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
」 清大 清華大學 Dcard 國民黨立委 曹興誠
綠指普發萬元債留子孫 劉和然嗆扯謊籲先交代四年超徵1.8兆怎麼花的
行政院反對普發現金,並宣稱普發萬元須舉債才能實行,對此,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質問過去四年超徵1.8兆元都花去哪,政院應該先清楚的告訴民眾,畢竟民眾早就對民進黨政府預算使用失去信心,超徵稅收還不如發給人民,自行選擇用途。劉和然痛批,全民普發一萬元法源三讀通過,民進黨卻繼續欺騙社會大眾要舉債才能發放。回顧過去四年中央政府超徵1.8兆稅收,這些超徵預算都用去哪裡?光電弊案一直浮現,為何仍有源源不絕的預算投資這些光電?一場颱風就把民進黨蓋的這些光電板吹壞,民眾哪會對政府有信心?他認為,超徵5000多億,不如就把當中2300億還給人民自由使用。專攻「美國政治」的清大兼任助理教授何志勇也表示,台灣現在談預算、談法案議題,好像全都是以行政機關意見為主,但他觀察美國法案、預算撥款,其實只有國會可以提出。最近川普推出「川普金卡」,就是因為沒有國會議員配合提出立法,被批是騙局一場;過去美國有關移民問題,也都要國會立法來決定,並非總統一人說得算。美國憲法第一章就是規定國會,第二章才是總統,總統是國會執行者,台灣卻完全倒過來。何志勇與國民黨前立委陳學聖,在網路直播節目《志聖鮮思》,專訪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針對政壇熱門議題發表意見。劉和然受訪時也說明,新北市政府已經在7月1日推出「解凍卵助好孕」補助,該政策源起在於,過去凍卵狀況,每百位凍卵者僅八人申請解凍,因此凍卵改針對醫療性補助7萬元,其餘改全面補助解凍卵(每人最多3萬元),希望以此促進生育,改善台灣日益嚴重的少子化國安議題。針對財劃法修正引發朝野激烈攻防,外傳若大罷免大成功,綠營將翻案,劉和然語帶感慨,強調新北人口基數大,人均預算卻是六都最低,財務非常吃緊。早期中央稅收會優先分給台北、高雄兩直轄市及台灣省,拿走40%,其餘60%給中央。凍省後,台灣省15%回歸中央,垂直分配變回25%比75%,現在多四都,因此站在新北市立場,非常希望能把凍省的15%拿回補助給地方;但目前財畫法雖只拿回10%,地方仍只有35%左右,補助仍然不公平。劉和然說,站在市府立場,自然感謝在野黨立委對先前財畫法修法讓新北多分配374億,有助新北持續推動諸多市政建設。但新北12位立委中,6位民進黨立委全部反對修法,甚至還批評為何不修到讓新北拿多一點;反而6位支持修法的在野黨立委都面臨罷免。劉和然痛批,明明同是新北選出的民意代表,民進黨立委為何不提能讓新北拿更多的版本?這分明是政治凌駕民意。劉和然說,過去任局長時曾經歷過所屬政黨過半跟沒過半之狀況,身為行政機關首長,都應認真跟議會說明與討論。民進黨現在卻沒有接受在野黨過半這件事,反而直接拒絕溝通,改用大罷免處理。而這種罷免也不是對特定立委不滿,而是對整個在野黨的罷免,其目的就是想要回歸民進黨一黨獨大。何志勇則補充,民進黨發起大罷免根本是民主亂象,幫忙爭取預算的立委要被罷免,沒做事的確完全沒事。尤其現在大罷免估計要花費近12億,這筆錢要從第二預備金來扣,然而第二預備金本應用來天災救急,就像復原中南部颱風災損,現在卻拿來大罷免北部立委,難道在民進黨眼中,罷免在野黨立委比救災還要急嗎?陳學聖分析,民進黨大罷免就是因為過去一黨獨大、包裹表決,好日子過慣了,現在在野黨勢力多一點就覺得非常痛苦。甚至普發一萬剛三讀通過,行政院又要提覆議,死不肯發錢。有很多鄉親都在問一萬能不能領到,一萬其實能做很多事,基層庶民百姓都很重視,呼籲民進黨誠實面對民意,。陳學聖也說,過去自己做台北市議員時,陳水扁任市長;他擔任立委時,阿扁已經是總統,當時阿扁的民意支持也僅約四成,他還記得雖然與阿扁總統有很多政治上的角力。但即使如此,阿扁從來沒講過「罷免」這幾個字,反觀賴清德上任就急推罷免,欠缺領導人風度。

AI搶誰飯碗2/文科女「愛問ChatGPT」跨科入保險業 資工男靠AI寫程式赴深圳工作
「今年的應屆大專畢業生,可說是『變動性青年』!」求職網職涯教育長王榮春接受CTWANT記者採訪時分析,今年的社會新鮮人在學時面對疫情,畢業前又遇AI浪潮與關稅風暴,如今進入社會求職,超過5成職缺標示「期望已會用AI,用以解決任務」。據此,他建議,「若具備使用AI的本領、或就學時修過AI相關課程,求職時都可為自己加分。」CTWANT記者採訪兩名已找到工作的應屆畢業生。台北大學資工系張睿緯在學時,老師就要求將AI導入作品運用,例如用AI協助撰寫程式碼、除錯或優化程式,製作簡報快速生成圖文等。「我早已用AI寫程式縮短時間,自己僅需再溝通及驗證」,張睿緯畢業不到一個月就找到工作,即將前往中國深圳從事網頁前端工程師,「雖然薪資沒特別高,但能學以致用,能去外地見世面,很高興。」亞洲大學休閒遊憩管理系的蔣羽芊則告訴CTWANT記者,在校時就愛對ChatGPT發問,無論白天做報告或晚上聊心事,畢業後她立刻進入在校時就接觸過的保險業務。不擔心會做不好?蔣羽芊不怕沒經驗,「因爲有問題問AI就對了。」甚至為AI取綽號為「咪咪」。最近1年職場工作者進修內容,大多包含AI相關課程。(圖/報系資料照)據求職網2024年11月「景氣展望調查」顯示,74.3%企業看好AI,較前一年的58.4%提升,與此同時,AI相關職務例如AI工程師月薪中位數約6萬元至8.5萬元,比非AI職務例如軟體工程師月薪中位數約4.2萬元至5.5萬元高出30%至50%不等。「104學習精靈」今年發布的職場學習白皮書也指出,最近1年職場工作者進修內容,有31.9%是AI工具應用課程。「正因有AI幫忙,入門級工作可能被取代。過去企業會允許員工從基層做起,但現在認為AI做得到,任用新鮮人意願也漸減少。」王榮春向CTWANT記者分析,這趨勢在理工科特別明顯。「這世代,理工科學生更要會用AI,畢竟工作上一定用得到。」曾任職多家企業人資主管的王郁婷也提醒,不要因為是理工科生就忽略這點。「善用AI幫助很多,新鮮人甚至能因此取代部分老鳥相似的工作。」王榮對文科生說,「有些老員工可能不懂如何使用AI,但應屆畢業生大都已涉獵許久」,如果能利用AI來證明可以把事情做更好,自然不用擔心找不到工作或被淘汰。文科生是否會被AI取代?前師大教授夏學理向CTWANT記者表示,工作會不會被取代要看三個關鍵:「多元能力」、「所學是否頂尖」及「涉略豐富度」,依此,文科生不必擔心會被取代,因在校所學邏輯概念、論述能力等對就業都有幫助,純翻譯工作雖然可能會被取代,但仍得靠人驗證。此外,文科生比理工科生更會向AI下指令,因此夏學理建議文科生手邊不能只有一個AI工具,要多多善用AI來強化自己,「文科生較具跟人交流互動的能力,像諮商師,需要同理心、懂得如何陪伴,這些是AI短時間追不上的。」王郁婷也提醒,目前企業已將會應用AI視為基本功,在與AI對話時,文科生比理工科生更流利,所以文科生只要懂的加以利用,透過AI協助自己工作更有效率,不用擔心被取代。104人力銀行教育長王榮春,建議社會新鮮人要善用AI,求職時才不易跟已將會用AI視為必要條件的企業脫軌。(圖/翻攝自104人力銀行)為了讓學子不掉隊,教育部去年9月推動「台灣大專院校人工智慧學程聯盟」,提供跨校學習AI課程,113學年度共有台大、清大等55所大專校院加入,推出探索應用等4大類課程,截至今年3月底已約有5000名學生修課,雖有AI聯盟課程老師反映課程門檻高、學生吃不消,但教育部回應,目標就是要培育紮實的AI人才。王榮春最後建議,企業多期待社會新鮮人能具備跨領域技能,因此求職前,社會新鮮人就要會跟AI溝通,求職時也能善用AI根據職缺需要來美化履歷,使用AI為自己做好準備。

暑假燒錢坑1/家長哀嚎!營隊安親班漲價2成 「為學習歷程砸錢」教授直言:沒用
六月初,主計處才公布外食費飆出15個月新高點,七月暑假還沒到,許多家長發現,今年暑期營隊、安親班學費貴上加貴,平均漲2成,2個月至少要價5~6萬元,若為讓學習歷程更「漂亮」,參加更高檔的醫學、科技營隊,則5天開價20萬元。一名頂大教授告訴CTWANT,「這些刻意參加的營隊,頂多加0.1分,家長真的沒必要浪費錢!」農業部資料顯示,豬肉、水果皆在2025年創下新高價,主計處新公布的5月物價指數則指出,外食費用已一路衝上15個月新高,時序進入暑假,不少家長更發現,今年暑假營隊、安親班漲價特別有感。「本來就預算有限,所以只能讓孩子待一般的安親班,沒想到今年暑假安親班要漲價2000元,一個月要價直逼2萬!」育有小三孩子的林小姐住在桃園,她陸續問了3~4家安親班,每家都是1萬6000元起跳,相較去年價格都增加2成。林小姐說,若是以周計算的暑期營隊,價格就更加驚人,幾乎一周就逼近1萬元,換算下來暑假要燒掉近8萬元,所以才選擇相較便宜的安親班。而且安親班、營隊的價格也有地區差異,以台北市為例,安親班至少一個月要價2.5萬~3.5萬元,營隊則是一周1.5萬元左右。「我真的付不出來!最近也要繳下學期補習、安親費用的時間,如果再加上暑假營隊,兩個就讀小學的孩子一口氣要付將近25萬元!」家住台北市的陳小姐無奈表示, 最後,陳小姐和長輩討論,決定由阿嬤「接單」,扛下暑假照顧兩個孫子的重擔,少了暑假營隊2個月的費用,支出立刻減少12萬元。她說,既然付不起,不如就轉念讓孩子有個快樂的暑假,「或許我之後會後悔吧!但目前也只能這樣,只是辛苦阿嬤了。」清大資工系教授陳宜欣透露,老師們檢視學習歷程時注重的是「軌跡」,並非砸大錢參加營隊就有用。(圖/陳宜欣提供)不過,如果是孩子主動開口要參加營隊,家長又要如何?國教行動聯盟(國教盟)理事長王瀚陽表示,許多高中生為了讓學習歷程更豐富,會積極參加許多特定營隊,而這些營隊收費更昂貴,例如機器人、AR/VR(虛擬及擴增實境技術)等短短5天要價10~20萬元。「當孩子告訴你,參加這個營隊會加分時,你要不要讓他參加?」王瀚陽說,學習歷程的出發點是好的,但若是與分數綁在一起,就會模糊焦點,所以國教盟才會呼籲教育部不要採納學習歷程的分數。清大資工系教授陳宜欣則認為,學習歷程重點在於軌跡,這些軌跡可從成績單、自傳、各種附上來的資料看出來。「其實老師們不會花太久的時間,所以怎麼排版從來都不是重點,我們會看重複性出現的軌跡,這個軌跡是無法造假的。」舉例來說,如果學生宣稱喜歡人工智慧,然後附上的學習歷程資料是參加某個營隊,這大概最多只加0.1分。「但如果學生說家裡沒能力讓他參加營隊,他只能在網路上看某些影片,這些影片的軌跡排起來有連貫性,從簡單到難,同時附上自己這樣學習得到的想法,不太可能是一兩周趕出來的內容,這大概可以加10分以上。」陳宜欣說,賺錢很辛苦,所以真的沒必要浪費錢參加高檔營隊!

三陰性乳癌易復發、存活率低 國衛院攜清大開發新藥突破抗藥性
患者癌症化療時產生的抗藥性,是臨床醫學中的一大挑戰,其中三陰性乳癌約占所有乳癌的10至15%,因缺乏賀爾蒙受體與HER2蛋白表現,無法接受現行標靶治療,只能依賴紫杉醇等傳統化療藥物,但復發機率是一般乳癌的3倍。國衛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攜手清華大學團隊,開發出全球第一個具細胞穿透性的KIF2C小分子抑制劑,可對抗讓癌細胞分裂並產生抗藥性的KIF2C,目前正以此積極開發新一代抗癌藥物。這項研究成果將於2025年8月發表於期刊《Developmental Cell》(發育細胞)。許多患者治療癌症時,復發的腫瘤常對多種化療藥物產生多重抗藥性,其中三陰性乳癌患者經化療後5年內存活率為77%,但若第一次化療腫瘤沒有完全消除,則3年內復發機率提升到40%以上,且復發後存活率只剩8%至12%,往往面臨無藥可醫的情況。清華大學教授王慧菁與講座教授孫玉珠領導研究團隊,自2017年起透過臨床大數據結合分子技術,篩選出對抗三陰性乳癌化療抗藥性的全新治療標靶「驅動蛋白KIF2C」。王慧菁表示,KIF2C是一種微管解聚蛋白,如同細胞分裂的「糾察隊長」,負責修正染色體連接錯誤的微血管,確保染色體正確分離,並維持細胞基因體穩定,但當KIF2C在癌細胞中過度表現,會幫助腫瘤細胞抵抗化療藥物紫杉醇的干擾,使其依然完成細胞分裂並導致抗藥性,且抗藥性腫瘤會改變微管蛋白後轉譯修飾增強KIF2C活性,因此抑制KIF2C將是突破抗藥性的一條新路。清華大學教授王慧菁。(圖/國衛院提供)另一方面,國家衛生研究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化學系合聘教授謝興邦指導學生合成超過60種不同KIF2C小分子抑制劑,透過跨機構協作開發出全球第一個具細胞穿透性的KIF2C小分子抑制劑「BPRMC007S9」,由王慧菁為此計畫核心人物;孫玉珠提供KIF2C蛋白協助解析結構、促進藥物設計;研究員郭靜娟負責小鼠藥效試驗,證實藥物的活體治療潛力;助理研究員林書玉從博士後階段即參與設計,目前則著手開發「KIF2C降解劑」作為新一代藥物,此藥物與紫杉醇在內等8種以上化療藥物併用時產生明顯協同效果,可有效抑制具抗藥性的腫瘤生長,提升藥效達5至200倍,14天內抑制抗藥性腫瘤生長達60%。這項研究結果8月將刊登於發育生物學排名第1的期刊《Developmental Cell》(發育細胞),研究團隊2025年獲得國科會114年度科研創業計畫萌芽案經費支持,將KIF2C小分子藥物推進臨床前試驗,邁向臨床應用,目前已將KIF2C抑制劑應用從三陰性乳癌拓展至女性三大婦科癌症,包括卵巢癌、子宮內膜癌與子宮頸癌,並合作清華學士後醫學系主任周宏學及林口長庚醫院婦癌科,期望提升婦癌病患的治療成效與存活率。國衛院表示司徒惠康表示,研發團隊草創初期面臨經費短缺,險些無法啟動研究,所幸有國衛院競爭型育成計畫及清華大學潛力團隊與火種計畫支持讓團隊得以堅持下去,他們最終在國衛院3年整合型醫藥研究計畫支持下完成突破,成為國衛院育成計畫和跨機構合作模式的典範,這項研究展現台灣生醫研發的國際競爭力,期待KIF2C抑制劑早日進入臨床試驗,帶給無藥可醫癌症患者新的曙光。

實驗室養烏賊!清大教授徵才「餵花枝」 網歪樓:川燙、生魚片哪種好?
國立清華大學生醫學院教授焦傳金的實驗室,最近貼出一則超吸睛的徵才訊息,工作內容為「餵烏賊、測水質、整理照顧花枝房」,消息一出立刻在網路上引發熱烈討論。不少網友歪樓留言「怎麼每隻都看起來好好吃的樣子」、「川燙跟生魚片哪種比較好吃?」清華大學表示,焦傳金教授帶領的烏賊實驗室,在國際上有重要的學術地位,過去曾發表如「軟絲以體色變化來溝通」、「烏賊會算術」等精彩研究。溫文儒雅的他講起頭足類生物總是充滿熱忱,令人印象深刻。焦教授還透露,他最近的研究方向是烏賊的痛覺與情緒,希望更瞭解牠們的「內心世界」。清華大學表示,焦傳金教授帶領的烏賊實驗室,在國際上有重要的學術地位。(圖/翻攝自臉書/國立清華大學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據了解,焦傳金目前正在研究俗稱花枝的「虎斑烏賊」。由於花枝的平均壽命不超過1年,每年春季實驗室都會從卵開始養起。研究助理小方分享,目前研究室約有150隻,都是剛孵化1個月的花枝小寶寶,每天光是餵食三餐、監測水質、整理環境和照顧起居,起碼就要花上4~5小時。「這裡就像龍宮一樣,時間不知不覺就過了。」和花枝朝夕相處的小方說,看牠們靜靜悠游水中,認識每一隻都有些不同,心情也被療癒了。最讓人驚訝的是,花枝還在卵中時竟然就會噴墨!為了研究,實驗室不少成員都遭受過花枝的墨汁攻擊。此外,實驗室最近也為這群花枝重新裝潢,過去的透明缸在人員出入時,容易嚇到小動物,今年升級為黑色養殖池,感覺更chill。清華大學表示,焦傳金教授帶領的烏賊實驗室,在國際上有重要的學術地位。(圖/翻攝自臉書/國立清華大學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營運25年僅開1國道路線!亞聯客運遭廢止營運許可 業者:爭取再投標
國道客運面對駕駛荒、經營成本升高,難走出營運寒冬。25年來僅經營「台北-龍潭-新竹」1條路線的亞聯客運,日前遭廢止營運許可,巴士迷關注是否將成疫後第3家收攤的國道客運業者。交通部公路局表示,亞聯因車輛汰換承諾未達標故廢止其許可,公告開放路線,徵求有意願業者投入。亞聯客運強調,沒有不續營,為員工生計與乘客需求,將準備再參與投標。亞聯客運1728路線自台北市仁愛敦化路口圓環站出發,行經新北市新店、桃園市龍潭等,進入新竹市後途經陽明交大、清華大學等,最後停靠新竹轉運站,2023年10月起,台北至龍潭區間、龍潭至新竹區間正式加入TPASS適用範圍。據了解,亞聯客運1728路線於2000年通車營運,25年來僅經營同1條路線,搭乘族群多為清大、陽明交大及竹科人士等,屬於尖峰時段才較多乘客的通勤路線,因離峰時段載客量較低,經營成本也提高。公路局6月16日公告開放「台北市經國道3號、1號至新竹市」國道客運路線,行經路線、售票區間、營運班次數等條件,皆與亞聯客運1728路線相同。公路局指出,業者有經營意願,非申請屆期不續營,但因2020年續營申請時承諾汰換車輛事項未完成,故依法廢止其路線營運許可證,經評估1728路線仍具民眾通勤需求,已於6月16日起至7月15日重新公告開放路線,徵求有意願經營業者投入營運,在未有正式接駛業者前,已協調亞聯代駛,維持路線服務不中斷。公告一出引起巴士迷關注,目前亞聯旗下僅開行1條路線,若不續營,等於完全退出客運市場,恐成繼阿羅哈客運、日統客運後,經歷疫情以來近年第3家收攤的國道客運業者。「沒有不續營!」亞聯客運透露,時下國道客運經營困難,雖現為代駛狀態,為了員工的生計及乘客需求,後續仍會準備參與投標,爭取繼續經營。客運業面對駕駛荒難解、經營成本提高,難甩經營困境,據統計,近1年有36條公路客運及市區公車路線提出停駛申請,主因多為與其他運具重疊、載客量偏低等,導致長期虧損。公路局逐條評估需求並擬優化方案,若確認載客較無效率或有其它替代轉乘方案方即同意停駛,而36條路線中,19條經評估為可整併替代或轉型為幸福巴士,故同意停駛,今年下半年有2條路線員林客運6724、東台灣客運8132申請停駛將轉型幸福巴士。公路局提到,先前阿羅哈客運與日統客運原經營的國道客運路線,經審慎評估需求並與地方政府協商確認後,與其他國道路線高度重疊或有其它替代轉乘方案的路線,已完成整併替代,其餘路線皆已協調其他業者持續營運。公路局也考量軌道與中長途國道客運為相輔相成的公共運輸系統,未來路網形式以軌道運輸為主,國道客運為輔,將持續透過聯合排班、彈性上下交流道、區間售票及中途轉運等方式,進一步促使路線整併及優化,提升整體運輸效能。

醉吐小黃想落跑 他嫌清潔費太貴嗆運將:你應該很缺錢!身分竟是「台韓學霸拳擊手」
一名李姓男子21日搭乘計程車,因不勝酒力在車上吐了,怎料司機向他收取3000元的清潔費時,李男佯稱要去超商領錢,接著竟伺機逃跑,2人在大街上展開追逐戲碼,如今男子的身分也被起底,原來他竟是一名台韓混血的拳擊新星,事後他甚至酸嗆運將「我看你應該很缺錢!」行徑相當失控。一名計程車司機向《三立新聞網》投訴,他21日深夜在信義區載著渾身酒氣的李姓男乘客,準備送對方回新北市三峽的北大特區,途中因李男不斷傳出乾嘔聲,他還特地遞上塑膠袋,提醒乘客務必吐在袋子裡,怎料快到目的地時,他轉頭一看,卻發現李男爆吐在車上,整個後座腳踏墊上都是噁心的嘔吐物。當下計程車司機向李男討要3000元的清潔費,李男則表示身上沒那麼多現金,要去超商領錢,怎料李男下車後竟沒往超商的方向走,疑似是想趁機落跑,司機見狀趕緊追了上去,雙方爆發激烈紛爭,還一度驚動警方到場調解。司機控訴,李男不僅不聽勸嘔吐在車上,甚至嘲諷「我看你應該很缺錢」、「這個年紀還在跑黃牌加油」、「有家庭了不容易,好好加油」,語氣中絲毫沒有一點歉意,態度令人氣憤。如今李男的身分曝光,原來他竟是清大學霸、台韓混血的拳擊新星。針對指控,李男澄清,當時司機從後方追上來時,他以為是要攻擊他,所以他才害怕跑走,至於遭控出言不遜,他則強調絕無冷嘲熱諷,應是司機誤解他的意思了。

從中東戰爭看猶太人對美影響力 學者籲政府應善待陸配視為兩岸和平助力
美國介入中東局勢,並不惜冒著踩紅線的可能性,轟炸伊朗核設施,引發全球矚目。清大兼任助理教授何志勇則分析,川普政府之所以甘願冒著可能捲入新的一場中東戰爭的風險,空襲伊朗核設施,力挺以色列,其實不讓人意外,也與猶太人在美國極具影響力有關。但何志勇也說,觀察美軍空襲伊朗,國人應清楚了解兩件事。首先,台灣人並不是猶太人,若台海爆發衝突,美國的動作肯定與對以色列的不一樣;其次, 台灣陸配與其子女的人口比重,與猶太裔美國人在美國的人口比重相近,民進黨政府其實沒必要在國內製造「內部敵人」,而視她們為兩岸和平的橋樑,予以善待。美國總統川普宣布,美軍已打擊伊朗的三個核設施,包括位於福爾多山體下的的設施,據說動用包括「碉堡剋星」炸彈,該炸彈是為摧毀深地掩體或被高度保護的地下武器設施設計的,雖然此舉打破美國歷任總統不攻擊伊朗的紅線,但碉堡剋星炸彈是否就奏效,外界眾說紛紜,反倒是中東緊張局勢令各國議論紛紛。何志勇則在臉書上分析,美國攻擊伊朗的這一戰,很難避免,關鍵仍在猶太人對美國的影響力。他指出,依據美國2020年最新人口普查資料,猶太裔美國人數約750萬,占全美總人口的比例近2.4 %。美國猶太裔政要的比例,則遠超過這個數字。若以第119屆美國國會(2025-2027)為例,在美國參議院100席中,猶太裔就有10席,比例高達一成。其中包括曾二度角逐民主黨總統提名的桑德斯(Bernie Sanders)。再看美國眾議院435席中,猶太裔則有25席,比例將近6%。猶太裔的國會議員,雖以民主黨為大宗,但共和黨籍議員的比例也正逐漸上升。他表示,美國立國迄今,雖尚未出現過猶太裔總統,但目前50個州,就有六位猶太裔的州長,包括批准獨立宣言的賓州、夏威夷、科羅拉多、伊利諾、北卡,以及拜登的故鄉德拉瓦州。至於從上個世紀以來,一共出現過8位猶太裔大法官,包括現任的凱根(Elena Kagan),2020年病逝的「不恐龍大法官」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他直言,美國轟炸伊朗,因涉及以色列、猶太人的利益,以美籍猶太人對美國的影響力觀察,要避免此戰,其實並不容易。何志勇話鋒一轉指出,若按照人口比例而言,美籍猶太人在美國的角色,與台灣的陸配有點接近。因為今年在台陸配(含港澳)人數已經達39萬,超過台灣總人口數1.6%,與猶太人佔美國人的比例接近。此外,112學年度,陸配子女數則逾12萬(占台灣人口0.5%),陸配加上其在台灣的子女數,比例已超過2%。他說,若從邏輯上來說,台灣政府其實應該用這樣子的人口結構,推動兩岸和平訴求,而不是像現在「逆向操作」,導致在台灣生活的陸配以及「新台灣之子」,裡外不是人,骨子裡傷害的更是台灣的民主價值與多元包容。何志勇分析,川普希望能以有限的打擊範圍,換取伊朗重回限核協議,但是否能奏效,有待觀察。但從觀察美軍空襲伊朗,他認為國人應清楚了解兩件事。首先,台灣人不是猶太人,若台海爆發衝突,美國的動作肯定和對以色列的不一樣;其次, 台灣陸配與其子女的人口比重,與猶太裔美國人在美國的人口比重相近,民進黨政府其實沒必要在國內繼續製造「內部敵人」,而應將陸配視為兩岸和平的橋樑。

台大躍升第63名!清大、陽明交大進前200強 最新QS世界大學排名曝
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S發布2026年世界大學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此次共有3所來自台灣的大學院校進入全球前200名。其中台灣大學在全球排名第63,較上一次進步5名,創下有史以來最佳成績;清華大學拿下第176名、陽明交通大學則為第199名。QS的2026世界大學排名由5大指標組成,包含研究與發現(Research and Discovery)、學習經驗(Learning Experience)、就業能力與成就(Employability and Outcomes)、全球往來(Global Engagement),以及永續發展(Sustainability)。在上一次的QS世界大學排名中,台灣大學是唯一進入世界前100強及世界前200強的台灣大學院校。而在19日最新發布的QS世界大學排名中,台灣大學此次與香港城市大學並列全球第63。本次台灣還有2所大學院校進入世界前200名,包含第176名的清華大學;第199名的陽明交通大學,與位於英國北愛爾蘭的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並列。QS指出,此次是清華大學在2023年排名第177之後,首度重回世界前200的名單內;陽明交通大學則是首度進入世界前200名。此外,本次世界排名最佳的台灣前10所大學院校,另依序還有成功大學(第203名)、台灣科技大學(第345名)、台北科技大學(第420名)、台灣師範大學(第435名)、中山大學(第439名)、中央大學(第587名)、台北醫學大學(第597名),皆比上一次進步。台灣部分大學院校在數項細部指標的表現,已達到世界前250強的水準,但在「全球往來」的整體表現較弱。而各項細部指標方面,台灣大學表現最佳,學術聲譽第38名、業界聲譽第54名、就業成果第11名、永續發展第74名等,榮登世界前100名。QS分析指出,台灣的大學院校在各項細部指標中,成績進步最多的是「教職員人均論文引用數」,而「全球往來」、「就業能力與成就」、「學習經驗」等領域仍需加強。世界排名前10名的大學依序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英國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美國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英國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英國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新加坡國立大學(NUS)、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美國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

AIT示警讓防災包賣翻 學者指避難包貼文藏「對美喊話」用意
美國在台協會(AIT)高雄分處日前發文提醒台灣民眾備妥避難包,有助於在緊急狀況中保持冷靜、迅速行動,雖然發文時間點是在台灣地震發生之後,但卻引發民眾議論,AIT罕見發文示警,是否另有弦外之音?媒體則報導,AIT避難包提醒文一出,避難包大熱賣,一間全台都有分店的「庶民百貨」更統計,在AIT貼文後,避難包銷售量急速成長,該「庶民百貨」也趕熱潮的將避難包系列產品放在最明顯位置,方便民眾購買,從此事不難看出AIT貼文的「份量」。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助理助理教授馬準威則認為,AIT罕見發文,應該有透過提醒台灣提高民防量能的方式,說服美國國內民眾增加對台灣的幫助考量在內。馬準威接受網路直播節目《志聖鮮思》訪問時指出,AIT此舉其實也是做給美國民眾看。因為早在2022年、2023年,美國輿論就曾指中共2025年會犯台,到了今年,則又說2027年將有可能犯台。其實,這些說法都不見得充分反映真實狀況,也就是中國大陸現在已不將武力犯台視為優先,並未將武力當成統一必要手段,畢竟武力犯台,可能為對岸帶來的麻煩太多,包括:犯台後的重建成本,以及使用武力後的民族仇恨情緒,從學界的眼光看,使用武力未必是理性的盤算。馬準威分析,美國之所以常宣揚2025、2027共軍犯台可能,不能排除與美國國防部門常宣揚「中國威脅論」也有關,畢竟有威脅、才更容易從國會要到預算支持。而外館在這樣的威脅氛圍下,也不能什麼事都不做,因此各大外館都會有撤僑計畫,這也是文官體系下的標準作業程序。他還說,如果真的開戰,美國要幫忙,還必須要符合兩前提,第一,台灣不能宣布台獨,否則美軍師出無名;第二,台灣要展現足夠自衛決心。綜合上述兩者,才能對美國民間有交代,他直言,AIT若推波助瀾,欲提高台灣的民防能量,也合情合理。與馬準威對談的清大兼任助理教授何志勇指出,對於2027年犯台一事,臺灣的翻譯用字頗為特殊,因為英文原文其實都講,中共2027年足以(able)具有犯台能力(capability),台灣卻翻譯成「2027年就會犯台」,這樣的翻譯,其實已經相當扭曲原文意涵。不過,何志勇也說,近期民間單位舉辦「台海防衛兵推」,邀請美軍前太平洋總司令布萊爾上將(Admiral Dennis Blair),他提到台灣人有兩種想法非常危險:第一,認為中國大陸不會打;第二,認為美國會來幫忙,並警告如果有這兩種想法,台灣就不會有「避戰」的決心,何志勇認為,布萊爾的說法非常值得台灣人思考。何志勇指出,布萊爾上將的說法讓他認為,前總統馬英九到中國大陸參訪,其實是好事。畢竟,若兩岸都不進行民間交流,就只會持續封閉,下場就會像北韓。何志勇直言,陸委會對馬前總統出訪的回應非常奇怪,尤其陸委會批評「一中各表」、「九二共識」都是迎合中共,但回顧「一中各表」,其實是李登輝時期提出;「九二共識」則是學者蘇起在陸委會主委任內發想,這都是台灣創造出來的,馬前總統到大陸講,怎麼就忽然變成是呼應中共的政治主張?

教改照妖鏡3/高中生造假揭學習歷程弊端 眾名人為他抱屈「一刀斃命太超過」
台中一名楊姓高中生學測考出74級分,獲得4校醫學系正取、1校備取,不過因在學習歷程自稱曾獲「最佳辯士」榮譽,遭網友揭發造假,原本錄取陽明交大、北醫、中山醫學大學及中國醫藥大學正取資格皆被取消,最後連備取的長庚醫學系都槓龜。多位專家告訴CTWANT,學習歷程制度有諸多漏洞,導致學生被迫誇大以滿足制度需求;也有許多名人公開表示同情楊姓高中生,認為有錯該罰,但如今竟幾乎「一刀斃命」,似乎已失去正常的比例原則。5月底大學個人申請入學放榜,楊姓高中生開心在網上分享自己正取4校醫學系、1校備取,網友因此敲碗請他分享學習歷程,楊同學隨即在網上貼出自己的學習歷程,結果被網友揪出其中一項比賽獎項不實,將「優秀辯士」寫成「最佳辯士」,造假實錘後高中生連續遭5校醫學系退貨。國教行動聯盟(國教盟)指出,這起事件並非特例,而是制度性錯誤的具體展現。「這不是學生誇張,是制度誘發造假!」國教盟理事長王瀚陽表示,學習歷程制度將未經查核的個人資料納入第二階段審查,導致學生為迎合制度需求,不得不誇大其辭。長期關注考招制度的台大電機系教授張耀文表示,高中生上傳學習歷程檔雖需經學校認證,但校方無需對不實的資料擔負任何法律責任,且高中端行政負擔已重,難以確實查核;大學端審查受限於時間倉促和無公權力,對可疑的資料,通常也無法仔細查核。「曾有審查委員發現學生宣稱其多益成績990分,但校內英文成績卻普通,礙於時間和公權力,難以有效查核。」張耀文說,觀察其他國家的學習歷程,南韓規定高中端要負起學習歷程的法律責任;在美國,大學入學審查常由全職專業的人員處理,測驗成績的寄送是由測驗單位直接寄送學校。張耀文認為,如果台灣無法讓學習歷程公平,那這個制度只是耗費行政成本,不如盡早廢除,把這些資源回歸師資、教學與設備,聚焦教育本質,而非讓學生為了升學玩弄文書遊戲。資深媒體人沈春華在臉書發文,認為學習歷程造假的高中生雖有錯,但承受的懲處已超過適當的比例原則。(圖/報系資料照)楊姓高中生的學習歷程不實雖是事實,但因此遭受網暴,甚至被4校醫學系退貨,也引發許多人認為處罰過當。同為高中生的網友直呼,若大學教授論文造假都未必會被立刻開除,那高中生的膨風為何要撤銷全部錄取?醫師沈政男認為,這名學生如果刻意違規,怎麼敢主動把資料貼上來?楊同學甚至可能「比多數考生更加誠實」,沈政男還點名檢舉者將楊同學資料一條條查證,心態可議,也反問檢舉者「敢公開你的學習歷程嗎?」資深媒體人沈春華也為此公開發文。「4所醫學院快速做了一刀切的決定,究竟真的認為學生犯的錯沒有彌補空間?還是畏懼輿論/網攻的壓力,也不想收別校已取消錄取的學生?這個處理的過程,看不到教育體系的高度、細膩和彈性,殊為可惜。」沈春華認為,這個事件不應簡化為選邊站,應該成為有意義的「社會共同教育」!不過,錯了就是錯了,但老師們不是都說「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嗎?因為填寫學習歷程的缺失,而讓學生一刀斃命,這恐怕還是國內第一樁吧?!懲處似乎不符比例原則。一位擔任大學個人申請審查的教授透露,醫牙相關科系的學習歷程最低需參採僅有1成,本來就不重要。「2022年有一位台大醫學系一年級學生,因為想體驗108新課綱的面試體驗,所以偷偷報考學測,然後接著透過個人申請又錄取台大醫學系,照理說他根本沒有過去3年的學習歷程,但他還是順利錄取,由此可見學習歷程真的不重要。」這位教授透露,每個科系的個人申請審查委員人數沒有規定,通常由系主任指派,大多2~3位不等,而面試人數是招生名額的3倍。「例如要招10位學生,就會需要看30位考生的備審資料,你覺得能看多仔細?」該教授認為楊姓高中生遭5校醫學系退貨,純粹是因為造假已經人盡皆知,校方若是接受楊姓高中生,恐怕「政治不正確」。清大榮譽講座教授李家同則希望大眾不要再追殺楊姓高中生,也不要騷擾其家人,李家同感嘆,「我很慶幸自己當年不需要管學習歷程檔案,我也非常同情現在的高中生要做這件沒有太大意義的事情。」

智商+100?「清華校河河水」1瓶賣700元爆紅 校方回應了
增益腦力、激發智慧?被冠以「北大未名湖湖水」、「清華校河河水」的瓶裝水商品近日出現在大陸網路交易平台,引發社會關注。據悉,線上二手交易平台有多個商家出售北京大學未名湖湖水,每500毫升標價從20元到近百元不等。一名定價每500毫升湖水賣99元的商家表示,可以拍影片記錄在未名湖中取水的過程,證明湖水為真。綜合陸媒報導,除了未名湖水,還有商家在售賣「北大校內土」、「清華校河河水」、「清華空氣」等。其中,清華大學校河河水價格為每500毫升標價人民幣68元(約新台幣279元)到168元(約新台幣691元)不等。這些商品描述大同小異地寫著,「清華校河河水對部分植物具有延年益壽的功效。將盛放校河河水的器皿擺放在房間內,有保持濕度的作用」、「每天膜拜可提神醒腦,增益腦力,智商爆表」。更有一名商家宣稱「購買智商+100」,該商品有1.3萬人瀏覽,74人明確表示「想要」。上述事件曝光後,兩校的保衛部工作人員均指出,校內水土不許帶出校。據了解,未名湖是北京大學校園內最大的人工湖,位於校園中北部,是在原有自然水面的基礎上規劃整理而成,以前靠萬泉河供水,現今靠人工蓄水。北大校園一名清潔人員介紹,她剛到北大工作一個月,負責圖書館附近區域,她沒有見過有人在未名湖取水、取土。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相關部門負責人回應,校內河湖水是維繫良好生態系統的寶貴資源,不應成為用以非法牟利的商品,同時這種行為也違反了校園管理相關規定。目前,兩校已聯系相關平台,督促其下架相關商品。如發現類似情況,可向學校舉報。

不屑台積、鴻海!清大兒要去「瑞開頭」小公司 老爸崩潰喊不解…網曝真相嘆:視野大輸兒子
為人父母都盼著孩子畢業後能進大公司,在知名企業謀得好發展,不過一名父親憂心忡忡地表示,從清大研究所畢業的兒子不願進入台積電工作,還說要去一間名字為「瑞」開頭的小公司,讓他無奈直呼「很不理解他的想法!」怎料貼文曝光後,網友紛紛曝光真相,大嘆「視野大輸你兒子!」一名父親在Dcard發文表示,最近兒子快要從清大電機系研究所畢業了,於是他便找孩子聊聊未來的工作規劃,但兒子卻說不想去台積電,反而挑中一間沒有名氣的企業,「他想去一間瑞開頭的小公司,好像是做晶片設計什麼的。」該名父親透露,因為有朋友在鴻海任職,他也好意詢問兒子想不想去那,結果兒子竟露出一臉不屑直接拒絕,讓他心態崩塌了,「很不理解他的想法,他有必要這麼不屑看我嗎?我只是給他意見而已。」貼文一出,引起大批網友留言熱議,貼文一出,一票人紛紛力挺清大兒,「很多家長相信自己的小孩是台灣最聰明的,卻不相信他是這個家裡面最聰明的」、「不是新聞常報導的公司就是好公司,沒有要冒犯,但在科技業多的是外行人不了解的公司,台清交電資的學生通常首選絕對不會是台積電,甚至是鴻海」、「你就真的完全不懂產業,不懂ic,連科技業的視野也大輸你兒子,只是年紀較大,卻要指導他。拜託這位老爸,沒聽過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嗎?」、「每次看到外行自以為內行的都快高血壓」、「好見識淺薄的大叔。」還有知情網友透露,「瑞昱」才不是他口中的小公司,「瑞昱的薪水等級絕對是讓台積哭暈在廁所的」、「瑞昱絕對不是什麼小公司,對於晶片設計的學生來說,是一線頂尖公司,薪資非常有競爭力」、「你兒子口中那個瑞開頭的小公司,在業界可是橫著走的喔」、「鴻海只是血汗代工廠,跟瑞昱根本沒法比」、「跟這位拔拔說明一下,小弟我當初進不了瑞昱才去GG(台積電)的」、「有瑞昱IC設計的資歷,幹個幾年累積足夠的經驗,全世界IC設計大廠哪裡都能去。」

AI熱潮!台清交成頂大電機工程系滿招 資工系也搶手
114學年度大學申請入學招生昨日公告統一分發結果,今年分發錄取率55.73%,是近3年新高;整體缺額共8196個缺額,是近4年最低。延續AI熱潮,今年19類學群中,工程學群名額使用率達9成最高,台大、成大、清大、陽明交通大學等頂大的電機系都滿招,資訊、資工系也都很熱門。114學年度總報名人數7萬9001人,較去年增加814人;申請入學招生名額5萬854個(不含原住民、離島、願景計畫外加名額),較去年減少645個。完成就職志願序登記有4萬7300人,獲分發人數4萬4025人,分發錄取率55.73%。大學甄選會指出,今年缺額數較去年減少原因除招生名額減少、報名人數增加外,考生就讀意願高,完成志願序登記人數增加,及各校備取人數增加等因素所致。國立大學分發也有缺額,台灣大學173個、成功大學235個、政治大學230個、陽明交通大學81個、清華大學109個、中央大學107個,其中國立嘉義大學缺額285個,是國立大學缺額數最多的學校。私校則以淡江大學426人、銘傳大學395個、義守大學300個、東吳大學291個、輔大289個最多。大學甄選會統計,今年申請入學19類學群中,名額使用率最高的學群為數理化學學群,名額使用率90.77%;第二名為工程學群,名額使用率90.67%;第三則是地球環境學群,名額使用率89.19%,資訊學群則有使用率89.09%。大學甄選會組長連昭雯表示,今年最熱門依舊是AI相關學群,台成清交等頂尖大學電機工程系均為滿招,資工雖略有缺額,依舊熱門,相信近年產業趨勢仍對周邊校系招生有影響。相較AI學群搶手,法政、外語等學群招生名額使用率低於8成,連昭雯表示,19類學群中最低的是法政學群,招生名額使用率71.17%,台大法律系、政大法律等指標大學也有缺額,學生在選擇文史法學群意願較低。

大學畢業生薪資TOP5一覽 冠軍不是台大「平均月薪52K」
又到了畢業季,新鮮人的薪水再度成為討論焦點。根據「校友中心」統計今年各校薪資,第一學府台灣大學僅排第5,第1名由陽明交通大學拿下,平均月薪52680元,平均年薪為740560元,TOP5排行也曝光了。面試心得分享平台《面試趣》統計分析2025年各校薪資,第1名是陽明交通大學,平均月薪52680元、平均年薪740560元;第2名為清華大學,平均月薪49809元、平均年薪716300元;第3名成功大學,平均月薪49363元、平均年薪702306元、第4名台灣科技大學,平均月薪49320元、平均年薪702062元;第5名台灣大學,平均月薪48470元、平均年薪675034元。《面試趣》指出,原本就位居頂尖的陽明與交大,在醫學、工程領域各有所長,2校合併後的跨領域實力,讓學生更有競爭力,也反映在畢業生薪水上。台灣在AI晶片、設備等領域持續領先,許多陽明交大學生畢業即進入台積電、聯發科、ASML 等高薪科技公司,薪資自然水漲船高。《面試趣》分析,清大傳統上以理工領域見長,近年也積極發展半導體、AI、資通訊應用,畢業生多投身電子、晶圓、外商科技與研究單位;成大長期穩居南部頂尖,不只有電機、機械、材料等工程強項,醫學、設計等學院也培養出不少跨界人才,成為「企業最愛」。台科大則以實務導向、與業界接軌著稱,學生畢業即戰力。不是傳統「頂大」,直接銜接職場,薪資水準與成大持平,顯示技職體系同樣有競爭力。而台灣大學位居第5,可能讓許多人意外,《面試趣》說明,社會普遍對台大抱有很高的期待,認為「起薪也要第一名」,但台大涵蓋文、理、工、社科、醫等科系,畢業生走向本來就非常多元,薪資輪廓自然也不一樣,很多都不是高薪工作,例如推動公共議題、促進世代對話、從事文化保存、藝術策展、回鄉務農、創辦在地品牌等,卻是許多人主動選擇的生活方式。《面試趣》提醒,不是每個人都追求薪水,也有好多人為了理想、生活彈性,或單純覺得做得開心。薪水是就業的重要指標,但不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標準,走在自己熱愛的路上、過著想要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中電、南電北送能力將減弱 北東2032年前有大停電風險
2024年各區尖峰電力流通情形興達備用機組遭爆偷開救供電,引爆高雄市長陳其邁喊話反對「南電北送」。不過根據台電資料,核三停機、麥電除役後,中電與南電北送能力將減弱。北部則是未來協和電廠2部舊燃油除役,電力不足,「北東電網」涵蓋的基隆、台北東區、新北、宜蘭,2032年前依然有大停電風險。陳其邁喊話各縣市用電自己供應,大有「個人自掃門前雪」用意。根據台電2024年度統計,夏季下午尖峰用電時段,北部(新竹以北)自身供電1040萬瓩,尚少近500萬瓩,此時全靠「中電北送」救助。但中部(雲林以北)救人後,自己反少275萬瓩,就要靠「南電北送」。由此看,南部的確輸電幫助了中部,但一位資深電力界人士點破,現狀是不同時段,各區都有互相支援。北部是商業活動重鎮,自身電廠不夠,白天確實要靠中電南電北送。但晚上6點後,辦公用電減少,反而會送電給中部。而南部雖然日頭艷太陽光電全發可以北送,但下午4、5點後,光電逐漸退去,自身工廠多,晚間卻要靠中部支援。這位資深電力人士說:「其實真的不必本位主義。」更甚之,中南部自足能力也逐步下降。台電評估,中部地區雲林麥寮3號機9月除役,連同先前少3台共180萬瓩電力,新增只有中火新1號。南部地區,核三2部機組沒了,興達舊燃煤4部轉備用,雖有森霸豐德3號、嘉惠2期新增,整體還是少一點。相對今年北部區域有大潭7、9號新機,可比去年好一些。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教授葉宗洸直指,核三停機後,南部被發現夜間都要靠中電支援,自己電力都不夠。北部則大潭9號機一直延遲,加上輝達總部、研發中心未來設在台北,北部供電不足還是無解。電力界人士則警示,北東區大停電危機,短期內並未化解。因為協和四階環評雖已通過,但新1號燃氣機組需到2032年才能上線,未來協和更新改建,舊3、4號燃油機組除役,很長一段時間將只剩下東部和平電廠2台機組,如果遇到歲修、故障,就有電力不足停電風險。但台電說,儲能有1GW建置在北東電網區,加上需量反應手段,緊急時仍可支援。

傳美政府暫停留學生簽證面談 教育部曝與AIT聯繫「最新狀況」
美媒《Politico》披露,川普政府近期考慮要求所有申請美國留學簽證的國際學生接受社群媒體帳號審查。美國使領館已接獲指示,暫停安排新的學生簽證面試。不過,我國教育部今(28)日上午表示,據與美國在台協會(AIT)聯繫的最新消息,目前排定的台灣學生簽證面談「仍照常進行」。《Politico》引述一份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在今日簽署的電報,內容提到川普政府正考慮要求所有申請赴美留學的外國學生接受社群媒體審查。審查內容目前還不明確,不過為了應對即將擴大社群媒體審查範圍,即日起美國領事部門「不應」增加任何額外的學生或交流訪問者(含F、M及J類)簽證預約名額,直至有關部門發布進一步指引。報導指出,這項措施如果上路,可能會大幅減緩國際學生簽證的處理速度,也可能衝擊許多高度依賴外國學生來增加收入的大學。教育部長鄭英耀今日赴立法院教文會備詢時,民進黨立委陳秀寳、國民黨立委葛如鈞與民眾黨立委劉書彬先後對台生簽證進度表示關注。鄭英耀則表示教育部已與AIT保持密切溝通,會協助學生順利完成赴美學業夢想。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長李毓娟進一步指出,根據今早掌握,AIT尚未接獲美國國務院的具體指示,因此現有面談進度不受影響。此前川普宣布撤銷哈佛大學招收外國學生資格後,日本、香港與澳門已有多所大學表態歡迎哈佛學生轉學,台大也已公開表態歡迎國際學生來台隨班附讀。鄭英耀也指出,能錄取哈佛的學生才識優秀,若有意返台就讀,國內頂尖大學如台大、清大、交大都會提供協助,教育部也正與多校研議「雙聯學位」機制,讓受影響學生在台延續學業。

她考上清大全家卻只在意「能嫁工程師」 媽媽還洗腦:沒遇上有錢人會過悲慘人生
「真的很火大、沮喪、無奈又無助。」一名女大生訴苦,她原本就讀私立大學,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努力透過轉學考上了清大,沒想到家人卻說「可以嫁工程師了」、「女生念這麼高,會沒人要」、「唸那麼多幹嘛?趕快找個同校工程師嫁了」,讓她感到相當難過。這名女大生在Dcard以「我考上清大,她卻只在乎我能不能嫁給工程師」發文表示,她原本就讀某私立大學,後來轉到清大文組,「曾經以為這是我證明能力、翻轉人生的方式,結果我媽最開心的,竟然不是我考上清大,而是覺得我『終於有機會接觸到很多工程師預備役』,可以『嫁工程師』。」原PO說到,媽媽是大學老師,平常算是開明,卻會一直洗腦她「如果沒有跟有錢人在一起,就會像她一樣『嫁給我爸那種又沒錢又沒用的人』,過著悲慘的人生」;而原PO父親家族則是典型的重男輕女,親戚得知她考上清大,竟酸她「女生念這麼高,會沒人要」、「唸那麼多幹嘛?趕快找個同校工程師嫁了」。原PO感嘆,自從她唸清大後,媽媽就開始不斷幻想她能交個有錢工程師,過上富太太人生,「雖然我知道自己條件不差,但被這樣洗腦久了,真的會變得很現實、很物質,會忍不住去在意對方的學歷跟收入,我其實很討厭自己變這樣」。文末,原PO也強調,為了證明自己,她進大公司實習、拿書卷獎、靠家教自己賺錢,她並不想成為「為了錢去找工程師或富二代」的人,「結果在我媽眼裡…都不如『嫁個工程師』。」貼文曝光後,不少網友紛紛在底下留言,「意外嗎?我們社會對男性的看法就是要很會,如果不會賺錢,煮夫當再好一樣被笑吃軟飯,對女性的看法就是要嫁得好……我們上一輩幾乎全是這種想法」、「妳媽還被父權觀念影響著,認為女性只能依附男人生活」、「跟我媽一樣,只能說那種舊思想一代傳一代真的會深耕蒂固」、「現在社會還是有一大堆算是刻板印象的人」。也有人說到,「不要把自己未達成的願望寄託在兒女身上,建議妳不要太在意媽媽那些有毒的想法,做好妳自己就好,以妳的努力,以後靠自己也能過得很好」、「請媽媽自己去找,不像爸爸的、又有錢又有用的新對象,管別人前先管好她自己」、「我覺得妳可以先想辦法只在乎自己,認可自己就好,妳會越來越强大」。

社會新鮮人起薪創12年新高! 大學畢業32K、碩士35K
邁入5月下旬,「Z世代」畢業生即將走出校園、踏入職場,根據求職網最新調查顯示,今(2025年)企業對「學士學歷」新鮮人開出的平均起薪為3萬2556元,較去年提升4.6%,不僅連續第5年反彈,更創下12年新高紀錄;若為「研究所學歷」新鮮人,起薪則進一步拉升至3萬5567元,等於比學士畢業者多出3011元,增幅達9.2%。根據「yes123」求職網調查顯示,今年有97.4%的企業表示,有聘僱應屆畢業或剛退伍新鮮人的計畫,比例略高於去年的97%,創下6年來新高。平均預計招募新血人數為16.1人,也略高於去年的15.4人,且不僅需求擴張,對「學士學歷」的社會新鮮人,平均願意提供的起薪是32,556元,連5年呈現反彈,並創下12年以來新高。相較之下,對於擁有「研究所學歷」的新鮮人,資方平均願意給的起薪為35,567元,相較於去年的33,989元,提高1,578元,同樣是連5年彈升,增幅為4.6%,也同創12年以來新高。早鳥族也享有待遇優勢,有高達75.6%的企業表示,願意對畢業或退伍前就投遞履歷者給予較高起薪,平均高出8.8%。此外,88.3%的企業也透露,會提高這類早鳥新鮮人的錄取機會。除了履歷表內容,企業也重視外語能力、個人社群網站,其中63.4%的企業表示,附上外語履歷有加分作用,47.6%則對影音履歷持正面態度;另有48.8%企業希望能看到求職者的社群網站連結。調查也顯示,來自台大、政大、清大、陽明交大、成大、台科大、北科大等7所名校的學歷,仍有57%的企業願意提高新鮮人起薪水準,並有44.6%會提高錄取意願。yes123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分析,自全面性邊境解封後,資方缺工壓力促使企業積極網羅數位人才,特別是餐飲、觀光、飯店與空運等行業,因應恢復開放邊境以後擴點需求,持續釋出大量職缺。他也呼籲,企業應超前部署,將新鮮人視為未來接班人,給予充分的職前訓練,並且提供未來職位晉升空間。

基隆3學子獲頒總統教育獎 克服清貧、身障課業名列前茅
基隆高中學生王辰瀚家境清寒,他憑藉優異成績及努力,報考台灣大學與清華大學的希望入學和特殊選才皆上榜。(圖/翻攝畫面)基隆市明德國中學生謝昇舜(中)自小罹患脊髓性肌肉萎縮症,但他不僅課業名列前茅,還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獲得今年總統教育獎。(圖/中國時報張志康攝)總統教育獎22日公布獲獎者,基隆市明德國中謝昇舜、二信高中高一王實修及基隆高中數理班高三王辰瀚等3名學子獲獎,其中王實修、謝昇舜各自都有程度不一的身體障礙,但仍持續向學、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王辰瀚則是自小家境清寒,接受民眾資助才不致輟學,如今更一舉考上台灣大學及清華大學。謝昇舜自小罹患脊髓性肌肉萎縮症,但他始終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除課業名列前茅外,還積極參與校園活動、投入公共事務,曾擔任學生會幹部並在行政院與基隆市都擔任兒童及少年代表。王實修在就讀國一時,不明原因導致雙眼視網膜剝離,成為中度視障生,王母悲痛不已,他卻對媽媽說:「沒關係!我右眼雖然看不到,但我還有左眼!」在國中期間,他代表學校參與基隆市科展、模範學生選拔,在多項國際發明展中榮獲大獎,另一方面,王實修亦積極參與公共事務,擔任基隆市2022至2024年兒童及少年代表。王辰瀚從小與爺爺、奶奶和舅舅一起生活,靠舅舅打零工維持家計。念國中時一度因為家中經濟窘迫,連學費都付不出來,讓他曾經自暴自棄,但在瑞芳民眾的資助、國中校長與導師的協助下,以及基中師長全力幫他張羅獎助學金與午餐,讓他度過了一次又一次的難關。王辰瀚在高中期間不僅維持在全校前3名,也於多項競賽嶄露頭角,他更致力投入義工服務,今年報考台大及清大兩所學校希望入學與特殊選才皆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