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
」 川普 美國 大而美法案 Donald Trump 以色列
食藥署邊境攔9項產品 義大利玄米油含危害健康物、越南榴槤農藥超標
衛福部食藥署今(8)日公布邊境檢驗不符合食品資訊,共9項不合格產品均遭退運或銷毀,其中由泓匯國際有限公司從越南輸入的「鮮榴槤」,被檢出殘留農藥撲滅寧(Procymidone)0.03ppm;臺灣哲光有限公司從義大利輸入的「純玄米油」,遭檢出縮水甘油脂肪酸酯1,145μg/kg。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主任鄭維智表示,食藥署已針對2家輸入商調整查驗樣態,確保未來符合相關規定。食藥署今天在官網公布邊境檢驗不符合食品資訊,名單中的8項物品包括由祥熹國際事業有限公司從中國大陸進口的44公斤「紙製盒子(紙製盒子)」檢出容器具溶出試驗不符規定;加茂食品有限公司從中國大陸進口的15公斤「紅麴色素(MONASCUS RED)」檢出真菌毒素含量不符規定;元盛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從中國大陸進口的1萬3800公斤「肉桂粉(CINNAMON POWDER)」檢出農藥殘留含量不符規定。名單中也顯示,由巴洛克國際企業有限公司從泰國進口的378公斤「蘆筍(FRESH ASPARAGUS)」檢出農藥殘留含量不符規定;裕毛屋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從日本進口的6公斤「生魚片醬油(CF819 SEASONING)」檢出其他衛生項目不符規定;芊毅貿易有限公司從緬甸進口的8628公斤「冷凍旭蟹(FROZEN SPANNER CRAB)」檢出重金屬含量不符規定;世品貿易有限公司從印尼進口的128公斤「蝦醬塊(BUMBU PENYEDAP)」檢出防腐劑含量不符規定。然而,不僅上述7項產品均於邊境遭退運或銷毀,鄭維智指出,由輸入業者臺灣哲光有限公司輸入產地為義大利的「純玄米油」,被檢出縮水甘油脂肪酸酯1145μg/kg,依據「食品中污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縮水甘油脂肪酸酯於市售供食用或作為食品加工原料的植物性食用油脂,以縮水甘油或稱為環氧丙醇計算限量為1000μg/kg,因此該批725.47公斤的義大利「純玄米油」在邊境必須退運或銷毀,食藥署也針對臺灣哲光有限公司在邊境由一般抽批查驗調整為加強抽批查驗,抽驗比例為20%至50%。食藥署提到,油脂經高溫精煉後產生的縮水甘油脂肪酸酯(Glycidyl Fatty Acid Esters,GEs),被人體消化道分解後,將產生可能危害健康的縮水甘油環氧丙醇(Glycidol),食藥署自2021年7月1日起優先針對嬰幼兒食品,正式實施限制GEs的含量,並於2024年1月1日起,增訂食用油脂中縮水甘油脂肪酸酯的限量規定。此外,鄭維智表示,由輸入業者泓匯國際有限公司輸入產地為越南的「鮮榴槤」,被檢出殘留農藥撲滅寧(Procymidone)0.03ppm,依據「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殺菌劑撲滅寧的法規容許值為0.01 ppm,因此該批14,850公斤的越南「鮮榴槤」在邊境必須退運或銷毀,食藥署也針對泓匯國際有限公司在邊境由加強抽批查驗調整為逐批查驗,抽驗比例為100%。食藥署統計從民國113年12月30日至114年6月30日止,受理越南報驗的「鮮榴槤」,報驗批數為648批,檢驗不合格批數為9批,不合格率為1.4%,檢驗不合格原因為重金屬鎘及殘留農藥不合格。鄭維智表示,食藥署已經從114年4月1日起至114年8月7日止,在邊境對越南報驗的「鮮榴槤」採加強抽批查驗,抽驗比例為20%至50%。

藍白委呼籲跨部會防堵菸毒 強化邊境、查緝、校園三道防線
國民黨立委李彥秀、民眾黨立委張啓楷及台北市議員陳宥丞今(7)日共同舉行「校園菸毒氾濫 強化源頭管理補足校安破網」記者會,痛批政府對於校園菸毒管理怠惰,並呼籲中央應跨部會建立聯防機制,強化菸毒防制,守護下一代健康。李彥秀指出,近年青少年毒品使用情況惡化,根據內政部數據,112年12至17歲毒品嫌犯達607人,較前一年成長22.6%;18至23歲則高達3,215人,且使用級別逐漸升高。另在菸害方面,加熱菸與加味菸使用比率不降反升,電子煙更常被混入毒品,成為校園內新興風險。李彥秀質疑,政府投入150億推動「新世代反毒策略2.0」,但成效有限,甚至淪為「作文比賽」。非法電子煙與加熱菸充斥社群媒體、網路通路,邊境與市面管理卻失靈,政府是否真有作為?她主張「邊境管理、阻絕流通、校園防堵」三箭齊發,從查驗通關、打擊通路到提升校園識能,杜絕源頭。張啓楷補充,6月立院質詢時財政部與衛福部均承諾跨部會檢討,但事後資料顯示,中央仍將電子煙查緝責任推給地方,卻不調整菸捐分配比例,導致地方執法資源不足。他指出,俗稱「喪屍煙彈」的依托咪酯遭濫用情況嚴重,僅今年1至4月就查獲逾1,600件,超越去年全年。更嚴重的是,有地方警方仍使用已過期6年的毒品快篩試劑,毒駕案件漏報情形頻傳,顯示中央行政怠惰、互踢皮球。台北市議員陳宥丞則指出,自從依托咪酯列為二級毒品後,台北市毒駕查緝件數大增,反映實際問題更為嚴峻。然而,檢警缺乏科學化設備,難以有效取締。他呼籲中央應推動毒品唾液快篩合法普及,並引述台灣本土如台大、成大等研究團隊開發之10分鐘高準確率快篩技術,認為有助警察第一線執法,並與國際如澳洲、香港等接軌,落實毒駕零容忍。

敘利亞野火肆虐「燒毀數千公頃林地」 新政府面臨重大考驗
敘利亞沿海地區近日爆發嚴重森林大火,賈巴爾土庫曼山區自3日以來出現大規模野火,已燒毀數千公頃林地,造成大批民眾緊急撤離,並對當地救援體系造成沉重壓力,而敘利亞新政府正值試圖推動戰後復甦時期,這場火災也讓該國在重建之路上面臨嚴峻挑戰。根據《CNN》的報導,拉塔基亞省民防主任卡亞爾(Abdel Kafi Kayal)表示,強風、地形崎嶇,加上多年戰爭遺留的地雷威脅,使得滅火行動困難重重。他形容這場火災「極其棘手」,即便已調動全國各地的支援部隊,火勢依然迅速蔓延。根據卡亞爾說法,目前已有超過60支消防隊投入救災,但火勢仍從賈巴爾土庫曼蔓延至鄰近的塔爾圖斯省。無人機畫面顯示,野火沿著山區前緣延伸,乾燥且易燃的林地加劇了火勢的爆發。大火蔓延範圍長達20公里,導致道路中斷,數千名居民被迫撤離,一些地區更因火災影響出現停電情形。衛星監測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焚毀面積已超過180平方公里,規模甚至大於首都大馬士革。敘利亞政府2023年公布的資料顯示,全國森林總面積約為5,270平方公里,意味著這場大火在短短三天內便摧毀了逾3%的森林覆蓋面積。目前敘利亞政府已向國際社會發出求援,土耳其率先回應,派遣兩架直升機與11輛消防車前往支援;約旦民防隊亦於6日越過邊境,加入滅火行動。報導中指出,這場火災發生的背景是敘利亞持續遭受長期乾旱影響。根據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中東計畫去年的報告指出,整個幼發拉底河盆地,特別是南部和東部沙漠地區,已連續四年面臨降雨不足與異常高溫,嚴重威脅生態與農業生產。隨著火勢尚未全面控制,敘利亞面臨的不僅是環境災難,更是對其災難應對能力與政治穩定的一次重大考驗。

川普「大而美」法案有夠美? 資誠:有利台商做「這事」
美國總統川普7月4日正式簽署「大而美法案」,內容涉及邊境安全、稅收政策、醫療保險和社會福利體系,同時也提高美國聯邦政府債的上限。最終以51比50的票數驚險通過,資誠美國業務負責人蘇宥人表示,對於計劃赴美設廠或既有美國製造基地的台灣企業有利。專家認為,對台灣企業在美投資、設廠、研發及參與新興產業提供多項稅務優惠,有助於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而擁有美國籍、稅務居民身分的台灣人,無須擔心美國稅負增加,甚至能有新增的節稅措施可善加利用。在公司稅方面,資誠美國業務負責人蘇宥人指出,這次通過的法案恢復固定資產及美國境內研發支出100%費用化,並放寬利息費用扣除限制,該措施對於在美國從事製造、研發的台灣企業有一定的節稅效果,也增加台灣企業在美國子公司的融資彈性。 在個人稅方面,此法案以永久化2017年稅改下的稅率級距、標準及列舉扣除額規定為主,意味著個人聯邦所得稅最高稅率明年不會回到2017年前的39.6%,對擁有美國籍、稅務居民身分的台灣人較有利。再者,曾引發爭議的匯款稅,除了稅率調降為1%之外,另外來自銀行、證券等帳戶,以及在美國發行的信用卡或簽帳卡的匯款,被排除在外,原則上僅限於現金、匯票等匯款方式,潛在影響範圍比眾議院原本通過的版本顯著縮小。 然而,台灣企業仍期待台美類租稅協定法案的通過,目前該法案正待美國參議院審查與批准,隨著2025年稅改法案的推動,期盼參議院能加速審議台美類租稅協定,進一步減輕台灣企業對美投資時所面臨的稅負壓力。

美國慶日「大而美」兆元減稅法案過了! 川普:美股將穩居歷史高位
美國獨立日當天,一項旨在透過政府超過兆美元支出和減稅措施刺激經濟增長的重要法案正式登場。美國國會3日正式通過總統川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並在4日國慶日由川普簽署生效。美國總統川普美東時間4日簽署了他力推的大規模減稅和支出法案——「大而美」的法案。簽署法案前,川普宣稱美國經濟會像火箭發射那般飛速發展。他還表示:「股市處於歷史高位,我們將保持下去。」該法案將為五角大廈與「金穹」(Golden Dome)防空系統等國家安全計畫,挹注近1500億美元(約新臺幣4.4兆元)新資金,另包含加強邊境安全、減稅等政策,被視為川普政府第2任期施政一大勝利。《大而美法案》有助實現川普政府「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政策價值觀,涉及範圍廣泛,主要內容包括延長川普在其第一個任期內的企業和個人減稅措施,包含減稅、提高政府債務上限、兒童抵稅範圍擴大、汽車貸款利息全免等政策。美媒引述專家分析表示,法案削減醫療保險和其他聯邦援助,將抵消輕微稅收減免給許多家庭帶來的改善,最終受益者主要是富人。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表示,未來十年,收入最低的那五分之一美國人年度稅後收入將平均下降2.3%,而收入最高的五分之一美國人年度稅後收入將增長約2.3%。

《大而美法案》降低赴美設廠成本!台積電恐「加速去台化」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減稅與支出法案《大而美法案》(OBBBA)於美東時間3日在國會正式通過,此舉有望降低各國半導體製造商在美國設廠的成本,這是華盛頓持續強化國內晶片供應鏈的努力之一。對此,美國德州山姆休士頓州立大學(Sam Houston State University)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也發文分析,該法案對台灣企業和台積電的影響。據CNBC援引法案內容指出,半導體企業的稅收抵免將從25%提高到35%,高於此前草案版本中30%的增幅。符合條件的公司可能包括英特爾(Intel)、台積電(TSMC)和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等晶片製造商,前提是它們必須在2026年截止日期前,擴大在美國的先進製造業務。這些新條款擴展了拜登任內2022年《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中的稅收激勵措施。該法案為美國本土半導體製造項目提供了390億美元的補助和750億美元的貸款。有鑑於中國在科技及軍事上的崛起,自川普1.0以來,華盛頓當局持續試圖將更多先進半導體供應鏈從亞洲遷回本土,同時扶植美國本土企業並限制中國的技術能力。 儘管川普全面性政策法案中的稅收條款,擴充了拜登(Joe Biden)政府《晶片與科學法案》的內容,但他對半導體產業的整體方針仍與拜登政府有所差異。今年稍早,川普甚至呼籲廢除《晶片法案》,不過共和黨籍國會議員在該議題上始終態度模糊。川普此前明確表示,相較於《晶片法案》的補貼措施,關稅才是促使半導體生產回流美國的最佳手段。川普政府目前正對半導體技術進口展開調查,此舉可能導致外國半導體製造商面臨新一輪關稅。 近幾個月來,多家在美國設廠的晶片製造商已陸續加碼投資計劃,包含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台積電,以及輝達(Nvidia)、美光與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等晶片企業。 科技顧問公司Futurum Group執行長紐曼(Daniel Newman)指出,川普關稅威脅已促使半導體企業更迫切地擴張美國產能。他向CNBC表示,若這項擴大投資稅收抵免的法案正式生效,相關產業回流行動預計將進一步加速。對此,翁履中教授2日也在臉書粉專發文分析,該法案的通過,不只是一場國會內的立法勝利,而是一場象徵川普全面主導華府新政治邏輯的勝利。這份法案背後的邏輯清晰明確:把錢從社會安全網抽離,用來強化軍事與邊境,減少對外援助,回歸「硬實力」治理。這種政策設計正是川普式政治哲學的體現:只要有利於「美國本身」,其他國內外因素都可讓位。從戰略層面來看,這意味著美國政策將進一步傾向於「國力集中內部」的重建工程。他也示警,台灣若無法理解這種美國優先邏輯,只一味寄望於「價值同盟」與「情感認同」,恐怕會錯估美方真正的政策重點。翁履中教授還提醒,對台灣而言,真正的挑戰是如何在川普主導的政策氣候中找到不被波及的空間,甚至主動融入他的「美國製造」、「投資美國」、「削減援助」的政策目標中。如果不能在川普眼中「有用」,就很容易被他視為無足輕重的地緣角色。因此,他強調,重點不在於討好,而在於策略性地「避開風頭」、「融入利益」。台灣需要積極佈局國會游說,並在供應鏈重組與產業投資上提出讓美國受益的具體承諾。否則,面對川普這種以交易與利益為唯一語言的政治生態,單靠熱情與盟友情誼,是遠遠不夠的。翁履中教授今(4日)再度發文指出,在川普執政下,所謂的由市場決定,正是值得台灣企業謹慎看待的地方。美國川普政府的經濟政策走向愈發清晰:對願意「投資美國、製造美國」的企業給予稅務與規則上的誘因,而對那些僅在美國市場銷售、卻不實質投資設廠或就業的外企,則將面臨更嚴格的限制與稅務壓力。從對清潔能源稅收補貼的取消,到川普帳戶設計中的美國國內製造偏好,再到企業研發費用化與利息抵扣的適用標準,川普政府明確向世界宣告,「投資美國」的必要。這對台灣企業是嚴肅的提醒。翁履中教授擔憂,若未來希望繼續深耕美國市場,台灣企業勢必須重新審視其全球供應鏈與佈局策略,不只是關稅問題,而是稅制、補貼、規範與政治風險的全面盤點。他提醒,特別是高科技製造業、電動車供應鏈、半導體與綠能產業,若選擇僅在海外生產再出口美國,在稅制與法規上恐怕會逐步處於劣勢。而對願意在美設廠、創造就業的企業,美國這一波稅改提供了更多抵免空間與財政支持,也提供了政策清晰度。在商言商,這不只是道德選擇,更是企業永續經營的現實考量。翁履中教授也點出關鍵,台灣政府與產業界應更積極理解美國的「選擇性開放」原則——過去全球化時代的市場自由流動邏輯,正在被帶有國家安全、產業回流、就業本土化概念的「再全球化」(Reglobalization)邏輯取代。現在的美國,不是歡迎所有資本,而是歡迎願意與美國經濟共同成長的資本。

《大而美法案》砍醫療補助、食物券 拜登怒批:魯莽又殘忍
美國前總統拜登(Joe Biden)嚴厲批評了共和黨提出的減稅與支出法案,稱這項由國會本周通過、預計將於美東時間4日由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簽署的《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不僅「魯莽」,而且「殘忍」。美國聯邦眾議院於3日以218票對214票通過了該法案,所有眾院民主黨人都投了反對票。經過2天的激烈辯論,法案未對參議院修正版本做出任何改動。此前,參議院版本在1日靠著美國副總統范斯(JD Vance)的關鍵1票才得以通過。拜登4日凌晨在X帳號發表聲明指出:「共和黨的預算法案不僅魯莽,而且殘忍。它大幅削減聯邦醫療補助(Medicaid),剝奪數百萬美國人的醫療保障。它導致鄉村醫院關閉,並減少對退伍軍人和老年人的食品援助。它還提高了能源帳單。同時可能引發對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的深度削減,並使赤字增加4兆美元。所有這些都是為了給億萬富翁提供大規模的稅收減免。勞動人民理應得到更好的待遇。」拜登怒批《大而美法案》。(圖/翻攝自X平台/@JoeBiden)對此,白宮發言人傑克森(Abigal Jackson)在給Newsmax的聲明中反駁:「為拜登撰寫這份聲明的工作人員像往常一樣在撒謊。美國人民拒絕了拜登失敗的政策議程,選擇川普總統來收拾他的爛攤子,而《大而美法案》正是為此而生。」傑克森續稱:「它實現了近8000萬美國人投票支持的常識性議程,包括歷史上最大的中產階級減稅、永久性邊境安全、大規模軍事資金、恢復財政理智、削減赤字、為最需要的人提供醫療補助計劃等。這項歷史性立法將開啟美國的黃金時代,連拜登那些心懷怨恨的工作人員也將從中受益!」該法案包含增加國防、移民執法和邊境安全資金,並將川普1.0的《2017年減稅與就業法案》政策永久化,同時為加班費、小費提供臨時新稅收優惠,並提高老年人的標準扣除額。為抵消法案成本,共和黨對醫療補助計劃和補充營養協助計畫(Supplemental Nutrition Assistance Program,又稱食物券計劃)等社會安全網計劃進行了適度改革。此外,該法案還逐步取消了拜登在2022年簽署的1.7兆美元《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中,有關綠色能源的稅收減免。眾院民主黨人在官方X帳號上發文稱,他們的共和黨同僚「剛通過了他們的《大而醜法案》(One Big Ugly Bill),在獎勵億萬富翁的同時,使1700萬美國人失去醫療保險」、「人們的健康狀況會惡化。醫院將關閉。兒童和老年人將挨餓。」不過,眾院共和黨領導層則對該法案的通過感到欣喜,他們在聲明中表示「國會共和黨人成功完成了我們的使命,實施了川普總統的『美國優先』議程」、「重要的是,我們以創紀錄的速度完成了工作,以便這項塑造國家的立法效果能盡快讓美國人民有感。」

《大而美法案》避免今夏美債違約! 分析師示警:長期債務卻暴增數兆美元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減稅與支出法案《大而美法案》(OBBBA)於美東時間3日在國會通過,此舉雖避免美國政府在短期內發生債務違約,但卻使美國長期債務問題更加惡化。眾議院多數的共和黨議員們最終批准了這項法案,該法案將延長川普1.0的《2017年減稅與就業法案》之政策,批准增加邊境安全和軍事支出,同時大幅削減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和聯邦醫療補助(Medicaid),並使政府債務增加數兆美元。據《路透社》的報導,作為稅收方案的一部分,議員們將美國政府36.1兆美元的借款上限提高了5兆美元,這一上限原本預計將在今年夏季時觸及,此舉將緩解人們對美國政府發生債務違約的擔憂。分析師此前預估,所謂的美債「X日」可能出現在8月底或9月初。孟菲斯雷蒙德詹姆斯公司(Raymond James)固定收益資本市場總監布萊歐(Vinny Bleau)表示:「我認為該法案的通過,消除了一些債務上限的風險,因此8月到期的國庫券收益率可能會小幅下降。」然而,從長期來看,該法案遭普遍經濟學家質疑,恐惡化美國債券市場和國家財政健康。無黨派分析師估計,這將在未來10年內使國家債務增加3.4兆美元。這將加劇人們對債券供應增加和美國國債需求減少的擔憂,而這一問題近幾個月來一直是金融市場的關鍵驅動因素。威靈頓管理公司(Wellington Management)的宏觀策略師梅代羅斯(Mike Medeiros)表示:「該法案加劇了圍繞美國國債的一些結構性擔憂,首先是持續的財政赤字和高漲的債務水平,其次是通貨膨脹。」黑石集團(BlackRock)6月30日則警告,外國買家已經對美國債務失去興趣。美國每週發行的5000億美元債務需求進一步下降,並推高借貸成本的風險是真實存在的。黑石集團的投資經理在1份報告中表示:「我們一段時間以來一直在強調美國政府債務問題的危險處境,如果不加以控制,我們認為債務將是美國在金融市場中『特殊地位』的最大單一風險。」根據國會預算辦公室(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CBO)的估計,該法案預計將在未來10年內減少4.5兆美元的稅收,削減1.2兆美元的支出,並使1090萬人失去聯邦健康保險。該法案還通過允許企業全額扣除設備購買,以及研發成本來刺激經濟增長,並提供其他稅收優惠。然而,一些投資者擔心債務問題可能會削弱該法案中的經濟刺激措施。威靈頓管理公司的固定收益投資組合經理古德曼(Campe Goodman)表示,他預計該法案將使明年的經濟增長增加0.5%,但市場對長期借貸成本上升的風險過於擔憂。F.L.普特南投資管理公司(F.L. Putnam Investment Management)首席市場策略師黑曾(Ellen Hazen)表示:「我們相信《大而美法案》將加速企業盈利增長,這最終將推動股票價值。但這可能導致國債利率在更長時間內保持高位,使許多固定收益投資在長期內變得不那麼具吸引力。」基準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連續多日下跌後於2日上漲,部分原因是財政擔憂令投資者感到不安。當債券價格下跌時,收益率會上升。對此,全國聯盟資本市場(National Alliance Capital Markets)國際固定收益主管布倫納(Andrew Brenner)表示,美債2日的拋售是1個跡象,表明所謂的「債券衛士」(bond vigilantes)正在市場上活動。每當政府被認為過度支出或貨幣政策不夠謹慎時,這些被稱為「債券衛士」的投資者就會採取行動,讓政府的借貸成本上升,從而對政府施加壓力,使其更重視財政紀律和控制通膨。布倫納在2日給客戶的1份報告中寫道:「債券衛士希望看到更多的赤字削減,他們的觀點認為川普和國會做得還不夠。」不過總體而言,債券市場對該法案通過的反應相對平淡。赤字擴張已經在川普1月重返白宮時被市場消化,而近幾週投資者的焦點已轉向經濟增長擔憂。可以肯定的是,許多市場參與者表示,該法案的通過對其他關鍵市場驅動因素而言是次要的。基準標普500指數2日受科技股上漲和美國貿易協定進展的推動,收於歷史新高。近幾週經濟數據的放緩也增強了人們對聯準會今年降息的預期,這提振了股票和債券的樂觀情緒,儘管3日1份強勁的就業報告抑制了對貨幣政策立即放鬆的希望。康州費爾菲爾德達科他財富管理公司(Dakota Wealth)高級投資組合經理帕夫利克(Robert Pavlik)解釋:「這不會成為市場的總體驅動因素。」他說:「首先是盈利,然後是聯準會。」

美國眾議院通過「大而美法案」 送交川普簽署
根據《美聯社》報導,美國國會眾議院於本週四通過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所主導的稅收與支出削減的「大而美法案」,為共和黨自定的7月4日期限畫下句點。這項長達887頁的法案內容龐雜,涵蓋大規模的減稅措施、削減社福支出,以及增加國防與移民執法預算,反映共和黨核心施政方向。最終民主黨全體反對,且共和黨僅2名議員投下反對票。參議院已先通過此案,並由副總統范斯(JD Vance)投下關鍵同意票。眾議院先前於五月以微幅差距首度通過初版法案,此次最終版本以218票對214票過關。此次立法的重點為稅制調整。川普與共和黨人主張,若不延續其首任期間的稅收優惠,年底將出現巨幅加稅情形。法案中約有4.5兆美元減稅內容,不僅將現行稅率與級距永久化,並新增對小費、加班費與車貸的扣除項目。年收入不超過7萬5000美元的長者可享6000美元扣抵,以實現川普免除社安稅承諾。孩童稅額抵免則從2000美元上調至2200美元,惟低收入家庭多數無法全額領取。針對高稅負州份,州與地方稅(SALT)扣抵上限將在5年內提高至4萬美元。企業方面,法案允許資本支出與研發支出全額立即抵扣,期望藉此刺激經濟。據國會預算辦公室(CBO)分析,最富裕家庭將因此每年多得1萬2000美元,而貧困人口則因補助削減,每年實質損失達1600美元。在邊境與國防方面,法案撥款約3500億美元支持川普邊境與國安政策,包括興建美墨邊界圍牆與新增10萬個移民拘留床位。ICE將增聘1萬名探員並提供1萬美元簽約獎金,預計每年遣返百萬移民。另將課徵庇護申請等移民手續費。國防預算亦增加,包括造艦、彈藥系統與軍人福利,並撥出250億美元投入「金穹」飛彈防禦系統。另有10億美元用於邊境軍事支援。為彌補財政缺口,共和黨提案削減醫療補助(Medicaid)與糧食援助(SNAP)支出,並增設領取條件。年滿65歲以下受助者每月需工作80小時,有14歲以上子女的家長亦需就業,另擬加收35美元自付額。預估此舉將使1180萬人於2034年前失去保險資格,另有300萬人喪失糧食券資格。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該法案將使2025至2034年聯邦赤字增加約3.3兆美元。惟共和黨人主張不將既有減稅政策列入新支出,依此會計方法,赤字反減近5000億美元。民主黨及獨立財政機構則批評此為「魔術數學」,是扭曲帳面數字的會計技巧。

烏軍疑以美製火箭打擊俄國指揮所 俄軍42歲海軍副司令遭炸身亡
俄羅斯國防部今(3)日證實,俄軍海軍副司令、前太平洋艦隊陸戰旅指揮官米哈伊爾古德科夫(Mikhail Gudkov)中將已在庫斯克州的邊境作戰中陣亡,享年42歲。根據非官方俄烏雙方軍事頻道消息,古德科夫疑似死於烏克蘭使用美製「海馬斯(HIMARS)」,對俄軍指揮所精準打擊,但俄方並未公開古德科夫的具體死因。《路透社》報導,俄羅斯國防部表示,古德科夫於「庫斯克州某邊境區域執行戰鬥任務時」陣亡。他曾在2024年2月親赴克里姆林宮,接受俄羅斯總統普丁授勳,並於3月被任命為俄羅斯海軍副司令,負責海軍沿岸與陸地部隊的指揮,包括陸戰單位。古德科夫過去曾擔任俄羅斯太平洋艦隊陸戰旅的旅長,曾參與烏克蘭戰場作戰,近期疑曾指揮進攻烏克蘭蘇梅州一帶。而他陣亡時正位於俄烏邊境的俄國境內,具體任務不詳。部分俄方軍事部落客稱他是少數敢向上級如實匯報戰況的將領之一,深受部隊尊敬。庫斯克州去年8月曾一度被烏軍突襲奪取部分地區,俄方今年宣稱已全面收復。然而,古德科夫於本土作戰時殉職,成為自2022年俄烏戰爭全面爆發以來,陣亡層級最高的俄軍將官之一。另據統計,至少已有10名俄軍高級指揮官遭烏克蘭擊斃或暗殺。儘管烏克蘭方面尚未正式回應,但烏方曾指控古德科夫及其部屬涉入多項戰爭罪行,俄方對此全盤否認。俄羅斯海參崴(Vladivostok)為太平洋艦隊基地,當地民眾已在一場軍官事蹟影像展中設立古德科夫的紀念照片,並獻花悼念。濱海邊疆區州長科奧列格科熱米亞科(Oleg Kozhemyako)也對他發文悼念,強調古德科夫是在履行軍官職責時不幸陣亡,並向他的遺屬致意。熱米亞科在社群媒體Telegram表示,「即使已晉升至海軍高層,古德科夫仍經常親赴前線慰問陸戰隊士兵。」熱米亞科也附上自己授勳古德科夫的影片,及對方在戰場上的畫面,並配上愛國歌曲。

太扯!美非法移民「遣返途中狂咬自己手臂」 國土安全部長:他想吃自己
美國國土安全部長克莉絲蒂·諾姆(Kristi Noem)日前在記者會上爆料,移民遣返行動中竟出現「食人」駭聞!一名非法移民在被送上遣返航班時,竟當場「開始咬自己」,行徑超驚悚,讓現場人員全嚇壞。遭遣返非法移民在飛機上當場自殘「吃自己」,行徑震驚美國執法單位。(圖/達志/美聯社)根據《紐約郵報、》《Daily Beast》、《Washington Times》等媒體報導,諾姆在與前總統川普一同出席佛州艾佛格雷茲(Everglades)「鱷魚惡魔島(Alligator Alcatraz)」移民拘留中心啟用記者會上,親口描述這起駭人事件。國土安全部長諾姆在記者會上揭露食人移民駭聞,與川普一同出席新拘留中心啟用。(圖/達志/美聯社)根據諾姆透露,該名移民原本因涉及食人行為遭美國法警與ICE(移民與海關執法局)聯手遣返,沒想到人上了飛機後,突然情緒失控,竟當場「開始啃咬自己的手臂」,還一度流血不止,必須緊急下機送醫。「這是我們在處理的非法移民之一,是精神極度不穩定的案例,」諾姆強調,當局針對的並非一般移民,而是極端危險人物,「像這種會吃自己的人,當然不能讓他留在美國街頭遊走。」該設於南佛州的「Alligator Alcatraz」拘留營區,被形容為「專收最兇狠非法移民」的新設施,預計可容納5,000人。諾姆與川普在現場也再次宣示強硬邊境政策立場,表示會加快移送涉嫌重罪的非法移民。不過相關發言也引發外界質疑是否刻意操作恐懼情緒。據《Indian Express》報導,統計顯示非法移民中涉及重大暴力犯罪者比例僅約8%。對此,諾姆未再進一步回應,只強調「移民政策不能對最壞的視而不見」。國土安全部長諾姆在記者會上揭露食人移民駭聞,與川普一同出席新拘留中心啟用。(圖/翻攝自X)

川普再次放話要「提高日本關稅」 日官房長官:不會犧牲國民利益
在「對等關稅」的90天暫緩期限即將於9日到期之際,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再度對日本發出關稅威脅,表示若未能如期達成協議,日本將面臨新的高額稅率。根據《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指出,川普在1日的記者會中公開點名日本,強調他對美日雙方是否能在期限前達成協議持保留態度。川普也明確表示,若雙方談判失敗,將致函日本政府「我們知道你們無法做到我們要求的事,因此你們將支付30%、35%的關稅,或我們所決定的任何數字」,並指出這是針對雙邊龐大貿易赤字的回應。報導中提到,川普曾於「解放日」4月2日當天,對許多國家的進口商品課徵24%的關稅,之後才將稅率短期調降至10%,為期90天,以便雙方就關稅一事展開談判。但實際上,美國至今僅與英國完成新貿易協議,其他國家的談判進度則十分緩慢。對於是否延長7月9日的談判期限,川普明確表示不考慮。川普受訪時強調,時間有限,各國若無法達成協議,就須接受更高關稅。川普甚至於6月30日當天暗示,某些國家可能會被徹底排除在美國貿易之外。與此同時,日本方面也表明立場。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Yoshimasa Hayashi)1日對外表示,日本不會為了換取美國關稅讓步而犧牲國內農民利益。目前日本大多數出口至美國的產品面臨10%關稅,汽車與零件則被課以25%邊境稅,鋼鐵與鋁材更是高達50%。

川普「大而美」法案過關「美股狂升400點」 馬斯克抵制也沒用「特斯拉暴跌5%」
美國聯邦參議院於1日通過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力推的「大而美法案」,這項具有爭議的稅改與財政調整方案不僅引發政治風暴,也在金融市場投下震撼彈。而在法案通過後,道瓊工業指數大漲逾400點。至於先前出面抵制法案的馬斯克,其所屬的特斯拉股價在法案通過後,直接重挫5%。根據《美聯社》報導,這項法案在參議院經歷一番膠著,原本投票結果呈現50比50平手,最終由副總統范斯(J.D. Vance)投下決定性一票,讓法案順利過關。但這項方案還需返回眾議院重新表決,才能正式送交總統簽署。內容除了擴大減稅與投資軍事與邊境支出外,也包含削減社福、醫療補助等敏感項目。國會預算處(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估計,參院版本的「大而美法案」將在未來十年內為美國帶來高達3.3兆美元的預算赤字,較先前眾院版本增加了約8000億美元。與川普鬧翻的科技巨頭馬斯克(Elon Musk)日前就直言該法案是「史上最嚴重的債務累積行為」,甚至揚言將在明年期中選舉時動員支持者抵制支持該法案的國會議員,更指稱這些支持法案的國會議員應「羞愧得吊死自己」。隨著法案的通過,道瓊工業指數因國防支出利多消息而上揚400.17點、漲幅達0.91%,收在44494.94點,但那斯達克與標普500指數分別下跌166.84點與6.94點,顯示科技股並未全面跟進,美股走勢呈現明顯分歧。特斯拉股價終場重挫16.95美元,跌幅達5.34%,收在300.71美元。其他科技股亦多呈疲弱,輝達(Nvidia)下跌2.97%,報153.30美元;台積電ADR收跌0.80%,報224.68美元;費城半導體指數則下滑0.70%,報5507.50點。

洪森通話外洩成導火線 泰總理貝東丹陷違憲風暴被迫停職
泰國憲法法院1日裁定總理貝東丹停職,她因與柬埔寨前總理洪森的談話錄音外流,引發眾怒,正在接受調查。貝東丹表示願意接受法庭決定,並向憤怒的泰國民眾道歉。貝東丹未來若正式遭解職,將成為繼前任總理賽塔後,連續第2位被解職的泰國總理。根據路透、美聯社與CNN報導,泰國36名參議員向法院遞出訴狀,控告貝東丹與洪森談話,不誠實且違反道德標準的行為,已構成違憲。法官一致通過受理請願,並以7比2的結果,通過自7月1日起暫停貝東丹的總理職務,法庭限期她15天內提交有利證據為自己辯護。副總理蘇利亞將代理總理,貝東丹則提前在6月28日進行內閣改組,為自己留後路,她提交新閣員名單送交泰王、等待同意,貝東丹讓自己兼任文化部長,因此即使總理被停職,她仍可留在內閣。近幾十年來,泰、柬兩國維持既合作又競爭的複雜關係,邊界不時發生軍事衝突,成為政治緊張的根源。5月28日發生一起武裝衝突,導致一名柬埔寨士兵死亡,在6月15日柬國洩露的錄音中,貝東丹在電話裡稱洪森為「叔叔」,多次請求協助,並批評泰國軍隊在邊境的行動。另外,貝東丹告訴洪森,她面臨國內壓力,並敦促他不要聽信「對立面」的意見,指的是泰國東北部一位敢言的陸軍指揮官。貝東丹說願意接受憲法法院判決,並向國人道歉。她辯稱,「我的意圖是百分之百真誠,是為保衛主權、保衛士兵生命、維護和平。」泰國憲法法院常被視為保皇派的堡壘,保皇派利用這些法院以及選舉委員會等名義上獨立機關,擊垮或削弱政治對手。貝東丹上任僅10個月,就陷入其家族與軍方支持的權勢集團間的鬥爭,面臨困境的人,並非只有她,也曾擔任總理的父視戴克辛也面臨多起官司,他在2015年的一次採訪被指控違反「冒犯君主的大不敬法」,流亡多年回國後仍在接受調查,並可能因貪腐和濫權面臨8年徒刑。貝東丹的姑姑盈拉是泰國首位女總理,於2011年接任哥哥戴克辛上台執政,在2014年的軍事政變中遭憲法法院認定濫權遭到解職,2017年最高法院宣判前潛逃出國。貝東丹接替賽塔,成為泰國最年輕的總理,上任後努力重振低迷的經濟,但與洪森的通話洩露後,面臨極大政治壓力。她的支持率急劇下降,預計不久後泰國國會將尋求不信任投票,要求貝東丹辭職。

大而美法案51:50過關!共和黨3人跑票 范斯投下決勝票
根據《美聯社》報導,美國參議院於當地時間7月1日凌晨通過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推動的稅改與支出削減法案。在參議員投票陷入50比50平手之際,由副總統范斯(JD Vance)投下關鍵一票,成功促使這項重大預算協調案過關。這項被正式命名為「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是川普政府的重要施政重點,內容涵蓋大規模稅務減免與政府支出縮減。儘管面臨來自民主黨以及部分共和黨內部的激烈反對,川普與其所屬政黨仍設法在參議院力拚通過,整場辯論從週一延續至週二凌晨,期間持續處理大量由民主黨提出的修正案,企圖拖延或阻擋法案進程。最終,有三位共和黨參議員,北卡羅來納州的湯姆提利斯(Thom Tillis)、緬因州的蘇珊柯林斯(Susan Collins)與肯塔基州的蘭德保羅(Rand Paul),與民主黨議員一同反對此案,使得最終表決票數呈現50比50。副總統范斯隨後依職權投下決定性一票,使法案順利過關。參議院多數黨領袖、南達科他州參議員約翰圖恩(John Thune)在表決後表示:「最終我們完成了任務。」儘管參議院已表決通過,該法案仍需回到眾議院再度進行表決。眾議院議長、路易斯安那州共和黨人麥克強生(Mike Johnson)曾警告參議院不得擅改該法案,然而參議院針對醫療補助(Medicaid)部分仍進行了修正,未來恐將面臨更多政治與立法上的挑戰。眾議院計畫於2日進行最終投票,力求在7月4日美國國慶日前送交川普簽署。根據國會預算辦公室(CBO)最新分析,參議院通過的這項法案總計包含4.5兆美元的減稅措施。其中包括永久延續川普於2017年所制定、原定今年底到期的稅率,同時新增川普在競選期間主張的減稅項目,像是對小費收入免徵所得稅。此外,法案將取消數千億美元的綠能稅務優惠,這引發民主黨人強烈反彈,警告此舉將重創全美的風力與太陽能投資。法案亦大幅削減總額達1.2兆美元的社福支出,主要針對醫療補助(Medicaid)與糧食券等項目,透過對有工作能力者(包括部分父母與年長者)施加就業條件,並提高申請門檻,以及改變聯邦對州政府的補助機制。國土安全方面,法案也編列3500億美元資金,用於邊境與國安強化措施,包含驅逐出境作業。這筆經費部分將由向移民徵收的新費用支應。

「叔姪通話」引爆政爭風暴!泰總理被停職 支持率崩跌、民眾上街要她下台
泰國憲法法院於2025年7月1日下午裁定,暫停總理貝東塔(แพทองธาร ชินวัตร)的總理職務,原因涉及一段與柬埔寨前總理洪森(Hun Sen)的通話錄音爭議。法院以9比0一致接納檢舉案,並以7比2通過貝東塔應即刻停止行使總理職權的決議。貝東塔從容步入憲法法院,身邊大批媒體與警力隨行,場面緊張。(圖/達志/美聯社)根據泰國媒體引述縣法法院公告,9名大法官一致決議受理參議員提交的彈劾案,並以7票對2票的結果,裁定貝東塔在案件審理期間暫停行使職權。這起爭議始於6月18日,網路上流出一段貝東塔與洪森的私下通話,內容涉及泰柬邊境軍事衝突及對泰國軍方的負面評論,引發外界對國家安全與政治倫理的疑慮。貝東塔從容步入憲法法院,身邊大批媒體與警力隨行,場面緊張。(圖/達志/美聯社)據《路透社》報導,這段錄音是在泰柬邊境於5月底發生軍事衝突後所錄,當時一名柬埔寨士兵身亡,雙方關係緊張。貝東塔在錄音中對洪森展現低姿態,試圖透過私下溝通化解局勢,在這通私密通話錄音中,貝東塔對洪森稱呼親暱「叔叔」,還涉及貶低泰國軍方並請洪森不要聽信國內「對立面」言論。洪森與貝東塔父親戴克辛過去合影畫面,兩大家族關係密切引發討論。(圖/達志/美聯社)貝東塔所批評的「對立面」甚至包括一位泰國邊境部隊指揮官。未料該通話遭洪森錄音並公開,使她陷入嚴重信任危機,由於洪森與貝東塔的父親、前總理戴克辛(Thaksin Shinawatra)交情深厚,兩家人多年來關係密切。此次通話內容曝光後,泰國社會譁然。貝東塔雖公開道歉並解釋該對話屬「談判策略」,仍無法平息眾怒。抗議民眾高舉泰國國旗與反對標語,呼籲政府守護主權。(圖/達志/美聯社)6月28日,曼谷勝利紀念碑聚集上萬民眾示威,高呼「總理下台」。曾領導紅衫軍的賈圖朋(Jatuporn Promphan)與過去支持保皇派的黃衫軍成員共同發起抗議,象徵反對貝東塔勢力的空前整合。警方保守估計現場超過1萬人,主辦方則宣稱達3萬人。活動在下午6時全場齊唱國歌時達到高潮。抗議民眾高舉泰國國旗與反對標語,呼籲政府守護主權。(圖/達志/美聯社)此外,包括執政聯盟第二大黨泰自豪黨(Bhumjaithai)宣布退出聯合政府,並預告將對貝東塔提出不信任案。最大在野黨人民黨則呼籲立即解散國會、重啟選舉。在政治壓力下,36名參議員於6月向憲法法院提出請願,指控貝東塔在與外國政要的對話中行為不當,違反憲法第160條及第170條規定,要求法院裁定其資格是否應終止。憲法法院7月1日召開會議後,以9票全數同意受理此案,並以7票對2票裁定其即刻停職調查。抗議民眾高舉泰國國旗與反對標語,呼籲政府守護主權。(圖/達志/美聯社)這場醜聞也迅速反映在民意上。根據最新民調,貝東塔支持率從3月的30.9%暴跌至6月底僅剩9.2%。年僅38歲、上任尚不足一年的她,是泰國歷來最年輕的總理之一,原本接替因任命涉案官員遭解職的前總理賽塔,如今卻陷入內外交迫,讓「為泰黨」的執政地位遭遇空前挑戰。貝東塔和洪森公開通話錄音,引發泰國政壇震盪。(圖/翻攝自X)

火化場變停屍間?墨西哥381遺體遭棄置多年 家屬疑被騙領假骨灰
墨西哥奇在美墨邊境城市華雷斯市(Ciudad Juárez)的一間私人火葬場內,發現高達381具未焚化遺體,疑似業者長期未履行火化程序,恐涉及重大違法行為。根據《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與《華雷斯先鋒報》(El Heraldo de Juárez)、《墨西哥日報》(El Diario Mx)6月29日報導,墨西哥奇瓦瓦州檢方表示,經初步盤點,共有381具遺體未進行火化,多數已完成防腐處理並持有死亡證明,顯示原應在葬禮後進行火化並將骨灰交還家屬。州檢方發言人加西亞(Eloy García)指出,這些遺體「被無秩序地堆放在多個空間內,像是隨意丟棄般,一具疊一具地放在地上」。然而,這些遺體最終未被火化,檢方推測,家屬收到的骨灰可能是其他材料替代,已涉嫌欺騙與冒用。由於火葬場每日處理量有限,當局估計部分遺體可能已擱置超過兩年,直至近日遭揭發。加西亞痛批:「這顯示經營者的冷漠與極端不負責任。任何一家焚化機構都應清楚自己的處理量能,不能超收超接。」目前火葬場一名管理人已主動到案說明,當局也正尋求刑事責任途徑,調查是否違反相關法規並啟動起訴程序。根據報導,已有兩人遭逮捕,分別為火葬場業主與其中一名員工,預計將交由法官裁定是否收押。本案震驚墨西哥社會,也引發外界對喪葬業管理與監督制度的高度關注。墨西哥華雷斯市一間私人火葬場遭查出381具遺體未火化,遺體被隨意堆放,引發社會譁然。(圖/翻攝自X)

黑幫搶奪人道救援物資 加薩醫護人員成攻擊目標「物資成黑市貨幣」
加薩地區戰火持續超過21個月,醫療人員與居民如今面對的不僅是來自以色列的轟炸,還包括無政府狀態下的武裝衝突與社會崩潰。日前在汗尤尼斯(Khan Younis)納瑟醫院(Nasser hospital)發生的槍戰事件,突顯加薩當地已陷入嚴重混亂。根據《衛報》(The Guardian)報導指出,院醫護人員表示,一名在幫派衝突中負傷的患者剛被送入急診室,便有持槍男子闖入醫院,不僅攻擊醫護人員,還破壞設施並縱火焚燒車輛。隨後又有其他幫派武裝加入,槍聲在早已受損的醫院建築間此起彼落。槍戰甚至驚動加薩內政部的部隊介入,但最終場面仍由武裝幫派自行退場收尾。當時頭頂還有以色列無人機盤旋,人道救援組織形容當前局勢「就像末日科幻電影」,幫派橫行、街頭充斥破敗與飢餓,加薩已無任何穩定可言。由於戰爭的關係,加薩內部的權力真空讓幫派、宗族勢力及各類武裝團體趁勢而起。以色列國防軍(Israel Defense Forces,IDF)目前控制多數地區,包括設有緩衝區的區塊以及靠近埃及邊境的南方地帶。在這些區域,IDF與一支新興的武裝團體「人民力量」(Popular Forces)合作,該組織由有犯罪前科的沙巴布(Yasser Abu Shabab)領導。雖然沙巴布否認與以色列合作,他在邊界地區的掌控仍遭宗族武裝挑戰。除了哈瑪斯勢力仍活躍於北部加薩市(Gaza City)與其他重災區外,各地幫派與新興民兵組織也相互爭奪地盤。不少舊有宗族開始強化對中南部的控制,並自組部隊護送援助車隊。像是汗尤尼斯的槍戰事件,就被認為與幫派為奪取糧食援助而爆發的衝突有關。除此之外,援助物資也成為黑市新貨幣。一位人道工作者透露,一袋25公斤的麵粉可賣到500美元,擁槍者藉由掠奪物資換取金錢與影響力。根據紅十字國際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Red Cross,ICRC)的資料顯示,僅近幾週就有超過500名尋求援助者遭以色列士兵實彈射殺,另有部分民眾在與搶劫者衝突中喪命。如今聯合國與其他人道組織每天僅能輸送約70輛卡車進入加薩,大多為麵粉。但這些車輛經常在進入市區途中遭到武裝份子或飢餓民眾攔截,貨物被搶一空。雖然由美國與以色列支持的「加薩人道基金會」(Gaza Humanitarian Foundation,GHF)聲稱已送出超過5,100萬份餐食,但平民在嘗試接近分發點時遭到射殺的事件也時有所聞。在資源極度稀缺的情況下,各社區首領也紛紛出面表態,強調其組織只為保護民眾權益。加薩最高部族委員會(Supreme Tribal Committee)的一名成員莫加尼(Abu Salman Al Moghani)表示,他們組織旨在保衛援助物資不被偷竊。

開戰以來最大規模空襲!烏克蘭全境遭攻擊「飛行員殉職」 北約緊急出動應對
俄羅斯於近日對烏克蘭發動自2022年入侵以來最大規模的空襲行動,超過537項空中武器同時出動,包括477架「沙赫德」無人機與各型飛彈,造成烏克蘭多個城市基礎設施毀損,並引發北約聯軍的高度戒備與應對行動。根據外媒的報導,烏克蘭官方指出,俄軍攻擊涵蓋多種武器系統,包括圖-95戰略轟炸機、米格戰鬥機、高超音速「匕首」(Kinzhal)飛彈、伊斯坎德爾(Iskander)彈道飛彈,以及伊朗設計的「沙赫德」自殺式無人機。此次攻擊目標遍布克列緬丘格、札波羅熱、尼古拉耶夫、頓內茨克與利沃夫等地,導致部分重要工業與能源設施起火損壞。烏克蘭空軍表示,537個空中威脅中有475項被成功攔截。其中F-16戰機飛行員、32歲的中校馬克西姆烏斯季緬科(Maksym Ustymenko)在迎擊任務中英勇殉職。他於墜機前擊落7個空中目標,被國防部譽為「民族英雄」。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對此表示哀悼,並呼籲國際社會對俄羅斯施加更大壓力,阻止其持續攻擊,「僅本週,俄羅斯便發射超過114枚飛彈、1270架無人機,以及近1100枚滑翔炸彈,幾乎無差別攻擊我國所有維繫民生的設施。」由於攻擊波及邊境地區,北約聯軍立即升高戒備,波蘭國防部證實,戰鬥機緊急起飛,地面防空與雷達系統已進入最高警戒。波蘭作戰指揮部發表聲明稱:「鑑於俄羅斯聯邦對烏克蘭境內的密集攻擊,波蘭與北約盟軍航空兵已展開空域巡防,以確保本國與聯盟邊界的安全。」烏克蘭空軍通訊主管尤里伊納特(Yuriy Ihnat)指出,這次空襲為自全面戰爭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夜間攻擊,顯示俄軍在外交破局之際,意圖透過軍事壓力奪取戰略主導權。儘管俄方總統普丁先前宣稱,莫斯科願意重啟伊斯坦堡和平談判,但相關外交進展有限,近期雙邊代表會談皆未取得實質成果。專家普遍憂心,戰火仍將持續延燒,烏克蘭與北約國家恐面臨更嚴峻的軍事挑戰。

《大而美法案》參院51比49驚險過關 川普稱「偉大勝利」
大而美法案小檔案美國總統川普推出的《大而美法案》,28日晚間在共和黨控制的參議院,驚險地以51票贊成、49票反對的微弱優勢,通過首個程序表決。這項攸關川普「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理念的法案,接下來將在參院進入辯論階段,若最終獲得通過,恐使美國36.2兆美元的政府債務,再推高至少2.4兆美元。這項《大而美法案》將延長川普2017年推出的減稅政策,為川普在移民、邊境、減稅和軍事方面的首要優先事項提供資金。法案5月22日眾院闖關成功後,參院共和黨人28日凌晨公布新版法案,調整關於社會保障稅抵扣、醫療補助和清潔能源的關鍵條款,但共和黨內部仍在削減議題上出現分歧。在美國副總統范斯到場坐鎮下,參院共和黨人28日深夜於一系列閉門談判中抱團協商。歷經數小時僵持後,2名共和黨人倒戈,與全體民主黨人反對法案,但參院最終仍以51票贊成、49票反對的結果,通過法案的程序表決。這項程序性投票,將啟動參議員們對這項長達940頁的法案辯論。接下來的時程相當緊湊,按照程序,在經過法案宣讀、辯論、修正案投票,預計最快6月30日,參院能進入最後一輪投票。若參院最終表決通過,法案將送回眾院再表決,通過後呈交川普簽署生效。川普亟欲趕在7月4日美國國慶前,讓法案通過。一位白宮高級官員表示,川普28日深夜仍在橢圓形辦公室監督投票結果。川普後來發文,聲稱法案在參院取得「偉大勝利」,大讚4位關鍵參議員通過投票,推動法案順利闖關。眾院先前通過的法案版本,預計10年內將讓聯邦赤字增加2.4兆美元,參院調整後的版本,估算赤字恐變更高。民主黨人強烈反對這項法案,認為川普主推的減稅內容,將過度地惠及富人,從而犧牲低收入美國人賴以生存的社會計畫,誓言要阻撓審議。民主黨人首先要求在辯論開始前,將整部法案在參院公開逐字宣讀。由於法案長達940頁,朗讀很可能耗費15小時。參院民主黨領袖舒默矢言,「共和黨人不願告訴美國人民法案內容,所以民主黨人要迫使他們從頭到尾把它唸完。若要通宵,我們就通宵。」不僅如此,由於共和黨在參院100席中,僅有53席的微弱優勢。若要通過表決,屆時只能有3人跑票,最後可能仍需范斯的關鍵一票,才能讓法案成功通過。與川普不久前「分手」的全球首富馬斯克,也發文痛批法案「簡直瘋了」,認為此舉將摧毀美國數百萬個就業崗位,對國家造成重大戰略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