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財經
熱線

科技混搭玩藝3/跨界與MAKER的先驅 劉德華等兩岸巨星都指定合作

目前在台北東區統領廣場上捷運出口的地景藝術,成為許多人夜間觀賞及打卡的新地標。(圖/何理提供)

目前在台北東區統領廣場上捷運出口的地景藝術,成為許多人夜間觀賞及打卡的新地標。(圖/何理提供)

相信大多數的人沒聽過「何理」(Whyixd)這一群1980後出生的30出頭年紀的科技藝術創作家,但早在7年前,演藝天王劉德華就找上何理合作,這幾年間還有天后楊丞琳、大陸新一代巨星薛之謙及台灣的劇場也都有多場合作,也是上海金橋區連續2年聖誕地景的設計團隊。目前在台北,除了北美館的《膜》,也拿到台北捷運局在東區統領廣場及龍門廣場上的地景藝術案,都是出自何理的電子造景藝術。

談到何理的背景,要從葉彥伯、莊杰霖、魏子菁這三位自研究所開始成為同班同學開始說起,在台北藝術大學讀科技藝術研究所,3個人就玩在一起、3個人也瘋狂的接案子,當時研究室經常剩下的人就是他們3個有接案的人,最多一個月一個人會接15 個案子,彼此也會討論在接什麼案子;為什麼瘋狂接案,葉彥伯說:「用接案來練習技能。」

台北東區龍門廣場上城市的噴泉地景藝術,也可以透過悠遊卡來變換個人獨有的燈光變化。(圖/何理提供)
台北東區龍門廣場上城市的噴泉地景藝術,也可以透過悠遊卡來變換個人獨有的燈光變化。(圖/何理提供)

葉彥伯在那個時候就發現,不管是外面接案,還是老師的案子,用一般的技能是完成不了的,原本的規格是這樣,但想要的視覺或技術更高,還會有一些特殊的要求,所以就必需學習了解更多,才能達到目標。換句話說,「如果是一般的東西也不用找我們做了,他(案主)自己就可以做完了。」葉彥伯認為。

葉彥伯說:「在研究所的環境大家都是為藝術創作進去,在不限制背景及領域的條件下,有資工、電子、機械、舞蹈、歷史……各種背景的人混在一起,在2008年的時空,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跨界』跟『MAKER』,自己想出來的東西都要自己做出來,我們在這兩個名詞還沒出來前就在做這件事情。」有想法後就要想辦法去趨近它。

電子造景簡單來說,就是電子的元素跟媒材搭建出來的一個景色。從想法、概念出發,到實現創作,在創作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新的技術整合應用,因此也出現了新專利的副作用,像運用偏光片創作的《膜》,就申請了「視覺隱蔽設施」的專利。

2011年因文建會(文化部前身)與劇場、舞團開始有接觸,進行跨界合作,並為這兩件案子都拿到有舞台設計奧斯卡獎的WSD獎,跨界開始在公眾藝術領域提出作品,規模都是100、200人的規模,而2013年劉德華的演唱會案則是1萬6千人的觀眾,何理認為這是團隊蛻變的分水嶺。

葉彥伯認為將資訊可見化是科技藝術創作的核心價值。(圖/黃威彬攝)
葉彥伯認為將資訊可見化是科技藝術創作的核心價值。(圖/黃威彬攝)

因為劉德華演唱會的案子預算大、技術性高,也成為檢驗團隊累積多年技術與能力的畢業考。葉彥伯說:「難度超高!國內沒有搭建過那麼大的場景,廠商燈泡串接的經驗也只有50顆,但是演唱會要求是240顆,這變成一個門檻。另外,要營運燈的升級所營造出來的場景,必需搭配動力充沛的伺服馬達,才能有快速升降的表現,因為很要完成目標,強烈的動機卻成為團隊突破的動力。」

在完成這個大案件後,整個團隊也有了信心,知道自己的能耐在那裡。後來也獲得楊丞琳及薛子謙演唱會的合作,也在技術與應用創新上有進一步的突破。

團隊取名「何理」,葉伯彥解釋,何是一個虛字、理是一個實字,虛實就是他們在創作中會遇到的狀況。英文名稱WHYIXD則可以拆成WHY及IXD兩個字,WHY是探討原因為什麼、IXD則是Interaction Design互動設計的縮寫。

2013年,劉德華The Sky Light開場燈光秀

https://vimeo.com/120449813

2018年,薛之謙「摩天大樓」演唱會燈光動力裝置《TelescopicLight:Flower of Rebirth 群花梭巡》

https://vimeo.com/301773606

2019年,台中磐鈺建設《扉花 Heaven Bloom》140朵金屬構成的機械花

https://vimeo.com/368204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