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計賸餘
」 台電 電價 預算 經濟部 財政部
視導「海安12號」演習 賴清德籲朝野支持特別預算強化海巡裝備
海委會與國防部今(8日)上午在高雄港進行「海安12號演習」,總統賴清德赴現場視導時表示,面對國際變局與海域威脅,政府將以特別預算強化海巡裝備與應變能力,呼籲朝野立委支持,一同守護台灣國土,展現國家韌性與團結。賴總統表示,台灣四面環海,「海洋孕育我們的文化與生活方式」,在國家海洋日這天,不僅要向海洋致敬,也要展現台灣的韌性與團結守護藍色國土的決心。他強調,面對地緣政治變化、極端氣候與中國持續的灰色地帶侵擾,海巡人員堅守第一線,執行查緝、打擊犯罪與海上救難任務,守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是國家安全體系的重要支柱。談及海安12號演習,賴總統指出,海巡署與國軍、內政部共同展現面對海域突發事件的即時應變能力,體現政府整體海洋安全體系的強化成果。他進一步表示,行政院已運用歲計賸餘編列4100億元特別預算,推動艦艇建置、無人機與環島智慧監控系統、人才培訓與裝備升級,以強化海巡能量,確保海域安全與國土完整。「我們的海巡不能再夜盲。」賴清德引用海委會主委管碧玲的說法強調,紅外線熱影像系統與智慧監偵設備的升級是當務之急。他呼籲立法院朝野共同支持特別預算,協助海巡打造具備海、陸、空三維防衛能力的現代化裝備,讓台灣這艘民主方舟堅韌航行、守護國人安全,讓自由與尊嚴的旗幟在世界海域高高飄揚。

搬國軍待遇與禁伐補償說帖 卓榮泰籲立院:追加636億預算解統刪窘境
行政院長卓榮泰29日表示,2025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遭刪減,還被要求自行調整刪減新台幣636億元,行政院只好統刪各縣市地方補助款四分之一,未來若各縣市立委支持行政院636億元追加預算案,其實就能解套。中央政府年度總預算遭立法院大幅刪減,政院推稱已無刪減空間,因此透過「統刪」25%地方政府款項,盼財政相對已稱充裕的地方政府能共體時艱,此舉一出引發地方政府及在野黨立委批評。閣揆卓榮泰提到新台幣636億元追加預算中,部分會用來支付禁伐補償金。(示意圖/黃威彬攝)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在29日行政院會後記者會時轉述,台南市代表當日在院會提出臨時動議,建議一般性補助款部分,能以追加預算的方式來解決地方面臨的困難,卓榮泰則直言,當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刪減數已經達到2,076億元,每一筆錢都直接跟人民相關,刪哪一筆都很為難,因此行政院統一調整支出結構,依比例刪除一般性補助款,「這是不得不的唯一解方」。卓榮泰說,立法院大幅刪減636億元之下,地方政府和政院都陷入窒礙難行之中,而在主計總處盤點之下,其實部分縣市政府尚有舉債空間,也可以運用歲計賸餘,或者撙節非必要支出等方式運營,自己理解各縣市政府的為難,其實行政院也有為難之處,只能向立法院提出覆議,如今覆議也被否決了,僵局已不是政院能解。卓榮泰話鋒一轉指出,非常感謝像台南、高雄的執政黨立委支持行政院,未來如果多一些立法委員支持行政院新提出的636億元追加預算,屆時包括中央母法必須撥付原民保留地因禁伐無法進行經濟活動的「禁伐補償金」,還有「國軍調整待遇」等各項中央重要預算能夠辦理追加,這樣統刪者就有機會回到地方,問題或許可以迎刃而解,希望在野黨有智慧解決。

刪補助遭砲轟!政院回應「酌予補助」 合乎規定:未違法操作
行政院統刪今年對地方的一般性補助款25%,引起地方政府與在野黨批評,針對在野黨一再指稱刪減一般性補助款有違法的疑慮,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澄清,地方制度法第69條已明確規範中央政府具有裁量權,有關一般性補助款,是中央政府針對全國均衡發展以及地方財政能力進行全盤考量後,「酌予補助」,並無違法之處。李慧芝表示,由於立法院對於總預算刪減總額達到2,076 億元,其中有關中央政府的部分已經被大幅刪減1,439億元,而且內容很多都是針對特定項目巨幅刪減,為了避免對國防安全、外交及教育政策等再進一步造成嚴重影響,因此主計總處只能調減一般性補助款,藉此達成立法院要求行政院自行調整刪減數的636億元的額度。李慧芝表示,此外,有關新版財劃法的適用問題,政院也已多次對外說明,由於新版財劃法是今年3月21日才公布,並於公布起3日後生效,而今年度中央及各地方政府的預算都已完成編列及審議,其中也包含一般性補助款的編列,實務上無法再依照新版財劃法重新編列今年度預算。李慧芝提到,因此新版財劃法的效力只對於今年3月23日以後要編的明年度總預算發生效力;亦即,新版財劃法第30條第3項「中央政府給予地方政府之一般性補助款項金額,不得少於修正施行前一年度預算編列數」的規定,也是在編列明年度預算時才有適用的空間。李慧芝表示,行政院卓榮泰院長於日前受訪時亦指出,今年度一般性補助款總數原列為2,501億,其中990億是幫助地方政府增裕財源的款項,不過去年度地方政府歲計賸餘總計708.5億,包括直轄市約401.3億,以及其他縣市約307.3億,考量到地方財政充裕,因此主計總處便請地方政府主要從此部分的990億當中進行刪減,也希望地方政府共體時艱,一同度過在野黨大幅刪減中央政府總預算對國家所造成的困境。

就職周年談話 賴清德:攜手產業界突破挑戰
總統賴清德就職一周年,今(20)日上午在總統府敞廳發表談話,以「迎風轉型、穩健前行」為題,包括「民主台灣、韌性精神、訴求團結」3元素,一開始提及昨天新北市三山峽北大國小的重大交通事故,中央相關部會將與地方政府合作協助家屬,並向罹難者家屬致上最深的哀悼,希望傷者早日康復。他說,政府的目的就是服務人民,感謝台灣人的託付,感謝國人同胞這一年來與政府攜手合作,共同克服種種挑戰,讓國家持續向前邁進。賴總統的談話內容:賴總統說,面對全球關注,也是影響國人最重要的三大挑戰:氣候變遷、健康促進、以及社會韌性,總統府成立了三個委員會,目前都有了階段性的成果。接軌國際,透過各部會「由下而上」的自主計畫,再由行政院淨零小組,「由上而下」,提出六大部門、20項減碳旗艦計畫,預計到2030年,政府將持續投入突破1兆元淨零轉型預算,並且,帶動民間綠色投籌融資,至少達到5兆元,邁向2035年減碳百分之38加減2的國家減碳新目標。賴總統說,台灣的空氣品質已經逐漸改善,PM2.5年平均濃度,從2015年的21.82,下降到現在的12.8。今年開始,台灣正式實施碳費制度,我們會目標堅定、腳步穩健、策略靈活地,落實2050淨零轉型的願景,和全球一起,追求永續成長、繁榮發展。賴總統說,我們更努力強化全社會防衛韌性,除了持續盤整國家級項目的整備、舉行實地驗證;也整合各部會力量,提出針對國安統戰威脅的十七項因應策略,來團結國人抵抗分化,保護我們珍視的自由民主生活方式。而最近行政院編列4100億元特別預算,其中1500億元,更是要來提升國家韌性,也期待朝野都能夠支持。在國家前進的道路上,挑戰和難關會一再出現。上個月初,美國宣布新的關稅政策,我提出了五大因應策略,並且啟動產業傾聽之旅,希望攜手產業界突破挑戰,開創新的契機。行政院也在最快的時間內,整合各界意見,提出「強化安全韌性特別條例」,並將運用歲計賸餘,編列4100億元的特別預算,除了支持產業與安定就業,更要強化經濟、照顧民生、提升國土安全韌性,讓台灣產業在變局中,持續穩健前行。尤其,我們跟產業界的座談中,各行各業紛紛主張不要調漲電價,支持政府撥補台電,弭平從COVID-19疫情到俄烏戰爭以來,台電補貼民生和產業用電的虧損,來健全台電的財務、以穩定電價,也期待朝野合作通過行政院的特別預算。百工百業也都希望維持供電穩定。其實,能源安全就是國家安全,因此,確保供電穩定,同時開發多元綠能,不論過去或未來,都是政府重中之重的工作。除了電價議題,近期,國人也都非常關注台美關稅談判情況,經過前一輪的實體磋商後,仍在持續進行當中,過程順利。政府會秉持確保國家利益、維護產業發展、絕不犧牲任何一個行業等三大原則,站穩台灣的立場,從深化台美經貿關係出發,會快慢有序、有為有守,爭取最好的談判結果。台灣和全球民主夥伴共享民主的價值,並且遵循自由市場原則,共榮發展,這是我們最大的本錢,也是廣大台商釋放活力與能量的保護傘,更是我們和威權體制最大的區別。長期以來,台灣和美國以及民主夥伴,積極交流合作,也彼此砥礪成長。朋友之間難免有摩擦,但終究能夠磨合。正如同聖經說:「鐵磨鐵,磨出刃來,朋友相感,也是如此」。朋友之間,互相切磋,能夠磨掉缺點,展現優點,即使遭遇意見分歧,只要有信任的基礎、誠懇的對話,也能夠更加了解彼此,讓交情更加深厚。現在,台灣的市場在全球,舞台在國際。未來,我們會堅持以民主的信念,拓展多元市場。第一,台灣的經濟路線很清楚,我們會以市場為導向,推動立足台灣、布局全球、加強美國的經濟路線。近年來,台灣除了跟菲律賓、印度、越南及泰國等國家更新投資保障協定,也與加拿大簽署了「投資促進及保障協議」。未來,我們會繼續努力,與友盟國家簽署投資保障協定,以及避免雙重課稅協定。第二,台灣的貿易策略很清晰,我們將擴大和美國以外,更多民主自由國家的市場連結,行銷全世界。因此,我們除了與美國完成簽署,「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也與英國簽署了,「提升貿易夥伴關係協議」,並且積極跟其他國家洽簽貿易協定,同時持續爭取加入CPTPP等區域經濟整合。第三,台灣的經濟體質必須調整,要兼具出口導向與擴大內需,兼顧科技研發實力與傳統產業升級,兼備強化軟體發展與生產製造。我們也要繼續發揮台灣優勢,吸引國際廠商來台投資合作。這幾年來,美商英特格高雄新廠、美光台中四廠,以及Google在台灣設立的海外最大研發中心,都陸續啟用。超微、輝達和美國雲端運算大廠,持續布局台灣,輝達昨天也宣布將在台灣設立海外總部。透過這些跨國合作,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參與國際研發,我們將打造台灣成為更堅韌的經濟體。未來,政府將成立推升台灣經濟發展動能的基金。對外,我們要放眼全球,投資國際市場,政府將成立主權基金,打造國家級的投資平台,充分運用台灣產業的優勢,由政府主導,協同民間企業的力量,布局全球,連結AI時代的主要目標市場。對內,我們要深耕在地供應鏈,強化產業因應變局的能力,政府將提升國發基金功能,達到產業再造的目標,協助國內產業及中小企業轉型升級,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鞏固國內產業的根基。各位國人同胞,民主是我們的市場、是我們的價值,也是我們國力的展現。台灣曾經是全世界戒嚴最久的國家,現在,我們是亞洲民主的燈塔。過去,許多前輩不畏犧牲,前仆後繼,勇敢抵抗威權、追求民主。現在的年輕世代,用各種合憲合法的方式,不畏艱難,積極參與政治、守護國家,深化民主,為多元的台灣而努力,這就是令人驕傲的民主台灣。我相信,沒有任何一個台灣人,會放棄民主自由的生活;也沒有任何一位總統,可以背離民主自由的價值。台灣的民主一路走來,從來不是靠仇恨動員,而是靠公民參與、凝聚而成。我們不怕意見不同,因為民主的核心,就是在分歧中找到團結。我始終相信,民主的紛爭,要用更大的民主來解決。過去一年,面對國內的政治局勢,我們透過朝野政黨,共組祝賀美國總統就職代表團,展現民主台灣團結一致,共同深化台美關係;我也依照憲法賦予總統的職權,開啟五院國政會商,希望達成和解、促進合作。我們始終願意張開雙手,努力促成朝野對話,加強政黨合作,因此,我將指示國安團隊著手規劃,向在野黨主席進行「重要國安情勢簡報」,期望朝野政黨領袖,無論政治立場為何,我們都能夠以國家利益為優先,以守護國家安全為前提,在相同的事實基礎上,坦率真誠交換意見、共商國是,攜手面對國家的各項挑戰。今天稍晚,台北國際電腦展就要開幕。這場展覽,國際高度關注,因為台灣是世界的矽島,撐起全球經濟和人工智慧的神經中樞,全世界重要的科技界人士都來到台灣。回顧過去,這個展覽,最初只是在台北松山機場旁的小型展覽,但40多年來,規模不斷擴大,如今更標誌著全球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里程碑。這就是台灣故事的縮影,也是台灣人民共同的成就。現在的台灣,已經是世界的台灣。無論在全球科技發展、國際供應鏈分工、世界經貿交流、區域安全事務,台灣都是舉足輕重、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各位國人同胞,面對挑戰,我們不退縮;面對未來,我們勇往直前。「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拚」,我們會堅持團結,用台灣人的韌性、不服輸的幹勁,迎風轉型、穩健前行,這就是我們台灣人的精神。我們繼續團結打拚,以堅定的步伐迎接挑戰,讓台灣成為世界之光、世界和平的舵手、更是世界繁榮的推手!謝謝大家。

4100億特別條例將歲計賸餘花光? 黃珊珊:平時政院該做的事也算進去
行政院通過4100億的「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引發在野黨諸多質疑。對此,民眾黨立委黃珊珊今(29)日於立院質詢時提出疑問,此次特別預算是否是要將去年的歲計賸餘用完?如果7月與美國談判有差錯,因應關稅其他紓困地方難道要舉債嗎? 黃珊珊表示,現在行政院焦頭爛額,因為要面對美國全球無一倖免的高關稅政策,卓榮泰昨日到黨團來作說明自己覺得很好,但希望可以「多點汗水,少點口水」。黃珊珊說,這一年來,卓內閣所提出的民生法案並不多,大部分都是政治法案,「民生放一邊、政治放中間」不該是行政團隊該有的立場,希望接下來的民生法案可以多一點。黃珊珊提到4100億特別預算,她指出4100億是從880億變成930億,中間再加上卓榮泰所說的國內韌性或其他,卓院長是否是想要把歲計賸餘用完?因為算起來,湊一湊剛好是去年的歲計賸餘。但如果這些歲計賸餘都給政院,萬一7月跟美國的談判不如預期,因應關稅還有其他必要需要紓困的地方,難道院長要舉債嗎?對此,卓榮泰回應,第一,政院本來就有因應經濟成長的特別條例,現在只是把它加進去;另外,談判的過程正在準備啟動當中,希望可以談到最好的狀況。而這4100億中有少部分是一年的,大部分是三年的,政院希望三年可以因應,如果不足的話也有年度預算來作因應。黃珊珊強調,高教人才、照顧弱勢、老屋整建本就是平常該做的事,不會是預算法83條國家重大變故的狀態,特別預算有特別預算的定義,把這些放進來實在有些不倫不類。這些問題可能有影響,但自己希望政院可以具體化,不該把平時政院該做的事拿來填補、湊足所謂的歲計賸餘,把它花光光,不讓在野黨提議發現金。

喊4千億特別預算杜絕「洗產地」 卓榮泰:盼立院支持《特別條例》
行政院長卓榮泰28日表示,當日拜會立法院談的新台幣4,100億元特別預算法源《特別條例》不只針對美國關稅政策,還必須考慮「洗產地」、「違規轉運」、「國家資通安全」等重大面向一併處理,希望立法院朝野各黨團支持。全名為《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的特別條例草案日前已在行政院通過並送至立法院,卓榮泰為此28日特地拜會立法院朝野各黨團。政院官員說,近年由於美國與對岸貿易戰持續升溫,在許多產業老存在「洗產地」陋習,甚至已發展為成熟的「灰色供應鏈」,台灣就是其中一個「苦主」,特別條例會加強把關;財政部官員則指出,「違規轉運」是為防堵對岸出口貨品想規避美國加徵關稅, 繞過來台灣偽冒台灣製造後,違規轉運「洗產地」至美國,導致損害國內產業利益,也是「洗產地」的其中一種樣態,財政部會採事前預防、事中嚴查、事後嚴罰3道防線因應。卓榮泰則說,這次的特別條例不只是針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John Trump)的關稅貿易政策調整,還盤點了「支持產業、安定就業、照顧民生、強化韌性」四大主軸和洋洋灑灑十項措施,所需4,100億元經費會全數移用以前年度歲計賸餘支應預算。卓榮泰強調,以因應關稅政策來講,我方政府與日本雷同,都是先設計完整的產業支持計畫與腹案,隨後再從容地啟動談判。他也說,以「強化國土防衛能量」來說,其實資通訊安全問題一直是台灣大威脅,未來「強化安全韌性」項下經費,將會支持「國軍共同協作平台」、「擴大雲端服務」、「建立雲端資料中心」與「提升資安防護能力」,期待打造線上線下全方位安全環境。卓榮泰重申,特別條例不只是針對關稅貿易政策的調整,是整個國家因應國際情勢,以及後關稅時代因應洗產地、違規轉運及國家資通安全的重大需求,不需限於川普一隅。為因應美國關稅衝擊我方進出口貿易等原因,政院編列新台幣4,100億元特別預算希望救急。(示意圖/黃威彬攝)

在野黨頻喊普發現金1萬元 賴清德:錢要花在刀口上
美國對等關稅進入90天的緩衝期,賴清德總統的產業傾聽之旅,25日返回本命區台南市,與在地中小微型企業座談聽取意見。賴清德表示,座談過程中,業界普遍希望不要漲電價,但總要回補台電,因此行政院用歲計賸餘編列1000億撥補台電,希望今年電價不要調漲;至於在野黨希望每1個人普發1萬塊錢,大家可以想想2300億元要如何使用,對台灣整體經濟發展比較有幫助?美國對等關稅進入90天的緩衝期,賴清德總統的產業傾聽之旅,25日返回本命區台南市,與在地中小微型企業座談聽取意見。(圖/中國時報洪榮志攝)美國對等關稅進入90天的緩衝期,賴清德總統的產業傾聽之旅,25日返回本命區台南市,與在地中小微型企業座談聽取意見。(圖/中國時報洪榮志攝)賴清德表示,台南市的工商業實力,對台灣的經濟發展扮演關鍵的角色。不可諱言,川普總統提出的對等關稅影響全世界,政府全力以赴、嚴肅面對這個情況,透過5大方法與美國談判,希望能比照美國與加拿大、墨西哥的關稅協定,談判出台灣與美國的關稅協定,從零關稅開始談起。賴總統認為,台灣願意對美採購,台灣的經濟實力是夠的,也願意到美國投資,幫助美國再工業化;甚至台灣也有實力成就川普總統將美國打造成為世界的人工智慧中心。另外,美國要求貿易夥伴做好先進科技產品出口管制,以及低價傾銷、洗產地等問題。賴清德強調,台灣在跟美國談判時有5個方法,希望確保台灣的國家利益,希望能確保台灣的國家利益,保護台灣各行各業持續發展,不會犧牲農漁業,也會做好保護中小微型企業,請大家理解。賴清德還說,前不久他到嘉義與農漁業座談後,台灣鯛的價格上漲了5元,為什麼呢?台灣鯛占美國市場20、30%,中國生產的台灣鯛占美國市場逾60%,此時台灣鯛的價格不應該下降,因為中國對美國的關稅比我們高,沒道理跌價,經請農業部協助後,果然經銷商也了解這個情勢,願意公平對待台灣的養殖產業。賴總統說,台灣產業幾十年來的產業,是有韌性,各行各業都有這樣的韌性,特別是很多產業上、中、下游生態鏈,都相當完整。台灣對外貿易才23.4%銷到美國,逾76%銷到美國以外的國家,大家團結好好面對,一定可以解決這個事情,也請大家提供意見,應該如何與美國談判。賴清德提及,行政院第一時間就提出因應計畫,成為全世界第一個提出對受損產業照顧計畫的政府;因為川普上任後「關稅不離口」,總統府、行政院都嚴正以待持續關注關稅政策的發展,同時也盤點、沙盤推演、推估,因此才能在第一時間提出,在與大家座談後,也會將大家的意見納入,目前已將支持方案從880億提高到930億。賴總總認為,在座談的過程中,業界都普遍都希望能降低生產成本,因此「電價可不可以不要漲?」但如何不漲?台電過去在疫情期間,就接受政府要求,不要調漲、不要增加他們的成本,來穩定物價,也發揮效果。疫情期間,日本、韓國、歐盟、美國的通膨指數都百分之九點多,台灣才百分之三點多,我們渴望今年會在百分之二以下,就是因為核心物價沒有調漲。「不過,總要回補人家,尤其疫情期間已經過去」賴說,政府年度預算編列1000億元被刪掉,之前編列特別預算1000億元也被刪掉,卓院長用歲計賸餘,不是舉債,編列1000億撥補台電,希望今年電價不要調漲。但在野黨希望每1個人普發1萬塊錢,2300萬人1人1萬,就是2300多億元,大家可以想想,2300億元要如何使用,對台灣整體經濟發展比較有幫助?賴清德強調,政府是希望在關鍵時刻錢要花在刀口上,應該讓台電可以繼續經營,不要調漲電價,跟業界共體時艱,這樣的方向應該是正確的吧,敬請大家支持。

早打算砸錢撥補 卓榮泰談「特別條例」:下周拜會立院各黨團求支持
行政院長卓榮泰25日表示,政院日前通過的「國際韌性特別條例」是在美國關稅震盪前就有的想法,加上歲計有賸餘,將分為「國土安全韌性」、「穩定民生補助」、「弱勢關懷照顧」三部分出發,希望立法院盡速通過。閣揆卓榮泰強調4,100億元的「特別條例」是美國關稅問題震盪前就有的念頭。(圖/黃鵬杰攝)據了解,為因應美國關稅政策對台灣產業及勞工的影響,卓榮泰24日在行政院會拍板通過全名為《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特別條例)草案,強調這項特別條例涉及「支持產業、安定就業、照顧民生、強化韌性」四大主軸和洋洋灑灑十項措施,所需經費會全數移用以前年度歲計賸餘支應預算。在野黨則質疑不斷,認為這是趁亂用川普政府高關稅之名行「大偷渡」之實,真正用在因應關稅衝擊的預算僅22.7%少得可憐,根本是灌水。對此,卓榮泰在25日立法院的施政總質詢時指出,「特別條例」涵蓋面包括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國土安全韌性等,範圍比較廣,其實在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John Trump)關稅新政之前即有這個念頭,如今只是把因應關稅新政,政府對產業支持經費,從880億元增加到930億元,並一起納進「特別條例」內。卓榮泰預告,未來針對國土安全韌性會有約1,500億元處理,另砸1,000億元挹注電價穩定民生經濟,還會花930億元來優化農業金融與產業設備更新等具體作為來挺在地產業,也沒忘記670億元填補健保、勞保、弱勢及高等教育。卓榮泰預告,28日預計將拜會立法院朝野各黨團,盼盡速通過特別條例。

行政院通過4100億《強化安全韌性》草案 補台電1000億在野黨嗆偷渡
4100億元特別條例用在哪裡美國關稅戰全球動盪,行政院24日拍板《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整體規模達4100億元,令人驚訝的是,用於協助產業因應高關稅,僅930億元、占22.7%、用於撥補台電則有1000億元、占24%。行政院長卓榮泰說,撥補台電是盼藉此穩定民生物價,盼立法院支持並加速審議通過。立法院在野黨團怒嗆這是藉機暗渡陳倉,絕不會同意撥補台電。用於協助產業 僅占22.7%川普於台灣時間4月3日凌晨宣布對等關稅後,各界都呼籲政府,盡速擬定協助產業的方案,以免對民生造成衝擊。行政院會昨日通過《強化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規畫金額並非政院先前透露的產業協助930億,而是4100億,用途還包括挹注勞健保與人才培育,特別是先前被立法院刪除的1000億元撥補台電財務,又在因應美國關稅特別條例裡起死回生。卓榮泰說,行政院是以支持產業、安定就業、照顧民生、強化韌性為原則,提出特別條例草案。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強調,如果特別條例與預算盡快實施,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可望符合國際貨幣基金(IMF)所預估的2.9%,說不定會更高。行政院說明,國土韌性安全預算1500億;經濟韌性從原880億增加50億,為930億;社會支持面,撥補健保200億、撥補勞保100億、挹注台電1000億、弱勢族群關懷170億、高等教育人才培育200億。普發現金1萬 政院打回票卓榮泰說,在美國關稅衝擊下,原物料價格不穩定,加上關稅調漲,形成雙重衝擊,因此,特別條例中再提出挹注台電1000億元。同時,國際環境變動也會令社會經濟會有波動,因此撥補勞健保與關懷弱勢。在強化韌性部分,卓說,台灣海空遭遇許多灰色侵擾,海巡設施需要強化提升,且資安就是國安,台灣遭受網路攻擊的頻率是其他國家的4倍,須強化資通環境與設備,增加備援韌性。由於政院對特別預料經費來源規畫,是以前年度歲計賸餘支應,去年稅收超徵逾5000億元,是否意謂「還稅於民」、「普發現金」無望?卓榮泰坦言,現金發到每個人手上,雖然很快樂,但他認為,在國家面對外交、軍事、財政重大衝擊時,發現金並非解決國家問題的最好方法。行政院昨日公布特別預算草案金額與用途後,在野黨團皆感錯愕。國民黨立院黨團書記長王鴻薇說,國民黨團支持經濟支援與撥補勞健保,但「撥補台電礙難同意」,且黨團仍主張普發現金1萬元。不滿偷渡草案 藍白將嚴審國民黨立委張嘉郡指出,台電營運的虧損,應該是要檢討能源政策,勞健保的撥補也是杯水車薪,行政院不應該把重大議題都混為一談,藉機暗渡陳倉。擔任財政委員會召委的藍委賴士葆說,特別條例送至立法院委員會審議時,如有不合理之處,可依照實際需求刪減細項。舉例來說,台電撥補如果是用於核電,改善國家能源狀況,自然可討論是否通過,但如果是要補貼綠電,難以讓人支持。民眾黨團總召黃國昌說,本來以為卓揆終於睡醒了,但詳看才發現草案是行偷渡之實,因應產業僅占22.7%,77.3%是被灌水,全在偷渡過去被立法院刪掉的預算,痛批行政院借屍還魂、東拼西湊。民眾黨團副總召張啓楷表示,立法院先前將撥補台電的1000億刪除,就是因為台灣的能源結構出問題,台電弊案重重,導致錢都流到「綠友友」口袋,民進黨又利用對等關稅之名,偷渡1000億元,民眾黨絕對會嚴審,不會讓它通過。他也呼籲,行政院應該趕快通過普發現金6000元提案。

行政院拍板「特別條例」 撥補健保200億…2大用途曝光
行政院會今(24)拍板「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整體特別條例預算規模上看4100億元,其中撥補健保200億元、弱勢族群照顧關懷服務170億元。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200億元將進入健保安定基金,預計可用於醫藥品漲價、健保點值穩定等用途。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24日邀請衛生福利部部長邱泰源(左)、農業部次長杜文珍(右二)、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副總談判代表顏慧欣(右)、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主任針對「美豬、美牛進口零關稅且如何保障國人食品安全及農民權益」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圖/中國時報劉宗龍攝)行政院長卓榮泰指出,「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預算包括國土安全韌性1500億元、經濟支持方案930億元,關懷弱勢共1670億元,特別預算將全數移用過去的年度歲計賸餘支應,盼立法院支持並加速審議。邱泰源在立院受訪表示,因應可能的高關稅,衛福部在藥品、醫材盤點方面已經做好因應策略,而健保方面也有一定的預算可以因應;這次政府特別條例再挹注200億元,應會流入健保安定基金,對健保穩定性幫助很大,因應高關稅變化當中更有韌性。邱泰源進一步指出,由於是政府撥入預算,可以指定用途,只要寫得清楚,將來都可以在健保靈活運用,因應未來可能會發生的需求,當然會寫得廣泛一點,例如醫藥品漲價,或是點值增加等。另一方面,邱泰源指出,針對弱勢族群的170億元預算,是政府長期關心弱勢族群的福利,尤其高齡化社會獨居老人特別多,行政院都很關心他們的生活狀況,這是政府很需要去做的,相信弱勢的補助可讓社會福利網絡更加完整。

經濟部決議電價4月「凍漲」 台電:10月再爭取補漲
經濟部28日召開電價費率審議會,台電爭取電價調漲9%,但經過2個多小時討論,最終以國際關稅與地緣風險,可能引發物價上漲為由,決議4月電價「凍漲」。對於台電虧損,經濟部表示後續爭取預算撥補、離島建設基金補貼,若立法院仍不准,台電表示,會再依成本爭取10月電價補漲。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表示,電價費率審議會為考量國際關稅變化及地緣政治引發物價波動風險,決定上半年不調漲電價,但審議會也請經濟部全力爭取立法院支持台電撥補預算,以穩健台電財務狀況。台電到2024年底累虧4229億元,今年預計再賠近500億元,如今調價無望,合計累計虧損將來到4700億元新高。經濟部次長賴建信表示,經濟部會全力爭取立法院支持撥補台電預算,穩健財務體質。台電原本規畫電價調幅6~9%,昨提案把平均電價調到4.09元,漲幅9%,其中民生電價漲多,產業電價則漲少,衝擊1500萬戶。而電價會中支持調漲與緩漲的委員都有,討論過程熱烈,有委員表示如果無撥補,應給予調漲健全台電財務,穩定電力供應。但也有如商總理事長許舒博等主張不要調漲民生電價,330度以下基本用電不調。賴建信說,因近期國際各國陸續展開關稅措施及貿易談判等不確定因素,最後決議本次電價不調整。至於經濟部要協助爭取哪幾項撥補給台電?依照賴建信說法,有3筆可以爭取,首先是歲計賸餘撥補的2024年追加預算1000億元,另外行政院如同意去年超收歲計賸餘也撥補,那還會有1000億元。第三是離島建設基金依法要給台電差價補貼,這部分累積未給有1164億元。賴建信說希望基於《離島建設條例》規定,依條例給補貼。如果在野黨仍堅持不同意撥補,10月電價是否就得調漲?賴建信說,9月開電價會時將檢討這個事情。台電總經理王耀庭表示,會依據把各項成本支出完整給電價會檢討參考,包括撥補的情形。台電內部補充,如無撥補,就是依照虧損狀況繼續爭取補漲。面對財務缺口繼續擴大,台電表示,自己也會進行開源節流,希望多出168億元財務改善,方式包括資產活化、販售RE30低碳綠電、燃料採購精進撙節支出等。國民黨指出,尊重電價審議委員會的決定,但國民黨堅持,只撥補卻不討論能源政策,就是浪費人民的納稅錢,3年來已撥補3000億,也漲了5次電價,證明應該先調整能源政策,否則人民的納稅錢等於丟進台電虧損的無底洞,沒有意義。藍委牛煦庭痛批,台電已成為民進黨附隨組織,台電高層應該負起政治責任,自行撤換高層。民眾黨立委張啓楷質疑,行政院想甩鍋給立法院,應該做兩件事,重啟核電、別再高價購買綠電,就不用再撥補、不用漲電價,還可以降電價。

電價凍漲虧損上看4700億創新高 經濟部將爭取三筆預算撥補台電
本來「板上釘釘」的電價調漲,最終在政府憂心衝擊物價下祭出「凍漲」。台電於今日電價費率審議會上提出9%調幅案,最終遭到擱置,如此預計今年再虧500億,累積虧損將衝4700億新高。面對財務大黑洞,經濟部表態,後續繼續爭取三筆預算撥補台電,把球再度丟回給國會。面對國際燃料猛漲,台電大虧,原本政府利用前年歲計賸餘,編列1000億給台電,加上2025年公務預算再給千億,合計2000億台電止血。但是在野黨不滿執政黨拒絕便宜核電,以錯誤能源政策封殺2025年公務預算。目前僅剩2024年用歲計賸餘追加預算1000億,還卡在立院未處理。經濟部次長賴建信說會持續協助爭取預算撥補,緩解台電財務壓力,這部分他提到共有三筆預算要爭取。首先就是上述的追加預算千億,另外,去年稅收超徵5000億,行政院有表態可能用歲計賸餘再撥補1000億。再來,賴建信說離島建設基金依法要給台電差價補貼,這部分累積未給有1164億,希望基於《離島建設條例》規定,依法給予補貼。等於經濟部將爭取三筆預算,總共3000億再補台電。如果加上前幾年增資資加撥補已給3000億,等於如果都拿到,有6000億補給台電,相當驚人。但是即使最好情況,後續3000億都孻到,台電因今年累虧上看4700億,打虧後也還是有1700億黑洞。台電表示,這三筆都能拿到,對財務自然是大大助益,但會務實一筆一筆去爭取,如果可以先有一筆千億撥補,對今年財務就可以有很大改善。面對凍漲,台電累虧持續攀升,經濟部表態爭取三筆預算補貼,等於球丟回給國會。如若持續不給,台電營運將非常困難,甚至衝擊電力開發、輸配電供電改善,壓力球,輪回立法院身上。

「還稅於民」普發現金制度入法?陳淑姿不認同
行政院主計長陳淑姿24日表示,原則上不支持普發現金法制化,過去每次普發現金都有其特殊目的,比方振興經濟等,才會送特別條例到立法院審議。國民黨立院黨團主張普發現金新台幣1萬元,進一步提案希望修正《預算法》,讓「還稅於民」的普發現金是否制度化、法制化成為關注焦點。有鑑於此,立法院財政委員會24日邀請陳淑姿、監察院審計長陳瑞敏列席業務報告並備質詢。國民黨立委林德福挑戰,陳淑姿是否支持「還稅於民」常態、法制化?因為先前前總統蔡英文政府時期,就曾普發現金6,000元作為COVID-19新冠疫情之後復甦經濟的好方法,未來是否不妨依此作為普發現金的門檻,只要收稅剩餘達每人6,000元門檻,是否就該辦理「普發現金」?陳淑姿則直言,「原則上不支持。」陳淑姿指出,如果一年度「稅收實徵」超過「預算數額」,並不代表當年度整體財政有餘,有可能是原先估計過度樂觀等,因此須先找出原因彌平差短,並扣除「法定還本」,接下來才是政府可用財源。至於累計賸餘,則需要等審計部肯定後,再進一步編列預算,況且預算項目中,「民生重要項目」早已列為優先項目,並不一定要發放白花花的現金,才代表福國利民。財政部政務次長阮清華也說,如果稅收實徵超過預算數,則會優先用於還債和減少舉債,有多的才會進一步挪到歲計賸餘,後續應用可能有民生、弱勢、國防等面向,必須由行政部門通盤考量,因此普發現金並非常態。陳淑姿強調,政府當然是「績優股」,但實在並非每年都有財政有餘,像疫後普發6,000元是有特別條例送到立法院審議,經過立院審議後才編列預算,當時經濟成長率才2.1%不理想,希望維持經濟成長動能,才會發放現金。

4月民生電價漲聲響起 空屋底度倍增
4月電價預計調漲6%~9%,台電董事長曾文生19日表示,考量後續若政府預算撥補沒拿到,會把這狀況報給電價會裁決,台電的主張就是「電價結構合理化」,會以住宅、小商家為主。此外也要大調空屋底度費,現行沒用電每月僅收20度底度費,規畫要調高到40度,多收1倍,估計將影響150萬戶空屋。台電董事長曾文生強調,所謂底度收費就是固定成本,畢竟沒用電,還是有電表建設、擴張線路、巡修檢修等投資費用。據了解,假設第一段電價也調高到2.1元,台電每間空屋一年電費收入就多504元。至於外界抨擊民進黨政府關掉核電廠,是錯誤能源政策造成台電嚴重虧損,電價大漲原因,不過,曾文生昨反炮轟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批當初核二廠提前停機,就是朱立倫不發給乾式貯存場執照,導致燃料池滿,用過核燃料棒無法退出更新,現卻以此為由下令封殺,「這有公道嗎?」對在野推動核電延役修法,曾文生說,目前並沒有法律給台電延役,核電部門現有1800多人力就先維護好資產,但目前也鼓勵年輕同仁轉調火力電廠歷練。2025年預算補助台電千億已被在野黨聯手刪除,但2024年歲計賸餘要補的千億補貼國會尚未決議,曾文生說,前者可靠追加預算起死回生,後者能透過預算程序同意補撥,但假設2000億補助都沒到手,由於去年10月調漲電價時,電價費率審議會因為政府已編列預算補助,所以未讓台電漲足,如無拿到,會報告這狀況給委員參考判斷。對於4月電價調整,曾文生強調還是由電價費率審議會決定,台電的主張就是「電價結構要合理化」。現在產業電價已經調上去,接近韓國,再調也要考慮競爭力。反之,民生330度以下電費比20年前低,電價成本現在差距比較大的是住宅,這會交由電價費率審議會去檢視。

主計處指修法明定中央政府債務基金賸餘2用途 無法用於普發現金
行政院19日公告「中央政府債務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部分」條文修正,主計總處指出,基金年度決算如有賸餘,由原本「依規定辦理分配」,改為應依規定「累存基金餘額或解繳國庫」,而原本規定債務償還應以當年度稅課收入至少5%編列,改為至少以5%至6%編列,並強調債務基金用途僅為償還中央政府未償債務本金、利息及相關手續費,無法作為普發現金等其他用途。行政院主計總處表示,現行公債法第12條第1項規定,為強化債務管理,中央及直轄市應以當年度稅課收入至少5%至6%。「中央政府債務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修正條文第4條,「……債務之償還,應以當年度稅課收入至少5%編列,……」,修正為「……,應以當年度稅課收入至少5%至6%編列,……」,係配合前開公債法規定修正。主計總處指出,「中央政府債務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修正條文第16條,「本基金年度決算如有賸餘,應依規定辦理分配。」修正為「本基金年度決算如有賸餘,應依規定累存基金餘額或解繳國庫」,係依現行非營業特種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之體例修正。又前開賸餘係債務基金決算賸餘,非指公務預算之歲計賸餘,兩者並不相同。主計總處強調,債務基金用途僅為償還中央政府未償債務本金、利息及相關手續費,無法作為普發現金等其他用途,且前開修正均係屬配合現有法規或體例修正,與普發現金議題並無相關。

全民「普發1萬」有譜了?立法院財委會今開公聽會 賴士葆估:最快8月可領錢
2024年國庫稅收超徵金額5283億元創歷史新高,國民黨立法院黨團主張全民普發現金1萬元。立法院財委會今(10日)舉辦「稅收超徵還稅於民公聽會」,針對政府是否應推動普發現金進行討論。公聽會主席、國民黨籍立委賴士葆表示,雖然財政部與行政院對普發現金法制化持保留態度,但行政院長卓榮泰在院會上表現出一定彈性,表示可就規畫方向進行調整,提供進一步討論空間。賴士葆還指出,若立法院於5月通過特別條例,推估最快8月可向國民發放1萬元現金。國民黨團主張普發現金1萬元,並推動修訂《預算法》,確保超徵稅收能夠「還稅於民」。對此,立法院財委會今(10日)舉辦「稅收超徵還稅於民公聽會」,針對政府是否應推動普發現金進行討論。公聽會上,政大經濟學系兼任教授林祖嘉表示,過去幾年稅收情況,除了2020年因新冠疫情超徵僅幾百億元之外,過去4年累積超徵「高達8億」很難讓人接受,「要嘛估測技術太差,要嘛刻意低估稅收,直接還稅於民可讓經濟成長果實全民共享」。林祖嘉主張,政府過去也曾還稅於民,未來應用制度化方式解決超徵問題,財政稅收的每一塊錢都是來自民眾的血汗錢,每一分錢都應公開透明,才對得起民眾。另一方面,政大財政學系教授兼系主任陳國樑則表示,「稅收超徵不等於財政餘裕」。超徵的本質是「估計誤差」,超徵與低估是一體的兩面,這些年政府債務餘額持續上升,因此超徵稅收去向,應包括一小部分用於增加還債,泰半用於減少當年度預計舉債,其餘成為歲計賸餘,以供未來預算財源調度之用。行政院副秘書長李國興也表示,現行的預算制度與法律規定,已足以應對稅收超過預期的情況,因此不宜將普發現金常態化或法制化,並且應依現行規定優先減少國債或積累財政餘裕。當賴士葆提問「行政院是否反對法制化普發現金?」李國興則回應,行政院的立場是反對將普發現金法治化,但不排斥在特定情況下討論並實施一次性的特別條例。若確有特殊情況,如重大天然災害等突發事件,政府可在特定情況下發放現金賴世葆在公聽會後指出,行政院雖反對並排斥還稅於民法制化,但對於今年一次性發放現金仍有討論空間。「由於民進黨現在不是立法院多數,普發現金還是很有機會」。他還預估最晚今年8月全民可拿到普發現金1萬元。而且藍營未來會在這個會期積極推動還稅於民修法,他認為若能在條例中加入適當但書條件,政府運用稅收將更具靈活性,也能確保特殊情況下政策發揮作用。

國民黨主張普發現金1萬元 財政部3大理由反對
國民黨主張普發現金1萬元,並提出特別條例草案,立法院財委會10日即就「稅收超徵還稅於民」舉辦公聽會,財政部提出3大理由反對「還稅於民」常態化,首先「稅收超徵並非全部歸劃中央」,其次「稅收優於預期不代表財政賸餘」,第三則是「稅課收入優於預期已有法治可循」。為推動稅收超徵還稅於民,國民黨立委提案修正《預算法》81條之1,稅課收入達到當年度預算數的120%,應該辦理普發現金、還稅於民。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在院會中允諾提出對案送立院討論,並強調考慮國家長遠發展的構想計畫,要如何使用這筆錢,各部會都有想法,呼籲不要讓法案成為固定的使用方式,對國家不好。財委會10日舉辦公聽會。主計總處報告指出,稅收實徵數受經濟景氣影響,具不穩定性,非每年均有賸餘,收支賸餘仍應優先用於償債或留供因應未來重大政事支出,不宜將普發現金納入預算法,做為常態性辦理項目。對國民黨立委提出修《預算法》,財政部表示,實徵數大於預算數是全國賦稅收入合計,扣除撥入中央特種基金與依據《財劃法》撥付給地方之後,才是中央政府可運用的資金。其次,我國的預算制度是總預算搭配特別預算,以順利推動一般政務並兼顧緊急重大政事需求,各年度總預算與特別預算情形不一,因此即使稅課收入優於預期,在總預算併計特別預算執行後,不一定有賸餘,且近年來整體財政收支常常有差短,因此超徵達一定比率就要普發現金,而未考慮整體財政收支情形,恐有舉債發現金的疑慮。依據《預算法》59條規定,各機關執行歲入分配預算,超收應一律解庫,不得逕行坐抵或挪移墊用。且《公債法》12條第2項規定,可依歲入執行情況,在當年度原編列債務償還數外,增加還本數額規定,為利財政穩健和總體財政收支餘絀情形,若有超徵應該依現行情況執行。以2024年度為例,中央超徵數額為3757億元,但財政部原編列的舉債數1571億元並未舉借,並且還債1358億元,較預算數又增加還本208億元。如果扣除還債後,還有收支賸餘,將會累計入歲計賸餘供未來施政財源。財政部表示,近3年來皆有收支賸餘,分別為1779億元、3493億元以即1536億元,都累計入歲計賸餘,供續年度施政融資財源,減少債務舉借,以因應氣候變遷、地緣政治風險等不確定因素。

普發現金有譜?行政院回應了
我國去年稅收超徵創歷史新高,國民黨立院黨團主張全民普發現金1萬元,並擬推動修法,將還稅於民法制化,藍委林德福4日質詢行政院長卓榮泰,若政院有對案,可提至委員會討論,卓揆回應「會朝這個方向走」,但強調財政運用須兼顧長遠發展,應避免立法成為固定模式。國民黨團主張於本會期制訂《稅收超徵全民共享發放現金特別條例》,普發現金1萬元,並推動《預算法》修法,將還稅於民、普發現金法制化;林德福昨質詢卓榮泰時指出,去年稅收超徵5283億元,若這筆資金無法有效運用於還債、健保、勞保及公務員退撫基金,就應該全民共享。他強調,行政院如果對普發現金有不同想法,應盡快提出對案送立法院審查,充分討論尋求最符合國家與人民利益的方案,若政院的對案合情、合理、合法,大家可以在委員會討論,形成共識再送院會;卓揆則正面回應說,他了解委員的講法,「好的,我們朝這個方向來走」。卓榮泰說,「普發現金雖然大家一定百分百贊成,但政府不能僅止於此」,要有更完整的財政規畫。這筆資金應分為幾個面向運用,包括照顧弱勢族群、強化台灣經濟發展實力,以及因應當前社會需求。這類法案若成為固定模式,可能影響財政穩定,政府在決策時必須審慎考量。民眾黨立委林國成表示,既然物價上漲、民間經濟壓力大,政府應思考「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他認為,超徵稅收可先用於普發現金,剩餘部分再還債,這樣才符合「還稅於民」精神;他也支持將超徵稅收用途及比例法制化,以避免每年重複爭議。對於在野黨主張。民進黨團幹事長吳思瑤斷言,行政院不會支持普發現金常態化。她強調,歲計賸餘應「全民共享」,但使用方式應以社福、國防等重大政策為優先,而非單純發放現金。吳思瑤指出,是否要立法規範超徵稅收用途值得討論,但直接透過立法強制指定用途,則可能違反《憲法》與《預算法》原則。她認為與其強行立法,不如持續與行政部門對話,共同研擬更適合的超徵稅收運用模式。此外,今年的決算時程要等到6月後才能定案,目前仍有足夠時間討論,呼籲朝野冷靜理性協商。

4月電價調漲迫在眉睫 郭智輝:還是希望獲得1000億預算撥補台電
4月電價調漲迫在眉睫,漲幅約6%到9%,由於行政院對總預算被砍,除提覆議案外,也同步要提出追加預算,要再新編1000億補台電。經濟部說,仍希望在電價審議會決定前,有機會獲得撥補。台電表示,如確定有補助,就可送電價會去審酌考量(不漲)。經濟部長郭智輝今(27)也不再堅持先前希望電價「調一下」,讓用電量大者加一點,一般民生基本上不漲說法,反而從體諒產業角度說,要多元去考慮發電成本,台灣大部份都是做出口產業,希望不要因為電的成本去影響競爭力。他強調本來是希望立法院能夠同意撥補1000億給台電,讓它們財務有一些改善,現在被拿掉,就不知道怎麼樣讓電價費率審議委員可以同意(不漲)。在野聯手刪掉今年總預算6.6%,目前行政院已通過要送請立院覆議,但考量可能會藍白聯手否決,也同步研擬追加預算,用「雙保險」方式解決困境。政院秘書長明鑫日前也指出,希望能透過追加預算再填補台電1000億。台電指,就看新追加預算的千億是否來的及到立院,再由電價會去審酌考量(不漲)。經濟部表示,雖然2025年公務預算撥補台電千億被立法院刪掉,但議程裡面還有一筆去年歲計賸餘的1000億,或是採追加預算方式再編列,還是要看立法院態度與互動。希望在電價審議會決定前,還是有機會獲得撥補。

藍營提全民普發現金1萬 財政部:依法要優先減債
財政部公布去年稅收超徵金額5283億元,創史上新高,國民黨立院黨團今(12)日舉行記者會,黨團書記長王鴻薇宣布,新會期將推動「還稅於民2.0,每人普發1萬元」,列為重大民生提案之一。財政部表示,依法要優先減債,若有歲計賸餘,應該要優先減債。2023年普發現金6000元,根據統計,財政部所花就已經達到1416億元。如果每人發1萬元,所花經費恐怕就超過2000億元,對於國家財政相當不利。相關官員表示,《預算法》與《公債法》對於歲入運用都有規定,不能輕易推動法案踰越原本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