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財經
熱線

今年出口暢旺墊高基期 台經院估2022年GDP成長率4.10%

台經院今(8)日舉辦「2022年景氣展望與產業趨勢研討會」,看好明年持續經濟復甦,預估明年GDP成長率4.1%。台經院院長張建一(中)、主任孫明德(左)、總監劉佩真(右)。(圖/馬景平攝)

台經院今(8)日舉辦「2022年景氣展望與產業趨勢研討會」,看好明年持續經濟復甦,預估明年GDP成長率4.1%。台經院院長張建一(中)、主任孫明德(左)、總監劉佩真(右)。(圖/馬景平攝)

台灣經濟研究院於今(8)日舉辦「2022年景氣展望與產業趨勢研討會」,院長張建一表示,民眾生活逐步恢復正常,全球經濟復甦態勢明顯,帶動商品需求並進而推升台灣出口表現,因此台經院調高2021年GDP成長率為6.10%;2022年國內科技應用產品及傳產貨品需求依舊暢旺,內需服務業恢復,失業情況獲得改善,加上政府陸續推出多項振興經濟政策,均有助於帶動內需表現,然受到比較基期偏高影響,台經院預估2022年GDP成長率為4.10%。

張建一表示,全球歷經2021年快速反彈,經濟將面臨後疫情時期新一波挑戰,如國際通膨壓力高漲、主要央行貨幣政策正常化、美中關係新變局,以及全球供應鏈重新布局等,而這些挑戰也將透過貿易及金融等管道影響台灣經濟,值得預先研判並加以關注。

首先,2022年要面對的挑戰來自於全球通膨及其衍生影響。2021年第2季全球物價明顯升溫,美國消費者物價漲幅連續多月上升至5%以上,歐洲也升至3%以上,主要來自於供給面例如房價、原物料價格高漲,以及供給面中斷不順造成的供不應求,台灣許多產業受惠於國際價格上漲,下游廠商積極回補庫存帶動出口表現,但進入2022年,倘若需求無法進一步回升消化庫存,廠商將面對成本上漲壓力,且由於下游需求恢復程度不一,未必能進行適當的價格轉嫁,這將影響廠商出口競爭力及表現。

張建一表示,物價上漲不只影響出口,也牽動台灣內部通膨數據,進一步影響為各國央行為因應物價上漲,貨幣政策正常化甚至緊縮都可能加速進行,進而引發金融及房地產市場的震盪。

美歐日中四大央行在2021~2022年期間資產由20兆美元增至30兆,再透過衍生交易將影響外溢至全球金融市場。不過自2021上半年起中日兩國央行寬鬆貨幣腳步先行暫緩,下半年起,美、歐等國央行也開始考慮減少購債,這些舉措在2022年勢將更加明顯,一旦美、歐兩大央行再減少購債,甚至提前由正常化走向升息緊縮,金融市場勢必產生大幅震盪,這將波及台灣雙率走向,也對金融產業產生影響。

台經院主任孫明德也表示,自2018年起,美中貿易磨擦持續升溫,雙方對彼此出口商品課徵高額關稅,也引發全球貿易及台灣出口不同程度的消長變化。不過2021年10月,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提出美中貿易「再掛鉤」和「持久共存」的可能性,這使得美中貿易戰持續或再擴大的可能性降低。另外,台灣積極尋求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2022年也將著手展開各項籌備工作,美中貿易情勢的變化是否影響台灣加入的進程,也將是未來觀察重點。

最後,全球供應鏈的重新布局對台灣影響?孫明德表示,美國政府在2021年6月提出百日關鍵供應鏈審查報告,內容直指半導體過於依賴亞洲生產,未來將產生經濟安全風險,因此必須協助建立美國本土製造能力。美國要求台灣廠商赴美生產,日本及歐洲也都採取積極措施,吸引台廠建立當地生產基地,2022年疫情後這些舉措勢將加速。

孫明德表示,除了科技產業外,傳統產業近年積極在中國以外尋求新的生產基地,不過2021年印度及越南分別爆發疫情,使得供應鏈遷移腳步受到一定影響,2022年這些產業的動作能否持續,抑或視全球政經新局伺機而動,都將影響台灣對當地出口表現,這些都將是全球供應鏈新布局下的觀察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