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鄉
」 花蓮 偏鄉 女教師 女老師 陳瑩
南迴首座多元照服中心揭牌 陳瑩:地方用心、中央給力
台東縣太麻里多元照顧服務中心今(17)日正式啟用,成為南迴地區首座多元照顧服務中心,也是繼池上、成功、延平後,台東縣第四座正式營運的多元照顧設施。立委陳瑩、台東縣長饒慶鈴等人一同出席揭牌儀式。陳瑩表示,「地方用心、中央給力」,讓台東南迴長照服務再升級。此次啟用的多元照顧服務中心,正是2017年通過前瞻基礎建設條例所挹注的成果,陳瑩、饒慶鈴與衛生福利部長照司司長祝健芳、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洪宗楷、太麻里鄉鄉長王重仁、一粒麥子基金會董事長呂信雄及多位代表及村長,一同出席揭牌儀式。陳瑩回憶,當年審查前瞻條例時,歷經激烈爭論與衝突,「當時挨了幾拳」,但如今看到南迴地區擁有完善的長照服務據點,更加堅信當初的堅持是正確的,「那幾拳,挨的很值得!」太麻里多元照顧服務中心總經費達約3,756萬元,中央透過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補助約3,494萬元,地方自籌約262萬元,由中央與地方攜手合作,強化南迴地區的照顧基礎。陳瑩表示,感謝中央與地方政府共同投入,讓長期被忽視的偏鄉也能有完整的長照服務。「這座中心不僅是南迴長照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實現『照顧不中斷、服務不打折』的具體行動。」陳瑩說,該中心以「在地安養」為理念,提供日間照顧、臨時托顧、居家服務、社區整體照顧及失智症據點等多元服務,初期可服務30位長者,為家庭照顧者創造喘息空間,有效減輕照顧壓力。陳瑩表示,未來將持續爭取更多資源,擴大偏鄉長照服務的覆蓋率與穩定性,讓每位長者都能在熟悉的家鄉安心養老。「長照1.0」時期,年度長照經費不到50億元。自2016年小英政府上任後,推動「長照2.0」後,從10年前年度預算不到50億元,現在已經將近千億元。以原住民文化健康站為例,2016年全台僅有121站,目前已增加至519站,其中台東就有109站,讓偏鄉也能享有完善的照顧服務。

教改照妖鏡2/少子化趨勢學檔流於形式 歷程「對準系所」學生反失探索空間
少子化浪潮下,大學錄取門檻日益降低,學習歷程檔案制度卻持續耗費師生心力,更因緊綁考招使學生投入大量時間包裝資料,忽略學習的真正本質。台大教授直言,制度不僅無助探索興趣,還因城鄉差距所造成的資訊落差,導致認真的人被懲罰,建議應取消綁考招、精簡學檔架構,才能回歸教育初衷。因台灣少子化趨勢,現今大學錄取名額數量與學生數相比還更勝一籌,如今已並非學生為上大學而「搶破頭」,而是大學為招滿學生而努力。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教授詹昭能指出,在目前學生人數低於大學錄取名額的情況下,只要學生願意升學,幾乎都有學校可就讀,差別只在於是否為理想學校。而在這樣的前提下又分為兩種狀況,他表示,頂尖學校因競爭激烈,所看重的是學生具體且突出的學習歷程,例如參加國際比賽獲獎、多益高分等明確成果,這些成就具辨識度,也較容易成為選才依據;相較之下,後段學校為了招滿學生,常配合教育部機制設計形式化的評分與標準,雖表面上有列出錄取名次,實際上往往是「照單全收」,學習歷程對錄取與否影響有限,實質作用不大。學習歷程本意為引導學生探索興趣、規劃生涯,但實務操作與設計理念日益脫節。許多學生高一、高二時尚未明確志向,常至高三才重新定位方向,導致學習歷程內容需「聞風轉向」,反而讓紀錄淪為策略性編輯工具。在少子化趨勢下,許多大學為求招滿學生,往往對申請者「照單全收」;即便在競爭激烈的頂尖科系中,招生審查也僅參考幾項具體且可量化的資料,例如多益成績、校內排名等。(圖/報系資料照)然而,當學生全力準備,老師也為配合調整課程、投入額外心力輔導,最終「學習歷程檔案」是否真能發揮影響力?是否值得師生耗費心神、甚至委外補習製作?國立台灣大學電機系特聘教授張耀文直言,「學習歷程檔案」的影響微乎其微。教授在審查申請資料時,九成五以上比重落在學生的就讀學校、校排與成績上,許多都會區明星高中學生早已熟知這點,反而是資訊落差讓部分學生錯估重點,把所有心力投注在學檔上。張耀文更點出,學習歷程暴露的不只是制度問題,更凸顯城鄉差距。試問都會區明星高中及偏鄉學校所開的多元選修課哪個會比較多?結果自然反映在「多元表現」當中。台大電機系特聘教授張耀文直言,「學習歷程檔案」綁考招已和非務實理想主義者所要的背道而馳,反而傷害學生的多元發展。(圖/翻攝自科技大觀園官網)張耀文批評,學檔推出後已多次出包,高中三年全紀錄猶如對學習過程的全面監督,學生失去時空的緩衝做適性探索,更因綁考招而導致學生從「探索自我」變成「對準系所」,評判標準形式化、壓縮彈性。他建議,將「學習歷程檔案」廢除綁考招的制度,簡化結構、簡明格式,實施「亮點制度」,學生可繳交五項最具代表性的成果,須經導師認證,也幫助審查者快速辨識核心價值。張耀文說,學習歷程的建置浪費公幣、勞民傷財,無法提升教育內涵,教育部應將有限資源投注在教學師資、內容和設備的改善,專注於教學精進,才是正途。

浪浪大變身!研究室喜迎第7隻米克斯 化身狗老師療癒身心
浪浪大變身!新北市三重區的「心輔犬心流幸福研究室」,該研究室透過訓練流浪犬,讓流浪犬搖身一變成為心輔犬,對特殊族群孩子與銀髮族群等提供心理輔導服務,就連乘風少年也都是他們的學生之一,研究室內目前也從動物之家選出的流浪犬中,培育出奶茶、戚風、波堤、花花、墨墨等狗老師。而2025年研究室也傳出好消息,第7隻從苗栗偏鄉收容所收養的囍糖在通過各項測試後,終於進入團隊成為狗老師之一。執行長陳奕君說,機構內的心輔犬全是一群來自收容所的狗狗,透過耐心訓練與人類夥伴的引導,成為走入教育、醫療與照護場域的陪伴者與支持者。這些狗狗曾經在街頭流浪,如今走進了教室、長照機構與輔導室,陪伴著特殊兒童、自閉症與過動症孩子、長者與情緒困擾者,以遊戲、陪伴與眼神回應,建立一段段深刻的信任關係,為人與人之間,搭起一座溫柔的橋樑。陳奕君指出,今年,新成員「囍糖」加入了心輔犬的行列,在通過數百項測試後,終於成為團隊中的一份子。囍糖是一隻來自苗栗偏鄉的黑色米克斯,曾因毛色與年紀,在收容所裡靜靜無人問津。如今,她正準備踏上屬於她的陪伴旅程,走入課堂、走向需要被理解的人。陳奕君表示,自2018年起,心輔犬團隊已走進超過600個服務單位,帶領超過900堂教育與培訓課程,累計觸及超過2萬2千人次。這些數字背後,不只是服務量,而是一場以「共好」為核心的持續實踐,人與動物都能在關係中成長。儘管動物輔助療育(Animal-Assisted Intervention)在國際上早有研究基礎,最早可追溯至 1750 年。然而,在台灣,這樣的服務仍然需要更多理解與參與。陳奕君強調,心輔犬的出現,不只是陪伴,牠們幫助人們穩定情緒、減緩焦慮、建立人際互動的信心,也讓我們重新思考:什麼樣的生命,值得被看見?又是什麼樣的連結,可以促成真正的療癒?陳奕君也呼籲,希望讓更多有熱忱、具備教育、心理、照護背景的人,能有機會理解這樣的工作、參與這樣的陪伴,每個人或許都可以是連結的橋樑。

張清芳與陳小霞首度合作 費時兩年打造新歌〈續集〉
張清芳去年於《TimeLESS》花見特別安可場,無預警帶來全新歌曲〈續集〉,讓非常期待她有新作的歌迷們直呼:「好感動!好驚喜!」更紛紛敲碗希望這首單曲可以推出。而對於前前後後,花了兩年時間完成這首〈續集〉,張清芳特別感謝華語樂壇資深創作人陳小霞為她量身打造,她表示,「有一次跟小霞聊天,意外發現她發表了3千多首歌,居然沒有一首是我唱的。」還開玩笑跟陳小霞說:「這要怪我當時的老闆了,都給江蕙唱,不給我唱。」雖說是玩笑話,但也足見張清芳對於錯過了這麼多年感到有些可惜,這回雙方不容徒留遺憾,趕緊攜手合作,誕生了這首動聽的新歌〈續集〉。張清芳與陳小霞各自在歌壇耕耘許久,之前卻從未謀面,但張清芳已仰慕陳小霞許久,兩人初次見面時最驚訝的是,陳小霞創作過上千首作品,兩人也有共同朋友,卻從來沒有替張清芳寫過歌,為了不讓扼腕的兩人再度錯過彼此,也讓張清芳圓了能夠唱到陳小霞的創作的心願,早在演唱會返場籌備期間兩人便已達成合作共識,陳小霞終於完成全新創作,在演唱會上讓張清芳驚喜詮釋,而演唱會後,張清芳也繼續著手完成這首歌的錄音室版本,直至2025年的今(13)日數位全面上架。張清芳首次與創作人陳小霞合作。(圖/環球音樂提供)〈續集〉一曲由陳小霞與姚若龍攜手完成,搭配張清芳的動人聲線,邀請了金牌製作人陳建騏跨刀,原本DEMO的吉他詩意完整保留,更加上了雋永的弦樂編曲,讓整首歌有份量之外,更添輕巧尾韻。〈續集〉也象徵張清芳將會持續為歌壇帶來更多作品。封面和音樂影像裡除了使用演唱會上難忘的畫面,更有張清芳前幾年在巴黎生活時記錄下來的照片及影片。張清芳投入做公益向來不遺餘力,近期受邀擔任埔里綜合長照大樓的公益大使,希望「為埔里偏鄉長輩再蓋一個家」,長期照護的量能刻不容緩,期許社會大眾一起正視、關懷銀髮族長照,並著手及早規劃。張清芳表示:「有一天我們都會老,但要老的有尊嚴。我們想為長輩,在他們熟悉的土地蓋一個有溫度、有人陪伴的家,讓他們安然的老去。讓我們一起來努力,這也是我年度的最大工作之一,為埔里基督教醫院再蓋一個家。」張清芳近期受邀擔任埔里綜合長照大樓的公益大使。(圖/環球音樂提供)

自由國小少棒將赴美參賽 旅費還缺220萬待援
台中市和平區自由國小少棒隊6名成員將加入台灣代表隊,於7月前往美國參加貝比魯斯聯盟世界少棒錦標賽,自由國小身為組訓學校必須統籌480萬元旅費,對偏鄉小校來說是一大負擔。市府11日允諾提供70萬元補助,同時向中央爭取經費;台灣貝比魯斯聯盟則指示,讓代表隊各校自行籌募旅費,以減輕自由國小負擔。貝比魯斯聯盟世界少棒錦標賽台灣代表隊全國選拔賽今年3月底在台中舉行,分為台灣組與亞太組,優勝者可代表台灣出國比賽,自由國小在亞太組脫穎而出,也因今年亞太組韓國、日本缺賽,奪冠的自由國小直接晉級取得赴美參賽資格。自由國小是全校只有52名學生的小校,其中有25人加入棒球隊,少棒隊這次有6名選手將與其他4校9人組成代表隊前往美國參賽,雖不是所有球員都能代表台灣參賽,但難得佳績已讓全校師生與有榮焉。不過這則喜訊對學校和家長而言也是沉重壓力。有家長無奈透露,其家境不富裕,仰賴打零工維生,光是生活、養育兒女已相當不易,有閒錢出國根本是天方夜譚。自由國小校長藍吉恩說,依往年慣例,代表隊旅費都是由組訓學校統籌,少棒代表隊球員加上教練團共有22人,每人預估至少要18萬8000元,加上球具、團費等雜支經費共約480多萬元,籌募款項對一間小校是艱鉅任務。台灣貝比魯斯聯盟得知消息後,特別指示台灣代表隊旅費由組成代表隊的5所學校各自負擔,藉此減輕組訓學校籌錢壓力。藍吉恩表示,扣除其他學校款項,該校仍須籌到330多萬元,目前只募到110多萬元,仍有220多萬元缺口,得趕在7月5日前湊足經費才有辦法成行,校方希望努力達成孩子出國夢想。市議員古秀英說,自由國小首度奪冠,更是第一次拿到台灣代表權,對偏鄉原民小孩是難能可貴的成就,即便目前旅費仍未全數到位,少棒隊成員仍然密集訓練未曾懈怠,她也盼公部門幫助小孩圓夢。市府教育局表示,根據市府補助學校運動團隊出國比賽及移地訓練要點,最多能補助校方70萬元,市府也會協助學校向教育部、原住民族委員會爭取補助。

挾亞洲「年度最佳壽險公司」氣勢 南山人壽股東會報喜 113年稅後淨利年增92%
南山人壽今日召開股東會,憑藉穩健及專業的經營實力,南山人壽113年合併資產規模達新臺幣5.6兆元,合併稅後淨利約425億元,年成長92%,創下歷史次高紀錄;除財務表現亮眼,南山人壽去年亦榮獲得亞洲保險業獎(AsiaInsurance Industry Awards, AIIA)「年度最佳壽險公司 (LifeInsurance Company of the Year)」殊榮,營運成績有目共睹。南山人壽董事長尹崇堯在致股東報告書中提及,面對全球經濟快速變化,高齡少子化趨勢等,南山人壽將持續透過創新保險商品、多元化的服務,用心照顧每一位保戶,致力實踐「未來 有備而來」的品牌承諾。南山人壽自113年年初重返投資型保險商品市場後,堅守保險本業職能守護保戶及社會,憑藉穩健及專業的經營實力,締造佳績,稅後獲利較去年增長,合併資產總值113年底超過5.6兆元;合併淨值約3,563億元;合併稅後淨利約425億元,年成長92%,創下歷史次高的紀錄。南山人壽今(11)日召開民國114年股東常會,憑藉穩健及專業的經營實力,創造亮眼績效,將持續透過「服務賦能」、「數位賦能」兩大發展引擎,為保戶規劃人生歷程之所需,讓「未來 有備而來」。(圖片提供/南山人壽)在整體策略佈局部分,南山人壽驅動「服務賦能」、「數位賦能」兩大發展引擎,服務賦能面向,竭力推動永續健康,厚植國人的健康資本,包含:展開大規模的線上問卷調查並分析其結果,發表《2024國人生活習慣趨勢大調查》,以喚醒國人對於健康風險的意識;關注特定族群的需求,攜手在地醫療院所,解決偏鄉醫療資源及健康識能不足等問題、針對超高齡社會現況推動「失智友善計畫」;成立反詐行動小組,降低詐騙事件的發生,協助守護民眾的財務健康。在數位賦能部分,南山人壽持續運用數位技術提升服務效率與客戶體驗。成立「Beyond Lab」,結合AI與機器學習開發智能模組,優化業務流程,例如打造「法遵AI智能助理」提升法遵作業效率,並榮獲113年「法律 x 法遵科技黑客松」最高榮譽金獎。此外,也推出智能客服「透透 Talk Talk」,運用AI自然語言理解技術,回應客戶需求。同時首創金融Fast-ID技術應用於行動投保,使身分驗證與投保更快速、安全,有效提升效率並降低詐欺風險。此外,南山人壽重視企業永續,擁抱創新與數位發展,今年四月正式成立全新的數位轉型基地(DX Union),整合資訊、數位、資安及體驗的數位轉型聯隊,為數位創新人才打造嶄新的辦公空間,創造開放、多元、彈性的健康職場環境,同時,更鼓勵業務夥伴及內勤員工,將健康意識帶給更多的保戶,於全台多處舉辦內外勤專屬的運動賽事NS OPEN,113年亦更首度冠名贊助「2024南山人壽臺北城市創意路跑」,吸引逾萬名的內外勤夥伴、保戶、民眾響應。113年是南山人壽發展卓越並深獲肯定的一年,踏實履行「誠信第一、服務至上」的企業價值觀,因此,除了名列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首屆「永續金融評鑑」保險業排名前20%企業外,亦榮獲財經媒體《財資》(TheAsset) 2025年“The Asset Triple A Awards for Sustainable Finance 2025”的“年度最佳保險業資本債BestInsurance Capital Bond”獎項。同時成為臺灣保險業首度榮獲國際開放標準組織(TheOpen Group)頒發「創新卓越獎」(Awards for Innovation and Excellence) 的公司,更獲得亞洲保險業獎(AsiaInsurance Industry Awards, AIIA)「年度最佳壽險公司 (Life InsuranceCompany of the Year)」。113年累計奪得國內外共67個大獎,獲獎數再創新高,卓越表現深獲國內外媒體、社會大眾及主管機關之肯定。展望今年,是南山人壽「大步向前的一年」,面對即將接軌國際保險會計準則IFRS17及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所帶來的轉變,以及超高齡社會的結構性挑戰,保險產業正站在轉型與創新的重要關鍵點。南山人壽深刻理解此一局勢,將繼續秉持「穩健前行、與時俱進」的精神,積極調整經營步伐,從更宏觀的永續健康視角出發,致力提升商品與服務體系,成為保戶在人生不同階段中,最值得信賴的健康與財務守護者。南山人壽致力發揮保險業的影響力,鼓勵國人擁抱健康百歲人生,想了解更多南山人壽永續健康承諾與行動,歡迎至南山人壽永續健康領航者網站查看。

中信金控攜手蘭陽博物館「鯨靈.淨零」特展登場 教育鯨豚生態 提升守護生態多樣性意識
中國信託金融控股公司(簡稱「中信金控」)致力維持生物多樣性,偕同旗下子公司攜手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簡稱「蘭陽博物館」)舉辦「鯨靈.淨零」特展,六大展區展示鯨豚生態觀察與棲地保育現況,並結合中國信託鯨豚調研成果,揭示「哨兵動物(sentinel animal)」鯨豚對海洋生態系統維護的意義,以沉浸感的互動體驗,使民眾了解鯨豚生態與環境、保育知識,公私協力推動守護海洋生態多樣性教育。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局長黃伴書(中)、蘭陽博物館館長陳碧琳(左一)、中信金控證券事業長張浴澤(右三)與副總經理孫紀蘭(左三)、中信投信總經理陳正華(右二)、中信銀行副總經理王韋凱(右一)、中信證券協理楊上萱(左二)共同出席「鯨靈.淨零」特展開展記者會,力挺生態教育(圖/中信金控提供)。中信金控偕同旗下子公司攜手蘭陽博物館舉辦「鯨靈.淨零」特展,今日舉辦開展記者會(圖/中信金控提供)。「鯨靈.淨零」特展今(10)日舉辦開展記者會,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局長黃伴書、蘭陽博物館館長陳碧琳、中國信託金控證券事業長張浴澤與副總經理孫紀蘭、中國信託證券投資信託總經理陳正華、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副總經理王韋凱共同出席力挺生態教育。黃伴書局長肯定中信金控支持鯨豚調研、環境教育及棲地治理等永續行動,實際發揮金融影響力,亦感謝中信金控與旗下子公司支持,蘭陽博物館旁的烏石港是全臺最大賞鯨據點,特展結合賞鯨活動推廣海洋環境教育及淨零減碳觀念,寓教於樂、別具意義;孫紀蘭副總經理則表示,中國信託持續支持海洋保育相關行動,希望透過舉辦特展、環境教育,讓永續成為民眾的日常。蘭陽博物館館長陳碧琳(右一)親自為中信金控證券事業長張浴澤(左一)、副總經理孫紀蘭(右二),以及中信投信總經理陳正華(左二)導覽「鯨靈.淨零」特展(圖/中信金控提供)。「鯨靈.淨零」特展今日舉辦開展記者會,中信金控證券事業長張浴澤(左一)、副總經理孫紀蘭(右二)仔細觀展(圖/中信金控提供)。鯨豚扮演維持海洋永續發展「哨兵動物」的角色,健康狀況反映海洋環境好壞;鯨魚更是海洋藍碳生態系中的重要物種,一生能儲存數十公噸的碳,有效幫助減緩氣候變遷,保育鯨豚對維護海洋生態至關重要。「鯨靈.淨零」特展分為六大展區,包括海洋藍碳、碳循環、鯨豚保育與海洋永續等主題,此次公開難得一見的「大翅鯨下顎骨」、「抹香鯨牙齒」、「海豚幼體」標本,以及完整的藍鯨下顎骨模型,現場還有互動體驗及遊戲專區,民眾可體驗藍鯨進食過程、聽鯨豚唱歌、挑戰辨識背鰭特徵的遊戲;戶外廣場則展出臺灣知名雕塑藝術大師康木祥作品「傷腦鯨」,運用台北101大樓退役鋼索再製,刻劃鯨魚胚胎憂愁的模樣,喚起大眾重視海洋保育與氣候變遷。中信金控偕同旗下子公司攜手蘭陽博物館舉辦「鯨靈.淨零」特展,公私協力推動守護海洋生態多樣性教育(圖/中信金控提供)。中信金控身為永續金融先行者,自2023年起與蘭陽博物館合作,以實際行動響應優質教育、人人可負擔的乾淨能源、氣候行動、保育及維護海洋資源、促進目標實現的夥伴關係等共五項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未來將持續以獨特的「綠能公益模式」,支持建置公民電廠,再將綠電收益投入鯨豚調研、環境教育,以行動實踐「環境保育」、「永續金融」,維護生物多樣性,中信金控亦規劃邀請偏鄉學童參訪「鯨靈.淨零」特展,希望透過環境教育向下扎根,培養更多的永續種子。中信金控偕同旗下子公司攜手蘭陽博物館舉辦「鯨靈.淨零」特展,公私協力推動守護海洋生態多樣性教育(圖/中信金控提供)。「鯨靈.淨零」特展即日起至今(2025)年11月30日於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一樓登場(每週三休館),設籍宜蘭縣學生或在宜蘭縣就讀學子免費入場,戶外展區免門票,展覽詳情請參考蘭陽博物館官方網站:https://www.lym.gov.tw/。

老師逃走中2/七成師培生「跳船」不上岸 自然科新血3年後恐歸零
根據教育部資料顯示,師培生(師資培育生)在取得教師證後,3年內報考正式教師甄試的比例逐年下降,2023年已降至31.25%,換句話說,近七成以上的儲備師資都不願投入教職。而自然科老師則缺最大!網友透過《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統計年報》推估,預測2028年自然科老師將歸零,不再有新血!教職工作本來就是道窄門,要取得正式教師資格,須先從師範體系畢業或修滿教育學程;再參加教師資格考,通過實習取得教師證;最後報名各縣市舉辦的教師甄試,經錄取成為正式教師。比較2013、2023年教師資格考資料,以報考人數較多的國文系為例,從60人減為35人,英文系也從41人減為22人。工科人數驟降更明顯,過去資訊工程系至少有雙位數考生報名,但近10年僅有個位數考生,2023年僅剩5人,其餘機電工程系3人、光電工程系1人。一位不具名的師培中心主任表示,近年產業人力需求大,加上教師年金改革後的教師退休金已沒有吸引力,以月薪4萬元、年資25年的老師為例,年改前後的可領的退休總所得差距最多可達到每月12000元之多。所以多數學生選擇進入業界,壓力雖然也不小,但至少待遇比老師好。「機械、電機系學生願意修師培者愈來愈少,直接導致技高工業類科等找不到老師。」除了工科,自然科相關科系也有相同問題。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侯俊良說,理工人才也都到業界去了,最現實原因就是薪水比較高!人力銀行發言人曾仲葳分析,教職人員大學畢業第一年的月薪約在4.2萬到4.5萬元,相較於一般大學畢業生來說,薪水還算高,不過跟半導體等科技產業相比,卻是差一截。台南一名資深國中老師指出,過去都有師大或師培體系的學生到學校實習、考取教師證,希望看看現在第一線的教學現場。但一看之後,就讓這些準教師打退堂鼓。再加上在科學園區廠商往往開出高薪搶人,因此就有學生在結束實習後表態,說實習就只是為了拿到教師證,未來畢業就會投入科技業。過去莘莘學子積極投入教職,但隨著教師年金改革、行政負擔加大,近年來許多師培生都紛紛「跳船」。(示意圖/翻攝自台師大臉書)有網友根據《教育部師資培育統計年報》的資料推算,透過篩選每一年全台的「中等共同學科首登專長與任職之情況」中的「生物科」、「物理科」、「化學科」資料,發現每年新增的中等教育共同學科老師越來越少,新血化學老師可能於2025年歸零,物理科、生物科可能分別於2027年、2028年歸零。立委林宜瑾就此資料在立法院質詢教育部長鄭英耀,認為現在教育線上的人力都在吃老本,鄭英耀回覆師資儲備仍有一定數量,不過隨著2028年、2031年及2033年皆有學校老師退休潮,因此他已指示提早在師資培育方面做出因應。此外,教育部會持續推動行政減量等,減輕教師負擔,讓教育現場更有吸引力,同時教育部也會和地方政府合作,在薪資待遇上適度支持教師;在偏鄉師資培育上,則希望提供實體和線上並行等方式,藉此增加師資人力。沒有老師怎麼辦?一位南部國中老師向CTWANT記者透露,學校只能拜託既有老師延後退休,或是聘任剛退休的老師回鍋再執教鞭,最糟的情況就是讓校內教師超時授課,把課堂時間平均分散在每位老師身上,但就會更加重老師負擔,形成惡性循環。

從偏鄉走到全國冠軍 卡巴迪國手陳詩涵獲總統教育獎
花蓮縣海星高中學生陳詩涵以對卡巴迪運動的熱情與堅持,從國中一路走到全國冠軍舞台,不僅成為卡巴迪現役國家代表隊選手,也獲得2025年總統教育獎的肯定。即將進入台東大學體育系就讀,她3日在畢業典禮上鼓勵台下學弟妹朝著夢想前進。陳詩涵從國中一年級開始接觸卡巴迪(觸碰性的團體競賽運動),媽媽當初是拒絕孩子參與這樣強烈的運動,也會擔心受傷或影響課業發展,但看到陳詩涵堅持與自律,從反對轉變為支持,媽媽說:「無論課業或運動,詩涵都很自律,還會利用假日打工、分擔家計。」陳詩涵表示,訓練過程雖然經過無數次的挫折,比賽也有輸有贏,但她熱愛這樣努力的自己。訓練過程中,感謝教練亓玟心、張致遠教導,訓練過程努力不放棄,平常課業也會叮嚀,運動與學業都同樣重要,很開心努力有被看見,也希望成為學弟妹的好榜樣。校方指出,陳詩涵在2023年與校隊代表學校參加總統盃全國卡巴迪錦標賽,勇奪高中女子組冠軍,更獲得2025年總統教育獎的肯定,現入選國家代表隊。學校昨舉辦畢業典禮,由校長陳海鵬授贈總統教育獎,引發全校師生歡呼。除了學校、家人,陳詩涵感謝台灣世界展望會的支持,展望會東區辦事處長李玉明指出,展望會在詩涵就讀國小時開始陪伴她,也見證她一路奮鬥的歷程。展望會每一份捐款都是茁壯孩子生命的開始,邀請社會大眾加入資助兒童行列,支持孩子穩定就學、健康成長、勇敢追夢。

葉丙成遭控涉圖利 他4點聲明回應:沒拿政府補助 教育部也說話了
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甫因捲入性平洩密案,主動請假接受調查。怎料,《鏡週刊》後來揭露,他在任內推動AI(人工智慧)教育賽事時,涉及未盡利益迴避之責,涉嫌圖利、自肥。對此,葉丙成今(3)日透過教育部聲明回應,他在上任教育部政務次長職務前,已退出過往參與的協會及公司職務,因此媒體報導皆不屬實。葉丙成最近因涉及揭露台大校園性別事件當事人個資,深陷輿論泥淖中。對此,教育部回應,葉丙成已主動請假1個月接受性評會調查小組調查,相關事件結果目前尚未出爐。教育部長鄭英耀後來也在接受媒體聯訪時強調,葉若遭查出不法情事,教育部絕不護短。怎料,《鏡週刊》報導提到,葉丙成擔任公職前參與多家文教機構,而他雖在擔任次長後已辭去相關職務,但相關的公司名稱卻頻繁出現在教育部各項AI教育賽事與數位學習標案中,恐未利益迴避,且有涉嫌圖利、自肥之嫌。葉丙成今天中午透過教育部發布4點聲明回應此事,他強調自己於4年前所創辦台灣素養教育協會,乃是針對偏鄉學校對素養教育的資源不足,結合當時公司員工與民間其他公司的CSR資源,一起進行偏鄉學校教師增能與教學方法精進的公益工作,而該協會創立至今,從未接過各級政府案子,也未曾有任何1筆政府經費,完全是結合民間企業資源一起去偏鄉做公益,「在去年加入教育部之前,本人與配偶已辭去台灣素養教育協會理事之職,完全退出協會之運作。」另一方面,成功大學教授蘇文鈺長年耕耘偏鄉,蘇文鈺為了讓偏鄉孩子也能學習AI素養,所以舉辦讓偏鄉孩子學習AI素養並學習應用AI素養的比賽。葉丙成有感於蘇文鈺幫助偏鄉學習熱忱,加上募款不易,所以他2023年所創辦的台灣素養教育協會,曾協助蘇文鈺向民間企業募款支持偏鄉孩子學習AI素養,擔任協辦的角色。葉丙成指出,台灣素養教育協會去年曾協助愛自造者學習協會舉辦AI競賽,具相關辦理經驗,因此本次列為協辦單位提供建議與諮詢,協助活動順利推動。葉丙成強調,教育部在本次總統盃AI素養爭霸賽案中,並未提供台灣素養教育協會任何經費補助,「本人未曾圖利台灣素養教育協會,媒體報導並非事實。」他進一步提到,本人自3年前卸下所創辦的「幫你優」公司CEO職務,歸建台大後,便不再參與該公司與子公司的經營、管理。該公司成立於11年前,當時的CEO也非本人,對方經會計師之建議後以境外公司為名義設立,而該公司在台灣公司經營均符合政府規定,「在本人上任教育部次長職務前,已將本人所持股份交由蕭奕弘律師事務所處理信託事宜。」此外,教育部也以聲明提到,教育部為了因應AI浪潮興起,積極推動「校校有AI」,培養全國學生對人工智慧的理解及運用AI工具進行程式設計與問題解決的能力。教育部推動以積木式程式工具、遊戲破關與競賽方式,引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AI素養,並強化跨領域統整與實作能力。教育部表示,總統盃AI素養爭霸賽係依補助作業規定辦理,經外部委員審查確認師資培訓、教材及使用平台計畫,具教育推廣功能與競賽實用性,教育部補助對象為愛自造者學習協會,經費用途為AI教學推廣與競賽平臺使用,教育部並未補助或支付任何款項予帕亞科技公司或其他廠商。教育部強調,本案所使用的競賽平台,於民國111年已辦理過示範賽,並於花蓮、南投、屏東、台東等縣市之偏鄉學校推廣使用,廣獲師生好評,現已可提供全國國中小學生以OpenID免費一年使用登入學習。該平台係參考美國MIT、Stanford等名校電腦教學方式所開發,結合OpenAI Gym與積木程式應用,支援Python、C/C++,並擴展Blockly程式積木,建立機器學習訓練及執行環境,亦提供離線版資源,協助教師進行教學。教育部澄清,關於台灣素養教育協會曾於民國113年與愛自造者學習協會合辦AI競賽,具相關活動辦理經驗,故列為本次協辦單位,提供活動建議與技術諮詢,教育部並未提供該協會任何經費補助。

超高齡社會易遭詐欺!詐騙集團覬覦「5兆元養老資產」
台灣2025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突破20%,高齡詐欺問題日益嚴峻,北市甚至有94歲阿嬤險遭投資詐騙。隨著戰後嬰兒潮陸續退休,約新台幣5兆元的退休金與養老資產成為詐騙集團覬覦目標,學者疾呼,政府應加強銀髮族的防詐措施,以免長者連棺材本都被騙光,造成更多社會問題。警政署統計,2024年全台詐欺受害人數達13萬2445人,65歲以上長者高達9335人,占約7.05%。尤以「投資詐欺」最為猖獗,被害人數高達4737人,幾乎占一半,其次為「猜猜我是誰」與「假冒公務員」詐騙,這兩類型的老人受騙占所有被害人皆超過30%,顯示高齡者對話術詐騙的辨識能力明顯不足。刑事局分析,高齡長者反應速度與判斷能力退化,加上資訊接收來源有限,對詐騙手法與最新話術缺乏了解。許多老人因晚輩工作繁忙,欠缺諮詢對象,易被歹徒利用恐嚇、利誘話術擊潰心理防線,陷入騙局。月前,94歲李姓阿嬤獨自到北市中山區某銀行臨櫃欲提領300萬元現金付「裝潢費」,行員察覺有異通報警方,員警檢視阿嬤手機內容,發現都是「飆股」及假冒財經專家助理的對話群組,確認阿嬤遭詐,員警和行員耐心規勸,才讓阿嬤保住積蓄。94歲還不是最老的詐欺被害案例,2022年新北市黃姓101歲人瑞,被靈骨塔詐欺面交11萬元,她到法院作證時都已103歲,連法官都不勝唏噓,人瑞記憶模糊,讓審理更困難。警方估計,老人被騙平均約70多歲,人口結構老化,未來8、90歲或人瑞被騙,只會更多。根據財經媒體統計,台灣戰後嬰兒潮世代正陸續步入退休高峰,保守估計300多萬人擁有100多萬退休金與養老資產,對詐騙集團而言,這是總額約5兆的巨大「財富蛋糕」。刑事局165反詐專線祕書莊明雄觀察,會被騙的老人大多是中產階級,退休年老後的孤單疏離感,讓他們特別容易陷入詐團的噓寒問暖騙局,加上資訊不對等、跟風投資的羊群效應,一旦被騙,恐怕連棺材本都沒了。刑事局則指出,臨櫃提、匯款的被害人年齡多大於55歲,警政署函發「遭詐徵候檢核表」提供金融機構行員及保全辨識可疑態樣,增加阻詐成效。針對銀髮族的宣導則強化與宗教、醫療院所、超商和村里社區結合,考量偏鄉、都會特性,客製化宣導。中正大學犯防系教授賴擁連也建議,政府要持續精進老人防詐對策,詐團難以根除,應著重預防被害。同時呼籲別譴責被害人,尤其老人遭詐後心靈脆弱,更需要同理心關懷。

臺大雲林分院成準醫學中心 最高檢察署邀馬惠明院長分享急診救護及偏鄉醫療經驗
最高檢察署與中華民國檢察官協會日前邀請臺大醫院雲林分院院長馬惠明演講,分享他整合資源與創新管理,他將資源不足的雲林分院升格為準醫學中心的管理心得。馬惠明致力推動偏鄉醫療改革,並實踐「醫界桃花源」的四大願景,包括提升量能、跨院合作、打造創新基地與匯聚人才。檢察總長邢泰釗表示:「我曾經在雲林服務過,親自體驗到臺大醫院雲林分院醫療人員對中部偏遠鄉民健康的重大貢獻!其中馬院長是兼具專業能力與仁心仁術的『仁醫中的能醫』,善用醫療政策擘劃全局,不斷創新突破現有制度,連結各項資源,全面性發揮醫療最大價值」。前臺大醫院雲林分院黃瑞仁院長指出:「馬院長對臺灣急診醫療有兩大貢獻,第一是建立到院前緊急醫療救護系統,使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OHCA)急救成功率從不到 1%提升至 10%;第二是參與規劃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設置、管理及法規修訂;這些制度救回許多人命」。馬惠明曾推動國內AED設置與高級救護技術員制度,致力提升到院前急救存活率,倍受醫界及民眾肯定。

杜絕兒虐悲劇!立院今審「兒托法」草案 時力聯合小黨籲落實改革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今(28)日審查《兒童托育服務法》草案,時代力量聯合台灣基進、台灣綠黨與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強化托育安全機制,包括監視影像上傳雲端、不適任保母記點淘汰、補足訪視人力、提升資訊透明及保母待遇等改革措施,防止類似剴剴案悲劇重演。時代力量黨主席王婉諭表示,草案應明定所有托育機構裝設監視設備,影像須上傳至政府雲端並保存30天,避免再出現「沒有畫面」的狀況。她強調,隱私與安全並非對立,這是保障孩子、家長與保母的三贏機制。王婉諭認為行政院版草案保母管理制度有所不足,僅針對重大違法行為,未涵蓋日常違規。她支持推動「違規記點制度」,對擅離職守、超收幼兒等違規情形累計記點,達標者應退場並公開名單。此外,王婉諭也指出,目前一線的訪視人力非常不足,一人需負責多達60名保母,無法落實輔導與監督。她主張專法應明訂訪視人力配置與專業職責,並推動保母評鑑制度,補足目前缺乏外部評鑑的重大缺口,讓家長能掌握保母的照顧品質,從源頭強化托育安全。王婉諭同時也呼籲,應立法保障保母定期調薪,因應人力老化與退休潮,同時建置公開資訊平台,揭示保母資歷、訓練紀錄與訪視結果,讓家長做出安心選擇。台灣綠黨共同召集人甘崇緯則指出,剴剴案凸顯臨時安置制度缺口,應加強安置人員訓練、建立日夜分工照顧模式,由社工把關遴選過程。他亦呼籲政府制定托育費用區間、改善待遇並鼓勵保母組工會,提供心理諮商、進修與法律支援,減輕壓力與職場風險。甘崇緯強調,偏鄉托育資源嚴重不足,法律應要求主管機關主動設立公托或補助互助托育,並運用閒置空間辦理,融合原住民族語言與文化,保障弱勢地區兒童受照顧與文化傳承的雙重權利。台灣基進祕書長吳欣岱指出,七成家庭為雙薪,托育非少數人的需求,而是全民關切議題。她認為,保母資格門檻低、品質參差不齊,應引入記點制度,並補強訪視人力與整體評鑑機制。她也呼籲公布保母不良紀錄於官方網站,供家長查閱,保障知情權。吳欣岱進一步指出,保母人力老化嚴重,應設計年資制度與工會參與的評鑑模式,讓工作更具吸引力。此外,兒虐事件的行政處理應更明確,如涉及刑事犯罪應即時報警與證據保全,防止關鍵影像遭到銷毀。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雲嘉黨部主任陳玥妗則強調,托育政策應以兒童權益為核心,不僅是幫助父母「減壓」,更要重視照顧品質與孩子的情感需求。她呼籲政策實施應落實《兒童權利公約》,將孩子視為獨立主體。陳玥妗最後指出,育兒對親職來說不應只是消費行為,家庭應是公共參與者,制度應支持共學、親子互動等多元照顧方式,讓每個孩子在愛與理解中成長、每個家庭在社會支持下育兒無懼。

新北偏鄉長者宮廟共餐補助難申請 議員籲放寬場地
新北市地廣,不少偏鄉地區沒有里民活動中心,要辦理銀髮俱樂部、老人共餐等活動,只能借用宮廟等場地。新北市議員林裔綺提到,雖然共餐有開辦費,但不少宮廟因不是合法場地無法使用經費,希望新北市放寬使用開辦經費。對此,新北市社會局長李美珍與民政局長林耀長則承諾研議。林裔綺提到,多數偏鄉地區的共餐活動都是辦在無償借用的宮廟集會所,不少宮廟等地因為設備克難,長者在舉辦共餐時常面臨沒冷氣吹、用地狹小等問題。新北市府雖有提供開辦費等經費申請,但宮廟集會所有些可能不是合法建築,因此無法申請,希望市府可以研議放寬申請條件,如果發現宮廟確實會定期借給里民當作共餐場地或銀髮俱樂部辦理活動使用,就讓它申請設備經費補助。瑞芳區龍鎮里長林文清說,偏鄉因為資源少,宮廟要走程序合法本身有一定難度,但偏鄉宮廟常是服務民眾的場所,在地宮廟申請程序上常有困擾,身為里長,真的希望市府針對這部分可以用更多元的方式協助,認為「法規適用都會和鄉下應該要有不一樣策略,不然很難照顧偏鄉民眾」。林耀長說,確實不少地方共餐活動,有時候辦在宮廟或是里辦公處,也會有企業提供場地,針對議員反映部分會再與社會局研議討論,也建議有些設備如提供長者娛樂的卡啦OK機是可以移動的,老人共餐可以多利用該類設備以減少辦活動的不便。社會局補充,新北市老人共餐以自發、自主、不拘形式模式辦理,為維護長者活動安全,有關銀髮俱樂部辦理場地需具有合法建物證明,倘該宮廟為合法建物,可向社會局申請辦理銀髮俱樂部1.0計畫提供餐飲及健康促進服務,該計畫可補助開辦費10萬元購置設施設備,營運滿3年後,第4年可申請充實設施設備補助5萬元。

施政滿意度奪金 陳其邁:拚到最後一秒回報市民
中國時報民調中心今(28日)公布2025年全國縣市施政滿意度調查,高雄市長陳其邁及台中市長盧秀燕蟬聯市長滿意度金獎。對此,陳其邁表示,做市長就是要以民為本、以人為本,自己任期剩下一年多的時間,高雄市政府依定會上緊發條,拚到最後一秒鐘,回饋、報答所有市民的支持。陳其邁致詞時表示,感謝支持以及市府團隊努力,因為他是補選選上的,就職時間比較短,在後面追著各位前輩比較辛苦,其實做市長是四個字:「披星戴月」,當然要「披星戴月愛著你」,能夠以民為本,以人為本,把市民放在最優先的位置,其他事情都不是那麼重要,再怎麼辛苦,一切都是值得。《中國時報民調中心》28日舉行記者會公布全國縣市施政滿意度調查。(圖/黃耀徵攝)陳其邁提到,高雄市面積非常的大,原住民的朋友也很多,有時候到山上走走,或者是到偏鄉地區,這種腳踏在土地上的感覺,是他從事公職30年來,最踏實的時間,市府團隊在嚴格、努力的監督下,能夠交出一張還可以的成績,非常感謝市民朋友的肯定。陳其邁說,自己任期剩下一年多的時間,現在要選市長的人,大概都已經開始準備摩拳擦掌,他們心中只有一個想法:「就是市長要趕快下來,換他們去當市長」。不過自己認為,一棒接著一棒,市政才能繼續往前,剩下一年多的時間,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做滿,「我相信各位在座的首長應該沒有人會提前離開」。陳其邁強調,高雄市政府一定會上緊發條,拚到最後一秒鐘,回饋、報答所有市民的支持。陳其邁也強調,區域治理其實不是只有一個城市,隔壁鄰居相互之間的支援合作也非常的重要,地方政府如此,行政、地方當然也是如此,地方的建設具有連續性,且涉及很多弱勢團體,期待立法院、行政院之間能好好協調溝通,地方首長藍綠的比例差不多,甚至藍比綠更多,所以有一條健全的行政立法互動機制,對於地方施政來講非常重要,所以如果能在彼此尊重、相互理性討論預算是人民所樂於見到的。

曾被酸「窮人撿角」…六龜高中生逆境上台大 再獲總統教育獎肯定
高雄市六龜高中應屆畢業生翼友福自幼父母雙亡,拉拔他長大的祖父母也在新冠疫情前後相繼離世,但他即便身處逆境仍勤奮向學,成功錄取台大社會學系,是該校首位考上台大的學生,不料竟遭酸民嘲諷「窮人上台大撿角」。如今翼友福榮獲2025年總統教育獎,不僅正面粉碎酸言酸語,也成為全校師生的驕傲。據了解,翼友福自幼雙親離世,由祖父母撫養長大,一路就讀六龜國小、就近入學六龜高中國中部。雖然可以入學雄中,翼友福為了照顧阿嬤,選擇留在六龜高中就讀。雖然家境困苦,翼友福卻積極樂觀,除了自學最喜歡的HIP-HOP和英文,也擔任高雄市第七屆少年代表,更參與客家青少年國際事務訪問團甄選,代表臺灣出國訪問。不幸的是,翼友福的祖父母在新冠疫情前後相繼離世,但他並未向命運屈服,即便身處逆境仍勤奮向學,更為了讓偏鄉得到更好資源,選擇台大社會系就讀,卻因此被酸民嘲諷「窮人上台大撿角」等。2025年總統教育獎獲獎人選近日出爐,翼友福赫然在列,用優異表現粉碎酸言酸語,成為全校師生的驕傲。六龜高中校長楊茂青表示,六龜高中位處偏鄉(教育部定義「極偏」),資源不多,翼同學每天放學後留校晚自習至9點,再返回宿舍自行打理生活起居;在校期間,翼友福成績名列前茅,爭取各項獎助學金維持生活,並積極參與各項校內外事務。楊茂青強調,感謝市府與教育局對偏鄉教育的持續關注與支持,未來將持續引進更多教學資源與輔導方案,陪伴每位學子在自信與希望中茁壯,讓偏鄉孩子了解每個人都能開拓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校長霸凌1/老師竟身兼4組長及工友 每天上班11小時、還要熬夜批公文
坐落於阿里山半山腰的嘉義縣立昇平國中規模不大,有19位老師、6個班121位學生,濃厚的原民住文化底蘊是他們最引以為傲的特色。但在這樣純真又樸實的校園裡,竟傳出校長霸凌、剝削老師,讓老師化身「1人學務處」承擔長期的高壓環境。弔詭的是,與校長交好的老師,卻能坐擁「爽缺」,擔任主任職卻毫無工作壓力,讓校園有如「宮鬥劇」。對偏鄉孩童有熱情的小青(化名)立志要為偏鄉的孩子帶來更多的教育資源, 懷揣著滿滿熱忱的她110年8月1日南下至昇平國中任職,當時的校長是現年約60歲的陳幸琪則給她2個選擇,當訓育組長或是教導主任,還沒有主任資格的小青只能選擇訓育組長1職,沒想到竟是一連串壓榨的開端。昇平國中前校長陳幸琪要小青一次擔任4個組的組長,還要兼任工友,陳已調任到水上國中。(圖/翻攝畫面)「當時我同時要擔任衛生、訓育、生教、體育4個組組長,還要負責教英文、家政、體育課!」回憶起當年過勞的工作環境,小青不禁潸然淚下。在這1年的壓榨下,小青平時8時就須到校上課,要站導護的時候甚至7時就需抵達,而工作繁重的她,幾乎每天都要待到晚上7時才能離開。下班後的小青還不能休息,經常把公文和業務帶回家中挑燈夜戰,她淚訴「有次我鼻血流不停,想請半天假卻被校長攔阻,她說流鼻血有何大不了?『請以校務為重』!」事後,小青好不容易從為時不多的下班時間騰出空隙去看醫生,當時的她在看完醫生後,望著手中的診斷證明書上面寫著「過勞」兩字,一陣鼻酸湧上心頭。然而,當小青以為自己的工作已經足夠繁重的時,校內的工友又突然離職,校長陳幸琪見狀不但沒有重新招聘工友,甚至以衛生組長的工作範疇為由,指定小青再承接工友的職責。小青被迫兼任工友打掃校園內各種場所,長期操勞下,手部罹患嚴重的筋膜炎。(圖/投訴人提供)小青向本刊記者痛訴「當時我用正當程序向校長提出,學校應申請工友,但她竟說:工友可能會性騷擾小朋友啊,所以我們不該把危險帶進校園」荒唐言論令小青瞠目結舌,而在陳幸琪的堅持下,小青只好再揹起工友的職責。在長期的高壓的工作環境下,小青不僅要靠安眠藥才能入睡,手腕也因各種粗活而患上嚴重的筋膜炎。反觀與陳幸琪交好的鄭姓老師,明明掛教導主任,工作量卻遠不如小青這個組長,僅須授課、行政會議等相較之下更為輕鬆的工作。小青回憶,有次向其尋求幫助時,對方竟回「我是代理老師,代理老師就是只代不理」讓小青是既委屈又無奈。本刊截稿前致電給陳幸琪校長詢問本案的回應。陳幸琪表示,先前媒體的報導為不實報導,其在校時曾多次透過行政協行對小青提供幫助,當時的教導主任也有試圖提供協助,一切皆是依法行政。針對判決,她則表示立場與法官不一樣,但仍尊重司法判決。本刊截稿前也致電詢問昇平國中現任校長孫佩璟的回應,但未成功接通。◎尊重身體自主權,請撥打113、110。◎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精神虐待、性騷擾、性侵害,請打110報案再打113找社工。

看病不會像「無頭蒼蠅」 專家籲:健保改革先做好醫療網
全民健保今年30歲,賴清德總統日前拋出「各區自管總額」的改革構想。專家分析,重點在服務、而不是給付,醫療院所應「先合作再分工」,先把醫療網做好,再獎勵合作行為,讓醫療院所把病患顧好,就有機會得到更多收入,民眾看病也不會像「無頭蒼蠅」。若要推動支付制度改革,預估得耗費10年以上,並非一蹴可幾。對於賴清德總統提出改革構想,未來各區域自己管理收到的保費,區內各層級醫療院所共同管理健保費用,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認為,健保精神為風險共擔,只對受薪階級收取保費,偏鄉受薪階級不多、長者多,能收的保費少,醫療需求卻高,讓偏鄉資源流失更快。奇美醫院總院院長林宏榮表示,台灣醫療體系碎片化,區隔重重,民眾是在破碎的系統裡自行掙扎找出路,有時民眾一次看病看不好,只好到其他院所就醫。林宏榮指出,賴清德總統曾分享,赴美進修期間發現當地的區域醫療系統能夠提供完整的服務,他希望台灣也能朝此方向前進。總統日前拋出的改革構想,重點不在給付,而是在服務的體系,當各分區的醫療機構能做好整合,民眾看病也不會像「無頭蒼蠅」。林宏榮認為,醫療院所應「先合作再分工」,而不是「先分工再合作」,醫療的重點是轉診合作,不是分你是基層,我是地區醫院、區域醫院、醫學中心,而是共同照顧好病人,建議打造區域化的醫療體系,讓病患不管上轉、下轉都順利。「區域醫療聯盟」的概念須先建立起合作關係,得靠醫事司、衛生局整合醫療網內的院所。接著是健保獎勵合作行為,當醫療機構把病患照顧好,吃更少的藥物,就有機會得到更多收入。林宏榮舉例,英國家庭醫師制度是在醫療院所達到指標後提供獎勵,有助避免醫院為防止虧損而「挑病人」。若台灣要推動支付制度改革,並非一蹴可幾,推估得耗費10年以上時間。

三峽車禍揭高齡駕駛風險 劉書彬籲交通部建立回訓制完善交改
新北市三峽日前發生一起78歲高齡駕駛不明原因暴衝造成三死的重大車禍,震撼全台。該事件不僅暴露道路安全管理的漏洞,更凸顯我國在高齡駕駛與駕訓制度上的結構性失能。為此,「行人零死亡聯盟」與「下一代人本交通促進會」今(25日)於交通部前集會,提出建立駕照全面回訓制度、完善鑑別機制等訴求,要求政府正視交通改革的急迫性。民眾黨立委劉書彬也到場聲援,並提出具體政策建議。為了守護下一代行人的安全,民團發起「保護下一代:交通工程改革,駕照全面回訓」遊行,號召全民上街頭,力促交通改革,並提出了3大訴求。其中包括駕駛人全面回訓練、改革高齡換照制度以及落實交通工程改善,於通學區建設減速帶,以減少事故發生率,真正落實「人本交通」的願景。民眾黨代表劉書彬出席該集會發表致詞時指出,對於三峽車禍的不幸事件,民眾黨向罹難者致哀,也肯定民間團體長期推動交通改革的努力。然而,總統賴清德在擔任副總統時曾出席「還路於民」遊行,聲稱要推動交通改革,但上任以來卻毫無具體作為,讓人失望。她指出,交通部長陳世凱雖在事故發生後迅速提出三點改革,但內容缺乏周全配套。例如下修長者換照年齡至70歲卻忽視健康老人的權益,形同污名化;駕照回訓僅針對機車族,未強調「反應能力」;主動繳回駕照可享 TPASS 優惠,卻無視偏鄉缺乏公共交通的現實。她呼籲交通部,制度改革應納入所有用路人的需求,並比照日韓等國,研擬完善的駕照回訓制度。

女教師花蓮任教不幸遇害 今辦2場追思活動千人送別
「蔡老師,回家了!」29歲蔡姓女老師去年8月自願到花蓮偏鄉任教,不幸於本月17日遭殺害,消息傳回她從小生長的台南永康成功里讓鄰居親友震驚不捨,母校永仁高中師生設計「微笑天使」看板,繫滿黃絲帶與紙鶴,24日舉辦2場追思活動,已近千人報名要送她最後一程。成功里長曾文俊得知蔡老師噩耗,久久難以平復心情,「她一路在社區成長、求學,我就像是看著她長大。」他說,蔡老師國、高中都在永仁就讀,成大中文系畢業後考上教職,先後在市區2所國中代課與實習,去年4月花蓮大地震後,蔡老師有感於偏鄉教育資源不足,主動申請到花蓮秀林任教,「她其實可以不用離家這麼遠的…」曾文俊說,蔡老師遺體完成相驗後,19日晚間回到台南,讓家人見她最後一面,他則在20日邀集永康區公所、永仁高中、社區主委及多位民代等各界關心蔡老師的人士一起到蔡家慰問致哀,眾人也同步協助籌辦治喪事宜。其中,永仁高中在校長余月琴和學務主任策畫下,全校師生設計「微笑天使」看板,繫滿黃絲帶與紙鶴,24日市召會追思告別聚會上,由學妹獻給蔡老師,除表達不捨和懷念,也感佩蔡老師相信「教育能翻轉命運」的大愛。蔡老師為家中長女,蔡母因病緣故,在女兒遇害這天甫經歷長達10小時手術,術後方知慟失女兒,拖著病軀哭求醫師讓她出院回家見女兒最後一面,讓旁人不忍也鼻酸。曾文俊提到,蔡老師猝然離世,帶給身邊人無限感傷與不捨,但也希望讓大家重視偏鄉教育資源匱乏、社會存在治安死角等嚴肅議題,該里每半年皆印製里刊贈送每戶里民,更將特別記錄蔡老師短暫而美好的29歲人生,「蔡老師,從妳身上,我們明瞭溫柔是一種力量,這份溫柔力量一直存在我們每個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