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派
」 經營權 市場派 泰山 新華泰富 董事長
街口支付36億股權交易無效 法院准假執行「赴母公司查封」
國內電支龍頭「街口支付」母公司街口金融科技公司,以36億元出售4成股權給泰山公司,台北地院判決交易無效,須返還交易款,並准泰山假執行;法院依據泰山公司聲請,今(10)日下午2時30分由員警陪同前往台北市長安東路2段街口金融科技公司總部,針對36億元債權執行查封。未料司法事務官抵達現場,街口集團各樓層員工臨時收到「居家上班」指示,紛紛離開辦公室,1樓入口處招牌也被抽走。街口支付范姓主管說,7樓辦公室是街口支付在使用,沒有街口金科的財產。泰山公司律師認為街口金科登記業務繁多,卻沒有任何員工在場,承租的辦公室及設備又都由街口支付使用,質疑街口金科迴避查封。司法事務官要求泰山公司律師再陳報相關查封資料。街口金融科技公司是全資主導「街口支付」的母公司,如今遭法院執行查封,甚至可能被債權人泰山公司進一步聲請拍賣,「海角36億」的追償風暴是否影響街口支付658萬用戶權益,成為各界關注焦點。泰山公司2023年爆發經營權之爭,時任董事長詹景超被控為阻止市場派,炒作自家股價,賣掉金雞母全家便利商店持股,以36億元高價買進街口支付4成股權,罔顧股東權益。經營權易手,泰山公司股東向台北地檢署告發詹景超涉犯《證交法》特別背信等罪,泰山公司也以街口支付交易案違法,向台北地院提起返還投資款的民事訴訟。台北地院司法事務官(左一)今天率警方,前往街口支付母公司街口金融科技公司執行查封,泰山公司律師黃福雄(圖右戴眼鏡者)也在場。(圖/讀者提供)今年5月,法院判決街口股權交易案無效,街口金科必須返還近36億元及5%年息,並准泰山繳交近12億元擔保金,啟動假執行。但法院向銀行調閱街口金科相關帳戶及股息紅利等所得,有5個帳戶執行無效果,銀行函覆有的結清、幾無往來、存款不足千元,當初匯入台新銀行的36億元也被全數轉走,成為流向成謎的「海角36億」。街口金科創辦人胡亦嘉日前親上火線,強調股權交易合法合規,宣稱泰山換了經營團隊合約就不算,太離譜了!否認36億元憑空消失;並主張泰山是街口的股東,街口有權運用投資款。泰山公司為維護自身權益,上週緊急向法院遞狀要求街口金科限期陳報財產,不排除進一步聲請管收負責人胡亦嘉。由於相關帳戶執行無效果,台北地院民事執行處依據泰山公司的聲請,今天下午前往台北市長安東路2段街口金科公司總部針對36億元的債權執行查封。為保護債權人的利益,避免債務人拖延訴訟擴大損害,民事訴訟法設有「假執行制度」;在案件起訴後直到判決確定前,如果法院宣告假執行,債權人繳交一定金額的擔保金,就可以聲請查封拍賣債務人的財產。泰山公司根據法院查封情形,可依法聲請拍賣街口金科被查扣資產。

法院判泰山買街口「交易無效」 檢調擬追查36億元去向
食品大廠泰山前董事長詹景超被控炒股,今年5月遭搜索交保800萬元。詹景超卸任前主導以36億元買下街口支付4成股權,台北地院日前判決交易無效,命令街口全數返還並准許泰山假執行;未料最近扣押執行竟發現諸多帳戶近乎歸零,資金去向不明,成為「海角36億」!泰山本週已向法院遞狀要求街口金融科技公司限期陳報財產,不排除進一步聲請管收負責人胡亦嘉。2022年9月1日,台北地檢署依《證券交易法》特別背信等罪嫌起訴胡亦嘉,認定他受託辦理辦理「期街口布蘭特正2ETF基金」配售,獨厚特定買家獲取不法利6000萬元,諭令交保1000萬元、限制出境出海,現由台北地院審理中。胡亦嘉被境管2年多,曾經4度提重保換短暫解除境管。泰山公司2023年爆發經營權之爭,時任董事長詹景超被控為阻止市場派龍邦集團,找台開公司動用私募款上億元炒作泰山股價,還賣掉擁有「全盈PAY」的金雞母全家便利商店持股,轉而以36億元買進虧損的「街口支付」4成股權,甚至未經董事會同意豪擲7000萬與仲介費買名畫,被質疑罔顧股東權益。2023年5月泰山經營權易手,新團隊向台北地檢署告發詹景超意圖掏空公司,涉嫌特別背信等重罪;另以街口支付交易案程序違法,向台北地院提起返還投資款的民事訴訟。北院今年5月13日判決街口金科必須全額返還35億9580萬元及5%年息,並准泰山繳交11億9860萬元擔保金,啟動假執行。5月22日詹景超被交保當天,泰山新團隊就向法院繳擔保金聲請強制執行街口金科財產。但法院向銀行調閱該公司113年度相關帳戶及股息紅利等所得,有5個帳戶執行無效果,銀行函覆有的帳戶結清、幾無往來、存款不足千元,當初匯入台新銀行的36億元也被全數轉走,監理機關未接獲通報。由於36億元投資款,包含泰山以每股約24.63元購買Dorian公司持有子公司街口金科「老股」近14億元;另以每股24.63元認購街口金科增資「新股」共22億元。前者近14億元款項是街口金科代母公司收受保管在台新銀行,檢調因如今款項竟消失,不排除追查街口金科負責人胡亦嘉刑事責任。據指出,胡亦嘉去年透過街口金科投資瑞興銀行持成為第3大股東,又收購資本額僅100萬元的艾士盟公司改名為「街口網路金融科技公司」;今年4月將資本額增加到9億元,把街口金融科技公司持有的瑞興股票全部轉給「街口網路金融科技」公司,應有數億元進帳,但法院也查不到這筆股款。檢調正追查詹景超出脫全家持股、炒作泰山股價,是否違反《證券交易法》;詹景超主導的街口投資案在一張股票都沒拿到的情況下,就把36億元鉅款匯給街口公司,比出脫全家持股案還誇張,詹等人是否涉犯背信、洗錢等罪嫌,將是檢調下一波偵辦重點。

「新華泰富」遭爆內線交易、中資入主 北檢搜索11處約談9人
北檢今(19)日指揮法務部調查局臺北市調查處、新竹市調查站偵辦新華泰富上櫃公司(股票代號:5481)時任公司董事鄒男等違反證券交易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案件,持法院核發之搜索票,搜索鄒姓被告等7人住居所及新華泰富公司,共11處所,並通知鄒姓被告等7人及證人2人到場查證。檢調查出,新華泰富2019年12月27日底出售位於桃園中壢區土地,預計處分利益超過5億元。鄒男疑是訊息傳遞者,將此消息透露給許姓前董事及羅姓監察人,2人事後進場買股,獲利數十萬元,涉犯內線交易。此外,該公司近期陷入市場派與公司派經營權爭奪,雙方訊息攻防激烈。市場派質疑公司派2015至2016年間有中國資金入主新華泰富,持股約三成,涉嫌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檢方今也同步針對相關情節展開調查。

國票金還有戲4/國票金股東共治失靈 耐斯形同市場派損傷公司利益
「國票金明明三大股東合治,陳冠舟擔任國票金控總經理,陳冠如擔任證券副董事長,兩人均為金控董事,是名符其實的『公司派』。」一名金融業高層向CTWANT記者不解地說,對內杯葛議事也就算了,對外開記者會或使出訴訟手段,不顧惜公司形象,豈不成「市場派」? 「當年,國票金股東耐斯集團董事大張旗鼓,開記者會抨擊併購安泰銀行涉及違法,讓人很納悶,唱衰自己公司的股東,究竟是公司夥伴?還是敵人?」該名人士指的是,2021年12月國票金召開股臨會,以七成多贊成通過安泰銀併購案。因此案閃辭的前國票金總座丁予嘉在所寫的《今貝世界》形容,「反對的民營大股東『造勢般』地召開記者會」,公開宣布要提告。食品起家「愛之味」耐斯集團,擴大事業版圖到金融界。圖為耐斯創辦人陳鏡村(中)、陳哲芳(右)與陳鏡仁三兄弟。(圖/報系資料)在台灣金控史上,國票金的大股東爭戰,可說最長的八點檔,每三年改選打一回,每回提併購案也要打上一回,戰事頻仍,蔚為奇觀,無人能敵。 國票金的爭戰大戲,與成立背景有關。話說2001年,政府開放金控執照16張,可跨業經營銀行、保險、證券等,引來各路人馬爭相申請,當時「老三票」(票券業)中的國票董座林華德也爭得一張;而食品起家的耐斯集團總裁陳哲芳,收購泛亞銀行(更名寶華銀行,後由金管會接管、併入星展銀行),後退場,在陳水扁時期取得支持,轉進國票金,兩名兒子也一起到任參與經營。 與其他金控不同,國票金並無單一絕對大股東,林華德下台後,台灣金融資產董座洪三雄接任,獲台產及美麗華集團力挺,後又邀旺旺集團投資,耐斯集團則在2011年遊說財政部大舉入主,據此,國票金由三大派股東共治,也埋下每三年改選、併購案或人事案就禍起蕭牆的遠因。 依公司治理,董事會本該監督經營層,並兼顧股東權益,董事意見不一實屬正常,均可透過溝通及表決達成共識與決議,然國票金內部紛爭,屢次由耐斯集團召開記者會向外敲鑼打鼓喊話,例如2010年國票金提案併購大都會人壽,耐斯集團便召開記者會,指控買賣評價不實、揚言興訟,最後此案破局,隔年中信金以更高價併購大都會人壽,但已無人核實,記者會上的指控是否為瞎說。 三年前的國票金與安泰銀併購一案,耐斯集團兩度召開記者會,高喊「疑假撤資、真入主」、「呼籲金管會嚴查」,更兩度按鈴提告,要求發布重訊等同家常便飯,因而成了金融市場「談資」及媒體最愛的標題,儘管經營團隊說明解釋,聲量均敵不過身經百戰的耐斯集團。 丁予嘉退休後寫書揭真相,對反對派大股東主張理由,評為「似是而非」「啼笑皆非」,道理很簡單,首先,被收購銀行的大股東美國私募股權基金運作方式只為獲利了結,不會再回頭參與經營,再者,這家私募基金早已寫好切結書,拿到金控股票後一年內出售完畢。 回頭看來,如同今日ChatGPT一本正經說瞎話般的指控,在官司吞敗後無人更正或道歉,莫怪國票金小股東們及內部人,對大股東們網內、網外互打,家醜不斷外揚,不堪其擾,搖頭嘆息。 併購安泰銀行受阻後,新冠疫情爆發、美國暴力升息,國票金遇大逆風,2022年首次辦現金增資,起初耐斯集團反對,在官股支持下通過,「有趣的是,耐斯集團竟反過來鴨霸提案,要求公司將原股東未認購的額度,全數由耐斯集團認購,遭到董事會否決後,竟又跑去向媒體、金管會告狀。」一位金融業高層觀察。 「一如以往,以公司治理等冠冕堂皇理由進行干預,避免股權被稀釋,也阻止了公司版圖擴大與成長。」該人士憂心地說,國票金轉投資的純網銀樂天銀行,遲遲無法獲利,2025年上半年營收獲利衰退,「為維持子公司資本健全,增資已是迫在眉睫,屆時內部大股東間,恐又是一番爭戰。」國票金每三年改選及併購案上,頻傳特定股東反對與爭戰,何時才能看見大未來。圖為國票金控2020年旺年會。(圖/CTWANT資料照)眼見國票金明年又將改選,「陳冠舟、陳冠如兩兄弟該拿出格局與企圖心,停止內耗。」一位老股東語重心長地說,「是誰在推改革、拚公司轉型升級?是誰在為一己私利扯後腿,攔阻前進?股東們已然越看越清楚!」 國票金控對於最高法院的勝訴判決確定,5月27日發布重訊表示,本公司辦理併購業務,均依公司治理及恪遵法令執行,對於智財商業法院及最高法院歷時審理及確定判決,樹立金融控股公司法之認事用法典範,深為敬佩;同時也尊重股東依法主張訴訟權,惟耗費社會司法資源,僅表遺憾。

烘焙設備大廠新麥配息9元 股東會改選「鄉民揪團」奪1席董座
新麥(1580)今(6)日召開股東會,通過每股配發現金股利9元,全面改選5席董事、4席獨董,以新麥董事長謝順和為首的公司派總計拿下4席董事、4席獨董,值得注意的是,PTT論壇也揪團推派選上1席。今日新麥收在平盤143元。此外,股東會上也通過子公司新麥機械(中國)辦理首次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股票,申請變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案等議案。新麥主要從事專業烘焙設備製造與銷售,為亞洲最大烘焙器具廠,2024年合併營收47.92億元、稅後淨利近6.83億元,EPS達13.59元,全面締造歷史新高,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等關稅政策對新麥營運衝擊,也成為股東關切的議題,董事長謝順和表示,新麥對美國出口25%,美國關稅打亂今年營運,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又升值,新麥今年營運努力維持與去年持平。另外新麥也表示,近期將加拿大從美國市場獨立出來,並搶得美國競爭對手在加拿大的大型超市連鎖客戶,未來改從大陸直接出口至加拿大,加拿大外銷比重提高。另看好中亞市場,計畫在哈薩克設子公司或銷售處來做為中亞發展中心,加上新增韓國等市場,大陸內需市場也成長,未來美國營收比重將降至20%以下。值得注意的是,新麥股東會全面改選5席董事、4席獨董,公司派由董事長謝順和、三能-KY董事長張瑞榮及德麥監察人吳曜宗、子公司總經理謝銘璟等4人當選董事,黃輝煌、涂三遷、林建廷及李鴻猷4位當選獨董,PTT論壇也揪團提名台灣歐特克總經理陳敏智,順利當選1董事。對於社群市場派揪團勝選一席,CTWANT記者致電,新麥表示因其條件符合資格「無法say no」。

新華泰富公司派大獲全勝!股東會以86.58%壓倒性支持,五席董事全數拿下
歷經連月來的輿論風暴與經營權攻防,今日新華泰富(5481)股東臨時會堂堂落幕,現場見證一場資本戰爭少見的絕對勝利。公司派以壓倒性的86.58%支持率,在董事席次上大獲全勝,五席董事全數由公司派提名人選拿下,穩如泰山地鞏固公司治理大局。在這場驚心動魄的經營權之戰中,市場派雖極盡一切手段,透過媒體、社群、各式管道持續發動輿論攻勢,但最終仍無法撼動公司派的專業布局與堅定步調。投票結果最終差距高達76.14%(公司派86.58%對市場派10.44%),充分彰顯全體股東對公司派的絕對信賴與壓倒性支持。回顧這段時間,公司派不僅面對了市場派的激烈攻擊,更曾遭遇不實指控、法院執行命令等多重挑戰。然而,公司派始終以穩健、透明、專業的態度應對,堅守治理底線,最終在這場資本市場的戰場上,以壓倒性勝利重新奠定了話語權與領導力。尤其令人振奮的是,公司派不僅拿下全部五席董事,更獲得大多數股東主動簽署聲明書支持,展現了極為少見的資本市場高度向心力,成為此次股東會的最大亮點與歷史性時刻。新華泰富今日下午也將選出新任董事長,確立治理新局。公司派鄭重承諾,將以最快的速度完成114年第1季財務報表的補正公告並送交主管機關審理,全力爭取最快恢復股票交易,確保全體股東的權益不受任何影響。會後,公司派代表人語氣堅定表示,感謝所有股東對公司派的信任與支持,未來將持續秉持誠信經營、穩健治理的原則,推動公司持續成長、價值不斷創造,並善盡社會責任,為全體股東奪回更大的榮耀。新華泰富公司派此次大獲全勝,不僅是一場專業治理的壯烈勝利,更是所有股東的共同榮耀。最終,公司派以「不爭之爭」的格局,憑藉專業、誠信與穩健的治理,贏得了這場攻防戰的最終勝利,為企業未來開啟全新篇章。展望未來,公司派將以此為嶄新起點,攜手全體股東,共創更加燦爛的企業新局,迎向更光明、更堅實的明天。公司派的勝利,也提醒廣大投資人,面對禿鷹似的市場派操作,更要團結一致,守護公司治理的穩健基礎。公司治理是企業長治久安之基,絕非靠掠奪性的哄搶、進入董事會後的無理取鬧而來,最終受害的往往是所有誠實投資者的權益。這場勝利更是提醒主管機關,對於市場派禿鷹式行為的監督與治理,仍須加強把關,共同守護資本市場的健康與公正。

泰山前董座詹景超涉掏空案800萬交保! 檢調偵辦炒股、賤賣全家股權、違規購畫3大疑雲
台北地檢署偵辦泰山企業前董事長詹景超涉嫌掏空公司案,昨(21日)擴大偵辦,兵分11路搜索並約談12人到案,包括詹景超、台開公司董事長邱于芸、寬量國際執行長李鴻基及江油國際企業實際負責人陳俊霖等人。其中,詹景超21日甫自國外返台即遭調查局上銬拘提,經檢方漏夜偵訊後,諭令詹景超以800萬元交保、邱于芸100萬元交保,2人均被限制出境出海並實施手機電子監控;黃茂基與陳俊霖則分別以50萬、100萬元交保,其餘被告無保請回。 本案源於2022年底泰山爆發經營權之爭,詹景超為鞏固控制權,涉嫌與台開合作,以逾億元私募資金高價買進泰山股票拉抬股價,阻擋市場派龍邦集團收購股權,最終卻虧損收場,涉違《證交法》操縱股價。同年12月,泰山更在未經董事會決議下,委託寬量國際於開盤63秒內火速拋售全家便利商店近19%持股,交易金額高達80.97億元,帳面獲利55億元,但遭市場派質疑「賤賣資產」。證交所事後認定此交易未妥適揭露訊息,開罰200萬元。 此外,詹景超被控擅自動用公司資金7000萬元,透過江油國際購入畫家吳冠中名畫《山下人家》與《溪畔閒居》,同樣未依內部程序辦理。證交所稽查更發現,詹氏家族經營期間還違規支付8000萬元仲介費購畫,以及為台開土地交易提供3000萬元保證票據,內控重大缺失合計裁罰250萬元。 檢調指出,全案涉及經營權爭奪下的異常資金流向、股價操縱及資產處分爭議,正釐清詹景超等人是否透過內線交易、非常規交易或掏空公司圖利。創立75年的泰山企業於2023年經營權易主,詹家退出經營層後,新團隊即告發詹景超涉多項違法,如今司法調查持續延燒,後續發展備受關注。

泰山詹姓前董座涉一億元炒股 今晚7人移送北檢複訊
臺北地檢署今(21)日指揮臺北市調處偵辦泰山公司詹姓前董座多人,涉嫌操縱泰山公司股價、違反證券交易法案件。北檢搜索泰山公司詹姓前董座、另位詹姓前副董座、台開公司邱姓董事長、台開公司財務長、江油公司及寬量公司高層等10人之住居所11處,共傳訊12人,預定晚間移送詹姓前董座等7人到北檢複訊。泰山經營權之爭變天,2023年5月間臨時董事會大股東龍邦拿下多數董事席次,入主公司派,終結詹家73年經營權。公司派、市場派爭奪經營權期間訴訟不斷,今檢方執行搜索約談詹姓前董座等人。泰山詹姓前董座曾被證交所裁罰200多萬,而2022年11至12月間又為了經營權炒作泰山股價,涉嫌與台開公司合作,疑似利用台開公司的私募款項約一億多元炒股,不料賠錢。據指出,詹姓前董座等人為了維持泰山經營權,在2022年11月5日賣出全家持股,另購買名畫兩幅約7000萬元,遭證交所裁罰200多萬元,違反證交法第171條第1項第1款操縱股價、第2款非常規交易、第3款特別背信等罪嫌,今遭檢調搜索。

芝蔴街內幕3/教育品牌霸氣!用公益做回應 新華泰富6月3日改選新面孔竟有她
知名「芝蔴街美語」受到母公司新華泰富(5481)經營權之爭波及成媒體報導焦點,為維護品牌聲譽,上周芝蔴村文教董座在律師陪同下已至北檢按鈴申告某周刊之撰稿記者,20日進一步宣布,不再回應任何抹黑或不實訊息,且將原編列危機處理行銷預算,全數捐予「財團法人臺北市失親兒福利基金會」。新華泰富將在6月3日召開股東臨時會暨全面改選五席董事(二名一般董事、三名獨董),公司派及市場派的1%以上股東各皆全額提名,共十人超額爆炸參選。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參選董事名單出現一家新面孔「和創國際開發」,備受關注,該公司董事鄒飛洋同為「珊嘉杉開發」董事,由前高雄縣議員蘇惠珍家族所投資,蘇惠珍年輕時從議員起家,90年代活躍於政商圈,後來經商,回高雄推動新瑞都開發案,卻成了台灣司法史上著名的土地掏空案。新華泰富旗下事業芝蔴街美語意外捲入經營權之爭,對此,芝蔴村文教強調,該品牌與「已遭法院禁止行使股東權利的法人董事代表所涉私人糾紛」無任何直接或間接關聯,但近期卻不斷遭受錯誤連結、斷章取義甚至蓄意抹黑,嚴重影響教育工作者與家長學生的信任感。CTWANT調查,芝蔴村文教認爲,身為教育機構,除維繫營運團隊及教師課程正常運作,以維護學生與家長權益,還需以身作則,避免捲入甚至參與口水戰,營運團隊決定以《道德經》「不爭之爭,天下莫能與之爭」的精神,為這次品牌危機畫下句點。據悉,芝蔴村內部針對本次品牌危機處理原已做好多套回應準備,但最後選擇以「不爭」收官,20日公開聲明芝蔴村文教完全退出輿論戰泥沼,不僅為自己止戰,也為教育與戰場劃出一條清淨界線,展示教育機構在面對惡意攻擊時的高度與自制力。一位資深業界人士評估,在此聲明後,若再有針對芝蔴街美語品牌發動輿論攻擊者,均將視為對一個選擇不爭的教育品牌的汙衊,該攻擊者的行為非但無效,反而自損其公信與形象,自處道德劣勢。這份聲明,引來不少家長及教育界人士力挺,「這就是教育品牌該有的樣子」、「不打口水戰,選擇做公益,芝蔴村這一步漂亮」,「收在道德高點,才是最有力的回擊」,「華麗轉身!」

新華泰富澄清停牌原因:營運正常、財務穩健 停牌係因市場派聲請定暫董事長職權所致
2025年5月19日,台北訊,新華泰富聲明如下:針對本公司股票自2025年5月20日起於集中市場暫停交易一事,新華泰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特此說明如下,以釐清事實、穩定市場信心,並維護投資人權益:一、停牌原因為市場派股東聲請定暫董事長職權,非財務異常所致本次停牌並非因公司財務狀況異常或經營危機,而是因市場派股東以法人董事身分向法院聲請「定暫董事長職權」,導致現任董事長無法依法行使職權,進而使公司無法完成114年第1季財報之法定簽章程序,依法無法公告,觸發集中市場暫停交易規範。此司法程序屬市場派股東操作所延伸之治理干擾,雖未影響公司本質運作,卻實質癱瘓董事會正常功能,影響資訊揭露流程。二、113年度財報已依法公告,114Q1財報因司法束縛無法用印而未能公布本公司113年度財務報告已由簽證會計師完成查核,並於公開資訊觀測站依法公告。財報顯示公司財務結構穩健,經營狀況正常。114年第1季財報已完成編製,並經內部主管初步審核,整體財務指標與去年同期大致相當,惟因董事長職權遭定暫,無法完成最終蓋章用印,依法不得公告。三、公司營運穩定,日常業務照常推進儘管面臨治理層權限受限,本公司行政與營運團隊仍依既定授權穩定執行日常業務、加盟商合作、財務管理與對外履約作業,未出現任何資金斷鏈或作業中斷情形。目前營運流程有序推進,合作夥伴交付履約如常,保持穩健運作。四、依法爭取董事會正常運作,力求恢復正常治理與資訊揭露為恢復公司治理功能並完成財報公告,本公司已正式委任律師團隊啟動相關法律程序,並儘速恢復資訊機能與股票正常交易。同時,我們也持續與主管機關保持密切聯繫,全程配合審查,確保一切處置合於法令規定。五、公司立場與承諾新華泰富重申以下立場:本公司營運正常、財務穩健,113年度財報已依法公告;停牌主因為市場派透過法律手段聲請董事長定暫,致使114Q1財報無法完成公告;公司將持續依法律途徑維護治理秩序,確保資訊揭露透明、股東權益不受損失。本公司一貫秉持誠信、專業、穩健經營之原則,將持續向外界提供透明且準確的資訊,並於情勢進展時即時對外說明。六、針對不實媒體傳聞之澄清本公司注意到,今日部分媒體出現與事實不符之報導,指稱新華泰富因「財務危機」及「獨立董事不作為」而導致財報無法公告並被暫停交易。對此,我們嚴正澄清如下:本公司財務結構穩健,營運正常,113年度財報已經簽證會計師查核完成,並依法公告於公開資訊觀測站,數據清楚呈現公司整體財務狀況良好。至於114年第1季財報,亦已完成編製並通過內部主管初審,惟因市場派股東聲請法院裁定「定暫董事長職權」,致使現任董事長無法依法簽章用印,依法不得公告,才導致目前暫停交易。事實上,若本公司真如謠傳所述存有財務危機,市場派人士又為何仍堅持投入大量資源積極爭取經營權?若非公司具高度發展潛力與穩定現金流,何以成為其競相介入之標的?此已自證其矛盾。另關於所謂「獨立董事不作為」之指控,更屬無據。公司獨立董事均依法履行職責,持續監督公司治理、資訊揭露與股東權益之保全,並未有任何違法失職情事。本公司呼籲媒體應秉持專業倫理,勿任意引用未經查證之訊息;也請社會大眾明辨是非,避免被錯誤言論所誤導。新華泰富一向以誠信經營、透明治理為本,將持續公開說明實況,確保市場穩定與股東權益不受侵害。七、誠懇呼籲股東再給我們一些時間,攜手完成改變的願景本公司對所有長期支持與信任我們的股東,致上最誠摯的感謝。自本次經營權爭議發生以來,儘管外界流言不斷,本公司始終選擇不捲入口水之爭,而是堅守企業本位,穩健經營,務實以對。對我們而言,企業的存在並非為了權力之爭,而是對全體股東、員工及社會的責任與承擔。本公司目前正全力推動一項深具社會價值與長遠意義之教育改革計劃。該計劃旨在透過系統性思維與創新實踐,回應台灣教育體制面臨的長期困境,為下一代打造更具啟發性與未來性的學習環境。這不僅是本公司對社會的回饋,更是一項兼具在地意義與全球視野的行動方案。然而,此項改革計畫的推動,須仰賴穩定的治理結構與長期的經營視野。在此關鍵時刻,本公司懇請所有具影響力之股東,基於對企業未來願景的理解與支持,給予本公司經營團隊更多時間與信任,以利該計劃持續推進、真正落地。敬請股東於2025年6月3日之臨時股東會中,審慎行使股東權利,支持由公司派所提名、具穩健經營紀錄與長期發展承諾之董事候選人。此舉不僅攸關公司治理秩序之恢復,更將決定本公司是否能延續其對教育改革與社會貢獻的使命與責任。新華泰富股份有限公司 將一如既往,秉持誠信經營、穩健發展、透明治理之原則,持續為股東創造長期價值,並為台灣社會貢獻一份正向改變的力量。新華泰富股份有限公司敬啟發布日期:2025年5月19日

經營權大戰害慘!福懋油股價崩八成 連2季交不出財報最快11/18下市
老牌油廠福懋油(1225) 因經營權之爭連續第二季未公布季報,目前暫停交易,證交所15日公告,若六個月內未補交,最快11月18日面臨下市。但若能在公告期限內補件,則可免於下市危機。福懋油財報三月底前難產,4月1日股價一開盤便跌停鎖死,股價暫停交易前,已從歷史高點崩跌超過83%。福懋油主要從事食用油脂、飼料等加工業務,39年前由黃勳高和許忠明成立,6年前發生經營權之爭,創辦許姓家族與市場派代表、股市大亨吳金泉糾纏不休,去(113)年董事改選變天,由吳金泉之子、福懋油副董事長吳星澄持股逾五成,奪下五席拿下經營權,許家質疑董事會程序不合法,致經濟部遲未核准董事長變更,公司無法繳出財報,今年4月1日股價一開盤便跌停鎖死,下探30.7元,從歷史高點183.5元崩跌超超過83%,再因3月底未交出113年年度財報,4月7日起遭暫停交易,使得26779名股東權益受損。福懋油近年營運狀況大致穩定,過去8年皆發放超過1元現金股利。113年營收雖略微下滑,仍有129.8億元,前三季EPS1.2元。帳面上雖持續獲利,但福懋油自2019年以來就深陷經營權爭奪戰,創辦家族與市場派代表間延燒多年戰火,成為公司無法如期繳交財報的關鍵因素。證交所15日公告,本國及第一上市公司(含創新板公司)除福懋油無法如期出具財務報告外,餘均已完成申報作業。依規定,若6個月內仍未補交,將面臨下市公告。福懋油也指出,獨立董事連仁隆針對董事長推選案表達反對,儘管未出席會議,但透過郵件明確表態,顯示公司內部對治理方向存在明顯分歧。公司表示將儘速召開董事會選任董事長,完成經濟部變更登記後,與會計師簽署委任合約並完成113年度財報公告申報。

芝蔴街內幕2/影片曝光! 遭蓄意抹黑疑雲真相大白
知名美語補習「芝蔴街」無端遭母公司新華泰富(5481)經營權之爭波及,芝蔴村文教董座已就周刊「染紅黑」報導提告加重誹謗罪,新華泰富法律顧問接受CTWANT採訪,就「董事查帳驚見6惡煞嗆聲」還原4月21日真相,兩組人馬來公司,一非公司客人,二所談內容「疑似炒股」,與公司營運無關,最後子公司芝蔴街竟遭惡意「染黑」,此一莫須有的過程,亟需主管機關重視。CTWANT調查,新華泰富經營權之爭報導,源頭與去年十月股東間的股權買賣爭議有關,隨6月3日股東臨時會暨全面改選五席董事,市場派與公司派5月初展開徵求委託書大戰,雙方進行攻防,日前週刊報導4月21日「董事查帳驚見6惡煞嗆聲」再掀戰火。新華泰富法律顧問魏憶龍律師出示公司監視器影帶,還原當天經過,上午9點58分,兩批人馬共十多人先後來到位於北市長春路新華泰富總部大樓,第一批由身穿黑衣黑褲的市場派雷律師領頭共10人。 遭法院禁止行使股東權利的新華泰富二家股東「君怡泰富」「新華國泰」委任雷姓律師領隊十人(右)於4月21日到公司,因自覺說錯話而向新華泰富法律顧問魏憶龍律師(左中)二度道歉。(圖/公司提供)雷律師一入門即說,「來的是新華董事長(鄭翔仁,君怡泰富董事)、董事(曾心潔,新華國泰派任新華泰富董事),要找某協理、獨董與總經理,來跟總經理拿一些資料……。」同行中的白衣人拿著手機全程錄影。之後約在11點半,又來另一批穿藍衣、橘紅色衣人等,一進入新華泰富即對著與雷律師同行的鄭翔仁說話:「我之前有去找你,沒有印象?之前跟郭明昌到公司……」(鄭翔仁聽了一邊點頭,邊說「喔喔喔」)藍衣人說:「我買一堆新華股票,現在虧錢,都套牢了,……買33塊,還有李明朗說的幾支……」「我跟你講,買了大概超過一萬張……。」「買股、套牢、虧錢以及出現『李明朗』三字」的對話後,魏憶龍事後看過影片後質疑此對話是否涉及炒股,恐是禿鷹勢力慣用操盤手法之一;尤其媒體日前報導,今年3月台北地檢署指揮調查局北機站發動搜索約談股市作手李明朗與女友涉嫌以連續高買、低賣、相對成交等手法,炒作上櫃公司力肯、新華泰富股價,短短8個月不法獲利高達1.3億元,兩人後各以300萬元、200萬元交保。在這二方人馬談話過程中,市場派雷律師一直說:「總經理沒有給我們資料呀……」藍衣人沒理會說「鄭先生,我買了一堆,你應該查得到;現在虧錢,怎麼處理股票,要不然你讓我下車。」藍衣人並說,「我不認識不知道總經理」市場派雷律師聽了則說「我當然知道你不認識總經理」並繼續說找總經理,藍衣人就大聲地說「那是你們跟公司的事。」新華泰富法律顧問魏憶龍律師此時抵現場見到紛爭,即問市場派雷律師,「你要先跟我們處理?還是先跟他們處理?(指藍衣人)還是我們一起處理?」雷律師就回答說「傾向一起處理。」進入會議室談話中,有人欲貼近鄭翔仁拉到別處談判,鄭翔仁說不要有身體接觸,雷律師因此問魏憶龍「可以報警嗎?」魏憶龍回答「可以報警!」據悉新華泰富也數次報警,強調該人士並非由新華泰富所找。魏憶龍律師跟CTWANT記者說,從影片聽這二群人對話,可看到藍衣人唯一目的是找鄭翔仁解決套牢股票,是否涉及炒股,有待相關單位調查;雷律師本身即為市場派所提名之獨立董事,其言論立場難謂中立,連他都說知道藍衣人不認識公司總經理,而公司上下也無人認識藍衣人,公司與此無任何關聯,對於5月有媒體報導說公司找黑衣人之況是莫須有指控,甚讓人質疑混淆視聽、誤導輿論作法,實另有所圖。魏憶龍律師並進一步說明,「公司大門都是敞開的,儘管當時雷律師自稱與他同行的是新華董事長,但公司獲悉鄭翔仁已在今年3月5日起遭法院假處分禁止行使法人股東權利,後續已請相關人等提出正式證明文件。」更扯的是,新華泰富旗下補教事業芝蔴街美語也遭波及,被週刊以「芝蔴街染紅黑」相關系列報導,對此,芝蔴村文教董座林宗翰5月12日已就週刊報導,將芝蔴村文教牽扯進「市場派人士所涉私人糾紛」,並提及芝蔴村文教洩漏學生或家長個資,使芝蔴村文教商譽受損,前往台北地檢署按鈴控告該撰稿記者涉犯加重誹謗罪。芝蔴村文教董事長林宗翰(右)12日在律師何謹言陪同下,向地檢署按鈴申告。(圖/公司提供)此外,根據CTWANT調查,此次股東會選舉是超額競爭,依5月7日公告公司以及持股達1%以上股東各皆全額提名五席董事(二名一般董事、三名獨董)共十人參選。一名小股東跟記者說,「選舉董事的投票權是源自委託書,用委託書取得投票權抑或是還是真正持股,一個只是用委託書取得投票權,抑或是真正持股,一個只是用資金短期操作,換取一時權力影響股東決議;另一是對公司長期經營有實質承擔與責任的出資者,這兩者對於公司未來的經營上有很大的差別」「持股1%以上的股東就可以提名董事候選人,得到公司董事的門票,不用真正花大錢去買公司股票,只要去收購委託書來想辦法取得足夠票數讓被提名的董事當選,這與真正的在經營公司的『公司派』不一樣,許多公司派是持股達到一定成數,是用真金白銀以當時市價買進公司股票的,這個是對公司有期望和願景的一種承諾。」記者去電採訪新華國泰、君怡泰富委託的律師林志洋表示,4月21日前去的新華泰富曾姓董事,是在新華國泰被法院通知執行假處分前即派任的法人董事,仍可繼續行使新華泰富董事職權,鄭翔仁則是陪同前往。魏憶龍表示,而這與當日雷姓律師聲稱鄭翔仁為新華泰富董事長一事,顯然相互矛盾、前後不一。隨著逼近6月3日股臨會召開,新華泰富市場派公司派隔空激戰、司法戰恐將愈演愈烈,而這是否危及公司治理與芝蔴街美語學生教育權等,也成為大眾關注焦點。

揭密市場派黑手 新華泰富遭滲透全紀錄
知名美語補習「芝蔴街」無端遭母公司新華泰富經營權之爭波及,芝蔴村文教董座已就周刊「染紅黑」報導提告加重誹謗罪,新華泰富法律顧問接受CTWANT採訪,就「董事查帳驚見6惡煞嗆聲」還原4月21日真相,兩組人馬來公司,一非公司客人,二所談內容「疑似炒股」,與公司營運無關,最後子公司芝蔴街竟遭惡意「染黑」,此一莫須有的過程,亟需主管機關重視。

芝蔴街美語不忍了! 12日告爆料周刊不實報導惡意攻擊 捍衛品牌及家長學生信任
知名美語補習「芝蔴街」受到母公司新華泰富(5481)經營權之爭的波及,芝蔴村文教就《鏡週刊》報導「芝蔴街染紅黑」相關系列報導,將芝蔴村文教牽扯進「已遭法院禁止行使股東權利的法人董事代表所涉之私人糾紛」,並提及芝蔴村文教洩漏學生或家長個資,使芝蔴村文教商譽受損,12日前往台北地檢署按鈴控告該媒體及撰稿記者涉犯加重誹謗罪。芝蔴村文教針對近期不實報導與惡意攻擊發表五點聲明,指芝蔴街美語文教事業,與母公司新華泰富及鄭姓男子私人糾紛毫無關聯,卻遭蓄意帶風向破壞品牌誠信形象,釋出純屬虛構的「個資外洩」謠言,為捍衛品牌清譽與全台家長學生信任,已正式提告,同時強調品牌運作穩定,全台所有分校正常營運,呼籲輿論自律,守護教育純淨空間。新華泰富即將在6月3日召開股東臨時會暨全面改選五席董事,上演徵求委託書大戰之外,近期市場上、媒體報導許多抹黑抹紅消息,企圖混淆影響客戶、股東與大眾對企業品牌的信心。以下為芝蔴村文教聲明全文:針對近日有心人士惡意操作輿論、曲解事實,甚至試圖將「芝蔴街美語」牽扯進『市場派禿鷹所涉之私人糾紛』,造成社會誤解與品牌損害,本公司深表遺憾,並於此嚴正聲明如下:一、 遭蓄意植入帶風向,破壞品牌誠信形象芝蔴村文教長年專注教育,憑藉專業課程與誠信經營,在台灣建立大眾深厚信任與知名度。也因此,近來成為特定勢力蓄意攻擊與不實操作輿論的攻擊目標。此等惡意抹黑之行為,更試圖動搖社會對教育體系的信任基礎。二、芝蔴村文教與鄭姓男子私人糾紛毫無關聯芝蔴村文教為依法獨立設立之教育品牌,與任何個人涉及之法律案件、財務爭議或經營權對立均無關聯,亦未參與該名遭法院禁止行使權利之鄭姓男子所涉及之紛爭。三、不實資訊與「個資外洩」謠言純屬虛構,依法提告網路上有謠言指控芝蔴村文教洩漏學生或家長個資,我們鄭重聲明:此為惡意造謠,毫無事證,芝蔴村文教始終嚴格遵守個資法與相關規定。針對此類謠言及所有不實報導,本公司已啟動法律程序,全面提告,決不寬貸。四、品牌運作穩定,全台所有分校正常營運芝蔴村文教全台分校目前教學秩序穩定、運作如常,所有教師持續在第一線守護孩子學習進度與安全。相關外界抹黑與操作,並未影響實際教學與學生學習權益。五、呼籲輿論自律,守護教育純淨空間教育不是政治鬥爭的工具,更不應成為特定勢力混淆視聽的媒介。我們呼籲媒體回歸查證原則,拒絕成為不實訊息的傳聲筒;芝蔴村文教將持續以法律行動與教育信念,守住清白,守住教育場域的純粹與信任。

芝蔴街內幕1/揭密市場黑手 新華泰富遭滲透全紀錄
2025年經營權大戰,除外資TIH以1%狙擊市值1400億的可成,知名美語補習「芝蔴街」母公司新華泰富(5481)經營權之爭也越爆越精彩,不但董事長代表人、法人董事等遭法院裁定定暫時狀態無法行使權利,6月3日股臨會改選前,市場派與公司派傳出的抹黑抹紅消息也鋪天蓋地。CTWANT採訪新華泰富法律顧問,澄清一切為不實消息現正準備提告,他還自爆,新華泰富正遭「空手套白狼」的禿鷹式襲擊,為上萬股東憂心不已,並提醒主管機關嚴正看待。 CTWANT調查,新華泰富營收主要為教育事業、不動產租賃等兩大版圖,公司帳戶現金達5億元、淨值逾20億元,被視為教育類穩健個股與資產股,全台103間補習班正常營運,近期卻因股東之間的股權買賣紛爭,引爆一連串司法戰,甚至傳出涉及台灣司法史上著名土地掏空案「新瑞都」主導者蘇惠珍等而成為媒體焦點。新華泰富原定4月18日召開股東常會,改選五席董事,但一名獨董辭職,二名法人董事遭法院裁定禁止行使股東權利,接到台北地院執行命令停止召開,遂改為6月3日召開股東臨時會,進行全面改選董事。而就在5月7日公告公司臨股會提名名單、公司派及市場派的1%以上股東各皆全額提名五席董事(二名一般董事、三名獨董)共十人參選的這一天,新華泰富卻遭市場派指控疑涉及中資介入、掏空、洗錢等不實傳聞,再度躍上媒體。新華泰富法律顧問魏憶龍律師表示,盼相關單位重視,新華泰富恐遭禿鷹式襲擊。(圖/劉耿豪攝)新華泰富7日緊急發布重訊強調,純屬惡意捏造、與事實不符,且與本公司所屬子公司芝蔴街之業務及運作無任何關聯,請各界勿受誤導;已嚴重損害本公司及子公司聲譽與股東權益,對此本公司已委請律師蒐證,並將提起告訴,追究相關人等之刑事與民事責任,以捍衛公司聲譽與股東之權益,依法嚴懲、絕不寬貸。CTWANT採訪到新華泰富的法律顧問、大成台灣法律事務所魏憶龍律師,一一還原真相,首先就媒體報導指稱4月21日「董事查帳驚見6惡煞嗆聲」,魏憶龍拿出當天位在長春路上新華泰富總部的大樓錄影,還原當天實況,一群穿著有白衣、藍衣與橘紅色衣,約莫十多人突然上門要找人,「他們既非受公司邀請,亦非為公司事務而來,而是前來尋找已遭法院禁止行使股東權利的法人董事代表鄭翔仁,處理個人私下糾紛,與新華泰富無關。」魏憶龍律師指出,當日鄭翔仁、曾心潔、一名自稱為律師及數名身分不明之人士一同前往新華泰富公司。該自稱律師者表示鄭翔仁為新華泰富董事長,隨後要求領取公司印鑑章,及求要相關公司文件。後續新華泰富公司要求對方提出相關身分證明之正式文件,至今對方並未提出任何有效證明。針對市場派指控「投資人竟為中共黨員」的說法,魏憶龍律師則出示一份早在民國107年新華泰富公司與櫃買中心往來的官方文件,澄清當時有一位韓姓股東,透過複委託專戶進行財務性質的投資,該名股東從未涉入公司經營,亦無任參與董事會或股東會決策之權限。他強調,新華泰富是一間公開發行的上櫃公司,投資人及外資在市場中本就擁有合法自由買賣股票的權利,且此事早已由主管機關調查釐清,魏律師表示本次指控屬於舊聞重炒。對於此類翻舊帳、借題發揮的抹紅操作,魏律師坦言已屢次說明,無奈仍被刻意放大解讀,當作抹黑抹紅之手段。根據CTWANT調查,新華泰富的股東「新華國泰投資」、「君怡泰富投資」共持有公司股權約8%,這兩家公司原由何氏父子擁有,去年10月何家將這二家公司以約2.4億元售予郭明昌,迄今因進行變更登記後郭僅支付部分款項,何家已向法院對郭明昌及這二家公司提起訴訟並對其代表人聲請假處分定暫禁止行使股東權利。『新華國泰投資』與『君怡泰富投資』原在新華泰富董事會中各持有一席董事職位。於兩家公司完成變更登記後,『新華國泰投資』改派曾心潔擔任法人董事代表;『君怡泰富投資』則並未另行改派代表人。其後,公司接獲法院裁定通知,前述兩家法人及其代表人郭明昌、鄭翔仁、劉守禮皆遭定暫禁止行使股東權利。更罕見的是,後續竟出現新華泰富的李姓董事長,也被其所屬法人『君怡泰富投資』聲請並裁定暫時停止行使董事長職權,導致公司陷入董事長與法人董事均無法行使權限的市場怪象。值得注意的是,5月7日共十人參選的董事名單上,有一家新面孔「和創國際開發」,其董事鄒飛洋,同為「珊嘉杉開發」董事,由蘇惠珍家族所投資,蘇惠珍由高雄縣議員起家,90年代活躍於政商圈,後來經商,回高雄推動新瑞都開發案,卻成了台灣司法史上著名的土地掏空案。魏憶龍律師表示,過去曾看過在資本市場上,「以小博大」「空手套白狼」的類似傳統禿鷹襲擊正派公司手法,就是發起連環爆的司法戰、媒體戰、心理戰,用假消息抹黑抹紅潑糞,而損及公司信譽、股東與客戶的信心,這根本非公司治理應見之行徑。根據調查,郭明昌過去曾接手過遊戲公司「數碼戲胞」,對外聲稱投入高達1.2億而在短短數月之後就爆發財務危機,欠發員工薪資、裁員等,公司最終走向破產清算。郭在介入新華泰富之後,曾向公司提出綠能、水利等投資案,但皆未被公司同意。至於有小股東跟記者說,他們也在高度關切擔憂新華泰富股價疑遭炒作,因為在台北地檢署今年3月指揮調查局北機站,發動搜索約談股市作手李明朗與女友洪秀惠,涉嫌以連續高買、低賣、相對成交等手法,炒作上櫃公司力肯(1570)、新華泰富(5481)股價,在短短8個月內,不法獲利高達1.3億元,兩人後各以300萬元、200萬元交保。整場經營權爭奪戰走向白熱化,不難看出,上述市場派人士之操作與過往市場出現的「類似禿鷹式手法」頗為神似。透過開頭的股權移轉、頻繁司法程序與媒體輿論效應,逐步對公司治理結構造成實質干擾,甚至影響經營決策的穩定性。對於手中握有股票的數萬名中小股東而言,此刻的關鍵,不只是誰將主導董事會,而是資本市場是否具備足夠制度韌性,能抵禦此類操作對企業營運與治理秩序所帶來的衝擊。這場攻防最終將如何收場,或許將成為台灣企業經營環境與資本市場信任機制的一次壓力測試。

果磊葉天濃:市值管理成資本市場新顯學
截至2024年底台灣共計1018家上市企業,825家上櫃企業,根據調查,近半數以上的的上市櫃公司在2024年整年都未能獲得券商產業分析報告的覆蓋或媒體的採訪關注,因而錯失了提升市場能見度的良機,甚至陷入資本市場對其投資交易活動與關注度減少,加劇市值下滑的惡性循環。近幾年在幕後參與國內多次知名上市櫃企業股權、經營權爭奪戰、國際仲裁案和經營市值管理的果磊行銷總經理葉天濃指出,企業若是長期對投資者的聲音和輿論導向缺乏足夠的敏感性,將會導致突如其來面對輿論微妙變化或市場派股權挑戰時反應遲鈍。因此,包括「講故事、立人設」的公關戰略,用長期主義塑造資本市場品牌,並搭配股權思維運作的整套「市值管理」成為新的顯學。果磊行銷總經理葉天濃(圖/報系資料照)很多上市櫃企業誤以為上市即終點,只需專注業務,認為「To B企業不需要做公關」,包括公司治理與危機公關等議題,往往是面臨市場派股權挑戰時,才驚醒匆促應對。葉天濃指出,企業的估值是故事與數字的綜合體現。這裡的「故事」代表企業長期在投資人閱聽習慣中累積出的人設、願景、戰略和成長潛力,尤其是在企業的初創期和成長期,故事將是市場價值的主要驅動力。尤其當一家公司的業績增長平平,品牌故事不突出、沒印象時,市值往往更容易受市場波動影響,導致市值與公司實際價值脫節。企業上市櫃後,品牌就不單只是產品跟訂單業績,市場上流通的股票同樣承載品牌的力量。即便是台灣是To B代工王國,但台灣護國神山群的龍頭企業們無不在平時就戮力經營「資本市場品牌」,在資本市場追求品牌溢價。通常資本市場喜歡保持增長、財務穩健,又會適度講故事的公司;但公司不可能一直保持增長,藉由固定的財報發布或產業大事件切入,說潛力、說戰略、說佈局、說商業模式,尤其是主攻新經濟的企業,還能藉由主動傳播做市場教育。他同時也點出另一個上市櫃企業的問題是欠缺對內進行股權結構調整與優化,和對外併購擴張的「股權思維」。資本運作不僅限於現增、股份回購、股權激勵等手段,在調整市值與市盈率影響市場信心的同時,也讓股權多元化,成為吸引資本關注的策略。諷刺的是,許多上市公司盡管身處資本市場,卻長期置身資本運作之外。另外,隨4月新新併獲准成為國內首宗合意金金併案例,也激勵不少金控啟動金金併、公公併的「金控2.0」整併計畫。近幾年金融圈上演過多次併購與搶親戲碼,金控集團間集結股權、媒體輿論操盤手與律師團的艦隊級作戰,但為何近年就單單只有新新併成功?葉天濃提出他的觀點認為,主管機關向來不樂見金融市場秩序被金控間砲火四射的併購、搶親所擾亂,不論競爭者們之間或是與主管機關之間,缺乏的是「遞橄欖枝」、「協調雙贏」的角色,emissary與lobbying有機會成為國內公關產業的新藍海。總結來說,市值管理牽涉資本市場品牌的維護與優化,涵蓋了法定資訊的透明公開、主動披露的積極策略、與投資者緊密互動,以及精心策劃的媒介戰略,具備靈活性與準確度才能激發市場共鳴。

曹興誠送件大罷免提案書 蔡正元批:台奸化身民進黨新貴
聯電前董事長曹興誠昨(3日)在開工日,與公民團體將第一波18位藍營立委的罷免提議書送至中選會。前立委蔡正元發文痛批,曹興誠當初第一次搞「罷免」,就是罷掉聯電董事長張忠謀、自己取而代之,後來違法到大陸投資半導體,就是民進黨口中的「標準台奸」,如今跑回台灣搖身一變成為民進黨的新貴,蔡更大罵,「民進黨找曹興誠這種爛咖搞大罷免,實在太丟台灣人的臉。」蔡正元質疑說,民進黨當家鬧事搞大罷免潮,結果出頭送件要搞大罷免的人竟然是曹興誠,「民進黨到底拿了曹興誠多少錢?曹興誠是什麼爛咖?民進黨當然假裝不知道,反正有奶就是娘不就是民進黨的本性嗎?」蔡正元在臉書撰文指出,要替大家及民進黨回憶一下曹興誠的德行。當年蔣經國、李國鼎、孫運璿很有眼光,很早就決定要發展半導體產業,選了一票工研院的人去美國學半導體,其中就有曹興誠。蔣、李、孫三人先以工研院爲基礎,興辦「聯電」做爲台灣半導體的起點,找來張忠謀當董事長,給曹興誠當總經理。蔡正元說,後來蔣李孫三人接受美國顧問建議,發展半導體晶圓代工廠、也就是「台積電」,仍找張忠謀當董事長。結果曹興誠藉著聯電股票上市,自己賺了第一桶很大的金,卻結合市場派股東,藉口聯電賺錢、台積電賠錢,張忠謀當兩家公司董事長會帶衰聯電,在聯電董事會發動突襲,罷免張忠謀的聯電董事長職務,曹興誠就自己當起聯電董事長,結果曹興誠人生第一次大罷免,就是罷免張忠謀。蔡正元表示,多年過去,張忠謀臥薪嘗膽,在蔣李孫等人庇護下,把台積電經營成世界第一,股價也把聯電甩得老遠。曹興誠心有不甘想去大陸發展,在違法的情況下跑去大陸投資半導體,後來分贓不均跟大陸人吵架,弄得鼻青臉腫,也讓聯電苦不堪言。說句不客氣的話,違法到大陸投資半導體的曹興誠,就是民進黨口中的「標準台奸」。蔡正元還提到,2004年曹興誠為了處理大陸投資糾紛,還在台灣各大報紙頭版大登廣告,呼籲台灣人要支持「一國兩制,兩岸統一」,討好大陸的共產黨,當時的陳水扁還指著曹興誠罵,「你這種台奸,媽祖都不會原諒」。此外,曹興誠還在大陸買了很多古董,再透過香港出售賺一大筆「中國錢」,後來為了稅的問題,還放棄中華民國國籍和台灣戶籍,把人和錢都移去新加坡。蔡正元痛批,曹興誠最近不耐寂寞跑回台灣,搖身一變成為大台獨、變成大黑熊、更成為民進黨的新貴,民進黨找曹興誠這種爛咖搞大罷免,實在太丟台灣人的臉。

通膨降溫!美7月CPI年增2.9% 9月降息機率大增
美國勞工部14日公布,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2.9%,大致符合市場預期。數據表明,美國的通膨趨勢與近期各界對通膨降溫的預測保持一致,也未動搖市場對聯準會9月可能降息至少1碼的高度預期,14日美股開在平盤附近。投資人開始將注意力轉向下周的全球央行大會。儘管會議議程尚未公布,但預計聯準會主席鮑爾將發表演說,並針對聯準會9月政策動向提供更多線索。美國7月CPI較去年同期上升2.9%,略低於前值與預期值3%。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為較去年上升3.2%,符合預期的3.2%,但較6月的3.3%增幅略低。13日公布的另一通膨指標7月生產者價格指數(PPI)月增0.1%、年增2.2%,皆低於市場預期。由於7月PPI降溫,透露通膨壓力減弱,等於提前為降息暖身,帶動美股四大指數13日全面收高,台股14日在權值股台積電、廣達領軍下,盤中勁揚逾358點,最高達2萬2155點,終場上漲230點、收在2萬2027點,指數站上2萬2大關。新台幣對美元盤中狂飆超過2角,終場勁揚1.66角,收32.304元,寫下逾2個月新高紀錄。分析稱,由於借貸成本上升抑制需求,CPI年增已經顯著放緩。相比去年6月高達9.1%的峰值,當前通膨顯然有所緩解,正逐步接近聯準會訂定的2%目標。雖通膨放緩,但經濟學界普遍認為,若勞動市場未出現顯著惡化,聯準會大幅降息的可能性較低。不過投資人對降息的期待依然堅定,芝商所Fed Watch工具的降息機率已升至100%。亞特蘭大聯準銀行總裁波士蒂克(Raphael Bostic)13日表示,聯準會降息時機已經近在眼前,而美國經濟暫無衰退徵兆。他希望聯準會取得更多正面數據、會有絕對確定的依據後再開始降息,因為如果降息後又被迫升息,恐怕釀成一大慘劇。波士蒂克承認他對近期通膨數據深感欣慰,但最近就業數據弱於預期,引發大眾質疑聯準會是否拖延太久才降息。他表示自己確實憂心失業率,但他解釋失業率上升主要來自勞動力供應增加,而非需求下降,不屬於負面現象。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表示,7月CPI距離聯準會2%的目標仍有一段距離,顯現當前通膨仍有一定壓力,不過9月仍會降息,以預防系統性風險的發生,雖然美國8月製造業PMI為49.5、跌入50榮枯線之下,但服務業PMI卻快速擴張,56為逾2年新高,而失業率4.3%仍在可控範圍,推估9月降息1碼機率最高,也最為合理。美國市場派則押注,喊出聯準會9月降息2碼的訊息,邱達生認為,「根本是好事之徒在攪局」,雖然通膨仍高,但已朝2%目標邁進,失業率與過去兩位數相比還有很大差距,聯準會若真的降息2碼,等於昭告天下美國經濟面臨嚴重衰退的大風險。

中福董事改選混戰前智財法院說重話了 大股東可行使表決權
老牌紡織廠中福國際(1435)經營權大戰正式開打!原本中福公司向創辦家族、大股東黃立中可控的福興投資提出聲請,禁止其在6月15日股東會行使逾10%股份的表決權暨選舉權之案,今天(12日)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民事裁定宣布駁回,意指黃家勝訴,可順利行使股東行動主義,將以可控逾三成股權,競逐七席董事席次。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於2021年7月1日正式上路。(圖/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提供)對此,CTWANT記者採訪到黃立中,他說,「尊重、感謝司法裁定結果,股東會開會當天,他必定會出席,盡力維護中福公司跟股東權益。」依公開資訊統計,中福創辦人家族黃立中本人握有11.74%中福股份,其擔任負責人的中福整合行銷(簡稱中整)與福興投資分別持有9.87%、10.32%之中福股份,總計在中福占比近三分之一股權、約31.93%;而現有公司經營團隊則對外聲稱握有過半數股份。2021年8月,中福召開股東會全面改選七席董事(四席一般董事、三席獨立董事),原本黃立中一方取得三席一般董事、兩席獨立董事共五席,市場派取得各一席董事及獨立董事,黃立中仍掌握經營權。但在隔年(2022年)8月,市場派以獨董高榮志召集股東臨時會,包含翁弘林為首的力大資本,聯合徐佇美、陸榮木、陳建等,解任黃立中等三席董事,同日並辦董事補選,黃立中則取得一席;但因主管機關及投保中心均認為補選程序有瑕疵,最終法院判決補選新董事選舉無效。自此,中福創辦家族、前董事長黃立中則失去公司經營權;中福公司則延宕至今長達近二年未再補選,造成三席董事懸缺,成為上市櫃公司中一大奇特詭異情景,目前中福董事長為陳建。今年中福將在6月15日召開股東會並全面改選七席董事,雙方兩陣營皆足額提名,黃立中也列為董事候選名單中。中福現有經營團隊則於5月22日向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聲請,禁止黃立中對可控的福興投資所持有中福9.87%股份於股東會當天表決權暨選舉權,該案於5月30日開庭,6月12日宣布駁回中福聲請。審理法官認為,若准許中福公司的聲請,等同於讓福興投資在股東會喪失可行使的表決權與選舉權,損及股東積極參與公司之權益,且有礙提升公司治理效益而受有難以回復之損害。再者,就中福公司主張一旦福興投資可在股東會中行使選舉權,黃立中一方將多增加約2席董事,將造成後續中福公司對該案訴訟進行等阻礙,法官在裁定書中提到,中福公司並未就此提出相關證據,無法採信等,裁定本件聲請為無理由予以駁回。

中福董事選戰開打法律戰 大股東黃家握逾1/3股權將成關鍵
逾50多年歷史的老牌紡織廠中福國際(1435)將於6月15日召開股東會,將全面改選董事,據媒體報導,現任中福董事長陳建與會計幹部28日突然遭受調查局約談,今天(30日)下午則就一訴訟案於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開庭,種種煙硝味顯示股東大戰已提前開打。中福曾在一年內兩度被迫暫停交易,2023年擺脫下市危機,股價從2023年9月中的31.75元,一路漲到今年一月初的56.5元,昨天收盤為48元,成交量6張。CTWANT調查,30日開庭之案為中福公司向大股東黃立中及旗下的中福整合行銷(簡稱中整)與福興投資共兩家公司提出聲請,要求法院禁止其出席6月15日的中福股東會並行使表決權暨選舉權。依公開資訊統計,中福創辦人家族黃立中本人握有11.74%中福股份,其擔任負責人的中整公司與福興投資分別持有9.87%、10.32%之中福股份,總計在中福占比近三分之一股權。由於中福因坐擁位於中壢工業區,估值達50億的兩萬坪土地,帳上並擁有數億現金且零負債,而被市場看作為一支熱門的「土地資產股」,再觀察中福公司一年多來從財報爭議到大打法律戰,外界熱議焦點恐是對焦在這50億土地資產的處份權,法官的判決將成左右中福股東權益的關鍵。根據公司法,若現任經營團隊意欲處分土地等重大資產,或是讓公司終止上市,必須先掌握超過三分之二的股權。也就是說,當前只要黃立中不同意,這兩件事就不會發生。中福公司2023年7月提出禁止中福整合行銷就福興投資握有之2,536萬1,397股股票為買賣、移轉、設定質權及其他一切處分行為之假處分,已獲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民事裁定;接著即是30日開庭的聲請禁止案。三年前,由於中福股價長期低迷,以翁弘林為首的力大資本,聯合徐佇美、陸榮木、陳建、高榮志等市場派,以股東行動主義為號召,取得過半股權,成功踢下原董事長黃立中,成為中福新經營團隊。中福股東自救會表示,原本期盼新團隊進駐之後能帶來新的營收契機,刺激股價與市值成長,沒想到迎來的卻是一年內將近300天無法交易的下市惡夢,月營收更從上千萬驟降到幾十萬。最後在小股東成立自救會大力奔走,以及主管機關強力監管下,才恢復交易。據了解,中福下市危機原因為具有會計背景的總經理陸榮木聲稱,中福持有49%股份的福興公司所繳交之財報有會計師保留意見,無法認列其價值,導致母公司中福無法編列財報,進而遭主管機關勒令停止交易,前後將近一年。中福經營團隊在暫停交易期間連換三家會計事務所,都用同樣的理由,指控福興公司未繳交其所認可的財報才導致公司面臨下市危機,不過,很弔詭的地方是,最後中福恢復交易時,福興繳交的財報與先前無異。中福股東強烈質疑,一旦中福下市,那麼公司是否即可自行處分50億土地資產?等於是犧牲上萬股東權益,不符合股東行動主義的意義。而中福的公司治理也有違法之虞。根據公司法第201條,上市公司董事缺額達三分之一時,董事會應於六十日內召開股東臨時會補選之。如今,七席董事中有三席董事懸缺超過一年半,至今仍未補選,讓許多小股東也難召開股東臨時會依法選舉,主要是新經營團隊掌握過半股權,在公司經營權上佔有優勢,至今仍拒絕補選,明顯漠視法令。經營團隊之所以如此有恃無恐,正是因為掌握過半股權,看準少數股東無法召開臨時會,現任董事成員又都由原本團隊所掌握。即便公司屢爆爭議,營收急遽衰退,公司治理違反法規,團隊無心經營,也不用擔心會失掉經營權。據了解,針對六月十五日即將召開的股東會,陳建、翁弘林等人多次對外宣稱他們掌握過半股數,不會有問題;然而,若無法藉由訴訟抑制黃立中及其他股東可運用的股權影響力,讓中福下市進而私自處分土地資產的想法將無法成真。因此,新經營團隊過去一年來花費數百萬元打法律戰,今年年初提出禁止中福整合行銷就福興投資握有之2,536萬1,397股股票為買賣、移轉、設定質權及其他一切處分行為之假處分,已獲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民事裁定;下一步就是30日下午召開的聲請禁止案。綜觀中福現任經營團隊的手法,從運用財報爭議到現在大打法律戰,目的都是瞄準50億土地資產的處份權,法官的判決將成左右中福股東權益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