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安全部
」 美國 川普 FBI 拜登 非法移民
不長眼的白人口罩男起賊心 美國國土安全部長皮包遭竊
美國國土安全部(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部長諾姆(Kristi Noem)於20日晚上在華盛頓特區市中心餐廳用餐時被竊賊盯上,自己的手提包不翼而飛,其中包含現金3,000美元、護照、駕照、公寓鑰匙、國土安全部通行證、藥物、化妝包與空白支票等私人物品。後續諾姆於21日在白宮舉辦的復活節滾彩蛋活動中,證實目前尚未找尋到手提包。根據外媒報導指出,目前特勤局已介入調查此案,透過「Capital Burger」餐廳監視器畫面發現,一名戴著醫療口罩的不明白人男性將她的包包竊走後離去。執法人員表示,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有人試圖使用諾姆的空白支票,相關追蹤仍在進行中。作為負責邊境與國土安全事務的內閣官員,諾姆由特勤局維安,其安危通常受到嚴格保護。據《NBC》報導指出,事發當下餐廳內至少有兩名便衣特勤人員在場。前特勤局探員、CNN分析師瓦克羅(Jonathan Wackrow)形容此案是「嚴重的安全漏洞」,呼籲國土安全部與特勤局應即刻檢視維安措施。國土安全部也回應表示,諾姆當晚攜帶現金是為了與全家共度復活節假期,包含孩子與孫子女,並安排一場晚餐聚會與節日採購行程。國土安全部並未正面回應是否為針對性攻擊,但已證實特勤局與相關單位仍持續調查。報導中提到,諾姆本月稍早曾前往薩爾瓦多(El Salvador)參觀一所以囚禁來自美國的非法移民為主的最高戒備監獄,並在一間擠滿囚犯的牢房前錄製影片,警告居住於美國的無證移民「可能被送進這樣的薩爾瓦多監獄」。這段影片後續引起大量批評,不僅因其訊息內容,更因她在鏡頭中配戴一只據稱市價約50,000美元的金色勞力士,引來奢華與偽善的質疑。諾姆的政策立場向來極端保守,與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立場十分接近。諾姆過去曾任南達科他州(South Dakota)州長,也曾任南達科他州的眾議院議員。近期諾姆參與執行大規模驅逐移民計畫,引發人權團體與法界批評,其中一案甚至涉及一名馬里蘭州男子被錯誤驅逐,儘管最高法院已一致裁定應協助其返回美國,聯邦政府至今仍拒不執行。

聯邦法官阻擋川普「第3國遣送政策」 保障非公民免於迫害風險
美國聯邦地區法官墨菲(Brian Murphy)於美東時間18日頒布初步禁制令,明確禁止川普政府在未經正當程序的情況下,將非公民遣送至非原籍國的第3國。這項裁決被視為對川普政府強硬移民政策的最新一起法律挫敗。法官在長達32頁的裁決書中嚴厲批評政府立場:「被告主張美國政府有權在未經審查的情況下,將非公民遣送至非原籍國、非移民法庭指定國,甚至是可能使當事人面臨酷刑或死亡的國家——這種主張不僅違反最高法院9位現任大法官的一致見解、美國助理司法部長立場、國會立法精神,更違背基本常識與人性尊嚴。」本案源於川普政府近期援引《外國敵人法》(Alien Enemies Act),在幾乎未經任何程序的情況下,將2架包機的委內瑞拉籍幫派成員遣送至薩爾瓦多的「反恐怖主義監禁中心」(CECOT)超級監獄。移民權益組織隨即代表數百名可能受影響的非公民提起集體訴訟。以下為該裁決的核心內容:要求國土安全部在執行第3國遣返前,必須提供書面通知當事人應獲至少15天期限申請重啟移民程序必須給予「實質機會」讓當事人陳述可能面臨的迫害、酷刑或死亡風險禁制令效力涵蓋所有已收到最終遣返令的非公民墨菲法官強調:「本案涉及的不可彌補傷害顯而易見,也就是迫害、酷刑與死亡。很難想像還有比這更嚴重的傷害。」他也特別點出,政府官員「已實施且將持續實施這項爭議政策,即在未經告知與聽證程序下將非公民遣送至第3國。」值得注意的是,這已是墨菲第2度阻擋該政策。他3月頒布的臨時限制令曾迫使美國國土安全部(DHS)發布新指引,要求政府在將移民遣送至新指定國家前,必須先取得外交保證,確保當事人不會在該國遭受迫害或酷刑。然而法官18日明確指出,這項新指引仍不足以為基本權利提供保障。「即使這類籠統的保證在某些個案中可能符合正當程序要求,但這類指引在實際遣返前排除任何審查機會,」墨菲寫道:「若缺乏實質審查機制,國會賦予的權利保障終將淪為一紙空文。」國際人權組織「人權第一」(Human Rights First)的原告律師休斯(Anwen Hughes)指出,許多被遣送至第3國的當事人其實是已獲保護的難民,他們若被遣返原籍國將面臨迫害風險,「法院命令的保護措施至關重要,能確保DHS不會將他們轉送至同樣危險的第3國。」數據顯示,2023財年有1769名面臨最終遣返令者,因生命自由可能受威脅而獲得某種形式的保護。在另一起相關案件中,墨菲正審查政府是否違反其臨時限制令,當中至少有3位男性在未被允許陳述安全疑慮的情況下遭遣送至薩爾瓦多。同日德州聯邦法院也獲悉,2名被拘留的委內瑞拉男子接獲通知,政府擬依據18世紀的戰時法律對其執行緊急遣返。美國司法部文件顯示,川普政府已計劃對墨菲的裁決提出上訴。這項裁決將持續有效至訴訟終結為止,期間所有第3國遣返程序都必須遵循新規範。此案再度引發對「全國性禁制令」的法律辯論,川普政府過去曾多次要求聯邦最高法院限縮此類命令的適用範圍。

川普要求哈佛大學政策改革遭拒!隨即凍結22億美元聯邦補助
哈佛大學於美東時間14日正式表態拒絕接受川普政府對校方提出的政策改革要求,於是白宮宣布將凍結哈佛大學22億美元的補助和6000萬美元的多年期合同。針對聯邦資金凍結一事,校方要求CNN參閱其先前聲明,強調若政府中止與學術機構的合作,「不僅危及數百萬人的健康福祉,更將動搖國家經濟安全與發展活力」。上週哈佛接獲聯邦特別工作組來函,要求校方實施多項「維持與聯邦政府財務關係」的政策調整方案。哈佛校長加伯(Alan Garber)透過聲明嚴正回應:「我們已透過法律顧問告知政府,哈佛絕不接受這份協議草案。本校不會放棄憲法賦予的自主權與學術自由。」此舉使哈佛成為全美首間公開抵制白宮此類要求的頂尖學府。據《哈佛克里姆森報》(Harvard Crimson)取得的文件顯示,川普政府要求哈佛廢除多元平等計畫、禁止示威活動配戴口罩、實施績效本位招生聘雇制度,並削弱「重社運輕學術」的教職員行政權力。這些改革是聯邦工作組為遏止校園反猶太主義的最新舉措,此前全美已因以哈衝突爆發多起校園示威活動。對此,白宮發言人發表聲明稱:「川普總統透過終結反猶太現象,確保納稅人資金不用於支持危險的種族歧視或暴力,讓高等教育再次偉大。任何違反《教育法修正案第六條》的機構皆不得獲得聯邦資助。」加伯校長則駁斥,白宮的這些要求「實質構成政府對哈佛『學術環境』的直接干預」,強調「無論執政黨派為何,政府都無權指令私立大學的教學內容、招生聘雇標準及研究領域。」CNN先前報導,美國大學教授協會(AAUP)哈佛分會與總會11日聯合對川普政府提起訴訟,並申請臨時禁制令以阻止聯邦資金中斷。訴狀指出資金撤銷「迫在眉睫」,並列舉川普政府已對哥倫比亞大學等院校實施共計4億美元的經費削減。哈佛法學院教授鮑伊(Nikolas E. Bowie)14日也在CNN節目中痛批:「美國總統的要求根本是威權主義。他脅迫大學若要接受聯邦資金,就必須壓制言論自由並改變教學研究內容,這已嚴重違反憲法第一修正案。」據悉政府來函還包含要求校方與國土安全部「全面配合」移民政策執行,並確保「絕對遵守規定」。此信送達前夕,美國教育部、衛生與公共服務部及總務署剛宣布,正在審查哈佛及其附屬機構總值87億美元的補助款與2.55億美元的聯邦合約。

川普上任移民政策下重手 美國宣布撤銷1國家所有簽證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再次入主白宮後,展開一系列改革,尤其在移民政策上更是下重手,要讓非法居留美國的人士遞解出境。而美國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今(6日)正式宣布,華府決定吊銷所有南蘇丹護照持有者的簽證,更不再對南蘇丹人核發新簽證,拒絕他們入境。根據外媒《路透社》、《法新社》等報導,美國國務卿盧比歐今日發聲,國務院已經採取行動,「將吊銷所有南蘇丹護照持有者的簽證,也會停止核發該國人民簽證,以防(他們)入境」。其實在川普上任後,他早警告世界各國,未能快速接收自己公民的國家,恐面臨包括簽證制度或關稅等苦果。盧比歐指控南蘇丹過渡政府「占美國便宜」,因為無論是哪一個國家,若有公民遭另一國驅逐出境,都必須及時接收。在美國前總統拜登政府時期有不少南蘇丹國籍人士取得「臨時保護身分」(TPS),效期至2025年5月3日;美國國土安全部2023年9月透露,有約133名南蘇丹公民以TPS身分待在美國,還有約140人具有申請資格。而盧比歐今日這項宣布,也是川普重返白宮後,針對特定國家的所有護照持有者發動這類措施的首例。至於南蘇丹是世界上最新成立的國家,同時也是最貧窮的國家之一。不過川普執政後立刻開始廢除TPS身分,光是今年1月已撤銷對60多萬委內瑞拉人的「臨時保護身分」。

美選舉重大改革!選民登記投票需審查身份證明 約2千萬人受影響
美國總統川普於24日簽署一項行政命令,對美國選舉制度進行重大改革。該命令要求選民在登記參加聯邦選舉時提供公民身份證明,並規定所有選票必須在選舉日之前送達。此外,該命令指示各州與聯邦機構合作,整理選民名單並打擊選舉犯罪,違規州可能面臨聯邦資金撤回的風險。根據外媒的報導,該行政命令強調,美國需要加強選舉安全措施,並呼籲國土安全部、社會安全局及國務院等聯邦機構與各州選舉官員共享數據,以確保選民名單的準確性。司法部被要求優先執行聯邦選舉誠信法,確保選舉的公平性與透明度。川普政府認為,目前選舉制度存在漏洞,允許不合格選民投票,而新的措施將有助於恢復民眾對選舉的信心。共和黨人支持這項舉措,認為這將確保選舉結果的合法性。然而該行政命令立即遭到民主黨人及投票權利團體的批評。他們擔憂,此舉可能會限制部分選民的投票權,特別是那些難以獲得公民身份證明的群體。布倫南司法中心2023年的報告指出,約9%具投票資格的美國公民(約2,130萬人)無法隨時提供公民身份證明。此外,該行政命令也可能引發法律挑戰,因為美國憲法賦予各州管理選舉的權利。民主黨議員與法律專家認為,聯邦政府強行介入州選舉事務可能違憲。民主黨律師馬克埃利亞斯已表示將採取法律行動,阻止該命令的執行。川普的命令還涉及選舉技術變革,包括指示美國選舉援助委員會修改投票系統指南,要求避免使用帶有條碼或二維碼的選票。目前喬治亞州等地廣泛使用的電子投票機將受到影響,但具體執行方式仍待觀察。共和黨全國委員會近期展開全國性調查,檢視各州選民名單的管理方式,並要求提供相關公共記錄。川普在簽署命令時強調,他的目標是終結選舉舞弊,並承諾未來數週內將推出更多選舉改革措施。該行政命令的影響仍待進一步觀察,但無論支持或反對,這一舉措無疑將成為美國政治與法律領域的重大議題。

美男搭飛機便秘蹲廁所30分鐘 機長破門強行拖出…他「被迫露鳥」
近年來有許多人熱愛出國玩,飛機上也發生不少爭議。美國一名男子利布(Yisroel Liebb)不久前搭乘美國聯合航空的班機時便秘,在廁所待了30分鐘,還沒穿上褲子的情況下遭機長拖出廁所,害他在部分乘客面前「被迫露鳥」;事後利布因此身心受創,憤而向航空公司提告。綜合外媒報導,美國曼哈頓法庭有一起訴訟文件引發討論,一名男子利布今年1月28日搭乘聯合航空客機,從墨西哥圖盧姆飛往德州休士頓,飛行途中他的杜子不舒服,去飛機廁所待了20分鐘;因此空服員詢問利布的旅伴賽巴格(Jacob Sebbag),確認利布的狀況,賽巴格也透露利布有便秘的問題。又過了10分鐘後,利布仍在廁所裡面,沒想到機長親自到廁所外大吼大叫,要求利布迅速離開廁所,當時利布也從廁所裡回應「快好了」、「很快就會出去」;怎料,機長不理會利布的保證,直接破門並強行拖出在廁所裡的利布,而還來不及穿上褲子的利布,生殖器被迫暴露在大眾眼前,被周遭乘客看光。從訴訟文件上得知,機長多次對利布和賽巴格動手,出手「要求」他們回到座位上,嘴上還威脅要2人被逮捕,以及言語侮辱他們的猶太信仰。在班機抵達機場後,利布與賽巴格遭6名國土安全部官員「上銬帶走」,在海關及邊境保衛局官員護送下穿過航廈,被關到拘留室,行李還遭搜查,兩人更因此錯過前往紐約的轉機航班。利布和賽巴格遭到盤問後,才被釋放,即便聯合航空有協助他們預訂事發隔天要飛往紐約的機票,且沒有額外收費,但兩人仍要支付多出的食宿費用,甚至航空公司沒有給他們「被拘留原因」,莫名遭上銬更讓他們的手腕疼痛數日。對此,利布3月19日決定向聯合航空和國土安全部提告,而國土安全部稱只是應航空公司要求,處理一起「航班上的騷亂事件」,因訴訟進行中,他們無法提供更多評論;至於涉事的聯合航空,目前尚未回應此爭議。◎尊重身體自主權,請撥打113、110。◎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精神虐待、性騷擾、性侵害,請打110報案再打113找社工

法國稱研究員因批評川普遭驅逐出境 美國反控其藏有機密資訊
川普上台後持續緊縮移民政策,包括對與美國大學相關的人士進行一系列逮捕和驅逐程序,引發美國學術界恐慌。如今,法國也在美東時間20日聲稱,有位未具名的法國研究人員本月9日被美國政府驅逐出境並禁止再度入境,原因是當局在其手機中發現了與川普相關的資訊。然而美國官員否認該說法,反控這名研究人員的電子設備中存有「機密訊息」。前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總裁、現任法國高等教育和研究部長菲利普·巴蒂斯特(Philippe Baptiste)指出,上述研究人員在3月9日前往休斯頓附近參加1場會議時,被美國當局發現他的手機中「存有與同事及朋友的對話,其中表達了他對川普政府研究政策的個人看法」。巴蒂斯特表示,該研究人員隨後被驅逐出境,並禁止再度入境美國。法國高等教育和研究部進一步說明,這位研究人員從事太空研究領域的工作。巴蒂斯特強調:「言論自由、研究自由以及學術自由是我們將持續堅守的價值觀。無論身在何處,我都將捍衛所有法國研究人員,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堅持這些價值觀的權利。」然而,美國國土安全部發言人麥克勞林(Tricia McLaughlin)20日在1份聲明中反駁:「任何關於這位法國研究人員是基於政治信仰才被驅逐的說法,完全是錯誤的。」她解釋:「他的電子設備中存有來自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的機密資訊,這違反了保密協議。他本人也承認未經許可攜帶這些訊息,還試圖隱瞞事實。」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衛局(CBP)則向CNN表示,雖然無法針對具體案例發表評論,但所有入境美國的人員「都會根據具體情況接受檢查」。CBP公共事務助理專員貝克漢(Hilton Beckham)在1份聲明中指出:「如果在檢查過程中發現個人的電子設備中存有可疑資料,當局可能會進一步檢查分析。有關這些驅逐措施出於政治動機的說法毫無根據。」

打擊親巴示威活動!哥倫比亞大學校園抗議領袖遭逮 聯邦法官阻擋驅逐令生效
目前有消息指出,川普為了實現打擊境內親巴勒斯坦示威活動,稍早下令將哥倫比亞大學校園抗議領袖卡利勒(Mahmoud Khalil)驅逐出境,而如今驅逐令暫時被聯邦法官制止。綜合外媒報導指出,卡利勒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並在2024年加薩戰爭期間的抗議活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川普政府為了打擊大學校園內親巴勒斯坦抗議行動,於是下令逮捕卡利勒,並計畫將其驅除出境。消息傳出後,川普表示,這只是「許多即將發生的逮捕行動中的第一個」。而逮捕消息傳出後,紐約市於10日下午爆發抗議,示威者要求當局釋放卡利勒,並譴責川普政府的行動。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薩迪厄斯(Michael Thaddeus)在聲明中表示,卡利勒如今成為「美國境內的政治囚犯」。(圖/達志/美聯社)美國國土安全部(DHS)指控卡利勒「領導與哈馬斯(Hamas)相關的活動」,但未提供具體證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已向國土安全部查詢更多細節。川普此前曾警告,任何外國學生若被發現為「恐怖組織同情者」,都將面臨驅逐。卡利勒是首名遭拘留並適用此政策的個案。委任律師格里爾(Amy Greer)批評這次拘捕是「毫無根據的壓迫行為」,並指責政府試圖壓制學生的政治言論。根據移民局記錄,卡利勒最初被關押於新澤西州(New Jersey)的一處設施,隨後轉送至路易斯安那州(Louisiana)耶拿(Jena)的移民拘留中心。卡利勒委任律師表示,ICE甚至威脅要逮捕卡利勒的懷孕妻子。哥倫比亞大學則否認曾邀請移民局探員進入校園,但後續有提到,執法人員持搜查令後便可進入學校。川普政府則加強對校園內抗議行動的打擊,並於上週宣布撤銷哥倫比亞大學4億美元的聯邦補助金,指控該校未能遏制反猶太主義行動。報導中提到,2024年以來,哥倫比亞校成為美國大學內反對加薩戰爭及美國支持以色列政策的抗議中心。卡利勒曾領導「哥倫比亞大學反種族隔離撤資運動(Columbia University Apartheid Divest)」,組織抗議者曾在學校草坪上搭建大型帳篷營地以示反對。紐約公民自由聯盟(NYCLU)主席利伯曼(Donna Lieberman)譴責此事件是「針對性的報復行動,且嚴重侵犯《第一修正案》保障的言論自由」。紐約州總檢察長(New York Attorney General)詹姆斯(Letitia James)則表達「極度關切」,並表示會密切關注案件發展。哥倫比亞大學的部分猶太學生認為,抗議行動偶爾超越界線,帶有反猶太色彩,但也有猶太學生參與親巴勒斯坦示威活動。卡利勒的朋友、哥倫比亞大學猶太裔研究生卡莉(Carly)表示,卡利勒是一個「非常關懷他人的人」,並對他的遭遇感到痛心。另一方面,川普政府官員則強調,他的逮捕合理且必要。在《福斯新聞》的訪問中,川普的邊境事務專員霍曼(Tom Homan)指控卡利勒違反簽證規定,參與「封鎖建築並破壞財產」的行動。川普在10日於社群媒體發文強調這不會是最後一次逮捕「我們知道哥倫比亞大學及全國各地大學內還有更多親恐怖主義、反猶太主義、反美國的學生。我們將找到、逮捕並驅逐這些恐怖分子同情者,讓他們永遠無法回到美國。」但截至目前為止,紐約市聯邦法院已下令,暫時禁止當局將卡利勒驅逐出境,直到法庭審理完畢。法院文件顯示,法官已排定於12日舉行聽證會,卡利勒預計將出庭。根據卡利勒的委任律師的律師說法,美國移民和海關執法局(ICE)是在8日將其逮捕,並告知卡利勒的學生簽證、綠卡已被撤銷。

馬斯克裁員踢鐵板 多機構已要求員工不回應
推動美國聯邦政府瘦身計畫的馬斯克22日出新招,要求聯邦員工透過信件回覆前一周工作績效,威脅未回覆者將等同辭職,值得注意的是,包括國務院、國防部在內等多個聯邦機構已要求員工不要回信,更有川普親自提名、任命、忠實擁護川普的閣員指示下屬不須回應,顯示川普政府內部已就大規模的縮編政府計畫出現分歧。CNN報導,馬斯克發文宣布,聯邦政府員工將收到電子郵件,要求回覆前一周工作表現,「沒回覆者將被視為辭職」,後續員工便收到來自人事管理局標題為「你上周做了什麼?」的電郵,要求員工在24日深夜23時59分前回覆郵件,用5點羅列前一周工作績效。這封電郵讓美國聯邦政府各機構及員工瞬間一團亂,不確定要不要回覆郵件。不過截至美東時間23日晚間,包括國務院、國防部、聯邦調查局、國土安全部、能源部等部會高層,已指示各部會員工不要回覆郵件。聯邦調查局(FBI)局長巴特爾(Kash Patel)在給員工的指示中強調,FBI負責所有針對員工績效的審查流程,將根據FBI程序進行審查,「現在,請暫停任何回覆」。巴特爾是川普的忠實擁護者及心腹,他上周才宣誓就任FBI局長。負責人事與戰備事務的國防部次長塞爾尼克(Darin Selnick)23日也寫道:「國防部負責審查旗下員工表現,將會根據相應流程進行審查。」塞爾尼克表示:「現在,請暫停回覆人事管理局發送的『你上周做了什麼?』電郵。」多名國防部高階官員抱怨,要求員工回覆工作表現的郵件,讓他們的周末陷入混亂,高層忙著決定員工該如何回應,一名官員砲轟:「這是40年來我所見到的最蠢事件,而且完全奪取指揮鏈,其他地方或許能這麼做,但對國防部起不了作用。」國務院在給員工的信件中寫道:「國務院將會代表該部會回應,員工沒有義務回報部門指揮鏈以外的活動。」

川普後悔了!數日內大砍近萬政府雇員 NNSA證實:部分核安專家解雇決定已撤回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與特斯拉執行長、政府效率部(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 DOGE)負責人馬斯克(Elon Musk)聯手推動的裁員行動,短短數日內便解僱了近1萬名試用期僱員,連美國國家核安全管理局(National Nuclear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NNSA)內負責核安全的專家也未能倖免。但如今有消息指出,川普似乎對砍掉負責核安全專家一事感到後悔,目前正由NNSA通知那些遭解雇的員工回來上班。根據外媒報導指出,在這次的裁員中,負責監管美國核武庫(U.S. nuclear stockpile)的國家核安全管理局(National Nuclear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NNSA)的關鍵核安全專家約有325人遭到解雇。而如今傳出,在NNSA出面喊話後,川普也撤回了解雇的決定,目前正由NNSA聯繫這些遭解雇的員工。但在裁員之際,這些遭解雇的員工失去了對聯邦政府電子郵件帳戶的存取權限,所以導致NNSA無法與他們取得聯繫。目前NNSA正在想辦法與其聯繫中。據了解,這次裁員行動不只涉及到NNSA,還包含美國內政部、能源部、退伍軍人事務部、農業部以及衛生與公共服務部等多個聯邦機構。。其中內政部約有2,300人遭解聘、能源部有2,000人、森林局(Forest Service)約3,400人,以及隸屬於衛生與公共服務部的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約有1,300人被裁,總計接近1萬人,其中森林局和CDC的裁員人數占到全體人員的10%。除此之外,國土安全部(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DHS)下屬的網絡安全與基礎設施安全局、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FEMA)和美國公民及移民服務局(U.S. Citizenship and Immigration Services, USCIS)中,有超過400名非任務關鍵且處於試用狀態的員工也遭到裁員。內政部內的國家公園管理局(National Park Service, NPS)和土地管理局(Bureau of Land Management)分別有約1,000人和800人被裁;退伍軍人事務部有超過1,000人被解僱;環境保護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則解僱了388名試用期員工;總務管理局(Gener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 GSA)超過100名試用期員工被迫辭職或面臨停職後再解僱;國稅局(Internal Revenue Service, IRS)也正準備在下週解僱數千名員工,可能影響約16,000名試用期員工。報導中也提到,川普與馬斯克進行的這波裁員,可以說是用著極快的速度執行,有些遭解僱員工是通過預錄視頻或群組通話接到通知,甚至被要求在30分鐘內離開辦公室。這種迅速而嚴厲的措施不僅引發了內部混亂,也導致一些機構不得不撤回原定的解僱決定。川普政府這一系列大規模裁員,也遭到民主黨、勞工工會和進步組織的強烈反對,目前已出現超過60筆針對行政權濫用及其他違規行為的訴訟。據了解,川普政府主要是針對那些在聯邦機構工作不足一年的試用期員工,在美國聯邦政府全體約2,300,000名員工中,川普政府的目標是削減約2%至5%的員工,約相當於46,000至115,000人。

大裁員時代!川普簽署行政命令縮減人事規模 馬斯克解雇萬名政府公僕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與特斯拉執行長、政府效率部(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 DOGE)負責人馬斯克(Elon Musk)聯手推動的裁員行動,短短數日內便解僱了近1萬名試用期僱員,連美國國家核安全管理局(National Nuclear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NNSA)內負責核安全的專家也未能倖免。綜合外媒報導指出,在川普剛上台之初,川普便指示各聯邦機構立即對工作經驗不足一年的試用期僱員大規模解僱。早在11日,川普總統就在DOGE負責人馬斯克陪同下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要求各部門進行大規模縮編。據悉,此次裁員行動速度異常迅速,數千名被解僱的僱員收到的通知均來自預錄視頻或群組通話,有些人甚至被要求在30分鐘內離開辦公室,這其中還不乏一些資深員工。當中受影響的部門有美國內政部(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能源部(Department of Energy)、退伍軍人事務部(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農業部(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以及衛生與公共服務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HHS),這些部門均有大量試用期僱員陸續被解僱。川普政府目前的目標是削減聯邦僱員約2%至5%的規模,這對於全國約230萬名聯邦僱員來說,大約相當於4.6萬至11.5萬人。人事管理辦公室(Office of Personnel Management)最新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3月,約有22萬名聯邦員工的工作經驗不足一年,而這些員工正是此次裁員行動的主要目標。根據多方報導,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 Bureau, CFPB)有超過100名員工在裁員行動中被解僱;教育部(Department of Education)內超過60名試用期員工被解僱,多個工作組的員工甚至被停職。能源部方面,約有1,200至2,000名員工被裁,其中部分屬於NNSA的專家在內,儘管NNSA的裁員比例不到0.5%,但其核心功能涉及核武器設計、維護、管理和拆解,防範恐怖主義以及全國核武器運輸,安全影響極大衛生與公共服務部內亦有數千名試用期僱員被解僱,像是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約有1,300名試用期員工被解僱,占該機構總員工的10%;國土安全部(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DHS)下屬的網絡安全與基礎設施安全局、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FEMA)以及美國公民及移民服務局(USCIS)中,超過400名非任務關鍵且處於試用狀態的員工被解僱。內政部方面,國家公園管理局(National Park Service, NPS)約有1,000名員工以及土地管理局(Bureau of Land Management)的800名員工的職位被終止;退伍軍人事務部(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在43,000名試用期員工中,有超過1,000人被解僱;環境保護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則因徹底審查後裁撤388名試用期員工;總務管理局(Gener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 GSA)管理的不動產資產中,超過100名試用期員工被迫選擇辭職或面臨停職後再解僱;國稅局(Internal Revenue Service, IRS)也正準備下週解僱數千名員工,其裁員範圍可能影響該局約16,000名試用期員工。面對這波大裁員,《CNN》直接表示「DOGE已經成為美國一些最富有、最有權勢人士的頭痛問題,特別是對馬斯克來說,他被視為川普的財務與政治支持者。」

川普就職典禮「1原因」改在國會大廈室內舉行! 雷根連任後40年來首見
美國候任總統川普即將在美東時間下周一(1月20日)宣布就職。然而,由於華盛頓特區預測將出現極寒天氣,最低溫恐跌破攝氏零下11度,因此就職典禮改在美國國會大廈室內舉行。據悉上次就職典禮在室內舉行,還要追溯到1985年共和黨籍演員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的連任。川普17日在他的社群平台「真實社交」上證實了上述消息,「我已下令在美國國會大廈圓形大廳內進行就職演講、祈禱及其他致辭。」天氣預報指出,就職典禮當天,美國首都華盛頓的最低溫預計將跌破攝氏零下11度,最高溫也只有攝氏零下5度,如此嚴寒的氣溫意味著川普的就職典禮預計將遭遇40年來最冷天氣,官員們擔心低溫會對與會者和嘉賓造成健康風險。川普補充:「我們將在20日開放『第一資本體育館』(Capital One Arena,位於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一座室內體育館),供大家現場直播觀看該歷史性事件,並在此舉行總統就職遊行。我將在宣誓就職後加入第一資本體育館的集會。」據悉,上一次美國總統在室內宣誓就職是在1985年,當時也是因為天氣嚴寒,成功連任的雷根在國會大廈圓形大廳內宣誓,並取消了就職遊行。另據2名熟悉計畫的執法消息人士告訴CNN,國土安全部旗下的特勤局,以及包括華盛頓特區和美國國會警察在內的其他機構正在努力將就職典禮和遊行移至室內的安全計畫定案。各機構現在只有3天的時間來製定新的維安計劃,這些機構自2024年初就開始規劃此活動。川普的就職典禮預計將有數十萬名持票賓客參加,並有大約25000名執法和軍事人員參與。此外,在川普就職典禮移入室內的消息曝光之前,中國官方已經證實,中國將派國家副主席韓正出席典禮,這將是中國高級領導人第一次計劃出席美國總統的就職典禮。

美國多地出現高技術「無人機群」 專家:疑為敵對勢力刺探
目前美國多個地方出現不知名的無人機,其中包含紐約(New York)、紐澤西(New Jersey)等地,引起外界的關注。而有專家懷疑背後或涉及外國勢力的間諜活動,並警告表示這些無人機規模龐大、組織嚴密,絕非一般愛好者所能達成的。根據《每日郵報》報導指出,除了上述地區外,在在華府、國會大廈附近都有發現無人機。拉瓜迪亞機場(LaGuardia Airport)的飛行路徑上也出現疑似為無人機的不明飛行物體干擾。甚至有居民拍攝到,有3架無人機在紐澤西州薩默塞特縣(Somerset County)上空協同飛行的畫面,似乎在進行有組織的偵查行動。但截至目前為止,國防部與拜登政府均未能對這些無人機的來源提供明確解釋。專門研究中國事務的蓋特斯通研究所(Gatestone Institute)資深研究員張國強(Gordon Chang)表示,這些無人機的活動技術複雜,推測是中國或伊朗等敵對國家所策劃,目的或在轉移注意力,掩蓋更深層次的威脅。紐澤西州州長墨菲(Phil Murphy)表示,這些無人機具備高度隱蔽性,官員發現它們時,它們便迅速消失。墨菲坦言,州政府已與白宮及國土安全部(US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進行多次溝通,卻仍未得到有效的解答。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紐約州,紐約州州長霍楚(Kathy Hochul)已針對此事批評聯邦政府反應過於遲鈍。除了對於無人機的事情提出警告外,張國強也提到,美國政府在處理外國監視案件時的態度十分有問題。張國強認為,涉及到中國公民的監視活動不應交由民事法庭處理,應該以軍事犯罪方式對待,並將嫌犯送往軍事監獄。張國強也抨擊現行的中國政府對美國的安全構成威脅,從新冠病毒的全球擴散、芬太尼毒品危機,到竊取美國知識產權,種種行為都顯示出中國政府對美國的敵對態度。美國媒體福斯新聞主播巴提羅莫(Maria Bartiromo)對國防部的沉默感到懷疑,認為拜登政府在歷經數周後,依然沒能提供清晰資訊,足以顯示出執法和情報部門的無能。巴提羅莫表示,中國對美國的監視活動早已不是秘密,無人機的頻繁出現加深了民眾對國家安全的憂慮。

川普證實:上任首日宣布國家緊急狀態「將動用美軍驅逐上千萬非法移民」
川普2.0誓言將強力驅逐上千萬非法移民,因此也找回了1.0時期的移民及海關執法局(ICE)代理局長、「2025年計劃」(Project 2025)的參與者之一霍曼(Tom Homan)出任「邊境沙皇」(Border Czar)。如今,川普於美東時間18日再度證實,他上任的第一天就會展開大規模移民驅逐計畫、撤銷拜登時期的移民寬鬆政策、執行「自願離境」與「留在墨西哥」政策,並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以履行其競選承諾。據ABC的報導,川普18日證實,他上任的第一天就會開始實施大規模移民驅逐計畫,內容包括宣布國家緊急狀態;撤銷拜登政府時期的移民寬鬆政策,尤其是對沒有犯罪記錄的非法移民的保護;執行「自願離境計畫」,希望透過激勵措施促使部分非法移民自願離開美國;重啟1.0時期的「留在墨西哥」(Remain in Mexico)政策,該政策要求尋求庇護者在等待審理期間留在墨西哥,而非直接進入美國。目前川普已任命了數位移民強硬派人士擔任新內閣,包括川普1.0零容忍「移民家庭拆散政策」(family separation policy)的關鍵推手之一的霍曼;1.0時期設計「限制性移民議程」的極右翼總統高級顧問、白宮演講稿撰寫主任米勒(Stephen Miller),他將出任白宮副幕僚長;負責邊境管制及移民事務的國土安全部(DHS),則交由首位出動國民兵幫助德州因應邊境危機的前南達科他州長諾姆(Kristi Noem)統領。據《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報導,川普及其顧問早在大選前幾個月就已開始制定詳細的計劃,以落實其大規模驅逐非法移民的競選承諾。如今「邊境沙皇」霍曼也在18日告訴《福斯新聞》,他「本週將前往川普位於佛州的海湖莊園,對該計劃進行最後的修改」。他解釋,1年到底能夠驅逐多少數量的移民,取決於有多少人力及資源來實施該計劃,尤其「國防部」的資源相當重要。此前,川普在競選過程中,已發誓要動員國民兵協助驅逐工作,此舉將標誌著美軍的根本性變革,因為軍方通常不會處理國內執法的問題,而且川普甚至更揚言,要將數千名派駐海外的美軍調回美墨邊境。此外,他的團隊還認為,川普可以透過五角大廈轉移資金,以支付建造隔離牆的費用,並協助拘留和驅逐移民,以及啟用軍事基地作為非法移民拘留設施,甚至藉助軍用飛機協助遣返移民。據估計,目前大概有1100萬的無證移民居住在美國。據自由派組織美國移民委員會(American Immigration Council)估算,大規模驅逐移民需要州與地方執法機構配合,並在聯邦預算中注入前所未有的資源,每年可能要花費880億美元。此外,這項「史上最大規模的移民驅逐計畫」不僅會影響數百萬長期生活在此的移民家庭,還可能會導致稅收損失和勞動力短缺,從而產生更廣泛的經濟影響。

曾拆散上千家庭! 邊境沙皇誓言「強力驅逐非法移民」
當選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於美東時間10日晚間宣布,將任命在川普1.0期間擔任隸屬於美國國土安全部(DHS)的美國移民及海關執法局(ICE)代理局長的霍曼(Tom Homan),為新的「邊境沙皇」,負責驅逐國內數百萬的無證移民。據CNN的報導,川普10日晚間在《真實社群》發文指出:「我很高興地宣布,前ICE局長、邊境管制堅定的支持者霍曼,將加入川普政府,負責管理我們國家的邊境,也就是『邊境沙皇』,範圍包括但不限於南部邊境、北部邊境,以及所有的海事和航空安全。沒有人比我們更擅長維持和控制我們的邊境,霍曼將負責將所有非法外國人驅逐回母國。」據悉,霍曼曾效力於歐巴馬政府及第一屆川普政府,並在2017年1月30日至2018年6月29日期間,擔任隸屬於DHS的ICE代理局長。在川普1.0時期,他是最強烈支持「零容忍」的「家庭分居政策」(family separation policy)的官員之一,以此作為阻止非法入境和遏制人口販運的手段。家庭分居政策,顧名思義就是將移民兒童與其父母或監護人分開,成年人會遭到起訴,並關押在聯邦監獄或被驅逐出境,兒童則會受到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HHS)的監管。該政策在川普1.0期間至少持續了18個月,估計有1100個移民家庭遭到分離。此外,霍曼還是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The Heritage Foundation)的「2025年計劃」(Project 2025)的貢獻者之一。該計劃旨在重塑美國聯邦政府,瓦解「龐大」、「不負責任」且大多為自由派組成的行政官僚系統,並為川普於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當選的情況下鞏固總統的行政權力。其它內容還包括:削減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利用《康斯托克法案》起訴那些發送和接收避孕藥具和墮胎藥的族群;終止多元、平等和包容(DEI)計畫;逮捕、拘留和大規模驅逐居住在美國的非法移民等等。對此,福斯新聞網節目主持人也詢問霍曼,若未來運行川普邊境政策時遭受批評,屆時他將如何應對。霍曼回答:「坦白講,我並不在乎別人怎麼看我,特別是左派人士。危機如此龐大,而且在發生許多不好的事情之後,我們必須做的就是鞏固邊境。我不管你是共和黨、民主黨還是無黨籍,邊境安全就是國家安全。我們應該站在同一邊才對。」報導指出,目前尚不清楚霍曼會回鍋擔任ICE局長,還是同樣隸屬於DHS的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衛局(CBP)局長,抑或是川普成立新的國家邊境安全委員會,由霍曼擔任領導,統領ICE和CBP ,直接跳過DHS,向總統報告。美聯社則指出,這樣的職位可能不需要獲得參議院的批准。

嚴防選後內亂!美國多州祭高規格維安措施 無人機、狙擊手、國民兵已待命
美國總統大選倒數24小時,多州推出前所未有的維安措施,嚴防選後出現內亂,包括在關鍵計票中心屋頂安排狙擊手,為選舉工作人員設置應急按鈕,以及部署無人機進行空中監控等。此外,華盛頓州和奧勒岡州等數個州的國民兵也處於待命狀態,原因是這些州近期至少有3個投票箱遭人縱火。據CNN的報導,華盛頓州、奧勒岡州和內華達州的國民兵已隨時待命,準備應對可能發生的騷亂。民主黨籍華盛頓州州長英斯利(Jay Inslee)在11月1日的新聞稿中談到了投票箱縱火的問題,宣布國民兵已處於戒備狀態,因為該州西南部地區已經歷了與選舉有關的騷亂情況。英斯利補充,美國國土安全部(DHS)曾示警,該州對「選舉基礎設施」的威脅仍然很高,「有鑑於針對2024年大選相關的潛在暴力或其他非法活動的擔憂,我希望確保我們做好充分準備,應對任何潛在的內亂。」民主黨籍奧勒岡州州長科特克(Tina Kotek)也在11月1日的聲明中表示,該州的國民兵已做好準備,「州長辦公室正在與地方、州和聯邦機構密切監測和協調,以確保奧勒岡州選民能夠安全投票。」另據KTVZ的報導,奧勒岡州波特蘭市長惠勒(Ted Wheeler)表示,雖然「目前沒有訊息表明存在騷亂」,但「我們的社區存在著許多不確定性和緊張氛圍。」共和黨籍內華達州州長隆巴多(Joe Lombardo)本週也宣布,有60名國民警衛隊士兵處於待命狀態,「以為安全順利的選舉日做準備」,「這一決定反映了該州為過去選舉所做的例行準備,是在與選舉官員和州領導人協商後做出的。這是該州正在採取的眾多積極措施之一,以確保所有可能的資源到位,以便及時應對出現的任何挑戰。」亞利桑那州和賓州等州,也已為計票期間的「突發狀況」做好應對方案。其中,亞利桑那州選民大多集中在馬里科帕郡(Maricopa County),對於可能發生的「最悲觀情境」,維安力量已開始嚴加戒備。例如,亞利桑那州鳳凰城(Phoenix)位於市區的選票清點中心已受到「如堡壘般」嚴密的防護。馬里科帕郡治安官更暫停批准一級人員休假,動員約200人準備在選舉期間進行全天候工作,負責監控投票站和戶外選票投遞箱,同時考慮在必要時派出狙擊手。與此同時,美國其他州也採取了高規格的維安措施。數以百計的選舉辦公室以防彈玻璃、鋼板門加固,並增設監控裝備,一些地區還為選舉工作人員準備了生化防護服(NBC suit)和解毒劑,以應對「可疑粉末郵件」的威脅。在關鍵搖擺州之一的喬治亞,州議會大廈周邊更已加裝護欄。華盛頓特區警察局長史密斯(Pamela A. Smith)則在10月29日的記者會上表示,華盛頓特區的準備工作正在進行中,當地3000多名警察將實行12小時的輪班制。對此,分析人士告訴《華盛頓郵報》,選舉的最大威脅來自右翼的「否認選舉運動」。2020年,時任共和黨籍總統、今年選舉的候選人川普拒絕承認輸給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相關運動被視為引發2021年1月6日「國會山莊暴動」的原因之一。近年來,不承認選舉結果的人士逐漸從共和黨邊緣步入核心。美國爭取民權律師委員會執行總監戴蒙·休伊特則認為,今年總統選舉既有「明顯的現實危險」,也有「實質性監控和保護到位」。只是,民主選舉的維安措施「本來不應該這麼多,我們不能將其正常化。」

海倫剛走「最強5級颶風米爾頓」又襲佛州 美國土安全部:沒有足夠資金應對
毀滅性颶風「海倫」(Helene)前腳剛走,美國國家颶風研究中心表示,颶風「米爾頓」(Milton)已迅速增強為最強的風暴等級「5級颶風」。目前,颶風中心位於美國佛州西海岸城市坦帕(Tampa)西南方向約1175公里,最大持續風速為每小時257公里,將繼續向北往佛州移動。美國國家颶風研究中心預估,「米爾頓」的風力將持續加強,並於當地時間9日登陸人口密集的坦帕灣地區。對此,美國白宮7日發表聲明,宣布佛州進入緊急狀態。佛州緊急管理部門官員警告說,隨著「米爾頓」逼近,佛州「很可能要實施2017年艾瑪颶風(Hurricane Irma)以來最大規模的疏散。佛州部分地區已經對醫院和護理機構的患者發布疏散令。與此同時,佛州多個國際機場也宣布將暫停運營。例如7日,佛州奧蘭多國際機場宣布將於9日早上關閉。此前,坦帕國際機場已宣布將從8日開始暫停營運。然而,隸屬於美國國土安全部的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FEMA)目前正忙於處理颶風海倫襲擊的社區。在救災資金不斷減少、人手有限的情況下,颶風米爾頓將考驗這個成立45年機構的能力。報導稱,雖然FEMA有足夠資金來滿足颶風海倫倖存者的緊急需求,但其缺乏足夠資金來進行長期的災後重建工作。拜登政府官員示警,如果再來一場風暴,這種短缺恐將加劇。美國國家颶風研究中心6日預測,「一場具有多重生命威脅風險的強烈颶風」或將於9日襲擊佛羅里達半島西海岸。這場名為「米爾頓」的風暴,不僅給FEMA帶來挑戰,也為應對颶風海倫的各州和地方政府帶來危機。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的災難專家、非常駐學者拉博維茨表示:「另一場颶風將使本已緊張的災害應對系統更加趨緊。同一地區接連遭遇2次風暴會導致資金、技術和人力面臨壓力。」拜登政府的其他官員示警,預算緊縮即將來臨。美國國土安全部長馬約爾卡斯(Alejandro Mayorkas)對記者表示,該機構已沒有足夠資金度過從6月1日至11月30日的颶風季節,儘管大多數風暴通常在9月和10月登陸,「我們正在用手頭的錢滿足災民的迫切需要。我們預計會有另一場颶風來襲,且FEMA沒有足夠資金來應對颶風季節。」美國國會上個月通過了一項短期支出法案,授權FEMA將200億美元作為其救災基金。但該法案遺漏了行政管理和預算局為長期恢復工作所要求的數十億美元的額外資金。

「毒西瓜」大量入境南加!喬裝技術太糟 海關查獲市值1.6億安非他命
美國海關最近在美墨邊境查獲一批走私毒品,毒梟居然把安非他命「偽裝」成西瓜,並隱藏在真西瓜之間企圖藉此混入美國境內,不過這批假西瓜的喬裝技術太拙劣,海關人員一眼就辨識出「假瓜」,估計這批毒品市值超過約1.6億元台幣。從美國海關公布的照片可見,這批看似西瓜的橢圓形狀包裹,仍可以肉眼分別與真西瓜有極大差異,據《紐約郵報》報導,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衛局(U.S. 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CBP)表示,他們在16日於南加州奧泰梅薩口岸(Otay Mesa)查獲上千個偽裝成西瓜的安非他命包裹。根據CBP表示,邊境人員從一輛試圖進入美國的卡車上發現了1220個含安非他命的包裹,這些包裹以綠黑相間的紙做外皮,看起來就像西瓜,總重量超過2千公斤。CBP指出,由於這批西瓜的喬裝技術太拙劣,海關人員一眼就看出有詐,這批毒品市價超過500萬美元,約1.6億元台幣。CBP官員查扣了該卡車和所有毒品,並將29歲的卡車司機移交國土安全部調查局。隨著毒販的走私手法日益複雜,在9日,當地的海關人員也從一輛過境卡車上查獲了一批藏在農產品內的安非他命包裹。當時,這名卡車駕駛試圖從墨西哥過境進入美國,但被緝毒犬嗅出卡車上的芹菜「另有乾坤」,CBP官員在芹菜堆中發現了508個隱藏的包裹,內含286公斤的安非他命,估計價值75.5萬美元,約台幣2400萬元,這批毒品連同卡車隨即被查扣,而34歲的駕駛也被移交國土安全部調查局。毒梟居然把安非他命「偽裝」成西瓜,並隱藏在真西瓜之間企圖藉此混入美國境內,估計這批毒品市值超過約1.6億元台幣。(圖/翻攝自X)

川普遇刺案「神秘女子大有來頭」? 「這動作」疑向槍手示意開槍…FBI回應了
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於美東時間13日在賓州巴特勒(Butler)舉行的造勢活動上遇刺濺血,事後負責維安的特勤局(USSS)及負責情蒐的聯邦調查局(FBI)被質疑出現「低級失誤」,如今又有網友發現,當下槍聲大作時,川普背後竟然有名戴墨鏡的神祕女子神情自若地掏出手機記錄下一切,網路上也隨即有陰謀論聲稱,該名女子是FBI助理局長迪吉塞皮(Janeen DiGuiseppi),且她在槍擊前曾向狙擊手發出暗號,示意對方可以射殺川普。對此,FBI發言人也回應了。回顧川普與美國情報體系的權力鬥爭,2022年8月8日上午9點,FBI在美國司法部長賈蘭德(Merrick Garland)的授權下,突襲搜查了川普的海湖莊園,使川普成為第一位私人住所遭到調查的美國前總統。而在同年4月,與川普關係密切的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The Heritage Foundation),也曾制定出所謂的「2025年計劃」(Project 2025),目的是在共和黨候選人贏得2024年總統選舉後,重塑美國聯邦政府並擴大總統權力。該份900頁的計劃中,最具爭議的莫過於建議白宮,肅清數萬名不願聽命於共和黨總統的聯邦公務員,並以智庫過濾或政黨指派的「忠誠者」取代他們,藉此瓦解他們口中龐大且不負責任的自由主義政府官僚機構,具體內容包括針對美國司法部(DOJ)、聯邦調查局(FBI)等單位實施「黨派控制」,並解散美國國土安全部(DHS)。據悉,負責保護美國總統等關鍵政要(包括川普)的特勤局就是隸屬於DHS。如今在川普遭暗殺未遂後,負責維安的USSS及負責情蒐的FBI也被外界質疑出現「低級失誤」,包括如此近距離的狙擊制高點竟然沒有派員駐守;USSS的狙擊手也早在槍響前20分鐘,就在對面建築物的屋頂上發現槍手克魯克斯(Thomas Matthew Crooks),但他們竟然不為所動,直到槍手攻擊川普後才將其射殺,疑似有滅口嫌疑。網路上有陰謀論聲稱,該名神秘女子是FBI助理局長迪吉塞皮(Janeen DiGuiseppi)。(圖/翻攝自X平台/Russian Market)另據《每日郵報》的報導,事後更有民眾發現,川普遇刺前幾秒,有名身穿白色背心、戴墨鏡及黑色帽子的神秘女子,突然在川普後方坐下,並把手中的手舉牌舉起,隨後立刻槍聲大作。更詭異的是,女子在槍響後竟然沒有試圖躲避或趴下,還立刻神情自若地掏出手機記錄下一切。相關影片及照片曝光後,引發美國網友熱議,「深層政府」(Deep state)的打手FBI、USSS試圖刺殺川普的陰謀論也在網路上四起,包括有網友聲稱,川普背後的神祕女子十分神似FBI總部的內部威脅辦公室(Insider Threat Office)助理主任迪吉塞皮,疑似就是她負責向槍手克魯克斯發出暗號,也就是坐下舉起手舉牌的動作,示意對方:「可以動手了!」據FBI官網的資料顯示,迪吉塞皮擁有中央佛羅里達大學(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學士學位、西新英格蘭學院(New England College)碩士學位和佛羅裡達國際大學(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碩士學位,在加入FBI之前,迪吉塞皮曾擔任過美國空軍軍官。對此,FBI發言人向《每日郵報》澄清:「社交媒體上有關FBI高管和賓州巴特勒競選活動的相關指控皆是子虛烏有。要先澄清的是,圖中的人根本不是迪吉塞皮,她也沒有參加這場造勢。」發言人還強調:「FBI的男男女女,每天都在日以繼夜的無私奉獻,他們及其家屬的生命財產安全也時常受到威脅,因此針對這些敬業公務員的虛假謠言和陰謀論,都是不負責任且應當遭受譴責的。FBI將繼續與我們的合作夥伴攜手,追究任何針對他們或我們執法部門同事,所進行的暴力威脅。」然而,影片中神秘女子的真實身分目前依然是個謎。報導也指出,在川普遇刺後,左翼及右翼陣營都有不少極端且毫無證據的網路陰謀論和謠言,包括民主黨支持者指控本次槍擊案是川普團隊的假旗行動(False flag),試圖以自導自演的方式拉抬選情;另一邊的川粉則認為,槍手克魯克斯其實是極左團體Antifa的成員,就連拜登8日在募款餐會的「靶心說」都被指控是在暗示要射殺川普。事實上,早在5月的「路透社/益普索」(Reuters/Ipsos)民調就顯示,68%的美國人認為今年的總統選舉可能會發生政治暴力。「路透社/益普索」在川普遇刺後的16日公布的最新民調也發現,無論是民主黨人或共和黨人,約8成受訪者皆認為「美國正陷入失控混亂中」。與此同時,美國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在6月底進行的一項調查更發現,有10%的美國成年人,即2600萬人,支持「使用暴力」來阻止川普再次當選總統,而支持透過暴力維護川普的比例則為6.9%,即1800萬人。這顯示不管是左翼還是右翼,都有極端化的傾向。對此,美國知名內戰專家沃特(Barbara Walters)也早在《內戰是如何開始的》(How Civil Wars Start)1書中示警:「我們比想像的更接近這場世紀浩劫(美國內戰)。」

共和黨全代會「危安事件」頻傳! 蒙面男揹AK-47、滿彈彈匣接近會場遭逮
美國共和黨於美東時間16日在密爾瓦基(Milwaukee)的室內體育館「第一服務廣場」(Fiserv Forum)舉行為期4天的全國代表大會(Republican National Convention),會場周圍也因為13日的「川普遇刺案」戒備森嚴,沒想到當地卻接連傳出危安事件。先是有持刀遊民16日遭1群員警擊斃,接著又有媒體證實,1名戴著滑雪面罩、揹著裝有AK-47手槍(AK-47 pistol)戰術包的男子,15日在距離會場幾個街區的地方遭到逮捕。據Fox News的報導,美國國土安全部(DHS)的調查人員及美國國會警察(USCP)15日下午1時左右,在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的會場「第一服務廣場」附近巡邏警戒,結果發現了1名戴著滑雪面罩、揹著裝有AK-47手槍及滿彈彈匣之戰術包的可疑男子,正試圖接近體育館,當局隨之將其逮捕,目前尚不清楚該名武裝男子的意圖。事後密爾瓦基警方也向Fox News證實,的確有發生該起事件。而且男子還沒有威斯康辛州(State of Wisconsin)和其他州的隱蔽持武權(concealed carry)許可證。對此,Fox News也聯繫了隸屬於DHS、負責保護美國總統和關鍵政要的特勤局(USSS),但被轉給了密爾瓦基警方。此外,他們還聯繫了DHS,但尚未收到回應。報導補充,上述事件並非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附近唯一1起危安事件。16日也有1位遊民在距離「第一服務廣場」約3.2公里處被1群騎自行車巡邏的路過員警開槍打死,據悉他中槍前曾揮舞著1把刀。同樣在16日,明尼蘇達州的共和黨眾議員奧爾登(Derrick Van Orden)聲稱,他在當天排隊進場時,遭到1名左翼反戰組織「CODEPINK」成員襲擊,並將之稱為「政治暴力事件」。事實上,早在5月的「路透社/益普索」(Reuters/Ipsos)民調就顯示,68%的美國人認為今年的總統選舉可能會發生政治暴力。「路透社/益普索」在川普遇刺後的16日公布的最新民調也發現,無論是民主黨人或共和黨人,約8成受訪者皆認為「美國正陷入失控混亂中」。與此同時,美國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在6月底進行的一項調查更發現,有10%的美國成年人,即2600萬人,支持「使用暴力」來阻止川普再次當選總統,而支持透過暴力維護川普的比例則為6.9%,即1800萬人。這顯示不管是左翼還是右翼,都有極端化的傾向。對此,美國知名內戰專家沃特(Barbara Walters)也早在《內戰是如何開始的》(How Civil Wars Start)1書中示警:「我們比想像的更接近這場世紀浩劫(美國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