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冠宇
」 姜冠宇 寶林茶室 疫苗 醫師 嘔吐江蕙抗癌9年曾出現肺栓塞!醫師:失聲是重大警訊
台語天后江蕙封麥9年,日前答應於10月國慶晚會上復出開唱,昨(10)日她透過寬宏藝術拋出震撼彈,江蕙公開親筆信,透露當初引退原因是因為罹癌,期間一度失聲、倒嗓,治療時還出現大出血、肺栓塞,震驚各界,所幸目前已恢復健康。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姜冠宇指出,作為有癌症史的患者,失聲、丹田失去力氣,其實是重大警訊,可能暗示腫瘤組織壓迫、復發轉移侵犯神經,都是很可怕的症狀。姜冠宇在臉書粉專上指出,有癌症史的病人,對於失聲、丹田失去力氣,都是重大警訊,從廣泛的癌症復發經驗來看,這些症狀都會聯想到喉返神經、隔神經等等,「或有可能暗示腫瘤組織壓迫、復發轉移侵犯神經。那都是很可怕的症狀。」談到神經壓迫的部分,姜冠宇表示曾遇過病人四肢全部攤掉的,因為是壓到脊髓,不過他也說那是更嚴重的案例,該類型案例是很難存活的。至於肺栓塞的由來,「當癌症轉移到骨骼或其他器官時,癌細胞釋放的細胞因子,如TNF-α、IL-1、IL-6,可以激活內皮細胞和血小板,從而刺激凝血系統。」此外,這些細胞因子會引發炎症反應,進一步增加血栓風險。姜冠宇說,當然之後可能要面對化療、放療,患者還要再承受更虛弱的過程,「對抗癌症,其實是一個很辛苦的旅程,不只身體的痛苦,還有經濟上的打擊。」這也是為何要盡量擴大篩檢族群,把可篩檢年齡儘量往前推,盡量減少每個人可能發生在未來的悲傷,最後他也祝福江蕙,「衷心希望江蕙可以撐過這一關。」
林郁婷遭疑男兒身! 國際奧會發聲力挺:攻擊「毫無根據」令人反感
「台灣拳后」林郁婷2日在巴黎奧運女子57公斤級賽事登場,擊敗烏茲別克選手圖爾迪別科娃(Sitora Turdibekova)挺進8強。而她和阿爾及利亞選手哈利夫(Imane Khelif)近日遭質疑「性別」,陷入女性運動員參賽資格的爭議。對此,不僅國人出聲力挺,國際奧會也出面斥責假訊息。林郁婷2023年3月在世錦賽女子57公斤級獲得銅牌,但頒獎前遭國際拳擊總會(International Boxing Association,IBA)以不合理的檢測方式,判定「生理數值異常」而取消資格,所幸返台後再次檢查的結果,證明符合國際參賽規定,還自己清白,豈料在巴黎奧運前夕,卻遭《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J.K. Rowling)在推特(現名X)發文質疑其性別。對此,許多國人紛紛出聲力挺,醫師姜冠宇也發文表示,林郁婷靠的是攻擊範圍打長還有靈活反應,從比賽可以看出林郁婷靠的並不是所謂的「力量」,沒有誰以不同層次的體格,來濫用力量,這是均等的比賽,指林郁婷「是技巧取勝的選手,是純訓練的成果,才不是某英國小說家所謂的作弊」。此外,據《美聯社》報導,國際奧委會則於上月30日捍衛了兩名運動員參加女子拳擊比賽的權利,發言人亞當斯(Mark Adams)表示,參加女子組比賽的每個人都遵守比賽資格規則,「她們的護照上寫的是女性,而且事實就是如此,她們是女性。」 亞當斯直言,目前針對這2名選手的攻擊,都出於國際拳擊協會(IBA)武斷的決定,「討論個別運動員的性別是令人反感且不公平的」,這些毫無根據的攻擊可能導致假訊息傳播,同時警告外界不要讓這起爭端演變成「獵巫」。
凱米暴雨南部淹大水!名醫示警:疾病恐增加 「1情況」引發蜂窩性組織炎
「凱米」颱風近日侵襲台灣,帶來慘重災情,包括淹水、土石流、路樹倒塌等,有民眾苦中作樂,直接在馬路上游泳。不過,胸腔科名醫蘇一峰提醒,淹水會散佈水中的微生物與蚊蟲,泡水降低的體溫可能增加感染呼吸道疾病風險,皮膚泡髒水則容易使細菌等微生物入侵身體,引發蜂窩性組織炎等疾病,必須多加注意。凱米颱風帶來強風暴雨,造成南部許多地方淹大水。期間高雄有民眾苦中作樂,直接跳下水游泳;屏東也是淹水災情嚴重,有民眾拿出塑膠箱划船,或是拿浮板游泳。蘇一峰今(27日)在臉書發文,颱風淹水過後慎防許多疾病增加,淹水直接散佈、滋生許多水中的微生物與蚊蟲,身體與手腳都泡髒水後要趕快洗乾淨。除此之外,蘇一峰也提到,泡水降低的體溫可能會增加感染呼吸道疾病風險,皮膚泡到髒水則容易使細菌等微生物入侵身體,進一步引發蜂窩性組織炎等疾病,還有可能因食物不潔而產生腸胃炎,之後也要擔心登革熱疫情爆發。另外,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姜冠宇先前也警告,平常街區或下水溝會有老鼠糞尿,以及其他生物足跡、受汙染的土壤,當水淹起來時,這些髒東西都是「放大版」,一旦喝到了水或嗆到,就等於「舔地上、舔下水道、舔馬桶」,且鉤端螺旋體的感染一開始都是不明發燒,到了出現黃疸可能就來不及了。
颱風天淹水「民眾游泳苦中作樂」 網揭背後風險…醫狂勸母湯:等於舔馬桶
凱米颱風侵襲台灣,帶來慘重災情,包括淹水、土石流、路樹倒塌等,有民眾苦中作樂,直接在馬路上游泳,引發不少網友討論,認為除了水很髒之外,還可能會有生命危險。而醫師也警告「不要隨便游泳」,一旦喝水或嗆到,等於在舔馬桶。颱風帶來強風暴雨,南部許多地方都淹水,高雄有民眾在淹水的道路苦中作樂游泳,而屏東也是淹水災情嚴重,有民眾拿出塑膠箱划船作樂,或是拿浮板游泳。對此,有網友在PTT八卦板發文,詢問:「你各位有誰真的敢在這種滑水道玩嗎?」先不提水看起來黃黃髒髒又濁濁的,平日路邊不是野狗尿尿,就是隨地垃圾,雨水沖出來的水,很可能混雜這些垃圾在裡面,就算不怕髒污,但若是電線脫線泡在水裡沒發現,那就非常危險,因此不解為何有人敢在淹水的馬路泡著玩,甚至拿輪胎當游泳圈。醫師指出,各種生物的排泄物,在淹水時是「放大版」。(圖/翻攝自記者爆料網)消息一出,引發熱烈討論,其他網友紛紛留言,「一堆有的沒的全混一起,敢泡下去真的很勇」、「其實漏電才是最危險的」、「我不想被電死」、「腳沒傷口泡了髒水也會得蜂窩性組織炎」、「想到臭水溝,我只想趕快回家洗澡」。另外,姜冠宇醫師也在臉書提醒,颱風天不要隨便去淹水區游泳,平常會覺得街區或下水溝偶有老鼠的糞尿,讓人感到噁心,其他生物的足跡和受污染的土壤也是,這些在淹水時都是「放大版」,鉤端螺旋體的感染,一開始都是不明發燒,到了黃疸可能就來不及了,重申這樣的行為「真的母湯啦」,一旦喝到了水或嗆到,等於舔地上、舔下水道、舔馬桶。
街道淹水游泳「堪比舔馬桶」!醫警告恐感染 網嚇傻:漏電更可怕
凱米颱風侵擾全台,南部地區的災情尤為嚴重,頻頻傳出淹水慘況,但也有不少民眾選擇樂觀面對,不僅選擇在街道上划船,更有人直接在家裡游泳。對此,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姜冠宇就警告,淹水時下水溝的老鼠糞尿、汙染都是「放大版」,如果不幸鉤端螺旋體感染,到了黃疸可能就來不及了。姜冠宇日前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平常街區或下水溝會有老鼠糞尿,以及其他生物足跡、受汙染的土壤,民眾可能會感到噁心,而當水淹起來時,這些髒東西都是「放大版」,「鉤端螺旋體的感染,一開始都是不明發燒,到黃疸可能就來不及了」。姜冠宇還在留言區補充說,一旦喝到了水或嗆到,就等於「舔地上、舔下水道、舔馬桶」,如果真的想下水,也要注意腿上不能有傷口。對此,就有網友在PTT問道「讓你在淹水的馬路泡著,你真的敢嗎」,並舉例表示,如果到了某個城市,馬路卻因下雨淹成滑水道,「平日路邊不是野狗尿尿,就是隨地垃圾,雨水沖出來的不會混雜這些垃圾在裡面嗎」,更不用說還有電線脫落泡在水裡的狀況。針對這個問題,其他鄉民則紛紛留言道,「超噁」、「我不想被電死」、「都是屎水」、「其實漏電才是最危險的」、「腳沒傷口,泡了髒水也會得蜂窩性組織炎」、「想到臭水溝,我只想趕快回家洗澡」、「蟑螂都從水溝衝出來,嚇死」。
報告等1小時病人罵「求你放我走」 醫遭投訴:有毛病我也不客氣
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姜冠宇近日分享,他遇到一位極端女病人,因為報告等1小時到診間罵,「求求你放我走吧」,因為她的家事做不完,讓護理師傻眼,而事後病患還投訴他,姜冠宇反擊,「妳若有毛病,我也不客氣!」姜冠宇在臉書發文,「遇到一個極端病人主張說自己不舒服,問診起來人穩穩的沒有什麼問題,做了血液檢查等報告其他病人也看完了,沒事我去點一杯茶喝才等一個小時喔,且報告剛好出來。」姜冠宇表示,他一上樓發現病人對護理師發狂。病患說,她受不了,因為等太久會讓家事會做不完,家要塌下來了,「放我走吧,求求你放我走吧。」姜冠宇回,「那妳就走吧,記得拿藥批價,那個病人不看報告,不拿藥,也不付錢,就像失速列車衝出醫院了。」姜冠宇說,他跟護理師都嚇傻,「有些人就是吃炸藥的,他自己吃炸藥,還怪你毛摸得不順,會亂炸妳,也會亂炸別人,當作危險人物遠離就沒事了,欠醫院錢,就讓醫院去追就好了,沒我們的事。」然而,事後女病人投訴他,控他「擅自離開診間」,姜冠宇表示,「我來診病人都看完告一段落口渴+想要點血糖,我沒有點飲料喝的人權嗎?說妳家事很忙很忙,孫子和家庭沒有妳會垮,妳怎麼還有時間來寫一堆投訴我啊。」姜冠宇嗆,「我需要的是花時間在真正有需要的病人、做有價值的事,妳若有毛病,我也不客氣。」
今夏「上呼吸道傳染病」異常高峰 醫示警:炎熱環境恐削弱免疫系統
近期疫情升溫,不少急診和兒科醫師也反應病患增加,甚至出現急診爆滿的情況。對此,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內科醫師姜冠宇也指出,今年夏季上呼吸道傳染病異常高峰爆發,但這原本應該是在冬季流行,他也解釋,炎熱的環境可能會削弱免疫系統,導致感染後症狀更加嚴重,提醒大家要特別注意。衛福部曾指出,上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染途徑,主要是藉由病患咳嗽或打噴嚏所產生的飛沫,將病毒傳播給周圍的人,秋冬季節由於受氣候因素影響,人多於室內活動,大大增加了傳染因素。姜冠宇日前在IG表示,秋冬季流行的上呼吸道傳染病,如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流感、新冠肺炎及黴漿菌等,卻在夏季進入高峰,「環境溫度上升會影響免疫系統,特別是B細胞(就是產生抗體的那位)降低,導致對病毒的適應能力下降,其他免疫反應上升,但不代表免疫力變好」。姜冠宇也引用美國心臟協會今年3月在芝加哥發表的研究,指出氣候指數(UTCI)每上升5度,相當於攝氏溫度上升2至3度,在高濕度環境中,免疫B細胞會降低6.8%,這代表人體對病毒的適應性免疫下降,雖然其他免疫反應上升,但並不意味著免疫力變好,反而感染症狀會變得更嚴重。姜冠宇強調,在炎熱環境中,若無法將溫度調節至26至28度的舒適範圍,免疫力可能會變弱,這也說明了氣候變遷可能改變傳染病分布的原因,提醒大家要注意未來傳染病的變化。他還指出,環境對健康的影響重大,因此未來的居住設施可能需要具備調節室溫的設備,「也要減少環境破壞,氣候變遷下,需減少環境破壞,以維護健康。我們要追求碳中和,也是在保護我們自己啦」。
江坤俊爆不倫 姜冠宇「偷吃再正常不過」揭1情境:外遇才是真愛
名醫江坤俊日前遭爆不倫院內護理師,愛家暖男形象瞬間崩塌,對於外界近乎一面倒指責江坤俊,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專任主治醫師姜冠宇,則認為:「偷吃,於人性再正常不過。」姜冠宇在Threads發文直言,「不知道這是不是逆風文」,在看過許多上一輩的醫師外遇,「只能說雙方都有各自的問題。偷吃,於人性再正常不過」,除了一個人受夠另一半的缺點、眼中盡是外遇對象的優點,「更有可能,很倒霉地,外遇才是真愛」。他認為,婚姻的存在有其必要,是為了給孩子穩定成長的環境,但很重視孩子的人,「婚前就不要避諱簽約,「你真的把持不住,對孩子不負責任,孩子歸誰的、財產要怎麼分?到時候不要來佔我便宜,我不能委屈」。姜冠宇進一步指出,千萬不要怕對方離開就不談,對象要背叛你永遠都有理由,且據他所認知到的,「很少救成功的,至少我覺得很少,跺腳也沒用,找媒體也沒用」。文章曝光後引發網友兩極反映,姜冠宇也對「婚姻是違反人性的制約,有個約束作用罷了」、「不要和不愛的人結婚已經能減低外遇機會」網友留言,分別回應「不至於違反人性,人性也想獨佔他人,但是違反獸性是真的」、「所以長輩那種說結婚都不是你最愛的,都是在為外遇鋪路XD」。
不只呼吸道傳染病!醫曝「蜂窩性組織炎也很多」:發炎到冒泡 照片曝光
最近天氣炎熱,不少人都熱到中暑。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姜冠宇透露,其實連蜂窩性組織炎的案例也不少,甚至還有其中一名病患蜂窩性組織炎到冒泡。他提醒,氣候變遷的時代要注意了,不是只有天冷才容易生病,天熱劇烈起來,也會有危險。姜冠宇在粉專《姜冠宇醫師》表示,這個夏天呼吸道傳染病總體有感增加,其實連蜂窩性組織炎的案例也不少,不少比例還下肢或關節「化膿」、鼠蹊部腫大,還有年輕人而不是僅限老人,本來覺得奇怪,一定要研究一下,後來發現其實不意外,因為「熱浪會促進炎症」。姜冠宇指出,3月由美國心臟學會舉辦的生活方式與心臟代謝科學會議中,發表提到,一個人從沒有熱壓力,到有中等熱壓力,相當於「通用熱舒適度評價指數(UTCI)」每升高5度,關鍵發炎標記物的水平會增加,單核細胞(4.2%)、嗜酸性球(9.5%)、自然殺手T細胞(9.9%)及腫瘤壞死因子-α(7.0%),這僅只是說免疫反應增加,但是,額外發現B 細胞減少(-6.8%),顯示人體記憶特定病毒和細菌並產生抗體來對抗它們的適應性免疫系統「降低」了,這個就有意義了,難怪有些脆弱族群都來住院。姜冠宇解釋,基於人體對熱度的感受和適應程度,提出「通用熱舒適度評價指數」(Universal Thermal Climate Index),超過攝氏46度屬「極端熱度」,而攝氏32至38度則屬「強烈熱度」,因此,在夏季最熱的日子裡,人們可能面臨更高的熱暴露風險,也可能更容易感染疾病或發炎。姜冠宇提醒,要注意的是,可能在身體高溫下,有些治療藥物也可能失效,尤其對60歲以上的長者又提升心血管危險。姜冠宇也示警,熱浪期間,當氣溫最高、陽光最強時,可以待在室內來減少暴露,尋找陰涼處,穿著輕便、透氣的衣服,並喝大量的水,「氣候變遷的時代要注意了,不是只有天冷才容易生病,天熱劇烈起來,你也會有危險。」
博愛座爭議爆世代對立 醫揭「長者活成討厭樣子」5大危險因子
博愛座衝突近日接連不斷,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姜冠宇有感而發地說,長者最後活成令人討厭的樣子其實蠻容易的,其中有5大危險因子,「我認知的台灣社會,其實給予長者對外交流機會那資源是頗為豐富,博愛座只是冰山一角,背後是你整體狀況帶來的選擇,為自己好,你應該敞開心胸。」姜冠宇在臉書表示,如果博愛座爭議結果是世代對立,那浪費了整體求進步的機會,當你對環境有仇恨的假想,那你人生下半場正走向失敗,至於什麼是成功老化,當健康老化是成功延緩身體的衰退,維持自主與正常的認知功能,那成功老化,就是更進一步在社會上的活躍性有達標,不只無憂鬱狀況,還有有社會良好的支持,加上還能維持對社會的產出,很明顯這是你能與這個社會維持正向的雙向互動,簡言之,你目標是成為一個「受人歡迎的長者」,才是真正的人生勝利成功。姜冠宇說明,長者最後活成令人討厭的樣子其實蠻容易的,危險因子不少,包括性格內向孤僻,缺乏社交動機和技巧、生活缺乏目標和意義感,情緒低落負面、經濟狀況貧困,缺乏資源參與社會活動、身體健康狀況差,影響心理表現偏差以及社交圈狹小,尤其獨居是高危險群。姜冠宇指出,2009年在美國也有研究顯示,患有失智症的老年人中,攻擊行為非常普遍,長期研究發現,高達96%的失智症患者在疾病過程中表現出攻擊行為,這不只造成照顧者受攻擊,也增加自己被虐待的機會,很明顯選擇支配、攻擊他人,不是好的適應策略,所以,你的個性與處境帶來選擇,其實正在彰顯你的命運和你在社會上的定位走向,社會定位,永遠是人一輩子持續的考驗。姜冠宇直言,一直做對了什麼,會持續往上走,獲得更多支持,一直做錯了什麼,會持續走下坡,換來更多倒彈,你的下半場,也許也受社交圈侷限影響,也許也受自身經濟影響,更受自己不好的成長經驗影響,「但是我認知的台灣社會,其實給予長者對外交流機會那資源是頗為豐富,可能比年輕人還要多,博愛座只是冰山一角,背後是你整體狀況帶來的選擇,為自己好,你應該敞開心胸,去跟別人交流學習更多這世上有價值的東西,願大家人生下半場都能成功老化、活躍老化。」
北捷OL被逼讓座「自撞柱子」 醫嘆:睡很飽的長輩無法理解誰才是弱勢
台北捷運近期發生一名OL遭大媽、阿伯逼讓博愛座,女子竟情緒崩潰自撞柱子的事故,這也引起外界關注,對此,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姜冠宇也感嘆,「有些睡很飽的長輩根本何不食肉糜,無法理解誰才是真正需要讓座,上班12小時以上或反應已經累垮的,才是真弱勢」。姜冠宇在臉書指出,早在20年前,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轄下的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NIOSH)就曾對工時進行研究,發現長期12小時工作時長的上班族與一般理想上8小時的上班族相比,那些工作12小時的人會在到9到12小時的工作時間內,出現警覺性降低、疲勞增加、認知功能下降、工作表現惡化或工作速度的減慢,「後續與更多的煙酒不良消費有關,那種上班頭痛需要吃越來越多的止痛藥、胃藥,否則無法上班的,大多就是指這個族群」。姜冠宇表示,10年前《刺胳針》期刊的研究,相較於每週工作40小時,每週工作超過55小時的人,會使心臟病風險增加13%,中風風險增加33%,包含腦出血、中風、高血壓腦病變、心肌梗塞、心衰竭,甚至連主動脈剝離都有,這也讓姜冠宇質疑,「所以到底誰才值得被讓座?未來就算博愛座被取消,該讓座的人也不會變」。姜冠宇認為,他能理解新聞中的女子去撞牆的舉動,「因為她已經累了,這樣無異於逼她走終結站,這是控訴你們根本不把的人家的命當一回事,退休後每天享受健保的方便,別的國家都沒辦法這樣,而且國外長壽指南都說長者要健康,其實應該站起來多走動多運動,政策多為長者建設大眾運輸工具,是叫你們多站多走,訓練你們的下肢肌肉」。姜冠宇也提到,自己會這樣講是因為過往有類似經驗,「以前累到昏睡在公車上,也是有被好事的老阿姨叫起來讓座給長者,如果是今天的我,我會現場吼她:『白目,沒看到我很累嗎?』阿姨,這樣妳看到了嗎?妳以為在積功德,其實在增加業障」,姜冠宇呼籲,博愛座應該要全面取消,且取消之後,更應該正確認知誰要讓誰。
疑因「瘦瘦針」狂吐1個月 她食道破裂出血無法正常進食
想要快速瘦身的人,可能會使用俗稱為「瘦瘦針」的減肥藥品,因能穩定血糖、抑制食慾,受到不少人的歡迎,就連一些醫師都在使用。不過,整合醫學照護科醫師姜冠宇提到,自己疑似碰到因「瘦瘦針」而出現併發症的女患者,不僅連續嘔吐1個月,吐到食道破裂出血,更變得無法吃東西、脫水,連續就醫也難以改善,並藉此提醒民眾要多注意自己的身體症狀。姜冠宇日前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瘦瘦針」最近風靡市場,有些同業自己都在使用,除了原本就能穩定血糖外,減重效果也很顯著,但因為使用者越來越多,他也收到了疑似併發症的患者。姜冠宇接著分享一張胃鏡圖,表示該名患者在施打2、3次「瘦瘦針」後,併發嚴重嘔吐連續1個月,吐到胃疝脫且食道裂出血,無法吃東西、脫水,連續就醫都很難改善。姜冠宇進一步提到,瘦瘦針(GLP-1受體促效劑)作為腸泌素類藥物,主要作用機制就是促進胰島素分泌、抑制升糖素、減緩胃排空及抑制食慾,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的病患並不是有減重需求的人,而是真的為了控制血糖才打針,也沒有過量使用,「未來她或許就有陰影,不再採此治療」。姜冠宇強調,臨床試驗顯示,約5至9.2%的患者會發生噁心和嘔吐,但是數字不會讓人有感覺,過去不同廠牌以及文獻數字也都變來變去,還是分享症狀嚴重個案,讓使用者對於自己身體症狀更能有所察覺,而噁心嘔吐也不是絕對嚴重症狀,看起來治療初期輕微者,如果適應,其實後期可以改善。
「瘦瘦針」爆紅!她打完狂嘔1個月 吐到「食道裂出血」驚悚畫面曝
最近風靡市場的「瘦瘦針」除了可以穩定血糖,減重效果也很顯著。不過,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姜冠宇最近遇到1名女患者,對方疑似打了「瘦瘦針」後出現併發症,嚴重嘔吐持續了1個月,不僅吐到胃疝脫,食道也裂開出血,無法吃東西、脫水,連續就醫都很難改善,提醒使用者多覺察自己的身體症狀。姜冠宇醫師今(11日)在臉書粉專透露,瘦瘦針(GLP-1受體促效劑)作為腸泌素類藥物,主要作用機制是促進胰島素分泌、抑制昇糖素、減緩胃排空,及抑制食慾,除了可以穩定血糖之外,減重效果確實很顯著,「但是因為使用者越來越多,我自己也收到疑似併發症的病人了」。醫師提到,該名患者並非為了減重施打瘦瘦針,而是為了控制血糖才嘗試腸泌素治療,也沒有過量使用,不料施打2、3次後,對方疑似出現併發症,連續1個月嚴重嘔吐,導致胃疝脫、食道裂出血,平時幾乎無法吃東西,進而引發脫水,連續就醫都很難改善,且第一線可能在不清楚病患用藥狀況下採制酸劑治療,加劇嘔吐症狀。女子疑似打了「瘦瘦針」後出現併發症,嚴重嘔吐持續了1個月。(圖/翻攝自姜冠宇醫師臉書)姜冠宇說明,臨床試驗顯示,約5%至9.2%的患者施打瘦瘦針後,會發生噁心和嘔吐,但數字不會讓人有感覺,過去不同廠牌及文獻數字也變來變去,所以他特地分享症狀嚴重程度,幫助民眾察覺自己的身體徵象,「治療都是一代一代改進,任何藥物治療,都是經由嚴謹試驗得出適當人體劑量,就算老藥新用也是一樣,但是難免還是會有較為敏感,反應比較強烈的使用者」。醫師強調,自己只是善意提醒使用者多覺察自己的身體症狀,噁心、嘔吐也不是絕對嚴重症狀,若治療初期輕微者,如果適應,其實後期可以改善,該患者也可能屬於較為特殊的個案,停藥許久重複治療還是越來越嚴重,需要專家跨團隊來共同評估。
防兒虐…北市幼兒專責醫師覆蓋率僅12.7% 衛生局回應了
男童「剴剴」遭保母虐死,引起社會對兒虐預防措施的重視。民進黨台北市議員何孟樺說,「幼兒專責醫師制度計畫」為3歲以下孩童健康及兒虐守門員,但北市幼兒專責醫師覆蓋率僅12.7%,家醫科、相關專業醫師加入比例都不到30%,且診所收案量從0至近千案不等。北市衛生局回應,目前補助誘因不大,制度面的調整確實有待努力。幼兒專責醫師制度計畫自2020年由中央擇定部分縣市推行,去年進一步推廣至各縣市,並規定2023年11月後出生的孩童均須加入計畫,由家長指定或政府媒合,讓每個孩童都有1名兒科或家醫科醫師追蹤健康,等於是3歲以下孩童健康及兒虐守門員之一。何孟樺指出,幼兒專責醫師制度計畫在北市的幼兒涵蓋率僅12.7%,嘉義市去年首次加入涵蓋率就達43%,宜蘭在2020年首次試辦也有42%,相較下北市必須強化。何孟樺表示,北市兒科、家醫科共317家,僅68家加入計畫,而醫師總計447名,也只有136名加入,加入比例都不到30%,而且只有診所加入計畫,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等地區醫院都沒有加入,令人感到十分誇張。何孟樺還說,在68家北市加入專責醫師制度計畫的診所中,收案量落差相當大,其中有22家診所收案數0,其餘46家收案數落差從個位數到近千案不等。她呼籲,醫學中心在今年起可加入幼兒專責醫師制度計畫,市府也應鼓勵醫院及醫學中心踴躍加入,醫學中心加入可讓更多孩童受到照顧。衛生局長陳彥元坦承,確實有許多面向包括制度上的調整要努力,目前每位孩童加入1年僅補助1000元,特殊案例補助1500元,誘因不大,聯醫則以自己的預算執行相關公衛計畫。北市府回覆,將帶回研議,預計2周內提相關報告。聯醫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姜冠宇認為,台北市就醫方便,許多家長帶小孩看診若不適合就換診所,不用進入制度也可以得到同等照顧,選擇幼兒專責醫師制度計畫,有時候反而會被政府規範受限。
溪山里自設水源系統疑水質不佳…多位居民上吐下瀉 醫研判與地震有關
台北市士林區溪山里自設水源系統發生疑似水質不佳,8日造成多位居民上吐下瀉,北水處8日獲報也趕抵現場檢驗水質,但由於過去該水源長期有大腸桿菌超標的問題,為何如今才發生居民身體不適的狀況,令北水處人員不解;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內科醫師姜冠宇認為,由事件發生在地震後,可能是地震導致含有細菌、病毒的地下水滲漏汙染水源導致。北水處指出,檢測結果長期大腸桿菌群超標,2022年1月迄今數值介於100至1萬0000 MPN/100mL,本次接獲里民反映後,自來水處於8日及10日至溪山里辦公處檢驗水龍頭水,大腸桿菌群檢驗結果分別為3900MPN/100ml及1700 MPN/100mL。北水處表示,12日再進行追蹤檢測結果大腸桿菌群數值為2400MPN/100ml,仍偏高,當日另增加溪山里水源系統採樣兩處及溪山實驗國民小學,水源兩處分別為天溪二橋水質採驗出5800MPN/100ml及帕米爾公園水質採驗出1400MPN/100ml。北水處說明,士林區溪山里居民日常用水並非使用自來水系統,而是當地居民自行成立供水組織所自設水源系統,平常自行管理,供水是取自未經加藥消毒處理的山泉水,此次地震可能遭受汙染,故有大腸桿菌群過高的情況不過該水源過去的大腸桿菌群數值一度落在上萬左右,如今數值皆不到一半卻導致居民上吐下瀉,也讓北水處人員相當納悶,懷疑可能有別的原因。台北市衛生局疾管科長張惠美表示,目前針對當地的住戶展開回溯性調查的結果,發現都是溪山里的居民,且出現身體不適的時間點都落在4月2日至近日,另外調查過程中當地居民也沒有共同的攝食來源,當地也沒有大型的餐飲店或共同飲食。她指出,目前唯一的共同風險,即「事件有地緣性、大部分人都飲用過該處的山泉水、山泉水的大腸桿菌超標」,但還是不能排除其他原因,因此山泉水已採檢送去化驗,檢視是否有常見的細菌跟病毒,比如說諾羅病毒、輪狀病毒、金黃色葡萄球菌、霍亂弧菌、腸炎弧菌等等。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內科醫師姜冠宇指出,該處水源雖然大腸桿菌群數值超高,但由於事件是在發生在地震後,可能是因為地震導致地質出現變化,使別處沒有流動、呈死水狀態的地下水帶著其他細菌、病毒滲漏進水源中,致使居民攝入產生上吐下瀉的症狀,該水源後續要做進一步檢驗,以釐清原因。
高雄民生醫院「開錯刀」犯低階錯誤 名醫曝禍首就是「催」:犯了兵家大忌
高雄市立民生醫院4日驚傳醫療疏失,2名護理師、麻醉醫師和執刀外科醫師竟然都沒有核對身分,就對1名中風無法表達的黃姓男病患開刀,結果手術完後才發現「開錯刀」。最終高雄市政府衛生局除對院方開罰50萬元、懲處涉案5名醫護外,還免除院長的管理職務,並針對偽造病歷登載、企圖掩蓋疏失的執刀醫師陸希平採取2大過免職處分。對此,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姜冠宇認為,其實開錯刀事件的禍首在於「一個字」:催,直言治療錯人這種低階錯誤真的是兵家大忌。姜冠宇醫師昨(12日)在臉書發文指出,他認為開錯刀事件最重要出錯原因就是一個字:「催」,雖然醫療場域是複雜場域,容易出錯無可避免,但那是指病人滿意度的部分,今天「治療錯人」這種低階錯誤真的是兵家大忌,「沒有做好足夠的確認,就要上路這其實是醫療產業的大忌」, 當然也可能是其他領域產業的大忌,他也直言,「這是很多台灣人的通病,不顧大家的困難,要快又要好,其實是相當危險的。」姜冠宇醫師還分享親身經歷稱,他很久以前當住院醫師的時候有一位主治醫師很嚴格也很兇,表定八點整甚至更早就要查房,也不給下面任何喘息時間,只要讓他查得不順,就破口大罵,「結果下面就不報加班之下,都提早一小時上班,我這種通勤需要耗費較長時間,是很倒霉的,常常準備不夠就被罵得委屈往肚子裡吞。」至於有沒有照顧病人的品質提升?姜冠宇醫師坦言:「其實我覺得還好,但是除了累,就只是練就了肚子很能吞下委屈,李登輝那一套戒急用忍,我練得爐火純青,就這樣而已。」姜冠宇醫師也回憶,其實病人不僅並未從這樣的習慣中得到好處,他們也只會感受到主治醫師的急躁和不耐煩而已,甚至還會跟主治醫師產生更多誤會,事後也會有更多怨言。因此如今當上主治醫師的他,除非特殊狀況、否則絕對不會七早八早要求查房,「你就好好吃個早餐,喝一杯咖啡,處理一下信件和文件,讓下面的人都準備好,再一起查房,大家笑著上班,病人情況也掌握得清清楚楚,不是很好嗎?」姜冠宇醫師也在文末呼籲:「事可以做順,但是不要急,正確是急不來、催不來的」,他也分享一本商管當紅學者Amy Edmondson的新書《正確犯錯》,雖然是商管書,但內容提及了大量醫療案例,而作者後來也應用檢討錯誤的模型在醫療,評價很高,讓大家思考在多元職場上該如何改進和預防下一次低階錯誤,「很適合醫療界和非醫療界的朋友大家一起來研讀喔!」
3種大腸桿菌感染一次看「嚴重恐致命」 老舊水管恐藏排便髒水
台北市士林區溪山里8日起驚傳有上百里民上吐下瀉,台北市自來水處派員至溪山里自設水源系統協助進行採樣檢測水質,9日檢驗發現大腸桿菌群有偏高情形。台北市衛生局公布,截至4月11日下午6點,共計有20人分別自3日起陸續嘔吐、發燒、腹瀉,部分民眾自行就醫診斷為急性腸胃炎,目前並未出現重症。 為什麼居家水源也可能受大腸桿菌汙染?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整合醫學照護科主治醫師姜冠宇曾撰文指出,有些老舊的水管會漏水,出現「養死水」、「養微生物」的狀況,這些髒水很可能會再進入飲用水源或自來水源。更糟糕的是,排便的水管滲漏,也有可能會進入飲用水、自來水源。因此建議「老舊樓層的水源要做大腸桿菌檢檢測。」根據食藥署資訊顯示,大腸桿菌是人類和其他溫血動物腸道中的正常菌種,所以食品一旦出現大腸桿菌,即意味著食品直接或間接的被糞便污染,故在衛生學上常被用做飲水、食品的衛生檢定指標;大部分的大腸桿菌屬於「非病原性」,只有少部分大腸桿菌會引起下痢、腹痛等症狀,稱之為「病原性」大腸桿菌;出外旅遊,最常造成「旅行者腹瀉」的元兇就是大腸桿菌。大腸桿菌引發的食物中毒潛伏期平均為5~48小時,主要症狀包括:下痢、腹痛、噁心、嘔吐、發燒等。因大腸桿菌侵襲型態不同,症狀差異程度也很大。例如侵襲性大腸桿菌會引起急性大腸炎、大便含血或黏液;產毒性大腸桿菌會水便、脫水等,持續約幾天至一星期。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則會嚴重腹絞痛、血狀腹瀉等,沒有發燒,多數健康成人可在一週內恢復。少數患者會併發溶血性尿毒症,有致命風險。大腸桿菌感染一般不需要使用到抗生素,只要補充水分,4至5天後會自行痊癒;但不可使用止瀉劑,以免助長人體吸收毒素而增加發生合併症的機會。感染大腸桿菌後,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以支持療法為主,並給予等張靜脈輸液補充和維持體內足夠水分,以提供腎臟的保護力。當患者出現腹瀉症狀時,須給予支持性治療及補充水分。對脫水或嘔吐、腹痛等不能進食之患者,給予靜脈輸液。
士林溪山里多人上吐下瀉…水源大腸桿菌偏高 醫曝這情況「水煮沸也不見得有用」
台北市士林區溪山里8日驚傳多名里民陸續發生上吐下瀉情形,北水處指出,經檢驗,大腸桿菌群有偏高情形。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姜冠宇提醒,如水真的夠髒,把水煮沸再飲用也不見得有用,最好是預防攝取到受污染水源或食物才是王道。北水處說明,8日上午10時接獲溪山里長黃慧芬通報里民發生上吐下瀉情形後,立即派員至溪山里自設水源系統協助進行採樣檢測水質,9日檢測完成,因為該系統未有加藥消毒程序,檢驗結果大腸桿菌群有偏高情形,已通知里長轉知里民,若做為飲用水,包含盥洗、洗滌任何飲用器具及食物之用水,使用前務必要先煮沸。北水處表示,目前該里是使用自設水源系統,非由北水處供水;北水處每月皆至溪山里自設水源系統採樣監測水質狀況,並將水質檢驗報告通知溪山里里辦公室,請其將檢測結果適時對外公開,並於供水前進行消毒處理,以維民眾用水安全衛生。姜冠宇在臉書表示,雖然相關單位說要把水煮沸再飲用,但是也不見得有用,如果你的水真的夠髒了,其實腹瀉是還好,嘔吐的症狀出現就要小心,因為攝入了有些病原體預先形成的毒素,舉例來說,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腸毒素,或仙人掌桿菌的催吐毒素,這些毒素是耐熱的。姜冠宇指出,仙人掌桿菌的毒素需要在90℃以上,加熱至少5分鐘,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腸毒素則需要在80℃以上,加熱2小時才可能被破壞,就需要比較久,這些條件顯示,一旦這些細菌的毒素產生,通過一般家庭烹飪方法來破壞,有時可能會沒達到標準,還要小心增加燒燙傷,因此預防攝取到受污染水源或食物才是王道。姜冠宇直言,不預設是哪一種病原體,因為水源受污染的病原體是多重而複雜的,絕對不是只有大腸桿菌和諾羅病毒,只是大腸桿菌拿來檢測受污染水源剛好很好用而已,那很直接代表人家的排泄物到你取水的地方。他認為,不如大家若有觀察自家用水有疑慮,像是開水龍頭怪怪的、水有變色或有氣味或摸起來黏黏的,可以直接考慮買飲用水,但請不要瘋狂囤積。姜冠宇說,如果社區發現發病頻率較高,那麼小於12個月的嬰兒和將近70歲高齡長者、免疫力低下者,飲食要自己小心,使用公共廁所也請當心,減少頻率,並且全面使用肥皂洗手。
王品案驗到諾羅病毒 醫:「放諾羅假」恐比停業更有效
王品集團旗下「初瓦台北西門店」與「嚮辣和牛麻辣鍋西門店」爆出多名民眾在用餐後,發生上吐下瀉情形。疾管署提到,部分患者驗出諾羅病毒,完整報告將於下周出爐,是否為諾羅病毒造成,要再進一步確認。對此,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姜冠宇直言,放諾羅病毒假可能比勒令停業更有效。姜冠宇在臉書表示,看來是諾羅病毒在盛行,季節也算符合,諾羅是這樣,你吃下去後,潛伏期通常為24至48小時(範圍為12至72小時),症狀通常是突然出現腹痛、腹瀉、嘔吐,但所幸都不是拉血或吐膽汁,而症狀通常持續48至72小時,並迅速恢復。他提到,在臨床角度,出現與諾羅病毒一致的症狀的工作人員,包含醫療人員與餐飲人員,應停止工作,直至症狀消退後48至72小時,「但是餐飲業老闆能給員工放得起這個假嗎?我不知道啦,我只知道餐飲業很辛苦。」姜冠宇進一步指出,諾羅病毒雖然糞便最多,但是嘔吐物的飛沫也有能力發生傳染,所以餐廳廁所有人吐,排風系統不好,進去再小心不摸到,應該下場還是一樣,「我希望首重餐廳廁所(包含員工廁所)定時清潔的頻率量能要足夠,還要檢視排風系統,包含今天,衛福部回應食安中毒事件,未來不論人數,有重症者即勒令停業,雖然以醫療公衛的上帝視角好像沒什麼不對,但無疑又是對業者一大重擊,你就想想真的衛生與經濟好兩難啊。」姜冠宇認為,「我們的飲食幸福CP值建立在社畜文化、人力緊縮的尿性,其實都在戕害我們的品質與安全,未來啊,我們願不願意為了食安,多付一點錢給業者,廚師抱病上班,擊沉顧客,也擊沉老闆,但是即便這樣,廚師還是會堅持上班的,這就是血汗錢的決心啊,賺不要命的最貴啊,吃東西有那個價格,他們才放得起諾羅病毒假啊!」
上吐下瀉病患攀升!醫籲「快做1事」防中標:小心噁喝糞水
台灣食安風波燒不停!繼北市素食餐廳「寶林茶室」、王品旗下餐廳「初瓦」和「嚮辣」,以及知名連鎖鍋貼店「八方雲集」接力爆出食物中毒後,引起全台民眾恐慌人人自危。對此,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姜冠宇表示,近期因腹瀉求診的患者人數有上升情況,提醒不僅只有食材會引起食物中毒,若是發現「水源」的顏色、氣味不同以往,甚至摸起來黏黏的,都要小心恐是遭到汙染。醫師姜冠宇今(9日)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近期嘔吐、腹瀉民眾有越來越多的趨勢,且部分病患都是外食族,不過都是各自吃完不同的連鎖店後才出現症狀,因此並未發現集體中毒的現象。姜冠宇指出,「食物中毒,從來就不是只限於食材性(foodborne),當然也會有水源性(waterborne)」,由於屋齡老舊的住宅容易發生水管滲漏問題,漏水環境易形成死水,導致微生物的大量孳生,進而影響水源,「更慘的是人家排便的水管路滲漏,再進入飲用水或自來水源,這個狀況去驗大腸桿菌定量分析應該就明朗了。」對此,姜冠宇提醒,若是水源遭到「產氣微生物」汙染,顏色及氣味都會有所異常,若是水摸起來黏黏的可能是「營養化」,或者牆壁有滲漏聲、感覺水壓有降,這些都是水源變質的警訊。姜冠宇示警,若發現「同水源供應區」的使用者均出現不適症狀,要小心恐是水源汙染造成的集體中毒事件,建議老舊大樓的水源應做大腸桿菌檢測,才能確保家中用水安全無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