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復性關稅
」 川普 關稅 報復性關稅 美國 中國
川普對歐盟、墨西哥徵30%關稅 白宮經濟顧問:若無協議將如期執行
美國總統川普近日宣布,自8月1日起,將對來自歐盟與墨西哥的進口商品徵收30%的關稅,這項舉措在國際間引發廣泛關注與強烈反彈。白宮經濟顧問凱文哈塞特(Kevin Hassett)13日受訪時強調,若目前的貿易協議無法達到總統預期,關稅措施「是真的」,並將如期執行。根據外媒的報導,哈塞特在美國廣播公司(ABC)的《本週》(This Week)節目中表示:「如果總統無法達成他認為足夠好的協議,這些關稅就是確定的。但談判仍在進行中,我們拭目以待。」在川普宣布關稅政策後,歐洲多國表示震驚與不滿,特別是因為原先雙方已有10%關稅的協議。德國總理梅爾茨(Friedrich Merz)表示,德國經濟將面臨沉重打擊,目前正與法國總統馬克宏及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密切磋商,力求在8月1日前提出解決方案,「我們希望利用未來兩週半的時間,尋求合理出路,避免事態惡化。」並呼籲歐洲展現團結,與美國展開理性對話,雖不排除採取反制措施,但強調不會早於8月1日執行。歐盟貿易部長將於14日舉行預定峰會,屆時可能面臨部分成員國要求重啟對美210億歐元報復性關稅措施的壓力。法國總統馬克宏則強調,歐盟必須「堅決捍衛歐洲利益」。川普的新關稅政策也引發法國農業界的強烈反彈,食品工業遊說團體ANIA主席讓(Jean-François Loiseau)指出,30%的關稅對法國食品業將是「災難性的」。乳製品協會FNIL執行長法蘭索瓦(Francois Xavier Huard)則表示,這將重創牛奶與乳酪產業,對他們而言,美國是「重要市場」。另一方面,川普也威脅對巴西商品加徵高達50%的關稅,理由是對該國在貿易談判上的行為感到失望。巴西總統盧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迅速回應,表示若美國實施關稅,巴西將採取對等報復,「他們徵50%,我們也徵50%。」除了貿易議題,哈塞特在受訪時也表示,如果有確切依據,川普政府有權解雇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這與聯準會總部翻修成本超支有關,目前傳出翻修預算超出7000億美元,引發白宮質疑。預算主管沃特(Russ Vought)上週對此抨擊,稱該翻修案為「浮誇」。川普此前多次批評鮑威爾未能如預期降息,並曾要求其辭職。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哈塞特可能是川普考慮接替鮑爾的候選人之一。

川普加徵30%關稅!歐盟暫緩對美報復 盼8/1前達貿易協議
川普週六宣布對歐盟加徵30%關稅,歐盟表示,原訂於當地時間15日凌晨實施的對美報復性關稅將暫緩執行,盼與美國政府在本月底前達成貿易協議。根據《美聯社》報導,歐盟執行委員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於布魯塞爾表示:「現在是展開談判的時候了。」這番話是回應美國總統川普日前致函歐盟,宣布自8月1日起,將對歐盟與墨西哥進口商品加徵30%關稅。作為美國最大貿易夥伴及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之一,歐盟原計畫自週一凌晨零時起(台灣時間同日早上6時)對美國實施反制性措施。范德賴恩表示,歐方決定將反制行動延後至8月1日,並指出:「川普的來信意味著我們有時間談判至8月1日。」她強調,歐盟始終傾向以協商方式解決爭端,「若無法達成協議,我們將持續準備相關反制措施,確保萬全應對。」歐洲對美出口項目包括藥品、汽車、飛機、化學品、醫療儀器以及葡萄酒與烈酒等。義大利外交部長塔加尼(Antonio Tajani)預定15日前往華盛頓,與美國政府及國會展開磋商。他在行前與歐盟夥伴溝通時強調,「談判必須抬頭挺胸」。義大利總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領導的右派政府,曾是唯一參加川普就職典禮的歐洲領導人,並試圖在布魯塞爾與華府之間扮演橋梁角色。川普則一再宣稱,全球關稅政策是振興美國經濟的基礎,並稱美國貿易逆差構成國安威脅。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官員哈塞特(Kevin Hassett)接受《ABC新聞》訪問時表示,川普對於目前的協議草案不甚滿意,因此才決定發出關稅警告。哈塞特指出,川普已看過貿易團隊與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等人擬定的初步協議內容,「但總統認為協議需要更有利,於是劃下紅線。」過去數月,包括法國葡萄酒廠商、德國汽車製造商等在內的全球企業,都面對來自川普政府時而威脅、時而緩和的關稅政策。這波新關稅若正式實施,恐對全球經濟各層面產生深遠影響。根據歐盟統計局資料,2024年歐盟與美國之間的商品與服務貿易總額達1.7兆歐元(約2兆美元),平均每日交易達46億歐元。歐盟各國貿易部長預計於15日召開會議,討論與美國及中國的貿易關係。范德賴恩與印尼總統普拉博沃(Prabowo Subianto)共同出席記者會時強調,此次美歐之間的貿易緊張凸顯「貿易多元化」的重要性。她表示,歐盟將推動與印尼深化合作,並強調建立「可預測、互信」的貿易夥伴關係至關重要。普拉博沃則表示,美國仍將是全球重要領袖之一,但也強調多邊關係的必要性,並補充說:「我們希望看到一個更強大的歐洲。」

川普發函!台灣再等等 對歐盟、墨西哥課徵30%關稅
美國總統川普12日宣布對墨西哥與歐盟大幅加徵30%關稅,自8月1日起生效。面對此一高關稅,這兩大貿易夥伴迅速反擊,歐盟警告此舉恐擾亂供應鏈,而墨西哥抨擊這是「不公平的對待」。根據CNN、路透等外國媒體報導,歐盟執行委員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發聲明表示,歐盟仍準備在8月1日截止日前繼續努力達成協議。她指出,對歐盟出口徵收30%的關稅將損害大西洋兩岸的供應鏈、企業與消費者利益。川普致歐盟的信函中要求歐洲取消自己的關稅。范德賴恩表示,歐盟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來保障歐盟利益,包括在必要時採取對等反制措施。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對於美國此舉表示強烈反對,呼籲歐盟堅決捍衛歐洲利益。墨西哥經濟部長厄伯拉特(Marcelo Ebrard)在社群平台X上發文表示,墨西哥代表團11日與美方會談時表明,設定新關稅稅率的計畫是「不公平的對待,我們無法接受」。不過,美墨雙方正在談判,尋找保護兩國企業與就業的替代方案。川普重返白宮後,對盟友與競爭對手一再實施起伏不定的關稅政策,不僅造成金融市場動盪,也引發全球經濟下滑的擔憂。截至目前,美國僅與英國與越南達成協議,並暫時下調對中國的報復性關稅。這次對墨西哥的最新關稅甚至高於川普先前對墨商品課徵的25%稅率。

川普對歐盟課30%關稅 各國領導人回應了
美國總統川普12日宣布要對歐盟和墨西哥課30%關稅,因為沒能達成全面貿易協議。對此,世界各國領導人也做出回應,強調團結、建設性對話的必要性。據CNBC報導,川普12日表示,如果歐盟或墨西哥採取報復性關稅行動,「那麼你們所提高的百分比,將直接加在我們原有的30%關稅上。」以下為歐洲各國領袖對川普最新貿易挑釁的回應:歐盟執委會主席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指出,「我們依然準備持續努力,在8月1日前達成協議。同時,我們將採取一切必要行動以捍衛歐盟利益,包括在必要時實施適度的反制措施。」歐洲議會國際貿易委員會主席朗格(Bernd Lange)說,「川普的信既無禮又像是一記耳光,我們已密集談判三週,提出改善提案以謀雙方利益,這根本不像是有誠意的談判。」荷蘭總理斯霍夫(Dick Schoof)說,美國宣布對來自歐盟的商品課徵30%關稅,這令人憂心,也不是正確的方向。瑞典總理克里斯特森(Ulf Kristersson)指出,支持歐盟執委會持續尋求協議的願望,歐盟已準備好在必要時採取強硬的反制措施,但若貿易衝突升高,將是雙輸局面,美國消費者的代價將最大。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表示,「我與歐盟執委會主席看法一致,法國強烈反對從8月1日起對歐盟出口至美國產品施加30%水平性關稅。」義大利總理府聲明指出,相信各方有誠意達成公平協議,藉以強化整個西方世界,特別是在當前情勢下,歐美之間若爆發貿易戰是毫無意義的。西班牙總理桑切斯(Pedro Sánchez)認為,「持續支持歐盟執委會與美國談判,爭取在8月1日前達成協議。歐洲團結是世界最大貿易體,讓我們運用這股力量爭取公平協議。」愛爾蘭總理馬丁(Micheál Martin)說,「歐盟與美國擁有全球最大貿易與投資關係。當彼此出現爭議時,應透過密切且尊重的對話解決……雖然所有選項仍在檯面上,但歐盟一直明確表示,我們首選的仍是談判解決,避免事態升級。」

川普公布23國關稅後揚言:剩餘國家都有份「無論15%或20%」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近期分批向23國寄出即將在8月1日實施的關稅信函後,於美東時間10日表示,他接下來計劃對剩餘的大多數貿易夥伴徵收15%或20%的對等關稅,並駁斥了加徵關稅可能對股市產生負面影響或推高通膨的質疑。川普在接受NBC News節目《與媒體見面》(Meet the Press)主持人韋爾克(Kristen Welker)的電話專訪中表示:「我們接下來只需宣布,剩餘國家都將被課徵關稅,無論是20%還是15%。我們現在正在制定具體方案。」「我認為關稅政策的反響非常好,股市今天創下歷史新高。」川普補充。標普500指數10日收盤確實創下紀錄,但此前美國股市已經歷了數個月的動盪。例如川普在4月2日「解放日」宣布首波全球關稅後,標普500指數在隨後幾天出現史上最快的20%跌幅。川普10日還駁斥了美國跨國玩具和棋類遊戲公司「孩之寶」(Hasbro)執行長,聲稱關稅可能導致玩具價格上漲的警告,「如果你查看數據,通膨其實已經下降。」川普表示。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數據,自新冠疫情以來通膨雖已緩解,但仍保持在2.3%以上。「我不知道,沒聽說孩之寶的事。我不在乎他們的價格。」川普也喊話:「但如果他們在美國本土生產玩具,就不會有漲價的問題。」近期川普的貿易議程似乎陷入停滯,儘管美國政府官員持續強調川普正與數十個國家進行談判。在這些關稅通知信函發布前,川普及其高級官員從4月開始就多次承諾,他們將在「90天內達成90項貿易協議」,但實際上美國與各國在該期間並未簽署任何貿易協定。白宮與財政部、商務部目前為止僅與英國、中國、越南這3個國家,達成可能轉化為完整協議的貿易框架。本週川普向23個國家公開了關稅稅率通知函,包括7日率先發送的第1批14個國家:日本(25%)、韓國(25%)、南非(30%)、哈薩克(25%)、寮國(40%)、馬來西亞 (25%)、緬甸(40%)、突尼西亞(25%)、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30%)、印尼(32%)、孟加拉 (35%)、塞爾維亞(35%)、柬埔寨(36%)、泰國(36%)。接著川普9日又向第2批8個國家寄出關稅通知函:巴西、菲律賓、汶萊、摩爾多瓦、阿爾及利亞、伊拉克、斯里蘭卡和利比亞,這些國家的稅率除了巴西即將被課徵50%之外,其它則介於20%至30%之間。川普同時還宣稱將於下個月開始對銅進口徵收50%關稅。對此,川普10日向NBC News解釋:「不是每個國家都會收到通知函。我們只是在設定關稅。」他透露歐盟成員國和加拿大將在「今天或明天」收到新關稅稅率通知,「我傾向今天完成。」川普還說「這涉及歐盟,你知道包含許多國家,以及加拿大。我們會在幾小時內發布。」就在與NBC News通話後不久,川普隨即宣布將於8月1日對加拿大進口商品徵收35%關稅,使7日、9日、10日發送的3批關稅信件,上看23個國家。報導補充,由27國組成的歐盟是美國最大貿易夥伴,去年美國企業與消費者從歐盟進口價值逾6000億美元商品。加拿大同樣是美國重要貿易夥伴,去年對美出口超過4000億美元商品。此前,歐盟首席貿易代表謝夫喬維奇(Maroš Šefčovič)9日在歐洲議會透露,雙方每天都在進行談判以避免收到關稅通知函,「關鍵在於,當其他國家面臨美國加徵關稅時,我們的談判立場將使歐盟得以豁免。」據悉,歐盟已準備逾1000億美元的報復性關稅清單,部分針對共和黨州的產品,如眾議院議長強生(Mike Johnson)家鄉路易斯安那州的大豆,以及肯塔基州的波本威士忌。

川普揚言收重稅!巴西總統稱將採對等報復「我們也課美國50%」
面對美國總統川普揚言對巴西商品加徵50%關稅,巴西總統盧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表示,將嘗試與美方對話爭取撤回措施,但若談判破局,巴西將依「對等原則」實施報復性關稅。盧拉於本月10日接受《Record TV》專訪時表示:「我們有多種手段可用,包括訴諸世界貿易組織(WTO)、啟動國際調查、要求說明,但最重要的是國會通過的《對等法》。如果他對我們課50%,我們也會對他課50%。」盧拉表示,若與美國談判失敗,他還有一張王牌,除了中國外,將持續在亞洲找尋新的貿易夥伴,「我們不會放棄互惠,同時,我們將尋求新的貿易夥伴。」他表示,10月將會參加東協會議,「我去那裡是為了建立戰略聯盟。」該法於今年4月川普首度宣布加稅措施後獲得通過,允許巴西政府對任何損害其國際競爭力的單邊貿易措施採取反制手段,包括暫停商業讓利、投資優惠、甚至暫停藥品專利等智慧財產權義務。副總統奧爾克明(Geraldo Alckmin)透露,相關執行細則將於近日公布。根據外媒報導,若美國不撤回加稅計畫,巴西的報復性關稅將從8月1日新政策生效日起實施。川普此次宣布的50%新稅率,將疊加於現行的10%附加稅。盧拉亦抨擊川普於本週三在其社群平台Truth Social上發表的公開信,直指該信內容是對巴西主權的「公然挑釁」,完全不能接受。川普在信中指責巴西實施「不公平貿易政策」,同時也批評巴西政府干預言論自由及對前總統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展開「政治追殺」。對此,盧拉回應稱,波索納洛應為貿易爭端負起責任,指其兒子、聯邦眾議員愛德華多·波索納洛(Eduardo Bolsonaro)早在3月便赴美遊說川普,試圖替父親爭取支持。針對川普聲援波索納洛的說法,盧拉嚴正表示:「若川普在巴西國會做出與攻占美國國會山莊類似的行為,他也會被起訴甚至面臨牢獄。」盧拉強調,巴西的司法機構是獨立的,外國不應干預其司法運作。盧拉補充指出,過去與包括小布希、歐巴馬與拜登等美國總統皆維持良好關係,呼籲川普尊重巴西主權與法律制度。他亦駁斥川普以貿易逆差為由加稅的說法,強調美巴貿易事實上是美方有順差,批評川普「完全不了解現實」。盧拉宣布將成立由企業代表組成的委員會,全面檢討巴西對美貿易政策。此舉獲得國會支持,參議院議長阿爾科倫布雷(Davi Alcolumbre)與眾議院議長莫塔(Hugo Motta)共同發表聲明,呼籲持續對話,但亦表示「若必要,國會將堅定維護國家經濟利益。」

宣布7日中午給12國「發送關稅信件」 川普強調不給修改「只能接受或拒絕」
在90天關稅暫緩期將於9日到期的緊要關頭,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目前已正式簽署關稅信件,宣布將於美東時間7日中午祭出針對12個國家的關稅信函。這些信函中所附的貿易協議條款,被川普定調為「最終版本」,不開放任何修訂,並強調這些是「接受或拒絕」的提案。根據《經濟時報》報導指出,川普在社群平台Truth Social上發文表示,美國針對全球不同國家的關稅信函與協議,已自美東時間7日中午12點開始寄送「感謝各位對此事的關注!」報導認為,川普這項聲明代表著美國在國際貿易政策上的明顯立場轉變,就是放棄傳統的雙邊談判機制,改採由華府主導、以最後通牒方式推動的單方面協議。截至目前,僅有英國(UK)與越南(Vietnam)與美方完成最終協議。英國在保留10%基礎關稅稅率的前提下,爭取到特定產業豁免;越南則接受將原先46%的提案稅率降低至20%,以換取美國市場准入擴大。反觀印度(India)與歐盟(EU),雙方至今未能達成共識。布魯塞爾(Brussels)方面透露談判陷入停滯,印度則據信持續爭取更具彈性的條件,尚未發表公開評論。川普日前受訪時曾透露,首波會有12個國家收到關稅信件,內容是根據各國與美國之間的貿易關係擬定個別條件。川普也提到,信件發出後將會對外公布國家名單。此外,川普還在Truth Social上補充表示,任何與金磚國家(BRICS)共同推動反美政策的國家,將被額外課徵10%關稅,且此項政策「不會有任何例外」。面對美方立場轉趨強硬,有貿易專家警告,缺乏談判彈性的方式恐導致報復性關稅升高,加劇全球貿易緊張氛圍。雖然外界也擔憂後果,但川普仍堅稱這是對「長期不公平貿易條件」的必要修正「(使用)這些信函比較好,寄封信要容易得多」暗示著川普對於冗長談判程序的厭煩與失望。

川普「對等關稅」改變生態 外媒分析全球供應鏈變化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提出的全面關稅政策,正逐漸改變全球企業的營運模式,隨著90天的暫停期即將於9日到期,多家企業已提前因應潛在的貿易衝擊,紛紛調整供應鏈與生產基地,以因應美國對進口商品課徵的高額關稅。根據《BBC》報導指出,以美國伊利諾州的教育玩具公司Learning Resources為例,該公司執行長沃登伯格(Rick Woldenberg)得知川普將對中國商品徵稅後,決定對美國政府提出訴訟。沃登伯格表示,公司原本每年的進口稅約為250萬美元,卻因為關稅調升至145%,在2025年4月暴增至超過1億美元。他直言,這樣的稅賦足以「摧毀」企業生存空間,也讓他下定決心採取法律行動。除了官司,Learning Resources也啟動供應鏈重組,陸續將生產線移往越南與印度,這些地區雖也被美國課以10%關稅,但相較對中國的徵稅壓力已大幅降低。沃登伯格透露,目前已有約16%的產量成功移出中國,不過他坦言新廠的生產能力與品質仍充滿不確定性,也提到轉移生產的成本高昂。該公司提起的訴訟至今仍在美國司法體系中審理。2025年5月,華盛頓特區地方法院曾裁定該關稅違法,但美國政府已提起上訴,因此在訴訟期間,公司仍須照付稅金。全球供應鏈專家布蘭德(Les Brand)解釋,轉移供應鏈的難度極高。身為Supply Chain Logistics諮詢公司的執行長,他強調要重新尋找零組件來源與驗證新供應商的品質,都需耗費大量時間與資金,也可能侵蝕企業微薄的利潤。加拿大炸雞連鎖品牌Cluck Clucks同樣受到關稅波及。儘管雞肉來自本地,但該公司仍需自美國進口專業冰箱與壓力油炸鍋。因應報復性關稅的衝擊,公司已決定不再添購炸鍋,並暫時調整新門市的菜單,只販售可用其他方式製作的無骨雞塊。執行長哈希姆(Raza Hashim)表示,公司仍保留安裝空間,未來若關稅不確定性消除,仍考慮重新導入炸鍋。哈希姆也指出,進口冰箱價格上升恐導致食品價格上漲,公司已無法再吸收所有成本,恐將價格壓力轉嫁給消費者。他也提到,Cluck Clucks在美國德州休士頓已有門市,並計劃持續拓展美國市場,目前已設立當地供應鏈以取得雞肉。歐洲企業也面臨類似問題。西班牙橄欖油生產商Oro del Desierto目前將8%的產量出口至美國,面對美國對歐洲商品徵收10%關稅,該公司表示只能將成本轉嫁給美國消費者。出口經理巴羅(Rafael Alonso Barrau)指出,若未來利潤再被壓縮,公司將考慮減少對美出口,並轉而強化其他33個國家的市場。布蘭德認為,若川普當初採取較緩慢的實施節奏,企業所受衝擊可能較小。他批評這些政策變動太過急促,讓許多企業措手不及。沃登伯格也坦言,他對川普未來貿易政策的走向感到憂心。他說,公司只能根據現有資訊做出最佳判斷,然後觀望接下來的發展。他也直言「我不相信祈禱是種策略。」

美加貿易談判喊卡!川普不滿被收科技稅:7天內將祭報復關稅
綜合外媒報導,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27日公開表示,將中止與加拿大的所有貿易談判,理由是加拿大堅持實施針對科技公司的數位服務稅。川普痛批該政策是對美國「直接且公然的攻擊」,並警告美方將在7日內決定對加國施加新的報復性關稅。川普透過其社群平台發文指出,「我們剛剛獲悉,加拿大是一個非常難以進行貿易的國家,多年來,他們對我們的農民徵收高達400%的乳製品關稅,剛剛宣布將對我們美國科技公司徵收數位服務稅,這是對我們國家的直接和公然的攻擊。」川普表示,加拿大已正式通知美方將不會撤回原訂自下週一起生效的數位稅措施,該稅制適用於與加拿大用戶互動的本地及外國科技企業。他寫道:「基於這項惡劣稅制,我們自即日起終止與加拿大的一切貿易談判。我們將在未來7日內告知加拿大必須支付的關稅金額,以繼續與美國做生意。」對此,加拿大總理馬克卡尼(Mark Carney)則回應表示,會「持續以加拿大利益為優先,進行這項複雜的談判」,並強調「這是一場談判」。川普後續補充,美方對加拿大擁有強大經濟影響力,不願輕易動用,但警告「這對加拿大不會有好結果」,還說「他們太愚蠢了」。當被問及加拿大是否還有機會重啟談判,川普則冷淡回應:「可以撤回這個稅」,並預測對方最終會這麼做,但也強調「對我而言無所謂」。此次宣布為川普自今年1月第二度就任總統以來,對外推動的最新貿易行動之一。據悉,加美貿易談判近期波動劇烈,川普日前赴加拿大阿爾伯塔省參與G7高峰會時,曾與卡尼設下30日談判期限,但未達成共識。加拿大此項數位服務稅將對亞馬遜、Google、Meta、Uber、Airbnb等大型科技公司,針對其從加拿大用戶獲得的收入課徵3%稅率,且將追溯至過去的營收,預估美國企業須於月底繳納高達20億美元稅款。對此,美國電腦與通訊產業協會(Computer & 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ssociation)執行長馬特舒勒斯(Matt Schruers)表示支持政府立場,稱「美國對加拿大歧視性稅制的迅速反應值得肯定」。近來,加美兩國也正就鋼鋁、汽車等項目的關稅進行磋商,川普上任後已針對鋼鋁課徵50%、汽車25%的關稅,另對大部分進口商品加徵10%稅率,預計7月9日可能再次調升。加拿大與墨西哥還面臨因美方打擊芬太尼走私所施加的特別關稅,但部分商品仍受2020年簽訂的《美墨加協議》保障。值得注意的是,加拿大是美國最大原油供應國,占進口原油總量約六成,亦提供美國85%的進口電力,並是美國鋼、鋁、鈾及34項關鍵礦產的重要來源國,其中許多資源為五角大廈積極尋求的戰略物資。約八成加拿大出口商品以美國為主要市場。

美加鋼鋁貿易拉警報 卡尼:30天內未達協議將採取反制措施
根據路透社報導,加拿大總理卡尼(Mark Carney)19日表示,若在30天內未能與美國達成涵蓋經濟與安全的新貿易協議,加拿大可能對美國鋼鐵與鋁產品加徵更多報復性關稅,以回應美國近期從25%翻倍提高至50%的關稅措施。卡尼指出,他與美國總統川普曾達成共識,雙方應於7月21日前結束協商,若無實質進展,加拿大將在當日調整對美國鋼鐵和鋁產品的現有反關稅,以符合雙邊談判進度。自3月起,加拿大已對美國鋼鐵產品課徵25%報復性關稅,涉及價值約156億加幣商品。在新的政策中,加拿大也將啟用政府採購優先規定,鼓勵使用具互惠免關稅資格之國家出產的鋼鋁產品,同時對非自由貿易協定(FTA)國家設定等於2024年進口量的關稅配額,以穩定國內市場並防止轉口效應。卡尼指出,加拿大正大規模推出一系列國防、能源與住宅基建計畫,將大量使用本地鋼鋁,他呼籲政府應優先採購國內金屬產品,並成立專責小組追蹤關稅新制對市場的影響。加拿大過去一年超過9成鋼鋁出口銷往美國,美國也需仰賴加拿大供應約五分之一鋼鐵與半數鋁製品;顯示兩國金屬貿易關係緊密。卡尼警告稱,美國的雙倍關稅可能演變為全球經濟衰退風險,他強調需要穩定雙邊貿易關係,並確保加拿大業者獲得美國市場進入機會。據加拿大鋼鐵協會稱,鋼鐵業產值達150億加幣(110億美元),僱用員工23000人,並間接創造了10萬個就業機會。卡尼表示,他就一系列問題經常與川普保持聯繫,這些最新措施將在渥太華與白宮談判新的貿易協議期間,維持鋼鐵業的運作。

美財長曝美中貿易談判「停滯」:需兩國領導人直接對話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在美東時間29日接受《福斯新聞》(Fox News)專訪時表示,美中貿易談判「有些停滯」,需要兩國領導人直接對話。據CNBC的報導,貝森特透露,「我相信未來幾週美中之間會有更多會談」,同時聲稱兩國領導人「可能會在某個時間點」進行通話。他補充:「我認為,有鑑於這些談判的重要性與複雜性,這將需要雙方領導人親自介入。他們之間有著非常良好的關係,我有信心中國會在川普總統表明其立場時回到談判桌。」在上個月美中貿易戰迅速升級後,貝森特於5月12日協助全球2大經濟體在瑞士達成1項突破性的協議。雙方同意暫時將超過100%的對等及報復性關稅撤回,為期90天或直到8月中旬。此後,雙方的外交官員在上週晚些時候進行了1次通話。儘管如此,美方仍持續推進對北京的科技管制措施,且川普政府本週還宣布加大撤銷中國留美學生的簽證。而北京也尚未如華盛頓期盼的,顯著放寬對稀土出口的限制。對此,中國商務部發言人何詠前在29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國自瑞士日內瓦談判以來,一直與美方保持溝通。但針對美國晶片出口管制的問題,她指出:「中國再次敦促美方立即糾正其錯誤做法……共同維護在日內瓦高層會談中達成的共識。」至於被問及中國是否會暫停4月初宣布的稀土出口管制時,何詠前並未直接回應,僅表示,對於可用於軍民兩用的產品實施限制是國際通行做法,也符合中國「維護世界和平與地區穩定」的立場。針對美國打擊中國留學生的政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29日批評:「美方決定撤銷中國學生簽證毫無正當性可言,這完全是以意識形態與國家安全為藉口。」據悉,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次經證實的通話是在1月,也就是川普第2任期開始之前。儘管川普近幾週不斷透露希望與習近平通話,還曾在4月時宣稱對方已經打電話給他。但分析人士指出,川普愛說謊及出爾反爾的個性,使中國只有在確信美方不會在通話過程中製造任何「意外」的前提下,才會同意進行。

美國國際貿易法院阻擋關稅政策!川普火大回應:威脅國家
美國聯邦國際貿易法院(United States Court of International Trade)於美東時間28日裁定,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實施全球關稅的行為已逾越其職權,不過判決出爐後幾分鐘,川普政府立即提出上訴。美國聯邦巡迴區上訴法院(U.S. Court of Appeals for the Federal Circuit)29日也宣布,將暫停該判決。川普事後更是狠批國際貿易法院大錯特錯,且充滿政治色彩。美國總統川普29日在「真實社交」(Truth Social)平台上發文批評:「國際貿易法院的裁決大錯特錯,且充滿政治色彩!希望聯邦最高法院能迅速且果斷地推翻這個糟糕透頂、威脅國家的決定。」據悉,美國最高法院目前是保守派大法官佔多數。28日,由3名法官組成的國際貿易法院合議庭在判決書中明確指出,白宮援引的《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conomic Powers Act,IEEPA)並未賦予其對幾乎所有國家單方面課徵關稅的權限,因此要求白宮在10天內取消相關措施。國際貿易法院解釋:「川普的全球性與報復性關稅命令,已超越IEEPA授予總統透過關稅調節進口的任何權限。所謂『販運關稅』(Trafficking Tariffs)的合法性同樣不成立,因其與命令中闡明的威脅毫無關聯。」這起訴訟由無黨派組織「自由司法中心」(Liberty Justice Center)代表5家從關稅目標國進口商品的小型企業提起,是對川普所謂「解放日關稅」(Liberation Day tariffs)的首宗重大法律挑戰。此案連同來自13個美國州份及其他小型企業團體的訴訟,共構成7項針對政府貿易政策的司法挑戰。然而,美國聯邦巡迴區上訴法院29日隨即在1份簡短的裁決中表示:「立即行政中止的請求被批准,即國際貿易法院在這些案件中作出的判決和永久禁令被暫時中止,直至另行通知,同時法院將考慮是否應更長時間地暫停執行裁決。」這項裁定使得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暫時得以延續。自川普於4月2日宣布全面關稅以來,全球金融市場持續震盪。隨著白宮與外國政府展開談判,部分措施已出現撤銷或放寬的情況。

美國聯邦貿易法庭裁定「川普關稅戰」已越權
美國聯邦國際貿易法院(United States Court of International Trade)於美東時間28日裁定,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實施全球關稅的行為已逾越其職權,不過判決出爐後幾分鐘內,川普政府立即提出上訴。據BBC的報導,由3名法官組成的合議庭在判決書中明確指出,白宮援引的《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conomic Powers Act,IEEPA)並未賦予其對幾乎所有國家單方面課徵關稅的權限。這座位於曼哈頓(Manhattan)的法院強調,美國憲法賦予國會規管對外貿易的專屬權力,此權力不因總統維護經濟的職責而被取代,「全球性與報復性關稅命令,已超越IEEPA授予總統透過關稅調節進口的任何權限。所謂『販運關稅』(Trafficking Tariffs)的合法性同樣不成立,因其與命令中闡明的威脅毫無關聯。」對此,白宮副新聞秘書德賽(Kush Desai)在聲明中表示:「不應由非民選法官來決定如何妥善應對國家緊急狀態。」他補充道:「川普總統誓言將美國置於優先地位,本屆政府決心運用所有行政權力槓桿來化解危機,重振美國偉大榮光。」這起訴訟由無黨派組織「自由司法中心」(Liberty Justice Center)代表5家從關稅目標國進口商品的小型企業提起,是對川普所謂「解放日關稅」(Liberation Day tariffs)的首宗重大法律挑戰。此案連同來自13個美國州份及其他小型企業團體的訴訟,共構成7項針對政府貿易政策的司法挑戰。自川普於4月2日宣布全面關稅以來,全球金融市場持續震盪。隨著白宮與外國政府展開談判,部分措施已出現撤銷或放寬的情況。

中國赴美小額包裹關稅再調降 商業快遞運送最低30%
美國政府宣布,將針對來自中國的低價值直郵包裹調降「最低限度(de minimis)」關稅,從原本的120%降低至54%,如符合條件的話,稅率最低可調至30%。這項政策調整將於15日實施。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這項新政策是緊接著美中在週末達成的初步貿易協議後公布。中美雙方同意,在未來90天內,逐步取消自4月初互相加徵的大部分報復性關稅。雖然最新的聯合聲明並未提及「最低限度」相關細節,但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已在行政命令中正式宣布這一變更。根據命令,針對價值不超過800美元的個別包裹,美國關稅將降至54%,並保留原先每件100美元的固定費率;原定6月1日將固定費率提高至200美元的計畫也被取消。這項變更對中國電商巨頭Shein與Temu形成直接影響。這些平台近年來以極具競爭力的低價商品,透過美國「最低限度」免稅制度,大量出貨至美國,僅需負擔低廉關稅。業界專家指出,Shein與Temu的商品大多透過聯合包裹(United Parcel Service)、聯邦快遞(FedEx)與DHL等商業快遞公司輸運,未經美國郵政系統處理,受政策影響程度更高。兩位不具名運輸產業專家透露,這些由商業快遞運送的中國包裹,此後將須繳納約30%的關稅,低於原本針對中國商品的145%徵稅水準。這30%的稅率是綜合川普政府10%「對等關稅」與額外針對芬太尼危機徵收的20%稅率。但如果是透過美國郵政處理,且單價低於800美元的包裹,實際只需繳納100美元的固定費率,約等於12.5%的實質稅率。這也使得部分貨商可能轉而選擇郵政管道以規避高稅。目前約九成進入美國的直郵包裹採用「最低限度」制度,其中六成來自中國,Shein與Temu為主力來源。根據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官員於2024年國會聽證會提供的數據,這類包裹平均貨值僅為54美元。野村證券估計,2023年中國透過「最低限度」制度向全球輸出直銷商品總額達2,400億美元,佔總出口約7%,對中國GDP貢獻約1.3%。對於此次政策調整,中國跨境電商諮詢公司Brands Factory執行長胡建龍(Jianlong Hu)直言,雖然稅率已降,但54%的稅負仍屬高檔,勢必影響整體銷售。

中美關稅貿易戰停火後首發聲 習近平:霸道只會孤立自身
在美中達成臨時貿易休戰協議後不到24小時候,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舉行的「中國-拉共體論壇(China-CELAC Forum)」部長級會議中強調,霸凌與霸道主義只會孤立自身,而這番發言被外界解讀為對美國的暗諷。根據《CNN》報導指出,出席此次會議的包括巴西(Brazil)、哥倫比亞(Colombia)與智利(Chile)等國總統。面對美中在該地區日益激烈的影響力競逐,習近平重申其對抗單邊主義與保護主義的立場,強調在當前這場「百年未見之大變局」加速發展的背景下,各國唯有團結合作才能面對未來挑戰。美中雙方於12日達成協議,內容包括彼此在未來90天內大幅調降商品關稅。美國方面表示這是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憑藉其「無與倫比的談判專長」達成的勝利,而中國官媒與評論人士則稱這是北京堅守立場後獲得的重大成果。中國中央電視台(CCTV)旗下帳號「玉淵譚天(Yuyuan Tantian)」表示,中方堅決反制與報復措施顯然對美方造成實質影響,並促使川普政府重回談判桌。根據雙方協議,美方將對中國商品整體關稅自145%降至30%,中方則將針對美國商品的報復性關稅自125%降至10%。此前針對芬太尼相關商品的20%關稅仍維持不變,雙方也各自保留相應反制措施。此外,美國自14日起對中國小額包裹課徵的「最低限度關稅(de minimis)」也將從120%降至54%,但每件100美元的固定費率仍然保留。中國國營媒體對此結果表示肯定,稱這是中美對等的體現。雙方在90天內暫停徵收24%「對等關稅」,並取消4月以來互相加徵的91%附加稅。微博上有中國網友認為,川普對中國徵收的10%「對等稅」現在與美國針對英國徵收的稅率相同,認為這顯示中國獲得對等尊重。《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表示,這份協議不僅反映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堅定原則,更是對全球秩序的捍衛。他強調,這將鼓舞其他國家勇於維護自身權益。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王義桅則分析,中方之所以堅守立場,是基於對世界貿易組織體制與自由貿易原則的維護。他指出,中國在談判過程中展現出靈活,並未堅持美國先全面撤除單邊關稅。他表示,這份協議可視為從「休克療法」轉向「漸進式治療」,為雙方爭取時間逐步解決根本分歧。儘管美方宣稱取得勝利,王義桅認為這場貿易戰實則削弱了美國在盟友之間的信譽,反而為中國爭取與他國深化合作的空間。習近平在13日的演說中,持續延續中國對抗美國「霸權」的論述,表示中國與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區擁有「獨立自主的傳統」,在當前地緣政治與單邊主義抬頭的情勢下,中方準備與區域國家攜手前行。他還宣布將向拉共體(CELAC)成員國提供價值660億元人民幣(約92億美元)的信貸額度,並以人民幣計價,這被視為中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步驟。

說好41艘中國貨輪抵港 加州2大港口「全被放鳥」
美國西岸港口近日出現前所未見的異常現象,在10日下午2點往前12小時內,沒有任何貨櫃船自中國啟航前往美國,這是自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首度發生此情況。根據《CNN》報導指出,加州聖佩德羅灣港區(San Pedro Bay Complex)轄下洛杉磯港(Port of Los Angeles)與長灘港(Port of Long Beach)原本預定六天內將迎接41艘來自中國的貨船,但實際上,預定抵港的船隻數字是直接歸零,沒有任何來自中國的貨輪抵達。如此巨大的變化,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近期對中國進口商品大幅加徵關稅密切相關。川普上月推動將大多數中國進口商品關稅提升至145%,使得許多企業認為與中國做生意的成本過高,不再具經濟效益。對貿易與供應鏈依賴度極高的港口而言,這樣的劇烈轉變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長灘港執行長科德羅(Mario Cordero)警告,目前觀察到的船期取消與抵港船舶減少的速度,已經超過了疫情期間的情況。長灘港目前的貨櫃量與平時相比下降了35%至40%;洛杉磯港本週的貨運量也下跌了31%。其他主要港口如紐約與新澤西港(Port of New York and Jersey)也正在為貨運放緩做準備。西雅圖港(Port of Seattle)甚至出現零船停靠的狀況,這同樣是自疫情以來首次出現。港務委員考金斯(Ryan Calkins)表示,之所以沒有船隻靠港,是因為根本就沒有貨物從中國出發。美國與中國的貿易緊張關係顯然正在對實體供應鏈造成明顯衝擊。根據馬士基(Maersk)指出,目前中美之間的貨運量較過去正常水準下滑了30%至40%。目前美中貿易代表已計畫於近期日內瓦舉行會談,這是川普政府對中國加徵關稅以來雙方首次進行面對面的溝通。川普9日也表示,有意將關稅稅率從145%降至80%,但是否實施將由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決定。與此同時,中國針對多數美國出口商品加徵了125%的報復性關稅,使雙邊貿易更加困難。科德羅表示,若情勢未在短期內改善,民眾在30天內便可能發現貨架空空,部分商品出現缺貨。由於長灘港的貨物來源中有多達63%來自中國,遠高於其他港口,即使這一比例已自2016年的72%下降,仍顯示中國對美國供應鏈的核心角色仍未改變。儘管許多零售商正嘗試將供應鏈移出中國,以降低貿易摩擦所造成的風險,但中國仍然是美國進口貨物的最大來源之一。馬士基執行長克勒克(Vincent Clerc)提醒,如果雙方無法達成更多協議,未來貿易中斷的局面將可能持續深化,影響層面也將更加根本與長遠。

中美談判首日會談結束 川普稱「全面重啟」雙邊關係:有重大進展
美中兩國高階官員10日在瑞士日內瓦展開新一輪貿易談判,會議歷時逾10小時後暫告段落。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隨後在社群平台「Truth Social」發文表示,會談「非常順利」,氣氛友好且具建設性。根據外媒的報導,這是川普政府上任以來,美中首次舉行面對面的高層貿易磋商。此次談判由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率領中方代表團,美方則由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與美國貿易代表傑米森格里爾(Jamison Greer)共同出席,外界普遍視此會談為紓解當前關稅僵局的關鍵契機。川普在發文中指出:「今天與中國舉行了一場非常好的會議,雙方討論了眾多議題,達成許多共識。」他進一步表示,「我們希望中國能對美國企業更加開放,這對中美雙方都有好處。這次會談取得了重大進展!」,並強調此次協商可視為「全面重啟」兩國貿易關係。雖然雙方尚未公布具體成果,但中國官媒《新華社》形容這場會談是「朝著解決爭端邁出的重要一步」。中美因高額關稅展開的貿易戰已持續數週。美國目前對中國商品課徵高達145%的關稅,中國則對美國商品徵收125%的報復性關稅,導致雙邊貿易嚴重受損。中國是美國農產品、能源產品的重要買家,同時向美國大量出口電子產品、玩具、紡織品與家具等民生用品。不過川普近來已多次釋出降低關稅的訊號,根據白宮先前的說法,總統已建議將部分關稅下調至80%。同日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在接受福斯新聞採訪時透露,川普甚至可能將部分稅率調降至34%,這與總統4月2日提出的關稅修正建議一致。此次日內瓦會談能否為美中貿易緊張關係降溫,仍需持續觀察後續協議進展。

批美貿易政策獲4萬人掌聲 「股神」巴菲特宣布年底退休由副董座接任
被譽為「股神」的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最近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舉行的年度股東大會上宣布,將於今年底卸下控股公司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執行長身分,由副董事長葛雷格阿貝爾(Greg Abel)接掌他的職務。此外,巴菲特並當場批評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對等關稅政策,獲得現場約4萬名與會者掌聲。綜合外媒報導,現年94歲的巴菲特美東時間5月3日在股東大會上表示,「我認為時間已經到了,該由葛雷格在年底成為公司執行長。」巴菲特指出,事先知曉此決定的僅有他的2名子女霍華德與蘇西,而坐在台上的阿貝爾似乎對巴菲特宣布的事項感到意外。不過早在4年前,巴菲特就已親自選定阿貝爾為接班人,但當時並未透露退休時間。巴菲特強調,即使卸任,也沒有打算出售自己持有的波克夏股票,「我完全沒有出售波克夏股份的打算,這些股票未來將會捐贈出去。」該公司目前市值達1.16兆美元(約新台幣35.6兆元),旗下擁有超過60家公司,包括Geico保險公司、Duracell電池和Dairy Queen連鎖餐飲店,同時持有蘋果、可口可樂、美國銀行及美國運通等巨頭企業的大量股份。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對巴菲特的商業成就表示讚揚,「世上沒有第二個人能像華倫巴菲特,包括我在內,無數人都受到他的智慧啟發。我能夠認識他,是我人生最大的榮幸之一,毫無疑問,他把波克夏交給最合適的人。」其實,巴菲特早在2023年罕見地發表一封信,坦言自己「正在打延長賽」,暗示未來可能會交棒。儘管巴菲特宣布退休,但並未淡出對全球經濟議題的關注。他在股東大會上批評美國政府的貿易政策,特別是對中國等國徵收的高額關稅,雖未直接點名,但外界普遍解讀他針對的正是總統川普的強硬貿易立場。巴菲特表示,「把貿易當成武器是一個大錯。當世界其他75億人對你觀感不佳,而你只有3億人自鳴得意,這樣子既不正確也不明智。」他進一步指出,美國應該與其他國家貿易,各自發揮所長,「保護主義(Protectionism)政策長遠來看對美國弊大於利。」此為巴菲特迄今對對等關稅政策最直接的批評。他指出,美國過去250年從一個無名國家崛起為全球最重要的工業大國,不應倒退走向保護主義。他警告,貿易與關稅「可以是一種戰爭行為」,已在美國社會引發負面情緒。今年4月,美國針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45%關稅,中國則反制徵收125%報復性關稅。雖然美國政府後來對除了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實施90天關稅暫緩,但貿易緊張仍引發市場動盪。此外,巴菲特也提醒,地緣政治事件與關稅已為波克夏帶來「相當大的不確定性」。據該公司第一季財報,這些因素使未來影響難以預測。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巴菲特長期被視為股市的信心指標,但近10季以來,他已持續減少所持有的股票數量或金額。2024年,波克夏出售超過1340億美元(約新台幣4兆元)股票,主要減持蘋果及美國銀行的股份,導致該公司持有的現金款項增至創紀錄的3470億美元(約新台幣10兆元)。巴菲特自6歲賺到第一筆財富,11歲首次購股,13歲申報個人所得稅。儘管身為全球排名前十大富豪,但他至今仍住在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的一棟普通住宅超過65年,並長期致力慈善事業,已捐出數億美元。

中方否認習近平與川普通話 重申未就關稅展開談判:誤導公眾
針對美國總統川普近日宣稱已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並達成若干關稅協議的說法,北京明確否認相關指控,重申中美兩國目前並無任何針對關稅問題的磋商或談判。根據外媒報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家坤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據我了解,兩國元首近期沒有通話。」他同時強調,中方對於是否進行貿易談判的立場一貫明確,「中美之間沒有就關稅問題進行磋商或談判。」川普上週接受《時代》雜誌訪問時表示,中方「打了電話」,並稱兩國已達成「200項關稅協議」,但未提供具體細節或證據。在接受CNN訪問時,他雖重申與習近平有過多次聯繫,但對通話的時間與內容避而不談。然而中國駐美大使館在週末發布聲明指出,所謂通話與協議的說法「純屬誤導」,中方重申中美並未就關稅問題進行任何談判。中國商務部亦表態,要求美方取消對中國商品徵收的所有單邊關稅,才能為雙方關係尋求實質性的解決路徑。根據公開資料,兩國領導人上一次通話發生在2025年1月17日,即川普再次就任總統前夕。此後,中方多次否認雙方有進一步聯繫或會談。儘管川普聲稱他的政府正與中方協商,試圖「大幅」降低現行高達145%的關稅稅率,但北京方面態度依舊強硬。中方近日甚至將對美國進口商品的報復性關稅提高至125%,僅針對部分科技產品如半導體略作調整,以減輕貿易戰對本國高科技產業的衝擊。川普的說法也引發了美國內部的不確定與質疑。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在接受《本週》(This Week)節目訪問時坦言,不清楚總統是否與習近平有過通話,並指出其與中方接觸多集中於金融穩定與全球經濟預警等傳統議題。當前中美貿易關係依然緊張。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已因此下修兩國經濟成長預測,而德國一家航運公司則透露,由於企業對前景感到不確定,中美間多達30%的貨運訂單遭取消。中國外交部也再次呼籲美方勿在貿易談判議題上「誤導公眾」,強調北京不會在壓力下讓步,並堅持美方應先取消所有懲罰性關稅,才可能推動實質性對話。

再度肯定關稅優點!川普:美國人甚至有望免繳所得稅
川普對各國的關稅政策從4月開始實施,讓許多中小企業紛紛喊苦。27日川普在社群上表示,美國政府現在對他國課徵更多關稅,可以讓那些年收入低於20萬美元(約651萬元新台幣)的國民減少繳納所得稅,甚至還可能免除。川普27日在自家社群平台Truth Social發文表示,「當關稅開始生效時,很多人的所得稅將大幅減少,甚至有可能完全免除。重點是那些年收入低於20萬美元(約651萬新台幣)的人們。隨著新工廠的建設或規劃,大量的就業機會正在湧現。這將是美國的大豐收!外部稅收正在實現!」川普15日受訪時就強調:「關稅收入可能多到足以取代所得稅。」卻被多位經濟學家否認,保守派智庫「稅收基金會」(Tax Foundation)副總裁約克(Erica York)表示:「全面取代是不可能的,從機械運算上來說根本不成立,數字根本對不上。」事實上,川普認定,關稅是外國人支付,美國人受益。但實際上,美國加徵的進口關稅還是由美國的進口商、個人支付。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克勞辛(Kimberly Clausing)指出:「你面臨一個數學問題,你提高稅率越多,稅基就被壓縮得越小。」同時,貿易戰引發的報復性關稅與衰退風險,也可能導致就業率下降、生產放緩,進一步削弱其他稅收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