瘧疾
」 瘧疾 新冠肺炎 非洲 傳染病 蚊子皮膚變黑未必是曬的? 醫示警「4健康問題」:注意腎功能異常
皮膚顏色改變,不僅曬太陽有關,也可能有潛在的健康問題。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吳明穎就列出4種皮膚變黑的特殊情況,包括荷爾蒙失調、營養缺乏、慢性腎功能不全、藥物影響,若皮膚異常變色,應特別注意。吳明穎日前於臉書粉專發文表示,皮膚變黑的原因眾多,但可以注意以下幾個特殊的情況:1. 荷爾蒙失調:某些內分泌系統失調,如甲狀腺功能低下、腎上腺功能不全,或愛迪生氏症(腎上腺皮質功能不足),都可能導致皮膚變黑。2. 營養缺乏:素食者若缺乏維生素B12,可能出現皮膚變黑的情況。若維生素B12缺乏,會影響黑色素代謝,導致皮膚色素加深。3. 慢性腎功能不全:腎臟功能異常會導致黑色素刺激荷爾蒙(MSH)無法排除,進而刺激黑色素分泌,特別是在陽光曝曬部位,皮膚會顯得更黝黑。4. 藥物影響:某些藥物,如四環黴素、抗瘧疾藥物、心律不整藥物和化療藥物,都可能引起皮膚色素沉澱,使皮膚顏色變深。另外,吳明穎也提到,如果皮膚異常變黃,通常與肝臟或飲食有關,像是黃疸,係由血液中膽紅素積累引起,通常是肝臟疾病(如肝炎、肝硬化)或膽道阻塞的結果,會使皮膚和眼白變黃,可能伴隨尿液顏色加深;而當過量攝取富含胡蘿蔔素的食物(如胡蘿蔔、南瓜),會導致皮膚呈現黃色,引起胡蘿蔔素血症。
「處暑」2生肖要小心 命理師示警:這節氣易遇到2狀況
處暑又稱為「出暑」,是指酷熱要遠離,命理專家柯柏成表示,今年8月22日晚間10時54分48秒交處暑節氣。他示警,有2個生肖要多留意。柯柏成指出,今年8月22日晚間10時54分48秒交處暑節氣,太陽到達黃經150°時,是24節氣的處暑,「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表示酷熱暑天結束。柯柏成提到,處暑節氣前後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中元普渡不一定是在7月15日,從7月初一鬼門開起,一直到7月底鬼門關止,都可以辦普渡。柯柏成表示,這節氣容易發生大型公共場所的火災,請大家除了住處小心用電及火燭,出入公共場所也要多留意火災逃生處所,平時多累積火災時的應對方法,尤其是屬猴、雞這2個生肖,這個節氣就要多小心用火,小到煮飯炒菜、使用熱水瓶被燙傷,大到公共場所的火災意外都比較容易遇到。他也提醒,《呂氏春秋·孟秋紀第七》提到「孟秋行冬令,則陰氣大勝,介蟲敗穀,戎兵乃來;行春令,則其國乃旱,陽氣複還,五穀不實; 行夏令,則國多火災,寒熱不節,民多瘧疾」,流感容易在這個節氣起盛行,出入公共場所還是把口罩戴好,以免染上不必要的病毒。
少子化與高齡化夾擊!台血液捐輸量走向死亡交叉 專家:2027年恐引發缺血風暴
台灣捐血運動今年邁入半世紀,從早期血牛充斥、血液買賣到如今自願無償捐血,締造持續2、30年勇冠全球捐血率的台灣奇蹟;但近年因高齡化、醫院用血量增加,加上少子化導致年輕捐血者驟減,專家推估台灣血液捐供/輸用量將在2027年至2030年間呈死亡交叉,缺血風暴一觸即發。近6年17至20歲民眾捐血率。據台灣血液基金會統計,近10年國人捐血率從2014年7.5%至2023年提升為8.13%,創下近10年新高;唯捐血量高但醫院用血量也逐年增加,從2019年272萬6415單位至2023年增長為285萬8283單位,短短5年激增13萬1868單位。近年新興傳染病頻傳,疫情緊張時也造成募血困難,幸好只要出現血荒,總是有群熱血勇士挽袖伸出手臂獻愛;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消化外科醫師黃漢斌說「台灣人超熱中捐血的」,因此是否真的這麼悲觀,仍待觀察。台灣血液基金會公關處長黎蕾指出,2013年17歲至20歲的捐血族群有20萬1682人次,但去年創新低,只有9萬3258人次,11年來減少近10萬人次、降幅高達近50%,且捐血率也從2013年15.61%到2023年跌至10.86%,降幅達30.4%。黎蕾分析,少子化造成年輕族群捐血基數驟減,加上2016年3月15日衛福部發布「捐血者健康標準」,增加捐血門檻,例如晚睡、刺青或做眉毛、牙齒矯正等等都不能捐,使一時興起想捐血的人不得不打退堂鼓。另,全球化和國外旅遊盛行,為保障捐血人健康和用血安全,只要從瘧疾、登革熱等疫區國家入境,都須暫緩捐血。林口長庚醫院檢驗部主任、台灣輸血學會理事長闕宗熙,以血液基金會2022年1份報告推估,捐供血量低於輸用量的死亡交叉夢魘恐在2027年成真,另一方面,台灣用血量較日本、香港都多,當務之急是落實精實用血。台灣血液基金會董事長侯勝茂表示,現今醫療非常先進,唯獨血液仍無法以其他方式取代,基金會將持續向下扎根,提醒年輕人醫療用血有短缺危機,並協助醫院推動用血節流,確保血庫永續運轉。
全國大滅蟑可行嗎? 網3點專業分析…揭台灣2次「大滅蟲成功」案例
蟑螂人人喊打,民眾巴不得這類的昆蟲消失在世上。有網友便思考,是否可能在全國範圍動員「大滅蟑行動」,以3點總結出「不可能」,但過去確實有大滅蟲成功的案例,掀起一番討論。原PO在《Dcard》討論「論全國大滅蟑的可能性」,得出「技術上做不到」、「經費不可能給」、「人不可能配合」,因此此事不可爲。他透露,這裡討論的大滅蟑是指在城市裡做,針對水溝大蟑螂「家蠊屬」。原PO分析技術面,家蠊屬的特性是體型大、群居於排水系統中,比較好的方法是使用熱霧機,但城市排水系統複雜,光是這樣無法覆蓋這整個排水系統,「會造成你噴A地,蟑螂往B地遷移;你去B地噴,蟑螂就跑回去A地」,往排水系統投藥更是笨方法,先不論蟑螂會不會碰到水,投下去的藥劑可能在1、2小時就沖出排水系統,不僅白白浪費還可能毒到其他生物。網友討論「全國大滅蟑」可行性。(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接著,原PO提到經費,考慮蟑螂卵孵化的時間,整個施藥行動要連續進行至少1個月,使用多少藥劑、動用多少人力等,都是要考量的,更重要的是誰來出這筆錢?他斷言「民間單位是絕對不可能的,政府單位更不用想」,因爲不可能有成效的東西,是不可能編列預算花納稅錢的。最後是人,原PO指出,台中市有合格登記的病媒防治業者有248家(2023年),加上不計其數的個體防治業者,假如要執行計畫,就等於要把公司業務全數暫停,「誰能扛得住這個損失?」而且施藥須持有證照,旁邊也要有專業技術人士督導,此外也要和居民溝通,造成損失還要賠償,弄不好可能還會法院。綜合3點,原PO表示「全國大滅蟑」不可為,但台灣有過2次大滅蟲成功的案例,一次是瘧蚊,另一次是床蝨,皆是在同一時期(民國50年前)達成的。然而,瘧蚊也沒有在台灣土地上銷聲匿跡,在某些山區依然有瘧蚊在飛舞,只是不會再傳染瘧疾,而床蝨因全球化,又從國外跑到台灣本土了。
妹子闖非洲工作「2年賺224萬」 吐辛酸血淚: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
前幾年流行到澳洲打工度假,不過在中國有不少年輕人選擇去非洲,伴隨「高薪包吃住」、「人際關係簡單」的誘惑,卻要面臨瘧疾、戰亂等安全隱憂,武漢一名女子就分享工作2年,賺了50萬人民幣(約224萬新台幣)的辛酸血淚。女子生於2000年,華中師範大學2022屆法語專業畢業生,她接受《長江日報》訪問透露,2年前的畢業季,在網路投了多份履歷,最後選擇總部在國內的非洲礦業公司,稅後月薪有2萬多人民幣,她沒有猶豫就答應,而家人也沒有太反對,她便踏上前往非洲的行程。女子下飛機後抵達豐谷魯美鎮礦區,面積有1600平方公里,外圍雇有軍隊和保全,她的工作和生活都在這座「圍城」,每到周末她會和附近的鄰居、同事,一起用投影機看電影,或是做飯、玩狼人殺,公司也經常舉辦活動,基本上能滿足她的娛樂需要,「我是一個宅女,你讓我在家裡待1年都可以,所以不會覺得無聊,何況我們還有很多社交活動」。女子相當適應非洲生活。(圖/翻攝自長江日報)女子在非洲這2年幾乎不踏出營地,由於鎮上生活相對封閉,平時也不太擔心安全問題,但偶爾會聽聞發生槍戰。雖然行前接受防蚊、防蛇等安全培訓,但她在2023年10月底仍不小心感染瘧疾,好在她發燒當天就去醫院,注射了5天的青蒿素,1周後逐漸好轉。因為食衣住行都由公司承包,女子日常基本不花錢,每月最多花1000元人民幣,剩下的全存起來,大約再1年半就可以實現存款100萬人民幣的小目標,而且社交、口語等方面都有進步,她還在去非洲前的訓練中,認識了現任男友,2人計畫幾年後回國結婚。女子時常和國內同學分享討論非洲之旅,有人羨慕她的選擇,對此她表示:「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如果你發現了什麼事情,你可以先去嘗試,不要聽別人怎麼說,你得自己去親身體會」,但她認為並非所有人都適合非洲,比如身體不好的人、耐不住寂寞的人、缺乏耐心的人等,「非洲適合熱愛生活的人,並不是說生活有多豐富,而是說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把自己的日子過好的人」。
疫後國外旅遊大爆發!看「動物大遷徙」超夯 疫苗清單高達8針
新冠疫情解封後國外旅遊大爆發,其中被列為即將消失的生態遊程「動物大遷徙」夯到團團爆滿,遊客也提早在出發前2到3個月展開防疫大作戰,預約接種黃熱病、A肝、小兒麻痺等疫苗,最多達7至8針,自費約2萬元。醫師提醒,目前非洲除黃熱病,還有霍亂、炭疽病、茲卡病毒等多種傳染病,計畫出遊的民眾要做好防疫準備,不要讓生態獵遊變成終生遺憾。非洲動物大遷徙是世界上最壯觀的野生動物遷徙奇景,成千上萬動物每年6月從坦尚尼亞的塞倫蓋蒂國家公園出發,向北遷徙至肯亞的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晴天旅遊總經理蕭世華指出,動物遷徙的數量之多,讓人深刻體驗數大便是美,而不同物種在遷徙過程狹路相逢、甚至上演殺戮景象就在遊客眼前震撼上演。曾帶兒子參加「動物大遷徙」10日遊的林洺鍒說,她把這場遊程當成兒子國小的畢業禮物,遊程中母子倆住在國家公園的豪華營帳,四周就是動物的家,而搭熱氣球鳥瞰多樣的生物遷徙動態更是此生難忘,此行也開啟兒子對生物、生態學習的熱情。衛福部台中醫院旅遊門診醫師蕭誌毅說,近年許多民眾為參與動物遷徙遊程,會提早在3月到旅遊門診諮詢並預約接種疫苗,除了黃熱病疫苗是入境必備,不少民眾接種包括黃熱病、A型肝炎疫苗、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小兒麻痺疫苗及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三合一疫苗等。感染科權威、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則提醒,瘧疾預防用藥也不能漏掉,非洲蚊蟲和台灣大不同,一旦被叮咬不能等閒視之。蕭誌毅說,在旅遊門診中除預先了解當地各種傳染病,如回國後出現症狀也應回診或就醫時告知醫師旅遊史。
21歲青年「企圖顛覆剛果政權」遭逮捕恐判死 家屬傻眼:他不是去旅遊嗎?
非洲中部的剛果民主共和國(DR Congo)19日爆發政變,武裝分子襲擊總統府和經濟部長官邸,但都未得逞,當地政府隨後宣布武裝分子已被制伏,帶頭政變的領導人因為拒捕被擊斃,並逮捕大約50人,其中包括3名美國人,其中兩人年齡僅21歲,事後證實,當中一名21歲的足球選手還是這起政變主謀的兒子;另一人的家屬則對此事毫不知情,被通知時還以為兒子正在南非度假。剛果民主共和國總統塞克迪。(圖/達志/美聯社)外電報導,剛果民主共和國宣佈,政府方面在當地時間19日,在首都金夏沙(Kinshasa),瓦解一起政變活動,據路透社指出,當天凌晨4點左右,金夏沙傳出槍聲,軍方發言人艾肯格(Sylvain Ekenge)表示,試圖政變的武裝分子對市中心的總統府發起攻擊。另外,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卡梅赫(Vital Kamerhe)的住所也遭到攻擊,根據卡梅赫發言人出,對卡梅赫的襲擊有兩名警衛和1名政變分子在交火中喪命。剛果民主共和國總統塞克迪(Felix Tshisekedi)事後也證實,總統府在19日清晨遭到攻擊,不過軍警擊退了來犯的武裝份子。軍方隨後宣布已掌控局勢、政變失敗,據了解,曾擔任過軍職、經商並以美國為基地的政客馬蘭加(Christian Malanga)是這場失敗政變的主謀,他在7年前在海外自創流亡政府,並自稱總統,不過馬蘭加等4人證實已被殺,另有約50名武裝人員被捕,目前金夏沙局勢已恢復平穩。根據報導,馬蘭加早在2017年就曾首度嘗試發動政變遭到挫敗,而被逮捕的50人中,包括3名美籍人士,其中一人是馬蘭加的兒子,來自猶他州的足球選手,21歲的馬賽爾(Marcel Malanga);另一人則為馬賽爾的高中同學泰勒(Tyler Thompson);還有被定罪的大麻販運者班傑明(Benjamin Reuben Zalman-Polun)。報導稱,齊塞克迪在2023年底的大選連任,但反對派批評選舉不夠透明,要求重新投票,由於政壇紛擾,以至於齊塞克迪當選5個多月至今,仍未正式籌組政府。針對這起政變當中有美國人一事,美國駐剛果民主共和國大使露西塔姆林 ( Lucy Tamlyn ) 表示,對於有美國公民參與這起政變相當震驚,美國會配合當局展開調查,追究任何參與相關的美國公民的責任。而泰勒的家屬則向媒體表示,泰勒上個月表示要去探訪高中好友馬塞爾,就獨自出國了,之後有接到泰勒跟他們說,有些行程因瘧疾爆發而中斷,馬塞爾願意支付延長行程的費用並「彌補損失的時間」,因此延長旅行時間,但他們以為泰勒是去南非及史瓦濟蘭,完全不知道泰勒在這場失敗的政變中扮演了什麼角色(如果有的話)。3美國人參與民主剛果政變遭逮。(圖/翻攝自X)
新增瘧疾1死「40多歲外籍男曾至馬拉威」 出現症狀僅4日即病逝
疾病管制署今(21)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瘧疾死亡病例,為40多歲外籍男性,於今(2024)年4月下旬曾至非洲馬拉威,瘧疾預防用藥史不明;5月18日自韓國入境後獨自入住旅館,隔日出現呼吸喘、胸悶、食慾不振等症狀,5月20日因症狀持續就醫,抵達急診時生命徵象不穩,經採血鏡檢發現疑似瘧原蟲,通報後檢驗確診感染惡性瘧(又稱熱帶瘧),已緊急給予藥物治療,惟個案因病況惡化,於當日不幸死亡。依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今年截至5月20日共計4例瘧疾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較過去五年(2019-2023年)同期0-2例略高,分別為3例外國籍及1例本國籍,發病年齡介於20多歲至40多歲,檢出病原體為3例惡性瘧及1例間日瘧,感染國家分別為緬甸、尚比亞、安哥拉及馬拉威各1例,其中1例死亡。國內近10年(自2015年起)累計58例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年齡以21-50歲為多(占72%),感染地區以非洲國家為多,檢出病原體以惡性瘧為主,其次為間日瘧。另鑑於我國近期發現自馬拉威境外輸入病例個案,該署已於今日將馬拉威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調整為第一級:注意。疾管署說明,瘧疾是由感染瘧原蟲之瘧蚊叮咬人類而傳染的疾病,可分為間日瘧、三日瘧、惡性瘧 (又稱熱帶瘧)、卵形瘧;其中以間日瘧及惡性瘧(又稱熱帶瘧)最常見。大多數人感染後,可能於7天至30天內出現症狀,早期症狀與流感類似,主要為發燒,也可能出現頭痛、肌肉痛、關節痛、噁心、嘔吐和疲倦等症狀,如未接受適當的治療,發病數天後會出現間歇性或週期性的畏寒及顫抖、發燒及出汗等症狀,嚴重者可能導致脾腫大、黃疸、休克、肝腎衰竭、肺水腫、急性腦病變及昏迷。間日瘧跟卵形瘧可能潛伏在肝臟數星期或甚至數年後再復發,所以在治療完血液瘧原蟲之後,必須要加用primaquine服用14天做根除治療,以避免間日瘧或卵形瘧復發。疾管署呼籲,民眾前往瘧疾流行地區,請至少於出國前一個月,先至國內旅遊醫學門診諮詢,並依醫師指示於出國前、出國期間及返國後持續不中斷服用瘧疾預防藥物;旅遊期間請穿著淺色長袖長褲,塗抹政府機關核可的防蚊藥劑,儘量安排住在有紗門紗窗的房舍;返國後如出現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提供醫師旅遊史及曾服用的瘧疾預防藥物等資訊,以做為診斷與治療參考。
蚊子吸血時不能打「以免觸角斷裂在皮膚內」? 專家澄清2迷思
夏天容易孳生蚊蟲,尤其被蚊子咬後,傷口會又紅又癢,讓許多民眾都感到相當困擾。先前網路上瘋傳被蚊子咬時,不可以拍打,聲稱「蚊子觸角會斷裂留在皮膚內干擾人體,甚至可能傳播傳染病」,這消息也讓民眾心慌慌。對此,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也澄清這是錯誤訊息。網路上謠傳,蚊子在叮咬人的時候會吸血,大家最好在被叮咬時,不要拍打蚊子,因為蚊子在叮咬人時,會把自己的觸角直接刺入皮膚內,若是此時選擇拍死蚊子的話,很可能它的觸角就留在皮膚裡,而且蚊子到處叮咬他人,身體內很容易帶著一些病菌,這樣的話病菌也很容易到處傳染,因此才會覺得,被叮咬時靜等它獨自飛走最安全。對此,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教授杜武俊出面說明,蚊子刺入人體的不是觸角,是口器。蚊子的口器特化成為刺吸式口器,由7個部件組成。會刺入人體部分為「口針」,由一對大顎、一對小顎、上唇、下咽頭斗等6部分組成,而下唇則特化形成口鞘,以包覆口針。吸血時只有「口針」會刺入人體,口鞘彎折於體外,因此拍打正在吸血的蚊蟲,通常把蚊體拍除時,其口針也會跟著拔出來,但是有可能會因為角度或力道問題,其蚊子口針斷裂在人體內。不過沒有看過遺留蚊子口針對人體產生不良健康影響的研究報告,留在皮膚裡的蚊子口針不會影響人體健康。杜教授也解釋,吸血的蚊子若體內帶有病毒(登革熱、日本腦炎、屈公病)、瘧原蟲(瘧疾)等傳染性病原,該病原體會在蚊子口針刺進人體後,隨蚊子的唾液進入人體,例如引起瘧疾的瘧原蟲胞子體會停留在蚊子的唾腺中,隨著蚊子分泌的唾液,一同進入人體,因此當蚊子已經開始吸食血液時,病原體早就隨唾液進入人體,這時候打不打蚊子都沒有差異。此外,衛福部也曾說明,台灣傳播登革病毒的病媒是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這二種病媒蚊的幼蟲主要孳生於乾淨的人工及自然的積水容器內(非骯髒污穢的排水溝),如花瓶、花盆水盤、廢棄瓶罐、廢輪胎、水缸、水桶、樹洞、竹筒及植物葉腋(檳榔、椰子落葉)積水處。且登革熱患者血液在發病前1天及後5天均帶有病毒,蚊子如在這段期間內吸食登革熱患者的血液,經8至12天後,即具有傳染性,再叮咬健康的人,即可傳播登革熱。因此衛福部建議,民眾應清除室內及戶外廢棄容器,如空瓶、空罐、空保特瓶等,廢輪胎積水不易傾出,可以用泥土或沙子填滿,清除庭園雜草以免蚊蟲匿藏;地下室及頂樓陽台等之積水必須排除,不用的器皿必須倒置,以保持乾燥,避免雨後積水;家中應裝置紗窗、紗門,以防蚊蟲侵入;斑蚊多於白天叮人,如感染登革熱在家休養期間,即使白天,亦應掛用蚊帳,以防蚊叮咬而擴散疫情;於戶外活動時,儘量穿著淡色長袖衣褲,身體裸露處塗抹防蚊液等忌避劑,避免停留於樹蔭、草叢等較為陰暗處,以免遭受蚊蟲叮咬的機會。
用一生逃離冰冷家庭!她赴非工作染瘧病故 家人只領遺產拒收骨灰
一名來自中國廣西山村的女孩,終其一生都在努力逃離重男輕女的原生家庭,為此努力打工上學攻讀外語,並靠著語言能力輾轉奔波在多個非洲國家之間,目的是為了存夠錢去法國留學,然後找個離家足夠遙遠的地方找份工作定居下來,過自己的生活。就在她把自己鍛鍊的堅韌又強大,並且即將完成夢想的時候,卻在非洲剛果染上致死率已經下降到0.2%的瘧疾,魂斷異國。而她死後,家屬只要求她任職的公司寄回女孩的財物與銀行卡,並拒絕公司出資邀請他們領回女孩骨灰的提議,要公司把骨灰灑進了剛果河裡。陸媒《人物》雜誌報導,2021年的夏天,23歲的廣西女孩周燕玲從大學法語系畢業後,多次赴非洲打工,希望存到人民幣100萬元(約台幣450萬元)後到法國留學,然後找個離家足夠遙遠的地方找份工作定居下來,過自己的生活。2024年3月,周燕玲還告訴朋友,自己只要在非洲再工作1年,就能夠達成目標,存到100萬元去追尋自己的自由。周燕玲出生於廣西玉林一個落後偏僻的小山村。她是家中的長女,還有一個妹妹、一個弟弟。她與家庭的關係及其淡薄,連自己的生日都不太確定,因為她曾問起自己的陽曆與陰曆生日對不上,母親聽後責備她不懂事,還忽然說起父親「已經放棄她」。周燕玲的同學回憶,她在大學時期的節假日,幾乎從不回家,也很少和家裡打電話,因為講不了幾句就會吵起來。有一次,她想向學校申請貧困補助,需要向校方提交家裡是「建檔貧困戶」的證明,但當她打電話回家希望家人幫忙拍照,也只得到一通數落。大學時,家裡給的錢完全無法支撐周燕玲生活。為了可以免費吃飯,她在學校餐廳兼職打菜。不上課時周燕玲四處打工,發傳單,跑教學樓,去教培機構當助教,因為「賺錢才能逃離原來的生活」已經成了她的信念。周燕玲將「要快樂!要自由!」設成了手機桌布激勵自己。(圖/翻攝《人物》)周燕玲向朋友提到過,大學階段,父母知道她在外兼職後,經常要求她給弟弟買各種東西。弟弟則在微信上聯繫姊姊,讓她幫忙寫作業。這樣的情況在她工作後變得更加頻繁。而周燕玲的男友朱凱記得,女友告訴自己,家裡前些年蓋了新房,沒有她的房間。妹妹16、17歲結婚嫁人,家裡也是事後才通知她。妹妹婚後,她只好獨自住在老房子裡,不和爸媽一起吃飯。周燕玲出社會工作幾年後,曾一度回到中國,猶豫過要不要找個城市買房,便向家裡要戶口本。母親聽後立刻警覺地問:「妳是不是要買房了?要買的話,離家裡近一點。」周燕玲向朋友們解釋:「他們覺得我買得近一點,房子將來就是我弟弟的。」朱凱和周燕玲是前同事,兩人交往不到1年。他的印象裡,女友很少提及自己的家庭。他表示,畢業3年,周燕玲從未回過家。他意識到周燕玲對家庭的感情極為淡薄,但對朋友又極其仗義,可能是將身邊的朋友當成了情感寄託的出口。周燕玲不止一次向朋友們談及她的願望,她要從並不幸福的家裡逃出去,去法國留學,最好能夠留在當地工作,或者其他地方也好。總之,她要逃,去哪裡不重要。2021年的夏末,周燕玲開始了她的「非漂」生涯,她憑藉著法語能力,輾轉在非洲多個國家之間。她在馬利共和國賣過布,在塞內加爾共和國當過超市員工,在剛果共和國坐過辦公室。無論在非洲經歷什麼,有多難熬,周燕玲都沒有想過放棄。周燕玲曾告訴朋友,「我在非洲的每一天,都是去法國的夢想支撐著的。」周燕玲曾拍下過關於在非洲工作的畫面發給朋友,在她的照片中,天空很藍,樹木很有生機,但房屋破敗,很多屋頂仍有破洞,空氣中塵土飛揚,偶爾有飛馳而過的摩托車橫衝直撞。有時候,她半躺在工廠外破舊的沙發上,渾身是土,還調侃自己「完美融入當地生活」。周燕玲的朋友表示,自己一直很佩服她,「她有什麼想做的事情,就一定會做」。她無法忘記周燕玲說自己即將觸到目標時候的興奮語氣,也替這位勇敢的朋友快要達成自己的夢想而高興。然而,2024年3月24日,朱凱正在出差時,接到周燕玲發來消息,說自己發燒到40多度。25日,周燕玲確診惡性傷寒瘧疾,說自己正在打點滴。26日凌晨,周燕玲說自己打了青蒿素,已經退燒,但身體還會打顫。她透過手機向好友們報平安,「醫生說不會死。」不過,3月27日下午,周燕玲在好友群裡簡單回覆自己有過嘔吐,嗓子變得沙啞後,朋友們的手機就再也沒有周燕玲的訊息傳來。31日,周燕玲的好友鄧念念和林然分別接到周燕玲任職公司打來的電話,她們兩個是周燕玲設置的緊急聯繫人。公司表示希望她們能夠幫忙聯繫周燕玲的父母,幾個女孩把能想到的辦法都試了一遍,無果。4月1日,公司表示已經通過派出所聯繫上周燕玲的父母。4月2日,公司告訴林然,周燕玲已於當天去世。隨後,幾個好朋友被告知家屬和公司已經談妥後事和賠償事宜。朱凱打聽得知,周燕玲任職的公司曾提出兩個方案,其一是希望周燕玲的父母能來到她生前工作、生活的地方看看,可以在當地舉行葬禮,公司會安排好家屬的簽證、機票、酒店住宿等一切事宜,但被家屬拒絕。第二個方案,是如果家屬不願去剛果,公司會聯合當地警方與大使館,一起舉辦追悼會並安排後事。最終,公司在家屬的同意下,將周燕玲的手機、首飾、銀行卡等貴重物品寄送回國,而周燕玲的骨灰則被灑進了剛果河。事後,朱凱在寧波找了一座寺廟,為周燕玲請了一個牌位,好讓朋友們有個地方可以祭奠她。周燕玲的故事在中國傳開,有許多網友為她感到意難平,「什麼父母?孩子這麼拼命掙錢,在國外染瘧疾去世後,美美繼承遺產和死亡賠償金,結果家裡人葬禮不給她辦,她的骨灰也不領」、「很難過,她用命換來的錢還有賠償金,都給她父母了,給她弟弟買房夠了。真是很難過,願她在另一個世界裡安息」、「她的父母也許在想:終究是有些價值的,給弟弟留了點東西。不枉『養』她一場。」但也有人不贊同網上流傳的說法,「一句原生家庭不好,就把十幾年的養育都扔了?」、「有沒有察覺,這個人物傳記最大的短板是完全沒有她親人採訪,這是不客觀的。」
紅毛猩猩「自製草藥敷傷口」創全球首例 動物界神醫治療1個月痊癒
猩猩界「華陀」!國外科學家在印尼研究野生動物行為時,意外看見一隻雄性蘇門答臘紅毛猩猩靠著咀嚼植物「黃蟬」的葉子,用汁液做為膏藥,反覆塗抹在臉上的傷口,1個月後傷口痊癒,幾乎看不見舊傷,這也是首度捕捉到野生動物這種行為。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研究小組2022年6月在印尼勒塞爾火山國家公園(GunungLeuser National Park)的研究區進行觀察,發現這隻名為拉庫斯(Rakus)的雄性蘇門答臘猩猩,會故意地咬碎一種攀爬植物的葉子,然後反覆將汁液擦在臉部的傷口上。拉庫斯不僅使用汁液,後來還用固體的植物材料,整個過程持續相當長的時間,判定牠是有意識地用這種植物來治療自己的傷口,拉庫斯的傷口在5天內閉合,大約1個月後已完全痊癒,幾乎看不見舊傷。這個在2日被發表於學術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Reports)上的研究指出,這種植物名為「黃蟬」(Akar Kuning),在傳統醫學中,葉子被用來治療痢疾、糖尿病和瘧疾等疾病。兩名科學家伊莎貝爾(IsabelleLaumer)、麥克斯(Max Planck)透露,整個團隊都對於這項觀察結果感到非常興奮。據了解,這並不是野生動物第一次被發現進行自我治療,像是黑猩猩曾被觀察到用昆蟲塗抹傷口,報導還指出,儘管過去已知其他野生靈長類動物會吞食、咀嚼或摩蹭一些具有藥用價值的植物,但科學家從未見過使用這些植物來治療新傷口的行為,而且這也是野生動物首次被發現,使用已知具有藥用價值的植物積極處理開放性傷口。另外,伊莎貝爾猜測,這可能是拉庫斯首次自己進行治療,「可能是牠不小心用沾有植物的手指觸碰了傷口,因這種植物含有非常有效的止痛物質,牠可能會立即感到疼痛減輕,於是一次又一次地塗抹,或是牠觀察群體中其他猩猩來學習這種方法」,研究團隊也持續觀察其他猩猩,是否會表現出和拉庫斯同樣的醫療技能。印尼一隻紅毛猩猩懂得用草藥治療傷口。(圖/翻攝自X)
周日立夏!命理師示警「小心禍從口出」 這月份出生的人要注意車關
時序進入五月,5月5日是24節氣中的「立夏」,代表著春季結束,夏季開始,在立夏之後,陽氣逐漸旺盛,氣溫升高,農作物進入生長的旺季,知名命理師柯柏成也提醒大家注意事項,「尤其農曆10月份出生的朋友更要注意車關」。今年的立夏交節氣的時間在國曆的5月5日上午8時9分51秒交節氣,「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立夏時北斗七星勺柄會指向東南方,太陽黃經為45度,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從此為夏天的開始。柯柏成表示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雖然老一輩的說過了端午才算真正的夏天,禦寒衣物先別早收,但依照過例來說,天氣會逐漸變熱,不過如果有特別的狀況也確實還是會降溫,畢竟現在因為全球暖化的關係,氣候上不確定的狀況比過去還多。柯柏成說明立夏後人們容易食欲減退、疲勞、急躁煩悶、睡眠變差,在焦躁的情緒下特別容易出狀況,像是禍從口出、車關等,建議「立夏」前後,凡事三思而後行,尤其農曆10月份出生的朋友更要注意車關,「出門在外忍一時就可以避開意外,避免意氣用事可以省卻不少麻煩,畢竟平安才是唯一的路」。柯柏成也建議大家立夏節氣要收心養性,即使有事情也不能任意發脾氣,再不合理轉身離開是最好的方法,《雲笈七籤》:「是月忌暴怒傷心,秋必為瘧」,柯柏成解釋經典上說的瘧,並非瘧疾現在醫學上的名詞,而是在身心上發作在秋季的問題,最後還是反噬到自己身上得不償失。
小林製藥紅麴案 疑為青黴菌造成
日本小林製藥紅麴保健食品引發腎臟病變一事,已於日本造成5人死亡、114人住院,另有近700人服用後出現可疑症狀就醫。小林製藥29日召開記者會表示,依據初步調查結果可能為青黴菌造成,對引發社會問題深表歉意,並表示願意負擔受害者就診和住院等後續費用。衛福部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表示,已與日方聯繫,未來將建立相關監測系統。消費者若食用相關產品,出現身體不適,可進行通報。政府設有食品安全保護基金,可協助進行團體訴訟。小林製藥食安風波看來是製程被汙染引起,國內的紅麴產品抽驗都合格,請大家愛用國貨。厚生勞動省公布日前專家會議內容表示,小林製藥的紅麴保健品中含有名為「軟毛青黴酸」的未預期物質。厚勞省指出,軟毛青黴酸來自青黴菌生成的天然化合物,具備抗生素特性,研究表明有抗瘧疾效用,但尚未確認對人體產生影響的劑量多寡。小林製藥已證實特定批號產品含有軟毛青黴酸,現階段尚未得知為何混入產品之中。厚勞省也表示將於30日前往已經棄用的大阪市內工廠,31日則前往現在運作的和歌山縣工廠進行檢查。因為軟毛青黴酸只是可能的未預期成分之一,另外兩種物質也有可能是事件主因,但以不想造成大眾錯誤認知為由暫時不願公布具體名稱。29日記者會媒體詢問,台灣目前出現一名疑似受害者,若屬實能否與日本消費者獲得同等賠償。小林製藥信賴性保證本部長渡邊純表示,目前暫無來自海外的受害通報,但承諾海外消費者絕對有同等賠償。據NHK報導,小林製藥紅麴產品已銷往亞洲多國。在中國,小林製藥已暫停銷售透過網路銷售部分產品,官方媒體也多次報導本次問題。越南當地雖然沒有正式銷售涉事產品,但當地衛生部門已在官網公告呼籲民眾不要再服用。韓國也要求購物網站停止販賣日本當地回收的3款產品。
食安連環爆3/日本紅麴風暴釀4死 燒到台灣?食藥署坦承使用同批原料
日本小林製藥「紅麴」保健食品風暴持續擴大,截至29日已有4人死亡,114人住院。台灣也傳出疑似案例,高雄一名70歲婦人去年3月開始服用大醫生技的「紅麴膠囊」,2個月後出現急性腎臟病需洗腎,食藥署表示婦人服用的紅麴膠囊是使用小林製藥的紅麴原料,是否因此導致腎功能惡化,仍需進一步釐清。另外,日本知名味噌製造商「丸米」也傳出疑似混入蟑螂殘骸,台灣也有相關產品輸入,邊境也採檢到一批日本秋刀魚乾含有一級致癌物,已全數退運銷毀,未流入市面。小林製藥在28日舉辦的股東大會上坦言,去年4到12月生產的紅麴產品中,可能混入了「未知成分」,因此導致使用者出現腎臟疾病。根據《共同社》報導,日本厚生勞動省29日表示,小林製藥紅麴保健品中驗出的不明物質為軟毛青黴酸,是青黴菌中衍生而出的天然化合物。目前不清楚產品為何會含有這種物質。而這種物質具有抗生物質的特性,「毒性相當高」且效果幾乎可以到抗瘧疾的程度,目前仍不知道如何影響腎臟。根據富士電視台報導,一位45歲男性因膽固醇高,從今年1月起每天服用小林製藥的紅麴保健食品,2個月後再抽血檢查,竟發現腎功能急速惡化,被醫師告知「如80多歲老人的腎」。日方目前已有26家業者、49項產品啟動自主回收。我國食藥署也指出,國內有兩家業者進口小林製藥的紅麴原料,其中「三合興產驗股份有限公司」由新北市衛生局預防性封存紅麴原料共405.7公斤;「和司特股份有限公司」由台中市盤點其39家下游業者及少量自用,總計3120公斤已預防性下架。包含上述2家業者在內,目前共有31家業者自主通報使用到相關紅麴原料提供消費者「退換貨服務」。由於部分產品有不同批號或製造日期,目前總共123件產品啟動預防性下架,食藥署已將資訊公告在官網,提醒民眾避免食用或購入。(https://www.fda.gov.tw/tc/siteContent.aspx?sid=12919)。紅麴屬於發酵食品,是利用蒸熟的米飯經由紅麴菌發酵所製成。在發酵過程中,會產生紅麴菌的代謝物天然紅麴色素、水解酵素等等,被認為能降膽固醇、降血壓,預防心血管疾病,因此成為受歡迎的保健食品。但紅麴發酵過程中也容易遭橘黴素汙染。藥師沈采穎表示,如果大量吃下橘黴素超標的紅麴,可能會損害肝臟、腎臟。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表示,許多民眾吃紅麴產品的目的是降血脂、降膽固醇,但其實應該先飲食控制、適當運動,如果效果不佳再用藥物控制,例如降膽固醇藥物Statins。沈采穎說,研究顯示,藥物能降低38%的高血脂,而魚油只能降低3.4%的高血脂、薑黃是1.3%、紅麴是6.6%,相較之下,保健品的效果並不好。食藥署指出,國內有兩家業者進口小林製藥的紅麴原料,分別是「三合興產驗股份有限公司」、「和司特股份有限公司」,目前皆以預防性封存與下架。(圖/台中市食安處提供)顏宗海則提醒,紅麴產品基本上是安全的,但如果民眾有服用慢性病藥物,就要當心,因為紅麴產品跟很多藥物會有交互作用,會增強藥的濃度,例如紅麴產品不能跟Statins的藥一起吃,否則容易導致肝功能異常、橫紋肌溶解症的風險,其他一些降三酸甘油脂的藥物也不能和紅麴產品一起吃。日本食安問題連環爆,知名味噌製造商「丸米」也傳出疑似混入蟑螂殘骸,緊急回收10萬多件商品。食藥署3月26日證實國內有輸入同製造廠的味噌產品約3.25公斤。食藥署指出,依《食安法》第7條第5項規定,將請業者落實自主管理與自主通報。同樣在3月26日,食藥署公布的邊境檢驗不合格名單當中,也有一批從日本進口的秋刀魚乾,被驗出一級致癌物苯駢芘超標,達80.6µg/kg,超標近40倍,全數50公斤,依規定退運銷毀,未准予進入國內市場。食藥署提醒,民眾若業網購或出國時,應避免購買以上產品,也要避免食用。
睽違18年再現「瘧疾」死亡 5旬男曾飛奈及利亞…返台發燒確診
罕見!疾管署今(12日)公布1例「瘧疾」死亡個案,為50多歲本國籍男性,今年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曾到奈及利亞,但未服用瘧疾預防用藥,入境後出現發燒症狀就醫,採血檢驗發現疑似瘧原蟲,且已具重症跡象,經通報後在12月1日確認感染惡性瘧,沒想到隔天病情急轉直下,出現血壓偏低且多重器官衰竭、腦水腫及敗血性休克等症狀,最後不幸死亡,這也是睽違18年出現死亡的案例。疾管署說明,瘧疾是由感染瘧原蟲之瘧蚊叮咬人類而傳染的疾病,可分為間日瘧、三日瘧、惡性瘧、卵形瘧;其中以間日瘧及惡性瘧最常見。症狀可能於7天至30天內出現,早期症狀主要為發燒,也可能出現頭痛、肌肉痛、關節痛、噁心、嘔吐和疲倦等症狀,如未接受適當治療,發病數天後會出現間歇性或週期性的畏寒及顫抖、發燒及出汗等症狀,嚴重者可能導致脾腫大、黃疸、休克、肝腎衰竭、肺水腫、急性腦病變及昏迷。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截至今年12月11日共計5例瘧疾病例,均為境外移入,較過去3年(2020~2022年)同期為高,分別為4例外國籍及1例本國籍,發病年齡介於20多歲至50多歲,檢出病原體分別為間日瘧3例及惡性瘧2例,感染國家為衣索比亞2例、象牙海岸、印度及奈及利亞各1例,其中1例死亡。國內自2014年以來累計73例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年齡以21-50歲為多(占67%),各月均有發病個案,感染地區以非洲國家為多,檢出病原體以惡性瘧為主,其次為間日瘧。疾管署提醒,出國旅遊前,應先查看疾管署網站「國際旅遊處方箋」,了解目的地的疾病流行情況,並根據自身的健康狀況和旅遊計畫,到旅遊醫學門診(國內32家合約醫院名單如附件)進行專業諮詢和預防接種。也特別提醒將前往瘧疾高風險的地區旅遊,例如非洲、南亞、中南美洲等,建議在旅行前諮詢醫師意見及取得預防用藥,並在旅行前、旅途中及返國後依照醫囑使用瘧疾預防藥物,旅行期間也應採行防蚊措施,以降低感染瘧疾的風險。
最劇暖化警鐘響起!2023年全球均溫「攀升1.4度」 創人類史上最熱一年
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大會(COP28)於11月30日至12月12日,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盛大登場,會中針對淘汰化石燃料、能源轉型及氣候災難基金等議題進行商討。對此,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示警,今年(2023)將創下史上最熱的一年,全球平均氣溫將攀升攝氏1.4度,恐導致海冰加速消融,野火、洪患等天災綿延不絕。綜合外媒報導,世界氣象組織發布《2023全球氣候狀況報告》,顯示比起工業革命之前,2023年全球平均氣溫將高出攝氏1.4度,恐創下有紀錄以來「人類歷史上最熱」打破氣候紀錄,敲響最劇暖化警鐘。該份報告揭露,全球暖化加劇,導致南極洲冰川又再度萎縮約100萬平方公里,海冰面積縮減至有史以來最小範圍,瑞士冰川在短短2年內也消融了10%的冰量;另外加拿大野火肆虐,至今全國林地的5%已遭大火席捲,燒毀面積寫下歷史新高。報告更示警,過去30年亞洲的暖化速度高出全球平均2倍,登革熱、瘧疾等傳染疾病案例不斷增加、空氣污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也跟著加劇,人類將面臨更加嚴峻的健康風險。對此,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Petteri Taalas)向參加COP28的各國領袖呼籲,應儘快採取緊急行動,遏止化石燃料排放、提高再生能源產能,才能避免全球暖化引起的極端氣候災難,對人類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威脅。
臭蟲一直在台灣近5年普遍出現 有錢人家竟是溫床「防治妙招一次看」
歐洲法國和亞洲的南韓近期遭臭蟲(bedbug,又稱床蝨)肆虐,國內病媒防治專家驚爆,台灣在這5年間臭蟲漸漸普遍,其中,旅館、飯店一直是臭蟲的溫床,臭蟲甚至被稱為飯店的剋星,最令人意外的是,台灣有4大臭蟲傳播溫床,國人根本都不知道,其中一個就在有錢人家中。臭蟲最常出現在家中床縫,若被臭蟲叮咬,應該先檢查床墊內是否有其蹤跡。南韓仁川從10月中旬在某汗蒸幕發現臭蟲蹤跡後,就連大邱某大學宿舍也傳出有學生被叮咬,臭蟲擴大影響到整座首都圈,由於國人赴韓旅遊人數不少,外界憂心是否也會把臭蟲帶入台灣。根據台大昆蟲系名譽教授徐爾烈指出,臭蟲在民國50年之前很普遍,當時因為瘧疾防治而大量噴藥而逐漸少了;至於國際間,則是從1980年開始陸續從紐約、巴黎、雪梨等大都市旅館又傳出蟲害,不過他表示在近5年間,台灣臭蟲問題又開始變得普遍。隨著國際商務客、觀光客、交換生和移工來台後,臭蟲又捲土重來。徐爾烈指出,臭蟲最常出現在家中床縫,若被臭蟲叮咬,應該先檢查床墊內是否有其蹤跡,建議可用抓的、吹風機去吹、蒸氣熨斗去燙死在縫隙中,也可以使用殺蟲劑,目前有效成分為「第滅寧」。另外,行李箱也建議可處理,他指出,空箱子縫隙最容易藏臭蟲,可用大塑膠袋包裝後噴殺蟲劑,再將塑膠袋封口後放置一個月。臭蟲雖然不會引起傳染疾病,但是被叮咬後會很癢,若不小心就會把皮膚抓破,後續可能引起感染問題,最嚴重是免疫力不好的人,可能引起蜂窩性組織炎,若發現身上有臭蟲叮咬,皮膚病灶部位建議使用止癢劑、冰敷處置。根據《遠見雜誌》引述台灣病媒防治專家、台北市立大學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副教授黃基森的研究,臭蟲是相當古老的昆蟲,又分為熱帶和溫帶臭蟲。台灣在1950至1970年間,因為廣泛使用DDT殘效噴灑與吸塵器後,熱帶臭蟲幾乎在台灣銷聲匿跡。當移工看護入境台灣後,臭蟲就會住進主人的家,不過現今不只有錢人,很多家庭也會請看護「這些住家都會有潛在風險」。不過自1997年起,隨著國際商務客、觀光客、交換生和移工來台後,臭蟲又捲土重來;直至2008年,黃基森進行鑑定後確認,「至今還在台灣散播,就是今天法、英、韓所盛行的溫帶臭蟲」,另外,專家和第一線除蟲公司的實務經驗也指出,台灣有4個臭蟲寄生的大本營。根據黃基森表示,過去都是經濟條件好的人才請得起看護,當移工入境台灣後,臭蟲就會住進主人的家,每當有人找他諮詢,他一定會先問,「你們家是否有請看護,如果有,可以讓我看移工的行李箱嗎」,百分百都會從這裡找到臭蟲、蟲卵。不過現今不只有錢人,很多家庭也會請看護「這些住家都會有潛在風險」。移工宿舍更是臭蟲最大的傳播溫床,由於移工宿舍人數眾多,通常一間房內會有好幾張床,臭蟲都是隨著移工的行李箱或衣物入侵宿舍。除了社福移工服務的家庭,移工宿舍更是臭蟲最大的傳播溫床,據處理病媒的優美德環保公司經裡李明賢表示,由於移工宿舍人數眾多,通常一間房內會有好幾張床,臭蟲都是隨著移工的行李箱或衣物入侵宿舍,直到擴散至事態嚴重時,工廠才會找專業除蟲公司處理。另外,旅館、飯店一直是臭蟲的溫床,至今仍很棘手,導致臭蟲被稱為飯店的剋星,若飯店業者發現有被入侵時,通常都會趕緊找除蟲公司處理,避免風聲走漏。至於台灣第4個較易聚集臭蟲的地方是照護中心,原因是照護中心通常是無法自理的老人居多,裡面也會聘僱一些社福移工,一旦移工將臭蟲帶進照護中心,對長年臥病在床的病患會造成很大的威脅,台灣雖然未爆發大規模臭蟲危機,不過黃基森提醒,政府應該跟進鄰近香港、日本和南韓的做法,主動宣導民眾認識臭蟲以及自我防治的方法。
只因「蚊子叮咬」!少年巴西探親身體不適 送醫不治身亡
義大利烏迪內(Udine)一名14歲少年,6月去巴西帕拉州(Pará)探親,結果身體被蚊子叮咬導致疼痛,後遭送醫宣告不治。雖然他的確切死因尚未公布,但因巴西位於熱帶氣候,尤其雨林周遭的蚊子,會向人類傳播包括登革熱和瘧疾等疾病,因此不少打算前往當地的遊客,都會被建議注射或服用抗瘧疾藥物。根據《每日鏡報》報導,14歲的馬修(Matteo Chieu)連續2年趁著暑假,陪同母親回到巴西薩利諾波利斯(Salinópolis)探親。不料,此次他在當地因被一隻蚊子叮咬,皮膚開始紅腫、疼痛,接著身體越發不適,送醫急救卻仍不見好轉。之後父親羅伯托(Roberto)得知來龍去脈,立刻放下位於烏迪內省 (Provincia di Udine)托爾梅佐(Tolmezzo)的鞋店生意,搭機飛往巴西。不幸的是,馬修的病情急轉直下,7月28日便在雙親的陪伴之下不治身亡。雖然馬修的確切死因尚未公布,但因巴西地處熱帶氣候,東北部更被大塊雨林覆蓋,周遭的蚊子會向人類傳播包括茲卡病毒、登革熱、黃熱病和瘧疾等疾病,因此不少準備前往當地的遊客,臨行之際都會被建議注射或服用抗瘧疾藥物。
「地球最長徒步之旅」總長可繞台灣23圈 不眠不休也得188天才能走完
有些人喜歡並享受徒步旅行,例如徒步環島挑戰,而地球上最長的徒步之旅,總長23068公里,約等於繞行台灣23圈,這條路線從南非的開普敦道俄羅斯東北部的馬加丹,需要穿越16個國家,並經過沙漠、戰區、寒冷地帶等等,若整途不眠不休,大概需要188天就能走完,但考量到睡眠的需求,也需要將近3年的時間才能結束。據《每日郵報》(Daily Mail)的報導,目前還未有人成功挑戰過「地球上最長的徒步之旅」,不過根據YouTube頻道RealLifeLore的說法,從技術上來說,應該從南非的阿古哈斯(L'Agulhas)開始,一處最南端的沿海村莊,而非一般所知的開普敦。在那裡,可以步行穿過南非,進入辛巴威,還可能遇到非洲最致命的黑曼巴蛇。報導指出,路線接下來會穿越莫桑比克、馬拉維、烏干達等地,而烏干達是世界上瘧疾最嚴重的區域之一,所以一定要在旅途之前注射好疫苗;之後會直接進入內戰頻仍的南蘇丹、氣溫高達47度的撒哈拉沙漠,以及同樣擁有多年化學武器內戰的敘利亞,不過,只要再堅持下去,就能在黑海邊緣看見絕美的海灘景色。報導繼續介紹,在到達了最後1個國家俄羅斯後,還要1萬多公里要走,途中會穿越西伯利亞(此處於嚴冬時期氣溫可低至-39度)、雅庫茨克,沿途可看見由勞工屍體和建材所構成的「道路或骨頭」,並抵達終點馬加丹。如果不眠不休的情況下,約188天就能走完「地球上最長的徒步之旅」,但以現實生理需求來說,也需要將近3年的時間,因此還未有人挑戰成功。
寵物狗狂抓主人左胸 女子就醫檢查竟發現罹患乳癌!
國外一名36歲女子在2020年時,飼養的寵物狗某天突然不斷嗅聞、抓撓她的左胸,原先她以為自己的胸上有掉落的食物殘渣,沒想到一摸竟發現一個腫塊。於是她便到醫院進行檢查,最終被醫生診斷出罹患乳腺癌,目前仍持續接受化療當中。根據《每日鏡報》報導,國外一名36歲女子克萊爾(Claire Churchill)在2019年時撿到一隻救援犬,之後便將她帶回家飼養,並將她取名為霍莉(Holly)。直到2020年時,霍莉在某天突然突然不斷嗅聞、抓撓克萊爾的左胸,原先她以為有食物殘渣掉落在胸部上,沒想到一摸才發現,竟有一個腫塊。克萊爾表示,由於當時發現腫塊時,正值新冠疫情大爆發,所以當時她是在2020年8月發現腫塊,但卻拖到10月才能到醫院看診「那時腫塊已經跟一個柳橙一樣大了,就連穿上衣服都遮不住」。而克萊爾前往醫院檢查後,被醫生診斷出罹患乳腺癌,當下立即接受化療。在2022年時,因為癌症擴散情況加重,醫生將克萊爾的乳房切除,並接受化療,可是癌細胞卻再次擴散至淋巴,導致克萊爾只能將剩餘的乳房以及子宮切除。克萊爾也指出,當她將乳房切除後,霍莉不會再嗅聞、抓撓她,並會在克萊爾化療時陪伴她,而克萊爾更表示「我非常感激牠,牠是一個救援者,雖然牠沒有接受過這樣做的訓練,但身為救援犬的牠就是能意會到我身體的問題」。事實上,狗嗅出主人的病症,過去就有多次紀錄,不只是乳腺癌,包括肺腺癌、攝護腺癌、腎臟腫瘤、瘧疾、或帕金森氏症等等,世界各地都有相關報導。新冠疫情爆發後不久,有機構開始研究,讓確診者戴上口罩收集樣本,接著把口罩給偵測犬聞,藉以分辨確診者與未確診者的差異。而早在2015年左右,英國媒體也曾報導,密爾頓凱因斯醫院(Milton Keynes Hospital)曾訓練過9隻狗(6隻拉布拉多、2隻可卡犬、1隻匈牙利維茲拉犬)嗅聞3000位癌症患者的檢體,並教導狗兒們相對應的動作,經過6個月的訓練,聞出腫瘤的準確率達到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