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
」 G20 習近平 台灣 印度 美國
公路中驚見1棟房…江西「最強釘子戶」拒搬遷 結果超後悔:賭輸了
中國江西G206金溪繞城公路預計在今年全面通車,當中有一棟房子被兩側的車道包圍,從空中俯瞰,宛如一隻眼睛鑲嵌在馬路中央,被網友戲稱為「金溪之眼」。這棟「路中房」自2024年就引發關注,屋主也被稱為「最強釘子戶」。根據《極目新聞》報導,G206國道是一條南北向的一級公路,北起山東威海、南止廣東汕頭,途經山東、江蘇、安徽、江西、廣東5個省份,全長2400多公里,該處公路已有車輛開始行駛,但屋主拒絕搬走,「問題不解決,就一直住在這里」,結果現在卻後悔了。屋主因不滿政府拆遷條件,因此不同意,經過長時間的協商無果,金溪縣政府為推進項目建設,採取兩側繞行路線進行施工,也形成「金溪之眼」,吸引不少圍觀群眾拍照、打卡。屋主和11歲孫子居住在這,白天會去村上晃晃,晚上施工隊下班後再回家,因為施工會導致牆體不時傳來震動,目前還沒通車,夜裡其實沒什麼噪聲,但不知道通車之後的情況如何。屋主被稱為「最強釘子戶」。(圖/翻攝自極目新聞)屋主表示,政府原本拆遷補償為160多萬人民幣,以及2個拆遷指標,但拆遷指標無法一次性給出,只能在2024年與2025年各給一個,「給多少錢無所謂,因為我有2個兒子,一開始只是想能一次性拿到2個指標」。如今,屋主一家已花費近10萬人民幣,委託北京的律師處理,並向法院提起訴訟,至今仍未開庭。期間政府曾答應將拆遷指標增加到3個,但因另一個面積達160平方公尺的房子已被拆除,讓他們感到不滿。屋主仍繼續起訴,痛訴房子已經被拆,但還沒拿到補償,但也坦言若時間能倒流,會同意當時的拆遷條件,現在就像「賭」輸了,會有點後悔,沒想到最終政府會繞過自己的家,形成如今的「金溪之眼」。

不理聯合國要求!近200國家未提交「溫室氣體減排新計畫」 僅12國完成
地球暖化持續加速,聯合國(United Nations)近200個成員國在2015年底通過氣候協議《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希望能共同努力減少氣候變遷的風險和影響。然而,本月10日為各國向聯合國提交「溫室氣體減排計畫」的最後期限,卻只有12個國家呈報。根據《美聯社》報導,據聯合國追蹤提交情況的資料庫,曾簽署《巴黎協定》的近200個國家中,只有12個國家在2月10日前按時提交至2035年底前的削減碳排放新計畫。除了美國、英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以及今年聯合國氣候峰會主辦國巴西之外,幾乎20國集團(G20)的會員國(包括中國、印度、歐盟等等)都沒有打算採取行動,而新加坡、紐西蘭、瑞士等均已提交計畫。據悉,美國的承諾是在現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下令華府退出《巴黎協定》前提交,相當程度來說只是象徵性的。聯合國稱,自19世紀末以來,全球溫度已上升攝氏1.3度,未來恐持續上升1.8度。而《巴黎協定》要求,各國每5年都應制定新的、更有力的5年計畫,概述其如何限制或減少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燃燒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的作法。專家認為,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還須減少近半,才能在2030年底前,讓全球暖化控制在《巴黎協定》限制的範圍內。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執行秘書斯帝爾(Simon Stiell)也曾形容,各國最新一輪的承諾,可謂是「本世紀最重要的政策文件」。斯帝爾說,《巴黎協議》真正的最後期限其實是9月,屆時聯合國將彙總所有計畫,計算出如果各國能履行承諾,將減少多少排放量。氣候行動追蹤組織(Climate Action Tracker)聯合創始人霍內(Niklas Hohne)則強調,「大家都知道,無論其他國家做出怎樣的努力,都是不夠的,他們都需要做得更多」。

逢台灣光復80週年 陸委會研判:中共訴求反獨、促統
大陸委員會今(6)日就2024年第4季中國大陸情勢提出書面報告,經濟方面中共將擴大國內需求列為首要任務,並表態提振房市樓市,國際機構預測2025年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率落在3.9%至4.8%區間,平均為4.3%。社會方面,中國大陸勞動抗爭持續惡化,建築業、製造業為重災區,欠薪問題已從民營企業蔓延至公立醫院、地方公務員,近期更爆發10起隨機傷人事件,造成52死89傷,反映社會民怨高漲。而針對近期各國關切台海議題及與台灣互動,中共強調撼動不了國際「一中原則」的基本格局,重申台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不容外來干涉,反對建交國同台灣開展任何形式官方往來。據陸委會網站6日消息,報告指出,中國大陸內部情勢來說,政治方面,習近平在美國總統川普就任前表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會有疾風驟雨、驚濤駭浪,要保持戰略定力,加強風險意識、鬥爭策略。中共高層調研強調區域協調發展,落實政策項目,對外資外企宣揚對外開放、優化營商環境。國務院施政聚焦處理企業經營問題,為地方政府化債,防範金融風險。習近平重申黨紀監督,稱堅持反腐不鬆手、不手軟,2024年遭查中管幹部達58名,創習近平任內新高。經濟方面,2024年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率為5%,消費與投資分別成長3.5%與3.2%,出口年增5.9%。外國人直接投資(FDI)年減27.1%,政府債務持續擴張、房價走跌、物價疲弱不振,青年失業率維持在兩位數。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將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將擴大國內需求列為首要任務,並表態提振房市樓市。國際機構預測2025年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率落在3.9%至4.8%區間,平均為4.3%。社會方面,中國大陸勞動抗爭持續惡化,建築業、製造業為重災區,欠薪問題已從民營企業蔓延至公立醫院、地方公務員。陸近期爆發10起隨機傷人事件,造成52死89傷,反映社會民怨高漲;另大學生透過「開封夜騎」活動展現對自由的渴望。中共高層關切邊疆治理,要求新疆等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持續推進漢化及維穩力度。中國的對外關係部分,報告指出,美中仍激烈競爭。習近平去年11月與美總統拜登於秘魯APEC峰會期間會晤後,美方12月對中太陽能、晶圓加徵關稅,對中成熟製程晶片啟動「301調查」,今年1月宣布禁止先進AI晶片出口中俄,並將多家中企納入實體清單;中方則制裁多家美國軍工企業。習近平於美大選後向總統當選人川普致賀電;並於今年1月17日與川普通話,籲尊重彼此分歧和重大利益,雙方同意建立戰略溝通管道。美國務卿魯比歐與中共外長王毅於1月24日通話,魯比歐強調推動以美國利益、美國人民為優先的美中關係,關切中方對台及南海脅迫行為。川普2月1日簽署命令決定對中加徵關稅10%,中方宣稱將向WTO提訴訟,採取反制措施。對俄關係方面,習與普丁於1月21日舉行視訊會晤,稱續深化戰略協作。習與印度總理莫迪於去年10月金磚峰會會晤,12月雙方舉行邊界問題特別代表會晤,王毅今年1月27日於北京會見印度外交秘書,雙方討論恢復對話、交流及直航等,中印緊張關係暫時降溫。中方於去年10月金磚峰會、11月G20峰會等多邊場合,持續深化與「全球南方」關係,挑戰現行全球經濟規範及金融秩序。去年下半年透過與印尼等國高層進行互訪與機制性對話等,強化與東協國家的政治與經貿關係。另外,日本外相岩屋毅及執政黨訪問團於去年12月及今年1月相繼訪中,日相表達訪中意願,李強則透露有意赴日參加「中日韓峰會」。至於軍事動態及區域安全,近期中共軍委政治工作部主任苗華遭停職檢查,陸軍司令員李橋銘等4名上將缺席多場重要活動,疑遭撤換落馬。習近平推動軍隊高階將領的整肅行動,美國防部「中國軍力報告」指軍隊反腐恐打亂解放軍2027年現代化目標進程。另共軍正在第一島鏈內外海空域測試聯合作戰能力,強化第二島鏈內遠程區域拒止能力,但尚未建立全軍多領域一體化聯合作戰的網絡信息體系。對於港澳情勢,報告指出,習近平赴澳門視察,出席澳門移交25週年與新任特首就職典禮,強調「一國」高於兩制,國家整體優先等原則。香港特首李家超施政報告滿意度創任內新低;香港法治指數「對政府權力制約」排名跌至62位;前香港大學教授戴耀廷因「香港民主派初選案」遭重判10年;香港人權、媒體自由受限、貧窮問題加劇,香港市民整體不滿意度達54%,為2020年以來新高。澳門2024年前三季整體增長11.5%,博彩業收益優於預期,惟前三季詐騙犯罪仍續增加。陸港澳簽署CEPA服貿修訂協議、人才交流、交通等合作計畫,加速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對台工作方面,報告表示,中共於循例於新年發表「新年賀詞」、「新年寄語」對我民眾訴諸血緣親情,並展望來年對台工作。習近平於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新年賀詞」強調兩岸同胞一家親與祖國統一;宋濤等透過「新年寄語」,重申「促融、促統」及「反獨、反干涉」舊調,並強調今年將迎來抗日戰爭勝利暨台灣光復80週年。研判中共屆時將辦理相關紀念活動,訴求「反獨」、「促統」及形塑兩岸同屬「一中」。而上海副市長華源於「雙城論壇」致詞稱將積極推動上海居民赴台團隊旅遊,旅遊路線一定會包含台北市;國台辦稱樂見包括上海在內的大陸居民早日恢復赴台旅遊,批我方刻意刁難、阻撓部分團員和記者來台申請。另外,中共發布多項促融、促交流措施,除宣布景區對台「首來族」免除門票費用外,中央台辦等部門與福建省召開「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部際協調機制工作會議」,宋濤重申貫徹習「建設好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福建省則宣布升級「福馬同城通」功能;省內對台任務較重縣(市、區)已單獨設置台辦。在國際方面,習近平在秘魯利馬APEC領袖會議期間會見美國總統拜登,強調「台獨」分裂行徑同台海和平穩定水火不容,促美方慎之又慎處理台灣問題,明確反對「台獨」,支持和平統一;於川普就任前與其通話,強調台灣問題關乎中國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希望美方務必慎重處理。針對近期各國關切台海議題及與台灣互動,中共強調撼動不了國際「一中原則」的基本格局,重申台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不容外來干涉,反對建交國同台灣開展任何形式官方往來。另外,中共北京國際航行通告室發布飛航公告,稱自12月9至11日於上海、廣州飛航情報區設7保留區域,解放軍並於東海、南海及太平洋進行大規模軍事活動;福建海警持續在金門附近海域執行常態化執法巡查,進行「一手交流、一手武嚇」政治操作。

南非再度迫我代表處限期遷館 外交部強硬回應
南非政府再度迫我限期遷館,外交部今天表示,中國在南非對我打壓更變本加厲。外交部長林佳龍接獲外館通報後,第一時間召集應變小組討論因應方式,並指示立即召見南非新任駐台代表Zakhele Mnisi並表達我政府嚴正關切。外交部強調,我政府對於不接受南非政府片面違反雙邊協議的立場不變,也會持續秉持對等及尊嚴的原則與南非政府溝通。外交部指出,外交部自去年10月起,透過外交管道,持續在對等、尊嚴的原則下,溝通並瞭解南非對未來台斐雙邊關係的看法,同時堅守我方絕不接受片面改變現狀的立場。南非政府於今年1月下旬再度致函我國駐南非代表處,要求我駐處在今年3月底前搬離首都普利托利亞,甚至試圖將我駐處降級並更名為「貿易辦事處」。外交部指出,近期南非第二大黨「民主聯盟」(DA)聯邦主席梅爾(Ivan Meyer)因來台訪問,遭中國政府宣布制裁;南非政府目前與我國仍在協商當中,卻再度要求我駐南非代表處限期遷出首都,顯示中國在南非對我打壓更變本加厲。對於南非政府再度迫我限期遷館,外交部長林佳龍於接獲外館通報後,第一時間再度召集應變小組討論因應方式,並在年假期間與國內外相關同仁隨時保持聯繫,同時也指示亞非司司長賀忠義立即召見南非新任駐台代表Zakhele Mnisi並表達我政府嚴正關切。外交部再次強調,我政府對於不接受南非政府片面違反雙邊協議的立場不變,也會持續秉持對等及尊嚴的原則與南非政府溝通;後續將視南非政府回應,同時依據我方相關規畫,決定因應方式。相關進展也會適時向全體國人及媒體朋友們說明。外交部再次嚴正呼籲,作為本年G20峰會主辦方的南非政府,應遵守1997年的雙邊關係法律架構,在台斐雙方獲得協商共識前,不應對我駐處採取任何強制手段,或其他可能干擾駐處運作及僑民服務功能的行動。

與劉詩詩陷婚變疑雲!吳奇隆憔悴搭車被巧遇 1細節洩婚姻現況
演藝圈知名夫妻檔吳奇隆與劉詩詩結婚多年,兩人忙於工作又鮮少公開曬恩愛,不時會被爆出婚變,近日更有大陸網紅在直播揭露兩人「已離婚」,引發軒然大波。雖然劉詩詩已透過經紀公司要求下架不實傳言,但有民眾搭車巧遇吳奇隆,發現他看起來很憔悴;不過吳奇隆手中仍戴著婚戒,間接破除婚變一說。有大陸網友昨(24)日在小紅書上發文,稱自己搭乘G20高鐵從上海出發北京,途中有一名帥氣男子走過,看起來像是男星吳奇隆,她順手拍下吳奇隆經過的畫面;但網友說自己是社交恐懼,不敢上前打招呼,但有注意到他手上的婚戒,應該就是吳奇隆本人。不過吳奇隆手上仍戴著結婚戒指,粉絲認為他們婚姻還是很穩定。(圖/翻攝自小紅書)貼文底下不少粉絲感謝原PO,沒有去打擾吳奇隆搭車,還稱讚她太眼睛很好,有注意到吳奇隆,也很心疼吳奇隆看起來很累又憔悴,不過看到吳奇隆手上的戒指也紛紛開心表示,「婚戒好好戴著,我就放心了」、「可能工作累吧,常常要搭長途車或飛機,難免看起來憔悴」、「閃亮亮的戒指,要一直幸福下去啊」。不久前以愛爆料演藝圈大小事聞名的大陸網紅王大發,在直播時與搭檔主持人聊到吳奇隆與劉詩詩的婚姻,突然說他們應該上離婚實境秀《再見愛人》,還表示,「離了,我聽的版本是離了,但是具體怎麼說還不知道。」另一段影片中,王大發聽到劉詩詩獲獎後,脫口說「終於不跟她那個前老公來往了。」大陸爆料網紅王大發自稱聽到劉詩詩與吳奇隆已經離婚,還稱吳奇隆是劉詩詩前老公。(圖/翻攝自微博)(圖/翻攝自微博)對此劉詩詩所屬經紀公司自信娛樂發函給直播平台,要求刪除有提及「劉詩詩離婚」、「劉詩詩面相變了」等內容,認為發布影片者惡意散播有關劉詩詩的不實且損其名譽的傳言,引發大眾產生不時猜測。請直播平台審慎並妥善處理,避免侵權損害後果的擴大。

國泰金控COP29國際氣候領袖圓桌論壇 高達20位跨國專家與會 共商氣候投資與能源轉型新解方
第29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9)於亞塞拜然首都巴庫展開,國泰金連續兩年主辦場邊會議「國際氣候領袖圓桌論壇」,17日邀集超過20位國內外極具影響力的氣候組織、企業與政策制定者,召開跨國際、跨領域、跨產業的對談,探討氣候金融與能源轉型的挑戰與解方。此次圓桌論壇以「氣候金融與能源轉型的挑戰與解決方案」為主題,為公私部門合作提供了一個推動變革與創新的重要基礎。此次圓桌論壇有來自台灣、亞洲、歐洲的代表,例如:串聯全球超過80,000公私部門,且為國泰金控合作夥伴的世界氣候基金會(World Climate Foundation),建立國際氣候債券標準和認證機制的氣候債券倡議 (Climate Bonds Initiative)、成員來自11國、管理32兆資金的亞洲投資人氣候變遷聯盟(Asia Investor Group on Climate Change,AIGCC),有28個國家加入的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全日本最大金融機構三菱日聯金融集團(Mitsubishi UFJ Financial Group,MUFG)、新加坡淡馬錫國際基金會(Temasek Foundation)等,以及台灣氣象署、國合會、台大林管處等公私部門代表皆出席與會。各國氣候行動專家齊聚國泰金國際氣候領袖論壇,盼加速能源系統脫碳、擴大可再生能源規模以及推動公正轉型的迫切性。圖左4為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右4為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圖/國泰金控提供)。面對日益嚴峻的氣候風險以及全球氣候行動盤點的推進,會議強調加速能源系統脫碳、擴大可再生能源規模以及推動公正轉型的迫切性。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強調:「COP29被稱為『金融COP』 (Finance COP),最重要的議題之一就是如何有效引導私有資金注入氣候行動,加速氣候轉型並減輕氣候風險」;他認為金融業的集體努力,可以將前瞻願景轉化為具體的氣候解決方案,合作與創新是解鎖系統性變革的關鍵。根據國際能源署數據,今(2024)年全球能源投資預計將首次突破3兆美元 。然而,要實現2030年前三倍提升可再生能源產能及使能源效率加倍的目標,仍需大幅增加資金注入氣候行動。AIGCC總監Anjali Viswamohanan分享亞洲做為氣候投資熱點的成長潛力,並指出受託責任(fiduciary duty)、監管變革(regulatory shifts)及客戶需求(client demand)是主要推動力;她同時也強調監管不確定性與目前缺乏淨零碳排框架是主要挑戰。國際能源署能源及氣候分析師Luca Lo Re向與會者介紹G20針對開發中國家的乾淨能源投資路線圖,強調需要將目前的資金提升六倍才能應對能源需求並實現2050年淨零目標。另外,氣候債券倡議執行長Sean Kidney認為,有科學基礎的綠色債券標準對於擴大氣候金融十分重要,建立一套標準化的流程能降低投資風險並加速進展。三菱日聯金融集團經營企劃部部長石川知弘指出,在難減部門施行減碳舉措帶來的成本問題難以忽視,並提議使用標準化融資範本及混合金融模式來簡化氣候投資流程。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圖左)認為,COP29最重要的議題之一就是如何有效引導私有資金注入氣候行動,加速氣候轉型並減輕氣候風險。圖右為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圖/國泰金控提供)。會中各國氣候行動專家也進一步聚焦於以自然為基礎(Nature-based)的創新方案在氣候行動中的關鍵角色。淡馬錫國際基金會(Temasek Foundation)副總監Shruthi Kumar分享如何引進銀行資金運用於印尼的永續棕櫚油種植專案,在免除森林砍伐(deforestation)的風險之下,又能達到銀行跟農民雙贏的局面。台灣氣象署副署長呂國臣認為人工智慧在針對土石流與地震等自然災害進行預警,將起關鍵作用,凸顯科技在提升氣候韌性中的作用。台大林管處處長蔡明哲除了感謝國泰在森林保育方面付出的努力與合作,也提出以生物碳信用量化生物多樣性增益的創新方法,提供保育努力的新衡量標準。在此次圓桌論壇擔任主持人的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表示,國泰在台灣再生能源專案與永續金融產品的融資方面扮演了關鍵角色,過去大家總是強調「No ESG, No Money」,現在也逐漸聽到了「No Money,No ESG」的聲音,而國泰截至2023年已投入超過500億美元於永續融資領域。她說:「面對看似無法克服的挑戰,透過創新與合作,我們可以將不可能化為可能。」在這場集合了全球優秀氣候行動人士的會議上,程淑芬再次強調,攜手合作,才能推動系統性變革,為全人類確保永續的美好未來。

普丁、金正恩深化合作!傳北韓將派10萬大軍助俄抗烏 戰爭恐惡化
美媒17日引述知情人士指出,北韓可能派出10萬大軍協助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但並非一次全數投入戰場,而是以分批次輪替方式補充前線兵力。知情人士透露,這項消息顯示俄羅斯總統普丁計畫長期與烏克蘭作戰。巴西里約熱內盧20國集團(G20)峰會即將於18、19日登場,美媒引述了解部分G20國家評估的人士指出,若北韓與俄羅斯關係持續深化,平壤可能部署多達10萬士兵協助莫斯科抗烏。消息人士指出,這類軍事部署並不會馬上發生,若成真,北韓比較可能分批次派兵,讓前線部隊輪替。目前約有超過1萬北韓士兵在俄羅斯庫斯克州作戰。《美國之音》報導,在俄羅斯庫斯克地區附近,烏克蘭軍隊在那裡占領了部份俄羅斯領土,外界普遍認為,金正恩政權動員了其精銳的「暴風軍團」特種部隊來支持俄羅斯。而且這些士兵已經開始在戰鬥中傷亡。北韓是世界上軍事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所有17至30歲的男性都必須服兵役,服役期為5至13年。一名親近俄羅斯國防部的人士指出,北韓方面有機制來補充兵力損失是合理的,否則這些北韓士兵很快就會在戰鬥中消失。該名人士也透露,傳聞北韓將調派10萬大軍的消息也顯示普丁計畫長期作戰。烏克蘭駐韓國大使波諾馬倫科(Dmytro Ponomarenko)11月初也表示,基輔預期多達1.5萬名北韓士兵被調派至俄羅斯西部的庫斯克州(Kursk),甚至可能被調至烏克蘭東部俄占區,並且每幾個月就輪替一次。《紐約時報》先前也引述資深烏克蘭官員指出,烏國情報評估,北韓最多可能派出10萬士兵協助俄羅斯。北韓最高領導人決定派兵助俄抗烏,引發烏克蘭盟友警覺,他們警告此舉除讓俄烏戰事惡化,普丁與金正恩深化合作可能影響印太地區安全平衡。現居美國的脫北者、前金正日政權高級經濟官員李正浩表示,鑑於缺乏正當理由,平壤不會公開承認向俄羅斯部署了軍隊。

最後一次拜習會!蘇利文:祕魯APEC峰會見
美國現任總統拜登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16日,在秘魯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期間會面,此為拜登任內2人的第3次會晤,據悉也會是最後一次會面。雙方預計將討論包括台灣、南海和芬太尼在內的一系列全球議題。據CNN的報導,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13日指出,拜登預計將在秘魯首都利馬出席APEC期間,舉行總統任內最後一次與習近平的會談。雙方預計將討論一系列全球議題,包括美中之間的緊張局勢。蘇利文並未確認會面的日期,但美國媒體報導稱,2人將在週六(16日)會晤。預計16日舉行的「拜習會」,將是2人自今年4月通話以來的首次互動。而習近平上週已致電美國新當選總統川普,祝賀他在11月5日的選舉中獲勝,而川普則將於明年1月20日上任。APEC第31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將於11月15日至16日舉行,習近平13日啟程遠赴南美洲國家秘魯,準備出席會議。他也將在17日至21日期間,赴巴西里約熱內盧出席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的第19次峰會。針對當選總統川普已透露,會在第2個任期內對中國採取強硬態度,美國政府官員不願透露,是否嘗試就中方與川普如何打交道,向雙方提供建議。一名拜登政府的高級官員表示:「中美關係是一種困難、複雜和重要的關係,而拜登已明確表示和承認這種關係存在競爭性,需要找到負責任的方式來管理這種關係。」

逼遷我駐館有轉機?外交部:南非願溝通及磋商
南非政府日前要求我國駐館於10月底前遷離首都普利托利亞,今天是倒數最後1天,被強迫遷館一事似乎出現轉機。外交部發言人劉永健今(29)日表示,在連日努力下,南非政府向我駐處表示,南非政府願改由循雙方既有官方溝通管道,優先與我方就未來雙邊關係進行磋商。外交部相信也呼籲,南非政府在雙方協商討論獲得共識前,不會對我駐處採取任何強制手段,或其他可能干擾駐處運作以及僑民服務功能的行動。我國目前於南非駐館除普利托利亞外,尚有駐開普敦辦事處,然而南非政府日前要求我國於10月底前將位於普利托利亞的辦事處遷往約翰尼斯堡,引起熱議。外交部發言人劉永健表示,外交部長林佳龍正在中美洲及加勒比海友邦訪問,仍隨時關心及掌握本案的發展,並多次指示我國駐處務必基於對等及尊嚴立場,以及僑民服務不能中斷、確保同仁人身安全等原則,與南非政府進行交涉。劉永健說明,在外交部及駐南非代表處同仁連日努力以及各界的關心下,南非政府已就其單方面設定的10月30日遷處期限向我駐處表示,南非政府願改由循雙方既有官方溝通管道,優先與我方就未來雙邊關係進行磋商。另外,林佳龍也指示亞非司長賀忠義代表外交部,在28日再度召見南非駐台代表安德森(Graham Anderson),對本案再次表達我政府的立場及嚴正關切。劉永健強調,外交部相信也呼籲,作為G20成員國的南非政府,在雙方協商討論獲得共識前,不會對我駐處採取任何強制手段,或其他可能干擾駐處運作以及僑民服務功能的行動。劉永健表示,至於南非政府就未來雙邊關係的相關想法,我政府也會持續在對等尊嚴的原則下,瞭解南非方面的看法,並與其交換意見,若有相關進展,將會適時報告。

米其林主廚心中的夢幻逸品 頂級日本酒品牌SAKE HUNDRED正式登台
近年來日本酒的面貌愈加時尚摩登,風味也有了更深奧、富有層次的變化,甚至不乏進軍高端市場的酒款。2018年於日本創立的品牌「SAKE HUNDRED(サケハンドレッド)」,一直以來嚴選日本在地原料加上優質水源進行釀造,與全日本8間酒廠憑藉頂尖技術共同研發出細膩多樣的酒款風味,還曾被《日經新聞》譽為「日本酒品牌之王」,認為是高級奢華日本酒產業的創新開拓者。SAKE HUNDRED從2021年起,陸續進軍香港、新加坡、中國、美國、法國、泰國和墨西哥等地,在國際上嶄露頭角。自今年9月起,專為精緻料理與品酩愛好者提供頂級日本清酒的「威登酒藏」,正式將SAKE HUNDRED獨家引進來台,為台灣消費者帶來奢華品酩體驗。SAKE HUNDRED品牌創辦人生駒龍史因為在釀造領域的傑出貢獻,2024年榮獲日本釀造學會年輕人會頒發的第13屆釀造文化獎,是史上第二年輕獲獎人。(圖/魏妤靜攝)SAKE HUNDRED品牌創辦人生駒龍史現年38歲,在創立SAKE HUNDRED前先於2014年創建日本酒媒體平台「SAKETIMES」,也是目前日本規模最大且具公信力的日本酒與品飲紀錄網站。生駒龍史表示,SAKE HUNDRED一開始便定位在高端奢華品牌,因為他放眼在國際市場商機、而不單純只看重日本境內銷售,而該品牌自創辦以來也成為日本酒銷售成長最快的品牌。接下來他將著力在世界上做各種推廣活動,除了酒款本身,還會推廣與清酒相關的各種極致體驗,例如今年他便推出搭私人專機到熊本當地酒造進行奢華之旅,讓清酒愛好者從釀造源頭感受頂級風味的誕生過程。威登酒藏率先引進SAKE HUNDRED代表性酒款包括氣泡日本酒「深星|SHINSE」(左起)、「百光| BYAKKO」、「百光 別誂|BYAKKO BESPOKE」。(圖/魏妤靜攝)「百光|BYAKKO」適合在5-10℃品嘗,可以搭配海鮮、白肉與蔬菜料理,亦適合搭佐日式甜點。(21,000元/720ml,圖/威登酒藏提供、魏妤靜攝)SAKE HUNDRED品牌旗下擁有10款各具特色的頂級產品,由威登酒藏引進、於高端酒店與精緻餐廳推出的有3款代表性酒款,其中以照耀下一個100年為理念釀造的「百光|BYAKKO」,上市不到一年即於國際具權威的葡萄酒品評會「IWC 2019」中獲得金獎,且連續五年獲得各種國際獎項,還被選為G20國際論壇相關會議的乾杯酒,提供給世界各國企業領袖及政府高層人士。「百光」選用有機栽培酒米「出羽燦燦」,經過逾200小時精密研磨,使精米率達到18%,入口伴隨如百合花般優雅的香氣,及梨子、白桃、荔枝等香甜果香,口感細膩柔滑,並有適度的苦味與旨味,餘韻悠長。「深星|SHINSEI」入口具有薄荷、白色花香等清新氣息,以及暢快氣泡感和微妙的礦物質風味。(15,500元/720ml,圖/魏妤靜攝)另外保留「百光」精髓、是旗艦系列延伸酒款的「百光 別誂|BYAKKO BESPOKE」,更加提升在佐餐方面的表現,其使用被譽為「酒米之王」的「山田錦」,並對酵母進行精細調整,以平衡甜味、旨味與酸味。同樣經過逾200小時研磨,使精米率達到18%,引出米粒本身的鮮甜旨味,品飲時可感受到散發出來的白桃、梨子等水果香氣與草本清新氣息,口感如奶油般圓潤,並有舒適的酸感在口中延展,適合搭配口味濃郁的海鮮、烤白肉或帶有酸味醬料的料理。第三款「深星|SHINSEI」則於第77屆坎城電影節上大放異彩,是電影節期間派對上唯一的氣泡酒。其晶瑩剔透的酒體下蘊藏豐富層次,特色在於瓶內二次發酵,透過將未精製的清酒與已完成的清酒混合,引發額外發酵,自然產生的氣體形成輕微宜人的氣泡,增添品飲時的層次感。其採用來自山梨縣白州町的甲斐駒岳伏流水,賦予柔和清新的風味。建議在8℃下飲用,尤為適合搭配海鮮特別是甲殼類料理,與蒸煮的雞肉或豬肉料理亦十分契合,另外其絲滑的泡沫與奶油般的質地,與酥脆油炸食物搭配也相得益彰。「慕赫16年單一麥芽威士忌」充滿複雜層次與宛如肉脂般鮮甜的醇厚風味,特別適合搭配肉類料理,圖為慕食宴套餐菜色。(圖/六福旅遊集團提供)另外坐落於南港車站四鐵共構的台北六福萬怡酒店「粵亮廣式料理」,將於10/1至11/30與「Mortlach慕赫單一麥芽威士忌」聯手打造Mortlach慕赫「慕食宴」,推出售價3,000元+10%的期間限定套餐。除了以風味醇厚的慕赫單一麥芽威士忌入菜,設計威士忌蒜香牛仔粒、慕赫酒燒烏魚子、玉露櫻花蒸東星斑等美饌,還可品嘗到世界三大名鮑吉品鮑、粵亮廣式料理招牌掛爐烤鴨,隨餐再搭配慕赫16年單一麥芽威士忌佐餐,創造令人難忘的味蕾體驗。※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

全球暖化讓海平面快速上升 聯合國秘書長:遲早影響全球人類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在太平洋島國論壇領袖會議上提出警告,表示全球的污染大國必須減少碳排放,否則將面臨全球性的災難。古特雷斯表示,目前太平洋地區的島國是全球最脆弱的地區,小島國雖然對氣候變遷的貢獻微乎其微,但卻承受著最嚴重的後果,而如果不加以遏止,遲早會影響到全球人類。根據《BBC》報導指出,古特雷斯表示,海平面上升、海洋暖化和酸化等現象正加劇對太平洋島國的威脅。古特雷斯將這些現象歸因於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尤其是化石燃料的燃燒。古特雷斯警告「海洋正在吸收大量的熱量,這些變化最終將影響到所有人。」根據聯合國發布的《暖化世界中的洶湧海潮》報告指出,全球平均海平面正在以3000年來前所未見的速度上升中,報告提到,過去30年間,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了約9.4公分,但在熱帶太平洋地區的海平面上升了15公分。除了氣候變遷對對太平洋島國產生影響外,古特雷斯也批評國際金融機構沒有為這些國家提供足夠的支持。古特雷斯解釋,這些國際金融機構的資金分配程序過於繁瑣,對小島國的援助反應遲緩,許多當地的社區已經因為海平面上升受到生計威脅,但批核建設海堤的資金已經等待長達七年。在會中,許多太平洋島國代表對澳洲也是大肆表達不滿,批評其未能採取足夠的措施應對氣候變遷。古特雷斯呼籲全球大污染國,尤其是G20國家,必須肩負起減排責任,否則世界將突破2015年《巴黎協定》中設定的1.5攝氏度升溫門檻。古特雷斯強調,只有將全球升溫限制在1.5攝氏度內,才能避免格陵蘭、西南極洲冰蓋的不可逆的崩塌危機發生,呼籲全球必須立即採取行動,以確保減少碳排放,並且強調這是全球共同的責任。

美日韓憂自家貨幣驟貶 聯合干預警報響
亞幣面對強勢美元難以招架,日圓連連改寫34年低點逼近155日圓關卡,韓元也跌破1,400韓元防線,美日韓財長罕見發表聯合聲明,對日韓貨幣狂貶表達關切,引發聯合干預匯市的揣測。美國財政部長葉倫、日本財務大臣鈴木俊一及韓國財長崔相穆,17日在華府舉行三邊會談後發表聯合聲明,強調將依據二十國集團(G20)既定的承諾,針對外匯市場波動保持密切磋商,坦承日韓兩國對近來日圓、韓元劇貶深表擔憂。華府認可東京及首爾當局對本國貨幣驟貶的憂心,部分分析師將此解讀成是朝聯合干預匯市邁進一步。瑞銀Sumi Trust財富管理公司日本投資長青木大樹(Daiju Aoki)表示:「照此聯合聲明來看,(政府干預)風險明顯升高。日本政府獨自干預,對日圓匯價的影響不會太顯著,但若是與韓國政府聯手,作用應該大得多。」荷蘭國際集團(ING)策略師報告指出,美日韓財長就日韓貨幣重貶問題共同發聲,升高日韓聯手干預外匯市場的可能性,一旦日圓、韓元兌美元摜破重要關卡就會出手。美日韓財長共同聲明掀起聯合干預匯市的臆測後,日圓兌美元18日一度被推升到153日圓價位,但之後貶回至154.43日圓,徘徊在16日觸及的34年新低154.79日圓。根據數據供應商Quick FactSet,截至18日的一年內,日圓兌美元的貶幅超過8%。韓元兌美元本周曾貶破1,400韓元大關,觸抵2022年11月來最低,18日在首爾匯市收跌1%,報1,372.9韓元兌1美元。美銀證券(BofA Securities)將聯準會首次降息時間預測推遲到今年12月後,即將日圓年底目標價預估,由先前的142日圓兌1美元改為155日圓。18日公布的《路透》調查顯示,多數亞幣空頭部位飆高,受調分析師預測,韓元是做空最多的亞幣,攀抵2022年10月來新高水位。馬幣空頭部位躍至去年7月來最高;新元與印尼盾的空單水位,也分別來到6個月及5個月高點。

日圓快見155刷新34年新低 專家評「頹勢難遏」可能跌至160
美元指數近日一路飆升,12日突破106,16日盤中已來到106.44,受到美元指數強升,亞洲各國貨幣全面受挫,其中又以日圓受創最重,16日下午一度貶至154.6,逼近155價位,再創34年來新低。日本財務大臣鈴木俊一16日在前往華盛頓參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年度活動以及7工業集團(G7)和20國集團(G20)財長會議之前曾表示,「如果有必要,我們準備採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來應對這種情況。」雖日本官員口頭警告後日幣一度小幅回升,不過台北時間約早上10點,日圓再度由升轉貶,且一路走低,下午2點半後一度觸及154.6元,貶0.22%。據《彭博社》報導,由於投資人擔憂美國高利率政策可能會長期化,加速買進美元,導致日本央行宣布時隔17年升息後,日圓回升的預測很快遭到推翻。日本《共同社》也報導,日本和美國利差促使投資者出售日元買入美元;此外,中東最新局勢增強了美元作為「避險資產」的吸引力。摩根大通與美國銀行表示,日圓兌美元恐怕將持續走貶,迎來160大關。美國普徠仕集團更大膽指出,美元兌日圓恐跌至170左右,創1980年代新低。三菱日聯摩根史坦利證券的首席外匯策略師植野大作表示,美元兌日圓匯率跌破155大關後,日本政府極可能會介入購買日圓。但彭博報導認為,就算日本政府介入匯市,可能也不會有太大的效果。不僅日圓再創新低,韓元也回貶至1400價位,除日圓、韓元外,新台幣也重貶,同樣下午2點以後盤中一度觸及32.565元當日最低點,重貶1.87角。

OECD公布「全球經濟展望」報告 調高今年經濟成長預測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上修全球今年經濟成長預測,預估擴張2.9%,主要反映美國經濟展望好轉,抵消歐元區成長減弱。OECD 5日公布「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將今年全球經濟成長展望由去年11月預估的2.7%上修至2.9%,相較於去年的擴張3.1%。明年的經濟預測維持在成長3%不變。OECD在報告指出,近期經濟數據顯示經濟溫和成長,信貸和房市持續反映金融條件緊縮的影響,且全球貿易依然受到壓抑。就個別國家來看,OECD預期美國今年經濟擴張2.1%,大幅高於前次預估的成長1.5%,主因是家庭持續支出與勞動市場強勁。明年經濟成長率維持在1.7%不變。相較之下,OECD將歐元區今年經濟成長率由前次預估的0.9%下修至0.6%,反映歐元區最大經濟體德國前景低迷。OECD一併將歐元區明年成長預測由1.5%下調至1.3%。OECD預期德國經濟今年僅成長0.3%,較前次預估的0.6%一口氣大砍0.3個百分點,僅僅優於阿根廷,在所有先進國家中表現敬陪末座。不過德國明年可望走出頹勢,擴張1.1%。至於飽受房市動盪和消費者信心疲弱打擊的中國,OECD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將由去年的5.2%放緩至4.7%,明年再減速至4.2%,皆與去年11月預測一致。OECD預期大部分工業國家的通膨將在明年底前回復至目標,20國集團(G20)明年的通膨率估計由今年的6.6%降至3.8%。自去年11月以來,美國與歐元區通膨下降的速度比預期更快,但中國仍在原地踏步。通膨降溫為美歐央行降息鋪路,OECD預期聯準會將在第二季降息,歐洲央行(ECB)緊接著在第三季行動。不過OECD也強調,地緣政治衝突持續對經濟活動與通膨構成風險,紅海航道受阻可能增添通膨壓力。

美眾院通過「2項友台法案」!為戰爭融資及金融制裁中國做準備
在台灣2024總統大選前夕,美國共和黨掌控的聯邦眾議院於美東時間12日,通過「不歧視台灣法案」與「台灣保護法案」2項友台法案,前者推動台灣參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後者則要求若台灣安全受到中國行動威脅時,美英2國將全力排除中國於國際金融體系及組織之外。不過這些法案還必須在民主黨掌控的聯邦參議院獲得通過,才能提交給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簽署成為法律。美眾院在台灣13日的2024總統大選敏感前夕,無異議一致通過「不歧視台灣法案」(Taiwan Non-Discrimination Act),以及「台灣保護法案」(Pressure Regulatory Organizations To End Chinese Threats to(PROTECT)Taiwan Act)。「不歧視台灣法案」由共和黨籍眾議院外交委員會印太小組主席金映玉(Young Kim),及民主黨籍眾議員葛林(Al Green)共同提出。由於中國多年來反對台灣參與國際機構,台灣尚未申請加入IMF,該組織也不承認台灣是獨立國家。法案因此呼籲美政府支持台灣加入IMF、參與IMF有關台灣經濟與金融政策的定期監管活動、提供台灣民眾在IMF的工作機會,並讓台灣接受IMF技術援助與培訓。該法案還認為「台灣加入IMF將釋放其加入其他國際金融機構的潛力,例如世界銀行(WB)和美洲開發銀行(IDB)。」外界推測該法案可能與戰爭融資有關。金映玉在法案通過後隨即在X平台發文表示,不能允許中國共產黨將台灣排除在國際組織之外,她將永遠為全球熱愛自由的夥伴代言。「台灣保護法案」則由眾議員盧卡斯(Frank Lucas)提出。該護台法案要求,若北京對「台灣人民的安全、社會或經濟制度構成威脅,並損害到美國利益」,美國應在最大可行範圍內將中國代表排除於20國集團(G20)、國際清算銀行(BIS)、國際證監會組織(IOSCO)等國際金融機構與組織之外。美國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主席、北卡羅來納州共和黨人麥克亨利(Patrick McHenry)在支持盧卡斯的法案時也表示,該法案將使「中國在致力於確保全球經濟穩定的幾個關鍵組織中成為賤民。」上述2項法案在眾院通過後,還將送交聯邦參議院審議。待參院通過後,法案才會送交白宮交由總統拜登簽署,正式生效。

總統專機4個月壞2次 加拿大總理杜魯多出門度假差點回不了國
近日在加勒比海島國牙買加度假的加拿大總理杜魯多,在抵達度假勝地前,自己所搭乘的總統專機再次傳出故障,差點讓杜魯多回不了加拿大。而這也是杜魯多的總統專機在近4個月以來第二次發生故障。根據《BBC》報導指出,加拿大武裝部隊5日表示,杜魯多的總統專機於2023年12月26日飛往牙買加,而在2日進行檢查時,發現總統專機發生故障,加拿大政府就於3日派遣另外一架飛機抵達牙買加,同時還帶著維修小組抵達。如此安排的情況下,這才讓杜魯多有辦法依照原訂時程於4日返回加拿大,而維修小組則留在當地進行維修。據了解,這兩架總統專機都是由龐巴迪(Bombardier)製造的CC-144「挑戰者」(Challenger)運輸機,是加拿大武裝部隊旗下較為新款的飛機。報導中也指出,近期杜魯多的總統專機可以說是狀況連連,早在2023年9月前往印度參加G20高峰會的時候,杜魯多的總統專機在當地發生故障,而也因為這個原因,杜魯多被迫滯留在印度德里當地等待飛機維修完成。其實杜魯多與飛機之間的孽緣也不單只有這兩次,早在2019年競選連任期間,杜魯多所屬政黨包下一架飛機,結果這架飛機因為與記者包車的巴士發生相撞,結果機翼受損無法飛行。在2019年年底左右,因為原本的飛機在機庫中發生意外導致受損,杜魯多搭乘備用的飛機前往倫敦參加北約峰會,結果這架飛機又出現問題,這也逼得杜魯多搭乘第三架飛機返回加拿大。

去年和俄談判45分鐘破局 烏克蘭官員驚曝「內幕」:沒退路了
俄烏戰爭開打至今仍看不見盡頭,近日外媒稱,在戰爭開打後不久,莫斯科跟基輔有談判,但不到1小時就破局,烏方人士說,「已經是沒退路了。」據《法新社》報導,在去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幾週後,莫斯科和基輔代表團在白俄羅斯會面,雙方進行秘密談判,但不到1小時,烏克蘭首席談判代表就失去希望。據了解,俄羅斯派了一位臭名昭彰的前文化部長,他曾否認性騷擾指控,也是一名煽動性的民族主義者。普丁被製成飛鏢標靶。烏克蘭總統府顧問波多利雅科(Mykhaylo Podolyak)說,第一次談了45分鐘,就很清楚對方的智力水平了,他們不明白這是一場戰爭,「他們不準備談判,他們只是官僚,在俄羅斯也沒有影響力,只是宣讀了某些最後通牒。」最近有越來越多聲音,呼籲烏克蘭官員重新和俄羅斯談判,以外交方式結束戰爭,據了解,因為烏克蘭的反攻令人失望,儘管有西方國家給的武器,卻還是拿不回南部或東部的領土,人們也擔心西方是否會繼續支持烏克蘭,以及武器供應會不會中斷。對此,現在要烏克蘭是不可能的。烏克蘭官員表示,自從蘇聯解體以來,基輔簽署的所有協議都被莫斯科廢除,和俄羅斯坐下來談毫無意義,反而還很危險。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Dmytro Kuleba)表示,俄羅斯總統普丁是一個說謊慣犯,他在去年2月入侵烏克蘭的前幾天,才承諾不會進行攻擊。相比之下,俄方卻經常表示,願意跟烏克蘭坐下來談。普丁本月在G20峰會稱,俄羅斯從未拒絕與烏克蘭和平談判,公開說退出談判的不是俄羅斯,而是烏克蘭。英國前駐白俄羅斯大使戴維斯(Nigel Gould Davies)稱,大家對普丁的話要持保留態度,「普丁假裝想要和平,不會有什麼損失。」波多利雅科指出,現在烏方無話可說,「我們將繼續攻擊打敗你」,他也強調,現在已經沒退路了。

普丁稱「特別軍事行動」是場悲劇 批基輔退出和談進程
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22日參與G20視訊峰會時,史無前例地向各國領導人表示,俄軍對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是場「悲劇」,如今有必要思考如何終止俄烏戰爭這場悲劇了。此外他也譴責烏克蘭主動退出了和平談判的進程,並聲稱「莫斯科從未拒絕與基輔進行和平談判。」據《世界一體新聞台》的報導,普丁在峰會中表示,「是的,軍事行動對於人民、家庭和整個國家來說始終都是場悲劇……當然,我們應該考慮如何阻止這場悲劇。順帶一提,俄羅斯從未拒絕與烏克蘭進行和平談判。公開宣布退出談判進程的不是莫斯科,而是基輔。例如烏克蘭元首在去年10月簽署了禁止此類談判的法令。」普丁隨後也在會議中強調,當前全球經濟情勢需要反映出國際社會絕大多數成員國的意見及集體意志,這包括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世界正在經歷結構性的重大變革,新的全球經濟發展中心正在湧現,全球投資、貿易和消費活動有很大一部分正在從歐美轉移到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這些新興市場。」此外,他也直指世界各國正受到「某些國家思慮不周的宏觀經濟政策的直接影響」,暗批美國的激進升息為全球經濟帶來負面後果。

「拜習會」下周APEC登場! 美媒:將談台海、芬太尼及軍事交流
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下週將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上舉辦雙邊會晤,分析人士指出,北京和華盛頓將試圖消除雙方在台灣問題上的互不信任,並改善已中斷一年多的軍事交流。綜合《路透社》、《美國之音》的報導,APEC是一個由21個成員組成的經濟體集團,GDP約佔全球62%,貿易額幾乎佔全球一半,因此日益成為中美戰略競爭的新舞台。距離中美領導人上次在G20峇里島峰會期間會晤已經過1年,儘管美國官員事前聲稱習近平和拜登「原則上同意」於舊金山會面,但北京尚未確認習近平將出席11月15至17日的APEC會議。中國表示其領導人的出席與否將取決於美國是否表現出「足夠的誠意」。報導指出,中美關係預計不會出現重大突破,但雙方還是會討論台海議題,並試圖改善嚴重中斷的軍事交流,以及芬太尼類鴉片止痛劑從中國流出的問題。不過分析人士也指出,有鑑於雙方在台海議題上存在嚴重分歧,北京和華盛頓恐會「盡可能地減少」談論台灣。史丹佛大學公共政策智囊機構「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研究員坦普爾曼(Kharis Templeman)認為,由於中華民國1月將舉行總統大選,這將徹底改變台海局勢,因此雙方都在靜觀其變。致力於防止戰爭的非政府及非營利組織「國際危機組織」(ICG)高級中國分析師在接受《美國之音》電話專訪時則表示,華盛頓對台北持續的政治和軍事支持,增加了北京方面對美國試圖「將台灣與中國永久分離」的擔憂,「這也引發外界質疑,美國是否仍堅守其一個中國政策。從本質上來講,海峽兩岸解決分歧的過程必須是和平的。」儘管中國一再將「台灣獨立」作為其紅線,但坦普爾曼表示,北京的最新言論與其過去的發言近乎一致,這意味著北京方面的擔憂程度並沒有顯著提升。

習普會談3小時…普丁強調堅定支持一中 習近平:深化中俄關係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丁18日在北京,就中俄關係與以巴局勢,進行3小時會談。習近平表示,全面戰略協作是中俄關係是長久之計,中方願與俄方一道,準確把握歷史大勢,同時,中方支持俄方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普丁則回應,俄方願與中方推動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並堅定支持一中政策,支持中國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昨日會談是習普2人繼今年3月莫斯科會晤後,再度舉行雙邊會晤,雙方就以巴局勢,深入交換意見。習近平強調,明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中方願與俄方一道,準確把握歷史大勢,立足於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斷充實雙方合作的時代內涵。中方支持俄羅斯人民走自主選擇的民族復興道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習近平還稱,俄東線天然氣管道等重大基礎設施專案投入運營,為兩國人民帶來實打實的好處。中方願與俄方及歐亞經濟聯盟一起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開展更高水準、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希望中蒙俄天然氣管道專案盡早取得實質性進展,把中蒙俄經濟走廊打造成高質量聯通發展之路。習近平續指,中方支持俄方2024年辦好金磚國家領導人喀山會晤,願與俄方繼續加強在聯合國、上海合作組織、二十國集團(G20)等多邊框架內的溝通協作,為維護糧食安全、能源安全以及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發揮更大作用,維護中俄兩國以及地區和開發中國家的共同利益。普丁表示,國際形勢的演變,完全印證習近平作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戰略判斷。俄方願與中方密切在金磚國家等多邊機制內的溝通協作,捍衛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體系,推動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普丁強調,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方堅定奉行一個中國政策,堅定支持中國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俄方願與中方以明年慶祝兩國建交75周年為契機,進一步推進俄中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發展。俄羅斯衛星社報導,普丁在會後受訪時透露,俄中兩國總理亦將在吉爾吉斯首都比什凱克(Bishkek)簽署2030年前中俄經濟合作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