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
」 疫情 新冠 醫師 醫院 急診
叔伯開撕林柏宏反遭網友罵爆!四叔出面澄清「沒想父債子償」 盼他勸父還錢
男星林柏宏近來事業運飛漲,演出《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大受好評,主演新片《96分鐘》日前在台北電影節首映也博得好評。然而,有周刊今(24日)日刊出消息,稱有林柏宏的叔伯長輩向周刊爆料,林柏宏的父親多年欠款未還,但他在走紅後對家人冷漠,甚至曾為債務對父親口出惡言,事件引發外界熱議。對此,不少網友認為叔伯們爆料的邏輯難以理解,然而像是情緒勒贖。對此,林柏宏四叔再度出面,澄清自己沒有叫林柏宏代父還錢,又表示對自己被網友罵爆感到十分傷心。《鏡週刊》今日報導林柏宏父親早年經濟富裕時,因沉迷投資地下期貨,先後向3名兄弟借錢或勸誘投資,累積超過2千萬債務。在林柏宏走紅之後也始終未還錢,反而面對兄弟的催討就「搞消失」。當叔伯找上林柏宏,希望他能出面勸父親面對債務問題,又遭冷漠回應,甚至爆出林柏宏對於父親欠債一事相當不滿,怒嗆爸爸「流浪狗」,導致林父心痛買醉醉倒路邊送醫急診,讓叔伯也對林柏宏冷漠態度十分難過,批他「不知感恩」,要學會珍惜親情。另據《鏡報》報導,事件曝光後不少網友反而罵林柏宏的叔伯們「情緒勒贖」,林柏宏四叔出面表示,自己雖然借錢給林柏宏的爸爸已經33年,但他並沒有要林柏宏還錢,指是希望他能夠出面規勸父親還錢。 然而看到林柏宏沒有要幫忙,反而罵爸爸「等到你活不下去,我再來救流浪狗!」甚至憤而退出家族群組,行徑「讓家族感到寒心」。四叔又指,當年林父付不出林柏宏的大學學費與生活費,都是他借給林父的,這些林柏宏都知情。但33年過去,林柏宏父親經濟狀況漸漸好轉,常跟朋友吃飯唱歌、出國旅遊,卻從不提還款之事,甚至推託說當年沒有借據、不記得了。他和二伯希望林柏宏要規勸父親還錢,但林柏宏卻不念舊情,還對曾出借房子給他住的二伯非常不禮貌,「我們借林柏宏爸爸錢,養他們兄弟長大、借他們房子住,林柏宏難道不是用這些錢才能生活、順利念書畢業的嗎?33年來,我們沒有要他回報什麼,只想問他,這樣對待長輩是做人的道理嗎!」關於債務部分,林柏宏四叔又表示,他曾在忍無可忍下,2024年9月找律師協調。雖然林父積欠四叔600萬元,但最後指認450萬元,且協議書上寫明「每個月還5000元」。對此,林柏宏四叔不滿表示,「他(指林父)都70歲了,每月還5000元,要還75年才還得完,他能活到145歲嗎?這樣還款有道理嗎!」面對家族債務話題延燒,林柏宏經紀人則回應:「柏宏今天一整天都在拍攝,會到比較晚,可否先讓他專心拍戲,等晚點收工會再回覆大家,謝謝關心喔。」

「生病沒病床可躺」醫院鬧人力荒 新北聯醫護理師隨公務人員調薪3%
新北市衛生局長陳潤秋今(24)日在新北市議會提到,新北市針對醫療單位鬧護理師荒,已跟中央健保署研議,整體護理人力薪資提升先從特殊單位開始,延伸各單位提高薪資,另外,新北聯醫護理人員因應公務人員加薪,也跟著加薪3%。「現在不能生病,生病沒病床可躺」,新北市議員邱烽堯今天總質詢提到,全台鬧護理師人力荒,不少地方急診一床難求,民眾不敢生病,醫療接近崩潰邊緣,許多民意代表都接到民眾反應,希望市府能夠改善醫療環境,也照顧護理師的工作環境,詢問新北市立聯合醫院是否有配套措施?邱烽堯強調,要重視護理人員不只薪資的問題,他們非常辛苦,因為工作環境高壓等因素,最後都選擇往大醫院、診所去,造成護理人員流失,呼籲新北市要積極跟中央溝通解決。陳潤秋回應,新北聯醫護理人員因應公務人員加薪,也跟著加薪3%,另外新北市急診專科醫師今年已經有比去年多,目前急診室,尤其過年期間其他門診休息情況下,確實非常塞,現在比較好一點,但病床開設狀況持續賭缺,也跟中央健保署研議,整體護理人力薪資提升先從特殊單位開始,再延伸各單位慢慢調整薪資,會持續建請中央留意。

新冠新增39死「創單周新高紀錄」 最年輕重症!1歲女童併發肺炎
疾管署今(24)日公布上周國內確認新冠併發重症117例、死亡39例,死亡創今年單周新高。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目前疫情緩降但仍在高原期,預期8月初才會脫離流行。疾管署統計,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緩降,第25週(6/15-6/21)新冠門急診就診計64,176人次,較前一週下降5.5%,惟重症及死亡病例數仍多,處相對高點;6/17-6/23新增117例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及39例本土死亡病例;今年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累計991例,其中183例死亡,均以65歲以上長者及具慢性病史者為多,確定及死亡病例未接種JN.1疫苗者均達8成以上,國內目前主流變異株仍為NB.1.8.1。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說明,目前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緩降,但重症及死亡病例數仍處於相對高點。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重症個案中最年輕是北部1歲女童,沒有先天疾病病史,沒有接種過新冠疫苗,6月下旬症狀咳嗽,隔天發燒呼吸急促,急診就醫診斷有哮吼,新冠檢驗陽性,確認是新冠感染併發肺炎,收住加護病房,治療後症狀緩解,已經轉入一般病房。疾管署統計,國內新冠JN.1疫苗已累計接種239.7萬人次,目前全國JN.1疫苗接種率9.59%,65歲以上接種率分別為第一劑19.79%、第二劑2.31%,國內疫情仍處相對高點,本土確定及死亡個案均有8成以上未接種JN.1疫苗,呼籲65歲以上長者等3類高風險對象不可輕忽疫情威脅,已接種1劑JN.1疫苗且間隔達2個月(60天)者,應儘速接種第2劑,降低重症或死亡發生風險。另全球陽性率近期呈上升趨勢,流行變異株轉以NB.1.8.1占比最高,其次為LP.8.1及XFG,其中XFG近期快速增加;歐洲及馬來西亞疫情上升,香港、韓國、日本、越南、美國及加拿大疫情則呈下降趨勢。疾管署提醒,因疫苗接種後約需2週後才會產生抗體,提醒有規劃旅遊且尚未接種之民眾,請儘快接種JN.1疫苗,及早獲得保護力。

腸病毒重症升溫!4歲女童染伊科11型併「急性肢體無力」7年來首例
國內腸病毒升溫!衛福部疾病管制署今(24日)公布腸病毒重症個案,一名4歲女童確診伊科病毒11型並併發「急性無力肢體麻痺」重症,且此病例為7年來首見,提醒家中有嬰幼兒的民眾應做好衛生防護。疾管署表示,國內新增1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為中部一名4歲女童,5月下旬開始有咳嗽、流鼻水症狀,後續陸續出現發燒數日及走路緩慢、肢體疼痛等症狀,就醫診斷疑似橫斷性脊髓炎,並收住加護病房治療,經通報檢驗及臨床評估,確認為急性無力肢體麻痺(AFP)且感染伊科病毒11型併發重症,目前病況好轉,已經出院返家。疾管署公布監測資料,近期腸病毒就診人次持續上升,第25周(6月15日至6月21日)門急診就診計6772人次,較前一周 (6120人次)上升10.7%,近四周以來社區腸病毒多為「伊科病毒11型」,且持續新增新生兒感染伊科病毒11型通報重症病例,今年已累計8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含5例死亡),今年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數仍為6年同期最高;另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累計5例,均感染伊科病毒11型,其中4例死亡。疾管署提醒,目前國內已進入腸病毒好發季節,社區監測檢出腸病毒型別仍以伊科病毒11型為多,該型別容易引發新生兒重症,但幼童也有感染及併發重症風險,呼籲家中有嬰幼兒的民眾應落實個人與環境衛生;同時示警,新生兒感染腸病毒初期可能會出現發燒、活力不佳、喝奶量變少等情形,未及時治療可能發展為心肌炎、肝炎、腦炎、多發性器官衰竭等重症,嚴重威脅生命,另外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家中嬰幼兒如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應盡快送至大醫院治療。

林柏宏陷家族債務拒幫父還債 遭叔伯控「不知感恩」
林柏宏近來事業運飛漲,演出《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大受好評,主演新片《96分鐘》日前在台北電影節首映也獲好評。不過,今(24)日林柏宏卻捲進家族債務糾紛,爆出林父向親兄弟借錢近2千萬又搞消失,叔伯找上林柏宏,希望他能出面勸父親面對債務問題,又遭冷漠回應,甚至爆出林柏宏對於父親欠債一事相當不滿,怒嗆爸爸「流浪狗」,叔伯也對林柏宏冷漠態度十分切心,批他「不知感恩」,要學會珍惜親情,與林柏宏螢幕前的暖男形象天差地遠。據《鏡週刊》報導,林父投資失利,期間向親近的三兄弟以投資、借貸、孩子需要學費等等為由,陸續借款近2千萬元。叔伯看在林父經濟並不寬裕,基於親情在林柏宏兄弟就學期間多加照顧,包括每月給家教費用幫忙教堂兄弟功課、半價出租房屋、買車給林父做生意、買摩托車給林柏宏等。在林柏宏走紅後,林父十分開心,平時還會送餐到片場幫忙做公關,卻始終未還錢,此舉看在叔伯眼裡頗不是滋味,向林父協商還款每月還幾千元或數萬元也好,但林父此後避不見面。叔伯兩人轉向傳訊息給姪子林柏宏,希望林柏宏能代為出面喊話林父出面處理,但林柏宏嗆二伯表示要看到單據才算數,並稱自己並非債權人,有權決定如何使用自己手中財產。對此,林柏宏四叔看不下去,收集單據後,跟林父簽署450萬債務的履約協議書。事後林柏宏得知林父欠下債務,跟父親起爭執怒嗆「流浪狗」,態度一度讓林父難以接受,心痛到買醉醉倒路邊送醫急診。針對爆料,林柏宏父母回應週刊表示都是大人之間的事,已有陸續還款,四叔今則出面對外受訪,痛心表示過去與二哥對於林柏宏一家多加照顧,批林柏宏不懂感恩,又洗臉長輩,看不下去才會出面,並批林父只欺騙家人。至於林柏宏對於家族之間的金錢糾紛,至今尚無回應。

樂天女孩筠熹遭愛犬咬傷臉部 傷勢照曝光!她急向球迷告假
啦啦隊人氣成員筠熹今(22)日凌晨在家與愛犬互動時,意外遭咬傷臉部,導致她的臉部與眼角出血、傷口深及肌理,而她第一時間已前往醫院接受治療,也表示可能暫時無法出席白天在桃園球場的應援活動。筠熹以甜美外型與親和形象深受粉絲喜愛,她平時也經常在社群媒體分享與愛犬的日常互動。然而,她今天凌晨與愛犬玩耍時,卻突然遭攻擊,導致她的臉部受創,鮮血從眼角湧出,嚇得她緊急以冷鹽水清洗傷口,並迅速前往醫院急診接受清創與其他治療。所幸筠熹經醫師診斷後確認未出現感染或重大併發症,但她的傷口位於臉部,且為深層肌理傷,可能影響組織復原,而她目前已接受抗生素與消炎藥物治療,並將持續定期回診觀察傷口復原狀況。筠熹事發後隨即向粉絲報平安,強調身體狀況已無大礙,但今天需在家休息。她也在Instagram貼出臉上貼有紗布與繃帶的自拍照,並幽默將傷勢與流行妝容照做對比,自嘲「這一波流行估計沒人比我更早跟上了吧」,以輕鬆口吻安撫粉絲情緒。筠熹在IG報平安,所幸她的傷勢經就醫治療後無大礙。(圖/翻攝自Instagram/yuhi_0927)

仔仔《與惡2》太入戲「在梳化間發抖」 薛仕凌被導演雙標
《我們與惡的距離II》熱播中,周渝民(仔仔)、薛仕凌與導演林君陽一同接受專訪。面對第一季巨大成功,導演林君陽帶著劇迷們的期許,以更為謹慎的態度投入第二季的製作,求好心切的心情,讓他們耗費六年籌備,製作成本更是上一季的四倍,令第二季的故事格局更加開闊。導演林君陽坦言對第二季更加求好心切。(圖/CATCHPLAY+)林君陽談及與兩位演員的合作,一個是首次合作的仔仔,一個是多次合作的薛仕凌,他不諱言有雙重標準,從導演角度,在現場處理表演時會有不同的界線。對於仔仔選擇的表演方式,他通常會給予溫柔尊重,「我也曾經push過想看仔仔情緒反應,會發現他其實都想過,都在那個情境裡,他知道角色的路線,不會亂飄。」而對薛仕凌,林君陽坦言會比較直接,像是當時拍攝一場喪禮戲,他發現薛仕凌過於冷靜,就直接問:「你是不是不想哭?」雖然薛仕凌坦然承認,但林君陽也堅持己見:「不對啊,我需要你哭。」顯見兩人之間累積深厚的合作情誼。周渝民、薛仕凌劇中是好友,私下兩人仍不太熟。(圖/CATCHPLAY+)薛仕凌坦言,與熟悉的導演合作,有默契,但也存在需要克服的課題。像這次與林君陽合作初期,他也遭遇瓶頸,原想給出不同的表演方式,卻顯得太緊繃,他意識到是自己多慮導致反效果,「不要做太過用力的事情」,放鬆後才找回與導演間的默契。儘管有磨合,薛仕凌對林君陽的專業很肯定,「君陽非常聰明、溫柔有條理」,對他來說是令人安心的存在。薛仕凌特別指出,林君陽的團隊都是「專業度以上」的組合,讓他可以專注表演,尤其在異地拍攝,團隊展現出的向心力與凝聚力,穩穩地支撐著他,「成就一個角色不是我,而是身旁跟背後的人。」仔仔也表示,收到《我們與惡的距離II》的邀約,正是一個恰當的時機點,「我覺得我需要跟這樣的團隊合作,我覺得我可以投入更多想法。」他提到,多數劇組的拍攝進程都是急匆匆,很少有開拍半年前就溝通討論,這份難得的耐心,讓他當下便認定:「我要去做一個我投入的事情。」幕後團隊的耐心,讓周渝民決定全心投入這部戲。(圖/CATCHPLAY+)仔仔的角色沉重,在無差別事件中失去妻兒,劇中有一場在急診室,看見妻兒搶救的重情緒戲,每個眼神、淚水、汗水都會觸動觀眾。仔仔回憶,當時他請大家離開梳化間後,獨自對著鏡子沉澱自己,好承受見到第一眼的衝擊,沒想到,情緒直接憋不住,在梳化間已經崩潰三次,「想到那個東西我就有點發抖,不能接受這個結局。好險我有做這個心理建設,我看到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可以撐得過去。」薛仕凌演出一位理想主義的立法委員,他坦言,很不喜歡這個角色,現實中他個性較為悲觀,對於角色充滿理想的設定,內心其實是「滿滿不認同」,這種散發聖光的狀態,與真實的他十分矛盾。儘管如此,他認為,演員不需要完全認同每個角色,否則那就是在演自己罷了。將不認同的角色,詮釋到能打動人心,是他這次給自己出的功課。薛仕凌不排斥接演想法不同的角色,「不然那就是在演自己」。(圖/CATCHPLAY+)為了更好地詮釋立委,平常不看新聞的薛仕凌,特別去看了國會直播和政論節目來做功課,他表示,沒有特別鎖定的觀摩對象,不過,問及觀後感,他忍不住幽默吐槽:「國會可以換好一點的攝影機嗎?收音到底在幹什麼?這個品質我不敢相信!」

長沙女控中醫院手法粗暴致失能 病歷消失求償無門
湖南長沙一名馮姓女子近日指控,2023年於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進行頸椎正骨治療後,疑似因手法粗暴導致脊椎損傷,事發近兩年,生活已無法自理,且院方至今未提供正骨當日之病歷,令其無法透過法律途徑維權。湖南中醫附一院被指病歷管理不善,涉事醫師仍正常出診中。(圖/翻攝自潮新聞)據《潮新聞》報導,2023年9月,馮姚因心悸胸悶至該院就診,影像報告顯示疑有寰枢關節半脫位。同年10月7日,她前往骨傷科副主任醫師姚姓醫師門診,對方未經影像檢查即徒手正骨,馮姚當下感覺頭部被猛烈甩動,聽見脊骨異響,左眼即出現複視,隨後四肢漸漸無力癱軟,被送急診救治。律師強調病歷是醫療爭議關鍵證據,病歷遺失將影響訴訟進行。(圖/翻攝自潮新聞)隔日再次影像檢查發現其樞椎與寰椎間距異常,疑似半脫位;19日轉診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後,又被懷疑有寰椎骨折可能。馮姚此後前往北京多家大型醫院治療,診斷出小腦前庭功能障礙、左眼神經受損、體位性心律異常等多項傷病,但迄今未獲原院任何賠償。馮姚稱,事發後多次向院方索取門診病歷,對方以"已交付病人"或"無電子病歷"為由拒絕提供。她向衛健部門投訴,院方也未提供清楚說法。監視器顯示,正骨當日護士曾表示病歷本尚未書寫。雨花區衛健局表示,涉事醫師具合法執業資格,當時醫院尚未全面建置電子病歷系統,紙本病歷疑有遺失,但難以追責。根據國家規定,三級醫院2020年前應完成電子病歷建置,湖南中醫附一院早於1994年即為三級甲等中醫院,2021年亦曾公告進行電子病歷系統升級採購。院方網站仍顯示涉事姚姓醫師正常出診,介紹其擅長手法治療頸椎病與腰椎病。馮姚指現已無力支付後續高額醫療費,準備變賣房產求生。律師指出,病歷為醫療爭議舉證關鍵,若醫院拒絕提供或遺失,法院可推定其存有過錯。但仍需證明傷害與醫療行為存在因果關係。患者可保存影像檢查、繳費紀錄、與醫師對話等其他證據,並可向法院提告或申請衛健委調查。

72歲男「脫水」導致急性腎衰竭 醫師示警:高齡族群渴覺喪失
人體若持續缺乏水分,可能導致腎臟功能逐漸惡化。腎臟科醫師江守山日前在健康節目中提到,一名72歲患有慢性腎病的男子,日前因身體嚴重脫水被緊急送入急診室。經過檢查後發現,這名患者已罹患「急性腎衰竭」,情況十分危急。江守山指出,這名患者入院時皮膚明顯乾燥、皺紋深刻,檢查後證實處於嚴重脫水狀態。但令人意外的是,患者卻表示「完全沒有口渴感覺」。江守山表示,這是因為高齡族群容易出現「渴覺喪失」的狀況,導致身體逐漸缺水卻毫無察覺,最後引發急性腎臟問題。醫療團隊隨即於2天內為男子灌注7.5公升的生理食鹽水,以迅速補充水分並改善腎臟功能。經密集治療後,患者的情況逐漸穩定,於第4天便順利出院返家。江守山提醒,除急性脫水導致急性腎衰竭外,長期或間歇性的缺水也會逐步損害腎臟健康,使腎臟慢性纖維化與萎縮,最終可能引發「慢性腎衰竭」。國健署統計也指出,40歲以上民眾中約有15%罹患慢性腎病,但多數患者卻沒有意識到病情的存在。江守山呼籲,尤其是慢性腎病患者更應注意每日水分攝取量,透過規律充足的飲水習慣,才能有效維護腎臟健康,避免腎功能進一步惡化。

長庚接手後首名新生兒誕生! 「大同寶寶」象徵新起點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2025年1月1日與長庚法人正式醫療合作,6月中旬迎來首位在新醫療團隊照護下出生的寶寶,象徵醫院邁入全新階段的里程碑,這位被暱稱為「大同寶寶」的健康男嬰,不僅帶來新生命的喜悅,也為大同醫院注入更多希望與信心。6月18日上午,36歲林姓產婦在大同醫院順利接受剖腹產,平安誕下重達3695公克的健康男寶寶。(圖/院方提供)6月18日上午,36歲林姓產婦在大同醫院順利接受剖腹產,平安誕下重達3695公克的健康男寶寶,林小姐是首次懷孕,雖然對分娩過程難免緊張不安,但她表示,選擇在大同醫院生產,是基於對醫療團隊專業能力的高度信賴。生產當天,手術由婦產科賴韻如醫師主導,結合麻醉科、小兒科與護理團隊緊密合作,展現出醫學中心等級的醫療協作與緊急應變能力,手術過程順利,寶寶出生後立即由兒科醫師評估健康狀況,確認體溫、心跳、呼吸與肌張力皆屬正常,隨即交由婦幼中心的專業護理團隊接手照護,母子均安。這位被暱稱為「大同寶寶」的健康男嬰,不僅帶來新生命的喜悅,也為大同醫院注入更多希望與信心。(圖/院方提供)院長林孟志強調,此次「大同寶寶」誕生不僅是醫院全面升級後的成果,也象徵大同醫院邁入嶄新的醫療階段,以「在地醫療,醫學中心水準」為理念,醫院積極整合各專科醫療資源,提升整體服務品質,自從產前檢查、手術生產、產後復原到新生兒照護,均為跨科別團隊合作為核心,讓民眾在地就醫同樣能獲得高品質服務。自1月1日以來,大同醫院提供24小時兒科專科醫師急診服務,截至5月底已服務1120人次,兒科中重度嬰兒病房也成功收治13位病童,並提供10個兒童次專科門診服務,未來將持續強化婦產科、兒科等高需求科別的服務能量,擴展社區民眾的就醫選擇與便利性,同時結合長庚醫療體系的資源與管理優勢,提供更精準、更人性化的醫療照護。

新婚女和老公搭熱氣球過節 強風害墜毀她慘「下顎破裂」身亡
巴西聖保羅州博伊圖瓦市日前發生一起熱氣球墜毀事故,一場原本浪漫的高空求婚活動,最終卻釀成悲劇,導致一名新婚女性乘客不幸喪命,另有多名乘客受傷。事故發生後,飛行員遭警方逮捕,並面臨過失殺人等指控。根據巴西媒體《G1》報導,27歲的大學生加布里埃爾納西門托(Gabrielle Nascimento)與其37歲的未婚夫蒂亞戈肯皮納斯(Tiago Kempinas)於6月16日凌晨5時從里約熱內盧出發,驅車7小時前往聖保羅州的博伊圖瓦市,準備搭乘熱氣球,展開一場驚喜求婚之旅。當地一家提供觀光熱氣球服務的公司安排了此次飛行,儘管現場風勢明顯強勁,飛行員法比奧佩雷拉(Fabio Pereira)仍表示可安全飛行至上午9時,並保證正在使用飛行設備監控氣象狀況。這對情侶與其他31名乘客共同登上熱氣球,當飛行高度達到約100至150公尺時,肯皮納斯拿出戒指向納西門托求婚,現場氣氛一度浪漫動人。然而飛行過程中天候急轉直下,強風導致熱氣球失控,甚至有四名乘客被風吹出吊籃。飛行員一度嘗試將氣球降落於橘子林中,但因風速過強而未能成功,氣球繼續被風吹拂穿越鄉村地帶,最終在約15分鐘後於一處田野緊急降落。大多數乘客,包括納西門托與其未婚夫,在第二次降落後成功脫困。事故中27歲的朱莉安娜佩雷拉(Juliana Pereira)傷勢最為嚴重,朱莉安娜在墜落後被救護人員送往當地醫院急救,但最終傷重不治。納西門托回憶,朱莉安娜當時已陷入昏迷,鼻樑骨折、下顎破裂,傷勢慘重。她的丈夫試圖急救,但無力回天。據悉,她與新婚丈夫萊安德羅佩雷拉(Leandro Pereira)計畫藉此次熱氣球體驗慶祝6月12日的巴西情人節。事故另造成11名乘客受傷,其中多數為輕傷,已被送往卡佩拉杜阿爾託的急診中心及索羅卡巴的綜合醫院接受治療。事後警方以加重過失殺人罪與違規駕駛熱氣球活動罪名逮捕飛行員法比奧佩雷拉。據調查,佩雷拉僅持有私人飛行執照,並不具備商業飛行資格,卻在明知天候不穩的情況下執意起飛,將33人帶上空中,引發重大安全疑慮。死者家屬對此痛斥業者與飛行員草率行事,無視安全規範。朱莉安娜的丈夫姑姑潔西卡阿基諾(Jessica Aquino)表示,「她真的很期待這次旅行。但天氣這麼糟,他們怎麼能讓33個人搭乘一顆氣球?這完全是疏忽。」目前當局正持續調查此次熱氣球事故的詳細原因及業者責任。

新冠疫情仍處高點! 醫:65歲以上+3類高風險者應儘早接種疫苗
疾病管制署17日表示,國內新冠疫情略降,惟仍處相對高點,且死亡病例數持續上升,提醒民眾不可掉以輕心,出入醫療照護機構、搭乘大眾運輸、至人潮擁擠室內場所,建議自主佩戴口罩;如有生病建議儘量在家休息,避免不必要的外出,外出時記得佩戴口罩,另具重症風險因子的民眾如出現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以利醫師及早診治並開立抗病毒藥物,降低感染後引發併發症或導致死亡之風險。國內新冠肺炎仍處相對高點 主流變異株為NB.1.8.1疾管署統計,國內新冠肺炎疫情略降,仍處相對高點,第24週(6/8-6/14)新冠門急診就診計66,951人次,較前一週下降6.2%,惟併發重症數仍多,仍須觀察後續疫情變化;6/10-6/16新增144例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及38例本土死亡病例;今年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累計874例,其中144例死亡,均以65歲以上長者及具慢性病史者為多,確定及死亡病例未接種JN.1疫苗者均達8成以上,國內目前主流變異株為NB.1.8.1。全球新冠陽性率呈上升趨勢 流行變異株以LP.8.1占比最高全球新冠病毒陽性率於近期呈上升趨勢,除非洲以外,各區域皆呈上升趨勢,流行變異株以LP.8.1占比最高,NB.1.8.1占比次高;日本及孟加拉疫情上升,中國、香港疫情經高峰後呈下降趨勢,另中國、香港及日本流行變異株皆以NB.1.8.1為多。65歲以上長者等3類高風險者 應儘早接種新冠JN.1疫苗疾管署說明,國內新冠JN.1疫苗已累計接種235.3萬人次,目前全國JN.1疫苗接種率9.48%,65歲以上接種率分別為第1劑19.56%、第2劑1.98%,國內疫情仍處流行高峰,本土確定及死亡個案均有8成以上未接種JN.1疫苗。呼籲65歲以上長者等3類高風險對象,已接種過1劑JN.1疫苗且間隔達2個月(60天)者,應儘速接種第2劑,降低重症或死亡發生風險,提醒民眾別因疫情略降而掉以輕心,疾病威脅仍持續,請年齡滿6個月以上且尚未接種民眾儘早接種,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之健康。【延伸閱讀】新冠疫情升、重症增!JN.1疫苗第2劑間隔縮短至2個月 接種條件一次看台灣新冠疫情升溫!高峰恐落在7月初 疾管署籲速打JN.1疫苗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5430

李亞萍健康亮紅燈!「染流感+新冠」已1個月 余祥銓再洩父親近況
75歲資深藝人李亞萍近期健康狀況令人擔憂,她原本因肌膜炎導致軟骨磨損,行走已有困難,加上去年底至今年農曆年前兩度重摔,令家人相當緊張。昨(19)日,兒子余祥銓與妻子柔柔錄製《11點熱吵店》受訪時透露,李亞萍已因感冒持續一個月,經檢查確認同時感染流感與新冠肺炎。李亞萍去年11月出席孫女小元寶的抓周派對時,因重心不穩突然向後跌倒,所幸後方有桌子支撐未釀嚴重後果。未料,農曆年前,她又在餵狗時再次摔倒,醫師評估因年齡因素不適合動刀,只能服藥緩解症狀。據《TVBS新聞網》報導,李亞萍近來身體不適,感染雙重病毒,對高齡長者而言更具風險,不過最讓她難過的,則是必須與1歲半的孫女小元寶隔離,無法親近互動。余祥銓表示,媽媽每天掛念孫女,經常哭喊「我好想小元寶」,雖住在同一屋簷下,卻只能隔著距離戴著口罩遠望,甚至打電話問:「我聽到小元寶在哭了!她現在在幹嘛呢?」另一方面,余祥銓也更新父親余天的健康狀況。自2022年二女兒余苑綺過世後,余天接連傳出健康警訊,包括小中風與腦內血塊開刀,以及肝臟出現7公分大囊腫。不過余祥銓表示,目前看來父親狀況還算穩定。此外,余天也相當疼愛寶貝孫女,余祥銓透露有次小元寶發燒,原本夫妻倆計畫先觀察病情,但余天堅持立即送醫。他不僅主動換裝陪同掛急診,還在家中催促行動,「不行,這個燒太嚴重,我跟你們一起送過去。」深夜1點送至急診室時,小元寶雖已退燒,見到醫護人員仍大哭,讓余天緊張萬分。余祥銓與柔柔則解釋,小元寶平常就很愛哭,狀況並無大礙。

29歲男喝醉做夢「咖啡勺催吐」 隔半年就醫驚見15cm湯匙卡腸內
大陸一名29歲男子小言(化名)今年初到泰國旅遊,喝醉後做夢自己使用咖啡勺催吐,事後全無當晚的記憶。近期小言吃東西後屢屢感到身體不適,就醫檢查後醫師在他十二指腸內發現長15公分的異物,所幸通過內視鏡手術取出,才知道小言當時不是做夢,他真的把催吐用的湯匙吞下。據陸媒《澎湃新聞》報導,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分享一起病例,一名29歲男病患小言日前掛急診,自稱吃到塑膠異物,但醫療團隊替他安排檢查,沒有找到他說的塑膠異物,反倒是在他的十二指腸內發現一支長15公分的湯匙。從電腦斷層檢查顯示,湯匙橫躺在十二指腸球部與降部交界處,為腸道狹窄區域,一旦出現移位恐造成腸穿孔、腹膜炎或大出血。病患自稱是嚴格自律的健身愛好者,他只記得半年多前到泰國旅遊,曾與朋友們暢飲,但他不勝酒力,回到房間後覺得不舒服有催吐反應,疑似情急之下拿起房內附的咖啡勺挖喉嚨。在乾嘔之際,湯匙就被吸入喉嚨中,但因為他醉倒斷片,隔天起來完全不記得發生什麼事情。小言結束旅行後,只以為做了一場惡夢,沒多加理會,繼續過他的生活。結果這支湯匙在病患體內潛伏6個月,最終精準卡在十二指腸裡面。中山醫院內鏡中心主任周平紅表示,湯匙是陶瓷材質,表面光滑又細長,卡住的位置取出難度較高,萬一內視鏡手術失敗,恐怕得再進行開腹手術。慶幸的是,經過90分鐘的內視鏡手術,順利完成湯匙取出手術,小言術後經短暫觀察,不久後康復出院。院方提醒,類似誤吞事件並不罕見,他們曾成功處理誤吞打火機、牙刷、鉛筆等案例,數據顯示,內視鏡手術取出異物成功率超過95%,重點是要及時處置,避免拖延病情。◎喝酒勿開車!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

黃鐙輝鼓勵病童背單字 被反問一句當場羞愧:我像被雷打到
《我們與惡的距離Ⅱ》今(19日)舉辦媒體活動,導演林君陽攜主演楊貴媚、黃鐙輝、謝欣穎、白潤音、鄭又菲一同出席,演一家人的他們,分享拍攝的點滴與幕後趣事。黃鐙輝有一場抱謝欣穎衝進急診求救的橋段,一連拍了8次,讓他笑認隔天手臂「不舉」,現場一陣爆笑。黃鐙輝回憶那場需要抱起謝欣穎的戲,他苦笑表示:「我不知道為什麼導演拍了八次!」拍攝過程中,他能感受到謝欣穎有些惶恐,還關心地問:「你還好嗎?你手在抖。」最終一顆鏡頭拍完,黃鐙輝直接腿軟跪地,直呼:「我真的用了最大力氣。」也笑認手痠到隔天,「真的舉不起來!」他強調這與謝欣穎的體重無關,純粹是來來回回拍太多次。謝欣穎劇中是黃鐙輝的老婆。(圖/侯世駿攝)黃鐙輝為更貼近角色,他對思覺失調症患者下了許多苦功。他主動聯繫了嘉南療養院,希望能實際入住體驗病患生活,卻因隱私問題遭到婉拒。但他並未放棄,轉而以幫忙的名義參與病友同樂會。他笑說,這部是他第一次被拒絕,他過去演囚犯,也問監獄能不能讓他去住,當然也是碰壁,他得意表示,自己後來換個方式,到監獄進行演講,也算「滲透」成功。導演林君陽、楊貴媚、謝欣穎、白潤音、鄭又菲、黃鐙輝。(圖/侯世駿攝)而在療養院的同樂會上,黃鐙輝與病友們的互動,「他們都想趕快回家,我希望鼓勵他們不要覺得被關住,身體在這裡,靈魂是自由的,不要浪費時間。」其中,他鼓勵一位小朋友背英文單字,小朋友卻突然反問:「鐙輝哥哥,那你有一天背一個單字嗎?」讓他瞬間無地自容,「我感覺像被雷打到,我自己都做不到。」從那之後,他便下定決心,從今年元旦開始,他每天背一個英文單字,也在自己的臉書上分享。他笑說:「我回去跟他講,我做到了。」預計至少要做滿一年,再回去炫耀,導演林君陽則打趣回應:「一年早就出院了!」

光腳泡乾冰10hrs截肢想詐保 貪心男被判6年有期「共犯判刑2年」
張姓、廖姓男子異想天開合謀詐保,先為張男向4家保險公司投保4103萬元,去年再由張男花10小時以光腳浸泡乾冰桶,加工製造雙腳受凍重傷,送醫後截肢,向保險公司申請保險金,但保險公司發現有異,向刑事局報案,2人僅詐得23萬多元,欲詐領4103萬元保金未遂,遭起訴。一審依詐欺等罪判處廖男有期徒刑6年,另對張判刑2年,緩刑2年,廖提上訴,二審駁回確定。高院認為,原判決已說明廖與張瀚襄雖係共犯保險詐欺,然被告屬主導角色,且張瀚襄於自殘過程中,承受莫大痛苦,造成不可彌補之肢體殘缺,犯後復與達成和解,反觀廖並未與任何被害人公司達成和解,2人之犯罪情節及犯後態度均有不同,因而判處相異之刑度,難認有何悖於比例原則或平等原則之情。廖以原審量刑顯重於張瀚襄為由提起上訴,並請求從輕量刑,為無理由,應予駁回。張、廖2人因就學認識成為朋友,2人意想天開,合謀詐保,廖在2005、2009年向富邦人壽投保健康保險,另張從2022年6月至2023年1月起,陸續向中國、保誠、新光、友邦4家保險公司投保共4103萬元。2023年1月26日,廖騎車載張男至新北市三重區購買乾冰後,翌日廖男在其住處,以束帶將張男綑綁在椅子上,由張男以赤足浸泡放滿乾冰塑膠桶方式加工自傷,廖男在旁錄影拍照,張男自當天凌晨2時至中午12時將雙腿浸泡在乾冰桶內長達10小時,致張男雙側小腿以下4度凍傷併腔室症候群併骨缺血性壞死、敗血症、橫紋肌溶解。2023年1月28日凌晨,張男赴台北馬偕醫院急診,住院至2月6日,進行側膝下截肢手術,之後佯稱張男騎車夜遊,中途感到腿部寒冷,故提前騎返,評估身體狀況後就醫急診,以雙腳截肢傷勢向富邦、中國、保誠、新光、友邦5家保險業者申請理賠。事後僅富邦理賠2筆共23萬6427元,另4家保險公司起疑,未理賠4103萬元,並向刑事局報案,2人欲詐領4103萬未遂。

機車沿路晃!後座男幾乎昏厥 警暖護送醫驚見「同學」
北市保安大隊第五中隊員警日前於北投區大度路執行路檢勤務時,發現一輛機車行進不穩,後座男子神情痛苦,身體明顯搖晃、幾近暈厥,員警見狀立即予以關心。經了解,黃姓男子長期患病,因身體不適正由妻子騎乘機車載送至台北榮總醫院急診,員警憂心若繼續強撐恐生命危險,遂主動協助駕車護送,並因此意外發現男子不但曾任警職,還是員警的同期同學。警方在護送過程中持續關懷黃男狀況,黃男感受到警方溫暖與協助,忍不住開口表示自己曾任職警界,十多年前因病退休,感慨表示,「當年穿的是同一件制服,現在卻靠你們才能平安撐到醫院。」護送黃男的員警陳正峯還因此意外發現黃男竟是自己的警專同期同學,因職務所需再次重逢氣氛溫馨動人。待抵達醫院急診室,員警立即向醫護人員說明狀況,順利由專業醫護人員接手後,便返回崗位執勤。保安大隊表示,警方若執勤中發現民眾突發不適、有急迫安全疑慮,將視需要協助通知119或轉介就醫。另近日天氣悶熱,提醒民眾外出應適時補充水分,尤其長者與慢性病患,若有任何不適應儘早就醫或尋求協助。

先前曾遺失貼身皮包 美國國土安全部長突發過敏緊急住院
美國國土安全部長諾姆(Kristi Noem)於17日因突發過敏反應,被緊急送往華府地區的醫院進行住院治療。國土安全部表示,這次住院決定是出於「高度謹慎」,目前諾姆神智清醒、正在恢復中。在醫院急診室外可見多名特勤局(Secret Service)探員駐守入口,確保現場安全。根據《美聯社》報導指出,現年53歲的諾姆是川普(Donald Trump)第二任期上任後的重要內閣成員,自2025年1月底獲參議院確認任命以來,諾姆負責主導多項具爭議性的移民政策。諾姆原為南達科他州州長,並曾在國會擔任眾議員,長期以來是川普的忠實盟友。據諾姆自己說法,是自己主動向川普請求擔任國土安全職位,因為深知這是總統施政的核心議題。諾姆的職責不僅涵蓋移民執法、邊境安全與機場安檢,也包括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署(FEMA)的監管。諾姆過去曾主張應解散FEMA,認為該機構效率低落,沒有必要的存在。近期川普也公開表示,計畫在今年颶風季結束後逐步淘汰這個災難應變機構。諾姆近來頻頻代表政府推動遣返行動,其身影常見於要求非法移民自願離境的官方宣傳片中。諾姆也積極參與各地執法行動與政策宣導,並活躍於社群媒體,是內閣中曝光度極高的一員。不久前,諾姆於洛杉磯舉行記者會時,發生一起激烈衝突事件。加州民主黨籍參議員帕迪亞(Alex Padilla)在試圖就移民突襲議題與她對話時,被特勤局人員視為潛在威脅並強行帶離現場。當時現場畫面顯示,一名探員抓住帕迪亞外套將其推出房間,隨後在走廊上將他壓制並上銬。國土安全部事後聲明指出,該行動是基於對部長安全的考量,並批評帕迪亞的行為為「不敬的政治表演」。帕迪亞後來於參議院發表感性演說,重申自身立場,而諾姆則於接受專訪時聲稱兩人事後已有「很棒的」對話,但仍認為帕迪亞當天的行為「完全不恰當」。此外,諾姆於今年稍早也曾成為媒體焦點。她在復活節與家人外出用餐時皮包遭竊,包內包含約3,000美元現金、護照、駕照、鑰匙與國土安全部徽章。根據國土安全部的說法,這筆現金是為支付節日家庭活動費用而準備。嫌犯事後遭到逮捕,並在聯邦法院面臨加重身份竊盜、搶劫與詐欺等多項指控。

獨子右腳捲入粉碎機變形「失血過多身亡」 父母哭癱喚不回
彰化縣北斗鎮今(17日)上午10時許發生工安意外,41歲楊姓男員工進行玉米粉碎機清潔作業時,不慎從機器內部的樓梯滑落,導致右腳被運轉中的機具夾住變形,同仁發現後立刻通報求助,但楊男被救出時已無生命跡象,送醫後宣告不治,父母接獲噩耗難以接受,當場哭斷腸。消防局10時48分接獲報案,得知飼料廠一名41歲楊姓員工在清潔玉米粉碎機時,不慎從內部樓梯滑落,導致右腿被運轉中的機具夾住,救護人員在11時10分抵達現場,楊男意識清楚、還能對話,廠商11時34分趕到現場拆卸機器,EMT-P救護員也協助使用止血帶救援,但12時15分楊男脫困時,因大量失血已沒有生命跡象。救護車緊急將楊男送醫,途中急救人員持續實施CPR,12時32分到院後,醫護團隊接力輸血搶救。楊男父母收到消息後趕赴醫院,守在急診室外,楊父悲痛哭喊希望兒子撐住,楊母更癱坐在急診室搥胸,工廠老闆也跪地祈求奇蹟發生,但最後仍回天乏術,在13時53分因傷重宣告不治。 楊男右腳被機器夾住變形。(圖/翻攝畫面)據了解,楊男是家中獨子,十分孝順,在工廠工作10多年,至今仍未婚。業者和同事表示,這位服務13年的老員工,對每個操作步驟應該瞭若指掌,卻在例行工作中遭遇致命意外,讓大家都相當難過。針對此事,彰化縣政府已在第一時間通知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中區職安中心介入調查,縣府職災專業服務人員隨即予以關懷並提供相關權益諮詢服務,後續將協助家屬申請災保相關給付、職災補賠償並連結相關資源,提供適切的協助。同時也呼籲各事業單位雇主及勞工務必注意職場安全,加強檢視安全防護設備及措施,並應謹慎施作,以避免職業災害憾事發生。

腸病毒新增2死「皆是新生兒」 專家籲產前14天就要警戒
疾管署今(17)日宣布新增新生兒腸病毒重症增1例、死亡增2例。重症個案為出生3天男嬰,染伊科病毒11型併敗血症,目前仍住新生兒加護病房治療;死亡2例為上週記者會公佈之南部2新生兒重症,均因染伊科病毒11型併敗血症休克不幸過世。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國內新生兒腸病毒疫情嚴峻,持續有新生兒感染引發重症或死亡病例發生,今(2025)年累計7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中,5例為新生兒感染伊科病毒11型,且造成4例死亡。新生兒腸病毒流行期間(估計至7月底),呼籲產婦和新生兒儘量謝絕訪客、親朋好友對新生兒勿抱抱親親,以免造成傳染。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表示,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期腸病毒就診人次呈緩升趨勢,第24週(6月8日至6月14日)門急診就診計6,009人次,較前一週(5,257人次)上升14.3%。今年累計7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分別感染伊科病毒11型6例及克沙奇B5型1例;今年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數仍為6年同期最高,高於2020年至2024年同期(介於0-6例)。疾管署說明,因應新生兒腸病毒疫情,疾管署已依「114年腸病毒流行疫情應變計畫」於今日成立應變工作小組,與地方政府共同執行各項應變策略。本週疾管署也將召開「重症病例討論會」和「專家會議」討論本次新生兒腸病毒疫情的醫療處置建議和防治策略建議。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楊生湳理事長表示,新生兒的腸病毒感染一般於出生後1-14天發病,可能藉由產前、生產過程或出生後的人際接觸等途徑感染。特別是產前通過胎盤垂直感染,因新生兒出生後短時間內來自母體抗體量仍不足、免疫力較弱,病情常較為嚴重。新生兒感染後的症狀從發燒、活力不佳、食慾降低等輕微症狀,到腦炎、肺炎、多重器官衰竭等重症都有可能發生。因此,準媽媽的防護措施及注意自身健康狀況相當重要,呼籲準媽媽們產前14天應做好手部及呼吸道衛生,減少出入人多和空氣不流通的場所,並儘量避免與患者接觸等保護措施,減少可能的感染機會;產前14天至分娩前後如有發燒、呼吸道症狀、腹瀉、肋肌痛等症狀,應主動告知醫師,在疑似症狀緩解前,應避免母嬰同室、勿接觸新生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