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額協商
」 健保 醫院 成長率 衛福部
4年百億護理費有共識!加碼離島急診案件 預計5月上路
住院病床上不去,導致急診壅塞。健保署12日召開醫院總額協商議事會,確定取得加碼的共識。除原規畫的急診、加護病房、4年百億病床護理費3方向外,還多了離島急診案件的加碼。一般急救責任醫院加1成,中度急救責任醫院加3成,重度則加5成,鼓勵離島提升緊急醫療能力。4方向加碼,1年預算共42.35億。現行急診給付比照門診,診察費內含護理費,未來會將兩者拆開,調升10%支付點數,以1級檢傷分類為例,診察費從1223點變成1345點、護理費從577點升至635點,預計年增7.3億支出。而急診觀察床,診察費、護理費也分開,診察費給付468點,護理費增加6成。住院第1天護理費增至914點,第2天增加至703點,預計1年新增4.3億支出。兩者合計約11億。為讓重症患者順利住院,重度急救責任醫院的加護病房將比照醫學中心,中度則比照區域醫院給付,預計年增5.87億支出。新制上路後,將有26家區域醫院、26家地區醫院得到加碼。至於上周無共識的4年百億病房護理費,昨日終於取得共識。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這筆預算將用於調升急性一般病床護理費的給付,以醫學中心為例,住院第1天的護理費調高12.4%、第2天12.3%;區域醫院第1天提高14%,第2天14.1%;地區醫院第1天調高14.9%,第2天15%,預計1年花費24.97億。除了前述3大方向,石崇良表示,離島有別於本島,轉診更難。為鼓勵離島地區提升緊急醫療能力,若為一般急救責任醫院,急診案件加計1成,中度急救責任醫院加計3成,重度急救責任醫院則加計5成。石崇良表示,以上4大方向的加碼,預計1年預算42.35億,接下來將送入共擬會,預計5月上路。健保署將要求醫院為醫護調薪、改善急診停留時間、提高加護病房的開床率等,達標後才能得到加碼。

全民健保2/成長率「補到滿」協商機制徒有其表 政府應講清楚直面健保不足問題
114年健保總額達9千多億元,成長率5.5%達史上最高。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指出,此次健保總額中,最大爭議為健保署原本提案33億元用於調整支付標準,儘管支付標準太久未調整,付費者願意支持微調,但衛福部卻無法把具體用途與規劃說清楚,最終核定還將此「空白支票」加碼至41億元,曲意向醫界示好。長庚大學醫務管理學系教授盧瑞芬說明,所有醫療提供者在健保給付中會有一個支付標準,但一些標準外的需求將以加成方式做調整,例如:近年來生育率下降,兒科病房看診率不高,但仍需要兒科,這時兒科可能就須額外加成。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表示,因為給付標準已十幾年未做調整,現在的給付無法支撐醫療服務,作為付費者代表中的一員,絕對支持要做調整。健保署未說明此調整的具體用途及規劃,付費者為表支持,仍閉著眼睛讓其通過,等於是全民空白授權,但最終出來卻是加碼核定至41億,她嘆指「付費者有權利知道保費如何花費」。近年來因少子化影響,兒科門診量大幅降低,但健保給付是採取論件計酬,小孩變少,兒科難以支撐,這時就需要以加成方式調整兒科給付標準。(圖/報系資料照)此次健保總額成長率,衛福部拍板5.5%,也是政院國發會核定的最高上限。醫改會透露,此成長率比總額協商中醫界及付費者提出版本都要高,當初的總額協商機制已蕩然無存。回顧去年總額協商,歷經14個小時的持久協商,因雙方對投入項目仍有差距,最終宣告破局,移送衛福部核定。在協商中,醫界代表方案總額成長率為5.171%,付費者代表提出方案總額成長率4.605%,今年9日最終衛福部核定版本,成長率竟高達5.5%。盧瑞芬表示,此核定結果代表「談不攏就可以補到滿」,那協商機制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總額協商花費大量時間及人力也就這樣浪費。醫療界有誘發需求,消費者也有道德危害,協商機制就是在管理兩方的問題,付費者瞭解醫界辛苦,但有遊戲規則在就須遵守,而政府在這其中更應講清楚。 因健保總額是支付給醫院端,醫院將錢用在哪裡是重點,健保總額提高卻無法保障提升醫護待遇,仍無法解決醫院人力不足,醫療短缺之問題。圖為多個護理團體日前上街頭抗議三班護病比標準放水,醫護過勞狀況嚴重。(圖/翻攝自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臉書)彰化縣醫師公會前理事長蔡明忠指出,健保長期以來不足的前提下,醫界應務實的把每分錢用在實際對於醫務人員的加薪,不應有任何的打折,才能改善醫療環境,減少人力出走問題。民眾端也應遵循健保原則,不應浪費醫療資源,當付的錢無法負擔看病的次數時,就採取自費形式,「健康是用錢堆積出來的,沒有物美價廉的健保」。蔡明忠指出,政府應思考整個醫療環境的給付是否合理,如何讓新藥、新科技,這些創新的東西為民所用,醫界承擔多少民眾負擔多少,政府應正面面對,而不是將問題擺著,挖東牆補西牆無法達到健保永續經營的條件。

全民健保1/健保總額成長率「浮腫」 健保費壓力增民眾枉當冤大頭
衛福部9日拍板今(114)年度健保總額9286億元,較114年度總額基期成長5.5%,達史上最高成長金額484億元。監督健保運作的民團發現,此次健保總額未排沒被執行的部分預算,在複利成長下預算支出「虛胖」,長期以往將推升健保保費,政策無聲無息把民眾煮成「冷水中的青蛙」。健保總額給付制度是指付費者與醫事服務提供者,就特定範圍的醫療服務,如牙醫門診、中醫門診、西醫門診或住院服務等,以協商方式預先訂定來年健保醫療服務總支出(預算總額)。衛福部9日宣布今年的健保總額為9千多億,成長率為5.5%,是近年來最高成長金額。但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日前發現,今年的真正的成長率恐怕更高,原因是社保司在此次的算法開了先例,不僅未扣除未執行部分預算,更未將政府額外挹注的部分移除,經計算後,114年成長率高達8.24%。健保總額實質成長率計算方式為當年總額成長金額除以前一年總額基期。今年的總額基期,社保司自行補入了前2年度投保人口預估成長率與實際之差值(46億元),且未扣減未執行的部分預算(包含西醫基層0.09億元、中醫4.29億元);此外,今年還有111億元移除總額改由公務預算支應,且政府額外挹注「50億元癌症新藥暫時性支付」、「20億元罕見疾病藥費」,也均未扣除。衛福部聲稱因疫情期間許多人沒有回到台灣,所以此次總額基期中補入前兩年人口差值。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對此駁斥,疫情期間在國外的大部分民眾仍有繳納保費,此說法並不成立。(示意圖/林士傑攝)社保司日前回應,人口差值是因補入疫情時沒有回到台灣人數,而未扣除部分是因來不及執行。對此,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表示,民眾在疫情期間雖在國外,但仍有繳納保費,且大部分人仍算在健保人口裡,補差值這個理由說不通。另外,對於未執行的金額,應滾回民眾所繳的健保基金中,用於將來的全民健保服務中,而非留在健保總額用於補貼點值,「沒有做事還拿錢是不對的。」健保會是由付費者、醫界、專家學者及公正人士代表共同組成的委員會,提供健保業務的民意溝通,並依法賦予總額協商諮詢權。圖為112年健保會保險付費者代表總額協商召集人共同舉行記者會,譴責政府核定高成長率,破壞健保協商制度。(圖/報系資料照)滕西華說,健保總額成長率採複利計算,今年是去年的基期乘上成長率得到健保總額9千億,明年將是9千億再乘上明年的成長率,今年未扣除的「差額」再投入未來持續滾動,總額估算「虛胖」,民眾枉成冤大頭。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也指出,在去年4月的健保會討論中,主席就曾裁示社保司,要求檢附資料向委員說明計算方式,在之後歷經多次委員會議討論,社保司也均未對基期改變的爭議作出回應。健保會只有諮詢權,並無決策權,但社保司有義務回應健保會中委員提出的疑問,然而至今仍未作出任何解釋為何算法為此,「健保費是全民在納繳,每一分錢都應做合理的處置,且對付費者作出回應。」

健保總額基期算法惹議 醫改會:籲重啟討論
今年健保總額日前出爐,成長率達5.5%,此次總額基期的算法遭批開特例。社保司日前回應是因疫情期間,幾十萬人沒回國,後來回國了,才補入前2年度投保人口預估成長率與實際的差值,而未扣除「未導入的預算」,則是因醫界想做而來不及做,未來若不執行,一定會扣除。醫改會昨(14日)再提出回應,過去人口差值未曾算入基期,茲事體大,另支付制度下,是每年編預算,沒有用不完的費用,保留到下一年度的概念,呼籲重啟討論。醫改會日前批評,今年總額基期算法開了特例,補入了前2年度投保人口預估成長率與實際的差值(46億元)。另也不扣減西醫基層、中醫沒有執行的部分預算(西醫基層0.09億元、中醫4.29億元),墊高了今年年的基期,埋下成長率被低估的疑慮,是政治凌駕專業、架空總額協商程序,侵蝕預算執行與管理精神。針對社保司受訪提到,醫改會有疑問可以在會議中提出討論,醫改會回應,基期如何計算的爭議,早自去年4月就已發酵,健保會主席更裁示社保司,要檢附資料向委員說明計算方式。歷經多次委員會議討論,社保司未說明對基期改變爭議。至於人口差值,社保司表示是考量疫情影響,醫改會透露,去年6月會議中,委員已提出過去人口差值未曾算入基期。若未來要算入基期,茲事體大,應該充分說明合理性、諮詢學者專家,並審慎處理,結果衛福部沒說明、沒諮詢,直接做出政治決定,完全無視主席裁示。醫改會指出,社保司在會議上說,因為預算預估不準確、實施未穩定,不予扣減,在媒體上卻又解釋沒執行的不扣減,是因為「來不及」執行,未來會再評估是否扣除,說法前後不一。更何況,總額支付制度下,是每年編預算,沒有用不完的費用,保留到下一年度的概念。更改健保基期計算方式,是重要的議題,牽動健保的未來,醫改會認為,應該開大門、走大路,拿出評估數據、專家意見,放到檯面上討論。政府不應用小動作,含糊其詞在前、強詞奪理在後,偏離總額精神,無視健保會委員意見與主席裁示,擅自改變過去計算方式,製造醫界與付費者之間的矛盾,呼籲重啟討論基期算法、協商程序。

確定了!明年健保費「不調漲」 健保會:將維持現行費率5.17%
明年健保一般保費確定不漲!全民健康保險會10日宣布,明年健保費率已確定不調漲,將維持現行費率5.17%。另針對短期開源節流措施建議,健保會預估114年投資收益率為1.52%,如能「活化運用現有資金」,將投資報酬率提高至5%,推估1年可增加52億元收入,幾乎等同112年7月調整民眾部分負擔費用所產生的財務效果。據了解,衛生福利部長邱泰源今年曾多次強調未來2年不會調漲健保費用,而健保會在今年11月20日召開的第6屆113年第10次委員會議,審議全民健康保險114年度保險費率,依據114年度總額協商結果及健保財務推估,在現行費率5.17%下,114年底的安全準備累計餘額約為2.17(付費者方案)或2.08(醫界方案)個月保險給付支出,符合健保法第78條所定保險安全準備總額,以相當於1~3個月保險給付支出為原則之規定,審議結果建議114年度維持現行費率5.17%。健保會指出,110至113年度健保財務預估值與實際值差距高達百億元以上,且有增加之趨勢,儘管政府公務預算每年挹注健保費用及其額度多寡難以預測,但為長期財務穩健著想,應審慎研析財務推估與實際值差異的原因,並提出改善作法,以提高未來財務推估的準確度。健保會提到,近來健保收入面討論,多集中於補充保險費收取制度,但其僅占整體保險收入10%以下,主要收入仍為一般保險費,建議著重研析,精進收繳制度,如以家戶總所得為費基可行性。健保會建議,應整體盤點各項提升健保收入措施,如爭取碳費、房地合一稅與營業稅等比照菸捐,提列特定百分比作為健保補充性財源,並研議其可行性後,提出明確改革方向,同時也檢視政府應負擔健保總經費法定下限36%計算方式的適法性。關於中長期開源節流措施之看法與建議,健保會認為,必須正視健保財務收支失衡問題,及早規劃並提出相關改善策略,包括醫療資源配置合理化相關措施(含管理作為、審查核減等)、檢討總額公式、研議節流效益如何回饋至總額預算等。健保會強調,現行一般保險費係以薪資所得論口計費,對年輕人、多眷口家庭、以薪資為主之被保險人較為不利,致使工作年齡世代成為保費的主要負擔者,造成世代分配不公問題,未來檢討保費收繳制度時,宜一併考量人口結構改變的影響。

成人健檢政策將放寬 適用年齡擬下修至30歲
健保費9月進行總額協商,中醫、牙醫部門達成共識,而西醫基層、醫院部門則破局,兩案併陳送衛福部決定,預計年底定案。衛福部長邱泰源9日透露,政府、朝野都希望讓醫療環境更好,會給予最大支持,朝高推估處理。另成人健檢不只將適用年齡放寬至30歲,檢查項目和給付也會增多,希望及早找出高血壓、高血糖等問題。行政院核定明年健保總額成長率為3.521~5.5%之間,總額達9112億至9286億元。邱泰源9日出席台灣醫學周時表示,此次總額成長率是有史以來最高,現正進行最後決策。政府、朝野期待都是醫療環境更好,會給予最大支持,朝高推估處理,希望每個項目都是真正對人民有幫助的。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明年健保總額若採高推估,將較今年增加531億元,比往年大幅成長,再加上從健保總額移出的項目多達111億元、癌症新藥專款新增50億元、額外挹注罕病用藥專款20億元,全數合計增加712億元,實質成長率達到8.13%,是有史以來最高。此外,成人健檢政策也將放寬。國健署慢性病防治組組長吳建遠日前指出,成人健檢適用年齡將從40歲下修至30歲,希望元旦就可上路,檢驗內容包括尿液、血液、身高、體重等,重點在看「三高一腎」,也會加強健康識能。根據國健署規定,現行成人健檢,原則每案補助520元,若符合BC肝篩檢資格者,另補助每案200元。邱泰源透露,行政院核定了比較多的預算,國健署正在精算,希望能做更多項目,因成人健檢幾十年了,一直都沒有增加給付,明年預計提供更多的給付。

中藥費日額調高1點 明年有望上路
中藥在健保的支付採日額制,每名病患每日藥費為37點(每點約0.9元),換算約33.3元,連一杯手搖飲都買不到。今年總額協商,中醫界爭取將日額調高至38點,已取得健保署及健保會委員支持,就等衛福部年底點頭,明年就能上路。但民眾仍不滿,傳統水煎藥比科學中藥更有效,卻更貴,窮人根本吃不起,中醫師公會全聯會表示,將爭取部分水煎藥納入健保,減輕民眾負擔。健保開辦之初,中藥每日藥費為30點,2016年增至31點、2019年35點,最近一次調整則是2020年增至37點,這樣的支付標準被詬病太低。「用藥捉襟見肘,貴的藥草總是超過成本。」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詹永兆說,近年來藥材、科學中藥都在漲,幅度已超出負擔。中醫師周宗翰說,新冠疫情以來,中藥已漲價3至4成,一些特殊的中藥如黃連,更是漲了2至3倍,壓榨基層醫師不對,倒楣的更是患者。健保署表示,今年總額協商中,中醫界代表訴求增加每日藥費,從37點增至38點,已在付費者、醫界雙方取得共識,健保署也支持,就等衛福部年底定案,明年實施。據評估,約需4億健保支出。不過,比起科學中藥,傳統水藥是中醫的精髓,然而一包平均要價100到200元,目前健保不給付,北市一名家長指出,孩子鼻過敏容易感到疲倦,西醫看不好,改看中醫,多年來都靠水煎藥改善,但若一天吃2包,一周就要2000多塊,實在太貴!詹永兆透露,全聯會已和中醫藥司、健保署著手規畫「藥材品質提升計畫」,擬將部分水煎藥納入健保給付,減輕民眾負擔,盼明年上路。他指出,韓國科學中藥用得少,反而水藥用得多,且設有專門熬煮水煎藥的「院外煎湯室」,未來國內可參考。新北市中醫公會理事長陳建輝直言,水煎藥濃度高、效果好,北部民眾平均收入高,自費市場可以,甚至有診所不跟健保掛在一起,但中南部市場根本做不起來,形同北部人生病吃得起好中藥,中南部人卻吃不起,呼籲有效的水煎藥全面納健保。

健保會總額協商破局!3大問題待解
健保會25日進行總額協商,4總額部門中,醫院、西醫基層均破局。其中醫院部門,醫界盼編列約247億元用於改善點值,另暫時性支付、罕藥、C肝、愛滋全改公務預算支應;西醫基層部門中,醫界代表希望編列6.5億用於護理師加薪。耗時數小時都未有共識,周五健保會將繼續討論。政院核定明年度總額範圍成長範圍介於3.521%~5.5%,不論低、高推估,明年總額都將突破9000億元。健保署曾試算,即便採高推估,安全準備金仍有1個月以上,尚不需調高保費。25日協商中,中醫、牙醫部門都取得共識,分別成長5.27%、4.679%,而醫院、西醫基層破局。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說,醫院總額中,醫界版本為5.565%,付費者代表為5.142%。最大差別在於,醫界盼落實1點0.95元的主決議,提出約247億元預算調整護理費、調劑費、診察費等,改善點數及點值,未獲支持。醫界也主張落實「總額瘦身」,不只癌症,其他藥品的暫時性支付都應移出總額,這部分約5.4億元。另151億元罕藥預算都應由政府負責支應,但付費者代表、健保署主張留下,並加碼至179億元。至於C肝22億元、愛滋用藥55億元,也不應再吃健保。西醫基層方面,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周慶明表示,醫界版本為5.5%,付費者代表則是3.999%,主要差距在護理師加薪計畫。去年、今年協商中,付費者代表都不支持,但衛福部同意才得以執行。該計畫為5年計畫,每年6.5億元,只要診所給護理師加薪,每日前30名病人的診察費都能加成。對於此次合計逾12小時的協商,付費者代表直言遺憾,批衛福部雖推動「總額瘦身」,卻將擴大癌症篩檢衍生費用等近35億元預防保健項目移入,是「假瘦身、真挪移」。對於點值,不斷補充點值,是治標不治本;此次協商,看到的是弱勢病人被排除、公務預算移花接木、支付衡平不解決3大問題。

醫藥互槓1/才剛漲掛號費基層診所又爭調劑費 健保費傳蠢動
行政院核定114年健保總額成長率介於3.52%至5.5%,估計健保總額將首度突破9千億元,就在衛福部試圖說服健保會同意採5.5%「高推估」之際,不料基層診所「殺出」爭取調劑費與基層藥局一致,藥師界反嗆此舉衝擊「醫藥分業單軌制」,揚言「等比例調高」調劑費,醫、藥界隔空互嗆,勢必牽動民眾的健保費。114年健保總額談判將預定在九月底前協商,一名前衛政官員表示,衛福部若一口氣同意診所與基層藥局的調劑費調漲,每年健保固定支出恐將再增加10多億元,勢必壓縮其他醫療給付的空間,也推升健保費調高的壓力;若只支持調高診所調劑費,雖然預算支出可控制在8億元左右,但衝擊行之有年的「醫藥分業」。所謂「醫藥分業單軌制」,就是指醫院、診所不設藥局,患者拿醫院診所釋出的處方箋到基層藥局拿藥。但該國外行之有年的制度,在台灣卻遭到醫界,尤其是病患為兒童的教學醫院以及小兒科、耳鼻喉科診所等強烈反彈,時任衛生署長張博雅因此宣布,過度時期,醫院、診所仍可設藥局,與基層藥局形成「雙軌」,但健保的長期規劃目標仍是基層藥局「單軌」。他提醒,前衛福部長薛瑞元在總統大選前,取消醫療院所掛號費收費上限,剛從民眾腰包掏完錢,現在診所又要調高調劑費看似與民眾無關,然而牽動健保總額最終還是得調高健保費,除非衛福部能提出診所調劑費調漲的「必要性」、「有效性」,否則民眾不會認同。醫師公會、藥師公會兩大「綠鐵粉」傳出「內戰」,事件源起於今年8月16日綠委賴惠員召開「西醫基層院所藥事人員藥事服務費支付點數、比照基層(特約)藥局調升到54點協調會」。8月13日,藥師公會接到賴惠員辦公室公函,聲稱協調會因故取消,但藥師公會代表8月22日出席衛福部健保署舉辦的113年健保總額預算協商的第三次會議時,卻赫然發現賴惠員宣布取消的協調會,其實只是「沒收」藥界代表與會;而且健保署長石崇良在協調會中裁示共識,意即基層診所目前健保點值39點調劑費,將調整與社區藥局點值54點相同。感覺被耍的藥師公會立馬炸鍋,痛批綠委聯手官員「以欺瞞手段排除藥界聲音」,宣布退出衛福部健保總額協商會議。民進黨立委賴惠員因替「調漲基層診所藥師調劑費」召開協調會,遭藥師公會全聯會強烈譴責刻意欺瞞、排除藥界聲音,賴惠員則反擊是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誤解行政程序。(圖/黃鵬杰攝)一名藥師指出,賴惠員先生是地方診所開業醫師,藥師界認為立委未利益迴避,曾力挺蔡總統的藥師公會理事長、現任總統府資政黃金舜也槓上衛福部長邱泰源,抱怨邱泰源昔日任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不分區立委期間,對其他醫療人員事務立場不公正,還質疑邱「到底是醫師公會部長,還是醫療體系部長?」。「英系」藥師理事長槓上「賴系」醫師部長,層峰高度重視。石崇良公開為紛擾致歉,坦言程序瑕疵,賴惠員澄清原定取銷的協調會後來又恢復,「基於確保討論集中高效」才先邀請已提出調漲案的醫師公會與官員討論,她還批評黃金舜身兼國策顧問與民進黨員,卻誤解行政程序表達遺憾,導致醫、藥界間對立與矛盾。「黃金舜是老江湖,當然不理賴惠員,一狀就告到民進黨中央」知情人士說,黃金舜後來率被「放鳥」的藥師公會全聯會、藥劑生公會全聯會拜會民進黨中央。據藥師公會全聯會後新聞稿指出,民進黨副秘書長何博文告訴黃金舜,賴立委個人行為造成藥界誤會,流程上確實有應檢討之處,民進黨非常重視藥界聲音,讓黃出了口悶氣。但醫界爭取調劑費調高並未中止,傳出醫界要在9月22日層醫療協會晚宴上,向賴總統當面訴苦,但賴總統卻突在當天通知不參加餐會,反引發不想被捲入風暴的聯想。民進黨向來視醫界、藥界為「鐵票區」,選前醫界、藥界也各自組成賴清德後援會,沒想到賴清德當選總統後,醫界與藥界卻為了調漲基層診所調劑費而開槓。圖為賴總統當著黃金舜的面,肯定藥師貢獻。(圖/黃耀徵攝)

健保總額協商破局 周五健保會將繼續討論
健保會25日進行總額協商,醫院、西醫基層部門均破局。今年政院核定明年度總額範圍成長範圍介於3.521%~5.5%間,醫院、西醫基層醫界代表所提部門總額成長率都將近上限。其中的醫院部門,醫界盼編列約247億用於改善點值,另暫時性支付、罕藥、C肝、愛滋全改為公務預算支應;西醫基層部門中,醫界代表則希望編列6.5億用於護理師加薪。耗時數小時都未有共識,周五健保會將繼續討論。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台灣醫院協會副理事長朱益宏指出,醫院總額中,醫界所提版本為5.565%,付費者為5.142%。若加上洗腎,則醫界、付費者版本分別為5.461%、5.055%。醫界、付費者的差距不多,其中最大差別在於付費者不支持編列預算改善點值,醫界則盼落實1點0.95元的主決議,提出約247億預算合理調整護理費、調劑費、診察費等,以此改善點數及點值。朱益宏認為,改善點值是為了顯示政府的決心,醫界一向主張1點1元,但政府有困難,醫界也願意配合退一步。若達不到,逐步推動也可以。照衛福部過去統計,要達到1點0.95元需要700多億,此次醫界提出247億,但付費者、健保署都不支持,這是最大的落差。醫界也主張落實「總額瘦身」,不只是癌症的暫時性支付,其他藥品的暫時性支付都應移出總額,這部分約有5.4億。另《罕病防治法》33條已明定,若健保未給付藥品,應有政府編列公務預算支應,既然已有規定,對罕病患者權益不影響,就不應塞在健保總額中,政府必須扛起責任支應。朱益宏表示,醫界認為151億罕藥預算都應移出總額,付費者、健保署則主張留下,並加碼至179億。至於C肝,政府已宣示要在2025年根除,怎麼可能繼續吃總額?這筆22億的預算也應由公務預算支應。另在愛滋用藥,付費者、健保署都主張增加1.7億預算至57億,醫界則認為者本來就不應再繼續吃健保。歷經2小時半的討論,協商破局。西醫基層方面,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周慶明強調,協會過程很和平,有充分討論,但醫界、付費者想法沒有一致。醫界版本成長率為5.5%,付費者則是3.999%,主要差距在護理師加薪的計畫。周慶明表示,去年、今年總額協商中,付費者都不支持編列預算為護理師加薪,但衛福部最終同意,才得以執行。這項計畫為5年計畫,每年編列6.5億,只要診所給護理師加薪,每日前30名病人的診察費都能得到加成,第1年每個病人加6點,第2年則加12點,明年會邁入第3年。「醫院都在加薪,診所也要加薪,護理師才會願意留下來」。周慶明希望能有預算繼續為護理師加薪,避免病患的照護品質受影響。今日西醫基層協商共耗時近3小時,未能取得共識。牙醫、中醫總額部門則取得共識。牙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江錫仁指出,今日會議不到2小時就協商完成,總額成長率為4.679%,有1.5億元移出總額,改列公務預算,這部分包含了智慧化資訊系統(頻寬)費用,以及口腔癌照護品質費用;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詹永兆則透露,今日會議約2小時就結束,中醫部門總額成長率為5.27%。

結果失望!健保總額協商 醫院、基層談破局
國發會7月通過明年健保總額範圍,成長率介於2.621%~4.7%之間,總預算金額為新台幣8581億元至8755億元間。健保會昨進行總額協商,中醫、牙醫、透析均取得共識,醫院、西醫基層協商則破局。醫界代表直言,醫界所提包含代謝症候群防治、診察費加成、改善血汗護理等預算,都未被採納,結論多是「0元」,醫療品質該如何提升?今年總額協商會議討論內容依序為醫院總額、透析、西醫基層、中醫、牙醫。據了解,其中醫院總額、西醫基層協商均破局,其餘都有取得共識。高雄縣醫師公會理事長王宏育今發文指出,在西醫基層總額協商方面,醫界提出了提升高血壓防治品質的方案,有助減少腦中風、心臟病、主動脈剝離猝死、腎臟硬化等疾病,延長壽命、縮短不健康餘命;另也希望編列5億預算精進「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編列2.23億對85歲以上的老人加成診察費,以及編列6.593億元要提升護理人員薪資,改善血汗護理。王宏育表示,在健保會中,委員提出了許多問題,他們都一一詳細解釋、說明,最後健保會委員帶開商議,結論竟是「0 0 0 0 0 0……」。除了兩個不重要的項目,醫界追求的理想,全都只有0元預算,許多人都張大眼睛,不敢相信。醫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黃振國也沉重地說,物價波動這麼厲害,最低工資調整,又把新冠肺炎治療費用灌到健保總額,今年第2季台北區的點值只剩1點0.81元,明年的總額,醫界爭取的項目又都不增加費用,這樣醫界要如何進步 ?如何提升醫療品質,服務民眾?

明年健保總額將破8000億 醫界籲:應建立「使用者付費」觀念
歷經16小時,健保會昨完成明年度健保醫療給付費用總額協商,僅牙醫、中醫及其他預算達成共識,醫院、西醫基層將採兩案併陳方式報衛福部決定。不論付費者或醫界方案,明年總額都會突破8000億大關,前者為8037.4億元、後者則是8167.2億元,兩者對應的安全準備金仍待細算,並在11月展開費率審議。健保會執行祕書周淑婉說,醫院總額未獲共識,但醫界、付費者對引進新科技、罕病及血友病藥費等項目均有共識。雙方也支持「住院整合照護計畫」,但考量有成本估算、人力整備等問題,建議先列專款試辦,另同意增編「精神科病人出院後急性後期照護服務試辦計畫」。至於病房、護理費計算方式等,付費者考量財務吃緊,終以兩案併陳送衛福部決定。西醫基層總額方面,雙方對引進新科技、提升國人視力照護品質等項目有共識,也支持增編「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惟付費者考量健保財務困難,對醫界希望增編家庭醫師整合性照護計畫、藥品及特材給付等未有共識。私立醫療院所協會常務理事洪子仁表示,當務之急應建立民眾就醫除急難重患者外的「使用者付費」觀念,以抑制醫療過度或不當使用,回歸健保制度是社會保險而非福利。具體建議包含應收取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的藥品部分負擔,針對高價檢查如CT、MRI、PET等及檢驗也應收取部分負擔,才能有效從需求端控制健保點數。洪子仁強調,台灣僅用不到7%的GDP來照顧2300萬國民健康,且平均餘命達80.4歲,乍看之下是台灣驕傲,但從另一方面,這是血汗醫護人員工時及壓縮醫院經營空間換得的表面成績。

明年健保總額將破8千億 醫院、西醫診所總額待衛福部核定
23日起衛福部健保會進行為期2天的2022年全民健保醫療給付費用總額協商,經過保險付費者委員與各總額部門醫界代表,歷經16小時的協商會議,終於在24日完成協商。健保會表示,明年健保總額不論是付費者代表提出方案8037.4億元,或醫界代表方案8167.2億元,總額都會突破8千億。根據《蘋果新聞網》報導,健保會執行秘書周淑婉表示,牙醫門診、中醫門診總額及其他預算在此次協商會議中達成共識,而醫院及西醫基層診所總額,仍有很大爭議,雙方對部分項目仍各有堅持,最後決定以兩案併陳方式,於10月底會議中再經委員們討論,預計11月初再報請衛福部核定。周淑婉接著指出,我國健保財務壓力隨著人口老化、慢性病增加及新醫療科技發展,醫療需求及醫療費用不斷成長,壓力顯得相當沉重,若以明年度總額成長率範圍為1.272%至4.4%及現行費率5.17%試算,預估明年當年安全準備金只剩下1.03至0.61個月保險給付支出。周淑婉強調,這次會議共識部分,包括牙醫門診總額將增加13.56億元,主要用於加強口腔健康預防性處置,其中10.08億元用於腦中風、透析等高風險疾病患者的口腔照護,如增加牙結石清除頻率、高齲齒病患牙齒塗氟保存改善服務,並提升假日就醫可近性、12至18歲青少年口腔照護。而中醫門診總額增加12.31億元,其中8.94億元,用於提昇民眾於疾病黃金治療期的針灸及傷科照護、反映中醫醫療服務需求增加,及試辦照護機構中醫醫療照護方案。其他預算總計則增加4.26億元,主要用於配合政策推動,加強居家醫療照護與精神疾病社區復健治療、擴大辦理遠距醫療服務、鼓勵增加檢驗資料上傳項目、提升院所智慧化資訊機制、保險服務成效之所需成本。

耗費10.5小時!2021健保總額出爐 僅牙醫與中醫達成共識
耗時10.5小時,健保2021年總額協商結果今出爐,僅牙醫、中醫、其他預算達成共識,西醫基層及醫院均破局。值得注意的是,因今年C肝治療人數創下歷年新高,明年的預算將縮編,減至65.7億元,預計受惠人數為4.8萬人。健保總額年年成長,國發會今年6月通過明年健保總額成長率為2.907%至4.5%,若以成長率下限2.907%來計算,安全準備總額將在2021年無法符合至少1個月保險給付支出的規定。對於明年總額,醫界提出的方案為7853.3億元,增加327億元,成長率4.346%。付費者提出的方案為7810.83億元,增加284億元,成長率3.779%。不論是哪一種方案,成長率都會創下5年新低。健保會執行秘書周淑婉表示,此次協商僅有牙醫、中醫、其他預算達成共識。其中,牙醫明年總額為481.9億元,增編14.67億元,用於擴大口腔照護及根管治療對象。中醫總額則是284.92億元,增編11.87億元,用於提昇針灸及傷科處置品質。其他預算方面,為配合政策推動,將增編4.69億元,用於加居家醫療照護與精神疾病社區復健治療,以及因應各種非天災所致之重大事件、傳染病異常流行等非預期狀況。值得注意的是,政府為達到消滅C肝目標,2017年開始專款專用補助C肝新藥。2017年補助9000多人,2018年增至1萬9000多人,2019年到了下半年名額就用完,總共治療4萬5800多人。今年則是開放5.1萬人,但到7月為止,使用的人數未過半。周淑婉表示,因今年C肝新藥受惠人數達到高峰,明年就會變少,明年的預算將從81.66億元縮編至65.7億元,預計補助4.8萬人使用。至於西醫基層,周淑婉表示,西醫基層代表希望增編新冠肺炎預算,付費者則認為法定傳染病應由公務預算支應,雙方未獲共識。另醫院代表希望增加預算用於壯大社區醫院、保障區域級(含)以上醫院的住診服務,但付費者代表則基於醫院、西醫基層總額及其他預算已有鼓勵轉診合作的分級醫療專款預算,不支持重複編列。周淑婉表示,健保會協商完成後,下個月23日的委員會議將進行最後確認,會後將結果送入衛福部,以兩案併陳的方式,報給衛福部做決定,並在11月進行費率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