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典憲
」流感死亡數近10季最高! 醫曝2症狀示警:儘速接種疫苗!
疾管署24日指出,本流感季自今年10月1日起截至12月23日累計350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另死亡病例累積75例,死亡數為近10個流感季最高;確定病例及死亡病例均有9成以上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對此,醫師們也發文提醒,週末兩天感冒病人真的非常多,流感也不少,大家真的要提高警覺,此外「儘速接種流感疫苗也是保護自己與家人的方式。」小兒科醫師吳其穎在臉書粉專《蒼藍鴿的醫學天地》發文指出,近期流感真的多,如果碰到高燒、酸痛去驗大概八九不離十。目前克流感已有擴大公費的政策,如果有類流感症狀+相關接觸史,可與醫師討論是否能直接開藥,不一定要經過戳鼻子流程,「此外儘速接種流感疫苗也是保護自己與家人的方式,望周知。」耳鼻喉科醫師李典憲也在臉書發文稱,週末兩天感冒病人真的非常多,流感也不少,這兩天居然驗到7位A流個案,幾乎是每節都有驗到,週六下午診甚至還驗到4個,直言大家真的要提高警覺,「這陣子假日診或晚診,來看病的人都蠻多的,幾乎都必須延診才能看完所有病患。」陳信宏小兒科診所則發文提醒,要「出國旅遊」的,要到「大陸旅遊、工作」,請記得施打「流感疫苗」,保護自己跟家人的健康。疾管署曾在24日指出,本流感季自今年10月1日起截至12月23日累計350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年齡層以65歲以上長者為多(占57%),另死亡病例累積75例,死亡數為近10個流感季最高;確定病例及死亡病例均有9成以上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第51週(12/15-12/21)急診就診病例百分比達10.8%,接近流行閾值(11.0%),即將進入流行期。截至12月23日止,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數約570萬人次,低於去年同期(625萬人次),另全國65歲以上長者流感疫苗接種率為43.9%,較去年同期低,減少8.2%。本土資料已明確顯示流感疫苗之保護力,未接種疫苗將使長者暴露於不必要的健康風險。疾管署提醒,隨著時序入冬,已進入呼吸道病毒活躍時期,加以年末聖誕跨年、探親旅遊等活動頻繁,疾病傳播風險上升,呼籲65歲以上長者、幼兒及慢性病患等高風險族群,應儘速完成流感疫苗接種,以及早獲得保護力,降低感染後發生重症和死亡風險。民眾可先透過各地方政府衛生局網頁、疾管署流感防治一網通(https://antiflu.cdc.gov.tw/)、疾管家或1922防疫諮詢專線,查詢鄰近合約院所,再電洽院所詢問預約,以確保可施打到疫苗且節省排隊等候時間。
感冒喉嚨痛2天沒好竟冒雙下巴! 醫示警「這疾病」:死亡率達50%
入冬以來天氣變化大,隨著幾波寒流低溫下來,不少民眾也出現了感冒症狀。就有一名40歲男子感冒、喉嚨痛,吃藥2天不但未見好轉,還突然長出雙下巴,讓他進食時難以吞嚥,就醫檢查後才知,竟是確診一種深頸部感染疾病「魯特維氏咽峽炎」(Ludwig's angina),如未即時治療,死亡率可高達50%。耳鼻喉科醫師李典憲日前在臉書粉專「李典憲 耳鼻喉科醫師」發文表示,當時他在門診遇到深頸部感染的個案,一名40歲的男性患者,2天前感冒喉嚨痛,吃了2天症狀藥後情況沒有改善,喉嚨越來越痛,而且下巴整個腫起來,變成雙下巴,吃東西吞嚥非常困難。李典憲提到,他一看見患者的雙下巴,便立刻告訴對方,這是典型口底蜂窩性組織炎「魯特維氏咽峽炎」,屬於一種深頸部感染,要非常小心感染有沒有延伸到舌根,造成舌根腫大,而有窒息的風險。李典憲說,他隨即為患者做了鼻咽喉內視鏡檢查,發現舌根果然也腫了起來。因為擔心後續會有呼吸阻塞的問題,他立刻將病人轉診至大醫院做進一步治療。對此,李典憲說明,「魯特維氏咽峽炎」約有7成跟牙齒的感染有關,而抽菸、肥胖、飲酒、免疫不全也都會增加感染的風險。該病的主要症狀包括發燒、喉嚨劇痛、吞嚥困難、頸部腫漲,如果感染加劇可能造成舌頭後倒造成呼吸道阻塞,產生喘、呼吸困難、甚至窒息危及生命。李典憲強調,根據研究如果顯示,「魯特維氏咽峽炎」如果沒有即時治療,死亡率可高達50%,透過及時診斷、及早接受抗生素治療,必要時外科引流膿瘍,死亡率可降至10%以下,「平時注意口腔保健、避免菸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才是預防感染的不二法門」。
上午門診「一口氣驗到4個」!醫示警疫情提前升溫 4大症狀曝光
東北季風來襲,氣溫變化差異明顯,流感及新冠等呼吸道傳染病疫情恐提前升溫。耳鼻喉科醫師透露,今天(22日)上午門診一口氣驗到4位病人感染A流,症狀以持續發燒超過2至3天以上、咳嗽、喉嚨痛以及肌肉酸痛症狀為主,患者人數有增加趨勢,提醒民眾出入人多場所配戴口罩,並注射流感疫苗。「最近流感病人有增加的趨勢!」耳鼻喉科醫師李典憲表示,今天早上門診一下就驗到4位A流病人,昨天晚上門診也驗到3個,「這些病人的症狀以持續發燒(超過2-3天以上)、咳嗽、喉嚨痛以及肌肉酸痛症狀為主。有幾位流感病人在一開始有症狀時有先去看醫生,但吃了症狀藥還是反覆發燒而再次就診,結果快篩一驗就是流感。」醫師提到,其中幾位流感病人是未滿5歲的小朋友,他隨即開立公費抗病毒藥給予治療,「天氣轉涼,開始進入流感的季節,除了早晚注意保暖、出入人多場所配戴口罩,更重要的,還是建議大家無論公費還是自費流感疫苗趕快打起來,增加自我保護力、降低感染風險」。另外,疾管署指出,113年度公費流感及新冠疫苗已於10月1日起分階段開打,11月1日將開放第二階段接種對象施打,今年度將持續與全聯福利中心及各縣市衛生局合作,於全聯及大潤發指定門市設置接種站,方便民眾就近施打疫苗,民眾可依設站門市公告之接種時間前往施打。
超多人中諾羅病毒 耳鼻醫吐到不行:一家四口都中獎了
疾管署上周表示,腹瀉門急診人次創5年同期最高,而諾羅病毒占48.8%。對此,耳鼻喉科醫師李典憲說,最近很多人得腸胃炎,「連我們家四口都中獎了。」李典憲在臉書發文,「最近腸胃炎的病人非常多,連我們家四口都中獎了,大前天女兒先吐,前天換太太上吐下瀉;昨天我接兒子放學時說他肚子痛,我心想慘了,結果回家兒子就吐了,今天凌晨換我吐到不行。」李典憲說,「傳染力強,一下子全家都上吐下瀉,還是要想到是不是感染到諾羅病毒。早上我請護理師打了止吐針勉強把上午診看完,因為身體不舒服到無法專心看診,下午只能關診休息,真的對已經預約看診的病人很抱歉。最近病毒性腸胃炎的個案真的不少,大家還是要務必勤洗手,維護個人衛生,並且煮熟食材,避免感染發生。」疾管署表示,腸胃炎係指胃、小腸或大腸的發炎,會導致病患嘔吐或腹瀉。有多種不同的病毒可導致病毒性腸胃炎,最常見的是輪狀病毒、諾羅病毒及腺病毒。台灣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主要流行季節為11月到隔年3月間,而腺病毒則一整年內都會發生。 輪狀病毒、腺病毒、沙波病毒及星狀病毒好發於5歲以下的兒童,輪狀病毒更是引起嬰兒和5歲以下幼童腹瀉最常見的原因;疾管署指出,而諾羅病毒則是任何年齡層皆可能受到感染。諾羅病毒的爆發流行好發於學校、醫院、軍營、收容及安養機構等人口密集機構,但也常發生在餐廳、大型遊輪、宿舍和露營地等地方。
美女主播罹「地震症候群」4條件全中…釣出大批苦主 醫公開解方
花蓮本月3日發生規模7.2強震,造成全台災情慘重,直到現在仍然餘震不斷,讓民眾相當害怕。美女主播蕭彤雯就坦言自己罹患「地震後頭暈症候群」,因為明明沒地震,她卻時常感到有晃動,而且醫生說的4個條件全都滿足。蕭彤雯在臉書發文表示,她晚上不過是去買麵,站在店門口等的時候,突然覺得腳底有上下晃動感,但實際上沒有地震,查詢相關資料才發現,根據2021年一篇日本熊本地震的大型研究,女性、年紀超過20歲、居住樓層在3樓以上,或有動暈症病史(容易暈車暈船)的人比較容易出現症狀,而這3項她全都符合,確定自己患有「地震後頭暈症候群」。另外,蕭彤雯也提到,如果地震後,有產生耳鳴、焦慮或其他自律神經症狀(盜汗、消化不良等等)的話,也有比較高的機會產生地震後頭暈症候群,同時也好奇是否也有人覺得一直在晃,「除了花蓮的朋友…他們是真的一直在晃」。蕭彤雯只是站在店門口,竟有搖晃的感覺。(圖/翻攝自蕭彤雯臉書)貼文曝光後,釣出一票網友回應:「其實我也有這種感覺…」、「我也不時地感覺暈」、「驚魂未定,新聞又一直報相關後續狀況,心理還有壓力」、「我也覺得無時無刻都在搖」、「我連坐著,都會有這種感覺」。至於如何預防和處理地震後頭暈症候群?耳鼻喉科醫師李典憲說明,平常保持運動習慣,就可以預防;如果發生了,就盡量到戶外走走,看看遠方,都有助於緩解症狀,也盡可能避免重複觀看地震的新聞訊息,過度緊張焦慮會讓頭暈症狀變嚴重,假如生活上調整都無法改善,建議還是找專業醫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