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
」 颱風 氣象署 東北季風 天氣 地區好天氣沒了…2張衛星雲圖秒懂 水氣「由南往北」增加:全台有雨
把握好天氣!明(15日)大陸冷氣團南下,各地將轉冷,而且會有下雨的機會,由南往北漸增。等到水氣離開後,會有另一股冷空氣報到,強度恐達強烈冷氣團等級,呼籲民眾注意天氣變化。前氣象局長鄭明典在臉書貼出一張衛星雲圖,目前南方水氣多,雖然台灣上空還空著,但南方密雲已經慢慢接近,要好好把握艷陽天,因為天氣接下來會有所轉變。南方密雲已經慢慢接近。(圖/翻攝自鄭明典臉書)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也發文提醒「水氣將通過,各地有雨」,由於南海水氣北上中,將在今夜至明天白天之間通過台灣上空,到時候全台灣都會有一陣雨勢,天氣相當不穩定。等到水氣離開後,會有另外一股冷氣團南下,強度接近強烈冷氣團等級,各地氣溫再度下降,北部因為雲多,全天都寒冷,中、南、東部則白天涼爽、夜晚稍冷,要留意接下來的天氣變化。水氣將為台灣帶來降雨。(圖/翻攝自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臉書)天氣風險公司也說明,明天新一波大陸冷氣團南下,東北季風明顯增強並且帶來較強的冷空氣,配合降雨的天氣,各地白天的高溫將會明顯下降轉冷,預估北部、東北部只剩下14~16度,南部地區大約在21~22度,北台灣感受上可能特別濕冷。值得注意的是,明晚之後一直到周四、周五,將是冷空氣較強的一段時間,甚至一直到周六清晨,都還是有低溫發生的機會。雖然天氣型態會逐漸轉為乾冷,不過要留意輻射冷卻作用發揮的情況,預估台南以北到宜蘭一帶空曠地區將有8~10度低溫發生的機會,高屏、花東空曠地區也可能有11~13度低溫出現,至於台北市區低溫則是預估會落在12~14度之間。
日本宮崎6.9地震掀20公分海嘯 專家:「4地」旅遊提高警覺
日本九州地區宮崎縣外海13日8點19分發生規模6.9強震,宮崎港也出現20公分的海嘯。對此,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表示,日本可能再發「南海海槽地震臨時情報(巨大地震注意)」,包括4個地區,有去旅遊或出差要提高警覺。據《NOWnews》今日新聞報導,郭鎧紋表示,去年8月8日日本宮崎縣發生規模7.1地震,和本次地震原因相同,震源位於「日向灘」,在規模6.9主震過後的幾分鐘內,也有數個餘震,而本次地震深度36公里,如果深度越深代表餘震越少。郭鎧紋說,南海海槽細分為4段是「東海海槽」、「東南海海槽」、「南海海槽」、「日向灘」,東海、東南海、南海地震是連動的,只有日向灘走向不同。據悉,在宮崎發生6.9地震,日本也召開「南海海槽會議」。郭鎧紋說,按照去年經驗,這次應該會發布「南海海槽地震臨時情報(巨大地震注意)」,提醒民眾未來一周要留意大型地震。郭鎧紋指出,南海海槽大地震在未來30年發生的機率是70到80%,當初現規模8到9的強震,會伴隨30公尺的海嘯,死亡人數估可達30萬人,所以只要有可能牽動南海海槽的地震,日本當局都十分關注。郭鎧紋解釋,如果發生南海海槽大地震,海嘯2分鐘內會到靜岡縣, 3分鐘和歌山, 4分鐘三重,5分鐘高知縣,時間依地震發生位置而不同,但都是來不及逃,九州的「大分至宮崎沿岸」、四國的「高知縣沿岸」、紀伊半島等也是易淹水區域。
日本宮崎6.9強震 「南海海槽地震」登熱搜
日本九州宮崎縣台灣時間13日晚間8時19分發生規模6.9地震,震央位於日向灘,地震深度30公里,最大震度5弱,高知縣和宮崎縣緊急發布海嘯警報。由於地震震央位置與去年8月的南海海槽地震相近,因此南海海槽(南海トラフ)瞬間又登上熱搜,日本民眾都相當關心。根據日本氣象廳指出,南海海槽地震(南海トラフ)是指以駿河灣至日向灘海岸的板塊邊界為震央,每隔約100至150年反覆發生的大規模地震;如果發生科學預測的最大地震之一的南海海槽地震(南海海槽大地震),靜岡縣至宮崎縣的部分地區以及關東地區的地震烈度有可能達到7級,預計將襲擊太平洋沿岸的廣大地區。日本氣象廳提到,2024年是造成嚴重破壞的昭和東南海地震(1944年12月7日)80周年,自從上一次南海海槽地震「昭和東南海地震(1944年)和昭和南海地震(1946年)」發生以來,已經過去了大約80年,預測下一次南海海槽地震即將發生。日本氣象廳也提到,先前的南海海槽地震是1944年發生的昭和東南海地震,和1946年發生的昭和南海地震,這兩次地震的發生時間相差約兩年,此外,該地區西半部有可能首先發生大規模地震。另外,根據《Nownews》報導,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過去曾指出,「南海海槽大地震」是菲律賓海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互相推擠導致的大型地震。
日本宮崎6.9強震! 氣象廳「南海海槽大地震」緊急會議結果出爐
日本宮崎縣在當地時間13日9時19分(台灣時間8時19分),發生規模6.9強震,觀測到最大震度5弱,日本氣象廳緊急召開「南海海槽大地震」會議,結論為「調查終了」,意即未達發布「南海海槽大地震臨時資訊」標準,目前不需採取特別災害措施,相關地區居民可維持日常生活。此外,海嘯警報也在當地時間凌晨0時左右全面解除。綜合日媒報導,日本當地時間晚間接近8時半開始,宮崎縣東側海域的日向灘陸續發生多起地震,其中規模最大的地震為6.9,地震深度30公里,最大震度5弱。由於此次震央地點在去年8月,曾發生過規模7.1強震,加上震央位置在「南海海槽」(南海トラフ),日本氣象廳隨即針對高知縣和宮崎縣發布海嘯警報,同時緊急召開專家組成的「評估研究小組」檢討會,評估這起地震是否與南海海槽地震有關。當時,受到地震影響,高知縣和宮崎縣外海均觀測到20公分高的海嘯,日本氣象廳也呼籲,實際上發生的海嘯高度,可能會比觀測到的高度還高,提醒民眾不要靠近已被發布「海嘯注意報」地區的海岸、河川。後來,日本氣象廳組織的「南海海槽地震臨時情報(資訊)」會議結束,結論為「調查終了」,調查結果顯示,南海海槽發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並沒有增加,民眾可維持日常生活,海嘯警報也在凌晨0時左右解除。然而,日本氣象廳也指出,未來幾天該區域仍要注意地震發生的可能,部分地區最大震度仍有機會達到5級或5級以下。日本氣象廳緊急召開「南海海槽大地震」會議,結論為「調查終了」。(圖/翻攝自X)根據日本氣象廳「南海海槽地震臨時情報」流程,如果在南海海槽沿線發生規模6.8以上的地震,或是觀測設備檢測出地殼異常變形,便會被視為與南海海槽地震有關聯,此時氣象廳就會先啟動「調查」過程。報導指出,日本氣象廳最早是在2019年開始實施這套流程,並於去年8月宮崎縣發生規模7.1地震後首次公布。值得注意的是,「南海海槽地震臨時資訊」有分成幾種類別,若是帶有「巨大地震警報」的關鍵字,代表發生規模8或以上的地震,且需針對下一次大地震發出警報,同時讓住家容易遭遇海嘯威脅的居民提前一週撤離;如果關鍵字為「巨大地震注意」,則是發生規模7以上到8以下地震;「調查終了」則意味著氣象廳評估地震與南海海槽無關。另外,「南海海槽大地震」是菲律賓海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的互相推擠造成的大型地震,週期大約在100至150年,過去曾於1944年與1946年發生。在日本311大地震發生後,專家學者曾預測日本在2030至2040年間,有70到80%的機率發生規模9.1的南海海槽大地震。
美智庫預估2025為最危險的一年 台海危機連8年列第一級風險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7日公布2025年「預防優先次序調查」(Preventive Priorities Survey)衝突風險評估年度報告,認為2025年可能是自有此報告17年以來,最危險的一年。報告連續第8年將台海危機列為第一級風險,並將其對美國利益影響評為最高等,不過,在2025年發生的可能性為中等。外交關係協會的預防行動中心(Center for Preventive Action)就30個潛在衝突事件,分析在今年發生的可能性與對美國利益的影響,於去年11月分送1萬5000名政府官員與外交政策學者專家進行調查,有680人回覆。「預防優先次序調查」報告稱,自2008年啟動調查以來,從未有如此多的突發事件被評為「高發生可能性/對美高影響事件」,緊張程度前所未有。30個潛在衝突事件,有28個被判斷為在未來12個月內極有可能發生,或有中等可能性發生。報告稱,中東安全局勢惡化是今年首要問題,其次是對美國本土的威脅(美國國內政治暴力、網路攻擊和南部邊境安全危機)、俄羅斯對烏克蘭和東歐的侵略,及中國在台海及南海的挑釁。報告稱,雖然目前印太地區局勢相對和平,但存在許多閃燃點,尤其是台海和南海問題,可能會突然點燃並迅速將美國捲入。美國同時與兩個主要核武國家發生戰爭可能性,是非常真實的。報告指出,共有8個事件被報告歸類為第一級風險,僅次於中東的第一級風險擔憂是俄羅斯(對烏克蘭和東歐其他地區)和中國(對台灣和南海)侵略行為的衝突。台海危機被評為發生可能性中等,對美國利益影響高的事件。報告稱中國對台灣加強軍事和經濟施壓導致嚴重兩岸危機,可能會使美國及區域其他國家捲入衝突。第一級風險中,發生可能性高、對美國利益影響高的衝突有5件:哈瑪斯與以色列迦薩戰爭加劇人道危機;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建設屯墾區與巴勒斯坦加劇衝突;俄羅斯對烏克蘭取得重大軍事成果,促成對俄有利的停火;美國介入以色列與伊朗情勢的升級;川普可能在美墨邊境部署安全部隊,引起移民人道危機、加劇美墨緊張。
展榮展瑞泰國跨年狀況連連 靠比手畫腳溝通直呼:極限挑戰
百萬YouTuber團體「這群人」展榮、展瑞27日受邀於曼谷知名地標Iconsiam參加跨年活動,帶來〈好熱〉和〈SisterSister〉2首熱力單曲,在熱情如火的現場氛圍中成功炒熱全場,讓觀眾嗨翻倒數夜。然而,這趟跨年演出之旅卻狀況頻傳,讓他們直呼:「這是最熱的一場跨年演出!根本就是一場極限挑戰。」突發中暑,展瑞只能比手畫腳跟泰方溝通。(圖/星展娛樂提供)2人先行前越南完成工作後,自越南轉機飛往泰國途中,展榮展瑞就感受到當地的高溫襲擊,但真正的挑戰開始接踵而來,先是從越南到泰國時,將錢包、信用卡遺落在越南海關,而後是在演出當天遇到音檔臨時換歌、耳機突然沒聲音、上場前臨時改動舞台位置,更讓人驚嚇的是展瑞突發中暑!2人只能全程比手畫腳與泰國工作人員溝通,展榮笑稱:「這是一場語言不通的極限挑戰秀!」儘管面臨各種突發狀況,2人仍靠著穩健台風和專業態度完成演出,尤其〈好熱〉與現場高溫氣氛完美契合,讓觀眾跟著節奏舞動、情緒沸騰。跨年演出後,展榮展瑞計劃留在泰國,與好友中國娃娃一起在曼谷河畔搖滾區迎接新年。雖然這趟跨年演出驚險頻頻、狀況不斷,但是展榮展瑞他們對於這次跨年首秀表示:「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華人、遊客和粉絲一起倒數,真的很感動。世界很大,我們還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同時也宣告2025年,他們會將事業版圖拓展到新馬、香港等地,希望可以跟各地音樂人合作、交流,將熱情與音樂傳遞到世界各地。
恐創入冬以來最低溫!專家:這波冷氣團強度逼近寒流 嘉義以北10℃以下
今(27日)強烈大陸冷氣團南下,各地天氣轉冷,南方雲系北移,基隆北海岸、台灣東北部地區及大台北山區有短暫雨,其他地區及澎湖亦有局部短暫雨,金門、馬祖為多雲。氣象署預報,今(27日)強烈大陸冷氣團南下加上南方雲系北移,各地屬於較為濕冷的天氣型態,除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山區及宜蘭地區有短暫雨外,台灣其他地區及澎湖也會有局部的短暫降雨,外出建議攜帶雨具備用,至於金門及馬祖則為多雲;清晨各地氣溫約16至18度,白天雲多下雨加上冷空氣持續南下,各地氣溫上升有限,高溫約17至20度,晚上中部以北及東北部氣溫會降到14、15度,其他地區約16、17度。氣象專家吳德榮今(27日)在《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專欄中指出,今(27日)南海有中層雲移入台灣,最新(26日20時)歐洲模式(ECMWF)模擬顯示,今日北部、東半部地區及中南部山區偶有局部短暫雨,中南部平地亦有零星飄小雨的機率,冷空氣南下、氣溫漸降,北台愈晚愈濕冷。吳德榮表示,最新模式模擬顯示,明(28日)至下周一(30日)、入冬以來首波「強烈大陸冷氣團」挾乾空氣南下,天氣晴冷,加上夜間「強輻射冷卻」,部分平地最低氣溫將降至6度左右,有機率創入冬以來的最低溫紀錄,屆時應注意「中央氣象署」的「低溫特報」,年長者及有心血管疾病患者,更要注意保暖、以保健康。吳德榮分析,最新歐洲模式模擬顯示,跨年、元旦(31、1日)東北風略增強,西半部仍晴朗穩定、大台北東側多雲,跨年夜活動不受影響,東半部水氣稍增、偶有局部短暫雨的機率,迎曙光大致尚可,部分地區受干擾,跨年、元旦冷氣團已減弱,但早晚氣溫仍偏低,戶外活動要注意保暖;下周四(2日)起另一波、各國模擬已大幅調弱,大約以「東北季風」等級的機率為最高,但轉變的時間及強度仍有明顯差異,應持續觀察模式調整。林得恩在粉專《林老師氣象站》表示,這波冷氣團強度很接近寒流,今(27日)午後,今年第5波的大陸冷氣團就要來報到,預計一路會影響到年底,評估會先濕冷,後轉乾冷;嘉義以北及東北部地區,周六(28日)至下周一(30日),是冷氣團南下最為顯著的時段,再加上輻射冷卻效應,強度直接挑戰今年首波強烈大陸冷氣團標準,甚至逼近寒流等級,嘉義以北地區出現攝氏10度以下的低溫機會,大大增加,提醒大家留意天氣變化,預先完成禦寒保暖工作。
第26號颱風「帕布」生成 估朝東南半島移動…對台影響曝
位於南海的熱帶性低氣壓TD30,在今(23日)下午生成第26號颱風「帕布」(Pabuk,寮國提供,淡水魚),預測未來朝越南移動,對台灣天氣沒有直接影響。根據中央氣象署,原位於南沙島海面之熱帶性低氣壓,今天上午8時的中心位置在北緯11.2度,東經112.9度,以每小時12公里速度,向西北西進行,中心氣壓1002百帕,近中心最大風速每秒15公尺,瞬間最大陣風每秒23公尺。今天下午2時發展為颱「帕布」,預估未來朝東南半島移動,對台灣無直接影響,到外圍水氣順著中高層氣流偏移到台灣上空,今天西半部天氣會有變化,降雨機率高。
今年第26號颱風「帕布」即將形成 專家揭未來2天對台影響
氣象署指出,熱帶性低氣壓TD30在北緯8.5度,東經115.0度,即在太平島南方海面,向西北西移動,時速12公里,有發展為輕度颱風的趨勢。而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也表示,第26號「帕布」颱風即將形成。氣象署表示,熱帶性低氣壓TD30於22日8時的中心位置在北緯8.5度,東經115.0度,以每小時8公里速度,向北北西進行。中心氣壓1002百帕,近中心最大風速每秒15公尺,瞬間最大陣風每秒23公尺,向西北西移動,有發展為輕度颱風的趨勢,對台灣無直接影響。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則於今(22日)下午發文表示,第26號「帕布」颱風即將形成,目前位於南海南部,將稍微增強,有機會成為第26號颱風。粉專說明,「帕布」預計朝越南南部接近,不會侵襲台灣,「請大家放心」。但粉專也提到,「帕布」中高層水氣會隨著中高層氣流,於明天抵達並通過台灣上空,因此明天、週二(24)全台灣都有小雨或飄雨機會,天氣稍為不穩定,同時由於冷氣團持續影響,濕冷感受會更加明顯,「中、南部地區會很有冬天的感覺哦,請大家注意接下來天氣的小變化」。氣象署表示,明日受到大陸冷氣團影響,北部及東北部天氣偏冷,其他地區早晚亦冷;南方水氣北移,基隆北海岸、東半部、中南部地區及北部山區有局部短暫雨,其他地區亦有零星短暫雨。溫度方面,北部、東北部13至18度,中部12至19度,南部14至20度,東部15至20度,東南部16至21度;澎湖15至18度,金門10至17度,馬祖9至13度。
準備新一輪降溫! 冷氣團最冷時刻「這2天」北台灣下探10度
新一輪降溫準備開始!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發文提醒,冷氣團正在南下中,下午開始北部會越晚越冷,中、南部入夜後也會漸漸轉冷,要注意的是22至23日是這波冷氣團最冷時刻,尤其北台灣全天特別寒冷,到時北台灣及各地近山區、平原空曠等區有機會下探10至11度。「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表示,新一輪降溫準備開始,21日是24節氣的「冬至」很應景的是冷氣團正在南下中,下午開始北台灣開始降溫,會越晚越寒冷,中、南部入夜後也會漸漸轉冷,各地風勢同步增強,體感溫度會更低。而22至23日是這波冷氣團的最冷時刻,到時各地低溫12至15度,尤其北台灣全天特別寒冷,到時北台灣及各地近山區、平原空曠等區有機會下探10至11度,務必注意保暖。而降雨方面,天氣風險公司氣象部經理吳聖宇在臉書粉專《天氣風險 WeatherRisk》發文指出,21、22日週末假期水氣集中在底層東北季風迎風面的北部、東北部、東部一帶,桃園以北到宜蘭、花蓮等地有局部短暫陣雨,新竹以南到台東一帶雲量較多,但有見到陽光露臉的機會,如果想要不受到天氣影響,假期活動可以往中南部地區安排。各地高山地區今明兩天可能都籠罩在雲霧中,中層的水氣有一些但並不會太多,配合低溫的作用,有發生結冰的機會,至於固態降水出現的機會較低,可能只有部分少數高山區會有些短暫的固態降水出現。至於23至24日,因為南海南部有熱帶擾動發展並且往越南沿岸移動,配合冷空氣減弱、中高層風向轉變為偏南到西南風,有些擾動外圍的雲層水氣將會跟著往北飄上來到台灣附近,各地雲量偏多且厚,並且短暫陣雨出現的機會,雨量預報並不大,不必太過擔心,但是包括中南部地區在內,各地都可能會下點雨,先提醒大家要留意,高山地區也可以注意水氣增多後,會不會有些局部冰霰、雪花發生的機會。
大陸冷氣團來勢洶洶!「這天」轉濕冷…低溫跌破10度
今(21日)清晨受輻射冷卻影響,氣溫仍低,下午起大陸冷氣團南下,北部及東北部氣溫逐漸下降,其他地區晚起亦轉涼。對此,氣象專家林得恩指出,這波大陸冷氣團來勢洶洶,評估至少要等到下週二(24日)的白天,才會減弱並遠離;下週一(23日),會再搭配南方水氣北抬,乾冷旋即轉為濕冷,高山結冰、下雪機率大大增加!台灣大學大氣科學博士林得恩今稍早在臉書粉專《林老師氣象站》發文指出,「從乾冷,到濕冷!」新一波的冷空氣,今天下午開始南下,並進一步影響到臺灣的天氣,台南以北到基隆、宜蘭一帶近山空曠地區又將有攝氏10度或以下低溫發生的機會。各地除氣溫明顯下降外;西線地區沿海空曠及離、外島地區也將有9至10級的強陣風發生,風寒效應讓冷更冷。林得恩續稱,這波大陸冷氣團來勢洶洶,評估至少要等到下週二的白天,才會減弱並遠離;下週一會再搭配南方水氣北抬,乾冷旋即轉為濕冷,高山結冰、下雪機率大大增加!天氣風險公司氣象部經理吳聖宇今也在臉書粉專《天氣風險 WeatherRisk》發文指出,隨著大陸冷高壓分裂中心逐漸減弱消失,昨天來到台灣附近的冷平流強度也跟著趨緩,各地溫度呈現回升的情況,北部、東北部昨天白天高溫回升到17至19度,中部及花東地區高溫來到21至23度,南部則有23至25度,相對再前面兩天的溫度來說普遍都回升了不少,今天清晨台北市的低溫也回升到16.2度,比昨天清晨的低溫高了3度左右,整個冷空氣減弱的情況算是比較明顯一些。不過很快的,今明兩天(21至22日)新一波大陸冷氣團就要南下,吳聖宇表示,目前冷高壓分裂中心正由蒙古逐漸往華北、華中一帶南移,台灣附近的東北季風自下午起將明顯增強,冷平流強度也跟著增加,各地溫度將從下午開始,由北往南逐漸下降,今天晚間到明天就會感受到比較明顯的降溫轉冷的情況。由於冷空氣是下半天才會比較明顯影響,因此吳聖宇預估今天白天北部、東北部高溫16至17度,中部及花東地區高溫21至24度,南部高溫24至26度,除了北部、東北部略降溫之外,其他地方的高溫甚至還有機會比昨天稍為再高一點。明天溫度就會比今天下降許多,北部、東北部白天高溫會降到14至16度,中部及花東地區高溫19至21度,南部地區高溫也會降到22至24度左右。吳聖宇補充,值得注意的是今晚到明天清晨,台南以北到宜蘭一帶空曠地區低溫有機會降到10度或以下,市區的低溫也會降到12至14度之間,高屏、花東空曠地區低溫預估會降到12至14度,市區低溫14至16度,明晚到後天(23日)清晨預估還有一次類似的低溫發生機會,整個溫度逐漸開始回升可能要等到後天的白天之後。天氣方面,吳聖宇說明,今明兩天週末假期水氣集中在底層東北季風迎風面的北部、東北部、東部一帶,桃園以北到宜蘭、花蓮等地有局部短暫陣雨,新竹以南到台東一帶雲量較多,但有見到陽光露臉的機會,如果想要不受到天氣影響,假期活動可以往中南部地區安排。各地高山地區今明兩天可能都籠罩在雲霧中,中層的水氣有一些但並不會太多,配合低溫的作用,有發生結冰的機會,至於固態降水出現的機會較低,可能只有部分少數高山區會有些短暫的固態降水出現。吳聖宇續稱,值得注意的是下週一、二(23至24日),因為南海南部有熱帶擾動發展並且往越南沿岸移動,配合冷空氣減弱、中高層風向轉變為偏南到西南風,有些擾動外圍的雲層水氣將會跟著往北飄上來到台灣附近,各地雲量偏多且厚,並且短暫陣雨出現的機會,雨量預報並不大,不必太過擔心,但是包括中南部地區在內,各地都可能會下點雨,先提醒大家要留意,高山地區也可以注意水氣增多後,會不會有些局部冰霰、雪花發生的機會。吳聖宇表示,下週三(25日)南方北上的水氣減少,不過各地雲量仍多,受到東北季風影響,迎風面的北部、東半部仍可能有些局部短暫陣雨機會。下週四(26日)微弱鋒面掠過後,另一波冷空氣又將逐漸南下,下週五到週末(27至29日)可能又會是較為偏冷的情況,目前的預報資料對於下週後半的冷空氣強度預估仍有較大的分歧度以及變動性,應該又會是大陸冷氣團等級,後續會不會有所調整還有待觀察。
冬至冷氣團到!越晚越冷「北台灣濕冷降至10℃」 聖誕節、跨年天氣曝光
今(21日)晨輻射冷卻影響,氣溫仍低,下午起大陸冷氣團南下,北部及東北部氣溫逐漸下降,其他地區晚起亦轉涼;桃園以北、台灣東北部、東部地區及北部山區有局部短暫雨,其他地區及澎湖、金門、馬祖為多雲到晴。氣象署發布低溫特報,提醒民眾,輻射冷卻影響,氣溫仍低,今(21日)清晨局部地區有10度以下氣溫(黃色燈號)發生的機率,請注意。【黃色燈號(寒冷)】苗栗縣、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花蓮縣有10度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請注意。氣象專家吳德榮今(21日)在《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專欄中表示,最新(20日20時)歐洲模式(ECMWF)模擬顯示,今(21日)起「大陸冷氣團」南下,各地氣溫逐漸下降、愈晚愈冷,北台部分平地今晚將降至10度左右,應注意保暖;大台北、東半部有局部短暫雨的機率,北海岸、東北部明顯降雨。吳德榮分析,最新模式模擬顯示,明(22日)「大陸冷氣團」籠罩,北台整天冷,中南部早晚冷,西半部晴時多雲,大台北東側、東半部偶有局部短暫雨,因夜間「輻射冷卻」加成,明日早晚及下周一(23日)清晨、部分平地將降至10度以下,年長者及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應特別注意保暖、以保健康。最新模式模擬顯示,下周一白天起至下周三(25日)耶誕前後,冷空氣逐日減弱,氣溫逐日漸升。下周一(南海擾動的)中層雲自西方移入,各地雲量增多,東半部有局部短暫雨、西半部亦有零星降雨的機率;下周二、三西半部轉晴時多雲,東半部偶有局部短暫雨的機率。吳德榮指出,下周四(26日)另一鋒面逐漸南下,大台北、東半部轉有局部短暫雨,下周五(27日)鋒後冷空氣南下、氣溫逐漸下降;28,29日冷空氣影響,天氣轉冷;歐(ECMWF)、美(GFS)模式模擬的強度都還在調整,應耐心觀察,30日起氣溫逐日回升,跨年無強冷空氣、天氣偏暖。
男子見愛車玻璃留「彈孔」嚇壞報案!警依監視器鎖定嫌疑人 細看囧了:是車主?
近日,花蓮縣吉安鄉發生一起烏龍假槍擊案。一名徐姓男子14日上午將愛車停放在路邊,4個小時後出門,卻驚見愛車擋風玻璃整片爆裂,上面還遺留疑似彈孔的痕跡,於是嚇壞報警。警方獲報到場,初步研判是空氣槍射擊導致,於是調閱監視器追查,鎖定一名可疑男子在玻璃破裂瞬間拿著彈弓在馬路對面射擊。進一步研判後發現,這名在玩彈弓的可疑男子,竟然就是徐姓車主本人。這起「報警抓自己」的烏龍事件,讓警方哭笑不得;而這名糊塗車主,恐怕也將因為自己拿彈弓朝馬路射擊的不良行為,吃上最高30000元的罰鍰。據《三立新聞網》報導,這起事件發生在花蓮縣吉安鄉南海一街。本月14日上午約10時許,許姓男子將車停放在路邊。當天下午2時準備出門時,卻發現愛車的後擋風玻璃大面積碎裂,上面還出現疑似彈孔痕跡,懷疑遭有心人士惡意毀損,嚇壞報警。徐姓男子14日上午將愛車停放在路邊,4個小時後出門,卻驚見愛車擋風玻璃整片爆裂,還遺留疑似彈孔的痕跡。(圖/翻攝畫面)徐姓男子14日上午將愛車停放在路邊,4個小時後出門,卻驚見愛車擋風玻璃整片爆裂,還遺留疑似彈孔的痕跡。(圖/翻攝畫面)警方獲報後也不敢大意,立刻派員前往現場採證,初步研判擋風玻璃碎裂原因為遭到空氣槍或其他非火藥武器射擊導致,於是成立專案小組調閱監視器,發現在同日上午11時30分左右,即擋風玻璃碎裂瞬間,有一名男子在馬路附旁持彈弓射擊。警方循線追蹤該名男子身分,最後卻發現這名可疑男子就是徐姓車主本人,讓警方哭笑不得。而徐姓男子則尷尬表示,當下並不知道彈弓射出的彈丸打中了自己的車,是當天下午睡醒,看到玻璃毀損,才誤以為遭人惡意損壞。針對毀損部分,徐男目前已自行撤告,但由於涉及誣告以及在馬路上亂射彈弓的不良行為,依法可根據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3條之4「放置、投擲或發射有殺傷力之物品而有危害他人身體或財物之虞者」裁罰,最高可處3日以下拘留或新台幣30000元以下罰鍰。警方表示,後續將進一步約談徐男釐清。
第一島鏈大規模軍演的意義?美學者:共軍已能進行更高層次、更複雜行動
中共解放軍上週在第一島鏈及台灣周邊展開大規模軍事活動。對此,美國賓州大學Perry World House全球秩序資深專案經理、台灣對美遊說智庫「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TI)非常駐研究員善學(Thomas J. Shattuck)指出,解放軍透過此次地理範圍非常廣泛的軍事活動,模擬如何在第一島鏈、台灣東部與東南部對台封鎖,提升外國介入的風險與成本,也展現其在西太平洋的作戰能力,結果也顯示,解放軍海空軍已能進行更高層次及更複雜的大規模演習。據《美國之音》的報導,台灣政府上週表示,中國解放軍從本月9日到11日於浙江、福建以東一帶空域開設7處保留區,並舉行了1996年台海危機以來最大規模的海上演習,動員長達70天,包括在台灣周邊、日本南部諸島附近海域以及東海和南海,部署了將近90艘海軍艦艇和海警船,演習模擬了襲擊外國船隻和練習封鎖海上航線。台灣國防部9日在通報中國的軍事活動顯著大幅增加後,也隨即進入警戒狀態,並開設應變中心。對此,專注於研究「兩岸關係、兩岸內政及外交、台灣半導體產業,以及美國印太地區之角色」的善學,13日接受我《中央社》專訪時指出,根據公開資訊,解放軍這次的軍事活動範圍從朝鮮半島以南、日本以西,延伸到台灣海峽中線南端及台灣東側海域,比起今年5月、10月的「聯合利劍-2024A」和「聯合利劍-2024B」,地理範圍非常廣泛。善學也示警,這次的演習表明中共解放軍的海軍及海警聯合行動能力,已不再侷限於環台軍演,而是可以涵蓋整個第一島鏈,而且比起台灣南部海域,軍演焦點更側重北台灣,以及台灣東側及東南方,尤其東部海域是美國或其他國家為台灣提供武器的最可能途徑。雖然善學聲稱,他不認為中共目前能全面封鎖台灣東岸,因為缺乏足夠艦艇執行有效且全面的封鎖。然而,他表示此舉意味著共軍正在練習這種封鎖行動,而真正的目的是為了提高美國或其他盟友突破封鎖的成本與風險,向外國表明「如果有人嘗試派出飛機或艦艇穿越封鎖線,很可能無法安全通過,操縱這些飛機或艦艇的人,也可能無法生還。」善學也強調,此次演習顯示,解放軍海空軍已能進行更高層次及更複雜的大規模演習,「很明顯,這類演習正是他們需要反覆操練的,若未來決定封鎖台灣、封鎖台灣海峽,或軍事入侵台灣,才能增加成功的可能性。」他還提醒,美方官員或許將演習視為超越台海的局勢,因此僅提到東海、南海,刻意忽略台灣海峽、台灣東部海域,認為整體態勢沒那麼嚴重;但從台灣的角度來看,威脅感受度比美國更高。他認為,此種美台解讀上的差異對美台雙方都不利,因為這有機會讓中國凸顯出,美台不一定以相同的方式看待武統威脅,也讓台灣的在野黨有空間質疑美國是否真如民進黨所說,願意全力支持台灣。
巴西靈媒鬆口「第三次世界大戰將爆發」 1地區相當關鍵:非傳統戰場
巴西靈媒莎樂美(Athos Salome)以成功預言新冠疫情、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逝世,被譽為「諾查丹瑪斯再世」。莎樂美最近透露,第三次世界大戰可能比眾人預想的更早開啟,形式卻與前兩次不完全相同,更傾向是科技戰,「不只是人類的戰爭,也是機器的戰爭。」根據外媒《每日星報》報導,有「諾查丹瑪斯再世」美名的巴西靈媒莎樂美,日前公開談及「第三次世界大戰」相關議題,他預言大戰會比預想的更早到來,以及有別於傳統使用武器攻擊對方,第三次世界大戰更可能是一場「科技戰」;莎樂美也指出,南海最可能成為關鍵事件的發生地,恐涉及大規模網路攻擊。莎樂美也提及,烏俄戰爭中俄羅斯使用高科技設備Oreshnik超音速導彈,促使戰爭情緒不斷攀升。加上美國與中國的冷戰,也對第三次世界大戰有推波助瀾的影響,「雙方互相指控進行網路間諜活動,已引發對可能癱瘓防禦系統、基礎設施等駭客攻擊的隱憂。」此外莎樂美也預言,俄羅斯正在秘密開發具有核能力的反衛星(ASAT)武器,他們又拒絕了美國、日本加強禁止核武器進入太空的合作條約,一旦他們展開攻擊,武器連結高科技技術,可能癱瘓敵方民用和軍事系統,進而引發規模無法預估的戰爭。其實不只莎樂美預言第三次世界大戰即將爆發,保加利亞神祕學家「盲眼龍婆」巴巴萬加(Baba Vanga)生前留下的超過5000個預言中,有說過「一旦敘利亞殞落,準備迎接東西方之間的大戰。」在敘利亞的阿薩德(Basharal-Assad)政權垮台後,更讓外界擔心龍婆另一個預言實現,2025年春天恐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64架次共機艦「四面環台」 國安人士:1996年來最大規模海上軍事行動
國防部今(11)日稍早公布共軍於台海周邊海、空域最新動態,昨(10)日上午6時一直到11日上午6時,有53架次共機出海活動,其中有23架次逾越中線,另有11艘共艦、8艘公務船持續在台海周圍活動,國軍將持續進行嚴密監控。國防部今稍早公布了最新共機動態。(圖/國防部提供)根據外媒《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台灣總統賴清德於11月30日至12月4日展開首次海外訪問,途中過境美國領土夏威夷及關島,病前往太平洋地區的馬紹爾群島、吐瓦魯及帛琉等3個邦交國。隨即,中共集結數十艘海軍軍艦和海警船,展開應是自1996年以來在台灣和西太平洋地區的最大規模海上演習,同時對即將上任的川普政府發出強烈警告,以表明「北京終將掌控台灣」。另據《中時新聞網》,我國安高層10日受訪透露,這次共軍約派出60艘軍艦,加上海警約30船艦,也是自1996年台海危機以來,最大規模的海上軍事行動,共軍除了在台海周邊徘徊,更行駛到東海、南海等第一島鏈區域演訓,中共可能是想進行戰略威嚇。對此,國防部今稍早就公布了最新共機動態,10日上午6時一直到11日上午6時,偵獲53架次共機出海活動,其中23架次逾越海峽中線,進入北部、西南及東部空域,另有11艘共艦、8艘公務船持續在台海周圍活動,同時派出無人機環台。國防部也聲明,國軍會運用任務機、艦及岸置飛彈系統嚴密監控與應處。
台海危機後規模最大!共軍90艘船艦圍台 國安高層曝:花70天布陣
共軍近日在台海周邊進行大規模軍演,並開設7處空域保留區。國防部證實,解放軍此次刻意避開國際航路,並在臺海中線以西,某種程度震懾的對象不僅止於臺灣,也向外延伸兵力,企圖達到區域拒止的目的。據悉,國安高層透露,這次軍演規模是自1996年台海危機後最大的一次,前後約需要70天的準備時間。《中時新聞網》報導,國安高層受訪透露,這次共軍約派出60艘軍艦,加上海警約30船艦,是自1996年台海危機以來,最大規模的海上軍事行動,且共軍不只在台海周邊,還在東海、南海等第一島鏈區域演訓,這樣規模的部署大約需要70天的準備時間,所以陸方這次軍演的真正目的,應該是要做出戰略威嚇跟態勢。國防部今天(10日)召開記者會,情次室次長謝日升中將表示,共軍此次刻意避開國際航路,並在臺海中線以西,某種程度震懾的對象不僅止於臺灣,也向外延伸兵力,企圖達到區域拒止的目的;謝日升強調,國軍立即掌握訊息,堅守備戰不求戰,應戰不必戰的要求,並以不升高衝突、不引發爭端,積極應處各種狀況。謝日升指出,臺灣已經非常習慣由中共事前通知演習,但國軍不能等到這些情況發生後再來應對,否則只會造成國內社會動盪、民心不安,因此國軍有責任讓民眾知道應處作為,「中共不事前宣布,就是要降低我們的警戒心,接續出現在臺灣周圍時,讓大家感到措手不及」,因此不管共軍宣不宣布,只有國軍看到有相對應的敵情,就要有所因應。他進一步指出,從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飛航公告顯示,此次的空域保留區刻意避開國際航路,並在臺海中線以西,且自上海一路向南至福建外海、總長達1000公里,某種度震懾的對象不僅止於臺灣,且值得關注是否會由訓轉演、由演轉戰,並對周邊區域國家的影響與衝擊。媒體詢問中共此次艦船數量,謝日升說明,外界稱90艘的數字並非國防部公布,推測來源是綜合他國所掌握到的中共艦船數目,根據每天上午國防部公布的共艦數目,昨天上午6時至今天上午6時為21艘(含12艘共艦、9艘公務船),與90艘有近70艘的落差,在於這些共艦位於國軍所公布示意圖以外的區域。謝日升強調,中共舉措企圖將「臺海內水化,臺海議題由中共處理」,且海軍兵力在西太平洋、臺灣周邊的態勢相當清楚,其頻次、數量均增加,若連結相關舉措,不僅嘗試對臺灣全面封控,也向外延伸兵力,企圖達到「反介入/區域拒止」,但昨天國軍並未提升戰備等級。針對媒體詢問國軍戰備作為,作戰計畫參謀次長室聯合作戰計畫處長董冀星少將指出,因應共軍相關行動,國軍按照敵情,以實戰化訓練為原則下達戰備指導,並命令作戰部隊依其作戰計畫前往戰術位置,進行備戰部署、戰力保存、聯合防空及反登陸等計畫演練。海軍司令部副參謀長賀紘璿少將則表示,海軍利用聯合情監偵系統,以掌握臺海周邊動態,因應共軍當前行動,且依照敵情狀況訓練,協同海巡署艦艇,隨時掌握共軍動態、警告驅離等戰術作為,海軍全官兵均秉持不升高衝突、不引發爭端的原則,保衛海疆安全。國防部發言人孫立方少將強調,共軍近期以來於日、韓、菲律賓及我國周邊相關活動,已經為區域投入不安風險變數。國軍面對嚴峻的敵情威脅,必須以料敵從寬方式,因應共軍相關行動,國軍將秉持「不升高衝突、不引發爭端」原則,妥慎應對各種灰色地帶侵擾行動,有能力、有決心、有信心確保國家安全。
環台軍演「常態化」使台灣麻木! 前美國防部官員示警:規模範圍逐次擴大
川普1.0的美國國防部東亞事務柯海諾(Heino Klinck)近日向我國《中央社》示警,中國解放軍的環台軍演「常態化」就是為了使台灣及其他國家,對解放軍的動態逐漸麻木,進而影響危機發生時的反應時間。國防部昨(9日)指出,針對共軍宣布9日起至11日,於浙江及福建以東一帶空域,開設7處空域保留區,國防部已於上午完成應變中心開設,並指導各級部隊嚴密監控敵情,保持高度戒備。對此,台灣高階安全官員還告訴《路透社》,中國針對總統賴清德近期出訪南太平洋友邦,過境夏威夷和關島,解放軍目前在台灣周遭海域和東海及南海,部署近90艘海軍與海警艦艇,其中約有2/3為軍艦,部署規模更勝於前2次聯合利劍2024環台軍演。川普1.0時期曾訪問台灣的前美國國防部東亞事務柯海諾今(10日)以電子郵件回覆《中央社》詢問時表示,「這些演習將被國際社會視為脅迫性的行為,而且很可能在外交上適得其反。」柯林克也示警,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事演習越來越「常態化」,引起的關注可能會因此減少。然而,他們的軍演規模和範圍都在逐次擴大,最終可能會影響台灣及其夥伴在解放軍攻台時的預警和判斷,減少反應時間。他認為,這些環台軍事活動的用意「在使台灣及其夥伴對解放軍的活動逐漸感到麻木。」
日本恐發生百年一遇大地震 專家示警「這5地」先別去
美國加州於5日發生規模7.0的地震,就有專家示警「全球可能進入規模8以上強震」的週期。由於近期也是日本昭和東南海地震(M8.2)80周年紀念,這場地震曾造成超過1200人死亡。前中央氣象局地震預報主任郭鎧紋表示,南海海槽發生規模8至9的巨大地震機率高達70%至80%,而地震後引發的大海嘯最快在5分鐘內就會侵襲靜岡、和歌山、三重及高知等地區,19分鐘內抵達宮崎縣。他也呼籲民眾近期應避免前往這些高風險地區。根據媒體報導指出,郭鎧紋分析,南海海槽的地震特性通常表現為東側先發生強震,接著西側可能會有更大的地震。在歷史上,1854年的安政東海地震規模達8.6。32小時後,安政南海地震便以8.7的規模發生。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1944年,規模8.2的昭和東南海地震發生後,1946年後昭和南海地震再度以8.2規模重創日本。這些地震引發的海嘯高度達8到10公尺,造成了近3000人死傷或失蹤。2023年8月8日,日本宮崎縣發生規模7.1的強震,震央位於南海海槽西側。日本氣象廳隨即發布「南海海槽地震臨時情報」,警告未來一周內可能發生更大的地震。雖然實際上,後來並沒有發生更大地震,相關警報也在5天後解除,但郭鎧紋提醒,無法排除地震先在南海海槽西側發生,然後蔓延至東側的可能性。郭鎧紋表示,地震後周圍50公里內的地區,大地震發生的機率會提高5倍。通常規模8以上地震在一周內的機率為0.1%,但若發生規模7以上地震,該機率會升至0.5%。此外,與2011年311東日本大地震不同,南海海槽地震引發的海嘯速度極快,僅5分鐘便可抵達岸邊,幾乎沒有預警時間。先前日本政府因應如此威脅,制定「南海海槽地震臨時情報」,提醒國民提高警覺。南海海槽地震被視為「百年一遇」的災難,其影響範圍廣泛,最壞情況下可能導致超過30萬人死亡,30米高的海嘯衝擊太平洋沿岸。郭鎧紋建議,近期若計畫前往日本旅遊,應特別關注是否有南海海槽地震的相關訊息,並盡量避開靜岡、和歌山、三重及高知等地區,以降低可能的風險。
賴清德出訪南太平洋3友邦 外媒曝:北京最快周末對台軍演
賴清德總統本周出訪南太平洋3友邦,途中過境美國夏威夷與關島,預計6日傍晚返抵台灣。路透3日引述台灣國安消息人士指,北京最快可能周末展開新一輪對台軍演。中國大陸「遼寧號」航空母艦編隊目前位處東海,可能就在為軍演進行部署,一支俄國海軍編隊3日上午也進入東海並北上,動向亦引發關注。3名台北的國安消息人士向路透社透露,根據最新情資評估,大陸本周末展開軍演的可能性很高。其中一人形容,台灣周邊水域比平時更「頻繁」。陸方在相關區域部署近40艘艦艇,包括東海的遼寧號航艦編隊,以及南海的其他海軍和海警船隻。與此同時,一支包含3艘巡防艦、1艘補給艦的俄國海軍編隊,2日駛近距台灣東南海岸約24海里的鄰接區,並與附近1艘陸方驅逐艦進行針對「外國船艦和飛機」的聯合模擬攻擊。這支俄軍編隊3日上午進入東海,預期北上的同時,會繼續與陸艦聯合軍演。日本防衛省宣布,3日早上監測到俄軍潛艦「烏法號」與救援拖船「阿拉套號」,出現在與那國島附近海域,向東北方航行。這是首度有俄潛艦穿越與那國島與西表島之間,位置也在台灣東部海域。消息人士指出,若北京在這段期間軍演,對共軍將是不尋常的冬季演習,共軍若想在一年中的任何時間攻台,冬季演習是必要訓練。共軍之前一直在磨練夜間作戰能力,能否在惡劣天候下作戰,則是需要掌握的另一項技能。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林劍昨日回應表示,中方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堅定不移,正密切關注事態發展。國防部情次室胡中華上校則指出,國軍利用聯合情監偵手段,能全程嚴密掌控共軍行動;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在馬紹爾喊話表示,國安單位與國防部就整個台海情勢均有完整掌握,請國人放心。另據《華爾街日報》2日報導,美國海軍日前首度進行「海上飛彈裝載法」(TRAM)實測,成功透過補給艦「華盛頓錢伯斯號」,直接為搭載垂直發射系統的飛彈巡洋艦「長津號」再裝填。透過艦對艦飛彈裝載運補,將大幅縮短戰艦返港裝載飛彈時間,戰力可增加5倍,彌補台海若發生戰事,距美軍基地過遠的軍備補給戰略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