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
」 醫師 感染 癌症 疫情 美國
川普明迎79歲生日 逢9被命理師示警:小心再遭暗殺攻擊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今(2025)年6月14日將迎來79歲生日,在華人世界裡常說「生日逢9不過」,避免遭遇不順與災難的禁忌,但對於外國人來說可能無感,尤其是行事高調的川普,他還將在生日當天於華盛頓特區舉辦盛大的閱兵儀式。不過塔羅牌老師艾菲爾提醒,他要小心再次遭遇暗殺攻擊。川普於1946年6月14日出生,明天將迎來79歲生日。塔羅牌老師艾菲爾在臉書上指出,川普今年逢9,最需要注意的生日願望是健康,特別是喉嚨、呼吸道、肺部、鼻子和頭部五官。另外也提醒川普應注意老人長輩常見的健康意外,像是跌倒或骨折方面,他的家人都該多幫他留心。不僅如此,艾菲爾老師特別提到,曾遭遇過2次刺殺事件的川普,今年過生日開始,到他被暗殺1周年的這段時間,是他健康、運氣最差的時候,務必特別提防再度遭遇暗殺攻擊,或是美國遭受類似911的恐怖攻擊事件。至於川普生日當天正逢美國陸軍建軍250周年紀念日,當天在華盛頓特區會有盛大的閱兵儀式。據悉,川普2024年7月13日在一場總統競選集會中,遭到一名美國男子槍擊,導致右邊耳廓受傷,面部染血,在急救後無大礙;但有一名集會參與者被殺,兩名參與者受重傷。同年9月15日川普本來在俱樂部打高爾夫球,一名男子被發現藏身於灌木叢試圖暗殺川普。◎民俗信仰僅供參考,請勿過度迷信!

遭石塊砸暈拖入海!酒店妹枉死「靈堂前1現象」家屬秒淚崩
台北市一名33歲林姓酒店小姐近日被26歲呂姓男子帶出場,怎料2人卻在沙灘上爆發衝突,呂男一時情緒失控竟拿石頭攻擊,並將暈厥過去的林女拋入海中任由溺斃。對此,死者家屬心碎透露,林女靈堂前突出現「怪異1現象」恐是亡魂在申冤。檢方驗屍前夕,林女靈堂前的3炷清香竟「突斷2根」。(圖/翻攝畫面)26歲呂姓男子將林女砸暈後,竟將人拖入海中,再三確認林女已遭海浪捲走後才離開。(圖/警方提供)據了解,呂男是林女的熟客,本月7日他砸下4.8萬元將林女包出場3天,隨即搭乘姜姓男子駕駛的白牌車前往花蓮遊玩,沒想到隔天2人卻在化仁海堤發生激烈爭吵,呂男氣憤之下接連抄起海邊漂流木及石塊猛砸對方,導致林女被砸暈。憤恨未消的呂男,索性直接將人拖入海中,再三確認林女已遭海浪捲走後才離開,手段極其殘忍,直到林女的遺體在太平洋公園海岸被發現後,整件事情才被曝光。檢方今(11日)會同法醫進行相驗,發現林女的肺部有積水現象,初步判定死者生前曾落水,應是溺水身亡。然而,就在驗屍前夕,林女靈堂前的3炷清香竟「突斷2根」,「三長兩短」的詭異現象,也讓在旁的家屬、親友悲痛猜測,林女可能有天大的冤屈要鳴。

酒店妹花蓮遭殺害解剖結果曝光 「被推進水中時還沒死」妹妹崩潰
花蓮市8日發生殺人案,26歲呂姓男子花費4.8萬元,框在酒店工作的33歲林姓女子出場3天,並乘坐43歲姜姓男子開的白牌計程車前往花蓮,卻在化仁海邊將她殺害,林女遺體於11日上午進行解剖,確認林女是生前被推進海中,最終溺斃身亡,讓死者妹妹崩潰控訴,質疑姜男「為何不救姊姊」。據了解,林女家中有四姊妹,為了照顧年邁父母和承擔家庭貸款而北上工作,到桃園某酒店擔任小姐,因工作原因認識呂男,呂男對她一見鍾情,還花費4萬8000元帶林女出場3天,並乘坐43歲姜姓白牌車司機的車輛到花蓮遊玩。3人於8日上午登記入住花蓮某汽車旅館,再到化仁海堤欣賞海景,呂、林卻因不明原因發生衝突,呂出拳暴打林女,趁其無法反抗時,將她的頭部壓進水中,在林女斷氣後又把其遺體拖進大海,直到林女屍體漂到太平洋海岸公園被民眾發現,全案這才曝光。警方於9日凌晨在花蓮和新北逮捕呂男與姜男,呂訊後遭聲押禁見,姜以10萬元交保,林女姊妹得知消息後萬分心疼,代替父母前往花蓮相驗,林女遺體則在11日上午進行解剖。而初步相驗結果顯示,林女頭部遭疑似漂流木的鈍器攻擊,肺部積水且胃部有砂,判定林女落水時還沒死亡,是被推入海中造成溺斃,林女妹妹得知真相萬分崩潰,質問姜男「為何不救姊姊」,確定相驗結果須等待解剖報告以進一步釐清。

TikTok挑戰又出人命 美國少女玩「噴劑吸嗅挑戰」被宣告腦死
美國亞利桑那州(Arizona)一名年僅19歲的少女奧羅克(Renna O'Rourke),挑戰在TikTok上流行的「噴劑吸嗅挑戰」(dusting)後不幸身亡,事件引發家屬悲痛,也再次掀起外界對青少年參與危險社群媒體活動的關注。根據《太陽報》報導指出,奧羅克是在5月下旬與男友透過送貨應用程式,將鍵盤清潔劑送到住家。母親達娜(Dana)表示,當時自己並不知道孩子有這樣的行為,沒想到最後竟釀出大禍。達娜提到,這些清潔劑不僅容易購買,也沒有氣味,無須出示身份證即可購得,加上毒品篩檢檢測不出,正好符合青少年躲避家長監督的需求。奧羅克在吸入氣霧式清潔劑後發生心臟驟停,雖然被緊急送往榮耀健康史考茲岱奧斯本醫療中心(HonorHealth Scottsdale Osborn Medical Center)搶救,並在加護病房接受治療長達四天,最終仍於1日下午1點30分被宣告腦死。奧羅克的父母亞倫(Aaron)與達娜接受媒體訪問時哽咽表示,女兒從小就說自己有一天會成名,但沒想到竟以這樣的方式廣為人知。亞倫沉痛地說「她總是告訴我『爸,我會成名的』,但這並不是我們期望看到的方式。」母親達娜則希望藉由這段經歷提醒其他家長「我們不希望再有任何父母,像我們一樣得站在插管、無法自主呼吸的孩子身邊,只因為他們對著一罐氣體吸了一口。」專門研究吸入性物質對健康影響的醫師維斯曼(Randy Weisman)解釋,吸入氣霧劑會短暫產生興奮或微醺感,但這些化學物質會取代肺部與體內其他部位的氧氣,可能導致肝衰竭、心臟衰竭、肺病,甚至死亡。他警告這類行為「極為危險」。儘管悲痛難耐,奧羅克的父母表示,目前唯一的慰藉是,女兒捐出的器官已經挽救了至少六條性命。達娜回應「透過這一點,我們找到了力量與目標。」目前夫妻倆希望藉由設立GoFundMe專頁,不僅籌措醫療與安葬等費用,也能喚起社會對「吸嗅挑戰」(Huffing/Dusting)風險的重視。而在GoFundMe的網頁上,夫妻倆寫道「她走進每個房間就是一道光,我們無法衡量失去她的痛苦。如果她的生命要有任何意義,那我們就要盡全力防止其他家庭經歷同樣的悲劇。」

加拿大「野火失控」煙霧蔓延美國多州 多地發布空氣品質警報
隨著加拿大山火季節進入高峰,多地野火失控,濃煙迅速向南飄散,導致美國東岸、中西部及南部多個州的空氣品質大幅惡化,促使相關州政府相繼發布空氣品質警報,並呼籲民眾採取防範措施。根據《衛報》的報導,目前加拿大全國多地爆發數十起山火,原因包括自然因素與人為疏失。據報導,近期已有超過25,000名居民在曼尼托巴等三個省份被迫撤離家園。加國皇家騎警的車輛已部署至部分火場附近協助應對火情。美國環保署(EPA)AirNow平台4日下午的預報地圖顯示,東部、中西部及南部大片地區的空氣品質達到中等至不健康等級,煙霧與灰塵籠罩多地。紐約州環境保護部門已於4日上午11點至晚間11點,向包含紐約市部分地區在內的多個縣發布空氣品質預警。當局建議民眾減少劇烈戶外活動,以降低健康風險。特別提醒幼兒及患有呼吸道疾病者,對空氣污染尤為敏感,需格外注意防護。新澤西州也在同日針對多個地區發布「橙色空氣品質警報」,表示當地空氣污染濃度可能對兒童、年長者,以及患有氣喘、心臟病或肺部疾病的族群構成健康威脅。在中部地區,愛荷華州自然資源部門已於3日發布全州空氣品質警報,預計濃煙將間歇性籠罩該州,警報將持續至週四。此外,新罕布夏州3日宣布為「空氣品質行動日」,緬因州也於週三上午11點發布空氣品質警報,將持續至週四晚間11點。專家指出,民眾雖可在戶外活動,但若出現呼吸急促、咳嗽、喉嚨不適或胸部壓迫等症狀,應立即減少戶外活動時間,避免健康惡化。隨著山火持續燃燒,預計未來數日美國多地仍將面臨空氣品質挑戰,當局呼籲民眾密切關注最新預報與健康建議。

男睡醒睜不開眼!一查竟罹患肺癌 醫生點名「1族群」眼皮下垂快就醫
大陸福建省一名67歲王姓男子近日清晨起床後照鏡子,發現自己的右眼眼皮嚴重下垂,大小眼格外明顯,起初以為是普通的眼皮浮腫,誰知症狀持續加重,連睜眼都出現困難。經旁人提醒,王男懷疑自己患了重症肌無力,於是前往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康復醫院神經內科就診,不料竟被檢查出罹患肺癌。綜合陸媒報導,重症肌無力患者眼瞼下垂有「晨輕暮重」的症狀波動,但王男沒有類似表現。當主治醫生林細康追問病史時,王男不經意地提到「每天兩包煙」、「常年咳嗽咳痰」,讓他警覺起來。胸部CT檢查顯示,患者右上肺腫物伴肺門淋巴結腫大;重頻電刺激檢查,出現低頻遞減、高頻遞增的異常波形;肺腫物病理確診為小細胞肺癌;抗體檢測顯示抗VGCC抗體陽性,確診為肺癌。林細康說明,類重症肌無力發病率僅為0.008%,分為癌性肌無力和非癌性肌無力兩類。癌性肌無力占大多數,小細胞肺癌為多見,還有乳腺癌、胃癌、腎癌、腸癌以及前列腺癌等醫生指出,癌性肌無力是重要的癌症早期徵兆,堪稱癌癥的「預警員」,因為70%以上的癌性肌無力症狀,比癌症本身早出現半年甚至5年。患者不僅會出現眼皮下垂、四肢無力的症狀,還可能出現口乾舌燥、渾身冒汗等自主神經紊亂症狀。相關數據顯示,80%至90%的肺癌與吸煙密切相關,煙草中的致癌物如同慢性毒藥,日復一日侵蝕著肺部健康。醫生提醒,戒煙、定期體檢、遠離高危因素,是守護生命的關鍵防線。吸煙人士如果出現眼皮下垂、反覆肢體無力,應及時就醫排查。此外,50歲以上且吸煙超過20年(每天1包)、有肺癌家族史,以及長期接觸致癌物者,都屬於肺癌高危人群,應該接受定期篩查。

與父母爭執後失聯30年 父母離世後繼承遺產遭親叔告上法院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針對《民法典》頒布五周年,發表以「傳承中華美德,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典型案例。首起公布的案例聚焦於「子女未盡贍養義務而喪失繼承權」,指稱一名與父母失聯30年的小孩,在父母離事後想要繼承遺產卻失敗的案例。綜合中國媒體報導指出,本案主角小高,是父親高父與母親唯一的兒子。1992年,年僅20歲的小高因與雙親激烈爭執而離家出走,自此斷絕聯繫,對父母生活毫不過問。儘管父母曾向警方報案尋人,數十年來始終無法聯繫上他。期間,母親罹患癌症,父親則接受肺部與心臟等重大手術,但小高未曾探視或提供任何經濟協助。相較之下,高父的弟弟高小乙(化名)則長年對兄嫂提供照護,協助就醫與生活支援,成為照顧兩老的主要依靠。當高父過世後,高小乙仍試圖聯繫小高,希望他能出面處理後事,但對方無視多次電話與訊息。出人意料的是,小高卻在得知父親身故後,主張自己作為第一順位法定繼承人,領走高父帳戶內的11萬元人民幣存款。這一舉動激怒了高小乙,他決定提起訴訟,主張小高自1992年起長期遺棄父母,應依法喪失繼承權,並請求法院判令該筆款項由自己繼承。其他三位兄弟姐妹,高小丙(化名)、高小丁(化名)與高小戊(化名)也皆支持此主張,並主動聲明放棄繼承。法院最終認定,小高自離家後三十餘年未盡任何贍養義務,父母去世時也未現身,屬於嚴重遺棄行為,依法構成《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三項中所述的情節。法院裁定他喪失繼承權,並須在判決生效後十日內,將所領款項返還給高小乙。

百萬婚禮差點變葬禮!新郎婚前2天墜崖爆摔重傷 1年後奇蹟復婚圓夢
英國一對情侶赴希臘聖托里尼舉辦價值45,000英鎊(約新台幣180萬元)的夢幻婚禮,未料婚前兩天突爆意外,新郎傑克艾略特(Jake Elliot)摔下30公尺高崖重傷,婚禮當場喊卡。歷經長達一年的復健與延期,他和未婚妻羅賓史丹利(Robyn Stanley)終於在同一地點完成補辦婚禮,讓親友們感動不已。傑克2023年墜崖重傷,歷經手術與復健才奇蹟生還。(圖/Robyn Stanley提供)《每日鏡報》報導,2023年5月25日,婚禮倒數兩天,41歲的新郎傑克與伴郎團在希臘小島歡聚後返回飯店,途中為讓路人通行,他攀上一道低牆,沒想到一腳踏空,從約30公尺高的峭壁摔落山谷。未婚妻羅賓史丹利(Robyn Stanley)當時正與伴娘們在飯店準備,忽見伴郎們臉色慘白,她立刻意識不妙。「我開始尖叫,那像是靈魂出竅的經驗。」羅賓回憶當時驚恐一幕,「我們才剛開玩笑說那道牆後是致命懸崖。」傑克回憶墜落瞬間:「我嘗試抓住岩壁,但什麼都抓不到。我聽到朋友大喊我的名字,我想回應卻發不出聲,肺部被撞到塌陷」。傑克被緊急送往當地醫院,檢查結果顯示脾臟破裂、肺部塌陷、左腿粉碎性骨折、肋骨與脊椎多處損傷。婚禮也被迫取消,原本已抵達的52名親友們只能打包返回英國。羅賓形容當下:「我們還曾笑說可以讓他坐輪椅走紅毯,但當看到醫療報告後,我知道不可能了」。傑克隨後被轉送雅典接受手術,插管排氣、清創固定骨折部位;6月返英後又住院9天。雖歷經重創,他僅休養3個月就重返職場,但仍持續進行復健,後續甚至發現右腳踝碎裂,須動刀並置入鋼釘。2023年10月,兩人單獨重返聖托里尼「面對陰影」,羅賓坦言,「那是一場療癒的旅程。」在婚禮原場地與廠商協助下,他們終於在2024年6月5日完成補辦婚禮,儘管成本多出1.5萬英鎊(約新台幣60萬元),但原本的賓客幾乎全數回歸,場面溫馨動人。對此,羅賓也感性地說:「這是一場真正意義非凡的婚禮,我們經歷太多。」傑克則補充:「去年能活下來已是奇蹟,這天讓我們重新體會生命的意義」。英國一對情侶赴希臘聖托里尼舉辦價值約新台幣180萬元的夢幻婚禮,未料婚前兩天突爆意外。(圖/翻攝自X)

乳癌手術與整形外科合作 切除與重建1次做!降低患者身心壓力
53歲的張女士,她在半個月前接受乳房攝影檢查,發現右側有瀰漫性微小鈣化點,進一步至台北慈濟醫院求診,經穿刺切片檢查後,病理診斷為乳管原位癌,並無淋巴轉移。一般外科張健輝醫師執行內視鏡乳頭皮瓣保留乳房全切除術並立即進行重建,僅需一次手術即可完成所有治療計畫,術後張女士恢復良好,兩日後平安出院。乳癌年輕化趨勢 原位癌階段治療乳癌長年位居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之首,發生率逐年遞增且有年輕化趨勢,但隨著早期篩檢普及,患者通常在「原位癌」階段即被診斷。張健輝醫師指出,據國健署統計,台灣乳癌患者中有四分之一屬於原位癌,指癌細胞侷限於乳管內,未侵犯周圍組織,惡性度較其他乳癌低,但仍是乳癌進展初期,未及時接受治療,病程可能快速惡化並轉移至身體其他部位,如骨骼、肝臟、肺部及腦部,將大大增加治療的難度,並降低患者的存活率,不可輕忽。專科醫師整合技術 一次手術完成重建手術是根治乳癌不可或缺的一環,其主要目的是將腫瘤完全切除,以減少癌細胞擴散和復發可能。過去執行乳房手術,醫師大多注重「腫瘤切除」,對病人外觀的考量較少;直至後來重建技術的發展,才有了乳房重建的機會,並且通常是在切除後,再由整形外科醫師接手進行第二階段的義乳放置手術。這種分為兩次手術的方式,會對患者帶來不小的身心影響,首先可能陷入對自我形象的不自信,同時帶來額外的身體創傷。目前乳癌腫瘤切除及重建的術式選擇,主要視病人腫瘤大小及轉移程度進行評估。以異體移植手術來說,醫師取得重建專科資格後即可自主執行;而自體移植則因需要精細的顯微血管吻合技術,所以仍採取與整形外科合作的模式進行。乳癌早發現早治療 定期檢查是關鍵張健輝醫師呼籲,及早診斷、及早治療,是提高乳癌治癒率的關鍵。女性應定期接受乳房攝影檢查,特別是40歲以上族群,建議每年至少接受一次檢查。若發現異常變化,應積極與醫師討論,根據病灶大小、位置及個人需求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延伸閱讀】乳癌新福音HER2雙標靶皮下8分鐘給藥!同步舒緩醫護人力荒備援選手上場 晚期乳癌接力治療突破存活期天花板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5216

爸爸流感併發肺炎...明明還能講話「隔天就過世」 洪小鈴悲揭過程:他覺得只是感冒
洪小鈴演出《生命的麥田》在劇中與艾偉演父女,有一場和解戲碼觸動她的心,初為人母的洪小鈴坦言,當媽媽後變得更為多愁善感,「有了自己的小孩,他只是鼻塞我都很神經質捨不得,心裡面會很揪心。」劇中面對至親的離別,她也憶起已故的父親。洪小鈴回憶,父親在2017年因流感併發肺炎過世,享年66歲。當天她拍戲深夜返家,跟母親講話時,提到父親很微弱在喊母親的名字,當時病毒已攻擊到肺部,隔天父親便離世。她沉痛呼籲,長輩有時不聽勸,覺得只是小感冒而不願就醫,「現在病毒強大,即使是小感冒也要及早就醫」,她感嘆,父親沒有其他慢性病,若非拖延就醫,或許能避免憾事,「真的拖太久,媽媽、哥哥都說要帶他看醫生,他就不去,他就覺得自己只是感冒。」憶起送父親到醫院時,醫生告知他們來得太晚,肺部都已變白,並詢問是否要插管,洪小鈴表示,當下為了救父親,當然選擇插管。然而,親身經歷過離別,才讓她體會到插管對於病人而言是極度不舒服的。她語帶不捨地說:「如果我今天遇到這樣的事情,我會說不要插管,只是苟延殘喘。」這段經歷讓她更懂得珍惜身邊所愛與愛自己的人。

倒霉男開車打噴嚏想憋住 竟導致「氣管撕裂」喉嚨劇烈疼痛
蘇格蘭一名三十多歲男子在開車途中試圖壓抑打噴嚏,竟導致氣管撕裂,成為已知首宗因強忍噴嚏而造成氣管穿孔的醫學案例。這起罕見事件近日發表於《BMJ 病例報告》期刊,醫界呼籲民眾切勿以不當方式壓制噴嚏,以免造成嚴重後果。根據外媒的報導,事件發生在蘇格蘭丹地,當時該男子正在駕駛,突然因花粉症發作而欲打噴嚏。他為避免噴嚏噴出,選擇同時捏住鼻子並閉上嘴巴,結果造成體內壓力激增。根據報告,這一動作意外導致氣管第三與第四節頸椎之間出現一個約2毫米大小的撕裂孔。男子隨後出現劇烈喉嚨疼痛及頸部腫脹,並被緊急送往當地的醫院求診。醫生在診察時聽到其頸部有劈啪聲響,並發現他幾乎無法轉動脖子。儘管男子沒有出現呼吸困難、吞嚥或說話障礙,但X光檢查顯示他患有外科性肺氣腫,CT掃描亦證實氣體已滲入肺部與胸腔之間。醫療團隊確認這起傷害源於忍住噴嚏時氣管內壓力迅速上升所致,並表示儘管情況罕見,但後果可能相當嚴重。所幸該男子身體狀況穩定,無需進行手術,僅接受止痛藥與抗過敏治療,並在醫院觀察兩天後出院。醫生建議他在接下來兩週避免劇烈活動。所幸該名男子在五週後進行的追蹤CT掃描顯示,撕裂傷口已完全癒合。醫師指出,「自發性氣管穿孔」極為罕見,通常發生於外傷或醫療操作(如插管或甲狀腺手術)期間,此次案例為首次由單純憋噴嚏導致的氣管撕裂。醫師強調,打噴嚏是一種自然的保護性反射,強行壓抑可能導致頭部、頸部及胸腔內產生高壓,對氣道及其他器官造成潛在傷害。他們呼籲民眾,打噴嚏時應保持開口並讓氣體自然釋放,以保護身體健康。

肺部查出「1狀況」沒在意!27歲女1年後罹肺癌 醫生嘆:早該來了
大陸一名27歲的李姓女子2年前在醫院做CT檢查,意外發現右側肺葉存在結節,由於當時身體毫無不適,加上對肺結節認知不足,她並沒有太在意。1年後,李女公司提供員工免費體檢,檢查結果讓她當場傻眼。原來當時的肺結節已明顯增大,且經過進一步檢查,報告提示有惡性可能,並發現淋巴結轉移。《福建衛生報》報導,李女的公司近日組織員工到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進行免費體檢。結果顯示,李女原來的肺結節已明顯增大,報告提示有惡性可能,並發現淋巴結轉移。面對這種情況,李女懊悔不已,直呼「如果當初重視複查,或許就不會拖成癌症」。入院後,該院胸外科行政主任、主任醫師柯孫葵團隊為李女實施了右中肺癌根治術。得益於胸腔鏡微創技術,手術僅用2小時便順利完成。術後4天,李女士康復出院,目前已回歸工作崗位,規律服用標靶藥物3個月,並按照醫囑持續回診,病情控制穩定。柯孫葵表示,「肺結節早期多無症狀,但一旦肺癌出現局部淋巴結或遠處轉移,預後將大幅下降」,像李女這類出現淋巴結轉移的患者,若再拖延治療,可能出現乏力,咳嗽,胸悶、胸腔積液等問題,甚至危及生命。柯孫葵建議,發現肺結節後,務必按醫生建議定期隨訪,若結節增大或形態異常,應盡早處理。高風險人群(如長期吸煙者、家族病史者)每年進行低劑量CT篩查;普通人群發現肺結節後,務必遵醫囑密切隨訪,切莫因無症狀而掉以輕心。

今年最嚴峻新冠疫情!專業醫示警3症狀「很明顯」 中醫發現「這徵兆」
近期新冠疫情捲土重來,傳播速度之快與症狀之劇烈,讓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醫師黃立民坦言「從去年以來最猛烈的一波」。黃立民也提到,如今患者常出現強烈的喉嚨痛、肚子痛與頭痛等症狀,喉嚨的疼痛程度甚至被形容為「像被砂紙磨過」。根據媒體報導指出,黃立民也解釋,目前國內流行的變異株為NB.1.8.1,可能特性傾向侵犯上呼吸道與腸胃道,肺部症狀反而不明顯,導致咽喉發炎與腸胃不適的病例明顯增加,兒童患者中也常出現哮吼症狀。在臨床觀察上,除發燒與喉嚨劇痛外,不少個案也伴隨腸胃道症狀,如嘔吐、腹痛、腹瀉,還有劇烈頭痛。黃立民呼籲,若有類似感冒症狀尤其是喉嚨與腸胃不適,應懷疑是否感染新冠,儘早檢測,必要時可依條件使用抗病毒藥物以減少重症風險與傳染可能。面對疫情升溫,疫苗接種數據也出現激增。根據疾管署統計,5月19日至5月21日三日內全台共有19,189人接種新冠疫苗,較前一週同期的6,413人高出近三倍,單日接種人數在5月21日更達7,612人,創下近三個月以來新高。疾管署提醒,6個月以上未接種者應儘快接種,尤其65歲以上長者與其他高風險群體,如符合條件也應在與前次間隔6個月後接種第二劑。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日前也表示,過去幾日的就診人次已超過上週的1.9萬,預期本週有可能翻倍,甚至突破單週10萬人次的預測高峰,遠超過原本估計的6.5萬。羅一鈞也推估6月中下旬可能是疫情高峰。在這波疫情中,中醫臨床上也有所發現,中醫師賴韋圳榜示,近期門診常見確診者出現嚴重喉嚨痛、發燒、咽喉紅腫、乾咳,甚至有黃痰帶血,伴隨吞嚥困難、耳朵痛、頭痛、扁桃腺化膿與頸部淋巴腺腫大等現象。賴韋圳強調,若未及時治療,可能進一步導致呼吸困難、氣管或肺部發炎。針對這些症狀,中醫常用清熱解毒的溫病藥物如普濟消毒飲加減使用,並建議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多攝取不冰的水果與仙草;若出現呼吸不順也可能輔以外用療法或針灸放血等處置。

龍捲風肆虐肯塔基州 老夫婦彼此緊抱遭強風「截斷」手臂
美國肯塔基州(Kentucky)倫敦市近期遭遇風速高達170英里的毀滅性龍捲風肆虐,當地一對年約60多歲的夫妻保羅與克萊恩(Paul and Gail Cline)在風災中各自失去了一隻手臂。家屬表示,當時他們躲在臥室內試圖避難,兩人緊握彼此的手以尋求安慰,卻在風災中被龍捲風連人帶屋一併捲起撕裂,強大風力竟直接將他們牽著的手臂扯斷。根據《紐約郵報》報導指出,這場龍捲風席捲勞雷爾郡(Laurel County),所到之處幾乎夷為平地。災後一位鄰居前往克萊恩家查看情況時,聽到克萊恩的呼救聲。克萊恩驚恐地表示,自己在走廊中發現一隻手臂,沒想到那竟是自己被龍捲風撕裂的手臂。急救人員隨即趕到現場,發現兩人被壓在倒塌屋宅的瓦礫之中,傷勢嚴重。保羅與克萊恩被救出後,隨即被送往鄰近醫院治療。有媒體報導指稱,克萊恩的肺部遭到刺穿,目前正接受藥物誘導昏迷治療,依靠生命維持系統續命;保羅則尚在住院,病況穩定但持續康復中。儘管身體與心理遭受重創,這場災難中仍出現一絲奇蹟。一隻名叫薩蒂(Sadie)的12歲小狗,在龍捲風來襲時逃離現場,後來竟奇蹟生還並返回克萊恩家的廢墟中,在主人的臥室等待他們回來。薩蒂之後也被送往醫院陪伴保羅,再加上保羅患有失智症,對整起事件的理解能力有限,狗狗的陪伴對他具有安撫效果。肯塔基州州長貝希爾(Andy Beshear)在龍捲風襲擊前已發布緊急狀態命令,試圖因應這場極端天氣造成的災難。但即使有預警,這場災難對當地社區仍造成嚴重破壞。

飯後總想清喉嚨? 專家:恐是罹癌警訊「超過3週應就醫」
吃飽總想咳嗽、清喉嚨?小心可能是「咽喉反流」(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LPR)在作怪。國外營養師提醒,若飯後總有咳嗽、喉嚨異物感、聲音沙啞等情況,可能是胃酸逆流刺激咽喉,長期忽視恐演變為食道、喉嚨及甲狀腺癌,民眾若出現上述症狀,建議就醫檢查。根據《每日郵報》報導,咽喉反流與常見的胃食道逆流(GERD)不同,雖然都與胃酸逆流有關,但咽喉反流的胃酸會侵入咽喉,甚至是肺部,導致聲帶、咽喉黏膜受到刺激,長期下來可能會讓細胞突變,進而罹癌。據研究顯示,近28%的喉癌患者曾受胃酸逆流所苦。美國營養師佩爾蒂埃(Molly Pelletier)指出,有些人飯後若出現咳嗽、清痰的情況,其實是胃酸刺激喉嚨時觸發的防禦機制,「你的喉嚨正在自我保護」,這時就要注意是否有「咽喉反流」(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LPR)的問題。佩爾蒂埃表示,咽喉反流常見症狀包括聲音沙啞、喉嚨有異物感、慢性咳嗽等。佩爾蒂埃建議,可以避免喝碳酸飲料、咖啡、酒精、柑橘類水果、醋和番茄等酸性食物,晚餐與睡眠間隔2至3小時,減少壓力也可以緩解症狀,若症狀在3週內未改善,建議找專業醫師評估檢查。根據榮民總醫院資料,雖然胃食道逆流跟咽喉反流都跟胃酸逆流有關,但是有咽喉反流的病人,不一定會有胃食道逆流,相較於食道,咽喉更為敏感,更容易受到胃酸逆流影響。因此,需要將咽喉反流跟胃食道逆流視為2個不同的疾病治療。

新冠捲土重來「性格大變」 醫:喉嚨癢不痛可能是病毒敲門
新冠疫情升溫,疾管署表示,上周新冠就診為1.9萬,預估6月中疫情達高峰。對此,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指出,今年的新冠病毒「性格大改變」。耳鼻喉科醫師張益豪也說,這波有常見3症狀,他也令分享防禦三大招。黃軒在臉書發文,2025年版的新冠病毒性格大改變,不能只看會不會發燒、咳嗽、喉痛,「現在的變異株超『低調』,常常不發燒、就偷跑進你身體。要抓它,得看更細的訊號燈。」研究指出,只有39%的人在首次求診時報告發燒;腹瀉(43%)、頭痛(41%)及輕微喉嚨痛(40%)更為常見。黃軒說,病毒改玩「潛行」模式,異株KP.2、JN.1、XBB等「FLiRT 家族」更容易人傳人,就算打過疫苗也可能再次中標,看起來像感冒、腸胃炎,但肺部會出現「毛玻璃」黃軒指出,遇到「愈易傳、愈會逃、愈輕微」3大特徵,先觀察48小時,如果症狀加重快就醫,症狀沒惡化也別輕忽,要在家自我隔離,到高風險場所戴口罩,如果感覺嗅覺突然遲鈍、舌頭發澀、喉嚨癢卻不痛等,都可能是病毒在敲門。耳鼻喉科醫師張益豪也發文指出,「這波的新冠疫情!在診間常見的症狀有哪三個?喉嚨痛得要命:醫師檢查時,容易發現喉嚨粘膜很紅腫,病人容易異常的喉嚨痛、容易咳嗽、覺得痰很多很黏。容易發燒:即便已得過新冠,有打多次新冠疫苗了,還是存在一大部分的民眾會有發燒表現!疲倦:跟流感有點類似,蠻疲倦的!好好休息睡覺似乎也幫助不大。」張益豪表示,可以跟醫師建議討論三合一快篩,一次篩A流+B流+新冠快篩,預防新冠的3大招為洗手、戴口罩、和打疫苗,3小招為微隔離,倒持正常作息,補充維他命、鋅離子或百里香、魚腥草。

塑膠微粒恐增失智風險? 每天喝的茶包竟然也中鏢
今年2月國際期刊《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一篇研究進一步指出,塑膠微粒不但隨血液攻佔人體器官,還進入大腦,尤其失智患者腦袋中的「塑料」,比一般人多出5.3倍。塑膠微粒是塑膠垃圾分解後形成的碎屑,包括微米塑膠(小於5毫米)與更小的奈米塑膠(小於1微米),如今已充斥在日常用品中,其中茶包也被點名含有塑膠微粒,恐成為健康殺手。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對此徵詢眾多專家意見。成大食品安全衛生暨風險管理研究所副教授徐瑋萱表示,一般茶包袋與咖啡袋材質,可分為不織布、棉質、塑膠製等多種材質,其中塑膠製包裝袋原料與寶特瓶,同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另有聚丙烯PP、聚乙烯PE或聚醯胺PA等製成的產品;因塑形容易、變化性高、過濾效果佳,為目前最常見的茶葉與咖啡包裝方式。台大醫學院毒理研究所博士陳佳煌指出,塑膠茶包確實會釋出塑膠微粒,如為PP材質,釋出最多塑膠微粒,而PE/PET塑膠茶包,則次微米塑膠微粒釋出量最高。台北醫學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邱惠雯指出,目前已有些細胞與動物實驗顯示,塑膠顆粒可能引發神經毒性、肺部損傷、肝臟代謝異常、腎臟蓄積、損害腸道及影響微生物菌群等多方面的不良反應。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從動物、細胞實驗中都可證實塑膠微粒的確具有毒性,會傷害器官、產生發炎反應,但對人體的傷害程度尚不清楚,也無法得知塑膠微粒的危險量。「我們不能阻止塑膠微粒進入身體,但能做到減少使用塑膠產品!」營養師程涵宇建議盡量購買生鮮食材並自行烹煮,除了有助於避免塑膠微粒,飲食通常也能更健康更多元。至於方便的茶包,可以選擇紙質或天然纖維的茶包,或乾脆沖泡茶葉,購買食物、飲品等產品時,也要查看包裝上的材質,許多品牌正逐步淘汰使用塑膠淋膜或其他有害塑膠成分的包裝,建議多選擇。

不抽菸!60歲女微咳嗽半年竟是肺癌 醫見X光嘆:3公分腫瘤
一名60歲不抽菸的女性因輕微咳嗽持續半年未癒,輾轉求醫無果,最終在胸腔科名醫蘇一峰門診中透過X光檢查發現異狀,進一步安排電腦斷層掃描(CT)後,確診為3公分肺癌,可能已屬第二期或第三期。蘇一峰醫師近日在個人臉書分享這起案例,表示這位患者在過去數月間曾至其他醫學中心就診,初步X光檢查無異常,醫師研判可能為「長新冠」後遺症,給予治療後症狀依然未改善。直到患者轉至蘇醫師門診後,進行胸部X光檢查時,蘇醫師憑經驗察覺影像異常,隨即安排電腦斷層檢查,果然發現一顆約3公分大的肺部腫瘤,診斷為肺癌,病程可能已進展至第二期或第三期。蘇一峰坦言,胸腔科醫師在解讀X光片時肩負極大壓力。他指出,過去在住院醫師訓練時,師長便提醒:「不要隨意幫病人照X光」,因為X光檢查雖不帶來任何收益,但若忽略病灶,後果恐不堪設想。蘇一峰也提醒民眾,若出現長期咳嗽等呼吸道症狀,即便症狀輕微,仍應持續追蹤並尋求專業評估,避免延誤診斷,錯失治療黃金時機。

30歲女殺鴿子煲湯…喝完乾咳1週就醫 肺部CT驚見「鬼臉」醫揭原因
大陸1名30歲的夏姓女子(化名)近日因持續乾咳,到廣醫附屬番禺中心醫院呼吸科門診就診,胸部CT顯示雙肺多發感染伴多發空洞形成,收入呼吸與危重醫學科一區住院治療。該科主任醫師劉知陶查房時,敏銳捕捉到CT上形似「鬼臉」的特殊影像(即鬼臉症),高度懷疑感染隱球菌肺炎。《魯中晨報》報導,醫生追問夏女近期是否曾接觸鳥類、禽類及飼養寵物,但患者否認。醫生安排夏女抽血送檢隱球菌抗原,同時安排無痛氣管鏡檢查,肺泡灌洗液送檢隱球菌抗原檢測及tNGS(靶向高通量測序)。次日,血液及肺泡灌洗液均回報隱球菌抗原陽性,tNGS檢出高序列新型隱球菌,確診為新型隱球菌肺炎。得知診斷結果,夏女回憶起,自己2週前收到朋友送的2隻鴿子,她把鴿子圈養在家4天,後續宰殺並煲湯服用。醫生認為,患者感染新型隱球菌與宰殺鴿子相關,所幸經過相關治療後,夏女已順利康復出院。醫生說明,新型隱球菌是廣泛存在於鴿糞、土壤及腐爛植物中的真菌,乾燥後形成氣溶膠顆粒,通過呼吸道吸入感染人體。醫生表示,養鴿人、鳥類愛好者、園藝工作者等長期接觸鳥類或土壤者,以及免疫力低下者(HIV、器官移植、長期使用激素),皆為感染新型隱球菌的高風險族群。隱球菌肺炎初期可無症狀,輕症表現類似感冒(咳嗽、低熱、胸痛),易被忽視;重症可能出現高熱、呼吸困難、咯血等症狀,若未及時控制,約10%患者會併發腦膜炎,死亡率高達60%至80%。

潘若迪不碰菸酒竟「肺部黑一片」 呼吸刺痛就醫查出病因開刀治療
男星潘若迪出道前就是知名健身教練,從事有氧運動多年,不碰菸酒又生活政息正常的他,多年前因為突然呼吸刺痛又喘不過氣,就醫才發現是自爆性氣胸、肺部破了2公分,緊急住院開刀治療,切下的肺部組織全都是黑的,他近日公開畫面十分驚悚。潘若迪近日在談話性節目《11點熱吵店》分享15年前鬼門關前走一遭的故事,他成為男星之前,是一位相當有人氣的有氧運動教練,疑似因長年待在密閉式空間教學,不斷吸入學生吐出的二氧化碳,進而導致身體出狀況。潘若迪表示,有段時間突然無法一口氣唱完整首歌,原以為是身體老化或疲勞,卻聽到身體發出「嘎啦」異常聲響。在病發當天,潘若迪上午才結束2堂課程,接著去男星楊祐寧母親家中擔任家教,當時潘若迪有感覺呼吸刺痛和喘部過氣,在上課期間楊母發現他臉色蒼白,覺得不對勁必須送醫;潘若迪就醫照X光發現肺部破了2個洞,他不清楚嚴重性,還想回去上完課,立刻被醫師阻止並安排住院,他就被引流插管在晚間住進加護病房等開刀。潘若迪就醫後檢查出是氣胸,切下的肺部組織也都是黑的。(圖/翻攝自《11點熱吵店》YouTube)手術後潘若迪形容那是她人生最絕望的時刻,更發誓自己這輩子都不要再進醫院,他分享手術切除的肺部組織照片,他的肺部幾乎黑一片,畫面相當驚悚。對此,潘若迪以自身經驗呼籲大眾「健康它不是第一,健康是唯一」;慶幸的是,潘若迪恢復迅速,2個星期左右就恢復以往的心肺功能,此後上課時會開窗通風。◎喝酒勿開車!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提醒您:吸菸有害健康、吸菸害人害己。