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肉
」 大腸癌 息肉 癌症 胃食道逆流 血便林美秀結婚10年 甜曝與小14歲尪「愛的結晶」
林美秀、阿松今(9日)出席《全家有智慧7》開播記者會,林美秀2014年與小14歲攝影師張熙明結婚,積極拚生子多年無果,林美秀笑喊,她這個年紀如果還懷孕會上新聞,但她直言自己雖然跟老公沒有生小孩,不過兩人已有「愛的結晶」。林美秀雖未生子,但和老公擁有「愛的結晶」。(圖/趙文彬攝)林美秀趁記者會幫自己打歌,「台語真的很美,我想讓更多人聽到,特別找了謝銘祐老師我寫歌,出了專輯《LADY PUM PUM》,我所有的MV都是我老公拍的,所以我們愛的結晶就是這張唱片。」《全家有智慧》歷經5年,迎來第7季,林美秀和阿松建立好交情,她說:「我之前得新冠肺炎時,阿松也特別來送中藥,雖然是離得遠遠的交貨,但我很感動,這比什麼都珍貴。」她先前開刀割除子宮息肉,術後卻流血長達一個月,確診後天血友病,好在連續打針五天有所好轉。被問會不會降低工作量?她說:「很想,但沒有辦法,很多是之前就定的工作,該還的還是要還,我私下會好好休息,早睡和均衡飲食,以前凌晨兩點多才想睡,現在11點就不行了。」為了避免老公擔心,她會自律且報告行程。
52歲女無症狀竟罹胃癌二期 達文西手術1周出院
一名52歲女性經健檢發現胃潰瘍和息肉,透過切片病理檢查,發現是胃癌第二期,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一般外科李博彰醫師,電腦斷層顯示,病患在幽門前端處,腫瘤約3公分,經醫病溝通,執行達文西手術切除,約一個禮拜之後出院,目前持續回門診追蹤。李博彰醫師表示,腹腔鏡手術呈現3D影像,達文西手術是放大3D影像,對醫師來說,視野更清楚,血管淋巴也看得更清晰,尤其,達文西器械進到腹腔之後,多角度旋轉方式,讓醫師更容易操作,對病患來說,達文西機器手臂不會拉扯到病患的肌肉或皮膚,傷口小,流血少,疼痛指數少很多,住院天數大概五天到七天,視病人胃蠕動狀況出院。目前該項達文西手術已納入健保,降低病人負擔,也讓病患多一種選擇,也多了安全。李博彰醫師提醒,胃癌手術後,要特別注意飲食,醫師會和營養師搭配,讓病患循序漸進,從水、輕流質、流質,或是軟的食物慢慢進食,當胃蠕動較為正常後,大概1-2個月可以恢復比較正常飲食。李博彰醫師強調,胃癌一般表現出如同胃潰瘍或胃炎的症狀,因此,建議定期健檢或有上腹痛時儘早就醫揪出病症,等到有明顯阻塞或出血症狀出現時,可能都中晚期了。初期胃癌也可能會有疼痛,或是消化道出血問題,發現病症儘快就醫,進一步檢查治療,預後和治療效果也會比較好。李博彰醫師提醒要預防胃癌,首先,飲食儘量低鹽低油,少吃醃漬和油炸食物,多吃新鮮蔬果,避免菸酒,保持良好的睡眠和運動習慣。另外,有胃癌家族史,建議定期做幽門螺旋桿菌檢查,因為根據流行病學研究,高達90%的胃癌歸咎於幽門桿菌感染,根除幽門桿菌,可大幅降低胃癌的發生。最後,定期健檢很重要,這名病患就是透過健檢揪出胃癌,因此能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健檢驚見胃潰瘍、息肉!一檢查「胃癌第二期」 初期可能症狀曝光
一名約52歲女性,經健檢發現胃潰瘍和息肉,透過切片病理檢查,發現是胃癌第二期。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外科醫師李博彰透露,電腦斷層顯示,病患在幽門前端處,腫瘤約3公分,經醫病溝通,執行達文西手術切除,約一個禮拜之後出院,目前持續回門診追蹤。李博彰表示,腹腔鏡手術呈現3D影像,達文西手術是放大3D影像,對醫師來說,視野更清楚,同時,器官血管淋巴看得更清晰,尤其,達文西器械進到腹腔之後,多角度旋轉方式,讓醫師更容易操作,對病患來說,達文西機器手臂不會拉扯到病患的肌肉或皮膚,傷口小,流血少,疼痛指數少很多,住院天數大概5天到7天,視病人胃蠕動狀況出院,目前該項達文西手術已納入健保,降低病人負擔,也讓病患多一種選擇,也多了安全。李博彰提醒,胃癌手術後,要特別注意飲食,醫師會和營養師搭配,讓病患循序漸進,從水、輕流質、流質,或是軟的食物慢慢進食,當胃蠕動較為正常後,大概1-2個月可以恢復比較正常飲食。李博彰強調,胃癌一般表現出如同胃潰瘍或胃炎的症狀,因此,建議定期健檢或有上腹痛時儘早就醫揪出病症,等到有明顯阻塞或出血症狀出現時,可能都中晚期了;初期胃癌也可能會有疼痛,或是消化道出血問題,發現病症儘快就醫,進一步檢查治療,預後和治療效果也會比較好。李博彰指出,要預防胃癌,首先,飲食儘量低鹽低油,少吃醃漬和油炸食物,多吃新鮮蔬果,避免菸酒,保持良好的睡眠和運動習慣;另外,有胃癌家族史,建議定期做幽門螺旋桿菌檢查,因為根據流行病學研究,高達90%的胃癌歸咎於幽門桿菌感染,根除幽門桿菌,可大幅降低胃癌的發生,最後,定期健檢很重要,這名病患就是透過健檢揪出胃癌,因此能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老翁旅遊返國發現「小腿長出息肉」 就醫才知吸血蜱蟲跟回台
日前,高雄一名60多歲老翁赴日旅遊數日,結束旅程前發現左小腿長出一塊小息肉,返抵國門後,該處偶有痛感,因此就醫。醫師告知這顆「息肉」其實是吸血蜱蟲,當場移除並使以抗生素治療,終於痊癒。據《壹蘋新聞網》報導,博田國際醫院皮膚科醫生郭怡彣日前接獲一名老翁求診,表示赴日旅遊後發現左小腿長出一塊小息肉,但患部皮膚出現刺痛感,因此回台隔日趕緊就醫。郭醫師檢查後發現,該塊「息肉」其實是吸血蜱蟲,立即以鑷子移除蟲體,並開立外用抗生素,數日後老翁回診,傷口已癒合康復。郭怡彣指出,蜱蟲俗稱壁蝨、扁蝨、黑腳蝨、草耙子,為八隻腳的節肢動物,主要棲息於草地、農田、森林等野外環境中,靠吸食血液維生,鳥類、囓齒類與大型哺乳動物(包括:貓狗、人類)都是蜱蟲的主要吸食對象。蜱蟲在人體最常叮咬的部位是皮膚較薄的皺褶處,如腋下、胯下、頸部耳後、乳房下緣、大腿內側、會陰部等,除了人體直接接觸蜱蟲外,也可能由飼養的寵物攜帶而間接吸附皮膚。體型只有米粒大小的蜱蟲一旦接觸到宿主身體,就會用布滿鋸齒狀倒鉤的口器插入皮膚,同時分泌含有麻醉物質的唾液,減低吸食對象的疼痛感,並增加吸血成功率。另外,蜱蟲吸飽血液後,身體會膨脹,猶如一顆小息肉。值得注意的是,受到蜱蟲叮咬一段時間後,局部皮膚會出現紅腫發炎的症狀,甚至在吸血過程中傳染細菌病毒給人類,例如萊姆病 (Lyme disease)、Q熱 (Q fever)、兔熱病(Tularemia)等,因此即便移除蟲體,仍必須追蹤有無得到蜱蟲傳染性疾病。郭怡彣提醒,夏季氣候炎熱,病媒蚊蟲特別活耀,民眾於野外活動時,建議穿著長褲長袖,儘量不要進入草叢地帶長時間坐臥。返家後也應儘快沐浴,仔細檢查身體皺褶處是否遭蜱蟲叮咬吸附,衣物也必須清洗與高溫烘烤;家中寵物也應定期檢查是否遭蜱蟲吸附。此外倘若發現遭蜱蟲叮咬,數週內若出現發燒、畏寒、疲倦、頭痛、肌肉痠痛與關節痛等症狀,須盡速就醫。
立秋明天到…逢鬼月遇「3個逆」衝突超多 命理師示警:安全第一
明(7日)將迎來24節氣中的「立秋」,也代表炎熱的夏天即將進入尾聲。命理師特別提醒,秋天第1個節氣到來,加上農曆7月,會遇到3個「逆」,不論是工作、家人、感情等,都容易發生衝突,身體健康也可能出狀況,要小心因應,隨時保持警覺。據《中時新聞網》報導,國際天星風水命理專家邱彥龍分析,今年立秋在8月7日至8月22日,期間會遇到3個逆,包括「土逆」刑火星與木星、「水逆」刑天王星和「土逆」冲金星。1.「土逆」刑火星與木星不論在家人問題上、工作上或與同事之間存在某種壓力,容易因為彼此無法配合而暴怒,另外,累積已久的身體問題也會爆發。2.「水逆」刑天王星容易因為對方沒信用或毀約而讓原先的步調被打亂,又因溝通不良間接影響到事業與錢財,切記勿逞口舌之快或顧及面子問題而造成一連串的事件與紛擾。3.「土逆」冲金星感情容易分手、離婚、拆夥或破財;工作上會有離職或被解雇的狀況。另外,太陽刑天王星,經濟跟企業容易受到重大損失,全球黑天鵝持續不斷到來,千萬要事先做好應變方案,還要慎防陸海空嚴重交通意外、水災、火災,至於感情業障則能避就避,將自己的生活步調放慢、安全第一。立秋期間會遇到3個「逆」。(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邱彥龍指出,立秋這段期間,只挑選那些能讓自己放鬆,心情愉快的活動參與,就可以保持正能量,遠離破事。另外,身體方面要注意婦科肌瘤、痛風、結石、骨刺、癌症、腫瘤、憂鬱、恐慌症、中毒、食安問題、肝臟疾病、心肌梗塞、感冒、新冠疫情、過敏、中暑、肺結節、腸胃息肉、穿孔、黴菌感染、筋骨痠痛等,意外方面要注意交通安全,小心從樓梯滑倒或高處掉落。好消息是,立秋期間太陽、火星跟木星最旺,有利於行政機關、擁有權力者、黃金商、大企業家、藝人、名人、軍警消防、軍工、化學、中西醫、藥業、醫美、律師法官、宗教命理、社會福利業、銀行保險、金融證券業、橡膠、纖維、印染業等等。邱彥龍並點名6個星座,包含獅子、雙子、水瓶、金牛、雙魚、射手,雖然吉凶參半,但只要懂得改變現狀,就可以擺脫舊有問題綑綁,儘量放鬆心情保持愉悅,喜歡什麼就去參與,有問題就解決,就會發現萬事皆好事。◎民俗說法,僅供參考。
工作狂下班天天吃宵夜!一檢查腸道內壁「40顆息肉」 醫傻了:才30多歲
大陸一名王姓男子加班後經常吃宵夜,由於擔心身體出狀況,因此去做檢查,結果發現竟有40顆息肉。醫生提醒,雖然增生性息肉在大多數情況下並不會引起明顯症狀,通常也不會「變壞」,但數年後,部分增生性息肉也會有發展成腺瘤的可能,走上癌症的道路,因此還是要特別注意。根據陸媒《福建衛生報》報導,35歲王男是工作狂,幾乎每天都加班,而下班後免不了一頓宵夜犒賞自己,常吃燒烤、啤酒;由於他擔心這樣的作息會讓身體出狀況,因此決定去杭州市臨平區中醫院做腸鏡檢查,結果發現40顆息肉。醫生邊處理邊搖頭,「30多歲,怎麼長這麼多?」醫生透露,王男的腸道內壁上附著大大小小40顆息肉,處理了一個多小時才摘除乾淨,所幸經過檢查,都是腸道內壁上的良性生長物。醫生表示,雖然增生性息肉在大多數情況下並不會引起明顯症狀,通常也不會「變壞」,但數年後,部分增生性息肉也會有發展成腺瘤的可能,走上癌症的道路,所以長過增生性息肉後,要多多關愛你的腸道,遵照醫囑,定期腸道檢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醫生也提到,腸息肉可分為非腺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兩種,其中,95%以上的大腸癌是由腺瘤性息肉發展而來,腺瘤性息肉是公認的癌前病變,容易惡性化,它們可具體分為絨毛狀腺瘤、管狀腺瘤、混合性腺瘤,絨毛狀腺瘤的更變程度最高,發展最快,因此,發現腺瘤性息肉都要儘早切除。
愛犬行為異常…竟是聞到癌症 2寶爸切除半邊臉「7年後現況曝」
狗狗的嗅覺敏銳,除了擔任緝毒犬的角色,還可能聞出癌症。英國有一名男子,罹患了第4期癌症,由於愛犬的不尋常舉動,讓他決定就醫檢查,結果發現自己若不治療,「只剩幾周生命」,但他幸運獲得了重生的機會。據《太陽報》報導,65歲的馬克(MarkAllen)是一間顧問公司的執行長,也是2個孩子的爸爸,愛犬在他檢查出癌症前表現異常,「牠的行為很奇怪,緊貼著我的腿,表現出以前沒做過的親密舉動」,但他不以為意,直到1年後身體出現毛病,「由於息肉,右鼻孔無法呼吸」,這才決定去看醫生。愛犬在馬克檢查出癌症前表現異常。(圖/翻攝自太陽報)馬克被診斷出侵襲性腫瘤「頭頸癌」,而且已經發展到第4期,假如不動手術,在幾周內就會死亡。2017年11月他在手術台度過10個多小時,切除腫瘤和右半邊臉,用骨盆骨、鈦板以及其他組織重建,同時也將眼窩、頸部右測的淋巴節和唾液腺切除,防止癌症擴散。手術完成後,馬克進行術後護理,接受放射治療,他失去所有的味覺,因此吃飯就只是為了活著,當時的愛犬在2019年去世,「幸運的是,7年過去了,我仍然在這裡講述這個故事」。馬克呼籲不要忽視症狀,如果有不對勁,就去尋求協助,「對很多人來說,這是希望和生活,但也是現實,你永遠不會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生,進而改變你的生活」。
大便顏色可了解腸胃道疾病 出現這4顏色是「警訊」!快自我檢視
大便不只是身體排泄出來的廢物,從糞便的顏色中其實也可以推敲出可能的消化道疾病。正常的糞便顏色為何?哪些糞便顏色又是身體的警訊呢?光田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陳俊欽一一說明。民眾在大號時也不妨觀察一下,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為什麼大便會是黃棕色? 醫:與「膽汁」有關一般正常大便的顏色會呈現黃棕色、咖啡色,陳俊欽主任表示,這主要是因為「膽汁」,剛從肝臟製造出來的新鮮膽汁為黃棕色,之後會進入膽囊儲存,存積一段時間後會慢慢轉為綠色,最後經由膽管進入十二指腸、小腸,幫助消化分解脂肪。但並不是所有膽汁最後都會進入大腸隨著糞便排出。陳俊欽主任指出,約有90%的膽汁會從小腸末端再吸收回肝臟,僅有10%的膽汁會進入大腸和未消化的食物混合,當食物顏色和這些黃棕色或帶點淺綠色的膽汁混在一起時,就會使糞便以黃棕色、咖啡色的顏色呈現。大便顏色會受飲食影響 4顏色可能是身體警訊由此可知,糞便其實有可能會因為吃下的食物、藥物等影響而有不同的顏色,如:使用鐵劑或吃大量黑芝麻、內臟/豬血湯等,可能會解出黑便;吃紅色火龍果,可能會解出鮮紅色的糞便。不過,陳俊欽主任表示,如果排除食物、藥物等因素,大便呈現以下顏色時,就有可能是「疾病」,需要進一步檢查:深綠色、墨綠色大便:大便顏色越綠,代表膽汁濃度越高,這可能是小腸出問題,使得膽汁再吸收的量少、進入大腸的量高,如果又拉肚子伴隨右下腹疼痛,那腸發炎、腫瘤等都是可能的疾病,而最常見的原因就是「急性腸胃炎」,當小腸發炎時無法進行再吸收,就會使大便呈現深綠色、墨綠色。灰白便:與深綠色、墨綠色大便正好相反,大便呈現灰白色代表糞便中沒有膽汁,可能是通道阻塞導致膽汁無法進入十二指腸。如果有眼睛變黃、皮膚變黃、茶色尿等症狀,就是「阻塞性黃疸」,大多數都是因為「胰臟癌」、「膽管癌」所致,少數是因為「總膽管結石」造成阻塞性黃疸產生灰白便。黑便:大便如瀝青、柏油便,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食道、胃、十二指腸出血都有可能使大便顏色變成黑色。主要是因為血液中的紅血球若遭到胃酸破壞,會釋放出鐵質,高濃度的鐵就會使大便呈現黑色。鮮紅便:若解出大便為鮮紅色,則有可能是「下消化道出血」。除顏色外也要注意「這些」 及早發現大腸癌風險除了顏色之外,陳俊欽主任提醒,如果排便習慣改變、粗細/形狀改變、頻率改變、有裡急後重或解不乾淨的感覺等,很有可能是大腸癌的警訊,民眾應該要放在心上,及早就醫檢查,若早期發現大腸癌的前驅「大腸息肉」並進行切除,將可避免大腸癌風險。而現在,國健署也有提供50-74歲民眾公費大腸癌篩檢服務,每2年可進行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民眾可善加利用。另外陳俊欽主任也建議,年滿50歲的民眾應接受1次標準化大腸鏡檢查,平時也應多吃蔬菜水果、新鮮食材,避免高油脂類、西化飲食等,對腸道健康、預防保健才能更有幫助。
突然消瘦、臉色變黃…他一查膽囊癌「半年就離世」 醫示警「這情況」快開刀
有位50歲男子在出國前被診斷出有0.8公分的膽息肉,但到非洲工作後,經過2年時間沒有持續追蹤,直到發現身體突然消瘦、臉色變黃才意識到不對勁,回國檢查卻已經是膽囊癌且合併肝臟轉移,短短半年就離開人世。對此,醫師強烈建議,若膽息肉長大到1公分,就需要考慮開刀,以免有致癌風險。外科醫師陳榮堅日前於臉書粉專分享一個案例,表示該名男子在非洲工作,當年他在出國前就被診斷出有0.8公分的膽息肉,雖然未大於1公分,但已經很接近、屬於灰色地帶,因此醫師團隊建議對方每3個月、6個月就要回診持續追蹤,萬一有長大到1公分就需要考慮開刀。後來,男子出國工作,一出國就是2年沒回來,直到他發現自己突然變得消瘦、臉色變黃,才注意到身體不對勁,回國檢查才發現已經是膽囊癌,且有肝臟轉移,而在短短半年時間,他就不幸離世。陳榮堅便藉此提醒民眾,如果身體檢查時發現了大於1公分的膽息肉,無論是內外科醫師,都會強烈建議要考慮接受手術,係因大於1公分的膽息肉更容易出現致癌風險。另外,陳榮堅過去也曾提到,如果青春期過後,體檢發現有膽結石,並且有「痛」過1次,就找到可以休息1、2天的時間就把它拿掉;若膽結石大於1公分,與膽囊癌的發生有關聯,而大於2公分,則與膽囊癌有強烈相關,因此應該特別注意。
余祥銓為愛女狠甩11公斤 年繳30萬保險求心安
藝人余祥銓自從去年升格人父,喜迎女兒小元寶,現在儼然成為女兒奴。為了未來想陪女兒更久一點,他也從80公斤,減重至69公斤,三高數字恢復正常,現在除了大腸息肉外,其餘身體狀況還不錯,他說:「沒辦法為了女兒!當了爸爸以後真的差很多,以前比較不會想。」余祥銓透露家裡本來就有三高遺傳史,而先前因為打球受傷,無法運動期間爆肥,導致血壓、血糖、血脂數值不佳,醫師建議他必須減重,但後來遇老婆柔柔懷孕、坐月子,體重一度減不下來,直到柔柔卸貨後,兩人一起服用輔助產品減重才有明顯差異。柔柔則是從64公斤瘦到44公斤,原本出月子中心時才掉5.6公斤,一度很焦慮是不是無法恢復產前身材了,但也許是因照顧小孩有在動,所以後面體重掉很快。余祥銓回憶女兒從老婆肚子裡出來的那一刻,才真的有變成爸爸的感覺,「才覺得一切我都要為了女兒,不然之前沒有太大感覺。」小元寶才剛出生7個月,余祥銓已經為女兒買好各種保險,一年要繳30萬保費。余祥銓過去出手闊綽,完全不在意通告費賺多少錢,一領到錢便跟朋友吃飯或是到百貨公司添購行頭,現在拿到通告費,身上只會留一點錢,其他拿去存。不僅如此,余祥銓以前每月約接10個通告,自從女兒出生後,工作翻倍起跳,他笑說:「以前會挑,現在只要有通告就上,錢來就幹!」如此轉變,余天與李亞萍都看在眼裡,有時好幾天都看不到余祥銓,才知道他忙著工作,也會關心叫他不要太累,要注意身體。余祥銓說:「爸媽有發現我都在工作,所以經常關心,不然以前根本不管我好不好。」以前出手闊綽的余祥銓,現在有工作就接。(圖/IVENOR紫孅果提供)余祥銓愛女程度連老婆都看不下去,像是原本10分鐘的車程,現在因為載女兒,余祥銓開了1小時才到,「旁邊的車本來要跟我吵架,我就亮出嬰兒的牌子給他看,對方也不好說什麼。」他平時也會幫女兒換尿布,但一開始不熟練,結果有次沒包好包到漏尿,讓老婆哭笑不得。
婦人頭暈、嘔吐持續2年!「每天暴瘦1公斤」 檢查竟是患十二指腸癌
62歲張姓婦人2年前連續數週出現嘔吐、頭暈、血便症狀,還吐到脫水「每天暴瘦1公斤」,輾轉治療都未好轉,直到掛急診胃鏡檢查時醫師決定「看深一點」,才發現病因竟是十二指腸被腫瘤堵住!出現3症狀 當心是小腸腫瘤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一般外科副院長葉俊杰指出,小腸腫瘤(包含十二指腸、空腸及迴腸)十分少見,盛行率僅約萬分之1至2,常見症狀包括腹痛、血便或嘔吐,往往因為事先難以察覺,等到發現時都已經擴散到其他器官,往往得一併切除。標準惠普手術 需大範圍切除器官及重建葉俊杰指出,張姓婦人腫瘤位置恰巧在十二指腸中段,在胰臟、膽管、腸道交會點附近,十分險峻,標準作法是進行「惠普手術」也就是切除部分胃、胰臟頭、膽囊及全部十二指腸與重建,雖然可以徹底清除腫瘤,但大範圍切除器官及重建,會顯著影響手術後營養吸收,對於患者術後的生活品質造成重大影響。量身訂做手術 保3臟器助享健康人生隨著醫療團隊技術日益純熟,手術及影像檢查器具更加進步,已經可以根據個別病患病況,量身訂做適當手術策略,做到「只切需要切除的部位,不作多餘破壞」,保留其他臟器功能,讓患者術後更快回覆生活機能。葉俊杰表示,針對張姓婦人的病情,醫療團隊根據術前詳細評估,決定採取「量身訂做」手術,手術過程中僅需切除三分之一的十二指腸,清除區域淋巴結,刻意繞過胃、膽管及胰臟等重要器官,不僅確保癌症治療效果,也保全原有器官功能,將術後影響降到最低,術後也安排輔助性化療,順利在切除腫瘤與維繫生活品質兩者之間尋求最佳平衡點。這些情況都是高風險群 出現異常症狀快就醫葉俊杰提醒,若民眾長期有腸胃息肉問題,或者十二指腸潰瘍等前兆,都是高風險族群,萬一合併嘔吐、暴瘦等症狀,務必與醫師進一步溝通討論治療方式,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AI大腸鏡一照「息肉超驚人」 醫:所有員工直接尖叫
近日胃腸肝膽科醫師林相宏分享AI大腸鏡照息肉的畫面,息肉多到AII差點當機,「內視鏡室所有員工,看到這個影像都是直接尖叫出來。」林相宏在臉書發文,「恐怖啊,有密集恐懼症者慎入,最近AI話題很夯,我們的AI大腸鏡,來當我的員工真的很辛苦,這次息肉多到感覺AI差點當機,內視鏡室所有員工(包括我)看到這個影像都是直接尖叫出來,每一個框框全部都是息肉喔,想知道到底是什麼疾病呢?大家可以猜猜看。」此文一出,大家紛紛留言「這個是檢查大腸鏡,就會一起檢測出是嗎」、「應該和之前林醫生分享文章提到的#家族性腺瘤性瘜肉症是一樣的吧」、「太嚴重了吧」、「醫生請問這個狀況要怎麼治療」。林相宏在留言區解答,「答案是小腸淋巴增生(terminal ileum lymphoid hyperplasia)最常發生在小腸末端的迴腸,內視鏡會看起來有無數0.5公分大小的結節很像息肉,大部分沒有症狀有些人會腹痛、腹瀉、出血、腸阻塞,可能與一些免疫力不全、寄生蟲感染相關,沒有症狀可以觀察追蹤即可,要小心可能與後續淋巴瘤病變可能有相關,重點在找出源頭問題例如治療感染、免疫問題。」
小三激戰人夫喊:夢見你跟老婆裸睡 正宮患憂鬱症怒討200萬
小萱跟阿國(均化名)結婚30多年,育有2名子女,但在2021年底,阿國變得冷淡又容易動怒,小萱本來以為他只是工作壓力大,但去年某日卻發現,阿國外遇女子歡歡,小萱對歡歡提告,求償200萬元和醫藥費530元。判決書指出,小萱主張,她跟阿國在1992年結婚,育有二名子女,阿國自2021年底對她態度明顯冷淡、容易動怒又不耐煩,原以為是工作壓力所致,她盡可能不與其發生爭執,但去年1月某日她發現阿國竟有婚外情。小萱控訴,阿國跟歡歡對話親密,「和你相處愉快、濃情蜜意後我就會做夢,昨晚夢見你和你老婆裸體相擁,睡得很熟,我只能在旁邊哭」、「重要的是:我愛你,好像越來越愛了,金害」、「人家想你」,2人還發生性行為,破壞她的婚姻。小萱表示,她知道阿國外遇後,她每日輾轉難眠並有焦慮憂鬱,要持續回診,2人也為此大吵,阿國對她情緒勒索,她每天以淚洗面,時間長達半年,去年去醫院檢查發現有「子宮肌瘤」、「子宮內膜息肉」,而她回診4次,醫藥費530元。如果不是歡歡介入,2人結褵已30年,是旁人眼中稱羨的靈魂伴侶,阿國在小孩眼中也是認真負責的好父親。法官認為,從對話紀錄,未見雙方有親密舉動(例如親吻、擁抱等),也沒有深夜共處一室、同宿、同居、發生性行為等,故無侵害配偶權情節重大之情事,求償200萬無理由。法官表示,歡歡讓小萱精神痛苦,精神撫慰金判賠30萬適當,因為小萱因罹患焦慮憂鬱症,醫藥費530元應屬必要,所以歡歡要賠30萬530元。可上訴。
夫妻雙雙確診大腸癌…全和不良飲食有關 醫師警告了
太震驚!中國杭州有一對夫妻,在醫院雙雙檢查出早發型大腸直腸癌,讓人大感意外,原來是和不良的生活習慣有很大的關係,醫師也給出警告了。據《富陽日報》報導,章男和孫女這對夫妻最近急壞了,4月初預約了無痛胃腸鏡檢查,結果發現2人都是多發大腸息肉,章男的橫結腸肛側有1處不規則腫塊,孫女在直乙移行部見1處不規則腫塊,病理結果均提示高級別上皮內瘤變,過了半個月,安排內視鏡黏膜切除術。孫女的長到息肉一次切除,但章男就沒這麼幸運,手術過程中發現橫結腸肛側的腫塊抬舉徵陰性,代表無法做內視鏡黏膜切除術手術。幸虧倆夫妻及時發現,都是結直腸癌早期,後續做好定期追蹤就好,醫師指出及時治療意味「生存期教長」,今後的生活品質也不會受到很大影響。夫妻飲食習慣不佳導致。(圖/翻攝自富陽日報)至於為何這對夫妻會同時罹患同一種癌症?原來和不良的飲食習慣有關,章男和妻子比較節儉,平常一餐吃不完,就把剩菜放進冰箱,第2餐繼續吃,有時還和新鮮的菜混一起炒著吃,常常是一樣菜吃3天。醫師提醒,腌菜和隔夜飯菜中亞硝酸鹽的含量較高,過量亞硝酸鹽進入人體後,會在口腔、胃內和腸道中與蛋白質的分解產物胺結合為亞硝胺,亞硝胺為Ⅰ級致癌物,有引起食道癌、胃癌、腸癌等高度風險。幸好結直腸癌是一種可防可治的惡性腫瘤,關鍵在於「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不過,早期往往無症狀,便血症狀與痔瘡有些相似,很容易被忽視,假如出現3種狀況要注意:1、大便性狀的改變:如糞便形態異常、便中帶血等情況2、出現陣發性腹痛:早期疼痛可能不明顯或僅有隱痛,排便時疼痛可能加重3、排便習慣突然改變:比如排便次數增加,出現排便不盡感等醫師也建議,平常應少吃油炸、醃製、高脂肪的食物,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適當增加主食中粗糧、雜糧的比例,不宜過細過精,另外也要適度鍛鍊,控制體重。
千萬別鐵齒!壯男不菸不酒竟罹「食道癌」 醫曝:感謝賢妻逼做檢查
食道癌為台灣男性的沉默殺手,也是2020年國健署公布的總人口台灣癌症10大死因第9名,而大腸癌則是國人發生率第2名的癌症。對此,胃腸肝膽科專科醫師吳宗勤近日分享2名40多歲男子罹癌的案例,他們都是被太太抓來做檢查的男性,其中1位外表還相當健壯,平時也不碰菸酒,怎料做內視鏡檢查後卻發現,竟然罹患早期食道癌,令醫師驚呼,意外總是重複發生,也「感謝2位男士的賢妻逼他們來做檢查和治療。」吳宗勤醫師近日在臉書粉專《腹內的日常 吳宗勤醫師》發文透露,診間2名個案,其中1位是40歲的男性,在彰化的診所因為血便,被老婆逼就診,沒想到裡頭有難以計數的大腸息肉,1顆3公分大腸癌,1顆香菇一樣4公分的息肉。吳宗勤也補充,原先收治的診所醫師是轉外科要打算開刀,後來到學長手上諮詢其他醫師第二意見後,爭取一個不開刀的機會,最後就出現在他的手術台上,原本還以為只是個痔瘡開刀前的檢查,沒想到意外就這樣發生了。另外1名被太太抓來做內視鏡的則是45歲外表看起來超健康的壯漢,平時不菸不酒,原本只是因為家族大腸癌而來做檢查,結果一照大腸裡有超過10顆息肉,但意外卻發生在胃鏡中…因為對方偶爾才出現胃食道逆流,本來還不想做胃鏡,沒想到胃和食道交界口卻出現了1個1公分不到的息肉狀病灶,「我原本以為是巴瑞特氏食道的變性而已,沒想到意外就發生了,昨天病理組織的報告出來,我收到訊息時也嚇到,竟然是早期的食道癌!」吳宗勤也感嘆道,走這行超過10年了,最不缺的就是意外,「看來明天又該去保安宮拜拜,感謝讓我能平安下莊」,也還好有切片拆了個原子彈,要不然真的愧對病人的信任。吳也強調,凡事真的不能鐵齒,也「感謝2位男士的賢妻逼他們來做檢查和治療。」
夏季重傷害1/「吃冰呷甜」恐增7種癌症風險 最可怕是它!存活率僅1成
癌症連續41年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抗癌已成全民運動,沒想到夏季陽光的強烈紫外線,竟也會增加罹癌率?專家指出,紫外線會使細胞氧化,進而增加癌化機率,而且氣溫飆升會使人想吃冰呷甜,正是癌細胞最愛的生長環境,研究證實會增加7種癌症的罹患率,其中也包含「癌王」胰臟癌,存活率僅有1成!根據衛福部最新數據,台灣一年約有12.1萬人罹癌,平均每4分19秒就有1人罹癌,日本京都府立醫科大學前校長、具有52年治療癌症經驗的吉川敏一在《日本醫學博士打造的全面抗癌計畫》一書中,提醒夏天要注意防曬,以免增加罹癌機率。吉川敏一醫師表示,每年5~8月是紫外線最強的時期,紫外線是肌膚氧化的原因之一,氧氣在製造能量的時候會產生自由基,自由基會破壞體內細胞,除了會產生皺紋與斑點,更可能會導致癌症或動脈硬化等疾病。許多研究都指出,乳癌與攝取過多的精製糖相關,主要原因是會使體脂增加,進一步影響賀爾蒙。(圖/報系資料照)日本營養師望月理惠子認為,天氣熱易消耗體力、食慾不振,免疫力容易下降,再加上很多人夏天愛吃冰淇淋、刨冰等冰品、糖分高的食物或吃生冷食物,這些飲食習慣其實都是在給予癌細胞增生的機會,因為低溫與糖分過多,都是癌細胞絕佳生長環境,可能讓癌細胞增生的風險提高。「根據2022年國際期刊《癌症》研究指出,癌症與糖之間的確直接相關,尤其是高蔗糖或高果糖容易使身體發炎。」營養師程涵宇說,許多研究都證實乳癌、大腸癌、胰臟癌、食道癌、胸膜癌、小腸癌、子宮內膜癌都與攝取過多的糖份有關。其中乳癌證據最有力,一份法國研究從2007年到2019年,總共收集約十萬人的大型世代研究,發現常喝含糖飲料的人,得癌症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18倍,得乳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22倍。「因為攝取過多的精緻糖會導致體重增加,體脂肪也會跟著一併升高,而脂肪是荷爾蒙雌激素的來源,過多的脂肪就會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程涵宇說。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胰臟癌,根據衛福部最新癌症登記報告,胰臟癌是台灣2022年第7大癌症死因,也是首次進榜。胰臟癌初期無症狀,影像學檢查也難看出異狀,5年內存活率僅10%,高致命率讓它擁有「癌王」封號,也被喻為「醫生也舉白旗投降」的難治之症。程涵宇說,因為高血糖會損害胰臟,而且可能會造成胰臟基因突變,增加罹患胰臟癌的機率。再以子宮內膜癌為例,研究證實,每週食用甜麵包和餅乾超過 3次的女性,罹患子宮內膜癌的機率是每週食用這些食物少於0.5次的女性的 1.42 倍。由此可見,精緻糖進入體內後造成的危害,恐怕超乎你的想像。營養師程涵宇提醒,過量的糖分也會導致大腸息肉的發生,進一步增加大腸癌風險。(圖/程涵宇提供)
單側鼻塞是「鼻竇炎還是鼻過敏」? 醫授判斷方式
一名42歲的陳先生,左側鼻孔鼻塞及黃鼻涕半年,於診所就醫多次,症狀仍未緩解,前往耳鼻喉科做內視鏡檢查後,發現為左側鼻腔巨大息肉。據了解,陳先生平時有抽菸習慣,無其他慢性疾病,接受了功能性內視鏡鼻竇手術(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簡稱FESS)之後,鼻子功能恢復正常,重新體驗順暢呼吸的美好,而病理檢查結果為良性息肉,也讓陳先生安心不少,藉此機會戒菸,一舉數得。單側鼻竇疾病 多與牙齒相關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郭乃文指出,單側鼻竇疾病很多跟牙齒相關,病患如果有單側黃鼻涕、單側鼻塞、頭痛等,要小心齒源性鼻竇炎,最好同時請牙醫師協助診療。此外,單側鼻竇炎可能的診斷還有黴菌感染、良性及惡性腫瘤等,必要時須接受功能性內視鏡鼻竇手術,清除病灶,得到確切的病理診斷,以治療疾病,緩解症狀。功能性內視鏡鼻竇手術 恢復快、降低復發及併發症機率功能性內視鏡鼻竇手術是一種透過內視鏡技術治療鼻竇疾病的微創手術,用於治療鼻竇炎、鼻息肉、鼻腫瘤等等。手術目的主要是清除鼻腔及鼻竇內的病灶,改善鼻竇的通氣功能、減輕鼻塞及發炎症狀。郭乃文說明,內視鏡手術相對傳統手術傷口較微創,透過不同角度的內視鏡更增進手術視野,手術中可搭配不同角度的微創旋轉刀頭及鼻科手術器械,以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出血量、降低復發及併發症機率,也讓病患康復時間縮短,早日回歸正常生活。鼻竇炎、鼻過敏分不清 這樣判斷兩者差異鼻竇炎及鼻過敏是民眾常常分不清楚的診斷。郭乃文表示,鼻竇炎指的是有黃鼻涕、可能併發息肉,症狀有鼻塞、黃鼻涕、鼻涕倒流、咳嗽、眼睛周圍脹痛、嗅覺減退等等,嚴重者則有顱內及眼睛症狀,例如:頭痛、複視;鼻過敏則是鼻甲或鼻黏膜肥厚,常見症狀有鼻塞、流鼻水、鼻子癢、眼睛癢。鼻過敏的人常常會說兩隻鼻子輪流鼻塞,分不清楚有沒有鼻竇炎,這時候可以就醫接受鼻咽喉內視鏡檢查,直接看鼻腔裡的狀況來判斷。郭乃文建議,有鼻塞、鼻涕症狀應儘早就醫,確定診斷,才能用適當的藥物或手術治療疾病,以避免產生相關併發症。
「整形皇后」驚傳大腸癌三期!中晚期竟0症狀 醫勸3類人直接做腸鏡
女星顧婕出道超過20年,有「整形皇后」之稱,近來驚傳罹患直腸癌3期,最近就要住院開刀。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透露,老人家很喜歡把糞便潛血當作痔瘡出血,鴕鳥心態逃避檢查,然而糞便潛血陽性有20分之1的機會大腸癌,甚至有5成機率會演變為大腸癌風險的腺瘤性息肉,尤其3類人要注意。林相宏日前在臉書粉專發文,老人家很喜歡把糞便潛血當作痔瘡出血,鴕鳥心態逃避檢查,很多都是子女硬是把爸媽拖來檢查,常常診間外的畫面就是爸媽一直碎念「沒事幹嘛叫我來檢查害我清腸餓的半死」,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糞便潛血陽性有20分之1的機會是大腸癌,且有5成機率演變為有大腸癌風險的腺瘤性息肉。醫師表示,「這一天一次來了兩個糞便潛血陽性的60歲長輩,而且很不幸的,兩位大腸鏡的結果都是大腸癌。一位早期,大腸鏡直接腫瘤切除根治;一位已經中晚期,需要轉介進一步開刀。不過兩位都沒有任何症狀,就算已經中晚期,也頂多說肚子偶而脹脹的,排便依舊很規律」,如果要到大家熟知的排便習慣改變,腫瘤都已大到阻塞腸道。醫師表示,早晚期大腸癌常常沒有症狀。(圖/翻攝自胰臟醫師 林相宏 禾馨民權內科診所臉書)林相宏指出,如果糞便潛血陽性,最後在3個月內即早做大腸鏡檢查,且有3分之1的早期大腸癌,糞便重驗一次會顯示正常,所以絕對不要鴕鳥心態逃避大腸鏡;醫師提到,糞便潛血檢查和大腸鏡,都可以下降大腸癌的死亡率,如果就國家公共衛生觀點,糞便潛血是C值比較高的選擇;若就準確度而言,大腸鏡是比較好的選擇。林相宏提醒,家族有大腸癌、過往有3顆以上腺瘤型息肉或是>1公分的息肉,以及已經有先關症狀如體重下降、排便習慣改變、糞便出血等,最好直接做大腸鏡檢查。
長期疲倦、咳嗽恐罹癌? 醫曝「7症狀」應及時診治:發現時已晚期
罹癌前身體也會有警訊!重症醫師黃軒指出,其實身體會透過不經意的狀態,反覆對人發出警告,而這些預警,可能是身體在努力抵抗癌變過程中的反應,而黃軒也列出了7個「癌症來臨前的小症頭」,只要能抓住每個機會,對這些信號保持警覺,仍可以及時診治,防止癌症朝晚期發展。1.一直感覺疲勞在一般情況下,只要好好休息就能很快調整回來,但若是長期(超過6個月)反覆疲倦,可能就要注意是否為「慢性疲勞症候群」。黃軒表示,「慢性疲勞症候群」與多種體內多壓力來源,如血清功能系統、細胞因子、發炎反應、代謝功能失調、粒線體功能障礙等等,甚至和遺傳變化都有關,並將使人體免疫力受到破壞,讓潛藏在體內的癌细胞快速生長,尤其消化器官癌症腫瘤,並與慢性疲勞、便秘關係更加密切。2.女性持續腹脹女性如果腹部持續腫脹、有壓迫感,甚至下腹或骨盆出現疼痛、腸胃不適,並有進食困難、極易有飽腹感持續數周不緩解的症狀,就有可能是卵巢癌的徵兆,而卵巢癌又被稱為「婦女的沉默殺手」,由於其症狀在早期通常不太明顯,且會有持續的腹脹感,容易會被忽視。3.經常性腹痛常常有腹痛的症狀,夜間也更加嚴重,卻摸不到肚子哪邊疼痛,平躺時又更加嚴重,最後只能坐著入睡時,就可能是胰臟癌的前兆,而發現時通常也已經是晚期了。4.一直火燒心火燒心,是形容食道底部的括約肌鬆弛,使胃酸逆流經過食道至口中,因為強酸刺激所造成的燒灼感,又稱為胃食道逆流 如果有長期症狀,又合併有腹部疼痛、胃有大潰瘍,吃止痛藥、止酸藥物仍不能緩解時,可能是食道、咽喉、胃部等發生癌變的前兆信號。5.一直血便血便常會和痔瘡混淆,但血便可能是大腸癌的前兆,若等到出現糞便變細條、大不乾淨、次數增加或有便秘症狀出現,可能已經是大腸癌晚期了,因此民眾應該要定期做大腸鏡檢查,及早發現大腸是否有息肉、腫瘤,確認是否出現惡變情況。6.一直血尿當發現尿液帶血跡,但身體沒有其他不適時,總會以為只是身體上火,但實際上,這可能是膀胱癌的前兆。黃軒就提醒,在膀胱腫瘤中,惡性膀胱癌佔大多數,無論良性還是惡性腫瘤,都可能出現無痛性血尿,由於缺乏疼痛或其他不適症狀,患者可能不會多加重視,從而延誤了及時的醫療診斷和治療。7.一直咳嗽咳嗽雖然是普遍常見的症狀,但如果持續3個星期以上乾咳、咳出帶血的痰,並伴有不明原因低燒、胸悶、呼吸急促、大量泡沫狀痰液的情形,服用藥物亦未減緩,恐怕是肺癌的風險,建議趕緊進行胸部X光檢查,以便確認肺部是否存在異常。
基因突變「密密麻麻息肉」!照胃鏡圖曝光 醫嚇呆:跟她媽媽一個模子刻出來
基因檢測真的好準!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近日分享,有母親基因異常,造成她的胃和大腸有密密麻麻、數以千計的息肉,結果有女兒又好死不死遺傳到她的基因突變,於是林相宏幫這位女兒做腸胃鏡篩檢,「我真的嚇到了,我眼前胃鏡的畫面,真的跟她媽媽一模模一樣樣,胃裡面有數以千計的息肉」,連息肉的位置、大小、長相、顏色也如同一個模子刻出來的。林相宏也說明,這疾病叫「家族性腺瘤性瘜肉症」,子女約有一半機會遺傳。林相宏昨(15日)在臉書粉專《胰臟醫師 林相宏 禾馨民權內科診所》發文表示,「今天來說一個鬼故事,如果跟你說一個抽血檢測,能預知你的未來,而且很準,你願意嘗試來做嗎?因為有些事情,其實是命中已注定。」林相宏表示,故事中的母親,其實已知道自己有遺傳基因問題,她的基因異常,造成她的胃和大腸有密密麻麻、數以千計的息肉,所以每年都會定期來做息肉切除,「我告訴她,這個疾病是會遺傳給子女的,建議她把子女都帶來做基因檢測。」結果不幸中的大幸,所有子女中只有一位真的遺傳到媽媽的基因突變,媽媽還開玩笑說,「這個小孩真的從小跟我比較像」,於是林相宏也建議小孩要做胃腸鏡篩檢。「胃鏡做下去的那刻,我真的嚇到了!」林相宏形容,「我眼前胃鏡的畫面,真的跟她媽媽一模模一樣樣,胃裡面有數以千計的息肉,連最大顆胃息肉的位置、大小、長相、顏色,也跟她媽媽一模一樣,我真的心中發麻,驚嘆小孩真的是跟媽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林相宏也驚呼,他對基因檢測的準確感到莫名害怕,他也接著補充說明,這種疾病叫「家族性腺瘤性瘜肉症」,簡稱「FAP」,是一種顯性的遺傳性疾病,子女約有一半機會遺傳,且患者一生中得到大腸癌的機率高達70%。林相宏續稱,突變的基因稱為APC gene,好在病患基因突變的點位,還不是最嚴重那種,從20歲開始全身上下都很容易長出腺瘤,尤其是胃部、大腸、12指腸,平均55歲得到大腸癌。其他癌症的機率也會上升,包括胃癌、胰臟癌、乳癌、小腸癌、甲狀腺癌、肝癌、神經系統癌症,因此建議從18歲開始,每1至2年都要做胃腸鏡篩檢。婦產科名醫蘇怡寧也在貼文底下留言補充,「這些癌症基因就跟大家熟知的乳癌BRCA基因一樣,都是顯性遺傳,不分男女,下一代遺傳機率都是1/2。」有網友也好奇,「比較驚訝的是,這麼多怎麼清!」林相宏則回應,「其實這種疾病得胃癌機率不高,只要先處理大顆胃息肉,反倒是大腸息肉切除會比較辛苦一點,需要斬草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