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郵報
」 川普 美國 華盛頓郵報 馬斯克 以色列
美國擬擴大旅遊禁令 再增36國入境限制
根據《華盛頓郵報》取得的一份美國國務院備忘錄指出,美國政府正考慮對來自36個國家的公民實施新的入境限制措施,擴大本月稍早川普政府所宣布的旅遊禁令範圍。該備忘錄已由國務卿魯比歐(Marco Rubio)簽署,並於週六發送給負責相關國家的美國外交官。新一波可能受影響的國家中,包括25個非洲國家,如美國在非洲的重要安全與地緣政治合作夥伴埃及與吉布地,以及加勒比海、中亞及太平洋島國數國。國務院發言人拒絕對內部討論或備忘錄內容發表評論,白宮對此尚未回應。根據文件內容,相關國家政府將有60天時間達成由國務院設下的新標準與要求,並須在週三上午8時前提交初步行動計畫。被列入名單的國家多因無法提供可靠的身分或民事文件,或政府機構普遍存在貪腐與無效率等問題。此外,部分國家公民在美國持簽證逾期不歸的人數眾多,亦被列為考量因素之一。其他因素包括該國是否允許以投資換取國籍且不需實際居住,以及有來自該國人士在美涉及「反猶與反美行為」的報告。備忘錄亦指出,若一國願意接受被美國遣返的第三國國民,或簽署「安全第三國」協議,則可緩解部分限制。目前尚不清楚若這些國家未能達標,相關旅遊限制將何時生效。此次被列入觀察名單的國家包括,安哥拉、安地卡及巴布達、貝南、不丹、布吉納法索、維德角、柬埔寨、喀麥隆、剛果民主共和國、吉布地、多米尼克、衣索比亞、埃及、加彭、甘比亞、迦納、象牙海岸、吉爾吉斯、賴比瑞亞、馬拉威、茅利塔尼亞、尼日、奈及利亞、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露西亞、聖多美與普林西比、塞內加爾、南蘇丹、敘利亞、坦尚尼亞、東加、吐瓦魯、烏干達、萬那杜、尚比亞與辛巴威。這份擴大名單是在6月4日川普發布總統公告後進一步擴張。當時美方已全面禁止阿富汗、緬甸、查德、剛果共和國、赤道幾內亞、厄利垂亞、海地、伊朗、利比亞、索馬利亞、蘇丹與葉門等12國公民入境,另對蒲隆地、古巴、寮國、獅子山、多哥、土庫曼與委內瑞拉等國施以部分限制。民主黨人士與川普政策的批評者則抨擊,此舉為「排外」與「歧視性」措施,並指出川普早於第一任期就曾嘗試對穆斯林占多數的國家實施旅遊禁令。當年政策甫實施即引發機場混亂與法律挑戰,最終美國最高法院於2018年6月裁定第三版旅遊禁令合憲。

派部隊鎮暴洛杉磯!川普上任5個月「緊急狀態8次」遭疑擴權
美國總統川普派出大量部隊至洛杉磯鎮暴,《華盛頓郵報》指,川普就職5個月以來,已宣布8次國家緊急狀態,遠超過近期其他總統,最新實例正是向洛杉磯派遣國民兵,引發外界質疑總統是否過度擴權。緊急狀態已成為川普的一貫手法,方便他團結支持者,以在其有利的領域進行政治鬥爭。川普上任至今的緊急狀態,涵蓋能源、邊境、貿易等領域,甚至在淋浴噴頭管制的行政命令中亦使用危機措辭。紐約大學布瑞南司法中心專家高坦(Elizabeth Goitein)強調,這些行政命令賦予川普額外的權力,而國會已認定這些權力並不適用於非緊急情況。維吉尼亞大學法學教授普拉卡希(Saikrishna Prakash)指出,川普並非唯一利用緊急權力的總統,但他宣布的頻率顯著較高。1976年通過的《國家緊急法》企圖在水門案後試圖限縮總統宣布緊急狀態的權力,但該法未定義具體狀態,也未限制持續時間,實際上幾乎毫無約束力。民主黨人士認為,洛杉磯的抗議活動並未失控,川普此舉是為將公眾注意力從共和黨內部分歧轉移到他相對強勢的政治領域。然而,支持者認為,連續數十年對華府感到失望後,川普的果決廣受大眾歡迎。CBS News最近民調顯示,54%的美國人支持川普的驅逐出境政策。值得注意的是,川普此次動用國民兵的方式與民權時代形成鮮明對比。歷任總統曾多次接管國民兵,以維護面臨種族隔離威脅的美國黑人權利。而這一次,川普卻動用國民兵來對抗少數族裔及其支持者。反威權主義非營利組織「保護民主」特別顧問帕克警告:「對他這樣的人來說,緊急權力就像天賜良機。他只需揮動一下行政命令,就能免除自己向國會負責的義務。」民主黨亦將川普最近的積極行動與他在2021年國會大廈遇襲的消極態度進行對比,質疑其應對危機的一致性和動機。隨著活動人士計畫本周末舉行「不要國王」大型示威,這場關於總統權力界限的辯論料將持續升溫。川普是否會進一步援引《叛亂法》部署現役軍人,成為各界關注焦點。

白宮打人成關鍵!不爽川普支持別人提案 馬斯克「橄欖球員式」肩撞貝森特
馬斯克(Elon Musk)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兩人近期徹底鬧翻,目前甚至傳出,馬斯克先前曾在白宮上演一場肢體衝突。因為不滿川普支持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的提案,馬斯克竟然找到機會,用著「橄欖球員般」的姿勢,以肩膀撞擊貝森特,後續也引發川普的不滿。外界普遍認為,此事情成為川普與馬斯克兩人鬧翻的關鍵點。根據《華盛頓郵報》報導指出,這起暴力事件發生於4月中旬,當時馬斯克與財政部長貝森特分別在橢圓辦公室向川普提出有關國稅局(Internal Revenue Service)的不同改革方案。但川普最終支持貝森特的提案,導致馬斯克情緒激動。會後不久,當兩人離開總統辦公室之後,兩人在西翼(West Wing)附近發生激烈口角。據目擊者表示,馬斯克突然如「橄欖球員」般以肩膀猛烈撞向貝森特的肋骨,後續貝森特也憤怒展開反擊,場面一度失控,需要數人介入才得以平息。而此事件發生後,白宮與財政部對此皆未對外發表評論。根據前白宮高級顧問班農(Steven Bannon)的說法,衝突的起因是貝森特指控馬斯克為「騙子」,批評馬斯克未能兌現削減1兆美元聯邦開支的承諾。馬斯克當場爆發,導致肢體衝突發生。班農事後對媒體表示,川普在得知事件後認為「這太超過了」。這場爭執是馬斯克與川普關係破裂的重要轉捩點。過去兩人曾在政策與科技領域有密切合作,川普更曾多次為馬斯克在聯邦層級爭取補助與合約。但衝突發生後,馬斯克於社群平台X上展開連日猛烈抨擊,不僅質疑川普政府阻撓公布與戀童性犯罪者愛潑斯坦(Jeffrey Epstein)有關的文件,甚至提出應對川普進行彈劾、籌組新政黨等激進構想。川普則不甘示弱,對媒體表示自己對馬斯克「感到失望」,並強調「我幫了他很多」。私下更向幕僚直言馬斯克是「重度吸毒者」,並揚言將取消其獲得的數十億美元聯邦合約與補助,將這位特斯拉(Tesla)與SpaceX創辦人徹底推向政治對立面。班農也趁勢發難,要求對馬斯克的移民背景展開聯邦調查,並主張應「立即驅逐出境」。報導中提到,班農與馬斯克長期不睦,早在川普首任期間,兩人即有多次齟齬。川普傳記作家沃夫(Michael Wolff)則表示,班農極可能藉此尋求重返政治舞台的機會。而近期馬斯克雖已刪除部分針對川普的貼文,但根據《華盛頓郵報》白宮內部人士認為「傷害已無法挽回」,兩人昔日盟友關係幾乎破裂。該名消息人士表示,儘管仍可能有和解空間,但「一切將不再如初」。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Karoline Leavitt)則在一份聲明中重申,川普政府推動「一個大而美的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的立場,強調此舉對納稅人權益至關重要。

外籍新生可以唸書了!聯邦法官喊卡 美國務院下令:哈佛恢復處理留學生簽證申請
在聯邦法院下令中止川普對哈佛大學的留學簽證取消一事後,美國國務院重新允許全球美國領事館受理相關簽證申請。這項政策逆轉發生於6日晚上7時55分,當時國務院發出一封電報,推翻前一日要求拒絕所有擬赴哈佛就學或參與交流計畫申請者的指示,並立即生效。根據《NBC》、《dimsumdaily》報導指出,一開始哈佛之所以被迫喪失留學生簽證申請,主要起因於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對哈佛的強硬措施。當時國土安全部(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聲稱該校在外籍學生資訊與「外國聯繫」方面存在違規疑慮,因此試圖取消其參與學生與交流訪客計畫(Student and Exchange Visitor Program)的資格。根據《NBC》與《華盛頓郵報》報導指出,後續國土安全部這些指控,還是於5日遭到波士頓地方法院駁回。在川普政府宣布暫停核發哈佛國際新生簽證的當天,哈佛校方緊急向法院提交修正訴狀,指控該政策違反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限制學術自由與言論權利。數小時後,聯邦法官即發布臨時限制令,明確表示該命令將持續有效,直到法院發出進一步命令為止。儘管法院命令已生效,美國國務院在這段時間仍維持先前政策,要求全球各地使領館拒絕哈佛相關簽證申請,並在內部系統中新增拒簽代碼「HRVD」以標註該類案件。直至6日晚間,國務院才正式更正指引,要求駐外人員恢復正常審理哈佛學生與交流訪客的申請。新指引同時要求,未來在處理此類簽證時仍須對申請者進行完整背景審查,包括檢視其社群媒體帳號等資訊。

飛機剛落地就急著起身?土耳其祭新規定處罰乘客 違者恐遭罰款
每次只要飛機落地後,總是會有乘客急著起身拿行李,造成飛機走道塞車的情況。對此,土耳其民航總局(Turkish Directorate General of Civil Aviation)祭出新規定,乘客必須等到下機順序輪到自己所在的座位時,才能起身收拾物品下機,否則將會開罰。根據《紐約郵報》等外媒綜合報導,土耳其民航總局日前向各家航空公司發布公告,指出乘客必須等到下機順序輪到自己所在的座位時,才能起身收拾物品下機,否則將會開罰。而根據《華盛頓郵報》報道,罰款可能高達約67美元(約新台幣2000元)除此之外,其他違規行為包括在飛機滑行時解開安全帶、或在飛機停穩前打開頭頂行李箱,等也有可能會面臨罰款。對此,土耳其民航總局強調,會祭出罰款的規定,是因為乘客擠在飛機走道的情況明顯增加。並指出「這種行為不僅會影響其他人的滿意度和優先下機權,還會對乘客和行李的安全構成威脅。」事實上,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其實也有類似規定,禁止乘客在安全帶燈號未熄時任意走動。不過,一旦燈號熄滅乘客就不再受約束,相對土耳其的規範來說較無約束力。

美國安會大裁員!350人將砍半 轉變為執行單位
白宮國家安全會議(NSC,簡稱國安會)先前遭「Signal洩密門」波及,爆出高層人事地震,如今在美國國務卿盧比歐兼任白宮國安顧問之下,進一步推動組織大改組,國安會編制350人將砍半,從過去頗具外交國安決策影響力的機構,轉變為負責執行川普總統議程的小型團隊。5月初,原國安顧問瓦爾茲因涉及洩露軍機案去職,川普宣布提名他出任駐聯合國大使,並由盧比歐在過渡期間兼任國安顧問一職。據美媒最新報導,白宮任命兩位新的副國安顧問,一位是副總統范斯的國安顧問貝克(Andy Baker),另一位則是總統政策顧問蓋布瑞爾(Robert Gabriel)。據英國《金融時報》24日報導,國安會亞洲事務資深主任簡以榮(Ivan Kanapathy)留任,但其轄下專注中國事務的團隊被解散。另據《華盛頓郵報》指出,原首席副國安顧問黃之瀚(Alex Wong)調至別的部門任職。4月初,川普與極右派網紅盧默(Laura Loomer)會面後,開除多位國安會官員。當時簡以榮與黃之瀚也曾遭盧默鎖定。黃與港、台皆有淵源,父母是香港移民,妻子則為台灣人。有知情人士形容,這次國安會大改組是「人事清洗」。一名參與規畫的白宮官員稱,這是川普與盧比歐力圖摧毀「深層政府」(Deep State)的最新舉措。「深層政府」是極右翼陰謀論者愛用之說法,意指在政府表層下抵抗川普執政的建制派勢力。這波裁員將使國安會編制從目前的350人削減至約一半,最終甚至可能僅剩約50人。23日就有數十名工作人員被突然解職。知情人士說,多數國安會人員是從聯邦政府其他部門派駐白宮,預計將歸建原屬機構,包括國務院、五角大廈和情報機關。國安會主要任務是協助總統處理外交及安全事務,並制定相關政策,而今縮編之後,其權限及影響力將削弱,把更多權力移交給國務院等其他政府部門。但部分國安專家憂心,若過度削弱國安會職權,恐對美國在全球事務上的即時應變造成隱憂,而川普做國安決策也可能更加獨斷。

結婚4年!他生日派對上揭發老婆外遇影片爆紅 怒喊:站她那邊就離開
美國新澤西一名消防員尼克加蘭特(Nick Galante)在40歲生日的派對公開指控妻子薩曼莎埃格斯(Samantha Egues)不忠,整段事件被拍攝下來並上傳至 TikTok 等社交平台,目前觀看次數已突破600萬次。根據外媒的報導,影片一開始,氣氛看似溫馨。加蘭特拿起麥克風,向賓客表示即使那天是他的生日,他仍準備了一份特別的禮物給妻子,「妻子開心,生活就幸福。」隨後他從口袋中拿出一個戒指盒,現場一度充滿期待。然而情勢驟變,加蘭特突然要求妻子取下婚戒交給他,並給了她一個象徵性的「死亡之吻」,然後推開她。他當眾宣布:「我他媽什麼都知道。」並接著痛斥妻子出軌,甚至提及她服用事後避孕藥的細節。加蘭特對著麥克風大聲說道「你毀了我們近四年的婚姻,也傷害了我們的孩子」,讓現場賓客錯愕不已。當埃格斯試圖辯解並表示「我不知道你在說什麼」時,加蘭特表示他有證據,並威脅要當場公開。影片顯示,埃格斯與家人隨後離開派對,而加蘭特則與友人繼續慶祝。他還要求所有「站在她那邊的人」也離開會場。這段影片迅速在網路上流傳,引發廣泛關注與討論。不少網友在Reddit上留言支持加蘭特的行動,稱他勇敢揭露真相,也認為他「會沒事的」。據《華盛頓郵報》報導,這對結婚近四年的夫妻目前仍同住在納特利的住所,但並未和好。知情人士透露,加蘭特無意挽回這段婚姻,只是因為法律與居住問題暫時無法搬離。加蘭特與埃格斯目前尚未對事件公開發表評論,兩人也未在社群媒體上回應外界關注。

幾周後就畢業!美高中生「按鈴逃跑」惡作劇遭屋主槍殺 震驚全校師生
美國維吉尼亞州斯波特夕法尼亞縣(Spotsylvania County)深夜驚傳槍響,18歲的高中生小邁克爾博斯沃思(Michael Bosworth Jr.)與2名友人凌晨3時在住宅區惡作劇時,遭27歲屋主持槍射擊,導致博斯沃思當場中彈身亡,而另1名同行少年受傷。綜合《紐約郵報》、《華盛頓郵報》報導,警方表示,27歲的房主泰勒蔡斯巴特勒(Tyler Chase Butler)聲稱,當時3名青少年試圖闖入他的住家,他才因此開槍。但2名倖存的少年向警方表示,他們只是模仿TikTok上的影片,想錄製敲門後逃跑的「按鈴快跑(ding dong ditch)」惡作劇,完全沒有意圖入室或行竊。依警方調查,3名青少年當時正在住宅區內的多戶人家前拍攝惡作劇影片,計畫稍後上傳社群媒體。而當他們試圖敲擊巴特勒家的門後,正尋找藏身處時,突然槍聲四起,造成博斯沃思軀幹中彈,送往瑪麗華盛頓醫院(Mary Washington Hospital)後不治身亡,2名友人中,1人手部擦傷後經治療出院,而另1人則未受傷。不過由於報案人稱,該群青少年疑似試圖踢開門才導致槍擊案,加上倖存的其中1名青少年告訴辦案人員,在槍擊案發生前,他們已敲了街區的好幾扇門,因此警方初步將案件通報為「入室竊盜未遂( attempted burglaryon)」,不過後續調查顯示,案發現場並無闖入痕跡。巴特勒事後被控二級謀殺、惡意傷害,及2項使用槍械犯罪的罪名,目前未獲保釋,關押於拉帕漢諾克地區監獄(Rappahannock Regional Jail)。另據法院文件指出,警方已對2名少年的手機提出搜索令,尋找與惡作劇「按鈴快跑」相關的影片、照片或任何通訊記錄。報導指出,博斯沃思是馬薩波納克斯高中(Massaponax High School)的高三學生,也是該校橄欖球、摔角和曲棍球隊成員,幾周後將迎來畢業典禮。事發當天原是高中舞會舉辦日,他的女友馬琳達加西亞(Malinda Garcia)在社群媒體上發文哀悼,稱博斯沃思是「最好的男友、兄弟與朋友」,並佩戴博斯沃思原本打算出席舞會時使用的粉紅色領結作為紀念。另於事發後,博斯沃思的同學與校隊隊友聚集在他生前常出賽的球場上,穿著他最喜愛的藍色和粉紅色衣物,將寫滿思念字句的氣球和孔明燈升空,悼念該名年輕的同學。他的隊友們也在社群媒體寫道,「博斯萬歲(Long live Bos)。」

好市多「末日晚餐桶」開賣掀熱議 衛報:反映美國民眾對現狀擔憂
美國人對世界末日的擔憂引發廣泛關注,根據益普索(Ipsos)消費者追蹤調查,美國人對於可能發生的災難有著不同的焦慮和關注。巧的是,美國好市多(Costco)去年推出約新台幣2026元的「末日晚餐套組」,內容物是132份緊急餐點,且保存期限長達25年,這項商品在社群上引發熱議,對此《衛報》就指出,這款「末日晚餐套組」象徵世界末日近在咫尺,另有市調公司的資訊也顯示,超過一半美國家庭會囤積食物,代表他們對現狀有所擔憂。據《衛報》報導,全球3大零售商Costco近年成為「災難準備者」(preppers)的天堂,原因是Costco在去年夏天推出了售價62.99美元,約新台幣2026元的「末日晚餐套組」,外型酷似肯德基風格的桶裝餐,但裡面裝的並非炸雞,而是 132 份應急餐食,包括袋裝脫水通心粉和起司、蘋果肉桂麥片和雞肉餡餅,保存期限長達 25 年或直到大災難來臨。所謂的「災難準備者」,指的是積極為自然災害或社會崩潰等緊急情況,提前做好準備的一群人,像是會儲備生活物資、學習急救、自衛與求生技能等,而好市多更早就成了「災難準備者」的天堂,因為這裡販售的各種商品,從乾貨、工具到嬰兒配方奶粉都有,適合那些喜歡保持家中物資儲備充分的人,也適合那些害怕世界末日預言的人。報導還引述了來自猶他州的Podcast節目主持人庫恩拉德(Coby Coonradt)說法,認為Costco對災難準備者來說不可或缺,「只要每個月去那裡購物一次,就能有一個相當不錯的應急工具包」。六外,來自奧克拉荷馬州的39歲芭芭拉(Barbara)表示,自己在家中打造了食品儲藏室,就是預防災難來臨時,不需要再跑去商店囤貨,並稱「好市多就像準備者的迪士尼樂園。每次我走進好市多,我不只是在購物,也是在投資我家庭的安全」。針對上述的「末日晚餐套組」商品,曝光後立刻在社群上引發熱議,儘管《華盛頓郵報》美食記者海爾(Emily Heil)表示,「我寧可被殭屍吃掉,也不願意吃這個活下去」,但也有人認為,「末日晚餐套組」很適合成為露營糧食,或者儲備在大學宿舍。對此,《衛報》則提出這樣的觀點,對部分人來說,好市多的「末日晚餐套組」象徵世界末日近在咫尺,包括來自紐約的市調機構Packaged Facts的資訊也顯示,超過一半美國家庭會囤積食物,代表他們對於現狀有著一定程度的擔憂。Costco開賣的「末日晚餐桶」。(圖/翻攝自X)

川普就任百日民調支持度創新低 他火大發文嗆「攏係假新聞」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今年1月20日重返白宮後,即將迎來就職百日,不過據多家外媒公布的最新民調顯示,民眾對他的施政滿意度創下近70年來歷任總統新低。對此,川普於自家社群平台「Truth Social」發文猛烈反擊,直指這些結果是「假民調」,並怒批媒體為「真正的人民公敵」。川普就任百日,民調支持率創新低。(圖/達志/美聯社)川普批評相關數據都是「假民調」、「假新聞」。他強烈回應,聲稱相關調查是由「患有川普精神錯亂症候群」(Trump Derangement Syndrome)的人士操控,毫無可信度。川普表示,他對於這個結果相當失望,認為美國媒體已不再自由公正,總是在寫壞故事,並試圖用民調來欺騙民眾。川普就任百日,民調支持率創新低。(圖/達志/美聯社)根據《美國廣播公司》(ABC)、《華盛頓郵報》以及市場研究公司益普索(Ipsos)共同進行的民調,川普的支持率僅為 39%,低於第一個任期,也創下近70年來,美國總統上任百日的最低支持度記錄。另外,包括CNN和福斯新聞(FOX News)的民調也都顯示,川普上任百日的支持度跌破45%。川普就任百日,民調支持率創新低。(圖/達志/美聯社)對於上述媒體的民調,川普直言,應針對《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美國廣播公司》等媒體展開選舉舞弊調查。他更引述共和黨民調專家麥克勞克林(John McLaughlin)的意見,將《紐時》、《華郵》等新聞網的調查斥為「假新聞機構製造的假民調」,並要求對這些媒體及調查機構展開選舉舞弊調查,甚至點名福斯新聞的民調專家也該被納入調查範圍。川普接著又在深夜11點多再度發文,抨擊假民調和拜登,說自己是阻止讓美國在國際貿易持續損失的趨勢,很快就會發大財「讓美國再次偉大」,川普長期將主流媒體視為敵人,此番發言再次恐怕只會加深他和傳統新聞機構的對立。川普發文。(圖/翻攝自 @realDonaldTrump)

就任百日多家民調結果慘不忍睹 川普憤怒要求司法調查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自重新回鍋白宮後,多項政策不僅是影響到美國民眾,甚至連帶的全球都被牽連到。也因為如此,近期多家媒體發布民調,川普的支持率可以說是慘不忍睹。而川普則在Truth Social平台接連發文抨擊《福斯新聞》、《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及《ABC新聞》等機構,指控這些媒體操弄數據、從事「舞弊」,並要求對相關民調單位展開調查。綜合外媒報導指出,隨著川普第二任期即將邁入100天,各大媒體的民調均反映出選民對其政策普遍感到不滿。《紐約時報》調查顯示,川普的整體不滿意度達53%,滿意度僅有44%。《華盛頓郵報》與《ABC新聞》的聯合民調也指出,55%的受訪者不認同川普施政,僅39%表示支持。《福斯新聞》則發現,除了在邊境安全議題上獲得稍高評價外,川普在其他幾乎所有政策領域的支持度皆偏低。而如此民調結果讓川普暴怒,川普在社群發文中聲稱這些民調來自「負面罪犯」與「川普狂亂症候群(Trump Derangement Syndrome)」患者,強調應對這些機構展開「舞弊調查」。川普也痛批媒體故意捏造數據,指控媒體在其大選勝利後失去公信力,如今仍持續「作弊與撒謊」。川普特別引用曾為川普競選團隊提供過民調與媒體策略服務的民調專家麥克拉夫林(John McLaughlin)的評論,聲稱《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與《ABC新聞》的民調皆屬「假民調」,並批評這些機構曾在2024年大選時錯誤預測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勝出。儘管川普指控媒體失實,但實際上,目前並無證據證明這些媒體或民調機構捏造數據。Real Clear Politics、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與Silver Bulletin等第三方機構也發布了與上述趨勢一致的負面民調結果。在民調細節部分,《紐約時報》與錫耶納學院(Siena College)針對913位註冊選民調查顯示,54%對川普整體表現不滿意,42%滿意。調查也顯示,在經濟、移民、烏克蘭戰爭及貿易議題上,多數受訪者反對川普的做法。《ABC新聞》、《華盛頓郵報》益普索(Ipsos)聯合進行的另一份調查,針對1992名註冊選民發現,川普的不滿意度達55%,滿意度僅42%;擴大至2464位成年人後,滿意度更降至39%。川普堅持認為,民調之所以偏低,是因為樣本中川普支持者比例不足。他批評《紐約時報》的民調樣本中僅有37%為2024年支持川普的選民,《ABC新聞/華盛頓郵報》的比例則為34%,認為這是刻意設計以營造負面結果。除了民調問題外,川普近期推行的關稅政策與行政命令也引發爭議。因宣布對幾乎所有貿易夥伴徵收高額關稅,美國股市應聲重挫,經濟學家警告此舉恐將推高消費物價。此外,關於大規模遣返非法移民與裁減聯邦員工的行政命令,也在法庭上遭遇大量訴訟與批評,部分文件揭露政府遣返作業程序有瑕疵,甚至直接將移民送往薩爾瓦多最高安全監獄。儘管外界批評聲浪不斷,川普強調自己在邊境管理方面的成就,聲稱「達到99.9%的史上最佳數字」,並持續以「真正的人民公敵」來形容媒體,強調自己將堅持推動「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的目標。川普甚至批評媒體已不再自由公正,而是成為腐敗且收買的機構,並誓言將繼續對抗這樣的媒體生態。

伊朗港口大爆炸增至40死、1242傷! 《華郵》:曾是以色列網攻目標
伊朗總統裴澤斯基安(Masoud Pezeshkian)27日前往位於戰略要地荷姆茲海峽(Hormuz Strait)附近的沙希德·拉賈伊港(Shahid Rajaee Port)爆炸現場視察。根據伊朗學生通訊社(ISNA)引用省司法部門的數據,這場發生於26日的大規模爆炸已造成至少40人死亡、1242人受傷,現場大火持續燃燒超過24小時仍未完全撲滅。據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廣播電視台(IRIB)報導,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Ayatollah Ali Khamenei)在公開訊息中指示:「安全與司法部門有義務徹底調查,揭露任何疏忽或故意行為,並依規定進行後續追蹤。」由於有毒濃煙和空氣污染擴散至周邊區域,荷姆茲甘省(Hormozgan)首府阿巴斯港(Bandar Abbas)的所有學校和辦公室已奉命關閉,以便當局集中處理緊急狀況。衛生部更呼籲居民「在接到進一步通知前避免外出」,並建議佩戴防護口罩。伊朗沙希德·拉賈伊港(Shahid Rajaee Port)大爆炸。(圖/達志/美聯社)裴澤斯基安抵達阿巴斯港後,首先向第一線應變人員致謝,並表示:「我們親自來查看政府能跟進哪些事項。」他承諾:「將盡力照顧失去親人的家庭,也必定會妥善照護傷者。」其辦公室隨後發布的照片顯示,總統在醫院探視爆炸傷患。現場狀況顯示,多個貨櫃發生連環爆炸。荷姆茲甘省官員阿舒里(Mohammad Ashouri)向證實:「目前爆炸已導致40人喪生。」伊朗紅新月會會長庫利萬德(Pirhossein Koolivand)表示,部分重傷者已空運至首都德黑蘭(Tehran)救治。伊朗總統府發布的空拍畫面顯示,災區27日仍冒出滾滾黑煙飄向海面。IRIB記者回報:「火勢已受控制但尚未完全撲滅。」伊朗內政部長莫梅尼(Eskandar Momeni)27日視察時指出,作為伊朗最大商業港口,「主要區域情況已趨穩定」,工人恢復貨櫃裝卸與通關作業。道路與城市發展部長薩德克(Farzaneh Sadegh)補充,僅單一港區受影響,「其他區域作業仍正常進行」。伊朗塔斯尼姆通訊社(Tasnim News Agency)的影像顯示,直升機正向災區灑水滅火,消防員則在傾倒焦黑的貨櫃間穿梭,並抬出遇難者遺體。當局已封鎖通往現場的道路,影像資料僅限伊朗媒體發布。伊朗沙希德·拉賈伊港(Shahid Rajaee Port)大爆炸。(圖/達志/美聯社)對此,俄羅斯大使館宣布,莫斯科正派遣多架「載有專家的飛機」協助滅火,其中包含俄羅斯緊急情況部提供的專業消防飛機。關於爆炸原因,《紐約時報》引述與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IRGC)有關的匿名消息人士說法,指稱爆炸物為導彈推進劑(missile propellant)主要成分過氯酸鈉(sodium perchlorate)。但伊朗國防部發言人塔萊伊-尼克(Reza Talaei-Nik)否認此說法,強調「該區域未有軍事燃料或軍用物資的進出口貨物」。伊朗港口海關辦公室透過IRIB發表聲明,爆炸可能源於「危險化學品儲存倉庫的火災」。國際反應方面,中國外交部27日向法新社表示,3名受傷中國公民狀況「穩定」。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表達「與伊朗團結一致」,沙烏地阿拉伯、埃及、巴基斯坦、印度、土耳其、俄羅斯與聯合國均致哀慰問。伊朗支持的黎巴嫩真主黨(Hezbollah)也發表悼念,稱伊朗憑藉「信仰與堅定意志能克服這場悲劇」。德國駐德黑蘭大使館則在Instagram寫道:「阿巴斯港,我們與你們同悲」,成為首個回應的歐洲大國。伊朗沙希德·拉賈伊港(Shahid Rajaee Port)大爆炸。(圖/達志/美聯社)德黑蘭當局宣布今(28日)為全國哀悼日,荷姆茲甘省自27日起哀悼3天。爆炸發生時,伊朗與美國代表團正在阿曼(Oman)就核計畫進行高層會談,雙方皆稱取得進展。儘管伊朗官方目前將爆炸定調為意外,但事件背景涉及與區域宿敵以色列的長期影子戰爭。《華盛頓郵報》指出,以色列曾於2020年對沙希德·拉賈伊港發動網路攻擊。

對AI「請」、「謝謝」有禮貌反增加電力成本 OpenAI執行長:浪費數千萬美元運算能力
許多人在使用生成式聊天AI機器人(如ChatGPT)的時候,都會用著比較禮貌的口吻與其溝通。但如今OpenAI的執行長阿特曼(Sam Altman)表示,AI為了理解人類的禮貌用語,背後所花費的是數千萬美元的運算能力,但阿特曼也表示「這花得很值得」。綜合外媒報導指出,一位網友在社群網站X上提出的問題「OpenAI到底為了使用者說『請』與『謝謝』多花了多少電費?」面對這一提問,OpenAI執行長阿特曼(Sam Altman)親自回覆,指出相關成本累積下來已達數千萬美元,雖然語氣帶點玩笑,但阿特曼仍強調這筆錢「花得值得」,並補上一句「你永遠不會知道」。(圖/翻攝自社群網站X)根據《Futurism》的報導,不少AI工程師與產品設計師開始認真看待「禮貌用語」背後的影響。微軟(Microsoft)Copilot團隊的設計總監比佛斯(Kurt Beavers)表示,禮貌語氣不僅能為對話建立基調,也會影響模型的回應方式,甚至有助於AI產出更具專業與合作性的語句。微軟WorkLab亦在備忘錄中提到,模型會「反映提示中的專業度與語氣」,這種互動也因此被視為一種潛在的「正向迴圈」。不過,這場關於語言禮儀的討論,也牽動了另一端更現實的代價「能源耗損」。根據《華盛頓郵報》與加州大學的研究,僅僅生成一封100字的AI郵件便需耗費0.14度電,相當於14盞LED燈運作一小時。若每人每週僅生成一封郵件,全年下來便累積7.5度電,等同華盛頓特區9戶家庭1小時的用電量。而考量到全球成千上萬條更長、更複雜的AI指令正持續被輸入,這些語句所消耗的能源更是成倍成長。目前,全球資料中心的耗電量已佔總體能源使用約2%。隨著AI工具逐步進入教育、商業、客服與個人生活中,該比例只會進一步上升。更諷刺的是,根據2024年底的調查,高達67%的美國使用者承認他們會對AI使用禮貌語言,其中55%表示這是因為「這樣做才對」,另有12%坦言「是為了未來AI叛變時能留個好印象」。即便如此,許多AI專家認為我們仍處在技術的初步階段,人工智慧尚無自我意識,也未具備理解情感的能力,因此這些禮貌語言基本上對系統本身並無實質意義。但它的運算成本卻是確實存在的。也就是說,這些人性化的交流方式,終究被轉化為龐大的運算量與能源消耗。報導中也提到,當「請」與「謝謝」變成電費與碳足跡的代名詞,人們或許應該重新思考與AI互動的方式。在這個每個提示都牽動全球能源使用的時代,連一聲禮貌話語,都可能意味著更高的計算資源與環境負擔。在這樣的情況下,未來的人們,是否還會繼續保留對AI的禮貌習慣?還是選擇轉而節制使用,成為下一波人工智慧文明的另一道分歧點?在能源、文化與倫理之間,這個問題已不再只是輕鬆的玩笑。

從「瘋狂國王」到「拉琴皇帝」?川普無視市場動盪 爽打小白球惹議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日前宣布大規模加徵關稅,引發全球市場震盪,事後卻離開華府,赴佛羅里達州度假、參加高球賽與晚宴募款,引發外界批評其作風如同「拉琴看羅馬焚毀」的尼祿皇帝(Nero),甚至被比喻為「瘋狂國王(mad king)」,執政風格愈發脫離現實與庶民生活,引爆新一波輿論風暴。《衛報》報導,川普4月2日在白宮玫瑰園(White House Rose Garden)宣布啟動所謂「解放日(Liberation Day)」,針對多國祭出大規模關稅措施,採用備受爭議的計算方式,意圖徹底打亂全球貿易秩序。另據《華盛頓郵報》報導,對於攸關全球經濟的重大決策,他直到發布會前3小時才敲定最終版本,過程極其倉促,副總統范斯(James David Vance)與核心幕僚也未出言反對。一名知情人士形容,「川普正處於一個完全無所顧忌的狀態,就算是壞消息?他也根本不在乎。他會照著競選承諾對幹到底。」隔天市場損失以兆為計,川普卻搭乘空軍一號飛往邁阿密,戴著有「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口號的紅帽子、身穿白色Polo衫,在私人度假俱樂部中打球,期間還在社群平台Truth Social發文力挺自己政策,「對所有進軍美國的大量投資者,我的政策永遠不會改變。」更引人議論的是,川普未出席在德拉瓦州舉行、悼念4名在立陶宛訓練事故中罹難士兵的莊嚴儀式,而是轉派國防部長代表,自己卻出現在MAGA Inc政治募款晚宴,一桌開價百萬美元(約新台幣至少3231萬8000元)。CNN評論員、《紐約時報》記者哈柏曼(Maggie Haberman)表示,川普顯然早已不在乎「總統該有的樣子」,因為他就是要做自己。這種脫節的形象也被比喻為尼祿皇帝(Nero),也就是2000多年前,當羅馬城陷入火海,依然拉琴自娛,無動於衷且充滿爭議的君主。到了周末,川普繼續在佛州打球,而當內閣官員疲於上節目闢謠、釐清關稅政策時,他卻在白宮歡迎世界大賽冠軍洛杉磯道奇隊(Los Angeles Dodgers)。周二的募款晚宴上,川普宣稱「我知道自己在幹嘛」,並自誇世界各國「正跪著求我談判」,還用語粗俗地說「他們都在拍我馬屁(kissing my ass),真的,他們幾乎是死命求我談判。」然而,川普隔天突然大轉彎,宣布針對中國以外國家的加稅措施暫緩90天,聲稱要「給談判一個機會」,種種行為讓外界不免質疑他是否對民間疾苦毫無感知。《紐約郵報》報導,有共和黨內部人士直指,他的決策越來越像「瘋狂國王(mad king)」,作風唯我獨尊,缺乏制衡。維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UVA)政治中心主任薩巴托(Larry Sabato)更狠批,川普根本就是瑪麗安東妮(Marie Antoinette,法國皇后)式的「讓他們吃蛋糕(Let them eat cake,典故類似於西晉晉惠帝「何不食肉糜」)」,他在高爾夫球場自封冠軍,對經濟與民間痛苦毫無同理。《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多德(Maureen Dowd)形容,川普如同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筆下的理查三世(Richard III),是用幽默包裝殘忍,讓人錯把他當成小丑,忘了他正進行極權統治。

川普股災「全球500大富豪」資產縮水17.6兆元 這4人最慘!
美國總統川普於美東時間2日宣布,將在5日對所有進口商品課徵10%基準關稅,並在9日對60個特定貿易夥伴加徵額外的對等稅率,消息一出立即重挫全球金融市場,就連川普的部分商業盟友也因此承受巨額損失。在2日川普發表「解放日」宣言後的頭2個交易日裡,全球500位最富有人士的財富共縮水536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7.6兆元),創下彭博億萬富豪指數(Bloomberg Billionaires Index)有記錄以來最大的2天財富蒸發紀錄。其中,曾公開支持川普或出席其1月就職典禮的富豪們財富更是大幅縮水,英國《衛報》為此也盤點了在此次市場動盪中損失最慘重的4位富豪,以及1位財富今年仍逆勢上揚的傳奇億萬富翁。馬斯克這位全球首富兼特斯拉CEO,在高調成為川普政府的爭議性人物後,財富已急劇縮水,如今又以明顯差距成為本輪損失最慘重的富豪。由於他在政府效率部的爭議行為引發消費者抵制,導致其公司股價跌得更深,從上週3日開市到4日收盤,馬斯克的淨資產蒸發了310億美元。特斯拉股價近期下跌意味著其私營火箭衛星公司SpaceX,已成為他最具價值的資產。今年迄今,馬斯克的預估財富縮水1300億美元,但仍以3020億美元淨資產穩居世界首富寶座。7日下午,特斯拉股價在華爾街再跌近5%,加劇了馬斯克在這輪股災的損失。祖克柏這位Facebook創始人兼Instagram和WhatsApp所有者,以逾270億美元的損失位居第2。身為全球第3大富豪的他(預估淨資產1790億美元),因Meta市值暴跌受創。尤其關稅戰對科技公司打擊特別嚴重,該公司股價2日內重挫近14%,7日則微漲近1%。報導指出,美國眾多科技巨頭依賴亞洲市場進行製造、計算機晶片和IT服務,而這些領域正遭受川普徵收的最高關稅。據悉,祖克柏在川普就職前數週,曾為了討好這位新總統,而對Meta的演算法和審查機制進行顯著的「川普式反轉」,結果他今年迄今的個人財富已蒸發逾280億美元。貝佐斯這位亞馬遜創始人兼《華盛頓郵報》老闆,以235億美元的2天損失位列第3。作為全球進口商品的主要銷售平台,亞馬遜今年市值已縮水數千億美元。中國賣家佔據亞馬遜第3方市場逾50%的份額,其雲端運算服務也依賴台灣等亞洲製造商的技術。這位全球第2大富豪(預估淨資產1930億美元)今年財富已縮水450億美元。亞馬遜股價7日微漲0.4%。2月時,貝佐斯曾暫停向重要氣候認證組織撥款100億美元的氣候與生物多樣性基金,此舉被視為對川普氣候政策立場的「屈服」。阿爾諾這位LVMH奢侈品帝國掌門人,因川普關稅戰打擊全球服裝業依賴的亞洲工廠樞紐,而在3日、4日收盤時分別損失60億與50億美元,其股價更在7日續跌超過4%;歐盟現面臨20%關稅,而亞洲主要服裝製造國關稅更高達54%。這位歐洲首富兼全球第4大富豪的淨資產額,已降至1580億美元,今年累積縮水186億美元。阿爾諾與川普自1980年代初在慈善晚宴結識後就始終保持聯繫,美國也是其商業帝國的最大市場,規模等同於整個歐洲。這位「穿羊絨外套的狼」曾攜手妻兒出席川普第2任期的就職典禮,並在回國後表示:「我剛從美國歸來,見證了該國的樂觀風潮。回到法國就像沖了個冷水澡。」巴菲特並非所有億萬富豪都在這2天暴跌中損失慘重。這位被譽為「奧馬哈先知」的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投資公司的精明董事長兼最大股東,今年財富反增至1550億美元。這位全球第6大富豪的年度股東大會素有「資本家的胡士托音樂節」之稱,雖然巴菲特在上週2天仍損失25.7億美元,且波克夏股價7日下午微跌逾2%,但他的今年淨財富卻淨增127億美元。4日川普曾在社交平台Truth Social分享誤導性影片,聲稱巴菲特讚揚其近期的經濟政策,但波克夏隨後發聲明澄清,川普的社交媒體相關言論純屬虛構。

川普要求降息! 他狂酸聯準會行動遲緩 還喊不存在通膨
美國總統川普揮舞關稅大刀,推動「對等關稅」政策造成全球股市血流成河,稍早,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就警告,川普的政策可能導致通膨持續升高、經濟成長放緩。對此,川普7日再次呼籲聯準會降息,還說不存在通貨膨脹。川普7日再次呼籲聯準會降息,還說不存在通貨膨脹。(圖/達志/美聯社)川普7日在在旗下社群媒體Truth Social上發文表示,「油價下跌,利率下跌(動作遲緩的聯準會應該降息!),食品價格下跌,沒有通貨膨脹,且長期遭受侵害的美國透過已實施的關稅手段,每週將從那些濫用關稅的國家中賺取數十億美元」。美國總統川普2日揮下關稅大刀,而他的計算對等關稅公式簡單粗暴,即該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除以該國出口至美國的總額,然而此公式被經濟專家批評為毫無道理,《華盛頓郵報》更引述消息人士說法,川普幕僚其實準備許多選擇,不過川普最終仍選擇這個版本。美國總統川普2日揮下關稅大刀。(圖/達志/美聯社)根據報導,川普目的是藉由透過關稅使製造業重返美國,強調他的政策永遠不會改變,「這是致富的大好機會,比以往更富有」。此外,川普於美東時間4日早上接連在社群平台發文,兩度點名鮑爾應盡快降息,川普認為「現在是降息的絕佳時機」;隨後又指出,過去兩個月能源價格、利率與通膨皆走低,就業市場回溫,甚至雞蛋價格下滑69%,這些都是「美國的巨大勝利」,因此聯準會應立刻採取行動,讓鮑爾「別再玩政治了」。不過鮑爾針對川普喊話降息明確表態,「我們的職責是維持長期通膨預期穩定,而非回應政治呼聲」,他表示,美國目前失業率處於低位,非農報告顯示勞動市場穩健,沒有迫切需要放鬆貨幣政策。「我們不急於行動,會等到情勢更清楚再調整政策立場」。聯準會主席鮑爾。(圖/達志/美聯社)鮑爾也坦言,聯準會對白宮宣布的加徵關稅措施範圍「感到震驚」,因為幅度遠超預期。他指出,這些關稅可能對經濟帶來更大衝擊,既可能加劇通膨,也可能壓抑經濟成長。鮑爾並未直接回應美股拋售潮,但承認聯準會面對和投資人及企業管理層同樣的不確定性。鮑爾也示警,若不確定性仍持續或甚至惡化,經濟活動恐受到限制,當前聯準會的最佳反應就是維持利率久一點,據了解,聯準會官員將於5月6日及7日開會設定利率政策。

反擊川普政策 傳歐盟施報復性關稅「鎖定9273億美商品」
即使美國總統川普4日宣稱關稅政策將帶來經濟革命,呼籲人民保持耐心,但5日仍有數萬人聚集在華盛頓紀念碑前及全美各地城市,抗議川普及其顧問馬斯克近期實施的關稅與裁員等政策,而繼美國前總統歐巴馬之後,前副總統賀錦麗也鼓勵美國年輕人要勇敢站出來反對川普。此外,外媒傳出歐盟可能會對從牙線、肉類、穀類、葡萄酒到鑽石、價值高達280億美元(約9273億新台幣)的美國進口商品採取首批反制措施,預定9日表決。此舉意味歐盟將跟隨中國大陸與加拿大的腳步,對美實施報復性關稅。《華盛頓郵報》報導,共有超過150個團體策畫至少1300場「Hands Off(把手拿開)」集會,從波士頓到洛杉磯,都有大批民眾抗議川普政府的激進貿易關稅、大規模解雇聯邦雇員、驅逐合法移民、攻擊跨性別群體、威脅入侵格陵蘭等行為。民眾擔憂關稅政策對全球供應鏈和消費者價格造成負面影響。自由派團體MoveOn發言人布里特表示,人們不僅希望川普把手從墮胎權與公民權議題移開,還希望他遠離社會安全、醫療保險、整體美國經濟等。她認為這次活動的廣泛性,反映出民眾對川普政府的不滿持續擴大。前總統歐巴馬3日更呼籲律師事務所、大學與美國人民挺身捍衛民主價值、抵抗川普。他說:「修補這一切,靠的是我們所有人,包括每一位覺得這不合理的普通公民。」不僅美國人民對川普與馬斯克表達不滿,在歐洲如倫敦、里斯本和巴黎也舉行了示威活動。特斯拉成為針對馬斯克的抗議焦點,美國各地的特斯拉車輛和經銷店已遭受多次襲擊,柏林的特斯拉展廳前也有抗議活動。另歐盟可能加入中國大陸和加拿大的行列,對美國開出反擊第一槍,準備先針對一些特定美國商品開徵關稅,歐盟各國正試著在不同意見中先統一立場,7日在盧森堡將舉行27國貿易部長會議,討論應對方法。

川普「解放日」關稅計劃將至 專家警告:重創全球經濟
白宮表示,川普(Donald Trump)總統將於美國時間4月2日所謂的「解放日」(Liberation Day),推出新的關稅,但並未詳細說明徵收關稅的範圍。這些貿易壁壘引發企業、消費者和投資人對全球貿易戰愈演愈烈的擔憂。川普日前聲稱將於美國時間4月2日下午4點(台灣時間3日凌晨3點)宣布重大新關稅政策,白宮發言人李維特(Karoline Leavitt)表示,對美國商品徵收關稅的國家徵收的「對等關稅」,將在川普宣布後立即生效,而對汽車進口徵收25%的關稅將於4月3日生效。專家表示,在川普決心繼續推進之際,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他過度關注關稅所產生的廣泛不確定性,正在削弱投資者、消費者和企業信心,從而可能減緩經濟活動並推高價格。據《華盛頓郵報》報導,這項計劃將對幾乎所有國家的產品徵收約20%的關稅,美國政府預計新關稅將帶來超過6兆美元的稅收收入,這些收入將以退稅的形式返還給美國人。另外,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知情人士聲稱,該計劃正準備對部分國家徵收全面關稅,但關稅稅率可能不會像20%的普遍關稅那麼高。白宮一名官員回應,有關4月2日的任何報導都「只是猜測」。不過,川普的舉動仍加劇了美國與最大貿易夥伴之間的緊張關係。加拿大已誓言將採取關稅措施回應。加拿大總理卡尼(Mark Carney)表示:「我們不會讓加拿大生產商和加拿大工人相對於美國工人處於不利地位。」川普日前表示,關稅政策將刺激美國國內生產,並使美國重新奪回製造業強國的地位,值得經歷動盪。在川普發出關稅威脅之際,現代、本田和蘋果等多家大型製造商表示,將在美國設立工廠或進行新生產。但貿易專家和經濟學家表示,在動盪的經濟環境下,由於關稅時斷時續且持續時間不定,許多在海外設廠的製造商不太可能將現有的供應鏈轉移到世界各地。這樣做的企業將面臨技術工人嚴重短缺的問題。經濟學家指出,即使有相當一部分企業遷往美國,所創造的就業機會也相對較少,足以抵銷經濟衰退導致的就業機會減少。經濟學家警告,川普的高額關稅,將提高國內外價格,並重創全球經濟。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稱,在已徵收的關稅基礎上再加徵20%的關稅,將使美國普通家庭損失至少3400美元(約新台幣11萬元)。已有跡象表明,美國經濟正在失去動力,部分原因是川普混亂的經濟政策制定方式,造成了不確定性。川普不斷擴大的全球貿易戰重創股市,增加了經濟衰退的可能性,民眾擔心川普的關稅政策將導致通膨,投資者在一個多月內大舉拋售股票,自2月中旬以來美國股市市值已蒸發近5兆美元。

美國軍事戰略調整 集中兵力因應印太安全威脅
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近期調整華府軍事戰略,重點轉向遏制大陸奪取台灣的行動。淡江大學副教授黃介正30日指出,這顯示美國正視到無法同時部署多份軍備,因此務實的集中兵力來因應印太地區的安全威脅。遠景基金會執行長賴怡忠認為,過去美國採「戰略模糊」,但從這份戰略來看已經「非常清晰」。《華盛頓郵報》報導,赫格塞斯日前簽署「暫時國防戰略指導」內部文件,內容指出美軍將專注於防範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行動,並視為當前的最高優先事項。黃介正表示,赫格塞斯很務實的正視美國已不能同時部署多份軍備,來擔負世界各地的安全保障,因此要節約過去在歐洲及中東的部署,集中兵力因應印太地區的安全威脅。無論是外交、經濟、貿易、科技還是軍事,美國現在最主要的競爭對手就是中國大陸,把戰略重心移轉到印太地區,這是可以想像得到的事。他說,從2022年開始,大陸對台灣經常性的威懾或軍事壓力就一直存在,也愈來愈密集,台海地區緊張情勢比過去高得多,美軍不能踩紅線在台灣部署兵力,因此未來在調整戰略後,可能會在日本、關島及台灣周邊國家,包括菲律賓或是澳大利亞增加軍事部署。外界質疑,美國軍事戰略調整,是否代表台海愈來愈危險?賴怡忠表示,美國動作不是針對短期作為,而是因應中國大陸這幾年,對台灣的威脅已從過去的政治宣示,轉變成為入侵做準備,美國軍事應對也反應此趨勢。他認為,美國的動作也代表台灣對美國而言,戰略地位已至關重大,所以絕對不允許讓中國大陸改變台海現狀,也因此美國的應對也沒有模糊的空間。過去美國採取「戰略模糊」,但從這個戰略來講,已非常清晰。至於戰略指導方針提出「拒止性防禦」(denial defense)策略,賴怡忠表示,包括攻勢回歸陸戰隊;日、菲、韓和澳未來可能要扮演的角色;以及當大陸攻擊台灣,台灣如何能抵擋不讓他們上岸,美國也會有相對應作為,都涵蓋在其中。民進黨立委陳冠廷則表示,可以看出美國清楚理解中國大陸的威脅,不僅關注台灣自身防衛能力,也致力於改善整個印太的物流、協調、物資儲備與後勤系統。他特別提到日本最近自衛隊協同合作的改變,認為這是盟友合作的開始。

美國調整軍事戰略 重點轉向「遏制中國」奪取台灣
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近期調整了華府的軍事戰略,重點轉向遏制中國奪取台灣的行動,並強化本土防衛。根據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的報導,這一變動反映在一份名為《暫時國防戰略指導》的內部指導文件中。該文件於3月發送給五角大廈內部人員,並由赫格塞斯親自簽署。內容明確指出,美國軍隊將專注於防範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行動,並將此視為當前的最高優先事項。報導指出,這份機密文件的部分內容與美國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去年發布的報告高度相似,部分段落幾乎一模一樣。這份報告的共同作者之一,目前也在五角大廈擔任高級政策官員。赫格塞斯的指導方針強調,鑑於有限的軍事人員和資源,五角大廈將重點防範中國威脅,並將歐洲及其他地區的安全風險轉交給盟友處理。這意味著,美軍的資源將主要集中於印太地區,並專注於保護台灣免受中國侵略。具體來看,指導方針提出了「拒止性防禦」(denial defense)的策略,包括增加潛艦、轟炸機、無人艦艇以及特種部隊的駐軍,並強化美軍在印太地區的防衛能力。此外,指導方針也強調需要改善後勤保障,並要求台灣大幅提升國防預算,以分擔防衛壓力。儘管這份文件強調台灣防衛的重要性,赫格塞斯也提到,由於資源有限,美國將減少對歐洲、中東和東亞等地區的直接防禦承擔,並要求盟友提升國防開支,協助防範來自俄羅斯、北韓和伊朗的威脅。赫格塞斯在文件中表示,中國是美國國防部的「步步逼近的威脅」,而阻止中國奪取台灣並同時保護美國本土,則成為當前最大的挑戰。他指出,五角大廈將專注於處理與中國的衝突風險,而俄羅斯的威脅則將由歐洲盟友承擔。這份指導文件也已提交給國會相關委員會,並引發關注,特別是其與傳統基金會的報告相似度。儘管美國國防部和傳統基金會未對華郵的詢問做出回應,但這一軍事策略調整標誌著美國對中國威脅的強硬態度,並強調了美國對台灣防衛的堅定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