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
」 美國 大法官 賴清德 司法院 性騷
美俄代表準備在沙國進行談判 烏克蘭反對黨:不認為會有實質進展
目前有消息指出,美國與俄羅斯代表團即將在沙烏地阿拉伯利雅德舉行會談,雙方準備坐下商討自2022年起延燒至今的俄烏戰爭。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沃爾茲(Mike Waltz)表示,他與克里姆林宮顧問烏沙科夫(Yury Ushakov)通話後,雙方同意於未來幾天展開技術性協商,重點放在由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推動、俄方同意的部分停火協議,並擴大其內容。但烏克蘭的政治人物則認為,這場談判並不會有任何實質進展。綜合外媒報導指出,其實在此之前,雙方代表已於2月18日在利雅德、2月27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堡(Istanbul)會晤。之所以會有這次碰面,主要是3月18日川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的一通電話。克里姆林宮透露,當時普丁同意在30天內暫停攻擊烏克蘭能源設施。此舉獲得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初步支持,但實際上俄軍空襲行動並未減緩,導致烏方對會談成效持保留態度。烏克蘭國會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梅列日科(Oleksandr Merezhko)質疑,他不認為僅透過談判就能改變普丁行為,認為唯有加強對俄施壓才有可能讓對方讓步。梅列日科指出,普丁利用談判作為對外宣傳工具,以營造其與美國地位對等的印象,並非真正有意達成停火。報導中也提到,川普政府的談判策略明顯展示出「施壓」烏克蘭的部分還遠超過施壓俄羅斯的部分,美國希望透過暫停對其提供軍事與情報支援的方式,逼迫烏克蘭坐上談判桌。但同時對俄羅斯僅施以語言層面的制裁警告。在此背景下,美俄預定於24日再度在利雅德進行分別會談。澤倫斯基已派出技術代表團,成員包括國防部長烏梅羅夫(Rustem Umerov)與總統辦公室副主任帕利薩(Pavlo Palisa);而俄羅斯方面方則由聯邦委員會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卡拉辛(Grigory Karasin)與聯邦安全局(FSB)顧問貝塞達(Sergei Beseda)出席。據了解,這場會議將採「接近式談判」,由川普的烏克蘭特使凱洛格(Keith Kellog)說明為雙方分處不同會議室、透過中間人傳遞訊息的穿梭外交模式。目前美方關注焦點為延續30天的能源設施停火條款,並探索是否擴及其他民用基礎設施。除停火議題外,雙方亦可能就黑海航運安全、戰俘交換、人道議題、以及對札波羅熱核電廠(Zaporizhzhia Nuclear Power Plant)的控制權展開技術性討論。雖說又要再次談判,但烏克蘭對此還是明顯缺乏信心,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強調,烏克蘭無法接受任何領土讓步,也拒絕簽署任何會限制軍力與加入國際聯盟的協議。澤倫斯基的同黨成員梅曾采娃(Maria Mezentseva)則指出,會議中也將納入釋放戰俘與遣返被非法帶走孩童等人道要求。川普團隊表示,目前已成功促成一次175對175的戰俘交換行動,俄羅斯自2023年退出的黑海穀物倡議也可能有討論空間,但烏克蘭藉由軍事力量維持部分航道正常運作。克里姆林宮也表示,若美國不終止對烏克蘭的軍援與情報支持,和平進程將無法推進。美方談判代表之一威特科夫(Steve Witkoff)更進一步指出,俄羅斯對頓內茨克、盧甘斯克、赫爾松、札波羅熱與克里米亞的主權要求是雙方衝突核心。雖然普丁宣稱這些地區進行過「公投」願意接受俄羅斯統治,但未提及當時選民曾受到武力脅迫。在烏克蘭國內,部分政治人物已對談判前景不抱期待。反對黨「歐洲團結黨」議員阿里耶夫(Volodymyr Ariev)坦言,不認為利雅德談判會有任何實質進展,認為烏克蘭應堅守領土完整的底線,拒絕任何形式的妥協。

大法官7人名單公布「律師掛蛋」 全律會聲明:甚感遺憾…總統府說話了
賴清德總統21日公布大法官7人名單,並提名高等法院檢察署主任檢察官蔡秋明為司法院長、最高法院法官蘇素娥則為副院長。對此,全國律師聯合會(全律會)22日發出聲明稿指出,此次提名儼然為考量「律師」於司法制度中的重要性,甚感遺憾。對此,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表示,此次總統提名是考量司法院及憲法法庭憲政任務,徵詢各界意見並審慎思考後提出。針對全國律師聯合會聲明指,本次大法官提名未考量律師於司法制度重要性,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表示,此次總統提名新任司法院院長、副院長及5位大法官人選,係考量司法院及憲法法庭憲政任務,徵詢各界意見並審慎思考後提出,盼守護自由民主憲政制度,提升國安案件專業能量,持續推動司法改革。有關全律會建議,總統府表示尊重並虛心接受,未來政府將持續廣泛聽取各界意見,也盼7位被提名人均可獲立法院支持與同意,儘速補實大法官缺額,維繫國家憲法機關正常運作。

醫療瀕臨崩潰仍溫暖!醫護助失智嬤聯繫家屬 感動隔壁床病人寫信鼓勵
全台急診雍塞,日前1名失智症阿嬤路倒被到新竹國泰醫院,醫護忙亂中仍努力聯繫到家屬,讓隔壁床病人十分感動,寫下感謝信。急診醫學科主任林朝順說,在大環境醫療瀕臨崩潰,病人的體諒、簡單一聲感謝,對醫師、護理師都是莫大鼓勵,「讓我們能再撐得更久一點,等待轉變」。護理長尤香惠說,阿嬤路倒被救護車送到急診室時,輕微骨折又多處擦傷,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經檢查治療後,欲聯絡家屬,但阿嬤在留觀區情緒十分緊張,問她叫什麼名字、住哪,都答不出來,還多次想自行下床離開。儘管急診忙得不可開交,醫護深怕阿嬤再次跌傷,一邊耐心安撫,同時請求警方協助,2個多小時後,心急如焚的孫子出現在急診室,寒冷的冬夜他在路上繞了好久,看到全身乾淨,傷口也都包紮好的阿嬤,只是眼眶泛淚,不斷對醫護說「謝謝、謝謝!」當時隔壁床的病患,看到急診室人員在最忙的時候,仍願花時間幫阿嬤找家屬,她也寫下最真實的感受,「雖然我身體不適,但覺得氛圍美好,謝謝每位認真有耐心的大家,願你們擁有無限福報」。尤香惠說,有人願意說這些,而且不是病人本人或家屬,讓她備感窩心,也更有力量往前走。受到護理人力不足影響,急診爆滿問題嚴重,過年期間甚至病患坐在輪椅上打點滴,沒耐心的甚至破口大罵醫護「沒醫德」、「什麼醫院不會多請人來!」意見信要拆開前,醫護人員們都很緊張,不知道又是什麼樣的抱怨。林朝順是「急專醫字00001號」,是當年取得急診醫學科專科證照的第1號醫師,現仍堅守急診崗位。他說,醫護工作環境如此艱難,病患願意給予鼓勵,是讓醫護繼續保持熱忱的關鍵,這些辛苦至少有得到平衡。「留下來的人都在努力」林朝順說,面對人力缺乏、制度調整,病患當然會有抱怨,但有些病人在離院前,還會特地要找到醫生,只是為了親口道謝,這些病人的感受、寫下的鼓勵,他們都會記住,也盼病人、家屬多點耐心,給予支持取代負面謾罵,讓台灣社會一起度過難關。

政院災防辦前主任性騷女下屬!多次有傳播妹陪宴 監院全票通過彈劾
行政院災害防救辦公室前主任吳武泰,多年來利用出差機會多次接受受評單位飲宴招待與續攤,還涉足不妥當場所、酒後言行失檢,甚至利用公務上的權勢、機會對2名女部屬性騷擾。對此,監察院日前全數通過彈劾,全案移送懲戒法院審理。監察院昨(21)日透過新聞稿表示,吳武泰在擔任行政院災害防救辦公室主任期間(107年至112年),辦理災害防救業務訪評時,多次接受與其職務有利害關係之受評單位飲宴招待與續攤、涉足有女陪侍、傳播妹的不良場所及酒後言行失檢,又利用公務上之權勢及機會,對受其監督指揮之屬員有性騷擾行為,不但有損評核督導身分、有失公務員品位,亦影響行政院形象,核其所為,違反公務員服務法及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等規定,核有重大違失。因此,監察院在本月11日13位審查委員全數審查通過監察委員王幼玲、趙永清、鴻義章提案,全案移送懲戒法院審理。相關彈劾案文指出,吳武泰未能謹守分際,尊重甲女、乙女人格尊嚴,利用公務上之權勢與機會,對受其監督指揮之甲女、乙女有性騷擾行為,致甲女、乙女受到驚嚇、身心嚴重傷害,且妨害同事人際關係之信任,經行政院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決定性騷擾事件成立,嚴重損害政府之信譽,該當行為時之性別工作平等法第12條第1項第1款、第2條第2項規定之性騷擾,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6條、第7條等規定。其中,吳武泰性騷擾的部分,包括碰觸甲女手臂、額頭、後頸及背部等行為,教導穴位按壓,並曾提及會陰穴之位置、功效與保健方式,還察看乙女小腿及碰觸腿部,並與乙女談及年齡與性表現之話題,以上皆被行政院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認定性騷擾成立。監察院表示,吳武泰言行不當及損其職位尊嚴之違失情節已達重大之程度,並對公務員及行政院之形象造成損害,身為高階資深主管卻觀念偏差且仍無悔意,行政院予以「記過2次」、「記過1次」之行政懲處不足以維持公務紀律,不符比例原則。因此,依公務員懲戒法第2條第1款及第2款規定之違法失職行為,情節重大,有懲戒之必要。

父親瞞著女兒與陌生阿姨結婚 中國女立遺囑斷絕財產外流可能
廣州一位年約四十歲的李姓女子,近日因家庭變故產生財產分配上的憂慮。李女向媒體表示,自己的父親於2024年在未經告知的情況下與一位長期一同跳廣場舞的阿姨登記結婚。李女坦言,雖然理解父親年邁後需要陪伴,但仍擔心對方可能是基於財產利益接近父親,如今擔憂自己一旦發生意外,家中財產可能間接流入父親再婚配偶手中。這也讓李女決定找律師立遺囑,切斷財產外流的可能。根據中國媒體報導指出,李女目前擁有三套房產,一套是其母親於12年前過世後留給李女的遺產,另一套為父親於2024年過戶至李女名下,皆屬其個人財產。第三套則為李女與配偶的共同持有房產。出於保護家庭資產完整性的考量,李女近期已立下遺囑,將與配偶共有的房產交由配偶繼承,其餘兩套個人名下房產則指定由年幼的女兒承繼。考量女兒尚未成年,李女同時委託丈夫擔任遺產管理人,負責監督遺產依其意願分配。針對李女的處置方式,中國芙蓉律師事務所主任陳平凡分析,根據《民法典》相關規定,遺囑的法律效力優先於法定繼承,只要其內容符合形式要件,便可有效阻斷原本的繼承鏈條,防止財產轉移至不願讓渡者手中。而李女透過遺囑明確指定兩套個人財產由女兒繼承,排除了其父作為法定繼承人的繼承權,間接也杜絕其父去世後由繼配分得財產的可能。陳平凡也特別指出,自書遺囑若親筆撰寫、簽名並標明日期,即符合《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四條規定,具有法律效力。此外,指定配偶擔任遺產管理人,也符合法律關於遺產執行機制的設計,可有效保障遺囑順利實現。若李女未預先立下遺囑,李女的遺產將依《民法典》以法定繼承方式處理,第一順序繼承人包括配偶、子女與父母,屆時其父親仍有權分得遺產。進一步來說,若父親之後去世,該筆財產將被納入其遺產中,其再婚配偶即具備繼承資格,有機會取得間接利益。李女正是藉由遺囑,預先封堵這一法律風險。針對遺囑有效性與未來變動情況,陳平凡建議,李女應確認所有指定的房產屬其個人合法財產,避免產權混淆爭議,甚至可以考慮進行遺囑公證,或委請律師見證,以提升法律證據力。若日後家庭結構或財產變動,例如女兒成年或房產變更,也應即時調整遺囑內容,確保其法律安排與生活狀況同步更新。

美國蛋價飆漲!農業部長:計畫從土耳其和韓國進口數百萬顆雞蛋
美國川普政府正計劃從土耳其和韓國進口數百萬顆雞蛋,並與更多國家進行協商,以緩解國內因禽流感疫情所導致的蛋價高漲問題。美國農業部長羅琳絲(Brooke Rollins)在白宮對記者表示:「短期內我們正在談論的是數億顆雞蛋的進口。」此前,川普政府已宣布1項價值10億美元的計劃,以應對肆虐的禽流感疫情。其中5億美元用於生物安全措施,約1億美元用於疫苗研發,4億美元用於農民財務救助計劃。此外,政府也將免費為商業蛋雞養殖場提供諮詢服務,並支付高達75%的費用幫助防止禽流感蔓延。據悉這場疫情迫使美國農民撲殺了數千萬隻雞。儘管川普總統在競選中承諾降低物價,但美國過去1年的蛋價已飆升了65%以上,預計到2025年底還將上漲41%。羅琳絲表示,她的部門正在與其他國家進行協商,以確保新的雞蛋供應來源,但並未具體說明是哪些地區,「希望幾個月後,當我們的雞隻數量恢復,且雞蛋產業重新運轉時,我們就能依靠國內的蛋雞產業,並將這些雞蛋上架銷售。」據法新社報導,波蘭和立陶宛的家禽協會21日表示,美國大使館也已與他們聯繫,討論可能的雞蛋出口事宜。波蘭國家家禽和飼料生產商協會主任加夫隆斯卡(Katarzyna Gawronska)告訴法新社:「早在2月份,美國駐華沙大使館就詢問我們,波蘭是否有興趣向美國市場出口雞蛋。」針對打擊禽流感疫情的10億美元計畫,羅琳絲解釋:「我們預計投入大量資金,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審計,使農業部可以幫助這些蛋雞公司保護他們的雞舍……自從我們開始落實這些政策以來,已經看到禽流感疫情顯著降溫。」儘管H5N1禽流感多年來一直在美國家禽群中傳播,但2022年開始的疫情對農場造成了嚴重破壞,導致超過1.56億隻鳥類死亡,並使雞蛋價格飆升。蛋價成為川普去年總統競選中的1個焦點,他試圖利用選民對通膨的不滿來獲取政治利益。在本月初向美國國會發表的演講中,他也將雞蛋價格飆升歸咎於前總統拜登(Joe Biden),「拜登讓雞蛋價格失控,而我們正努力讓它下降。」

為搶剛畢業新鮮人才 日本企業玩「轉蛋」抽面試官「大獎是免試一次」
由於全球少子化的關係,目前日本的畢業生迎來罕見的「賣方市場」,只要有著不錯的能力,就有大批的企業等著挑選,這也是自日本泡沫經濟之後,少見的奇景。而為了搶奪市場上少有的新鮮人才,日本企業也無不祭出各種花招來留人。位於東京都的企業Open House(オープンハウス)於20日舉辦的聯合企業說明會,當中變推出一項名為「面試官轉蛋(面接官ガチャ)」的全新活動,由應聘學生自己抽選面試的主管,甚至有機會直接「免面試一次」。根據日本媒體報導指出,這項制度的設計就是直接仿照轉蛋抽獎的概念,學生只需透過手機掃描券上的代碼,即可看到參與徵才活動的面試官個人資料與背景,進而自行選擇最合適的面試官進行面談。這項改革旨在打破過去「面試官全憑運氣」的徵才模式,也讓學生能挑選相對容易建立溝通的對象,進一步加深對公司的了解。更引人注目的是,該活動轉蛋中設置了「大獎」,若抽中名為「特別挑戰權(スペシャル挑戦権)」的獎項,即可獲得直接免除一次面試的機會。現場學生也表示,這樣的制度不僅有趣,還能緩解緊張情緒,有助於更自然地展現自我。有學生受訪表示,能夠自主選擇面試官,使他感受到更大的動力與參與感,也不再那麼害怕面試。Open House集團人才開發部主任赤平夕奈受訪時表示,公司之所以實施這項制度,出發點是希望以學生視角出發,讓他們能在輕鬆的環境中與企業建立連結,進而順利進入選拔流程。赤平夕奈也強調,讓求職者參與選擇,能提升彼此的互動品質與信任感。報導中提到,2025年日本春季畢業的大學生,截至2月的就職內定率已達92.6%,創下歷史新高,這個數字直接令人聯想到泡沫經濟時期的火熱景象。當年企業為爭奪新血,經常舉辦名人講座、送出海外旅遊行程等福利,如今的企業也在不同層面重現當年氛圍。而為了吸引更多優秀人才,企業也紛紛調整薪資結構。像是Open House已將新人起薪由原先的33萬日圓調升至36萬日圓;同業的大和房屋(大和ハウス)也從25萬日圓一口氣調高至35萬日圓。這波薪資上調潮流,已成為各大企業積極搶才的明確訊號。

不是洛克希德馬汀!川普授權波音打造第六代高速隱匿戰機「F-47」 傳已秘密測試5年
雖然近年來波音公司可以說是醜聞不斷,但目前有消息指稱,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於近日在白宮宣布,授予波音公司一份金額高達200億美元的重大軍事合約,為美國空軍打造一款代號為F-47的次世代空中優勢(Next Generation Air Dominance,NGAD)戰鬥機。川普宣稱這架第六代匿蹤戰機將成為史上最致命的飛機,預計能與無人機協同作戰,扮演未來空戰中人機混編的指揮角色。也因為這架戰機的加入,後續美國空軍也會逐步取代目前僅有約180架服役中的F-22。綜合外媒報導指出,川普表示,早期版本的F-47已秘密測試長達五年,其性能在速度、機動性及武器搭載能力上皆無可匹敵,強調這不僅是設計上的突破,更是針對中國威脅做出的關鍵軍備佈局。美國空軍參謀長奧爾文(David Allvin)指出,F-47將重寫下一代空戰史,國防部長海格瑟斯(Pete Hegseth)也強調,美軍透過此計畫向盟國發出「我們不會離開」的堅定訊號。而波音拿下這份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合約,同時也代表著知名軍武大廠洛克希德馬汀的重大失利。洛克希德馬汀原本是F-35聯合攻擊戰鬥機的製造商,但F-35計畫總成本高達1.7兆美元,其銷售與合作近年受到來自美國盟邦的重新審視。像是加拿大新任總理卡尼(Mark Carney)已要求國防部長布萊爾(Bill Blair)重新檢討F-35採購案,而葡萄牙也傳出因美方立場轉變考慮退出F-35換裝。F-35雖已生產超過1,100架,部署於16個國家,但高昂成本與技術延誤問題使其遭遇信任危機。報導中提到,相對於F-35,F-47將導入全新設計,包括匿蹤機身、無尾翼與尖頭外型,搭載更長航程的引擎,減少加油需求,並預計發展出無人版本以對應未來戰場需求。此外,美國空軍選定數字「47」命名此機,不僅致敬二戰時期的P-47雷霆戰機,也象徵對第47任總統川普推動該機計畫的致敬。儘管川普此次公布此合約為波音帶來振奮,但該計畫也受到部分分析人士質疑。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國安改革計畫主任格雷齊爾(Dan Grazier)表示,在未來戰爭可能轉向無人機與太空作戰為核心的情況下,美國是否還需投資總體花費將達數千億美元又「極為昂貴」載人戰機的必要,雷齊爾認為這是一個需要審慎思考的問題。目前五角大廈尚未明確說明F-47總建造數量,但已明確指出將超越F-22的產量,並將成為未來美軍空戰力量的核心。另一方面,海軍版本的NGAD仍處於波音與諾斯洛普格魯曼(Northrop Grumman)之間的競標階段,預計將決定是否導入相關設計技術。未來,F-47將結合AI與多樣自主技術,並可能配合美軍同樣具備匿蹤能力的B-21 Raider轟炸機(首批已進入試飛),共同構築一支高性能的第六代戰力平台。五角大廈強調,這是美國在面對中俄挑戰下,推動下一波空優戰力革新的關鍵一役。

滿嘴塑料1/一周吃進一張信用卡?!解剖失智者腦袋「塑膠微粒多5.3倍」
6年前,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一份研究震驚世人,直指每人每周攝入約5公克的塑膠微粒,相當於一張信用卡,今年2月國際期刊《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一篇研究進一步指出,塑膠微粒不但隨血液攻佔人體器官,還進入大腦,尤其失智患者腦袋中的「塑料」,比一般人多出5.3倍。這份驚人的研究,引起台灣民間及醫界重視。多位專家告訴CTWANT,大家都知道塑膠微粒無所不在,並以為「塑膠偶而進入人體,很快就會排出」,如今在《自然醫學》發表的新研究指出「沒那麼容易排出」,既然沒法阻止塑膠微粒進入身體,「那就從生活減塑這一步做起吧!」依據期刊內容,新墨西哥州大學(UNM)藥物科學系教授坎彭(Matthew Campen)的研究團隊長期追蹤塑膠微粒侵入人體組織的情況,他們分析2016年逝世的28人和2024年逝世的24人的器官樣本,發現2024年死者體內的塑膠微粒尺寸更小,且大腦中的塑膠微粒量增加5成,約占大腦重量的0.48%。研究人員還發現,相較於健康的大腦,12名過世前已被診斷出患有失智症的人腦中,塑膠微粒多出5.3倍,這些微粒集中在大腦動脈與靜脈壁與大腦的免疫細胞中。塑膠微粒是什麼?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解釋,就是塑膠垃圾分解後形成的碎屑,包括微米塑膠(小於5毫米)與更小的奈米塑膠(小於1微米),「它們太小了,肉眼根本無法看出,現在卻幾乎無所不在,寶特瓶飲料、瓶裝水、甚至只是打開零食包裝,都會把塑膠微粒吃下肚!」國際自然保聯盟(IUCN)2017年統計,35%微塑膠污染來自合成纖維,代表著只要洗衣服,數以萬計的塑膠纖維就會順著水管釋放到自然環境中,再透過食物鏈影響所有生物。海委會「2020至2023年海漂底垃圾及微型塑膠分布調查與海廢監控建置計畫」研究發現,台灣河川出海口鄰近採集的16組野生牡蠣樣品,全被檢出含有塑膠微粒。塑膠微粒是塑膠垃圾分解後的碎屑,肉眼難以看出,隨著水源如今已進入人類的食物鏈,變得無所不在。(圖/黃耀徵攝)台灣綠色和平組織在2021年也發表數據,以文獻中所有海鮮抽查樣本皆驗出塑膠微粒為基準,再以食藥署公布的台灣人每年食用的海鮮數量計算,推估台灣人每人每年吃進1.63萬個塑膠微粒,相當於一根1.05公克的塑膠吸管。「其實,我們早就知道塑膠微粒無所不在。它們漂浮在空氣裡,藏在食物和水中,甚至潛伏在日常使用的保養品、衣物纖維中。但我們一直以為,這些細小的塑膠只是偶然進入人體,很快就會被排出。」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說。2022年,科學家在人體血液裡發現了塑膠微粒,當時引發不小的討論,但由於數據有限,科學界仍不確定它對健康的長期影響。許多人當時抱著僥倖心態,覺得這可能只是短暫的現象,人體應該有辦法代謝掉這些外來物質。 「但2025年2月發表於國際期刊《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的研究顯示,塑膠微粒不僅能進入人體,還會長期囤積在不同的器官裡,特別是在肝臟、腎臟,甚至是大腦。」張家銘說,塑膠微粒進來了,卻沒那麼容易出去,研究顯示,大腦的塑膠微粒累積量比肝臟多出7~30倍,而失智症患者的大腦裡,塑膠微粒含量更高。雖然無法直接證明塑膠微粒跟失智症相關,但張家銘認為這些塑膠微粒特別容易累積在腦血管壁和免疫細胞周圍,這可能意味著它們對大腦的影響比我們想像的更大。「塑膠微粒能跑進大腦是一個嚴重的警訊,一直以來,血腦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被認為是大腦的重要防線,能夠過濾掉許多外來物質,保護我們的神經系統。然而,這項研究有個很重要的發現,塑膠微粒的尺寸可能小到足以突破這道防線,最終進入大腦。」張家銘說,透過電子顯微鏡分析,研究人員發現大腦內的塑膠微粒大多是小於200奈米的奈米級碎片。顏宗海表示,從動物、細胞實驗中都可證實塑膠微粒的確具有毒性,會傷害器官、產生發炎反應,但對人體的傷害程度尚不清楚,也無法得知塑膠微粒的危險量。「這次的新研究讓我們知道塑膠微粒的確存在於大腦,但這是現在才發生?還是檢測技術進步後才發現?這不得而知,我們不能阻止塑膠微粒進入身體,但能做到減少使用塑膠產品,先從這一步做起吧!」顏宗海說。

校長遭控裝針孔監視老師侵犯隱私 教育局回應
新北市石碇國小魏姓校長遭離職老師控訴,她在教師辦公室裝設針孔攝影機,多名離職教師欲提告,指控校長侵犯隱私權。對此,新北市教育局指出,將立即啟動調查、盡速釐清,並依據相關法規處理,以確保學校師生隱私權益及心理安全。據悉,2020年4月,石碇國小輔導主任對特教生施暴,魏校長擔心校內其他事件曝光,未告知校內教職員,擅自在教職員辦公室安裝可以收音的監視器。直到2021年,被離職教職員發現,並向教育局投訴。教育局表示,該案教育局2021年8月至校內實地訪視,經查該校行政辦公室內裝設監視錄影機2台,且系統均已連線運作;檢視學校管理單位相關書面資料,無特殊不當及違規情形。教育局說,本次疑似民眾向媒體投訴學校在裝設監視器前有先裝設針孔攝影機,如有新事證提交,教育局將立即啟動調查、盡速釐清,並依據相關法規處理,以確保學校師生隱私權益及心理安全。教育局強調,各級學校基於維護校園安全及防止辦公室遭非法入侵等,如於行政或教師辦公室裝設錄影系統,應注意維護個人隱私,並須透過公開且正式方式向全校師生充分討論說明監視系統裝設目的及使用管理規範,減少疑義。

男子聚餐被主管勸酒…當晚心臟衰竭身亡 家屬痛揭公司僅給2千慰問
飲酒過釀恐造成生命危險!大陸江西有一名陳姓中年男子換工作,入職幾個月後受邀公司聚餐,不愛喝酒的他在會中不斷被主管勸酒,當晚返家心臟衰竭身亡,在5天後才被發現。死者家屬痛心揭露,涉事公司事後僅給人民幣2千元(約新台幣9228元)慰問,並報警處理;當地警方回應正在調查,目前不便透露具體情況。綜合陸媒報導,江西九江一名張姓女子公開控訴,她的陳姓叔叔去(2024)年11月剛入職一間公司,她說叔叔一直以來身體很健康,怎料,今年1月19日叔叔被邀請去公司聚餐,會中還遭主管不斷勸酒,平時不太喝酒的陳男,黃湯下肚幾杯,返家後當晚即身亡。張女表示,陳叔叔被發現時已經死在家中至少5天,她檢查陳叔叔手機發現一段聊天記錄,陳叔叔的女性朋友問他平常不喝酒,為何去聚會突然喝酒,陳男回應「是班長要,主任說他是師傅必須喝」,之後還說,「喝多了,心臟好痛啊」。從對話中,張女認定陳叔叔是因為主管以權勢勸酒。而陳男死後法醫開立死亡證明,上頭寫著陳男的死因為「心臟衰竭」,但因為急於火化下葬,陳男家屬沒有進一步屍檢。令張女和陳男家屬最氣的是,公司方面從未對陳男的死亡表現出關心,只有在聚餐隔天打給陳男,而陳男死後,家屬要求公司提供事發當晚參與人的名單,對方卻不願意配合,還建議他們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直到今年3月3日,陳男生前所屬的公司才連繫張女,寄來一段慰問訊息跟給了人民幣2千元(約新台幣9228元)慰問。因為相當不滿涉事公司處理方式,張女決定將此事公開,她更氣憤表示,至今沒有收到任何道歉或解釋,特別是勸酒的主任,「就這樣脫身?這件事跟他沒有任何關係嗎?」,而張女也已經報警處理。據悉,當地警方已接獲報案,著手調查此事,僅表示目前不便透露具體情況。◎喝酒勿開車!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

謝瓊煖飾演失智症病患 見自己變老容貌崩潰大哭
八點檔戲劇《你好,我是誰2》描繪關於失智症病患與家屬所面臨的挑戰與情感轉折,藉由失智症家庭的真實故事,讓觀眾更能理解此一病症並且感同身受。劇中由謝瓊煖飾演的寶珠與謝其文飾演的許銘財,是一對恩愛夫妻,銘財平時都不讓太太做家事,她在家裡就是看小說、做事單一生活很單純。當寶珠患上失智症後,喜歡對著人說個不停,對看過小說內容,記憶如新還能倒背如流,但對於剛剛發生的事容易忘記或是東拼西湊,銘財面對妻子的變化,選擇暫時隱瞞病情,不願讓兒子擔憂,展現家屬在面對疾病時的掙扎與無奈。寶珠哥哥(陳文山 飾)得知妹妹生病後,求了符水要她喝下,遭到銘財阻止,情急之下兩人脫口說出實情,寶珠無法接受生病的自己、沮喪難過。有天她在照鏡子時,看到自己變老的容貌,控制不了情緒崩潰大哭。銘財耐心解釋讓寶珠以第三者的角度照鏡子,自嘲鏡中自己已是滿頭白髮,安慰寶珠並不老,不需要對容貌感到焦慮,他說道:「我老婆最漂亮了,你對著鏡子笑,鏡子裡的你也會對著你笑,笑起來很美。」他用愛與包容,溫暖地陪伴寶珠度過低潮。寇世勳(右)飾演曹汶龍醫生。(圖/華視提供)在《你好,我是誰2》中,寇世勳飾演曹汶龍醫師,是一神經內科主任,長期推動失智症的關懷與治療。劇中他成立失智症中心,舉辦記憶保養班,希望透過各種方式幫助病人減緩病情,並讓家屬學習如何面對與照顧患者。他不僅是專業醫師,更像是患者與家屬間的橋樑,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觀念與應對方式。而寇世勳以穩內斂的演技,將這位醫者仁心的角色詮釋得細膩動人,藉由戲劇使觀眾對於失智症的醫療面向有更深入的認識。在全國65歲以上長者,失智症盛行率調查結果為7.99%,依據調查推估113年65歲以上失智症人口數約35萬人;120年將逾47萬人;130年65歲以上失智症人口數近68萬人,顯示未來失智症人口數有逐年攀升趨勢。而《你好,我是誰2》週一至週五晚間8點於華視主頻播出,透過戲劇帶領觀眾走進失智症家庭的世界。《你好,我是誰2》週一至週五晚間8點於華視主頻播出。(圖/華視提供)

檢察官任司法院院長 黃國昌:要回到「審檢一家親」年代?
總統府今(21)日宣布公布司法院正副院長及大法官提名名單,其中司法院院長被提名人蔡秋明為現任台灣高等檢察署主任檢察官。對此,民眾黨主席黃國昌今日受訪時表示,蔡秋明檢察官被提名為司法院院長,讓他不禁懷疑,找長期擔任檢察官的人來擔任司法院院長,是要回到以前「審檢一家親」的年代嗎?還是要再度凸顯民進黨政府以「檢調治國」的特色?總統府今日公布司法院正副院長及大法官提名名單,其中司法院院長被提名人蔡秋明為現任台灣高等檢察署主任檢察官,副院長被提名人蘇素娥為現任最高法院法官,另5名大法官被提名人分別為:中正大學法律學系教授蕭文生、最高法院法官鄭純惠、台灣高等檢察署主任檢察官借調最高檢察署辦事林麗瑩、台北大學法律系專任教授陳慈陽、政治大學特聘教授詹鎮榮。對此,黃國昌批評,找檢察官擔任司法院院長、擔任全國法官的大家長,更便於民進黨控制,不僅是檢察官的偵查程序,還進一步蔓延到審判程序當中。黃國昌說,其他大法官人選,絕大多數自己都認識,他們不是完全不好,但黃心中所浮現的是「劉靜怡標準」,他們在憲法上面的造詣,有超越劉靜怡嗎?還是他們已經超越劉靜怡標準的忠誠考核?他們擁有劉靜怡所沒有,對於民進黨的忠誠,所以才提名他們當大法官?黃國昌表示,賴清德總統既然要提名他們當大法官,就請好好的跟台灣社會說明,這些大法官的被提名人是不是都已經超過了劉靜怡標準,也通過了民進黨綠色至上的忠誠考核?不可以批評民進黨,如果批評民進黨的話,民進黨立院黨團就會下令全體封殺?希望賴清德總統跟全體國人說清楚。不過,黃國昌強調,作為立法委員,民眾黨黨團每位委員都會善盡自己的憲法職責,會在接下來的人事同意權的審查中秉持專業,進行最嚴格的審查。

40多歲男腹痛吐5天!檢查證實大腸癌末期 醫曝一關鍵:平時愛喝酒
台中一名40多歲的男子,日前因為腹痛急診到院,經過電腦斷層檢查患者有腸阻塞的現象,進一步做大腸鏡發現,裡面有惡性腫瘤,而且還侵犯到一旁的淋巴,醫師研判已經是大腸癌第四期。大甲李綜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醫師邱昱瑞指出,該名患者兩個月前曾經到院治療,當時已安排他要做大腸鏡檢查,但期間遇到過年,加上患者也沒積極就診,結果都沒檢查,等到復發後回診,腫瘤卻快速腫大,造成腸阻塞。該名患者就醫時表示腹痛、腹脹了至少五天,而且還不斷的嘔吐,吐出黃褐色的液體,痛到不能再忍,才趕緊掛急診。邱昱瑞表示,兩個月腫瘤突然快速長大,在臨床上很少見,且患者年紀不到50歲,卻罹患大腸癌,詢問後才得知,患者平時有喝酒的習慣,依研究發現,飲酒容易誘發癌症,每天喝超過1瓶瓶裝啤酒的男性,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比不喝酒的人高出1.4倍,若再搭配油炸或燒烤類食物,罹癌的風險又再往上增加。邱昱瑞表示,大腸癌初期症狀不明顯,患者等到出現腹痛、血便或體重異常下降再就醫,都屬於中晚期;另外,國健署證實,每兩年一次糞便潛血篩檢,可以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

大法官被提名人名單出爐 蕭美琴提三期許盼獲立院同意
總統賴清德去年提名司法院正副院長及大法官人選,遭立法院全數封殺。副總統蕭美琴今(21)日公布新一批提名人選,並提出三個期許:守護自由民主憲政制度、提升國安案件專業能量及持續推動司法改革,盼提名人獲得立法院的支持與同意。蕭美琴今日公布司法院正副院長及大法官提名名單共7人,其中司法院院長被提名人蔡秋明為現任台灣高等檢察署主任檢察官,副院長被提名人蘇素娥為現任最高法院法官,另5名大法官被提名人分別為:中正大學法律學系教授蕭文生、最高法院法官鄭純惠、台灣高等檢察署主任檢察官借調最高檢察署辦事林麗瑩、台北大學法律系專任教授陳慈陽、政治大學特聘教授詹鎮榮。蕭美琴表示,為深化自由、民主、人權,打造全民司法願景,總統秉持前瞻思維,此次提名做了三個考量也是三個期許:第一,守護自由民主的憲政制度,捍衛人權、保障及人民全權利救濟;第二,提升國安案件專業能量,確保國家安全及廉能政治;第三,持續推動司法改革,提升審判品質與效率,同時進行司法工作環境減壓。蕭美琴呼籲,期盼這7位被提名人均可獲得立法院的支持與同意,在出任大法官後,齊心協力,共同打造人民安心、社會安定、國家安全的司法防護網,讓司法成為守護民主台灣最堅強的後盾。

蔡秋明、蘇素娥獲提名司法院正副院長 總統府今擬公布7大法官候選人
總統府預定今天(3月21日)公布司法院正副院長及大法官提名人選,據了解,司法院院長併任大法官被提名人為高檢署主任檢察官蔡秋明,司法院副院長併任大法官被提名人為最高法院法官蘇素娥。蔡秋明是司法史上罕見檢察官被總統提名為司法院長人選,由於台北地檢署正在偵辦柯文哲案,洩密疑雲至今未解,柯案成為朝野角力重點,一般認為身為檢察官的蔡秋明在立法院過關難度遠高於蘇素娥。總統賴清德這次將提名包括司法院正副院長在內7位大法官,再送交立法院進行同意權審查,由於朝野關係緊張,大罷免國民黨立委行動如火如荼,賴清德至今未釋出善意,因此本案能否獲得藍白立委佔多數的立法院支持,有待觀察。蔡秋明是現任高檢署主任檢察官,司法官訓練所第26期結業,台大法律系畢業,美國華盛頓大學法學碩士,歷任法務部國際及兩岸司長、最高檢察署檢察官及拉法葉案特調小組成員等要職。蔡秋明與已退休的前高檢署查黑中心檢察官陳瑞仁,皆由法務部推薦為大法官人選,蔡秋明擔任法葉案特調小組成員期間,替國家追回高額不法佣金,令外界印象深刻。蘇素娥獲提名為司法院副院長。(圖/方萬民攝)雖然蔡秋明也是一時之選的優秀檢察官,但另位法務部推薦人選陳瑞仁的社會及司法界聲望較高,這次總統未青睞曾起訴前總統陳水扁、馬英九的退休檢察官陳瑞仁,不少法界人士相當遺憾。司法官訓練所第30期結業的蘇素娥,一直被視為審判界的明日之星,她畢業自台灣大學法律系,負笈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獲法學碩士,曾任司法院刑事廳廳長、士林地方法院院長、高等法院庭長等要職,蘇素娥在司法院刑事廳長任內,配合前司法院長許宗力,推動國民法官制度。蘇素娥為最高法院推薦的大法官人選。蘇素娥個性鮮明、活潑,2007年司法院舉辦慶祝大會,當時她是台北地院刑事庭長,率領美女法官團演出肚皮舞,團員包括林晏如、唐于智、劉素如、吳佳薇、鍾素鳳、陳慧萍、葉珊谷等8位女法官,身著中空裝演出,技驚全場。另外,蘇素娥2020年擔任士林地院院長期間,主持「小小審判長」活動時,曾cosplay日本漫畫鬼滅之刃的人物「禰豆子」,還與參加活動的小朋友大跳鯊魚舞,也相當吸睛,博得不少媒體版面。

校園危「機」2/教部手機管理態度不清 校方教團怨草案空泛
教育部去年表示將修正「高中以下學校校園行動載具使用原則」,並訂於今年2月開學前完成草案,然而至今草案仍在研擬之中,引發立委批評政策跳票。教育部急邀家長師生等教育團體討論協商,卻所提出的草案卻遭指與去年公聽會上的版本大同小異,僅作些許調整,各方意見皆無納入,教育部被批態度敷衍,內容模稜兩可,手機管理黑鍋恐還得讓學校及老師繼續背負。教育部10日邀集教師、家長及學生團體,就教育部修正草案進行討論協商。會後教團指出,整體會議其實沒有太大意義,草案內容與去年相比看不出太大改變,仍是舊原則加加減減,以學校各自訂定規範為主,不僅保管權責沒有標明,更是沒有懲處措施,教團直言,此種規範反而會增加行政處理困難度,引發親、師、生三方對立。教團人士說,全台國中小以及高中共2778所,如果皆自己訂定管理規範,可能有百種樣態。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決策部副主任、陽明高中學務主任呂惠甄說,目前自己學校的手機管理辦法分為國中及高中,國中部是學生到校後統一將手機收到學務處手機櫃,放學再統一拿走;高中則是以手機袋方式,掛在各班前後,學生上課交到手機袋,下課期間就可以各自拿走。新北市某高中老師則指出,自己班上一直採用手機盒方式,學生每天早上到校放在盒子中,再鎖在櫃子裡,放學後統一發放。不過,其他班老師的規範不盡相同,有些乾脆開放給學生,自行做使用管理。教育部10日邀集各界團體研議「校園行動載具使用原則」修正內容,卻遭指草案與去年所提版本並無太大差異,不僅內容空泛,更未加入民團所提建議。(圖/侯世駿攝)呂惠甄表示,過去常發生老師因為收手機而跟學生產生衝突的事件,自己就曾聽過學生向老師嗆聲,「如果敢拿走手機就是搶奪個人財物」,試問遇到這種情況時,老師可以用什麼法規懲處他?因只是學校自訂的辦法,沒有教育部的法則支撐,實施起來必然出現疑義。「剛看到草案時心情是失望的。」呂惠甄指出,教育部提出的草案還有許多不嚴謹之處,全篇僅強調要適當管理手機,卻未指出如何保管、收納配套措施以及誰負保管責任,另草案中稱一併保管「平板、電腦」等行動載具,但電腦不像手機可以放在袋子或盒子中,如何保管也未提及,僅待校方解決。教育部對手機成癮研擬的應對措施遭批為紙上談兵,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澄清,家長師生並非單純希望對手機實施管理,而是希望要對於現今數位影響作出對策,去年公聽會中既然已經明確指出手機成癮會影響孩童腦部發展,那就合理納管,但一切的前提是教育部態度應明確,時間、方式、配套措施訂定清楚。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侯俊良指出,手機成癮這個問題本應從家庭教育到學校教育,或整個社會加強關注,如果僅歸咎到學校,則有些奇怪,但事已至此,就找出問題的解方。他建議,以統一規範、分流管理方式實施,分為國中小以及高中,國中小學遵循申請制,基本上不能帶來學校,特殊需求須申請核准;高中生則訂定明確使用時間的規則,以不增加行政程序負擔為原則。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建議,校園手機規範可採取分流、分級管理,3C科技產品對學生的負面影響已有實證研究,教育部就應有明確的決策及配套措施。(圖/周志龍攝)對於教育部所提草案內容,學團EdYouth理事長蔡其曄則認為,整體而言對於學生權益的保障是正面的,但希望能進一步強化資訊素養教育的目標,針對學生應對校園中的數位暴力及可能產生的手機焦慮問題,提供學生相應的指引與心理輔導,讓草案不只停留在「管理」層面,而是有「教育」和「輔導」的概念融入核心精神。去年10月召開公聽會的民進黨立委范雲強調,「手機使用建議」不只可供學生參考,更可讓家長瞭解使用手機的合理限度為何,藉此與孩子溝通手機使用的頻率,以及如何避免過度沉迷。目前校方、老師、學生、家長對於如何在教學現場操作有不同的意見,相信教育部會仔細聆聽,做出最好的調整。對外界批評,教育部表示,10日召開研商會議,主要是共同檢視修正草案內容並討論研議,如與會者有其他建議,一周內可提供建議文字,教育部將再綜參相關意見,納入原則修正草案以及後續相關指引。

台中棒球教練性侵41童「最小4歲」 教育局懲處6教職員
台中市知名國小37歲松姓棒球隊教練遭控利用權勢長期對隊內球員伸出狼爪,檢方日前偵結此案,查出松男在7年間對多名學童犯下90件強制猥褻、強制性交等罪,受害人數多達41人,年齡層涵蓋幼兒至國中生,最小的受害者只有4歲。由於案件觸犯多項刑事條文,檢方已正式提起公訴並請求從重量刑。據調查,松男疑似利用職權施壓,聲稱若學生不配合就會失去上場比賽機會,並於校園、住宿點等14處地點犯案得逞,其中還包括一名學生的住家。檢方並在該教練手機查獲不當影像資料作為證據,包括猥褻照片及34段不雅影片,而他涉犯強制猥褻、強制性交以兒少性剝削防制條例之使兒童被拍攝性影像,高達90項罪數。事發後,市府教育局與法制局展開後續處置與輔導機制。值得注意的是,松男早於2012年就遭南投地院判決,涉犯強制猥褻罪,依法不得再進入教育場域。但本次學校未依規定在晉用前後查詢「各教育場域不適任人員通報及查詢系統」相關紀錄,導致他仍受聘參與教學工作,進而發生後續重大兒少事件。台中市教育局對校方相關責任人員展開懲處,前任校長被記大過2次,現任校長記申誡1次。另自108學年度起歷任體育組長及學務主任共6人也被記申誡。局方強調,將全面加強聘任人員查核制度,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台中市府已針對受影響學生進行個案評估,啟動2、3級心理輔導機制,由專業輔導人員提供服務。此外,法制局已主動聯繫家屬,提供法律協助並協助處理民事求償與國家賠償相關事宜。議員江和樹也對此表達強烈關切,強調此案已造成家長與學生雙重創傷,並呼籲市府積極補救。他表示,已有超過20名家長有意提出國賠,後續是否適用相關法規仍需律師進一步研議。他也質疑,教育局聘用流程疏漏,應負起相應責任。教育局表示,將持續檢討與補強各項制度,杜絕不適任人員進入校園,並呼籲各校落實查核機制,保障學童安全。

第八波信用管制暫緩仍「內憂外患」 專家:今年想回溫難
中央銀行今(20)日舉行2025年首次理監事會,決議利率連4凍,並暫不推動第八波房市管制。雖然央行按兵不動,但市場仍內有難貸款、外有國際關稅等隱憂,專家認為,短期內房市想回溫不易,預售屋市場從329檔期到928檔期都難樂觀,中古市場買賣方心態及策略都要及早調整。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分析,去年9月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措施效果顯著,且餘波尚在,全台房市已陷入急凍,因此央行再次按兵不動,讓產業有喘息空間,以免房地產市場「硬著陸」傷及總體經濟。不過這真的能讓房市稍微鬆一口氣嗎?對此,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認為,雖然央行如外界預期沒有推出第八波打房政策,但在持續強化金檢的情況下,銀行的房貸額度仍很緊繃,再加上有川普2.0干擾國際政經局勢,短期內房市想要看到明顯回溫,恐怕不太容易。莊思敏認為,以現在的經濟環境來看,房市仍然面臨兩大風險。第一是從去年延續到現在的「貸款難」問題,這次央行在會議中也有提到「將持續關注銀行信用資源集中不動產貸款情形」,近來央行不斷強化金檢,民眾的貸款難度、房貸利率也變得越來越高,由於大部分民眾買房還是得靠房貸,一旦申貸門檻抬高,就等於從源頭限制了房貸資金的流動,在這樣的情況下,房市表現自然難見起色。另一方面,川普關稅戰蠢蠢欲動,給國際政經局勢增加了很多不確定因素,這種不穩定的氛圍,也讓部分購屋民眾的信心開始動搖。此外,若貿易戰推升全球通膨壓力,各國央行可能被迫升息,台灣央行亦難以置身事外,屆時不僅房貸利率增加,購屋負擔將加重,市場觀望情緒也可能進一步升高,使原本已趨冷的房市雪上加霜。對於有購屋計畫的民眾,莊思敏建議應謹慎評估財務狀況,維持良好的信用紀錄,盡量多準備自備款。另外,買房時也要以自住需求為主,優先考慮生活機能完善、產業發展成熟、人口穩定的精華地段,這些區域抗跌性強,保值效果也更好。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也補充,此次央行按兵不動,除與川普上任、台灣恐面臨關稅壁壘等經濟因素有關外,台灣內部因電價調漲帶來通膨的預期效應不明也是原因之一。不過,雖說央行大發慈悲讓房市喘息調節,惟此次也未對房市管控政策鬆手,以此方向來看,已顯著冷淡的房地產市場,仍在央行的「留校察看」名單中,短期難以指望,今年對相關業者而言,恐怕不容易樂觀。至於政策何時有轉向的可能,高力國際不動產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觀察,過去央行對房市信用管制政策往往要等新措施上路滿一年,確認執行成果才會有調整的機會,例如:2014年6月擴大特定地區第2戶住宅的貸款限縮、納入全國第3戶限貸、調降豪宅認定標準及成數、調降公司法人購屋成數,到隔年8月才初步鬆綁,到2016年確認價量都觸底後,除了獨留豪宅限貸,其餘措施才解除。另外,去年9月央行要求各銀行提出的「不動產貸款具體量化改善方案」本來就是為期一年的滾動調整,而且交屋潮申貸的硬需求仍旺,調控手段不能放,所以今年不要說329檔期,應該就連928檔期都受到壓抑,很難樂觀預期。黃舒衛進一步說明,各種針對週轉金、餘屋貸款、其他貸款資金流向、增提鑑價或寬限期等,再加上之前假換屋、新青安等專案金檢,影響所及,不但投資客被斷了資金鏈,連自住客、低首付交屋都要接受最嚴格的負債比檢視,而且又缺乏去年上半年股市投資氛圍帶動,因此中古屋價格修正、預售市場漲不動的壓力更大,建議買、賣方的心態及策略都要及早調整。

監院政治獻金法開罰柯文哲 陳智菡批擴權裁罰「棒打在野黨」
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因涉政治獻金案仍遭羈押禁見,監察院昨(19)日公布查核報告,認為柯文哲募款演唱會及競選小物收入故意匿未申報,裁處罰鍰新台幣374萬元、沒入5579萬3888元。對此,民眾黨立法院黨團主任陳智菡昨日表示,監院若不以同標準查「賴桑小舖」、「小英商號」,就淪為「棒打在野黨、護航執政黨」的政治打手。陳智菡在臉書發文表示,監察院可依法檢視、政治獻金有無核實申報,但不該擴權,將政治人物所有「非政治獻金」視同政治獻金,這是擴權裁罰、漠視相關法規、是以公權力戕害人民權益。陳智菡指出,「柯文哲演唱會」與木可公司販售小物所得,均屬有相當對價之正當商業行為,依法納稅(娛樂稅、營業稅等),此非屬政治獻金之『捐贈收入』,監察院裁處沒入,根本於法不合,是重大違誤。陳智菡質疑,監察院是否要以相同標準查「賴桑小舖」、「小英商號」?若否,就是雙標,若否,監察院就不只是「只打蒼蠅不打老虎」的廢物院,而是「棒打在野黨、護航執政黨」的政治打手。陳智菡表示,柯P政治獻金案因為會計師申報不實及錯漏而起,柯文哲是受害者,相關司法偵查可稽,而漏報的支出經查證比對,「皆有相關憑證且是用於選舉」,然而,善後小組多次向監察院申請補正,均未獲同意。而過程中,監察院更百般刁難,明知柯文哲主席與其他相關當事人遭羈押,查帳有困難,仍以延誤補正開罰,還發新聞稿撇清責任、惺惺作態。陳智菡痛批,「政治獻金案」司法仍在調查,監察院搶先羅織莫須有罪名,迎合上意,真可謂用心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