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
」 川普 關稅 中國 美國 美中貿易戰
馬川翻臉美股走黑! 台股6日早盤漲跌互見震盪近百點
雖然美中貿易戰談判出現進展,但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與美國總統川普的吵架,讓股價大跌逾14%,也影響到美股大盤,這讓台股6日以小跌的21637.77點開盤後,在平盤上下起伏,9點半前最高在21702.46點、最低在21609.52點。台股5日受惠於美股上漲,以及台積電(2330)開盤就站上千元大關,帶動台股漲逾百點,但10點後漲勢收斂,最後上漲56.34點,收在21674.43點,漲幅0.26%,成交值3587.29億元。6日早盤則是漲跌互見,較強勢股包括塑膠、油電燃氣、電機機械等類股,漲逾0.7%,較弱者為化學工業、電腦周邊等,其餘大多都在平盤上下。電子權值股方面漲跌互見,9點半左右,台積電跌4元、在994元;鴻海(2317)跌1元、在154.5元;台達電(2308)跌3元、在395元;廣達(2382)跌4.5元、在277元。高價股方面,聯發科(2454)漲15元、在1260元,大立光(3008)跌10元、在2310元。美股5日主要指數表現,道瓊指數下跌108點,或0.25%,收在42319.74點。那斯達克指數下跌162.04 點,或0.83%,收在19298.45點。S&P 500指數下跌31.51點,或0.53%,收在5939.30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22.43點,或0.45%,收在5010.92點。NYSE FANG +指數下跌0.58點,或0.0041%,收在14093.53 點。

習近平通話川普!要求「撤銷對中消極措施」慎重處理台灣問題
美中貿易戰火未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6月5日主動致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Xi Jinping),兩人談了1個半小時,習近平希望美方遵守已達成的共識,撤銷對中國實施的消極舉措。川普表示,他上任以來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首次通話「非常積極」,並宣布兩國將舉行貿易談判,希望打破關稅和全球稀土供應僵局。川普在通話結束後在其社群媒體平台上寫道:「我們各自的團隊很快就會在待定地點會面。」根據中國官媒《新華社》報導,習近平在通話中指出,根據美方提議,兩國經貿牽頭人在日內瓦舉行會談,邁出了透過對話協商解決經貿問題的重要一步。雙方要用好已經建立的經貿磋商機制,秉持平等態度,尊重各自關切,爭取雙贏結果。對此,中方是有誠意的,同時也是有原則的,既然達成了共識,雙方都應遵守。習近平表示,日內瓦會談之後,中方嚴肅認真執行了協議,美方應實事求是看待取得的進展,撤銷對中國實施的消極措施。雙方應增進外交、經貿、軍隊、執法等各領域交流,增進共識、減少誤解、加強合作。習近平強調,美國應慎重處理台灣問題,避免極少數「台獨」分離主義者把中美兩國拖入衝突對抗的危險境地。習近平歡迎川普再次訪華,川普表示誠摯感謝。兩國元首同意雙方團隊繼續落實日內瓦共識,儘快舉行新一輪會談。報導指出,川普表示十分尊重習近平,美中關係十分重要。美方樂見中國經濟保持強勁增長。美中合作可以做成很多好事,美方將繼續奉行一個中國政策。兩國日內瓦經貿會談很成功,達成了好的協議。美方願同中方共同努力落實協議。美方歡迎中國留學生來美學習。川普和習近平上次通話是在一月份,當時是川普就職典禮前三天。當時,兩人討論了貿易問題,以及川普要求中國採取更多措施阻止合成鴉片類藥物芬太尼進入美國的要求。

川普突襲致電習近平 關稅僵局現曙光還是煙霧彈?
美國總統川普已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根據中國官媒《新華社》以及《美聯社》(The Associated Press)報導,正值美中關稅談判陷入僵局之際,川普5日主動發起的電話會談,前一次對話為1月17日,當時川普尚未正式就任總統,至於對話內容則尚未對外公布。另外,中國外交部稍早表示,兩位領導人「仍在通話進行中」,而消息曝光後,道瓊、標普500和那斯達克100指數期貨,漲幅皆約0.2%。就在美中貿易戰火未歇之際,川普(Donald Trump)6月5日主動致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Xi Jinping),在關稅談判陷入膠著的敏感時機,再次掀起政經震撼彈。稍早北京外交部也確認通話一事,不過白宮至今仍未正面回應。巧的是,川普在通話前一天於社群平台高調喊話:「我一直都很欣賞習主席,但他真的超難搞,超難談出協議的!」回顧雙方近來互動,美中曾在5月12日達成一項臨時協議,約定彼此互降關稅以創造對話空間。美方將原先高達145%的中國進口稅率,暫緩調降至30%,為期90天;中方則同步將針對美國商品的關稅從125%降到10%。但看似曙光乍現的局面,最終仍陷入停滯,市場波動頻傳。根據報導,由於雙邊歧見仍深,美方直指北京未如期出口協議中的關鍵礦產,更批評中國推進過程緩慢;中方則對美國持續限制高階晶片出口與留學生簽證政策感到不滿,認為美方此舉破壞誠信基礎。另外,川普政府近期也進一步擴大對中科技輸出限制,表面理由是國安考量,但中國方面則視為政治打壓,強烈不滿。報導指出,這次通話為兩位領袖2025年以來第二次直接交流,上一次是在1月17日,川普尚未正式就任總統前。此次對話是否能化解雙邊僵局,仍有待觀察。

川普指責中國「違反貿易協議」 將與習近平通話解決問題
美國總統川普30日發文控訴「中國徹底違反了與我們達成的協議」,並表示他將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希望能夠解決問題。川普30日在自家社群媒體平台「真實社群」(Truth Social)上發文指出,「兩週前,中國面臨嚴重的經濟困境!我施加的超高關稅,讓中國幾乎無法在美國這個全球最大市場上進行貿易。」他說,許多工廠關閉,對中國帶來毀滅性打擊,為了不讓中國陷入「非常糟糕的情況」,因此與中國達成一份「快速協議」。川普表示,因為這份協議,中國一切很快就穩定下來,恢復了正常運作。「大家都很開心!這是個好消息!壞消息是,中國徹底違反了與我們達成的協議,這或許對某些人來說並不奇怪。當好人到此為止!」川普在白宮召開記者會時表示,北京違反了協議中的「重要部分」,但未透露細節。他補充說道,自己將會與習近平通話,希望能透過直接溝通解決問題。美中貿易戰停歇,5月10日至11日雙方官員在瑞士展開會談,會後共同宣布了一系列暫時性的關稅調整措施,包含美國對中國銷美商品關稅從145%降至30%;中國對美國銷中商品關稅從125%降至10%,為期90天。同時,雙方將設立對話機制,以討論經貿關係。

美財長曝美中貿易談判「停滯」:需兩國領導人直接對話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在美東時間29日接受《福斯新聞》(Fox News)專訪時表示,美中貿易談判「有些停滯」,需要兩國領導人直接對話。據CNBC的報導,貝森特透露,「我相信未來幾週美中之間會有更多會談」,同時聲稱兩國領導人「可能會在某個時間點」進行通話。他補充:「我認為,有鑑於這些談判的重要性與複雜性,這將需要雙方領導人親自介入。他們之間有著非常良好的關係,我有信心中國會在川普總統表明其立場時回到談判桌。」在上個月美中貿易戰迅速升級後,貝森特於5月12日協助全球2大經濟體在瑞士達成1項突破性的協議。雙方同意暫時將超過100%的對等及報復性關稅撤回,為期90天或直到8月中旬。此後,雙方的外交官員在上週晚些時候進行了1次通話。儘管如此,美方仍持續推進對北京的科技管制措施,且川普政府本週還宣布加大撤銷中國留美學生的簽證。而北京也尚未如華盛頓期盼的,顯著放寬對稀土出口的限制。對此,中國商務部發言人何詠前在29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國自瑞士日內瓦談判以來,一直與美方保持溝通。但針對美國晶片出口管制的問題,她指出:「中國再次敦促美方立即糾正其錯誤做法……共同維護在日內瓦高層會談中達成的共識。」至於被問及中國是否會暫停4月初宣布的稀土出口管制時,何詠前並未直接回應,僅表示,對於可用於軍民兩用的產品實施限制是國際通行做法,也符合中國「維護世界和平與地區穩定」的立場。針對美國打擊中國留學生的政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29日批評:「美方決定撤銷中國學生簽證毫無正當性可言,這完全是以意識形態與國家安全為藉口。」據悉,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次經證實的通話是在1月,也就是川普第2任期開始之前。儘管川普近幾週不斷透露希望與習近平通話,還曾在4月時宣稱對方已經打電話給他。但分析人士指出,川普愛說謊及出爾反爾的個性,使中國只有在確信美方不會在通話過程中製造任何「意外」的前提下,才會同意進行。

Coinbase納入標普500、《穩定幣監管法案》出爐! 比特幣攀升至歷史新高
比特幣(Bitcoin)於美東時間21日攀升至歷史新高,打破了今年1月創下的紀錄。根據加密數據公司Coin Metrics的資料,此歷史性的加密貨幣漲幅達2%,報108,955.10美元,盤中更一度觸及109,857美元高點。不過在美國公債殖利率飆升、股市跌至當日低點後,比特幣曾一度回吐全部漲幅。據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CNBC)的報導,加密貨幣交易所Nexo聯合創始人特倫切夫(Antoni Trenchev)分析指出:「比特幣創新高是由宏觀經濟的多種利多因素共同形塑而成,包括美國通膨數據放緩、美中貿易戰降溫,以及穆迪(Moody's)調降美國主權信用評級,這些都讓比特幣等替代性價值儲存工具成為焦點。」他補充:「我們已進入與4月初截然不同的新階段,當時全球宏觀憂慮達到頂峰,比特幣暴跌至74,000美元。隨著美中可能敲定更廣泛的貿易協議,風險資產或將迎來為期3個月的繁榮窗口。」在關稅不確定性中沉寂數週後,比特幣於5月持續攀升,本月累計上漲15%。據由人工智慧驅動的投資與研究平台SoSoValue的數據,追蹤比特幣價格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累計流入資金上週突破400億美元,且5月僅出現2天資金外流。這波漲勢既受益於股市流動性帶動風險資產,也與近期市場避險情緒相關,也就是對美國關稅政策與財政赤字的擔憂,同時推動了黃金和比特幣等替代性資產的上漲。根據加密貨幣數據追蹤平台CryptoQuant的分析,鏈上數據顯示賣壓正在減輕:一方面交易所的比特幣流入量減少,另一方面衡量加密市場流動性的指標「交易所泰達幣」(Tether,一種穩定幣,貨幣代號USD₮或USDT)存量創下新高。當前交易所持有的USDT數量突破歷史紀錄,顯示市場流動性增強。投資者預期監管進展與企業資金配置將成為推升比特幣價格的催化劑。Bitcoin Treasuries數據也顯示,年初至今上市公司持有的比特幣數量增長31%,總價值達3,490億美元,約佔比特幣總供應量的15%。本週稍早,美國參議院通過推進《穩定幣監管法案》(GENIUS Act)的程序性投票,這將成為美國首個針對加密市場關鍵領域,穩定幣(stablecoins)的監管框架。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更表態希望在8月國會休會前,將加密貨幣監管法案送交其簽署。此外,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本月正式納入標普500指數(S&P 500),支持者譽此為加密行業的分水嶺時刻。

就等「那個男人」點火釋利多! 台股19日開盤下跌百點
因為美中貿易戰暫緩、美股已回到4月2日「解放日」前的水準,而COMPUTEX將於20日啟動,各界等待19日11點的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演講,對下波股市行情指點明燈,台股19日先以下跌57.36點的21786.33點開盤,隨後下跌超過百點。法人表示,台積電(2330)已站上年線大關,接下來有COMPUTEX展題材加持、財報利多、急單效應、升值效應、外資回補等利多加持,台股本周有望挑戰年線的22300點,不過還是要觀察美股走勢與資金動能的變化。台股上周五16日開盤震盪,終場在台積電拉尾盤下,收在相對高點的21843.69點,上漲113.44點,成交值3427億元,持續向半年線靠攏。17日開盤則大多下跌,僅綠能環保漲逾1%,電機機械、生技醫療,以及食品、橡膠、造紙等傳產相對抗跌。電子權值股方面,9點一開盤,台積電跌6元、在992元;鴻海(2317)跌1元、在157元;台達電(2308)跌3元、在368元;廣達(2382)跌1元、在274元。高價股方面,聯發科(2454)跌25元、在1340元,大立光(3008)跌15元、在2260元。美股方面,受美中貿易戰停火,以及美國總統川普中東之行提振,總計上周標普上漲5.3%,道瓊上漲3.4%,那指更大漲7.2%。美股16日主要指數表現,道瓊指數上漲331.99點,或0.78%,收在42654.74點。那斯達克指數上漲98.78點,或0.52%,收在19211.1點。S&P 500指數上漲41.45點,或0.7%,收在5958.38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10.26 點,或0.21%,收在4922.19點。NYSE FANG+指數上漲43.29 點,或0.32%,收在13631.61 點。

華府行圓滿成功 龔明鑫:將擴大對美採購促貿易平衡
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與經濟部長郭智輝率團前往華府出席的「選擇美國(SelectUSA)投資高峰會」今(14)日(美東時間13日晚間)結束在行程。龔明鑫表示,此行收穫滿滿,不僅和台灣與會的大企業及新創公司互動交流,也拜會美國行政部門及國會議員,說明SelectUSA 正是台灣以具體行動彰顯台美合作對於彼此之重要性。龔明鑫表示,本年SelectUSA 開幕式後的首場座談,是由美國閣員級中小企業署長羅夫勒(Kelly Loeffler)主持,3位與談人分別是德國賓士、西門子及台灣環球晶的企業代表。龔表示,此彰顯台灣企業進入美國投資布局的努力已獲美方高度重視,並指出多家台商已宣布對美新投資計劃,因此盼美國參議院盡速通過台美避免雙重課稅協定相關法案;在投資之外,台灣也將擴大對美國採購,以促進雙邊貿易平衡。龔秘書長向美方人士明確表示,美國越強大,台灣越安全,而台灣越強大,越可減輕美國負擔,期盼台美加強合作,共同強大。在台美合作的潛在領域方面,龔明鑫表示,2018年美中貿易戰開始後,全球供應鏈開始重組,台商從中國大陸回流或轉移至東南亞生產,後來又經過疫情,在淬鍊下使供應鏈更具韌性;期盼川普總統第二任期內,對於全球經濟安全、供應鏈韌性能有進一步提升,例如在關鍵產業建立不依賴中國的「非紅供應鏈」,以及在出口管制、防堵違規轉運洗產地等方面,台灣均可扮演重要角色,與美方強化合作。龔明鑫表示,美國期盼再工業化、讓美國再次偉大,台灣絕對可以扮演重要的協助角色,但前提是台灣企業在國際上必須能公平競爭、台灣經濟能持續發展,才有能力在美國持續投資及採購,期盼美方在制定相關政策時能納入考量,也消弭台灣面對有心人士在台操弄「疑美論」,十分期盼台美關稅談判能有好的結果。行政院指出,龔明鑫此行另見證中華民國國際經濟合作協會呂桔誠理事長與美台商業協會會長韓儒伯(Rupert Hammond-Chambers)簽署合作備忘錄,期許兩會共同合作推進台美經貿合作關係。

百萬股民看過來! 台積電首季配發現金股利5元
擁有百萬股民的「護國神山」台積電(2330)在13日舉行董事會,決議第一季盈餘配發股利等案,每股由上季的4.5元調高為5元,為季配發現金股利以來最高,除息交易日為9月16日,發放股利日為10月9日,估計總金額將達近1300億元新高。前一天傳出美中貿易戰暫時休兵消息,美股勁揚,台積電ADR更大漲5.93%,台股13日開盤也一度大漲近500點,台積電股價一度衝上990元,不過尾盤漲勢收斂,台積電遇到賣單調節,最後收在969元、漲1.25%。大盤指數終場則漲200.6點,收在21330.14點,成交量3905億元。台積電董事會核准今年第一季營業報告書及財務報表,第一季合併營收約8392.5億元,稅後純益約3615.6億元,每股盈餘為13.94元,核准配發第一季之每股現金股利5元。為了因應市場需求預測及技術開發藍圖所制定的長期產能規劃,董事會也核准資本預算約152.4億美元,來建置先進製程、先進封裝、成熟或特殊製程的產能等廠房工程。董事會也核准出售公司機器設備予關聯企業之子公司 VSMC,總價約估美金7100萬元至7300萬元。台積電將在15日於新竹舉辦全球技術論壇的台灣場,聚焦業界領先的高速運算(HPC)、智慧型手機、物聯網和汽車平台解決方案應用,也將更新台積電在超低功耗、射頻、嵌入式記憶體、電源管理、感測器技術、矽光子學等領域的專長技術突破等,由於AI教父、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即將來台,是否會出席活動,或趁此與台積電高層會面,外界關注。

美中關稅破冰美股飆漲! 台股13日電子+航運領漲暴衝500點
美中關稅戰宣布暫停90日後,美股主指12日飆漲,美元創下去年11月大選以來最大升幅,美債殖利率飆高,油價走強,台股13日開盤就大漲,以21474.02開出後直線上升,衝向21626.28點,漲逾496點。法人表示,美中達成協議,有助股市上演慶祝行情,但仍要注意下一波晶片關稅的疑慮,以及利多鈍化問題。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即將來台,台股12日開高走高,終場上漲214.5點,收在21129.54點,漲幅1.03%,成交量2790.62億元。13日開盤也是電子股較強,半導體、電腦周邊、電子組件等漲逾2%,美中貿易戰有轉圜餘地,航運股早盤更大漲超過4.5%,中櫃(2613)飆漲停在31.55元。電子權值股方面,9點20分左右,台積電(2330)漲25元、在982;鴻海(2317)漲5元、在158元;台達電(2308)漲2元、在372元;廣達(2382)漲5元、在263.5元。高價股方面,聯發科(2454)漲35元、在1350元,大立光(3008)大漲110元、在2315元。美國本周有通膨數據出爐,市場將首度感受新關稅政策對物價的初步衝擊,不過美中上周末在日內瓦敲定的協議,同意在接下來90天內下調雙邊關稅,美國也對中國商品徵收的關稅從原本的145%下調至30%,中對美從125%降至10%,美國總統川普預計最快會在本周末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通話。科技天王們氣勢如虹,美股12日主要指數表現,道瓊指數大漲1160.72點,或2.81%,收在42410.1點。那斯達克指數大漲 779.43點,或4.35%,收在18708.34點。S&P 500指數大漲184.28點,或3.26%,收在5844.19點。費城半導體指數狂漲314.43點,或7.04%,收在4780.93點。NYSE FANG+指數大漲558.71點,或4.41%,收在12674.19點。

美中暫時停火!川普稱芬太尼問題有進展 預期周末與習近平通話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於美東時間12日表示,其政府已與中國達成協議,在雙方談判最終協議期間暫時降低關稅。美國貿易代表傑格里爾(Jamieson Greer)則稱,美國同意將對中國商品的145%關稅降低115%至30%,中國則同意將對美國商品的關稅同樣下調至10%。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也表示,高關稅水平形同貿易禁運,這是雙方都不樂見的結果,「本週末兩國代表團的共識是,雙方都不希望脫鉤。」中美在瑞士日內瓦進行談判後,川普在4月2日所謂「解放日」活動中公布的對中「對等關稅」將從34%下降至24%,並暫緩90天執行,美國目前只對中國保留全球一致性的10%基準關稅,以及4月2日前宣布的20%芬太尼關稅,使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總額從145%降至30%。做為回應,中國則將其對美關稅從125%降至10%。針對兩國貿易戰趨緩,川普指出雙方達成正式協議仍需要時間,「我們討論的最重要事項是開放中國市場,他們已同意這樣做,但需要時間落實書面協議,你知道這不是最容易的事。」川普續稱:「如果我們能進入中國市場並與之競爭,對我們的企業將非常有利。這將為中國創造大量就業機會,我認為他們現在確實需要更多就業,這正是我們所談論的。」他進一步解釋,政府推動美國企業在中國獲得更多市場准入,是為了重新平衡兩國貿易,包括消除非關稅貿易壁壘。「我們對中國開放市場,他們幾乎沒有限制,但他們卻未對我們開放。這從來不合理,也不公平。現在他們同意全面開放中國。我認為這對中國、對美國都將非常有利,也有助於統一(unification)與和平。」川普補充:「中國還將暫停並取消所有非貨幣壁壘。他們已同意這樣做…這些壁壘數量龐大。」「昨日我們與中國達成全面重置。在日內瓦富有成效的談判後,雙方同意將4月2日後實施的所有關稅降至10%,為期90天,同時談判人員將繼續解決最大的結構性問題。」川普強調,此調整不包含現有關稅、汽車、鋼鋁關稅,或可能對藥品徵收的關稅,「因為我們希望製藥業回歸美國。」川普還形容貿易談判「非常友好」,並讚揚與中國的關係,稱協議將提振中國經濟,「我們無意傷害中國;中國已受到嚴重衝擊。他們關閉工廠,面臨動盪,因此很高興能與我們合作。」不過川普提到中國未遵守其首個任期內達成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貝森特上月也曾在FOX商業網路節目「Kudlow」中表示,美國「必須考慮他們未遵守第一階段協議的事實。」此外,川普12日還在白宮回應記者提問時稱,若雙方在90天內未達成全面協議,關稅將「大幅提高」,但不會升至145%,他對在此期限內達成協議表示信心。另據路透社的報導,川普當天更指出,在中美兩大經濟競爭對手就貿易協議取得進展之際,他可能在本週末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中國商務部則回應,雙方同意取消91%的相互商品關稅,並暫停另外24%的關稅90天,總計減少115個百分點。該部稱此協議是解決兩國分歧的重要一步,為進一步合作奠定基礎,並希望美方停止「單邊加徵關稅的錯誤做法」。對此,貝森特也在瑞士貿易談判中讚揚中美在解決芬太尼問題上的進展,稱北京現在對此「態度認真」。貝森特的言論表明,若中國採取美國認為足夠的行動,美國因芬太尼問題施加的20%關稅可能最終降低甚至取消。這意味著美國可能更接近解決已導致數十萬美國人死亡的藥物濫用危機。白宮稱,僅在美國,芬太尼每年導致75000人死亡;去年,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在邊境查獲超過21000磅芬太尼。針對芬太尼議題,川普12日則在白宮簡報會上表示:「我們因中國向美國輸送芬太尼而對其徵收20%關稅,他們已同意停止此行為。作為回報,他們將免於支付數千億美元關稅。因此,芬太尼問題應會終止。它來自中國…他們有強烈動機停止,我相信他們的承諾。他們將非常努力解決此事。」

美中貿易戰停火?雙方12日聯合聲明互降關稅 金價一度暴跌逾3%
美國與中國今(12)日發表聯合聲明,雙方在接下來90天內將大幅下調彼此關稅,美國對中國商品關稅從145%將降至30%,中國對美國商品關稅從125%將降至10%,降幅達到115%,關稅戰火暫歇。消息一出激勵全球股市上漲,但幾家歡喜幾家愁,國際金價應聲重挫,跌幅一度超過3%,跌到每盎司3220美元才開始出現支持力道。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10、11日與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在瑞士日內瓦舉行中美經貿高層會談。今日聯合發布聲明提到中美認識到雙邊經貿關係對兩國和全球經濟的重要性;認識到可持續的、長期的、互利雙邊經貿關係重要性,鑑於雙方近期討論,相信持續協商有助解決雙方在經貿領域關切的問題;本著相互開放、持續溝通、合作和尊重,繼續推進相關工作。雙方承諾,將於5月14日前採取以下措施。美國將修改2025年4月2日第14257號行政令中規定的對中國商品加徵的從價關稅,其中,24%關稅在初始90天內暫停實施,同時保留按該行政令的規定對這些商品加徵剩餘10%關稅,也將取消根據4月8日及9日行政令對這些商品的加徵關稅。中國將相應修改稅委會公告2025年第4號規定的對美國商品加徵的從價關稅,其中,24%關稅在初始90天內暫停實施,同時保留對這些商品加徵剩餘10%關稅,並取消根據稅委會公告對這些商品的加徵關稅,同時也會採取必要措施,暫停或取消針對美國的非關稅反制措施。聯合聲明稱,採取上述措施後,雙方將繼續就經貿關係進行協商。協商可在中國、美國,或雙方商定的第三國進行。根據需要,雙方可就相關經貿議題開展工作層面磋商。中美貿易談判聯合聲明發表後,金價在盤中大幅下跌,由於美中達成降低關稅協議,本已樂觀的市場情緒得到了進一步提振,同時意味貴金屬因避險而流入大量資金的情況出現變化。目前局勢發展有助緩解人們對美國經濟衰退的擔憂,加上美國聯準會(Fed)維持利率按兵不動,美元回升至近一個月來的最高水準,而強勢美元也被視為金價下行的另一個壓力來源,投資人將把關注重點放在美國通膨表現及聯準會主席鮑爾的後續談話態度,根據《FxStreet》報導預期金價每盎司3200美元將成關鍵支撐點,若是果斷跌破3200美元,將替金價之後的持續下滑鋪平道路。

美中貿易戰獲喘息! 黃崇仁:半導體關稅只是「嚇嚇你」
全球關注的美中關稅戰終於出現轉圜,分別降為美對中30%、中對美10%,對此,力積電(6770)董事長黃崇仁表示,其實這次美中都沒有吃虧,雙方經濟能容忍這樣的數字,也顯示中美貿易戰有喘息的機會,對台灣來說,應該要與中國大陸有經貿往來,而不是完全排除在外,只要能維持中美經貿的相對關係,從某一程度來說也是安全的。美國與中國大陸結束在瑞士日內瓦的貿易談判,在12日下午發布共同聲明,宣布雙方暫停互徵部分關稅90天,美國政府對中國課徵的145%關稅將降至30%,中國對美國商品課徵的125%關稅將降至10%。力積電12日舉行Computex台北國際電腦展的展前記者會,剛好碰到中美關稅的聯合聲明,大幅降低之前的天價,黃崇仁對此不感到意外,他說,川普的招式,就是「90天以後再說」,所以目前看起來雙方讓的一樣多,任何東西超過50%都是shut down(關機),畢竟美國不可能不從中國輸入東西、中國的很多需求也沒有其他地方能取代美國,美中達成協議,當然對市場來說是很大的鼓舞。黃崇仁表示,其實台灣處於這個位置,美國和中國的經貿對我們來說都一樣重要,只要台灣能維持中美經貿的相對關係,從某一個程度來說是安全的,所以我們不應該將中國完全排除在外,且因現在川普這樣搞來搞去,很多人對美國其實有信心危機,發現不能全部依賴美國,川普已經發現關稅政策對經濟影響很大,而且是負面的,但因為面子問題,修正時總是要找一些下台階。黃崇仁表示,現在的美國財政部長從華爾街出身,他必須要注意這些金融上的問題,過去川普沒有注意到他做的事情,會造成金融上的大混亂,所以現在可以看到,政策已經慢慢地收斂起來,未來可以比較樂觀一點。媒體問到,業者是否擔心下一波的半導體晶片關稅,黃崇仁表示,雖然每個人都在緊張,但其實唯一有問題的叫做台積電,其他業者很少直接賣晶片給美國,都是在其他地方組裝,進口到美國時都已經是其他成品,根本沒辦法計算,所以其實只是「喊一喊」嚇嚇你,不用太擔心。黃崇仁反而比較擔心匯率問題,他說,台幣匯率對半導體產業有影響、但沒有那麼嚴重,因為都有避險的管道,但要特別注意在台灣製造的其他中小型傳統產業,他們毛利不高,10%的升值下去,可能就會虧損。

洗產地攻防2/台灣輸美顯示卡消失250億美元「躲在這」! 專家示警兩大不利情境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百日,全球貿易局勢天天有變數。「我很少用紅色領帶,今天剛好用川普的款式來應景。」四月底,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連賢明在一場川普關稅風暴研討會上直指,川普政府高頻發布130項行政公告中,格外敏感的就是「洗產地」,這使得原預估關稅戰對台灣經濟衝擊2026年才顯現,「提前至今年下半年發生!」四月下旬,美國對東南亞四國的太陽能產品開出最高達3521%的懲罰性關稅,一場「洗產地」的全球貿易整頓戰,正式開打。一名深耕大陸市場十幾年的台商對CTWANT記者直言,「太陽能板只是眾多『洗產地』產業之一,各行各業都有,電子零組件到茶葉都有。」他指出,過去中國業者為規避關稅,常將產品送往東南亞簡單加工,貼上新標籤後出口美國,「這些早就是出口圈裡的潛規則了。」那到底什麼是「洗產地」,對台灣經濟有何衝擊?四月底,一場由中華經濟研究院舉辦的「川普關稅風暴智庫視角x政策對應」研討會上,6位專家學者緊急匯集把脈診斷。與會的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書菲告訴記者,以2024年台灣對美國出口前5大產品中,兩大明星產品顯示卡與伺服器為例,分別創下318億美元與159億美元出口額,占對美出口總額43%,為貿易順差主力,但看美國官方的台灣進口統計,伺服器與台灣出口吻合,顯示卡只有66億美元,與台灣的318億美元足足差了250多億美元,將近7617億元新台幣。這筆龐大的250億美元去哪了?楊書菲解釋,這筆消失的金額,極可能正躲藏在美國自由貿易區(FTZ)體系之下,這些FTZ屬於「境內關外」的特別區域,貨物進入後並不立即記入美國的進口統計,若之後再轉運至第三國加工,就會被記為「其他國家製造」,而非台灣出口。依美國官方統計,2024年從台灣進口的伺服器,占比只有26%,但自墨西哥進口416億美元占比達67%,所以,顯示卡可能在FTZ內未經正式通關,先進入墨西哥完成最終組裝,再以「墨西哥製造」之名返回美國本土。楊書菲說道,從統計上看,出口國變了,台灣消失,墨西哥崛起,但這些伺服器的「核心零件」顯示卡,依舊來自台灣。太陽能板只是如今眾多「洗產地」的產業案例之一,從電子零組件到茶葉都有。(圖/南投縣政府提供)這個產地來源被巧妙包裹的過程,在美中貿易戰升溫後,有了更響亮的名字「洗產地」,意指透過第三國轉口改變原產地,如今被川普視為「避稅」與「規避制裁」,成了新一輪制裁對象。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CBP)統計,自 2022 年以來,違規「洗產地」的行為急劇增加,高達七成與中國相關,另據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CRS)與《日經亞洲》調查,包括鋼鐵、家具、鋁擠型材、電子零組件(特別是主機板與連接器)、輪胎與汽車零件等,均是近年「洗產地」風險最高的中國出口產品類別。台灣雖非美方「洗產地」政策打擊目標,但美中新一輪的「洗產地」攻防戰中,台商角色格外關鍵。中經院第一研究所副所長吳佳勳直言,中國輸美部分商品仰賴台灣供應鏈的支援,例如電機、電器、音像設備及其零組件和核反應堆、鍋爐、機械器具及零件,「這些產品是中國對美出口的主力,同時也是從台灣大量進口的項目,顯示出供應鏈交錯的結構。」這使得台廠迎轉單潮的同時,也暴露在下一輪被追查的風險中。這場嚴打「洗產地」風暴中,不只改變通關操作,更加速全球供應鏈再度重組。吳佳勳指出,依習近平2023年底提出「戰略定力」,若川普引導全球多數國家提高關稅,導致普遍對美出口困難,中國將更有誘因去爭取與其他國家的零關稅協議,進而促成「去美化供應鏈」。「這樣的一個情境之下,未來的世界格局可能就是一個以美國為主要供應鏈,以及一個根本沒有美國的一個供應鏈。」她警告,這樣的雙供應鏈格局對台灣極為不利,「我們可能中國市場攻不進去,那美國市場也沒有,那我們如果要過招其他多元市場,還會遇到中國串連其他國家,所以壓力會加大。」中國產能過剩商品傾銷全球,多國都祭出反傾銷稅來阻擋傾銷海嘯,一場全球性的貿易大戰已然開打。(圖/翻攝自新華社)另一種情境則是,川普若回歸1.0模式,僅針對中國維持高稅率,其它國家未同步,「慢慢就會發展成一個紅色供應鏈跟非紅的供應鏈。」但她警告,只要美國市場有需求,「中國可能就會,繞一次繞不成,我繞兩三個國家,這個東西總會輾轉賣到美國手上。」台廠夾在這兩套體系間,勢將壓力更重更複雜,「我們要轉換洗產地,但也要防範就是,中國會出不了美國之後的一個傾銷的情況,」吳佳勳警告。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則直言,兩岸在供應端長年協作,有些產品在台灣生產、大陸組裝,有些則反過來,若強行「脫中」,恐怕是把成熟供應鏈拱手讓人。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也指出,兩岸雖然政治冷淡,卻難割經濟連動關係,台商更在中、越、柬等地形成跨境分工,所謂「脫中入北」在實務上困難重重,很多政策喊得響,真正能落實的,其實有限。面對洗產地查核壓力與美方高關稅政策,吳佳勳指出,目前台商大致有三種因應模式,一是評估生產基地外移,如鴻海(2317)、仁寶(2324)、緯創(3231)等;二是轉向內需市場,如友達光電(2409)、台玻(1802);三是選擇觀望。台企聯會李政宏分析,紡織、製鞋、家具業的在陸台商對美出口比重高,產業容易受關稅影響,目前台商都很困惑該往哪發展、如何分散市場並降低對美出口,以及評估訂單流失的影響。東莞台商協會前會長瞿所領表示,川普以關稅作為手段,政策經常轉變,供應方與買方都來不及反應,公司選擇按兵不動,但未來產業發展不甚樂觀。也就是說,這場「洗產地」攻防大戰,不只是中美兩大國較量,更是台灣產業的一場生存壓力測試。

「科技園區」房價保證! 南科5年飆67.7%成三大園區之冠
根據國家科學技術委會統計,2018年美中貿易戰以及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影響之下,台灣科技產業受惠於全球轉單效應帶動,新竹、中部及南部三大科學園區自2018年營業額2兆5960億元,逐年成長至2022年營業額已經突破4兆2664億元,創下新高紀錄。永慶房產集團根據2018年至2022年五年期間三大科學園區與園區所在都會區中古屋買賣實價登錄資料彙整,發現三大科學園區周遭中古屋房價明顯上漲,其中以南部科學園區近五年房價漲幅突破六成最為突出,中部科學園區房價漲幅則與所在地台中市縣市相當,園區題材利多相對較不明顯。南科房價五年漲幅67.7% 榮登三大園區之最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表示,依據2018年至2022年平均房價漲幅數據發現,三大科學園區中,南部科學園區與新竹科學園區近五年房價漲幅均超過六成,其中,南部科學園區五年漲幅高達67.7%,將近七成,新竹科學園區漲幅則為63.1%,而中部科學園區漲幅則以39.3%位居第三。陳金萍說明,南部科學園區位於善化區新市區交界,距離台南都會區相對較遠,園區從業人口更傾向在園區附近租房或購屋,讓台南科學園區周邊房市近年的快速成長,主要受惠於台積電宣布3奈米製程進入量產投資擴廠影響,吸引國際半導體大廠艾司摩爾(ASML)、GOOGLE及多間半導體中下游供應商進駐,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加上不動產價格相較於中、北部便宜,因此,吸引不少投資、置產族群搶進,房價呈現漲勢,近五年平均單價從2018年15.5萬成長至2022年26.0萬,單價從「1字頭」漲至「2字頭」,漲幅高達67.7%,居全台科學園區之冠。南科近5年房價漲幅高達67.7%,居全台科學園區之冠。(示意圖/googlemaps)至於新竹科學園區則是台灣發展最早的科學園區,也是最知名的科技產業聚落。陳金萍說明,新竹科學園區周邊房市交易主要是受惠竹科就業人口成長動能支撐,據統計竹科就業人數於去年12月已達17萬5217人,占新竹縣市人口將近17%,竹科新貴所得高且收入穩定,在購屋、置產剛性需求強勁下,周邊房市交易火熱,買盤穩健使房價持續走高,住宅單價從2018年23.6萬成長至今年38.5萬元,是三大園區中房價最高的地區,五年房價漲幅達63.1%。園區題材效應加持! 三大園區漲幅勝縣市若再進一步觀察三大園區以及座落縣市的房價漲幅可以發現,園區題材效應是可被複製的,三大科學園區五年漲幅均超過縣市漲幅,陳金萍指出,三大科學園區中,新竹科學園區與南部科學園區漲幅明顯高於新竹縣市與台南市,新竹科學園區五年房價漲幅63.1%,而新竹縣市漲幅則為50.8%,南部科學園區漲幅高達67.7%,而台南市漲幅則為49.0%,顯示科學園區的磁吸效應明顯,在產業聚落、就業機會、人口紅利加持下,購屋需求穩定成長,也推升房市交易價格。至於中部科學園區與台中市整體房價漲幅相當,陳金萍說明,中部科學園區鐵、公路交通便捷且鄰近台中都會區,園區從業人口約5.5萬人占台中人口比例不到2%,加上台中市近年積極推動市地重劃,房屋供給相對充足,加上比價效應下,園區題材外溢效應明顯,轉往沙鹿、龍井、大雅等區域,形成縣市房價呈現均質成長的狀況。(示意圖/永慶房屋提供) 比小七還多!全台藥局家數創新高 銷售額高達1669億 三重還有高cp凹陷區?專家曝3優勢讚:脫北購屋首選 全台最大重劃區恐陷多殺多?專家曝「C位」關鍵 房價站6字頭

世界新紙王3/川普關稅戰打亂產業規律 連這「世界龍頭」都來台抱團找商機
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政策突襲,全球科技產業再掀巨浪,台灣面板產業也難以獨善其身。就在這波貿易戰陰影下,台灣面板雙雄友達(2409)與群創(3481),罕見放下競爭,攜手電子紙兩大技術派,包括電泳式的元太(8069)和膽固醇液晶的虹彩光電,展現抱團新局,就連大陸面板龍頭四月也低調來台,尋找合作與創新的機會。川普新一輪關稅政策,雖然對台灣面板產業直接影響有限,但終端品牌廠為因應成本壓力,紛紛調整拉貨節奏,導致台廠訂單出現暫緩與急單並存的現象。友達總經理柯富仁坦言,目前很難判斷客戶新單是否只是提前拉貨,產業鏈每周兩次緊急會議,甚至用Line小組隨時溝通,嚴控庫存與產能。群創董事長洪進揚也指出,90天關稅暫緩期內急單湧現,第二季營收雖受惠,但後續壓力不小,產業週期被打亂,現階段只能像疫情時期一樣,密切追蹤客戶動態與料號。「其實本來從去年開始,我們在看今年的景氣是非常樂觀的,因為電子紙開始從黑白走向彩色,不管從消費性電子產品或電子標籤,都認為有很明顯的成長,但川普關稅影響一嚇,全球需求都可能下滑」,元太董事長李政昊跟CTWANT記者無奈笑笑,美關稅暫緩90天後,元太客戶出現短期拉貨潮,讓原本已滿的產能忙上加忙,另一邊還要擔心急單的後市。電子紙應用已出現在許多國家的公車站牌上。(圖/攝翻攝自E Ink永續進行式臉書)在這波動盪中,台灣面板雙雄選擇抱團取暖,尋找新出路。4月2日,友達旗下達擎與元太科技宣布合資,在桃園龍科廠區打造大型電子紙模組生產線,預計今年第四季投產。元太提供關鍵技術與材料,友達則發揮面板設計、智慧製造與全球市場佈局優勢,聯手搶攻大型電子紙應用市場。事實上,在今年4月16日至18日的Touch Taiwan展,友達、群創高層齊聚元太活動,展現產業大合作氛圍。群創洪進揚跟CTWANT記者表示「風浪這麼大,當然是所有廠商都要加入,能夠有越多夥伴越好。只要他講得出來、做得出去,我們全都供。」目前全球電子紙技術分為兩大主流,全球市佔率第一的電泳式電子紙,以E Ink元太為代表,黑白顯示效果佳,應用於電子閱讀器、電子標籤等小尺寸商品,近期也大力發展彩色大尺寸商品。膽固醇液晶電子紙技術則以虹彩光電為主,全彩、戶外可視性強,適合大尺寸、智慧零售、戶外廣告等。兩大技術各有優勢,隨著市場需求多元化,競爭關係逐漸轉為互補。在美中貿易戰陰影下,甚至連兩岸產業鏈也因此轉變。儘管當前兩岸關係緊張,在Touch Taiwan展期間,中國大陸面板的龍頭企業也默默派員來台參加,包括京東方、TCL等。CTWANT記者採訪一位中國廠商,他坦言,大陸市場在過去3年的價格、市場發展都很慘,「大家都在找原因,也一直在走創新、出海路線,未來到底能不能用價格戰來帶新的驅動力,也需要觀察。」兩岸產業鏈在電子紙方面合作,打造不同的應用產品。(圖/富動科提供)「現在大陸國內的顯示器特別內捲,捲到價格已經是在拼刺刀。」深圳市商用顯示系統產業促進會秘書長梁毅在會場上表示,中美地緣政治等環境因素,的確讓經濟出現變局,但顯示器產業、甚至整個世界需要的是創新,需要注入新的動力,而不是去拼價格,所以這時候更需要產業鏈一起合作,開發更多的新應用。「人類追求健康,這是剛性需求。」梁毅說,電子紙技術有護眼健康與節能的優勢,顯示器產業需要供應鏈一起合作,才能推出各種新應用,世界是平的,產業不該分國界。據市調機構IMARC Group數據顯示,預計電子紙顯示器市場規模,會從2024年的26.1億美元,2029年將達到51.4億美元,無論是環保、節能、健康閱讀需求,還是智慧零售、戶外廣告等新場景,業界人士期待,電子紙市場迎來爆發期,可為「很捲」的產業翻開新頁。

新台幣飆升背後有隻手? 外媒曝「這產業」避險是主因
新台幣2日創下近40年來最大單日升幅,終場收在31.064元,強升9.53角。根據《彭博》指出,市場普遍認為與經濟成長數據樂觀、美中貿易戰趨緩有關,《金融時報》財經專欄Alphaville卻認為,近期新台幣的強勢升值,可能是壽險公司對美元部位避險操作。根據專欄指出,台灣壽險公司累積高達1.7兆美元的海外資產,使台灣成為區域金融超級強權。但台灣壽險公司對其不斷擴大的外幣曝險,並未採取嚴謹的避險措施,導致以新台幣計價的負債與美元計價的資產間出現巨大「貨幣錯配」。Alphaville今年1月撰文時說:「這種情況在亞洲屢見不鮮,台灣的規模遠高於日本,也更為脆弱。由於金融帳封閉等複雜因素,壽險公司難以靈活應對匯率波動,必須依賴央行提供美元流動性,否則風險幾乎無從化解。」Alphaville推測,近期新台幣的強勢升值,可能反應壽險公司急忙對美元部位避險、對沖所致。韓元亦出現類似跳升,可能是部分壽險公司因美元避險成本高,轉用韓元作為替代避險工具。Alphaville指出,央行進退兩難,一方面長期避免過度阻升新台幣,免遭美國財政部貼上「匯率操縱國」標籤;同時,川普政府再掀貿易戰壓力,台灣在軍事保護上幾乎完全依賴美國,當局不願在此敏感時刻做出任何可能激怒華府的舉動。

亞昕馬六甲總銷70億大案開賣 首度掛自創品牌「鉑昕酒店」
上櫃營建股亞昕國際(5213)馬來西亞馬六甲大案「亞昕The Rise」近期完工落成,今(30)日宣布與全球最大房仲集團美國Anywhere Real Estate Inc.旗下兩大國際品牌——21世紀不動產與ERA不動產達成策略聯盟,聯手銷售。全案共一棟酒店式公寓及一棟飯店「鉑昕酒店」,可售共1100間房,總銷將近70億元。該案也是亞昕投資的第2間飯店,並首次掛上自己的品牌「鉑昕酒店」。亞昕總裁姚連地(中)與21世紀不動產董事長王福漲(左)與ERA不動產執行長黃鵬䛥(右)簽約聯合銷售「亞昕The Rise」。(圖/林榮芳攝)亞昕與21世紀不動產、ERA不動產今日簽約合作銷售亞昕位於馬六甲建案「亞昕The Rise」,亞昕投資30億元興建1棟鉑昕酒店,及1棟酒店式公寓,可售戶1100戶,總銷預估近70億元,由於疫情前預售時已銷4成,如今完工落成陸續進入交屋作業,21世紀不動產、ERA不動產也將接手銷售剩下的6成成屋。亞昕集團總裁姚連地表示,酒店式公寓及飯店皆以每單位對外出售,每戶總價落在台幣500~800萬元,坪數約15~25坪,前2年保證租金收益率6%,第3~15年將採當年度的營收分帳,買家分7成、亞昕分3成,而購買飯店單位需要跟飯店簽訂15年租約。財務皆由KPMG簽證,公開透明,可供客戶查核。鉑昕酒店也是繼林口亞昕福朋喜來登後,亞昕投資的第2間飯店,亦是首度跨海外的國際觀光飯店,林口亞昕福朋喜來登雖掛萬豪品牌,但為亞昕自行經營,這次亞昕也盼能移植經營管理經驗到馬六甲,預計將掛上自己的飯店品牌「鉑昕酒店」來營運。姚連地表示,鉑昕酒店採高規格設計與服務標準,定位為高端精品旅宿,結合馬六甲歷史底蘊與現代設計美學,目前正處於試營運階段,每晚房價預計落在5000多元台幣,盼吸引來自美國、歐洲、日本等地的商務旅客與東南亞觀光客。他也提到,東南亞飯店比台灣好做,土地、造價、人工都比台灣便宜,但房價不輸給台灣。不過他也沒放棄台灣市場,他透露,林口亞昕福朋喜來登目前住房率85%,看好林口周邊有不少園區、產業進駐,有不少商務住宿需求,目前在林口扶輪公園旁的土地,將會開發興建亞昕的第3家飯店,預計將加盟萬豪品牌。姚連地提到,當初前進東南亞投資主要是為了避險,因此在2014年去考察,由於人治國家變數多、沒保障,因此他最初首選是新加坡,但發現土地少、房價貴、外國人稅負高、資源也沒那麼多,整體看完後選擇國民所得東南亞第二高的馬來西亞,不僅人口紅利3500萬人口、平均30歲,GDP成長今年目標5.5%,還有第二家園政策,有人口紅利、經濟成長及未來發展性,台灣有很多半導體、封測中心、數據中心也都往馬來西亞移動。ERA不動產執行長黃鵬䛥表示,亞昕集團具有選地規劃營造、營建品質、售後服務、維修成本低,與21世紀及ERA不動產等國際通路合作提供海外置產三位一體服務,完善售後服務、租賃管理、資產託管,實現投資者海外置產規劃。21世紀不動產台灣區董事長王福漲則說,台灣房市進入修正期、房價看漲無力,因此房地產投資布局要往外看,尤其美中貿易戰加速全球產業往南移趨勢,馬來西亞華人比例接近3成,講華語、甚至台語,都能通行無礙,面對這樣的時代機遇不是觀望,而是應主動出擊。

關稅談判期!美商務部長洩「已達成首個貿易協議」 正待對方批准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祭出對等關稅,宣布對各國調升關稅,之後又大轉彎,釋出90天暫緩期籲各國儘速與美進行談判。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 (Howard Lutnick) 29日透露,川普政府已達成首份貿易協議,待對方總理和議會批准,並拒絕透露國家名稱。盧特尼克向29日透露:「我有一個協議完成了,但我需要等待他們的總理和議會批准,我預計很快就會批准。」該評論發表後,股市上漲至盤中高點,華爾街正密切關注貿易談判的進展跡象。針對外界關注美中貿易戰,盧特尼克曾表示他沒有直接與中國打交道。他強調這些談判屬於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的「職責範圍」,他說:「我的職責是負責世界其他地區的貿易協議。」川普政府表示,最近幾週已有數10個國家就達成協議進行接觸,但尚未正式宣布任何協議。日本、韓國和印度被視為最有可能達成交易的國家之一。對於盧特尼克的言論,貝森特表示「我不會搶在總統之前發言。在川普總統宣布之前,什麼都不會做。所以我們應該等到接下來幾天再聽川普總統的發言,」貝森特也指出,亞洲國家在談協議方面的態度最為積極;美國與印度即將達成協議,預計會宣布一些相關消息。美國與韓國的協議正逐漸成形,美國也和日本進行了實質內容的會談。

中美貿易戰持續升溫還「互相搶人」 世界各國重新考量聯盟策略
隨著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推動新一輪關稅政策,美中貿易戰再次加劇,也因為兩大國之間的博弈,讓世界各國開始重新評估與兩大經濟體的關係。瑞士總統近期就遠赴美國,試圖游說美國官員撤銷對瑞士商品加徵的31%關稅時,瑞士外交部長則同步在中國洽談升級自由貿易協定。根據《Finance&Commerce》報導指出,川普以激烈手段推動貿易戰,要求盟國在其條件下簽訂協議,否則將面臨高額進口稅。與此同時,中國則向國際社會伸出橄欖枝,試圖塑造自己成為穩定且可預期的貿易夥伴形象。新加坡總理黃循財(Lawrence Wong)則於16日表示,美中皆表面宣稱不要求他國選邊,但事實上正積極爭取各國站隊。川普近期將中國商品關稅提高至145%,導致洛杉磯港口貨櫃量在過去兩週暴跌近36%。儘管白宮官員透露關稅未來可能有調整空間,但目前尚無跡象顯示川普有意鬆手。川普在27日受訪時表示,美國對中國貿易已「冷火雞式(Sudden Quitting,指突然中斷)」中斷,強調中國方面希望達成協議,但美方尚未動作。在雙邊關係惡化之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4月展開今年首次出訪,前往越南、馬來西亞與柬埔寨,分別就產業、供應鏈合作達成協議。越南、柬埔寨與馬來西亞近期皆因美國關稅上升而尋求與中國加強經貿聯繫。即便對日本曾有歷史恩怨,中國亦主動釋出合作訊號。中國不僅以經濟手段拉攏,也透過威脅施壓。有韓國媒體報導指出,中國要求韓國企業避免將含中國稀土礦物的產品出口給美國軍工企業,否則將面臨制裁。中國也警告各國,勿以犧牲中國利益為代價與美國達成協議,否則將「堅定且對等」回應。位於美國華盛頓的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布蘭茲(Hal Brands)表示,中國正試圖利用川普的對抗作風,在美國盟友與全球南方國家中打開局面。香港大學政治學教授李成(Li Cheng)則認為,對川普的不信任感加深,中國在地緣政治格局中反而受益。目前,美國仍是全球最大進口國,中國則是最大出口國。2024年,中國總貿易額達6兆美元,美國則為5.4兆美元,但美國對中國的貿易赤字高達1.2兆美元。東南亞國協(ASEAN)國家在美中貿易中也呈現明顯分歧,儘管與美國貿易總額達4770億美元,但與中國的貿易往來更為密切。外交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格林伯格地緣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古德曼(Matthew Goodman)表示,夾在美中之間的國家正面臨艱難選擇,因為兩方市場皆為各國經濟命脈「他們不能只選擇其中一方,因為兩邊都需要。」歐洲方面,中國也正準備解除部分制裁以重啟與歐盟的貿易協定。中國國家媒體呼籲歐洲領導人與中國攜手捍衛多邊主義。習近平近日會晤肯亞與阿塞拜疆總統時,也強調中國市場將持續對外開放,批評貿易戰損害全球各國利益。面對川普的新一輪關稅戰,中國態度可說是十分強硬。中國與全球化中心(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高級研究員王義桅(Wang Yiwei)表示,中國已為最壞情況做足準備,不再對全球化抱有幻想。中國與全球化中心副主席高志凱(Victor Gao)則直言,若情勢持續惡化,中美雙方將面臨徹底脫鉤的結局。他強調,即便對中國經濟帶來高昂代價,但歷史上5000年來,中國總能在各種侵略與挑戰中存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