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者
」 失智 失智症 長照 廖品雯 阿茲海默症台灣每30分鐘多1名「失智者」! 中藥、針灸治療有效改善輕、中度症狀
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統計,台灣每30分鐘就會增加1名失智者,另在衛生福利部112年全國社區失智症調查報告中,年齡層越高失智症盛行率則越高,65歲以上盛行率為7.99%,但到85歲以上時盛行率已高達20.04%。中醫治療失智症 針灸明顯改善輕中度症狀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李俞生表示,中醫歷代對失智症(痴呆)的認識及治療,已發展出多樣的治療方式,其中可透過中藥補氣化痰特性來改善腦部海馬迴神經損傷,亦可藉由減少細胞氧化和改善神經退化達到改善認知,以及透過抑制鐵誘導細胞死亡來改善學習及記憶力。目前已知能夠有拮抗壞死過程的中藥萃取物,如連翹酯苷A(Forsythoside A)有抗鐵引發細胞死亡效果、紅景天苷(Salidroside)透過抑制神經性的鐵誘發細胞凋亡改善失智症狀。另外,針灸穴道也能達到改善失智症狀的效果,特別是在輕度及中度失智症的階段,其療效較明顯。失智症分為四種類型 對症下藥方式一次看李俞生進一步說明,臨床上失智症可分為下列四種類型,「退化性失智症」:如阿茲海默性失智症,為腦部神經微纖維糾結及老年性斑塊形成,在唐朝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藥方》中記載的開心散,其組成包括人參、遠志、石菖蒲、茯苓等,經動物實驗行為觀察評估以及顯微鏡觀察腦神經組織,發現服用開心散後腦神經纖維糾結的數量和斑塊有效減少,能達到緩解失智症。「額顳葉型失智症」:會出現漸進性人格變化和行為控制力異常,合併語言障礙,透過針灸穴道,百會穴、四神聰穴、太衝穴、神庭穴、本神穴,改善腦部血流治療症狀。「路易氏體失智症」:是由於路易氏體沉積,出現認知功能波動、視幻覺和運動障礙,帕金森氏症、情緒不穩或妄想等,治療方式以開心散加上疏肝解鬱、醒腦開竅中藥加減,並搭配每週2~3次針灸,能夠緩解症狀。「血管性失智症」:因腦部中風或慢性腦血管病變造成腦部血液循環不良,造成腦部細胞損害,使認知功能減退,常見症狀如情緒及人格改變、尿失禁、吞嚥困難、構音困難和步態不穩(失足跌倒),治療方式透過針灸為主,服用中藥為輔,讓前期及中期患者可以持續恢復至正常狀況,後期患者能夠維持原先狀況減緩退化。失智症早即診斷治療 以利延緩病程李俞生表示,中醫依循病人不同體質與病理條件而處方用藥及針灸外,尚有按摩、導引(八段錦)、吐納、氣功、太極拳等治療方法,都是治療失智症病人的利器。另外,失智症若能早期診斷及治療,將能有助於延緩病程,因此當家中長輩有出現失智的症狀(可透過AD-8量表或SPMSQ量表檢測),千萬別輕忽,應盡速就醫,以利後續病情的控制。
寇世勳責任感回歸《你好,我是誰2》 給失智照顧者的療癒教材
大愛劇《你好,我是誰2》將於8月8日推出,今(25)日釋出預告及主視覺海報。導演馮凱帶領寇世勳、崔佩儀、尹昭德、洪小鈴、林玟誼、傅小芸、班鐵翔、李運慶、劉曉憶、朱芷瑩、談學斌主演,加上劉秀雯、謝瓊煖、江祖平、陳慕義、謝其文特別演出,透過真人真事的醫療職人劇一起為失智患者及家庭注入關懷。 《你好,我是誰2》第一季角色寇世勳(中)、林玟誼(左)、傅小芸回歸。(圖/大愛)「家人失智怎麼辦?」是醫師曹汶龍在診間最常聽到的話,他給失智症病患及照顧者開出最好的處方就是「與失智共舞」,在劇中寇世勳經典金句台詞就是「眼睛看一半,耳朵聽一半,用心去陪伴」。 寇世勳演出醫師曹汶龍,對於接下第二季,他認為「這是一種責任」,尤其對家裡面有失智症患者的觀眾可能有好的影響,「把它當做一個教材,去學習更多有必要的知識」。崔佩儀飾演曹媽,夫妻倆鶼鰈情深,《你好,我是誰2》將會著墨更多夫妻之間的情感交流。傅小芸、林玟誼兩人在劇中是寇世勳有如「小叮噹」般的得力助手。傅小芸把所學在院外開技散葉,成立日托及居家護理服務,宣導在宅善終。林玟誼接手醫院工作,更擅於利用人力資源,很快就能把所有事情圓滿完成。失智並非高齡者的專利,劇中也提到壯世代早發性失智症的問題,以及壯世代面對照顧失智者重擔,一邊是家中支柱,還要負起養育子女、維繫家庭的壓力,難以排解壓力的處境。 而台灣走向高齡少子化,「老人照顧老人」將成為社會未來的現象,老年照護也是每個人都會面臨的考驗。
「預立醫療照護諮商」4大對象納健保 病人自主預約美好善終
吳小姐,赿南人,15年前嫁到台灣,育有二子,是位職業婦女,長子12歲時被診斷為自閉症,次子5歲,尚未就學。吳小姐於次子出生不久後,被診斷出漸凍症。然而隨著疾病的進展,四肢慢慢萎縮無力終至無法活動,只能臥床由看護照料,約一年前開始呼吸及吞嚥困難,由醫師建議使用陽壓呼吸器(BiPAP)以及胃造口(PEG)。吳小姐後來經「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dvance care planning,ACP),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vance Decision,AD),最終生命依其自主意願,圓滿達成善終。台南市立醫院家醫部孫文榮醫師表示,吳小姐是他先前於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服務的個案,當時由漸凍人協會、病人自主權利法推動中心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合作推動漸凍人病友的預立醫療決定。2020年6月醫療團隊來到吳小姐的家,在宅進行預立醫療照護諮商,並完成預立醫療決定及註記。而後經二位醫師到宅判定合於法定條件,加上二次緩和團隊到宅家庭會議,完成法定程序。於2021年1月按照吳小姐的預立醫療決定,緩和團隊到宅協助撤除陽壓呼吸器並和家屬一起陪伴到最後的生命終點,圓滿的達成善終的目的。倘未採「預立醫療決定」,吳小姐可能還要經歷插氣管內管的過程,才能依安寧緩和條例判定已屬生命末期階段而撤除呼吸器。對個案而言,生命能依自主意願完成善終,且全程在宅完成,減少進出醫院所帶來的不適,可謂圓滿也是重要的關鍵。病人自主權利法於2019年1月6日實施,是亞洲第一部以病人為主體的法律,滿20歲意願人在意識清楚時,經醫療團隊的「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後,簽署「預立醫療決定」,註記在健保卡內才生效。而後經二位專科醫師判定符合五大臨床條件(末期病人、不可逆轉的昏迷、永久植物人、極重度失智和政府公告的疾病)及二次緩和團隊會診,即可依病患「預立醫療決定書」的內容,執行撤除維持生命治療和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的步驟,達善終之目的。孫文榮醫師說,在病人自主權利法實行前,國內的善終法案只有安寧緩和條例,當有二位醫師判定已到生命末期時,才能按照病人事先簽囑的意願書或家屬代為簽立的同意書,撤除維生醫療。 然而,對於某些疾病或狀態,要進入到所謂的生命末期,還要有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對病人及家屬而言都是煎熬。病人自主權利法案的通過,雖然並不能解決全部的問題,但至少對於新增加四大類的疾病患者及家屬而言,為這些病家提供了另一條善終的道路。孫文榮醫師也表示,健保署針對四大類對象(65歲以上重大傷病且符合安寧收案條件者、輕度失智者、符合病主法第14條公告疾病別、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對象),提供一生一次的「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健保給付,7月1日健保給付「預立醫療照護諮商」政策上路,將擴大服務,民眾可多加利用以預約美好的善終。
張齡予一家三口現身台東做公益 呼籲愛心捐款建置「不只是日照」
美女主播張齡予今(7日)以一粒麥子基金會愛心代言人身份,帶著老公林子揚和兒子「小班長」一起赴台東縣關山鎮,出席綜合式長照機構關福多功能日間照顧中心的啟用典禮。張齡予自2022年起即擔任基金會「不只是日照」愛心代言人,先前拍攝公益廣告時正懷著兒子,如今兒子已經1歲多,今天一起實地來看這棟嶄新的多功能日照中心啟用,也對基金會的用心深表肯定。該基金會下一個目標是同樣位於花東縱谷「瑞福多功能日照中心」(花蓮縣瑞穗鄉),張齡予呼籲,目前已募得近5成經費,尚缺4千1百多萬元,「希望大家都能幫忙把消息打卡、照相、拍照、拍影片,把消息傳出去。」盼能號召更多人關注,讓一粒麥子持續在有需要的地方建置「不只是日照」。一粒麥子基金會董事長呂信雄表示,東基公益自2010年底即開始籌設「日間照顧中心」,首先規劃花東縱谷「一鄉一日照」的希望藍圖。2014年3月第1個日照中心在台東縣關山鎮啟用。10年來將日間照顧服務經驗,逐步延伸到需要的地方,並從照顧失能或失智者的過程中,持續思索更優質的複合式社區照顧服務,朝不只照顧老人,也幫了老人的家的「不只是日照」多功能服務扎根。目前在台東、花蓮、台南、屏東、台北等縣市啟用及建置中的日照中心共有13個。此外,張齡予6日也透過粉專宣布,先前因花蓮403地震受到影響的自家飯店也已在本月正式恢復營業,「很謝謝大家一直以來的關心,在艱難的時刻,麗翔酒店連鎖-花蓮館還是依約跟大家見面了,6月1日正式恢復營業」,更強調,已確保一切建築安全,館內設施持續更新,結構補強補到更強,「大家可以看到我們的BRB支撐,這是我們挺過災變的證明、爸爸一生信念的體現,我們信譽保證所有旅人的安全」。
失智症行為多樣化,照顧者易崩潰 長照團隊教照顧技巧
小劉是一位血管性失智症病人,因失語症、記憶力變差、貪食、固執、隨地小便等問題,轉介下來到失智據點接受照顧服務,但小劉失智問題行為日益嚴重,出現遊走、迷路現象,於是透過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個管師協助,安排日間照顧服務、居家服務以及居家喘息服務,讓小劉得到妥善照顧,也讓照顧者可以繼續工作,維持家庭生計,減輕照顧負荷。失智者問題行為症狀分3類 照顧者身心壓力大奇美綜合長照機構督導高金盆指出,失智者問題行為症狀通常分為三大類,第一類為情感性症狀、第二類為行為症狀、第三類為精神病症狀。這些問題行為常會造成失智者與家人的爭執,造成照顧者身心俱疲,照顧負荷過大,倘若照顧者不熟照顧技巧,容易崩潰,甚至釀成家庭悲劇。迎戰失智者情緒 照顧技巧大揭密奇美醫院失智共同照護中心個案管理師吳淑媛說明,面對失智者的問題行為,常常會覺得「他很盧」、「花格格」,此時照顧者應避免與其爭執,而是採取接納、順勢而為的方式,透過引導的對話,轉移他的注意力。例如:若失智者認為枕頭有蟲,每天晚上都要洗枕頭,可溝通表示會幫忙清洗,再提供另一顆枕頭,避免爭辯,安撫其不安的情緒。另外,也可根據失智者的專長或興趣,導入相關照護措施,如:一、寵物治療、電子寵物陪伴、娃娃治療;二、藝術治療(粉彩塗鴉、手作創作);三、園藝治療;四、懷舊治療;五、活動治療;六、音樂治療;七、芳香治療。讓他們沉浸在愉快的氣氛中,有助於緩解混亂、遊走、躁動不安的情緒困擾。長照團隊助攻 照護失智幸福老化高金盆督導表示,失智者遊走是最令人擔心的問題,避免失智者走失,進入不安全的環境造成意外傷害甚至生命危險,是照顧者照料時最常面臨的困難。因此建議照顧者除了居家環境安全之外,可至警察局捺印指紋申請失智愛心手鍊或配戴衛星定位(GPS)手錶,以防走失。除配合醫師治療,定期運動、參與團體活動:日照、據點、關懷中心等,可延緩失智進展,也降低照顧者壓力。
衛福部:國內65歲以上長者近8%失智 國外專家曝「喉嚨危險訊號」
根據衛福部最新調查顯示,台灣65歲以上長者失智症盛行率達7.99%,人數飆破35萬人,然而英國專家提醒,吞嚥困難也是失智症的徵狀,建議均衡飲食、定期運動、避免吸煙、限制飲酒,定期體檢及認知障礙篩檢對於預防相當重要。根據英國《快報》(Express)及《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報導,吞嚥困難是失智症不尋常的徵狀之一,英格蘭東北部提賽德大學(Teesside University)生物醫學資深講師昆達卡(Ahmad Khundakar)博士說,原因是負責運動與協調的大腦區域受損,然而控制吞嚥反射也包括其中。英國阿茲海默症學會(Alzheimer's Society)指出,隨著失智症病情變化,吞嚥困難問題會更嚴重,不過情況仍因人而異,症狀包括不斷咀嚼或者把食物含在嘴裡。吞嚥困難會導致體重減輕、營養不良、脫水、吸入性肺炎。根據阿茲海默症協會報告,超過 600 萬美國人(各個年齡層)患有阿茲海默症,其中 65 歲及以上的美國人到 2023 年將有 670 萬人患有此病。生物醫學資深講師昆達卡解釋,失智者患者可能會出現肌肉無力、協調問題、喉嚨知覺減弱,因而導致吞嚥困難,處理不當將會有嚴重的併發症,可能會營養不良甚至會窒息。他也提醒,降低失智症的風險不僅需要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飲食、定期運動、避免吸煙、限制飲酒,還需要保持精神刺激和社會聯繫,定期體檢與認知障礙篩檢對失智症的早期發現與預防至關重要。英國國民醫療服務體系 (NHS)表示,失智症症狀可能包括以下問題,包括:記憶喪失、思維速度、用詞不當或說話困難、理解、判斷、情緒、移動、進行日常活動有困難。
未來失智人口恐激增 民間團體對2024總統大選提7大政策建言
2024總統大選即將到來,各個候選人紛紛提出政見希望獲得民眾青睞,然而台灣失智症協會指出,接續20年,台灣每30分鐘就會增加1名失智者,各黨紛紛提出高齡、醫療、長照政見,但卻未見對於失智症議題的關注與解方。而「台灣失智症政策綱領2.0」也將於2025年告一段落,未來四年台灣失智症政策將如何延續發展?台灣失智症協會、民間團體共同提出7大政策建言,呼籲各陣營總統候選人正視超高齡社會的另一項迫切需求,公布「失智症政策3.0」政見承諾,以確保台灣民眾能在安心的環境中面對失智症挑戰。總統大選7大政策建言 籲公布「失智症政策3.0」台灣失智症協會暨十四個民間團體共同對2024總統大選提出以下7大政策建言:1.設立《失智症防治照護專法》,推動國家層級政策:日本在今(2023)年通過《失智症基本法》,設立以總理大臣為負責人的失智症政策推進總部;韓國更早已在2011年制定《失智症管理法》,規定每5年訂定失智症管理綜合計劃。為確保國家政策的穩定及永續發展,建議效法日、韓設立《失智症防治照護專法》,明定政府權責,定期檢視、更新國家政策,並由行政院設立「失智症政策推動小組」,以國家層級推動前瞻性政策規劃,加強各部會在防治、診療、照護整合協作力度。2.確實掌握失智症人口及需求,精準布建相關資源:目前失智症確診人數是以「失智照護服務管理系統」、「照顧服務管理資訊平臺」、「身心障礙個案管理系統」等特定服務使用人數加總而計,是否能反映出實際失智症人口仍有待商榷。建議定期辦理「失智家庭生活狀況及需求調查」、設計失智症單一登錄系統,確實掌握疾病趨勢、服務需求,也更能以實際人口精準布建醫療照護相關資源。3.規劃穩定財源以及長期政策,健全失智照護體系失智照護服務開辦以來,一直以年度申請計畫方案形態執行,沒有明確定位及發展藍圖,每年更受到政策滾動式修正而影響服務穩定發展,此外,失智症專責照顧服務資源更是成長緩慢。國家應穩定財源,並透過中長期政策規劃,健全發展質量兼具的失智照護體系並重視治療、照護的研究發展。4.加強多樣性服務和資源銜接,降低家庭照顧負荷失智照護需隨病情變化整合串聯醫療、照護、社福資源,並給予全面性生活支援。為確保獨居、疾病識能不足、照顧資源缺乏的失智者得以接受良好照顧,也讓家庭照顧者無須在分立的資源系統中四處求助,應發展多樣性支持照護服務,並廣設如「失智共同照護服務中心」整合型諮詢窗口,及時銜接各類資源服務。5普及提供有效延緩失智服務,維持自立生活功能:目前失智症沒有治癒的方法,但已有許多實證支持認知促進活動方案可以延緩病程發展、提升生活品質、減輕整體社會照護負荷。目前雖然各社區據點有提供認知促進活動,但施政成果多著重於「服務人次」,專業性及服務品質仍有待提升。建議在各類長照服務、社區據點中普及提供有效延緩失智服務,透過認知功能、生活功能與健康狀況等指標,監測服務品質、評估政策發展。6.因應年輕型失智者特殊需要,給予適切支援服務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資料顯示,45-64歲的年輕型失智人口約有1萬多人,這些失智者、家庭所面臨的照護問題、生活負擔、生涯規劃議題與高齡失智家庭不同。目前政策以高齡失智者為主提供服務、資源配置,使年輕型失智症可取得的照護資源和支持服務相當有限。因應年輕型失智者特殊需要,如經濟、就業、未成年子女照顧、延緩失智活動類型等,應提供全方位的適切支援服務。7.營造失智症無障礙生活環境,打造友善共融社會失智者在社區中自立生活,常會因認知功能下降而面臨障礙或處於弱勢的處境,如:認不得路而不敢出門、表達困難而被拒絕交易、判斷力不足而被詐騙、被不當對待卻不懂求助等。因此,除了持續強化對各行業的失智識能宣導及友善態度外,更要向下扎根從學童教育開始著手,從制度面積極去除障礙,提供必要支持服務,如:在交通、消費、金融手續、受虐通報等方面進行案例蒐集和制度檢討,發展行業指引和創新支持服務,打造失智友善共融社會。超高齡社會面臨失智挑戰 牽涉範圍各界應重視台灣失智症協會強調,失智症是超高齡社會無可迴避的國家挑戰,不僅涉及醫療長照與社福政策,更包含警政走失議題、交通安全議題、社會教育宣導、金融財務安全和法律權益維護司法制度等議題,需以國家級整體戰略積極因應。失智所帶來的個人、家庭及社會高度負荷與照顧成本和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台灣失智症協會呼籲各界應重視,各黨總統候選人也應以7大政策建言,迅速公布「失智症政策3.0」政見承諾。
74歲李璇路倒全身濕透 林逸欣肅然起敬直呼「何德何能」
「音樂精靈」林逸欣推出新歌〈風的記憶〉,不僅是寫她首度由「失智者」第一視角創作的歌,也特別將此作獻給罹患失智症的大姑。MV邀來曾一起共演《天堂的微笑》的74歲金鐘視后李璇合作,而對方也一口應允,讓林逸欣感動說:「何德何能請到李璇姐跨刀,我真是三生有幸。」林逸欣形容大姑是一名優秀的數學老師,因為國中時數學大姑教得很好,讓林逸欣常常考一百分,但幾年前大姑病了,林逸欣只要回台南,都會去陪伴大姑,「我在大姑的話語中,了解了她的童年、她對家的掛念,於是把她記憶的世界寫成一首歌」。〈風的記憶〉一曲,對唱作者林逸欣有著很大的意義,她特別用鋼琴伴奏搭配著動人的弦樂,與用略帶氣音的飄逸唱法演繹〈風的記憶〉,整首歌彷彿她與家人在陪著大姑的日子裡,一起喚回一段段久遠又珍貴的記憶。李璇(前)的敬業態度,讓林逸欣(後)和團隊肅然起敬。(圖/鑫羽工作室提供)在MV當天正巧遇到颱風外圍環流影響,團隊在桃園取景時,有一幕是失智的李璇要演出路倒戲,敬業的她二話不說就往滿是積水的地上一躺,起身時早已全身濕透,但她完全不喊苦,只問了聲:「導演還ok嗎?要不要再來一次?」讓林逸欣和團隊全都肅然起敬。提到新歌〈風的記憶〉,林逸欣感性地說:「當你的親友昏迷、失智,你不可能再把自己的悲喜傳遞給他時,讓我想起何不透過寫歌,寫一首能夠常常放給他們聽的歌,能讓他們聽了感到安心,而且願意相信還有很多美好等著他,那這樣會不會就能鼓勵他們趕快好轉。」
失智新對策3/家屬必做3件事「資源不漏失」 無病識感勿逼迫!情緒穩定更重要
當失智患者確診的那一刻,許多家屬腦中都是一片空白,緊接著便會問:「接下來怎麼辦?」專家建議一定要做3件事,包括所有家屬一起認識失智、尋求穩定諮詢管道、加入民間支持團體,才能在慌亂時及時獲得支援,且善用各種社福資源。另外,若患者出現疑似失智症狀、但無病識感,其實不必硬逼患者承認失病,情緒穩定更加重要,同時搭配藥物治療、運動、增加社交機會,就能延緩病況惡化。藝人林青霞過去曾透露婆婆生前罹患失智症,而丈夫邢李㷧知道自己母親節儉又怕生,因此便請傭人佯裝是母親的「朋友」,若病況需要住院時,這位「朋友」便會跟婆婆說這是送她的禮物,藉此安撫婆婆的情緒,讓婆婆在人生的最後幾年多了幾分安全感。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陳筠靜表示,維持失智症患者的情緒穩定、自尊非常重要,除了能延緩退化速度,家庭支持力量也會更強。「例如患者出現失智症狀,卻沒有病識感,可與患者長期看診的慢性病醫師溝通,由他進一步建議患者到醫院進行相關檢查,千萬不要用硬逼的方式。」陳筠靜說,就算患者不願去醫院也沒關係,最重要的是讓患者在接納的情緒下去接受生活中的安排,例如去日照中心或失智據點等。「第一次很關鍵,如果患者有被遺棄的感覺、或感到害怕,未來就很高機率不肯踏出去。」因此,照顧患者的技巧就相當重要,這些需要經驗累積,此時若有穩定的諮詢對象就能獲得幫助。「失智患者確診之後,首先要做的,就是讓所有家人一起認識失智,如果患者已有病識感,也可以一起參與討論,全家人一起準備未來的生活,最好不要只有一位主要照顧者了解病況,否則就容易出現失智患者誤指偷錢、餓肚子等事件。」陳筠靜說,「天邊孝子」的情節屢見不鮮,照顧者已經身心俱疲,若又得不到其他家人支持與理解,恐怕會提早崩潰。林青霞曾經透露老公邢李㷧照顧失智婆婆相當貼心,一切只為了讓母親更有安全感,情緒能夠平穩。(圖/報系資料照)第二,確診後到附近醫院的失智共照中心就醫與諮詢,失智症個管師會與家屬聯絡,開始引介相關的資源,包括長照2.0的照顧資源,共照中心安排的照護課程等。確診後半年,家屬可請醫生開診斷證明申請「身心障礙證明」,以利申請更多相關資源。「全台共有100多家醫院設有失智共照中心,可至衛福部長照專區https://1966.gov.tw/LTC/cp-6456-70024-207.html查詢附近據點。」陳筠靜說,目前的失智症患者可使用的服務資源包括日照中心、失智據點、居家服務、長照機構失智症專區等,都可諮詢共照中心獲取資訊。 第三,可加入民間相關組織,進而獲得支持與協助。「例如失智症協會設有家屬必修班,讓家屬能快速了解失智;此外也有關懷專線0800-474-580(失智時,我幫您),因為失智患者的問題千變萬化,透過諮詢可以獲得個人化的解答。」其他民間組織還有失智者照顧協會、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立心慈善基金會等。陳筠靜說,失智症協會還在台北市民生社區設有瑞智互助家庭,因為有些失智症患者不願到日照中心等據點,但踏出家門口,其實對患者相當重要,除了能學習新事物,也會增加社交能力,更能延緩退化。瑞智互助家庭就把環境布置得居家、但又設有各種課程,讓患者覺得彷彿在家一般有安全感,除了患者受益,家屬也能彼此分享、扶持,獲得更多支持力量。「舉例來說,如果你為失智家人不洗澡而苦惱,和其他家屬分享後會發現『喔,原來大家都一樣!』,同時也獲得更多解決不洗澡的答案。」陳筠靜說,失智是漸進又漫長的退化過程,照顧者要學習與失智者的相處之道,更為重要。
侯孝賢驚傳罹失智症 醫示警「10大警訊要注意」:非正常老化!是大腦疾病
台灣知名國際級導演侯孝賢驚傳罹患失智症,更有知情人士向外媒透露,侯孝賢將不再拍電影,先前與舒淇合作的《刺客聶隱娘》成為其最後一部作品。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指出,失智症不是正常老化現象,而是一種大腦疾病。錢政平日前分享一起案例,一名68歲陳姓阿嬤除了忘東忘西,走路還不穩,偶爾會發生跌倒,結果透過腦部電腦磁振造影MRI檢查影像發現,其腦部有因年老出現的腦白質退化白點之外,大腦海馬迴有萎縮現象,側腦室空間也明顯擴大,經專科醫師確診為早期失智症,所幸發現得早,可在早期藉由藥物的控制,有助延緩失智的情況發展。錢政平指出,隨著年齡增長,身體器官雖不可避免衰退老化,但要注意的是當發生輕度認知障礙不絕對等於失智症,但也非完全健康;失智症不是正常老化現象,而是一種大腦疾病。關於失智症會伴隨的症狀,大約會有10種狀況,錢政平提醒,當出現以下幾種綜合症狀,就得當心可能是失智症的警訊失智症的10個警訊:1.影響日常生活的記憶力改變2.計劃事情或解決問題有困難3.生活上完成熟悉的工作有困難4.對時間或地點感到困惑5.對了解視覺影像和空間關係有困難6.說話或寫作的用字上出現新困難7.物件放錯地方且失去回頭尋找和重做的能力8.判斷力變差或減弱9.退出工作或是社交活動10.情緒和個性的改變錢政平表示,現今仍有部分民眾對於失智症認知不足,甚至認為失智症所伴隨症狀是件丟臉的事情,導致就醫不積極,延誤早期發現及治療的機會。他強調,失智症在醫學上直至現今雖然沒有可完整治癒的特效藥,但仍可以透過相關影像檢查來幫助做到及時診斷,對於失智者及家人在未來的日子可提供更友善及穩定的生活,例如腦部磁振造影(MRI)可直接看到全腦構造是否出現特異病灶或與同年齡階層的大腦結構有無異常萎縮型態,MRI同時不具輻射線,是目前失智症最重要的篩檢與診斷工具。
又是你!新莊阿嬤市場行竊「習慣成自然」 攤商怒報警「局裡好好懺悔吧」
新北市83歲彭姓老婦人偷竊成性,曾多次趁著到早市購物時,竊走豬肉攤上的豬肉離開,而她前日上午再度故技重施,當場被許姓豬肉攤老闆攔下並報警,希望她「去局裡好好懺悔」,警方則依法受理,全案依竊盜罪嫌偵辦。據了解,彭姓老婦在當地頗為知名,多個攤商都曾受其「第三隻手」所苦,而她前日上午到中華路早市購物時,再度「順走」2台斤豬肉後想要牽腳踏車離開,當場被許男攔下並報警處理。警方獲報後立刻到場,並在老婦人衣物內找到價值約240元的豬肉,調查後發現他早已是慣犯,當地攤商則怨聲載道,表示她常竊取肉品和蔬果,多個攤商因而受害,老婦人也因此多次遭移送卻不知悔改。許男更氣的將此事放上網路,詢問「這是誰的家人」,稱她倚老賣老任意妄為,前三次都偷竊都放過不予計較,更表示經濟困難和失智者都不是竊盜的開脫理由,希望老婦家人好好管束其行為,也提醒市場攤商注意以免受損失。老婦人則對犯行坦承不諱,表示自己是貪小便宜才會順手牽羊,訊後被依竊盜罪嫌移送法辦,警方也呼籲民眾切勿以身試法,如有不法情事,警方必定嚴加究辦。
響應9月國際失智症月 十大警訊莫輕忽!
每年9月為國際失智症月,2025年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失智人口亦快速攀升,根據衛生福利部委託辦理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台灣失智人口已超過30萬人,且65歲以上長者失智症盛行率,隨年齡增加而倍增。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注意失智症10大警訊,並持續推廣失智友善社會,期望大眾共同為失智者及其家庭注入關懷,「共伴」支持、友善接納融入社會。失智症被視為本世紀全球公共衛生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為響應2023年國際失智症月活動主題「Never too early, never too late」(現在就是最佳時刻),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提醒,國人應及早認識失智症十大警訊徵兆,當發現身邊家人、親友有下列徵兆,應及早協助就醫診斷,以達到預防及延緩失智。1、記憶力減退而影響生活2、計畫事情或解決問題有困難3、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4、對時間地點感到混淆5、理解視覺影像和空間之關係有困難6、言語表達或書寫出現困難7、東西擺放錯亂且失去回頭尋找的能力8、判斷力變差或減弱9、從職場或社交生活中退出10、情緒和個性改變。失智友善社會共伴 同在行動+1面對「失智」課題,我國超前部署,是全球第13個制定全國性失智症政策的國家,從國家政策、降低罹患風險、醫療診斷、照顧服務與福祉,到技術研發,全方面發展失智照護服務網絡,22個地方政府也都訂有行動計畫。國健署也連結22個地方政府,推動前端預防及營造友善社區,截至112年6月底,全國累計有160個失智友善社區,超過1萬3千家失智友善組織,社區民眾加入失智友善人員數超過48.9萬人。吳昭軍呼籲國人除了認識失智症,及時採取因應及預防行動,掌握及時就醫診斷的時機外,也提醒高齡長者,參與社交生活不僅是身心健康與快樂的泉源之一,亦有助於預防及延緩失智。今年國健署串聯22縣市以支持「同在行動+1」精神,號召民眾一起鼓勵失智者發揮自我能力,走出封閉,融入社會,讓台灣成為一個失智友善的互助社會。「憶」想不到 顛倒菜單變創意!國健署發表112年失智友善微電影「想吃那個篇」,影片別出心裁,以失智廚師的顛倒料理,道出失智者雖然記憶力、判斷力變差、詞不達意,但仍對擅長、有興趣的事物保有熱情,提醒家人及早發現與給予協助,也呼籲親友及社區鄰里以「做錯沒關係,想不起來沒關係」的態度來支持失智者。金鐘視后楊麗音受邀代言活動,邀請民眾參加國健署「失智友善『影』響力」線上問卷活動,至112年10月12日止推薦自己最喜歡的失智症議題影劇,傳遞關懷並發揮失智友善共伴的影響力。 【參加「失智友善『影』響力」線上問卷活動-推薦電影】【失智友善微電影-想吃那個篇(1分鐘版)】【失智症十大警訊】【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長者社區資源整合運用平台」】
失智症首選是非藥物治療 閱讀處方箋三部分助照顧者減輕負荷
隨著高齡化社會及失智人口的增加,每個人的生活周遭均有機會遇見失智者,營造失智友善環境是各國努力目標。衛生福利部「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暨行動方案2.0」提出之目標,建構失智友善支持性環境,共同凝聚鄰里力量守護失智者及高齡長者。友善社區 失智症首選是非藥物治療國民健康署積極推動「失智友善社區」,而失智友善社區四大元素包括:友善居民、友善組織、友善環境與社會參與。讓失智症者及照顧者放心走入社區,使他們受到應有的尊重、支持與關懷,並且有機會參與喜愛的社區活動。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神經內科主任劉建良表示,失智症照護除了藥物治療,首選是非藥物治療。近年國內各地藝文場館陸續響應推廣提供失智友善服務,讓失智症家庭能自在安心的參與藝文活動。北市聯醫逐年推動超過十項社會處方箋,與不同的博物館及各種友善組織合作,今年更擴展失智者處方箋到臺北市立圖書館,共同推出社會處方之「閱讀處方箋」。閱讀處方箋三部分 志工溝通訓練更扎實透過辦理讀書會與線上書展,將圖書館藏書與影音等豐富資源,介紹失智症家庭活用圖書館資源,讓照顧者能透過閱讀書籍,學習失智症照護技巧與知識,藉由參與圖書館提供的各項活動,幫助照顧者減輕負荷,這也是全臺首創的失智症閱讀處方箋。今年閱讀處方箋推動模式包含三部分:一、辦理“讀書會”,藉由一本失智症相關照護書籍的閱讀推薦,讓家屬閱讀後,再由專業醫療人員帶領下,分享心得或討論書中疑惑處。二、透過專業醫療人員收集失智症相關書籍,進行好書推薦,並上架臺北市立圖書館總館網站,聯醫端也將網站連結推播,讓更多失智症家庭及ㄧ般民眾受惠於圖書館這個公有資源。三、志工失智症教育訓練:針對圖書館志工辦理出階和進階的失智症教育訓練,藉由初階課程的認識失智症,讓圖書館服務志工能理解和認同失智症,再藉由進階課程,透過讓志工實際與失智症者接觸,讓志工了解與失智症溝通互動的STE2P技巧(微笑-Smile、謝謝-Thanks、眼神接觸-Eye contact、擁抱當下-Embracing the moment、耐心-Patience)。
中信銀行高齡金融規劃顧問及家族信託規劃團隊獲肯定 超過200位專業人員 數位化便利服務 滿足普惠金融需求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簡稱「中信銀行」)積極開創信託服務,因應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推動信託2.0計畫,鼓勵同仁考取高齡金融規劃顧問師與家族信託規劃顧問師有成,今(23)於中華民國信託業商業同業公會舉辦之「高齡金融規劃顧問師與家族信託規劃顧問師頒獎與授證典禮」中奪下「高齡金融顧問師軍容壯盛獎」、「家族信託顧問師軍容壯盛獎」。中信銀行個人信託部部長吳靜怡副總經理(前排右五)率領中信銀行同仁接受由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前排左五)頒發的「家族信託規劃顧問師軍容壯盛獎」。(圖/中信銀行提供)中國信託銀行表示,高齡金融理財議題不容忽視,為提供客戶專業、便利且全方位的理財服務,積極鼓勵同仁考取堪稱金融業高難度的黃金證照,目前已有超過200人取得高齡金融規劃顧問師或家族信託規劃顧問師,可搭配中信銀行數位化服務,滿足客戶多元化的普惠金融需求。今(23)日中華民國信託業商業同業公會舉辦「高齡金融規劃顧問師與家族信託規劃顧問師頒獎與授證典禮」,邀請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左)出席頒獎,中信銀行個人信託部部長吳靜怡副總經理(右)代表受獎。(圖/中信銀行提供)「高齡金融規劃顧問師與家族信託規劃顧問師頒獎與授證典禮」特別邀請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黃天牧出席頒獎,由中信銀行個人信託部部長吳靜怡副總經理代表領獎,呼應主管機關對於金融機構深化對高齡者、失智者與身心障礙者金融服務的需求,中信銀行持續提升團隊戰力,中信銀行目前已有216人通過高齡金融規劃顧問師認證,另有50人取得首屆家族信託規劃顧問師認證,兩項證照合格率均高於平均。已經取得「高齡金融規劃顧問師」認證的同仁,可針對高齡化社會伴隨的社會福利、長期照顧、醫療資源、稅務規劃,提供信託、保險、遺囑等高齡理財需求整合串聯;「家族信託規劃顧問師」則更能協助客戶做家族財富傳承、家族信託規劃與家族辧公室等量身訂做全方位信託服務。中信銀行今(23)日於中華民國信託業商業同業公會舉辦之「高齡金融規劃顧問師與家族信託規劃顧問師頒獎與授證典禮」中奪下「高齡金融顧問師軍容壯盛獎」、「家族信託顧問師軍容壯盛獎」。(圖/中信銀行提供)值得一提的是,為滿足信託受益人臨時資金需求,突破以往僅能書面申請的信託財產撥付,中信銀行改善數位化流程,提供信託關係人簽訂「個人信託自動化服務特約事項」申請,即可於中信銀行網路銀行和中國信託Home BankAPP開通申請個人信託資產領回之「領回申請」及「申請進度查詢/取消」功能,省去繁雜的文件填寫及紙本寄送時間,加速款項支付,亦可線上查詢「個人信託概要」,掌握信託餘額、資產配置及投資部位損益;另於中信銀行網路銀行和中國信託Home BankAPP建置信託專區,整合信託規劃、影音介紹及服務諮詢等,民眾可線上預約專人規劃個人信託諮詢,若民眾需求複雜,中信銀行則引進專家團隊,可一對一量身訂做契約且提供對應複合式信託規劃服務,以滿足客戶多元化的需求。中信銀行從個人、家庭、家族延伸至企業,量身打造各類型信託服務,同時提升數位信託服務,自信託觀念教育宣導、線上預約服務、線上資產查詢服務及線上領回等功能,創新思維推動全方位信託,相關訊息請參考中信銀行官網。
侯友宜籲中央將失智者納入長照 衛福部澄清早已納入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昨(22)日呼籲中央將失智者納入長照體系,對此,衛福部澄清,自2017年推動長照2.0,服務對象已納入50歲以上失智者,並依個案之失智病程,規劃完整之失智照護服務體系。衛福部指出,長照2.0現行服務項目中,針對失智症長照服務推動項目,可歸為失智照護服務計畫、居家服務、日間照顧、團體家屋、住宿式長照機構等。 對於疑似、極輕度之失智者,為延緩個案失智(能),已向前延伸布建失智社區服務據點,提供個案認知促進、緩和失智相關活動,以及提供家庭照顧者照顧訓練及支持團體等;並布建失智共同照護中心協助疑似失智個案儘速就醫確診、提供諮詢服務、轉介相關長照資源,截至今年5月底止,共計布建失智社區服務據點530處,服務約1.1萬人(含照顧者),以及布建失智共同照護中心115處,服務約4.3萬人。衛福部也表示,如失智個案經地方政府長期照顧管理中心評估符合長照需要等級第2-8級者,可使用長照2.0相關服務項目,包含照顧及專業服務、輔具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交通接送及喘息服務。截至今年5月底止,共計布建1,825家居家服務單位、916家日間照顧中心、28間團體家屋提供失智照護,112年1-5月,服務失智個案約4.8萬人;另為因應需要較充足之照顧設施與密集照顧人力之失智重症者,民眾另可選擇配有護理人力之24小時住宿式機構,截至今年5月底止,住宿機構照顧床數約11.5萬床,其中86%(約9.96萬床)收治失智個案。衛福部進一步表示,為符合失智者不同照顧需要,建構上開失智照護體系、強化家庭照顧者支持網路,以及提升失智症之公共識能等,於109年已達成「失智友善臺灣555」之目標:全國失智症的人口有54.1%(約15.9萬人)獲得診斷及服務;全國失智家庭照顧者有54.1%(約15.9萬人)獲得支持和訓練;全國民眾有5.5%(約129.4萬人)以上對失智有正確認識及友善態度。且截至112年3月各項失智友善台灣之目標更加提升為:全國失智症獲得診斷及服務比率:73.55%(約23.2萬人);全國失智家庭照顧者獲得支持和訓練之比率:73.55%(約23.2萬人);全國民眾對失智有正確認識及友善態度:8.5%(約190萬人) ,可見我國在中央、地方齊心及公私協力下,建構完善失智照護服務成績斐然。面對未來增加的失智照護人口,衛福部強調,將持續精進失智照護資源之運用,發展更多元化的失智症防治照護對策,以及加強宣導失智症相關識能,有任何長照需求或照顧壓力與安排問題,歡迎撥打1966長照專線,將由縣市照顧管理中心的人員提供諮詢服務,以及協助轉介長照相關服務資源。
暑假小幫手 學童陪伴失智長者動起來、降低憂鬱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阿公阿嬤們都很喜歡我,來上課可以幫到阿公阿嬤,讓我很有成就感。」8歲的丞丞趁暑假和社區爺奶一起上課,透過互動、對話、分享,讓這群大小朋友們跨越年齡的隔閡,一起快樂學習。台北市松山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林莉玲表示,透過孩子的陪伴,不僅能增進長輩參與活動意願,還能降低憂鬱情緒。每30分鐘多1位失智患者 照顧刻不容緩根據統計,112年6月台北市65歲以上人口占21.46%,松山區更高達22.58%。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65歲以上每12人即有1位失智者,而80歲以上的長者,每5人有1位失智者,隨著台灣人口快速老化,未來20年將會每30分鐘增加1位失智症者。林莉玲呼籲,面對失智人口快速增加,照顧失智長者的模式必須改變,營造失智友善社區環境,擴展社區照顧服務資源,刻不容緩。老幼共學 孩子也能學習體恤長輩今年暑假,台北市松山區健康服務中心與松山國民小學合作辦理「藝起來憶能大賞」老幼共學活動。課程以延緩或維持長者身體及認知功能為核心,包含身體律動、認知訓練、音樂輔療、藝術創作、懷舊治療等內容。林莉玲表示,透過孩子的陪伴與一起學習,增進長輩參與活動意願,降低憂鬱情緒,也看到了孩子為長者的情緒與行為帶來正向幫助。松山國小不僅提供上課場地及高齡友善的無障礙設施,並協助跟家長說明,招募有意願的小朋友來參加。校長陳冠英表示,台灣已步入高齡社會,當身邊的長輩鄰居面臨老化,代表每個人將來也會面對同樣的課題;透過松山健康服務中心關注長者失智的議題,讓學童有機會與社區長者互動,有助於小學教育接軌樂齡教育相關課題,落實未來教育前瞻內容。丞丞的媽媽說,全家未和長輩同住,平常孩子和外面長輩互動機會也不大,丞丞參加課程後,會回家分享在課程中與阿公阿嬤們的互動,例如「今天跟阿嬤做撕畫、阿嬤都叫我小老師、說我很聰明」等。對於孩子願意並且喜歡和長輩互動,感到驚訝也很感動,除了讓長輩感受小朋友的活力和快樂外,孩子也可以學習體恤長輩。「藝起來憶能大賞」老幼共學活動,提升了長輩社會參與的動能,也讓孩子學習到照顧及體貼長輩。林莉玲希望社會大眾給予失智者及照顧者友善支持與協助,讓失智者家屬在友善環境下,願意敞開心胸、向外尋求協助,讓失智者可以回歸社會化,而不是鎖在家裡。民眾如有需要失智社區照顧服務資源者,可電洽(02)2767-1757轉6056林護理師或關注台北市松山區健康服務中心官方LINE及FB搜尋相關訊息。
南港車站打造高齡失智友善環境 4大優化1次看
台北市老年人口占比高達21.46%,已邁入超高齡社區。其中南港車站為四體共構的交通樞紐,腹地廣大猶如迷宮。台北市南港區健康服務中心今年特別與台鐵南港站、捷運南港站、國光客運南港轉運站西站及環球購物中心南港車站店合作,邀請高齡長者、失智症長者及專家學者蒐集意見,優化導引標示、無障礙扶手等措施,打造高齡失智友善場域。捷運南港站:加大出口資訊圖主地標。台鐵南港站:於避難疏散圖加大民眾目前所在位置標示,新增貼心服務,於廁所增加扶手設施。國光客運南港轉運站西站:新增無障礙廁所引導指示。環球購物中心南港車站店:於商場重要交叉路口,更新引導指標圖,新增樓層標示及離重要地標距離等,讓長者閱讀起來更清晰明瞭、利於辨識方向。台h北市南港區健康服務中心駱貞妃主任表示,截至2023年6月底,台北市老年人口占比高達21.46%,已邁入超高齡社區,南港區達19.38%,為高齡社區。依據台灣失智症協會以內政部民國2022年12月底人口統計資料估算:台灣65歲以上的老人約每13人即有1位失智者,而80歲以上的老人則約每5人即有1位失智者。以此估算,台北市南港區約有1,630位失智症者,然目前領有失智症身心障礙手冊僅349人,僅占21%。失智友善四部曲「看、問、留、撥」由此可見,失智症者多數潛藏於社區中,且失智症非正常老化,係因腦部病變退化等原因,造成大腦認知功能障礙,而影響日常生活,讓照顧者常感到無助。因此,提升社區民眾對失智症正確識能,願以友善態度提供失智症者適當的協助,運用失智友善四部曲「看、問、留、撥」技巧,以同理心、包容與尊重關懷失智長者,以營造高齡失智友善社區。看:發現異狀問:關心需求留:適當協助播:聯絡110或失智症關懷關線0800-474-580等單位台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藍橘線運務中心主任林俊旭表示,高齡社會是不可避免的趨勢,積極推動高齡失智友善環境更是必要的。今年2月份某一晚間,南港站同仁突接獲來電表示,有家屬求助希望緊急協尋失智症長者,同仁當下運用「看、問、留、撥」等技巧,機警地於捷運站內手扶梯發現走失之失智症長者,立即回報家屬帶回失智長者。有鑒於此,北捷今年除加大出口資訊圖主地標及轉乘公車資訊標示外,捷運南港站更進一步加入高齡資源整合服務團隊,與台北市南港區健康服務中心密切合作,共同守護長者的健康與安全。台北市南港區健康服務中心呼籲家中有長者的民眾,應鼓勵長者走入社區,增加社會互動,將有助於活躍老化,故提供高齡失智友善之交通、購物、用餐環境等,讓高齡及失智長者勇於搭乘大眾運輸系統,多與社會接觸是很重要且有意義的事。都會區交通便利的共構站,腹地廣大,充斥著各類指標、過多資訊、人來人往等原因,易造成長者或失智症者負擔和心理的恐懼。期許藉由此次活動,讓各行各業更重視高齡及失智長者服務的需求,提升大眾對失智症的認識及友善態度,消除歧視與偏見,共同營造高齡失智友善社區。
高知識失智4/每3秒就有1人「忘了我是誰」 無藥物治療「趨吉避凶降風險」
失智症不是單一項疾病,而是一群症狀的組合,包含阿茲海默症、血管性失智症等,其中以阿茲海默症佔最多。除了記憶力減退,還會影響語言能力、空間感、判斷力等認知功能,也可能會出現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資料,每3秒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衛福部最新資料顯示,台灣失智人口已逾29萬人,65歲以上老人約每12人即有1位失智者,而80歲以上老人約每5人即有1位失智者,未來患者人數更會急速增加。失智症初期不易被察覺,可能會稍微健忘,言語表達逐漸不流暢,不常去的地方可能會迷路,同時會出現重複行為,例如不斷把東西拿出去、在放回來,或一直詢問相同問題。國泰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廖品雯表示,不同於其他疾病能夠明確的確診,醫師往往需要依靠各種測驗、量表、影像與血液檢查,同時搭配家屬觀察,才能確定患者罹患失智症。」初期的失智並不容易確診,除了醫學上的檢查之外,還需要家屬從旁觀察患者的異狀,才能比較出生病前後的差異。(示意圖/南投縣政府提供)廖品雯建議失智症家屬參與相關支持團體的活動,可以抒發壓力,另外,她也認為家族所有成員都要去認識這個疾病,才能適時給予主照顧者精神支持,也不會有相關誤解。同時也可多利用社會資源,一方面不要24小時綁在患者身邊,要適時讓自己獲得喘息時間,二方面患者也可以藉由這些資源進行認知復健。舉例來說,失智症患者白天可以到日照中心,讓照顧者能夠外出工作;假日則可以參加失智症互助家庭的活動、或參加失智相關課程,照顧者可以互相分享心情,患者也能獲得與人的互動機會。目前還沒有任何藥物可以治癒失智症,因此如何降低失智症風險成為很重要的議題。根據WHO世界衞生組織建議,民眾應增加大腦保護因子(趨吉),例如運動、健康飲食;同時減少危險因子(避凶),例如治療三高、戒菸等,以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天氣驟變失智症照護難度增多 專家推「3守則」平安過新年
遇到天氣嚴寒、生活模式改變、環境刺激增加,以及持續防疫等種種挑戰,讓失智者比較容易混亂易怒,也可能增加走失等不同意外風險。台灣失智症協會建議家屬預先安排活動與照顧人手,並做好準備。只要掌握和失智者相處的技巧,就可以平安團聚過好年。失智適應期 請多份體諒台灣失智症協會徐文俊理事長表示,失智者因認知功能障礙以致對環境改變的調適比一般人弱,過年期間可能面對陌生或是不常見的親友來訪、外出春遊環境及人潮、天氣轉變等與平時不同的狀況,因此,過年期間產生令家屬困擾的行為反應是可以預期的。家屬及親人要常常相互提醒,體諒失智者是受到失智症困擾,包容脫序行為,盡量不要糾正或爭辯,多多順著失智者、了解他們的需求、鼓勵讚美他,以活動或美食轉移注意力,才能化險為夷。具意義陪伴互動 失智調適與紓壓陳筠靜副秘書長表示,春節期間家屬與失智者在家共處時間較長,發生衝突機會相對比較大。尤其許多失智者平時規律參加社區活動,以致過年時失智者也吵著要上課,造成家屬極大困擾,因此可請家屬們與失智者一同散步、打麻將、唱卡拉OK、下棋、寫春聯、包紅包、準備年菜等。另外,孫輩是引導失智長輩的得力助手,家人可多安排祖孫同樂活動,陪長輩看運動教學影片一起做運動等。失智者過年回到老家或見到熟悉的親人可能會很開心,但也可能不認得親人。這時親友可主動向失智者自我介紹,避免用猜猜我是誰的方式來「考」失智者。主要照顧者可事先和親人溝通,幫助親人了解失智者狀態。隨時留意失智者的情緒反應,當失智者出現不安情緒時,減少人及環境刺激,安排安靜及舒適空間,讓熟悉的照顧者來安撫其情緒,讓失智者做喜歡的活動以轉移注意力。保暖小心防寒 藥物事先備妥陳筠靜副秘書長表示年節期間是失智者走失的高峰,且在寒冬中走失,意外風險更高。因此建議注意長輩外出衣著,或將外套掛在玄關並適時提醒。帶失智長輩外出時,安排兩位以上家人陪同長者,相互支援以降低走失風險。春節期間回診、藥物等事宜建議提前準備,有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的民眾,中央健康保險署已經公告今年可提早10天領藥。過年期間也可透過觀察長輩自行用藥狀況或是協助分藥與紀錄等,更了解家人狀況及有助於穩定服藥。
長輩經常忘東忘西、記憶力變差 「這5招」預防失智
經常聽到長輩或病人詢問:忘東忘西、記憶力好像變差,我是不是得了失智症?根據臺灣失智症協會的資料顯示,65歲以上的老人約每13人即有1位失智者,80歲以上的老人約每5人即有1位失智者,推估未來20年失智人口將持續攀升。以台灣為例,失智人口數平均每天將增加近48人,等於每30分鐘便增加1位。隨著全球老年人口不斷增加,失智人口也逐年攀升,迄今醫學上仍沒有治癒的妙方,如何預防失智症上身,是你我都需要了解的議題。什麼是失智症? 是疾病非正常老化簡單來說,失智症是一種疾病現象而不是正常的老化,高雄市立聯合醫院職能治療師楊紫吟表示,很多人都以為人老了就會這樣,因而忽略就醫的重要性,但事實上長輩可能已經生病,且應該要接受更進一步的治療。失智症是一種漸進式功能退化症狀的名詞,可能出現明顯的記憶力衰退、智力減退、思考障礙、社交及情緒功能障礙以及異常行為。楊紫吟分享,通常初期會遺忘剛剛發生的事情,對處理日常生活作息及過去熟悉的工作產生困難。病人還可能出現個性及行為的改變、失去判斷力、說話時找不到合適的字眼來表達、思考障礙或是對於一些指示無法遵從等。失智症三大類 阿茲海默症為其中一種失智症有很多不同的導因,大致可分為三類:退化性失智症、血管性失智症和其他因素造成的失智症,有時病人也會同時存在兩種或以上的病因(混合性)。楊紫吟說明,常見的退化性失智症有阿茲海默症、額顳葉型失智症等;血管性失智症則是因為腦中風或慢性腦血管病變,造成腦部血液循環不良、腦細胞死亡導致智力減退。失智症五大核心症狀(1)記憶障礙:失智症病人即使透過相關回憶的提醒,仍然無法想起忘記的部分。(2)定向力障礙:定向力指的是對時間(年、月、日、時)、地點(自己身在何處)、人物(人際關係)的認知能力。可能無法辨別上午、下午、季節,出現迷路、無法判斷自己與周遭親人的親屬關係。(3)理解力障礙:思考速度變慢、無法同時處理兩個以上的訊息等。(4)執行能力障礙:無法擬定計畫並依照計畫進行。(5)情感變化:無法預測他人的反應以及展現出不適切的情感表現。預防失智、儲存腦本 靠五招腦力運動邁入老年以後,除了銀行需要儲存退休金,也需要儲存腦本,國健署建議多動腦可以預防失智。高雄市立聯合醫院整理出以下增進腦力的活動,建議民眾平日多加練習,以降低罹患失智症風險。(1)簡單的自我訓練,如閱讀書籍、抄寫文章、背歌詞、寫日記、簡單的數學運算練習等等。平日動會想偷懶,腦力運動也是如此,因此可以安排固定的練習時間,養成健腦的生活習慣。(2)多用腦,將記憶訓練融入生活,如少用計算機,像餐飲、購物消費可試著用心算算出大略金額,或是先在腦中規劃好要去採買的物品,背下來後再前往採購。(3)參加課程,學習新事物。可尋找居住社區周邊的資源,如社區據點、樂齡中心、銀髮族課程等,除了動態的有氧運動、肌力訓練課程,也有靜態的書法、手工藝、智慧型手機操作等相關課程。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既可以預防失智,更可以探索學習興趣、豐富生活。(4)桌遊活動,如打麻將、下象棋、玩撲克牌、拉密等等。桌遊既可以提升長者的專注力、反應力、記憶力,在與夥伴的互動當中,也能增加社交互動能力以及溝通能力,兼具娛樂效果與促進身心愉快的優點,好處多多!(5)參與繪畫、園藝、烹飪活動,動腦也動手,是良好的認知活動,完成作品後也能獲得成就感並陶冶身心。人人皆生而平等,有一天我們會邁入老年,隨著年紀的增長,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就會提升,楊紫吟提醒,想要健康的老化,現在就要開始動腦存腦力,有效遠離失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