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世界大戰
」 日本 川普 俄羅斯 美國 人瑞
英國2跳傘員不幸喪命 跳傘協會承諾展開全面調查
英國德文郡(Devon)鄧克斯威爾飛行場(Dunkeswell aerodrome)於13日發生一起罕見且震驚網路的跳傘意外,2名跳傘者被發現不幸喪生。根據警方表示,事故發生於13日下午1點,地點位於霍尼頓(Honiton)附近的飛行場內。當地警消接獲報案,指出有兩人安危堪憂,後續警方立即趕赴現場,沒想到救護人員抵達後,兩人皆在現場被宣告死亡,目前死者家屬也已獲通知。根據《衛報》報導指出,德文郡與康瓦爾郡警方(Devon and Cornwall police)目前已封鎖事故現場,並與相關單位共同展開調查。警方並呼籲知情民眾提供線索,以協助釐清事發經過。根據民航局(Civil Aviation Authority,CAA)發言人表示,目前已得知此起事故,並強調在這段時期,將會與死者親屬同在。CAA也提到,他們正等待調查報告,並將與英國各相關機構緊密合作,包括警方與英國跳傘協會(British Skydiving)。英國跳傘協會也證實這起意外,並在聲明中表達哀悼之意。聲明中表示,將會針對這起「悲劇事故」展開全面調查,報告將提交給驗屍官、警方、CAA、英國跳傘安全與訓練委員會(British Skydiving Safety and Training Committee)以及其他主管機關。報導中提到,事發地點的鄧克斯威爾飛行場,是一座擁有悠久歷史的設施,原為皇家空軍(Royal Air Force)基地,位於布萊克唐丘陵地區(Blackdown Hills),靠近德文郡與薩默塞特郡(Somerset)邊界。根據該飛行場網站介紹,其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美國海軍建設與使用,坐落於海拔839英尺的高度,為英國海拔最高的持證飛行場。報導中也提到,儘管英國每年有大量跳傘活動進行,但當中死亡事故其實極為罕見。根據英國降落傘協會(British Parachute Association)提供的資料顯示,自2001年至2020年為止的20年間,英國從未發生過雙人跳傘(tandem jump)致死的案例。

《富爸爸》作者示警「內戰開始」 呼籲民眾囤積黃金白銀「比特幣」避險
面對美國洛杉磯近期由移民與海關執法局(ICE)執行的突襲行動引發大規模暴力事件,知名理財書《富爸爸,窮爸爸》作者羅伯特清崎(Robert Kiyosaki)近日在社群網站X上發文表示,美國正面臨一場深層社會危機,直言「內戰已經開始」。他擔憂這場混亂會擴散至全美。他也提出警告,指稱2025年夏天可能將是一個「漫長、炎熱且暴力的季節」,呼籲民眾應囤積黃金、白銀、比特幣來進行避險。羅伯特清崎在社群網站X上發文表示,這系列社會動盪與歷史學家史特勞斯(William Strauss)與尼爾豪(Neil Howe)提出的「第四次轉折」(Fourth Turning)理論十分接近。該理論認為,西方文明每隔80年會進入一個巨變期,摧毀舊秩序、重建新制度。根據這個觀點,美國歷史上前三次「第四次轉折」分別是:美國獨立戰爭、美國內戰,以及大蕭條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他認為當今正值第四次轉折的高峰期,各國的動亂只是前奏。在這樣的歷史關鍵時刻,羅伯特清崎強烈主張民眾應該開始質疑「什麼是真正的金錢」。羅伯特清崎認為,中央銀行與銀行家們透過大量印鈔、推動通膨與課稅機制,掏空人民財富,更稱這些法定貨幣是「假鈔」、「偽鈔」,同時也指責銀行體系腐敗與剝削全球民眾。羅伯特清崎認為,這樣的金融制度已走向末路。羅伯特清崎提出應對之道,就是擁抱「健全貨幣」的概念。他主張黃金、白銀與比特幣(Bitcoin,BTC)才是真正能夠抵抗通膨與金融崩壞的資產。羅伯特清崎表示,黃金與白銀是「上帝的貨幣」,而比特幣則是「人民的貨幣」,能幫助個人重新掌握自己的財富。對於那些仍信任傳統銀行體系的人,他呼籲應「停止儲存假鈔」、「成為你自己的銀行」。羅伯特清崎在貼文中明言「儲備黃金、白銀與比特幣,那麼你將超前於今日的『第四次轉折』。」他認為只有透過這三種資產,才能在未來可能面臨的財富重分配中占得先機。除了美國的局勢,羅伯特清崎也提到日本、中國與法國等國陸續出現社會動盪,進一步強化這是全球性轉型期的徵兆。(圖/翻攝自社群網站X)

加薩種族滅絕「比地獄還糟」!BBC記者撰文痛批:以色列正在踐踏國際法
以色列在加薩的種族滅絕行動已引發國際社會嚴厲譴責,英國威爾斯記者、BBC國際編輯鮑恩(Jeremy Bowen)為此也造訪日內瓦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總部,並訪問多位國際法專家及人道主義工作者,指出特拉維夫當局已明顯違反《日內瓦公約》。但如今,西方對以色列的種族滅絕幾乎毫無任何實質作為。鮑恩今(8日)針對以色列在加薩(Gaza)的種族滅絕行動撰文指出,即便是戰爭,也有其規則,這些規則並非為了阻止士兵互相殺戮,而是旨在確保捲入戰火的平民能受到人道對待,並盡可能免於危險,這些規則同樣適用於所有交戰方。鮑恩強調,即便某一方遭遇殘酷的突襲,導致數百位平民喪生,例如2023年10月7日哈瑪斯(Hamas)發動的恐攻,特拉維夫也不能因此擁有特權,「保護平民是一項法律義務,必須納入作戰計畫之中。這正是《日內瓦公約》(Geneva Conventions)背後的基本理念。最新版的第四公約《關於戰時保護平民之日內瓦公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制定並通過的,旨在防止未來再度發生對平民的大規模屠殺與殘酷行為。」在日內瓦紅十字國際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Red Cross,ICRC)總部,1座玻璃圓廳上赫然寫著「即使戰爭,也有規則」(Even Wars Have Rules)的大字。這句話的提醒來得正是時候,因為這些規則正不斷被以色列踐踏。以色列在加薩的種族滅絕行動已引發國際社會嚴厲譴責。(圖/達志/美聯社)來自加薩的資訊難以取得。那裡是個致命的戰區。根據保護記者委員會(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的統計,自戰爭爆發以來,至少有181名記者與媒體工作者喪命,幾乎全部是加薩的巴勒斯坦人,以色列不允許國際新聞團隊進入加薩,「而查證具爭議與複雜新聞的最佳方式,便是實地報導。這意味著,該戰爭比我這一生所報導過的任何衝突都還要迷霧茫茫。」顯然,以色列就是希望外界無法知道真相,「在戰爭爆發幾天後,我曾隨一支由軍方護送的記者車隊前往哈瑪斯攻擊過的邊境社區,當時救難人員仍在燃燒的瓦礫堆中打撈以色列人的屍體,以色列傘兵則以火力逐棟清理建築物中的敵人。」鮑恩感嘆,「以色列希望我們看見哈瑪斯做了什麼,但他們卻不希望外國記者目睹其在加薩的行動。」為了穿越這片戰爭迷霧,鮑恩造訪了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總部,並與多位知名國際法專家、多年來在法律框架下向加薩及其他戰區提供援助的人道主義工作者,以及西方高級外交官對話,他們越來越擔憂,若現在對加薩的人道主義災難保持沉默,未來可能會被追究刑責。鮑恩補充,部分歐洲及以色列國內輿論皆認為,以國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延長這場戰爭,並非為了保護及救援以色列人,而是為了讓自己繼續掌權,以避免因哈瑪斯的恐攻而遭到究責,或面臨重大貪腐審判而導致入獄。鮑恩指出,納坦雅胡鮮少接受專訪或召開記者會。他偏好發表經過拍攝、剪輯後上傳社群媒體的聲明。以色列外交部長沙爾(Gideon Sa'ar)也拒絕接受採訪。以色列在加薩的種族滅絕行動已引發國際社會嚴厲譴責。(圖/達志/美聯社)雖然來自納坦雅胡所屬的利庫德黨(Likud)的國會議員比斯穆特(Boaz Bismuth)近日重申,加薩並未發生飢荒,以色列也有遵守國際法,並指責來自英國、法國、加拿大等國的不實批評,激起了對猶太人的反猶主義恐攻,甚至導致謀殺案。但根據鮑恩所接觸的法律專家們的看法,有證據顯示以色列在以哈衝突爆發後所展開的報復行動,已犯下了包括種族滅絕在內的多項戰爭罪行。與此同時,以色列還面對國際法院(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關於種族滅絕的訴訟程序,其總理也正受到國際刑事法院(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ICC)發布的戰爭罪通緝令,導致出訪多國的空間受限。以色列國內,更有政敵指控納坦雅胡犯下戰爭罪,使以色列變成國際間的「賤民國家」(pariah state)。然而,納坦雅胡對此卻強硬回擊,還在通緝令發布時,將自己比作19世紀末因反猶太情緒而被法國錯誤定罪的猶太軍官德雷福斯(Alfred Dreyfus)要佐證以色列的種族滅絕行動,鮑恩表示,必須從數據面來看加薩正在上演的慘況。根據加薩衛生部門截至6月4日的最新統計,自以哈衝突爆發以來,至少有54607名巴勒斯坦人遭以色列殺害,另有125341人受傷,其中約有7成是老弱婦孺。以色列在加薩的種族滅絕行動已引發國際社會嚴厲譴責。(圖/達志/美聯社)另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的資料,截至2024年1月,以色列已殺害約14500名加薩兒童,另有17000人失去雙親或成為孤兒,加薩也成為全球兒童截肢率最高的地區。雖然以色列與美國試圖質疑這些由哈瑪斯控制的衛生部門所發布的統計數據。但聯合國、外國外交官,甚至以色列的情報機構本身也會引用這些數據。擁有200年歷史的英國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發表的1項研究更指出,加薩衛生部門實際上低估了死者的人數,部分原因在於統計上的困難,尤其當數千人被掩埋在倒塌建物的瓦礫堆下,另有數千人因得不到醫療照護而在家中、難民營或醫院內逐漸死去。縱使今年稍早的停火曾讓加薩平民暫得喘息,但在延長停火協議談判失敗後,以色列於3月18日重新展開戰事,並實施大規模空襲,同時以色列還對食物與人道援助實施嚴格限制,甚至在3月至5月執行全面封鎖,導致加薩面臨嚴重飢荒,此舉明顯違反保護平民、不得以飢餓作為手段的國際法。1位英國政府部長對BBC表示,以色列正在將飢餓及糧食供應「武器化」。以色列國防部長卡茲(Israel Katz)也公開坦承,糧食封鎖是迫使哈瑪斯釋放人質、接受失敗的「主要施壓手段」。對此,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主席、瑞士外交官斯波利亞里奇(Mirjana Spoljarić)向鮑恩表示,毫無疑問,以色列正在加薩踐踏《日內瓦公約》,這傳達一個訊號:世界各地的戰爭可以無視規則,她警告稱:「我們正在掏空那些保護人類基本權利的規則。」斯波利亞里奇今年曾2度進入加薩,並形容那裡「比地獄還糟」,「人性光輝在加薩已經徹底消失,我們不能再袖手旁觀。這已超出任何可接受、合法、道德與人道的標準。這種破壞與苦難的程度⋯⋯」她感嘆,世界正目睹一整個民族——巴勒斯坦人——被剝奪其基本人性尊嚴,「這應該撼動我們的集體良知,這會如影隨形地折磨我們。我們正在目睹的,是會讓世界變得更加痛苦的悲劇。」以色列在加薩的種族滅絕行動已引發國際社會嚴厲譴責。(圖/達志/美聯社)針對以色列宣稱此舉只是為了自衛,旨在摧毀一個恐怖組織,斯波利亞里奇認為:「這不構成破壞或掏空《日內瓦公約》的正當理由。任何一方都無權打破規則,不論處境如何。這很重要,因為《日內瓦公約》適用於所有人。加薩的兒童與以色列的兒童,在《日內瓦公約》下皆享有完全相同的權利。」「你永遠無權違法,」牛津大學布拉瓦尼克公共事務學院(Blavatnik School of Government)的全球安全教授迪爾(Janina Dill)也表示,「以色列如何進行這場戰爭,是另一層法律分析⋯⋯同樣的,抵抗以色列的占領也是如此,10月7日的恐攻並非哈瑪斯可以正當行使的抵抗權。你可以擁有自衛或抵抗的整體權利,但如何行使該權利,則受不同的規則約束。擁有『正義理由』,不代表可以使用額外暴力。戰爭中的作戰規則,適用於所有人,與其參戰理由無關。」「我深受震撼,」挪威難民委員會(Norwegian Refugee Council)主席、前聯合國人道事務主管埃格蘭(Jan Egeland)則對鮑恩說,「我從未見過一個人口如此密集的地區被圍困這麼長的時間,同時還遭到無差別轟炸;媒體消息、糧食及醫療資源也都被封鎖。這可與阿薩德政權統治下的敘利亞相提並論,當時西方全體予以譴責,並施加嚴厲制裁。但如今,西方對以色列的種族滅絕幾乎毫無任何實質作為。」

最長壽人瑞117歲辭世 研究:她的細胞年輕17歲、腸道菌叢如嬰兒
西班牙於去年8月去世的117歲女子瑪麗亞布拉尼亞斯莫雷拉(Maria Branyas Morera),生前曾被譽為全球最年長的超級人瑞。而據西班牙研究團隊最近公布一項分析結果顯示,布拉尼亞斯先天的基因使得細胞表現行為比實際年紀年輕17歲,其中她的腸道菌叢甚至近似嬰兒的狀態。《衛報》報導,布拉尼亞斯1907年3月4日出生於美國舊金山,父母分別來自西班牙與墨西哥。布拉尼亞斯童年時曾住在德州與路易斯安那州紐奧良,之後她於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跟隨家人返回西班牙,長居加泰隆尼亞自治區。除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布拉尼亞斯的一生歷經西班牙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1918年流感大流行與新冠疫情。布拉尼亞斯辭世前,西班牙巴塞隆納大學遺傳學教授、老化研究領域的專家馬內爾埃斯特爾(Manel Esteller)帶領團隊,針對她的基因與體內的微生物群進行研究。另據西班牙媒體《Ara》報導,埃斯特爾進行的研究,正是目前針對年齡超過110歲的超級人瑞,最完整的一項研究。埃斯特爾指出,布拉尼亞斯先天的遺傳基因,讓她的細胞狀態與實際年齡相比年輕約17歲。而她體內的腸道菌叢也近似於嬰兒,顯示她的身體幾乎維持在極佳的健康狀態。此外,埃斯特爾在高齡期間仍保持思緒清晰,僅有關節疼痛與聽力退化等常見老年症狀。不僅如此,研究團隊也發現,布拉尼亞斯除了擁有優良的遺傳基因條件,她的生活方式也相當健康。而她長年維持地中海飲食習慣,每天食用3杯優格,且不喝酒、不抽菸,經常散步、親近大自然,也與家人關係密切。而她所做的這些行為都有助延緩老化、維持良好身心狀況。雖然布拉尼亞斯2020年曾感染新冠肺炎,由於當時疫苗尚未問世,但她並無明顯症狀,後來平安康復。而當法國修女露西爾朗東(Lucile Randon)2023年1月以118歲高齡去世後,布拉尼亞斯被金氏世界紀錄認證為全球最長壽的超級人瑞。布拉尼亞斯針對自己的長壽話題,她曾表示,「我認為這與秩序、寧靜、與親友的良好關係、接觸大自然、情緒穩定、無憂無悔、正面思考及遠離有毒人際關係有關。」她也說,「我認為長壽也是一種幸運,歸功於運氣與良好的基因。」報導指出,布拉尼亞斯膝下有數名子女、孫子與曾孫。布拉尼亞斯於2023年8月19日辭世,地點為西班牙東北部奧洛特(Olot)一家療養院,她在生命的最後20年皆住在此地。隨著她的逝去,《LongeviQuest》(LQ)網站資訊顯示 ,全球目前最年長在世者為116歲的巴西女性伊娜卡納巴羅盧卡斯(Inah Canabarro Lucas)。

希望推動俄烏30天停火協議 如不同意「將祭新制裁」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於10日表示,自己希望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能夠「結束這場戰爭」。目前川普正推動一項為期30天的無條件停火計畫。川普再次重申這場戰爭「愚蠢」,並呼籲雙方停止敵對行動。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川普預計下週前往沙烏地阿拉伯(Saudi Arabia)、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nited Arab Emirates)與卡達(Qatar),而白宮發言人萊維特(Karoline Leavitt)已明確表示,川普在此次中東行程中不會與普丁會面。報導中也提到,川普與澤倫斯基於9日進行了一通「非常良好且具建設性」的通話,期望雙方能在下週對停火方案達成共識。後續烏克蘭總統幕僚長葉爾馬克(Andriy Yermak)證實,他與美國國務卿魯比歐(Marco Rubio)、特使維特科夫(Steve Witkoff)及凱洛格(Keith Kellogg)等人就停火協議進行會談,並由烏克蘭國防部長烏梅羅夫(Rustem Umerov)一同出席。葉爾馬克表示,這次對話聚焦於實施總統之間共識的具體內容與和平前景。也有法國外交消息人士表示,美國與其歐洲盟國正在共同敲定一項為期30天的停火提案,若遭俄國拒絕,將考慮實施新一波對俄羅斯的聯合制裁。但目前該提案尚未定稿,可歐盟與美國雙方均已明確表示,不會繼續等待俄羅斯的正式回應。報導中提到,目前討論方向包括直接宣布單方面停火,或給予俄羅斯短時間回應。倘若俄羅斯未積極回應,美國與歐盟將啟動新一輪制裁措施。相關制裁的具體內容正由雙方協調中。烏克蘭方面已表示,願意接受美國的停火建議,而俄羅斯則已單方面宣布從8日至10日實施三天的停火,以配合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80週年紀念活動。據了解,法國、英國與德國曾在兩周前對美國提出的初步停火提案表示保留意見,並提出在領土與制裁方面的修正建議。法國外交部長巴羅(Jean-Noel Barrot)曾赴華盛頓魯比歐會晤,9日又親自赴烏克蘭訪問。烏克蘭主要盟友預計於11日召開混合形式會議,進一步討論該停火提案,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也確認將參與這場會議。有消息人士提到,美歐目前普遍對俄羅斯缺乏誠意的回應感到失望。川普與馬克宏於8日已就提案進行通話,並對俄羅斯反應感到不滿。據稱,美國的決策幾乎已經定案,等待的是俄羅斯的最後表態。整體情勢發展仍須關注俄羅斯是否會對此提出實質回應,抑或將進一步面對聯合制裁的壓力。

朱立倫搬納粹希特勒轟政府 許淑華批丟臉到國際
台北市議員許淑華9日表示,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近日把德國納粹主義(Nationalsozialismus)領袖希特勒(Adolf Hitler)挖出來轟總統賴清德,這是扭曲歷史的不當比喻,還引來德國在台協會抨擊,害台灣在國際丟臉。台北市議員許淑華批評朱立倫「丟臉丟到國際」。(圖/劉耿豪攝)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結束恰恰滿80週年,朱立倫卻在本周國民黨中常會上直指,二戰當時的日本、德國、義大利都是支持「法西斯」主義,包含德國的希特勒、義大利的墨索里尼領袖都一樣,藉「民主」之名來動用司法手段消滅在野黨,進而以民主的方式變成獨裁者,如今賴清德對在野黨的所作所為,就是在做希特勒做的事。德國在台協會為此發文,點名朱立倫近期言論令人「極度失望及嚴重關切」,也強調任何將納粹政權的罪行拿來與當前台灣政治局面類比者,都「極度令人不安」。朱立倫則反批德國,似乎沒有記取納粹的教訓,本來就該銘記戰後如何受到國際社會的公義審判,還須深刻反思納粹如何運用所謂的「合法程序」,系統性地瓦解德國原本的威瑪共和國(Weimarer Republik),雙方僵持不下也引發熱議。對此,許淑華直言,政治人物言論驚動外交機構特別發文,這是非常嚴正的抗議,加上朱立倫幾周前,還說國民黨青年黨員穿戴納粹符號的服飾,是在反諷民進黨專制,當時就引發以色列、德國等駐台機構批評,可見朱立倫錯置歷史是劣跡斑斑。許淑華批評,國民黨從來沒有正視歷史、暸解歷史,卻三天兩頭把人類的歷史悲痛當作政治操作的工具。她說,面對歷史悲劇,沒有任何人可以不斷的在他人的傷口上撒鹽,朱立倫帶著國民黨一起顛倒是非,錯置歷史事實,害台灣在國際上顏面盡失,人民也不會認同。

普丁宣布停火3天!烏方稱俄違規734次開火 互指違反協議
俄羅斯總統普丁於上週宣布,為紀念蘇聯及其盟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擊敗納粹德國80週年,自莫斯科時間1日午夜起,實施為期三天的停火協議。然而該協議生效僅數小時後,俄羅斯與烏克蘭互相指責對方違反停火協議。根據外媒的報導,烏克蘭外交部副部長安德烈西比哈(Andrii Sybiha)指出,自停火生效至當地時間中午之間,俄羅斯軍隊共違反停火協議734次,並發動63次攻擊行動,其中23次仍在持續。他批評俄方持續進攻,「普丁的閱兵停火最終只是一場鬧劇」。烏方強調,基輔從未正式簽署這項由克里姆林宮單方面宣布的72小時停火協議,並將其視為俄羅斯對外營造和平形象的策略。西比哈表示,烏克蘭已將相關違規情況通報美國、歐盟及其他國際組織,並再次重申願意接受美國於3月提出、為期30天的全面停火倡議。另一方面,俄羅斯亦做出反擊。根據俄羅斯國防部向國營媒體提供的數據,指控烏軍在停火期間違反協議488次,並兩度試圖突破俄西部庫爾斯克地區邊境。俄方聲稱,該地區的安全局勢持續惡化,烏軍近幾個月來已被徹底驅逐。烏克蘭檢察官辦公室指出,俄軍於烏克蘭東北部蘇梅地區投擲導引空炸彈,造成一人死亡、兩人受傷。烏方稱,北部蘇梅及東部地區是主要的違規熱點。本次三天的停火安排,旨在配合俄羅斯於5月9日舉行的勝利日閱兵活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於9日抵達莫斯科,與普丁會面。普丁稱習為「親愛的朋友」,強調中俄合作是為了兩國人民的福祉,並非針對第三方。習近平則回應稱,普丁是其「老朋友」,並表示對此次訪問俄羅斯感到高興。儘管停火名義為和平紀念,但實際戰火未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強調,烏方隨時準備接受真正的停火協議,而不是象徵性的政治操作。

川普宣布與英國達成協議!汽車關稅降至10%、英採購100億波音飛機
美國總統川普8日宣布與英國達成貿易協議,英國將購買更多美國牛肉和酒精,並簡化美國商品的海關流程,對英國仍維持徵收的10%基本關稅。川普8日在白宮宣布,美國與英國達成全面且完整的協議,美國向英國出口更多的牛肉和酒精及農產品,並簡化美國商品的海關手續。英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 (Howard Lutnick)表示,10%的基準關稅將保持不變,英國也同意價值100億美元的波音飛機採購協議。談到英國10%的關稅稅率時,川普表示「這個數字很低」,並補充說,其他國家的關稅稅率可能會高得多,「因為美國與這些國家存在貿易逆差,在很多情況下,他們對我們不公平。」英國官員表示,川普對10萬輛汽車徵收的汽車關稅將從27.5%降至10%,鋼鐵和鋁的進口稅將從25%降至零。施凱爾表示,英國將維持其食品健康和安全標準。英國政府也表示,將降低橄欖油、葡萄酒和運動器材等2500種美國產品的關稅,平均關稅稅率將降低1.8%。在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勝利週年之際,英國首相施凱爾(Sir Keir Starmer)在通話中回應,「能夠在80年後的同一天,幾乎同一時間宣布這項偉大的協議,我認為這非常重要,具有歷史意義。」川普指出,最終細節將在未來幾周內敲定,「鋼鐵業對我們和英國來說是一個重要因素,美國與英國將攜手合作,共同推動鋼鐵業的發展。」川普也在社群上發文慶祝,「我們與強大的盟友英國一起達成了自解放日以來的第一份歷史性貿易協議。作為該協議的一部分,美國將透過10%的關稅增加60億美元的外部收入,為我們的偉大牧場主、農民和生產者創造50億美元的新出口機會,並透過建立鋁和鋼鐵貿易區以及安全的藥品供應鏈,來加強美國和英國的國家安全。」

歐洲戰爭勝利紀念日八十週年 國民黨:勿忘亞洲戰場中華民國的貢獻
2025年5月8日,全球將迎來歐洲戰爭勝利紀念日(Victory in Europe Day, VE Day)八十週年。國民黨表示,在我們回顧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犧牲與勝利時,絕不可忽視亞洲戰場上一位關鍵的貢獻者,由中國國民黨領導的中華民國。國民黨發言人楊智伃今(8日)早在臉書發文指出,自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以來,中華民國在極端艱困與壓迫下英勇奮戰,軍民長期的抵抗有效減輕歐洲戰場的壓力,戰後,中華民國不僅成功收復台灣、恢復國土完整,更成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彰顯其在促進世界和平事業中的核心地位。楊智伃表示,當我們悼念全世界各族人民在二次大戰中所承受的犧牲與苦難時,我們也應記得,二戰中 8000萬不幸喪生的生命中,有將近四分之一是中華民國的國民,這是歷史永遠無法抹滅的一頁。也因此我們對其它所有無辜受難者更是感同身受。「我們深知戰爭的可怕,更期望一個和平與穩定的世界局勢。」最後,楊智伃強調,即便在當今面臨巨大的威脅與壓力之下,「位於台灣的中華民國依然堅定屹立,持續扮演負責任的國際角色,致力於捍衛民主、自由與和平,並與區域夥伴共同守護這些普世價值。」

反擊德在台協會! 朱立倫籲勿忘納粹「合法程序」瓦解威瑪民主教訓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今天指出,5月8日是歐戰勝利80週年紀念 ,這場大戰是對抗獨裁、對抗侵略者的戰爭,國民黨主張,各方都應將心比心,警惕這場戰爭對世界的傷害與影響。他並強調,德國如果真記取納粹黨的教訓,不僅應銘記其戰後受到國際社會的公義審判,更須深刻反思「納粹」如何運用所謂的「合法程序」,系統性地瓦解「威瑪共和國」的民主機制,逐步消滅異議政黨及所有反對力量。他強調,國民黨將持續致力於維護中華民國的民主憲政,並與所有愛好自由的人民共同努力,確保台灣社會不會有被執政者壓迫的未來。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昨日在中常會痛批,賴總統針對在野黨的所作所為,就是做希特勒做過的事情,這番言論引發德國在台協會不滿,發表全英文聲明公開譴責,賴政府的駐德代表謝志偉也引用該譴責,指朱立倫「虚構」了「民進黨政府及總統的罪行」,還淡化、美化納粹,簡直在幫納粹洗白。朱立倫今天則在臉書上重申,他為何在發言中提到希特勒,這篇發文也被解讀是「暗批」德國在台協會,不應將檢討獨裁政治箭頭對準受害者,在野的國民黨。朱立倫今天在臉書上罕見的中英文併用發文表示,今天是歐戰勝利八十週年 ,這場大戰是對抗獨裁、對抗侵略者的戰爭。當年,德國的希特勒、義大利的墨索里尼等軸心國國家,最終崩潰,在犧牲了無數軍民的生命後,同盟國獲得勝利 ,自由、民主也得以存續至今。同為同盟國一員的中華民國仍在亞洲戰場浴血對日抗戰,但仍對歐洲戰場的勝利,同感興奮及慶賀。他強調,今年的九月三日是二戰勝利紀念日八十週年,身為戰勝國的中華民國,應該共同慶祝,感謝國軍及全國軍民的犧牲及奮戰,最終取得勝利。中華民國作為戰勝國的一員,永遠會記得當年軍民同胞為了對抗獨裁、對抗法西斯所付出的血淚。朱立倫說,我們認為各方都應將心比心,德國如果真的記取納粹黨的教訓,不僅應銘記其戰後受到國際社會的公義審判,更須深刻反思納粹如何運用所謂的「合法程序」,系統性地瓦解威瑪共和國的民主機制,逐步消滅異議政黨及所有反對力量。他並提及,當年中華民國駐維也納總領事何鳳山向被納粹迫害的猶太人發放數千張簽證,中華民國亦是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陣營的重要成員。在亞洲戰場長期抵抗當時軍國主義的侵略,付出了巨大的犧牲。自1937年盧溝橋事變以至1945年日本簽署降書,中華民國軍民浴血奮戰,有效牽制了日軍主力,為同盟國在歐洲及太平洋戰場的最終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此段歷史充分證明,中華民國始終站在反對侵略、捍衛自由與正義的一方。朱立倫強調,歷史啟示我們,民主政治會出現法西斯,但法西斯會終結民主政治,並且導致對人權的踐踏和對社會的摧殘。因此,警惕任何可能侵蝕民主根基的行為,堅持多元開放的政治環境,以及保障言論自由和集會結社的權利,是防止歷史悲劇重演的關鍵。國民黨將持續致力於維護中華民國的民主憲政,並與所有愛好自由的人民共同努力,確保台灣社會不會有被執政者壓迫的未來。根據維基百科資料顯示,威瑪共和國(德語:Weimarer Republik),正式名稱為德意志國(Deutsches Reich),是德國歷史上於1918年至1933年採用共和憲政政體的時期。威瑪共和是德國歷史上第一次嘗試實行共和制度,於德國十一月革命後而生,「威瑪」二字來自其所實施的「威瑪憲法」,威瑪憲法當時也被譽為世界最好的憲法版本之一。不過,威瑪共和國在1933年,因阿道夫·希特勒及納粹黨上台執政而結束。雖然1919年的威瑪共和憲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在法律上仍然有效,但納粹黨政府在1933年採取的「一體化政策」徹底破壞威瑪共和國的民主制度,所以威瑪共和國在1933年已名存實亡,納粹逐步透過民主制度掌權,隨後徹底毀掉威瑪共和國,也在二戰結束後,成為國際上,許多歷史與政治學者研究「直接民主邁向極權獨裁」體制的重要研究對象。

俄烏停火無解!普丁稱目前無須動用核武:希望永遠不會用上
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近期在俄羅斯國營電視台的紀錄片專訪中表示,目前尚無在烏克蘭動用核武的必要,並強調他「希望」永遠不必這麼做。該紀錄片由俄羅斯-1(Russia-1)製作,以紀念普丁掌權25週年,並於當地時間4日播出。普丁在紀錄片中表示,俄羅斯擁有足夠的「力量與手段」,可將這場自2022年2月入侵烏克蘭後所引發的長達3年多的戰爭「以俄羅斯所期望的結果有邏輯地結束」,並強調:「目前還沒有必要動用那些核武器……我也希望永遠不需要這麼做。」自戰爭爆發以來,國際社會尤其是美國高度關注俄羅斯動用核武的風險。前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局長伯恩斯(William Burns)曾指出,2022年下半年確實存在俄羅斯動用核武的風險,導致美方嚴正警告俄方使用核武將面臨的後果。同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對普丁發出類似的警告。2024年11月,普丁簽署經修訂的俄羅斯核武政策,明確列出動用全球最大核武庫所需的適用狀況,新政策降低了使用核武的最低門檻,尤其允許在國內遭受核大國支持的常規武器攻擊後動用核武。儘管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多次表示希望透過外交手段終結戰爭,但克里姆林宮依然拒絕了基輔與華盛頓在今年3月提出的30天無條件停火方案。作為替代,普丁單方面宣布將於5月8日至10日實施為期3天的停火,以紀念蘇聯及盟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勝納粹德國80週年的勝利紀念日。他表示,此舉將測試烏克蘭有無意願實現長期和平。但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在捷克訪問時對此表示懷疑:「這不是第一次挑戰,也不是俄羅斯第一次承諾停火。」他引述軍方報告指出,僅5月3日1天,俄羅斯就發動超過200次攻擊,是近幾個月來最高。捷克總統帕維爾(Petr Pavel)及前北約將領近日也在聯合記者會上表示,普丁「只需一個決定就能終結戰爭」,但至今沒有展現任何誠意。在普丁提議停火3天的同時,戰火依舊持續。烏克蘭空軍表示,俄羅斯在夜間發射了2枚彈道飛彈與165架帶爆裝置的無人機與誘餌,其中69架被攔截,其餘80架可能遭電子干擾失效。5月4日,俄羅斯導引炸彈在哈爾科夫州與蘇梅州造成2人死亡;另有一場對烏克蘭首都基輔的無人機襲擊導致11人受傷。不過俄羅斯國防部也指出,其防空系統在夜間擊落了13架烏克蘭無人機。俄羅斯布良斯克州州長則補充,烏克蘭攻擊了當地1座電氣設備工廠,導致設施毀損但無人傷亡。

克里姆林宮證實 習近平7日訪俄羅斯「預計簽署一系列文件」
俄羅斯克里姆林宮週日表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5月7日至10日訪問俄羅斯,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共同出席蘇聯擊敗納粹德國80週年的紀念活動。克里姆林宮表示,習近平將與普丁就「發展夥伴關係和戰略關係」以及「國際和區域議程問題」舉行雙邊會談,聲明中還提到,「預計兩國政府和部長將簽署一系列雙邊文件。」普丁下令鄰國烏克蘭從5月8日至10日暫時停止戰鬥,但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認為此舉純屬做戲。中國將自己描繪成這場三年衝突中的中立方,儘管西方政府表示,中國與俄羅斯的密切關係,為莫斯科提供了至關重要的經濟和外交支持。澤倫斯基今年4月指責中國向俄羅斯提供武器,並聲稱中國政府知道至少有155名中國公民與俄羅斯軍隊並肩作戰。中方則回應有關其參與衝突的指控是「不負責任的言論」。週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強調,在「國際秩序正在經歷深刻調整」的背景下,中國與俄羅斯有著歷史性和戰略性的關係。談到二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中俄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和歐洲兩大主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付出了巨大犧牲,作出了重大歷史貢獻。」據了解,除習近平外,預計還有20多位領導人將出席5月9日在莫斯科紅場舉行的閱兵式,其中包括俄羅斯的傳統盟友。

復活節停火反覆違規!普丁拿「這理由」單方面宣布停火 呼籲烏克蘭「仿效」
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宣布,為了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80週年,將於5月初對烏克蘭實施新的單方面停火,預計持續三天。克里姆林宮發表的聲明指出,停火將自5月7日至8日午夜起至5月10日至11日午夜結束,俄方在此期間將停止所有軍事行動,並呼籲烏克蘭方面效仿。若烏方違反停火,俄羅斯武裝力量將作出適當且有效的回應。根據《鏡報》報導指出,克里姆林宮同時強調,俄羅斯願意在無任何前提條件下,展開消除烏克蘭危機根本原因的和平談判,並希望與國際夥伴進行建設性互動。此次宣布停火之際,正值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積極推動烏克蘭和平協議之時。美國國務卿魯比歐(Marco Rubio)在接受專訪時表示,本週對美國來說將是「非常關鍵」的一週,需判斷是否繼續參與相關行動。目前烏克蘭方面尚未對俄方停火提議作出回應。但普丁先前曾在復活節期間宣布暫時停火,但事實上並未遵守承諾。在4月復活節期間,俄軍於所謂「30小時停火」時段內違反約定近3,000次。而停火結束後不久後,俄羅斯即對蘇梅(Sumy)、哈爾科夫(Kharkiv)等邊境地區展開航空炸彈攻擊,尼古拉耶夫(Mykolaiv)、赫爾松(Kherson)、切爾卡瑟(Cherkasy)、切爾尼戈夫(Chernihiv)、扎波羅熱(Zaporizhzhia)與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Dnipropetrovsk)地區也接連傳出爆炸聲響。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則批評普丁公然破壞停火承諾,指控俄方使用第一人稱視角無人機(FTP drone)與重型武器攻擊烏克蘭領土。據統計,單在復活節停火期間,就有2,839起攻擊事件。其中一起事件發生在科斯堤揚蒂尼夫卡(Kostyantynivka)附近,影片畫面顯示一輛人道救援車遭到俄羅斯無人機襲擊。首先,一枚破片彈無人機擊中救援車,隨後兩架第一人稱視角無人機針對正撤離的人群發動攻擊,包括一對夫妻。人道工作者特卡切夫(Yevhen Tkachev)受傷後向自由歐洲電台(Radio Liberty)表示「這就是復活節的停火。」

「雷神」降天雷台只能匍匐?鄭麗文籲緩台積電投資爭取與川普談判
針對美國祭出對等關稅,全球股市都被打趴,前立委鄭麗文分析,美國總統川普的戰略目標非常清楚,台灣不應再有幻想,川普有可能稅率打折或延後對等關稅上路,若按台灣現有手中籌碼,恐怕連談判號碼牌都拿不到,為了爭取與川普立即談判,他建議賴政府硬起來,宣布暫緩台積電對美投資,同時立即宣布改善兩岸關係,若民進黨有勇氣這樣做,她相信「川普眼球立馬看見台灣」。鄭麗文強調,如果在民進黨主政下,連台積電暫停到美國投資,都不能理性討論,台灣還要談什麼危機處理?危機處理不就是立即盤點手中強弱項,有哪些籌碼可以對美交涉?她說,全民都知道,台灣最強項,就是護國神山,因為台積電能造出其他國家造不出的東西,美國還非得買不可,如果美國不買,其他國家也要買,這個籌碼難道不是最強?如果賴政府宣布「台積電暫緩投資美國」,甚至還放話,考慮出貨給中國大陸,看看美國要不要馬上與台灣談,但民進黨如果連「撂狠話」都不敢,寧可被予取予求,民眾當然也只能無奈以對。鄭麗文直言,民進黨之所以到兵臨城下,仍然不敢對美國講重話,原因不就是擔心共軍打過來,必需仰賴美國保護嗎?但其實要解決這個煩惱很簡單,民進黨就不要讓共軍打過來就沒事了。不讓共軍打過來其實並不難,馬英九前總統八年任期承認92共識,兩岸春暖花開,不就都已示範過?她提醒民進黨,這不是要民進黨立即與中共水乳交融,但起碼暫時別打仗,先恢復兩岸貿易等各種正常往來,當全球最大市場美國出問題,各國都想找替代市場,台灣若藉兩岸關係正常化,打入大陸市場,爭取前進包括東協在內的其他市場,不就在經濟危機中找到替代市場?台灣業者也不會再擔心「雞蛋只能放在一個籃子」,台灣經濟將能找到救命出路。鄭麗文今天接受中廣「千秋萬事」訪問時分析,川普祭出對等關稅目的,就是要讓製造業重回美國,美國中部「鐵銹帶」再現榮景,至於各國有沒有對美零關稅,非川普在意的事,這點從加拿大與美國早就有自貿協議,關稅為零,但加拿大仍逃不過美國對等關稅,就可見一斑。她說,美國過去支持全球化的結果,製造業全分散到全球「世界工廠」,台灣從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就是世界工廠的一員,美國因沒有製造業,要向全世界買貨,美元也因此在全球通用,再以金融產品、債券等方式回流美國,華爾街再透過鬆綁金融遊戲,搭配投資美國矽谷,造就美國霸權,但後來也引發全球金融風暴。如今川普突然又說「我不玩了」,他唾棄華爾街、想迎回製造業,結果摧毀全球貿易體系,預判後果將是造成全球貿易萎縮,過去因全球化而崛起的中國大陸、東南亞、台灣立即受衝擊,只是這一次,貿易經濟萎縮將伴隨貿易保護產生的通膨,傳統經濟學透過降息、升息理論刺激景氣的理論,全然不適用,形同逼各國吞毒藥。她預期首當其衝的將是各國金融體系,若重現1930年代美國,每天都有人在華爾街豪樓上輕生的悲慘歷史,恐非危言聳聽。尤其要注意的是,川普是「有信仰」的政治人物,有別於其他投機政客,他正為了實現其信仰,規劃拼第三任可能性,川普的影響會持續多久,很難說。鄭麗文說,但凡稍微有良心、智慧的人,看見台灣面臨如此巨大的經濟海嘯,不都應暫時放下政治歧見,想出解決方案?但偏偏歷史告訴大家「就不是這樣」,越是危急存亡之秋,越會有野心政治人物出來搗亂,例如二戰前的希特勒,其實也是透過民主制度選出來的,後來納粹席捲歐洲,甚至還養大法西斯主義。反觀台灣也一樣,國難臨頭,民進黨團黨鞭柯建銘卻仍未了政院共商國是,沒坐到C位大鬧會場,現場綠營官員甚至無人可以約束,直到副院長鄭麗君主動讓座為止,此事也呼應台灣當前處境,民進黨面對危難,就是兩手一攤、毫無招架辦法。

川普引用「外國敵人法」驅逐委內瑞拉黑幫 聯邦法官下令阻攔
週六,川普援引18世紀法律《外國敵人法》(Alien Enemy Act)加速驅逐委內瑞拉移民,一名聯邦法官數小時後阻止了該程序。據外媒報導,美國地區法官詹姆斯·E·博斯伯格 (James E. Boasberg) 表示,美國政府依據川普總統的公告,將可驅逐出境的移民遣送到薩爾瓦多和洪都拉斯監禁。薩爾瓦多本週已經同意接收多達300名被川普政府指定為幫派成員的移民。博斯伯格強制要求已在空中運送移民的飛機返航。博斯伯格在美國公民自由聯盟和民主前進組織提起的訴訟週六晚間的聽證會上表示,「我認為我不能再等了,我必須採取行動。短暫推遲遣返,不會對政府造成任何傷害,但是制度被破壞,影響是巨大的。」他指出,他並不是放縱這些人,他們仍被政府拘留,只是不能用這種法令。在這項裁決發布的幾個小時前,川普聲稱,委內瑞拉黑幫「阿拉瓜幫」(Tren de Aragua)正在入侵美國,並援引了1798 年《外國敵人法案》,這是一項戰時權力,允許總統在政策和行政行動上有更大的權力,大規模將敵人驅逐出境。該法案先前僅被使用過3次,而且都在戰爭期間。它最近的一次動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該法案是關押德國人、義大利人、日裔美國平民的法律依據,這段歷史被認為是美國的負面歷史,被稱為「美國版的種族集中營」。川普在博斯伯格聽證會前一個多小時發布的聲明中聲稱,「多年來,委內瑞拉國家和地方當局將其領土的控制權,越來越多地交給包括阿拉瓜幫在內的跨國犯罪組織。結果是,一個混合犯罪國家正在對美國進行入侵和掠奪性入侵,對美國構成了重大危險。」司法部長帕姆·邦迪(Pam Bondi)在周六晚上的聲明中,嚴厲批評了博斯伯格暫停驅逐出境的政策。邦迪說:「這項命令無視川普總統權力的既定權威,並將公眾和執法部門置於危險之中。」阿拉瓜幫起源於南美洲委內瑞拉的一所監獄,伴隨數百萬委內瑞拉人的外逃,幫派成員愈來愈多,他們希望依附幫派,尋求更好的生活條件。川普將該團夥視為美國威脅,並於上個月正式將其指定為「外國恐怖組織」。博斯伯格於週六上午9點20分發布了一項初步命令,阻止川普政府驅逐5名委內瑞拉人,這5人是美國公民自由聯盟訴訟案中的原告,他們被政府拘留,並認為他們即將被驅逐出境。川普政府對該命令提出上訴,認為這是削弱行政部門的權力美國司法部在上訴書中寫道,如果該命令得以實施,「地方法院在收到投訴後,就有權禁止任何緊急的國家安全行動。」隨後,博斯伯格安排了下午的聽證會,司法部副助理部長德魯·恩薩因 (Drew Ensign) 辯稱,總統擁有廣泛的權力來識別對國家的威脅並根據1798年法律採取行動。他指出,根據該法案,美國最高法院於1948年二戰結束三年後,允許總統哈里·杜魯門繼續拘留一名德國公民。恩賽因表示:「這將嚴重削弱總統的特權。」但美國公民自由聯盟的格林特 (Lee Gelernt)認為,川普無權將該法用於對付犯罪團夥,因為該法律針對的是敵對國家。博斯伯格說,這個問題的先例似乎很棘手,但美國公民自由聯盟在這些論點上有相當大的成功機會。博斯伯格暫停了對被拘留長達14天的人員的驅逐出境,並安排在周五就此案舉行聽證會。

80年前美軍投放燃燒彈轟炸東京 倖存者再向日本政府索要補償
2025年,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落敗80周年,同時也是東京大轟炸80周年,在這令人哀傷的時間,東京大轟炸的倖存者再次發聲,除了希望歷史不被遺忘。同時也再次向政府請願,希望能獲得應有的「承認」與補償。據了解,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曾對日本東京進行一系列的大規模轟炸,時間從1944年11月24日至1945年,這段時間共計發動106次空襲,其中包含5次大規模轟炸。而一般提到「東京大轟炸」時,大多是指1945年3月10日的下町空襲,當時至少造成10萬人死亡、超過百萬人流離失所,或是1945年5月25日的東京轟炸,造成7千人死亡、22萬棟房屋遭焚毀。根據《美聯社》1945年3月10日,美軍對東京進行了大規模燃燒彈轟炸,造成超過10萬人死亡,100萬人無家可歸。這場浩劫與幾個月後的廣島、長崎原子彈轟炸同樣嚴重。但在戰後,日本政府僅對廣島、長崎的受災戶進行援助,而東京大轟炸的倖存者至今未獲任何政府補償。94歲的竹內靜代回憶起那場大火仍感到心有餘悸。1945年3月9日深夜,上百架B-29轟炸機投下凝固汽油彈,整個東京下町地區化為一片火海。竹內與父母在2月的一次轟炸中已失去家園,只能暫居親戚家。當時,竹內的父親決定帶著家人穿越河流,這個選擇拯救了他們的生命。竹內靜代至今仍記得,自己在火紅的天空下走了一整夜。10日清晨,竹內靜代發現四周已成焦土,自己在廢墟中發現一具焦黑的母親遺體,而嬰兒則被燒成如同煤塊一般。竹內靜代形容「起初我感到極度悲痛,但見得太多後,最後已經麻木了。」許多受害者為了逃離火海,選擇跳入隅田川(Sumida River),但最終仍因擁擠或溺斃。這場轟炸所造成的死亡人數甚至超過長崎原爆。然而,與廣島、長崎的倖存者不同,東京大轟炸的生還者從未獲得政府任何形式的補償,甚至連官方紀錄都極為有限。這段歷史在日本社會長期被遺忘。當年還是護理學生、現年97歲的武藤禮子表示,空襲當晚,自己立刻趕往小兒科病房,試圖將嬰兒抱往地下室避難。隨後,大批燒傷患者被送至醫院,他們被安置在地下走廊,緊密排列如市場上的鮪魚。許多人重度燒傷,痛苦地哭喊著求水,尖叫聲與燒焦的氣味令她終生難忘。但由於醫療物資嚴重短缺,武藤禮子只能安撫病患,卻無力治療傷者。而當戰爭於1945年8月15日結束時,武藤禮子第一個念頭是「終於可以開燈了」。身為倖存者後代的早乙女愛,正努力整理並數位化其父親早乙女勝元留下的筆記與歷史資料。早乙女勝元是東京大轟炸的倖存者,生前致力於收集相關證言與文獻,並創立「東京大轟炸與戰爭損害中心」。後續早乙女愛發現,年輕世代對這段歷史所知甚少「我們這一代至少能夠記錄這些故事,這是我們的責任。」早乙女愛也提到,希望當倖存者不在的時候,這些資料能成為歷史見證。目前東京大轟炸的倖存者團體仍持續向政府爭取補償。該團體表示,在戰後,日本政府已撥款60兆日圓提供退伍軍人福利,並對原爆倖存者提供醫療補助,但東京大轟炸與其他美軍燃燒彈攻擊的平民卻被忽視。今年,一群倖存者再次舉行聚會,向日本政府重申訴求,希望政府承認他們的苦難,並提供經濟援助。過去日本法院曾駁回倖存者每人1100萬日圓的賠償訴求,理由是公民應忍受戰爭帶來的痛苦。2020年,一群國會議員提出一次性發放50萬日圓補償的提案,但因執政黨內部分反對聲浪而擱置。曾在轟炸中失去父母與妹妹的吉田由美在聚會上表示,今年是日本戰敗80週年,這可能是倖存者爭取正義的最後機會。報導中提到,東京大轟炸是二戰期間美軍對日本本土戰略轟炸的一部分,當時日軍在太平洋戰場節節敗退,美軍掌控戰局後,開始對東京及其他日本城市發動燃燒彈轟炸。而許多美軍官兵因日軍在太平洋戰場的暴行(如巴丹死亡行軍〔Bataan Death March〕)而感到憤怒,因此認為攻擊日本本土平民的行為有其正當性。但對於當年在戰火中喪生的無辜平民來說,這場浩劫帶來的痛苦至今未曾消散。

矽盾幕後1/川普移山「零元購」搶台積電 業者嘆台美政府關係「被已讀不回」
3月6日,全球媒體擠爆重慶南路上的總統府,就是要聽台積電(2330)董事長魏哲家如何解釋千億美元投資的「美積電」風暴。因為這筆投資大案,不只牽動一家企業命運,還扯上用盡全台灣資源、一整個世代人才所築起的護國神山,「矽盾」恐出現裂痕,揭起國安隱憂。 儘管美國總統川普選前及上任後,不斷揚言台灣偷走美國晶片業,威逼要使出關稅大刀,台灣人已有耳聞,但台灣時間4日凌晨,魏哲家跟川普在白宮一起開記者會,宣布台積電有意增加1千億美元、約3.3兆台幣,在美國新建3座晶圓廠、2座先進封裝廠及1個研發中心。 消息一出,震撼政壇、業界、股市及街頭巷尾,台積電不是才剛在2021年4月投入65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的晶圓廠都還沒蓋完,怎麼又獅子大開口,簡直是「零元購」搶台積電?對此一重磅消息,正反意見吵得滿天飛。經濟部長郭智輝多次提到不會變成「美積電」。(圖/黃鵬杰攝)「全滿了,明年也滿了,後年要蓋的生產線也被訂了,就是這麼簡單。」魏哲家才返台就進入總統府,站在賴清德旁,氣定神閒地說著千億美元投資案,就是美國客戶需求、產線不足,即使台灣將新開11產線,仍產能不夠、土地不夠、人才不夠,一連串的「不夠」,表明更會加碼投資台灣,要讓外界吃定心丸。 由於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提及美國就一肚子火,美國製造的成本高昂、員工難搞,據此,總統府記者會上被問及是否被美國施壓才去?賴清德說「政府在台積電赴美投資的過程當中,並沒有接受到來自美國的壓力。」 這一句回話,比起千億美元投資案更令業界擔憂,因為台灣政府不是沒受到來自美國的壓力,而是來自美國的壓力,根本還沒開始。 「政府代表根本沒見到Key Person、當然也沒有任何的談判。」CTWANT記者採訪多家科技界廠商,他們都提到這點,「這次美國強勢主導、不讓台灣政府參與」,「川普只跟台積電談」,「根本沒見到美方官員」,「電視名嘴講這麼多,但現實就是『沒有選擇』!」 一名產業人士向CTWANT記者表示,如果只是純商業考量的擴大投資,那麼台積電應該會在2月11日、12日在美國開董事會後宣布,而不是大部隊已回台灣半個多月後才宣布,賴清德甚至還特別去「拜訪」退休多時的張忠謀。 成軍37年的台積電,今年2月11日首度千里迢迢全團拉到美國開董事會,同一時間,經濟部次長、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副總談判代表的江文若,也前往華盛頓,外界都認為是趁著台積電董事會,「順路」去見美國官員。 但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印太計畫主任葛萊儀Bonnie S. Glaser透露,這次台灣官員鎩羽而歸,沒見到川普團隊的核心官員,甚至2月中在《紐約時報》撰文,提到「台灣自認為與美國關係良好」。 對於這趟行程,經濟部長郭智輝的說法,也呼應了葛萊儀的論點。政府團出發前,郭智輝說此行是「向美國朋友說明」,2月26月在立法院質詢時提到「談判」一詞,27日媒體追問時強調是「蒐集情報」。江文若先前被CTWANT記者問到業者的談判紅線時,神情凝重不願多談;3月6日在外貿協會活動上再度被追問時,他回應近期沒有再到美國的計畫。 「螺絲真的鬆了,台灣的外交經貿談判人才出現斷層。」業內人士跟CTWANT記者解釋,行政院年初派了至少三波人馬赴美遊說,但一無所獲,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的申請報告也被「已讀不回」,但因對方政府正在換屆,新任的還沒來,當然見不到「大頭」。 前台積電研發處長楊光磊擔憂台灣人才過度傾向半導體。(圖/翻攝自DSET官網、台積電提供)除了缺乏談判人才,網路上也開始熱議,台積電赴美後「工程師用腳投票」,恐人才外流,笑稱今年高中生選大學志願,多趕著填理工,因為一畢業正好趕上美國廠建好。「預計上萬的職缺,可能會像當年兩岸開放初期,舉手就能外派」,已在另一家IC設計廠上班的員工跟CTWANT記者展現他的躍躍欲試。 台灣機械工業公會理事長莊大立表示,台灣的護國神山只剩台積電,一旦加大到美國投資力道,恐造成人才出走,台灣其他產業人才取得會更辛苦。 前台積電研發處長、台大領導學程兼任教授楊光磊4日於「2025 TTX區域安全兵推」活動時受訪提到,台灣的關鍵技術不會因台積電赴美而不見,不過台灣因少子化,人才分布在半導體產業的情況偏頗。 台積電在台灣仍在持續建廠中。(圖/黃威彬攝)楊光磊說,以川普在白宮的談話來看,台灣矽盾的效應似乎是在變弱,當有20%的產能移往美國,戰爭爆發時,對美國有極大好處。以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例,當時導致歐洲的科學家跑到美國,美國本土沒事、日子過得很好,「美國人看戰爭的角度與台灣人看戰爭的角度不一樣」。

川普將與金正恩進行下一筆「地緣政治交易」? 前新加坡外交官:北韓無核化的機率為零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曾在2月8日批評美國、日本和南韓的三邊軍事合作,加劇了該地區的緊張局勢,並誓言採取反制措施,包括進一步發展核武力量。對此,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東研究所所長、前新加坡外交部常務秘書及常駐聯合國代表考西坎 (Bilahari Kausikan)認為,川普在俄烏談判完成後,下一筆交易應該是與金正恩,「華盛頓的北韓政策已走進死胡同,是時候採取新的策略了。」考西坎26日在美國外交雜誌《Foreign Policy》撰文指出,美國應該要重啟與北韓的談判了。在2月7日與日本首相石破茂的記者會上,美國總統川普凸顯了他與北韓獨裁者金正恩之間的良好私人關係,並表示「我與他相處融洽,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筆巨大的資產。」在該場記者會上,川普還聲稱,他在第一任期內與金正恩的談判,阻止了朝鮮半島的戰爭。考西坎認為,無論這是否屬實,川普在處理北韓問題上確實比他的前任做得更好。前總統歐巴馬雖然發表了許多漂亮的政治語言,但在東亞許多美國盟友和合作夥伴的眼中,歐巴馬顯得軟弱無力。在8年任期內,他對北韓毫無作為,並稱之為「戰略耐心」政策。這削弱了威懾力,並讓平壤得以推進其導彈和核武器計劃。2017年8月,金正恩威脅要用導彈攻擊美國在太平洋的關鍵軍事基地關島。對此,川普承諾將對平壤施加「火與怒」(Fire and Fury),考西坎表示,「據我所知,自那以後,北韓再也沒有試射過任何可能接近關島的遠程導彈。」在威懾力恢復後,川普1.0與金正恩進行了3次會晤,包括2018年在新加坡、2019年在河內,以及2019年在南北韓的非軍事區,並促成了《九一九軍事協議》,而川普更在2019年6月30日成為首位踏上北韓領土的美國在任總統。不過這些會晤未能取得更多進展,因為準備不足且設定了不切實際的「朝鮮無核化」目標。考西坎比喻,北韓的擁核,如同一列早已離站的火車,不會再回頭,「期望北韓核計劃實現美國官員所稱的『完全、可核查且不可逆轉的無核化』,無異於癡人說夢。」考西坎分析,北韓放棄其核武器或導彈計劃的可能性為零,因為政權生存是一個生死攸關的問題,而平壤認為這些計劃對於確保這一目標是不可或缺的,「無論提供什麼誘因或施加什麼壓力,都無法說服或迫使北韓放棄這些計劃,因為這麼做,等同為『政權更迭』打開大門。」美國的無核化目標阻礙了以現實方式處理北韓核問題的契機。今年稍早,川普稱北韓為「核武國家」,引發了不擴散主義者的批評,因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只承認英國、法國、中國、俄羅斯和美國為官方核武國家。然而,考西坎認為,川普所說的只是對事實的簡單描述。北韓是理性的,可以像所有核武器國家一樣處理,也就是通過強大的威懾和巧妙的外交。考西坎解釋,川普的第一任期雖然表現強硬,但不夠靈活,「不過,嘗試外交手段並沒有錯,再次嘗試也不會是錯誤。」儘管北韓習慣性地發表煽動性言論,但它極不可能像1950年那樣發動另一場統一戰爭,因為戰爭的成敗將危及政權生存。儘管北韓軍隊目前在俄烏戰爭中獲得了戰鬥經驗,但韓國軍隊在技術上優於北韓的常規部隊,而入侵韓國更可能會引來美國、日本甚至澳大利亞的額外軍事力量。2024年1月,金正恩放棄了和平統一作為政策目標,並拆除了平壤的統一大門。考西坎指出,與其假設他會試圖尋求透過戰爭來實現統一,我們更應該將此視為,他可能承認兩韓長期共存的現實,並開始走出其父親金正日和祖父金日成遺產的陰影。考西坎分析,我們往往關注北韓的軍事計劃,但金正恩的標誌性政策是「並進路線」(Byungjin),即軍事經濟協同發展的政策,這與其父親的「先軍政治」(Songun)不同,「我上一次訪問平壤是在2013年,即金正恩上台2年後,當時已經有明顯的發展跡象,儘管這無疑只是影響首都少數地區的表面工程,但卻是真實存在的。」2024年2月,北韓媒體報導稱,金正恩對忽視平壤以外的經濟發展表示「羞愧和抱歉」,並呼籲進行「農村工業革命」。他承認,在核武器軍事開支的同時實現這一目標「並不容易」。考西坎認為,無需單純從字面上解讀他的意思,但任何北韓領導人對人民的公開道歉都是如此的罕見,不應輕易忽視。隨著金正恩可能對北韓在核武器和導彈方面的進展感到滿意,他是否會重返外交舞台以推進其經濟議程?「除非探索這些可能性,否則我們無從得知。」無論是北韓還是南韓,實際上對統一都沒有太大興趣。為了減少誤判的風險,考西坎建議,最好將彼此視為獨立的主權國家來處理關係。這將要求美國、日本和韓國正式承認北韓並與其簽訂和平條約。有些人會認為,和平條約或許會鼓勵北韓的激進行為。但考西坎認為,這種說法並不令人信服,「在國際關係中,獎勵激進行為並不罕見,包括對北韓的處理。1995年的朝鮮半島能源開發組織協議,不就是試圖賄賂平壤停止其激進行為嗎?」雖然能源協議並未阻止北韓的核武計劃,但現在平壤已經發展出這種能力,無論多麼初級,其對國家利益的計算可能會發生變化,特別是當它已經發展出,可針對美國的最低限度二次核打擊能力時,這將增強其對政權生存的信心。政權生存是一個相對溫和的目標。這可能會引發關於軍備控制和防止擴散到第3國的討論,這些是與北韓外交的唯一現實目標。但無論如何,考西坎表示,眼下已經沒有其它選項,因為制裁顯然沒有奏效,但發動戰爭推翻金氏政權又為時已晚。拜登政府將中國、俄羅斯、伊朗和北韓歸為同一意識形態的專制陣營及邪惡軸心,試圖製造舊冷戰的陣營對抗模式,但川普2.0不會以這種意識形態來看待這些國家,「前總統拜登的簡單二元分類並不是一種政策,它忽視了這4國在定義其國家利益、融入世界經濟的程度,以及擴張野心上的差異。這些差異應該是美國與北韓外交接觸的起點。」關鍵的是,美國試圖爭取中國推翻北韓是毫無意義的。考西坎解釋,「北京雖然不喜歡平壤的導彈和核計劃,但中國和北韓是世界上僅存的5個列寧主義體系中的2個,北京最重要的利益是維護中國共產黨的統治。在這方面,北京試圖完全避開風險,因此北京永遠不會以任何方式(即使是間接的),來參與可能導致北韓政權更迭的事情,因為這可能會讓中國人民對自己的制度產生負面的觀感。對北京來說,容忍北韓的核武器和導彈計劃,是兩害相權取其輕。」因此考西坎認為,只有華盛頓有可能改變平壤,「北韓官員對此非常清醒。由於美國是唯一能夠實現政權更迭的國家,他們知道需要與美國打交道。平壤並不絕望,也不會為達成協議付出任何代價,但除非探索這種可能性,否則我們無法知道結果。」今年2月8日,金正恩在北韓國防部發表演講,重申了北韓發展核能力的承諾,並批評美國在東北亞製造軍事不平衡。但他也表示,北韓「不希望地區局勢出現不必要的緊張,且將採取持續的反制措施以確保地區軍事平衡」。談論「平衡」和「不平衡」是耐人尋味的,考西坎表示,這比希望美國力量退出該地區的要求要低。金正恩是否願意就適當的平衡達成協議?同樣,除非雙方進行對話,否則無法確定。許多不確定性仍然存在,「什麼是適當的平衡?是否需要以華盛頓的主要關切,也就是平壤的遠程導彈,來換取美國接受威脅日本和南韓的短程和中程導彈?這些不確定性——以及中國自身的核現代化計劃——引發了關於美國所謂的核保護傘,以及日本和韓國安全的根本問題。」在2016年的競選期間,川普曾建議日本和韓國擁核,因為華盛頓不會為了拯救東京或首爾而犧牲洛杉磯或舊金山,「這可能不再是日本和韓國是否會發展自己的獨立核威懾力量的問題,而是何時發展的問題。他們與擁有核武器的中國和北韓為鄰的這個客觀環境,將不可避免地推動他們朝這個方向發展。」在南韓,公眾對國家擁有核武器的支持度已經相當高。然而對於日本這個唯一遭受過核攻擊的國家來說,發展獨立核威懾的道路將更加艱難。但考西坎強調,自19世紀以來,日本至少2次展示了在國家生存受到威脅時能夠根本改變方向的能力。獨立核威懾的替代方案是屈從於中國,種屈從將對日本核心意義的重新定義如此痛苦,以至於任何其他選項都變得更加可行。已故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已經透過果斷擺脫該國嚴格的和平主義,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的終戰教條,並為此奠定基礎。無論他們對獨立核威懾的決定如何,首爾和東京最好也開闢自己與平壤的外交管道,而不是將這一關鍵的外交關係決定權,完全交付給更富有交易性質且難以預測的華盛頓。正如歐洲人在俄羅斯和烏克蘭問題上所學到的教訓,美國在北韓問題上的利益,與日本和韓國的利益不同。

巴西百歲人瑞夫妻「婚姻維持84年」幸福秘訣曝 擁有100多名孫子、曾孫和玄孫
就傳統習俗來說,結婚50年被稱為「金婚」,非常罕見的60年被稱為「鑽石婚」。然而,截至今年2月5日,巴西105歲人瑞馬諾埃爾(Manoel Angelim Dino)和101歲的瑪麗亞(Maria de Sousa Dino)的婚姻竟然已經持續了84年又77天,經全球長壽人群研究機構「The pursuit of longevity」組織認證,成為全世界婚姻維持最久的在世夫妻,並擁有一個共計100多名孫子、曾孫和玄孫的大家庭。根據金氏世界紀錄網站的報導,馬諾埃爾生於1919年,瑪麗亞則生於1923年。他們在1936年因協助家人從事農活而初識彼此,但2人一直到4年後再度巧遇才擦出愛火,馬諾埃爾當下「二見鍾情」,認定瑪利亞就是自己想要共度一生的人,於是在向瑪麗亞告白成功後,2人開始交往。雖然女方的母親起初反對這段感情,但馬諾埃爾最終用自己的努力贏得了瑪麗亞家人的認可,並在1940年11月於巴西塞阿拉州(Ceará)舉行婚禮,他們當時分別只有21歲和17歲,那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爆發1年多;全球第一台可程式化的電子計算機尚未被發明出來,連巴西都還沒贏過半次世界盃足球賽。婚後,瑪利亞和馬諾埃爾一起為美好生活打拼,攜手種植菸草並從事捲菸買賣,並先後生了13名子女,接著這個大家庭又生出了55名孫子、54名曾孫和12名玄孫。如今,105歲的馬諾埃爾和101歲的瑪麗亞過著簡單純樸的生活,馬諾埃爾白天大部分時間都在休息,晚上6點則會準時和瑪麗亞一起收聽廣播裡的《玫瑰經》祈禱,接著觀看電視轉播的彌撒。當被記者問到兩佬婚姻幸福的秘訣是什麼,瑪麗亞和她的家人回答:「很簡單,那就是愛。」這是不管多先進的AI都無法準確計算的存在!據悉,截至今年2月,有記錄的史上最長婚姻,是由出生於1789年10月20日的大衛(David Jacob Hiller)和出生於1792年3月17日的莎拉(Sarah Davy Hiller)所創造的,2人的婚姻持續了88年又349天,直到106歲的莎拉在1898年4月8日於加拿大去世;接著隔年7月7日,109歲的大衛也與世長辭。

全球最長壽女性! 日本116歲奶奶辭世
世界最年長的女性,116歲的日本女子伊藤岡富子 (Tomiko Itooka)於12月29日在日本中部兵庫縣蘆屋市的一家療養院去世。伊藤岡富子一生最大的愛好是攀岩,她曾2次攀登海拔10,062英尺的御嶽山,當她被告知她在世界百歲老人排行榜上名列前茅時,她當時只是簡單的回答謝謝。 據鏡報報導,老年學研究小組稱,去年117歲的布蘭尼亞斯(Maria Branyas)去世後,出生於1908年5月23日的伊藤岡富子,被認定為最年長的女性,當被告知她在世界百歲老人排行榜上名列前茅時,她只是簡單的回答謝謝, 還於去年慶祝生日時收到了市長送的鮮花、蛋糕和賀卡,她於12月29日在日本中部兵庫縣蘆屋市的療養院去世,享年116歲。伊藤岡富子一生最大的愛好是攀岩,她曾2次攀登海拔10,062英尺的御嶽山,官員稱,伊藤岡富子出生於大阪,高中時是排球運動員,20歲時結婚,育有2個女兒和2個兒子,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伊圖岡女士負責管理她丈夫的紡織廠,1979年丈夫去世後,她獨自一人住在奈良。根據老年學研究小組的數據,目前世界上最長壽的人是116歲的巴西修女盧卡斯(Inah Canabarro Lucas),她比伊藤岡女士出生晚1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