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風險
」 天氣 天氣風險 鋒面 東北季風 氣象署
暴雨襲擊南部地區「高雄多處淹水」! 氣象專家:真正雨停要等到明天
受熱帶低壓及西南風增強影響,南部地區今(13)日降下豪雨,高雄、屏東等地也陸續傳出積淹水災情,讓不少市民崩潰喊「根本就是颱風天」、「從昨晚到現在沒停過」、「今天上班差點摔車」、「感覺不輸前幾年的823水災」。對此,高雄市水利局表示,雖然雨勢猛烈,多數路段在降雨趨緩後已逐步退水,排水系統並無異常。氣象專家吳聖宇則指出,真正雨停恐怕要等到明天(14日)。高雄市水利局說到,清晨6許多開始,多處降下較大雨勢,依據路面淹水感知器觀測資料,有些道路外側機慢車道路面出現排水不及的狀況,並導致積水,而多數路段在雨勢趨緩後已逐漸退水。根據水利署觀測感知器與通報資料,包括前鎮區中華路凱旋路口、小港區海光鋼鐵前機車道、鳳山區建國路文衡路口、大樹區瓦厝街76巷口以及大社區和平路二段等,都傳出有積淹水情況,最深積水處達到31公分。高雄市水利局也強調,目前積水情況多屬於短暫型態,排水系統並無異常,後續將會視天候狀況,持續監控排水設施運作。對此,天氣風險公司資深顧問吳聖宇就在臉書粉專「天氣職人-吳聖宇」撰文道,熱帶性低氣壓TD-02午夜登陸花蓮市附近後很快消散,轉由台灣海峽的低壓環流中心取代並逐漸北上至浙江一帶沿岸,明顯的西南到偏南風水氣移入,昨(12)日半夜之後到目前在中南部、台東地區的降雨相當明顯,屏東、高雄等地都已經有超過200毫米的雨量。吳聖宇指出,預估今日白天的雨勢仍大,晚間才會稍微減少,但是真正進一步雨要停可能要等到明天,待水氣更為減少之後才有機會,提醒中南部、台東地區的朋友要特別注意。另外,吳聖宇也提醒,除了強降雨外,風勢也相當大,南部已經有7至9級陣風發生,中部以及台東沿海也有5至7級陣風出現,預估強陣風的情況也要延續到今晚,同樣特別小心;而北部、東北部到花蓮一帶的降雨較少,惟午後可能會有局部熱對流雷雨機會,山區有局部較大雨勢。

熱帶低壓「掛在台灣陸地上」 專家示警:5縣市豪雨狂炸
中央氣象署指出,今(13日)至明(14日)受熱帶性低氣壓影響及西南風增強,易有短延時強降雨,嘉義以南及東南部地區有陣雨或雷雨,中部地區有短暫陣雨或雷雨,其他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南部地區有局部大雨或豪雨發生的機率,中部、東部、東南部地區及北部山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對此,台灣大學大氣科學博士林得恩指出,熱帶性低氣壓TD02今晨就掛在臺灣陸地上,成為繼去年9月山陀兒颱風屍體留在臺灣的案例,同時提醒5縣市降雨最為集中且顯著,甚至可能發生豪雨。林得恩今早在臉書粉專《林老師氣象站》發文表示,熱帶性低氣壓TD02,來的快、去的也快!昨晚,自台東長濱撞進臺灣陸地後,受到山脈地形破壞影響,強度快速減弱,今晨就掛在臺灣陸地上,成為繼去年9月山陀兒颱風屍體留在臺灣的案例。林得恩續稱,今日白天,環境轉為西南風,且有持續增強的趨勢,水氣明顯增多、環境大氣不穩定,各地降雨機會仍大,雲林以南及花蓮、台東地區則為主要的降雨熱區;其中,尤其是嘉南高屏及台東地區降雨最為集中且顯著,可能有局部大雨,甚至豪雨發生。晚上起,各地降雨將隨西南風減弱而漸轉趨緩,降雨強度也開始下調,真正完全雨停,則要等到明天了。(圖/翻攝自Facebook/天氣職人-吳聖宇)天氣風險公司氣象部經理吳聖宇也在臉書發文表示,TD-02的中心逼近東岸,不過看起來似乎被海岸山脈地形阻擋,進不去陸地的感覺,未來可能逐漸就會在東岸沿岸處減弱,然後被台灣海峽這一側的背風低壓取代,之後繼續北上。雖然TD-02達不到颱風等級,但吳聖宇指出,晚間環流中心接近陸地時,在台東長濱、成功以及花蓮富里等地的時雨量都超過30毫米,台東長濱也出現7級的平均風,顯示環流中心附近還是有一定的風雨強度。隨著TD-02的中心轉移,南風、西南風開始出現,吳聖宇提醒,南部地區的降雨正在開始增多,今晚到明天(13日)一整天南部地區(嘉義以南)以及台東地區將有明顯的雨勢,定量降雨預報圖顯示雨量頗大,提醒南部、台東的朋友務必要多加注意。中北部、宜蘭、花蓮也會有短暫陣雨,明天白天配合熱力作用,熱對流發展時也可能有局部較大雨勢,同樣要小心。

今年首颱何時來?氣象專家揭「關鍵時間點」 下半年預估生成數量曝
今年首個颱風至今仍未出現,與過去常態不符,引發氣象專家關注。日本專家指出,雖然今年颱風生成時間延遲,但不代表全年颱風生成數量會減少,反而因為菲律賓東部海溫偏高,預測7、8月期間可能出現「颱風集中發生」的情況。國內專家認為,今年有利颱風生成的環境將從夏至開始,預測6至11月大約會生成17至24個颱風。日本《Weather Map》報導,自去年第26號颱風轉為溫帶低氣壓後,已超過3500小時未有新颱風生成,為史上第12長。根據過去統計,日本每年平均約生成25個颱風,首個颱風一般會在3月上旬至中旬間誕生,因此今年的颱風延遲生成現象相當罕見。日本氣象預報士片山由紀子指出,儘管颱風尚未現身,但這並不意味著今年颱風數量將偏少。由於颱風發源地菲律賓東部的海域,今年海溫明顯較高,因此根據最近3個月的數據預測,今年7、8月可能會進入「颱風集中生成」的狀況,甚至對日本的影響,有可能比往年更大。天氣風險公司資深顧問吳聖宇表示,日本氣象協會針對今年西北太平洋的颱風預估,結論是颱風發生數接近氣候正常值,發生時間集中在7至10月,颱風發生地點較為接近日本,颱風沿著太平洋高壓侵襲日本的機會較高,尤其是在8至10月,「對於台灣來說,要注意颱風在北轉的過程中是否接近或影響台灣」。至於今年第1號颱風何時出現?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分析,今年有利颱風生成的環境將從6月21日(夏至)開始,預測6至11月間大約會生成17至24個颱風,和往年平均相比屬於「正常偏少」,而颱風會不會影響台灣,還需考量後續環境的走向,時間越近才能判斷。

7至10月迎颱風季!吳聖宇曝「轉向型颱風」路徑偏北靠日本
外界都在關注今年首颱「蝴蝶」何時會生成。對此,天氣職人吳聖宇指出,日本氣象協會預測2025年西北太平洋颱風數接近正常值,發生期集中7至10月,路徑偏北靠近日本,8至10月易受太平洋高壓導引轉向侵日;台灣需留意北轉颱風是否接近,此預測與先前樂活農民曆看法相符。天氣風險公司資深顧問吳聖宇今(30日)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日本氣象協會(Tenki.Jp)針對2025年西北太平洋的颱風預估,結論是颱風發生數接近氣候正常值。至於颱風的發生時間,吳聖宇則表示集中在7至10月,颱風發生地點較為接近日本(偏北),颱風沿著太平洋高壓侵襲日本的機會較高(轉向型颱風),尤其是在8至10月。吳聖宇續稱,對於台灣來說,要注意颱風在北轉的過程中是否接近或影響台灣,大致符合先前在樂活農民曆中針對今年颱風季的看法。

鋒面遠離…端午連假天氣一次看 高溫飆34度「留意午後雷雨」
明(30日)開始就是端午連假,天氣逐漸回穩,北部降雨趨緩,但受到東北季風影響,各地早晚偏涼,周六更是回暖放晴,高溫可達30度以上,而周日受到西南風影響,要注意午後雷陣雨。天氣風險公司在臉書指出,隨著鋒面逐漸南下遠離,滴滴答答陰雨綿綿的天氣型態預估今晚就會告一段落,從明天開始一連3天的端午節連續假期,不再受到鋒面的影響,不過降雨仍然會發生,主要將是午後因為熱力作用產生的雷雨,同時溫度也會比較炎熱,外出要記得做好防曬防中暑的準備。明天鋒面南下至巴士海峽,台灣附近位於鋒面後東北季風影響的範圍,水氣明顯減少,南部、恆春半島及台東一帶在清晨到上午仍然會有短暫陣雨機會,中午之後恢復多雲或有陽光的天氣,中北部、宜蘭及花蓮一帶則是多雲到晴的天氣為主,中南部山區午後會有局部熱對流雷雨,降雨集中在山區,平地比較不受影響。溫度方面,由於東北季風的影響,北部、東半部高溫大約在26至29度,中南部高溫可達30至32度或以上,較為炎熱。端午連假天氣整體穩定。(圖/翻攝自天氣風險 WeatherRisk臉書)周六端午節當天預估將是天氣最好、水氣最少的一天,東北季風逐漸減弱轉為偏東風,花東地區、恆春半島有零星短暫陣雨,中南部山區午後仍有局部雷雨機會,降雨仍以山區為主,平地受影響有限。北部、東半部白天高溫回升到30至32度或以上,中南部高溫32至34度或以上,各地都較為炎熱。周日隨著大環境風向轉為偏南風,水氣有增多的趨勢,迎風面雲林以南地區、恆春半島及台東一帶雲量增多,並有局部短暫陣雨機會,白天在陸地上的熱對流發展也會變得比較明顯,包括西半部山區、東半部地區可能都會有午後熱對流雷雨出現的機會,天氣會變得比較不穩定一些,提醒收假的時候要注意。各地溫度持續炎熱,高溫普遍上看32至34度或以上。

周末溼答答「鋒面挾東北季風報到」 下雨熱區出爐…短時強降雨機率高
好天氣沒了!明(24日)有一波鋒面接近台灣,加上東北季風增強,各地會有降雨的機率,而且氣溫會稍微下降,將持續濕涼到下周一,直到下周二水氣才會減少。根據中央氣象署,明天清晨鋒面接近,西半部地區有零星短暫陣雨,白天起鋒面通過及東北季風增強,北部及東北部氣溫下降,中部以北、東北部及東部地區有短暫陣雨或雷雨,北部、東北部及東部地區易有短延時強降雨,並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氣溫方面,北部23至30度,中部25至34度,南部26至35度,東北部24至30度,東部25至31度,東南部25至33度。周末將是溼答答的天氣。(圖/中央氣象署)周日鋒面移至巴士海峽,東北季風持續影響,中部以北、東北部及東部天氣稍涼,其他地區早晚亦涼;南部地區及中部山區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並有較大雨勢發生的機率。下周一同樣受到東北季風影響,北部及東北部天氣稍涼,水氣仍多,南部、東半部地區及中部山區有局部短暫陣雨,其他地區為局部短暫陣雨後多雲。到了下周二起東北季風減弱,白天起氣溫回升,各地大多為多雲到晴。另外,天氣風險公司也特別提醒,明天清晨至上午鋒面將逐漸南下來到台灣,並且繼續南移通過,預估白天期間從北到南、由西向東陸續都會有短暫陣雨,甚至是雷雨發生的機會,也會有局部較大雨勢,目前預報降雨熱區偏向中北部地區,短時強降雨機會偏高,要留意今、明2天之間的天氣變化。

午後雷陣雨炸全台!第一波「典型梅雨鋒面」這天報到
全台各地晴朗炎熱!中央氣象署今(22日)上午針對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雲林縣、彰化縣、嘉義縣及花蓮縣等7縣市發布高溫特報,提醒民眾慎防熱傷害。對此,氣象專家也表示,今天午後有熱對流雲系發展,需注意午後雷陣雨,首波「典型梅雨鋒面」有望於下周四(29日)報到,屆時全台各地將迎猛烈雨彈。氣象粉專「天氣風險 WeatherRisk」分析師歐宗學今早發文表示,今天鋒面在東海至日本一帶活動,尾端延伸至台灣北方海面,雖然沒有直接影響,但比起昨天大氣較不穩定,預估上午期間各地仍是晴時多雲的炎熱天氣,午後容易有熱對流雲系發展,但午後易有熱對流雲系發展,大台北、東半部及各地山區需留意局部較大雨勢。歐宗學指出,明(23日)各地天氣與今天相似,不過降雨規模會縮小一些;周六(24日)鋒面再次南下,預估午時抵達台灣北部上空後,將繼續南下,從北往南、由西向東陸續都會有短暫陣雨或雷雨機會,尤其中部以北地區將迎來明顯雨勢,需留意短時強降雨的發生機率;周日(25日)鋒面南下至台灣南部、巴士海峽一帶,大氣環境仍不穩定,預估各地持續有短暫陣雨或雷雨機會,尤其是午後山區附近的雨勢更為顯著,但北部地區因進入鋒面後方,開始受東北風影響,整體天氣呈現多雲狀態、降雨機率低。歐宗學說明,下周一(26日)鋒面已經減弱遠離,受到東北風影響,天氣狀態較為穩定,由於華南雲系東移帶來水氣,預估各地雲量還是偏多,降雨則主要落在山區附近;下周二(27日)東北風開始減弱轉偏東風,各地天氣晴到多雲,午後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機會;下周三(28日)隨著西南季風進入南海至華南一帶,台灣附近的水氣會再次增多,逐漸轉為多雲或陰天;下周四(29日)因鋒面通過,全台有陣雨或短暫雷雨的發生,有機會成為今年第一波較為典型的梅雨鋒面,各地需留意強降雨,不過由於這波鋒面有明顯的移動趨勢,因此不會滯留帶來持續性雨勢,但預報不確定性較高,後續仍需觀察。前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今天也在臉書發文,高壓阻擋水氣,最近北方低壓活躍,但是台灣上空高壓太強,伴隨低壓的鋒面系統對台灣影響有限,今天台灣在一團暖空氣的影響下,氣溫容易偏高,山區午後對流發展機率高。

全台熱翻高溫飆36度 周六鋒面到變天「2地轉間歇性陣雨」
未來天氣依舊炎熱,高溫恐直飆36度!明(20日)起環境吹偏南風,各地大多為多雲到晴,花、東地區及恆春半島有局部短暫陣雨,午後大台北、東北部、東部地區及其他山區也有局部短暫雷陣雨,仍要留意短延時強降雨。天氣風險公司指出,受到偏南風至西南風環境影響,北部、東北部天氣多雲為主,山區、近山區平地留意午後雷陣雨。明天至周五鋒面都較為偏北遠離台灣,在偏南風至西南風環境中,水氣仍是稍微偏多,且還是有中高層雲系陸續通過台灣附近。預估北部、東北部天氣都以多雲為主,山區及部份近山平地仍會有午後雷陣雨影響,但是降雨規模會再小一點;中南部沿海晨間會有零星陣雨機會,白天時天氣轉好,午後則是內陸山區也會有局部短暫雷陣雨;花東地區同樣要留意午後雷陣雨的影響。到了周六天氣將有所轉變。(圖/翻攝自天氣風險 WeatherRisk臉書)此外,要嚴防高溫,未來幾天除了少數靠海或雲量偏多的地區,全台白天高溫都會達到30度以上,尤其在台北盆地、中南部內陸或花東縱谷地區,氣溫會更高。氣象署也持續針對中南部部分地區發布高溫燈號,高溫有機會來到36度,提醒中午前後盡量減少非必要的戶外活動或縮短時間,包括運動及勞力工作等,如需外出也請務必做好防曬工作,並適時休息補充水分,以免遭受熱傷害。一直到周六,天氣會再出現變化,由於鋒面再次逐漸南下接近,下半天起北部、東北部有機會轉為間歇性陣雨天氣,其他地區預估仍大致維持午後陣雨天氣。

「4縣市」高溫警報!週末至下週「午後雷雨熱區」一次看
今(17日)高溫炎熱,中央氣象署11時23分針對「4縣市」發布高溫警報,中午前後高雄市為橙色燈號,有連續出現36度高溫的機率;彰化縣、臺南市、屏東縣為黃色燈號,請加強注意。氣象署提醒,今各地天氣高溫炎熱,避免非必要的戶外活動、勞動及運動,注意防曬、多補充水份、慎防熱傷害。室內保持通風及涼爽,建議採取人體或環境降溫的方法,如搧風或利用冰袋降溫等。關懷老人、小孩、慢性病人、肥胖、服用藥物者、弱勢族群、戶外工作或運動者,遠離高溫環境。對此,天氣風險公司資深顧問吳聖宇今早也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這個週末(17至18日)北邊的鋒面系統會較為接近台灣北方海面,雖然不會直接影響台灣,但是會讓台灣附近的大氣不穩定度提高,配合高壓外圍偏南到西南風帶來的水氣以及白天熱力作用的影響,上午各地的天氣相對穩定,中午過後則容易有熱對流發展、擴散帶來短暫陣雨或雷雨的機會,由於大環境風向的影響,預估西半部的降雨會比較偏向山區,平地部分受影響比較大的地方則是包括大台北、宜蘭到花蓮一帶,熱對流發展較為旺盛的區域有出現短時較大雨勢的機會。吳聖宇也提醒大家,午後外出要多留意天氣變化的情況,到山區、溪流邊活動的朋友尤其要注意。溫度炎熱,東半部高溫有31至32度,西半部則是普遍可以來到33至35度的高溫,甚至南部局部區域將來到36度或以上,同時陽光紫外線也普遍可以來到過量或以上等級,因此外出時除了注意午後降雨,防曬、防中暑的準備也不可缺少。吳聖宇續稱,下週目前來看,鋒面大致仍是在台灣以北的區域南北擺動,預估下週一到週三(19至21日)鋒面較為偏北,午後雷雨有減少的趨勢,降雨範圍偏向山區為主,平地天氣較好,溫度持續偏高、炎熱。下週四(22日)鋒面又會較往南接近台灣北方海面,午後雷雨發生範圍有機會擴大到平地來,雨量也可能較多。下週五、六(23至24日)鋒面再度北抬,午後雷雨的範圍跟雨量也會跟著縮減。下週日(25日)鋒面有機會南下來到台灣上空,並且持續影響到26日,不過吳聖宇分析,從預報資料看起來鋒面南下後很快就減弱,鋒面結構並不好,因此對於天氣的影響有可能還是以造成午後熱對流發展較為旺盛的情況為主。吳聖宇還指出,從中期的預報資料來看,今年的夏季西南季風進入南海的時間點大約落在5月29日左右,時間上比正常的5月16至20日要晚了約10天左右,西南季風進入南海並且往台灣附近伸展,代表環境水氣增多,對應到天氣上就是午後熱對流的發展可能會變得更頻繁而且旺盛,中南部沿海夜晚清晨也有較高的機會出現海陸風環流降雨。再來就是要等到北邊有鋒面南下,跟西南季風搭配後,就有可能形成所謂典型的梅雨架構,不過吳聖宇認為,依照目前的預報,西南季風進到南海後,似乎暫時還沒有那麼快就會有鋒面南下,所以何時會出現真正符合定義的梅雨鋒面還有待持續觀察。

周末高溫飆36度…午後雷雨擴大「防閃電強陣風」 1圖秒懂天氣變化
近來天氣炎熱,周末仍維持多雲到晴的天氣,中南部內陸地區的高溫可能飆破36度,不過周日有鋒面接近台灣北部海面,水氣增多,天氣轉變為不穩定,中午過後北部、東部和山區有大雷雨,且可能伴隨密集閃電、強陣風。根據中央氣象署,明(17日)天氣大多晴朗穩定,高溫普遍來到31度以上,中南部及大台北更熱一些,為33至35度,尤其南部近山區局部可能來到36度左右,外出請注意做好防曬並多補充水分,而各地低溫約24至27度,感受較溫暖。周六、周日的環境為偏南風,水氣稍增,午後降雨範圍擴大,各地大多為多雲到晴,東部、東南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零星短暫陣雨,清晨至上午中南部沿海地區亦有零星短暫陣雨,午後中部以北、東北部、東部地區及其他山區容易有雷陣雨發生,週末如有安排戶外活動,請留意午後天氣變化。周末午後雷雨變多。(圖/翻攝自天氣風險 WeatherRisk臉書)天氣風險公司也提醒,周末2天因為北方的鋒面系統較接近台灣,雖然沒有直接影響,但是會讓台灣上空的大氣不穩定度提升,連帶讓午後熱對流發展較為旺盛,降雨的範圍也會擴大,除了各地山區外,中部以北、宜蘭到花蓮一帶的平地也可能會受到影響。提醒若有安排假日活動的朋友要多注意,特別是如果午後要外出,或是要到山區、溪流邊活動的話都要特別留意中午過後的天氣變化情況,尤其山區還可能會有較大的雨勢發生,務必要小心。天氣風險公司指出,短時間內來看,鋒面活動的位置仍然較為偏北,可能一直到下周末之前都還是沒有鋒面直接影響台灣的機會,距離正式的梅雨季開始可能還有一段時間。

今高溫飆34度!下波鋒面這日接近「雨區再擴大」 專家揭梅雨季時序
中央氣象署指出,今(14)日台灣各地大多為晴到多雲的穩定天氣,受東南風影響,僅東南部、東北部及恆春半島地區有零星短暫陣雨,午後山區則可能出現局部雷陣雨,提醒民眾從事戶外活動須留意午後天氣變化。氣象署表示,今晨各地低溫約21至24度,白天則回暖至29至34度,其中南高屏內陸地區及河谷地帶更可能出現更高溫,民眾外出請加強防曬並補充水分。離島部分,澎湖氣溫介於24至29度,金門21至28度,馬祖則為21至26度。預計明(15)日週四,東南風環境持續,迎風面的東南部與恆春半島將有局部短暫陣雨發生,午後山區亦有雷陣雨機會。各地白天仍為溫暖偏熱天氣,北部高溫上看32度,中南部則可達34度。氣象署也提醒,中午前後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部分區域為黃色燈號,氣溫達36°C以上;週五(16日)起風向轉為偏南風,整體天氣維持多雲到晴,但東部、東南部及恆春半島仍有零星短暫陣雨,午後東北部與各地山區也將出現局部雷陣雨。到了週末(17、18日),受鋒面接近北部海面影響,水氣略為增加,各地仍為多雲到晴,但午後雷雨範圍擴大,尤其中部以北、東半部及南部山區需特別注意午後對流發展;下週一至二(19、20日)西南風逐漸主導天氣,鋒面遠離後,各地降雨趨於減少,僅午後北部、東北部、東部及山區仍有局部雷陣雨機會,整體天氣穩定性稍好。各地氣溫持續偏高,17日至20日北部23至32度,中部23至34度,南部25至34度,東部與東南部則介於23至33度之間,離島溫度略低,普遍在25至30度上下。針對梅雨鋒面動態,天氣風險公司氣象分析師吳聖宇指出,至今5月中旬,典型梅雨架構尚未建立,西南季風仍未穩定進入南海。根據歐洲ECMWF與美國GFS的模式預測,未來15天台灣附近降雨量顯著偏少,主要降雨信號仍集中於午後熱對流影響的山區地帶。吳聖宇表示,根據目前資料,預估最快也要等到5月下旬,鋒面才可能更靠近台灣,是否能正式進入梅雨季,仍須密切觀察後續發展。根據《ETtoday新聞雲》的報導,中央氣象署預報員林定宜指出,今(週二)日東南部、東北部及恆春半島地區有零星短暫陣雨,午後各地山區則可能出現局部短暫雷陣雨。氣溫方面,各地清晨低溫約在21至24度之間,白天高溫則普遍落在29至34度之間。林定宜進一步表示,週四東南部、東北部及恆春半島仍有零星降雨機會,午後山區可能出現局部雷陣雨;週五則以東部、東南部和恆春半島為主有零星短暫陣雨,午後東北部及其他山區也需留意雷陣雨發生;週末鋒面將徘徊於北部海面附近,導致週六、週日東部、東南部及恆春半島持續有零星短暫陣雨,而午後雷陣雨的影響範圍將擴大,包含中部以北、東半部及南部山區皆可能出現降雨。至於下週一、二,受到西南風影響,鋒面遠離,午後雷陣雨的範圍將略為縮小,主要分布在北部、東北部、東部及各地山區。

暴雨還沒完!16縣市豪大雨特報 1圖看懂未來48小時雨區變化
今天(10日)鋒面影響,天氣不穩定,容易出現短延時強降雨,各地有陣雨或雷雨,並有大雨或局部豪雨發生的機率,對流發展旺盛時容易伴隨瞬間大雨、雷擊及強陣風等劇烈天氣現象。氣象署稍早針對16縣市發布豪大雨特報,提醒民眾注意雷擊、強陣風、低窪地區慎防積水、山區慎防坍方及落石。氣象署表示,鋒面影響,易有短延時強降雨,今日桃園市地區已有豪雨發生,臺中市、彰化縣、嘉義縣地區及屏東縣山區有局部大雨或豪雨發生的機率,苗栗以南、宜蘭、花蓮地區及新竹以北山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請注意雷擊、強陣風、低窪地區慎防積水、山區慎防坍方及落石。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指出,根據氣象署最新的雨量預報,「在鋒面滯留下,一樣是報全台多雨,西半部及山區雨勢大的格局。雖然不見得是下一整天,中間也許會有空檔,但對流會如打游擊戰般冒出來,提醒大家要隨時觀察雲雨發展狀況!」(圖/翻攝自臉書/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氣象粉專「天氣風險WeatherRisk」說明,今日受鋒面通過影響,上午各地就有短暫降雨或雷雨發生,海上對流發展並移入,同時近陸地有增強、擴散的趨勢,各地局部地區偶有短時較大雨勢發生,東北部至南部皆有大雨特報,預估各地日雨量在接近或局部地區達大雨等級。另一方面,鋒面通過伴隨東北季風南下增強,全台各地降溫明顯,尤其在中北部到東北部感受上濕冷,高溫約25~27度,中部以南高溫約26~29度。受東北季風影響,降溫將持續至明日夜間,中部以北低溫可在20度以下,相較於前幾日冷,外出須攜帶雨具及多做好保暖。專家提到,下週一(12日)凌晨鋒面逐漸南壓至巴士海峽,南部仍有短暫降雨或雷雨,恆春半島雨估有較大雨勢發生,須防範短時較大雨勢,日雨量在皆近或達大雨等級,中部由南往北地區受偏東風環境,由多雲到多雲時晴天氣,天氣較穩定,中部地區可能有零星降雨。(圖/氣象署)

鋒面接力殺到!下波規模更大「挾雷雨突襲」 母親節外出慶祝天氣曝
受到鋒面通過影響,全台各地下午起將轉為短暫陣雨或雷雨的不穩定天氣,直至周六(10日)又有新一波鋒面報到,屆時規模更大、雨勢將更明顯,下周一(12日)才會逐步減弱。氣象專家吳聖宇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鋒面才剛到台灣北端,中北部、東北部、東部容易有短暫陣雨、雷雨及局部較大雨勢發生,而南部及台東地區則影響較小,不過午後仍需留意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的機率。吳聖宇指出,鋒面下來後會斷開,東半段很快向東離開,但是西半段會停留在華南沿海,明(7日)白天起逐漸北抬,今晚到明天白天將持續受到西半段鋒面影響,中北部、東北部及東部地區要留意對流系統發展並帶來短暫陣雨或雷雨的機會,且可能伴隨局部較大雨勢,預估明晚鋒面進一步往北離開後,天氣才會逐漸穩定;周四、周五(8日、9日)儘管天氣相對穩定,但仍要注意午後熱力作用帶來的短暫陣雨或雷雨。吳聖宇說明,更大規模的鋒面將於周六、周日(10日、11日)再度南下至台灣上空,全台各地有短暫陣雨或雷雨,直至下周一鋒面南下到巴士海峽並逐漸減弱後,又會恢復成午後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的天氣型態。溫度方面,分析師林孝儒今天在氣象粉專「天氣風險 WeatherRisk」發文表示,今、明2天受到鋒面影整體大氣環境轉趨不穩定,各地為多雲到陰的天氣,各地白天依舊悶熱,高溫約29至33度;明天因降雨增多氣溫略降,各地高溫約為25至30度,低溫則落在21至25度。林孝儒說道,周四、周五鋒面北抬至中國沿海,台灣轉為鋒前西南風偏強環境,整體大氣狀況較穩定,預測為多雲或晴、氣溫回升的天氣,預測高溫普遍都在30度以上,尤其周五南部內陸或東南部地區甚至恐出現36度高溫。林孝儒提及,周末鋒面再次通過並伴隨東北季風南下,周六各地將轉為陰陣雨或雷雨天氣,周日下半天則受東北季風及乾空氣影響,各地降雨將由北至南趨緩,氣溫下滑較涼爽,預測北部及東部高溫可降至23到26度、中南部高溫則為25至28度。

梅雨季節何時來 氣象專家指「這時間」開始注意
根據「天氣風險管理開發」文章表示,週六由於受到華南雲雨區及東北季風增強影響的關係,北台灣將出現明顯降雨,天氣濕涼,南部與台東地區受影響較小,南北天氣落差顯著。週日東北季風減弱,華南雲雨區遠離,將迎來短暫的穩定天氣。但下週一又將有另一波鋒面通過,中部以北與東部地區將再次轉為有雨,所幸鋒面移動速度快,預計週二天氣恢復穩定。未來天氣方面,24日至30日,華南雲雨區與鋒面將持續影響北部與東部地區,至4月28日前雨勢較明顯,之後逐漸趨於穩定。5月1日至7日,雖然北方有鋒面活動,但因冷空氣強度不足,推動南下有限,因此天氣大致偏暖穩定。5月8日至14日北方略有偏濕訊號,預估梅雨鋒面正在醞釀中。5月15日至21日則再度出現偏乾訊號,顯示梅雨鋒面建立的時程仍不明朗,5月中旬將是關鍵觀察期。而針對即將到來的梅雨季,「天氣風險管理開發」文章中提到,最新預測指出,整體雨量將介於正常至略偏少之間。文章中分析認為,太平洋高壓勢力偏強、西南季風進入南海強度較弱,以及鋒面建立位置偏北,都是影響雨量的主因。雖然去年颱風帶來豐沛雨量,加上水利單位調節得當,目前水庫蓄水量尚稱充裕,暫無缺水之虞。不過即使整體雨量偏少,梅雨季期間鋒面仍有機會發展出強烈對流,午後雷陣雨也會開始出現。文章中也提醒,台灣汛期從5月至11月,短時強降雨的威脅仍不容小覷。至於颱風動態方面,由於5月至7月高壓勢力強盛,初期颱風生成數量可能較少,但7月進入正式颱風季後,需密切關注颱風生成與路徑。未來還會根據實際情況,持續更新颱風趨勢預測。氣象專家賈新興也表示,有利梅雨形成的指標觀察方法。透過「垂直風切指標」(藍線)與「水平風切指標」(紅線)判讀,一旦垂直與水平風切指標同時轉為正值,表示大尺度環流系統轉變,局部環境也變得不穩定,台灣就會進入梅雨期,高強度降雨發生的機率也將提高。目前依據歐洲模式、歐洲AI模式、美國系集模式預測,至5月9日之前尚未建立有利梅雨環境。不過從4月24日至26日及4月28日,紅線已顯示正值,代表台灣附近已有不穩定環境生成。此外,5月7日至8日預期會有第三波不穩定環境出現。根據美國氣候系集預報模式的長期預測,今年真正穩定且有利於梅雨鋒面建立的環境,初步推測將落在5月26日至6月6日之間。與先前預報相比,主要差異在於時間範圍略有延伸,但起始時點仍以5月26日之後為主。

鋒面挾東北季風「中部以北防大雨」 這時間最冷恐探1字頭…周日再回溫
受到鋒面影響,北台灣有短暫陣雨,明(25日)東北季風及華南雲雨區東移,降雨機率增加,且範圍也擴大,氣溫也因此轉涼,周六清晨只剩19、20度,到了周日東北季風減弱,溫度可以回升到29度。根據中央氣象署,明、後天東北季風影響,北部及宜蘭、花蓮天氣較涼,低溫在周六清晨下降到20度左右,其他地區則為22至24度,搭配華南雲雨區東移影響,各地降雨機率偏高,並且雨區有擴大的趨勢。特別注意中部以北地區,有短暫陣雨或局部雷雨,並且在北部及東北部地區有較大雨勢發生的機率,迎風面東半部地區及恆春半島仍有局部短暫陣雨,南部地區亦轉為有零星短暫陣雨。到了周日東北季風減弱,環境轉為偏東到東南風,北部及宜蘭高溫回升至29度左右;雖然台灣附近水氣仍多,不過降雨範圍縮小、也更短暫,北部、東半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局部短暫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午後各地山區有局部短暫陣雨。中部以北留意較大雨勢。(圖/中央氣象署)另外,天氣風險公司也提醒,周五開始東北季風增強南下,配合降雨,中部以北、東半部降溫明顯,北部高溫約24~26度,中部高溫約28~30度,南部高溫仍有29~33度,東半部高溫約25~28度,晚上華南雲系遠離,各地轉為多雲或多雲時晴天氣,僅東北部仍有降雨機會。周日東北季風減弱,氣溫明顯回升,各地天氣轉晴時多雲或多雲時晴,僅東半部為多雲有短暫陣雨機會,不過午後受熱力作用,有熱對流發展機會,山區、近山地區有短暫陣雨機會。

周末高溫上看34度「連4日炎熱」 下周三鋒面掃台「大雨轟炸」
高溫悶熱持續籠罩台灣,隨著微弱鋒面與西南風影響交替,週末起至下週三,全台天氣變化頻繁,不僅午後局部地區會有短暫陣雨,下週中鋒面通過時更有明顯降雨與氣溫轉涼的可能。氣象專家吳聖宇在FB粉絲專頁表示,今(19)日台灣受西南風帶入暖濕氣流影響,高溫普遍上看30度,中南部更可能出現32至34度的高溫,天氣已頗具夏季氛圍。20日微弱鋒面仍在大陸上空,台灣處於鋒前暖空氣籠罩之中,各地雲量增多,白天高溫維持偏高,午後至晚間中北部、宜蘭到花蓮一帶的山區及北部與東北部平地有局部短暫陣雨,雨勢雖小,但建議外出仍備妥雨具。至於21日,鋒面將於下午至晚間掠過北台灣,然而其結構鬆散、水氣不足,對降雨的貢獻不大。不過,由於大氣條件不穩,再配合白天熱力作用,週日下午起中北部與花東山區及部分平地仍有短暫陣雨機會。此外,海面也可能有對流雲系發展,但對陸地影響應屬有限。氣溫依然偏高,各地高溫維持在30至33度之間,提醒民眾外出活動應穿著透氣衣物,注意補水。天氣風險公司氣象分析師廖于霆也在FB粉絲專頁說明,19日白天各地普遍多雲或多雲時晴,中午前後悶熱感明顯,午後中北部山區因熱對流發展,有機會出現短暫雷陣雨。若有前往山區活動的規劃,應注意自身安全,並隨時留意氣象變化。22日至23日鋒面暫時北移至江蘇、浙江一帶,台灣再度回到西南風主導的暖空氣環境,各地以晴時多雲為主,白天高溫可能升至34度,早晚溫差則較大,低溫約在22至23度之間,整體感受如同盛夏。接下來的天氣轉折點落在下週三(24日)。吳聖宇預測,當天將有一波明顯鋒面自北往南通過台灣上空,屆時各地將轉為陣雨或雷雨的天氣型態,且不排除局部地區出現短時強降雨的可能,同時氣溫也會略為下降,暑氣稍歇。鋒面通過後,週四至週六(25日至27日)這段期間,華南雲雨帶將東移至台灣上空,預期全台天氣型態轉趨不穩,降雨機率提升。吳聖宇表示,這段時間除了需持續觀察雨勢變化外,目前也有跡象顯示,屆時可能伴隨稍強的冷空氣南下,有機會造成氣溫明顯下降,但具體降溫幅度與影響程度仍需後續觀察預報更新。

明變天…周末鋒面到「北部溼答答」 專家揭降雨影響
好天氣沒了!明(18日)開始雲量增多,北部地區有零星短暫陣雨,到了周末鋒面通過,北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直到下周一鋒面遠離,但下周三又有另一波鋒面報到。天氣風險公司資深顧問吳聖宇在臉書粉專題到,明天隨著大陸長江中下游有短波槽向東移動,短波槽前在今晚到明天上午之間,有低壓鋒面系統會在台灣東北方海域到琉球群島一帶發展,逐漸向東離開,同時短波槽將在明天上午掠過黃海到東海北部一帶。雖然這些低壓鋒面、短波槽等都在海面上通過,對陸地上的天氣沒有很明顯的影響,但仍會增加大氣的不穩定度,加上白天熱力作用,因此明天中北部、東北部、東部等地的山區午後將有局部熱對流發展、擴散帶來降雨的機會,平地部分以北部地區、台北盆地內以及宜蘭一帶降雨的機會較高,雖然雨勢不大,但提醒外出記得攜帶雨具。周末鋒面通過,北部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圖/中央氣象署)值得注意的是,周六有下一個短波槽,很快自長江中上游往東移動,槽前也將有另一道鋒面建立東移的機會,各地雲量偏多,但降雨還是有限,中北部、東北部、東部山區午後因為熱力作用,有局部短暫陣雨,平地部分也是在北部、台北盆地、宜蘭一帶可能有局部短暫陣雨,雨量仍然有限。到了周日,鋒面尾端大概下午到晚間會掠過北台灣,後續短波槽也將會跟著通過台灣以北,由於系統的位置仍然是較為偏北,因此降雨仍然不多,北部、東半部有局部短暫陣雨,中北部、東半部山區午後也有局部熱對流降雨。另外,海面上可能會有局部對流系統活動,但似乎對陸地上的天氣影響有限,整體來看降雨還是少,也沒有出現強降雨的機會。下周一鋒面遠離,天氣轉為穩定,可能只有山區有局部午後熱對流降雨機會。下周二雖然鋒面靠近,但白天的天氣仍然穩定,等深夜北部、東北部才開始會有局部短暫陣雨。真正有較顯著的降雨要等到下周三,鋒面由北往南通過,各地轉為有短暫陣雨或雷雨天氣,並有局部較大雨勢發生機會。

好天氣又要掰了!這天起「2波鋒面接力掃台」再迎更強雨彈
全台各地今(16日)為穩定晴朗的好天氣,不過自周五(18日)起受到鋒面持續接近影響,雷雨彈又要開炸,下周二(22日)又有新一波鋒面通過,屆時雨勢將更為猛烈。分析師林孝儒今天在氣象粉專「天氣風險 WeatherRisk」發文表示,受到高壓迴流影響,環境水氣依然偏少,今、明2天各地仍為晴時多雲的穩定天氣,白天高溫普遍落在27至31度、夜間低溫則約18至21度,早晚溫差仍偏大;降雨方面,僅東南部偶有地形性降雨,或午後山區零星短暫雨,但雨勢均不明顯。林孝儒指出,周五起至周末(18日至20日)又要變天,受到鋒面持續接近或掠過北台灣,加上南風增強、水氣增多,各地氣溫持續悶熱,天氣較不穩定,雖然鋒面結構偏弱,對台灣本島不至於造成大範圍的明顯降雨,不過期間卻有利於午後熱對流發展,中北部、東部山區將有短暫陣雨或雷雨,並伴隨瞬間強陣風,局部平地也有降雨機會,南部地區則僅有午後山區偶有短暫陣雨。林孝儒說明,下周一、周二(21日至22日)天氣將短暫回穩,但周二晚間起又有新一波鋒面由北往南通過,屆時各地將迎來一波較明顯且廣泛的降雨,整體來說,周五至周末天氣較不穩定,午後降雨機率提升,尤其前往山區活動時,更須留意突發性降雨的發生率。

全台驟降10度!明顯轉冷 專家曝好天氣持續到「這天」
12日鋒面掃台灣,為不少地區帶來雨勢。氣象署表示,13日全台氣溫驟降,跟12日相比最高溫差達10度。專家也說,「目前來看這樣子普遍晴到多雲的穩定天氣有機會持續到下週四。」天氣風險公司分析師歐宗學在《天氣風險 WeatherRisk》發文,「這波東北季風帶來較乾冷的空氣,各地氣溫相較昨天以前都明顯轉冷,雖然並不像冬季那樣有極端低溫出現,不過在短時間內的氣溫驟降影響仍然會相當大。今天北部一整天都是偏涼稍冷的氣溫,外出要記得穿件外套。往中南部走氣溫會回升、比較舒適一些,南來北往也要留意氣溫差異。」歐宗學指出,「而除了乾冷空氣,也有境外污染物隨著東北季風南下,目前北部地區已經開始受到影響,PM10、PM2.5等粒狀污染物濃度明顯提高,預估空品普遍都有機會達到橘警甚至是紅害等級,中南部地區稍晚也會陸續受到影響,空品都有轉差的趨勢。」歐宗學說,「明天這波東北季風就會減弱,環境水氣則偏少,預估各地都是晴到多雲天氣,降雨機率低。氣溫相較今天則會明顯回升,但要注意清晨時段還是會有較低溫出現。環境風向會轉為偏西至西南風,仍然會有機會帶來境外污染物,且除了粒狀污染物以外,由於光化反應變得明顯,臭氧濃度也會升高,仍然要注意空氣品質不良的影響。」歐宗學指出,「目前來看這樣子普遍晴到多雲的穩定天氣有機會持續到下週四,期間只有東部偶有較多雲量及零星短暫雨機會。下週五以後水氣會再次增多,但影響的範圍不大且水氣量有限,短時間內暫時沒有像昨晚那樣的大雨發生機會。」前氣象局長鄭明典發文,「很大的低氣壓雲系!臺灣還在雲系覆蓋下,但是最不穩定天氣時段已經過去了!」氣象專家吳德榮也在《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專欄中指出,最新歐洲模式模擬,明至週三(14至16日)移動高壓影響,各地白天「晴熱如夏」(高溫升至32度以上、南部更達35度),清晨有輻射低溫,日夜溫差很大(超過15度);相對濕度極低、少見的「天乾物燥」,也應注意。週四、五(17、18日)高壓迴流影響,各地多雲時晴,持續「暖熱如夏」,西半部清晨容易起霧;週五、山區午後有局部短暫陣雨的機率。週六(19日)鋒面接近,天氣暖熱,午後有局部陣雨的機率。

北東濕冷到明天…回溫放晴時刻曝 1圖秒懂清明連假天氣
受到大陸冷氣團及華南雲雨區東移影響,台灣北部及東北部地區有陣雨,中部、東部、東南部地區、恆春半島及南部山區有局部短暫雨,中部以北氣溫偏低,不過明(1日)開始水氣逐漸減少,而周五開始東北季風減弱,溫度漸漸回升。根據中央氣象署,明、後天大陸冷氣團稍減弱,北部及東北部氣溫13~20度,中部15~24度,南部17~28度,花蓮16~22度,台東18~24度。水氣依舊偏多,北部、東半部地區、恆春半島及中南部山區有局部短暫雨,周五東北季風減弱,氣溫回升,北部及東北部14~26度,中部16~28度,南部18~31度,花蓮17~24度,台東18~25度。清明連假天氣由好轉壞。(圖/翻攝自天氣風險 WeatherRisk臉書)天氣風險公司也在臉書說明,北東濕冷到周二,清明連假天氣由好轉差,溫度漸回升,注意日夜溫差大。華南雲雨帶以及大陸冷氣團會持續到周二,接著水氣開始減少,預估周二北部、東半部仍是下雨機會較高的天氣,尤其上半天降雨仍比較明顯,下半天之後降雨就會開始減少;中部則是周二上午會轉為多雲到陰的天氣。大陸冷氣團到了周二會逐漸開始減弱,但是北部、東北部溫度仍偏涼,白天高溫只有15~17度左右,中部及花東地區高溫則有20~23度,南部高溫可以來到25~26度或以上,夜晚到周三清晨在中北部、東北部空曠地區低溫仍有機會降到12~14度之間,南部及花東空曠地區低溫則是在14~16度之間,南北之間不論天氣或是溫度的差異仍然明顯,提醒南來北往或是早出晚歸的朋友仍要多加注意。周三開始到清明假期的前半(3、4日),各地天氣較為穩定,可能只有花東地區有零星局部降雨,各地都可以看到陽光,適合安排出遊;假期後半(5、6日)隨著微弱鋒面在台灣北方通過,後續從華南一帶陸續有水氣、雲雨帶東移的趨勢,各地雲量將會增多,周六逐漸轉為多雲天氣,週日水氣會更多,轉為多雲到陰偶有局部短暫陣雨的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