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得恩
」 颱風 天氣 氣象 林得恩 林老師氣象站貝碧佳颱風最新路徑曝光!「這兩日」對台灣影響最大
中央氣象局表示,今年第13號輕度颱風「貝碧佳」(Bebinca)於昨(10)日晚間生成,預測向西北朝琉球前進,依路徑顯示,15日有可能來到台灣北部、東海附近,侵台機率低。週末,台灣東側有水氣移入,會帶來不穩定的天氣,午後容易出現局部短暫陣雨。中央氣象署昨日晚間宣布,位在關島附近海面的熱帶性低氣壓TD14,昨晚8點已發展為今年第13號颱風「貝碧佳」,預測未來往西北轉西北西朝琉球南方海域移動。今日凌晨2點氣象署更新貝碧佳資訊,中心位置在北緯 13.2 度,東經 144.0 度,以每小時27公里速度,向西北進行。氣象署指出,未來一周台灣仍處於低壓帶內,雲量較多且易降雨,各地高溫普遍在32度左右。14至17日受低壓帶影響,水氣多,天氣不穩定;周末吹東北風,迎風面的北東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其他地區午後亦有短暫雷陣雨。台灣大學大氣科學博士林得恩,今日在臉書上發文表示,「目前,在西北太平洋海域上,共有1個熱帶性低氣壓TD14及1個颱風貝碧佳。TD14,今日仍有增強為颱風的機會,不過,就算是強度增強為颱風,也是個短命颱,很快就會再減弱。因為,中心就快登陸中國大陸華中的浙江一帶;對我臺灣已無影響。」林得恩指出,基隆北海岸、東半部(含蘭嶼、綠島)、恆春半島及馬祖先會有長浪發生的機會;迎風面的北部、東北部及東半部地區有間歇性強陣風及局部性短暫陣雨,其它地區則維持為多雲,午後局部地區仍有短暫雷陣雨機會。台灣風、浪最顯著的時間點為15、16日。林得恩評估貝碧佳15、16日最靠近台灣。(圖/林老師氣象站臉書)
貝碧佳颱風最快明生成「靠近台灣」時間點曝 氣象粉專揭侵台機率
中央氣象署指出,熱帶性低氣壓TD14今(10日)2時的中心位置在北緯9.8度,東經147.6度,以每小時31公里速度,向西北進行。對此,氣象專家林得恩也指出,熱帶性低氣壓TD14最快明天(11日)就有機會增強為颱風,名字就叫貝碧佳,由澳門命名,是一種牛奶布丁,而貝碧佳靠近台灣的時間點則可能落在中秋節前夕。台灣大學大氣科學博士林得恩今早在臉書粉專《林老師氣象站》發文指出,「有一種月餅,是『牛奶布丁』口味!」由於西北太平洋海溫高達攝氏30度或以上,垂直風切也相對微弱,加上海水熱焓量值又高等綜合有利環境條件下;原位於菲島東方外海的95W,評估最快在今天,就有機會再發展成熱帶性低氣壓,最快明天(9/11)更有機會再增強為颱風,名字就叫貝碧佳,「它由澳門命名,是一種牛奶布丁。」(圖/翻攝自Facebook/林老師氣象站)林得恩續稱,根據今晨日本JMA最新數值模式模擬路徑結果顯示,準貝碧佳颱風將循環境駛流場的導引下,向北轉西北方向前進,也就是非常靠近臺灣的方向,時間點可能落在中秋節前夕。而美國NCEP及歐洲ECMWF模擬路徑較為偏東,距離台灣位置較遠,「由於時間尚久,不確定性大,仍需持續追蹤守視監測。」氣象粉專《天氣風險WeatherRisk》分析師廖于霆今早也發文指出,「低氣壓影響,全台天氣不穩定」,今天低氣壓環流通過台灣北部海面,台灣各地的天氣受到它的影響,顯得較不穩定,北部地區全天有短暫陣雨,中南部山區午後有雷陣雨。這種情況預計會持續到明天,屆時低氣壓中心將進入大陸,台灣的降雨才會逐漸減少,但是各地山區仍有午後雷陣雨,「沒下雨的時候,天氣到還不錯,多雲時晴,可見陽光。」氣溫方面,廖于霆說明,由於雲量多且偶有陣雨,加上風速較大,今天中午的高溫將有所下降。北部地區的氣溫預計在31至33度之間,中南部和東半部則在32至34度,相較於前幾天的高溫,這樣的氣溫顯得舒適許多。廖于霆續稱,週四到週五(12日至13日)受偏東風影響,東半部整天有短暫雨,各地山區午後有雷陣雨,中午高溫會回升到34至35度,沒下雨的時間,日照還是比較強。雖然已經來到九月,但炎熱的天氣還是持續。至於颱風消息,廖于霆分析,未來1週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擾動仍然活躍,今天凌晨在台灣東南方3200公里海面上有新的熱帶性低氣壓形成,最快24小時內就會發展為颱風貝碧佳,大致往琉球海面移動,直接侵台機會不高,「但週末受颱風外圍水氣影響,仍會帶來不穩定的天氣,午後容易出現短時強降雨。因此,計劃前往山區或溪邊的朋友應特別留意天氣預報,評估是否適合出行。」廖于霆補充,下週數值模式持續預報有颱風在菲律賓東方海面形成,且有接近台灣的趨勢,建議大家每天稍加關注即可,因為活在數值模式裡的颱風變數還很大,不確定性高。
低氣壓接近「各地天氣不穩定」!降雨下到禮拜三 下週成颱機率曝
低氣壓逐漸接近,各地天氣不穩定!對此,氣象專家林得恩今(9日)也發文表示,「94W,今、明2日最靠近臺灣!」但成颱機率非常低,且風、浪的影響遠較降雨來的顯著,持續時間也不超過36小時。台灣大學大氣科學博士林得恩今稍早在臉書粉專《林老師氣象站》發文指出,「今、明2日,受低氣壓(94W,成颱機率非常非常低)接近及影響,環境風場轉為東北風,隨後再調整為北風到西北風,迎風面的北部、東北部及東部地區會有局部短暫陣雨機會。」林得恩續稱,苗栗以北及宜蘭、花蓮地區沿海空曠地區有較強陣風發生;桃園以北、東北部及東部地區近海近岸的風浪較大,籲請多加注意防範。「整體來看,94W對我們的影響,風、浪遠較降雨來的顯著;且影響持續時間不長,不超過36小時。」至於溫度部分,林得恩指出,由於本週雲量轉多,加上降雨機會增大,「所以極端高溫發生的機會也跟著會下降,各地高溫普遍在攝氏32至35度之間,沒有下雨時,體感悶熱,也請多多補充水分,避免中暑。」氣象粉專《天氣風險 WeatherRisk》分析師廖于霆也指出,今天全台受到低氣壓逐漸接近影響,各地天氣不穩定,整天時晴時雨,中南部山區午後也有雷陣雨,局部地區雨勢較大,「雖然不下雨時艷陽高照,但請不要被騙了,外出請記得攜帶雨具,免得被突如其來的大雨淋成落湯雞。」廖于霆續稱,影響我們的低氣壓中心目前在琉球東南方海面,向西移動,預估週二(10日)離台最近,會從台灣北部海面通過,雖然這個系統比颱風弱得多,但他的環流帶來的對流胞還是會為全台帶來降雨,週一是全台有零星陣雨,週二則是北部降雨較明顯,要到週三(11日)低氣壓中心進入大陸,台灣降雨才會趨緩。氣溫方面,廖于霆說明,週一到週三因為各地雲量多、偶陣雨,且風速大,中午高溫下降,北部33至34度,中南部與東半部32至33度,相較上週動不動36至38度,可以說舒緩很多。到了週四(12日)以後,低氣壓遠離,受偏東風影響,北部高溫將會上升,可能還是會出現35至36度的高溫。廖于霆分析,目前在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擾動還是比較活躍,除了這2天有低氣壓影響外,週末也還有另一個低氣壓影響可能,雖然都不是颱風,但讓我們天氣較不穩定,容易發生短時較大雨勢。「提醒大家若要前往山區溪邊,一定要留意天氣預報,如有強降雨或午後雷陣雨發生機會,要仔細評估是否前往。另外,南部沿海有長浪發生,從事海上活動也要注意安全。」根據數值模式模擬,下週西北太平洋持續有颱風形成機會,但廖于霆表示,位置離台灣不會太遠,「不過這是7天以上預報,颱風是否真的形成,未來對台灣的影響如何,都還有很高的不確定性,這週要持續觀察。」
本周恐有「雙颱」生成 氣象專家示警:先防範
今(8日)台灣水氣偏多,天氣不穩定。氣象署表示,第11號颱風摩羯已登陸越南,未來持續朝西北西前進,即將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不過外界也都在關心後續是否還會有颱風生成,對此,氣象專家林得恩提醒,本週不排除有機會生成1、2個颱風。氣象專家林得恩在臉書粉專「林老師氣象站」發文表示,本週台灣仍處於一個大低壓帶的範圍內,水氣明顯增多,環境不穩定,加上南海至菲律賓東方海面及琉球附近海域的海溫均在攝氏30至31度之間,垂直風切又偏小,適時提供熱帶擾動有利發展的溫床,「初步評估,本週至少還會有1至2個熱帶性低氣壓或颱風生成的可能」。林得恩提醒,明晚至後天就會有一低氣壓從台灣北部海面通過,「低壓通過的區域,雖然帶來的降雨並不這麼顯著,但風浪都會不小,尤其是,迎風面的北部、東北部及東部地區,籲請加強注意,預先防範整備」。至於溫度的部分,林得恩表示,由於本週雲量轉多,加上降雨機會增大,所以極端高溫發生的機會也跟著會下降,各地高溫普遍在攝氏32至35度之間,「沒有下雨時,體感悶熱,也請多多補充水分,避免中暑」。氣象署也指出,未來一週台灣仍處於低壓帶的範圍內,雲量多易降雨,極端高溫發生的機率下降,沒有下雨時感受仍悶熱,請多補充水分,以防中暑。氣象署說明,近期南海至菲律賓東方海面及琉球附近海域為大低壓區,不排除有熱帶系統發展,其發展位置、強度、動向及影響台灣程度目前預報不確定性較高。
歷年中秋颱風「過半是強颱」! 氣象專家:熱帶擾動成颱後「這2天」接近台灣
9月17日迎來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對此,氣象專家林得恩貼出1993至2023年中秋假期擾台的颱風及路徑圖分析,並補充最新預測,8日在中太平洋海域有新的熱帶擾動生成訊號,後續強度再發展成颱風,並持續向西北方前進,預計將在15日、16日接近台灣。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今(6日)也在臉書透露,觀察9日至10日菲律賓東南方外海熱帶性低氣壓或今年第13號颱風貝碧佳有發展趨勢,並表示未來10天受低壓帶影響,午後各地有局部短暫雷陣雨。台灣大學大氣科學博士林得恩今清晨在臉書粉專《林老師氣象站》發文貼出1993至2023年中秋假期擾台的颱風及路徑圖,並指出分別是1996年的薩恩、2008年的辛樂克、2009年的芭瑪、2010年的梅姬、2013年的天兔、2015年的杜鵑、2016年的莫蘭蒂、2016年的馬勒卡及2022年的梅花共9個。林得恩也補充,「值得注意的是,有超過一半是強烈颱風。」林得恩續稱,今晨美國NCEP最新數值模式模擬結果顯示,8日左右,在中太平洋海域有新的熱帶擾動生成訊號,後續強度再發展成颱風,並持續向西北方前進,並於15日、16日接近臺灣。但林得恩也強調,「由於預報時間尚久,不確定性高,還可以再觀察;不過,因為有機會影響到中秋節前後的天氣,仍需賡續監測守視其未來可能發展趨勢。」賈新興今也在臉書發文指出,未來10天受低壓帶影響,其中7日至8日,花東及臺南以南有局部陣雨,午後各地有局部短暫雷陣雨。9日,午後苗栗以南、東北部及宜花東有局部短暫雷陣雨。10日受低壓影響,西半部及宜花東有局部短暫雷陣雨。11日,午後嘉義以南及花東有局部短暫陣雨。12日,午後各地有局部短暫雷陣雨。賈新興續稱,13日,彰化至高雄之間有局部短暫陣雨,午後苗栗以南及宜花東有局部短暫雷陣雨。14日,北海岸、基隆至東北角有局部短暫陣雨,午後臺中以北及宜花東有局部短暫雷陣雨。15日,北北基宜有局部短暫陣雨,午後各地有局部短暫雷陣雨。至於颱風方面,賈新興補充,觀察9日至10日,菲律賓東南方外海熱帶性低氣壓或第13號颱風貝碧佳發展的趨勢。另短期氣候預測趨勢顯示,15日至25日臺灣降雨有偏多的趨勢,10月起至10月中旬,臺中以北及宜蘭降雨有偏多的趨勢,「超過5天後預報變動度大、不確定性較高,請留意最新的預報資訊。」
9月仍為颱風好發期 專家貼「過去路徑圖」示警:影響台灣機率大
台灣受到今年第11號颱風「摩羯」外圍環流影響,今(5日)東南部地區及恆春半島雨勢明顯,不過氣象署預測,「摩羯」未來朝西轉西北西方向移動,本週末將逐漸接近海南島、雷州半島至廣西、越南一帶,對台灣天氣無直接影響。不少人也在觀察後續是否還有颱風襲台。對此,氣象專家林得恩就指出,9月仍是颱風的高發期,根據過去65年的氣候資料顯示,9月的颱風路徑密集,甚至幾乎覆蓋台灣,颱風直接或間接影響台灣的機率非常高。林得恩在臉書粉專「林老師氣象站」發文表示,根據統計過去65年的氣候資料顯示,9月份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地區共有328個颱風生成,發生的頻率佔全年統計總數的19.24%;生成個數佔全年月份的第2名,只次於8月份的生成數量,「顯見本月份仍為颱風的好發期」。林得恩指出,根據統計過去110年的氣象資料顯示,9月份的侵台颱風總個數已增加到91個,當月平均統計總數為0.82個,這與當時環境駛流場(太平洋高壓軸線西伸程度)的配置及颱風的強度大小可能有關。而從過去颱風運動路徑圖來看,已經密集到看不到台灣,顯見直接或間接影響台灣的機會非常大。林得恩說明,現今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地區計有1個颱風(魔羯颱風)及1個熱帶性低氣壓(TD13)形成,雖然對台灣均無直接的影響;但根據今晨最新美國NCEP數值模式模擬結果顯示,評估至本月中旬,至少還會有1至2個熱帶擾動生成的機會,林得恩提醒,重要的觀察點是後續海溫升降程度、垂直風切大小以及海水熱焓量的多寡,這些都是影響颱風生成與否的重要關鍵因子之一。
「摩羯」颱風接近90度大轉彎!估成中颱 各國最新路徑曝
今、明(2日、3日)兩天台灣各地及澎湖、金門、馬祖大多為晴到多雲,午後中南部地區及其他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清晨中南部地區有零星短暫陣雨,午後中南部地區並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明晚起颱風外圍環流影響,基隆北海岸、大台北、東半部地區、恆春半島有局部短暫陣雨。氣象署預報,今(2日)台灣各地及澎湖、金門、馬祖仍為晴到多雲的天氣,午後在中南部地區及各地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並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清晨中南部地區亦有零星降雨;氣溫方面,各地高溫普遍在33到36度,新竹以北地區有局部37度以上高溫發生的機率,感受悶熱。氣象署指出,第11號輕度颱風魔羯,清晨時位於鵝鑾鼻南南東方890公里之海面上,未來朝西北方向往呂宋島北部至巴士海峽機率偏高,預計周二晚上開始台灣東半側及南側受颱風外圍環流影響水氣逐步增加氣象專家林得恩《林老師氣象站》指出,魔羯接近90度大轉彎,台灣再度被閃過,魔羯颱風已於昨(1日)生成,成為今年第11號颱風;未來路徑,將循環境駛流場導引,穿過巴士海峽後,繼續朝南海方向移動,顯然,太平洋高壓幫了很大的忙,強勢西伸影響明確,且時機掌握良好;再加上,魔羯經過菲島呂宋島陸地,結構勢必受到破壞,颱風size也大不起來,就這樣子,魔羯左閃、右躲的,接近90度的大轉彎,巧妙地避開台灣海上颱風警報警戒的100公里範圍,使得侵台機率大大減少。林得恩表示,至於目前在日本南方海面還有一個熱帶擾動正在蠢蠢欲動,本周也有機會增強為熱帶性低氣壓,甚至是生成為颱風;若增強為颱風,將會是今年第12號颱風「麗琵」颱風,但因距離颱風摩羯較遠,兩者不會有「藤原效應」,各走各的,不來電。氣象專家吳德榮在「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專欄中提到,今(2日)晨2時中央氣象署「路徑潛勢預測圖」顯示,「摩羯」大致向北北西,在呂宋島北端轉向偏西、進入南海,路徑「不確定性」的範圍離台灣、有距離但並不遠,前3天受陸地限制、增強緩慢,進入南海後逐漸增強至「中度」。吳德榮分析,最新(1日20時)歐洲模式(ECMWF)模擬顯示,今、明(2、3日)兩天受熱帶海洋氣團及「摩羯」外圍沉降增溫影響,天氣晴朗酷熱,注意防曬、防中暑;午後中南部山區偶有局部雷陣雨,擴及少部分鄰近平地,偶有較大雨勢。吳德榮指出,最新模式模擬顯示,周三、四(4、5日)「摩羯」外圍輸入水氣逐漸增多,東半部轉有局部短暫陣雨,西半部晴時多雲、中南部午後有局部雷陣雨;周五至下周日(6至8日)受「摩羯」外圍環流影響,東半部有局部陣雨,西半部午後有局部雷陣雨,有局部大雷雨發生的機率。
本週恐生成2颱風 日本氣象廳預測「摩羯」這日到達台灣外海
菲律賓東方海面的低氣壓醞釀中,氣象署預測,可能在週一(2日)或週二(3日)增強成輕度颱風「摩羯」,且路徑有可能影響台灣,但時間點還不一定。而日本氣象廳則預測「摩羯」颱風6日早上將來到台灣東南部外海。氣象署指出,該熱帶性低氣壓今(1日)8時的中心位置在北緯12.3度,東經126.2度,以每小時12公里速度,向北北西進行。中心氣壓1004百帕,近中心最大風速每秒12公尺,瞬間最大陣風每秒20公尺。根據《ETtoday新聞雲》的報導,中央氣象署預報員陳姵安表示,菲律賓東方海面目前有一個低氣壓正在發展中。陳姵安指出,該低氣壓可能在週一或週二增強為輕度颱風,並可能影響台灣,但具體影響時間尚不確定。由於未來的路徑變化多端,目前歐美模式的預測結果差異很大,還需進一步觀察其在接近台灣南邊時,是否會向南海或北方移動。至於92W的未來的運動動態,氣象專家林得恩則在「林老師氣象站」臉書表示,成颱之後美國NCEP模式認為會先往北走後遠離,位置較昨天模式預測的偏東,對台灣的影響也轉為變小;但是歐洲ECMWF模式則認為先往西走,經巴士海峽後,位置相當接近台灣。由於環境配置仍在調整當中,各家模式分歧性高;後天將是轉折較為明朗的關鍵點。林得恩指出,本週至少會有2個或以上的熱帶擾動會生成或持續發展,且成颱的機率高達70%。氣象專家吳德榮在「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專欄中提到,今晨紅外線雲圖顯示,菲律賓東方的雲團正在持續發展。根據最新的歐洲(ECMWF)和美國(GEFS)系集模式模擬,預計周四至周六期間,可能有颱風在台灣附近活動,路徑可能掠過台灣或直接登陸。由於這些模擬屬於期末預測,模式仍在大幅調整中,因此颱風帶來的威脅不容小覷,需密切關注。吳德榮也進一步分析,最新的歐洲模式顯示,周四至周六期間,台灣可能受到颱風外圍環流的影響,具體天氣變化將取決於颱風的動向,仍需持續觀察。氣象粉專「觀氣象看天氣」指出,「摩羯颱風即將形成,日本氣象廳首報預測路徑,9月6號早上將來到台灣東南部外海」。氣象專家吳聖宇也在臉書表示,目前在菲律賓東南方有熱帶擾動正在發展,有可能在今天先發展為熱帶性低氣壓,明、後天還有繼續增強為輕度颱風的可能性。未來大致會先朝向菲律賓呂宋島至巴士海峽一帶靠近,週三就會來到呂宋島北部或巴士海峽,後續的動態變化很大,有可能逐漸向西偏轉趨向南海移動,也有可能繼續緩慢北上往台灣靠近,兩者之間對於台灣天氣的影響程度有非常大的差異。吳聖宇說明,若是颱風逐漸偏向南海,台灣只會受到它外圍環流的影響,迎風面地區降雨機率高。但若是繼續向台灣靠近,那麼各地風跟雨的影響程度從週三之後就會逐漸加大。吳聖宇指出,未來颱風是否會繼續逼近的關鍵點可能是在於台灣北方太平洋高壓對它的導引程度,若是高壓明顯壓制並且導引它向西移動,那麼趨向南海的機會就比較高,反之則有可能繼續緩慢向北接近台灣。未來這1至2天內的預報變化,還有熱帶擾動實際發展的情況都需要密切觀察,也請大家持續注意最新的天氣預報資訊。
中颱珊珊大迴轉可能3次登陸日本 9月恐又有颱風生成「位置更接近台灣」
今(26日)台灣各地大部分是多雲到晴的天氣,中午過後在西半部地區和各地山區容易出現局部短暫雷陣雨。氣象專家吳德榮也提醒,目前颱風以向西北西朝日本方向移動,預估明天至週四將影響日本。氣象署指出,今日清晨西半部地區有局部降雨,宜蘭不定時也有零星降雨機率,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的天氣,中午過後在西半部地區和各地山區容易出現局部短暫雷陣雨,而且局部地區有短延時強降雨、較大的雨勢發生,外出請攜帶雨具備用。近期地震頻繁且時有短延時強降雨,山區留意土石鬆軟、地滑、崩坍及落石,行經山區路段應保持警覺,並注意自身安全。至於氣溫方面,氣象署說明,今日各地高溫會在32到35度之間,白天時段未下雨時感受悶熱,外出請記得防曬並多補充水份。本週台灣地區屬於典型夏季天氣,高溫皆落在32度到35度之間,部分地區有機會更高,下午太陽加熱使天氣轉不穩定,午後易有較明顯雷陣雨,提醒留意強對流伴隨之短延時強降雨、雷擊、強風等劇烈天氣現象,前往山區溪河附近活動亦應注意溪水暴漲風險,並注意自身安全。氣象專家林得恩則在臉書粉專「林老師氣象站」發文表示,今日水氣減少,環境開始轉乾,各地放晴的時間將會拉長;而午後,西半部及東半部山區仍有雷陣雨機會,但降雨範圍再度縮小、且轉趨零星局部。各地高溫會落在攝氏32至36度之間,外出活動體感悶熱,記得做好防曬、補充喝水;颱風方面,9月起仍有熱帶擾動或颱風發展的可能,甚至位置更加接近台灣,需要持續追蹤觀察。氣象專家吳德榮也在「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專欄指出,根據中央氣象署今日凌晨2時發布的「路徑潛勢預測圖」,中颱「珊珊」受太平洋高壓影響,路徑略微向西調整,朝西北西方向移動,逐漸逼近日本九州南方海域,預計從明日起至週六將會大幅轉向東北。颱風強度在明日達到最高峰,週三、週四期間受地形影響開始減弱。吳德榮提醒,根據今日凌晨2時的「各國官方路徑預測圖」顯示,從週三開始,「珊珊」可能有2至3次登陸日本的機會,首先可能登陸九州或四國,隨後再登陸本州。然而登陸的具體地點與時間仍存在不確定性,建議有日本行程的人密切關注颱風的動態。
反聖嬰現象影響正在擴大 專家示警:發生率破8成
反聖嬰現象則是指赤道東太平洋海溫異常偏冷的現象,在有反聖嬰事件發生時,易使台灣秋季東部降雨增多。而氣象專家林得恩也指出,「反聖嬰現象影響正在擴大」,提醒民眾反聖嬰現象發生時,西北太平洋颱風生成數量會減少,但一旦生成後,通常都會比較靠近台灣。氣象專家林得恩在臉書粉專「林老師氣象站」發文表示,「反聖嬰現象影響正在擴大」,並指出,美國國家氣象局(National Weather Service,NWS)氣象預報中心(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CPC)7月最新研究指出,根據目前最新氣候預報模式模擬結果,反聖嬰現象愈來愈加顯著,預測評估在今年8月之後,形成的機率將再躍昇超過70%,且影響時間將延長到明年2月,「8月之後一路居高不下,在今年10至12月發生的可能性將達最高值,形成的機率將再躍昇超過80%」。林得恩也說明,反聖嬰現象對台灣天氣的可能影響,「根據過去歷史事件的統計分析,反聖嬰現象發生時,當年台灣夏天及隔年春雨的降雨量都會減少,秋季在東北部及東部的降雨量也會增多,冬天到隔年春季氣溫會比較低」。此外,林得恩指出,從另一方面來看,反聖嬰現象發生時,西北太平洋颱風生成數量會減少。今年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所生成的颱風共計9個,仍低於同期統計平均值的13.5個,「但颱風一旦生成後,通常都會比較靠近台灣,只不過今年都衝向日本」。事實上,氣象署曾在官網上解釋,聖嬰現象指的是東太平洋海水每隔數年異常升溫,進而影響全球氣候的現象。聖嬰不僅是海溫變化的單一事件,還會影響許多地區的天氣與氣候。相對地,反聖嬰現象則是指赤道東太平洋海溫異常偏冷的情況。當發生反聖嬰事件時,台灣秋季東部的降雨量通常會增加,而冬季的影響則不明顯;此外,反聖嬰也可能使隔年夏季的氣溫略低於平均,但每次反聖嬰事件的影響仍有所不同。氣象署進一步指出,聖嬰與反聖嬰現象主要影響颱風的生成位置,在反聖嬰發展年的夏季與秋季,颱風生成位置較偏向西北,颱風在洋面上的時間較短,強度也相對較弱。不過聖嬰與反聖嬰現象並非唯一影響颱風生成位置的因素,各個案例之間仍存在顯著差異。
秋老虎來襲高溫飆37度!氣象專家曝:台灣這個季節「颱風最多」
秋老虎發威!中央氣象署今(22日)上午針對5縣市發布高溫警報,提醒台北市、新北市、苗栗縣、台東縣為橙色燈號,有連續出現36度高溫的機率,屏東則為黃色燈號。至於颱風動向如何?氣象粉專指出,今年第10號颱風「珊珊」已於關島附近形成,台灣正式進入「颱風最多」的季節。臉書粉專「天氣風險 WeatherRisk」分析師林孝儒表示,受到太平洋高壓影響,台灣今起至周末(22日至25日)普遍為晴時多雲的穩定天氣,不過高壓勢力還不足以抑制熱對流發展,因此午後受熱力作用影響,各地仍有熱對流發展機會,大致上較局限於山區發展,大台北盆地也有短暫陣雨或雷雨的發生機率;氣溫方面,各地天氣將持續高溫炎熱,尤其大台北盆地、西部內陸及花東縱谷需留意出現36度或以上高溫。林孝儒說明,直至下周由於太平洋高壓有短暫減弱的趨勢,加上台灣東部海域有微弱低壓活動跡象,整體午後熱對流將有增多發展的趨勢,總體來看近期天氣變化不大,以午後雷陣雨型態為主,不過熱對流降雨通常來得快、雨勢強、範圍小且時間短,提醒民眾務必做好防範。氣象專家林得恩在臉書「林老師氣象站」發文指出,台灣各地及澎湖、金門、馬祖今天為晴到多雲的天氣,由於秋老虎發威高溫恐飆破37度,另外北部、東半部及其他山區午後仍有雷陣雨發展的機會。至於颱風動向,林得恩透露,台灣正迎來颱風最多的一個季節,俗諺稱「六月颶,七月風颱母」,顯見此時的颱風威力相當驚人,目前在關島附近的「珊珊」颱風已經生成,路徑仍是直奔日本前進,因此對台灣天氣並無影響。
民眾有感「秋意來了」睡覺不用開冷氣 專家打臉:夏天還沒走
不少民眾發現,最近晚上頗有涼意,甚至可以不用吹冷氣,認為今年秋意來得特別早,與去年不太一樣。不過,貼文曝光慘遭大票網友打臉,專家也出面解釋原因,喊話「夏天還沒走!」有網友在PTT八卦板透露,去年一直到9月夏天的感覺還是很強烈,晚風吹起來還是溫得潮濕悶熱,但今年才8月初,晚上就開始有點涼意,這幾天晚上也可以不用開冷氣,似乎今年秋意來得特別早。此文一出,引發熱烈討論,其他網友紛紛表示:「沒有,因為一直下雨你才覺得不熱」、「沒雨還是熱爆,你高興太早」、「這幾天吹南風,水氣充足啊」、「想太多」、「還在吹西南風哪來的秋意」、「並沒有,只是剛好這幾天傍晚有下雨而已」。專家指出,夏天還沒走。(圖/翻攝自林老師氣象站臉書)對此,台灣大學大氣科學博士林得恩在臉書專頁提醒「感覺夏天還沒走!」從今(21日)開始,環境水氣逐漸減少,台灣各地將恢復為晴到多雲的天氣;午後,中部以北、東半部地區及南部山區仍有局部短暫雷陣雨的機會,並請留意較大雨勢的發生。至於溫度部分,各地高溫可以來到攝氏33至36度之間,桃園以北及花東局部地區高溫可達攝氏36度以上;外出活動,沒有下雨時,防曬就要做好、做滿。
雲雀颱風北漂「水氣仍偏多」!明起可望轉夏季型天氣
今(20日)清晨低壓帶及西南風影響,臺灣中南部地區及澎湖、金門有短暫陣雨或雷雨,中南部地區及澎湖、金門易有局部大雨發生,尤其南部地區有局部短延時豪雨發生的機率。對此,氣象粉專也提醒,雖然輕度颱風雲雀目前位於東海,正持續朝北方前進,趨向朝鮮半島,且對臺灣並無影響。但臺灣今日依然處於低壓帶西南風環境,需留意午後熱對流短暫雷陣雨,不過明起天氣就會開始逐漸穩定。台灣大學大氣科學博士林得恩今在臉書粉專《林老師氣象站》發文指出,「西南風逐漸減弱中!」今日天氣,由於臺灣仍還處於大低壓帶中,環境風場為西南風,水氣偏多,中南部地區(包含平地或山區)及澎金馬白天不定時都有短暫陣雨或雷雨,並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林得恩分析,今日天氣變化的3個階段:第1,清晨至上午階段,對流系統自外海移入,南部地區有局部大雨或豪雨的機率。第2,白天階段,中南部地區雨勢稍稍趨緩,不過仍有局部較大雨勢;午後,換到北臺灣地區及其它山區易有雷陣雨,並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第3,晚上開始階段,由於西南風減弱,水氣明顯減緩,各地降雨逐漸減弱或停止。至於氣溫變化方面,林得恩說明,中南部高溫約在攝氏30至33度之間,其它地區在攝氏33至36度,台東地區為攝氏35至37度。氣象粉專《天氣風險 WeatherRisk》天氣分析師林孝儒今也發文分析,目前輕度颱風雲雀位於東海,正持續朝北方前進,趨向朝鮮半島,對臺灣並無影響。今日,臺灣依然處於低壓帶西南風環境,不過西南風的強度有些減弱,清晨前中南部仍有些短暫陣雨,但可以觀察到無論是外海面內陸的對流發展,規模都較昨日減小。儘管今日的天氣型態與昨日類似,但林孝儒提醒,臺灣依然處於低壓帶的西南風環境中,隨著雲雀颱風逐漸遠離並向朝鮮半島前進,西南風偏強的情況轉向臺灣海峽,中南部雖仍有短暫陣雨,不過影響程度大幅減緩。然而,隨著臺灣附近雲量減少,白天起因熱力作用逐漸發展的熱對流依然旺盛,午後各山區及北部平地都還是有較大雨勢發生機會,外出還請記得攜帶雨具。林孝儒續稱,未來幾日,太平洋高壓有逐漸西伸的趨勢,預測明天起將增強至臺灣附近,屆時,環境中的水氣將減少,大氣穩定度將有所提升。明天至週末,臺灣可望轉為較典型的夏季型天氣,各地以晴時多雲為主,午後雖仍有熱對流發展的可能,但降雨較侷限於山區,影響範圍減小。而氣溫方面,將會隨著天氣好轉,氣溫逐步上升,高溫炎熱,就要注意高溫預報並做好防範熱傷害的準備。
西南風增強!3縣市豪、大雨特報 鄭明典:對流影響時間拉長
今(17日)台灣仍處於大低壓帶中,各地雲量偏多,天氣不穩定,易有短延時強降雨,氣象署針對3縣市發布豪、大雨特報。而前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也在臉書表示,「西南風增強,對流持續時間拉長,不是『來得快、去得也快』的那種西北雨天氣型態,還會持續好幾天」。氣象署指出,環境吹西南風,中南部地區及澎金馬不定時有短暫陣雨或雷雨,且嘉義以南地區雨勢明顯,有局部大雨或短延時豪雨發生的機率,中午過後各地皆有局部短暫雷陣雨,對流發展旺盛,伴隨雷擊及強陣風,中部以北地區及其他山區亦可能有大雨或短延時豪雨發生,且局部地區到晚上仍有降雨,外出請注意天氣的變化並攜帶雨具備用;氣溫方面,各地高溫普遍為32至34度,白天沒下雨時感受悶熱,外出活動還是要多補充水分。氣象署也對台南市、高雄市發布豪雨特報,對屏東縣發布大雨特報,提醒今日台南市及高雄市有局部大雨或豪雨,屏東地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請注意雷擊及強陣風,山區請慎防坍方、落石及溪水暴漲,低窪地區請慎防積水。氣象專家林得恩在臉書粉專「林老師氣象站」表示,今日天氣仍受低壓帶影響,各地雲量偏多,天氣仍屬不穩定,易有劇烈降雨;由於環境吹西南風,中南部地區及澎金馬不定時有短暫陣雨或雷雨發生,且嘉義以南地區雨勢最為明顯,不論是平地或山區,都有局部大雨或短延時豪雨發生的機會。中午過後,各地皆有局部短暫雷陣雨,遍地開花,對流發展旺盛,伴隨雷擊、閃電及強陣風等劇烈天氣,中部以北地區及其它山區也都有大雨或短延時豪雨發生的機會。此外,林得恩也指出,明日至20日由於環境原因,再加上西南風增強的關鍵因子,火上加油,短延時、強降雨將會更加顯著且集中,提醒民眾需多加留意。鄭明典則在臉書發文表示,「不太能以午後雷陣雨來描述,西南風增強,對流持續時間拉長,不是『來得快、去得也快』的那種西北雨天氣型態,且還會持續好幾天」。
大低壓帶壟罩!雷陣雨恐連炸5天 專家示警:雨水還會更多
台灣近日處於大低壓帶中,天氣不穩定,且接下來西南風增強,雨水還會更多,氣象專家也指出,「大低壓環流」預計持續影響到週日。氣象署說明,台灣目前仍處於大低壓帶中,而大低壓帶從南海向東延伸到日本附近,不過未來一週太平洋高壓逐漸增強、西伸,使低壓帶逐漸往西退,台灣位於低壓帶邊緣,預估下週二之前水氣偏多,環境不穩定,隨著西南風增強,中南部的降雨越來越明顯、時間亦拉長,而北、東半部雲量增多,降雨機率亦增加,午後對流發展旺盛,要注意短延時強降雨。氣象專家吳德榮也在「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指出,「大低壓環流」的型態將持續至週日,台灣在其邊緣,盛行西南風挾水氣,大氣很不穩定,今(16日)清晨西南風與「陸風」輻合,西半部有局部短暫陣雨的機率,午後強對流發展、範圍擴大,有大雷雨發生,應慎防「劇烈天氣」。吳德榮說明,根據最新模式模擬顯示,下週一、二「大低壓環流」雖已解消,但「西南季風」通過台灣,因地形抬升,仍有大雷雨發生,要到下週三、四太平洋高壓增強,各地天氣才會恢復晴朗炎熱;至於溫度方面,今日至週日各地區最高氣溫約在33至35度、大致仍偏熱。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則表示,「台灣陷入大低壓帶已經超過七天,但接下來開始,西南風增強,雨水會更多」,根據各模式的雨量預報皆顯示,未來一週台灣各地多雨,且中南部雨量偏多,全台各地午後雷陣雨好發,西南部平地在夜間至清晨也會有明顯雨勢,「這種對流發展非常難抓,常常不定時就從某個區域長出來,一旦出現,當下地點的雨勢就會很可觀,重點是短時間的強降雨和雷擊」。而這樣的情況將持續到下週,要等到太平洋高壓接管台灣上空後,多雨的狀況才會改變,提醒民眾在那之前要記得攜帶雨具出門。氣象專家林得恩在臉書粉專「林老師氣象站」提醒,「今天的雨,會比昨天還要大」,並說明今日台灣受低壓帶影響,環境大氣不穩定,水氣充沛,各地雲量偏多,全台降雨機率高,且因為環境吹西南風,整個西半部地區都是其迎風面,尤其是,中南部及澎金馬地區出現短暫陣雨或雷雨的機會也跟著增大,山區降雨量多,「整體來看,降雨範圍大、雨勢顯著,且降雨不單限於午後,清晨或晚上也有機會」。林得恩提醒民眾,由於對流天氣系統發展旺盛,易有短延時強降雨,且伴隨雷擊、閃電及強陣風,降雨強度在大雨至豪雨等級之間,建議外出活動請注意天氣的變化,並攜帶雨具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