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氣
」 天氣 氣象署 冷氣團 鋒面 北部
周末高溫上看34度「連4日炎熱」 下周三鋒面掃台「大雨轟炸」
高溫悶熱持續籠罩台灣,隨著微弱鋒面與西南風影響交替,週末起至下週三,全台天氣變化頻繁,不僅午後局部地區會有短暫陣雨,下週中鋒面通過時更有明顯降雨與氣溫轉涼的可能。氣象專家吳聖宇在FB粉絲專頁表示,今(19)日台灣受西南風帶入暖濕氣流影響,高溫普遍上看30度,中南部更可能出現32至34度的高溫,天氣已頗具夏季氛圍。20日微弱鋒面仍在大陸上空,台灣處於鋒前暖空氣籠罩之中,各地雲量增多,白天高溫維持偏高,午後至晚間中北部、宜蘭到花蓮一帶的山區及北部與東北部平地有局部短暫陣雨,雨勢雖小,但建議外出仍備妥雨具。至於21日,鋒面將於下午至晚間掠過北台灣,然而其結構鬆散、水氣不足,對降雨的貢獻不大。不過,由於大氣條件不穩,再配合白天熱力作用,週日下午起中北部與花東山區及部分平地仍有短暫陣雨機會。此外,海面也可能有對流雲系發展,但對陸地影響應屬有限。氣溫依然偏高,各地高溫維持在30至33度之間,提醒民眾外出活動應穿著透氣衣物,注意補水。天氣風險公司氣象分析師廖于霆也在FB粉絲專頁說明,19日白天各地普遍多雲或多雲時晴,中午前後悶熱感明顯,午後中北部山區因熱對流發展,有機會出現短暫雷陣雨。若有前往山區活動的規劃,應注意自身安全,並隨時留意氣象變化。22日至23日鋒面暫時北移至江蘇、浙江一帶,台灣再度回到西南風主導的暖空氣環境,各地以晴時多雲為主,白天高溫可能升至34度,早晚溫差則較大,低溫約在22至23度之間,整體感受如同盛夏。接下來的天氣轉折點落在下週三(24日)。吳聖宇預測,當天將有一波明顯鋒面自北往南通過台灣上空,屆時各地將轉為陣雨或雷雨的天氣型態,且不排除局部地區出現短時強降雨的可能,同時氣溫也會略為下降,暑氣稍歇。鋒面通過後,週四至週六(25日至27日)這段期間,華南雲雨帶將東移至台灣上空,預期全台天氣型態轉趨不穩,降雨機率提升。吳聖宇表示,這段時間除了需持續觀察雨勢變化外,目前也有跡象顯示,屆時可能伴隨稍強的冷空氣南下,有機會造成氣溫明顯下降,但具體降溫幅度與影響程度仍需後續觀察預報更新。

今熱如夏!明水氣增加將變天 下週2鋒面報到「這天雨勢最大」
氣象署指出,今天(17日)台灣附近為偏南風,各地大多為晴到多雲,東半部地區、恆春半島及午後山區有零星短暫陣雨;白天舒適溫暖,西半部高溫可達31至32度,東半部則約27、28度,各地低溫約18至21度,早晚偏涼,日夜溫差大。明日起鋒面接近,北台灣率先有「局部短暫陣雨」,其它地區為多雲;溫度方面北部21至31度、中部22至32度、南部23至32度、東北部20至29度、東部21至28度、東南部22至28度。氣象專家吳德榮在「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的「洩天機教室」專欄表示,明天(18日)持續暖熱,大氣漸不穩定,山區及北部平地,午後偶有局部短暫陣雨的機率;週六(19日)鋒面接近,持續暖熱,山區午後及北部平地,偶有局部短暫陣雨的機率。吳德榮指出,週日(20日)下午起「微弱鋒面」影響,局部地區轉有短暫陣雨或雷雨的機率,仍偏暖。下週一、二(21、22日)天氣好轉、氣溫偏高、「暖熱如夏」。下週三至週六(23至26日)另一波鋒面南下,再轉有局部陣雨或雷雨,天氣轉涼,這波持續的時間久,也很不穩定,期間發生「劇烈天氣」雷擊、強風、瞬間強降雨的機率高,不過時間仍久還需觀察。氣象專家林得恩表示,未來10天估計前後會有2道鋒面接近或通過台灣,週六(19日)晚間至週日(20日)第1道鋒面南移,當下環境量場分佈情形,加上鋒面位置稍稍偏北,導致累積降雨無法有效集中,「會有降雨,但雨要下很劇烈的機會偏低。」下週二(22日)晚間,第2道鋒面接近並快速通過,23日(下週三)晚間起,鋒面南壓並滯留於巴士海峽北部。由於這波鋒面環境條件良好,鋒後又有強冷空氣輻合,研判22日晚間起,發生豪大雨機率高;全台都有降雨機會,其中,又以中部以北、東北部地區及中南部山區的降雨強度將會是最高,降雨還會持續個好幾天,目前評估23日的雨勢最大。

陸全國罕見大風、暴雨 專家驚曝背後原因
人間四月天的周末,由北至南,異常天氣正影響全國不少地區。4月11日,大風+強對流+暴雪+沙塵暴+暴雨,大陸中央氣象台五預警齊發。4月10日,北京發布近10年來首個大風橙色預警,12日,15條軌道交通地面高架線路區段停運;4月11日晚,上海雷電大風預警高掛;4月11日6時至12日6時,河南鄭州、洛陽、信陽、駐馬店等地40個國家氣象觀測站最大風速達到或突破4月歷史同期極值;漫天黃沙吹起,不只影響內蒙古,甚至影響到四川。據《南方週末》報導,這些跨區域的異常天氣,背後有一個共同推手——東北冷渦。相較於「副熱帶高壓」「熱帶氣旋」等耳熟能詳的天氣系統,冷渦的知名度沒那麼高,可理解為在高空旋轉的冷空氣「漩渦」。東北冷渦活動於中國東北地區或其附近的高空,坐鎮東北,卻能「攪動」華北地區乃至江浙等地區的天氣。中國氣象局瀋陽大氣環境研究所副所長李得勤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許多極端天氣背後都有東北冷渦的影子。」東北冷渦具有多變的情緒,一年四季都能發作——易誘發暴雨、冰雹、雷暴、短時大風甚至龍捲風等強對流天氣,還可能引發沙塵、強降雪等災害性天氣。隨著氣候變化,氣象學家們發現,東北冷渦的影響越來越大、越來越「不可捉摸」。為了攻克東北冷渦的預報難題,2019年,依託中國氣象局瀋陽大氣環境研究所的東北冷渦研究重點開放實驗室成立;2021年,中國氣象局開始像颱風一樣,為東北冷渦編號。4月12日早晨,不少「等風來」的北京居民打開窗戶,發現風平浪靜,鳥語花香。臨近中午,風力開始加大。中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馬學款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風力如此大的原因是:此次冷空氣勢力較強,而此前華北地區氣溫明顯上升,冷暖氣團交接的鋒面氣壓梯度大,形成地面的強風。而風力最大的時段往往發生在白天特別是午後,因為這一時段熱力條件較好,空氣上下層交換較劇烈,會將高空大風的動量下傳到地面,進一步加強風力。雖然華北春天刮大風不是新鮮事,但如此強烈的大風仍不多見。馬學款說,在春季強冷空氣來襲時,華北地區經常會出現10級的陣風,但出現12級以上陣風的情況非常少見。破壞性超強的極端大風不會普遍出現,往往發生在山區山口、樓宇之間等容易產生「狹管效應」的地方。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東北冷渦致災機理及預報關鍵技術」項目首席科學家肖子牛介紹,本次影響大陸全國大範圍的冷渦就是常說的「東北冷渦」。「春季出現冷渦並不罕見,但像此次這樣強度大、位置偏南的冷渦比較少見,屬於近年來偏強的一次冷渦過程。」肖子牛說。肖子牛解釋,這次東北冷渦的出現,主要是因為高空大氣環流發生了強烈擾動。4月以來,東北地區以東的西北太平洋上空一直有一個強大的高壓帶,就像一堵「空氣牆」一樣穩穩佇立。這堵「牆」向北延伸到極地,把極地渦旋推向位於北冰洋的新地島,並在東歐平原上空劇烈地製造波動環流,這種波動的能量一路向東傳播,影響到西西伯利亞和蒙古高原一帶,使高空的「脊」和「槽」系統(相當於氣壓的起伏)迅速發展。在這些高壓的「圍堵」和上游強勁能量的共同作用下,東北地區上空就形成了這次非常強的冷渦。東北冷渦通常出現在中國大陸東北地區上空,尤其是春末到夏季最為活躍。冷渦中心大多出現在蒙古高原背風坡的大興安嶺和東北平原。根據冷渦中心的地理位置,氣象專家把東北冷渦細分為南渦、中渦和北渦三種。馬學款解釋,東北冷渦逆時針旋轉,自西向東移動。當冷渦形成後,移動速度會變慢,位於冷渦西側的偏北氣流不斷引導冷空氣補充進入,冷渦對一個地區的影響時間也會因此延長。這正是為何北京等華北地區的大風將從11日夜間持續至13日。除了持續時間長,大風的極端性也很強。北京市氣象台首席預報員雷蕾稱,北京市部分站點可能會接近或突破1951年以來歷史同期4月的大風極值。11日晚,北京門頭溝監測到13級陣風。這樣級別的大風,可以吹倒直徑30cm左右的樹木、廣告牌、簡易搭建物等。東北冷渦除了影響東北和華北地區,華中、華東等地的強降水和強對流天氣也有它的「貢獻」。中國氣象局瀋陽大氣環境研究所副所長李得勤介紹,東北冷渦會和其他天氣系統聯合,影響華中、華東等地。東北冷渦可以與歐亞中高緯度阻塞高壓、東亞夏季風、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相互配合,共同影響冷暖氣流的對峙位置,進而影響中國大陸夏季的主雨帶分布和移動。例如,長江流域梅雨降水量背後就有東北冷渦的影子。東北冷渦對農業、交通、電力等都有威脅。肖子牛介紹,冷渦會導致大範圍的降溫和低溫冷害,在春季可能影響農作物出苗,在夏季如果冷渦活動頻繁,還可能影響糧食作物的灌漿期,出現「啞巴災」——外表看不出異常,但產量會大幅下降。歷史上的極端天氣,有的正是受到冷渦影響。2019年,遼寧省鐵嶺市開原市遭遇歷史罕見龍捲風天氣,最大強度達到「超強」級別的四級。四級龍捲風的陣風風速達17級以上,破壞力巨大,能夠夷平房屋、扭曲鐵塔,甚至將重型物體捲入高空。此次災害造成7人死亡,190餘人受傷。東北冷渦還能與多種天氣系統相互作用,導致更極端的天氣。李得勤稱,東北冷渦通過與西風帶、副熱帶、熱帶系統相互作用,對中國大陸主雨帶的位置和強度均有影響。例如,當東北冷渦遇到近年來增多的北上颱風,一冷一熱兩股天氣系統相遇,帶來持續更久、強度更大的極端降水,極易形成洪澇災害,對東北、華北產生很大威脅。雖然東北冷渦的破壞力強大,但目前人們對它的認識仍然不夠全面。「東北冷渦的異常變化與全球變暖有密切關係。」肖子牛說,關於全球變暖背景下東北冷渦多尺度變化特徵和驅動機制,氣象學家們仍然不完全清楚。李得勤介紹,1960年代,東北冷渦帶來年降水量平均約為45mm,約佔初夏總降水量的61%;2001年以來上升到63mm左右,約佔初夏總降水量的70%。2021-2022年,由於東北冷渦引發的強對流天氣,東北地區初夏降水量甚至超過了近年來汛期的平均降水量。「只要有東北冷渦出現攪局,各類天氣預報的準確率都會明顯下降。」肖子牛稱。目前東北冷渦的預報準確率並不穩定,在東北冷渦致災天氣發生的位置、強度演變等方面還存在較大不確定性。而且,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東北冷渦的活動範圍、活躍的時間和演變規律都呈現出一些新的特徵,增加了預報的難度。「儘管我國氣象工作者對東北冷渦已經有了長期的研究,但是由於受大氣、地形地貌等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其活動範圍、頻次、強度和生命周期十分複雜。」肖子牛表示,東北冷渦活動具有較強的非線性特徵,加之常常與多種天氣產生相互作用,進一步加劇了其形成過程的複雜性與多樣性,其中的科學機理有待進一步探究。如今,科學家們對東北冷渦的研究正不斷深入。肖子牛介紹,為突破東北冷渦影響下預報準確率不高的瓶頸,在科技部重點研發項目的支持下開展科技攻關,目前已經初步揭示了一些東北冷渦演變的規律,並將數值預報模式發展和AI技術應用相結合,形成了一批對東北冷渦導致的災害的預報預警新技術。這些科研進展還在不斷充實和完善,需要在未來預報實踐中檢驗和改進。

全台驟降10度!明顯轉冷 專家曝好天氣持續到「這天」
12日鋒面掃台灣,為不少地區帶來雨勢。氣象署表示,13日全台氣溫驟降,跟12日相比最高溫差達10度。專家也說,「目前來看這樣子普遍晴到多雲的穩定天氣有機會持續到下週四。」天氣風險公司分析師歐宗學在《天氣風險 WeatherRisk》發文,「這波東北季風帶來較乾冷的空氣,各地氣溫相較昨天以前都明顯轉冷,雖然並不像冬季那樣有極端低溫出現,不過在短時間內的氣溫驟降影響仍然會相當大。今天北部一整天都是偏涼稍冷的氣溫,外出要記得穿件外套。往中南部走氣溫會回升、比較舒適一些,南來北往也要留意氣溫差異。」歐宗學指出,「而除了乾冷空氣,也有境外污染物隨著東北季風南下,目前北部地區已經開始受到影響,PM10、PM2.5等粒狀污染物濃度明顯提高,預估空品普遍都有機會達到橘警甚至是紅害等級,中南部地區稍晚也會陸續受到影響,空品都有轉差的趨勢。」歐宗學說,「明天這波東北季風就會減弱,環境水氣則偏少,預估各地都是晴到多雲天氣,降雨機率低。氣溫相較今天則會明顯回升,但要注意清晨時段還是會有較低溫出現。環境風向會轉為偏西至西南風,仍然會有機會帶來境外污染物,且除了粒狀污染物以外,由於光化反應變得明顯,臭氧濃度也會升高,仍然要注意空氣品質不良的影響。」歐宗學指出,「目前來看這樣子普遍晴到多雲的穩定天氣有機會持續到下週四,期間只有東部偶有較多雲量及零星短暫雨機會。下週五以後水氣會再次增多,但影響的範圍不大且水氣量有限,短時間內暫時沒有像昨晚那樣的大雨發生機會。」前氣象局長鄭明典發文,「很大的低氣壓雲系!臺灣還在雲系覆蓋下,但是最不穩定天氣時段已經過去了!」氣象專家吳德榮也在《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專欄中指出,最新歐洲模式模擬,明至週三(14至16日)移動高壓影響,各地白天「晴熱如夏」(高溫升至32度以上、南部更達35度),清晨有輻射低溫,日夜溫差很大(超過15度);相對濕度極低、少見的「天乾物燥」,也應注意。週四、五(17、18日)高壓迴流影響,各地多雲時晴,持續「暖熱如夏」,西半部清晨容易起霧;週五、山區午後有局部短暫陣雨的機率。週六(19日)鋒面接近,天氣暖熱,午後有局部陣雨的機率。

重慶1晚驚現6000次閃電!雷暴誘發哮喘危機 一醫院「4小時310人就醫」塞爆急診
近日,中國各地天氣變化劇烈,沙塵暴、強風、冰雹紛紛登場。4月11日凌晨,中國大城重慶市多地迎來雷雨天氣,據中國氣象部門統計,截至11日早上6點,重慶市當日雷電活動次數超過6000次,伴隨而來的,是一場突襲全城的「呼吸危機」。以重慶市醫科大學附設第一醫院為例,短短4小時內接診了310名「雷暴哮喘」患者,不僅急診室內塞爆,現場更是咳嗽聲、喘息聲與雷聲交織,讓大批醫療人員疲於奔命、徹夜未眠。據陸媒《上游新聞》報導,家住重慶市江北區的何女士此前一直患有鼻炎。4月11日凌晨窗外風雷大作,何女士隨即出現咳嗽症狀,且愈發嚴重,甚至影響到呼吸,無奈之下只好緊急就醫。經過檢查,何女士是因為雷暴天氣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反應,也就是俗稱的「雷暴哮喘」,因此緊急住院治療,直到11日白天,何女士的狀況才逐漸穩定,但仍需留院觀察。據了解,「雷暴哮喘」是指在雷雨天氣中出現的支氣管氣喘急性發作狀況,多發生在花粉季節,局部地區會有氣喘大規模爆發的現象,主要臨床表現為咳嗽、喘息氣促、呼吸困難,嚴重者可危及生命。重醫附一院急診醫學科副主任趙林解釋,在雷暴來臨前的冷空氣和強風,會將地面的花粉和黴菌顆粒帶入雲層,在由雲層中的水分和閃電使花粉顆粒和黴菌顆粒爆裂,釋放出更小的微粒。這些花粉微粒因為顆粒很小,很容易進入人體呼吸道引發不適,進而導致哮喘。據了解,季節性花粉過敏引起的季節性過敏性鼻炎,是雷暴哮喘最敏感的危險因素,雷暴哮喘患者中,季節性過敏性鼻炎的盛行率高達60%至99%。據重慶市醫科大學附設第一醫院統計,該院自當天凌晨1點起至5點,短短四小時內共接診了310名雷暴哮喘患者,而重慶市中醫院急診ICU南橋寺院部的主任也指出,該院急診科在當天凌晨1點至4點接診了120名患者。據重慶市醫科大學附設第一醫院統計,該院自當天凌晨1點起至5點,短短四小時內共接診了310名雷暴哮喘患者。(圖/翻攝微博)醫生提醒,當出現雷暴天氣時,應盡量關好門窗,待在室內,減少花粉暴露。雷雨結束後也要待在室內一段時間。有哮喘、慢性氣管炎等基礎疾病的人,可以使用家中常備的氣霧劑來緩解症狀。若出現較輕的過敏症狀,則可以口服抗過敏的藥物,但必須注意,若症狀持續加重,就要趕緊就醫。

鋒面雨炸全台!9縣市豪、大雨特報「這時才趨緩」 民眾驚:像颱風天
今(10日)上半天鋒面快速通過,全台各地出現明顯降雨,中央氣象署發布大雨特報及大雷雨即時訊息,提醒民眾注意短延時強降雨、雷擊及強陣風等劇烈天氣現象。苗栗以北地區及台中、南投山區降雨將持續至晚間,部分地區山區更出現暴雨現象,氣象署呼籲當地居民提高警覺、遠離溪流,慎防溪水暴漲、坍方及土石流。氣象署指出,今日鋒面通過使降雨機率明顯上升,中部以北雨勢尤其明顯,並伴隨局部大雨與雷雨,花東及南部地區則以山區為主,有短暫陣雨機率。隨著鋒面移動,預計今日下半天雨勢將逐漸趨緩,僅剩山區與花東地區仍有零星降雨,其他地區轉為多雲。晚間雲層再度增厚,水氣仍偏多,整體天氣不穩定。在氣溫方面,受降雨影響,中部以北地區白天高溫下降約2至4度,僅約25至28度;南部及台東地區則仍可維持在29至32度之間。全台夜晚至清晨低溫普遍落在20至22度之間。氣象署也持續針對基隆市、台北市、新北市、新竹市、新竹縣、苗栗縣、台中市與南投市發布大雨特報,桃園市則是豪雨特報,提醒民眾注意雷擊及強陣風,低窪地區慎防積水,山區慎防坍方及落石。此外,氣象署針對「基隆市、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宜蘭縣」發布大雷雨即時訊息,持續時間至11時30分止。目前包含台北市士林區、新北市新店、三峽、烏來等山區,以及宜蘭縣頭城、礁溪、桃園市復興區、台中市太平區等地,已出現山區暴雨,氣象署也籲請當地居民迅速撤離危險地區。許多網友也在社群平台分享風雨照片,驚呼「今天是不是颱風天?」、「中壢雨用倒的,跟颱風天一樣,又淹水了」。根據《ETtoday新聞雲》的報導,氣象署預報員林定宜表示,這波鋒面預計下半天逐漸減弱,明(11日)為兩波鋒面間的短暫空檔,整體天氣稍有回穩,但北部仍有零星降雨,午後山區也可能出現局部短暫雨。周六起另一波鋒面接力來襲,預估各地再次出現短延時強降雨,中部以北、東北部與南部山區須防局部大雨。周日東北季風增強,全台略為降溫,下周一雖冷空氣減弱,但受輻射冷卻效應影響,早晚溫差仍可達10度以上。

白天中北部氣溫飆至30度 午後全台慎防雷雨
中央氣象署預報員林秉煜表示,今(9)日各地天氣仍偏暖,高溫可達攝氏30度,但從今晚開始受鋒面通過與華南雲系東移影響,全台天氣將轉趨不穩,尤其馬祖及中部以北地區更需提防短延時強降雨與局部性大雷雨的出現。而週末還會有另一波鋒面接力,雨勢會更加擴大。根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指出,林秉煜表示,9日白天中部以北山區氣溫可能攀升至30度,其他地區亦在26度左右。9日晚間起晚開始,花東近海與山區會零星降雨出現。10日白天,中部以北與馬祖降雨將趨明顯,伴隨短時強降雨與雷雨,其他地區也可能出現陣雨情形,預估到10日晚間後降雨才會漸緩。但林秉煜也提到,天氣回穩的時間不長,11日整體降雨情形雖減少,然而天氣仍不穩定,花東及各地山區仍有局部降雨。接著在12日會有第二波鋒面接力通過,各地再度迎來一波更大範圍的降雨,南部、中部以北及東半部地區都會受到影響,尤其部分地區須留意短時強降雨發生。林秉煜表示,13日當天的降雨會因鋒面通過與東北季風南下而逐漸趨緩,但冷空氣影響明顯,將造成明顯降溫,屆時各地氣溫將下滑約4至8度,天氣轉為乾冷。到了14日至15日整體天氣才轉趨穩定,但早晚溫差仍大,民眾注意保暖。在降雨方面,氣象粉專「林老師氣象站」也發文表示「今日帶傘;白天防曬、晚上防雨!」文中表示,今(9)日天氣,前後分別受鋒面接近及通過影響。白天台灣適位於鋒前大暖區,各地高溫顯著;估計中北部地區最高溫在攝氏30至32度之間,南部地區最高溫也在攝氏30度以上,東部及澎湖地區最高溫在攝氏26至28度,金馬地區最高溫則在攝氏23至25度之間。9日晚間會由於鋒面前緣到達,環境水氣開始增多,降雨機會同步增大。至於,伴隨雷電等劇烈天氣現象的發生,評估北部及東北部地區會在22時左右,時間最早。10日清晨08時前後,會再擴增至中部以北地區;10日中午左右,南部地區也有機會,不過發生時間很短。整個降雨趨緩、鋒面遠離,要等到10日的下午至晚間;評估這波鋒面停留時間並不長,前後不到1天。

明仍好天氣!周六水氣增 下周華南雲系到「雨勢一陣陣」
今天(3日)是清明節連續假期首日,中央氣象署表示,台南以北地區大致是晴到多雲的天氣,東半部、高屏地區與各山區雲量較多,午後山區可能有零星降雨,明天(4日)水氣依然偏少,僅東半部及恆春半島有零星短暫雨,但從後天(5日)起水氣將逐漸增多,北部與中南部山區降雨機率提高。另隨著冷空氣減弱,各地白天溫暖,但需留意早晚溫差。氣象署表示,今天台南以北地區大多為晴時多雲的天氣,而東半部、高屏地區及各山區雲量較多,午後山區局部可能有零星降雨。清晨受大陸冷氣團影響,各地天氣偏冷,不過白天冷氣團減弱後,氣溫會明顯回升,整體天氣較為穩定。至於明天水氣依然偏少,各地大致維持多雲到晴的天氣,只有東半部地區與恆春半島偶有零星短暫雨,午後新竹以南的山區也有可能出現短暫陣雨。但從後天起,水氣逐漸增加,東半部地區、恆春半島以及中南部山區將陸續出現局部短暫雨,尤其是周日(6日)水氣更為豐沛,北部、東半部、恆春半島與中南部山區的降雨機率更高。天氣提醒。(圖/氣象署提供)另在下周一至下周四(7日至10日),受到華南雲系影響,中部以北、東半部地區、恆春半島及南部山區可能出現短暫陣雨,其他地區則以多雲天氣為主。氣象署提醒,屆時降雨並非持續不斷,而是隨著雲系移入時產生間歇性、一陣一陣的降雨,天氣將呈現時晴時雨的變化。未來降雨趨勢。(圖/氣象署提供)溫度方面,今天清晨中部以北及宜蘭低溫約在12至15度,南部及花東約15至17度;白天高溫西半部約24至28度,東半部約22至25度。明天白天高溫持續回升,中部以北約25至27度,南部約26至29度,東半部約22至25度。後天至周日,北部及東北部氣溫約16至24度,中部17至27度,南部19至29度,花蓮17至23度,台東19至25度。下周一至下周四,北部約17至28度,中部18至29度,南部20至31度,宜蘭17至25度,花蓮19至26度,台東20至28度。一周溫度趨勢。(圖/氣象署提供)氣象署提醒,後天至周日,各海面風浪偏弱,適合海上活動,但下周一至下周二,北部海面、台灣海峽北部及巴士海峽風力稍增,最大陣風達8級,浪高約1至2米。9日風浪趨緩,在下周四又將再度增強,尤其是北部與東南部海面,浪高仍達1至2米。下周日晚至下周二馬祖地區易有局部低雲或霧影響能見度,往返旅客需特別留意。清明時節天氣概況。(圖/翻攝自「報天氣-中央氣象署」臉書)

今轉乾冷!清明連假天氣一次看 下波變天「雷雨連炸4天」時間曝
大陸冷氣團持續發威,今(2日)氣溫仍偏冷,水氣逐漸減少,僅東半部地區、恆春半島有局部短暫雨,西半部山區也有零星短暫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明(3日)白天起氣溫回升,不過下周又要變天迎雷雨。中央氣象署表示,受到大陸冷氣團影響,今天各地早晚較冷,北部及東北部白天天氣偏涼,預估中部以北及東北部低溫約12至13度,其他地區15至17度,竹、苗及新北須留意10度左右或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氣象署預報員劉沛滕指出,明天白天起冷空氣減弱、氣溫回升,須注意輻射冷卻造成的局部低溫,僅東半部有零星降雨,周五(4日)則為穩定天氣;周六(5日)水氣逐漸增多,東半部、恆春半島有局部降雨,北部也有雨勢的發生;周日至下周二(6日至8日)北部降雨機率再提高。氣象專家吳德榮今天在「洩天機教室」專欄中提及,根據最新歐洲模式(ECMWF)模擬顯示,清明連假頭2天(3日、4日)天氣穩定,氣溫逐日回升,北部高溫升至27度、南部高溫達30度以上,北舒適南微熱,清晨微冷。吳德榮說明,清明連假末2天(5日、6日)及下周一(7日)有華南雲系東移,各地雲量逐日增多;周六大多為穩定的中層雲,局部山區偶有微量飄雨的機率;周日、下周一雲層略增厚,各地雲量多、局部山區飄雨的機率提高,但影響仍很輕微;下周二至下周五(8日至11日)短波伴雷雨盛行,又進入晴雨快速更迭、易起霧的春天型態。

清明連假早晚溫差大「南部上看30度」 雨神這天報到北東溼答答
中央氣象署指出,明天(2日)受大陸冷氣團影響,各地早晚偏冷,北部及東半部仍有局部降雨,白天北部與東北部天氣較涼,預計後天(3日)起冷氣團減弱,氣溫逐漸回升,尤其中南部有望上看30度,但日夜溫差仍大,民眾出門在外仍需留意保暖。氣象署指出,今天(1日)受到大陸冷氣團與華南雲雨區影響,北部、東半部與恆春半島皆有局部降雨,中南部山區也有零星短暫雨,其他地區多雲到晴,到了後天清晨受到大陸冷氣團及輻射冷卻影響,各地天氣仍冷,雖然白天起大陸冷氣團減弱,氣溫回升,但西半部日夜溫差大。周五(4日)再度因為輻射冷卻,中部以北清晨氣溫仍偏低,日夜溫差大,但各地大多為多雲到晴,僅東半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零星短暫雨,午後中南部山區也有零星短暫陣雨。不過周六(5日)起水氣將逐漸增多,基隆北海岸、東半部地區、恆春半島有局部短暫雨,北部地區也可能出現零星降雨,且需留意的是,下周日至下周二(6日至8日),雨區將擴大至中南部山區,其他地區則維持多雲天氣,氣象署提醒,民眾清明連假期間外出祭祖或旅遊時,務必攜帶雨具並注意天氣變化。未來一周地面天氣預報圖。(圖/氣象署提供)溫度方面,今天由於冷空氣持續影響,北部與東北部白天高溫僅15至16度,中部與花東約20至22度,南部相對溫暖,高溫可達27度,離島地區澎湖17至19度、金門13至18度、馬祖13至15度。明天清晨大陸冷氣團持續影響,各地早晚依然偏冷,其中北部及東北部氣溫約12至20度,中部14至23度,南部16至27度,花蓮16至21度,台東18至22度,澎湖17至21度,金門13至21度,馬祖12至18度。直到後天冷氣團減弱後,白天高溫回升至26至29度之間,但中部以北早晚仍偏冷,日夜溫差大,所幸周五起冷空氣減弱,各地氣溫回升,白天高溫可達27至30度,尤其是中南部有望上看30度,但早晚依然偏涼。未來一周氣溫預報趨勢圖。(圖/氣象署提供)最後,氣象署提醒,明天至後天台南以北至基隆北海岸、恆春半島沿海與各離島可能出現強風,基隆北海岸與東半部沿海也有長浪發生的機率,海邊活動應特別注意安全。此外,中部以北及東半部的3500公尺以上高山,仍可能出現零星降雪、積冰或結霜現象,民眾若在山區活動請特別留意。清明時節天氣概況。(圖/翻攝自「報天氣 - 中央氣象署」臉書)

25歲OL賞花隔天雙眼刺痛 視力驟降「1.0剩0.5」!醫生揭原因
大陸福建省福州市1名近日女子到公園賞花,隔天雙眼刺痛,淚流不止。前往醫院檢查發現,她的視力從1.0驟降至0.5,確診為過敏性結膜炎。醫生表示,患者佩戴的隱形眼鏡可能吸附了花粉顆粒,形成「微型過敏炸彈」,加上反覆揉眼,最後導致機械性角膜損傷。《福建衛生報》報導,25歲女白領小嵐(化名)週末與閨密到網紅公園賞花打卡,在花叢中連拍數小時美照。隔天,小嵐的雙眼刺痛如砂紙摩擦、淚流不止,連手機都看不清楚,趕緊前往東南眼科醫院就醫。經過檢查,中醫眼科主任肖國武發現她的雙眼角膜上皮大面積損傷,視力從1.0驟降至0.5,確診為過敏性結膜炎。肖國武表示,小嵐佩戴的隱形眼鏡可能吸附了花粉顆粒,形成「微型過敏炸彈」,加上反覆揉眼,最後導致機械性角膜損傷。無獨有偶,同樣被確診為過敏性結膜炎還有10歲男孩小魏(化名),他也是去花海遊玩後,左眼持續搔癢,瘋狂揉搓3天後,竟出現視物變形。經螢光素染色檢查,小魏的角膜中央赫然顯現直徑2mm的凹陷病竈,猶如被指甲刻出的「隕石坑」。裂隙燈照片顯示,他的眼瞼結膜出現典型的鵝卵石樣增生。醫生說明,過敏性結膜炎是眼結膜對過敏源刺激產生超敏反應所引起的疾病,每年3、4月過敏性結膜炎患者激增,其中兒童患者居多,因其眼部奇癢,頻繁揉眼,導致角膜損傷的比例也高。「之前1天大概接診4、5個過敏性結膜炎患者,最近每天增加到10人以上。」肖國武透露,春季是花粉、黴菌孢子等過敏原大量釋放的季節,這些微小的顆粒極易進入眼睛,引發過敏反應。此外,春季氣候乾燥、晝夜溫差大,人體免疫力相對較低,更容易受到過敏原的侵襲。過敏性結膜炎的典型症狀包括眼癢、眼紅,還可伴有紅腫、疼痛等,而「奇癢」常讓人坐立不安,還可能引發失眠、食慾減退等。兒童患者常表現為揉眼、頻繁眨眼,但揉眼會加重眼癢和充血,形成越揉越癢的惡性循環,還可能損傷角膜上皮導致感染。肖國武提醒,除花粉外,大家還需警惕塵蟎、動物皮屑、化妝品殘留、冷空氣刺激等。

冷氣團發威!24小時狂降16度「夏轉冬」 清明連假天氣出爐
台灣受大陸冷氣團影響,明(30日)至下周二(4月1日)北部濕冷,氣溫驟降(台北24小時溫差達16.2度),心血管疾病患者需注意。全台降雨機率高,北部、東北部及中部山區可能局部大雨。4月2日後冷空氣略減弱,但北部仍濕涼;清明連假(4月3日至6日)天氣趨穩,東半部偶有短暫雨。各地氣溫:北部11至18度、南部16至30度,澎金馬早晚偏冷。台灣大學大氣科學博士林得恩今(29日)早在臉書粉專《林老師氣象站》發文指出,「從短袖,換成了大衣!」昨日,北方冷空氣開始揮軍南下,台北站在上午就掉到攝氏17.2度,體感降溫相當有感;若再往前24小時內的觀測,在前天中午的高溫量測到攝氏33.4度,也就是說,24小時的高、低溫度差達攝氏16.2度,彷彿從夏天,直接又回到了冬天,氣溫驟降、梯度增大,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氣喘患者、年長的長輩及肥胖等族群都要特別注意防範!林得恩評估這波冷空氣影響時間較長,至少還可以再維持個4至5天左右。最冷時段會落在今、明、後3天;尤其是3月30日,預估氣溫將會降至最低。前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今也在「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的《洩天機教室》專欄表示,最新28日20時的歐洲模式(ECMWF)模擬顯示,受「大陸冷氣團」影響,今日北部及東半部有局部短暫雨,其他地區雲量略增;北台濕冷,其他地區氣溫稍降、早晚偏涼微冷。各地區氣溫為:北部11至18度、中部13至26度、南部16至30度、東部13至30度。吳德榮補充,明日至下週二(4月1日)華南雲系續東移,降雨範圍擴大至中部以北、雨勢加大,南部山區亦偶有降雨機率;下週三(4月2日)降雨範圍縮小,北部、東半部仍有局部短暫雨。明日仍受「大陸冷氣團」影響,北台灣濕冷;下週一至週三冷空氣略減弱,氣溫略回升,北台灣仍濕涼。吳德榮還提醒,清明4天連假(4月3日至6日),天氣大致穩定,各地多雲時晴,白天氣溫明顯回升,僅東半部偶有局部短暫雨的機率。至於清明連假的第2、3天之間掠過的短波,模擬強度持續調弱,故其是否會帶來輕微的變化?歐、美、加、日模擬仍有差異,需進一步觀察。另據氣象署資料顯示,明(30日)至下周一(31日)受東北季風或大陸冷氣團影響,北部、東北部及東部天氣較冷,其他地區早晚亦涼;華南雲雨區東移影響,各地降雨機率高,北部及東北部地區有短暫陣雨,中部、東部、東南部地區、恆春半島及南部山區有局部短暫陣雨,其他地區亦有零星短暫陣雨,尤其在北部、東北部地區及中部山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 氣溫為北部及宜蘭13至17度,中部15至23度,南部17至28度,花蓮16至22度,臺東18至25度;澎湖16至20度,金門11至17度,馬祖9至14度。 4月1日至3日仍受東北季風影響,北部、東北部仍較涼,其他地區早晚亦涼;水氣仍多,北部、東半部地區、恆春半島及中南部山區有局部短暫雨,其他地區為多雲。 氣溫為北部及宜蘭14至25度,中部15至28度,南部17至29度,花蓮18至23度,臺東19至25度;澎湖17至24度,金門13至24度,馬祖11至19度。 4月4日東北季風減弱,轉偏東風,各地氣溫稍回升,東半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局部短暫雨,北部地區及中南部山區有零星短暫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 氣溫為北部及宜蘭15至25度,中部16至28度,南部19至29度,花蓮18至23度,臺東19至25度;澎湖19至24度,金門16至23度,馬祖14至19度。

今氣溫驟降越晚越冷「濕冷到清明連假」 明晚起雨區擴大
今(28)日受到鋒面、東北季風影響,北部及東北部地區氣溫將顯著下降,且越晚越涼冷,低溫陡降至攝氏14至15度;中部及花蓮地區低溫估計也在攝氏16至18度之間;南部及台東地區日夜溫差大,低溫也降到攝氏17至19度。午夜過後,鋒面從北往南快速通過,北部可能出現短暫陣雨或局部雷雨。今天鋒面通過,東北季風接著增強,且越晚越涼,中部及花蓮入夜後氣溫亦逐漸下降,一路濕冷到清明連假。降雨方面,迎風面的北部及東半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中部地區亦有零星短暫陣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今晚至明(29)日清晨,北部及東北部空曠地區低溫恐降至12至14度,市區14至16度,中部空曠地區13至15度,南部及花東空曠地區低溫14至16度,市區約17至19度。氣象署提醒,雖然冷空氣強度不算太強,但北台灣仍會明顯感受到寒意。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兼任副教授吳德榮在「洩天機教室」專欄表示,根據最新歐洲模式模擬,明日北部及東半部有局部短暫雨;週日降雨範圍擴大至中部以北。下週一(31日)至週三(2日)冷空氣略減弱,氣溫略回升;中部以北及東半部有局部雨、南部山區亦偶有降雨機率,北台灣持續濕涼。氣象專家林得恩指出,今日起氣溫驟降,且這樣的天氣型態至少再維持個5至6天左右。林得恩提醒,在濕冷的情境下,週日(30)至下週一(31日),若溫度水氣條件配合,中部以北、宜花3500公尺以上高山也會有降雪機率,雪量及降雪區域較前一波來得侷限,注意道路結冰、溼滑情形,前往高山務必備妥裝備,保持警覺、小心安全。今日開始氣溫驟降。(圖/氣象署)

好天氣沒了…明鋒面由北而南橫掃 越晚越冷「氣溫狂跌逾10度」
近幾天氣溫節節升高,宛如夏天,不過明(28日)將有所轉變,午夜開始到清晨鋒面抵達台灣,由北而南快速通過,北部首先受到影響,可能有短暫陣雨,甚至小範圍的雷雨,同時氣溫也會下降,高溫只剩下20度,且越晚越冷。根據中央氣象署,明天鋒面通過及東北季風增強,天氣轉趨不穩定,北部及宜蘭天氣轉涼,白天降溫較明顯,中部及花蓮氣溫亦逐漸下降,北部及宜蘭15~25度,中南部18~30度,花蓮19~27度,台東21~30度。各地降雨機率提高,北部地區及基隆北海岸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東半部地區亦有局部短暫陣雨,其他地區亦有零星短暫陣雨。天氣風險公司資深顧問吳聖宇在臉書指出,預期的冷鋒正在接近中,預估午夜過後到明天清晨之前,地面鋒面就會抵達北台灣,並快速東移南下,預報資料顯示地面鋒面南下到台灣附近時有斷裂成兩部份的趨勢,東半段以很快的速度往東南走,西半段則向西調整到廣東、廣西沿岸。降雨部分,預期在午夜過後到明天上午之前,北部、東北部會有一陣雨勢,發生雷雨的機率不高,但不能完全排除,降雨時間延續較久的話,有可能會影響到明天北台灣上班時間的天氣,其他地方則不明顯。鋒面由北而南通過。(圖/翻攝自天氣職人-吳聖宇臉書)由於鋒面通過,東北季風增強帶來較涼空氣,預估北部、東北部白天高溫會只剩下20~22度,比今天高溫下降超過10度以上,落差非常明顯,中南部、花東地區受影響就相對較小。值得注意的是,明晚到周六清晨低溫,在北部、東北部空曠地區可能降到12~14度,市區低溫14~16度,中部空曠地區低溫13~15度,市區低溫15~17度,南部及花東空曠地區低溫14~16度,市區低溫仍在17~19度左右。雖然冷空氣強度不是很強,但是在北台灣感受上仍頗有涼意,務必要做好保暖,越往南受影響就越小。

把握好天氣!明鋒面+東北季風來襲 專家:連6天濕冷如冬
台灣今日受西南風影響,各地晴朗炎熱,西半部高溫達35度,日夜溫差大。明(28日)鋒面通過,東北季風增強,北部轉涼有雨,中南部早晚亦涼冷,全台降雨機率增。對此,氣象專家吳德榮指出,天氣將從「晴熱如夏」轉為「濕冷如冬」,需注意氣溫劇變;林得恩博士也提醒,「熱轉涼冷,晴朗變濕!」天氣轉趨不穩定,各地降雨機率也將提高。台灣大學大氣科學博士林得恩今(27日)早在臉書粉專《林老師氣象站》發文指出,「熱轉涼冷,晴朗變濕!」今日受西南風影響,臺灣各地仍為晴到多雲的穩定天氣,白天高溫炎熱,西半部地區高溫上探攝氏32至35度,東半部地區則在攝氏30至33度;夜晚至清晨氣溫仍偏涼冷,各地低溫在攝氏19至23度之間,日夜溫差大。林得恩續稱,明天天氣將有較大轉變,受鋒面通過及隨後的東北季風增強影響,天氣轉趨不穩定,各地降雨機率提高,北部地區及基隆北海岸會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東半部及中南部地區亦有局部零星陣雨機會。另一方面,北部及東北部地區天氣轉涼,氣溫降幅最為明顯;中南部地區早晚亦轉為涼冷天氣。前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今也在「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的《洩天機教室》專欄表示,最新26日20時的歐洲模式(ECMWF)模擬顯示,今日受高壓迴流影響,持續晴朗無雲,白天最高氣溫升至35度以上,為「晴熱如夏」的天氣;金、馬及清晨西半部易起霧,影響能見度。各地區氣溫為:北部17至35度、中部18至34度、南部18至35度、東部15至36度。吳德榮補充,鋒面大約在明(28日)晨抵達,北台灣轉有雨,29日降雨範圍擴大至中部以北,發生「劇烈天氣(雷擊、冰雹)的機率很低;30日南部山區亦偶有降雨機率。歐、美模擬亦顯示,鋒後南下的冷空氣,雖僅為「東北季風」等級,仍帶來氣溫的明顯下降,由今日的「晴熱如夏」、轉為明日起至30日的「濕冷如冬」;「乍暖還寒」要注意調適。吳德榮還提醒,31至4月2日冷空氣略減弱,氣溫略回升;31日至4月1日華南雲系續東移,中部以北有局部雨、南部山區亦偶有降雨機率,北台灣持續濕涼。4月2日至3日略好轉,大台北東側、東半部偶局部短暫雨。4月4、5日之間,似乎有短波掠過,帶來短時間的變化,但對各國模式的模擬能力而言,「不確定性」太大了,需再觀察。另據氣象署資料顯示,28日鋒面通過及東北季風增強,天氣轉趨不穩定,北部及宜蘭天氣轉涼,白天降溫較明顯,中部及花蓮氣溫亦逐漸下降;各地降雨機率提高,北部地區及基隆北海岸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東半部地區亦有局部短暫陣雨,其他地區亦有零星短暫陣雨。氣溫方面,北部及宜蘭15至25度,中南部18至30度,花蓮19至27度,臺東21至30度;澎湖19至26度,金門15至23度,馬祖13至17度。氣象署續稱,29日至4月2日東北季風影響,北部、宜花整天偏涼,其他地區早晚亦涼;水氣仍多,29日白天北部、東半部地區、恆春半島及中南部山區有局部短暫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29日晚起至31日華南雲雨區東移,中部以北、東半部地區、恆春半島及南部山區有局部短暫雨,尤其北部及宜蘭地區有局部較大雨勢出現的機率,其他地區為多雲;4月1日、4月2日水氣仍多,北部、東半部地區、恆春半島及中南部山區有局部短暫雨,其他地區為多雲。氣溫方面,北部及宜蘭14至22度,中部16至27度,南部18至31度,花蓮17至24度,臺東18至26度;澎湖18至23度,金門14至22度,馬祖11至18度。風浪綜整:28日鋒面通過之後至4月1日東北風明顯增強,各沿海地區及各離島易有8至9級強陣風,其中28日至30日新竹至雲林沿海、恆春半島及澎湖局部地區可能出現10級左右強陣風,浪高也將增大到2.5米至4米,31日起臺灣附近海面風浪稍減弱至2到3米;4月2日起各海面風力持續減弱。4月3日至4月5日東北季風減弱,氣溫稍回升;水氣偏多,北部、東半部地區及中南部山區有局部短暫雨,其他地區為多雲。

今明高溫飆35℃!全台有雨時間點曝光 「濕冷如冬」連3天
今、明(26日、27日)兩天台灣各地及澎湖、金門、馬祖大多為晴到多雲,東南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零星短暫陣雨,明日午後中南部山區亦有零星短暫陣雨。氣象署預報,今(26日)各地大多為晴到多雲的天氣,只有臺東及恆春半島會有點零星短暫雨;西南風逐漸增強,氣溫更為上升,各地高溫約28到33度,南部近山區溫度會再高,白天溫暖偏熱,外出請做好防曬並多補充水分,早晚仍稍涼,各地低溫約17至21度,日夜溫差大,早出晚歸記得增添衣物以免受涼。氣象署指出,周五(28日)鋒面通過及東北季風增強,天氣轉趨不穩定,北部及東北部天氣轉涼,白天降溫較明顯,中部及東部氣溫亦逐漸下降,北部地區及基隆北海岸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其他地區亦有局部短暫陣雨。氣象專家吳德榮在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專欄《洩天機教室》發文表示,最新(25日20時)歐洲模式(ECMWF)模擬顯示,今、明(26、27日)兩天受高壓迴流影響,持續晴朗無雲,白天最高氣溫逐日升至34、35度以上,為「晴熱如夏」、日夜溫差甚至達15度的天氣,金、馬及清晨西半部易起霧,影響能見度。吳德榮表示,最新歐洲模式模擬,鋒面大約在周五(28日)早晨抵達,鋒面通過時、中部以北轉有局部陣雨,發生「劇烈天氣(雷擊、冰雹)」的機率很低,但北台灣的變化仍很明顯,應注意。歐、美模擬亦顯示,鋒後南下的冷空氣,雖僅為「東北季風」等級 ,仍帶來氣溫的明顯下降,由周四的「晴熱如夏」、轉為周五起至下周日(30日)的「濕冷如冬」,「乍暖還寒」要注意調適。吳德榮分析,最新歐洲模式模擬,下周一至周三(31至2日)冷空氣略減弱,氣溫漸回升,華南雲系續東移,中部以北有局部短暫雨、北台灣持續濕涼;清明連假第1天〔下周四(3日)〕北台灣仍有局部短暫雨的機率,其他地區多雲時晴,連假第2天〔下周五(4日)〕各地晴朗穩定,明顯回暖,期末模擬、模式持續調整,應觀察。

今氣溫飆破30度!把握3天好天氣 週五冷空氣南下瞬間跌10度
高溫熱如夏!今(25)日天氣依舊晴朗,氣象署指出,25日至27日各地大多為晴到多雲,僅東南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零星短暫陣雨,27日午後中南部山區亦有零星短暫陣雨。不過,28日鋒面通過及東北季風增強或大陸冷氣團南下,北部及東北部天氣轉冷,其他地區氣溫亦逐漸下降。氣象署表示,今天各地大多為晴到多雲的天氣,氣溫持續上升,北部及宜蘭15至32度、中部16至31度、南部19至33度、花東18至32度,內陸地區、東南部還會有更高的氣溫,注意早晚溫差比較大;全台晴到多雲,僅東南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零星短暫陣雨。氣象專家林得恩也表示,25日至27日三天,白天天氣溫暖炎熱,西半部高溫預估會在28至32度之間,東半部高溫也有26至29度左右。早晚氣溫下降、天氣偏涼,台灣各地低溫普遍又回到在15至19度之間,日夜溫差大。氣象署指出,週四(27日)最溫暖,各地可能到30度以上。週五(29日)至週日(31日)東北季風或大陸冷氣團影響,北部、東北部及東部天氣偏冷,其他地區早晚亦偏冷,北部高溫只剩20至22度,與前一天相差10度;週末兩天冷氣團籠罩,北部及宜蘭12至17度、中部15至22度、南部16至26度、花東16至21度,冷氣團預估下週二(4/1)才會減弱。週五鋒面通過,各地降雨機率都提升,北部、基隆北海岸雨區比較廣泛,較冷時間落在周六清晨、周日清晨,北部低溫14-16度,其他地區17-19度,而北部白天高溫也在20度以下。氣象署也叮嚀,春季天氣變化快速且明顯,請大家多留意最新天氣預報。今天起三天溫度偏高,週五又有冷空氣來襲,天氣變化大。(圖/氣象署)

好天氣倒數!下波冷氣團「這天來襲」一口氣降10度 全台濕冷回冬
把握剩下幾天的好天氣!全台各地今(24日)為晴到多雲的天氣,氣溫持續回暖,不過直至周五(28日)鋒面通過,加上大陸冷氣團來襲,將變天轉濕冷,氣溫恐跌剩12度。中央氣象署表示,今天各地多為晴到多雲的穩定天氣,氣溫逐漸上升,西半部高溫約29、30度,東半部高溫約26、27度,感受偏暖,不過須留意日夜溫差大,各地早晚低溫約14至18度,感受稍涼。氣象署指出,一路到周四(27日)都是晴朗的好天氣,周五鋒面通過及冷空氣南下,水氣增加、各地轉濕冷,北部、基隆北海岸短暫陣雨或雷雨,中南部、澎金馬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東半部也有局部短暫陣雨,屆時北台灣、馬祖率先降溫,其他地區接力下降。氣象署說明,持續受到冷空氣與水氣增多影響,周六、周日(29日、30日)各地仍濕冷,中部以北、宜蘭及金門低溫為12至15度,南部、花東及澎湖為16至18度,馬祖則探至11度,中部以北、東半部地區,南部山區及澎金馬有雨勢的發生。氣象專家吳德榮今天在「洩天機教室」專欄中提及,根據最新歐洲模式(ECMWF)模擬顯示,今天至周四受到高壓迴流影響,持續晴朗無雲,各地區白天高溫皆在30度以上,明天至周四更由32度逐步升至34度左右,為「晴熱如夏」的天氣,日夜溫差甚至達15度。吳德榮表示,鋒面約在周五早晨抵達,鋒面通過時、伴隨局部陣雨,天氣變化很明顯;歐、美模擬顯示,鋒後的冷空氣均調弱、約僅為「大陸冷氣團」或「東北季風」的強度,但仍將造成氣溫的驟降,由周四的「晴熱如夏」、轉為周五至周日的「濕冷如冬」,下周一至下周三(3月31日至4月2日)冷空氣逐日減弱,但天氣並未好轉,容易有雨、北台灣仍濕涼。

今晨出現5.5度低溫「15縣市低溫特報」!明起連6日炎熱 月底還會冷一波
根據中央氣象署資料顯示,今、明(22日、23日)兩天輻射冷卻影響,早晚氣溫仍偏低,日夜溫差大;臺灣各地及澎湖、金門、馬祖大多為晴到多雲。今晨雲林至臺南地區易有局部低雲或霧影響能見度。除此之外,中央氣象署也於6點30分針對全台15縣市發出低溫特報,其中新竹縣為橙色燈號,其餘縣市為黃色燈號。根據中央氣象署資料顯示,由於輻射冷卻影響,各地氣溫明顯偏低,有10度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今(22日)晨至上午新竹局部有6度以下氣溫(橙色燈號)發生的機率。而至於黃色燈號的部分有新北市、基隆市、臺北市、桃園市、苗栗縣、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臺南市、高雄市、宜蘭縣、花蓮縣、臺東縣、金門縣,以上縣市有10度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氣象專家吳德榮在「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專欄「洩天機教室」發文表示,昨(21)日各地區最高氣溫約在25至29度:北部(新北三峽區)27.4度中部(彰化員林市)27.6度南部(台南玉井區)28.6度東部(花蓮秀林鄉)25.1度今(22日)晨截至5點43分,本島各縣市的最低氣溫前3依序為:新竹(關西鎮)5.4度,苗栗(頭屋鄉)7.0度,桃園(大溪區)7.0度。台北(北投區)雖也降至8.7度,但台北測站僅降至13.4度,故回顧今年3月尚無冷空氣,達到「寒流」標準。今晨各地區平地的最低氣溫約在7至9度:北部(桃園大溪區)7.3度中部(雲林古坑鄉)9.2度南部(台南佳里區)9.0度東部(花蓮壽豐鄉)7.6度最新(21日20時)歐洲模式(ECMWF)模擬顯示,今(22)日受移動高壓影響,各地晴空萬里;冷空氣續減弱,天氣回暖,日夜溫差大。明(23日)晨部分平地仍有10度以下的「輻射低溫」,年長者及心血管疾病患者、仍需注意調適。今日各地區氣溫為:北部7至29度中部9至29度南部9至30度東部8至27度最新模式模擬顯示,明(23)日白天至下週四(27日)受高壓迴流影響,持續晴朗無雲,各地區白天高溫皆在30度以上(下週二至週四、更由33度逐日升至35度以上),為「晴熱如夏」、清晨易起霧的天氣,但清晨仍偏涼,日夜溫差甚至達15度之多,也應注意。最新歐洲模式模擬,鋒面大約在下週五(28日)清晨抵達;鋒面通過時、伴隨局部陣雨或及雷雨,天氣變化很明顯,應注意。歐、美模擬亦顯示,鋒後的冷空氣約僅為「大陸冷氣團」的強度,但仍將造成氣溫的驟降,由下週四的「晴熱如夏」、轉為下週五(28日)的「濕冷如冬」,並持續至下週末(30日);「乍暖還寒」要注意調適。31日冷空氣減弱,但天氣未好轉、仍濕涼。至於到月底之前,是否還會出現寒冷的天氣。氣象粉專「林老師氣象站」則發文表示,根據過去20年的氣候統計資料顯示,當年的3月份竟然還有7年有寒流發生的紀錄,佔統計總數的35%的機率;最近的一次,發生在2016年的3月28日,當時台北站只剩下攝氏9.4度。因此,3月份還有強冷空氣南下影響,並不算太意外。再由今晨歐洲EC-AIFS數值模式最新模擬結果顯示,在本月下旬(3/30至3/31前後),還會有新一波強冷空氣南下影響臺灣,強度估計在強烈大陸冷氣團至大陸冷氣團等級之間。而同時間的美國NCEP數值模式最新模擬結果,這波冷空氣南下時間還可能再提早至3/29前後;由於時間尚久,不確定性大,還可以再追蹤觀察後續的發展。

6縣市低溫特報「一路冷到明早」…早晚溫差達10度 下周又有鋒面
今、明(21日、22日)兩天輻射冷卻影響,早晚氣溫仍偏低,日夜溫差大;台灣各地及澎湖、金門、馬祖大多為晴到多雲,僅今日東南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零星短暫雨。氣象署預報,今(21日)水氣仍偏少,各地大多為晴到多雲,只有台東及恆春半島有零星短暫雨;輻射冷卻效應明顯,各地早晚氣溫偏低,清晨各地低溫僅7至12度左右,其中桃竹苗局部低溫甚至低於6度,晨起外出請注意保暖,白天太陽出來後,氣溫將明顯上升,西半部高溫23至25度,東半部約22、23度,日夜溫差大,早出晚歸請多添加衣物。中央氣象署預報中心科長林伯東表示,未來一周天氣相對穩定,但各地溫差比較大,西半部地區今(21日)清晨低溫都在14度以下,零星區域因輻射冷卻影響,出現10度以下的低溫,但是白天的高溫則可能出現20度以上,各地的溫差都是比較大的。氣象署指出,下周四(27日)各地大多為晴到多雲,晚起鋒面逐漸接近,西半部及東北部轉為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下周五(28日)鋒面通過及冷空氣南下,各地天氣轉涼,西半部地區有短暫陣雨或雷雨,其他地區亦有局部短暫陣雨。氣象署提到,下周六(29日)、下周日(30日)冷空氣影響,北部、東北部及東部整日偏涼,其他地區早晚亦偏涼,水氣仍多,中部以北、東北部、東部地區及南部山區有局部短暫雨,其他他區為多雲。低溫特報。(圖/氣象署)氣象署發布低溫特報,提醒民眾,輻射冷卻影響,各地氣溫明顯偏低,有10度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今(21日)晚至明(22日)晨局部地區有10度以下氣溫(黃色燈號)發生的機率,請注意。《低溫區域》【黃色燈號(寒冷)】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苗栗縣、南投縣、宜蘭縣有10度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請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