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額葉皮質
」 大腦
高雄3起恐怖分屍案全出自他手!醫曝殺人魔「大腦、基因」異於常人
高雄市驚傳殘忍分屍命案,73歲的張介宗3個月內連續殺害71歲趙林姓婦人、74歲張姓前女友、75歲黃姓大嫂。對此,基因醫師張家銘解釋,病態人格者的大腦與普通人有顯著差異,包括杏仁核異常,所以無法感受恐懼與同情;前額葉皮質的缺陷,導致衝動控制與道德感的崩壞。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他們的命運是注定的,後天的環境與教育,仍然可以影響他們的行為發展。張家銘昨(7日)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每當社會發生一起駭人聽聞的連環殺人案,人們總會不禁問:這些冷血的罪犯究竟與普通人有何不同?是環境影響了他們的行為,還是某些人從一開始就註定與眾不同?他解釋,科學研究顯示,病態人格者的大腦確實與常人不同,甚至可以從生理結構、基因特徵與行為模式中找到端倪。他續稱,現代神經科學已經證實,病態人格者的大腦與普通人有顯著差異,特別是在掌管情緒、恐懼與衝動控制的區域。研究顯示,杏仁核(amygdala)與前額葉皮質(prefrontal cortex)這2個大腦區域的結構與功能異常,使得病態人格者幾乎無法產生同理心、悔意,甚至不懂得恐懼。張家銘進一步解釋,杏仁核是負責處理恐懼與情緒的關鍵部位,它讓我們對危險產生本能反應。然而,病態人格者的杏仁核體積比普通人小約18%,並且功能活性明顯較低。這導致他們在面對恐怖或痛苦場景時,幾乎毫無反應。例如,普通人看到受害者的悲慘遭遇時,杏仁核會被激發,產生不忍與同情,但病態人格者的大腦卻依舊冷靜。這解釋了為何許多連環殺手可以在行兇後毫無悔意,甚至回到犯罪現場觀察警方調查,享受犯罪帶來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前額葉皮質是掌管理性決策、衝動控制與道德判斷的區域。張家銘說明,病態人格者的前額葉皮質灰質比普通人少約11%,這意味著他們更容易做出衝動且無悔意的決策。當普通人在情緒高漲時,前額葉皮質會發揮作用,讓人理性思考後果,避免做出過激行為。但在病態人格者身上,這個「剎車系統」幾乎失效,使他們能夠毫無顧忌地犯罪,甚至對暴力行為感到興奮與愉悅。除了大腦結構異常,科學家也發現某些基因與病態人格有關。例如,MAOA基因(俗稱「戰士基因」)的低活性版本,可能讓個體更容易表現出攻擊性與衝動行為。然而,這並不代表擁有這些基因的人一定會成為罪犯,後天環境的影響同樣關鍵。張家銘接著表示,要理解病態人格的極端案例,美國歷史上最惡名昭彰的連環殺手之一——泰德·邦迪(Ted Bundy)是不可忽視的例子。他在1970年代殺害了至少30名女性,並且擅長偽裝自己,甚至能夠贏得大眾的信任,直到真相曝光。邦迪的案例讓科學家更加關注病態人格與大腦結構的關聯,他的大腦掃描顯示,杏仁核與前額葉皮質的異常與典型的病態人格模式高度一致。不過張家銘也強調,這並不意味著病態人格者的命運是注定的。後天的環境與教育,仍然可以影響他們的行為發展,「這是一場基因與環境的較量,而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透過更深入的研究與社會干預,為高風險個體提供適當的支持,確保這些異常不再成為下一場悲劇的起點。」

全台約200萬人患憂鬱症! 專家曝「6大誤解」:愛笑並不是憂鬱的反面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造成人類失能的3大疾病為心血管疾病、憂鬱症與愛滋病,而台灣衛福部統計,台灣人憂鬱症盛行率為8.9%,推估全台約有200萬人罹患憂鬱症。憂鬱症絕不是矯情、多愁善感,而是一種需要治療的疾病,健康管理平台《百度健康》就整理了憂鬱症的6大誤解,當人們正確地認識這個病症,才能適時為他們提供幫助。誤解1:「憂鬱症?我身邊很少聽到啊」憂鬱症其實是一種常見的精神障礙,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有5%的成年人患有憂鬱症,而且受其影響的女性比男性更多,這代表著憂鬱症並不少見,更可能就在自己的身邊。然而,由於「病恥感」和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憂鬱症普遍未被正確地診斷和治療。許多患者因憂鬱症引起的胃痛、頭痛等症狀就診,無法得到明確的憂鬱診斷,自然也無法獲得針對憂鬱的治療。誤解2:「憂鬱症不就是心情一直低落?」憂鬱症絕非矯情,它是一種疾病,憂鬱不僅會引起情緒低落、興趣減退和疲勞感,還可能出現非器質性身體疼痛,例如頭頸部鈍痛、胸悶氣短、臉部疼痛、慢性腰背酸痛等等症狀。「心中的憂鬱就像隻黑狗,一有機會就咬住我不放」前英國首相邱吉爾對憂鬱症這樣形容。許多憂鬱症患者都有自殘和自殺企圖,甚至因此失去生命,而憂鬱症更是引起患者殘疾和死亡的「殺手」,不容輕視。誤解3:「他/她那麼愛笑,怎麼會是憂鬱症呢?」事實上,愛笑並不是憂鬱症的反面。「微笑型憂鬱症」和普通的憂鬱相比,更難以被人察覺,這類「微笑型憂鬱」的患者,他們內心深處感受不到真正的快樂和喜悅,但在社會互動中依然保持禮貌性的微笑。在日常生活中,他們看起來時時刻刻心情都非常好,其實內心很孤獨,一個人常常感到悲傷、空虛和無望。「愛笑」的他們同樣需要關心和幫助。誤解4:「隱性憂鬱?憂鬱還會隱形?」「隱性憂鬱症」的患者沒有明顯的憂鬱症核心症狀,他們表面若無其事,內心卻早已「風起雲湧」,例如常懷疑自己得病、注意力不集中、思維緩慢等。除了情緒症狀外,他們更容易被身體症狀困擾,像是睡眠障礙、腸胃不適、呼吸困難、頭暈、心慌、疲倦、全身無力、全身痠痛等不適,但是去醫院做各種檢查卻沒有什麼異常。誤解5:「為什麼不能樂觀一點呢?要學會自救!」憂鬱症不能只靠「樂觀」克服,因為它改變的不僅是情緒,更可能是大腦結構。有研究發現,憂鬱症患者的「前額葉皮質」與健康人相比大大減少,而「前額葉皮質」與情緒產生、認知、訊息處理和記憶等大腦功能密不可分。因此,「前額葉皮質」一旦減少,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它影響的不僅是情緒,人的食慾和處理看待事情的能力也可能改變,「人如何僅靠意念,就反抗這些實質的改變,完成自救呢?」誤解6:「憂鬱了看醫生,不就是陪聊天?」憂鬱並不是無藥可治的絕症,如果懷疑憂鬱,請一定要就醫。專業的心理治療絕不僅僅是「陪伴聊天」,而是發現、確診、治癒疾病的治療技術之一,根據疾病程度,醫生也可能開立藥物。目前針對憂鬱症開發的藥物中,大多數的原理都是改變腦部相關神經傳導物質的含量及活性,以此維持腦部情緒相關腦區的正常活動,是能夠真正幫助改善疾病的。有研究發現,雖然長期憂鬱中,大腦會產生結構性變化,但在接受治療後,這些大腦變化是可以恢復和逆轉的。很多人覺得憂鬱症是對世界失去興趣,其實這只是一方面,它的可怕之處是讓人產生對死亡的嚮往,覺得死亡是件美好的事情,並且思考並不受大腦控制,所以很多憂鬱症都會不斷想逃離,不斷嘗試死亡。面對憂鬱症患者時,可以嘗試這樣做1、向對方表示你想給予幫助,主動傾聽他們的想法,不隨意做出判斷。2、學習憂鬱症的相關知識,關注他們病情的動態,必要時陪伴他們尋找專業醫師的協助。3、當他們需要服用藥物治療時,請務必耐心,一般需要幾個星期,病情才會有所改善。4、鼓勵他們參與運動和社會活動,恢復規律的飲食和睡眠模式,若發現他們有自殘或自殺傾向,請隨時陪伴他們,避免他們接觸尖銳器具,並及時與專業人員聯繫以便取得幫助。◎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25

不管幾歲都適用!研究實證「國民電玩」可改善憂鬱 日本網友分享親身經歷
近期有則網路新聞報導指出,一位日本網友因憂鬱症停職一整年,這時,他的精神科醫師出了個奇招──叫他去玩《超級瑪利歐》。是的,你沒聽錯,就是每個人童年或多或少經歷過、在螢幕上跳來跳去的遊戲。結果這名日本網友竟然在拯救公主的過程中,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憂鬱症狀更大幅改善,令他對醫師感恩終身。瑪利歐遊戲實驗 這些能力都提升了「你知道嗎?玩電玩可能不只是消磨時間那麼簡單。」事實上,真的有針對《超級瑪利歐》對人體影響的學術研究。安南醫院精神醫學科主任張俊鴻提及,一群德國科學家在2014年做了個實驗:找48個志願者並分成兩組,其中一組天天玩30分鐘的瑪莉歐遊戲,且持續了兩個月。研究發現,這群勤奮的玩家們大腦某些部位發生了變化──右側海馬結構和右側背外側前額葉皮質的灰質增加了!這意味著他們在空間導航、策略規劃、記憶力和運動能力都有所提升。長輩玩電玩 大腦也跟著受益更有意思的是,這些變化與玩家對電玩遊戲的渴望有關。看來,對遊戲的愛不僅讓人開心,還能讓大腦更聰明。張俊鴻主任強調,藉由遊戲訓練可能對抵抗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思覺失調、憂鬱等精神疾病有幫助,因為這些疾病都會讓大腦某些部位萎縮。此外,不只年輕人,張俊鴻主任分享,另一項由加拿大團隊在2017年做的有趣研究顯示,玩3D視訊遊戲,比如《超級瑪利歐 64》,能幫助老年人保持海馬體灰質,而海馬體灰質對認知健康來說非常重要。大腦密集訓練 凡事都應適量從日本網友的親身經歷、德國與加拿大的研究都顯見,不管年紀多大,學習新事物對保持大腦活躍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啊,下次有人說你玩遊戲浪費時間,你就告訴他,其實你在進行大腦的密集訓練呢!」當然,張俊鴻主任提醒,這不代表整天玩遊戲就是好事,畢竟凡事都應適量才恰當。

女性哭泣可降低男人攻擊性? 研究表明「淚水」含有特殊化學物質
「哭」其實很有用!以色列魏茲曼科學研究院(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一項新研究表明,人類的眼淚含有減少其他人攻擊性的化學物質,而聞到女性眼淚時,就能夠降低男性與攻擊性相關的大腦活動。根據該研究院於21日的報導,這項新研究發表於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期刊」(PLOS Biology),經過大量的研究,發現哺乳類動物的眼淚中,含有可以根據需要發出社交信號的化學物質,而這些眼淚最常見的目的之一是減少攻擊性,其中雌鼠的淚液就能減低雄鼠之間的爭鬥,公鼴鼠也會在身上塗抹自己的眼淚,讓其他公鼴鼠不要攻擊自己。魏茲曼腦科學系的教授諾姆(Noam Sobel),於2011年就曾帶領團隊於《科學》(Science)期刊上發表類似研究,表明嗅聞女性眼淚會降低男性睪固酮水平,導致性興奮水準下降。而在後續研究裡,博士生阿格隆(Shani Agron)也著手領導實驗,想了解人類眼淚是否與齧齒類動物一樣具有降低攻擊性的作用。報導指出,研究團隊讓25名男性受試者聞了眼淚或生理食鹽水,兩者同樣透明無味,所以他們並不知道自己聞到的是哪一種;接著,受試者參與了得以引發攻擊、報復行為的電玩遊戲,在遊戲中,可以讓對方輸錢,但不能藉此贏得其他好處。研究最後顯示,嗅聞過女性眼淚的受試者,在遊戲中選擇報復的侵略性行為降低了44%。研究人員用MRI(磁振造影)掃描儀檢視受試者的大腦,發現當男性嗅到眼淚時,其前額葉皮質和前腦島的活躍程度會降低,也就是2個與攻擊行為相關的大腦區域。針對研究結果,阿格隆表示,當無法進行語言交流時,這種效應就會變得更加重要,例如當嬰兒還不會說話時,就得依靠化學信號來保護自己免受攻擊。

上班族心超累!研究證實「分泌這1物」讓腦袋卡卡 專家曝老方法最提神
久坐辦公室的上班族們,是否一到下午就覺得腦袋卡卡、身心疲倦呢?現在有研究證實,即使不是從事勞力工作,但大腦持續運轉後的「心累」連帶會造成身體疲勞。專家指出,腦內分泌的「麩胺酸」大量堆積容易使人們做出錯誤判斷,而唯一解方就是好好休息、睡覺。最新研究指出,人類的大腦在持續高速運轉後,會產生神經傳導物質麩胺酸(Glutamate),若是麩胺酸在腦內堆積的濃度過高,大腦將無法正常運作,間接影響人們的判斷決策。過去的腦神經科學家認為,「精神疲勞」只是大腦幻覺,然而最新研究卻推翻了上述理論。大腦和行為研究員佩西利昂(Mathias Pessiglione)表示,他們對40名受試者進行研究,發現被分配到困難腦力任務的組別,大腦前額葉皮質積累了更多的麩胺酸,且瞳孔直徑比起對照組還要來得小,這代表著疲勞及認知負荷。研究人員表示,人們很容易忽略身體的聲音,以至於在工作甚至是開車的時候出錯,「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疲勞程度。」腦內累積的大量有害物質會使你感到越來越累,佩西利昂說,「疲勞確實是一種讓我們停止工作的訊號,目的是為了保持大腦的功能。」但是該如何才能解決用腦過度所造成的疲累感呢?專家說,不二法門就是好好休息和睡覺。

舒心BAR/吳若權:鍛鍊大腦 隨心所悅
科學證實:快樂與幸福,可以靠自己創造。當你將「超悅大腦」鍛鍊成功,快樂就會變成你人生中新的習慣。這會讓我們更有力量,去擁抱自己、獲得救贖,並繼續成長。近幾年的科學研究發現:每個人都有能力,療癒早年的生命缺憾。不只能療癒心智軟體,也能療癒大腦硬體。《超悅大腦》這本書,彙整超過五十年的研究結果,提出一個主張:「與神溝通,不是任何人的專利!」換句話說,你也做得到!我們之所以痛苦,是因為讓自己不斷被小我控制。科學研究指出:一旦停止認同深藏於前額葉皮質內的偏執小我,就能進入「超悅大腦」。你可以試著問自己:「如果我的想法不是我,而是我在想著這些想法,那麼我可能是誰?」我們會意識到:自己不只是這個軀殼而已。軀殼只是我們正在觀察的對象。我們必須走出那個受苦的自我。一旦進入這種身分認同,這個身分就會遠比我們先前所寄居的身體,更強大許多。那要怎樣才能做到?你可能也接觸過很多靜坐、冥想,但為什麼你沒有能夠像鍛鍊肌肉那樣,把大腦鍛鍊成功?為什麼靜不下來靜心冥想需要不斷練習!進不去冥想、平靜不下來、跌出狂喜狀態⋯⋯這些都很正常。對正在練習冥想的朋友而言,「堅持不懈」比你永遠身處於超悅大腦的狀態,還要更為重要。埃默里大學(EmoryUniversity)一項重要研究發現:冥想週期有四個明確的階段,包括:「專注」、「思緒漫遊」、「覺察」及「轉移」。冥想的時候,我們先到達「專注」狀態;接著因「思緒漫遊」而分心;然後「覺察」到自己分心了;最後是有意識地把注意力「轉移」回來。即使是很資深的修行者,冥想時也都可能要經歷這些步驟,但他們對自己的覺察力比較敏銳、或是把注意力轉回來的速度比較快。如果你在冥想過程中,走神、或分心了,就溫柔地把自己帶回來。鍛鍊大腦,讓自己維持平靜喜悅,這一趟內在英雄的旅途,重點不是目的地,而是把自己放飛的心,不斷帶回來的過程。鍛鍊大腦的網路科學研究發現,冥想會導致海馬迴的灰質密度提高。當你透過調節情緒,來活化海馬迴時,就是在為內在的喜悅與平靜,建立硬體結構。只要不斷練習,安穩地護持住內在狀態,就可以重塑大腦,進而把這種狀態,變成你的人格特質。學騎腳踏車時,一開始會有些難度,隨著相關技能在大腦基底核的神經路徑增多,就會變成不假思索的反射動作。剛學騎腳踏車,你可能會害怕摔倒。但當你加快速度,會感到興奮。這些情緒,都會活化大腦的獎勵迴路,強化學習的效果。技術熟練後,騎車時就不需要那麼多注意力。最後,你就能在沒意識到的情況下,平衡地騎得飛快。多年後也仍保有這項技能。同樣的道理,一開始學習冥想, 需要前額葉皮質控制放飛的自我。這樣的正向狀態,會啟動大腦的獎勵迴路。這時候,多巴胺就會開始作用,強化大腦正在體驗的愉悅情緒,這樣一來,它們就會由前額葉皮質的上層,轉移到基底核。到這個階段,就已成為自動反應,變成直接的反射。這是記憶「再鞏固」(reconsolidation)的過程,會強化正向的狀態,讓這個狀態變得更穩固,並且形成正向的特質。改變自己的命運當你將「超悅大腦」鍛鍊成功,快樂就會變成你人生中新的習慣。即使你過去曾經受苦,無論你受苦的理由有多充分,其中大多數的理由,其實都只是你自己想像出來的。它們是無形的鎖鍊,會一輩子把你與苦難綁在一起。從現在開始,你要改變自己的命運。你可以重新認真審視,過去每一個苦難的故事,然後打開你的心,去接受一個可能的新故事。儘管重寫過去苦難的故事,確實無法改變既成的事實,但會讓我們從痛苦中脫身。而且,這樣做也不是要你,為曾經傷害你的人辯護。除非已經完全做好準備,否則並不需要勉強自己去原諒他人。就算最後我們選擇原諒,也不代表他還能繼續傷害我們。我們之所以這麼做,單純是為了幫助自己,讓自己可以從過去的苦難中解脫,而不是為了幫助對方解脫。這種練習,讓我們與創造奇蹟的可能性站在同一陣線,讓我們更有力量,去擁抱自己、獲得救贖,並繼續成長。儘管我們無法改變過去,但可以改變我們認定的往事,從而創造全新的未來。以上跟你分享的是,由三采文化出版《超悅大腦》,我所為你摘要的重點。邀請你上《時報周刊》臉書留下意見,和我分享:你對於如何鍛鍊大腦,改變命運,是不是有多一點的體會?請你留言跟大家一起討論喔。《超悅大腦》書封(圖/三采文化出版提供)《超悅大腦》科學家道森丘吉彙整科學研究證明,重塑神經可以有效縮小大腦的「壓力迴路」,還能創建開悟迴路,讓我們擁有一個快樂、寧靜且足智多謀的大腦,體驗更豐盈的人生!———————————————吳若權的幸福書房: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gx3BZdsZi_BlT-Ub6R58eg

萊劑恐讓人豬更具攻擊性!已有160多國禁用
蔡政府日前宣布開放萊克多巴胺美豬進口,由於萊克多巴胺對不僅對豬隻及人體有健康危害,更有研究指出,餵食瘦肉精的豬隻會變得更好鬥,而人食用萊豬後,不安與攻擊行為恐會增加,加上其他潛在健康風險,全世界包括歐盟、中國大陸及俄羅斯等,已有160多國禁用 。萊克多巴胺為瘦肉精的一種,畜牧業用在飼料添加目的是增加瘦肉率,但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等多種健康風險,估計全世界飼養的豬隻約有70%禁用萊克多巴胺。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昨日召開記者會,副執行長陳玉敏表示,根據美國農業部(USDA)2011年贊助普度大學(Purdue University)的研究顯示,餵食瘦肉精的豬隻前額葉皮質以及主掌情緒的大腦區會受到很多影響,豬隻變得好鬥,農場內豬隻打架的情況也有增加。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的報告也指出,吃了萊克多巴胺的豬隻攻擊行為會增加,很可能人吃了萊克多巴胺殘留的豬肉後,不安與攻擊行為也會增加,瘦肉精對動物跟人都十分不利。另外基於屠宰手法,先進國家都因疫情控制、動物福利、食品安全問題採取「在地屠宰」、「屠體評級」等制度時,台灣卻還有高達8成5的豬隻是以殘忍落後的「活體拍賣」。食藥署進一步預告,包裝食品、直接供應場所都需標示豬隻原產地,但不包含豬脂引發熱議。衛福部長陳時中認為,豬脂還是應該要標示原產地,供消費者參考。

增加短期記憶力有解 打造「記憶宮殿」
「記憶運動」是一種特別的比賽,在有限的時間內比賽誰記得的內容比較多,厲害的人,可以在幾分鐘內背下上百個單字、數字,甚至是抽象的資訊,他們究竟是如何辦到的呢?荷蘭認知神經的研究學者為了解開這個謎題,讓23位獲得世界記憶力比賽的冠軍接受檢查,結果發現他們使用的方法稱為「記憶宮殿」,也能讓普通人的記憶能力提升。荷蘭奈梅亨大學的研究團隊將23位冠軍的腦部進行核磁共振的檢查,發現他們的腦部也沒有特別的不同之處,所以是因為後天的訓練來鍛鍊腦部、增加記憶力。「記憶宮殿」的方法是在腦中想像自己的房子或是架空的空間(房間或建築物),然後幻想在裡面走著,將特別的單字、物體、概念、要記住的東西分別放在特定的地方,等到需要用到的時候,就能在腦中再次造訪那個空間,將需要的記憶撿拾出來。之所以能夠記住,則是因為海馬體的神經細胞可以長時間保存對於空間場所的記憶。例如去朋友家玩時,回家時忘記把小東西帶走,但通常都會記得東西是放在哪裡,這就是海馬體的功用。研究團隊讓51位記憶力普通程度的人進行持續40天、每天30分鐘的訓練,實驗中每平均記得23-30個單字,40天後卻能增加到65個。透過核磁共振的檢查,則發現前額葉皮質及右側外部前額葉皮質有所增加。想要增加記憶力的人,不妨試試看「記憶宮殿」的方式,或許對於考試或測驗也能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