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成就獎
」 終身成就獎 金馬獎 林青霞 金馬 威尼斯影展
資深文人彭歌辭世享嵩壽100歲 著作等身一生筆耕不輟
台灣資深媒體人、作家彭歌(本名姚朋)於6月30日辭世,享嵩壽100歲。其夫人陳瑛儒將於台北市聖家堂為他舉行追思彌撒,詳細時間尚待公告。文訊總編輯封德屏表示,彭歌在新聞與文學界均具舉足輕重地位,是兼擅小說、散文與評論的全方位文人,亦是一位優秀譯者。彭歌1926年出生於天津,籍貫河北宛平,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與美國伊利諾大學新聞研究所,先後於《台灣新生報》擔任總編輯與副社長,《中央日報》出任總主筆、社長及發行人,並曾擔任《香港時報》董事長,最終於該職退休。他亦曾主編《自由談》,並任教於政大、台大及師大等校,培育無數人才。彭歌文學創作豐富,總計出版83本作品,涵蓋長篇小說《落月》、中篇小說《歸人記》、短篇小說《道南橋下》、散文集《成熟的時代》、評論集《文學與社會》、傳記作品《徐錫麟》,以及翻譯名著《天地一沙鷗》等。他在報紙副刊撰寫的〈三三草〉專欄更是廣受歡迎。封德屏回憶,1950年代聶華苓主持的〈春臺小集〉定期聚會,邀集殷張蘭熙、高陽、林海音、何凡、琦君、柏楊、王藍等作家共同論藝談文,彭歌亦為其中一員。後來他將與這些文友的互動寫成《憶春臺舊友》一書,記錄下那段台灣文學黃金歲月。晚年,彭歌與黃天才、劉昌平、郭嗣汾、鐘鼎文等人成立「九老會」,定期聚會感懷時事與故人。封德屏形容,那是一群優雅老文人的聚會,她有幸參與其中,深感彭歌的風範猶存。彭歌也是極具幽默感的翻譯家。某次林海音拜訪彭歌新居,他笑稱這間房是靠翻譯《權力的滋味》的版稅購得,「出版社是我的恩人」,可見其筆耕之勤與作品之受歡迎。中華民國筆會亦在臉書發文哀悼,讚譽彭歌對新聞與文學貢獻卓著。他曾獲中國文藝獎章、中山文藝獎、國家文藝獎,並榮獲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之華人世界終身成就獎,為台灣文化界留下珍貴資產。

哀「達達馬蹄」不再踏步 李遠憶鄭愁予蕩氣迴腸:無限悼念
文化部長李遠16日表示,詩人鄭愁予是台灣文壇重要詩人,作品廣為傳唱蕩氣迴腸,如今高齡過世,表達無限的哀思與追悼。以一句「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聞名的詩人鄭愁予於美國時間13日凌晨4時在美辭世,享耆壽91歲。回顧一生,1933年在對岸山東出生的他本名鄭文韜,幼年飽經戰亂,1949年顛沛流離隨國民政府軍來臺,並輾轉在中興大學法商學院(現臺北大學)統計學系畢業,經典詩作〈錯誤〉更被評為樹立了現代抒情詩的基本模式,同時兼顧歷史及藝術的雙重意涵,對二戰後臺灣現代詩發展具有指標意義,他曾獲得中時時報文學獎、國家文藝獎新詩獎、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香港大學文學終身成就獎等多項殊榮,在文壇地位不言可喻。詩人鄭愁予91歲高齡過世,其詩作在華人文化界仍蕩氣迴腸。(圖/報系資料照)鄭愁予曾駐校擔任駐校作家的東海大學中文系就介紹,鄭愁予早期詩作風格抒情婉約、浪漫唯美,多以家國、故土之思情為主題;其後漸趨成熟,散發穩重內斂的鋒芒;晚期回歸自然平淡,冷靜而沉著,融合知性與感性,充分彰顯其豁然自適的人生觀,充滿對國家、社會、人民與自然的關懷。而對於鄭愁予離世,李遠在參與16日北市「太平國小博物館開館典禮」時指出,鄭愁予長年著力於長篇詩作的實驗,也善於剪裁精準的語言文字,表達豐沛的情感,令自己印象深刻。他舉例,在1980年代鄭愁予〈偈〉、〈夢土上〉等作品曾被譜曲傳唱,而1995年時,國立編譯館更進一步將高中國文教科書收入〈錯誤〉,是鄭愁予廣為人知之濫觴,也成為青壯年臺灣學子共同的文學記憶。

導演許鞍華驚喜現身金穗頒獎 朱芷瑩、陳泰河獲最佳演員
第47屆金穗獎頒獎典禮今(9日)登場,由曾獲金穗雙料影后的李雪主持,她表示金穗獎是她演員生涯的重要起點,如今能以主持人身分回歸,別具意義。 典禮頒獎嘉賓找來陳雪甄、施名帥、朱芷瑩、小薰(黃瀞怡)、9m88、王渝萱等多位金獎得主,金馬獎最佳導演紀錄保持人與威尼斯影展終身成就獎得主許鞍華也特別前來頒發大獎,給予新銳影人鼓勵與祝福。李雪擔任金穗獎主持人。(圖/金馬執委會提供)朱芷瑩(左起)、陳泰河、楊富江拿下金穗獎最佳演員。(圖/金馬執委會提供)個人表現獎部分,「最佳演員」頒給四位演員,分別是《囚犬》、《青春的回擊殺球》的陳泰河、《留學生》的楊富江、《這是個關於愛的故事》的朱芷瑩與《A面:我的一天》的張寗。朱凱濙憑《貓與雞》榮獲「最佳導演」,《囚犬》黃泰誠奪得「最佳攝影」,最佳剪輯則由《為你禱告》的蘇明彥與宋承穎拿下,「最佳音樂音效」由《青春的回擊殺球》張舒寧、康銪倫、黃懿梅、李佳蓉、蔡宜容、許韻羯共同獲獎。金穗大獎由導演黃小珊執導動畫片《風的前奏》獲獎。(圖/金馬執委會提供)第47屆金穗獎與會嘉賓大合照。(圖/金馬執委會提供)今年金穗獎報名影片共323部,包含劇情、紀錄、動畫、實驗類共入圍64部,總獎金高達540萬。不分類別的「金穗大獎」由黃小珊的動畫《風的前奏》奪下,同時也獲得結合實體影展與線上影展觀眾共同選出的「觀眾票選獎」。評審盛讚《風的前奏》不僅有突出的動畫技法與高度藝術性,飽滿的角色和動人的情節更為動畫短片所少見。導演黃小珊感性地說,在短片的製作過程中,體驗到創作有時很脆弱,生活中的難題常會出現,讓製作可能中斷。這部片能走到這一步,要特別謝謝家人朋友們多次拯救她的生活,連帶保護了這個作品。

張艾嘉喜抱烏迪內終身成就獎 感性致詞「仍相信世界美好」
金馬影后張艾嘉在台北時間5月2日凌晨獲頒第27屆「義大利烏迪內遠東國際影展」(Udine Far East Film Festival)最高榮譽「金桑樹終身成就獎」(Golden Mulberry for Lifetime Achievement),藉此表彰她在影壇與文化教育領域超過半世紀的卓越貢獻。張艾嘉從影展創辦人兼主席莎賓娜(Sabrina Baracetti)和湯瑪斯(Thomas Bertacche)手中接獲金桑樹終身成就獎時,謙虛表示從影54年這個獎對她而言是一個很大的鼓勵,感性表示:「我發現我們如今生活在一個非常瘋狂的世界,在這種混亂的局面下,我覺得我們很慶幸還有『電影』,還有電影院可以去。無論你想逃避,還是想哭,想笑,或是想分享情感,至少那兩個小時,我們仍然相信世界是美好的!」語畢全場觀眾熱烈喝采,氣氛溫馨感人。「義大利烏迪內遠東國際影展」是歐洲規模最大的亞洲電影展,為歐洲市場了解亞洲文化與產業脈動的重要展節,張艾嘉主演黃熙作品《女兒的女兒》亦入圍競賽單元在影展放映,引發熱烈討論,張艾嘉以榮獲金桑樹終身成就獎的身分出席,更成為全場注目的焦點,令導演黃熙直呼與有榮焉!同樣獲頒烏迪內終身成就獎的導演徐克以及擔任其頒獎人的梁家輝都坐在台下觀禮,張艾嘉特地致謝在場的徐克導演,而徐克及梁家輝也獻上深深擁抱祝福張艾嘉。影迷們可以在影展期間透過觀賞徐克經典作品《上海之夜》4K 修復版,回味張艾嘉精采的歌舞表演。梁家輝擁抱祝福張艾嘉。(圖/烏迪內遠東國際影展提供)這趟烏迪內影展之行,觀眾的熱情尤其令張艾嘉印象深刻,她感動地說:「看見電影在歐洲大銀幕上演,一千多個觀眾鼓掌,一切辛苦都值得了!」張艾嘉表示,她很感謝獲得「金桑樹終身成就獎」殊榮,尤其獲獎不是因為年紀大或是在這行做得夠久,而是因為她還在工作,張艾嘉鼓勵大家繼續為了電影而努力,說道:「能在這樣一個支持亞洲電影的地方獲得肯定,是莫大的鼓勵。謝謝烏迪內影展一直以來對台灣、對亞洲電影的支持。」下半年張艾嘉最新監製的億萬製作華語奇幻愛情電影《他年她日》也即將在秋天與觀眾見面,由許光漢與袁澧林領銜主演。張艾嘉過往的導演作品如《20 30 40》、《念念》、《相愛相親》屢獲國際好評,並於2017年獲頒法國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2018年榮獲亞洲電影大獎終身成就獎、2021年國家文藝獎、2023年馬來西亞金環獎終身成就獎及2024年多倫多國際影展榮譽提及獎。此次再抱回烏迪內金桑樹終身成就獎,為她的創作生涯再添濃墨重彩的一筆。而在1988年,張艾嘉即創立「果實文教基金會」,投身藝術教育與青年創作培育逾30年,持續透過創作營與各種跨領域藝術計畫,鼓勵年輕人透過藝術探索自我,訴說自身故事。基金會不僅在台灣紮根,更將影響力擴展至香港、新加坡等地,成為推動亞洲青年創作對話的重要平台。張艾嘉1988年創立「果實文教基金會」投身藝術教育。(圖/烏迪內遠東國際影展提供)果實文教基金會也將與非常林奕華舞蹈劇場聯手打造舞台劇《梁祝的繼承者們之自畫像》,預計於8月底在台北PLAYground空總劇場演出三場。該劇融合音樂、舞蹈與戲劇語彙,不僅是藝術教育的一次實踐,更是跨界合作、激盪創意火花的具體成果。張艾嘉表示:「希望透過這樣的舞台作品,激發觀眾對經典文本的重新想像與當代詮釋。」

許鞍華確定來台出席映後! 《胡越的故事》昔日禁片登大銀幕
香港名導許鞍華1979年推出首部長片《瘋劫》即入圍金馬獎最佳導演,成為首位提名金馬獎的女導演,並以《千言萬語》(1999)、《桃姐》(2011)、《黃金時代》(2014)拿下三座金馬獎最佳導演,成為紀錄保持人之一。金馬X威秀聯名影廳5、6月份也將推出「許鞍華作品選」,總共集結她19部電影,許鞍華看到片單後驚呼:「嘩!你們好厲害呀!居然找到這麼多片子。連我也想來看看,自己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她也將出席5月10日《胡越的故事》、《書劍恩仇錄》兩場映後座談,與影迷分享她近半世紀的創作歷程以及幕後故事。許鞍華的作品類型多元,都能從中爬梳細膩的情感與獨到的人文精神,對社會、政治、性別提出深刻的觀察,除了拿下三座金馬獎最佳導演,成為紀錄保持人之一(其他還有李行、杜琪峯、侯孝賢)。而她在香港金像獎則得過六次最佳導演,至今唯二創下大滿貫紀錄(影片、導演、劇本、男女主角五項全拿)的影片《女人四十》(1995)、《桃姐》皆為她的導演作品。2020年許鞍華獲頒威尼斯影展終身成就獎,也是首位獲得此獎的女導演。許鞍華以《桃姐》拿下金馬最佳導演。(圖/金馬執委會提供)以她導演的作品獲得金馬獎的演員有蕭芳芳、羅家英(《女人四十》)、李麗珍(《千言萬語》)、林嘉欣(《男人四十》)、葉德嫻、劉德華(《桃姐》)。其中,蕭芳芳、葉德嫻還分獲柏林、威尼斯影展最佳女演員。儘管成績斐然,她也經歷過創作瓶頸、電影審查各種嚴厲考驗。《胡越的故事》(1981)及《投奔怒海》(1982)當年就曾遭禁演。根據金庸小說改編的《書劍恩仇錄》及續集《香香公主》(1987),更是首度登上台灣大銀幕。許鞍華將出席《胡越的故事》映後座談。(圖/金馬執委會提供)金馬X威秀聯名影廳「許鞍華作品選」選映影片計有《瘋劫》、《胡越的故事》、《投奔怒海》、《傾城之戀》、《書劍恩仇錄》、《香香公主》、《今夜星光燦爛》、《客途秋恨》、《女人四十》、《半生緣》、《幽靈人間》、《男人四十》、《天水圍的日與夜》、《天水圍的夜與霧》、《桃姐》、《黃金時代》、《明月幾時有》、《第一爐香》與《詩》共19部,將於4月25日中午12點,將於威秀影城購票系統開始販售。其中《女人四十》因尚在確認最終放映素材,故待素材確認後將另行公布開放購票時間。許鞍華執導《書劍恩仇錄》第一次在台登上大銀幕。(圖/金馬執委會提供)

李安「父親三部曲」再登大銀幕 金馬影帝郎雄秀精湛演技
國際名導李安今年2月獲美國導演工會(DGA Awards)頒發終身成就獎,出身台南的他在國際舞台登高一呼:「我生長在台灣,如今站上這個舞台,就像是實現了美國夢!」感動無數人。為慶賀李安導演獲獎喜訊,國家影視聽中心將在五月放映李安導演早期的代表作《推手》(1991)、《囍宴》(1993)和《飲食男女》(1994),大銀幕限定回顧李安導演的創作初心。《推手》是李安第一部電影長片,他認為中國武術和人生哲學有關,與西方用衝突解決問題很不一樣。因此發展出練太極拳的老頭子,被接到美國和兒子與媳婦同住的劇本,在短短24天完成拍攝。《推手》在第28屆金馬獎入圍九項大獎,最終拿下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及評審團特別獎,當年上映票房因此開出紅盤。《囍宴》則是為應付父母的催婚的同志意圖假結婚拿綠卡,卻要面對更多的謊言與真實。《囍宴》讓李安全家總動員,自己出鏡客串,妻子、兒子也在鬧洞房的一場戲軋上一角。李安更坦承,《囍宴》揉雜了許多個人經驗,父母遠赴美國參與結婚公證、婚禮上的鬧酒戲碼,「幾乎是我的自述。」該片於柏林影展首映,不但讓李安的才華躍上世界舞台,更為台灣拿下第一座柏林金熊獎以及首次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父親三部曲」發展到《飲食男女》,則從父子關係的刻畫移轉到父女關係。郎雄飾演圓山大飯店的大廚老朱,每週末等楊貴媚、吳倩蓮和王渝文飾演的三姊妹回家吃飯。飯桌上的你一言我一語,有親人之間無法溝通的尷尬和失望,李安將飯桌作為「天下無不散的筵席」的隱喻,充滿文化底蘊、又兼具通俗性的劇情,讓《飲食男女》接續《囍宴》,在西方電影世界中持續發酵熱議,前後獲得美國金球獎、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李安曾這樣自剖:「『父親三部曲』都講老爸,有些對白就是他說過的話,許多都是我家的事。」電影濃厚的自傳色彩在影壇有一說,即是看了「父親三部曲」也就讀懂了李安這個人,以及他的創作核心。李安將父親不善表達情感、充滿威嚴的典型亞洲父親形象轉化成為創作養分,讓《推手》的太極拳總教頭朱老、《囍宴》的高爸爸、《飲食男女》的飯店大廚老朱描繪地生動又深入人心,郎雄的演出更為這三種不同性格、不同職業的父親增添情感共鳴。《囍宴》讓李安全家總動員,自己出鏡客串,妻子、兒子也軋上一角。(圖/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郎雄也是《臥虎藏龍》中保管青冥劍的貝勒爺,與《雙瞳》裡鑽研道教學術的盛教授,金馬影帝等級的細膩演技,讓他無論出演主角或配角都難以忽視。合作了四部片,李安如此描述他心中的郎雄:「不論哪個族群,亞洲人、西方人看到郎叔的臉,都覺得他像中國父親。」國 家影視聽中心除了選在五月接連放映《推手》、《囍宴》和《飲食男女》,李安導演就讀紐約大學期間完成的短片、同時是第6屆金穗獎最佳劇情片《蔭涼湖畔》(1982)也典藏在影視聽中心三樓時間圖書館,歡迎李安導演的影迷們加入會員入館觀賞。《飲食男女》親情刻畫移轉到父女關係。(圖/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張艾嘉親回《艾嘉食堂2》可能性 鬆口認「班底有點問題」
張艾嘉今 (9日)在台出席果實文教基金會的記者會,她近日獲第27屆義大利烏迪內遠東國際影展「金桑樹終身成就獎」,記者會上她感慨:「我入行53年了,似乎是到了該拿終身成就獎的時候了,很榮幸。」被問到她與王大陸合作的實境節目《艾嘉食堂》是否有機會再拍第二季,或是原班班底重聚?她笑回:「你知道的!班底上可能會有點問題。」張艾嘉成立果實文化基金會37年,除了開設夏令營、舉辦大型舞台演出,也培訓15至30歲的年輕人親身參與創作。她表示:「希望我把對電影的這份熱愛堅持跟傳承下去,希望給他們一點幫助。」她也說近來有不少年輕導演來找她,「我這幾年在做的工作都是在幫新導演,我希望每個來找我的人,我都能坐下來好好談談,我真的是很仔細的看。」張艾嘉表示目前已經在準備新片劇本,「有的時候人很奇怪,覺得我們這些老年人很慢,但其實是想拍的題材不多了,因為很多都拍過了,希望能不同的角度去拍這些東西,要找到適合的題材很不容易。」至於去年她曾對外表示想退休退居幕後,被問到是否有戲約或繼續接戲,她笑回:「是有幾部戲來找我,我就笑笑的帶過。要開始做幕後,幕前的事情就要推掉一些。」張艾嘉表示目前已經在準備新片劇本。(圖/侯世駿攝)張艾嘉也提到自己有失眠困擾,「我腦子不安靜,太多東西在腦子裡面轉。」但進入創作時又會腎上腺素也會瞬間升高。她平時都是靠打坐、跑步來幫助自己靜下思緒,笑說自己運動不太喜歡在健身房,周潤發是最早帶著她一起慢跑的朋友,「發哥(周潤發)是最早帶著我跑的人,我都很早就起床跑步,我跑步的夥伴大家會很羨慕,是彭于晏,不過我都很早。」被問到有沒有和《心動》男主角金城武聯絡,張艾嘉表示有看到金城武的新廣告,大讚:「還是很帥。」她之前監製新作《他年她日》也是和男神許光漢合作,她稱讚許光漢是敬業又誠懇的演員,「他非常認真,工作態度一流,他不是一出來就一步登天,所以他非常珍惜現在的機會,很誠懇的好演員,不管在哪裡,他認真的態度都是看得見的。」

金馬攝影林贊庭辭世李屏賓送最後一程 陸小芬回憶相處點滴讚「像尊菩薩」
電影攝影師林贊庭曾以《寂寞的十七歲》、《愛的天地》、《女朋友》、《梅花》四度拿下金馬獎最佳攝影,並於2021年獲金馬終身成就獎,沒想到上月辭世,享耆壽95歲。今(2日)舉辦告別式,李屏賓、金馬影后陸小芬都現身,送別最後一程。文化部長李遠則代表頒贈總統褒揚令,表彰林贊庭對台灣電影攝影技術發展及人才的培育貢獻良多,由林贊庭長子林良忠代表受贈。攝影師林贊庭2021年拿下第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圖/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林贊庭長年投身電影拍攝及技術革新,是台灣電影自黑白轉為彩色的重要推手。1962年,在日本學習彩色電影攝製技術,1964年拍攝的《新婚大血案》為其第一部華語彩色片作品。1967年以《寂寞的十七歲》,獲得第6屆金馬獎最佳彩色攝影獎與最佳攝製技術特別獎,生前累積130多部攝影作品。李遠提到,自己在中影時與林贊庭共事,他是中影第一代的攝影師,參與電影無數,一生可說是臺灣電影的縮影。林贊庭也培育許多人才,他的助理後來都成為很知名的攝影師,包含現在的金馬獎執行委員會主席、國際攝影大師李屏賓今日也出席追思,林贊庭獲得金馬獎終身成就獎時,李屏賓即擔任頒獎人。李屏賓此次擔任林贊庭治喪委員會主任委員,並代表主祭。他受訪時表示林贊庭就像一個擁有童子之心的長輩,「林桑是我的啟蒙老師,我們在中影時期就認識,那個年代沒有特效,攝影師的技術都是很厚實的。」陸小芬則表示,早年拍攝環境因趕拍,工作人員常會沒耐心、發脾氣,但林贊庭永遠都是穩住情緒、默默拍攝,從未見他在片場發過脾氣,「他是非常慈悲、脾氣非常好、很敬業又刻苦耐勞。每次都會想說,怎麼有一尊菩薩在這邊都不會有發脾氣。以前半夜、凌晨拍戲都一大早,那時候拍戲常有NG重來會不耐煩,但他都說沒有不好,只有會更好,他是很穩住情緒的,會讓你相信下一顆鏡頭真的會更好。」

楊貴媚抱回亞洲電影大獎女配角 吳慷仁獲「新世代獎」喊感動
第18屆亞洲電影大獎18日在香港舉行,共25個國家、30部電影一起角逐獎項。男女配角獎項都是台灣包辦,楊貴媚繼金馬女配角獎後,再以《小雁與吳愛麗》拿下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女配角獎。李康生則以《默示錄》抱回最佳男配角獎。終身成就獎則由日本影帝役所廣司獲獎;木村拓哉女兒木村光希則拿下「亞洲飛躍演員獎」。劉青雲以《爸爸》打敗勁敵《破地獄》許冠文、《狗陣》彭于晏、《破墓》崔岷植抱回最佳男主角。《桑托什》沙哈娜戈斯瓦米則擊退張艾嘉、金高銀等演技派獲得影后獎項。楊貴媚表示今年對手都很厲害,「演戲是我一輩子最熱愛的工作,我在每個女性的角色裡,體驗到沒有體驗過的一切,也豐富了我人生的經歷,透過這些影片,傳達女性的價值。」並感謝一路上走來的貴人。李康生抱回亞洲電影大獎最佳男配角獎。(圖/官方提供)楊貴媚表示在影集《影后》裡飾演資深藝人,「我在裡面的角色,是一位資深的藝人芳姐,她在戲裡面說,只要有人願意看我演戲,我會一直演下去,是的,我會一直演下去。」吳慷仁獲AFA新世代獎,從東京國際電影節主席安藤裕康手中拿下獎項,他表示:「我不知道會放這麼多,之前拍攝的影片,有一點感動!」並希望自己可以以不同角色繼續累積演員,「希望可以真正幫助到新導演、新演員。」劉青雲以《爸爸》打敗許冠文、彭于晏、崔岷植抱回最佳男主角。(圖/官方提供)吳慷仁獲AFA新世代獎。(圖/官方提供)

李安獲頒美國導演工會「終身成就獎」 台上喊「我生長在台灣」爆掌聲
國際名導李安拿下第77屆美國導演工會頒發的終身成就獎,他在發表感言時,說道「我在台灣出生長大」,隨即引起台下觀眾如雷掌聲。他停頓片刻後,接著再說了一次:「我在台灣出生長大,如今站上這個舞台,就像是實現了美國夢。」第77屆美國導演工會獎(DGA Awards)8日舉行頒獎典禮,李安從《臥虎藏龍》女主角、同時也是奧斯卡影后的楊紫瓊手上,接過「終身成就獎」獎座。當他在準備讀感言的時候,拿出老花眼鏡戴上,還開玩笑說:「我想這大概就代表我到了該領終身成就獎的年紀了。」李安在致詞開頭談到:「我生涯得過許多獎項,這座獎最特別,因為它來自於我所熱愛的同業。」根據美國導演工會網站,「終身成就獎」是頒給在劇情片導演領域取得卓越成就的導演,是美國導演工會最高榮譽。歷年來獲獎者皆由現任及歷任工會主席共同選出。李安回顧導演生涯起伏,表示自己曾經歷各種不同的拍片模式,從低預算到高科技,從美國電影到國際電影,從經入選年度10大最佳電影,也曾被評為年度最差電影,「我得過DGA獎卻沒拿奧斯卡,也曾拿了奧斯卡,卻沒得DGA獎,但無論結果如何,我每次來到這裡都覺得很快樂,也讓我想起,無論人生高低起伏,追逐夢想本身就是值得的。」致詞最後,李安講到「我在台灣出生成長」時,獲得台下熱烈掌聲。他接著說:「能夠站在這個頒獎台上,就像是實現了美國夢。我是一個做夢的人,而夢想不只是一種個人經驗,它連結著我們的集體意識、內在世界與外在宇宙。電影創作也是如此,是一群人的合作與努力,是眾多藝術家的付出與貢獻,融合了我內心的所思所感,最終成為我們集體努力的痕跡。」

86歲導演蔡揚名公開現身 蔡岳勳力挺老爸認:崇拜父親
86歲名導蔡揚名有「台灣黑電影教父」之稱,傳記書《天涯總有相會時:台灣黑電影教父蔡揚名》今(12日)舉辦新書發表會,他與兒子蔡岳勳導演、女兒蔡宓潔導演一同現身,徒弟朱延平、金馬影后陸小芬、導演林清介、導演侯季然、傳記作者卓庭伍等人也都出席力挺。蔡岳勳表示崇拜父親蔡揚名。(圖/焦正德攝)許久未公開現身的蔡揚名,今在兒女陪同下出席,看來神采奕奕,他感性表示:「我十五歲來台北不是為了拍電影,是為了養我爸爸。我昨天跟今天特別想念我父母。」蔡揚名於2021年獲頒金馬金馬獎終身成就獎,他投入台灣影視產業長達半世紀,曾是1950、60年代台語片中的第一小生,演出超過150部電影,他演而優則導,包括倪匡、邱剛健、吳念真曾是他的編劇;袁和平、成龍是他的武術指導;侯孝賢是他的場記;朱延平是他的副導,被譽為「台灣黑電影教父」。導演朱延平(左)是蔡揚名的第三個徒弟,出席新書發表會力挺師父。(圖/焦正德攝)蔡揚名兒子蔡岳勳也同樣投身影劇圈,曾執導《流星花園》、《痞子英雄》等人氣作品,今蔡岳勳作為蔡家代表致詞,他感性表示:「我是從崇拜我父親開始認識我父親。」導演朱延平是蔡揚名的第三個徒弟,他上台致詞表示:「眾所周知蔡導演是我師父,蔡導演不只是戲劇演員上的個人成就,他也栽培了半個台灣電影、電視圈的影人。」陸小芬也表示,她難忘蔡導的女兒,同為導演的蔡宓潔小時候在片場到處跑的模樣:「蔡導不僅是經營戲劇很有經驗,也經營溫馨的家庭生活,只要有活動一定是凝聚全家人一起出現。」陸小芬(右)難忘以前跟拍攝蔡揚名作品,常看見一家人一同現身活動。(圖/焦正德攝)

瓊瑤離世!生前留遺憾 要補頒「終身成就紀念獎」?金馬回應了
知名作家、編劇瓊瑤在4日離世,享壽86歲,並在11日舉辦家祭,遺體火化後,送往陽明山臻善園花葬。而她在生前,並未能獲頒金馬獎「終身成就獎」的肯定,明年金馬獎是否有可能遵循鄭佩佩模式,頒發「終身成就紀念獎」給瓊瑤?對此,金馬執委會回應了。知名作家瓊瑤生前創作超過65本著作,許多作品也被影式化,她首部影視化的作品,為電影《婉君表妹》和《啞女情深》。之後,有多部電影還捧紅了許多巨星,其中包括了林青霞、秦漢和秦祥林等人。此外,瓊瑤也曾以同名小說電影《庭院深深》、《女朋友》,分別獲得第9屆與第12屆金馬獎優等劇情片獎。不過,她在生前,卻未能獲頒一座金馬獎「終身成就獎」。而根據《ETtoday星光雲》報導,金馬執委會針對此事回應,表示「特別獎往年的評選方法,是由兩個電影團體以書面連署推薦,或是由當屆執行委員兩位以書面推薦人選。」並指出「經本會工作人員進行資格初審通過,提報執行委員會議審議;經出席三分之二執行委員審議通過,頒給金馬獎獎座壹座,頒發名額不以一名為限,獎項名稱,每年得視實際需要,經執行委員會決定之。」最終結果將會以新聞稿方式對外公布。此外,有消息透露,國家影視聽中心有意舉辦「瓊瑤回顧展」。國家影視聽中心也回應,確實有這樣的計畫「但還需要跟瓊瑤阿姨的家屬及公司討論。」

瓊瑤去世/林青霞遺憾發聲懊惱「沒見到面」 曝瓊瑤生前想法
86歲知名小說家瓊瑤4日在家中輕生身亡,她留下告別信,信中稱「這是我最後的選擇,時間已到,生命不會更好。」對一切似已有計畫。她生前捧紅「二秦二林」包括秦漢、秦祥林、林鳳嬌、林青霞等人。對於突如其來的噩耗,林青霞遺憾表示瓊瑤生前就贊成安樂死,「她是一位堅強的女性。最後自己把自己安樂了。」林青霞19歲時演出瓊瑤電影《窗外》正式出道,之後成為瓊瑤式愛情片巨星之一,去年林青霞獲頒金馬終身成就獎,她在台上也感謝瓊瑤是她人生中重要的貴人,「她的第一部小說《窗外》,成就我第一部電影,70年代最賣座的文藝愛情片都跟瓊瑤有關。」林青霞今聽聞瓊瑤離世消息,遺憾表示:「永遠懷念堅強的女性。」並表示她前幾個月前才跟瓊瑤通過電話,上個月回到台北可惜沒有機會見面,「今天實在很懊惱。懊惱極了。」林青霞也表示瓊瑤生前就贊成安樂死,「瓊瑤姐生前非常贊成安樂死,她是一位堅強的女性。最後,自己把自己安樂了。」◎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25

《破地獄》香港票房大賣近4億台幣 黃子華道歉謝票喊:我大錯特錯
港片《破·地獄》由香港二代喜劇泰斗許冠文與黃子華攜手主演,藉由香港獨有的殯葬儀式探討生死議題,兩人相隔32年再次合作,電影票房也跟著開紅盤,上映至今20天票房已突破9500萬港幣(約3.8億台幣)佳績,攀升為香港影史最賣座華語電影第三名。黃子華日前在電影慶功宴上笑稱已領道歉表,笑喊《破·地獄》票房已高出自己預估的一倍以上。許冠文為拍《破·地獄》特地學香港殯葬儀式。(圖/華映提供)許冠文創下香港電影金像獎首位影帝、終身成就獎、最佳男配角等大滿貫紀錄,這次他在電影《破·地獄》中飾演喃嘸師傅文哥,坦言從影50多年來扮演過很多不同職業,但從未接觸過香港殯葬喪儀中特有的破地獄儀式,正式拍攝前也特別由職業喃嘸師傅傳授完整動作和經文。電影中可見許冠文手持法器舞劍搭配全套步法,他更笑稱自己趁機把年輕時的舞蹈基礎融合到儀式動作中,讓畫面呈現上更為行雲流水,如果不是這次角色需要,他大概也沒有機會再重拾舞蹈了。片中許冠文、黃子華前期因共事理念不同衝突不斷,其中一場由黃子華在茶餐廳和許冠文感性坦白從婚顧轉職殯葬業心路歷程的關鍵戲,最終二人打破不合僵局並合唱南音一曲泯恩仇。二人戲外都從未接觸過南音,許冠文更稱有意外收穫:「我從小就常聽爸媽唱,但我以前一直只唱英文歌,沒試過自己唱南音。這次發現南音的曲調配上歌詞別具意義:『天隔一方,難~~見面。』,也跟子華即興改編拉長難~~的音色,沒想到這部片看似嚴肅,我倒是拍成了歌舞片(笑)!」許冠文戲中將一生奉獻給喃嘸師傅事業,認為女性代表污穢(有月經),衣缽亦傳男不傳女,衛詩雅則飾演一心希望承繼他事業的女兒,但一直不被理解及認同,以致家庭關係緊繃。許冠文表示這次角色代表一個傳統家庭的父親,和他本身個性有很大出入,反而藉此對應他和父親之間的相處,不懂得如何將愛說出口。《破·地獄》將於12月6日全台上映。

金馬61/金馬完整得獎名單 《鬼才之道》獲5獎大贏家 影帝張志勇、影后鍾雪瑩
一年一度華語電影圈的盛事第61屆金馬獎頒獎典禮,今(23日)晚在台北流行音樂中心舉行,典禮主持人找來金獎級男演員劉冠廷獨挑大樑,紅毯主持人則是擁有豐富經驗的楊千霈搭上新生代演員徐鈞浩、王渝萱。稍早典禮結束,本屆金馬大贏家是《鬼才之道》拿下5獎。本屆金馬獎由入圍11獎項拿下5獎的《鬼才之道》成為大贏家,囊括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最佳視覺效果、最佳動作設計、最佳美術設計、最佳造型設計。張志勇獲得最佳男主角,鍾雪瑩則搶下最佳女主角。金馬61最佳劇情片是《一部未完成的電影》,最佳導演則是拍出《一部未完成的電影》的婁燁。【第61屆金馬獎得獎名單】最佳音效:陳奕伶、黃年永、澎葉生/《由島至島》 最佳剪輯:陳合平/《漂亮朋友》最佳造型設計:施筱柔/《鬼才之道》 最佳美術設計:王誌成、梁碩麟/《鬼才之道》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李錫堅最佳新演員:鄭又菲/《BIG》11歲鄭又菲獲得第61屆金馬獎最佳新演員。(圖/攝影組)11歲鄭又菲獲得第61屆金馬獎最佳新演員。(圖/攝影組)最佳動畫短片:《房間裡的你》最佳原著劇本:黃熙/《女兒的女兒》最佳改編劇本:王小帥/《沃土》終身成就獎:鄭佩佩大導演李安特地返台頒發終身成就獎,致敬已故俠女鄭佩佩。(圖/攝影組)最佳動作設計:黃泰維/《鬼才之道》 最佳紀錄短片:《顏色擷取樣本.mov》最佳紀錄片:《由島至島》最佳男配角:施名帥/《角頭-大橋頭》施名帥獲得第61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圖/攝影組)最佳視覺效果:郭憲聰、邱俊毅/《鬼才之道》 最佳女配角:楊貴媚/《小雁與吳愛麗》影后楊貴媚以《小雁與吳愛麗》獲得第61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圖/攝影組)最佳攝影:王維華/《漂亮朋友》終身成就獎:林文錦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福多瑪/《默視錄》最佳原創電影歌曲:〈鬼才出道〉/《鬼才之道》最佳劇情短片:《A面:我的一天》最佳新導演:曾威量、尹又巧/《白衣蒼狗》最佳導演:婁燁/《一部未完成的電影》最佳男主角:張志勇/《漂亮朋友》最佳女主角:鍾雪瑩/《看我今天怎麼說》女演員鍾雪瑩獲得第61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圖/攝影組)最佳劇情片:《一部未完成的電影》《一部未完成的電影》獲得第61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導演婁燁也憑此獲得最佳導演。

金馬61/致敬已故藝人!「最美周芷若」周海媚、汪建民突現身 9m88悼念38名影人台下全哭了
第61屆金馬獎頒獎典禮於23日晚間在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登場,在致敬已逝影星的部分,包括周海媚、汪建民、徐少強和石英等,當畫面閃過這些曾經在影視產業發光發熱的工作人員、演員時,台下入圍者也紛紛紅了眼眶。金馬獎稍早在追思VCR悼念石英、汪建民、徐少強、司馬中原、周海媚。(圖/翻攝自MyVideo)女歌手9m88稍早擔任這個環節的表演嘉賓,她演唱1937年經典歌舞片《隨我婆娑》的名曲《They Can't Take That AwayFrom Me》,以溫暖的爵士曲調,向逝世影人致上最深的追思之情。金馬獎稍早在追思VCR悼念石英、汪建民、徐少強、司馬中原、周海媚。(圖/翻攝自MyVideo)9m88重新演繹這首歌曲,背後大銀幕追思VCR出現38名已故影人的致敬畫面,包含石英、汪建民、徐少強、司馬中原、周海媚和資深配音員石班瑜等,氣氛相當催淚。金馬獎稍早在追思VCR悼念石英、汪建民、徐少強、司馬中原、周海媚。(圖/翻攝自MyVideo)有「最美周芷若」封號的香港女星周海媚,2023年底因心臟病猝逝,享年57歲,汪建民在10月7日因肺腺癌去世,享年56歲。金馬獎稍早在追思VCR悼念石英、汪建民、徐少強、司馬中原、周海媚。(圖/翻攝自MyVideo)另外,國際大導演李安也特地從美國返回台灣,為已故「武俠影后」鄭佩佩頒發「終身成就獎」以致敬。李安此屆特地返台,就是為已故的鄭佩佩頒發「終身成就獎」並擔任引言人,鄭佩佩如今已羽化成仙,因此該獎項由鄭佩佩的子女代領。

金馬61/「一代俠女」鄭佩佩獲終身成就獎 李安揭她私下暖舉
第61屆金馬獎今(23日)在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盛大舉辦,本屆「終身成就紀念獎」由李安頒獎,獻給已逝「一代俠女」鄭佩佩。李安回憶,當年他邀請鄭佩佩拍攝《臥虎藏龍》反派碧眼狐狸,「有天在拍攝,楊紫瓊拍了一整天的情緒崩潰的戲,整個人虛脫,之後要拍反面章子怡的時候,她自願站出來為年輕的章子怡『餵戲』,我很感動。」李安說起鄭佩佩,直誇對方是「非常出色的演員」,「她是典型老一輩的工作態度,對導演尊重,對所有工作人員一視同仁,自律甚嚴。她是一代女俠,好演員,好女俠,也是善良無私的好好人,非常懷念她」。鄭佩佩4位子女現身典禮領獎,鄭佩佩兒子上台先是感謝金馬獎,尤其從李安導演手上拿到這個獎,格具意義。女兒也說,鄭佩佩作為演員和母親都令子女驕傲,「當然在我們眼裡,她已獲得終身成就母親獎。」除了感謝影視圈的認可,「我們的母親不但遺傳他的專業精神給兒女,更希望影響到粉絲和許許多多同業,及新加入的生力軍,努力,加油,祝大家一切順利。」

金馬61/劉若英獻聲唱名入圍名單 安溥登台開唱電影主題曲
第61屆金馬獎頒獎典禮將於23日登場,金曲歌后魏如萱、人氣歌手YELLOW黃宣、9m88三位近年跨界演出電影,此次受邀擔任金馬表演嘉賓。王若琳、安溥、拉縴人少年兒童合唱團屆時也將登台演唱他們今年入圍金馬獎的電影歌曲。近年演而優則導的劉若英,更將獻聲配音,為典禮唸讀所有入圍者名單。魏如萱、黃宣將以「造夢的人」為主題登上金馬頒獎典禮演出。(圖/金馬執委會提供)魏如萱此次將攜手創作歌手YELLOW黃宣組隊演出,以「造夢的人」為主題,帶來活潑表演,獻給所有造夢的電影人。以《我沒有談的那場戀愛》跨界影壇的9m88戲約不斷,影迷將在金馬名導陳玉勳的新作《大濛》與金馬影后舒淇首執導筒的《女孩》看到她的精彩演出。首度站上金馬典禮舞台的她將重新演繹1937年經典歌舞片《隨我婆娑》的名曲〈They Can't Take That Away From Me〉,以溫暖的爵士曲調,向逝世影人致上最深的追思之情。曾三度獲金曲獎肯定的王若琳,首次為電影打造主題曲便以《鬼才之道》入圍金馬,將現場演唱充滿黑色幽默的〈鬼才出道〉。同樣首度入圍金馬獎的安溥,則將獻唱《女兒的女兒》主題曲〈妳怎麼想〉, 傾吐母女至深的羈絆。曾巡演國際、屢次登上國家音樂廳的「拉縴人少年兒童合唱團」,亦將以純淨嗓音重現《餘燼》主題曲〈北方來的人〉。9m88將在金馬頒獎典禮重新演繹1937年經典歌舞片《隨我婆娑》的名曲。此外,今年的金馬盛宴同樣集結多位電影人貢獻所長。除了劉若英為典禮入圍獎項名單配音之外,本屆以《小雁與吳愛麗》入圍最佳美術設計的蔡珮玲,亦受邀擔綱舞台顧問,把關視覺呈現的創意與方向,以及金馬獎典禮御用剪刀手林雍益也將再次操刀每年備受期待的入圍影片集錦。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得主楊雅喆、最佳紀錄片得主楊力州,分別為本屆「終身成就獎」得主影星鄭佩佩及攝影師林文錦製作致敬影片。曾與「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資深噴畫師李錫堅合作過的導演及資深攝影師陳大璞,將與紀錄片導演黃冠鈞合力詮釋昔日工作夥伴的職人精神。安溥將在金馬頒獎典禮上獻唱《女兒的女兒》主題曲〈妳怎麼想〉。(圖/金馬執委會提供)第61屆金馬獎頒獎典禮暨星光大道將於11月23日下午5點30分於臺北流行音樂中心登場,頒獎典禮準時於晚間7點舉行。網路直播則由MyVideo影音獨家播出,LINE TODAY共同轉播。

《超級紅人榜》做公益幫助顏損孩子 于美人陪兒求醫治眼疾多年感同身受
三立台灣台《超級紅人榜》開播至今已進入第14年,今年特別與「陽光基金會」合作T-shirt公益義賣,幫助燒燙傷或顏面受損的孩子們,在今(9)日舉行的義賣記者會,主持人于美人、蔡昌憲、許志豪以及活動代言人陳孟賢與鄧品硯都出席,義賣專案從今(9)日開始到12月底在《超級紅人榜》的臉書販售,每賣出一件衣服就捐出四百元給陽光基金會。于美人(中)表示自已也不敢說完全理解八仙塵暴傷者的母親,因為痛不是可以想像的。(圖/焦正德攝)《超級紅人榜》節目深耕多年,不少參賽者都是在阿公阿嬤陪伴下長大的,報答他們恩情的方式就是在他們喜歡的節目上露個臉,主持人于美人說:「剛開始主持時完全不會唱台語歌,但其實很多參賽者也是這樣為了阿公阿嬤而唱,完全可以理解參賽者是抱著多大的勇氣來參加的。」多年來《超級紅人榜》在評審詹雅雯老師的帶領下,也多次接觸了公益領域,今年之所以會與陽光基金會合作的原因,是因為曾有選手的女兒是八仙塵暴的傷者,不僅經歷過超過60次的手術,甚至還要去美國治療,在節目上提到並感謝陽光基金會的幫助,因此種下一個種子,陽光基金會也成為《超級紅人榜》公益活動合作的第一個社福機構。活動每賣出一件衣服就捐出四百元給陽光基金會,幫助燒燙傷或顏面受損的孩子們。(圖/焦正德攝)于美人說:「身為一個母親,雖然曾經經歷過兒子十歲起求醫治療眼疾的過程,但我自已也不敢說完全理解這個母親,因為她的痛一定是百倍千倍,不是我們可以想像的。」蔡昌憲也說自己的兒子前陣子撞傷下巴縫了七針,他看著兒子哭到整個臉上的幾條小血管爆掉,就已經很難過了,相信他們的痛一定更能難以承受。《超級紅人榜》至今已經播出超過14年,節目參賽者的感人故事非常多,三位主持人也常常被他們的故事感動,但被問到每年都沒有獲得金鐘獎的青睞,于美人說一開始有點在意,但後來覺得要有更遠大的追求,甚至開玩笑說要追求終身成就獎。蔡昌憲也說:「期待明年15週年的時候可以來做公益演唱會,讓節目的影響力幫助更多人。」

體育運動精英獎名單公布!「麟洋配」入圍最佳運動團隊 孫振獲特別獎
教育部體育署7日公布113年體育運動精英獎「最佳男運動員獎」、「最佳女運動員獎」、「最佳教練獎」、「最佳運動團隊獎」、「最佳新秀運動員獎」及「最佳運動精神獎」等6個獎項入圍名單,並揭曉「終身成就獎」、「特別獎」獲獎名單,由中華民國拳擊協會前理事長李武男榮獲終身成就獎,霹靂舞選手孫振榮獲特別獎。體育署表示,113年體育運動精英獎收件共126件,被推薦選手皆具有優異成績,更在國際賽事上大放異彩,由於今年是奧運年,推薦名單多為巴黎奧運、帕運表現優異的選手,在巴黎奧運完成羽球男雙金牌2連霸的「麟洋配」李洋/王齊麟以「最佳運動團隊獎」入圍,教練陳宏麟則入圍最佳教練獎。最佳女運動員競爭相當激烈,3位巴黎奧運拳擊金釵吳詩儀、林郁婷、陳念琴,以及2位巴黎帕運桌球女將田曉雯、林姿妤;走過性別風波爭議並勇奪巴黎奧運女子拳擊57公斤級金牌的林郁婷,和走出傷勢的體操選手唐嘉鴻、抗癌成功的陳念琴及帕運桌球好手程銘志,在人生、運動場上努力不懈的鬥志,讓他們成為最佳運動精神獎入圍者。教育部體育署副署長洪志昌表示,對於雙打項目是否要以個人或是團隊方式入圍,在精英獎中有辦法,世界運動禁藥管制機構(WADA)也有說明,同時間可以替換人員的是團體賽,例如籃球、排球之類,但團體和團隊也有些不同,不過李洋/王齊麟在延期到2021年的東京奧運奪金,並在同年獲得精英獎最佳運動團體,推薦兩人的台北市大,也希望兩人一起獲獎,因此讓兩人以最佳運動團隊獎入圍,之後也會針對精英獎在雙打方面是個人或是團體再討論是否修改辦法。體育署並說,「終身成就獎」經評審激烈討論後,決定由現年82歲的李武男獲獎,李武男投入拳擊運動超過一甲子,從選手退役後擔任拳擊協會理事長,多年來推動多項革新,並促使國內女子拳擊運動員嶄露頭角,培育出林郁婷、陳念琴、吳詩儀等優秀女子選手,實為「推動女子拳擊的先行者」,促成台灣女力「拳」開,在國際舞台閃耀光芒。至於今年精英獎「特別獎」獲獎者孫振,體育署表示,霹靂舞首次成為奧運正式競賽項目,而孫振以總排名第10名搶下奧運門票,成為中華隊史上首位霹靂舞選手別具意義,巴黎奧運孫振雖然無緣8強,但已為台灣街舞寫下新歷史,巴黎奧運後孫振持續參加國際賽,在Outbreak Europe大賽奪下第一個世界冠軍頭銜,比賽過程把台灣特色融入霹靂舞,設計台客舞、喝珍奶橋段、藍白拖點子等,透過霹靂舞讓世界看見台灣。113年體育運動精英獎將在12月20日上午開會進行決選,當天下午於台北文創會所舉辦頒獎典禮,並公布決選結果,屆時緯來電視網及網路Youtube平台「動滋Sports」將直播頒獎典禮實況。*113年體育運動精英獎入圍名單*(依姓氏筆畫順序)最佳男運動員:李孟遠(射擊)、唐嘉鴻(體操)、高承睿(桌球)、程銘志(桌球)、蕭翔文(跆拳道)最佳女運動員:田曉雯(桌球)、吳詩儀(拳擊)、林姿妤(桌球)、林郁婷(拳擊)、陳念琴(拳擊)最佳教練:柯文明(拳擊)、翁士航(體操)、陳宏麟(羽球)、曾自強(拳擊)、謝志培(射擊)最佳運動團隊:巴黎帕運桌球女雙田曉雯/林姿妤、巴黎奧運羽球男雙李洋/王齊麟、U18亞洲盃棒球賽中華亞青代表隊最佳新秀運動員:江靜緣(田徑)、風佑築(射箭)、高承睿(桌球)、郭冠宏(桌球)、陳柏諺(桌球)最佳運動精神:林郁婷(拳擊)、唐嘉鴻(體操)、陳念琴(拳擊)、程銘志(桌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