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
」 美國 馬偕醫院 個資 流感 太空人
搶灘機器人2/做章魚燒到半導體都要它! 達明從10人小部門躍升全球2哥
隨科技的創新與普及,進展越來越快,也壓縮企業不進則退的空間,被分析師視為「最純機器人股」達明(4585)就是成功的存活者,在短短13年內,從10人實驗室團隊,翻身為全球協作機器人(Cobot)二哥,今年還將挑戰「人形概念」機器人。達明機器人的故事,要從時代的眼淚光碟機說起。達明的母公司廣明光電(6188),原是廣達(2382)旗下子公司,以光碟機起家,兩千年初期曾是台灣第一大薄膜光碟機代工廠,這種需要光碟片及光碟機讀寫的儲存設備,在隨身硬碟興起後,廣明董事長何世池警覺到光碟機市場將萎縮,2011年遂尋求轉型。讀台大機械系的何世池,求學之路和機器人都密不可分,他讀碩士及博士時,分別以機械手臂及醫療機器人為研究。事實上,光碟機和機器人所需技術系出同源,主要技術是機械控制,何世池便決定從「老本行」機械手臂切入看看。於是,何世池先在廣明內部成立10人小組的「Robot實驗室」,由他親自領軍,這間不起眼的小實驗室不到一年就推出首款四軸SCARA機器人。憶起這段往事,「我們很快放棄這個專案,因為它沒有市場差異化優勢。」也是10人小組成員的陳尚昊3月上旬在工具機展上坦言。達明很快躍升成為全球二哥,背後少不了林百里的支持。(圖/黃耀徵攝、報系資料照)當時,全世界的機器市場由日本FANUC、瑞士ABB、日本Yaskawa及德國KUKA四大家族把持三、四十個年頭,市場主流的機械手臂均強調「力學感應」,為要防止工作人員受傷,機械手臂必須與人保持一定距離,也就是所謂的「協作機器人」。為要與市場主流做出差異化,廣明團隊重新思考機器人的核心價值,如何讓工業機器人得到好的應用,成為可提升人機協作效率的「協作機器人」?據此,他們決定從「視覺技術」下手,打造「看得見、判斷得準、動得精準」的機器人。這關鍵一步,使Robot實驗室於2015年推出革命性產品「TM5協作機器人」,一款內建視覺定位功能的獨臂機器人,就算發生地震或受外力影響導致座標變動,也能即時自我調整,不需工程師重新校正。當年8月,廣達董事長林百里走入廣明辦公室,第一眼看到「TM5」有些驚喜,拋下一句「鴻海有機器人,我們的也不差啊」!隔月,廣明就成立子公司「達明機器人」,由何世池兼任董事長。達明隨即在12月帶著TM5,趕赴當年的日本國際機器人大展(iREX),一亮相就驚艷全場,2016年將TM5正式推向市場,成為將視覺當作標配的協作機器人元老,由美國麻省理工(MIT)教授Rodney Brooks創立的Rethink Robotics之外的第二家廠商。實際上,初登iREX展時,達明團隊對行銷幾乎不懂,擔任第一線技術開發主管的視覺應用處處長黃鐘賢就直言「一竅不通」,沒想到之後短短幾年,這支從廣達代工體系中誕生的團隊,已懂得「精準曝光」。比如,由於TM是新誕生的台灣品牌,在歐美市場名不見經傳,更不具主場優勢,因此達明緊抓國際大展亮相機會,馬拉松式地參展,陸續參加深圳國際機器人及工廠智慧化展、歐洲工業盛事德國漢諾威展,以及北美最專業自動化展Automate等,爭取世界能見度。另外,還學會了「貼緊」產業資源,無論是政府相關單位,還是針對特定客戶舉辦的專屬研討會,都成為他們推廣技術、深耕市場的重要管道。達明的機械手臂化身為全自動機器人咖啡師 「Ella」,在新加坡連鎖咖啡廳Crown Coffee裡泡咖啡,時任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也喝了一杯。(圖/翻攝自ella咖啡館臉書)與此同時,達明也緊抓全球供應鏈中的台灣優勢,回頭跟生產基地遍布全球的OEM(代工生產)、ODM(原廠委託設計代工)台廠大咖合作,包括母公司廣達、台積電(2330)、鴻海(2317)、和碩(4938),以及傳統製造業捷安特、寶成(9904)等,跟著大廠走入歐美、中國及東南亞等市場。達明短短3年便躍升成為協作機器人全球二哥,吃下11.6%的全球市占率,僅次於業界龍頭丹麥的Universal Robots,而當年的頭號勁敵Rethink,則因遲遲未把產品推出,於2018年倒閉求售,有鏡頭標配的協作機器人只剩達明一家。如今,達明有近500名員工,TM機器人在全球有200個銷售據點,除了在科技廠、車廠生產線上幫忙,也在日本7/11店裡幫忙做章魚燒,在新加坡連鎖咖啡廳Crown Coffee裡泡咖啡,就連桃園機場第三航廈的桁架結構工程,也由達明新一代銲接機器人負責。達明的崛起,背後少不了林百里的支持,尤其是廣達全球銷售網路的協助。陳尚昊接受CTWANT記者訪問時證實,「Berry(林百里)在AI和機器人領域都給予許多建議,與我們深入討論未來發展。」林百里一步一腳印的「烏龜哲學」,不但領著廣達打下AI伺服器霸業,也拉著齊下眾家小雞搭上AI列車。

川普廢止烏克蘭遭綁兒童追蹤計畫 美國會議員要求恢復
美國政府過去曾推出一項計畫,該計畫原本是用於追蹤俄羅斯綁架烏克蘭兒童,其主要目的除了保護兒童外,也計畫對參與這類人權侵犯的俄方官員施加制裁。但在川普(Donald Trump)上任削減政府計畫與對外援助後,該項計畫遭到停止,目前美國民主黨國會議員呼籲川普政府恢復該項計畫。根據外媒報導指出,這項計畫由耶魯大學人道主義研究實驗室(Yale University’s Humanitarian Research Lab, Yale HRL)負責,長期監測烏克蘭兒童的強制遷徙情況。而由於削減政府計畫與對外援助減少的關係,追蹤計畫不得不停止,但這也導致研究團隊失去大量資料,也影響了包括衛星影像、約30,000名烏克蘭兒童的追蹤紀錄。民主黨國會議員表示,該資料庫可能已被永久刪除,恐對相關調查產生嚴重影響。後續俄亥俄州眾議院議員蘭茲曼(Greg Landsman)計畫於19日將公開信送交國務卿魯比歐(Marco Rubio)與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這封公開信中強調,美國不應放棄這項追蹤計畫,並指責川普政府削減該計畫的行為可能對國際調查帶來嚴重影響。有知情人士表示,這項計畫的終止,導致價值2,600萬美元的戰爭罪證據數據被刪除,這些資料可能對國際刑事法院(ICC)起訴普丁提供關鍵支持。一名消息人士直言「這筆由美國納稅人支付的資金原用於記錄戰爭罪證據,但現在所有數據,包括兒童檔案,都已遭到銷毀。如果想保護普丁免於起訴,那就會毀掉這些文件。他們確實這麼做了。」國會議員蘭茲曼的公開信中,同時也呼籲川普政府對俄羅斯及其盟友白俄羅斯(Belarus)的官員施加制裁,這些官員被指控參與烏克蘭兒童的轉移行動。信中強調,這些「惡劣且公開承認的侵犯行為」已違反國際法,相關責任人必須承擔後果。此外,信中也提到Yale HRL已無法獲取必要的衛星影像來持續監控被綁架兒童的行蹤,並表示「這項工作與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無關,而是純粹為了幫助這些兒童回家。我們必須立即恢復這項計畫。」先前烏克蘭政府曾指控,數萬名烏克蘭兒童在未經家庭或監護人同意的情況下,被強行帶往俄羅斯或其佔領區,這類行為符合聯合國條約對「種族滅絕」的定義,構成戰爭罪。俄羅斯方面則聲稱,這些兒童的遷移是出於自願,目的在於保護他們免受戰火摧殘。2023年3月,國際刑事法院(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ICC)曾對俄羅斯兒童權利專員貝洛娃(Maria Lvova-Belova)及普丁發出逮捕令,指控兩人參與強制遷徙烏克蘭兒童。俄方對此反駁,指責逮捕令「令人憤慨且無法接受」。歐洲刑事合作機構發言人18日證實,華盛頓方面已通知該機構,美國將終止對烏克蘭侵略罪行國際起訴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the Prosecution of the Crime of Aggression against Ukraine)的支持。該中心原負責收集證據,以起訴普丁等俄羅斯高層官員。美國派駐歐洲聯盟刑事司法合作署的特別檢察官金(Jessica Kim)也因資金終止的關係而離職。

大學繁星推薦錄取率64.12%!台大「2科系無新生」校方曝原因
114學年度大學繁星推薦入學18日放榜,錄取率為64.12%,較去年減少0.07%;招生缺額部分,總計1146個,是近3年新低,文化大學缺額132個最多。台灣大學今年繁星錄取率達66.45%,有8個學系出現19名缺額,且2個學系無人錄取。大學繁星推薦入學今年有65所大學1712個學系參加招生,提供1萬5689個招生名額,以及1962個原住民外加名額。第一類至第七類學群共計錄取366所高中所推薦的1萬4309名一般生,錄取率為64.12%,較去年少0.07%。第八類學群醫、牙學系報名人數共計718人,較去年654人,增加64人,經第一階段篩選後,通過醫學系第一階段篩選招生名額人數計有316人、通過牙醫學系第一階段篩選人數則計有66人。根據統計,缺額數最多為文化大學132個、義守大學跟實踐大學皆為99個。頂尖大學也有缺額,其中台大總計19個、陽明交大5個、清華大學1個、成功大學則有21個。台大註冊組主任李宏森表示,今年台大繁星推薦共有416個名額,比去年增加10個招生名額。招生名額占台大總招生名額的12.44%,扣除醫牙學系後,今年繁星推薦錄取率為66.45%。台大8個缺額的學系中,包含管理學院1個系組、生農學院3個系組、理學院3個系組及工學院1個系組。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以及生物環境系統工程系兩系完全沒有新生錄取。其中植微系缺額4人,是各系中缺額最多的科系。李宏森解釋,缺額主因是部分科系訂的標準較高,或與學生興趣有關。今年台大繁星推薦管道共錄取397名學生,來自242所學校。值得注意的是,宜蘭慈心華德福實驗高中首度有學生錄取台大,錄取科系為哲學系,該名考生位於校排1%。

馬國破獲「億元級」販毒集團!2台人成員落網 最重恐絞刑或終身監禁
近日,馬來西亞柔佛州警方查獲一起集團販毒案,該集團租下附有泳池的豪華別墅和工廠,作為提煉毒品的實驗室與倉庫。在營運8個月後遭到當地警方的圍剿,共有7名男子落網,其中包括2名來自台灣的犯罪成員。據了解,這起案件是柔佛州警方今年1月以來破獲的最大宗毒品案,毒品總價值超過1300萬令吉(約新台幣9650萬元)。警方相信仍有其他外籍嫌犯在逃,不僅正在追查其同黨,同時也在調查2名台籍嫌犯如何入境大馬。據了解,馬國警方引用1952年危險毒品法令39-B條文(販毒)及1952年毒藥法令第30-3條文調查此案。一旦罪成,前者將被判絞刑或終身監禁及鞭笞;後者可被判最高監禁4年或罰款最高1萬令吉(約新台幣7.5萬元)、或2者兼施。綜合馬來西亞華文媒體報導,柔佛州總警長、拿督古馬今(18)日在依斯干達公主城(Iskandar Puteri)警區總部召開記者會,指出柔州肅毒組和該警區肅毒組,在3月6日中午12時至11日晚上10時,在柔佛州新山縣的依斯干達布蒂里和至達城分別展開突擊行動,成功搗毀3個毒品提煉工廠,逮捕7銘犯罪集團成員,並從中起獲市值超過1300萬令吉的毒品,以及其他財物。古馬指出,販毒集團租下3間擁有保全系統及圍籬的民宅,作為煉毒實驗室,包括雙層排屋和別墅。至於集團租下的工廠,則是用來充當倉庫。警方在上述地點查獲大量煉毒工具、總值112萬令吉的原料、15822令吉的金飾、存有17600令吉的銀行戶頭、4輛轎車,同時起獲總值1294萬7100令吉的毒品,包括42.5公斤的粉狀搖頭丸,以及182.8公斤的冰毒。至於落網的7名嫌犯,年紀介於25歲至40歲間,其中5名犯罪成員為馬來西亞本地人,另有2名嫌犯來自台灣。7人各自負有不同的任務,當中3名馬來西亞本地人則靠自學學會提煉毒品的技術。所有嫌犯都沒吸毒,但其中3人有刑事前科。古馬還告訴媒體,嫌犯使用的煉毒工具來自中國,但製毒原料是從本地市場獲得。警方認為此販毒集團還涉及其他外籍嫌犯,正在追查其餘同黨,包括追查首腦身分。對於2名來自台灣的嫌犯,古馬表示柔佛州警方在調查中發現了2人的護照及身分證件,之後將向該州移民局尋求協助,以釐清2人是如何入境馬來西亞。此外,古馬還強調,警方已引用1952年危險毒品法令39-B條文(販毒)及1952年毒藥法令第30-3條文調查此案。一旦罪成,前者將被判絞刑或終身監禁及鞭笞;後者可被判最高監禁4年或罰款最高1萬令吉,或兩者兼施。當地媒體指出,近期柔佛州的毒品問題十分氾濫,僅今年1月至今,短短3個半月時間裡,柔佛州警方已逮捕5659名涉及毒品案件的犯罪分子,並查獲約640公斤及2872公升的各類毒品,總價值高達5701萬令吉(約新台幣4.23億)。

流感增15死、45重症!上周10.8萬人次就醫 流感疫情仍處流行期
疾管署今(18日)表示,今年第11周(3/9-3/15)類流感門急診就診約10萬8千餘人次,近期呈下降趨勢,惟仍處流行期,依實驗室監測資料顯示,目前社區中流行之呼吸道病原體以流感病毒為主,其中以A型H1N1為多。近期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數及死亡數仍多,上周(3/11-3/17)新增45例重症病例,15例死亡,新增病例及死亡個案均以感染H1N1為多。本流感季自2024/10/1起截至2025/3/17累計1,152例重症病例(1,075例A型H1N1、54例A型H3N2、9例A型未分型、14例B型),年齡層以65歲以上長者為多(占58%),另死亡病例累計254例(243例A型H1N1、8例A型H3N2、3例B型)。疾管署指出,國際疫情部分,全球流感近期呈下降趨勢,惟北美洲美國及加拿大疫情仍高於閾值,多數國家流行A型H1N1,美國H3N2及H1N1共同流行,韓國流行B型,歐洲則為H3及B型共同流行。疾管署說明,疾管署已延長擴大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使用條件「有類流感症狀,且家人/同事/同班同學有類流感發病者」適用期限至今年3月31日止,凡經醫師判斷符合使用條件者即可開立,以減少重症與死亡的發生。疾管署呼籲,目前仍處流感流行期,且本週氣溫驟降,社區流感病毒傳播風險持續,提醒民眾仍須留意有無出現發燒、頭痛、喉嚨痛、咳嗽、肌肉酸痛等流感常見症狀,若出現呼吸困難、呼吸急促、發紺(缺氧)、血痰或痰液變濃、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或高燒持續72小時等危險徵兆,請儘速就醫以及時獲得治療,並配合醫師指示服藥,以降低併發重症發生風險。

夢幻打工!歐洲太空總署邀您「水床躺10天」 吃吃喝喝玩手機…結束爽領18萬
對許多上班族來說,「在床上躺著也能領薪水」是只有在夢裡才會出現的好事。不過近日歐洲太空總署(ESA)真的開出這樣一份夢幻打工,邀請20位志願者參與一份為期21天的短期實驗,其中有10天必須全天將躺在水床上,以此讓研究團隊模擬、觀察人體在失重環境下的變化。當這場實驗結束,每個志願者都能領到5000歐元(約新台幣18萬元)的報酬,等於日領接近台幣8600元。根據歐洲太空總署(ESA)在3月13日公布的這項招募啟示,這項名為「韋瓦第3號」(Vivaldi III)的實驗,將在法國西南部大學城「土魯斯大學」(Université de Toulouse)的米蒂斯(Medes)太空診所進行。試驗目的則是為了深入觀察太空失重狀態對於人體造成的影響。根據說明,這項實驗將對20名志願者展開。每個志願者將分到一個類似浴缸的容器,其中裝入大量液體,上面則蓋上防水布,受試者將躺在防水布上度過10天時間,期間將配合研究人員進行各種醫學實驗和科學研究,以此觀察人體在太空中接近無重力狀態下的影響。為了追求更廣泛的實驗效果,20名志願者中,有10人將以仰躺、另10人則以俯臥的方式進行實驗。ESA進一步解釋,在這10天中,志願者在進食時必須使用浮板與頸枕輔助,在平躺的狀況下用餐。上廁所時,志願者則會被短傳的轉移到手推車上排泄,並且始終保持放鬆的姿勢。為了貼近無重力環境,志願者只能在躺著的姿勢下用餐。(圖/翻攝European Space Agency)ESA指出,在太空失重狀態下,太空人的身體會因缺乏重力而發生一系列變化,包括肌肉和骨骼密度的降低,眼球形狀改變,體液轉移到大腦等。這種「乾式浸泡」的實驗可以減輕身體的重量,創造類似失重的狀態,而頭朝下的臥床休息姿勢,則可以模擬在微重力環境下體液的轉移和不活動的感覺。而這2種方法都會引起人體神經、心血管和代謝系統的生理變化。而這份研究結果,除了為太空人服務之外,還可以為長期臥床的患者、老年人以及還有肌肉骨骼疾病的患者設計新的治療方式。至於實驗時長總數為21天,是因為在進行這為期10天的乾浸實驗之前,志願者先要接受5天的基本測量。在乾浸實驗結束後,還有5天的失重狀態測量、恢復期,以及一天的隨行訪問。米蒂斯太空診所提醒,如果有幽閉恐懼症的患者,可能不適合參加這項實驗,因為會有整整21天被關在室內無法外出。比較好的消息是,在這段期間志願者雖然不能接受外來訪客的拜訪,但只要不與實驗時程衝突,仍然可以透過手機聯繫外界親友,無論是電話或是視訊皆不受限。只要能完成以上21天的實驗內容,志願者就能在實驗後,領到5000歐元(折新台幣18萬元)的報酬。,等於日領接近台幣8600元。

兩大精釀啤酒廠合推聯名酒款 3/21起連兩天舉辦快閃派對 紐西蘭直送啤酒台灣開喝
喜歡喝啤酒的人,近期可有國際品牌聯名、不可不喝的全新酒款登場。「Garage Project」被國際精釀啤酒圈譽為紐西蘭最佳的啤酒廠,近來因同樣來自紐西蘭威靈頓的酉鬼啤酒創辦人Max Gilbert布局,去年台灣開始能品嘗到這個紐西蘭品牌的經典與創意。今年更促成兩個品牌共同設計聯名酒款「站在高山上IIIPA」,以產區直送的三倍啤酒花用量帶來飽滿果香。酉鬼啤酒還將在 3/21、3/22兩天於台北的Stairs Space舉辦快閃聯名派對,除了聯名酒款「站在高山上IIIPA」,還有多款Garage Project經典啤酒與創意酒款可享用,活動免費入場,現場採購買代幣換啤酒,詳情可參考酉鬼粉絲專頁。快閃派對活動限定酒款「柚在黎明破曉時」(左)以兩款酸啤巧妙結合,呈現迷人的漸層效果,右為活動另一主打酒款Garage Project的「迷霧小草 Hazy IPA」。(圖/酉鬼啤酒提供)10多年前Garage Project從紐西蘭威靈頓一個充滿塗鴉的廢棄加油站開始,慢慢地從車庫的規模變成一個不可忽視的精釀品牌,並以傳奇性的24/24系列(24 週內推出24 款不同啤酒)為起點,至今仍保持這股狂熱的創作能量。Garage Project也長期與當地藝術家合作設計酒標,這樣的概念亦成為酉鬼啤酒在台灣發展的靈感來源,透過不同藝術風格展現精釀的多樣性。同時品牌的成功甚至帶動整個紐西蘭精釀產業發展,作為率先採用鋁罐包裝的品牌,也帶領市場的效仿與跟進;而無酒精啤酒雖非首創,但 Tiny無酒精飲品卻引爆市場關注,使無酒精精釀領域熱度飆升。此次與酉鬼聯名的「站在高山上IIIPA」精選來自紐西蘭皇后鎮Royalburn農莊的優質麥芽,該農莊秉持自然為本的耕作方式,依循當地獨特的風土條件,孕育出高品質的釀酒麥芽。啤酒花則來自Nelson Lakes國家公園山腳下的新興產區,當地種植的Nelson Sauvin啤酒花因較高海拔的環境,賦予啤酒花更濃郁的芒果與百香果香氣。此外,更搭配來自紐西蘭知名啤酒花產區Sunrise Valley的Peacharine和實驗品種NZ02,帶來桃果與柑橘風味;最後再以Motueka品種的啤酒花精油點綴,使整體香氣層次更飽滿。酉鬼啤酒釀酒師Mark(右圖左)與Garage Project Pete共同設計酒譜,並於Garage Project在紐西蘭充滿塗鴉的酒廠進行釀造。(圖/酉鬼啤酒提供)聯名酒標則由Garage Project攜手當地藝術家Jack Forrest共同設計,巧妙融入酉鬼啤酒「撥雲霧見蓬萊仙島Hazy IPA」酒標的元素。當年酉鬼與國寶藝術家陳明山合作酒標時,便以布袋戲舞台來呼應Hazy IPA迷霧般的酒色,並將台灣的大霸尖山與紐西蘭的庫克山畫入酒標,暗示著酉鬼啤酒品牌的混血DNA。這次聯名酒標也延續這份巧思將大霸尖山、雲霧與椰影繪製於酒標中,來詮釋跨越國界聯名啤酒。各大啤酒店、餐廳與咖啡廳將於3/24正式開賣,店家資訊可見酉鬼啤酒社群貼文。「櫻紅 櫻花白桃艾爾」風味酸甜柔順,帶來清新的春季氛圍,3/19起於各通路陸續上市。(建議售價89元,圖/臺虎精釀提供)另外現在正是日本各地櫻花陸續綻放的時刻,人們在櫻花樹下與親友共享美食與美酒,這便是日本流傳千年的「花見(Hanami)」文化。而自日本江戶時代起,人們便開始將櫻花入酒,為酒體增添淡雅花香,也成為春季限定的風味代表。臺虎精釀承襲歷久彌新的櫻花文化,將嬌嫩的櫻花與日本白桃結合,釀造出充滿戀愛感的「櫻紅 櫻花白桃艾爾」。該酒款以櫻花的淡雅花香為靈魂,揉合日本白桃的多汁甜美,滋味微酸微甜。當氣泡在口中輕盈綻放時,白桃的香甜率先飄出,接著優雅的櫻花香氣緩緩浮現。此外,嫣紅透亮的酒體也在酒杯中展現如櫻花飄落的風雅情景;酒罐設計則延續東方美學風格,以落櫻與白桃的剪影交錯,在漸層底色中鋪展開來,搭配楷書字體「櫻紅」,彷彿將春天的美景封存其中。3/19起於全家便利商店、萊爾富、愛買、家樂福(量販/超市)、大潤發、City'super等地陸續登場。※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

老農新曙光1/難逃全球化競爭+土壤老化 老埤農場百年興衰年虧8千萬
「屏東以前是草蝦王國、香蕉王國,還有種鳳梨,都是銷往日本,結果只賺15年,『王國』就變『亡國』,日本跟我們沒邦交,菲律賓產的便宜,有外交合作,就改買他們的,台灣真的很可憐!」71歲的蓮霧農林俊仁憤憤地說,除了要對抗自然環境,對農民來說,再多撇步也敵不過國際競爭壓力。 全球化競爭是全台果農難逃的挑戰,也是台灣大面積農地-屏東縣老埤農場的宿命。位於屏東內埔鄉大武山下的老埤農場,一百多年前被發現適合種鳳梨,日治時代由台灣鳳梨株式會社所有,大面積種植成了「鳳梨山」,日本戰敗後改制為「台鳳公司」接手,擴大為一千公頃並設置鳳梨罐頭工廠,七零年代鳳梨罐頭成了出口創匯王,年銷410萬箱,老埤農場則成了「亞洲最大鳳梨專業農場」。然好景不常,隨東南亞國家大舉投入鳳梨罐頭生產,台灣因工資上漲競爭力滑落,台鳳不堪虧損1980年代關廠,將南邊250公頃賣給政府蓋屏東科技大學,750公頃分租給50多位佃農繼續種鳳梨,儘管2003年台鳳爆出201億元超貸弊案,老埤農場遭法拍由金聯公司接手,佃農仍持續承租耕種,直到2015年,台灣農林取得農委會許可,以39.3億接手這塊法拍農地。鳳梨曾是台灣出口功臣,但近年已打不過外國貨。(圖/台鳳提供、報系資料照)台灣農林計畫將最大的鳳梨山,轉型為最大的茶園,接手老埤農場隔年便砸重金引進先進技術,但8年後,宣告轉型失敗,農林決定將老埤農場轉租給寶晶能源,在保留茶園及生態下,打造全台最大太陽光電廠,轉型為結合智慧農業、觀光休閒、生態保育及太陽能發電的永續農場。這樁現正送審中的老埤農場改造案,引來兩大歧見,一是質疑台灣農林不會種茶才導致鉅虧,二是憂心大面積農地,豈能被挪用種電。上述兩點歧見,頗讓台灣農林委屈。台灣農林種茶的百年歷史,完全不輸給台鳳種鳳梨的歷史,台灣農林前身「日本三井物產株式會社」,創於1899年,種茶也製茶,1940年代,全盛時期擁有八大茶場,農業部茶改場不少專家出自台灣農林。有百年種茶經驗的台灣農林,接手老埤農場後,隨即引進以色列滴灌系統、無人機噴藥、土壤感測器等,甚至微型氣象站,農業科技可說是全台茶園的天花板,期待提升農場產值。業內人士透露,農林每年種茶成本原估7千萬,最後暴增到2.3億元,原估452公頃茶園年產2000多噸茶葉,產量遠不如預期,2023年只有300多噸每公斤,導致茶葉成本超過500元,比進口越南茶貴10倍,在進口茶葉放寬政策下,國產茶越賣越虧,農林年虧約8千萬元。事實上,從2016年到2023年,農林8年來在547公頃農地種茶共投資24.98億元,換算每公頃每年成本約57萬,然而以茶園2023年最高產值1.5億元為計,平均每公頃27.4萬元。若說,屏東全縣農業產值每公頃約33萬元,掛全台灣車尾,遠輸給第一大農業縣雲林縣106.6萬元,不及三分之一,那麼老埤農場茶園則是跑在車尾後。此外,離農林最近的內埔鄉閩南九村,接近山區前延,土壤普遍貧瘠且農業勞動力流失嚴重,最大的經濟作物是檳榔,因為檳榔本身不太需要勞力加工,且種植過程不太費人力,因此這九個村落所得在內埔鄉及屏東內屬於偏低區域。為何農業產值輸贏差距如此大?關鍵在於土壤。台灣最大糧倉雲林縣的農地,多為河流沖積地,土壤肥力佳,適合多樣高經濟農作物,因此具農業競爭優勢,屏東土壤多為恆春半島南端、老埤農一帶的紅壤,及淺山低丘的黃壤,其中紅壤為酸性土,僅適種極少數品種的果樹,無法種植糧食。業者透露,燒腦不已的農林,2023年初曾向農業部茶改場申請老埤農場土壤肥力檢測,拿到檢測結果才發現,竟輸在致命的土壤裡,一是當地土壤酸鹼值PH4.4,屬於微酸性的紅土,僅適合種植鳳梨與茶,不利耕作,二是土壤氮、磷、鉀、鈣、鎂等農作必需要肥力原素含量少,早已缺乏產值。也就是說,採用再多的先進技術也無力提升產量及產值。也就是說,老埤農場茶產值低,土地地利太差才是主要原因,而不是農林沒有好好的種植;該區土地PH質4.4接近強酸等級,不僅缺乏有機質,包括磷、鉀、氮、鈣、鎂等肥力五大元素也都缺乏,使這塊土地不僅種不了糧食,其它農作物選擇性也很少,目前栽種的茶葉是經濟性作物,並非農產品。身為上市公司的農林,面對這塊不利耕作的土地,只能夢醒,務實地尋求新出路,在同年5月將土地租給有全台第一座農電共生案場經驗的寶晶能源,除了收租,更期待這項結合智慧農業、觀光休閒、生態保育及太陽能發電的永續農場,能一舉拉高內埔鄉及屏東縣的農業產值。屏科大名譽教授王裕民正在研究益生菌農法。(圖/黃耀徵攝)BOX-屏東紅土壤怎麼了?中興大學土壤環境學系教授簡士濠曾拿老紅土實驗試種蔬菜,本該長出8到10公分油菜,沒施肥下只長出1公分。CTWANT記者採訪時,簡士濠表示,「不能說老的紅土就不好,但管理的確要更注意。」以酸鹼度來說,最好的土壤就是PH6.5到7.5這一段,像是花蓮黑沃土,中南部常見的新成土、弱育土等年輕土壤,有機質多,種什麼都不用太擔心,但台灣的臺地紅壤是老土,特別喜歡「種植三要素(氮磷鉀)」中的磷,農夫肥料施下去,80%以上的磷會被土壤固定住,作物吸不到,農夫就要施更多的肥料。簡士濠解釋,雖然人為干預、加入適當有機肥,老紅土的作物還是可以長好,但若土壤裡的磷過度飽和,就要有更好的配套措施保護,以免大雨沖刷時流到下游河流,導致水域優養化,再者,化學肥料使用過度也會讓土壤越來越酸,沒法再吸附養分,要有更科學的方法才能活化土壤。農業改良場幫農民分析土壤裡缺什麼,再適地適種。(圖/黃耀徵攝)「土壤是孕育作物很重要的介質,不同作物會有不同需求,配合好的管理與栽培技術的改變,才能生產出好的作物。」農業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副場長吳志文表示,養植物就像是在培育幼兒,瞭解生產階段,適當時間給予適當的食物與養分,「適地適種」,農民可免費申請「土壤健檢」,分析土壤裡缺什麼,再給予適當的元素。

老農新曙光2/綠能也想「綠油油」 業者耗重本科學化實驗找農電共生機會
去年十二月入冬,CTWANT記者從陰冷多雨的台北,南下到冬陽暖照的嘉義縣大林鄉,「剛剛才運走約1噸的美生菜到市場去賣!」寶農總經理廖振義站在1.8公頃綠油油的菜田旁,田裡還有碩大的櫛瓜,結實累累嬌豔欲滴的牛番茄,一朵朵黃燦燦正盛開的櫛瓜花。 不說很難相信,這片即將豐收的菜田,其實是一座光電案場,而且是全台第一座農電共生案場。三年前,經濟部為尋出光電及農業共榮之道,劃出台糖位在嘉義大林閒置土地,規劃成「大林糖廠薯光計畫農電共生試驗案場」,占地約3.7 公頃,由寶晶能源旗下的寶糖能源及國泰人壽旗下的薯光能源公司得標,分別設置固定型及追日型兩種太陽光電設施做試驗。寶糖選擇以固定型、建蔽率不到四成的方式,建置約1.1MW光電容量,光電板下栽種農作物,在2022年12月併聯發電。「我們剛來的時候,這個土硬到,是鋤頭一錘下去都快斷掉!」寶晶能源董事長蔡佳晋向CTWANT記者解釋,這片案場原是日治時代大林糖場的甘蔗田,從1913年到1995年7月停止製糖,地力早已耗盡,棄種後埋入不少砂石鋪平轉為工業用地,但乏人問津,閒置多年。寶晶能源接手後,光是農耕機械就花了近500萬。摩斯漢堡主打新鮮現做。(圖/翻攝自摩斯漢堡臉書)寶晶能源會種電,但不熟種菜,因此接手後,先整地、養地,找來日本營農案場專家MYFARM擔任顧問,設計光電板的間隔距離、基樁高度與動線等,並請來美生菜專家廖振義成立「寶農公司」,挑選能在4公尺高太陽能板遮蔽光線下可栽種、不需全日照的蔬果品項。「像高麗菜,天熱時60天就可採收,冬天可要花90天,日照比較少品質反而更好,因為花比較多時間累積營養;以番茄來說,如果長得太快,果肉會不夠結實。」廖振義解釋,這案場遮蔽約35%的陽光,牛番茄成熟時間拖長一點,品質反而更好。這案場的番薯已賣進「瓜瓜園」,美生菜也打入「摩斯漢堡」的供應鏈。「漢堡裡的生菜都是現做,不是事先裁切好,講求新鮮、口感要好。」廖振義表示,摩斯對品質要求嚴格,蔬菜栽培過程的農藥管控、施肥都要合規,要有生產履歷。「夏天,我們更有優勢。」廖振義表示,一般農民種植廣東A菜,要特別搭設一到兩層黑網,避免中午過度曝曬,而且上午10點把網放下、下午3點又要收起來,很花人力,光電板的案場本就適度遮陰,就算颱風季節也可在光電柱上輕鬆搭設防風網。寶農在光電板下的種菜收成,不輸其他農法,但農電共生的成本不低。蔡佳晋坦言,「光是支架成本就貴2倍,基樁、高空作業等,讓總成本多增約3成,等於1度電要多1到1.5元。」農電共生案場已成功生產多種瓜果蔬菜,也打進通路。(圖/翻攝自瓜瓜園臉書、寶晶能源臉書)不計成本地做了兩年農電共生案場的蔡佳晋已有心得,「包括土壤的檢測,還有肥力、排水、病蟲害等都做好研究後,再去做農電共生,不能盲目隨意去做,若地不好還要硬做,結果失敗,反讓民眾質疑光電騙人,其實農業有他的專業性。」他們願意將經驗分享出去。「農業在台灣算是比較弱勢。」廖振義表示,鄉下農村大多面臨沒有新人加入,越來越老越殘破的問題,如果要鼓勵年輕人返鄉務農,一定要有相當的收入回饋,才能提高意願,而透過光電收入、搭配科學化的種植,能落實農地農用、提高農民收益,農地才不會因缺少農民而任由荒廢。「台灣高溫潮濕、容易長蟲,導致過去農藥用量大、除草劑多,才讓土壤更快壞掉,土地需要休息,合理的光電設計其實也是一種休耕。」蔡佳晋說,其實光電板底下的生態也可以很好,現在已是AI時代,有很多科學化工具可研究。他看好台灣光電結合農村的機會與未來,「就像愛因斯坦講的,人生跟騎腳踏車一樣,剛開始顛顛簸簸,只要保持前進,就能平衡!」

出國帶「6類伴手禮」回台恐挨罰 過來人曝1管道:可當場帶走
台灣人熱愛出國旅遊,不少民眾都會買各式各樣的伴手禮、紀念品回家,而為了不讓東西被海關沒收,入境時應遵循相關管制規範。對此,《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就列出近1年「出國回台禁帶6類物品」,包括肉品、蔬果、植物、動物產品、電子菸及蛋奶類,提醒民眾應特別注意,否則可能挨罰。《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官網指出,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1年「出國回台禁帶物品」話題的網路聲量,有6大類物品備受討論,分別是肉品類(含肉製品、肉鬆)、蔬果類(蔬菜、水果)、植物類(花卉植株、種子)、動物產品(野獸角、皮毛)、電子菸(加熱菸、煙彈)及蛋奶類(鮮乳、未全熟蛋)。在這6大類禁物當中,以「肉品類」最受關注,關務署曾提醒「所有肉類製品(包括真空包装)都需要申報檢疫」,意味著幾乎所有的禽畜肉類及加工品都不得攜入台灣,如果是經過高溫高壓處理,而不帶活病毒的含肉產品則不受管制。就有網友好奇,含有豬肉調味粉的泡麵、含豬肉成分的餅乾等等是否能帶回台灣?其他過來人便分享自身經驗,「直接走申報通關的路線,當場檢查OK的可以帶走」,但也要小心,若是明確知道禁止入境的肉類食品,就千萬不要硬闖。關於「蔬果類」禁令,根據台灣入境規範,新鮮蔬菜與水果皆不能帶回國內,但如果是已經完整加工的果乾或水果罐頭等,則不在限制名單上,若有不確定的產品,也可及時詢問海關人員。至於「植物類」物品,農業部回應,「不管是植物全體或是部分的根莖葉花果種子,只要是生鮮未經加工或具有發芽能力的,都在管制範圍裡」,也就是說,諸如花束、鮮花都無法帶入境,只要做成乾燥花就沒問題。值得注意的是,未加工完全的動物產品、電子菸及新鮮蛋奶類等也都列在入境的管制範圍內,因此也建議民眾出國遊玩前,應先確認最新的官方資訊,才能在開心帶著伴手禮回家時避免受罰。

3800人搶明星私校國中入學資格「錄取率僅13%」 北市6私校錄取率曝光
台灣由於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的關係,近年來時有耳聞有學校因面臨招生困難,傳出退場的消息。但在如此情況下,還是有部分私立學校憑藉優質的教學品質、嚴謹的辦學風格,成為家長爭相擠進的熱門選擇。其中台北市私立延平中學便是典型案例。延平中學國中部於15日舉辦國一新生甄選,錄取名額僅約495人,卻吸引多達3800名學生報考,錄取率僅13%,激烈的程度甚至在網路上掀起熱烈討論。根據媒體報導指出,由於報考人數眾多,這次延平中學國中部的甄選考試分別於延平中學與金甌女中舉行。一名家長感嘆表示,這場入學甄選宛如大型升學考試,而考生也普遍認為,延平中學的試題難度相較於其他私立學校更高。與此同時,關於「公立名校與私立名校孰優孰劣」的討論也在社群平台Threads上發酵。有家長發文提問,若能選擇台北市的公立名校國中,如中正、金華、敦化、龍門、介壽等,是否仍會讓孩子報考私立學校?這篇貼文後續引起不少家長網友的熱烈回應,其中有人認為「中正的收費是公立標準,但品質不亞於私校」,也有教師網友表示,敦化國中的老師對學生課業要求極為嚴格,家長可安心將孩子送入該校就讀。此外,也有家長坦言,若戶籍不在台北市知名學區內,進入公立名校的機會便相對渺茫,只能選擇競爭激烈的私立學校,因為台北市的學區房價過高,並非所有家庭都能負擔。若有機會進入公立名校,自然會優先選擇,但在現實條件下,許多家長仍選擇以報考私立學校作為升學的另一條路。其實除了延平中學外,網路上也有人整理北市幾間知名中學的國中部入學徵選錄取率,其中靜心中學由於僅錄取27人,錄取率僅有5%,而之後依序是錄取111人的再興中學(錄取率8.4%)、復興實驗高級中學錄取100人(錄取率10%)、薇閣中學錄取244人(錄取率12.8%)、延平中學錄取495人(錄取13%)、東山高中國中部錄取360人(錄取率25%)。

停留太空長達9個月!2太空人將返回地球 她最感嘆這事:比自己難熬
經歷數月挫折後,NASA的SpaceX 10 火箭終於在14日晚間成功發射,四名機組人員現正前往國際太空站(ISS),預計將於15日晚間順利對接。這次發射原定於12日進行,但因地面系統問題,在起飛前幾分鐘臨時取消,令外界屏息關注。而在太空中停留九個多月的兩名外太空也將返回地球。另一個備受矚目的焦點則是,威爾莫爾(ButchWilmore)和威廉絲(Suni Williams)兩名太空人即將結束長達九個多月的太空任務,返回地球。兩人原定於去年6月執行為期8天的任務,然而由於波音星際航線(Boeing Starliner)出現多重技術問題,NASA 判定不適合執行返航計劃,導致兩人在國際太空站的停留時間大幅延長。威廉斯在近期受訪時表示,「所有的不確定性可能是最困難的部分」,她也坦言這段時間對家人來說更像是一場過山車旅程,甚至比她自己還要難熬,「我們在這裡有一個使命,每一天都充滿挑戰和樂趣。」在國際太空站執行任務期間,威廉斯創下女性在太空行走最長時間的紀錄,並參與多項科學研究,包含幹細胞實驗等。她的成就不僅刷新太空歷史,更為未來探索宇宙奠定基礎。在這場意外延長的旅程中,威廉斯的親友們始終關心她的狀況,並透過通訊保持聯繫。她的摯友羅尼哈里斯(Ronnie Harris)回憶起與她在1983年海軍學院相識的時光,並表示:「如果某件事不夠具挑戰性,對她來說可能就沒那麼有趣。」哈里斯也透露,他們一直關注威廉斯在太空站的科學研究與日常生活,確保她一切安好,「能夠與她交流並確保她過得順利,真的讓我們很欣慰。」威廉斯與威爾莫爾預計將於19日返回地球,這場長達九個月的任務即將圓滿落幕,全球關注他們的平安歸來。

便宜吃三寶2/擁「平民人蔘」美名!葉子竟是精髓 3步驟做出韓式美味小菜
台灣的白蘿蔔產季從11月到隔年3月,接近產季尾聲,也讓白蘿蔔變得「俗又大碗」,一大根要價20~30元左右。專家告訴CTWANT,「白蘿蔔能穩定血壓、增強抵抗力、抗癌、保肝,素有『平民人蔘』的美名,也能緩解上呼吸道感染症狀,而蘿蔔葉的營養價值更高出一籌,建議烹調時一併加入。」家事達人也示範3步驟完成美味的韓式醃蘿蔔。「白蘿蔔的營養實在太豐富了!」營養師程涵宇表示,白蘿蔔享有「平民人蔘」的封號實至名歸,因為動物實驗研究發現,白蘿蔔中富含的芥子油苷、異硫氰酸酯成分,有利於清除能促進癌變的自由基、誘導癌細胞凋亡。若能適度食用白蘿蔔及其相關萃取物,對於對抗肝癌、結腸癌、乳腺癌、子宮頸癌、肺癌和前列腺癌有一定助益。「白蘿蔔還能保肝,因為其富含的硫化物、酚和萜類化合物,發揮降低人體GOT與GPT(肝發炎指數)、減少肝臟發炎狀況,避免脂肪肝持續惡化。」程涵宇說,尤其蘿蔔葉最營養,含有的蛋白質、鈣質和維生素C含量,都比蘿蔔本體高出許多,不只如此,蘿蔔葉中的總酚含量比蘿蔔高2倍、類黃酮含量更是蘿蔔的4倍,抗氧化能力很好,所以烹調蘿蔔時一定要記得把蘿蔔葉也一起加入。中醫師周宗翰補充,蘿蔔葉的膳食纖維豐富,有助緩解便秘,同時也能消食理氣、散瘀消腫。「除此之外,白蘿蔔生食和熟食分別有不同的效用,生食時可以『升氣』也就是把氣升提到上焦;蘿蔔煮熟後沒有辛辣感,可『降氣』,使氣往下焦走,有利尿之效,所以睡前不宜喝太多蘿蔔湯,以免半夜頻跑廁所。」另外,生食白蘿蔔也能緩解感冒、上呼吸道症狀。「剛感冒、有痰的熱咳,或是咽喉發炎、淋巴腫脹,吃點生的白蘿蔔泥、白蘿蔔絲,有助止咳化痰,是治熱咳天然又不傷身的食材。」周宗翰說。除了可醃漬成開胃小菜,白蘿蔔還能日曬後製作成「菜脯」,就能延長它的賞味期限。(圖/報系資料照)若要生食白蘿蔔,可利用醃漬延長賞味期限,家事達人楊賢英提供簡單料理3步驟。「首先將白蘿蔔洗淨去皮切片;再把鹽、糖、醋一起放入蘿蔔片裡拌勻,比例大約是一根白蘿蔔、鹽1.5%、糖4%、醋4%;最後靜置10分鐘後,再加入2大匙韓國柚子醬拌勻,等待20分鐘後就完成。」楊賢英提醒,用來分裝醃蘿蔔的玻璃瓶一定要先煮過、晾乾,才能維持無菌狀態,之後再放入冰箱冷藏,每次食用時要記得使用乾淨無油的餐具,避免變質。如果想吃傳統味,農糧署也示範如何做出美味「菜脯」。先把白蘿蔔洗淨,再切絲或切塊,白天平鋪在竹籃上置於室外曝曬太陽,晚上移入室內,在冬日的太陽約持續曝曬4~5天,即可裝入煮過晾乾的密封容器中冷藏存放,避免接觸水氣可保存6個月左右。自己曬可以不用加鹽巴,直接曬乾了吃,會更甘甜可口。 程涵宇提醒,如果平時碘攝取量不足,例如不吃碘鹽或海藻類食物,生食白蘿蔔就要酌量,以免影響甲狀腺功能。「因為白蘿蔔含有的硫氰酸鹽成分,容易抑制人體對於礦物質碘的吸收。所以,臨床上不建議有甲狀腺功能低下問題者直接極大量生食白蘿蔔。」營養師程涵宇提醒,甲狀腺功能低下者不宜大量生食白蘿蔔,可能會讓身體更缺碘。(圖/程涵宇提供)

陽明山竹子湖「花季登場」!海芋、繡球花接力綻放 有望突破去年遊客數
2025陽明山竹子湖海芋季在14日白色情人節開幕,海芋象徵真誠、純潔、純白,今年以「芋想世界」為花季主題,此外,為增加在地農民展售機會,也趁清明連假舉辦在地市集。台北副市長張溫德表示,台北有很多花季,但唯獨海芋和繡球花不是地景藝術,是真正進入花田、農家,認識生態風情,也體驗花田生活、了解農業系統。張溫德說,海芋季去年累積遊客人次達65萬,今年有望再突破。竹子湖海芋種植面積雖然不大,只有8公頃,但銷量占全台9成,產值上看2000萬元,而5、6月接幫的繡球花,種植面積將近10公頃,產值1500萬元,希望透過活動串聯、產銷系統壯大,加上生態旅遊讓產值翻倍,農家樂在生活。除了花藝外,竹子湖還有特色美食及私房景點等著大家發掘,將「芋想世界」的想,化成真正行動支持農家。台北副市長張溫德與在地湖田實驗國小學生同遊竹子湖看海芋。(圖/中國時報記者張珈瑄攝)農業部農糧署北區分署長林傳琦表示,海芋最漂亮、漏斗型部分其實是葉子的變形,稱為「佛焰苞」,真正的花在佛焰苞中間的黃色花穗。雖然台灣很多地方有海芋,但國人講到海芋唯一想到的就是竹子湖,尤其滿滿一片,套徐志摩的話來說「數大便是美」,花朵自然排列,讓豐富自然生態結合人文地景。竹子湖休閒農業區面積達96公頃,除結合生產、生活、生態,也串聯農業、由承、教育、觀光和餐飲等,引導傳統農業朝向休閒觀光多元發展,多家農園經輔導獲得「特色農遊場域認證」,遊客能體驗深度的竹子湖「賞花、溪遊、走讀、野宴」之旅。產發局表示,海芋季從3月14日至4月27日,後續5月13日至6月22日的繡球花季接棒。將有系列精彩活動,包含例假日免費生態人文導覽解說、千元有找竹子湖生態農園體驗等,也歡迎民眾多多利用公共交通服務。台北副市長張溫德表示,台北有很多花季,但唯獨海芋和繡球花不是地景藝術,是真正進入花田、農家,認識生態風情。(圖/中國時報記者張珈瑄攝)

蟲蟲剋星!昆蟲系教授家「20年沒蟑螂螞蟻」 防蟲絕招曝光
家中除之難盡的蟑螂、螞蟻,是許多人的困擾。但中興大學農業暨自然資源學院副院長、昆蟲系教授黃紹毅先生指出,自己家中已長達20年不見蟑螂螞蟻了。他還分享,其實想趕走惱人的重重「方法並沒有很困難」,只要不給牠們生存的環境,就沒有機會出現。據《三立新聞網》獨家報導,黃紹毅教授在接受專訪時,提到過去常見的大型品種「美洲蟑螂」如今在家中已越來越少見,大多棲息在下水道、戶外。而家中隨處可見的,則是小型的「德國蟑螂」。黃教授指出,德國蟑螂適應能力強,躲藏快,人類其實不容易控制牠,但用對方法仍然可以消滅牠們。「其實就是要找到方法!」黃紹毅教授指出,想對抗家中的蟲蟲危機,其實可以分成「預防」與「對抗」2部分。想要防止蟑螂螞蟻入侵,就要保持家裡環境清潔乾淨,「廚房不要有太多食物殘渣,不要讓蟑螂有生存的機會,讓蟑螂和螞蟻有食物可以吃。」如果要消滅牠們,那麼其實市售的滅蟑、殺蟑、滅螞和殺蟲劑等,都是經過實驗室驗證,確認它是效且符合安全性,才能取得許可證。當發現家中有蟑螂螞蟻了,黃教授比起常見的噴霧式殺蟲劑,更建議使用凝膠餌劑,「因為一隻吃了之後,牠帶回去窩裡,其牠同伴也會吃到,整窩大概就不見了。大概連續用個幾個禮拜,家裡就不會有蟑螂。螞蟻也是,滴一滴下去,螞蟻就全部過來了,然後就帶回窩裡,非常有效。」不過黃教授也強調,比起講求如何滅蟲,家裡維持乾淨整潔仍是首要條件。比如廚房、浴室的排水口,夜間不用時記得加蓋,避免蟑螂從管道爬進來;門窗關上避免留縫隙,廚房避免潮濕和或有食物殘渣留存太久。當真的發現蟑螂和螞蟻,在用上述除蟲方法因應,這樣家裡就不會有這些「害蟲」了。黃紹毅教授笑笑表示,想做到這些「其實真的不會太難」,他自稱在現在的住家已經居住了許多年,大概有長達20年左右「家裡一隻蟑螂和螞蟻都沒有」,起初偶爾螞蟻會從外面進來,但用適當的方法處理掉,就再也不見了。

《星際寶貝:史迪奇》電影萌翻登場!夏威夷小女孩出演莉蘿:「歐哈納就是家人,家人是不能被拋棄的」,迪士尼神級選角讓粉絲超期待
《星際寶貝:史迪奇》真人版電影將於2025年5月22日在台灣上映,這是迪士尼經典動畫的全新詮釋,融合真人演出與先進的CGI技術,為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視覺體驗。迪士尼這次釋出預告影片受到廣大好評,尤其毛茸茸的「Stitch」史迪奇登場實在太可愛了啦! 《星際寶貝:史迪奇》看點:先進的視覺效果 史迪奇將以高品質的CGI技術呈現,在保留其經典可愛形象的同時,賦予更真實的視覺感受。毛茸茸的史迪奇出現在真人版電影中也絲毫無違和感,可能因為色調整體的呈現非常和諧,兩分半的預告就讓所有粉絲都更加期待電影上映。(圖/取自《星際寶貝:史迪奇》預告)《星際寶貝:史迪奇》看點:選角零爭議本片由以《迷你網紅實貝秀》入圍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的動畫導演狄恩弗萊捨坎普執導,《#阿拉丁》真人版美國台裔製作人林暐擔任製片,動畫原版導演暨史迪奇幕後配音克里斯桑德斯再度獻聲,萬中選一的土生土長夏威夷小女孩瑪雅基羅哈領銜主演莉蘿,《醉後大丈夫》查克葛里芬納奇配音史迪奇的發明家邪惡主人強霸博士,青春女星席妮伊莉莎白奧古東飾演莉蘿的姊姊蘭莉,《魔法黑森林》男星比利馬格努森配音銀河系聯邦艦隊特工的獨眼霹靂。這次選角也不同於《小美人魚》、《白雪公主》的選角爭議,影迷普遍好評,直說這才是童年的回憶呀!(圖/取自《星際寶貝:史迪奇》預告)《星際寶貝:史迪奇》看點:致敬經典場景電影版的故事依然圍繞在夏威夷小女孩Lilo莉蘿與外星生物Stitch史迪奇之間的友情與家庭羈絆。莉蘿是一位因家庭變故而感到孤單的女孩,而史迪奇則是逃離創造者的實驗品,莉蘿與史迪奇相遇後展開了一段充滿笑聲與感動的冒險旅程。電影中將重現許多原動畫中的經典場景,並融入新的元素,讓觀眾在熟悉中感受新意。(圖/取自《星際寶貝:史迪奇》預告)《星際寶貝:史迪奇》看點:溫馨的家庭主題 延續原作「Ohana」的核心理念,強調家庭的重要性,傳遞關於愛與包容的感人訊息。預告中也可以看到莉蘿說出:「歐哈納的意思就是家人,家人是不能被拋棄的。」、「有時候家人也不一定完美,但不表示他們不好」短短幾個畫面就讓人有想落淚的衝動。(圖/取自《星際寶貝:史迪奇》預告)《星際寶貝:史迪奇》看點:幽默與感動並存《星際寶貝:史迪奇》敘述因家庭破碎而深感孤單的夏威夷「人類小女孩」莉蘿,與逃離邪惡主人並降臨地球的藍色外星人、卻有酷似無尾熊超可愛外表的史迪奇一拍即合,除了鬧出一連串與地球格格不入的笑話,也在彼此身上找到前所未有的友情與依靠,爆笑又感人的故事十分引人入勝,期待為觀眾帶來難忘的觀影體驗。(圖/取自《星際寶貝:史迪奇》預告)

臺大醫院外科部陳晉興教授團隊 榮登「自然」期刊 癌細胞自主發電擺脫掌控
小細胞肺癌號稱癌王,是最難治療的癌症之一,患者在確診時往往已經擴散轉移,藥物治療效果很差,平均存活率不到一年。臺大醫院外科部陳晉興教授團隊參與跨國研究計畫,解開促進小細胞肺癌高度侵襲性的秘密武器。研究論文於2025年2月12日線上刊登於國際權威科學期刊「自然」(Nature),首次證實小細胞肺癌自主產生的電活性直接促進腫瘤的轉移惡化。此新發現對於小細胞肺癌之治療提供了新方向。該研究由臺大醫學系校友、英國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院(the Francis Crick Institute)李力恩博士(Dr. Leanne Li)實驗室領軍,團隊橫跨劍橋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哈佛醫學院、丹納法柏癌症中心(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德州西南醫學中心與臺大醫院,皆是世界首屈一指的臨床與研究團隊。李力恩博士表示:「在臺大修業期間師承陳晉興教授,十分感佩陳教授團隊對肺癌領域的卓越貢獻,種下日後與陳晉興教授團隊長期合作肺癌研究的種子,這次能與母校母院聯手,師生共同合作研究,倍感榮幸。」臺大醫院外科部陳晉興主任比喻:「一般癌細胞好比汽車,需要外在加油或充電才能行駛。因此藉由斷油斷電就能抑制癌症擴散。但小細胞肺癌惡化過程中,好像加裝太陽能發電板,形成內部電網供電。這種藉由自主發電擺脫掌控的特徵,使得小細胞肺癌更加具侵襲性,也更難治療。」為了確定癌細胞自主的電生理活動導致腫瘤惡化,團隊使用了河豚毒素來抑制癌細胞的電生理功能,結果發現河豚毒素雖不會立即殺死NE細胞,卻能降低NE細胞日後形成腫瘤的能力。最後,團隊分析了小細胞肺癌病患的檢體,也得到類似的現象。證實NE細胞的自主電生理活動驅動了腫瘤的生長與擴散,而這正是導致患者惡化及死亡的主要原因。李力恩博士補充道:「雖然早已知道某些癌細胞可以模仿神經細胞的行為,但是這是第一次證明電生理活性可以直接導致腫瘤惡化,是癌症研究的重大里程碑。我們合理推測高度惡性的小細胞肺癌與其他高轉移性癌症有潛在的共通之處,在小細胞肺癌的研究或許可以為所有其他癌症的研究指路。我們也希望能繼續研究這些癌細胞如何獲取能量,進一步找出其潛在的弱點,並為未來的治療策略提供新的方向。」接下來,臺大團隊也將進一步探討此類電生理活動對其他類型癌症的影響,並評估是否可以針對癌細胞自有神經電網的特性開發創新治療方式,為這類難治癌症帶來突破性進展。

「解密最惡肺癌」首證癌細胞可自主轉移 台名醫:猶如加裝太陽能發電板
小細胞肺癌號稱癌王,是最難治療的癌症之一,患者在確診時往往已經擴散轉移,藥物治療效果很差,平均存活率不到一年。臺大醫院外科部陳晉興教授團隊參與跨國研究計畫,解開促進小細胞肺癌高度侵襲性的秘密武器。研究論文於2025年2月12日線上刊登於國際權威科學期刊「自然」(Nature),首次證實小細胞肺癌自主產生的電活性直接促進腫瘤的轉移惡化。此新發現對於小細胞肺癌之治療提供了新方向。該研究由臺大醫學系校友、英國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院(the Francis Crick Institute)李力恩博士(Dr. Leanne Li)實驗室領軍,團隊橫跨劍橋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哈佛醫學院、丹納法柏癌症中心(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德州西南醫學中心與臺大醫院,皆是世界首屈一指的臨床與研究團隊。小細胞肺癌組成包含神經內分泌細胞(NE細胞)及非神經內分泌癌細胞(non-NE細胞)。這次研究首次發現在腫瘤成長過程中,NE細胞可以自主產生電生理信號,就像大腦細胞發號施令,導致腫瘤惡化;而non-NE細胞則擔任後勤提供養分支持。這兩種細胞彼此合作,讓小細胞肺癌不須依靠外部神經刺激及養分供應,就可以長大及轉移。臺大醫院外科部陳晉興主任比喻:「一般癌細胞好比汽車,需要外在加油或充電才能行駛。因此藉由斷油斷電就能抑制癌症擴散。但小細胞肺癌惡化過程中,好像加裝太陽能發電板,形成內部電網供電。這種藉由自主發電擺脫掌控的特徵,使得小細胞肺癌更加具侵襲性,也更難治療。」為了確定癌細胞自主的電生理活動導致腫瘤惡化,團隊使用了河豚毒素來抑制癌細胞的電生理功能,結果發現河豚毒素雖不會立即殺死NE細胞,卻能降低NE細胞日後形成腫瘤的能力。最後,團隊分析了小細胞肺癌病患的檢體,也得到類似的現象。證實NE細胞的自主電生理活動驅動了腫瘤的生長與擴散,而這正是導致患者惡化及死亡的主要原因。李力恩博士補充道:「雖然早已知道某些癌細胞可以模仿神經細胞的行為,但是這是第一次證明電生理活性可以直接導致腫瘤惡化,是癌症研究的重大里程碑。我們合理推測高度惡性的小細胞肺癌與其他高轉移性癌症有潛在的共通之處,在小細胞肺癌的研究或許可以為所有其他癌症的研究指路。我們也希望能繼續研究這些癌細胞如何獲取能量,進一步找出其潛在的弱點,並為未來的治療策略提供新的方向。」

98%受訪者認為睡眠重要 卻有超過64.3%優先捨棄睡眠
「睡眠債」的觀念已經逐漸開始普及,越來越多人知道睡眠的重要性,一份政大心理系睡眠實驗室的調查中,顯示有超過九成以上的受訪者認同睡眠重要性,但一旦與工作相比較,卻會優先犧牲睡眠。2025年世界睡眠日訂於3月14日,台灣睡眠醫學學會呼籲民眾,既然大家知道睡眠問題的重要性,請改掉首先犧牲睡眠的習慣,讓「睡眠優先」的想法深植於腦海,大家一同用充足的睡眠迎接2025年的挑戰。台灣睡眠醫學學會表示,每年國際睡眠專業組織都會選擇接近春分節氣的一天,訂為世界睡眠日,並以當前最重要的睡眠議題作為當年度主題,舉辦相關活動提醒民眾重視。2025年的世界睡眠日訂於在3月14日,而主題則聚焦於睡眠與健康的關係,期望地球村的居民”睡眠優先,健康每一天”。為什麼會提出睡眠優先議題,因為研究調查顯示,台灣人對於睡眠債問題竟是「說很重要、但可優先犧牲」。根據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睡眠實驗室調查了近九百名台灣成人,結果發現98.3%的受訪者認為睡眠是重要的,甚至有近80%的受訪者表示睡眠「極度重要」(48.7%)或「非常重要」(30.2%)。但是在大家都極度認同睡眠的重要性之下,調查中再提問「如果請你就以下六種日常生活活動包括睡眠、工作、家庭活動、興趣娛樂、社交活動與運動健身等進行優先順序排列,你會如何安排呢?」上述調查結果顯示,超過70%的受訪者將睡眠排在前三位,其中28.8%的人將睡眠列為首位,21.6%將其排在第二,20.9%則放在第三。進行此項調查的黃雅娟心理師表示,這些數據顯示出台灣的睡眠教育已初見成效,大多數人能意識到睡眠的重要性,並理解它在身心健康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一份來自政大的調查顯示,雖然絕大多數民眾都認同睡眠重要性,但一遇上工作,有超過6成的人會優先犧牲睡眠。(示意圖/pixabay)但是調查接下來的問題卻直接戳破了台灣民眾重視睡眠問題的假象。「請回想一下,當上一次你的睡眠與其他日常生活活動發生衝突時,你是如何選擇的?」根據上述調查結果,大約64.3%的受訪者在工作與睡眠衝突時選擇犧牲睡眠;61.9%在面對家庭活動時做出相同選擇;而當睡眠與興趣娛樂、社交活動或運動健身發生衝突的情況下,亦分別有38.0%、28.4%和17.9%的受訪者選擇了犧牲睡眠。研究主持人,也是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監事的政大心理系楊建銘教授表示,研究結果反映了人們對於睡眠重要性知易行難的困境,明明知道睡眠至關重要,卻仍然將它列為優先犧牲的優先名單。為什麼會出現這樣「表裡不一」的現象呢?主要是因為影響睡眠決策的因素錯綜複雜,不僅僅是個人選擇問題,工作與學業的壓力、家庭責任、時間管理、同儕壓力,甚至是興趣與娛樂的誘惑,都可能使我們在無形中犧牲寶貴的睡眠時間。楊建銘強調,綜合上述原因,可以得知管理睡眠不僅僅是靠意志力,還關乎在面對多重壓力與責任時,如何合理分配時間、設定優先順序,才能找到保持身心健康與生活平衡的最佳策略。針對「睡眠優先」的策略,睡眠醫學專家們提供以下幾個建議:1.規律作息時間:保持固定的上床和起床時間,讓你大腦中的生理時鐘能夠發揮作用,自動提醒你該準備入睡了。2.提前準備睡覺:在預定的上床時間前一個小時左右關閉電腦和手機,進行一些放鬆、準備就寢的行為,避免工作、社交媒體或3C產品的娛樂耽擱你上床的時間。3.事先擬定應對計畫:記錄下可能與睡眠衝突的事件,若預期可能發生導致睡眠延遲的狀況,可以提前想好應對策略並寫下來,以便當延遲睡眠的情況發生時,你能即時應對,避免耽擱你的睡眠。台灣睡眠醫學學會強調,2025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題,「睡眠優先,健康每一天」,強調充足睡眠絕非可有可無的選項,而是維持良好身心健康、提升工作效率及學習表現的必需品!別再輕忽睡眠實踐的重要性,唯有優先照顧好自己的睡眠,才能擁有充沛的精力、更高的生產力,以及更健康快樂的生活!

躺著就能瘦?每天多睡1hr「3年減重12KG」 研究結果超驚人
許多人追求瘦一點,因此會勤奮運動,此外也會控制飲食,但效果似乎不太明顯。事實上,主因出在「睡覺」,有研究顯示變胖的原因是睡眠不足,假如每天多睡1小時,3年就可以減重12公斤,名副其實的「躺著就能瘦」。根據陸媒《健康時報》報導,2022年,《美國醫學會雜志內科學》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適當延長睡眠時間對能量攝取、能量消耗與體重有重要影響。真人實驗證實,每天增加1小時睡眠,每天能量攝取減少約270大卡,3年體重就可以減輕約12公斤。研究招募80名睡眠時間少於6.5小時的超重/肥胖成年人,年齡介於21至40歲,身體質量指數(BMI)在25.0至29.9,並隨機分成2組,第1組為「延長睡眠組」睡覺時間延長至8.5小時;第2組為「對照組」,保持其日常習慣的睡眠時間。結果發現,第1組的平均平均睡覺時間增加約1.2小時/晚,顯著減少了每日譨量攝取約270大卡,最終導致體重下降。許多人認為睡多反而會長胖,但2025年1月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等研究人員在《細胞研究》期刊發表的一項研究找到了根本原因,一種名為「Raptin」的新型睡眠激素,能在睡眠過程中抑制食慾,幫助控制體重,但睡眠不足會抑制該激素的釋放。此外,研究人員還透過實驗發現,給實驗鼠注射Raptin激素可以明顯抑制進食行為,並降低體重。相反地,缺乏Raptin激素會讓實驗鼠表現出更高的食慾、更快的體重增加以及代謝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