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價上漲
」 電價 台電 調漲 通膨 票價
4月電價恐平均調漲6%? 郭智輝:變數仍大
4月電價是否調漲引發各界關注,經濟部長郭智輝28日表示,該決議將由電價審議委員會決定,目前變數仍大。台電近年因國際燃料價格飆漲,承擔大部分成本,導致累計虧損達4,229億元。雖然近期燃料價格回穩,但仍高於疫情前水平,加上台電補助縮減,使其財務壓力持續增加。至於4月電價調整,仍待電價審議委員會召開,調整方案仍待綜合考量燃料成本、電價對民生物價的影響等因素,審慎決定。由於此前更傳出電價將平均調漲6%,引發民間討論。在野立委也紛紛指出,台灣廢核卻面臨缺電危機,政府不積極尋找可靠的替代發電方案,反而提出從他國購電的構想,捨近求遠,運輸成本高昂,最終只會進一步推高電價,加重民生負擔。對此,郭智輝指出,政府對台電的撥補對其財務改善至關重要。至於是否能避免電價上漲,需電價審議委員會決定,目前仍存在很大的變數。不過,若財務狀況改善,台電將有更多管理工具可運用,有助於維持營運穩定。

台灣被川普列入「骯髒15國」? 郭智輝喊話:經濟部已做好各種準備
台灣遭美國列入「骯髒15國」,經濟部長郭智輝今(21)日受訪做出回應,經濟部已就各種情境做出假設,並提出可以因應的方法。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近日抨擊對美國產品徵收高關稅的「骯髒15國(the dirty 15)」,更表示這些國家將是4月2日對等關稅的主要實施對象,據傳台灣也名列「骯髒15國」名單。郭智輝今日隨行政院長卓榮泰赴立法院進行施政報告並備質詢,他會前就相關議題做出上述回應,記者追問狀況是否樂觀?郭智輝說,這是經貿談判辦公室的工作,經濟部不是談判的單位,經濟部就自己的部分有收集資料。昨天央行舉行首季理監事會議,央行總裁楊金龍也對此回應,此事可從關稅稅率及貿易順差兩個角度分析,若從平均稅率來看,美國平均稅率為3.3%、台灣6.5%,但以加權平均稅率計算,美國2.2%、台灣1.7%,他認為,從上述稅率來看,台灣比美國低,入列機率不大,但從對美順差角度來看,確實台灣順差很大,且持續增加。另有媒體提問,中油昨日簽署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氣(Alaska LNG)買賣暨投資意向書,郭智輝指出,昨天台灣剛跟阿拉斯加公司簽了一個投資意向書,未來將可跟阿拉斯加購買天然氣,至於比重如何調整,會看市場需求來看。針對一旦電價上漲可能造成的影響,郭智輝表示,電價部分由審議委員來做最後決定,媒體追問,是否盡量不會高到什麼程度?他回應,「我們大家再努力。」

賴清德喊話加速發展AI 國民黨:沒電做什麼AI
民進黨主席兼總統賴清德5日針對DeepSeek提出看法,他表示,面對極權主義擴張與威脅,主要國家紛紛建構自己主權AI,台灣需要加快腳步發展AI技術,並擴大各領域AI應用服務。對此,國民黨表示,沒有電提供資料中心,賴清德還敢空喊主權AI?民進黨在台灣搞「全民大煉鋼」。國民黨質疑,因應Deepseek引發全球產業與科技業的討論,賴清德總統卻只能喊出「建構主權AI」的口號,持續大談「行政部門需加快腳步發展AI技術,且擴大各領域AI應用服務」等空話,實際上卻是無計畫,也無解方。「沒有電提供資料中心,賴清德打算做什麼AI?」國民黨表示,綜觀國際上主要開發AI的成熟國家,都必須以堅實的資料中心作為基礎,無論大量運算需求、冷卻系統、不間斷運作、數據儲存與傳輸都高度依賴穩定且持續的電力供應。但民進黨執政八年以來能源政策的失敗,必然導致缺電危機。國民黨說,回顧民進黨過去非核家園的主張,曾經承諾2025年要達到20%綠電,並聲稱足以取代核能,然而即使到2024年綠電發電比例仍僅達10%,根本無力彌補核電的空缺,也直接導致電價上漲。國民黨接著表示,民進黨任內多達四次大規模停電,民進黨雖然口口聲聲說台灣不缺電,也無意改變能源政策,繼續為擺爛找藉口,而非為成功找方法,這直接導致民進黨執政期間,台灣曾經發生4次涉及百萬戶以上的大規模停電,與馬政府時期形成鮮明對比。國民黨強調,台灣目前缺電狀況不僅你知我知,連美國商會都知道,過去美國商會多次對於台灣電力供應表達「深深的憂慮」,質疑民進黨現形能源政策下,如何達到非核、減碳、低廉電價這三個目標,顯然國際社會已經對台灣能源環境投下不信任票。國民黨說,面對政策跳票、缺電事實、國際質疑等問題,賴清德卻宛如中共附體,繼續仿效中共過去大搞「全民大煉鋼」的方式,設定不切實際的目標,民進黨與中共的土法煉鋼一樣,只是不面對現實、不做完整規劃、不放棄大喊口號的空話三步驟,將注定使台灣的AI發展陷入嘴上超英趕美,實際全民同悲。國民黨強調,台灣如今發展AI的路途上,沒有穩定能源、沒有成熟團隊、沒有訓練資料集,這些都是急迫的困境,這絕非賴清德空喊主權AI可以解決的問題。國民黨已經將《氣候變遷法》、《環境基本法》修正作為優先法案,把過去的「非核家園」改為「非碳家園」,更符合AI發展的需求。國民黨呼籲賴清德總統懸崖勒馬,停止廢話連篇的口號,盡快停止民進黨錯誤的能源政策,才是真正務實解決台灣AI發展的絆腳石。

電力是國力!童子賢:春節後率國內外商會聯合上書挺核
立法院21日三讀通過今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補貼台電1千億元預算確定遭刪,外界憂心電價因此上漲,和碩董事長童子賢22日在三三會演講前為台電抱屈,認為現在的虧損是為了補貼全民,但他再度呼籲電力成本和效率就是國力,預計在春節後,集結工商團體、外國商會等一起向政府「大聲用力建言」要將核能成為基載電力。童子賢22日以「台灣產業與國際局勢」為題演講,除了分析川普新政、國際與產業版圖,也花大量時間提到核電的重要性,在場的企業界代表也都對此表達憂心,認為政府難以輕易點頭。童子賢在會前受訪時提到,若沒有補貼,台電未來要繼續營運,只剩下漲電價或舉債等兩條路。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也說,就算2千億補貼到位,電價仍是會漲,因為根本原因就是能源政策錯誤,應予以檢討。林伯豐表示,2024年7月27日核三廠1號機停止運轉後,台灣電力供應的備轉容量率低於10%的次數超過10次,是2023年全年的2倍,若今年5月核三廠2號機除役、核電歸零,台灣將面臨缺電及電價上漲的風險,政府應參考國際趨勢與台灣能源的脆弱性,重新檢討能源配比,才能達到「穩定供電、合理電價、淨零碳排」目標。童子賢表示,他主張核能要占能源的30%,是因為台灣用電在夜間仍有中午時的六、七成,只用太陽能、風力發電不夠,儲能是緊急備用、成本很高,不該成為基載電力,核廢料也是假議題,不是無解的科技問題、而是商業問題,將核廢料收集起來,就像是把老虎關在動物園,只要手不伸進去就沒有危險,未來也還在發展新的處理方法,比燃煤、天然氣把廢氣直接排放到空氣中還負責任。童子賢說,以國際趨勢與先前公投的結果來說,以核養綠才是多數民意,經濟發展要靠科技、產業、法規、人才跟能源,所以必須先修法,拿掉「非核家園」字眼,改掉「延役必須要5年前提出申請」,以及管制條例的「40年後必須作廢」等規定,目前瑞士跟瑞典都已修法,就像老的車子,只要每年安檢,過關就可以繼續使用。

台積電獲利創高! 魏哲家:最新製程根留台灣2025再成長25%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在16日舉辦法說會,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表示,2025年還是強勁成長的一年,預估今年美元營收將成長約25%,未來五年年複合成長率20%,他也看好因AI強勁,PC和手機結合AI技術,技術升級與換機速度會更快,今年半導體產業將回到較健康狀態。身為全球龍頭,外資都把台積電視為AI風向球,好奇未來AI發展和海外布局,而日本最新的競爭對手Rapidus,反而沒人提到。台積電財務長黃仁昭表示,台積電2024年第四季合併營收約8684.6億元,年增38.8%,稅後純益約3746.8億元,年57.0%,每股盈餘為 14.45元。合計2024全年營收為2.89兆元,稅後純益1.17兆元,每股盈餘為45.25元,年增達39.5%。黃仁昭表示,成長原因是三奈米、五奈米成長非常強勁,因為台積電在行業內維持領先地位,產能利用率也更高,先進技術占比從前一年58%提升到69%,表現可圈可點。2025年總體產能利用率會適度提升,但稀釋毛利率的兩大因素,包括海外晶圓廠的成本高,影響2到3%,台灣電價上漲影響1%;二奈米和五奈米轉換的成本增加,匯率也會是一大因素,但預計53%的長期毛利率是可預期的。有外資問CoWoS砍單而放慢擴產議題,魏哲家幽默回應:「謠言多」。對於海外布局,魏哲家表示,已與美國各層級政府建立好的關係,也贊同包括車用、挖礦和消費性電子的晶片不須過度禁止。美國廠預計不久後就能量產,希望海外廠的良率跟台灣廠相當。日本方面,熊本第一家廠2024年底開始量產,第二家預計2025年量產。歐洲也獲政府承諾,推進建設在德國的生產設施,專注汽車與工業應用,生產更多專業技術產品。台灣也會有更多投資,包括高雄和新竹建2奈米的廠。外資詢問美國廠是否會用最新製程,魏哲家表示,其實新技術引進到新的晶圓廠過程很複雜,必須讓製造和研發更近一點,綜合分析後才能決定,而美國廠的成本很高,主要是供應練還不完整,很多需要從台灣運過去。這話也暗示台灣才是最好的選擇。有記者問到市占率問題,魏哲家笑說,在「晶圓製造2.0」領域才38%,「其實不高啦,像是英特爾這種CPU占75%才叫高,我也想有一天可以這樣子」。提到台積電即將邁向千億美元里程碑,他說「很高興,但這話講得容易,其實是整個團隊兢兢業業努力工作才能達到,世界上成功的半導體公司大都是台積電的客戶,一起努力貢獻給半導體工業,是這樣的自然成長」,魏哲家笑說,「有一天你還會坐在這裡,問我突破2千億美元的感想。」

新光三越「遇3困境」去年營收仍年增1.2% 總座:今年挑戰1千億
百貨業龍頭新光三越今(15)日公布2024年營收達956億元,年增1.2%。新光三越總經理吳昕陽表示,「2025年挑戰營收1,000億元。」吳昕陽指出,2024年面臨許多挑戰,不僅遇上國人出國潮、缺工,還有電價上漲等3大挑戰,不過新光三越去年營收仍持續成長,達到956億元,年增1.2%。新光三越近年積極經營可信賴、安全的零售生態圈,包含客人、員工、廠商在內,並同時加強數位優化,目前會員數已達406萬人,目標往700萬至800萬人前進。對於今年展店計畫,吳昕陽指出,今年第二季位在台南的南山廣場「台南小北門店」將正式開幕,目前招商已完成;後續展店計畫也點名「新北、桃園、台中」等,都是新光三越展店的選擇。吳昕陽也說,去年對台灣最大的激勵就是奧運金牌、世界棒球冠軍,奧運的口號是「higher、faster、stronger、together」,而這正是新光三越想做的,如何讓廠商、員工、合作夥伴都共同獲益,是新光三越接下來的目標。

大同去年12月營收42.8億 王光祥:今年股利至少2元
大同(2371)今(10)日公告去年12月合併營收42.8億元,月增5.76%。大同表示,受惠於集團電子代工事業群客戶年底出貨潮,營收連三個月正成長並創近半年新高,但去年同期認列大同莊園二期及台電冬山案收入墊高基期,年減31.59%。大同公司董事長王光祥日前證實,由於去年處分芙蓉大樓後,已經去年第三季彌平特別盈餘公積虧損,今年確定可以發放股利,且每股可望配發2元多一些,將是大同暌違24年配息。大同累計去年營收474.78億元,年減5.71%。大同電力事業群中,馬達、電纜、節能空調事業12月表現持續亮眼,與去年同期相較皆有雙位數成長。馬達部分,適逢年底電子大廠擴廠需求,外銷則有北美大型及中、小型馬達出貨量增的加持,營收攀升三成,樂觀看2025年北美、澳洲、東協等市場。大同進一步說明,電纜事業受惠台電產線滿載,訂單能見度看到2027年,同時持續衝刺公共工程、集合住宅、廠辦的線纜商機。另外,節能空調12月營收年增逾四成,主因電價上漲助攻節能商品需求,廠辦、賣場等大型空間更換空調設備商機熱絡。電力事業去年全年營收年增12%。展望今年,大同表示,電力事業群有望維持雙位數增長態勢,尤其重電今年電力變壓器產能滿載,觀音新廠力拚今年第一季投產,爭取台電強韌電網釋出的訂單,並助力公司北美變壓器市場商機。

工商用戶把握電價套利商機 盛齊表後儲能轉節費為競爭力
隨著工商用電需求持續攀升,企業正面臨電力供應不足與電價上漲的雙重壓力。根據經濟部能源局數據,國內 2023 至 2029 年間,尖峰負載年增率達 2.04%,其中尤以半導體與電子製造業表現突出。此外,高壓用戶尖離峰電價差高達每度近 7 元,部分高耗能產業面臨電費增幅高達 14%,進一步挑戰營運成本。面對此局勢,盛達集團(3027)旗下的盛齊綠能,提供多元化的光儲充解決方案,透過電價套利模式與尖離峰用電調節策略,協助企業有效節能增效,推動可持續發展,實現雙贏目標。台灣電力需求與供應的矛盾與解方在地狹人稠的台灣,分散式能源架構與需量控管是應對能源調配挑戰的關鍵。隨著科技園區、AI 運算資料中心及產業升級推動,全台用電需求持續攀升,對穩定電力的高度依賴與供應緊張的挑戰不斷加劇。同時,燃氣發電與再生能源供應計畫進度延宕,使電力供應壓力進一步升高。在「開源難」的情況下,台灣亟需探索「節流」途徑,以提高現有電力資源的利用效率,預防供需失衡困境。企業投資表後儲能系統與虛擬電廠的核心效用在於透過調節用電需求平衡供需,彈性應對尖峰負載,無需新增大型發電設施。在電價高峰期,儲能系統可儲存多餘電力並釋放,降低電費成本。盛齊綠能近期完成多個用電大戶的表後儲能案場建置,計劃於 2025 年第一季末投入 2.6MW 資源參與即時備轉及電價套利。公司提供創新合作模式,包括分潤節電方案,讓企業以低成本建置儲能,每年獲得 10% 至 20% 的電費分潤,實現節能與電價套利雙贏。盛達盛齊團隊於今年國際能源展中展示光儲充解決方案,領先技術獲得高度讚賞。(圖/盛齊綠能)多元綠能應用及商業模式,幫助企業應對電價上漲挑戰盛齊綠能是少數能夠深度結合光儲與監控技術應用的能源公司,憑藉集團資源,不僅採用在地製造的綠能產品,還提供客製化電池系統服務,以確保嚴謹的品質控管。盛達集團旗下自有品牌 Billion 提供多樣化的綠能產品,包括光電變流器、儲能系統及電動車充電樁等。其中,Fusio One 100kW/215kWh 工商儲能一體機具備模組化設計,方便進行彈性多台併聯容量擴充、安裝與操作,並結合先進的能源管理技術,是企業應對高電價和市場波動的理想選擇。盛齊綠能以創新技術與卓越服務滿足市場需求,展現儲能技術在能源轉型中的關鍵角色。截至目前,盛齊綠能已為超過 1,500 座太陽能電廠提供服務,總監控系統容量達 550MW,並完成超過 350MW 的太陽能變流器設備安裝與併網。在穩固台灣儲能市場地位後,盛齊綠能放眼全球,積極拓展儲能事業版圖。與合作夥伴協同建置的帛琉、吐瓦魯及馬紹爾群島光儲微電網案場,總容量達350kW/1978kWh,解決太平洋島國電力不足問題提供了成功示範方案。同時,公司持續積極布局高潛力市場,自今年第三季起將市場重點轉向日本 (JEPX) 和澳洲 (NEM) 的電力交易市場,並計劃於明年完成 20MW 的併網型儲能及光儲案場建置目標。盛齊完成彰化及雲林等地的併網型儲能案場建置,總容量達 78MW,並預計於年底至明年年初陸續正式商轉投入電力交易市場。(圖/盛齊綠能)

票價蠢動1/電價三年暴漲75%捷運票價凍袜條 怨中央懲罰大眾交通運輸
10月21日,台中市長盧秀燕偕手台北市長蔣萬安簽署台中捷運藍線合作備忘錄,象徵兩市捷運建設深度合作,蔣萬安也在會中聲援盧倡議的8成碳費留縣市主張。據了解,今年接連兩波電價大漲,用電成本大增,而政府又刻意抑制票價浮動,已經壓得大眾運輸業喘不過氣來,蔣萬安將持續爭取捷運適用優惠電價,避免點燃萬齊漲的「引信」。蔣萬安日前曾列席行政院會,爭取將北捷、桃捷、中捷、高捷等大眾捷運,列入電價優惠對象,但政院沒有明確回應。日前,他改弦更張,建請北市藍委推動修改經濟部主管的「優惠電價辦法」,讓國內所有捷運系統都適用優惠電價,並將「捷運車站」用電一併納入優惠電價範圍。台北捷運運量逐年增加,111年度約5.9億人次,112年度成長到7.1億人次。北捷強調,近年努力節電,包括非油壓電梯照明改LED燈具,儘管遭部份乘客抱怨太熱,仍堅持使用高能源效率空調設備,盛夏控制站內冷氣溫度,配合賴總統推動2050年淨零碳排綠生活目標,提升大眾捷運使用率,減少汽機車使用人口。但近年不斷調高的電價,對北捷營運形成龐大壓力。北市府指出,民國111年台灣全年總用電7.22億度中,軌道動力用電(捷運、臺鐵、高鐵、纜車等)達40%,雖經縣市政府及軌道業者不斷爭取,但經濟部給予的用電優惠極少,且時有時無,相較於北捷每年為配合政府「凈零排碳」上交的電費,不成比例。捷運是公認的低碳運輸,近年卻因為電價不斷上漲,營運成本大增,票價面臨調整壓力,在野立委擔心部份民眾回頭使用汽機車,增加碳排。(圖/黃耀徵攝)本刊調查,經濟部111年核准的軌道電力優惠為5%,佔業者電費成本僅1.5%,112年經濟部以「買電成本」高於平均電價為由,不提供捷運業者電價優惠,113年又以國際能源價格趨勢、台電買電成本仍高,也未提供電價優惠,政府雖另頒給北捷節能優惠,但去年全年僅100萬元,相較電費成本上漲每年以億元計,杯水車薪。北捷公司目前股東結構是北市府73.75%,交通部17.14%,新北市政府8.75%,其餘股東為唐榮公司、台北富邦銀行、兆豐國際商業銀行、合作金庫銀行等。北捷表示,近年旅客人數雖穩定小幅成長,但電價成本、租金都持續大漲,北捷112年度不含環狀線,虧損21.55億,唯因北捷還有經營小巨蛋與新兒童樂園固有盈餘,盈虧相抵後,今年合併盈餘0.98億,113年度1到9月,本業虧損金額是12.39億,盈虧互抵後,整體盈餘4.11億元。據了解,北捷近來主張切割主副業,另成立公司管理副業,收入回歸市庫,以真實反應捷運營運成本,也擔心因部份議員一直喊凍漲票價,影響北捷重置基金收入(用於買新車廂、提升服務品質)但如此一來,捷運每年本業虧損就得由北市府負擔,朝野議員仍有不同意見,暫時還沒有明確答案。市府強調,北捷肩負雙北大眾運輸重責,因此將建議立委修改電價優惠辦法,比照公私立大學、高中用電,給予軌道業者優惠電價(電價錶打97折)或「適度凍漲」,並將「捷運車站用電」一併納入優惠,降低業者財務壓力,抗通膨達成零碳生活目標。全國五條捷運業者組成「五捷聯盟」,並在今年兩度去函行政院與經濟部,爭取電價凍漲或者適用優惠電價,但到目前為止都未得到中央回應。(圖/趙世勳攝)其實,早在台電今年4月首波電價上漲(電價平均調幅11%)前,台中市長盧秀燕就預估中捷不包括車站內店面的間接電價,每年電價將因而大增1500萬元以上。在大眾運輸系統長期壓低票價與電價不斷上漲夾擊下,捷運系統的虧損正持續擴大,捷運業者終將不敵營運成本壓力,基於物價穩定考量,她串連各地捷運業者向中央請命爭取電價優惠;但10月產業用價再調漲14%,中捷自估電費將再暴增2200萬元。回顧從111年7月起迄今,捷運電費已4次調漲,前3次漲幅分別是15%、17%及14%,加上此次又調漲14%,累計加乘漲幅已逼近75%。知情人士說,面對中央凍漲的「道德性」呼籲,地方政府卻已無計可施,寄望蔣萬安向中央力爭能有好結果。全台運量最大的北捷已經連27年未曾調整票價,如今電價不斷上漲對捷運營運形成壓力。據悉,北捷11月將開董事會,針對電價成本不斷提高擬定因應策略,一旦爭取優惠費價「觸礁」,北捷票價恐怕「鳴槍」起漲。

票價蠢動2/漲電價邏輯亂 立委喊砍補貼台電2000億不冤枉
北市長蔣萬安請託立委修法,將全國捷運系統與站體電價一併凍漲或優惠,讓立委察覺10月漲電價邏輯混亂,更凸顯明年中央政府總預算補貼台電2000億作法的不合理。立委指出,經濟部處理電價調漲,讓人直覺「會吵才有糖吃」,例如同樣都是與健康相關產業,醫院原不適用優惠電價,強力爭取後可以適用,但國內藥廠爭取無效,電價仍漲好漲滿。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日前批判,錯誤能源政策,讓台電近年已漲近4成電費,政府還要編列明年預算,補貼台電2000億元,每位國民相當於付出近9000元,每戶要多付2.1萬元,更別提產業用電從2022年迄今已漲66%,只要錯誤能源政策不改,台電就會持續生債,納稅人左手多繳電費、右手繳稅還得再補貼一次,他因此對藍委下達軍令狀,補貼台電的2000億絕不能放行。因台電喊冤,總預算撥補2000億預算「實為補貼全民」,綠委更揚言在野黨若砍這2000億預算,就必須扛下民眾電費可能再漲之責,曾一度讓部份立委對砍2000億,有些投鼠忌器。但捷運業者再度疾呼中央正視業者電價成本急速成長,台電塞責的說法因而不攻自破,讓立委刪預算更有底氣。立委徐巧芯在總質詢時問卓揆,為何全國捷運從10月起電價漲14%,反而是用電衰退的軌道業者,例如纜車業能可以適用7%漲幅,然而政院推出通勤月票一卡通TPASS,鼓勵節能減碳,捷運為何卻被排除在電價優惠外?若捷運考量電價成本大漲而漲票價,民眾會不會回頭騎機車、開車,反而增加碳排量。立委質疑經濟部10月電價調漲邏輯紊亂,例如各縣市捷運比照產業漲14%,漲好漲滿,反倒是被視為觀光休閒纜車業,卻能享受7%的電價調幅優惠。圖為九族文化村頗負盛名的觀光纜車(圖/翻攝自九族文化村纜車)立委黃健豪呼應指出,交通部因應電價上漲作法,就是強力壓制台鐵、高鐵明年春節前不准漲,綠議員也施壓反對台中捷運漲價,就是怕大眾運輸票價上漲恐帶動「萬物齊漲」引民怨。但捷運虧損若肇因於電價上漲,豈不就形同步上台電因能源政策錯誤虧損的後塵?政府能補貼台電、為何不能補貼捷運?難道真是變相懲罰捷運業者?北市立委羅智強說,過去三年北捷電費大漲54%,總計電費成本已多增10億以上,中央總不能冷眼旁觀,全要北捷用盈餘吸收,否則哪來的錢買新車廂、提升服務品質?他強調,既然馬政府時期台電能轉虧為盈,民進黨執政後大推非核家園,僅2022、2023年就大虧5000億,難道立院只要放行2000億補貼預算就當沒事,台電持續虧損的原因與解方都不用問?「答案很簡單,就是民進黨放著便宜的電不用,堅持要台電買昂貴的電,放著一度1.13元的核電不用,堅持買每度成本5至6元的綠電,台電賣綠電價格卻僅約3元,這怎可能不虧損?」民眾黨立委張啟楷堅持,行政院編列明年補貼台電的第一個1000億預算時,曾承諾不會漲電價,結果電價10月卻已再度上漲,政院若要撥補台電第二個1000億,當然要將10月已漲的電價先退還全民,才能繼續討論下去。立委張啟楷批評經濟部,曾經承諾以不漲電價來爭取立院放行總預算補助台電1000億,但台電在10月第二度漲了電價,卻還要立院同意補貼台電「第二個1000億」,承諾根本不算數。(圖/翻攝自張啟楷臉書)行政院前財經政委、中央大學講座教授梁啟源警告,台電今年虧損1083億元,可說是民進黨堅持廢核代價,明年還有核電機組要退場,預估明年台電虧損恐增1200億,後年台電虧損更上看1300億元,對比台灣核電廠「能源轉換效率」達90%,綠電(再生能源)卻僅10%到20%,當美國已有50座核電廠延役,台灣卻堅持廢核,悖離國際趨勢。反之,政府若願重啟核電,每個核電機組僅需100到200億元支出、一兩年內就能重啟,又何苦每年拿納稅人的血汗補貼台電、在立院吵得面紅耳赤呢?

電價調漲16日上路 北捷票價「凍漲」新北捷未定
台電將於16日調漲電價,台北捷運也在電價調漲的影響範圍內,民進黨台北市議員許淑華11日在議會交通部門質詢北捷對於票價調漲的態度,對此北捷總經理黃清信表示,目前票價暫時不會隨著16日電價調漲而有所調整。北捷總經理黃清信說明,電價調漲後北捷一年粗估成本增加3.9億元,但是10月16日票價不會跟著調漲,「原則上現在不會同步漲。」同時常客優惠部分也是維持。黃清信強調,票價調漲需要有一定程序,第一是董事會要提案通過,經專家學者、市府審議等程序,而董事會是一年一季召開,預計近期為11月,但目前議程尚未出爐。針對北捷票價凍漲,新北捷表示,電價調漲將造成新北捷運年增約2400萬費用,對財務永續經營有一定程度影響,票價議題須經過董事會及運價審議委員會等程序達共識,新北捷運會視整體財務狀況及同業作法審慎評估。北市交通局長謝銘鴻也說,票價是否調漲還是要看捷運公司董事會決定,的確電價上漲也對業者成本負擔來說很重,但也要好好思考,也要兼顧到大眾運輸的忠實顧客。

電價調漲「雙北捷運票價會調整?」 北捷表態了
台電即將於16日調漲電價,外界也關注北捷是否會隨之調漲票價。民進黨台北市議員許淑華在11日的市議會交通部門質詢中,詢問了此事。北捷總經理黃清信表示,目前票價不會因電價調漲而調整,且票價調漲需依循一定程序。台北市議會11日下午召開交通部門質詢,許淑華在會上指出,電價調漲將直接影響公車和捷運等大眾交通工具的運營成本,民眾擔心票價會隨之上漲。儘管交通部長曾表示TPASS月票不會調整,但許淑華仍擔心北捷的常客優惠可能會受到影響,呼籲北捷明確表態。北捷總經理黃清信說明,電價調漲後,北捷預計將增加約3.9億元的運營成本,但票價仍將保持不變。他強調,「原則上現在不會同步漲」,並表示常客優惠將會繼續維持。他指出,票價調漲需要董事會提案通過,並經過專家學者及市府的審議,目前董事會計劃於11月開會,但具體議程尚未公布。北捷還表示,將持續監測財務狀況,如有調整方案將依程序報董事會通過後再由市府核定。新北捷運也指出,電價調漲將造成年增約2400萬的費用,但票價議題需經過董事會和運價審議委員會達成共識,當前尚無票價調漲的提案。台北市交通局長謝銘鴻則表示,是否調漲票價仍需由捷運公司董事會決定。雖然電價上漲將增加業者的成本負擔,但也必須兼顧到大眾運輸的忠實顧客。

台電調漲產業電價 台鐵年增逾2億電費!擬漲票價機率高
台電本月16日將調漲產業電價,用電大戶台鐵將漲價7%,每年預計增加逾2億元電費,衝擊台鐵營運,凍漲29年的票價,這波調整的機率更高。台鐵下次董事會將於22日召開,是否要因應新版電價重新試算漲價方案,仍有待評估。台鐵票價29年未調整,今年公司化之後,台鐵依據合理報酬率3%至5%,評估3種票價調漲方案,漲幅自35%至44%不等,但9月10日被董事會退回。據悉,台鐵下次董事會為10月22日,並聚焦漲價問題,但先前提出的方案並未算到新版電價的影響,可能會再重新評估。台鐵公司回應,票價合理化方案仍在積極研議中。台鐵企業工會祕書吳長智表示,9月董事會上,大家認為報告案中尚欠缺部分票價調整相關評估資料、與其他運具比較等,因此退回修正,下次董事會再議,與資產開發等議題一併討論。吳長智強調,台鐵是用電大戶,電費漲價會讓台鐵成本壓力更大,調漲票價可解決現金流、安全保障等問題。但另一方面,台鐵也要說明調漲理由,並讓購買TPASS的通勤族知道,票價調漲對他們沒有影響。電價上漲不只台鐵受影響,票價17年未調的台灣高鐵公司同樣蠢蠢欲動,人事、物價、維修、營運等成本通通在上揚,尤其最終若台鐵漲價、高鐵不漲,會把更多旅客吸往高鐵。高鐵回應,有關高鐵自訂基本費率與票價是否調整,將依照合約相關規定,綜合考量內部營運成本,外部社會經濟環境情勢、市場競爭及供需情形等,進行整體評估後,報請董事會討論決定。

賴總統才下全勤令經長就請假 藍委問是否不想再為綠反核神主牌辯護?
民進黨主席、賴清德總統日前對綠營才下軍令狀,要求所有綠委會議要「全勤」,但卻傳出經濟部長郭智輝以出國考察為由,向今日召開的立院院會請假,引發議論。國民黨立委王鴻薇今天表示,賴清德要綠委會議都全員到齊,她也請賴總統、賴主席放心,在野黨立委一定會替賴總統「點名」,看看執政黨立委誰缺席會議,讓總統可以發「全勤獎」,但她也說,沒想到經長郭智輝「開第一槍」,今天就缺席立院院會,難道真的把賴清德的話當成耳邊風嗎?這是否顯示民進黨內部真的不夠團結?王鴻薇說,郭智輝顯然已經沒有辦法拿到賴總統頒發的「全勤獎」,聽說郭智輝要到台積電的日本熊本廠參觀,但既然是參觀行程,不是突發性事件,怎麼沒有想到早點安排參觀?因為立院新會期一開議,外界就對台電追加一千億預算,電價10月可能調漲的議題高度關切,她很好奇,郭智輝是不是不想再替民進黨與賴清德的反核神主牌繼續辯護,因此乾脆逃到日本去,閃躲立院施政總質詢,朝野立委會問到敏感的電價上漲與錯誤能源政策等問題?

10月電價上漲?電價審議委員會即將召開 台電:積極爭取合理電價
審計部近日發布的決算審核報告揭露了台灣電力公司面臨的嚴峻財務挑戰。再加上電價審議委員會即將於9月召開,屆時10月電價是否會調整引發外界關注。而台電方面也表示,將會積極爭取合理電價。根據媒體報導指出,根據審計部所發布的決算審核報告中指出,台電截至2023年底的負債金額高達2兆4308億9541萬餘元,占總資產的94.75%,自有資產比例僅剩5.25%。其中,計息負債達1兆5187億4532萬餘元,每年需支付的利息費用約為278億9962萬餘元,顯示台電的債務負擔十分沉重。更令人擔憂的是,台電的累積虧損已高達3818億餘元,接近其實收資本額4799億餘元的八成。審計部也要求經濟部應督促台電改善嚴重影響財務健全的情況。造成台電財務困境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國際燃料價格的大幅上漲。受到俄烏戰爭等因素影響,2023年台電的燃煤、燃氣及燃油採購成本漲幅介於40.73%至143.81%之間。然而,同期間電價的漲幅僅為18.71%,遠低於燃料價格的上漲比率。台電表示已採取多項措施來改善財務狀況。這些措施包括調整燃煤採購策略來降低燃料成本,同時積極開源節流,並爭取政府的資源支持。此外,未來可能實施的碳費政策也可能對台電造成額外負擔。根據環境部委託英國倫敦政經學院的研究報告,建議我國碳費以每公噸300元起徵。如果按此費率計算,台電每年可能需要額外支付約15億餘元的碳費。即將於9月召開的電價審議委員會會議將決定10月是否調漲電價,台電強調,將持續依電價調整機制檢討,積極爭取合理電價,以反映成本及利潤。但報導中也提到,台電和中油公司因近年度國際燃油價格飆升,以及配合政府穩定物價政策,未能足額調漲產品價格,已分別累積巨額虧損。加上未來可能需要繳納的碳費,恐怕會進一步增加這些公司的營運負擔。

盛達聯手半導體、百貨、紡織業者,今年預計建置工商儲能達6MW!
儲能系統為工商用戶增強用電穩定性、多樣商模服務各大工廠客戶儲能是再生能源電源發展過程中不可缺的重要角色,具有調頻、快速反應、電能轉移三大優勢,如果應用於發電端,則可以釋放饋線容量,增加更多光電的建置容量;應用於電網端,不僅能解決再生能源發電間歇性特質,且有助提高電網韌性;應用於用戶端,則可將離峰電力轉移到尖峰供電時段,能夠省下一筆可觀的電費,亦可解決事故導致的壓降,減少製程損失,部分儲能電力還可以透過台電的電力交易平台賺取營收。盛達電業(3027) 旗下盛齊綠能,近年積極投入表後儲能市場取得亮眼成績,提供包括併網型及用戶側儲能系統,尤其注重工商大戶的能源需求,為工商用戶提供全方位、在地化的綠能解決方案。採用MIT(Made in Taiwan)自有品牌Billion工商一體化儲能系統100kW/215kWh、500kW/1075kWh,其功率與容量可彈性配置,儲能設備從貨櫃、戶外液冷機櫃、室內風冷機櫃依場域空間設計,且通過IEC 62619 及 UL 9540A 熱失控擴散評估測試,每組電池模組內的電芯溫度與電壓透過系統監控,避免過充與過放等風險。盛齊綠能副總經理陳均宜指出,在全球能源轉型的背景下,台灣正在大力推動綠能技術和智慧電力管理系統的發展,目前用戶側客戶可區分為主要三種: 「負載平穩(24小時用電)」、「負載具有明顯尖離峰」,以及 「用電大戶義務容量」,可個別透過時間電價調配、優化契約容量、義務時數型回饋,以及參與即時備轉輔助,應對電價上漲和實現5年回本的投資效益。盛齊提供分潤節電方案,於業主評估是否買斷儲能系統前,可採提供場地由盛齊投資建置,於零出資的前提下,享受20%透過電價轉移帶來的節電效益,並具附買回條款,彈性合作模式讓業主選擇採用儲能設備更輕鬆便利。盛達電業自有品牌MIT工商儲產品,今年6月開始,出口近22套自家生產台灣製造100kW/215kWh 工商充儲機出口至3個海島國家。(圖/業者提供)攜手產業領袖,共探工商智慧能源轉型與低碳挑戰盛齊綠能於六月底第二次舉辦「工商智慧能源轉型,推動低碳化穩定供電」研討會,聯手EY安永、NextDrive聯齊科技、大世科tsti及盛益能源,探討光充儲應用及需量控制管理系統之規劃與設置,深度探討企業在減碳、綠色供應鏈、ESG等重要議題中的機會及挑戰。EY安永劉安凱執行副總分享,與來賓共同探討企業在能源轉型時,面對政策、市場、技術風險等,如何提升資源效率、選擇綠電供應路徑,下半場由tsti大世科數位永續事業群段淳仁處長帶領,說明如何運用數位轉型提升企業運營效率、滿足合規要求及優化員工體驗方面的重要性,以及NextDrive聯齊科技伊永馨總經理,分享如何利用AI進行多目標需量管理,支持企業及住宅用戶實現淨零碳排放目標;最後,由盛益能源BillionEVC陳均昇總監,介紹專為台灣社區提供的電動車充電解決方案,包含智慧型電能管理系統(EV-EMS),以及AC/DC充電樁的選擇和應用,完整呈現「光、充、儲」企業微電網與減碳一站式解決方案。用電革命 - 智慧儲能是工商能源轉型的核心目前盛齊綠能的工商儲能需求遍布各領域,用電大戶外各規模製造廠商,從紡織業、水泥業、學校、醫院、建設、藥材、電子設備製造業等,裝置規模從幾百kW 到MW 規模等級都有需求。對於工商型用戶,儲能系統提供強化供電穩定性之外,也有助於平滑再生能源(如太陽能和風能)的間歇性,可搭配Billion BNI SERIES 組串式太陽能變流器,以及自主研發的能源管理系統(EMS),不僅支持頻率調節和即時備轉,也可以用於需量反應和負載抑制,最大化再生能源使用率。

雞蛋爆量賣不完!降價仍舊滯銷 養雞協會將減產
雞蛋爆量賣不完!2023年我國陷入蛋荒,農業部專案進口雞蛋引發爭議更導致前部長陳吉仲下台,沒想到相隔1年雞蛋價格創下2年新低,農業部籲產業界加速淘汰效率差的寡產老母雞,降低成本,必要的時候也會由加工廠製成液蛋等加工品。中華民國養雞協會表示,飼料未降價,導致成本高居不下,如果再不降價,不排除率蛋農赴農業部抗議。據農業部雞蛋產銷資訊平台指出,目前產蛋雞隻逼近一年來高峰達3549萬隻,每天產蛋達12萬1000箱(約2420萬顆),相較國人日常所需的12萬箱多出約1000箱,且目前更碰到端午節前的淡季,導致就算雞蛋接連降價,買氣依舊不佳。「主要還是供過於求」,台北市蛋商公會常務理事劉威志坦言,雖然為刺激買氣,雞蛋接連降價,但端午節粽子多用鴨蛋,且也進入暑假,雞蛋買氣不會有太大起色,目前售價已逼近蛋農成本,若價格再跌預估部分蛋農就會減產,價格才會有支撐。中華民國養雞協會蛋雞組組長黃榮珍表示,除雞蛋價格接連調降,玉米等飼料主要原料的期貨價格已相較高點回落約一半,但飼料價格遲遲未有明顯降幅,導致蛋農已不敷成本,目前已通知蛋農減產,預計會以淘汰老母雞、不敷成本再換羽,降低生產規模。但黃榮珍指出,不能所有的利潤都由飼料廠賺走,呼籲農業部也應出來喊話飼料廠降價,否則不排除赴農業部抗議。農業部畜牧司副司長李宜謙說,因今年氣候、疫病穩定,適逢端午節前淡季,籲請產業界加速淘汰效率差的寡產老母雞,藉此降低成本,預估隨著時序進入夏季,天氣炎熱後產蛋率下降,至於消費端部分,除了讓蛋商按其節奏消化庫存外,必要的時候也會由加工廠製成液蛋等加工品。至於飼料價格,李宜謙說,之前養雞協會有與飼料公會協商,因此今年以來陸續調降飼料價格,但業者反映採購原料的價格不一定是目前看到的價格,已協請飼料公會在不虧損的情況下提供優惠。台灣飼料工業同業公會總幹事鄒信南說,在原物料最高峰的時候,因官方介入飼料根本沒有漲足,甚至許多飼料廠虧錢,雖然去年原物料下滑,但還有電價上漲、台幣貶值、薪資成長等原因,飼料廠也有降價,呼籲應回到自由市場機制。

注意!4月CPI低於2%警戒 下半年通膨壓力不容忽視
近期物價一覽表主計總處7日公布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1.95%,均低於2%通膨警戒,17項重要民生物資物價平均年減0.16%,更為4年來首度下跌。惟面對4月電價全面調漲,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示警,下半年的通膨壓力仍不容忽視,央行作風一向保守,3月先升息半碼,就是對打擊通膨採取預防性的措施。民眾最關心的還是5月CPI走勢?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專門委員曹志弘指出,5月蛋類跌幅將收斂,且受近來天候不佳影響,蔬菜批發價格漲幅擴大,預估CPI有可能再度回到2%以上,不過,核心CPI應該能夠維持1.8%左右。針對政府4月漲電價,殷乃平認為,即將進入用電量較大的夏季,民眾6月收到電費帳單,應該會很有感;另中東地緣政治未解、亞洲貨幣面臨貶值等,下半年的通膨壓力仍不容忽視。4月CPI降至1.95%,若排除春節因素,是近9個月新低;曹志弘解釋,雞蛋因上年缺蛋比較基數高,4月下跌逾22%,創下50個月以來最大跌幅,行政院關注的17項重要民生物資也年減0.16%,是近4年來首度轉跌,抵銷部分漲幅,才讓CPI跌破2%通膨警戒。依主計總處資料顯示,去年4月行政院關注的17項重要民生物資物價年增率高達7.35%,為近年來新高,顯示去年同期基期頗高。曹志弘坦言,電價上漲仍可能會推升物價,這分為直接影響以及間接影響,前者是指電費占CPI權數為1.15%,家庭電費支出會增加,後者是指商家因成本增加轉嫁至售價。以直接影響來看,4月電費年漲4.48%,推動CPI上漲0.05個百分點,間接影響售價,攸關市場競爭力,曹志弘觀察,這會慢慢發酵,不一定會立即調整售價;6到9月夏季電價,家庭用電的漲幅,可能會再提高一些。值得注意的是,4月醫藥保健類漲幅達5.34%,創下近18年以來新高,曹志弘分析,與部分醫療院所調漲掛號費有關,加上去年7月起實施「健保部分負擔調整方案」,調高健保門診藥品與急診部分負擔所致。外食費年增為2.93%,創下28個月以來新低,看似服務類價格出現緩步收斂的跡象,不過,電價才剛上漲,曹志弘認為,接下來仍要持續觀察外食費的變化才能確認是否漲勢趨緩。受連夜豪雨中南部菜價飆漲;全聯7日宣布,配合台北市政府市場處啟動「蔬菜平價措施」,即日起至12日止,雙北共227間門市進行「8款蔬菜限定優惠」,包含國產馬鈴薯、茭白筍、A級杏鮑菇、鮮採香菇、進口洋蔥、白蘿蔔、日本山藥等限時下殺折扣。

賴清德520上任在即 國民黨籲新內閣檢討錯誤能源政策
國民黨副書記長林思銘、羅庭瑋委員、張智倫委員、林沛祥委員3日召開「撥補四千億,造就減碳世界排名倒數,錯誤能源政策還是不改嗎?」記者會。國民黨團呼籲即將上任的準總統賴清德切勿重道覆轍,走回錯誤的道路,應當正視能源危機問題,務實審視從「反核」變「返核」。林思考銘指出,民進黨政府已經撥補台電4000億元發展綠電,朝向淨零碳排的方向前進,可實際上,面對全世界氣候變遷的排名卻是每年往下掉,一年不如一年,政府宣稱的目標,淪為不切實際的口號。綜觀氣候變遷績效指標排名 CCPI,台灣從2016年的52名跌落至2024年的61名,在67個國家排名第61名。倒數第七的名次 只贏了產油國,著實心酸又悲哀。「民進黨的能源政策可以說是既不環保又非常浪費錢,然後我們換來的是光電弊案叢生、電價上漲、供電不穩定,可以說民進黨的錯誤政策,苦果全民買單。」林思銘進一步表示,台灣真正的問題在於躁進的非核家園政策,完全忽視世界以核養綠,穩定轉型的策略,導致能源缺口用火力發電來補充,並且高估再生能源的發展,僅僅只有達到一半的目標。林思銘說,錯誤的能源政策導致台灣愈來愈依賴高碳排的發電方式,並且造成電網韌性不足,導致全台容易大停電,讓經濟與民生都面臨巨大挑戰。世界先進國家已不再反對核能,就算本國不選擇核能,也會支持那些選擇使用核能的國家繼續發展相關技術,G7公報提到的「核能作為/清潔零排放能源的潛力」,可以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以解決氣候危機,並改善全球能源安全。林沛祥表示,過去八年來所謂的「非核家園」政策,實際上是一個天大的錯誤。該政策與蔡英文政府在國發會所推行的「2050年全面無碳社會」的承諾是背道而馳的。他呼籲即將在520上任的賴清德總統切勿重蹈覆轍,走向錯誤的道路。人民需要一個負責任的中央政府,能夠帶領台灣與世界同行,正視能源危機,務實審視從「反核」變「返核」。倘若執政團隊故步自封,不願改變的話,國民黨將會盡全力監督,爭取全民最大福祉、捍衛全民的權益。

立院通過凍漲電費案 張啓楷籲應檢討光電弊案對電價影響
立法院會30日通過「立即凍漲電費」案,要求行政院責成相關部會,即刻檢討現行能源政策,提出因應對策與配套措施。對此,民眾黨立委張啓楷表示,除了電價上漲議題,也應關注光電弊案對電價的影響,他說,台南地檢署上週五起訴了15名涉及光電弊案的相關人員,檢方保守估算,20年的售電不法利益超過91億2600萬元,且牽涉從行政院顧問到台南經發局長等多個層面。張啓楷今日代表民眾黨在立法院院會,針對「電價緩漲議題」的發言,他說,26日台南地檢署起訴光電弊案相關人士,總共15人,包括喝花酒的,前台南市政府經發局長陳凱凌、力晹集團古姓總裁等12人遭請求從重量刑,起訴書逾600頁,檢方保守估算,20年的售電不法利益逾91億2600萬元,範圍從行政院顧問、能源署的模範公務員到台南的經發局長。張啓楷呼籲,社會大眾要特別關注光電弊案,尤其這都不是個案,而是已經超過60個類似案件,單單一個案件的不法利益已達91億,60個案子就可能是5400億,若即使案子有多有少,但怎麼算都超過1000億。他質疑,為什麼要漲電價,政府怎麼跟大家說,要補600億,因為買太貴的光電,產生一堆弊案,漲電價之前,應該先好好檢討這些弊案對社會帶來的影響。在談到電價緩漲議題時,張啓楷提出幾個需要釐清和考量的重點:首先,他強調政府應該考慮到4月1日起漲價對民生的衝擊;其次,買貴的綠電導致電價上漲,需要深入檢討;再者,對於民進黨指責民眾黨不了解綠電真相,他反問「民進黨知道力暘案的弊案真相?不想知道嗎?」;第四,近期電價上漲後,仍出現跳電、停電情況,對民生造成不便;最後,他強調民眾黨已提出要求經濟部說明電力結構,並要求查清楚力暘等綠電弊案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