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氏症
」 帕金森氏症 詹雅雯 創世基金會 拜登 失智症
守靈夜棺材離奇晃動…家屬一看「男屍復活」 現場畫面被瘋傳
醫師誤判差點害死一條人命!國外網上近日瘋傳一段「男屍復活」影片,秘魯一名男子被醫師宣告死亡,家屬傷心欲絕仍需替死者籌備喪禮,豈料,守靈儀式上死者棺材突然離奇晃動,躺在裡面的屍體竟然動起來,嚇壞全場。不少人推測,男子可能沒死,應該是處於「強直性昏厥」(Catalepsy)狀態。根據外媒《鏡報》報導,影音平台TikTok有一段喪禮影片引發討論,拍攝地點為秘魯蘭巴耶克(Lambayeque)地區的城鎮歐莫斯(Olmos),上傳影片的人稱死者為伊凡(Iván),當天家屬和親友到他的家中為他守靈;守靈夜進行到一半,有人注意到棺材離奇晃動,家屬上前一看,屍體竟出現抽蓄還發出聲音,嚇壞眾人。畫面中看到伊凡在棺材裡「復活」後,許多人爭相湊到棺材旁一探究竟,還有人嚇得與其他人抱在一起,還有目擊者驚呼這起事件根本是「神蹟」。但報導中指出,雖然伊凡被醫師宣告死亡,很有可能他根本沒有死,而是處於「強直性昏厥」(Catalepsy)狀態。「強直性昏厥」(Catalepsy)是一種帕金森氏症或癲癇等神經系統疾病所引發的症狀,會導致患者癱瘓、呼吸等身體功能低下,最嚴重會出現被誤診為屍僵的全身僵硬。有不少網友看完影片後,直言伊凡很幸運,在被埋葬前就脫離「強直性昏厥」,否則恐怕被活活埋死。

川普暗示前總統醫療團隊「掩蓋病情」! 多本新書揭露拜登去年已病入膏肓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得知前總統喬拜登(Joe Biden)罹患侵襲性攝護腺癌後,坦言應對前總統的醫療團隊展開調查,暗示他們可能試圖掩蓋病情,好讓拜登繼續執政,甚至參選。川普在美東時間19日於橢圓形辦公室接受採訪時,被記者要求對拜登的健康狀況發表看法,並被問及是否計劃致電這位政壇前輩。他先是稱此消息「令人非常難過」,隨即話鋒一轉,暗示前總統的醫療團隊可能存在掩蓋病情的情況,而這種指控與保守派陣營先前的推測不謀而合,「我很驚訝公眾沒有更早獲知消息,因為發展到格里森分數(Gleason Score)9分需要很長時間。」在吹噓自己體檢結果優異,並強調已接受過認知測試後,川普質疑拜登的白宮醫師歐康納(Kevin O'Connor)的判斷有失專業,「仔細想想,這位醫生當初還堅稱喬的認知能力完全正常,說他毫無問題,或許就是同一位醫生,而有人隱瞞了實情。」他也強調:「我認為民眾有權了解真相。」據拜登辦公室18日的聲明指出,這位82歲的前總統於16日確診攝護腺癌,且癌細胞已轉移至骨骼。攝護腺癌通常以格里森分數評估其侵略性,而拜登的指標已達最高風險等級的9分,表示腫瘤細胞發育程度極高,侵略性強,轉移的可能性也較高。該聲明稱:「雖然屬於侵襲性較強的類型,但癌細胞對荷爾蒙治療敏感,病情仍可有效控制,總統與家人正與醫療團隊評估治療方案。」消息公布後各界紛紛表達慰問,連川普與夫人梅蘭妮亞(Melania Trump)也透過Truth Social發文稱:「我們對拜登的健康狀況深感憂心,向吉兒(Jill Biden)與其家人致上誠摯祝福,祈願喬能迅速康復。」然而小唐納川普(Donald Trump Jr.)等極右派網路意見領袖隨即質疑拜登的病情遭到隱瞞。「我想知道吉兒拜登博士怎麼會漏診第五期(Stage V)轉移性癌症?還是這根本又是顆煙霧彈?」小川普在社群媒體發文批評。不過報導也澄清,這位前第一夫人雖擁有教育學博士學位,但並非執業醫師。自去年6月底拜登與川普辯論失常後,關於其執政及參選能力的質疑聲浪就開始排山倒海而來。當時白宮新聞秘書卡琳尚皮耶(Karine Jean-Pierre)被問到為何有帕金森氏症專家多次進出白宮時,也顯得不知所措。值得注意的是,歐康納醫師從未像川普1.0任內的白宮醫師傑克森(Ronny Jackson,現為德州共和黨眾議員)那樣接受媒體質詢。即便川普2020年大選前確診COVID-19時,其繼任醫師康利(Sean Conley)也有立即召開記者會進行說明。與此同時,多本關於2024大選的新書持續引發公眾對拜登健康的關注。其中最聳動的當屬CNN記者塔珀(Jake Tapper)與Axios記者湯普森(Alex Thompson)合著的《原罪:拜登總統的衰退,掩蓋,以及他再次參選的災難性選擇》(Original Sin: President Biden’s Decline, Its Cover-Up, and His Disastrous Choice to Run Again)。書摘披露,幕僚曾討論在選後讓拜登使用輪椅,因其身體機能退化已相當嚴重。此外,在《奮戰:白宮史上最狂野選戰》(Fight: Inside the Wildest Battle for the White House)一書中,作者艾倫(Jonathan Allen)與帕尼斯(Amie Parnes)揭露拜登需靠螢光膠帶引導才能順利走完募款活動的動線安排。而撰寫《未知:川普如何擊敗拜登、賀錦麗與歷史性選戰》(Uncharted: How Trump Beat Biden, Harris, and the Odds in the Wildest Campaign in History)的惠普爾(Chris Whipple)上月也在CNN強調:「這不同於傳統意義的掩蓋,並非水門事件式的陰謀,也非卡爾羅夫(Karl Rove)所說的龐大騙局,拜登的核心幕僚無視所有證據,堅信他仍能勝選並完成任期,這簡直是集體妄想。」

憂鬱症也是失智症的早期症狀! 醫揭「常見失智症種類」:與憂鬱存在雙向關係
失智症是一種影響大腦功能的退化性疾病,常見於老年人,最典型的類型是阿茲海默症,患者會逐漸出現記憶力減退、判斷力下降、語言能力受損,甚至影響日常生活。除了遺傳因素,高血壓、糖尿病、不良生活習慣等也可能增加風險。預防失智可從健康飲食、規律運動、保持社交互動及持續學習著手;早期發現、適當治療與照護,能有效延緩病程,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常見的失智症種類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曹汶龍指出,失智症的種類相當多樣,症狀與進展方式皆不同,應依據成因進行診斷與治療;早期發現、控制危險因子(如高血壓、糖尿病)、維持良好生活習慣,有助於降低發病風險或延緩病程發展。1.阿茲海默症這是最常見的失智症類型,大約占失智症患者的 60~80%,主要與β-類澱粉蛋白的沉積及tau蛋白異常有關,導致大腦神經細胞的退化。主要的特徵為早期症狀包括記憶力減退(特別是短期記憶),但隨病情進展,患者會出現語言障礙、定向感缺失、判斷力下降等問題。2.血管性失智症曹汶龍指出,是由腦部血管病變所引起的,例如中風、慢性腦部缺血、微小血管病變等疾病,進而導致大腦受到損傷;主要特徵為認知功能下降,且常呈現「階梯式惡化」,不像阿茲海默症的進展是緩慢式的,症狀可能是突然發生,尤其是中風後出現明顯的認知變化。另外,可能伴隨其他中風症狀,例如單側無力、步態不穩,通常與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相關。3.路易體失智症主要是由於大腦內異常蛋白「路易體」堆積,影響大腦皮質和基底核功能。主要特徵有認知功能波動,有時候清醒、有時混亂;也會有視覺幻覺,例如看見不存在的人或物;以及動作遲緩、僵硬(與帕金森氏症類似),另外,有些患者對某些藥物(特別是抗精神病藥物)特別敏感,可能加重病情。4.額顳葉失智症是因為額葉與顳葉神經細胞退化所引起的認知障礙,通常發生於較年輕的族群大約是40~65歲;主要特徵有個性與行為改變,如衝動、冷漠、情緒不穩;語言能力受損,表達困難或詞彙減少;以及早期記憶力可能正常,但社交與判斷能力受影響。5.帕金森氏症失智症帕金森氏症的晚期可能導致認知功能衰退,主要特徵以動作症狀,像是僵硬、步態異常等症狀,之後才會出現記憶力下降、專注力變差等問題,可能與路易體失智症有重疊。曹汶龍說明,部分失智症狀可能是由其他可治療的因素引起,例如營養不良(如維生素B12缺乏)、甲狀腺功能低下、藥物副作用、憂鬱症相關失智(假性失智症)、腦部腫瘤、感染或水腦症(腦積水)等,如果能及早發現病因,透過治療,是有機會可以改善的。什麼是年輕型失智症?年輕型(早發性)失智症(Young/Early Onset Dementia)是指65歲以下被診斷為失智症之個案;依據國際失智症協會之資料30~64 歲失智症盛行率為千分之一,推估臺灣30~64 歲失智症人口約有1萬2千人,雖推估年輕型失智症者人數不算多,然而年輕型失智症與年老性失智症所面臨的情境及需求有非常大的不同。正常老化、失智症的區別曹汶龍表示,正常老化可能出現記憶力下降,但不會影響到日常生活;失智症則會嚴重影響記憶、語言、判斷力和方向感等各方面,甚至個性和行為都可能會改變,以下列出日常的正常老化和失智症的區別,若懷疑自己或親友有失智跡象,建議及早就醫評估。1.記憶力方面正常老化:偶爾忘記人名、約會,但稍後都能想起來。失智症:頻繁忘記重要的事件,甚至無法回憶剛剛才發生的事情,即使被提醒仍無法記起來。2.語言能力方面正常老化:偶爾難以找到合適的詞彙表達,但能仍順利完成對話。失智症:說話時經常停頓,遺忘常用的名詞,甚至無法理解或組織句子,使對話變得很困難。3.判斷與決策方面正常老化:偶爾做出不明智的決定,例如買了不需要的東西。失智症:經常做出錯誤決策,例如穿著不合適的衣物,夏天穿冬天的厚外套。4. 向感與時間觀念方面正常老化:偶爾會忘記今天是星期幾,但稍後能想起來。失智症:經常迷路,即使在熟悉的地方,也不記得回家的路或不知道身處何地。5.物品放置方面正常老化:偶爾會忘記東西放在哪裡,但能透過回想找到物品。失智症:經常將物品放在奇怪的地方,如把手機放進冰箱,甚至懷疑是別人偷走了。6.情緒與行為變化方面正常老化:偶爾覺得焦慮或低落,但情緒能夠調適過來。失智症:情緒波動劇烈,可能變得易怒、焦慮,甚至對親友變得懷疑或有妄想。7.專注力與組織能力方面正常老化:可以同時處理多件事情,但可能比年輕時慢一點點。失智症:無法完成熟悉的任務,例如煮飯時忘記關火或不記得怎麼煮菜。8.社交能力方面正常老化:仍保持社交興趣,喜歡與朋友家人互動。失智症:對社交失去興趣,變得退縮、不願參與活動,甚至與家人越來越疏遠。憂鬱和失智存在雙向關係曹汶龍表示,研究顯示憂鬱症與失智症之間有明顯的關聯,憂鬱的人更容易罹患失智症,特別是阿茲海默症和血管性失智症。研究發現,中年或老年時期有憂鬱症的人,未來罹患失智症的風險較高,2021 年發表在《美國醫學會精神病學期刊》(JAMA Psychiatry)的一項研究發現,重度憂鬱症患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 51%。另外,憂鬱症患者的大腦中,負責記憶的區域的海馬迴通常較小,而這也是阿茲海默症最早受影響的區域。而憂鬱症與慢性發炎、皮質醇(壓力荷爾蒙)過高也有關,可能導致神經元受損,進而影響記憶與認知功能;憂鬱症會降低大腦中的神經可塑性,使大腦修復能力下降,進而增加失智症風險。憂鬱症患者可能導致缺乏運動、不良飲食、社交退縮,這些都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由於生活中缺乏刺激,如學習新事物、社交互動,會讓大腦退化得更快。曹汶龍指出,憂鬱症也可能是失智症的早期症狀,有些人可能是因失智症的早期大腦變化,導致情緒低落,而非憂鬱症導致失智。根據研究顯示,阿茲海默症早期患者約有30%~50%會出現憂鬱症狀,如情緒低落、喪失動力。所以,如果老年人出現無明顯原因的憂鬱,並且伴隨記憶力下降,就要注意可能是失智症的前兆。曹汶龍說明,憂鬱症與失智症之間存在雙向關係,憂鬱症可能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也可能是失智症的早期症狀;因此,關注心理健康、積極治療憂鬱症,不僅對情緒有幫助,也能降低失智症風險。失智症10大警訊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資料顯示,失智症有以下10大警訊:1.記憶力減退到影響生活:患者忘記頻率較高,且可能完全忘記該事件。2.計畫或解決事情有困難:失智症患者會無法計畫,做出錯誤或和以前不同的決斷。3.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物:失智症患者會對完成每天的日常工作或生活有困難。4.對時間地點感到混淆:患者可能忘記或弄錯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或是在熟悉的地方迷路。5.有困難理解視覺影像和空間關係:對空間影像判斷出現困難,例如,經過一面鏡子前,無法了解自己就是鏡子裡的那個人。6.言語表達或書寫有困難:無法了解複雜的字句,說話也變得簡短,可能會重複自己說過的話,或是很難找到正確的詞彙。7.不適當行為:失智症患者容易掉東西卻無法回頭去找,甚至懷疑是別人偷走了,就刻意把物品藏在不尋常的地方。8.判斷力變差或減弱:失智症患者會出現判斷力或做決斷的能力減退。9.不參與社交活動:患者可能不再保有嗜好,退出原本喜愛的社交活動或運動, 變得不愛出門,不想與人交談。10.情緒與個性的改變:患者的情緒和個性常會改變。只要遇到無法處理的事務或弄錯事情,便會感到心煩意亂,甚至勃然大怒。(內容授權提供/常春月刊)【延伸閱讀】「長照服務」家屬、病友雙贏! 七旬失智翁精神改善、家人獲喘息高齡社會的營養新視角!醫師剖析鱈魚肝油與失智關聯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4693

大腦累到不行卻腿抽筋失眠 專家建議放1物有效改善
有部分民眾身體明明很疲憊,躺在床上卻怎麽樣都不著,失眠也成為現代社會的一種文明病。除了累到失眠,還有少數人是因為「不寧腿症候群」(Restless leg syndrome , RLS),雙腿在半夜不自覺抽筋,讓人難以入睡;國外有睡眠專家建議一種奇特療法,只要在床邊放一塊香皂就能有效改善。根據外媒《Gloucestershire Live》報導,在失眠族群中,有部分患有「不寧腿症候群」的人與一般失眠者不同,他們是大腦很想睡,但一雙腿卻不想睡,這類人會有一症狀,就是腿會不自覺抽筋或抖動,當發生在深夜12時至凌晨4時,就會使患者很難入眠。睡眠專家Adeel Ul-Haq分享一種特別的居家療法,在睡覺時把一塊香皂放在腿的附近,有助減少夜間抽筋的情形,雖然尚未經科學證實,但有研究指出,鎂能助於治療不寧腿症候群。Adeel Ul-Haq進一步補充說,香皂中含有鎂,這就是為何能改善失眠,若使用薰衣草或尤加利的氣味,還有溫和的鎮靜作用。Adeel Ul-Haq建議民眾能選用含有精油的天然香皂,避免使用合成香料的肥皂;民眾可以將香皂放在靠近雙腿的位置,也要確保不影響自己睡眠中變換姿勢,Adeel Ul-Haq也說,不用把香皂塗在身上,甚至對於部分民眾,只要放在手邊就能改善,他開玩笑說「下次遇到雙腿抽筋,或許可以用香皂代替手機」。有報導指出,不寧腿症候群經常發生在9類人身上,包括缺乏鐵質、鎂、維他命B12、過量飲用咖啡因、葉酸性貧血、孕婦、風濕性關節炎、尿毒症、糖尿病、甲狀腺低下症、帕金森氏症。

社宅承租遞補採郵寄挨批不公平 未來將改進
台北市社會住宅抽籤後,未完成承租的空戶採取「先到先辦、隨到隨辦」供民眾申請,並以掛號郵戳時間做為先後排序,議員徐立信24日接獲民眾陳情,指稱北市郵局上午8時30分開始營業,但外縣市有郵局早上8時就開門,直呼根本不公平。北市都發局長簡瑟芳回應,公告內容就是採用郵戳時間排序並無疏失,但對於民眾意見會檢討改進。因社宅候補名冊失效或用罄,僅少量空戶釋出,過去採「先到先辦、隨到隨辦」機制臨櫃辦理,縮短入住社宅時程,結果造成民眾漏夜排隊,才修改成寄掛號信,並依郵戳日期時間先後列入名冊「依序」遞補承租。陳姓民眾昨向議員徐立信陳情表示,母親患帕金森氏症、領有身障手冊,為申請「先到先辦、隨到隨辦」2人房4個特殊戶名額資格,他一早跑郵局並在8時31分寄出掛號信,未料僅排到第8順位,後來發現全台郵局開門時間沒有統一,雖然台北市郵局是8時30分開門,但其他地區有部分郵局8時就營業,批評市府依據郵戳時間排定申請順序,這樣的遊戲規則猶如笑話。陳男指出,「先到先辦、隨到隨辦」採郵戳時間排申請社宅先後順序大有問題,他以大學開課為例,過去是先登記先贏,但現今隨時代改變多數改為先登記再電腦抽籤,以實現公平,市府應該採電腦抽籤,才不違背社宅實現居住正義的美意。都發局住宅服務科長陳正廷回應,公告時間是上午8時後都是合格件;簡瑟芳強調,當初公告規定採郵戳時間認定,未硬性規定要去8時30分開始營業的郵局,公告載明就是依郵戳時間,所以沒有疏失,至於民眾陳情郵局開門時間不一,未來會檢討機制改進。北市住都中心說,「隨到隨辦」僅受理掛號郵寄件申請,各地方郵局營業時間由郵政公司自行公告揭露,民眾可藉由郵政公司公告時間,確認鄰近方便的郵局送件。住都中心指出,每次「隨到隨辦」皆會滾動檢討執行方式,已研議開放網路、臨櫃或掛號郵寄等多元申請方式,以貼近快速便利多元的便民方向,符合民眾期待。

58歲詹雅雯驚爆離世悲訊!本尊傻眼喊:我是死在哪裡
58歲台語金曲歌后詹雅雯,近年來因罹患帕金森氏症,飽受病魔折磨,怎料下個月即將登台演出的她,竟又爆出離世消息。對此,詹雅雯也親自發聲闢謠了。用歌聲撫慰人心35年,詹雅雯今年5月將首度在華山Legacy舉辦演唱會,不過身體狀況頻亮紅燈的她,於2021年確診帕金森氏症、左大腦中度萎縮,甚至一度被醫生告知「隨時會死」,沒想到如今又遭「賜死」。一名網友昨(21日)在臉書社團發布黑底白字文,以簡體字發文表示「詹雅雯今天過世了。」對此,詹雅雯昨天下午也截圖無奈發文,「原來我今天又死啦?簡體字?噢!這次我還是死在那裡⋯好像每次都是在那裡往生⋯唉多深的緣分啊!」貼文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怒批,「那些人應該是有病吧!」、「很多缺德亂報的人,願平安」、「雅雯老師安康!這社會真的生病了,一堆無聊的人說無聊之事真糟糕」、「太缺德了!會有報應」、「真是~~唯恐天下不亂!」、「這些沒良心的酸民、人命關天的假消息也敢亂寫」、「真的沒品ㄟ!雅雯老師一定要健康健康的喲」、「這些人太可惡了,沒事做拿別人的生命在開玩笑。」

陸弈靜新劇攜手鄭有傑與貓演員 笑合作像是「寂寞遇到孤單」
新銳導演楊羚自編、自導的《寂寞貓蛋糕》,邀來實力派演員陸弈靜與鄭有傑主演。楊羚在台藝大電影所畢業作品《黑犬》曾入選2024釜山影展超廣角亞洲短片競賽。她的短片新作《寂寞貓蛋糕》由郭昱沂擔綱製作,也入選了第20屆大阪亞洲影展。故事講述一位罹患帕金森氏症的退休教授與一位看似失職的社區管理員,因著社區裡共同隱藏的秘密,建立起一段奇特的友情,在寂寞的生活中尋找各自的綠洲。陸弈靜在劇中飾演研究書法的中文系退休教授「劉惠」,為貼近角色,開拍前她特別買了毛筆、練習書法,笑說:「要感覺出有寫書法的態勢。」劇中劉惠在丈夫過世後獨居在充滿回憶的屋裡,面對疾病與孤獨,陸弈靜深刻體會到角色「像人生沒了重心,死亡還沒來就已經埋葬自己了」。即使赴美定居的兒子力勸她同住,劉惠仍選擇不走,她形容這個角色:「要尋找生命的根,人生這道料理最後的甜點要自己精心製作,細細品嚐。」在劇中,陸弈靜飾演中文系退休教授「劉惠」。(圖/公視提供)陸弈靜提到與鄭有傑飾演的管理員「王國文」之間,是透過「貓」這個元素連結了兩個複雜又內斂的人,更笑稱這次合作像是「寂寞遇到孤單」。提及拍攝與貓演員互動,發生許多有趣的事。陸弈靜回憶起一場她正在寫書法的戲,貓咪竟自然地橫越桌面,不僅踩到硯台,還跨過她寫的書法。楊羚一開始盤算這場戲,原本預計使用特寫鏡頭來呈現的畫面,因為貓演員自然演出而得以完整捕捉,意料外呈現反而帶來效果,也讓陸弈靜直呼:「那隻貓超級親人的,喜歡!」在拍攝鄭有傑於廢棄空間找到白貓的戲時,貓演員沐沐的反應相當自然,甚至想要躲起來,促使鄭有傑即興發揮了許多的台詞。也為了讓多隻貓咪自在活動,劇組請來動物指導,還大費周章將貓咪提前帶到現場,楊羚說:「讓牠們熟悉環境,並放些貓咪習慣使用的物品,營造像家一般的氛圍。」劇中,鄭有傑飾演的「王國文」是個忍受住戶頤指氣使的大樓管理員。(圖/公視提供)值得一提的是,導演楊羚將小時候聽大人描繪的「愛笑瑜珈」團體放入劇情中,也覺得這與劉惠想交朋友、排遣孤獨而加入的動機不謀而合。楊羚也分享拍攝時,愛笑瑜珈團的真實參與,為現場帶來意想不到的能量,連陸弈靜也深受感染,並影響了她對角色的詮釋。楊羚表示,希望《寂寞貓蛋糕》這部短片與觀眾展開關於獨處、接受現狀、以及在生活中尋找微小樂趣的對話。她認為:「如同貓咪一般,有時候我們也需要保有獨處的時刻,並在自己的世界裡找到自在與快樂。」《寂寞貓蛋糕》將於明(13)日晚10點,公視頻道首播,並上架「公視+」平台。公視學生劇展週日晚間10點半也將播出探討手足姐妹情誼的《髮圈》。

用AI看見大腦病灶 精神疾病診斷進入精準醫學時代
精神疾病診斷長期依賴問診與病史,缺乏客觀量化判斷標準。為突破這一醫療困境,陽明交大與臺北榮總投入腦影像與AI研究,成功開發出領先全球的腦影像分析技術,能成功定位精神疾病患者在不同年齡與病程階段的腦部退化情形,讓疾病診斷進入全新時代。陽明交大醫學系系主任,同時也是臺北榮總醫療人工智慧發展中心副主任楊智傑,自2019年起投入這項技術研發,希望透過AI辨識肉眼無法識別的腦影像,提升診斷的客觀性與準確性。如今該技術已在臺北榮總的臨床服務中實際應用。也因國際上精神醫學領域的重大突破,獲得今年美國愛迪生獎金獎(2025 Edison Awards Gold Medal)。這項技術的核心是一套能精確定量腦部各區退化情形的方法,根據研發團隊對大腦老化與疾病進展過程的長期觀察,建立起涵蓋138個大腦灰白質區域的退化軌跡模型。該模型可依據患者的年齡與病程,預測特定腦區的退化趨勢,進而鎖定最關鍵的異常腦區,讓診斷更有依據、治療更具針對性。楊智傑表示,大腦在精神疾病的病程中會持續退化,但不同大腦區域的退化軌跡各異;過去的AI技術對於判讀腦影像沒有辦法確定因果關係,也無法呈現病程進展中的關聯性,新的技術完全克服這些限制,能夠預測患者在已知年齡和病程下的腦部退化狀況。該技術已應用於思覺失調症、躁鬱症與重度憂鬱症的研究與臨床評估。研究結果顯示,思覺失調症患者在發病後22年間,大腦體積顯著萎縮,皮質厚度異常則多出現在疾病早期,尤以額葉、顳葉與島葉的灰質退化最為明顯。躁鬱症與憂鬱症患者也分別在前額葉下側與前扣帶迴出現特異性異常,這些發現有助於後續施行經顱磁刺激或深層腦刺激治療時,更加精準鎖定治療標的。這項技術不僅突破了現有深度學習系統在腦影像分析上的限制,更提供精神疾病臨床診斷一套科學且可量化的工具。未來可望擴展至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早期診斷與評估。

普丁命不久矣?澤倫斯基揭俄意圖拖延戰事 當眾預言:他死時一切將結束
普丁命不久矣?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最近在巴黎與法國總統馬克宏會晤後,針對俄羅斯總統普丁的健康狀況直言,對方「很快就會去世」,並稱「這是事實,到時候一切(戰爭)都將結束」。綜合外媒報導,儘管普丁一直試圖展現強健形象,但關於他的健康狀況仍是傳言不斷。此名已72歲的俄羅斯領導人,近年出現臉部浮腫、腿部顫抖、眼睛充血等現象,引發外界關注。早在2022年,普丁在與時任國防部長蕭依古會面時,就被拍到身體前傾緊握桌角、言語含糊的畫面,更加深外界對健康的疑慮。此外,普丁頻繁咳嗽、手腳出現不自主抽動,甚至步態蹣跚,均被視為可能患有癌症或帕金森氏症的跡象。在巴黎的會晤記者會上,澤倫斯基還指責普丁試圖「從內部打擊歐盟」,暗示俄羅斯正於歐盟內部尋求支持者,如匈牙利等國。馬克宏宣布,法國將向烏克蘭提供20億歐元(約新台幣714.4億元)的軍事援助措施,並呼籲俄羅斯無條件接受烏克蘭提出的30天停火協議,同時強調俄方仍展現出「好戰的意圖」。馬克宏表示,「俄羅斯無權對我們提供和將要提供給烏克蘭的支持指手畫腳,也無權設定條件。」澤倫斯基強調,現在絕不是對俄羅斯減壓或為了和平而削弱團結的時候。澤倫斯基指責俄羅斯拖延衝突,並呼籲對俄方施加更大壓力以結束戰爭。關於戰後的安全保障,他也表示,目前討論具體的歐洲部隊角色為時尚早,但強調任何部署的部隊將主要負責監控局勢、進行聯合訓練,並防止俄羅斯再次發動侵略。馬克宏補充,這些部隊將以和平方式行動,不會直接參與戰鬥。此外,澤倫斯基指出,普丁害怕俄羅斯社會聲浪,並敦促美國不要讓俄羅斯總統擺脫地緣政治孤立主義。俄羅斯方面則表示,只有在解除對俄羅斯食品和化肥貿易的制裁後,才會開始遵守黑海地區達成的停火協議。澤倫斯基對此表示,希望美國能抵制克里姆林宮的要求,並指出白宮內有人受到俄羅斯觀點的影響,強調「我們不能同意這些觀點」。馬克宏還提到,提議中的歐洲武裝部隊在未來可能部署到烏克蘭,以應對俄羅斯的攻擊。澤倫斯基和馬克宏都認為,外國部隊在烏克蘭的存在也可提供軍事訓練,也是盟友目前在烏克蘭境外所做的援助措施,以協助烏克蘭對抗俄羅斯更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馬克宏強調,這是一種和平主義的方式,旨在確保執行平協議,並防止俄羅斯再次發動攻擊。報導稱,相關軍事討論是在巴黎舉行的30個國家峰會之前登場,會議方向為烏克蘭部署部隊的相關提議。英國首相施凱爾和馬克宏一直在推動建立一個歐洲與烏克蘭部隊的聯盟,但美國對此表示冷淡,並未參與相關話題。

25歲鮮肉瘋健身半年後腎虛了 竟因每天吃「它」!一票人都吃錯
為了迅速練出「大肌肌」,熱愛健身的族群都會補充大量蛋白質,其中高蛋白粉易於攝取又方便,儼然成為了「標配」,然而盲目地補充高蛋白可能暗藏風險。大陸福建省福州市25歲的張先生(化名),就因長期過量攝入蛋白粉,導致腎臟出現了問題。《福建衛生報》報導,張先生是1名健身愛好者,為了迅速實現肌肉增長,他在維持正常飲食(如雞胸肉、牛肉、雞蛋、牛奶等)的基礎上,每天都會沖泡5勺蛋白粉飲用,日攝入量約150克。這種高強度的蛋白粉補充習慣,他堅持了整整6個月。漸漸地,張先生發現自己的尿液泡沫明顯增多,且長時間不散,腰部時常隱隱作痛,身體也總是感到乏力,即便充分休息後,疲憊感也難以緩解。帶著不安,張先生前往福州大學附屬省立醫院檢查。結果顯示,他的血肌酐值飆升至165μmol/L,尿蛋白呈現1+,提示腎功能出現異常。接診的醫生指出,好在張先生及時就診,若繼續長期過量攝入蛋白質,將會持續加速腎功能惡化。在醫生的指導和治療下,經過3個月的綜合干預,張先生的身體狀況逐漸好轉。《福建衛生報》公益藥師、福州大學附屬省立醫院藥學部主管藥師陳芬燕解釋,蛋白質在體內的代謝會產生大量的氮質廢物,這些廢物需要通過腎臟排泄。如果蛋白質攝入過多,腎臟的排泄負擔就會加重,長期如此可能導致腎臟損傷。此外,過多的蛋白質攝入還可能誘發骨質疏鬆、痛風、肥胖等問題。作為最普遍的營養補充劑之一,蛋白粉常被一些人神化,認為它是「保健神藥」或「運動量大必須補充蛋白粉」。對此,陳芬燕表示,對於普通人群,蛋白粉的適宜攝入量應根據個體需求和飲食習慣來確定,並非所有人都需要額外補充。醫生指出,普通成年人每日蛋白質推薦攝入量為0.8-1.2g/kg/天,通過日常均衡飲食即可滿足大部分人的需求。對於老年人、高血壓或糖尿病患者等群體,由於腎臟功能較弱或已存在基礎疾病,對過量蛋白質的耐受性較低,更容易出現腎損傷。因此,這類人群在服用蛋白粉前,應咨詢醫生或藥師的建議。此外,蛋白質還可能影響藥物療效。例如,服用治療帕金森氏症的多巴絲肼片時,若同時攝入高蛋白膳食,會導致藥效下降。因此,服用此類藥物期間,患者需注意控制蛋白質攝入量,並盡量將高蛋白飲食與服藥時間錯開。

46歲男推75歲母撞地害死她 曾撂話:我是孽子…開庭痛哭獲輕判
人性本善,百善孝為先,台中一名從事水果批發的46歲邱姓男子,2024年2月與75歲母親在家中發生爭執,一氣之下推了母親,害她後腦著地,當下來撂話「我就是孽子啦」,而老婦送醫搶救17天宣告身亡。邱男事後還刪除家中監視器畫面,甚至在看守所裡賭博玩樂,直到出庭時才痛哭認罪,今(7日)台中地院國民法庭審理後,依傷害致死判邱男4年6月徒刑,全案可上訴。根據檢方起訴書指出,2024年2月11日46歲邱男與75歲母親在家中談話,突然起口角,他知道自己母親罹患帕金森氏症且年紀大,一氣之下仍動手推了她的肩膀,反應不及的邱母直接後仰倒地,後腦重擊地板昏過去,嚇得邱男儘速把邱母送到醫院,在搶救17天後邱母被宣告身亡。檢警偵辦期間,一開始邱男還不承認犯行,佯稱邱母應該是撞到地上的南瓜,所幸邱男的姊姊、邱母女兒透過手機遠端錄影,拍到眾人急著搶救邱母時,秋男在一旁著急刪除家中監視器畫面,還發現在邱母倒下瞬間,邱男還嗆聲「我就是孽子啦!」除此之外,檢方查出邱男有家暴紀錄,對前妻拳打腳踢,遭收押在看守所時還與獄友聚賭,被發現又誣賴是遭對方逼迫;檢方依據邱男刪除監視器畫面、事後言詞及推卸責任等狀況,推判他認罪也非輕易反省之人,不適用刑法第59條情堪憫恕減刑事由,具體求刑10年6月至12年6月。但邱父替邱男作證,2個女兒出嫁後,夫妻倆跟邱男同住10多年,從未看過兒子動手打母親;加上邱男出庭時講到母親就痛哭,頻頻喊後悔,更稱檢察官將自己「妖魔化」,認罪答辯後請求從輕量刑,台中地院國民法庭合議庭今日下午依傷害直系血親尊親屬致死罪,輕判他4年6月有期徒刑,全案可上訴。◎尊重身體自主權,請撥打113、110。◎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精神虐待、性騷擾、性侵害,請打110報案再打113找社工

日綜藝天王三野文太過世!享壽80歲 1月才因噎到昏迷
日本綜藝天王三野文太(みの もんた)主持過許多綜藝節目,擁有許多粉絲追隨。不料今(1日)傳出三野文太過世消息,享壽80歲。三野文太昔以《校園瘋神榜》、《搶救貧窮大作戰》、《日本妙國民》等節目爆紅,然而近年健康每況愈下。本身患有慢性糖尿病及腰椎管狹窄症的他,2020年又被確診帕金森氏症,而後逐漸淡出螢光幕。回顧今年1月,三野文太和友人到高檔燒肉店吃飯,疑似沒有仔細咀嚼就將牛舌吞下肚,導致食物堵住氣管,當場呼吸困難,被緊急送往醫院搶救。如今傳出過世消息,讓親友和粉絲都相當難過。根據日媒TBS報導,三野文太今(1日)凌晨在家人的陪伴下去世。

高慧君受眼疾所苦「過極度黑暗日子」 為了媽媽故作堅強
高慧君、陳婉婷跟楊忠穎今(13日)出席大愛劇《生日快樂》記者會。高慧君先前因眼睛斜視,受到外界關心,她坦言當時想過可能要放棄最愛的舞台,轉型網紅或是回山上種菜養雞。高慧君當時左右眼嚴重斜視,就醫發現是甲狀腺功能低下導致,生病初期她「過了三天極度黑暗的日子」,因為她最熱愛演戲,有兩場戲一齣舞臺劇不能演,當初還想回山上養雞種菜,轉型網紅,開頻道跟媽媽做鄒語教學,後來高慧君轉念認為「任何事情遇到,都有些原因」,所以生病的時間剛好可以陪媽媽。分析會罹患甲狀腺疾病,高慧君說最主要是壓力,因為從爸爸罹患癌症到媽媽得到帕金森氏症,她長女的個性覺得什麼都要扛,為了希望讓媽媽舒服點,還學了筋膜按摩,差點就要去考執照,還好媽媽病情好轉,妹妹也生了小孩,媽媽有孫萬事足,忘了病痛。高慧君、陳婉婷跟楊忠穎出席大愛劇《生日快樂》記者會。(圖/楊澍攝)高慧君跟媽媽同時都生病時,唯一一次最無助的時侯,就是每天要抱媽媽起床自己也沒力,兩人一起倒地,看到媽媽想哭,為了不讓媽聽到她也在哽咽,她故做堅強,光是從房間走到客廳就花了十五分鐘,當時高慧君覺得「為什麼我不是達妮芙,是不是因為沒有更強的信仰支撐」,於她現在一星期會做一次很深層的禱告「把所有壞情緒,發給在宇宙中很大力量的人」,最近也開始跟媽媽一起聊生死、宗教跟玄學。

老婦「忍胸痛」5天不就醫 女兒返鄉探親驚覺「心肌梗塞」
春節期間全台醫院急診室人滿為患,奇美醫院急診醫學部高齡急診科主任黃建程日前就分享,許多子女因長年在外工作,難得過年返鄉探親,才發現父母身體不適,急忙將其送醫。有時這樣的行為雖導致急診壅塞,但在某些案例中,卻成功挽救了長輩的生命。根據《中時新聞網》的報導,黃建程分享,今年春節他遇到一名老婦,因胸痛隱忍五天未就醫,直到女兒過年返家察覺異狀,才送至急診,經檢查發現竟是心肌梗塞。黃建程也舉出另一個例子,另一名75歲老翁,長期與妻子同住,女兒們皆在外地生活,過年返家時發現父親奄奄一息,急忙送醫,才確診為敗血症與急性腎衰竭,需立即住院治療。黃建程表示,「天邊孝子」的本意並非全然錯誤,醫療資源確實應優先留給真正需要的病患,但對於長輩的健康狀況,子女應保持高度警覺。如果發現異狀且難以判斷嚴重程度,應儘早就醫,而非自行觀察或拖延治療。不過春節期間的急診室內,也有部分病患症狀較輕微,卻因子女擔憂過度而送醫。黃建程分享,一名50歲男子在春節期間將80多歲的母親送至急診,表示母親手部顫抖,擔心是中風徵兆。經醫師診斷後確認為帕金森氏症,男子頻頻道歉,醫師則安慰他勿過度自責。黃建程提醒民眾,若發現長輩健康有異狀,應適時就醫檢查,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時間。

80歲綜藝天王爆意外!高檔燒肉店「吃牛舌噎到」窒息命危 目擊者曝驚險過程
現年80歲、日本綜藝天王三野文太(みの もんた)驚傳發生意外,日前他前往燒肉店用餐時,過程中卻不慎被牛舌噎到導致昏迷,被緊急送往醫院救治,據悉經搶救後他已恢復意識,幸運撿回一條命。綜合日媒報導,該起驚險事故發生於1月16日晚間7時許,三野文太當時與友人相約前往東京一家高檔燒肉店吃飯時,疑似沒有仔細咀嚼就將牛舌吞下肚,導致食物堵住氣管,他當場呼吸困難,立即被送往醫院搶救。一名目擊者還原現場情況,表示三野文太被噎到後,一旁的友人見狀趕緊幫他拍背,「但他似乎因為無法呼吸,表情十分痛苦」,情況看起來相當危急,隨後他就被救護車送往醫院了。據知情人士透露,三野文太被送醫後一度昏迷不醒,所幸接受治療後他已脫離險境、恢復意識。事實上,曾以《校園瘋神榜》、《搶救貧窮大作戰》、《日本妙國民》等節目爆紅的三野文太,近年來健康每下愈況,本身患有慢性糖尿病及腰椎管狹窄症的他,2020年又被確診帕金森氏症,而後逐漸淡出螢光幕,沒想到再度躍上媒體版面竟是燒肉店意外,身體狀況令外界擔憂。

連續13年辦「寒士吃飽」挺弱勢 陳建仁出席籲:愛是動詞
農曆春節將近,創世基金會 13日與宋坤傳藝、前副總統陳建仁、其夫人羅鳳蘋、衛福部呂建德政務次長、台北市社會局鄭文惠副局長與富邦慈善基金會鄭基男董事,一同化身送禮大使,並親手揮毫寫春聯,祝願植物人家庭春福同臨,更號召大眾齊心做公益,讓溫暖持續一整年。北投的劉奶奶20多年前被診斷出帕金森氏症, 5年前完全臥床,由77歲先生獨力照顧。創世2年前開始服務後,護理師每月到宅1-2次,提供原床泡澡、照顧物資協助如尿布、營養補充品,分擔老老照顧的沉重負擔;而中正區90歲的駱奶奶20年前因中風,肢體及意識狀態逐漸退化,呈植物人狀態至今,由開計程車的兒子照顧,由於尚有2名在就學中的女兒,生活開銷龐大喘不過氣來,創世於去年開始到宅服務,提供營養品和傷口護理指導,減輕家屬負擔。前副總統陳建仁出席活動時也表示,愛不是名詞,愛是動詞,一定要親身實踐,讓愛擴散出去。謝謝創世、華山、人安基金會持續做有意義的事,讓弱勢家庭得到溫暖和希望。創世基金會副董事長廖經倫表示,感謝全台灣善士支持,讓各項常態性服務能全面落實,創世將依著事前審慎與務實的規畫,將民眾善款用在刀口上,僅代表百歲創辦人曹慶先生,謝謝大家並祝福大家平安、喜樂、健康。創世、華山、人安策略聯盟,不畏通膨與物價高漲,連續35年辦理「寒士吃飽30」活動,1月13至1月24日同步於台澎金馬22個縣市,動員約900位同仁與義工,將年禮送到全台近1萬4千多位服務對象手中,年禮包含 7道年節佳餚:櫻花蝦油飯、花生燉蹄花、醬燒香魚、麻油雙菇、秘製滷豬腳、人蔘糯米雞、精選豬肉鬆,另致贈一個600元應急紅包,希望在歲末年終之際,帶給艱苦人一餐溫飽、一個祝福,讓身處黑暗中的弱勢朋友多一份向前挺進的力量。截至1月3日全台已有近5萬位善士支持,包括:富邦集團、如是社會福利公益信託基金、建國工程、感恩聖仁基金會、SUN流通集團、建輝投資事業等企業團體和民眾,金額從零錢到百萬元都有,展現台灣人慈悲善良的精神與溫暖人情味。為因應超高齡社會的到來,創世將持續用愛與關懷,看見需要,擴大為更多弱勢服務,盼大眾一人一力、點滴支持,讓愛不間斷。懇請各界繼續支持,愛心專線:(02)2835-7700分機9。

連續13年辦「寒士吃飽」挺弱勢 陳建仁出席籲:愛是動詞
農曆春節將近,創世基金會 13日與宋坤傳藝、前副總統陳建仁、其夫人羅鳳蘋、衛福部呂建德政務次長、台北市社會局鄭文惠副局長與富邦慈善基金會鄭基男董事,一同化身送禮大使,並親手揮毫寫春聯,祝願植物人家庭春福同臨,更號召大眾齊心做公益,讓溫暖持續一整年。北投的劉奶奶20多年前被診斷出帕金森氏症, 5年前完全臥床,由77歲先生獨力照顧。創世2年前開始服務後,護理師每月到宅1-2次,提供原床泡澡、照顧物資協助如尿布、營養補充品,分擔老老照顧的沉重負擔;而中正區90歲的駱奶奶20年前因中風,肢體及意識狀態逐漸退化,呈植物人狀態至今,由開計程車的兒子照顧,由於尚有2名在就學中的女兒,生活開銷龐大喘不過氣來,創世於去年開始到宅服務,提供營養品和傷口護理指導,減輕家屬負擔。前副總統陳建仁出席活動時也表示,愛不是名詞,愛是動詞,一定要親身實踐,讓愛擴散出去。謝謝創世、華山、人安基金會持續做有意義的事,讓弱勢家庭得到溫暖和希望。創世基金會副董事長廖經倫表示,感謝全台灣善士支持,讓各項常態性服務能全面落實,創世將依著事前審慎與務實的規畫,將民眾善款用在刀口上,僅代表百歲創辦人曹慶先生,謝謝大家並祝福大家平安、喜樂、健康。創世、華山、人安策略聯盟,不畏通膨與物價高漲,連續35年辦理「寒士吃飽30」活動,1月13至1月24日同步於台澎金馬22個縣市,動員約900位同仁與義工,將年禮送到全台近1萬4千多位服務對象手中,年禮包含 7道年節佳餚:櫻花蝦油飯、花生燉蹄花、醬燒香魚、麻油雙菇、秘製滷豬腳、人蔘糯米雞、精選豬肉鬆,另致贈一個600元應急紅包,希望在歲末年終之際,帶給艱苦人一餐溫飽、一個祝福,讓身處黑暗中的弱勢朋友多一份向前挺進的力量。截至1月3日全台已有近5萬位善士支持,包括:富邦集團、如是社會福利公益信託基金、建國工程、感恩聖仁基金會、SUN流通集團、建輝投資事業等企業團體和民眾,金額從零錢到百萬元都有,展現台灣人慈悲善良的精神與溫暖人情味。為因應超高齡社會的到來,創世將持續用愛與關懷,看見需要,擴大為更多弱勢服務,盼大眾一人一力、點滴支持,讓愛不間斷。懇請各界繼續支持,愛心專線:(02)2835-7700分機9。

晚年受疾病所苦仍堅持創作!台重量級畫家林惺嶽辭世 享壽86歲
台灣重量級畫家、藝術史論家林惺嶽7日凌晨辭世,享壽86歲,各界人士紛紛表示哀悼,文化部長李遠將呈請總統明令褒揚。林惺嶽一生波折,最令人嘖嘖稱奇的是他1978年自西班牙搭大韓航空902班機回台時,因飛機誤入蘇俄領空遭戰機擊落,航機迫降冰湖後,林惺嶽也遭扣押2天2夜才輾轉返台。林惺嶽出生在1939年日據時期的台中,就讀台中光復國小、台灣省立台中第一中學、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出生前雕塑家父親林坤明已因罹患傷寒早逝,5歲時母親因瘧疾過世,由多名親戚輪流照養,甚至棲身於孤兒院,自幼失怙和顛沛流離的經歷都呈現在他的作品當中。林惺嶽在1978年為西班牙和台灣畫展交流,搭韓航902班機返回台灣時,因飛機誤入蘇俄領空遭蘇俄戰機擊落後迫降冰湖,他被扣押2天2夜後才輾轉返台。大難不死的經歷也讓林惺嶽重新思考自己作為藝術家的使命和社會責任,開啟藝術史論家、藝術教育工作者等多重身分的一生。林惺嶽一生中獲獎無數,除在2019年獲得第41屆「吳三連獎」西畫類獎項,去年更獲海洋委員會「海洋文化獎」,代表作品有《歸鄉》、《東北角海岸》及《濁水溪》等,其中《國鳥駕到》、《天佑花蓮》更是放置於總統府台灣虹廳展示,文化部將呈請總統明令褒揚。李遠表示,林惺嶽不僅是畫家,更是美術教育、文化評論與藝術史研究的集大成者,他對台灣風景意境的細緻描繪,為台灣本土意象留下了深刻印記。文化部將呈請總統明令褒揚,肯定林惺嶽對台灣藝術的卓越貢獻。台北市文化局表示,林惺嶽晚年受帕金森氏症與癌症所苦,但仍然堅持創作,他的生命就像河流,面對各種生命與環境的挫折,反而越挫越勇地面對各種挑戰,感謝林惺嶽一生在藝術創作、評論與教育上的傑出成就及貢獻。

90歲嬤「患帕金森氏症」比賽硬舉45公斤成功 登國際媒體版面
台灣第四屆「聖誕老人硬舉大賽」於12月21日在台北舉行,吸引來自全台各地226名參賽者參與,其中包含45位70歲以上長者,以及數位90歲以上的阿公、阿嬤。其中特別受到矚目的,是罹患帕金森氏症的90歲高齡參賽者鄭陳金梅,她在賽事中以硬舉45公斤突破自身紀錄,贏得全場熱烈掌聲,並登上國際媒體《BBC》版面。據了解,「聖誕老人硬舉大賽」專為70歲以上長者設計,旨在鼓勵長者保持運動習慣。此賽事由健身中心「練健康」主辦,希望老人透過定期的重量訓練來防止肌肉流失,並降低跌倒的風險。而本屆比賽中,最年長的參賽者為92歲,最終冠軍以151公斤的硬舉成績刷新紀錄。根據《中央社》的報導,罹患帕金森氏症的90歲高齡參賽者鄭陳金梅原本身體健朗,但因車禍造成手臂沾黏、腳部骨裂,導致肌肉快速流失,甚至需要拄拐杖行走。隨著健康每況愈下,鄭陳金梅也一度自我懷疑「是否必須依賴他人生活」。所幸在孫女陳姵君的支持下,鄭陳金梅開始運動,並每週由家人接送至北車的健身房進行訓練。經過一年多的專業訓練,鄭陳金梅手腳無力的情況大幅改善,肩膀疼痛消失,生活自理能力逐漸恢復,甚至不再需要拐杖輔助行走。而在比賽當日,鄭陳金梅在家人的加油聲中站上硬舉台,以30公斤起手,逐次挑戰成功,最終順利舉起45公斤,刷新自身紀錄。賽後鄭陳金梅也興奮地說,「明年還要繼續參賽,挑戰更高的目標!」此次大賽中,許多參賽者都是面對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或曾接受手術的長者,在家人與教練的陪伴下參賽,也希望能夠透過運動重拾自信。

七旬翁胸骨疼痛!就醫檢查意外發現肺腺癌四期 「細胞治療」順利控制病情
70多歲的賴先生,退休後積極參與社區里內的公益及登山健行活動,身體健康硬朗,半年前因胸骨疼痛前往就醫,經胸部X光及切片檢查確診為肺腺癌四期,身體也因腫瘤快速變化壓迫到肺部而出現胸悶、嚴重氣喘等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在醫療團隊的評估與建議下,賴先生先進行肺部腫瘤切除手術,同時安排基因檢測找出適合的標靶藥物,並規劃為期三個月的DC-CIK細胞治療,透過合併療程終於讓腫瘤在短時間內縮小,如今已不須使用止痛藥及專人照護,每天早晚能夠健走及簡易運動。細胞治療應用 癌症治療與再生醫學細胞治療可分為兩大類,第一種應用為癌症治療,是將自體免疫細胞,從體內分離出來並在實驗室大量培養,再輸回病人體內來達到對抗癌細胞的目的;第二種應用則為再生醫學,是利用幹細胞分化的特性,誘導幹細胞分化出想要治療的細胞種類,達到器官修復或組織再生的結果,其應用包含退化性關節炎或軟骨細胞再生,或是燒燙傷時表皮或皮下組織的修補,以及阿茲罕默症及帕金森氏症神經細胞再生。賴先生的案例就屬於第一種應用,是目前癌症治療的新契機。DC-CIK細胞治療攻擊癌細胞並活化免疫系統 是癌症治療新選擇雙和醫院細胞治療中心主任莊博雅醫師表示,DC-CIK細胞治療原理是結合具有辨識抗原及呈現的樹突細胞(dendritic cell,DC)與毒殺能力的細胞激素誘導殺手細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在體外共同培養並大量擴增後,將活化的免疫細胞回輸到患者體內進行癌細胞毒殺作用。DC-CIK不僅能攻擊癌細胞,同時也會活化自身的免疫系統,對於長期接受癌症治療的癌友是一個可嘗試的新選擇。雙和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謝燿宇醫師指出,從治療前的影像檢查中可明顯看到賴先生肺部腫瘤持續擴大,除透過基因篩檢找出合適的標靶藥物外,合併搭配每劑間隔兩周,共六劑的DC-CIK細胞回輸治療也是關鍵,後續透過電腦斷層檢查可明顯看到腫瘤縮小,部分腫瘤甚至消失。除療效顯著外,更重要的是幾乎無副作用產生,精神與體力並無影響,未來只需按照醫囑定期回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