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
」 腸病毒 疾管署 重症 疫情 流感開學腸病毒爆發!病童沒食慾暴瘦 醫提醒:家長請留意「1問題」
近來國小學童媽媽之間最流行的打招呼語,可能就是「你家孩子也中了嗎」?原因是腸病毒邁入高峰期,學童因開學後交叉感染,導致患者人數突增,其中有多位學童食慾差導致脫水嚴重,不得不住院治療!腸病毒常見這些症狀 嚴重有致命風險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科醫師鄭詩橤表示,腸病毒好發於五歲以下兒童,症狀常見有口腔、手掌、腳掌出現水泡、潰瘍,同時合併發燒、嘔吐等症狀,一般感染後潛伏期平均約3至5天就會出現症狀,病程約7到10天左右會逐漸好轉,不過仍有極少數患者病情會惡化,出現抽搐、意識不清、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情形,甚至會有致死風險。當心脫水問題 出現口乾舌燥、容易疲累加以警覺不過,鄭詩橤強調,腸病毒重症的發生比例不高,家長們更要當心的是脫水問題,她表示,腸病毒會造成口腔及舌頭潰瘍或長水泡,導致進食時引起強烈疼痛感覺,對多數孩子來說,可能連吞一口飯都是折磨,以致於食慾降低、營養吸收變差,造成身體脫水、體重減輕。鄭詩橤也指出,脫水前往往會先出現口乾舌燥、容易疲累、心跳加快、眼窩凹陷、尿量減少及四肢微涼等徵兆,所以家長可以觀察孩子的尿量是否變少及尿液顏色是否變深等,判斷是否有脫水現象,並可透過補充白開水、含糖量低運動飲料或者電解水改善症狀,切忌飲用碳酸飲料或過甜飲料,避免脫水症狀更加嚴重。預防腸病毒 這些方法最關鍵鄭詩橤也提醒,如果孩童脫水情形持續惡化,最佳方式就是儘速住院打點滴補充身體水分,等待體力稍稍恢復後,再補充冰涼、軟質食物,可有助於增加抵抗力、加速復原腳步。但最重要的預防關鍵,仍是勤洗手、周邊環境消毒、避免共用物品,尤其病童務必在家休養,以免引起群聚感染,才能讓這波疫情早日消退。
開學腸病毒群魔亂舞!首周已停課72班 家長小心孩出現「5大症狀」
疾病管制署10日表示,國內腸病毒疫情持續,仍高於流行閾值,9月1日至9月7日門急診就診計14,241人次,與前一週14,641人次持平,疫情仍處高點,而目前學校已經開學,據疾管署最新數據顯示,全台已有72班因疫情停課,其中50班是小學、幼兒園。對此,兒童感染科顏俊宇醫師表示,最近看診觀察到5大類症狀的不同種感染病人,他也列出「5大病毒」,提醒「開學後真的是病毒群魔亂舞,沒有要放過可愛的小孩和爸媽,大家真的辛苦了」。顏俊宇在臉書粉專「雙寶爸的小宇宙|兒童感染科 顏俊宇醫師」發文指出,最近病毒性腸胃炎盛行,超多患者出現嘔吐症狀,可能是開學沒多久,大家群聚交換病毒,最近看診觀察到超多不同種感染病人:1️ 發燒、吃什麼吐什麼、拉水便診斷病毒性腸胃炎:案例數這2週真的很多,尤其接下來是中秋連假要烤肉,各位爸媽要注意食品清潔衛生,食品要煮熟、手部一定要做好清潔。2️ 手腳關節、屁股紅疹,有些合併喉嚨潰瘍,可能合併發燒1至2日:腸病毒,腸病毒流行真的好久,到現在還是有不少幼稚園因為有1週有2名以上小孩中獎,全班停課1週。3️ 狂咳嗽+痰嚴重、高燒39度的嬰幼兒驗到RSV病毒。4️ 喉嚨痛+肌肉酸痛的驗到新冠。5️ 黃眼屎、扁桃腺化膿、發燒的小孩驗到腺病毒。疾管署呼籲要做好居家環境清潔消毒,以降低病毒傳播的機會,此外,倘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應設法與其他幼兒隔離,減少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並注意嬰幼兒健康狀況,留意是否出現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把握治療黃金時間,降低重症風險。疾管署提醒,目前學校已經開學,請家長及教托育人員持續保持警覺,加強教導學童肥皂勤洗手、生病在家休息等正確防疫觀念。另外,腸病毒型別多元,目前除腸病毒A71型外,其他型別尚無疫苗可供預防,呼籲大人小孩皆應持續採行相關預防措施,包含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注意居家及學習環境的通風及定期清潔消毒、時常清洗及消毒幼兒常接觸物品及玩具、避免接觸感染者、有疑似症狀儘速就醫、於流行期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等,才能防範社區內不同型別腸病毒之感染與侵襲。疾管署呼籲,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國內腸病毒疫情達高峰!開學首周已停課72班 中秋後恐衝高點
疾病管制署10日表示,國內腸病毒疫情持續,仍高於流行閾值,9月1日至9月7日門急診就診計14,241人次,與前一週14,641人次持平,疫情仍處高點,而目前學校已經開學,據疾管署最新數據顯示,全台已有72班因疫情停課,其中50班是小學、幼兒園,且中秋假期將至,家庭出遊、親友團聚、出入人潮擁擠的公共場所機會增加,疾管署呼籲大人小孩皆應注意個人衛生,落實肥皂勤洗手。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9月1日至9月7日門急診就診計14,241人次,與前一週14,641人次持平,疫情仍處高點;近四週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克沙奇A10型次之,另易引起嚴重症狀之腸病毒A71型近期未檢出,D68型則為零星檢出輕症感染個案。2024年累計5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分別感染克沙奇A2型3例及克沙奇A10型2例,其中4例為未滿1歲幼童,籲請民眾留意孩童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疾管署呼籲要做好居家環境清潔消毒,以降低病毒傳播的機會,此外,倘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應設法與其他幼兒隔離,減少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並注意嬰幼兒健康狀況,留意是否出現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把握治療黃金時間,降低重症風險。疾管署提醒,目前學校已經開學,請家長及教托育人員持續保持警覺,加強教導學童肥皂勤洗手、生病在家休息等正確防疫觀念。另外,腸病毒型別多元,目前除腸病毒A71型外,其他型別尚無疫苗可供預防,呼籲大人小孩皆應持續採行相關預防措施,包含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注意居家及學習環境的通風及定期清潔消毒、時常清洗及消毒幼兒常接觸物品及玩具、避免接觸感染者、有疑似症狀儘速就醫、於流行期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等,才能防範社區內不同型別腸病毒之感染與侵襲。疾管署呼籲,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腸病毒單周就診1.4萬人! 兒科醫示警:家長要當心脫水問題
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8月25日至8月31日門急診就診計1萬4,279人次,較前一周1萬3,946人次略升2.4%,近期就診人次呈上升趨勢,處流行期且高於過去4年同期。台中市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科醫師鄭詩橤提醒,家長更要當心的是脫水問題,因為腸病毒會造成口腔及舌頭潰瘍或長水泡,進食時引起強烈疼痛感覺,導致食慾降低,造成身體脫水。鄭詩橤說明,腸病毒好發於5歲以下兒童,常有包括口腔、手掌、腳掌出現水泡、潰瘍,同時合併發燒、嘔吐等症,一般感染後潛伏期平均約3至5天就會出現症狀,病程約7到10天左右會逐漸好轉,然而仍有極少數患者病情會惡化,出現抽搐、意識不清、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甚至有致死風險。鄭詩橤指出,事實上,家長更要當心的是脫水問題,因為腸病毒會造成口腔及舌頭潰瘍或長水泡,進食時引起強烈疼痛感覺,對孩子來說可能連吞一口飯都是折磨,導致食慾降低、營養吸收變差,造成身體脫水、體重減輕。鄭詩橤進一步說明,脫水前會先出現口乾舌燥、容易疲累、心跳加快、眼窩凹陷、尿量減少及四肢微涼等徵兆,家長可以觀察孩子的尿量是否變少,及尿液顏色是否變深等,判斷是否有脫水現象,並補充白開水、含糖量低的運動飲料或者電解水改善症狀,切忌飲用碳酸飲料或過甜飲料,避免症狀更加嚴重。她表示,若孩童脫水情形持續惡化,要儘速住院打點滴補充身體水分,等待體力稍稍恢復後,再補充冰涼、軟質食物,有助於增加抵抗力、加速復原腳步,最重要的預防關鍵仍是勤洗手、周邊環境消毒、避免共用物品,尤其病童務必在家休養,以免引起群聚感染。
中秋相約烤肉賞月要注意!腹瀉、腸病毒疫情創5年新高
開學才3天,已經有學校傳出因腸病毒停課!疾管署公布國內上周就診人次逾1.4萬人次,創下五年同期最高,疫情預期將持續上升至中秋後;另國人腹瀉疫情也高居不下,上周全台有13萬人慘拉,其中高達6成都是諾羅作怪,群聚腹瀉同樣寫下五年同期新高,疾管署提醒,再來就是中秋烤肉旺季,預估兩疫情都將在九月下旬燒至最高峰。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周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計1萬4279人次,較前一周1萬3946人次略升2.4%,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腸病毒就診人次已連續3周上升,上周1萬4279人次,創下五年同期最高,預估疫情將持續上升至中秋後,高峰落在9月下旬。腸病毒型別也已經正式轉換,近四周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克沙奇A10型次之。羅一鈞表示,今年初開始就有過A16型疫情,因此預估這波幅度不會像前一波那麼高,目前增加幅度已經縮小,逐漸進入高原期,預估疫情會在中秋節後開始反轉。另外,國內上周腹瀉門急診就診累計12萬9536人次,較前一周12萬7876人次升1.3%,同樣創下近五年來最高。全國近4周共接獲98起腹瀉群聚通報案件,亦高於2019至2023年同期通報數,發生場所以餐飲旅宿業最多(占84%),其中病原體檢驗陽性案件計48起,檢出諾羅病毒29件、超過6成都是諾羅在搞怪多,其次為腸炎弧菌14件、占29.2%。羅一鈞表示,腹瀉疫情短期只會更多不會少,因為9月正值國人中秋烤肉旺季,預估疫情將持續上升,尤其,中秋節後難逃再燒一波高峰,請民眾務必注意洗手和飲食衛生,魚貝海鮮和肉類必須煮熟或烤熟再吃。
近13萬人上周腹瀉急診就醫! 腸病毒上周亦破1.4萬就診「創5年新高」
疾病管制署於3日表示,近期全國腹瀉門急診就診人次仍未趨緩,且腹瀉群聚通報案件呈上升趨勢,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8月25日至31日腹瀉門急診就診累計達近13萬人次,較前一周略升1.3%,高於2019至2022年同期,惟低於2023年同期,近5周整體呈上升趨勢。疾管署亦表示,8月25日至8月31日腸病毒急診就診計14萬人次,較前一周略升2.4%,近期就診人次呈上升趨勢,處流行期且高於過去4年同期。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第35週(8月25日至31日)腹瀉門急診就診累計129,536人次,較前一週127,876 人次略升1.3%,高於2019至2022年同期,惟低於去(2023)年同期,近5週整體而言呈上升趨勢;另全國近四週(第32至35週)共接獲98起腹瀉群聚通報案件,亦高於2019至2023年同期通報數,發生場所以餐飲旅宿業最多,其中病原體檢驗陽性案件計48起,以檢出諾羅病毒(29件,占60.4%)為多,其次為腸炎弧菌(14件,占29.2%)。疾管署說明,近期腹瀉群聚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多,而細菌性病原有增加的趨勢,檢出病原以腸炎弧菌、沙門氏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病毒與細菌性腸胃炎主要症狀為噁心、嘔吐、腹瀉、腹絞痛、發燒等,細菌性腸胃炎有時會伴隨血便或膿便,症狀可持續1至10天,病程長短取決於所感染的病原種類及個人的免疫力,小於5歲的幼兒、老人及免疫力較差者症狀會較嚴重。疾管署強調,病毒與細菌性腸胃炎感染期間應充分休息並補充水分與營養,必要時補充電解質,並且注意正確洗手,降低病原傳播的風險。受病患污染的器物表面,應用2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1,000 ppm)擦拭;處理患者嘔吐物及排泄物前應戴上手套與口罩,並用10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5,000 ppm)消毒清理。此外,餐飲、團膳業者應落實備餐環境消毒與清潔,並留意工作人員(尤其是廚工)衛生及健康情形,如出現嘔吐、腹瀉或發燒等症狀請暫停工作,並於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才可上班。疾管署亦表示,國內腸病毒疫情仍高於流行閾值,隨著開學季到來,學童間密切互動頻繁,使得腸病毒更易於校園間傳播,且可能成為社區及家庭之間疾病傳播的管道,增加群聚風險。籲請家長與教托育機構人員,加強教導學童落實「濕、搓、沖、捧、擦」正確勤洗手,及生病在家休息等良好衛生觀念,並注意居家、學習環境的通風及定期清潔與重點消毒,確保學童健康。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8月25日至8月31日門急診就診計14,279人次,較前一週13,946人次略升2.4%,近期就診人次呈上升趨勢,處流行期且高於過去4年同期;近四週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克沙奇A10型次之,另易引起嚴重症狀之腸病毒A71型近期未檢出,D68型則為零星檢出,惟感染個案均為輕症。而2024年累計5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分別感染克沙奇A2型3例及克沙奇A10型2例,其中4例為未滿1歲幼童;本周各級學校已陸續開學,須注意學童間互動將增加腸病毒群聚與疫情傳播風險,呼籲民眾留意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
今年腸病毒「病例異常」 台大醫示警開學慎防6大傳染疾病
今(30日)是全國中小學開學日,感染科專家、台大醫師黃立民也提醒,開學後預期有6種疾病將會增多,其中腸病毒尤為棘手,因為今年的疫情趨勢「非常異常」。此外,黃立民示警,還有呼吸道傳染疾病要注意,像是新冠、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黴漿菌,且接近中秋節,也要注意腸胃炎威脅。根據《ETtoday新聞雲》的報導,台大兒童感染科醫師黃立民表示,近期兒科因腸病毒就診的病例增加,「情況相當異常」,因為過往腸病毒會在暑假期間脫離流行,直到開學以後才又有一小波疫情,沒想到今年卻反常。黃立民指出,隨著開學病例數可能會進一步增加,且目前已經出現重症病例,尚不確定是病毒變異變強,還是民眾抵抗力下降所致。黃立民也提醒,腸病毒容易變異,若病毒不斷重組,可能會變得更強,而經歷新冠疫情後,民眾的免疫反應也有可能減弱。黃立民強調,預防腸病毒的最有效方法是徹底做好手部衛生。黃立民說明,學校和家長應加強教育學童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並落實勤洗手,生病時應在家休息。學校方面則應加強環境消毒,並考慮在教室內放置紫外線消毒設備,以降低傳染風險。此外,黃立民示警,還有呼吸道傳染疾病要注意,像是新冠、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黴漿菌,且接近中秋節,要注意腸胃炎威脅。疾管署指出,國內腸病毒疫情仍處於流行期,隨著暑假進入尾聲,本週校園開學,尤須注意學童間的密切互動將增加腸病毒傳播風險,也可能增加家庭及社區群聚感染的機會。疾管署表示,近期全國腹瀉門急診就診人次呈上升趨勢,歷年資料顯示,腹瀉群聚場所以學校、餐飲旅宿業為主。開學後也請民眾留意飲食及手部衛生,如出現疑似症狀,除了儘速就醫外也應落實生病在家休息,以避免病毒傳播提升疫情風險。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第34週(8月18日至24日)腹瀉門急診就診累計12萬5895人次,較前一週上升3.27%,近4週呈上升趨勢,高於2019至2022年同期,惟低於去年同期;另全國近4週(第31至34週)共接獲79起腹瀉群聚通報案件,亦高於2019至2023年同期通報數,發生場所以餐飲旅宿業最多,其中病原體檢驗陽性案件計37起,以檢出諾羅病毒(56.8%)為多,其次為腸炎弧菌(32.4%)。疾管署說明,近期腹瀉群聚案件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多。諾羅病毒潛伏期約24-48小時,食用受諾羅病毒汙染的食物或飲水、與病人密切接觸,例如與病人分享食物、水、器皿;接觸到病人的嘔吐物、排泄物或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或病人曾接觸的物體表面而感染,常造成校園大規模群聚事件。疾管署呼籲,如廁後、進食或準備食物前皆應以肥皂或洗手乳正確洗手,烹製食物調理過程應符合衛生條件、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食物澈底煮熟再食用,以預防病毒性腸胃炎傳播。疾管署強調,諾羅病毒傳染力強,主要症狀為噁心、嘔吐、腹瀉、腹絞痛、發燒等,小於5歲的幼兒、老人及免疫力較差者症狀會較嚴重。感染諾羅病毒期間應充分休息並補充水分與營養,必要時補充電解質,並注意正確洗手,降低病原傳播的風險。
開學季腸病毒恐迎第二波高峰 醫師曝「4重症前兆」速送醫
國內腸病毒疫情持續延燒,各級學校於今(30)日開學,不少家長在為孩子準備上課用品的同時也正擔心會不會被這波疫情「燒到」;衛福部金門醫院急診科主任戴克穎透露,前陣子地區有部分幼兒園確實偶有出現腸病毒群聚的現象,如今又遇到開學,很有可能會迎來第二波高峰,如患者出現「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請務必立即送醫診斷。戴克穎指出,「腸病毒」屬於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為一群病毒的總稱,適合在濕、熱的環境下生存與傳播,全年都有感染的個案發生;國內腸病毒疫情每年約自3月下旬開始上升,於5月底至6月中達到高峰,而後於9月份開學後再度出現一波新流行。以年齡層分析,患者以5歲以下幼童居多,其中重症比例也較高。戴克穎說明,人類是腸病毒唯一的傳染來源,主要經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污染)及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亦可經由接觸病人皮膚水泡的液體而受到感染。在發病前數天,喉嚨部位與糞便就可發現病毒,此時即有傳染力;感染後潛伏期約2-10天,平均3-5天會開始出現症狀,通常以發病後一周內傳染力最強,而患者會持續經由腸道釋出病毒,時間可長達8到12周之久。戴克穎表示,腸病毒有很多是無症狀感染,或出現類似一般感冒症狀,也最常引起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及泡疹性咽峽炎(herpangina),患者於口腔、咽峽及四肢出現小水泡,或僅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疼痛得難以下嚥,而有時會引起較特殊的表現如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心肌炎、肢體麻痺症候群、急性出血性結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戴克穎說,腸病毒感染症目前並沒有特效藥,只能採取支持療法,如退燒、止咳、打點滴等,絕大多數患者會在發病後7到10天內自行痊癒,僅有少數患者會出現嚴重併發症;但在幼兒感染腸病毒後的5天內,家長與其他照顧者要特別注意病情變化,如果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請務必立即送到醫院兒科門診或急診室由醫師進行判斷,如有符合重症跡象就必須要安排住院治療。戴克穎最後提醒,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但可透過簡單的衛生保健動作,包括指導孩童勤洗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以提昇免疫力;兒童玩具,尤其是帶有絨毛的玩具要經常清洗、消毒;生病時應盡速就醫,請假在家多休息;注意居家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流行期間,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以降低感染的機會。
腸病毒流行期 台南開學前就診人次增加
本周五是國中小開學日,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全國腸病毒疫情持續上升,台南截至8月27日腸病毒急診就診人次22,798,較去年同期增加7.3%;為避免腸病毒疫情傳播,台南市衛生局9月底前將完成全市國小、幼兒園年度防疫措施查核,防止腸病毒於校園及機構內傳播。抗菌以500ppm濃度漂白水(漂白水:水=1:100)消毒才有效,其他常見清潔劑(酒精、酚類等)則不具腸病毒消毒效果。為避免腸病毒疫情傳播,台南市衛生局將於9月底前完成台南市校園210家國小及580家幼兒園年度第二次腸病毒防疫措施查核作業,並督導校園及機構內員工應落實相關防疫措施,防止腸病毒於校園及機構內傳播。此外,持續透過發燒監測或入園口腔篩檢,以達校園或機構人員健康監測之目的,盡早進行環境隔離和清消;若出現幼學童群聚事件,也會立即進行疫調、環境查核與病毒口腔採檢,釐清社區流行病毒株,避免群聚延續擴大。衛生局提醒,腸病毒的傳染力強且開學日將至,除家庭手足間,校園、安親班及托嬰中心等場所,也易因密切接觸、頻繁互動而造成傳播風險,籲請民眾仍應提高警覺,家長及教托育機構教職員工,務必教導幼兒及學童們正確洗手的五步驟「濕、搓、沖、捧、擦」及洗手五時機「看病前後洗手、用餐前、接觸幼兒前、如廁後、擤鼻涕後」,落實個人衛生。衛生局指出,學童如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也應遵守「生病不上學」的防疫措施,並與其他嬰幼兒適度區隔,亦針對幼童常接觸的門把、桌椅、玩具、室內遊戲等環境,以500ppm濃度漂白水(漂白水:水=1:100)進行定期消毒,降低病毒傳播,其他常見清潔劑(酒精、酚類等)則不具腸病毒消毒效果。台南市長黃偉哲呼籲, 5歲以下幼童為併發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應留意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前兆(手腳無力、嗜睡、肌躍型抽搐、持續性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儘速至本市5家腸病毒重症責任醫院(成大醫院、永康奇美醫院、郭綜合醫院、臺南新樓醫院、麻豆新樓醫院)就醫,以掌握黃金時間治療,降低重症發生的機會。
開學注意!腸病毒、腹瀉就醫人數雙攀升 疾管署:疫情恐燒至9月底
全台中小學將於本週五(30)開學,疾病管制署27日示警,近期監測發現腸病毒與腹瀉疫情雙雙上升,其中腸病毒反常在暑假期間沒有脫離流行,另一方面,上週腹瀉門、急診就診累計12萬5895人次,較前一週121905人次上升3.27%,近4週呈上升趨勢。開學加上中秋連假,疾管署預期這兩大疫情將延燒至9月底,提醒民眾注意。疾管署疫情中心監測顯示,腸病毒疫情在上週門急診就診計13701人次,較前一週上升5.8%,近期就診人次呈上升趨勢,仍處流行期。近4週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0型為多,克沙奇A16型次之,另易引起嚴重症狀的腸病毒A71型近期未檢出,D68型則為零星檢出,不過感染個案均為輕症。另一方面,上週腹瀉門急診就診累計12萬5895人次,較前一週12萬1905 人次上升3.27%,近4週呈上升趨勢,高於2019至2022年同期;另全國近4週(第31至34週)共接獲79起腹瀉群聚通報案件,亦高於2019至2023年同期通報數,發生場所以餐飲旅宿業最多,其中病原體檢驗陽性案件計37起,以檢出諾羅病毒(21件,占56.8%)為多,其次為腸炎弧菌(12件,占32.4%)。疾病管制署表示,國內腸病毒疫情仍處於流行期,隨著本週校園開學,尤須注意學童間互動將增加腸病毒傳播風險,也可能增加家庭及社區群聚感染的機會。疾管署呼籲教托育機構人員與家長,務必加強教導學童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落實正確勤洗手,以及生病在家休息的防疫觀念,確保自身、同學及周遭親友的健康。近期全國腹瀉門急診就診人次呈上升趨勢,歷年資料顯示,腹瀉群聚場所以學校、餐飲旅宿業為主。開學日將近,籲請民眾留意飲食及手部衛生,如出現疑似症狀,除了儘速就醫外也應落實生病在家休息,以避免病毒傳播提升疫情風險。
赴日旅遊8歲女童染腸病毒 醫示警「日韓感染人數皆創10年新高」
1名8歲女童與家人到日本大阪旅遊,卻突然出現口腔潰瘍、四肢水泡,還發燒、吃不下,家長著急拍照跨海求助台灣醫師,證實就是腸病毒手足口症。小兒科醫師施勝桓提醒,日本、韓國腸病毒疫情已創下10年新高,腸病毒潛伏期只有3天,帶幼童出國的家長不要輕忽。這一家人8月3日出國前往日本大阪家族旅遊共7天,第4天時8歲女兒腿部先是出現紅疹,第一時間媽媽誤認為蚊蟲咬傷,沒想到隔天症狀加劇,手腳逐漸冒出水泡加上嘴破,家屬擔心傳染病問題,10日緊急拍照打電話向台灣熟識醫師詢問,醫師根據照片判斷為腸病毒症狀,加上潛伏期1至3天,研判可能是在日本感染。施勝桓表示,根據日本厚生省公布資料,該國腸病毒感染人數創下10年新高,單周(7月22日到7月28日)有3.7萬兒童確診,累計2024年已有26萬3000人感染,41個行政區都發布腸病毒警報,且出現11例腸病毒71型個案。另,韓國腸病毒也創下10年新高,大陸今年也累計超過79.5萬例。施勝桓提醒腸病毒潛伏期只有3天,家長帶幼童出國旅遊,除了落實勤洗手、戴口罩以外,可考量出國前先施打腸病毒71型的疫苗,以免玩到一半孩子發病,或在國外感染易引發重症的腸病毒71型。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鄰近國家日本、韓國、泰國及新加坡的疫情持續呈上升趨勢,近期病例數皆高於近年同期;其中日本的腸病毒疫情每年高峰都落在7、8月之間,約晚台灣兩個月。依據監測資料顯,日本這波腸病毒自5月開始呈現上升趨勢,從7月下旬到8月到達最高峰,感染人數創下日本近10年最高。至於台灣部分,羅一鈞指出,腸病毒在今年6月底達最高峰,門急診就診人次突破2萬人,創下8年來同期最高,接著連續6周下降,預估到8月下旬才會脫離流行期,但不排除9月開學後又會有一波疫情。
10月大男嬰腸病毒致肺水腫!國內「打疫苗仍重症」首例 羅一鈞曝原因
國內確認首例曾經接種疫苗的腸病毒重症!疾病管制署13日公布個案是北部10個月大男嬰,因為嗜睡、發燒就醫收治加護病房,住院時一度出現肺水腫及休克情況,後續確認感染克沙奇病毒A2併發重症,且發現他曾經接種過2劑自費腸病毒疫苗。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腸病毒疫苗僅針對71型,但對於其他型別腸病毒沒有交叉保護,家長還是要做好防範措施。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8月4日至8月10日腸病毒門急診就診共計11381人次,較前一週11506人次基本持平,仍處於流行期,疫情傳播風險持續;近期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型」為主,另易引起嚴重症狀之腸病毒「A71型」及「D68型」為零星檢出,且感染個案均為輕症。今年累計5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分別感染克沙奇A2型3例及克沙奇A10型2例,其中4例為未滿1歲幼童,疾管署呼籲民眾及教托育機構人員注意預防措施及警覺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疾管署提醒,國內腸病毒疫情仍處流行期,腸病毒的傳染力強,在人與人密切接觸、互動頻繁的地方最容易傳播,例如家庭、幼兒園、安親班及托嬰中心等,籲請家長與教托育機構人員,多加留意嬰幼兒健康狀況,並加強教導學童落實肥皂勤洗手,及生病在家休息等良好衛生觀念,並注意居家、學習環境的通風及定期清潔與重點消毒,確保學童健康。另外,暑假期間,全家出遊時,別忘了持續落實個人防護措施,請家長協助孩童出入公共場所後正確肥皂勤洗手,避免傳染病威脅。另外,今年社區流行腸病毒以克沙奇A型為主,對腸病毒71型疫苗無交叉保護效果,打過自費腸病毒71型疫苗仍可能感染,同樣應做好防範措施。疾管署再次強調,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腸病毒71型流行「重症恐致死」 醫示警噴酒精沒效…靠2招預防
腸病毒疫情正在流行,堪稱最兇悍的「腸病毒71型」,曾在1998年發生大流行,致死率近2成,如今捲土重來,令家長相當擔憂。去年有2家腸病毒疫苗上市,可以有效提升對幼兒的保護力,但醫師提醒要做好2件事,才能達到真正的預防效果。黃俊斌醫師指出,過去腸病毒大流行屬1998年最為嚴重,造成許多病童重症或死亡,其中腸病毒71型最具威脅性,病程從最輕微的手足口病進展到中樞神經感染、心臟衰竭等,一旦進展到危及生命的心肌炎時,治療只能選擇免疫球蛋白、強心劑、甚至葉克膜暫時度過急性期。過去曾有感染腸病毒71型的未滿2歲孩童,原本沒什麼問題,但幾分鐘後立刻心跳呼吸停止。黃俊斌指出,過去對腸病毒沒有什麼藥物或疫苗可以預防,但自去年開始已有2家疫苗可以使用,對於幼兒的腸病毒71型保護力能有效提升,減少急重症的風險。不過他提醒,新的疫苗只能防範腸病毒71型,其他型別的腸病毒無法保護。黃俊斌說明,由於腸病毒的結構沒有套膜,因此使用酒精無法破壞病毒結構,加上傳染途徑是經由食物、水、糞便的接觸,在接觸病患的排泄物後,要用漂白水或濕洗手,才能有效預防。
今年首例腸病毒重症!北市10月大嬰肺水腫、休克進加護病房 衛生局籲:勤洗手
北市衛生局今(9)日公布今年首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個案,是為出生僅10個月的男嬰,他於7月25日出現發燒及嗜睡等症狀,由醫院通報採檢後,在加護病房治療,期間曾出現肺水腫及休克情形,疾病管制署8日研判檢驗結果為克沙奇A2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所幸,個案經治療後病況穩定,8月5日已轉出加護病房。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統計,民國113年截至8月8日,全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共5例,其中感染克沙奇A2型3例及A10型2例。而資料也顯示,上周(7月28日至8月3日)全國腸病毒門急診就診數計1萬1079人次,高於全國流行閾值(1萬1000人次);而台北市腸病毒門急診就診數計919人次,低於流行閾值(1100人次)。北市衛生局強調,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一旦發現幼童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應儘速就醫,好把握治療黃金期。據悉,北市有14家腸病毒重症責任醫院,包括台大兒童、馬偕兒童、三總、北榮、新光、國泰、萬芳、振興、北醫、台安醫院、中興、仁愛、和平婦幼及陽明院區。對此,北市衛生局也提醒,酒精乾洗手等對腸病毒抑制較無效果,可使用500ppm漂白水(1公升清水加10c.c.漂白水)進行環境清潔,如果需要清潔嘔吐和排泄物,則應該使用1000ppm漂白水(1公升清水加20c.c.漂白水)。最後,北市衛生局表示,國內腸病毒疫情雖趨緩,但仍處流行期,而預防腸病毒最好的方法是全民均使用肥皂勤洗手,確實做到「濕、搓、沖、捧、擦」洗手五步驟,注意個人衛生,並應注意居家環境清潔及通風,大人返家後應先更衣再接觸家中幼童,以降低家中幼童感染的機會。另外,因腸病毒傳染力強,為避免腸病毒透過學童頻繁互動傳播,請家長落實幼童生病不上課、不參加補習班及夏令營等,在家休養,並注意有無出現重症病徵。
掛號費上限取消引熱議 六都醫療好感度桃園第一新北墊底
衛福部今年3月公告停止適用「醫療機構收取掛號費之參考範圍」,等同於取消醫療機構掛號費上限,未來要漲掛號費不用再經地方衛生局審查,引發民眾憂心。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透過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蒐集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7月17日醫療議題在網路上的討論,發現民眾對掛號費漲價相當有感。TPOC進一步分析民眾在六都醫療議題上的好感度,發現表現最好的是桃園市,在六都之中墊底的則是新北市。TPOC指出,觀察幾個網路輿情聲量高點,最多人討論的文章出現在今年3月,內容關於新制上路後,掛號費漲價的方式及幅度。第二個聲量高點也與掛號費調漲有關,根據新聞報導,新北市一間診所向衛生局報備,掛號費要調整至上千元。到了4月中旬,一則高雄醫院開錯刀的新聞在網路上發酵,同樣引發大量討論。TPOC分析民眾在六都醫療議題上的好感度,發現表現最好的是桃園市,在六都之中墊底的則是新北市。(圖/翻攝TPOC)TPOC針對民眾最關心的「掛號費」一詞,進行關聯詞分析。發現多數討論聲量,仍圍繞在擔心醫療費用提高上。但也可以觀察到有不少民眾在討論時,會連帶關心調整掛號費的原因,認為新制上路或許能避免醫療資源被濫用,健保不必走向破產一途。TPOC表示,進一步分析民眾在六都醫療議題上的好感度,可以發現表現最好的是桃園市。相關正面討論達11139則,負面討論5443則,好感度達2.05。桃園市政府近來積極增加病床數量,提升醫療量能,此外,擴大孕婦產後憂鬱心理諮商、婦女凍卵補助的服務對象,也被認為在育兒方面,相對友善。加上目前桃園市政府正在爭取設置公立的兒童專科醫院,而市立醫院也將在年底完成選址,都大大提升民眾好感度。TPOC指出,新北市在醫療議題上,相關正面討論9214則,負面討論6865則,以1.34的好感度,在六都之中墊底。探討民眾不滿的原因,大多與掛號費調整相關。在衛福部宣布取消掛號費上限後,新北市有約170家診所向衛生局報備,希望調整掛號費。雖然多數診所都是微調,價格還稱得上合理,但卻有診所趁著向衛生局報備時,將備查掛號費調整為1000元,將近小資族一天薪資,引發大眾怒火,直罵黑心。雖然當事診所澄清,目前掛號費並沒有漲價,但民眾不買單。TPOC表示,新北醫療人力吃緊也是一大問題。今年5月,國民黨議員林金結爆出新北市受限於「護病比」,醫院「即便有病床也開不了」。夏天是腸病毒傳播的高峰期,但目前土城醫院、亞東醫院、三峽恩主公醫院都一床難求。導致新北市在相關議題上負面聲量不斷。對此,新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目前從中央到地方都在持續爭取提高護理人員的待遇,包括健保點值提升,給予護理人員更好的薪資等,希望能盡快補上人力缺口,讓病床開得出來,滿足民眾的醫療需求。
新冠新變種病毒「LB.1」傳播力更強 醫示警:恐會有波更大疫情
近期新冠疫情再度升溫,國內上周新增987例中重症,其中死亡新增99例、暴增55%,感染權威、台大醫師黃立民表示,目前新冠併發重症與死亡比流感嚴重10多倍外,傳播力更強的新變種病毒「LB.1」佔比也迅速上升中、加上年底冬季時疫情本就升溫,國內恐會有一波更大疫情。疾管署於9日表示,上週(7/2-7/8)新增987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較前一週(6/25-7/1)新增931例上升,累積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另上週新增99例死亡病例,較前一週新增64例上升,累積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疾管署說明,國內新冠疫情上升且處流行期,評估疫情將於7月中旬前達高峰。另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四週變異株監測統計,本土及境外檢出變異株均以JN.1為多,占比分別為38%及39%,惟近期呈下降趨勢;KP.2占比為23%及24%,LB.1占比為18%及7%,及KP.3占比為14%及20%,占比上升;另XDV.1占比則為5%及7%,將持續監測疫情變化及變異株流行趨勢。台大醫師黃立民於14日出席一場研討會時指出,國內近期面臨新冠、流感和腸病毒等多種病毒的夾攻,但民眾似乎缺乏警覺。根據疾管署的統計,每星期的死亡人數約在20至90人之間,大部分為老年人。他強調,現行的新冠疫苗經研究證實仍具保護力,若民眾及早施打,可以降低重症的風險。黃立民表示,民眾對抗新冠病毒的保護力主要來自之前的感染或接種疫苗,但由於病毒演化迅速,保護力逐漸減弱。台灣在第四季度將開始接種「JN.1」疫苗,雖然不如北美的「KP.2」疫苗先進,但仍具有一定的保護效果。黃立民也提到,目前新冠病毒引發的重症及死亡率比流感高出逾10倍,而變種病毒「LB.1」的傳播力更強,預計年底可能爆發更大的疫情。疾管署也說明,目前全球主要流行變異株JN.1、KP.2及KP.3及近期快速增加的LB.1,JN.1為需留意變異株(VOI),餘均為監測中變異株(VUM),皆具免疫逃脫性,傳播力較佳等特性,惟疾病嚴重度尚未增加;目前資料顯示,現有快篩與PCR等檢測方法仍能有效偵測,已核准抗病毒藥物仍有效。WHO建議高風險族群倘經評估,抗體保護力已遞減、或已滿劑次接種間隔,建議即刻接種現有XBB疫苗,無須等待新疫苗,以避免重症/死亡風險。疾管署提醒,民眾如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可先使用新冠家用快篩試劑,並於就醫時告知快篩結果以利醫師診斷。此外,呼籲65歲以上長者或有免疫不全及免疫低下民眾等高風險族群,如已接種1劑且間隔12週(84天)則可再接種第2劑以增進保護力,不僅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之健康。
夏天異常爆「3傳染病」…全家大小都發燒 醫嘆:今年冬季恐更嚴重
普遍印象中呼吸道病毒通常流行於秋冬季節,但今年夏天卻異常爆發大量傳染病,小兒科醫師羅士軒表示,近日求診病患大幅暴增,且不少是「全家大小都感冒發燒」,讓他不禁擔憂到了冬季,病毒夾擊台灣的情況恐更加嚴重。「今年夏天很不一樣!」醫師羅士軒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台灣今年的夏季除了異常炎熱之外,就連傳染病也意外活躍,「往年到了暑假,看感冒的診所通常會進入淡季,但是這幾個月流感、新冠、腸病毒、還有其他有的沒的病毒大爆發。」羅士軒指出,最近無論是大人小孩都在生病,還有不少是全家人都在感冒、發燒,雖然上周流感疫情有逐漸趨緩的現象,但新冠確診人數卻不斷攀升,其中不乏孩童感染腸病毒,就連孩童也紛紛因感染腸病毒就醫,直至本周有越來越多患者因上吐下瀉前來看診,但流感、新冠、腸病毒依舊居高不下,讓他忍不住大嘆「開始擔心起今年冬天了」。對此,羅士軒也建議民眾,無論是否確診過流感,10月過後仍需施打流感疫苗,平時也應做好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出入公共所戴口罩,才能有效預防各種發燒傳染病。
腸病毒來勢洶洶 金門弱勢幼童免費施打疫苗
腸病毒71型來勢洶洶!金門縣政府為守護弱勢族群幼童健康,降低重症風險,自10日起,凡設籍當地出生滿2個月至未滿6歲之低收、中低收入戶,身心障礙及重大傷病幼童,將全額補助接種腸病毒71型疫苗,同時也呼籲中央能盡快研議將此疫苗納入公費疫苗接種項目,全面保護幼童的健康。縣府說明,本次施打疫苗為安拓伏腸病毒71型疫苗,共需接種2劑,且2劑接種至少需間隔28天;衛生局已調查幼童接種意願,造冊後交由各鄉鎮衛生所進行接種及再通知作業,提醒符合接種資格之幼童家長攜帶兒童健康手冊及健保卡,前往各鄉鎮衛生所接種,若未被通知到,但符合施打對象資格,可先洽詢衛生局疾病管制科確認相關細節。衛生局表示,腸病毒感染為幼兒常見疾病,其中以「腸病毒71型」最容易導致併發症及重症,其致死率高達3成,5歲以下幼兒為感染該型腸病毒的高危險群,且感染腸病毒71型易引起神經系統併發症,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只有短短數小時的黃金治療時間,接種疫苗有助降低感染風險,減少重症及死亡機率。衛生局強調,雖然接種疫苗後能達到保護效果,但腸病毒包含幾十種的病毒型,還是會有機會感染其他類型的腸病毒,其他型別目前仍無疫苗可以預防;因此,家長在暑假期間仍應落實幼童的防治措施,避免進出人潮擁擠場所,並隨時注意個人衛生及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尤其是加強洗手,要確實做到「溼、搓、沖、捧、擦」五步驟,以降低腸病毒傳播的風險。
RSV夏天異常現蹤!2歲童咳到吐 醫曝3大症狀:咳嗽出現「這聲音」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通常在冬天流行,不過今年異常地和A流與新冠一併在夏天時悄悄現蹤。兒科醫師林智葳提醒,家裡孩子如果有高燒、嚴重咳嗽症狀的話,請儘速就醫診治。林智葳在臉書《醫心葳你Wei醫師~林智葳醫師》表示,最近門診發現好幾個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的孩子,都是2歲以下,RSV通常會在冬天流行,例如前年的10月,但今年異常地和A流與新冠一併在夏天時悄悄現蹤。他指出,RSV的主要症狀為高燒、嚴重咳嗽、咳嗽出現喘鳴聲(wheezing)且痰多到爆炸,有個孩子燒到第6天,還有孩子咳到吐、咳到無法入睡。林智葳提到,RSV感染後,病程約為7至10天,通常都會痊癒,但2歲以前得到RSV而住院的孩子之後得到氣喘(Asthma)的機率是沒有得過孩子的1.9倍,在較小周數的早產兒身上,更可能高達10倍。他提醒,家裡孩子如果有高燒、嚴重咳嗽症狀的話,請儘速就醫診治。此外,腸病毒也處於流行期。疾管署提醒,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1歲童「喉嚨全是洞」痛到不喝奶 醫揭病因:正處流行期
腸病毒正處流行期,台中醫院兒科門診近1個月有高達7成兒童感染腸病毒就醫,年紀從1歲到7歲不等,還有1家3兄弟都中標,查出感染腸病毒出現泡疹性咽峽炎,住院5天後康復。醫師說,腸病毒每3、4年會大流行1次,上次是2019年,今年要提高警覺,並建議家有6歲以下幼童家長接種疫苗預防併發重症。 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周(23至29日)腸病毒門急診人數為1萬9341人,較前1周1萬9233人些微成長,台中醫院兒童感染科醫師徐浩庭指出,腸病毒在台灣每3至4年大流行1次,上次是2019年,今年要提高警覺。(圖/中國時報潘虹恩攝)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周(23至29日)腸病毒門急診人數為1萬9341人,較前1周1萬9233人些微成長,疫情仍居高不下。台中醫院兒科門診觀察,近1個月就醫兒童除了新冠或流感,約7成是腸病毒,兒童感染科醫師徐浩庭指出,罹患腸病毒兒童主要症狀包括喉嚨痛、手腳有水泡,3分之1患者是手足口症,其餘則是泡疹性咽峽炎。徐浩庭提到,還有1家7歲、2歲和1歲的3兄弟都中鏢,其中1歲么弟高燒、食慾不振就醫,到院時猛流口水,一查發現整個喉嚨破洞,痛到男童無法喝奶、吃東西,連口水都不敢吞。醫療團隊擔心男童不進食脫水將其收治住院,進行疼痛控制與靜脈營養輸液,治療3天後恢復正常進食,5天康復出院。徐浩庭指出,腸病毒在台灣每3至4年大流行1次。自2019年大流行後,因為新冠疫情防疫措施,一直沒有大流行,去年個案有明顯增加,但相較於2019還是比較少,而且曲線相對平緩,但今年從3月就開始增加,現在曲線持續上升,要提高警覺可能會有大流行。目前尚未可知新冠過後的免疫負債,是否會帶來疫情大流行,但徐浩庭提醒,腸病毒全年皆有,且型別多元,提醒家有6歲以下幼童家長,無論是否曾染腸病毒,最好還是接種疫苗預防併發重症危及生命。另,家長如發現孩子高燒不退,合併出現嘔吐、嗜睡、呼吸急促、肌抽躍抽搐等重症前兆症狀,應立即送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