補充表示「但無論你選擇如何享用,麥提莎都是美味的,不論是從紙盒、袋子,還是直接從手中拿起來吃。」

哈佛大學對22萬人做飲食追蹤 發現少吃「這一物」可減少17%死亡風險
哈佛大學醫學院一研究團隊的最新研究顯示,若以植物油取代動物性奶油(Butter),不僅能降低癌症與心臟病的風險,更可能延長壽命。這項長達數十年的研究,其中分析超過22.1萬名成年人的飲食習慣與健康狀況。結果發現動物性奶油攝取量較高者,罹患癌症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顯著增加,而選擇橄欖油、玉米油或菜籽油等植物性油脂的人,則有較低的死亡風險。綜合外媒報導指出,該研究由美國哈佛醫學院的學者團隊主導,數據資料來自「美國護士健康研究」(US Nurses’ Health Study)、「護士健康研究II」(Nurses’ Health Study II)及「醫療專業人員追蹤研究」(Health Professionals Follow-up Study)。在這項為期30至50年的研究期間,共有50,932名受試者死亡,其中12,241人死於癌症,11,240人死於心臟病。經調整影響因素後,研究人員發現,攝取最多動物性奶油的群體,其總體死亡風險比攝取量最低者高出15%,癌症死亡風險則上升12%。相較之下,攝取最多植物油的人,其死亡風險比攝取最少者降低16%。進一步分析顯示,每日植物油攝取量每增加10克,癌症死亡風險下降11%,心臟病死亡風險則減少6%。研究人員推測,若將每日10克的動物性奶油改為等量植物油,總體死亡風險與癌症死亡風險皆可降低17%。目前研究結果已發表於《JAMA內科醫學》(JAMA Internal Medicine)期刊,作者指出「較高的動物性奶油攝取量與較高的死亡率相關,而較高的植物性油脂攝取量則與較低的死亡率相關。以植物油取代動物性奶油,可能對預防早逝帶來顯著的健康效益。」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營養與飲食學榮譽退休教授桑德斯(Tom Sanders)表示,這項研究進一步證實,選擇動物性奶油作為食用油的人,壽命可能比選擇植物油者短。桑德斯解釋,動物性奶油富含飽和脂肪,且含有部分反式脂肪酸,而多元不飽和脂肪的含量極低。相較之下,非氫化大豆油、芥花油(canola oil)與橄欖油的飽和脂肪含量較低,卻富含有益健康的不飽和脂肪,這使得植物油成為更健康的選擇。桑德斯進一步指出,近年來社群媒體上出現許多關於植物油的負面傳言,部分言論質疑其對健康的影響,但這些說法通常缺乏科學根據,在實際研究結果終中,並發現映出植物油與死亡風險之間的真實關聯。

南韓局勢不穩!金條短缺「美國也來搶」供應陷困境
韓國造幣公社(KOMSCO)國營造幣廠金條短缺,而政治與經濟動盪又推升黃金需求,需求飆升導致供應受限,於上月暫停黃金銷售。目前不僅韓國,全球黃金供應也面臨壓力,各地交易商都在囤積黃金,甚至還出現美國高價收購南韓黃金的狀況。政經局勢不穩定、黃金需求升分析指出,需求主要來自散戶投資者,他們將黃金視為對沖,作為政治與經濟不確定性的工具。總統尹錫悅(Yoon Suk Yeol)因短暫宣布戒嚴,正面臨彈劾,而代理總統更換頻繁,使政局動盪加劇。川普(Donald Trump)重返白宮後,貿易戰風險升高,韓元自2024年第4季以來貶值11%,進一步推動避險買盤。世界黃金協會(World Gold Council)數據顯示,去年第四季韓國金條與金幣投資成長29%,達5.9公噸。韓國綜合股價指數(Kospi)表現不振,同期,國際金價上漲 10%,顯示黃金投資回報更具吸引力。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分析師伯納德(Bernard Dahdah)表示:「貨幣貶值或股市不振時,黃金是最佳選擇,」美國需求搶走供應,韓市短缺惡化不僅韓國,全球黃金供應也面臨壓力。隨著川普對加拿大與墨西哥祭出關稅,交易商正囤積黃金,導致倫敦與韓國市場供應緊張。「黃金正流向美國,導致區域性短缺,」財經分析公司MKS Pamp策略主管希爾斯(Nicky Shiels)表示,韓國精煉廠甚至接到「高價回購所有庫存,立即空運至紐約」的交易邀請。此外,美國商品交易所(Comex)主要接受公斤金條,而此類黃金主要產自亞洲與中東。專家指出,韓國精煉廠可能 優先生產大規格金條供應美國,進一步加劇本地短缺。在全球供應鏈吃緊、投資需求旺盛的情況下,韓國金條短缺問題恐難以短期內緩解。

中國富二代留學生迷姦60女「手法如李宗瑞」 他坦承愛觀看極端情色影片
28歲中國留學生鄒振浩(Zhenhao Zou)遭指控2019年至2024年期間性侵10名女性,警方預估被害人數恐多達60人,他以約會網站、社群媒體或在社交場合邀受害女子到其住處,期間偷偷在飲料下藥,趁對方無力抵抗性侵得逞,還將犯案過程拍下並存檔留念。警方查獲影片多達1660小時以及900萬則訊息,此外,鄒振浩還拿走受害者的個人用品當作「戰利品」收藏,如此行徑宛如目前已服刑的李宗瑞翻版。警方在其月租4000英鎊,約新台幣17萬元住處發現保險套。(圖/翻攝自Metropolitan Police)根據《每日郵報》等外媒報導,就讀倫敦大學學院(UCL)機械工程學博士班的鄒振浩,在法庭上吹噓每月得手5名新性伴侶,行徑相當囂張,還強調愛看風格極端的成人影片,喜歡下藥迷姦女性,由於其變態迷姦的行徑與台灣富少李宗瑞手法相似,因而被網友稱作「中國版李宗瑞」。鄒振浩還會拍下受害者的性侵過程當「戰利品」收藏。(圖/翻攝自Metropolitan Police)據報導指出,鄒振浩家境相當優渥,父親在中國國有企業任職,母親是教師,曾動過數次整型手術,也曾因失眠導致掉髮,進行植髮治療。警方在其月租4000英鎊,約新台幣17萬元住處發現不少奢侈品,包括珠寶、名錶、設計師品牌衣服,還查獲毒品。另外,英國警方調查發現,鄒振浩的犯罪手法,首先會說服受害者前往他的住處,再趁機下藥性侵,受害者均為華裔,有些受害者可能因為受到藥物影響,甚至無法意識到自己被侵犯。鄒振浩因涉及下藥迷姦10名女性,在英國被判強暴罪成立,不過倫敦都會區警察局指揮官邵斯伍思(Kevin Southworth)稍早表示,鄒振浩可能是英國歷來重度的性犯罪者之一,推測實際受害人數多達60人。雖然鄒振浩堅稱,他和這些女性都是雙方合意發生性行為,還謊稱受害者在「角色扮演」,然而法院不採信這樣的說法,如今他已面臨35項指控,犯下1起非法拘禁、11起強暴、數起偷窺、持有作案用管制化學品、持有內容極端色情產品等28起罪行,預計6月宣布刑期。CTWANT提醒您勇敢說不:尊重身體自主權,遇到性騷擾勇於制止、勇敢說不,請撥打113、110現代婦女基金會 性侵害防治服務專線02-7728-5098分機7婦女救援基金會 02-2555-8595勵馨基金會諮詢專線 02-8911-5595/性騷擾專線04-2223-9595未經判決確定,應推定為無罪。珍惜生命拒絕毒品,健康無價不容毒噬毒品防制諮詢專線:0800-770-885 「中國版李宗瑞」鄒振浩惡劣行經曝光。(圖/翻攝自X)

莎拉布萊曼睽違3年再訪台灣 7月北流美聲開唱
美聲天后莎拉布萊曼睽違3年,即將於2025年7月19、20日,在台北流行音樂中心舉辦《2025星光閃耀演唱會》。莎拉布萊曼是倫敦西區與百老匯《歌劇魅影》第一代女主角,塑造了經典角色克莉絲汀.戴伊;她曾於黛安娜王妃紀念音樂會、甘迺迪中心榮譽獎頒獎典禮、巴塞隆納奧運會、北京奧運會上演出,奠定她在音樂界的地位。莎拉布萊曼是全球最傳奇性女高音,跨界古典與流行,歷年專輯全球銷量突破3千萬張,她的專輯《重回失樂園》、《月光女神》、《一千零一夜》、《真愛傳奇》以及《星夢傳奇》均登上告示牌排行榜,也隨著這些專輯的發行至世界各地舉辦巡迴演唱會。2024年莎拉布萊曼回歸演出音樂劇,參與安德魯洛伊韋伯的經典音樂劇《日落大道》,她完美詮釋劇中渴望重返大銀幕的過氣女明星諾瑪戴斯蒙德一角。該劇於澳洲與新加坡的演出順利落幕後,3月將繼續前往大陸巡演,而莎拉布萊曼也馬不停蹄將於7月展開個人演唱會巡演,為所有喜愛她的歌迷帶來享受天籟美聲。莎拉布萊曼《2025星光閃耀演唱會》採實名制購票,門票將在3月11日下午1點開賣,購票請洽寬宏售票。莎拉布萊曼是倫敦西區與百老匯《歌劇魅影》第一代女主角。(圖/寬宏藝術提供)

中國留英博士「迷姦60女」! 高顏質變態還拍下性愛片
中國一名28歲的「高顏值」官二代,除了家境富裕,還是英國名校倫敦大學學院(UCL)的機械工程學博士生,未料這位高富帥高材生竟是一名迷姦60女的變態,犯罪地點橫跨英、中兩國,倫敦刑事法庭6日判他有罪,並定6月宣布刑期。警方在鄒振浩家中搜出大量毒品及藥物。(圖/翻攝自Metropolitan Police)《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一張張俊俏的美照,有如「白馬王子」般的鄒振浩住在倫敦月租金高達4000英鎊,約新台幣17萬元的豪宅,然而,真實的鄒振浩卻是名變態至極的迷姦犯。根據法庭資料顯示,鄒振浩透過社交場合或透過約會網站、社群媒體結識潛在被害人後,邀請她們到住所,一起喝飲料或念書,並在偷偷下藥後,對失去正常抵抗能力的被害女性施暴。警方在鄒振浩家中發現保險套和潤滑劑。(圖/翻攝自Metropolitan Police)鄒振浩被指控對至少10名女性下藥並性侵,其中兩名受害者已確定身分,另外8人仍未找到。根據警方調查,所有被害人都是華裔,至少有7起性侵案件發生在中國,發生時間大多在疫情期間。這些案件的證據來自於鄒振浩錄下的影片,內容顯示他與處於無意識或半昏迷狀態的女性發生性行為。鄒振浩作案用相機。(圖/翻攝自Metropolitan Police)另據倫敦都會區警察局指揮官邵斯伍思(Kevin Southworth)表示,鄒振浩可能是英國歷來最嚴重的性犯罪者之一,從掌握到的影像顯示,實際受害者人數可能多達60人,棘手的是,部分藥物會讓被害人感受到狂喜感,因此增加鄒振浩被定罪的難度,當地警方正積極尋找這些受害者。鄒振浩在倫敦公寓每月房租高達4000英鎊。(圖/翻攝自Metropolitan Police)鄒振浩原先面臨35項指控,如今被判確定犯下11起強暴、3項窺淫罪、10項持有極端色情影像罪、1項非法監禁罪、3項持有受管制藥物並意圖用於性犯罪等,共28項罪名。按照英國的法律,外國公民若在英國且其在海外犯下的罪行在英國和犯罪地發生國家皆屬違法,則可以在英國被起訴。CTWANT提醒您:尊重身體自主權,請撥打110、113。性侵害就是犯罪,請撥打110、113。保護被害人隱私,避免二度傷害。終結性影像,不拍攝、不持有、不下載、不分享。

法國有意擴展核武保護傘?馬克宏:歐洲必須獨自保衛烏克蘭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於美東時間5日在對全國發表的嚴肅演說中表示,法國願意討論將其核武保護傘擴展至歐洲夥伴,同時警告歐洲必須正視來自俄羅斯的威脅,尤其必須在北約領導國美國的缺席下,做好獨自保衛烏克蘭的準備。馬克宏5日在巴黎愛麗舍宮的全國電視演講中表示:「我們的核威懾力量保護著我們:它是完整的、獨立的、徹頭徹尾的法國力量。但為了響應未來德國總理的歷史性號召,我決定就透過我們的核威懾力量保護歐洲大陸的盟友,展開戰略辯論。」據悉,法國和英國是歐洲僅有的2個核武國家。此前,德國候任總理梅爾茨(Friedrich Merz)指出,歐洲可能需要重新設計一個防禦結構,以取代北約這個上世紀用來抵禦蘇聯赤化歐陸的軍事同盟,「我非常好奇我們將如何應對6月底的北約峰會。屆時我們到底是要討論已經名存實亡的北約,還是該專注在如何更快地建立獨立的歐洲防禦能力」,因此他主張德國將與法國和英國,就擴大核保護進行談判。馬克宏在演說中還提到烏克蘭議題:「我希望相信美國會站在我們這邊,但我們必須做好最壞打算,因為事實並非如此。無論烏克蘭是否即將實現和平,我們都需要認識到俄羅斯的威脅,並更好地保衛自己,以阻止此類入侵。無論發生什麼事,我們都需要為自己提供更多的武器、更多的防禦裝備,以達成威懾力量。」馬克宏示警,在與俄羅斯的鬥爭中不能拋棄烏克蘭,因為「誰能相信,在這種背景下,俄羅斯僅會止步於烏克蘭?俄羅斯如今已經成為、並將繼續成為法國和歐洲的威脅。在這個危險的世界裡,袖手旁觀是瘋狂之舉。和平倡議正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我對此表示歡迎,我們需要繼續幫助烏克蘭人抵抗,直到他們能夠與俄羅斯談判,為他們自己和我們所有人實現穩固持久的和平。放棄烏克蘭並不能帶來和平。」馬克宏在演說中重申了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週末在倫敦國防峰會上的言論,即歐洲可能不得不向烏克蘭派遣地面部隊:「如果有必要,我們的軍隊將駐紮在那裡保證和平,但在簽署和平協議之前不會這樣做。我們將繼續與盟友會面,推動簽署這樣的協議。這是一項持久、穩固、可核查的和平協議計劃,我們正在與歐洲夥伴和烏克蘭合作。」對此,剛與川普政府撕破臉的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則在X平台發文指出,感謝馬克宏「清晰的願景和我們為實現和平所做的共同努力。和平必須是真實的,不能僅是一個口號,也不能意味著烏克蘭的投降或崩潰。它必須是公正、可靠和持久的,而這只能透過強而有力的長期安全保障來實現,這對烏克蘭、歐洲和整個世界都是如此。」

出大招了!不滿澤倫斯基「這句話」 川普罵完後宣布「暫停所有對烏軍援」
在白宮衝突事件發生後,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近日再度對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的言論表達強烈不滿。澤倫斯基在倫敦峰會結束後表示,現在距離與俄羅斯達成戰爭結束協議的時間點「仍然非常遙遠」,川普隨即在社交媒體Truth Social上發文譴責,強調美國「不會再容忍這種情況太久」,並指控澤倫斯基缺乏促成和平的意願。而目前更傳出,川普宣布要暫停對烏克蘭的軍援。綜合外媒報導指出,倫敦峰會是由英國首相斯塔默(Keir Starmer)主持,與會國家包括英國與法國,主要目的是展示對烏克蘭的支持,同時縮小西方國家在此議題上的分歧。與會國領袖表態,將努力推動一項由歐洲主導的解決方案,以結束烏俄衝突。但澤倫斯基在峰會後的發言卻讓川普感到不滿,川普痛批澤倫斯基不願意達成和平協議,只是依賴美國的支持來延續戰爭。川普在3日的新聞發布會上重申,他仍希望推動烏克蘭與俄羅斯的和平協議,並強調烏克蘭應對美國的支持表現更多的感激。他同時表示,將於3日晚些時候提供有關礦產協議的最新進展。與此同時,英國和法國則在倫敦峰會後提出建立「積極聯盟」,希望在和平協議達成後,透過這個聯盟確保烏克蘭的防衛能力,避免俄羅斯再次入侵。斯塔默表示,該計畫獲得多方支持,可能涵蓋地面部隊及空中支援,但最終是否參與仍須由各國自行決定。北歐國家則表態,如果美國支持該計畫,他們將考慮加入。就在美烏關係緊張之際,川普政府進一步採取強硬手段。根據《彭博社(Bloomberg)》報導,川普已下令暫停所有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加大對基輔政府的壓力,以迫使澤倫斯基展現出「真正的和平努力」。一名國防部高級官員透露,這項中止命令不僅影響未來的援助,也波及已在運輸途中的武器,包括正搭乘飛機和船舶運送的裝備,以及已存放於波蘭、原本準備轉交烏克蘭的軍事設備。而白宮尚未說明,烏克蘭需要採取哪些步驟才能恢復援助,未來援助計畫的時間表與條件充滿不確定性。

美烏領導人吵給全世界看!英首相提議駐軍烏克蘭確保和平 強調:美國支援仍是關鍵
在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在媒體鏡頭前大肆爭執、撼動全球之後。目前英國首相史塔默(Keir Starmer)於2日表示,歐洲已準備在保衛烏克蘭方面承擔更大責任,包括派遣軍隊與飛機在烏克蘭進行駐軍,以確保烏克蘭的和平協議得以維持。而史塔默也強調,美國的「強力支持」仍是關鍵,並希望能夠緩解2月28日白宮會談中的緊張局勢。綜合外媒報導指出,史塔默這番言論是在與18位歐洲領導人舉行峰會後所發表,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也在場。史塔默提到,歐洲內部已形成一個「積極聯盟」,負責維護烏克蘭的和平協議,並表示「許多國家」已表達願意參與。雖然並非所有國家都能實際提供軍事支持,但史塔默提到,那些有能力貢獻的國家應該立即行動,而英國已準備好派兵駐紮烏克蘭,並出動飛機提供支援。這場倫敦峰會的舉行,正值烏克蘭戰爭的緊迫感再次升級,澤倫斯基訪問華盛頓後,也讓整體局勢變得更加動盪,後續甚至演變成原定簽署允許美國獲取烏克蘭的稀土礦物協議的儀式被取消。川普政府將該協議視為和平計畫的重要組成部分,川普更直言,他認為澤倫斯基「因為美國的介入,而覺得自己在談判中擁有更多優勢,因此不願意真正推動和平進程」。而這場衝突加劇了對美國對北約(NATO)承諾的疑問,也讓外界擔憂美國未來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是否會受到影響。在2日的會議中,史塔默強調,美國仍然是英國長期以來最可靠的盟友,並認為川普政府仍應在烏克蘭戰爭問題上發揮關鍵作用。他強調:「沒有人希望看到周五(指美烏領導人爭執)發生的事情,但美國過去幾十年來一直是我們最可靠的盟友,未來也會繼續如此。」史塔默也宣布,將提供20億美元的出口融資計畫,協助烏克蘭購買5,000枚由貝爾法斯特(Belfast)生產的防空導彈。這筆資金是在1日簽署的27億美元貸款後追加,該貸款主要用於提供額外的軍事援助。「我們正處於歷史的十字路口,這不是繼續空談的時候,」史塔默表示。「現在是時候站出來領導,並制定一項新的計畫,以實現公正且持久的和平。」後續史塔默與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共同提出了一項結束戰爭的計畫,主要包含四個關鍵步驟:1.確保烏克蘭持續獲得軍事與經濟援助,以增強談判優勢。2.持續對俄羅斯施加經濟壓力,迫使其進入談判。3.讓烏克蘭參與所有和平談判,並確保其主權與安全獲得保障。4.建立一個「積極聯盟」,負責維護烏克蘭的和平協議,並派遣駐軍監督執行。馬克宏表示,短期內不會有歐洲軍隊進入烏克蘭,但後期可能會部署維和部隊,以確保協議的執行。馬克宏強調「我們的目標是在停火後進行數週談判,然後再派遣軍隊進駐,確保和平協議得以維持。」歐洲領導人目前仍在與美國進行密切磋商,以確保該計畫獲得美方的正式支持。史塔默也提到,若缺乏美國的介入,歐洲的努力將無法成功,因此必須確保美國在這一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英國駐美大使曼德爾森(Peter Mandelson)也公開呼籲,美國與烏克蘭應重新建立信任關係,並建議澤倫斯基接受稀土礦物協議,以確保美國在未來持續支持烏克蘭。曼德爾森表示,美國應在任何和平協議中發揮主導作用,同時保護其在烏克蘭的戰略利益,「如果局勢進一步惡化,俄羅斯需要知道,他們不僅要對歐洲負責,也要對美國負責」。而在川普與澤倫斯基的白宮衝突事件發生後,便成為美國2日新聞節目的重點,共和黨與民主黨各自對事件持不同立場。美國國務卿魯比歐(Marco Rubio)表示,川普政府仍將在「烏克蘭準備好談判和平」時重新與其接觸。魯比歐甚至強調「唯一能讓普丁真正坐上談判桌的人就是川普」,並表示美國應尋求以談判終結戰爭,而非無限期提供軍事支持。另一方面,眾議院議長約翰遜(Mike Johnson)則在NBC《與媒體見面》(Meet the Press)節目中直言,若澤倫斯基不願接受和平協議,那就辭去總統職務下台吧「要麼他回到談判桌上,要麼應該由其他人來領導烏克蘭並完成這件事。」但約翰遜這番言論,讓同場出席的民主黨參議員桑德斯(Bernard Sanders)痛批,指責川普政府對烏克蘭的態度令人感到羞恥,甚至認為共和黨試圖強迫澤倫斯基辭職是「可怕的建議」。

共和黨人要求澤倫斯基下台!他坦承:烏克蘭仍「準備」簽署礦產協議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2月28日與美國總統川普及副總統范斯,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大吵一架後,美國共和黨人就表態,澤倫斯基可能要下台,才能讓美國和俄羅斯達成協議。於是澤倫斯基聲稱,他相信自己可以挽救與川普的關係,但雙方必須繼續舉行閉門會談。他還告訴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美烏2國的礦產協議已經準備就緒,正在等待部長簽署。澤倫斯基在上個月底訪問白宮時,在電視直播中與川普發生激烈口角。雙方不歡而散,原本計劃簽署的礦產協議也被暫時擱置。3月2日在倫敦與歐洲領導人會晤後,澤倫斯基在倫敦機場會見媒體,並感謝歐洲國家的支持,同時明確表示希望繼續與華盛頓對話。烏克蘭總統在回答BBC記者庫恩斯伯格(Laura Kuenssberg)的提問時表示,儘管上週與川普會晤鬧不愉快,但他仍願意與美國進行「建設性對話」,「我們的政策是延續過去的做法,我們是有建設性的。如果雙方都準備好了,那擺在桌上的協議就可以簽署。」並補充:「我只是希望烏克蘭的立場能夠得到傾聽,我們希望讓伙伴記住誰是這場戰爭的侵略者。烏克蘭的失敗不僅意味著普丁的成功,也是歐洲的失敗,及美國的失敗。」當美烏關係因川普政府急於結束俄烏戰爭而變得緊張之際,這項礦產協議本應成為2國進一步發展安全關係的墊腳石。然而在澤倫斯基、川普和范斯於橢圓形辦公室當著媒體的面發生激烈爭吵後,烏克蘭領導人被要求離開,不得簽署協議。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事後也向CBS新聞表示:「沒有和平協議就不可能達成經濟協議。」還痛批澤倫斯基「打亂了」礦產協議及和平協議應如何進行的「順序」,並選擇在公開場合「重新審理」本應私下討論的議題。除此之外,數名共和黨人也大罵澤倫斯基,包括過去曾是烏克蘭堅定支持者的參議員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他告訴記者,「要麼澤倫斯基辭職,並派一個可以讓我們達成協議的人過來,要麼他需要改變。」據悉,共和黨眾議院領袖強生也發表了類似的評論。

與川普不歡而散後 澤倫斯基轉往歐洲尋求支援
與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大吵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1日轉往歐洲尋求溫暖。歐洲大多數國家表態支持烏克蘭,與華府立場出現分歧,顯示跨大西洋聯盟之間矛盾加劇。歐洲領袖2日在英國倫敦召開緊急峰會,希望就烏克蘭危機展示團結立場。澤倫斯基將出席峰會,並與英王查爾斯三世會面。澤倫斯基1日抵達英國,受到主辦該峰會的英國首相施凱爾熱烈歡迎。施凱爾表示:「我希望你聽到街上的歡呼聲,那是英國人民走上街頭,表達對你與烏克蘭的支持,以及我們堅定不移的承諾。」澤倫斯基回應:「我要感謝你與英國人民,從戰爭一開始就給予我們莫大支持。我們很高興能擁有這樣的夥伴與朋友。」施凱爾與法國總統馬克宏一直試圖說服川普繼續支持烏克蘭,但川普與澤倫斯基2月28日在媒體鏡頭前激烈爭執的畫面,令外界擔心美烏關係是否生變。在這場衝突後,歐洲領袖迅速表態支持澤倫斯基。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在X平台發文指出:「澤倫斯基維護尊嚴的舉動,彰顯烏克蘭人民的英勇。請堅強、勇敢、無畏。親愛的澤倫斯基總統,你從不孤單。我們將持續與你攜手,為公正、持久的和平努力。」可能擔任德國新總理的梅爾茨(Friedrich Merz)也表示:「在這場可怕的戰爭裡,我們絕不能混淆侵略者與受害者。」

降噪耳機戴太久恐釀「聽覺處理障礙」! 英專家曝使用1模式可改善
降噪耳機戴太久會導致聽力問題?根據BBC報導,倫敦一位25歲女子經常被說不專心聽人說話、容易恍神。雖然她能聽到聲音,但無法快速辨識聲音的來源和內容,就連上課時教授說的話聽起來都像胡言亂語,不過她的聽力測試結果卻是正常。最終該女子被診斷出患有「聽覺處理障礙」(APD),這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患者通常聽力正常,但大腦卻無法處理和理解所聽到的聲音。英國聽力專家推測,這可能與她每天佩戴降噪耳機長達五個小時有關。聽力正常卻無法辨別聲音?降噪耳機可能是「元兇」!英國國民保健署(NHS)指出,患有聽力問題的年輕人正在持續增加中,他們的聽力測試結果正常,處理聲音的能力卻有異常。「聽覺處理障礙」通常出現在兒童時期曾經歷腦部創傷或中耳炎的患者,但有越來越多患者不屬於上述類別,使得聽力專家開始思考病因是否與降噪耳機等外在因素有關。降噪耳機的隔音功能可以防止高頻且大聲的噪音傷害耳朵,有益於耳朵的健康。不過,英國聽力學會Claire Benton副會長表示,長期阻隔汽車喇叭聲等日常聲音,可能會讓大腦「忘記」如何過濾噪音。「降噪耳機創造了一個虛假的環境,讓人只聽到自己想聽的內容,大腦因此不需要主動適應噪音。」Benton副會長指出,大腦中複雜的聽覺處理能力要到青少年後期才能發育完成,而過度使用降噪耳機可能延緩這項能力的發展。習慣「看字幕」多過用聽的?專家授3招減少降噪耳機影響「現在我能聽到頭頂上有風扇的聲音,但大腦告訴我這不是需要擔心的事情。」聽力學家Angela Alexander博士解釋,這種能力被稱為聽覺場景分析(auditory scene analysis),使人類能夠識別環境中的威脅,如果一個人的大腦無法判斷哪些聲音值得關注、哪些聲音無需在意,則容易引起焦慮情緒。現在越來越多人習慣戴著降噪耳機,雖然聲音聽得很清楚,仍會選擇觀看有字幕的影片。根據英國市調公司YouGov的調查顯示,18至24歲的年輕人中,有61%喜歡在看電視時開啟字幕。Alexander博士呼籲,需要進一步研究降噪耳機對聽覺處理能力的影響,也建議減少降噪耳機的使用時間,以及開啟耳機的「通透模式」讓周遭環境的聲音進入,並選擇不會完全阻隔外界聲音的耳機款式。【延伸閱讀】罵人成潑婦!越吵越大聲 她不知罹「耳硬化症」 3分鐘搞定聽力篩檢!醫療科技展免費體驗 守護聽力健康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4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