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
」 全球暖化 高溫 氣候變遷 氣溫 夏天熱危害恐造成腎臟受傷! 醫曝「三多三少」預防方法
全球暖化日益嚴重,天氣一年比一年更熱,很難想像原來氣溫跟內臟健康也有關係,炎熱氣候所導致的熱危害可能對戶外工作者,甚至中年糖尿病患者、慢性腎臟病患者造成危險。這些人都是熱危害高危險族群 應特別留意熱危害泛指大家熟悉的一些狀況,包括像是熱衰竭、熱中暑等因外界溫度上升,導致身體調節失衡的狀況。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腎臟內科主任謝至同指出,一般而言長時間暴露在戶外的工作類別,例如:軍人、戶外勞動者、農林漁牧、建築工程等或一些密閉空間者、運動選手等都是危險族群,其他像是過度肥胖、年長者、孕婦甚至嬰幼兒也都具有風險,面對炎熱高溫,身體調節能力較慢都要特別注意。另外,有一些慢性病患者例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中風患者或罹患呼吸道疾病: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以及慢性腎臟病都屬於高風險族群。高溫誘發全身性發炎反應 嚴重恐造成腎損傷謝至同說,人體體溫調節中樞主要是透過皮膚、毛細孔、血管和呼吸的傳導、對流、輻射和蒸發來進行調節,因此無論哪個族群一但出現熱傷害,症狀大多相似,例如:全身無力、頭痛頭暈、口乾想吐甚至肌肉抽筋等,嚴重的還可能出現中樞神經異常,甚至意識不清或昏迷,這就比較危險了。謝至同補充,炎熱高溫可能誘發全身性發炎反應,若再加上水分補充不足(缺水、脫水)是兩大造成腎臟損傷的主因。日常「三多三少」 降低熱傷害對健康危害因此,為能降低熱危害帶來對身體的負擔與影響,溫度、濕度以及暴露的時間都是關鍵,高溫悶熱或烈日曝曬的環境,容易導致體溫調節失衡,而溼度太高的環境,也會讓人體代謝蒸發的效率變差,都儘量不要待太久,另外適時補充水分及電解質也助於舒緩。謝至同提醒,除了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之外,透過平日的飲食管理「三多三少:多纖維、多蔬果、多喝水,少鹽、少油、少糖」也可降低對腎臟的負擔,提升對抗環境變化的能力。
曼谷最快7年內「沉入大海」! 專家示警「經濟損失近18兆、1045萬人受影響」
全世界有數個國家受到全球暖化影響,造成海平面上升,而這些國家的國土恐將沉入海裡,其中,位在東南亞的泰國就有專家示警,稱首都曼谷在未來8年內會沉沒,若泰國政府不及時作出應對,恐釀成高達約新台幣17.5兆元的經濟損失,影響1045萬名居民。專家擔憂曼谷最快可能在7年內沉入大海。(示意圖/達志/美聯社) 專家擔憂曼谷最快可能在7年內沉入大海。(示意圖/達志/美聯社) 根據泰媒報導,泰國商會大學(UTCC)經濟學院院長阿努頌(Anusorn Thamjai)近日引述「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的最新研究顯示,每年吸引大批觀光客的曼谷由於地勢較低,恐怕會在未來7、8年內沉入大海,甚至造成嚴重的經濟和社會損失,上千萬人受到影響。專家擔憂曼谷最快可能在7年內沉入大海。(示意圖/達志/美聯社) 專家擔憂曼谷最快可能在7年內沉入大海。(示意圖/達志/美聯社) 根據這份研究,曼谷有80%以上的面積恐會沉入大海,估計經濟損失將達18.6兆泰銖,折合新台幣約17.5兆,影響超過1045萬人。報導也指出,早在今年5月就有專家示警,曼谷可能會在21世紀末前被海水吞沒,但這個時程恐怕會大幅提前。專家擔憂曼谷最快可能在7年內沉入大海。(示意圖/達志/美聯社) 對此,阿努頌在報導中建議,泰國政府應做好預算規劃,建造一座水壩或沿海公路,同時管理好沿海土地的使用,同時種植紅樹林作為吸收水分的緩衝區,除此之外,各界應將投資分散至各個地區,並啟動保護曼谷和周邊地區沉沒的相關投資,避免曼谷下沉後經濟毀於一旦。專家擔憂曼谷最快可能在7年內沉入大海。(示意圖/達志/美聯社) 另外,泰國氣候變化與環境局副局長克薩瓦旺(Pavich Kesavawong)先前也曾指出,針對曼谷面臨的氣候危機,政府正在研擬因應措施,其中有參考歐洲的荷蘭,藉由興建堤防的方式來防堵海水倒灌;同時納入跟印尼一樣「遷都」的計畫,解決曼谷每逢雨季就會引發水患的情況。專家擔憂曼谷最快可能在7年內沉入大海。(圖/翻攝自X)
全球暖化讓海平面快速上升 聯合國秘書長:遲早影響全球人類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在太平洋島國論壇領袖會議上提出警告,表示全球的污染大國必須減少碳排放,否則將面臨全球性的災難。古特雷斯表示,目前太平洋地區的島國是全球最脆弱的地區,小島國雖然對氣候變遷的貢獻微乎其微,但卻承受著最嚴重的後果,而如果不加以遏止,遲早會影響到全球人類。根據《BBC》報導指出,古特雷斯表示,海平面上升、海洋暖化和酸化等現象正加劇對太平洋島國的威脅。古特雷斯將這些現象歸因於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尤其是化石燃料的燃燒。古特雷斯警告「海洋正在吸收大量的熱量,這些變化最終將影響到所有人。」根據聯合國發布的《暖化世界中的洶湧海潮》報告指出,全球平均海平面正在以3000年來前所未見的速度上升中,報告提到,過去30年間,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了約9.4公分,但在熱帶太平洋地區的海平面上升了15公分。除了氣候變遷對對太平洋島國產生影響外,古特雷斯也批評國際金融機構沒有為這些國家提供足夠的支持。古特雷斯解釋,這些國際金融機構的資金分配程序過於繁瑣,對小島國的援助反應遲緩,許多當地的社區已經因為海平面上升受到生計威脅,但批核建設海堤的資金已經等待長達七年。在會中,許多太平洋島國代表對澳洲也是大肆表達不滿,批評其未能採取足夠的措施應對氣候變遷。古特雷斯呼籲全球大污染國,尤其是G20國家,必須肩負起減排責任,否則世界將突破2015年《巴黎協定》中設定的1.5攝氏度升溫門檻。古特雷斯強調,只有將全球升溫限制在1.5攝氏度內,才能避免格陵蘭、西南極洲冰蓋的不可逆的崩塌危機發生,呼籲全球必須立即採取行動,以確保減少碳排放,並且強調這是全球共同的責任。
夏天越來越熱 專家示警:2050年全球剩沒幾個地方能辦奧運
202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已經順利地落幕,但過程中,因為炎熱氣候的關係,讓不少參賽國運動員叫苦連天。目前也有專家表示,因為全球暖化的關係,到2050年時,全球可能剩沒幾個城市能舉辦夏季奧運。根據《CNN》報導指出,氣候分析組織CarbonPlan透過資料分析,認為在未來幾十年內,大多數世界城市在夏季將超過安全的濕熱壓力指數(Wet-bulb globe temperature,WBGT)臨界值。濕熱壓力指數是一種包括熱度、濕度、風速、太陽角度和雲層覆蓋等因素的綜合評估。CarbonPlan發現,到2050年時,美國東部幾乎所有城市的濕熱壓力將遠超過82.1度的限制,當濕熱壓力指數超越該數值,專家通常會建議取消體育賽事。報導中提到,在未來,佛羅里達到德州東半部的墨西哥灣沿岸地區,以及東部中國、包括北京和上海、香港和東南亞的大部分地區,也會因為濕熱壓力值超過限制而無法在夏季舉辦奧運會。而隨著全球氣溫上升,高海拔的南美城市,像是智利的聖地亞哥,將成為更具吸引力的候選地。下一屆夏季奧運會將在洛杉磯舉行,該城市的氣溫因為受到太平洋調節,所以氣候涼爽宜人。2032年的奧運會將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北部的布里斯班舉行,雖然該城市夏季十分炎熱,但由於南半球的關係,奧運舉辦期間是該城市的冬季。報導中也提到,目前已有超過10個國家表示有意主辦2036年夏季奧運會,其中包括印度的艾哈邁達巴德、印尼的新首都努桑塔拉、卡塔爾的多哈、土耳其的伊斯坦堡、波蘭的華沙和智利的聖地亞哥。但是透過CarbonPlan的資料去比對的話,會發現這些城市在某個時候都會超過安全的濕熱壓力值。只有聖地亞哥全年都在臨界值以下,包括在夏季最熱的時候。至於在炎夏中舉辦奧運到底會如何。報導中引述了2021年的東京奧運,該屆奧運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奧運,約1%的運動員患上了與炎熱相關的疾病。好在最後沒有人因此住院,因為一部分原因是日本政府準備周全,另一部分是日本奧運官方將馬拉松等賽事移至較涼爽的札幌舉辦。
暖化加劇!日軌道熱到冰敷 台逾60℃可降速停駛
極端氣候影響,連日高溫影響鐵道,7月台鐵花蓮玉里段鋼軌疑因過熱輕微變形,日本也有類似狀況,甚至搬出冰塊幫軌道「冰敷」。台鐵統計,近5年監測軌溫達50度天數皆近100天,且今年迄今達55度預警已14天,快超越去年整年的17天。為應對未來高溫,雙鐵都備妥監測系統與處理流程嚴陣以待。日本JR鹿兒島本線日前鐵軌扭曲變形,維修員搬出冰塊替鐵軌降溫,鐵道公司研判為酷暑影響所致,同樣高溫還有台灣,氣象署日前發布氣候變遷影片提及,全球暖化加劇,未來夏季恐長達210天,將影響民眾生活。觀察雙鐵應對,台鐵各工務分駐所設軌溫監測系統,軌溫達50度即通知道班人員不得擾動道床,派專人監控,達55度派員巡查,達60度即通知道班人員整備機具待命並加強巡查,司機員若發現異常會即時通報,時速降至30公里或停駛確保安全。台鐵監測近5年軌溫,2020至2023年達50度分別有96、93、83、88天,今年迄今有42天,每年都近百天;達55度分別有15、13、26、17天,今年已有14天,顯示今年才過完一半,就快超越去年天數;達60度僅有2020天的1天。台鐵目前推動軌道巡檢通報資訊系統,列管巡檢發現的路段並追蹤改善,盡速完成修復,另針對未來極端氣候高溫頻繁,除優化監控系統,每日也有鋼軌裂縫快篩系統產出報告,再由工務段檢視保養。台灣高鐵也設有天然災害告警系統,可透過鋼軌溫度偵測器測量軌溫,連線至行控中心,軌溫若達告警標準,便立即採取相應措施,確保營運安全。高鐵56至60.9度為2級告警,派維修人員隨車巡檢;61至64.9度為3級告警,列車限速120公里;逾65度為4級告警,影響區域暫停運轉。台灣高鐵表示,通車迄今未發生過因軌溫過高須限速或停駛狀況,但天災難防,強調會依流程處理。
夫妻時隔15年復刻甜蜜合影 背後1變化讓他難過落淚
氣候變遷導致全球氣溫驟升,包括冰川也以驚人的速度消退,就有一對英國夫妻檔近日回到瑞士回憶當初渡假時的甜蜜合照,但兩人舊地重遊卻驚訝發現,15年前的冰河美景早已消失一大半,其中的英國人夫甚至哀傷表示,「沒騙你,這讓我哭了」。英國一對夫妻相隔15年後舊地重遊,但兩人背後的冰河卻消失大半。 (圖/翻攝自X)從這名人夫波特(Duncan Porter)分享的兩張照片可見,夫妻倆背後的隆冰河15年前還是滿滿的冰,不過15年後的確向後收縮、甚至露出灰色岩石,底部一個曾經的小水池原先還看不見,如今成了一片巨大的綠色湖泊。根據英國的《衛報》報導,來自英國布里斯托的軟體開發工程師波特4日晚在社群平台「X」發布了照片,拍攝時間分別是2009年8月和2024年8月。據波特表示,近日和妻子海倫(Helen Porter)到瑞士阿爾卑斯山脈的隆冰河(Rhone glacier)舊地重遊,還特地選了15年前的同一處地點拍照留念,但面對如此殘酷的現實對比,波特在文中感慨表示,「沒騙你,這讓我哭了」。波特透露,他和妻子2009年8月時,在現已關閉的飯店觀景台拍下照片,他一直將其掛在家中廚房,為了讓縣在10幾歲的女兒也能見到冰川夫妻倆決定開著露營車穿越歐洲,重返15年前的拍攝地。問廖見到現況的波特遺憾表示,「但顯然,這張照片的情況已截然不同」,就連海倫也指出,「這真的令人難以置信」。波特表示,冰河體積確實會因為自然因素縮小或擴大,但這應該要花上很長一段時間,而不是在短短15年內,「人們應該關注的是變化的速度」,照片曝光後也在網上掀發熱烈討論,不少人也對各國冰雪逐年消失的狀況感到擔憂,但也有人質疑,是否只是拍攝角度的問題,波特也回應,「我們在渡假,這也從來不是一項學術研究。如果你有半顆正常運轉的大腦,從照片上就能明顯看得出來(變化)」。根據官方統計,瑞士2000年以來已經失去1/3冰河,光是過去2年就消失了10%。《衛報》報導,自從前工業時代以來,燃燒化石燃料與破壞大自然所釋出的碳污染,已經讓地球升溫1.3°C,而歐洲是暖化最快速的大陸,氣溫正以全球平均的2倍升高。英國一對夫妻相隔15年後舊地重遊,但兩人背後的冰河卻消失大半。 (圖/翻攝自X)
全球暖化!美阿拉斯加「冰川大壩潰堤」 破紀錄洪水侵襲首府
近年受到全球氣候暖化影響,冰川融化的情況變得頻繁出現,美國阿拉斯加州(Alaska)日前就有因一處冰川大壩潰堤,導致破紀錄的洪水侵襲首府朱諾(Juneau),造成100多棟房屋受損或受到影響。根據外媒《CNN》的報導,自2011年以來,由於化石燃料污染造成全球氣溫上升,包括阿拉斯加在內的北極地區暖化的速度是地球其他地區的兩倍,這也導致冰川變薄,甚至是完全融化,這讓過去是冰川一部分的地區現在已經被一片土窪所取代,而每年夏天這些土窪都會被洪水填滿。據市政府官員報道,七月非常潮濕,降雨量大約是平常的兩倍,而阿拉斯加州一處冰川大壩於8月1日漲滿湖水,最終潰堤,當地官員也於8月5日警告居民可能需要撤離。在冰川大壩潰堤之後,湖泊的水位下降了400多英尺,其中在8月5日到8月6日24小時內下降了350多英尺。官員指出,這些水也於6日導致門登霍爾河水位飆升至創紀錄的15.99英尺,比去年房屋倒塌到被侵蝕的河岸並流入水道時的水位高出一英尺多。當地官員指出,有些街道一度積水3到4英尺,甚至可能更多,造成100多棟房屋受損或受到影響,所幸的是並沒有人員受傷,當地政府也開設了緊急避難所,約有40人在那裡過夜。美國國家氣象局(NWS)報告也稱,5日晚間隨著水位上升,朱諾附近的門登霍爾河(Mendenhall River)周圍的大樹倒塌,河岸被侵蝕。該局進一步補充說,6日清晨,門登霍爾湖的水位達到近15英尺(約4.6公尺),這比2016年創下的紀錄高出3英尺(約0.91公尺),也比中度洪水水位高出5英尺(約1.52公尺)。
死亡谷創「史上地表最熱7月」均溫49.9度 屢傳高溫導致死傷
位在美國加州的死亡谷(Death Valley)國家公園是地球上最地的地方,今年7月經歷了史上最熱的月份,氣候學者表示,地球不斷創下高溫紀錄,死亡谷還可能再創高溫。而死亡谷7月也傳出民眾熱死和燙傷,呼籲旅客要做好防曬和補充能量的準備。根據外媒《衛報》報導,美國時間2日國家公園管理局(NPS)發布的公告中,阿拉斯加州氣候學者畢特施內德(BrianBrettschneider)表示,死亡谷今年7月平均高溫為華氏121.9度(攝氏49.9度),平均24小時氣溫為華氏108.5度(攝氏42.5度),已超越2018年創下的最熱紀錄。在公告中也提到,「我們剛剛經歷了地球上最熱的月份!過去10年中,有6個最熱的夏季出現在這段時間,應該是一個警示」。而氣候學者認為,這樣創下高溫紀錄的狀況可能變成常態,此現象與人類排放溫室氣體造成全球暖化脫不了關係。死亡谷一直以地表最熱的地方聞名,也吸引不少觀光客朝聖,但今年7月陸續傳出多起死傷事件,7月6日有一名機車騎士因高溫死亡,7月18日有一名女性熱出病緊急送醫救治,7月20日一名男子因為在公園丟失拖鞋,腳部遭受三級燙傷,還有不少民眾中暑。對此,公園管理局呼籲打算前往死亡谷參觀的旅客,要保持10分鐘內能步行到空調車輛的範圍,還要做好戴帽子、擦防曬等措施,並攜帶足夠的水和鹹零食,隨時補充能量。
極端高溫頻繁「台灣能有高溫假?」 彭啟明:實施困難
近年來由於全球暖化越來越嚴重,極端氣候出現的越來越頻繁,各地夏季氣溫頻頻創新高,台灣也深受其害,近期不斷出現逾38度的高溫,不少民眾都希望政府可以考慮實施「高溫假」。對此,環境部長彭啟明則坦言,台灣要實施高溫假相當困難。環境部上月31日召開了高溫調適對策研討會,其中彭啟明在談到「高溫假」時表示,台灣因海陸風循環的影響,使得高溫假實施面臨挑戰。儘管正午前後氣溫可能逼近40度,但傍晚氣溫會降至30度左右,因此符合高溫假標準的時間非常有限,彭啟明表示,環境部將研究其他方法來減輕高溫對民眾的影響,不過彭啟明也預測,依照目前的趨勢,未來台灣的氣溫將持續上升,台北市突破40度的情況也只是時間問題。事實上,針對台灣高溫問題,勞動部也在7月時曾表示,「高溫假」並非解決勞動問題的主要方法。勞動部強調,企業應專注於提供勞工防護措施,確保工作環境的安全和舒適。勞動部建議雇主根據勞工的體能狀況,實施熱適應訓練,並適當調整戶外作業時間,以增強勞工對溫濕度變化的耐受力。若發現勞工有身體異常狀況,應立即採取應變措施。職安署則指出,今年全球各地紛紛傳出熱危害造成多人死傷的事故,顯示高氣溫的傷害急增,而臺灣現已進入炎熱季節,對於從事營造業、廣告招牌吊掛、電線桿維修、垃圾清運、外送及道路作業等戶外作業者,應採取遮陽或灑水來降溫、增加工作中的休息頻率、提供充足飲用水、並調整作業時間避開高溫時段等熱危害預防措施,以避免誘發熱疾病。職安署提醒,雇主也應視勞工的體適能,實施熱適應訓練並適當調配其戶外作業時間,以確保勞工對溫濕度的變化具耐受力,同時建立伙伴互護機制,作業勞工彼此互助、監視或由監督者隨時觀察,如有身體異常狀況可立即應變。
全球日均溫再刷新高!鄭明典驚喊「海洋也熱起來」:全球暖化回不去了
氣候變遷引發極端氣候的情況與日俱增,熱浪、洪災、野火等天災不斷傳出,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存,歐盟(EU)氣候監測機構發布監測數據,證實7月21日為全球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天」,且勢必會在未來的幾個月或幾年裡看到新的記錄被打破。對此,前氣象局長鄭明典也憂心直呼,全球平均氣溫又突破新高,「全球暖化回不去了!」鄭明典今(28日)在臉書曬圖發文表示,自去(2023)年6月起「全球平均日均溫」突異常大幅度增溫,直至今年幾乎每天都仍維持當日最高溫紀錄,雖然7月初日均溫已較去年高點來得低,但整體氣溫仍偏高。全球平均氣溫再度突破新高紀錄,前氣象局長鄭明典憂心示警,全球暖化恐回不去了。(圖/擷取自Facebook/鄭明典)鄭明典指出,今年下半年可能迎來「反聖嬰」現象,有助全球平均氣溫下降,不過「今天高溫破紀錄,還是一件很特別的現象!」對此,鄭明典說明,海洋具有儲存大量熱能的作用,被認為是穩定地球氣候最關鍵的要角,因此去年全球平均溫度上升的原因,與海洋表面增溫息息相關,不過由於海洋不易升溫也不易降溫,未來天氣恐一年比一年熱,「現在海洋也熱起來,全球暖化的確是回不去了!」貼文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回覆,「在座使用3C的各位包含我自己在內,都是元兇」、「各位都在書寫地球歷史,每年的夏天都是此生最涼的夏天!要好好把握呀~」、「氣溫越高,冷氣開越強,大部分人類的心態是這樣。」
高CP值、友善海洋配方防曬這裡找!盛夏超清爽高強度防曬品TOP3報到!
最近高溫飆近37度,每天還不到中午就已經熱到炸裂,全球暖化一年比一年嚴重,防曬工作不能在像以前一樣用僥倖的心態有一搭沒一搭的擦,styletc小編也了解,有很多人因為想要友善海洋、或者覺得不環保,因而不擦防曬,但現在許多品牌都已經改善這點,以不破壞海洋、珊瑚雕的友善海洋配方製成,讓你今年預備好各種高度防曬品,這三個月安然度過高溫夏日!1. 寵愛之名亮白淨化黃金藻防曬霜台灣專業醫學美容保養品牌寵愛之名全新推出「亮白淨化黃金藻防曬霜」,研製「內修護、外防禦」的輕盈防曬配方,讓你減少高溫和濃妝雙重夾擊下的負擔,讓肌膚輕盈安穩地度過炎夏。海洋友善配方,玩水的安心首選這次推出精選兩色,除了質地非常清爽,不悶痘、不厚重、不黏膩、不泛白外,更是採用海洋友善配方,不含「二苯甲酮」 及「甲氧基肉桂酸辛酯」 這兩種會讓珊瑚白化的防曬成分,守護純淨珊瑚永續生長,讓自然與肌膚一起閃耀持久光芒!「亮白淨化黃金藻防曬霜」採用水包油的乳化技術,輕薄易推勻的膚感,不厚重泛白,不悶熱油膩。兩色分別是裸感清新膚色和透明水感白色,白色質地清透,也適合男性使用,亦可用作身體防曬。膚色自帶清新不厚重的裸妝感,可打造潤色輕底妝。可根據不同的肌膚需求選用。寵愛之名亮白淨化黃金藻防曬霜(白色&膚色)30ml/1,050元。(圖/品牌提供)2.m̄enom̄eno Sb友善全護防曬乳另一個新銳品牌m̄enom̄eno ,秉持成分單純、極致有感的體驗,並以⼩資的價格即可享有。經過兩年精⼼研發,m̄enom̄eno也推出兩款⾰命性純物理防曬乳「Sb 友善全護防曬乳 」、「 St 安⼼潤⾊防曬乳」,同樣遵循國際環保趨勢,以海洋友善法規成分,無添加矽靈,全膚質、全年齡適⽤,溫和安全,不同於傳統物理性防曬質地厚重不透氣,m̄enom̄eno的純物理性防曬乳,添加保濕功能,採⽤美國專利永續成分取代矽靈,質地潤澤親膚不黏膩,⼀抹迅速推勻,⾃然服貼。無礦物油與矽油的獨特配⽅,上臉後清爽透氣,減少肌膚負擔,不易致痘痘粉刺。m̄enom̄eno Sb友善全護防曬乳、 St 安⼼潤⾊防曬乳 SPF35 ★★★ 30ml /780元(圖/品牌提供)3.Kanebo ALLIE 持采 UV 高效防曬水凝乳X原創美妝迷你蛋-水藍beautyblender 原創美妝蛋與日系防曬乳專家Kanebo ALLIE 持采 UV 高效防曬水凝乳強強聯手,推出今夏人人絕對必備限量組合,為女孩男孩們的夏日肌膚做好全方位防護,對抗紫外線侵襲,同時讓底妝更加服貼不脫妝。向來是許多化妝師夏日最愛使用的美妝蛋,這次跟最好用最清爽的Kanebo ALLIE 持采 UV 高效防曬水凝乳跨界組成特惠組,讓你的夏日買到賺到!神級限量組合一:水漾防曬限量組內含:beautyblender水漾精靈雙件組X1 + ALLIE 持采UV高效防曬水凝乳EX 90g神級限量組合一:水漾防曬限量組,內含:beautyblender水漾精靈雙件組X1 + ALLIE 持采UV高效防曬水凝乳EX 90gX 1,原價1,840元,新品上市限定價1,650元(圖/品牌提供)神級限量組合二:水漾清潔限量組內含:beautyblender 水漾精靈雙件組X1 + beautyblender 專用清潔皂經典款 1oz +ALLIE 持采UV高效防曬水凝乳EX 40gX1神級限量組合二:水漾清潔限量組,內含:beautyblender 水漾精靈雙件組X1 + beautyblender 專用清潔皂經典款 1oz +ALLIE 持采UV高效防曬水凝乳EX 40gX1,原價2,005元, 新品上市限定價1,780元(圖/品牌提供)神級限量組合三:水漾定妝限量組內含:水漾精靈雙件組X1 + 含羞草小臉定妝噴霧 100mlX1 + ALLIE 持采UV高效防曬水凝乳EX 40gX1內含:水漾精靈雙件組X1 + 含羞草小臉定妝噴霧 100mlX1 + ALLIE 持采UV高效防曬水凝乳EX 40gX1,原價2,705元, 新品上市限定價2,380元(圖/品牌提供)
全球平均氣溫再飆高!歐盟氣候監測機構證實:7/21創人類歷史上「最熱一天」
氣候變遷引發極端氣候的情況與日俱增,熱浪、洪災、野火等天災不斷傳出,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存,歐盟(EU)氣候監測機構發布監測數據,證實7月21日為全球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天」。綜合《路透社》、《CNN》等外媒報導,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C3S)周二(23日)公布監測數據,指7月21日的全球平均氣溫達攝氏17.09度,相較去年7月的攝氏17.08度,高出0.01度,創下有紀錄以來全球最熱的一天。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中心主任卡洛布翁坦波(Carlo Buontempo)坦言,近期的這些監測數據記錄確實令人感到震驚,「人類正處在未知的地球領域中,隨著氣候持續變暖,我們勢必會在未來的幾個月或幾年裡看到新的記錄被打破。」事實上,這已經是全球平均氣溫連續第二年打破氣候記錄,科學家認為,人類活動造成的汙染,是促使溫室氣體排放加劇,推動地球溫度上升的主因,全球氣溫將持續突破至驚人的新高記錄,2024年恐將超越2023年成為史上最熱的一年。氣候變遷日益惡化影,今年上半年印度、沙烏地阿拉伯、美國及墨西哥等地遭到酷暑肆虐,希臘及加拿大也被野火侵襲,肯亞、中國、巴西、法國則降下致災性暴雨,引起大規模洪患發生,人類對氣候的適應能力和生存極限一再受到考驗。
籲減碳應加快腳步 彭啟明憂:台灣2050秋冬恐剩3個月
環境部長彭啟明17日至南投縣出席「低碳商機論壇」,與產官學界座談。彭啟明說,全球暖化,2050年台灣秋冬恐怕只剩3個月,將引進社會力研議淨零碳排策略,垃圾不只丟棄、燃燒,將朝資源循環、零廢棄方向努力,未來也面臨風機、太陽能板處理問題,都要超前部署。經濟部產發署主辦,工研院、複材公會及上緯投控協辦的「低碳商機論壇」,17日在上緯集團產業創新園區登場,船舶中心、南亞塑膠及英利汽車等分享產業案例,讓大眾了解低碳足跡熱固性複材應用發展的現況及潛力,上緯投控也宣布將籌組「可回收低碳循環經濟聯盟」,聯盟成員透過共享技術資源,達到共創商機。彭啟明表示,現在二氧化碳濃度約425ppm,10年來二氧化碳增加了20ppm以上,如果現在不加快腳步減碳,預計2050年二氧化碳恐超過450ppm,屆時台灣秋冬恐怕只剩3個月,將引進社會力共同研議淨零碳排策略,資源循環零廢棄是實現淨零碳排重要的一環。彭啟明自嘲,他上任後每周都去爬垃圾山,媒體報導稱「彭公要移垃圾山」,20日他也將跟行政院長卓榮泰去新竹縣新豐鄉看16萬噸的垃圾山,思考如何解決16萬噸垃圾,環境部思考的不是只有垃圾丟棄、燃燒,而是希望朝向資源循環、零廢棄的方向努力。彭啟明說,當國家推動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等綠色能源時,他就十分關注未來風機、太陽能板要如何處理,將聽取各界建議,超前部署。
全台烤番薯!熱急症就醫人數暴增 急診醫揭「5分類」:這種最慘
進入炎熱潮濕的夏季,加上全球暖化影響,近年來台灣的高溫和極端高溫天數不斷增加。亞東醫院急診醫學部醫師張閎斌指出,最近因熱急症前來急診的民眾數量不斷上升,顯示高溫和高濕度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不容忽視。張閎斌醫師表示,人體會通過「輻射」、「傳導」、「對流」和「蒸發」等方式來維持體溫恆定。然而,當外界溫度高於體溫時,輻射、傳導和對流這些散熱方式會失效,加上在高濕度的環境下,人體透過出汗「蒸發」散熱的效率也會降低。因此當人體暴露在高溫、高濕度環境下,就可能會出現各種熱傷害。張閎斌醫師說明,在急診醫學裡,熱傷害急症可區分為5種:熱中暑:很多民眾會誤解中暑的定義,其實「熱中暑」是熱急症中最嚴重的一類,指的是人體的體溫調節功能失效,出汗蒸發無法有效散熱,導致核心體溫升高超過攝氏40.5,引發中樞神經系統障礙,症狀包括躁動、迷糊、抽搐和昏迷等。如果延遲治療,可能會導致永久性損傷,且死亡率較高。熱水腫:常發生在手或腳,特別是老年人在經過長時間交通旅途後容易出現,也可能出現在從寒冷環境回到溫暖地區的年輕人身上。由於皮膚血管擴張和組織液滯留所致,通常幾天內會自然消退,但少數可能延遲至6週,建議可抬高腿部並穿彈性襪以促進回流。熱痙攣:容易發生於在濕熱環境下進行劇烈運動的人,因大量出汗導致水分和電解質流失,腿部、肩膀或腹部會出現抽筋,可能持續達15分鐘。這時應將患者移至陰涼處,並給予鹽水或運動飲料。若出現小腿痙攣,可抓住腳趾向上翹,腳跟下蹬,同時伸直膝關節。如抽筋持續不止,需立即送醫處理。熱暈厥:可能於熱環境中長時間站立時發生,因下肢靜脈血液滯留引起姿勢性低血壓。只需將患者移至陰涼處平躺並補充水分,通常短暫休息後症狀會很快消失。熱衰竭:常發生於高溫環境中,或因空氣不良而大量流汗,導致水分和電解質流失。症狀包括頭暈頭痛、噁心嘔吐、皮膚濕冷、虛弱、脈搏快而弱、姿勢性低血壓、暈倒和視力模糊;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但不超過40度,意識清醒。應迅速將患者移到陰涼處平躺,保持呼吸通暢,可慢慢補充運動飲料,降溫後迅速送醫。張閎斌呼籲,民眾應避免在強烈陽光下長時間活動,隨時補充水分,穿著寬鬆、透氣且淺色的衣物,保持良好的空氣流通。此外,也要避免在高溫高濕環境下獨自工作,最好能以團隊方式合作,以避免可能的不幸發生。在炎熱天氣中,定期休息並避免過度勞累也十分重要,以維護身體健康。
盼賴清德做出正確決策 李婉哲挺核:與人類滅絕絕對不能相比
總統府「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預計7月底召開,中央研究院前院長李遠哲9日表態,他支持和碩董事長童子賢的擁核立場,因為核災與全人類滅絕的威脅是絕對不能相比。他已接受賴清德總統邀請,擔任該委員會顧問,將以科學家身分提出專業意見,深盼賴清德做出正確決策。李遠哲數度批前總統蔡英文的淨零碳排政策錯誤,他曾入府與蔡英文討論,但蔡卻回應說「2024後不是我的事!」令他非常失望。李遠哲昨接受網路節目《中午來開匯》專訪,對賴清德明顯寄予厚望。他以日前穆斯林至麥加朝聖為例,上千人被熱死,李遠哲沉痛表示,人類如果再不努力,就會面臨滅絕的嚴重問題,期許政治人物能重視氣候變遷議題。前天賴清德甫邀請李擔任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顧問,「他要我當顧問,我當場很高興」。李遠哲認為,委員會不僅能帶領大家討論、認識全球暖化的嚴重性,也能讓民眾了解2050年淨零排放的重要性。該委員會月底開會時,李遠哲會出席,他希望以本身專業,讓委員會的人了解能源發展能有不同做法,以及政府要把國人帶到哪個境界,「我有經驗、責任可以告訴大家」。「我可以從顧問角度,告訴大家童子賢講得很有道理!」李遠哲支持童子賢的核能論述,並強調,「雖然核電有缺點,但核能帶來的災害,跟全人類滅絕是絕對不能相比。面對核能的研究,如何設立跟運用核電廠,我覺得這樣的大方向是對的。」他也呼籲,民進黨2025年非核家園時程要往後延,現在需要用核能,還要有新核能。是否有心理準備與童子賢變成話題前鋒?李遠哲表示,台灣社會需要改變,賴總統不是不了解,但賴身邊有不同壓力,而童子賢說的話,是來自企業界與科學角度的說明,絕對是真心話。李遠哲坦言,在賴清德就任前,已見過兩次面,他認為賴清德理解台灣現狀,在減碳過程中,要擠入全世界前段班並不容易,但中段應可達成,「2030年要比2020年的排碳量減半,否則2050年不可能達到淨零排放。」他深盼賴清德做出正確決策,避免人類滅絕。
年育300名植物診療師 陳駿季喊降農藥依賴
農業部長陳駿季8日表示,未來通過《植物診療師》法後,一年可以提供300個左右名額,採取國家考試制度培育植物診療師,希望能協助農民精準用藥。立法院經濟委員會8日上午審查《植物診療師法》草案,針對植物診療師資格審查、聘用是否比照醫師、藥師考試進行總額管制討論,預料也將研商公費植診師員額與薪資待遇。陳駿季說,由於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加劇,植物病蟲害型態愈趨多元,農民已經無法單憑過去經驗有效防治,因此各界都有修法聲浪,盼植物診療師提供客製化輔導,達到穩定作物生產、降低對化學農業依賴的目標。陳駿季強調,植物診療師在田裡協助農民非常辛勞,薪水設計在努力爭取中,而公費診療師目前農業部暫時不考慮。他說,其實農業部針對從事農業的民眾都有公費專班,也進一步跟學校合作,包含中興大學、屏東科大等學校,都有系所成立相關學程,協助學生取得應考的資格。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副署長杜麗華則說,未來法案通過,植物診療師可提供農民作物健康診療服務,但不得販售農藥,不必擔心與現有農藥管理人員競合,反而與農藥販售業者合作,優化專業服務。她強調,植物診療師也不影響林業、園藝、農藝技師執業權利,而草案也已獲得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等醫師團體的支持立法。杜麗華回顧,防檢署過去透過推動儲備植物醫師進駐農村示範計畫,其實已培養約100名儲備植物醫師在農會、合作社、植物教學醫院等農業生產第一線提供專業服務。比方2022年曾因粉蝨傳播病毒,導致番茄發生嚴重捲葉病毒病,當時就是靠儲備植物醫師們共同診斷防治下,讓疫情減緩、農損也獲得控制。
台灣25年前有這麼熱? 過來人曝「太陽下能聽校長廢話1小時」
台灣已連日高溫38度,部分地區體感更是達到42度,有網友就發問,現在動不動就破35度,體感溫度超過40度也很常見,讓他很好奇25年前的台灣有這麼熱嗎?引起網友熱議,不少人表示,全球暖化嚴重,一年比一年熱,甚至有網友分享,過去校長致詞多在操場舉行,學生在太陽下站1小時都沒事,但現在幾乎都移到室內了,「這就是差異」這名網友在PTT上發文,「認真問,25年前的台灣有這麼熱嗎?」,他表示,印象中一年最熱的時候通常都落在7月中下旬,但7月才剛開始,台灣就熱到爆,「動不動就35度以上,南部甚至接近40度,體感溫度幾乎全台都破40度」。原PO更表示,難怪台灣人冷氣狂開,用電量暴增,「真的是天氣太熱了吧」?對此,原PO不禁詢問廣大鄉民,「25年前,也就是1999年,當年那個還在蓋核四的年代...當時台灣有這麼熱嗎」?貼文曝光後,鄉民議論紛紛,直言「以前國小時教室只有電扇」、「25年前,夏天吹電風扇就非常涼了,一年開冷氣次數5隻手指頭數的出來」、「7年級生!當時32度就算高溫了」、「那時候晚上睡覺只要開電風扇就可以了」、「以前家裡沒冷氣只有電風扇,那時好像也沒熱到哪去」、「我可以很肯定地說,以前能在台下曬太陽聽校長廢話一小時,現在都在禮堂或蓋風雨遮了,這就是差異」、「記得201X年特別冷,冷到會下雪」。另外也有人點出為何一年比一年熱的關鍵,「全球暖化真的在加速中」、「空調普及、電通機櫃和機房也大增 熱島效應」、「歷史溫度看起來是高溫持續時間變長」、「不只是台灣啊都暖化了」、「以前真的沒這麼熱,除了氣候變遷、房屋越蓋越密之外,還有熱島效應」。此外,還有人表示,「機車座墊都能煎蛋了」、「真的熱,現在出門曝曬會危及性命的那種」、「熱還好,重點是變久,春天秋天幾乎消失」,而今天正好是二十四節氣當中的「小暑」,中央氣象署預報員林定宜指出,小暑到大暑在台灣氣候溫度最高,西半部可到35到37度,局部地區有37度高溫,東半部約32到34度。網友在PTT上發文詢問「25年前有這麼熱?」(圖/翻攝自PTT)
沸騰索命1/台灣洗腎率全球第一「竟與炎熱相關」 懷孕後期曬太久恐死產
熱浪高溫已在全球傳出災情,今年6月15日展開的伊斯蘭教麥加朝覲,截至23日已傳出1301人死於酷熱,台灣因熱傷害送醫急診人次,也從今年4月起增加。台大公衛學院最新研究發現,氣溫潮濕、炎熱是台灣不明原因慢性腎臟病盛行率高的原因,此外,懷孕7個月後若暴露於高溫下,恐會增加死產機率,建議民眾應事先防範。全球都陷於極端高溫之中,台大大氣科學博士林得恩在臉書「林老師氣象站」指出,今年6月很可能會創下全球連續第13個月破紀錄的高溫月份,美國、歐洲、非洲和亞洲部分地區的高溫紀錄不斷。例如沙烏地阿拉伯正值麥加朝聖,根據當地氣象資料,麥加連日高溫已飆破攝氏50°C,本周更測得51.8°C高溫,至今已有3000多人因中暑送醫,最後並造成1301人熱死。印度首都新德里也連續37天超過40°C,近200名街友熱死。台灣也猶如「燒番薯」!根據疾管署急診監測顯示,早在4月的熱傷害就診231人次,就比去年同期111人次增加1倍,近日更是熱上加熱,6月截至6月26日熱傷害急診已有563人次,已超越去年6月的517人,近日一早氣溫幾乎就到30°C 以上,全台有半數以上縣市最高溫都超過35°C以上。彰化一名43歲女性爬山時因熱中暑昏倒送醫,體溫高達40.9°C,目前仍尚未脫離險境。一名男子從高雄騎車回屏東途中熱到虛脫、昏迷,出現橫紋肌溶解現象;花蓮一名郵差中午頂著烈日送信,也中暑摔車倒地昏迷。台大公衛學院今年5月最新研究更發現,炎熱天氣可能是爆發慢性腎臟病的原因之一。「排除因高血壓、糖尿病造成的慢性腎臟病,最早被報告於中南美洲採收甘蔗的蔗農,因為當地很多農民很年輕便罹患慢性腎臟病、腎衰竭,他們沒有高血壓等慢性病,推測應與當地天氣潮濕炎熱有關。」台大公衛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教授楊孝友說,台灣氣候同樣潮濕炎熱,有腎臟病的人也很多,是否也跟全球暖化氣候炎熱有關,讓人好奇。6月連日高溫,熱傷害急診人次也遠高於去年同期,各地都傳出熱中暑案例,圖為花蓮一名郵差中暑摔車昏迷現場。(圖/新城分局提供)台大公衛學院因此使用2005年至2014年彰化社區整合篩檢計畫的資料,該計畫自2005年起每年對台灣最大的稻作縣進行慢性病篩檢。研究對象包括15-60歲的農民和非農業人口,共4萬1316人。結果發現,非傳統原因(無高血壓等疾病)慢性腎臟病佔所有慢性腎臟病例的48.9%。農民的非傳統原因慢性腎臟病盛行率為 2.3%,高於非農業人口的0.9%。進一步比對全國健檢資料,也可發現農民罹非傳統原因慢性腎臟病風險較高,戶外高溫曝露更增加風險。「當大腦部感受到溫度上升,下視丘、腦部就會控制血液集中在皮膚,內臟器官如腎臟的血量會從20%降至5%,造成發炎,開始缺血,進而導致腎臟傷害。」楊孝友也提醒孕婦要特別當心,因為懷孕的生理變化會讓身體熱調節能力下降,台大公衛學院研究也顯示,懷孕第三孕期 (7至9個月) 暴露於29.8°C以上會增加死產風險,因此需要注意熱傷害的預防。楊孝友說,這幾年夏天已經熱到彷彿被燙到,熱危害要做的不是完全去避開,最重要的是調適。他舉例,拉丁美洲許多介入研究計畫顯示,只要適時補充水分,工作中提供遮蔭處,並調整工時每隔一段時間就休息,介入半年之後,原來腎功能不好的人,竟奇蹟地慢慢恢復回來,顯示熱危害造成的腎臟傷害,只要早期發現,是可以恢復的。楊孝友呼籲,台灣法規應擴大解釋熱傷害作業,不該只侷限於鋼鐵廠等傳統產業,像營建工人、農民等更應該增加保護措施。楊孝友也提醒,頭暈、頭痛、肚子痛及想吐等都是熱傷害的症狀,民眾若有這些症狀,要小心有可能是熱傷害前兆,應補充水分。
尊重《核管法》修法拚核三延役 彭啟明喊現在仍是非核家園
環境部長彭啟明5日表示,尊重立法院將排審的《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第六條修正草案,不過目前仍須遵守《環境基本法》中的非核家園政策。《核管法》第六條修正草案由國民黨立委王鴻薇與黃健豪在2月提出,當月交付審查後,已列入本月10日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排審。彭啟明對此表示,自己對核能並不反對,賴清德總統的態度也相當開放,並沒有說能源政策要往哪個方向走,但是現況確實是非核家園,環境部必須依現行法律行政。彭啟明強調,如果核電要延役,一定要考慮核廢料處理和周邊居民的溝通,為了台灣好,新世代能源都可以考慮。提案委員王鴻薇則表示,修法主要因應台灣自主能源嚴重缺乏,在評估核能安全條件下,為了滿足國內用電需求,現況核能發電仍為相對經濟、穩定且潔淨的重要電力來源。王鴻薇說,在加強檢視核能廠安全及確保安全無虞後,核能發電可彌補國內未來的電力可能不足的問題,是解套能源缺乏的務實作法。另一提案委員黃健豪則說,依美國經驗來看,縱使美國能源資源豐富,而為穩定電力提供及避免未來能源短缺,以利有效減少碳排放,進一步達成緩和全球暖化效果,美國都還維持興建新的核能電廠,也核准了近 7 成運轉中的核能電廠延役到 60 年的申請,台灣可以借鏡。行政院長卓榮泰則重申,目前依《核管法》規定,核電機組至少必須在執照屆滿五年前申請換照,目前核三廠五年期限已過,不可能回溯,必須依法除役,至於未來怎麼做,行政院必須依法行政,會依照修法辦理。
聖母峰成「全球最高墳場」? 氣候變遷冰雪融化…200多具遺體露出
世界最高峰聖母峰(Mount Everest)自1920年代人類開始有探險活動以來,已有超過300人在山上喪生,光是本季就有8人失去生命,而隨著氣候變遷,冰雪融化變薄,造成數百名登山者的遺體暴露在外,估計仍有200多具遺體未運下山。根據外媒《法新社》、《CBS NEWS》的報導,從2019年起,尼泊爾軍方對喜馬拉雅山脈展開年度清掃行動,已從聖母峰、努子峰(Nuptse)、洛子峰(Lhotse)移除了11噸垃圾,以及4具遺體、1具骸骨。尼泊爾陸軍少校阿迪亞(Aditya Karki)帶領12名軍事人員及18名登山者,組成特殊的隊伍,目標是將遺體帶下山,「由於全球暖化的影響,隨著積雪減少,(遺體和垃圾)變得越來越明顯」。報導指出,在高海拔地區打撈遺體需要耗費大量成本,每具遺體需要多達8名人員共同合作,花費上千美元及數小時,救援隊伍需要用斧頭削掉冰塊,有時需用滾水來輔助融化冰層。其中,就有具全身都被冰覆蓋住的遺體,登山客共花了11個小時才成功將其挖出。不過,即使救援過程相當艱鉅,阿迪亞少校仍認為,救援工作是必要的,「我們必須盡可能地把他們帶回來,如果我們繼續把他們拋下,我們的山將會變成墳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